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职业分析小结范文

计算机职业分析小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职业分析小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职业分析小结

第1篇:计算机职业分析小结范文

方法:58例颅脑损伤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分析对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分度表(GCS)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和统计学处理。

结果:经过两组对比显示,采用GM1(进口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联合高压氧配合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认知障碍的康复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P

结论:在GM1联合高压氧配合康复治疗对颅脑损伤过程中,对患者促醒和认知功能的回复,减少致残率以及提高治愈率具有一定的疗效。同时,伤后或进行手术后若患者情况允许,GM1联合高压氧配合康复治疗应作为常规治疗。

关键词:GM1 高压氧 康复治疗 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43-02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然而创伤性脑损伤是许多年轻人致残的常见原因,常常出现认知障碍。认知功能受损其中记忆障碍是最为常见和最为持久的症状之一。因此探讨颅脑损伤后认知障碍的康复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只有患者的认知障碍得到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才能配合康复治疗完成再学习的过程,康复效果才会好。本文例举了自2008年—2012年以来我院收治的58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2012年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58例,男性38例,女性20例,年龄为38岁到75岁,平均年龄为58.2(55.3±3.7)周岁,颅脑损伤GCS评分为9~12分,其中58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水平。ADL评分均低于60分,58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进行,2组患者在治疗前记忆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无差异。

1.2 方法。

1.2.1 治疗组和对照组都给予改善循环、高压氧、以及常规治疗。

1.2.2 治疗组治疗。给予GM1(进口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联合高压氧配合康复治疗,治疗时间为,每日吸氧60分钟,半氧仓,20次为一个疗程,治疗时间为1-3疗程,每天吸氧量为80-100mg。

1.2.3 记忆训练方法。采取的训练方法一般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为主要,由简单到复杂,将记忆作业归为零,然后逐步串接,每次训练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起初要求患者记住的信息不要太多,信息呈现的时间要保持一定的长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信息量,当患者成功时应及时地强化,给予鼓励和奖励,以增强信心,反反复复地刺激和训练以提高记忆力。具体采取的方法为:①PQRST法:P:刚开始预习需要让其记住的内容;Q:向自己提问与内容有关的问题;R:为了记住内容和回答问题认真地阅读资料;S:反复阅读和陈述已阅读过的资料;T:用回答问题的方式来检测自己的记忆力,允许使用相关的辅助工具和日常物品作为提醒。②编故事法:按照自己需要记住的内容按照自己的爱好和习惯编成一个故事或者笑话,这样有助于极易,也可以利用辅助记忆物来帮助记忆,或者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和有关的图文视觉记忆、声音的听觉记忆等的训练方法,采用这一方法,可以根据患者本身的实际情况来拟定问题的难易程度。③利用辅助物品,比如记事本,写字板、收音机等。

1.3 评定方法。在进行治疗之前和治疗之后均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GCS行为记忆实验评分,ADL评分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使用的数据均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以(X±S)表示,t检验,P

2 结果

如表1显示,两组患者中治疗组的疗效明显要优于对照组的疗效,因此采用GM1(进口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联合高压氧配合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认知障碍的康复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既P

3 讨论

脑损伤的患者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其认知能力的强弱则是由患者颅脑损伤的程度而定。颅脑损伤患者除了存在一定的认知障碍以外,常伴有记忆困难、注意力涣散、思维理解能力薄弱以及事物认知判断力低下等障碍,其中记忆障碍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习的困难,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修复后,依然可以学习新东西。记忆力是人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一种记忆反应,当然这一记忆又可以分之为长久记忆、短暂记忆和瞬间记忆三种,短期记忆指的是保持事物信息1分钟到1个小时之间的记忆能力,长久记忆则是保持记忆1小时以上或更为长久的时间记忆能力。

在临床上,常常可以发现患者由于颅脑损伤而出现记忆力障碍,这一障碍将会影响病人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和在学习过程,从而导致患者康复程度不明显,起效缓慢,使得康复疗效不好。我们采用GCS和ADL来测试患者的日常生活记忆能力,其内容训练都较为容易完成,在临床中比较适合运用。研究中,采用GM1(进口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联合高压氧配合康复治疗的治疗组早期进行记忆障碍康复治疗,取得了一定的临床医疗效果。

在治疗颅脑损伤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对患者及时改善其脑循环,保持脑内血流相对稳定,以防止灌注不足或灌注过多而引起其它的负面反应,同时也有利于减轻其它方面继发性脑损害,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恢复。采用GM1(进口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联合高压氧配合康复治疗的原理对人体神经系统的作用是:GM1(进口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联合高压氧配合治疗可以使颅内血管收缩,减少脑组织血流量,防止血浆外溢,从而减轻脑水肿和其它方面的脑损害后遗症。虽然脑组织血流量减少,但是血液中含氧程度的增加,仍然可以维持脑组织的氧气供给。

GM1联合高压氧配合康复治疗还可以增加大脑微循环的氧输入,据有关资料显示,在0.2MPa下吸纯氧,脑组织脑脊液的氧分压比常压下要高出7—13倍,血浆溶解氧含量也提高了17—20倍,所以完全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求。同时,高压氧还能控制脑缺氧——脑水肿恶性循环的发展,增加血氧弥散量以及弥散距离。血液中的氧气经过弥散作用直接进入脑细胞,而弥散量的大小则取决于弥散两侧的氧分压差,差距越大弥散就越快。0.3MPa氧压下,肺泡与肺静脉间血氧弥散量可以增加至20倍,淋巴液的氧分压可以提高10被,因而组织细胞的氧分压也会随之相应提高,同时,由于毛细血管动脉端氧分压可以增加19倍左右,使有效弥散距离从30um增至100um左右,高压氧可以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保护早期损伤边缘的神经组织,以促进脑组织的修复。

因此,我们在临床中积极地采取GM1(进口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联合高压氧配合治疗对于颅脑损伤的患者进行认知障碍的康复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应在治疗早期就介入记忆障碍的评定和分析治疗,以进一步提高颅脑损伤认知康复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皓,张小年,山磊等.脑外伤患者认知障碍的特点及康复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2010,25(2):90-92

[2] 杨天明,张丽达,游洋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高压氧治疗[J].铁道医学,2000,28(1):18-19

[3] 沈光宇,陆新.高压氧综合治疗对颅脑损伤后康复疗效的分析[J].伤残医学杂志,2004,12(4):42-43

[4] 李艳,戴文晋,隋晓亮等.高压氧配合认知训练治疗颅脑损伤后记忆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4):96-97

第2篇:计算机职业分析小结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IT类专业;生源;招生策略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07-0034-04

中图分类号:G642

1 背景

我国加入WTO后,国内企业将面临更加复杂、激烈的竞争,人才储备显得尤为重要。企业至少必须储备经营管理人才、信息技术人才、市场营销人才、高级技能人才、企业咨询人才、企业政工人才等6类人才。其中信息技术人才是关系到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关键性问题。随着IT、电信和互联网的融合,对于IT类技术人才的需求无疑是增多了。

2005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职业教育迎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时机,但是,目前高等职业学校普遍出现计算机类专业生源数量滑坡、生源质量下降的趋势,招生工作形势严峻。这既有宏观政策和社会教育认同方面的原因,也有学校办学质量和管理理念、招生策略方面的原因,更有家长考生、社会舆论对IT类专业的误解。如何提高IT职业教育机构的招生能力、职业教育质量的控制能力和就业指导能力,按照市场需求供给相应的IT类人才,是我们面临的严峻问题。笔者希望通过分析调研数据来说明问题,从职教内部和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角度来剖析其存在的根本原因。

2 计算机类专业生源不足

高考生源逐年减少。2012年全国高考人数下降30万,高校生源争夺日益激烈。据数据分析,三大直辖市分别较2008年的报名人数峰值下降45%、30%和28%,山东、安徽、内蒙古省内生源数量较2011同比下降约5.5万人、3.7万人、1.8万人。这对计算机类专业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近几年全国计算机类专业生源萎缩,呈逐年下降趋势,同时,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低,社会对计算机类专业普遍不看好。笔者调查了2010-2011年黑龙江省21所高校计算机类生源,其中有11所学校生源较前一年下降,如表1所示,有9所学校生源上升,如表2所示,但总体下滑902人。

3 原因分析

3.1考生家长对IT类专业的误解

笔者于2011、2012年春季参与了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对黑龙江区域的招生咨询,获悉部分考生家长对IT类行业的误解很深,他们认为计算机只是一个人人会用的工具,没什么好学的。

“计算机”早已成为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仅是人人都会使用的工具,这就好比汽车已成为大家的代步工具,那么会开车就意味着会修车吗?信息技术是一个更为广阔的行业和产业,当人们享受网络带来的生活便捷时,谁能想到,它就是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运用的结果。

3.2专业设置缺乏特色

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和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众多教育机构包括各大高校(公办、民办、本科、专科)、职业高中、短期IT培训机构等都想在IT行业分一杯羹,导致所有的高职高专院校均设置计算机类专业。高职高专院校IT类专业的招生形成了“上有二本院校,下有中职学校,左有三本高校,右有培训机构”的“四面楚歌”的严峻局面。

计算机类专业没有传统的就业岗位,如果不能和其他专业很好地融合,学生不知道将来毕业后干什么?

4 应对策略与解决措施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职业教育的发展日趋成熟,社会迫切需要职业教育。企业需要IT人才,学校IT类专业生源却逐年下降,如何扭转这种不正常的局面?笔者对2010-2011年黑龙江区域高职高专学校计算机类专业生源调研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了以下几种策略。

4.1加强校企合作,创造品牌专业

我国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与IT产业时代的快速发展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校生学习的部分知识严重滞后;二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只停留在表面上。这主要是由于部分专业实验室短缺以及专业教师的后期培训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所造成的,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众多教育机构就业方面的数字表明,单一教育机构的力量并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

分析数据结果证明,生源稳定并上升的院校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校企联合,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自从2008年开始寻求校企合作专业共建发展模式,5年来已经和多家省内外IT界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方式,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通过产教结合,形成利益的共同体,利用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将计算机专业发展成为各院校的重点专业、品牌专业。表3为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一览表。

4.2引导专业选择,减少学生流失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在专业选择的价值取向中,大部分学生为就业而选择专业,只有少部分学生以兴趣作为选择依据。为此,在招生咨询阶段,专业教师要加强专业引导,讲述、演示本专业的发展前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合理选择专业,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做自己擅长的事,学生流失自然就减少了。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动员全院教职员工参与招生宣传。

生源是学校的生命,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多年以来一直把招生工作列为学院的重点工作,已经形成一支由专业教师、机关人员和辅导员组织的招生宣传队伍。全院教职员工利用节假日到中学开展细致的宣传工作,向广大考生家长介绍学院的发展史和新面貌。

面临高考的学生处于紧张的复习迎考阶段,有很多学校封闭管理,这期间学生的信息来源渠道封闭且匮乏。学校和班主任在学生填报志愿时的作用不可忽视。2012年,为了加大对计算机类专业的引导,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在招生过程中加强与生源学校领导和老师的联系与沟通,让他们了解学校的状况并认可学校,然后通过专业讲座、招生简章、学院宣传片向学生介绍学院和专业,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2)利用现代传媒进行宣传。

现代传输媒体主要包括电视广播、校方官网、QQ、信息网络等,这些媒介具有感彩浓、传播速度快、形象生动、影响面广等特点。通过对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2011级的45个班级学生的问卷调查——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学校,其中47%通过志愿书,31%通过网站,20%通过老师推荐,2%通过电视台。数据表明,网站和报考志愿书是学生家长参考的依据。

4.3小结

实践证明,通过实行上述措施,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2012年招生数量为上一年的4倍,如表4所示。

第3篇:计算机职业分析小结范文

[摘要]计算机教学是一项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重要教学工作。《计算机应用基础》一直是中专及职业中专学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它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课程,作为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探寻《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演练技巧。深入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采用分层次教学,让每位学生找到自信,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应吃透教材,打破传统教学观念,超越传统授课方式,采用研究式、归纳式和分层次教学方法,以案例教学为主线展开教学。有效挖掘学生自主探知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实战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归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概括能力、表达能力,进而有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教学技巧 分层教学

信息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的基本应用已广泛湛透各行各业。《计算机应用基础》一直是中专及职业中专学校学生的必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演示文稿、Internet应用、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等。从教学内容不难看出,本门课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课程。通过本门课教学,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计算机的水平,从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今后从事计算机基本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探寻《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演练技巧。

一、深入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采用分层教学

教师采用分层次教学,让每位学生找到自信,找到学习的兴趣,努力进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在接到教学任务之后,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的专业、兴趣、知识基础及对本门科目的学习要求等。对学生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再结合教学大纲要求来确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的确定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提高制定目标的时效性,可实施性。在实际教学中,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教学要求应高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同一专业教学,也应把握学生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采用分层次教学法,让每一位学生在现有起点每时每刻有进步,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提高自信心,找到自信,从而体会到努力后成功的喜悦。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差异,对他们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次教学,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完成难度不等的学习任务,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差别,布置难度不同的练习任务。例如,让有能力的学生完成创造性练习,让学习较吃力的学生模仿教师所做实例练习。让每一位学生找到学习的兴趣、找到自信,努力进取,执着练习,从而顺利完成操作,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总之,要让每一位学生深刻体会到:“我自信,我努力,我成功!”二、采用研究式、归纳式和分层次教学方法,有效挖掘学生自主探知知识的能力

吃透教材,打破传统教学观念,以案例教学为主线展开,超越传统授课方式,从而有效挖掘学生自主探知知识的能力。

Word、Excel、PowerPoint是微软办公系列软件中最常用的三个应用软件。作为这三个软件,从操作窗口组成到基本应用操作都有一定的相通性。可以说学习了Word、Excel为学习PowerPoint打下了一定基础,做了有效铺垫。在进行PowerPoint教学时,鉴于学生已经学习了word、excel,把握知识的纵向联系,打破了传统教学观念,超越传统授课方式,采用研究式、归纳式和分层次教学方法,可以以案例教学为主线展开教学。下面,我以PowerPoint第一部分教学为例进行浅析:

1.课前准备。有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前要求学生自学本章知识,并与WORD、EXCEL进行比较分析。

2.作品欣赏。上课时,利用多媒体我先以作品欣赏的方式展示融合本章基本知识点的案例课件:“绿色校园从我做起”——心灵的呼唤。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本章知识。

3.欣赏“作品分解欣赏1”: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把握本章知识,我又把案例课件分解为四个案例教学实例,接下来让学生再欣赏“作品分解欣赏1”。让学生对“作品分解欣赏1”进行设计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启发学生制作思路,降低实现难度。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制作尝试。设计分析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上机制作尝试。我做必要辅导提示。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实践意识,提高学生独立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归纳实施步骤,探讨制作方法,总结主要知识点。由学生归纳实施步骤,以讨论、提问等方式探讨制作方法,总结归纳主要知识点。进一步比较PowerPoint启动、退出、窗口组成、视图方式、新建、保存、打开演示文稿及演示文稿的基本编辑与word、excel的异同点,增强知识的纵向联系,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近而让学生指出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熟练正确启动、退出程序和熟练掌握演示文稿的新建、打开、保存等基本操作,教学难点是熟练掌握演示文稿的新建类型判定方法。

6.上机强化练习。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让学生做进一步上机强化练习“比一比,练一练”,重学生创造性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找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学生练习,利用多媒体进行集体点评,让学生来客观的评价自己、评价别人操作中的优缺点,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合作精神,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有利培养学生诚实品质,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布置作业。结合本节所学知识及学生在后面所要学的“Internet应用”基本知识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将作业以电子邮件形式发到教师指定电子邮箱,从而在强化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引出下一章所要学的知识,为学习好下一章节做有效铺垫,提高学生综合、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8.课堂小结。由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通过总结本节主要知识点,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更深刻的把握教学重点,从而更有效的突破教学难点。

第4篇:计算机职业分析小结范文

 

一、人才培养模式简介

 

“项目引导、学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通过系统调研分析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任务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根据专业能力制订教学项目,最后根据教学项目形成具体课程。在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根据“岗位、任务、课题、教材”等内容,构建“学做一体”的课程体系。这就促使课程内容与企业工作岗位要求基本一致,实现了生产和教学的完整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企业项目始终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督促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及时发现自己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欠缺哪些知识,从而制订符合自身的职业规划,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和目标不确定性。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针对计算机应用专业三年制的要求,学校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将“教、学、做”三者有机结合,为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1.专业基础课程学习阶段

 

该阶段主要放在三年制的第二学期,重点是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后续专业课做好铺垫。开设课程包括Windows XP、Word 2010、Excel 2010、Powerpoint 2010等基础课程。

 

在基础课学习阶段过程中,学校先后组织了文案设计大赛、幻灯片设计与制作大赛、Excel设计与制作大赛,让学生在任务引领下开展学习,通过“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大赛过程中,除了奖励获奖的学生外,还奖励优秀指导教师,从而激发了教师的参与热情,提高了教学质量。

 

2.专业核心课程学习阶段

 

该阶段主要放在第四、五学期,重点是开设专业骨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必备知识,从而熟练的开展工作。开设课程包括:Flash动漫制作、网络基础应用、企业网络搭建、Photoshop与图形图像处理、图文广告创业设计等课程。

 

3.企业顶岗实习阶段

 

按照课程教学贴近实际岗位的要求,在第三年教学过程中,学校积极推荐学生开展顶岗实习,从事机关企业中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信息处理的多媒体设计制作、广告影像行业的图形图像处理、设计行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办公自动化中的设备应用和公文处理等工作,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缩短与企业实际工作内容间的差距。

 

c

 

在实施“项目引导、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后,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素养大幅度提高,毕业生供不应求。据学校2015年7月份毕业生数据显示,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100%,专业对口率稳固在81%以上,企业满意度保持在94.5%以上,学生就业满意度保持在86%以上。

 

计算机应用专业除了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外,还加大了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确保了校企联系渠道畅通,通过加强行业、企业参与教学改革的力度和深度,主动为企业开展职工培训和技术服务,以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方式,实现了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虚拟实训与生产性实训相结合的教学目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显著。

 

四、小结

 

学校的市场是企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最终由企业进行检验。因此,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和行业企业发展及时动态调整专业建设,动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评价机制等内容。由于计算机应用专业实施“项目引导、学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具体实施模式和对策还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因此,在开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对于中职学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5篇:计算机职业分析小结范文

计算机应用论文3000字(一):基于专业融合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探索论文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中职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如何将专业特性融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之中,是需要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笔者学校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中职计算机课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鼓励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出发,提出了基于专业融合的优化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内容课程教学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现状

(一)课程内容陈旧,缺乏专业特征

江苏省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根据非计算机专业教学要求,结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和《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大纲)》编写而成的。它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基础操作、文字处理软件(Word)、数据处理软件(Excel)、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和因特网应用(Internet)。

这些内容相对固定不变,局限于传统概念和理论知识,跟不上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速度。当前,多数中职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选用上述通用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但职业教育有着鲜明的专业特点,如护理、药学专业,选择通用的计算机教材,理论知识所占比重过大,应用技能比重偏小,与专业相关的实训内容几乎没有。这种与专业联系不紧密的课程,不能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阻碍教学有序开展

中职院校的学生有的来自条件较好的中学,有的来自乡村和欠发达地区;有的学生能熟练上网查找资料、下载文件、听歌看视频等;有的学生则基础薄弱,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了解不深,打字练习时“一指弹”现象普遍,甚至连双击鼠标或右击鼠标都存在困难。基础差距严重阻碍了计算机教学的有序进行。

(三)教师缺乏对学生专业特征的分析

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教师大部分毕业于计算机相关专业,在日常教学中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进行教学,对学生所学专业或其他学科知识了解不深。“隔行如隔山。”例如,护理学和药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教师若不了解护理学和药学专业特征和岗位需求,在教学内容上一味地按照教学大纲安排,将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将专业融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

进行具体教学实施时,需将不同学科、专业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其今后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课程前期设计

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不能局限于传统理论知识和概念,要紧跟时展,依据社会需求,结合专业岗位要求进行。以江苏省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教师要定期深入医院和药房与专业教师商讨计算机应用基础在专业岗位中的应用现状,及时体现到课堂内容教学中。例如,护理工作岗位中涉及哪些计算机应用技术、药房数据记录处理涉及哪些计算机应用知识等。

例如,Word图文混排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章节,内容包括文本框、图片和艺术字等。教师可以利用制作“健康教育宣传海报”的方式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教师要对任务进行简要说明,明确在课堂学习中出现疑难问题时可采用的方法。具体如下:学校宣传部接到任务,要到海城镇10所小学开展“保护眼睛”宣传活动,请学生们为他们设计宣传海报,要求版面美观。在制作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掌握文本框、图片和艺术字等知识点的操作。其中,文本框像一个容器,可放置文本、图形和表格等内容。为了美化版面,突出设计内容,可以通过为海报添加图片来进一步解释说明文字内容,图片可以从剪贴画库、网站或本地磁盘中获取,再通过美化修饰图片增强排版效果;文档标题使用艺术字,可以使其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增强视觉效果。这样的综合实例不仅能让学生学习相关的基础知识,还能通过与专业结合的实际操作运用知识点,完成与专业相关的宣传海报制作,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二)课堂教学实施

当前,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样的教学内容,面对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必须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避免出现传统教学中“吃不饱”和“吃不消”的现象。教师在了解班级情况的基础上,可使用分组互助教学方法,组内进行“一对一”帮扶对,让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基础差的学生。教师对教学课程和课堂作业根据难易程度进行不同层次划分,准备基础篇、提高篇和拓展篇的导学案和课后作业,学生则根据自己的水平完成相应的内容。基础篇是所有学生必修的,这是最低要求,提高篇是鼓励学生参与,拓展篇由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以便进一步提升和拓展学生的能力。

例如,在“EXCEL创建工作表”教学时,教师通过学校网络平台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具体任务发送到学生端,要求学生编辑“住院费用一览表.xsl”的列宽和格式设置,并且完成序号和20位“合作医疗证号”的输入并提交给老师,教师收到作业并加以批改。课中教师将作业情况总结归纳,请完成作业较好的学生演示工作表格式化的操作步骤、演示合并单元格等;教師强调自动填充功能的使用方法,解决输入多位数字时不能在表中显示的问题。对于课前、课中、课下的个别问题,学生可以在学校网络平台发帖提问。

混合线上线下的教学手段已成为主流,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材料,包括微视频、课件、导学案和网络资源等,也解决了传统课堂中学生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足的问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最突出的特点是实践性强,注重对学生操作的能力培养,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开展线下课堂教学时要结合线上课程资源进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引导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交流与沟通条件,鼓励学生整合问题,自行探究难点。

在课程实施环节,教师要选择有针对性的案例分析演示,明确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并对技巧性的操作进行演示,将操作中的重点或难点设计成小任务,让学生模仿练习。利用学校网络平台定期推出课程资源,包括与专业相关的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提供精品课程或相关教学实践项目,发挥线上线下教学手段的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把抽象复杂的课程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和直观化,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质量。例如,运用因特网教学时,将药方搜索融入其中,运用幻灯片教学时,从未来的职业特点及职业道德入手制作幻灯片,把这些内容融入课堂,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自己的专业角色,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三)课程评价反馈

灵活多元的考核方式是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需尽可能设计全面精准的反馈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通过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进行考核,如结合学校网络平台中的平时学习记录、作业完成情况、专业教师的相关内容反馈等进行评价。合理设置分数比例,注重学生纵向发展,以鼓励学生提高自身综合实践素质为目的来设计评价方式。

三、小结

江苏省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已经形成了与专业融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但多样化的专业差异、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不同专业的发展诉求是客观存在,如何将不同领域的内容细化具体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还需要持续调查分析。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基于专业融合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探索论文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中职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如何将专业特性融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之中,是需要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笔者学校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中职计算机课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鼓励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出发,提出了基于专业融合的优化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内容课程教学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现状

(一)课程内容陈旧,缺乏专业特征

江苏省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根据非计算机专业教学要求,结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和《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大纲)》编写而成的。它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基础操作、文字处理软件(Word)、数据处理软件(Excel)、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和因特网应用(Internet)。

这些内容相对固定不变,局限于传统概念和理论知识,跟不上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速度。当前,多数中职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选用上述通用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但职业教育有着鲜明的专业特点,如护理、药学专业,选择通用的计算机教材,理论知识所占比重过大,应用技能比重偏小,与专业相关的实训内容几乎没有。这种与专业联系不紧密的课程,不能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阻碍教学有序开展

中职院校的学生有的来自条件较好的中学,有的来自乡村和欠发达地区;有的学生能熟练上网查找资料、下载文件、听歌看视频等;有的学生则基础薄弱,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了解不深,打字练习时“一指弹”现象普遍,甚至连双击鼠标或右击鼠标都存在困难。基础差距严重阻碍了计算机教学的有序进行。

(三)教师缺乏对学生专业特征的分析

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教师大部分毕业于计算机相关专业,在日常教学中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进行教学,对学生所学专业或其他学科知识了解不深。“隔行如隔山。”例如,护理学和药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教师若不了解护理学和药学专业特征和岗位需求,在教学内容上一味地按照教学大纲安排,将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将专业融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

进行具体教学实施时,需将不同学科、专业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其今后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课程前期设计

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不能局限于传统理论知识和概念,要紧跟时展,依据社会需求,结合专业岗位要求进行。以江苏省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教师要定期深入医院和药房与专业教师商讨计算机应用基础在专业岗位中的应用现状,及时体现到课堂内容教学中。例如,护理工作岗位中涉及哪些计算机应用技术、药房数据记录处理涉及哪些计算机应用知识等。

例如,Word图文混排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章节,内容包括文本框、图片和艺术字等。教师可以利用制作“健康教育宣传海报”的方式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教师要对任务进行简要说明,明确在课堂学习中出现疑难问题时可采用的方法。具体如下:学校宣传部接到任务,要到海城镇10所小学开展“保护眼睛”宣传活动,请学生们为他们设计宣传海报,要求版面美观。在制作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掌握文本框、图片和艺术字等知识点的操作。其中,文本框像一个容器,可放置文本、图形和表格等内容。为了美化版面,突出设计内容,可以通过为海报添加图片来进一步解释说明文字内容,图片可以从剪贴画库、网站或本地磁盘中获取,再通过美化修饰图片增强排版效果;文档标题使用艺术字,可以使其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增强视觉效果。这样的综合实例不仅能让学生学习相关的基础知识,还能通过与专业结合的实际操作运用知识点,完成与专业相关的宣传海报制作,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二)课堂教学实施

当前,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样的教学内容,面对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必须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避免出现传统教学中“吃不饱”和“吃不消”的现象。教师在了解班级情况的基础上,可使用分组互助教学方法,组内进行“一对一”帮扶对,让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基础差的学生。教师对教学课程和课堂作业根据难易程度进行不同层次划分,准备基础篇、提高篇和拓展篇的导学案和课后作业,学生则根据自己的水平完成相应的内容。基础篇是所有学生必修的,这是最低要求,提高篇是鼓励学生参与,拓展篇由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以便进一步提升和拓展学生的能力。

例如,在“EXCEL创建工作表”教学时,教师通过学校网络平台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具体任务发送到学生端,要求学生编辑“住院费用一览表.xsl”的列宽和格式设置,并且完成序号和20位“合作医疗证号”的输入并提交给老师,教师收到作业并加以批改。课中教师将作业情况总结归纳,请完成作业较好的学生演示工作表格式化的操作步骤、演示合并单元格等;教師强调自动填充功能的使用方法,解决输入多位数字时不能在表中显示的问题。对于课前、课中、课下的个别问题,学生可以在学校网络平台发帖提问。

混合线上线下的教学手段已成为主流,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材料,包括微视频、课件、导学案和网络资源等,也解决了传统课堂中学生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足的问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最突出的特点是实践性强,注重对学生操作的能力培养,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开展线下课堂教学时要结合线上课程资源进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引导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交流与沟通条件,鼓励学生整合问题,自行探究难点。

在课程实施环节,教师要选择有针对性的案例分析演示,明确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并对技巧性的操作进行演示,将操作中的重点或难点设计成小任务,让学生模仿练习。利用学校网络平台定期推出课程资源,包括与专业相关的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提供精品课程或相关教学实践项目,发挥线上线下教学手段的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把抽象复杂的课程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和直观化,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质量。例如,运用因特网教学时,将药方搜索融入其中,运用幻灯片教学时,从未来的职业特点及职业道德入手制作幻灯片,把这些内容融入课堂,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自己的专业角色,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三)课程评价反馈

灵活多元的考核方式是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需尽可能设计全面精准的反馈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通过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进行考核,如结合学校网络平台中的平时学习记录、作业完成情况、专业教师的相关内容反馈等进行评价。合理设置分数比例,注重学生纵向发展,以鼓励学生提高自身综合实践素质为目的来设计评价方式。

第6篇:计算机职业分析小结范文

1.不可否认的是国内的计算机水平相较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这些国家的母语几乎都是英语。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想要学习国外的一些新概念、新技术时,不可避免就会碰到大量的英文资料,如外文版的教材、技术手册和联机说明等,这时就要求读者除了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之外,还应该具备相应计算机英语基础。

2.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发现,他们在计算机操作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英文对话框、命令等,设置还会出现一些英文的屏幕信息提示。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这些是基本的计算机英语,应该能够迅速读懂,并根据提示进行相应的操作。此外,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时,发现程序代码都是和英文相关的,如果想学好专业课,就需要学习计算机英语。

3.越来越多的计算机认证考试中也都出现了计算机英语相关的试题。比如,在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中,初级资格(程序员、网络管理员等),中级资格(网络工程师等)以及高级资格(网络规划设计师等)中都有相对应的计算机英语试题部分。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英语》课程现状分析

1.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够。一般来说,很多就读高职高专的学生,普遍都是分数不高,学习的底子比较薄弱,尤其是英语。大多数的学生都不喜欢学习英语,对于公共英语,他们都有点惧怕,更别提专业性强的计算机英语。另外,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他们没有意识到计算机英语的重要性,认为计算机英语不如其他的一些专业课(如C语言程序设计)来得重要,所以,在态度上,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进行学习,积极性不够,效果当然不理想。

2.教师英语教学素质不够强。一般而言,计算机英语教师要么是英语教师兼任,要么是计算机教师兼任,二者的知识都不够全面。对于英语教师而言,在解释一些专业知识时有一定的困难,而对于计算机教师而言,或许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英语阅读能力,但很难实现英语口语教学,并且在翻译一些复杂长句英语的时候不够到位。这些都会引发一些计算机英语教学方面的问题。

3.实训环节薄弱。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英语课程是没有实训环节,即使在教学计划中有少量的实训课时,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这些实训课一般变成了普通的理论课,并没有能将计算机英语落实到实际的应用方面,单纯的理论课进一步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小结

第7篇:计算机职业分析小结范文

摘 要:本文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了回顾,分析了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课程改革的设想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 :中职学校 计算机 课程设置

一、对以往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回顾及思考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最初脱胎于大学计算机课程,起点高,理论性强。后来,发现课程不适合中职学校,对课程进行了调整。笔者作为教学一线教师,对以往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有以下一些思考。

1.计算机专业定位

中职学校在设置计算机专业时,首先应考虑培养目标,明确了培养目标,相应的课程设置也就明确了。现在的问题是培养目标过于笼统,且对中职学生来说,目标过高。

2.计算机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关系

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今天,早已应用于其他专业当中。计算机专业应该快速地与其他专业相结合,寻找本专业的突破口,激发新的专业活力。通过笔者对各招聘网站的关注和分析发现,计算机专业在中职课程体系中完全可以找到自身的定位:一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而设立,另一种是作为学校的公共课程而设立。

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计

1.计算机基础应用模块

本模块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现在,义务教育阶段都已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对计算机已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中职学校开设计算机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相对于信息技术课要有所提高。同时,考虑到各学校教学环境的差异,也不能盲目提高教学目标,而应根据教学实践灵活掌握,教学目标要有一定的弹性,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调整。

本模块主要开设Windows 7操作系统和Office系列软件的应用课程,讲授这两部分的基础应用。可将Windows 7操作系统的设置、配置等相关内容可作为本模块的灵活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取舍和组合,教学内容可深可浅,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对于Office系列软件,主要讲述Word、Excel、Powerpoint三个常用的办公软件,将重点放在Word、PowerPoint软件的讲解上,Excel只讲初步应用,将复杂的公式、函数等内容以及与VBA编程相关的内容,留到其他模块讲解。

2.高考模块

通过参加对口高考,进入高一级学府进行深造,对中职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针对参加高考的学生,课程设置的灵活性较小,基本上是以考试为指导,在此不做过多论述。

3.计算机专业应用模块

为了能更加灵活地适应学生的就业需求,结合笔者所在学校其他专业以及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换代快的特点,本模块细分为如下子模块。

(1)子模块一:与其他专业相结合的计算机课程。本模块主要体现为计算机在各个专业领域的一些较为实用的应用课程。例如,与会计专业相关的Excel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各种函数的使用上;还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反馈,加入VBA编程内容。

本模块的关键在于计算机与相应专业课的结合,应把计算机作为为相应专业服务的工具,而不是把计算机看成一个独立的专业。此模块的课程要紧贴相应专业课,为相应专业服务,同时,又要紧跟时代,淘汰陈旧的、缺少实用价值的课程。

(2)子模块二:计算机专业的细化模块。通过分析计算机专业人员的招聘信息可以发现,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往往集中在计算机专业的某一个方面,例如,网络组装、网站维护、网页编程等。针对这种人才需求,应该把计算机专业大而全的课程划分为具体的小的专业,使专业方向更加突出,从而便于课程的设置。

三、小结

以上是对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回顾与改革的几点设想,对于课程设置的改革,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知识的先进性

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非常快,陈旧的、没有实用价值的课程应取消,并及时引入新的应用价值高的新课程。

2.适应社会需求,细化专业方向,灵活选课

中职学校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课程设置只有紧跟需求,才能保障学生就业,学生才有学习兴趣。选择灵活课程,才能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增强专业的生命力。

3.建立课程研究机制

计算机专业相关人员要定期进行课程设置的研究与讨论,收集新的专业信息,学生、社会反馈的就业信息,为课程的进一步调整提供理论基础和信息支持。

第8篇:计算机职业分析小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经济管理专业;计算机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3-0000-02

Higher Economic Management Computer Curriculum Reform

Wei Lishuang

(Guangxi Liuzhou Teachers College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Liuzhou545004,China)

Abstract:The vocational computer courses in economic management reform practice,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fessional and student characteristics,respectively,from the curriculum,course features,curriculum and implementation aspects of the vocational computer courses in economic management reform of the exploration.Achieved some success,there are some problems.

Keywords:Higher;Economic management;Computer curriculum reform

引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世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人文化素质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计算机课程已成为我国各类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基本课程。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及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方面的教育,已成为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教育与产业越来越紧密地结合,无论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国家都十分重视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发展职业教育,实现经济腾飞,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计算机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方面,角色越来越重要。各行各业高技能型人才都要求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高职院校中的所有专业教育都有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必要与可能。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使学生能够适应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计算机课程作为当今非计算机类专业的必修课,对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与提高意义重大。

一、课程理念

我校经济管理专业学制三年,文理兼招。本专业培养的目标是:

培养掌握经济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经济信息调查、加工和分析以及市场营销、程序设计、网页设计、办公自动化的基本技能,具有信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维护、网站开发与维护的能力,能够在工商企业及其他系统从事经济信息收集、处理和分析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三年不间断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课程的理念是:

(一)重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突出专业特色

(三)倡导创新实践

(四)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六)使用成熟流行的技术

二、课程特点

招生时文理兼招,文、理科学生的思维不一样,考虑到学生特点及专业特点,分析课程特点。

文科学生比较注重专业知识的理论学习,在思想上往往不重视计算机类的课程的学习,不能投入足够的精力去学习这些计算机类的课程。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的思维上也存在着差异。对于文科学生来说,感觉计算机类的课程比较抽象难懂,难掌握。

我们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充分照顾到文科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和思维特点,又要符合专业特点。使学生形成并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培养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养成主动地学习和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习惯,深刻体验信息技术蕴涵的思想方法和文化内涵,培养创新思维。使学生初步掌握应用计算机深化所在专业研究的能力。即有共同基础性的学习,也有满足专业性的要求。

三、课程设置与实施

(一)课程设置

计算机是工具,是为其所在的专业服务的,不能照搬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方案,而是根据不同的专业群需要,侧重于服务专业教学的技术课程。

其中的公共基础部分,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计算机基础知识、微机操作系统及应用、office办公软件应用、多媒体知识和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Internet(因特网)基本应用、数据库系统基础等模块组成。也是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联考的主要内容,所有专科学生应知应会的。

后续课的开设要密切联系学生、社会、专业实际。计算机技术应用性较强,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理论教学,而且需要技术技能训练。在专业技术与职业能力的培养中,以就业为导向,将职业证书培训融入教学计划,使学生在毕业时既获得“双证”:专科学历证书、职业证书,将证书教育列入教学计划,使证书的取得与教学整合,使学生既学到应有的理论知识又能熟练掌握工作技能,取得岗位证书,为寻求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办公软件的深度应用可以解决很多实际应用问题,可以提高办公效率。重在应用,在应用中不断熟练和不断提高。

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的后续课程中有一门课程《Office办公自动化》,与获取劳动部的高级操作员的内容对接。学生学完该课程后,可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本专业培养具有信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维护、网站开发与维护的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对数据管理与应用课程要求较高,但我们不能将计算机专业的一些专业课程照搬过来,而是根据专业需要,开设如下课程:

基础课:C#程序设计、数据库基础

方向课一:静态网页制作、动态网站设计、企业网站制作

方向课二: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

在《数据库基础》课程中,避免过多地学习数据库的理论术语,目前以学习SQL SERVER为主。从应用出发,构建课程内容结构,反映计算机技术的先进性,而不是去学那些已经过时、甚至已不再使用的东西。

方向课一中,《静态网页制作》课程学习基本的HTML语言、用Dreamweaver制作静态页面,了解网站制作的基本流程。《动态网站设计》主要介绍目前主流技术,利用及C#语言进行网站新闻后台的开发。《企业网站制作》是知识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动手能力。

方向二中,熟练掌握信息系统建设所需主流技术技术,使用该技术对数据库信息进行存储、管理与。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训,掌握信息系统的构建、编程技和信息技术。

课程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内容以市场主流、实用和成熟技术为主,且兼顾先进前沿性。

(二)教材的选用

教材从内容到结构要能反映项目案例教学的特点,能适应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实践的教学模式。

(三)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目标为:培养能力和训练技能,使学生牢牢掌握本专业的专门技术与职业能力,通过岗前强化培训,顺利进入职业市场。

项目驱动,以项目带动学生专门技术与职业能力的提高,开始是一些小的简单的项目,随着教学的进展,难度逐步加大。在毕业前的综合实训中,学生将能够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实际项目。

通过课堂学习实训,操作技能、作品设计比赛,实际动手开发维护系统几个环节,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提高实际动手能力,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四、小结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质量第一”已成为公认的国际法则。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为社会发展输送合格的一线生产建设人才,提供发展的强劲动力,是一项重大的任务。我们强化实践教学,确保实践教学时间,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动手能力。经过几年探索实践,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了很大提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职业鉴定的费用有些学生不愿承担,没达到100%参加职业鉴定;部分学生对三年不间断开设计算机课程仍不能理解;教材的难选择;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4,3

[2]中国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中国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M].中国铁道出版社,北京,2007,7

第9篇:计算机职业分析小结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职业学校;有效教学

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是门很重要的学科,本人从事计算机教学多年来,深感计算机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在教学中,开始学生都对计算机充满着神秘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随着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深入、难度增大,而学习的内容与实际的计算机应用又有一定的差距,学生的兴趣就会慢慢降低。为此计算机教师必须多动脑筋,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进行教学研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爱好,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切实学到技能。

一、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激发学习兴趣

有句俗话说得好,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说学生对于计算机方面较为感兴趣,才能够更好的研究和学习,这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和前提,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入手。第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计算机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较强的灵活性,但专业程度较高,一些教学内容较为枯燥,有时不能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创设民主愉快的课堂氛围,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以引导者的身份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与同学平等的交流,相互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够为学生设计与其相适合的培养方法。第二,设计合理的导入方法,为课堂的学习做一个良好的铺垫。学生将过多的注意力投入到课下的课堂活动中,在课堂开始时不能很好的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内容上,这就要求教师设立有吸引力的导入方法,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独立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转变原有课堂中“开门见山”式的模式,通过视频、图像或设置相关疑难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以此来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良好的铺垫。第三,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标中的教师观,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提前了解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计算机教学过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二、设计合理教学目标,加强教学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第一,在计算机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度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将每一单元的内容分散开来,将内容联系较大的学科分为一个单元,用较为灵活的内容带领学生学习,这样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之间连贯性的认识,从而实现举一反三的目的,学生在对一个知识了解的同时也能够侧面的学习到其他的知识。第二,联系生活实际,以实际案例为指导。计算机学习主要是为了更好的解决某一应用问题,因而设计某个问题进行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注意设计的问题,也来源于生活实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联,这样的方法能够改变传统计算机教学中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特点,能够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既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第三,强化实际操作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确保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应对学生提出一定的目标要求,引导学生根据此目标制定相关的实际计划,进行动手操作,这样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自主学习,针对自己的情况有意识的锻炼自身较为薄弱的方面,提高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也为学生以后进入社会的实际应用,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三、采用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重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该问题产生讨论,并对自己的想法加以验证,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问题式教学可以说是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动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多设计一些答案不唯一,能够拓展学生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对该问题进行思考,无论学生提出的观点是否正确,教师首先应给予表扬,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帮助学生纠正学习上的错误方向,锻炼学生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启发学生对一个问题要善于问为什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多鼓励学生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加强专业性的研究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各个领域的计算机相关研究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学校设立相关的创新项目,培养其创新精神,除有限的课堂教学之外,还要结合家庭和社会的多方面影响,鼓励学生在空闲时间去相关企业实习参观,为以后走上社会做好衔接工作。

四、小结

总而言之,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而创造力水平的高低不仅在于先天的遗传条件,还在于后天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凤霞,阎艳,李仲君.计算机基础教育要面向应用,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0年01期.

[2]刘应成.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启示[J].计算机教育,2010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