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表现范文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表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表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表现

第1篇: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表现范文

[关键词] 跨国公司 区域经济一体化 直接投资

一、问题的提出

世界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一体化的历史。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带动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配置,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不可能仅仅依靠本国的资源、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和市场,从生产活动到资本运动再到生产要素的移动都突破了国家的疆域,实现了国际化。

在这种国际化的浪潮中,区域性的国际经济一体化是国际化的重要表现。这种区域性的国际经济一体化最初起步于二战后的50年代后期。它首先出现于西欧,随后,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的发展中国家也纷纷效仿,在短短几十年间已经遍及世界所有大洲和各大重要区域,以至于哈伯勒(Haberler, 1964)将我们的时代概括为“一体化时代”。

在经济一体化这个炙手可热的舞台上,跨国公司当仁不让地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扮演着世界生产组织者的重要角色,并且伴随着一体化进程而迅速壮大。进入21世纪,跨国公司的发展更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根据2003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的《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跨国公司与出口竞争力》披露,主宰全球经济局面的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公司。

随着国际化大生产的发展,跨国公司作为跨国投资、经营和管理的组织载体和国际市场的行为主体,在经济生活国际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比较而言,联系各国经济的传统渠道,如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的重要性正在日益相对下降。因此,不论从全球范围来看,还是从某一地区来看,跨国公司都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对旨在加强区内各国间分工与合作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分析,就不能不涉及到跨国公司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二、跨国公司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力量

纵观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条极为有趣又极为重要的线索:现代世界的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是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上同时进行的。也就是说,是由微观层次上的企业生产一体化和宏观层次上的国家政策协调一体化导致的,国际经济一体化正是这两种层次上的一体化的统一。前者可以称为功能性的一体化,后者可以称为制度性的一体化。

微观层次上的企业导向型的一体化,指的是以跨国公司作为主导力量而推动的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利用地区区位优势可能带来的规模效益进行跨国界的投资生产等活动,它的这些活动必然会对该区域内的国家的经济生活产生影响,促进和加强该区域内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这种跨国公司导向型的一体化是企业行为的结果,是跨国公司在全球发展的客观结果,是功能性的一体化,而不是由政府行为造成的。

而所谓宏观层次上的政策协调导向型一体化,是指地区内各国政府间在政策上通过协调,建立超国家的协调机构,推动成员国达到经济一体化的状态。这种一体化主要是通过建立国际性的经济协调组织,人为地消除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非贸易壁垒,甚至制定统一的对外关税,来实现各个成员国之间贸易、人员、资本以及各种生产要素地自由流动,达到本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目的。这种政策协调导向型一体化的重要特征,就是制度性机构的一体化先于实际的企业生产一体化。

由此可见,跨国公司和政府都是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力量。这两种推动力量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能促进了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推动国际分工的深化和规模经济的实现,推动生产要素价格在全球范围内的均等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向前发展。Dunning and Robson(1988)指出,通过跨国公司运作的跨国商业一体化和地区性经济一体化之间有着本质性的关系 。这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跨国公司作为微观层次上的组织,是通过自身的行为和市场的力量,以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为主要形式,通过从事国际规模的生产和销售来代替通常的商品出口来推动经济一体化的。而政策协调导向型的一体化则属于宏观经济一体化的范畴,是成员国政府基于自身的需要,通过签订协议为生产力和生产要素在本地区的流动和扩张扫除障碍,促进本地区分工深化和创造本地区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合作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跨国公司都是二战后世界经济中的重要现象。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随着这两种现象的繁荣发展,学术界对这两个问题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在比较长的时期内,对这两种现象的研究基本上是相对独立进行的。邓宁撰文称,迄今为止,人们很少尝试将这两种问题的研究结合起来,系统的分析二者之间的互相影响;有关这一问题的经验资料的搜集也是很不够的。

作为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微观主体的跨国公司,它的行为在客观上必然会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那么,跨国公司的微观行为,究竟如何影响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跨国公司的行为又是通过哪些渠道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产生影响的呢?笔者认为,对上述问题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的研究并做出回答,正是写作本文的目的所在。

三、跨国公司的市场行为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1.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生产一体化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也是世界各国之间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它是社会生产和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是一国内部的社会分工超越国界向纵深和广阔方向发展的产物,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国际分工主要是宗主国与殖民地、工业国与初级产品提供国之间的以国家为主体的分工,二战后的国际分工随着国际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向深度和广度上扩展。

二战后,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的配置、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间生产要素的流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来实现的。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合成为“不可分”资源、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生产要素禀赋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更强大的生产能力,并将国家间的生产分工和协作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为企业内部的分工与协作,通过跨国公司的全球性经营活动,引起世界各国生产、交换、分配等各方面经济联系的不断融合和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发展进入了复合一体化阶段。在复合一体化战略下,跨国公司在生产经营进行细分,如研究与开发、采购、零部件生产、加工、装配和财务等,并将不同的生产经营职能配置在公司整体需要且最能发挥作用的国家或地区,形成跨国界的价值链。设在世界各地的跨国公司子公司与母公司、其他子公司互相配合,执行整个公司的某项或全部职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母公司与国外子公司之间的区别越来越小,跨国公司更多的不再是一个层级结构,而是一个网络结构。例如,美国福特公司的菲斯塔(Fiesta)汽车在欧洲的生产组织情况就是一种典型的区域性网络化生产,欧洲福特公司设在英国不同地方的子公司分别生产充电器、配电器、仪表盘、油表、水表、插座、火花塞和绝缘器等;在比利时亨克生产车身部件、车轮;在德国维尔弗拉特生产变速器、引擎;在科隆生产车身底盘;在法国波尔多生产变速器;最后在西班牙巴伦西亚和德国萨尔路易进行组装,产品主要供应欧盟市场。不仅如此,福特公司还逐步将其部分研究设计、人员培训等职能配置在不同国家,建立起复杂的国际一体化生产体系。

由此可见,战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是全球范围内一体化国际生产体系建立的主要因素之一。

2.跨国公司的并购推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

跨国公司因为寻求资源的最佳配置、跨越各国的贸易壁垒等原因,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不同地区设立了生产机构。这种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和区域内经济一体化的加深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战后欧洲的经济一体化就和西欧跨国公司在本区域内的直接投资有着密切联系。以英国、德国为例:1962年~1988年间,英国对前欧共体的直接投资增长了19.2倍,而同期对全球直接投资总额仅增长6.1倍。德国的跨国公司多年来一直把前欧共体视作其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投资比重大体维持在30%左右,投资总额从1976年的15.8亿马克上升到1988年的64.5亿马克。与此同时,英国和德国也成为欧共体其他成员国资本投资的热点地区。1962年~1978年,前欧共体公司(不包括石油公司、银行及保险部门)对英国的直接投资从1.34亿英镑提高到20.32亿英镑,年均增长18.5%,比同期外国公司对英国直接投资总额年均增长率高出5个百分点。1986年,前欧共体其他成员国对英国的直接投资额为24.41亿英镑,1989年上升到45.78亿英镑,分别占同期英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50.5%和53.6%。1962年~1985年末,前欧共体对德国直接投资累计额达294.8亿马克,占同期全部国家在德国直接投资总额的39.1%。

正是这种跨国公司的区域内部的交叉直接投资,将传统的国家间分工转化为企业内分工,加深了区域内各个经济实体之间的协作的依赖,为日后政府间签订经济一体化条约提供了内在的经济凝聚力。因此,跨国公司在区域内部的直接投资对该区域的国际经济一体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2篇: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表现范文

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和突出,主要表现在:(一)资本的国际化。其标志是以国际直接投资为主要形式的生产资本的国际化,以国际贸易为主要形式的商品资本国际化,以国际信贷为重要内容的货币资本的国际化等。(二)生产的国际化。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拥有不同资源、工艺和劳动力的国家在更多更细的程度上进行分工协作,国际分工也日益深化:各国在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整合中,更加紧密地与国际产业的更新和转移相结合,以跨国公司为主体形成生产的国际化统一经营网络。(三)技术创新的国际化。技术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因此技术创新的国际化是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方面,它表现在:跨国公司间的相互控制逐渐增强;国际技术合作与联盟更加发挥积极的作用,在同类产品中更具竞争力的显然已是那些经过国际合作与支持的项目;国际技术转移、高科技产品的国际贸易以及科技人员的国际流动日益增多。在此以前,更多地从政治角度来探析国家主权的涵义也许是天经地义的,而如今,经济的触角已经延伸至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国家间的关系也从以战争手段掠夺领土转向以经济手段争夺市场。

在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跨国公司、国际组织等非国家行为体迅速崛起,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单元世界体系正在演变成为多元层次的世界体系。国家主权就是独立自主地处理内外事务,管理自己的国家,每个国家对其全部财富、自然资源和经济活动享有充分的永久的主权。主权是国家属性的主要特征。而经济一体化的特征是开放、合作、互相渗透。由此,国家主权的排他性和经济一体化的开放性和渗透性发生了碰撞。

最明显的是区域性的经济组织、跨国公司以及国家间在经济上越来越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正在不断“侵蚀”到国家的主权,使得国家在处理本国内外事务的时候,对内的最高权和对外的独立权都受到了制约。以跨国公司为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跨国公司飞速发展,到1995年,世界上已有约3.9万家跨国公司,其设在境外的分支机构多达27万家,国际直接投资存量达到2.7万亿美元。世界上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拥有资产3.4万亿美元,一些跨国公司所覆盖的国土面积和运营范围比有史以来任何帝国的地域更加浩瀚。跨国公司在各个领域向主权国家的经济主导权发出严峻挑战:由于拥有巨大的生产规模和庞大的管理组织体制,跨国公司已成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主要组织者和承担者,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已经并正在继续影响着国际贸易的方式和未来发展的趋向,进而影响到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并不可避免地涉及民族国家的主权和利益。同时,生产技术的创新和转移也被牢牢地控制在跨国公司手中,发达国家5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控制着这些国家90%的生产技术,在跨国公司内部所发生的技术转移占全世界的80%。跨国公司拥有足够的实力和基础影响到主权国家的决策和利益,从而实现自身的目标——更大的利润。无论对母国还是东道国都是如此。比如一些美国的大公司在把资金和技术向海外转移的时候,为寻求生产的低成本和销售的新市场,也不拒绝把部分产品“返销”到美国。其他国家和地区可能会从中得益,在国与国的争议中,这些有利益关系的大公司未必会站在美国一边。同样,由于跨国公司对技术转移严格而有效的控制,往往使得技术落后的发展中东道国处于被动的依赖地位,形成经济依附性发展,削弱了国家经济主导权。

跨国公司对国家主权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经济方面,还表现在通过经济手段涉入政治领域。远的,如1953年,英国石油公司在帮助推翻伊朗摩萨德政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的,如韩宝事件在韩国掀起的政治经济危机等。

众所周知的是,区域性组织以及一些国际性的经济机构也越来越多,而且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日益不可分割,这些国际性机构实际上已经深深地介入世界政治的运行轨道,对国家主权产生着越来越深的影响。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以及欧盟、东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等。由此,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全球性问题将不可能由单个国家或国家间的合作来解决,那些非国家行为体如跨国公司、国际组织等肯定会积极参与。这就必然导致国家行为体的行为方式发生变化,国际利益势必出现多样化和分散化。

当然,主权国家在面临这些矛盾与冲突时,并非是束手无策。首先,在当今,经济一体化趋势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是符合时展规律和主权国家利益的。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给单一的主权国家既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经济实惠。其次,为了巩固国家主权,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国家宁愿付出某种代价——让渡部分经济主权,这种“让渡”是有条件的,即以不构成对国家主权的损害为前提。如跨国公司为母国带来可观的利润,同时,为东道国提供了急需的资本和更多的就业机会。第三,国家在权衡利弊的过程中享有自主权,即经济一体化对国家主权的“侵蚀”是以维护国家主权为基础的。国家之间仍以主权平等为原则。区域性经济组织、跨国公司以及相互依存的国家仍会小心翼翼地维护这种主权让渡的“契约”。因为任何导致主权国家对“侵蚀”其主权行为作出反弹的因素都会反过来“侵蚀”他们自身的利益,这是不言而喻的。第四,经济的联合毕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主权国家的形成过程是复杂的,影响它的因素除经济外还包括文化、传统、语言等更为深层次的方面。事实上,正是由于文化上逐渐趋同,才有可能在政治上达到共识,并在此基础上推进经济的联合,将欧盟国家联结在一起的,是其相近的文化观念,在这个层面上,主权国家存在的意义是不容置疑的。同时,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家创新体制也越来越引起更多的国家、政府及经济学家的极大关注。国家创新体制是指在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同时,各个国家也更加注重具有民族特征的多样性的发展。国家创新体制的兴起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具有同步性。事实上也正是由于区域性经济组织、跨国公司等的发展部分地“侵蚀”了国家的经济主权,才为国家创新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的基础。

世界经济一体化似乎正在与国家创新体制构建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因为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发展,都应当纳入世界轨道,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交流,与其他国家保持合作与协调。这同时意味着,要想发展也必须保持本国民族的特色,这也是国家主权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个方面。

第3篇: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表现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驱动力

(一)区域金融的扩大及深入发展

现今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种形式。虚拟经济的扩张又主要与金融相关,包括金融秩序、金融创新、金融监管等(这些金融表现又正是此次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加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连通性,推动着实体经济(制造业、采掘业、加工等工业)的发展。西方的政治经济学家曾提出过“将廉价的虚拟经济转化成实体经济”与“经济一体化”双赢的美妙构想,那么,多年之后,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乃至世界经济一体化,也将有达到双赢的可能。

(二)成员国之间各行业横向分工水平程度相当,是一体化得以发展的基础

产业的国际分工,在发挥各国专业化优势的同时,又发挥了规模经济的效益。以此为基础的区域集团不易破裂,具有内部凝聚力的比较优势,当遭受全球性的危机时,各国承受的压力相当。同时,若成员国的产业水平较低,其遭受风险的危险就越大,相反,若产业水平较高,其承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稳步发展的几率也就愈大。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的内部成员国总体劳动水平较高,生产成本较低,且与世界最低生产成本相距较小

一体化的形成通过贸易转移带来利益。若成员国形成同盟后,与同盟国的贸易往来成本高于非成员国的贸易成本,那么,集团的经济一体化发展将受到相当大的制约,也就缺乏巩固的基础。

(四)成员国内部的供应与需求弹性要求比较高

一体化的组建,撤除了各种障碍,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的降低和消失,大大减低商品的价格。若成员国的昂;需求弹性较大,那么需求会大幅度的上升,从而出现贸易创造,增加社会福利。同样,若生产弹性较大,生产障碍消除后,可迅速增加,替代从非成员国的进口,提高社会福利。从另一角度看,当金融危机卷入区域体中时,因起源国的本币贬值而进口商品价格降低,若需求弹性大,从国际贸易转移角度分析,其创造的福利也能保持正值。

二、金融危机的国际传导

金融危机的是怎样传播,以至全球蔓延?其主要是以“溢出效应”为传导机制。国际贸易与国际资本的流通是其主要渠道。贸易溢出是指一国投机性冲击造成的货币危机恶化了另一个(或几个)与其贸易关系密切的国家的经济基础,从而可能导致另一个(或几个)国家遭受投机性冲击压力。主要是通过价格效应和收入效应实现的,即一国金融危机造成的货币贬值一方面提高了其相对于贸易伙伴国的出口价格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影响国内经济(国民收入减少)而减少了向其贸易伙伴国的进口。一个国家发生金融危机导致的本币贬值使得该国商品和劳务的相对价格下降,出口竞争力增强,对其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增加而进口减少,导致贸易伙伴国的贸易赤字增加、外汇储备减少,损坏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基础;本币贬值使得贸易伙伴国向其进口的商品、劳务价格水平下降,导致贸易伙伴国的价格水平下降,消费价格指数的下降使得其居民对本币的需求量减少,于是本国居民兑换外币数量增加,导致中央银行外汇储备减少,贸易伙伴国的竞争力下降,失业率上升(尤其是出口部门),若政府期望采用扩张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缓解国内失业压力,就可能诱发投机性冲击。另外,本币的贬值,损害了本国经济,使本国国民收入减少,对贸易伙伴国商品、劳务的进口需求减少,从而使贸易伙伴国的出口量下降,贸易收支恶化,诱发对它的投机性冲击。投机性冲击的诱导,导致货币危机,造成其市场流动性不足,迫使一个市场上的金融中介清算通过各种方式将其在另一个与其有密切金融关系的市场上的资本大规模抽出者,在此国的大量资本的外逃,从而造成另一个市场对流动性不足,即金融资本的溢出效应。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这样的“溢出效应”,并非仅存在于两个联系体之间,而更多的是产生连锁反应,影响第三国或更多的经济体。

三、金融危机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一)从静态看——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效益的影响

1.贸易效益

金融危机产生的贸易效应危机,主要在以实体经济为主的一体化集团。以东盟国家为例,在此次危难中,身处全球金融危机漩涡中心的美欧日市场多年来一直是东南亚主要经济体的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其国内需求已经并将继续出现下降,甚至还有出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可能。海外需求下降而导致的出口急剧下降,将东南亚出口导向型国家的经济拖入泥潭。

2.福利效益

区域经济一体化,本身会产生福利效应。在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初的几年间,墨西哥的就业率增长了17%,新增加了150万个就业职位,加拿大的就业率增长了15%,新增了230万就业职位,美国就业率增长了12%,新增加了220万就业岗位。而在当下,美国顶级机构的破产,自身失业人口创历史新高。失业人口向他国流串,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使社会福利水平受到影响。再者,各国政府积极拨款救市,使用于福利的资金减少,加重了效益的负担。

3.投资效益

投资创造效应是区域集团经济效应的重要部分,其来源包括区内成员国相互投资的增加,何区外非成员的投资。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为保护自身的利益,即使是已有了联合关系,也会以因资金的短缺而引起投资来源枯竭或现有资金抽逃。另一方面,为补救金融市场,各国政府的大规模救市,扩大内需,采用积极的货币政策,这将造成需求的增加,但因缺乏资金,生产滞后,造成供需不平衡,原本应有的经济效益甚至可能导致相反的效果。

(二)从动态看——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未来发展的影响

1.利于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体制出现

此次金融风暴背景下,各大政府救市背后,孕育着新的经济政治体制革新。欧盟以图改造自由经济模式,推崇国家集权经济模式。这样的形式不难看出,世界经济已经出现试图改变战后至今,一直以美国为主导的局势。重病之后寻求治病的方式,世界各理性经济体也一样。主体国家的利益不同,地位权重不同,新体制争鸣局势的出现成可能。这将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2.各集团内部成员国宏观调控影响度加深,一体化区域的相互影响控制加强

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技术不够成熟,进入监管秩序失衡,房地产业的泡沫经济引起全球总有效需求不足和生产能力的供给的过剩,是此次危机的主要原因。那么,各联合经济一体化主体国家,必须扩大自身与关联方共同市场的监管与控制力度。以实体经济为主的经济一体化集团,内部成员间及与其他发达的第三经济一体化主体,也会加大合作和技术创新的吸收,力求改变实体经济受虚拟金融的强大牵制。

3.对以实体制造业为主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金融危机也带来一些机遇

实体业的受限对于发展中的经济一体化集团是其发展受阻的因素之一。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因以欧美为主的金融风暴的席卷,在其投资难度加大,各投资商必将寻找新的投资出路,这就有可能对出口制造业为主的新兴经济体造成一种“到逼机制”。这样,迫使企业升级发展,加快追进步伐,并且,从长远看,世界范围内,大量资金寻找投资机会时,会避开因金融危机处于动荡中的发达经济体,而选择高增长发展中经济体作为新目标市场。同时,对于后者而言,还有吸纳国际高端金融人才和金融服务的机遇。

4.金融危机的冲击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第4篇: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表现范文

关键词: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策略;中国

一、 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新趋势

1.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深化

世界经济一体化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个进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量变产生质变的过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表现是清晰的,更加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与更加频繁的贸易壁垒贸易摩擦。同时,在发生贸易摩擦的同时,全球也在积极地进行有效的经济合作,在这个资源越发紧张的时代,各个国家的资源有效合理配置是地球经济发展的的必然途径。在现今阶段的中国,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深,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受到引领而发展迅速,但是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加工与生产能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够成熟,因此我国必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调整自身贸易策略与产业结构,积极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带来的贸易战争,并且在全球资源市场整合的大环境下,提升自身对外贸易的竞争力。

2.国际间贸易竞争更加自由

经济全球化进程将世界分散的市场逐步整合为大的市场,以国际分工为基础,为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提品。因此,可以认为经济全球化将会使得世界各国内部市场的竞争逐步开放,在最终整合为一个大市场的方向下,世界的贸易竞争则变得更加直接,也变得相对更加自由化。随着人类不断的工业与技术革命,科学带来高生产力的同时也造成了产能的过剩,因此国际贸易则变成了各国释放产能获取市场的最有效途径。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其工业体系与国家发展模式的特点,其贸易的发展更加成熟,并且对于市场的依赖更加强烈。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市场的获得也是极为重要的,虽然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的经济规模的限制,并不能够直接的参与世界竞争,但是,这些国家的贸易企业也在积极的获取市场或是间接地参与国际贸易竞争。与此同时,国际贸易已经脱离了原始的商品与货物交易的范畴,现代的国际贸易涵盖了金融、服务、技术等多方面的内在非物质性的产品。贸易的全球化,在给各国带来竞争压力的同时,也将各个国家更加紧密的联合了起来,是资源在整体上更加合理的配置,对于人类来说,地球一体化的经济模式是自身发展延续的最佳模式。如图一所示,2010年全球经济复苏时期,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体呈下降趋势,这说明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趋势下,我国的境内贸易输出数量更加巨大,我国贸易企业竞争形势严峻。

二、 我国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贸易策略

1.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外贸易

如图2所示,我国前十大贸易伙伴的货物比重之中的国家,其大部分为发达国家,并且这些货物之中大部分都是高薪技术产品的贸易,因为这些贸易是我国发展建设的必须条件,其也从另一个方面折射出了我国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竞争力是薄弱的,在国际贸易之中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的现状。因此,我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还有后经济危机时达国家迫切需要市场支持的机会下,必须积极利用外资企业在华投资过程中的技术溢出与资本溢出效应,实现自身技术与生产加工业的大发展。只有生产出了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够客观地在国际竞争之中获取胜利。

2.扩展服务贸易空间

我国的产业大部分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发展服务贸易对于我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取得优势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图3所示,我国的服务贸易整体数量上处于井喷式的增长,这是由于服务服务性贸易属于第三产业,其产业的发展的条件是国家需要有一定的经济规模与竞争力,并且能够有足够的市场需求。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所以带来了大量的服务性需求。而全球一体化在20世纪后期带来的是世界性的货物与产品,而在新世纪的初期带来的则是全球性的服务。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经济危机爆发之时,我国的服务性贸易的进出口额受到影响而轻微降低,但随机强势走高,这说明了,发展国际性的服务贸易能够规避风险,同时,第三产业是利润率最高的产业,因此,发展全球的服务性贸易是我国取得世界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3.建立完善相关的国际贸易法律法规

重视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造成的损害和冲击,制定应对政策和措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与修改,维护我国正当的国际贸易权利,防止一些主要的贸易伙伴国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权和解释权实施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参与国际性与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组织的运行与管理,利用国际组织稳定与维持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磋商与合作关系,防止一些贸易伙伴国单方面采取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我国国际贸易造成的不确定性风险;通过某些削弱贸易伙伴国在国际贸易领域、某些意识形态领域的垄断解释权与使用权,防止这些国家利用民主、人权等意识形态工具实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企图和可能性,同时积极主动地改善我国在这些领域的不足。(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汉林,李计广.中国外经贸政策的调整与完善——中国经济的崛起与有管理的贸易-投资自由化政策[J]. 国际贸易. 2005(07)

[2]赵晓,柳阳.再论中国崛起之“国际经济摩擦时代”[J]. 国际经济评论. 2005(02)

[3]丁学良.中国经济再崛起的薄弱环节[J]. 国际经济评论. 2005(02)

[4]庞中英.对“中国”采取新姿态[J]. 瞭望新闻周刊. 2005(09)

[5]罗良文,阚大学.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人力资本存量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岭回归分析法[J]. 世界经济研究. 2011(04)

[6]张立帅,朱启荣.全球价值链理论与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研究进展[J]. 山东经济. 2008(01)

第5篇: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表现范文

关键词:文化差异;商务英语翻译;影响研究

东西方国家由于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的不同,人们在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文化差异会对商务英语翻译造成影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的贸易往来逐渐增多,对商务英语翻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准确把握东西方文化差异成为能否正确进行高质量的商务英语翻译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商务英语的特点

商务英语属于英语的一部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欧美文化内涵。这些文化与我国历史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较大,会给商务英语的翻译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商务英语是一种专业英语,主要用于商务活动当中,因此商务英语翻译需要达到礼貌、实用的要求。这样,才能在贸易双方的商务活动中,准确地表达己方的意愿和要求,从而促成贸易成交。此外,在商务英语当中,往往包含很多的书面用语、专业用语等,这对翻译的要求很高。如果翻译错误,将可能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商务英语翻译还要做到准确无误,无论是在语法、用词,还是在语句的表达方面,都应当保证准确性。

二、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

1.地域文化差异

在地域分布上,我国处在东半球,而欧美等国家大多处在西半球,这就带来了东西方之间的地域性差异。在商务英语翻译中,地域性差异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在东方文化中,西风往往象征着凋零、凄冷,但在西方国家,西风却代表着温暖、祥和。

2.思维方式差异

思维方式对语言输出具有决定性影响,语言正是人们思维的具体体现。在思维方式上,东西方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法方面。因此,在商务英语翻译也会受到这种差异的影响。例如,在谈话时,东方人总是习惯将重要的事情留到最后谈,而西方人习惯在谈话的开始阶段首先谈及。

3.民族心理差异

在东西方民族之间,民族心理也会对商务英语翻译带来很大的影响。例如:在我国,喜鹊鸣叫代表着报喜,属于吉祥的范畴,但是在西方国家,喜鹊的英文“magpie”却代表着嗦、唠叨的含义。又如,在好莱坞有一家名为Brown Derby的饭店,生意始终非常火爆。但是在华人区有一家叫作Green Hat的饭店,却几乎没有华人去吃饭。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文化差异会对商务英语翻译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当对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进行细致的研究和探索,寻找正确的应对策略,使商务英语翻译尽量达标、准确,从而更好地推动国际的贸易往来和经济交流。

三、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产生影响的应对策略

1.加强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

在商务英语翻译当中,要想避免受到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就应当加强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和认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国际贸易往来和经济活动逐渐增多,促进了商务英语翻译的发展。然而,在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翻译者往往缺乏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视,也缺乏对跨东西文化区的实践体验,导致其在翻译工作中无法厘清东西方文化中民族心理、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严重的错误。对此,翻译者应当改变翻译方式和思想观念,加强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了解其在商务英语翻译中产生的巨大影响。同时,翻译者在进行实际翻译时,要充分考虑东西方文化差异,融入自己的理解,对商务活动己方的意愿进行准确表达。

2.提高商务英语翻译者的专业水平

提高商务英语翻译者的专业水平,是减少东西方文化差异影响的基础条件。商务英语翻译对专业性的要求主要有两个部分,一是英语专业性,二是商务专业性。商务英语是英语的一个分支,属于语言的范畴。翻译者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英语知识、较高的翻译水平。在国际的商务活动中,商务英语是重要的沟通和交流的工具,其中包含着大量的商务专用词汇和经济专用词汇。这就要求翻译者在具备良好的英语能力的同时,还要具备足够的商务和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对此,翻译者可以多阅读一些商务和经济方面的书籍、报纸、杂志等,不但能够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还能够扩宽视野,了解商务知识,掌握国际上最新的商务动态。

3.掌握商务英语翻译的技巧

在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当中,要注重对翻译技巧的把握。尤其是东西方的文化背景,一定要加强重视。例如:在中国,龙凤的商标十分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和喜爱,但是在有些西方国家中,龙象征邪恶,孔雀代表着祸,在翻译过程中一定要加以注意。同时,在翻译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语言简洁,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准确表达双方的意图。另外,在翻译一些国外品牌时,要注意尽量避免音译,应当保持原文中的韵味和含义。例如衬衫品牌Smart,有人直接将其翻译成“司麦脱”,这样不但读起来不顺口,同时也无法表达出原品牌想要表达的含义,而如果将其翻译成“潇洒、洒脱”,不但能够更好地体现原品牌的优点,同时也更容易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此外,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时,还可以利用一些商业套句,根据实际语境,将其翻译成易于理解的内容。

4.掌握商务英语翻译的原则

要想避免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产生的影响,还应当熟练掌握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各项原则。在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要注意多使用礼貌用语和敬语,保证对对方足够尊重,让对方能够感受到己方的诚意,从而促成交易。同时,在选择翻译用语时,要注意简洁明了、准确全面、突出重点。要避免将个人的情绪和主观判断带入到翻译当中,必须准确、忠实地对原文的意义进行翻译和传达。如果翻译当中遇到专业词汇、人名、术语等,一定要进行反复查验,做到认真严谨。在翻译过程中还要注意实际的语境,使翻译符合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表达习惯和特点,保证翻译的连贯性与合理性。最后,在翻译过程中,还应当避免太过口语化的词汇和用语的出现,应当尽量做到正式、严谨,以体现出对待商务活动的认真、严谨的态度。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和深入过程中,世界上各个国家纷纷打破国界向外发展,国际的商务活动和经济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而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我国要想占据有利位置,商务英语翻译人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持和保障。然而,由于东西方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文化差异,给商务英语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对此,应当掌握这些文化差异,分析其对商务英语翻译造成的影响,采取相应的策略,从而不断推动国际商务活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柳悦.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J].怀化学院学报,2011(3):55-57.

[2]李云.探析商务英语翻译中东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J].海外英语,2013(5):115-118.

[3]平丽芳.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J].海外英语,2012(3):155-258.

第6篇: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表现范文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存在是将市场竞争看成完全自由的,强调贸易的互利性,主要对产业间贸易进行了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经济贸易回暖,新贸易理论在此背景下产生,主要从竞争方式、经济规模和科技进步等层面对贸易关系和现象进行了解释。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主要从专业化生产分工的层面对贸易现象进行解释,有意将传统贸易理论与新贸易理论划归于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概念范畴之内。

二、国际贸易发展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国际贸易的供应链形式和电子商务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国际贸易形式和经济组织结构上均产生了新的变化。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现状和特点如下:(1)近年来,国际分工进一步加深,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信息业发展迅猛,科技进步加快和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引发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国际间投资和并购进程加快,全球经济贸易高速增长。(2)国际贸易供应链与物流增长速度齐头并进,成为了推动虎屋贸易的主要动力。各国的贸易部门和日益顺畅的服务行业加快了国际物流的发展速度。(3)发达国家依然占据着贸易的主导和核心地位,国际贸易供应链和物流受发达国家控制严重。同时,世界经济一体化给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新的发展契机,发展中国家的外貌增幅超过了发达国家,所占比重不断加大,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也逐渐增大。(4)世界贸易组织是对国际间贸易进行协调管理的重要机构,可以消除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摩擦,改善和规范国际间贸易秩序,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5)区域间贸易组织发展进程加快,区域间贸易总量与贸易额增长迅速,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重要的经济贸易关系和形式。

三、新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新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

国际贸易形式主要表现为产业内贸易和发达国家贸易增长迅猛,产业内贸易是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产业间贸易相对的概念。这就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世界贸易额之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不代表投入的成本较多或者占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以克鲁格曼、雷蒙德•弗农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们针对这一国际贸易现象提出了各种新的学说,这些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既联系又有区别的学说,被称为“新国际贸易理论”。

2.新贸易理论的产生与假设前提

传统贸易理论作为古典经济学的产物具有严密的理论假设基础,主要包括:完全市场竞争、不变或递减的规模报酬、各国的需求偏好相似且不变、模型分析的是两个国家的两种商品和两种要素,即2×2×2模型。战后出现了新的贸易现象:区域集团内或产业内出现内部交易、发达国家贸易量增加,由于传统贸易理论无法对其进行解释,新贸易理论认为应当放宽并建立更符合现实的前提假设:(1)引进产业组织理论,将市场结构假设转变为不完全竞争。(2)规模报酬由不变或递减转变为递增。(3)贸易模型由传统的2×2×2型转变为J×N×M的新贸易理论模型。(4)放弃“赫克歇尔-俄林”关于贸易国在获得生产技术方面具有相同可能性的假定,研究不同国家获得技术的可能性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建立新贸易理论假设有助于突破传统贸易理论中“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这两个关键假设,为解释贸易动因与贸易基础另辟蹊径。

3.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趋势

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揭示了国际贸易的成因、组织结构以及经济利益的分配问题,国际政治格局、经济格局以及国际间关系等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的持续变化会导致国际贸易理论的变革与创新。相应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壮大必须满足现实经济的发展需要。自上世纪90年代后,跨国公司得到了蓬勃发展,逐渐壮大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经济体和贸易形势,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应运而生。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是基于宏观产业内的贸易角度对国际贸易关系进行解释和研究的。现如今,主要从微观的角度对某个经济主体或贸易现象进行研究的。新贸易理论对贸易动因与贸易基础进行解释,在贸易政策方面提出了“利润转移论”和“外部经济”两个论点,提出了参加贸易并不总能得到利益的论点,并且开始注重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融合问题。新国际贸易理论实现了从静态理论到动态理论的转变,填补了传统贸易理论空白,并使二者有机融合,研究的贸易现象更微观、更细致,更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

四、结语

第7篇: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表现范文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方向

中图分类号:F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2-0103-02

一、新经济时代的特征

新经济时代不同于传统经济的单纯人工劳动,而是更加注重运用知识来武装劳动者,使其具备更多的工作优势,因而具有知识经济的特征;更加注重运用各种工具来辅助生产和销售活动,如借助互联网科技,即具有网络经济的特征;更加注重新的发展理念,在努力获取更高利益的同时也同样重视通过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来对生态环境加以保护,因此具有低碳经济的特征。

(一)知识经济的特征

知识经济指的是在充分知识化的社会中发展的经济,它以知识型人才为主力、以知识技术为载体。知识经济的出现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化。在多种自然资源几近耗竭、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的时代,高超科学技术的产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科学全面的认识,其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资源来取代几乎已经耗竭的稀缺自然资源和非再生资源的指导思想,就充分体现了知识经济促进人与自然协调、持续发展经济的显著特征。譬如,资产投入无形化。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一种经济模式,与资金、设备的直接投入不同,它是在资金等物质上,通过投入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来助推经济发展的,在企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又如,世界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经济,“知识经济”依靠无形资产的投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显然是依靠世界经济一体化,世界大市场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还有经济决策知识化。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科学决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在知识经济中有日渐增强的趋势[1]。

(二)网络经济的特征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迅速进步,以互联网络为载体的网络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网络经济(也可称之为互联网经济)已经成为新经济时代最具特色的一种特征[2]。互联网经济的第一个特点是用户体验至上。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消灭信息不对称的时代,是一个信息透明的时代,有了互联网,游戏规则变了,因为消费者鼠标一点就可以比价,而且相互之间可以方便地在网上讨论,因此,消费者掌握的信息越来越多,就变得越来越精明,变得越来越具有话语权;互联网经济的第二个特点是基于免费的商业模式。传统经济强调“客户(顾客)是上帝”。这是一种二维经济关系,即商家为付费的人提供服务。然而,在互联网经济中,不管是付费还是不付费的人,只要用你的产品或服务,那就是上帝,因此,互联网经济崇尚的信条是“用户是上帝”。在互联网上,很多东西都是免费的,例如,聊天、搜索、子邮箱、杀毒,不仅不要钱,不仅要把质量做得特别好,甚至倒贴钱欢迎人们来用。正是因为互联网经济是基于免费的商业模式,用户才显得如此重要。互联网经济的第三个特点是价值链创新。淘宝通过免费开店,颠覆了它强大的竞争对手eBay;360通过免费,颠覆了收费的杀毒软件厂商,微信通过免费发信息,对电信运营商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互联网免费的商业模式,本质上讲是通过免费获取巨大的用户群,然后在此基础上创造新的价值链[3]。

(三)低碳经济的特征

低碳经济指的是具有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三低特征”的经济。由于我国各类企业生产对能源或资源的大量耗费、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以及不可降解垃圾的处理不当等原因,对我国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使矿产、石油、树木等资源供不应求,由此引发了许多自然灾害,我们也为此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开始意识到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而且,随着我国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发展低碳经济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各企业也开始运用科学理念和科技手段,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目标,通过改善生产工艺等方式来构思新的未来发展之路[4,5]。

二、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目标分析

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重在“战略”二字,即既要实现企业短期发展目标,又要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蓝图。但总而言之,企业制定市场营销战略的目标不外乎以下方面。

(一)增加整体销量,获取更高利润

企业一般是指以盈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企业家才能等),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或其他社会经济组织[5]。无论是自营企业、独资企业还是合伙企业,“销量”始终是其最重要的获得利润的核心所在,薄利多销也好,囤积居奇也罢,都是运用销量做文章来获取更多利润的表现。但新经济时代,这种传统的营销策略已经不再受用,因此,新经济时代企业市场营销战略需要另辟蹊径,找到适合的方法来增加整体销量,以获取更高利润。这不仅可以为企业谋求长期发展奠定经济物质基础提供保障,同时也可以充分体现企业“以盈利为目的”的基本经济性质[6]。

(二)拓宽综合市场,增加总体份额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地盘”的扩展,只有通过对销售市场的深度发掘,才能发现更多的潜在消费者,才能拓宽企业的销售路径,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而这些都将会为企业实现短期的经营目标和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提供支持。

第8篇: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表现范文

关键词:网络时代;市场营销;营销模式

前言:

当今社会,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世界经济已经进入网络时代。在这种背景下,传统营销模式的种种弊端和不便之处正在凸显出来。所以,基于网络时代的背景之下,新型的市场营销模式应当得到重视和发展。

一、网络时代背景下市场营销的社会大环境

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产物,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市场营销模式的产生和发展,都拥有符合其生存和促进其发展的社会大环境。当今社会中,对网络时代营销模式产生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世界经济一体化

目前,各国都已普遍接受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这一发展趋势,并且积极利用这种发展趋势,大力开拓本国市场。很多大型的跨国性企业集团,它们的发展情况和经济利润,甚至已经能够对本国的政治策略产生影响。所以,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对于企业集团来说,必须要适应并充分利用世界经济一体化这一发展趋势。因此,网络时代背景下的营销模式的巨大经济作用在其中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线上市场的发展

近几年内,我国线上市场的发展和壮大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各类虚拟市场和网络平台已经趋于完善。例如“淘宝”、“天猫”等购物网站,其完成了虚拟市场和线上市场的整合,通过网络平台,能够将商品的交易、运输等贸易活动全部完成。同时,它还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消费观,将市场从有形变为无形,极大促进了网络市场的发展。

(三)市场竞争新形势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网络市场的虚拟化,现代的市场竞争形势已经不同于以往。这种现象首先表现在摒弃了地域性的限制,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都处在同一空间之内,也就是网络市场中。这就使得各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发激烈。其次,这种新的竞争形势还表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它不再是仅仅局限于商品的竞争这一个方面,而是囊括了商品质量、生产技术、企业形象、服务态度、商业信誉等诸多方面[1]。企业要想很好的适应和面对这种竞争形势,就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网络时代市场营销模式。

(四)消费需求个性化

在网络市场中,消费者可以把自己的需求随心所欲的表达出来,而众多有着不同需求的消费者使网络市场呈现出了个性化的特点。这种个性化能够促使网络经济和网络时代市场营销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二、网络时代背景下市场营销模式的特点

(一)直接的营销方式

直接面对数以万计的消费者是网络时代市场营销的最大特点之一。在各类网络平台中,存在着大量的潜在消费群体。对于这些人进行直接的宣传,有利于促进商品的认知和与销售。相比于传统的营销模式,网络时代背景下的营销模式更加方便、快捷、可信度高,对于提高商品的口碑和增强商品的影响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2]。

(二)投资少,回报快

当前社会进行网络市场营销的不仅仅是各大企业,还有很多小的个体经营者,甚至于一些网店只有店主一个人。这种多样化的商家集合体对我国网络市场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了促进作用。商家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的宣传手段来吸引客户,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市场营销方式为销售商品创造了大量机会。

(三)信息的及时掌握

掌握了最新的市场发展动向的信息,就能掌握市场营销的主动权。而通过网络平台,商家可以直接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掌握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对商品的反馈信息,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市场信息,从而对商品的营销工作及时的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以提升商家在网络市场中的竞争力。

三、网络时代背景下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

(一)经营理念的改变

为了能够紧跟网络经济和网络市场的前进脚步,现代市场的经营理念需要做出及时的调整和改变。而改变的主要角度有以下几个方面:

(1)营销模式。随着网络时代背景下网络市场的发展,传统的实体营销模式必将朝着虚拟的网络营销模式的方向改变,才能更贴近网络时代的要求,促使商家良好发展。

(2)营销结构。传统的营销结构由于受到地域性限制,使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很多中间商,这种结构增加了商品的运输成本和中间费用,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3]。而网络营销则可以使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直接对话,省去了中间步骤,既节省商家成本,也能降低消费者的购买费用。

(3)企业的发展方向。现代企业要将传统营销和网络营销两种方式相结合,在保持传统营销团队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一支高素质的网络营销团队,使企业的向着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才能达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二)消费观念的改变

现代人已经普遍接受了网络消费这种消费观念,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网络营销模式的发展。对于消费观念的改变,其主要趋势有以下几点:

(1)消费者独立化。现在的消费者在网络市场中选择商品越来越独立,他们自己搜索和辨别所需要的商品的信息,通过多家比较,最终选择自己满意的商品。因此,商家在制作商品广告和宣传的时候要格外的用心。

(2)交易透明化。消费者在网络市场挑选商品时,可以对多家店铺进行横向比较、货比三家,来选择既符合自己要求,同时又物美价廉的商品。这就要求商家要注重商品的性价比和自身的良好信誉。

(3)营销手段多样化。当前消费者的审美观越来越高。因此,商家要丰富自己的营销手段,使自己的商品更加具有吸引力。

(4)消费需求扩大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也不断增大。除了物质消费以外,人们开始更多的追求精神消费。所以,商家在进行商品营销的时候,也要注重精神上的内容。

四、网络时代背景下市场营销的模式

(一)将实体商品融入虚拟网络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市场营销模式中,商家要想更好的进行商品的宣传就要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例如,在某些大型社交类网站中,都有互相赠送虚拟礼物的功能。人们利用这种功能在网站中互赠礼物,以达到交友的目的。这对商家来说就是一个机遇,商家可以将这些网站中的虚拟礼物制作成本公司商品的样式,通过网友的互相赠送,达到宣传商品的目的,提高商品的知名度。

(二)在无形中宣传商品

在无形之中对商品进行宣传,是市场营销的最高境界。传统的营销模式一味的向消费者灌输商品的优势和价值,久而久之容易造成消费者的反感。而在网络市场营销中,可以在各种网站、平台、聊天工具甚至网络游戏中植入商品的元素,使消费者在无形中认识并接受商品,以达到良好的网络营销目的。

(三)重组和整理碎片信息

网络市场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库,其中的信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大量的更新,这就有可能导致商家在宣传商品时,宣传信息过于分散,以至于成为信息碎片[4],严重影响宣传效果。所以,在网络市场营销中,商家要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将这些信息碎片进行整理和重组,有效的宣传自己的商品。

(四)规范网络市场

当前我国的网络市场营销还存在一些不足,没有统一的法规对其进行规范,可能导致营销秩序的混乱,影响网络市场营销的效果。所以,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统一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和规范网络市场,促使网络市场良好、健康的发展。

五、总结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市场营销模式已经逐渐成为当前市场的主流。如何根据网络市场的发展特点与发展趋势,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网络市场营销模式,使其更快、更好的向前发展,使其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是我们今后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建安.市场营销学[M].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

[2]梅文伟.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市场营销[J].科技成果纵横,2012.

第9篇: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表现范文

关键词:市场多元化 汇率市场化 国际金融风险 套期保值 远期外汇合约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出口企业的国际市场不断扩大,贸易额逐年创出新高,出口企业所持的外汇、应收账款等外币资产也在逐年增加,加入WTO后这一趋势更加明显。进口国家的反倾销诉讼带来的出口企业市场变化、人民币升值的潜在风险、国际金融风险、应收账款管理薄弱等已成为影响出口企业财务安全的主要问题,急需进行深入研究,找出积极应对措施。

出口企业主要财务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国际市场聚变

市场聚变使出口企业在资金运动的销售环节受阻,现金流量急剧下降,财务状况恶化,有时甚至是产生毁灭性的后果。最近,我国家电行业的龙头老大长虹、TCL、康佳、厦华等在美国的“彩电反倾销”案中败诉就是明显的例证。家电出口企业在“彩电反倾销”案中败诉,长虹、TCL、康佳、厦华等四家特别调查对象的倾销税率分别为24.48%、22.36%、11.36%和4.35%,海尔、海信等九家应诉企业的税率为21.49%,其他未应诉中国企业的税率为78.45%。彩电行业利润极薄,只要加10%的税,出口就再无利可图,在更高税率的情况下,这些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大门实际上已经关闭。这一市场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家电企业利润的一大来源,这样的市场聚变对家电企业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因为利润来源渠道已被封堵,企业必须寻找新的出路,否则会一蹶不振。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我国会有更多的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同程度的要依赖国际市场,国际市场的变化会直接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人民币升值压力及汇率市场化

我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历年出现巨额顺差,已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而贸易伙伴国则出现对华贸易逆差。美国、日本等主要西方国家认为人民币币值处在较低水平,降低了其本国企业同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所以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对此,我国国内专家学者也有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民币汇率维持在目前水平,有利于出口企业扩大出口,扩大我国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同时也增加创汇能力。如果人民币升值,不但出口企业会受到打击,而且会出现贸易逆差。另一种观点认为,目前人民币的汇率较低,与人民币较强的购买力严重不符,只利于别国占有更多我国资源,而不利于我国占有更多别国资源。作者支持后一种观点,因为资源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相当重要的,由资源短缺而引起的国际纠纷一直在持续,任何一方都不愿将日益珍贵的资源廉价送给别人。作者认为,在不远的将来,人民币升值会成为现实,之后便是汇率完全市场化,人民币汇率由国际外汇市场决定。这样的结果会使出口企业面临一系列新的财务风险。首先,人民币升值可能会使出口产品价格竞争力降低,销售收入下降,减少营业现金流入,财务状况恶化。其次,人民币升值,即外币贬值,使出口企业以外币计价的资产贬值。再次,当汇率完全市场化之后,外汇市场客观上存在的不稳定,会使汇率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出口企业手持的各种外币资产价值存在升值或贬值的可能。人民币升值和汇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不远的将来会成为现实,由人民币汇率可能的变动而导致的种种风险就是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潜在财务风险。

国际金融风险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财务运作的金融环境,不再是国内金融,而是国际金融。国际金融风险的存在,会直接地、不同程度地影响到经济高度依存的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经营,受到的影响最直接、程度最大的当然是出口企业。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最明显一例。亚洲金融风暴造成亚洲地区多数国家货币贬值、经济停滞或倒退,众多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甚至倒闭,出口企业普遍受到沉重的打击。金融危机从两个方面直接影响了出口企业的财务状况。第一,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资金周转困难。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表现之一是国际资金运动一体化,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任何一个部分发生变化,都会发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现象。在金融危机暴发地区,货币贬值,经济衰退。如果出口企业的贸易伙伴位于金融危机发生地区,则贸易伙伴的财务状况首先恶化,拖欠出口企业的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偿还,出口企业资金周转受到严重影响,引起出口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第二,出口企业所在地区货币相对升值,出口额减少。如果贸易伙伴所在地区发生金融危机,相对于金融危机暴发地区货币贬值而言,出口企业所在地区货币相对升值,出口企业产品价格相对昂贵,会引起销售额下降,经营现金流量减少,导致财务状况恶化。

应收账款管理薄弱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出口企业的应收账款的余额也随之增加,由于缺乏对国外客户资信状况的充分了解和对应收账款的有效管理,应收账款呆坏账风险逐渐加大。应收账款是企业最重要的流动资产之一,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有重要影响,应收账款余额大,占用资金多,直接影响企业资金的正常循环,必然造成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如果发生坏账,直接造成企业资金损失,严重情况下会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如果企业为了缓解资金紧张的状况,需要从外部融入资金,这必然导致资金成本上升,如果融入资金属于负债,还会增加公司的偿债压力。所以应收账款管理已成为出口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出口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建立多元化市场结构

为避免市场聚变对企业造成的财务困境,出口企业应密切关注国际市场的变化,根据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建立多元化市场结构,尽量避免对单一地区或单一国家市场的过分依赖。并且在保持既有市场的同时,要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在开拓和建立市场的时候,不但要关注市场所在地区的经济层面,还要关注政治层面。从近几年的国际市场变动来看,除贸易纠纷引起市场不稳定之外,地区政治不稳定,以及由此引起的军事冲突已成为破坏市场稳定的另一动因。

利用外汇市场规避外币贬值风险

外汇市场的存在,为出口企业规避外汇风险提供了多种可能的途径。

及时调整币种结构。由于汇率变动,使出口企业外币资产存在贬值的风险,所以财务管理人员要及时预测手持的各种外币币值变动趋势,通过外币市场,卖出可能贬值的货币,买入可能升值的货币,调整持币结构。

货币市场套期保值。为了预防汇率变动可能带来的外币债权损失,出口企业可以通过外汇市场,借入与债权期限相同,数量相等的债务。这样,在债权到期日,不论该种外币贬值或升值,收回的债权正好来抵消要偿还的债务,将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抵消,不存在损失或收益问题。

卖出远期外汇合约。卖出远期外汇合约是一种很好的外汇管理工具。出口企业有大量的外币债权,如果未来的外币汇率走低,出口企业将遭受损失。远期外汇合约可以将未来卖出外汇的价格事先锁定。如果财务人员熟悉外汇汇率走势,在合约中确定的卖出汇率高于债权到期时的实际汇率,这样操作不但可以抵消汇率变动的风险,而且还可以获得汇率差价收益。

准确判断国际经济、金融形势,防范金融风险

当世界经济或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或出现金融危机之时,出口企业出现的大量应收账款危及出口企业的财务安全,为预防这种状况的出现,财务人员要从战略管理的高度,准确研判国际经济、金融发展趋势,当出现不良趋势时,提前采取有效的经营管理手段,从业务层面和财务层面同时采取手段,在业务层面减少可能发生风险地区的出口业务,扩大其他地区的业务,同时要减少赊销业务;在财务管理层面,要抓紧应收账款账龄管理,对账龄较长的款项要抓紧催收,或者为提前收款,给予对方更多的现金折扣。为避免发生坏账给企业带来的重大损失,购买出口保险也是有效的措施之一。当出口企业发生坏账时,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

合理平衡赢利能力与财务安全度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总是希望动用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全部资源,用于盈利性经营项目,这似乎是多数企业的一种经营倾向。当企业所处的金融环境、市场环境比较稳定时,这种倾向一般不会导致什么后果。但是,当企业所处的金融环境、市场环境不稳定时,如果企业将资源全部用于盈利性的经营项目,必然会减少周转性的资源,使财务弹性减小。金融环境、市场环境一旦发生不利的变化,财务状况便会急剧恶化。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稳定性增强,出口企业受环境变动的影响程度最大,如国际金融风险、人民币升值、国际贸易纠纷等,对出口企业都会造成相当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出口企业在保证盈利性的同时,要在财务运作中保留适度的流动资金,使企业财务更有弹性,增加财务安全性,降低财务风险。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