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怎样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

怎样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怎样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怎样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1篇:怎样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

关键词:物流企业 核心竞争力

一、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在我国,有的学者认为,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依赖于物流企业所拥有的诸多能力。可以包括市场界面能力、基础设施能力和多种技术能力等。有的则认为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般可以概括为物流企业技术能力和制度能力两大方面。还有的认为。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是核心技术、组织管理知识和市场知识三大要素。也有人运用“价值链分析法”来分析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在总结众多观点的基础上,本人认为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本

在知识与资本日益对等甚至是知识雇佣资本的时代,人力资本对物流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已毋庸置疑。问题是对于物流企业的所有者来说,进行怎样的机制设计将人力资本与物流企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特殊人才竭力为物流企业奉献才能。

2、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包括虽然公开但受法律保护的专利技术以及一系列技术秘密。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物流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关键是拥有持久保持和获得核心技术的能力。

3、物流企业声誉

声誉是拥有私人信息的交易方对没有私人信息的交易方的一种承诺,是物流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甚至生存的根本和生命线。

4、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是物流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包括物流企业获得信息能力、推理能力、决策能力和迅速执行决策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狭义的“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由于管理能力至少在高管理层次上并不局限于某种产品,因此管理能力的提高有利于物流企业更有效率地利用其资产,扩大经营范围,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5、物流企业文化

物流企业文化实际上是物流企业经营理念及其具体体现的集合。良好的物流企业文化是物流企业整合更大范围资源、迅速提高市场份额的重要利器。

二、如何提高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打造有优秀企业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对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没有企业文化,就谈不上核心竞争力。物流企业要不断成长为世界级大企业,拥有自身真正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因为物流企业文化孕育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物流企业文化的发展推动核心竞争力的成长。通过企业文化提高团队精神,鼓励企业创新,进而构筑和提升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建立物流企业学习力的能力

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知识的创新、积累、转移和共享,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应该成为一个学习型企业和知识型企业。在不断修炼中增加物流企业的专用性资产和隐性的不可模仿性知识等。美国《财富》杂志指出:“未来最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公司。”学习型组织是物流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一个物流企业只有当它是学习型组织的时候,才能保证有源源不断的创新出现,才能具备快速的市场应变能力,才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作用。因此物流企业更因建立学习性组织,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

3、建设物流企业文化与学习型组织相结合

物流企业间竞争是人才和技术的竞争,实际上应该是学习能力的竞争。如果说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那么其中的关键是企业的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型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是当今最前沿的管理理念。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成为物流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物流企业文化作为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根基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成功的物流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学习越来越成为物流企业生命力的源泉。物流企业要生存与发展,提高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强化知识管理,从根本上提高物流企业综合素质。

4、建立核心竞争力的动态管理

在动态的环境中,物流企业经营的宏观环境时刻在发生变化,顾客的需求在不断变化,竞争对手的竞争力在不断提高以及不断变化的技术同时在直接影响核心竞争力的领先性,那么物流企业就需要动态的核心竞争力及动态管理能力。所以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管理应是对核心竞争力整个演变过程的循环和实时的动态管理,核心竞争力的动态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1)管理过程的连续性

一个完整的合理的核心竞争力管理过程应包括四个阶段:核心竞争力的确定、培育、应用、评价与发展等阶段。

(2)管理的循环性

对核心竞争力的动态管理绝不是在评价完成之后使告结束,而是根据评价的结果再返回培育、确定或应用阶段,即或在原有核心竞争力基础上的单纯强化提高。或是确定应培育的新的核心竞争力,或是加强核心竞争力的应用,通过每一次循环,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价值都将得到提升,从而形成一个动态的循环的并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管理过程。

(3)管理的实时性

对核心竞争力的四个阶段的管理可能同时存在,由于管理的循环性和实时性存在于各管理阶段中,对动态管理的管理手段就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并进行实时、动态管理进行操作。

参考文献:

[1]拉母・查兰,《持续增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张文松,《企业战略能力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第2篇:怎样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问题的提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有较强的持续竞争力。竞争力中最为关键、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核心竞争力。企业要想长盛不衰,就必须不断培育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拥有别人无法取代的、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内部管理层来讲,也需要相关的、通过审核的值得信赖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来帮助企业进行自我诊断和分析,为其寻找自身的薄弱环节并进行相应的改进,同时使企业了解自身的产业定位,为其在产业竞争,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努力提供指导性的方向。这一切入点,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登堂入室”提供了可能。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的核心:无形资产审计

核心竞争力是一组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术,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术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它使得公司在某一特定领域内成为领先者。核心竞争力包括技术、技能和知识,其本质上是企业通过各种技术、技能和知识进行整合而获得的能力。作为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上的智力、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等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特的一组技能和知识的集合。这种能力使企业能长期保持其竞争优势,就其实质而言,这些能力都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从这一点来看,核心竞争力在本质上与无形资产具有一致性,即都体现为企业的获利能力,都使企业成为特定市场领域的领先者并获得超额利润。同时,它们在内容上也有许多共同之处,除土地使用权、特许权利等无形资产外,其他无形资产或者本身就是一种技术、技能或知识,或者是企业运用这些技术和知识所获得的成果。当然,不能将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无形资产简单地等同起来,但至少可以说,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是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核心竞争力以无形资产为基础,是企业通过多种无形资产的有机整合而形成的。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无形资产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并决定着企业价值的高低。根据以上分析,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内容为无形资产,据此可以推断,核心竞争力审计的核心就是无形资产审计。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的特点

(一)审计客体的独特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本身就具有独特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有机统一体,尤其是隐性知识,它具有高度个人化的难以察觉性和模仿性,恰恰是这部分知识不仅让竞争对手难以模仿,而且使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竞争优势源泉的内在动力。因此,隐性知识的特征使得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独特性,从而与竞争对手相区别。

(二)审计主体的高层次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对于从事该审计业务的组织和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审计人员精通管理和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知识。从事核心竞争力审计的组织、人员必须具有学习、研究、创新的素质和能力,必须跳出传统审计的层次,从企业资源整合及运用的更高角度,判断、审视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关的方方面面是否存在问题,从而得出这个企业发展前景究竟如何的结论,这种结论也可以验证企业的现行财务状况与经营业绩是否真实、可靠。

(三)程序与方法的特殊性

传统审计程序和方法一般立足于静态的企业环境中,对企业状况进行分析,没有涉及企业的战略领域,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其内容也就处于不断的更新之中,这就要求审计方法不仅要吸收传统审计方法的精华,还要考虑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将技术创新、时间等动态因素加入到审计分析方法中来,完善现代审计的程序与方法体系。例如,有些审计对象可以采用定量化的指标进行衡量,但是一些重要的非定量指标如:企业文化、企业家精神等都很难找到科学的方法加以量化,而这些有时更能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状况。因此,必须考虑这些特殊性,否则必将会使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受到影响。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企业文化审计

西方学者打过一个比喻:“管理就像一座漂浮在大海里的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占1/3,大体相当于管理组织、制度、技术、手段和方法等有形管理;隐在水中的部分占2/3,大体相当于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无形管理。”这个比喻形象、深刻。企业文化在整个管理系统中不仅占的比重大,而且处于“根基”地位,它决定着有形管理的效率。如果说传统管理理论更多地着眼于占1/3比重的有形管理的话,企业文化理论则着眼于占2/3比重的无形管理。

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核心竞争力。对此,清华大学教授魏杰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整体竞争力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企业核心竞争力总是根植于独特的企业文化土壤之中,受企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优秀的先进的企业文化对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应该成为核心竞争力审计的重要内容。审计人员应该运用专业的管理审计知识,帮助企业识别存在于企业内部的一种文化,总结经验和经营理念,不断地以书面的形式,以制度的方式,将企业核心竞争力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因素具体地体现出来,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

(二)特色管理平台审计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是企业独一无二的能力,如果某项专长已普及或者极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就不能称其为核心竞争力。管理平台是支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架构,它有利于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和管理的优化。企业应在其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构建有特色的管理系统平台,使企业内部的管理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减少管理层次,消除信息阻隔,以加快对于市场的快速反应,提高组织运作效率。例如,春兰集团能够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综合家电企业,正是得益于它的管理。随着春兰的发展,他们意识到原来的管理模式已经显得有些落后,有必要建立一个适合本企业发展需求的全新管理模式。正是本着这种需求,春兰在原有的管理模式上扬弃、创新,逐渐创立了矩阵管理模式、六西格玛模式,基于核心技术的多元化管理模式,使企业组织结构合理、管理优化,形成了“春兰”真正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增值型的内部审计部门应该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全面权衡,综合考虑企业的管理平台,通过企业战略管理、核心制造管理、核心技术管理、组织界面管理、核心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子系统的考核指标审查,分析本企业管理模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积极的建议,以此不断培育和构建具有特色的企业管理平台。

(三)人力资源审计

人力资源作为核心竞争力,以人才为核心竞争力的内核,不仅能使人才发挥聪明的才智,而且有利于员工的成长,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人才成为企业长期发展的源动力。在知识经济和全球一体化的当今时代,作为高科技公司,就必须把企业建成高科技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大舞台,良好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将无疑是吸引人、用好人、留住人的最好办法。每个企业的发展,都要求高效和强有力的合力,高效要求科学的机制、灵活而有效,合力要求整合而有规则,灵活、协调而有序,规则和控制又不能是制约效率的教条,在科学有效的规则下,在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凝聚中,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

人力资源审计是按照特定的标准,采用综合性的研究分析法对组织的人力资源进行全而检查、分析和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机理,从而为组织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提供科学的支撑。通过人力资源审计有利于确定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是否符合公司发展的目标;明确人力资源为公司创造的价值;发现存在的人力资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实现公司的持续发展。

(四)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审计

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表面上是终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实际上是该产品和服务背后隐含的科技的竞争。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生产线,在电子、信息等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许多产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仍然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里。一个企业短期内可以通过引进甚至是购并等方式获得技术,但长期和过分地依赖创新成果很可能导致内部创新能力的下降,从而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在国外,几乎所有的名牌企业都很重视不断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他们认为只有抢占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制高点,才能取得竞争优势。这些企业都有自己的研发机构,而且都有自己的领先技术和拳头产品。

技术创新能力是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之一,这已被人们所广泛接受。但技术本身并不等于商业上的竞争优势,因此,如何把企业的技术转化为商业上的竞争优势更为关键。对此,内部审计必须掌握技术研发方面的重要技能,当新技术的应用导致经营程序的变革时,企业内部审计必须对这种变化的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估,确保其达到既定目标。此外,针对将会导致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削弱的模仿复制现象,为了防止核心技术的扩散,应采取不同的手段来维护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这些有价值的稀缺资源。

五、开展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深入开展核心竞争力审计理论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在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方面研究甚少,还远未形成理论体系。可以说,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是一个新事物,对于它的研究既有利于丰富审计理论,又有利于培养和创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实践活动。最初由管理学界提出的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目前往往局限于定性分析企业内部管理及外部的竞争环境,对于竞争相关的审计问题研究得相对较少,尤其对于核心竞争力审计问题的理论研究更少,从cnki的检索来看,不过四、五篇论文。目前对于核心竞争力审计问题的研究还停留于初级阶段,还需要更多的审计理论与实务人员不断投入到核心竞争力审计的研究中来,丰富核心竞争力审计理论,以此来指导创建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践。

(二)树立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新理念

以“增值和改善”为目标的内部审计,促使传统内部审计向增值型审计改造;从事后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转向事前的防范;从微观层次转向宏观层次,以有限的资源和风险管理为基础,寻找高风险领域,制定消除或减少不利因素的控制制度或程序,防范企业风险,促进企业完善管理,使内部审计更加广泛地参与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从而发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尤其是董事会的高层组织人员应彻底转变观念,内部审计不是一个不得不设置的“得罪人”的部门,其对建立企业竞争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积极活跃的增值型审计部门能够在提高企业收益、改进经营程序、增进部门交流、加强风险管理等诸多方面对企业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为企业做出重大贡献。

(三)注重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指标体系

第3篇:怎样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中国企业欲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动力、以争创名牌为手段、以企业文化为后盾,全面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就是企业的核争力。严格地讲,核心竞争力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具有明显优势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营销过程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技术、文化或机制所决定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核心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外影响能力和应变能力,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产品(服务)是核心竞争力的精髓。

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意味着企业在参与依赖核心竞争力的最佳产品市场上拥有了选择权。具体来讲,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对一个寻求长远发展的企业来说,具有不同寻常的战略意义。首先,它超越了具体的产品和服务,以及企业内部所有的业务单元,将企业之间的竞争直接升华为企业整体实力之间的对抗,所以核心竞争力的“寿命”比任何产品和服务都长。关注核心竞争力比局限于具体产品和业务单元的发展战略,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使企业避免目光短浅所导致的战略性误区。其次,核心竞争力可以增强企业在相关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其意义远远超过单一产品市场上的胜败,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第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更多的是依靠经验和知识的积累,而不是某项重大发明导致的重。因此,很难“压缩”或“突击”,即使产品周期越来越短,核心竞争力的建设仍需要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一方面使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因而具有较强的持久性和进入壁垒。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造因素

(一)企业的人力资本。在知识与资本日益对等,甚至是知识雇佣资本的时代,人力资本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已毋庸置疑。问题是对于企业的所有者来说,进行怎样的机制设计将人力资本与企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特殊人才竭力为企业奉献才能。

(二)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包括虽然公开但受法律保护的专利技术以及一系列技术秘密。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关键是拥有持久保持和获得核心技术的能力。

(三)企业声誉。声誉是拥有私人信息的交易方对没有私人信息的交易方的一种承诺。在产品市场上,声誉是卖者对买者做出的不卖假冒伪劣产品的承诺;在资本市场上,声誉是企业家、经营者对投资者(股东、债权人)做出的不滥用资金的承诺。这种承诺通常不具有法律上的可执行性,但如果卖者、企业家不履行这种承诺,就要失去买者的光顾和投资者的青睐。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应该把声誉理解成一个道德问题,而应该把它理解为一种制度。对于生产复杂产品以至于买者或投资者一时无法判定质量,如汽车、房地产,以及买者靠承诺购买未来产品或服务的服务业和资本市场,声誉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甚至生存的根本和生命线。

(四)营销技术。营销技术,即企业通过高效的产品、价格、促销和营销渠道整合向顾客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商品和劳务。营销技术既取决于企业人力资本和经验的积累,技术手段和营销信息系统的应用也起到基础性作用。在网络经济条件下,积极发展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网络营销技术和实现营销技术的标准化有利于企业在更大的范围拓展销售空间。先进的营销技术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在消费者的时代,营销技术甚至是比制造技术更重要的竞争力因素。

(五)营销网络。营销网点是企业推销产品和服务的前沿阵地,其主要功能是产品销售、市场调查、营销宣传、技术支持和市场开拓。营销网络是通过一定的管理技术将配送中心、营销网点、信息体系和信息系统等联系在一起,形成覆盖较大区域市场的营销网络。从企业竞争力的角度分析,企业一旦在消费者中形成了营销网络,将成为后来者进入该市场的壁垒,从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获得超额利润;而后来者只有花费大量的投入与先入企业进行广告和销售网的争夺战,才有可能在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

(六)管理能力。管理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包括企业获得信息能力、推理能力、决策能力和迅速执行决策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狭义的“企业核心能力”。在一定意义上,企业的管理能力取决于企业是否拥有一支特殊组织才能和企业家才能的经理队伍。由于管理能力至少在高管理层次上并不局限于某种产品,因此管理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企业更有效地利用其资产,扩大经营范围,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七)研究开发能力。原创性研究开发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开发能力可由企业研究人员的数量和素质、研发投入经费总额及研发经费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等指标来表示。研究开发能力是企业获得持久制造技术或专利技术从而获得长期利润的源泉。

(八)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企业经营理念及其具体体现的集合。从概念上看,企业文化非常简单,而通常的难度在于找到适合企业特色的文化理念和具体落实。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整合更大范围资源、迅速提高市场份额的重要利器。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小最终体现为获利能力、市场份额、企业形象及公众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认同等。不同企业由于在某个方面较为突出,在其他方面比较薄弱,但整体竞争力较强,表现出强烈的企业竞争力特色。这也正好可以理解为什么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其他企业所特有的和不易模仿的。

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运行、发展的动力源。但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仍处在比较落后的水平上。中国现在已成为世贸成员,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打造核心竞争力是中国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的必然选择。那么,中国企业怎样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呢?

(一)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创新是现代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从知识经济的要求出发,从市场环境的变化出发,不断进行技术、管理、制度、市场、战略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其中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只有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企业才能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进而提高顾客价值,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并适时开拓新的市场领域。跨国公司非常重视技术创新,设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并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强技术创新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一个企业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可以说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国有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如不十分清楚或把握不准,可以对现有技术进行分解和整合,也就是对核心产品进行技术分解、归类和整合,弄清哪些是一般技术、哪些是通用技术、哪些是专有技术、哪些是关键技术。然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二)以信息化为动力。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促进管理创新,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全球最大的商业零售商沃尔玛就是一个主动型信息化的典型。1969年它租用了IBM360型计算机进行货物配送管理。20世纪八十年代初,沃尔玛花费2400万美元发射了一颗企业自己的人造卫星,用于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据说,沃尔玛的电子信息通信系统是全美最大的民用系统,其规模甚至超过了电信业巨头AT&T公司。沃尔玛在信息化上的巨大投入为其带来的是更大的回报。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按营业额排序)排行榜上,沃尔玛于2001年、2002年连续两年高居榜首。

许多成功企业的信息化都是紧紧围绕着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海尔是一个加工型企业,他们在国内率先上了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现在海尔全面实行了“索酬、索赔、跳闸”的内部市场链(SST)管理制度。海尔的“市场链”就是以“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简称OEC)管理模式为基础,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行,实施“三个零”(质量零缺陷、服务零距离、运营零成本)目标的业务流程再造。

(三)以争创名牌为手段。当今世界,品牌时代已经到来,品牌成为企业竞争力的综合表现。名牌作为高品质、高文化的象征,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是一个企业永恒的竞争力。争创名牌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企业创立名牌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进行成功的CIS设计。通过企业规范化管理,调动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经营能有效地运作;通过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认同和关注,建立理想的企业形象。20世纪九十年代初,经过深入调研海尔成功导入CIS理念,将企业名称简化为“海尔集团”,以英文“Haier”为主识别文字标志,实现了商标标志与企业简称的统一,在设计上实现了简洁、稳重、大气、信赖感和国际化,建立起了长期稳固的视觉形象,为海尔名牌战略的实施及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形象基础。第二,恰当的品牌定位。品牌所表明的是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品牌定位的目标在于使品牌所体现的价值与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相吻合。品牌不应只反映产品的特性或功能,更重要的在于要赋予产品一种与众不同的思想,从而引起共鸣,实现相互间的沟通,最终作为可信赖的印象沉淀在消费者的心目中。第三,注重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品牌价值的基石,没有质量就没有名牌。长期以来,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总体形象是质次价低,这与中国企业落后的质量观念和质量管理体制不无关系。注重产品质量对正处于品牌经营起步阶段的中国企业来说有着尤为重大的意义。第四,取得有关国际标准认证。在国际市场上,不少工程项目的招标、主要物资的采购和贸易洽谈,都日益以取得ISO9000和ISO14000认证为前提条件。因此,取得有关国际标准认证是中国企业创世界名牌的必由之路。第五,保持独特的个性魅力。名牌是一种富含品质、文化形象与承诺的品牌,它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个性魅力代表了一个品牌核心的且不具有时间性的要素,是品牌价值的灵魂。例如,摩托罗拉的“飞越无限”,带给消费者的是随时随地的通讯方便和自由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全力维护和宣扬品牌的核心价值以保持独特的个性魅力,已成为许多国际一流品牌的共识。第六,进行成功的品牌宣传。享誉世界的名牌,无一例外都具有成功的品牌宣传。中国企业中也不乏成功的品牌宣传的案例,海尔通过“砸冰箱”等典型案例以及“海尔,真诚到永远”等广告的宣传,使“海尔”拥有了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信赖度,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第4篇:怎样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

透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

概念核心竞争力也称核心能力,Hamel和Prahalad在他们的《企业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the Corporation.1990)一文中提出:“核心竞争力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的与企业组织结构和外部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竞争合力,它不是简单的某个分散的技能或知识,而是企业在其生产经营的价值链中形成的一种适应于市场变化且不易被对手模仿的能力。

本质 新兴的知识管理理论证明,以集体属性存在的知识体系构成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则要通过企业所拥有的技能或所从事的业务得以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也具有非物质实体性,它是企业的一种功能属性。它不可能脱离企业而存在,也不可能脱离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存在。

属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完备结合状态,它是由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能力有机结合而成的,它们之间是一种矢量叠加关系而非标量叠加关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小取决于对这些不同方向的力的协调结果。因此,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应是一个系统工程。

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只是一种机构力,还是一种构建力、生长力。这种构建力主要表现在,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力之间以及构成核心竞争力的力与他们的载体之间存在着支持与构建的关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这一特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之间的相互支持与构建关系;二、技术性能力、管理性能力与治理性能力之间的相互支持与构建的关系;三、企业一般能力、行业一般能力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相互支持与构建关系。

来源 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以下八个方面:一、企业的人力资本,企业管理者应该进行怎样的机制设计将人力资本与企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二、核心技术,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更必要的是拥有持久保持和获得核心技术的能力。三、企业声誉,在产品市场声誉是卖者对买者作出的不卖假冒伪劣产品的承诺,在资本市场声誉是企业家、经营者对投资者(股东、债权人)作出的不滥用资金的承诺。维持声誉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种制度。四、营销技术,营销技术即企业通过高效的产品、价格、促销和营销渠道整合向顾客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商品和劳务。它取决于企业人力资本和经验的积累、技术手段和营销信息系统的应用。在网络经济条件下,积极发展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网络营销技术和实现营销技术的标准化有利于企业在更大的范围拓展销售空间。先进的营销技术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在消费者的时代,营销技术甚至是比制造技术更重要的竞争力因素。五、营销网络,从企业竞争力的角度分析,企业一旦在消费者中形成了营销网络,将会对后来者形成市场壁垒,从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获得超额利润。后来者只有花费大量的投入与先入企业进行广告和销售网的争夺战,才有可能在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六、管理能力,管理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包括企业获得信息能力、推理能力、决策能力和迅速执行决策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狭义的“企业核心能力”。管理能力至少在高管理层次上并不局限于某种产品,因此管理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企业更有效率地利用其资产,扩大经营范围,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七、研究开发能力,原创性研究开发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开发能力可由企业研究人员的数量和素质、研发投入经费总额及研发经费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等指标来表示。八、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企业经营理念及其具体体现的集合。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整合更大范围资源、迅速提高市场份额的重要利器。

成型途径 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其成型途径大致有四:一是集中公司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二是技术创新,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三是在竞争对手和市场空缺中寻找机会,建立自己的比较优势,并构建支撑这种优势的潜在核心能力;四是孕育企业良好一体化机制。企业能否培育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看企业在生产、经营与管理等方面是否有良好的基础。

世界大企业的成长过程表明,核心竞争力是引导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放眼《财富》500强,几乎无一不在技术诀窍、创新能力、管理模式、市场网络、品牌形象、顾客服务等方面具有独特专长。这些公司成功的过程,也就是其核心竞争力培育和发展的过程。

贷款发放重点要参考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报告

在对借款主体的具体调研过程中,对其进行定量的业绩预测是很困难的,但公司的核心能力具有稳定性,相对而言则比较好把握。如果说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在短期内主要体现为产品价格和性能的竞争,那么从长期看则是核心竞争力的较量。而中长期贷款的特点是时间长、数额大,客观上要求企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要有足够的还本付息的能力。目前的企业资信评价主要是对企业近期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报告超过一年的,须重新进行评价,应该说企业资信评价是发放短期贷款的重要参考依据,而要把它作为发放长期贷款的参考依据,就有些勉为其难了。因此,在借款人评价的内容中,应加强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

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分析的程序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分析可以按下列程序进行:第一,要看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主营领域,是否有稳定的市场前景,与同行相比处于什么地位。第二,要对企业在该领域中的主要产品进行分析。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过硬的核心产品,则很难说明企业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第三,要分析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的独特性和持久性在很大程度上由它赖以存在的基础所决定。一般说来,那些具有高技术难度、内化于整个组织体系、建立在系统学习之上的专长,比建立于一般技术难度、或个人技术专长之上的专长,更具有独特性。第四,要分析企业的成长能力。为了使企业具有长久的竞争优势,必须不断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包括对现有核心竞争力的关注和新竞争能力的培育。

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分析的指标体系和模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估指标体系可归纳为三个层面,即市场层面、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

市场层面的评估指标主要包括核心业务和核心产品。说明核心业务的指标有: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主营业务:该主营业务是否为企业带来主要的收益贡献;该主营业务是否有稳定的市场前景和企业在主营业务中是否有稳固的市场地位。

说明核心产品的指标有: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主要产品;该主要产品是否有很强的市场占有率;该主要产品品牌忠诚度指数;该主要产品是否有很好的市场前景;该主要产品是否最大限度地延伸到多个市场领域等。

技术层面的指标主要是核心技术能力即优势技术与专长。其指标有: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优势技术与专长:优势技术与专长是否有较大的难度和先进性:优势技术与专长是否有较强的独特性;企业是否经常吸收技术和信息以巩固和发展其专长;该专长是否得到充分发挥;该专长是否能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竞争优势;企业是否能够利用机遇和新技术不断地推出新产品等。

第5篇:怎样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

一、全面预算管理内涵

全面预算反映的是企业未来某一特定期间的以实现企业的目标利润而编制的生产、经营的财务计划,包括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主要手段。从最初的计划、协调,发展到现在的兼具控制、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

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根据自身的情况各有不同,有的企业是为了提升战略管理能力,有的企业是为了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考核,还有的企业是为了提升收入、节约成本。但是总的说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力从实质上来讲就是培养企业的一种长期竞争力。长期竞争力的形成与企业战略管理密不可分,而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战略实施的保障与支持系统,从技术层面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提供支持。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生命周期

核心竞争力生命周期的产生,从企业内部而言是由于企业技术生命周期与组织生命周期的划分所导致的;从企业外部而言是由于产业动态的演化所导致的,企业自身生命周期与市场竞争变化必将影响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生命周期的变化。三者的互动关联引致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生命周期的产生。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生命周期也可比照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四、全面预算管理方式选择

处于核心竞争力不同阶段的企业应该选择怎样的全面预算管理方式促进自身核心能力的跃迁是企业所面临的艰巨任务。

(一)初创期

企业核心能力的初创期,是企业生命周期的初始阶段。处于初创期的企业,面临着不成熟的技术风险、能否准确识别和定位核心能力的风险以及管理风险。产品刚刚进入市场,消费者基础不稳,营销成本高,销售利润低。同时,产品、市场的开发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企业形象尚未树立。此时企业抗风险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研发能力都较弱。核心技术的确定,加速促进企业核心技术的形成并尽快向核心产品进行转化,是该时期最主要的任务。

该阶段企业应该采用基于资本预算的投资型预算管理模式,关注企业筹资能力和企业资金运用能力。对项目投资做出总预算,对所需要的资金来源进行筹资预算,并根据时间序列来规划现金流出量的规划。充足的资金才能保证企业核心能力开发顺利进行,才能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早日建立。

(二)成长期

处于核心能力成长期的企业,核心能力的存在形态和产生的效用渐趋明朗并走向稳定,具有持久性特征。企业盈利迅速增长,销售市场扩大,规模逐渐变大,产品在技术与性能方面都趋于完善,竞争力不断加强。同时,企业之间人力和资源的竞争加剧,可能出现兼并等意外事件,引起市场动荡。

这一阶段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应该采用基于销售的销售型预算管理模式。一方面,企业在市场预测基础上,制定详尽的销售预算,确定原材料、劳动力等预算项目,为生产扩大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企业在扩张的同时,应做好项目预算,谨慎投资,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不盲目扩张,在做强的基础上不断做大。

(三)成熟期

在企业核心能力成熟期,企业盈利能力达到最大,业务收入在前期缓慢增长,后期出现衰退现象。企业的经营风险进一步降低,但核心能力在减弱。销售市场巨大,但趋于饱和;产品逐步标准化,但差异不明显,技术和质量改进缓慢;生产稳定,但出现局部生产过剩。并且,过往的成功使得企业盲目扩张,财务负担进一步加剧。

该阶段的企业应该采用基于目标成本的成本控制型预算管理模式。这一阶段,在经历了企业利润高速增长后,产品价格开始下降,毛利率和净利润都下降,盈利能力趋于平缓甚至出现下滑。企业预算管理重点在于控制企业的各项期间费用,挖掘产品成本上的潜力,通过严格的预算将成本控制到最低限度,对每项费用支出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增加利润。

(四)衰退期

在成熟阶段的末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被充分挖掘,市场需求萎缩,企业价值下降。衰退期的企业产能严重过剩,产品囤积。而前期销售的大量应收账款可能在本阶段收回,现金大量回收,而支出的减少使本阶段的现金净流量较大,有较多的自由现金流量。衰退期,企业预算管理应该采用基于现金流量的现金流型预算管理模式。此阶段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优势已不存在,同时又缺乏回报较好的投资机会。企业的预算管理重点监控现金回收,保证其有效利用,防止自由现金流量被滥用,为下一个阶段核心能力的调整集聚资本。

五、结论

企业经过长期努力建立起来的核心竞争力也可能减弱,也可能丧失,这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根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生命周期,选择适合的预算管理模式,保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郭斌.企业核心竞争力生命周期[J].科研管理,2001(01).

[2]桂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生命周期[J].科研管理,2002(03).

[3]刘芳.围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施行全面预算管理[J].商业研究, 2005(03).

第6篇:怎样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

关键词:现代企业;品牌经营;核心竞争力

一、引言

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把产品生产出来销售给目标顾客,进而实现盈利。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与目标顾客的沟通,无论是好是坏,还是有意无意,在目标顾客的心目中都已形成了或好或坏或一般的印象。这个印象就是品牌的雏形。品牌是一种产品乃至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产品和企业的标志。对企业而言,它代表了一种潜在的竞争力与获利能力,对消费者而言,它是质量与信誉的保证,减少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和风险。因此,品牌为企业带来的利益是内在而持久的,品牌经营与品牌战略应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品牌战略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没有品牌战略,就难以形成持久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般竞争力的企业未必要有品牌战略,但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则必然是没有品牌战略的企业。

二、理解品牌、品牌经营及核心竞争力

第一,品牌。究竟什么是品牌呢?对品牌的定义有很多种,广告专家J.P.琼斯对品牌的界定是:品牌,指能为顾客提供其认为值得购买的功能利益及附加价值的产品,而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则认为:“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藉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别开来。”从感性角度看,品牌是一个产品或一个企业在视觉、情感、理念和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形象,当你见到IBM你会联想到“大蓝”或蓝色巨人,见到Mcdonald会想起快乐。品牌实质上代表着卖者对交付给买者的产品特征、利益和服务的一贯性的承诺。

第二,品牌经营。品牌经营是通过品牌实力的积累,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建立顾客忠诚度,形成品牌优势,再通过品牌优势的维持与强化,最终实现创立名牌与发展名牌。品牌经营的核心思想是:品牌经营者通过其在品牌商誉、市场开发、销售渠道、产品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人力资源、信息控制等市场营销软件方面的优势,形成强大的附着力,将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外部资源纳入本企业资源的运作范围,从而使品牌经营者的市场扩张能力及竞争实力迅速提高。品牌经营是一种核心的信念,贯穿于整个企业之中,是形成企业文化的核心,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基本要素。

第三,核心竞争力。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营销过程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技术、文化或机制所决定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其中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主导产品(服务)是核心竞争力的精髓。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

三、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品牌经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必须同时进行,过程基本重合,彼此难分。

对核心竞争力来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必然是企业整体化的结果,是管理和技术的集合体,而非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其载体是整个企业,而不是企业的某个部门。而品牌经营也不仅仅是广告的运作,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和核心技术的整体策划,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企业必须通过管理制度、技术的创新,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从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效率、营销策略等方面提升品牌价值。

第一,从过程上看,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都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一个品牌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有时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保持品牌的信誉是非常艰难的。例如,由于出现质量、服务等事件而处理不当,不仅会让企业付出巨额赔偿,而且也会使著名品牌声誉受到严重损害。同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也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项长期的、根本性的战略,需要企业构建和发展一个创新型的学习组织,在不断的学习、积累过程中,增加企业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形成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超越的竞争力,并不断地改进和发展这种竞争能力。因此,品牌经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时间上是基本同步的。

第二,从实质上看,品牌经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外在表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品牌经营的目的与归宿。毋庸置疑,品牌经营需要企业综合实力作后盾,而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有赖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如果说企业综合实力是品牌这幢大楼的地基,核心竞争力就是其支柱。而良好的品牌反过来又作用于企业,带动企业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一个良好的品牌往往给消费者优质产品的印象,而品牌树立起来后,例如,在产品质量和性能上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则会影响消费者对这种品牌的忠诚度。因此,需要企业不断进行各个环节的改进与创新,优化企业的价值链,从而促进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

四、目前我国国内企业品牌经营的误区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企业品牌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品牌启蒙阶段、自创品牌阶段、品牌竞争阶段、品牌国际化阶段。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一批如长虹、海尔等知名品牌。但总的来说,和国际知名品牌相比,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中都存在很大差距。

第一,在经营观念上,缺乏对品牌内涵的深刻理解。品牌的内涵涵盖了两方面的内容:首先,品牌以产品为物质基础,没有以高品质产品为支持的品牌,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而,有高质量的产品,并不一定能塑造出强势品牌,强势品牌还要求其他方面的优势来共同充实,这就涉及到怎样去做品牌。而我国的许多企业,盲目地以为树立品牌就是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忽略了质量问题,结果红火了一阵就自然被淘汰了。其次,品牌是消费者对产品的心理投射。也就是说,品牌是消费者对产品产生的直观感觉和联想的总和,是消费者想要解决某一方面需求时,就自然想到的解决方案,这就涉及到品牌的定位是否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第二,在品牌经营方式上,对品牌推广形式偏颇而又单一,除了广告,还是广告。不少企业把品牌的知名度扩散、产品销售量的提升寄托在重磅媒体的广告轰炸上,只要“量”到了,其他什么都可以忽略。广告创意、媒介组合、公关行销等充满挑战与趣味,能够让产品及品牌推广得更好的方法,却没有引起更多的关注和应用,即便是广告本身,也是思维贫乏、创意雷同、质次价高。

第三,在品牌维护上,偏重短期效益,忽略长期发展。一方面,品牌的构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众传播心理学指出,消费者对任何产品都有一种潜在的抗拒心理,消除这种抗拒心理的最有效手段是让消费者自愿了解产品,而具有文化内涵或特定理念的产品更容易与消费心理磨合。这种文化或理念在消费心理的渗透是潜移默化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另一方面,国内一些企业业绩佳、发展势头好时,往往掉以轻心,忽略对品牌的长期维护与培育。走品牌之路,应是一条正确而且应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但品牌的构建、内核填充、推广、维护、提升等过程,又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必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容不得半点短视、浮躁和投机取巧。

五、依托品牌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从战略角度来看,企业必须具备战略意识,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都是在打造企业品牌,实施品牌战略,这对企业是根本性的,同时,要有品牌战略的制度安排。一个没有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不可能谈得上实施品牌战略。要把品牌当作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夯实信用基础,要找好着力点,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转变经营观念,树立名牌意识。名牌是品牌的延伸,名牌是商战最有力的武器,名牌比一般品牌更有价值且有名牌效应。名牌具有高信任度、高附加值,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象征。企业要真正意识到品牌代表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员工素质和商业信用,是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综合体现,最终要依赖核心竞争力来维持。

第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抓好产品质量管理。质量是品牌营造的根基,是企业创名牌的根本,是使顾客增强信任感和追随度的最直接原因,是品牌大厦得以稳定的根基。没有高品质,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名牌,甚至可能会导致企业经营失败。

第三,重点突破,合理创新,打造我国企业品牌。品牌的树立以核心竞争力为支柱,要靠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来完成。核心竞争力反映在企业某个或某几个关键环节。我国企业受资金、技术、人才各方面条件限制,不可能也不必要全面出击,而应该集中自身优势,如完善的销售网络、对国情的深刻了解等,集中加大对优势环节的投入,以创新来保持与发展核心竞争力,进而为品牌经营打好基础。创新是当今品牌争夺市场参与竞争、扩大生存空间的有力武器。任何品牌,无论有多久的历史、多么显赫的业绩、多响的名气,如果没有创新,不给产品或服务以新的功能,或赋予品牌新的内涵,企业及其品牌经营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另外,消费者的需求永远是喜新厌旧的,企业只有不断创新,从品质、功能、外观、款式、包装、服务等方面不断地充实品牌的内涵,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品牌才能长盛不衰。

第四,加强售后服务,满足顾客需求。服务是一种无形的产品,是维系品牌与顾客关心的纽带。随着产品同质化程度的不断加剧,缔造优质的品牌服务体系,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越来越成为企业差异化品牌战略的重要武器。满意是消费者对特殊消费经验的情感反应,提升顾客服务水准,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度,对于提升品牌的竞争力,使企业保持稳定的盈利增幅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因此,满足客户需求和维系客户关系的能力将成为企业品牌营造的核心。

参考文献:

1、菲力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严勇.国外核心竞争力理论综述与启示[J].经济学动态,1999(10).

3、吴添祖,邹钢.论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与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5(11).

4、郭国庆.市场营销学通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第7篇:怎样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

论文摘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能使企业长时间内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21世纪是信息时代,过去工业时代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变化。本文探讨了信息化改变传统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式,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使得核心竞争力得到了增强,同时提出了当前我国信息化环境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并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

核心竟争力是企业针对特定的环境,根据自身的能力要素特点,形成企业独有的,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不可模仿的企业能力,使企业在市场竟争中保持优势。信息时代使企业生存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已经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导致信息打破了物理空间的有形界限,传播更加迅速便捷,同时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致使企业面对的外部环境迅速变化,企业面临巨大的危机,信息和信息技术不仅作为企业资源来支撑企业的战略,而且也成为企业战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在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中起到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企业信息化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可抵挡的发展趋势。

1企业的杨心竞争力

1.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核心竟争力是指形成能够创造客户价值的专门技能和技术,它以企业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企业战略决策,系统控制、市场营销、组织管理以及企业文化的相互整合,以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核心竞争力不仅是企业在本行业、本领域获得明显竟争优势的保障,而且还是企业开辟新领域、建立新的利润增长点,甚至是建立新的主导产业、实现战略重心转移、寻求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川。

1.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价值性核心竞争力有助于企业实现顾客所看重的核心价值,如能显著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顾客的效用等,从而为企业创造长期的竟争主动权,给企业带来竟争优势。独特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孕育于企业文化,深深融合于企业内质之中,为该企业员工所共同拥有。因此它是特定企业的特定组织结构、特定企业文化、特定企业员工群体综合作用的产物,是企业个性化的产物,难以被其他企业所模仿和替代。延展性核心竟争力可以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以维系整个企业的运行发展。在企业能力体系中,核心竞争力是核心,可使企业在原有竟争领域中保持持续的竟争优势,也可围绕核心能力进行相关市场的拓展,通过创新获取该市场领域的持续竞争优势。动态性企业核心能力总与一定时期的产业动态、管理模式以及企业资源等变量高度相关,随着彼此相关的变化,核心竞争能力的动态发展演变是客观必然的,曾经是核心能力可能演变为企业的一般能力。

1.3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企业核心竞争力可能会来自多个方面,可能是决策层的战田备现划,也可能是业务过程的某个环节,比如研发、制造、营销等;一般来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企业的经营能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经营出来的,就是生产制造、营销和研发等各环节的契合。企业根据自己的经营特点,对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进行战略谋划和模式革新,当某种企业特有的运营模式难以在短时期内被复制,其本身就能创造出强大的竞争优势,是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企业的管理能力良好的管理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之一。由于企业发展的历史不同,管理者的经验和偏好不同,更为主要的是员工在技能、经验、认知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企业管理能力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这成为企业之间最为本质的差异,是无法模仿的。因此这种企业独特的管理理念和文化可以成为企业核心竟争力的重要因素。

企业的综合创新能力创新就是改变原有的规则和方法,对现存的业务或管理流程中的某些环节进行革新。它是企业打造其核心竟争力的动力源泉,只有不断仓嘶才能形成企业自身的特色,才能使企业在全球化和激烈的竞争的市场环境具有短时期内不被超越的竞争优势。为此,企业必须准确把握世界科技和市场发展动态,制定相应创新战略,使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工艺创新等协调展开。同时要求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业务层要有敏锐的观察捕捉新事物的能力,根据市场和社会变化提出大胆新颖的推测和设想,进行认真周密的论证,不断地创新和适应市场,保持企业的竟争优势。

2信息时代对企业杨心竞争力的影响

2.1信息时代的特点

工业时代的特点是物质性,所有产品者提以实物形式生产销售并使用,企业资本积累速度较慢,当企业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竞争力后,这种竟争优势可以维持较长的时间。而随着信息在企业资源以及企业价值增殖中越来越重要,工业时代的这种竞争优势已经越来越不明显,尤其是现在12世纪的信息时代,生产力高度发达,互联网遍及世界各地,对于企业来说信息时代的特点是:公司的规模大小与其创造的价值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在Itnernte的世界中,大公司可以变的很小,小公司可以变的很大。主要因素是企业所掌握的信息,以及利用信息能获取的最大商业价值。

市场环境的变化已经不可预测,迅速且另人难以置信。随着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人们可以获取其所需的任何信息和知识。客户的多样性需求得到了最大化的体现,因此企业所面临的市场也变幻莫测。因此信息时代的企业在向客户提品和服务过程中不断转变观念,不断地试验,投资和计划,以适应多变的环境。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和区域局限性的打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导致了新的企业经营模式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使企业有可能以新的方式组织经营,提供新产品和服务,而且几乎可以在瞬间之内把那些产品和服务销售给成千上万的人,打破了营销的地区壁垒,使企业信息交流变得直接和简单,扩大了企业的辐射范围。新的时代特点导致现代企业面临的风险和危机更多,企业必须正视在信息时代企业竞争优势可以在短时期内出现和消失的现实,也必须更加注重信息化对于企业核心竟争力关键作用。信息技术正在从产品的信息含量和经营管理的信息化两个方面迫使企业重视和加强信息化建设。

2.2信息化对企业杨合竟争力的关键作用

创新离不开信息化在企业创新中,信息化扮演着推动者的角色。例如在体制创新中,如果没有有效的资产管理信息体系的支持,不仅做不到产权清晰,更做不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如果没有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就无法实现岗位责任的确定和岗位责任的监督,也无法实现资产经营者责任的履行。在技术创新中,如果不能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市场信息,就不能进行企业产品和工艺的研发。而在管理创新中,企业如没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对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就不能充分利用企业有限资源去实现价值最大化,而且如果没有从研发到制造,从客户到供应,从财务、资金到产品库存的信息支持是无法实现业务重组和管理模式创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化是实现企业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信息化改进了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企业核心竟争力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包括产品、服务、技术、营销、管理等各个层面。企业信息化为这些要素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化改变了企业的传统竞争方式。它使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中间商的竟争,逐步转变为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竞争。由以往的以产品和服务设计为中心的竞争,转变为以管理和营销为中心的竞争;由以往的产品和服务成本与质量的有形竞争转变为争取消费者信心的虚拟竟争。信息化扩大了竞争领域。互联网技术打破区域局限性,既为企业提供了新的竟争方式,又为企业提供了新的竞争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减少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环节,缩短距离,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高成本优势。信息技术减少出错率实现了企业业务流程的高效化。据统计,在设计、规划方面,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规划,可使出错率从手工设计、规划时的5%降低到现在的1%,其工效提高6一8倍,投资至少节省2%一5%,产品试制周期缩短1/3一1/2。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和资金利用率。信息化促进了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建设。企业信息化由于信息注支术的大量采用,改进和强化了企业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的集成管理,对企业固有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式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最终导致企业竟争力的增强。信息化可以加强合作,充分利用外部资源。由于任何企业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在所有的业务领域都获得竞争优势,因而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与此同时,企业必须与全球范围内的在某一方面具有竞争优势的相关企业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将本企业中的非核心业务交由合作企业来完成,充分发挥各自独特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竞争能力。

3在当前我国信息化环境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当前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企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增强企业经营、管理和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我国企业在应对国际与国内市场激烈竞争、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时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3.1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

要想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就一定要从企业整体出发,对企业进行全面管理,因此要建立一个符合信息化发展的竟争力体系结构。构建核心竞争力的横向结构横向结构指的是企业中各项业务流程,包括物流、资金流等的信息化。首先要在企业业务流程中消除部门壁垒,明确各部门在流程中所承担的职责。以流程管理代替职能管理,并对流程中相关部门职责进行描述,并形成制度。规范业务,并确定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梳理业务流程,删除流程中不必要和冗余的环节,然后对关键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以事物发生的自然过程对流程进行重新设计,成为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的重要途径。使信息将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中流动起来,打破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信息在企业业务流程中传递流畅,实现业务数据和信息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构建核心竞争力的纵向结构纵向结构是指企业的管理层从决策层、管理层到业务层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

信息时代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因为正确的决策的基础则是信息。对企业来说怎样比对手早一步获有效的市场信息显得尤其关键,这正是信息技术的优势,而这种优势依赖于从企业管理业务层到决策层的信息传递,包括业务层和管理层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分析研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使决策层把企业决策建立在及时、可靠、高效的信息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强对企业资源有效开发利用进而提高企业的决策科学化水平。

人力资源和创新理念贯穿体系在竞争力体系中,有两个因素是始终贯穿在体系的每一个环节中,就是人力资源和创新,这是因为:推进企业信息化,提升核心竟争力,人才是根本。因此要尽快建立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包括引人和培养既善于经营管理又懂得现代信息技术,还具备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将人力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渗透到体系的每个流程中去,对人才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和管理。

创新是信息化企业杨白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竞争力体系的构建就是提高企业创新的速度和能力。因此创新理念应核渗透到体系的每一个环节中去,提高企业的敏捷性和应变能力。这是因为企业只看到信息化带来的效益而没有认清企业信息化发展所必须的条件和背景。所以我们在实施信息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信息化要与企业实际相结合,才能全面提升竞争力。企业要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和经营特色,设计适合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体系结构,才能为信息化的成功实施奠定一个良好而且重要的基础。

不要重技术而轻管理。有些企业过分强调软件技术的重要性,把企业信息化作为技米部门负责的项目,这是认识上的误区,企业信息化仅仅是一种更为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更为科学的管理手段,但是这一切的基础仍然是管理理念。’信息化是全员参与的工作。信息化的实施不仅要求企业各部门的协调和配合,更要求企业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打破部门壁垒的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尤其需要全体员工的大力支持才能进行下去。

第8篇:怎样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

【关键词】知识管理;核心竞争力;措施

一、问题的提出

核心竞争力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战略管理思想的又一次变革,学者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优势的源泉,当企业内在的资源与能力是有价值的、异质的、不能模仿的、难以替代的时候,则能转化为持续的竞争优势。而知识不仅是对现有经验的总结更可以成为未来发展的有力支持。在新经济迅猛发展的历程中,知识的作用正日益凸显。其取代自然资源和金融资产成为企业最具优势的竞争性资源的趋势也逐步成为学界议论的聚焦之处。

然而,怎样才能将知识管理的机制嵌入到企业竞争力的塑造过程中去?以提升竞争力为导向的企业知识管理的风险该又该如何应对?我们有必要对这些问题展YF--系列的探讨。

二、相关文献回顾

(一)知识管理

美国的Andra Warton认为,知识管理是系统地平衡信息和专门知识,以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反应能力和生产率。VemaAlle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帮助人们对拥有的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发展支持人们进行知识交流的技术和企业内部结构,并帮助人们获得知识来源,促进他们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

(二)核心竞争力

企业在核心竞争力要素上的差异,是企业内部长期演化和积累的结果,企业之间难以模仿和通过市场购买,它是企业长期超额利润的真正来源。王宏起,武建龙归纳了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机理的九个视角:企业资源基础论、知识创造与积累、组织学习、企业家人力资本、个人能力转化、企业创新、价值创造、系统整合以及亚核心能力。基于现有的文献资料,较多的学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应该有价值性、异质性、延展性、不可模仿性、不可替代性和动态性。

(三)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

李羽等从知识的获取、处理、传递和应用这几个环节分析了企业知识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机理。项国鹏以复杂性科学理论为工具,根据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过程中的知识流,提出利用知识管理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措施。

三、知识管理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机制分析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而知识管理则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知识管理的过程就是对企业知识资源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从而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知识管理与核心能力构建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动态功能机制与内在联系。

1 知识管理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任何创新活动都不可能凭空产生,都要以已有的知识为起点和前提,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才能获得更高的提升。因而在当今以知识为基础的世界里,知识已逐步转变为一个企业创新能力的核心驱动因素。

2 知识管理提高企业的不可模仿性

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基本的要素就是在短时间内不能够轻易地被对手和他人模仿。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才不会被稀释,企业才有机会获得超过企业平均水平的收益,从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中的资源大都可以为其竞争对手习得或者进行复制。唯有人力资源也就是企业知识的最终载体才拥有不可替代性与难模仿性。

3 知识管理提高企业的学习能力

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的流程中,收集知识、共享知识并运用集体,从而提高其创新能力,同时增加企业整体知识的存量与价值。对于知识管理来说学习知识的过程囊括了除了创新之外所有环节,并且可以称其为实现理论创新的必要环节。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做到学习的速度大于环境变化的速度。

4,知识管理提高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

竞争优势具有可持续性是企业核心能力的集中表现,所以想要获得竞争优势的持续性就需要使之具有动态性,能够适时地与外部环境进行交换。企业要不断提高知识管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才能使竞争优势随着企业增量知识的产生而得以保持,体现出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

四、以核心竞争力为导向的知识管理的风险评估

知识管理作为促生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已经在实践中被一些企业所采纳。然而在盲目地踏套用相关理论进性管理,却忽视了对知识管理的风险研究。一些金融机构的破产都间接地告诉人们对知识的管理不善造成的系统风险积聚是组织灾难发生的根源。进行知识管理风险控制首先要对相应的风险展开评估:1.组织目标适应性风险

企业目标分为由高到低的三个逻辑层次:战略层、事业部层、操作层。知识管理并不是为了管理而管理,它是为特定的组织目标服务的。想要实现企业的目标,其知识系统也应该具有层次性。其中最为基本的要求便是实现知识管理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对接。

2.组织结构风险

组织结构划分的依据之一就是其对信息传递的支持方式与程度。它从外界获取并处理信息,其目的是为了发现、处理及预测问题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然而,什么样的组织结构才最具效率并没有一个绝对的评价标准。相对于信息的传递也便是知识管理中的获取与共享环节来说,只有最适合企业现状、最符合企业组织战略目标的组织结构才最应当被引用。

3.技术风险

信息技术作为知识管理的基础工具之一,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越来越凸现出来。尽管信息技术发展态势十分迅猛,但是对其过度的投资反而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安全问题更是成为企业知识管理实践中重大挑战。信息管理技术风险同样可以划分成三个层次:战略层的决策系统、支持企业职能的信息集成系统、基础设施的完备性与利用程度。

五、以知识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1.设立知识管理部门。

任何一项政策的推行都离不开企业高层的关注与支持,如果说竞争环境是企业发展外在压力的开端,那么企业的领导则是企业内在动力的源头。设立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特别是一个拥有足够地位的专职管理人员,对于顺利推行以知识管理推动企业竞争的战略具有毋庸置疑的作用。

2.创建企业知识网络。

由于微观环境与内部资源之间的不同,使企业所拥有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异质性,而这种专用性知识便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要维持甚至不断强化企业内部知识的异质性,就需要构建并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知识网络,通过网络把所有的企业员工连接起来,从而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同时,企业也能够通过构建企业外部知识网络进行外部知识的学习,不断地从企业外部识别和获取新的知识。

3.设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将知识提升到管理的层次,那么就应当存在针对知识而设置的激励机制。因为知识管理对于当前的大多数企业而言,都是较为陌生的形式。员工缺乏对其足够的认识,在短时间内很难形成完全的心理认同。特别是在这种制度刚刚引进的时候,一定意义上势必会增加每个员工的额外工作量。企业进行以提升竞争力为目标的知识管理必须要得到所有员工的支持。基于此,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必须要建立起来的。

第9篇:怎样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

关键词: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适应环境变化;学习型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158-01

企业文化一词是由西方管理学界提出的,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到我国并在各个企业中得到了普遍的使用,当前,其逐渐的被管理理论研究人员以及企业界人士所重视;从当前部分企业的实际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有的企业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势头;有的企业却还在努力着;更有企业成立时间不久就突然倒闭;部分企业的发展之所以处于长胜的地位,主要是因为他们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做后盾,并且,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他们将企业文化看作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看作是企业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由此可见,培养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是多么的重要,所以,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打造出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

一、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对于促进企业长期保持良好的绩效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主要是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不断的发展、总结与培育中而最终形成的。企业文化不仅涵盖了物质层面及制度层面的文化因素,同时它又涵盖了精神层面潜在的文化;在企业文化中,物质层面的主要核心部分就是企业提供优质的产品或者服务给消费者;制度层面主要以企业员工的行为为形态文化,涵盖了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管理、制定规章制度等企业全过程;精神层面主要说的是企业经过长时间的经营而形成的一种企业意识以及文化现象。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一旦形成,就无法再将其改变,所以说,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员工的思想与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还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局限性。

核心竞争力不单单指的是企业通过先进的技术创造产品和提供良好的服务能力以及技术创新能力,它还指的是企业对决策、执行能力等进行合理的分配以及优化资源配置,上述所说的这些内容与企业制度层面及精神层面的内容相符;当前是知识经济型时代,智力资本已经替代了物质资本,其成为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资本,它的基本特点是其劳动强度与质量的好坏完全由人的自觉性与责任感来决定的,所以,企业管理部门应对员工的行为加以尊重,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条件,以此将他们自身所潜在的能力全面发挥,这是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所以说,企业文化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占有核心位置。

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培养出与众不同的企业能力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因为这样竞争对手就无法对其进行模仿、学习,企业才会长盛不衰。

二、创建与培养学习型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先决因素

(一)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促进知识共享

在企业内部,学习型组织强调员工之间不仅要共同合作,而且相互之间还要竞争;在组织中团队精神是关键部分,知识共享是企业每位员工都应遵守的价值观。所谓知识共享,实质上指的是知识由一个组织单位向另一个组织单位转移,从一个人身上向另一个人身上转移。企业员工能够在知识共享的情况下将自身的能力水平全面提高。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的不断变化,各行各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组织成员必须时刻团结合作,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从而打造良好的集体学习文化的氛围。因为,企业在未来竞争中能够长期处于不败之地的优势就是要具备比竞争对手学习快的能力。

(二)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素质

企业领导者具有的良好素质对于企业文化建设以及提高核心竞争力十分重要。优秀的企业文化与市场环境是相一致的,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反,劣质的企业文化与市场环境是相背离的,它会影响企业的实际发展,降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前一种情况,具有高素质的企业领导者能够将企业优秀的企业文化继承与持续下去,而对于后一种情况,企业需要聘用能力水平高的人才对企业进行管理;企业领导者是企业文化中极具张力的要素,因此,具有高素质的企业领导者不仅可以将优秀的企业文化持续下去,而且还能够再生、创新企业文化,而要想将这些目标实现就需要企业领导者在实际工作中树立起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同时还要具备科学的经营观念与竞争观念,这样企业文化才会朝着正确的方向持续不断的发展。

(三)坚持人情与法情的统一

企业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人情与法情之间的关系,因为这两者是企业文化建设是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有的人通过人情关系这一渠道,得到了升职或者免于任何惩罚的机会,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得企业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具有的效率降低,不过,并不能说人情本身就是一种坏事,只要在不违背企业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的情况下,将人情转变为企业互助友爱以及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那么人情的正面效应就会得到很好的发挥。另外,企业要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对于违法规章制度的人员应予以重罚,这样,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才具有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

结束语:综上所述可知,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其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怎样才能通过企业的各种资源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全面的提高,这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企业在培养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应以健康的企业文化为切入点,这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者单位:中华财险总公司

作者简介:吉明(1978- ),男,汉族,山东潍坊人,硕士,中级经济师,中华财险总公司综合处处长,主要研究方向:企业多元化管理。

参考文献:

[1]罗长海.企业文化学[M].北京:中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约翰・科特,詹姆斯・赫斯科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3]周永亮.中国企业前沿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