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共空间设计概念范文

公共空间设计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共空间设计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共空间设计概念

第1篇:公共空间设计概念范文

一、图书馆公共空间概念的诠释

1.公共空间的概念

公共空间,即公众活动的场所,其能够对任何人开放,满足人们各种公共活动。具体到建筑学领域中,公共空间既可以是城市中的街道、广场、公园等大型实体空间,也可以是礼堂、图书馆大厅、体育馆入口等小型实体空间。

2.图书馆公共空间的概念

图书馆本身就属于公共建筑,其内部设有入口大厅、借阅厅、期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休闲厅等多种功能区域。这些区域共同组成了图书馆的公共空间,读者可以利用这些空间达到各种目的。可以说,图书馆公共空间是人类活动社会化的产物,其既具有其他建筑物公共空间的承载功能,又具有其特殊的服务功能。

二、图书馆公共空间的设计要素

现代图书馆公共空间的设计要素主要包含光环境、材质、色彩三点:首先来看光环境。图书馆公共空间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还要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这就需要设计师对光源、光色等光环境的设计重视起来。一般来讲,光既能直接影响了空间的视觉大小、形状等,还能对空间起到分割、隔挡等作用,对于人们的心理效果意义重大。在进行光环境设计时,设计师要综合考虑图书馆的气候、室外环境、景观等环境要素,还要考虑直射光和地面反射光等采光要素,这样方能把握好公共空间的整体照度。其次来看材质。图书馆公共空间的饰面材质不仅要考虑到各空间的功能效果和经济效益,还要考虑到读者的心理感受。一般来讲,石材、玻璃、金属给人庄重、冷硬的感觉,柔软、细腻的织物给人舒适、温暖的感觉,木材等天然材质则会给人亲切、自然的感觉。最后来看色彩。公共空间的色彩分为基色调和重点色两种。设计师在对色彩进行选择时,要充分考量到图书馆的功能与气质,尽量选择能够让人达到生理与心理平衡的色彩,从而方便读者安心、静心地阅览。

三、现代图书馆公共空间设计的发展趋势

1.由平面空间转向立体空间

随着人们使用需求与审美需求的不断提升,读者对于图书馆公共空间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这将促使公共空间设计由平面转向立体。以往图书馆公共空间往往只注重平面区域的划分,这虽能满足其不同的功能需求,却令空间缺少了设计感与美感。现代图书馆除了要考虑平面功能化分割,还要考虑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搭配。为此,设计师努力通过层叠、聚集、异构等方式使空间的点线面相互融合、渗透,从而为读者营造出立体、有序、丰富的空间。如德国柏林自由人文图书馆,设计师悬空架设了一个椭圆形白色隔挡,隔挡离地2米以上,大部分人能够自由行走于隔挡内外,但该区域却从整体上隔离出总空间外,有了单独的功能。

2.光环境与色彩设计更为人性化

以往图书馆公共空间的设计往往只追求光照充足,忽略了光色的环境条件以及读者的心理需求,这使得公共空间看起来空旷、平淡、冷漠,缺乏艺术性与人文性。近些年来,设计师们开始注意到这一问题,并采用公共空间照明分级设计、色彩人性化设计等方式来提升空间的亲和度。具体来讲,在光环境上,设计师会将工作照明同背景照明结合起来,提升工作照度、降低背景照度,从而有效防止过分追求光照而带来的视觉眩晕感,同时,在图书馆公共空间的部分关键区域设置重点照明,使该区域更为醒目、突出,以标示其功能,方便读者在远处对区域进行识别。在色彩上,设计师要考虑读者的心理感受,利用不同的色彩来传达不同的视觉形象,以充分发挥色彩的导向作用。如美国西雅图公共图书馆,设计师就用各种色彩来分割区域功能,读者看到红色就会发现楼梯,看到萤光黄绿就会找到扶梯。这为读者提供了很大便利,非常人性化。

3.绿色-生态-低碳设计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生产方式逐渐理性化,对于环境品质的追求日益提高。在这种背景下,图书馆公共空间设计也朝着绿色-生态-低碳的方向发展。设计师通常会选用实木等更为环保的材料作为图书馆公共空间的主材,同时选择更加贴近自然的设计风格,以减少图书馆公共空间过高、过大所带来的沉闷感,让读者获得更佳的身心体验。如匈牙利佩奇图书馆,设计师选择了浅淡的原木色作为图书馆的主色调,通过环保复合材料的运用提升空间的亮度,从而大大降低了图书馆的光照用电,达到了低碳、环保的目的。

结语

第2篇:公共空间设计概念范文

岳蒙:要谈公共空间,他跟私人居室设计的不同,首先是在功能上面向的客群不同,公共空间面向的客群数量并不单一,功能上是开放的。在客群定位这个问题上,管理上有个方法叫垂直切割,在最初的空间功能构思中,对于客群一定要垂直切割,一定要定位准自己的客群,这里面并不需要让99%的人都适应这个空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先把握范围,整个10亿人能找准了那3000万人,这3000万里面再继续提炼,把一两个最重要的东西提炼出来,就照着这一两种东西使劲,这是设计公共空间的前提,也是基础。

王建宁:没错,主要还是一个定位的问题,客群的定位和功能的定位。像上海的璞丽酒店,他的定位就是钢筋混凝土城市里面的一个睦外桃源,产生一种对比,去的人都是各个圈层里面高端的人。比如我正在做的是一个一百年电影院改造成餐厅的项目,在定位上我们拿捏了很久,我们非常想把这个项目做成一个与众不同的东西,但是如果你只是一味的去做,不考虑定位和商业价值,结果可能就是奉献了。当然,像很多的私人会所,有些并不是为了生意好,那是需要很高的境界的。

沈宝宏:我最近做了一个私人会所的项目,客户要求家具必须与众不同,如何做到与众不同?空间设计可以与众不同,市场上现有的家具能否满足客户对独特性的要求,又能满足与我做的空间设计关系上的融合性,我现在就可以根据空间设计上的要求为客户做定制式家具,从而在整个空间设计和家具设计上满足客户要求的与众不同的概念。

孙国栋:说到定位,我们换一个角度去观察,比如说我是客户或者我就是项目所面向的客群之一,我希望自己能够置身于一个自己向往的空间当中,但我并不知道这样的理想空间怎样去实现,我需要一个为我实现空间梦想的一个造梦师,那这个造梦的过程,或者说这种个性化展示的过程是怎么样实现的?

岳蒙:你讲这个梦想,梦想不断的去细化,其实我们更愿意用体验来代替梦想,梦想本身就是一种体验,梦本身就是一个情景,不断的在展示时间空间。佛讲声香味触法,我们也希望在做设计的时候也围绕着声香味触法来设计,这种软性的,或者服务性的东西去设计出来,不单单只是灯光,物料,空间这种东西,这样你设计或者策划出来的东西才会更完整,你拿出这个作品的完整度才会更高一些。比如说触,触觉,拿u+的家具来举例,现在用的这种材质,我觉得触感就比较有沉淀,比较有立体感。这是触觉。法,就是法则,每个设计师处理空间设计的法则不一样,他的风格。他的语言,包括他对空间的理解,他惯用的一些手法都已经形成了。还是体验,例如会所的个性化展示,就是你想给客人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我们要从体验的角度去跟我们的客人去沟通,这一点比较重要,一定要沟通,只有沟通了才能衔接南北,设计师不只是造梦者,实际上更是一个交通员,你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组织各方面的资源,然后去达成我们这样一个过程,大家都平衡了才行。

吴江:首先我们设计师在定位的问题上就是用一种特定的方式去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大部分设计师都在做这样一件事情,这里面没有一个既定的公式去套用。定位并不是说业主所讲的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定位,而是要从各个方面去理解和分析,比如市场、功能、周边环境等等,是一种综合性的,不断被物化的过程。说到会所,这里面还有一个城市环境的决定因素,有些公共空间是这个城市并不需要的,有些设计理念也暂时不适合这个城市,所以在定位这个问题上。公共空间与私人住宅是完全不一样的。

岳蒙:这里还有就是解决社会需求的问题,这种需求是由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北京上海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比如说上海,就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型城市,北京也比不上,由于上海的这种地位,这样的经济需求,就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真正的富豪级的会所,就满足了这一部分人的需求,这种玲玲总总的需求是不断的被分割,不断的被细化的,就像吴老师讲的一样,就会马上被物化,被实现出来,市场上马上就会有一部分这样的产品就会出来去满足这一部分的需求。会所呢,俱乐部呢,他还是要针对不同的需求,比如水社酒店里面的,你进到里面就会看到建筑师,设计师,老外,他的客群很狭小,别人是不会去住的,你想跟着旅游团去世博的人,他会选择到那里去住吗?他觉得太亏了,一两千块住一晚,连墙都没有刷干净,怎么会去住呢。我的意思就是,他的定位是准确的,你像璞丽也是这样,高端的设计师,地产商,潘石屹可能去看,他们会去看现在的服务已经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对自己企业产品的东西就会有一个调整。是需求决定了我们能不能遇到这样的业主。

孙国栋:刚刚岳老师提到沟通的问题,比如刚刚您说设计师就像一个交通员,我倒是听人说过,设计师为了能够让你的作品的接受度更高,三教九流都要接触。这关系到你对各种层次客户的理解。

岳蒙:济南大部分做经营的业主,实际上不光是济南,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从事任何一个专业,做任何一个事情的人都有认知的局限,你知识积累的越多,你经历的事情越多,你会发现你自己的局限性越大,但是真正能认识到自己有局限的时候很少,商业上成功的人往往觉得自己无往不利,没有干不了的事,这个时候大脑很容易发热,很容易冲动,这个时候,设计师与他沟通是最难的,你想把明明止确的东西告诉他很难,他会坚持自己的东西,但是做为一个设计师,你一定要把这里面的利害关系剖析的清楚,不能仅仅从专业的角度,或者美观上去诠释他。也就是说,设计师的知识结构一定要改变。

王建宁:我对这个问题是深有感触,曾经可以说是受尽磨难。确实是一个沟通的问题,沟通不应该先跟人沟通,首先你要先对项目产生感情,你要先进入角色。第二,你只能占在甲方的利益上,女跟甲方交朋友,前期的时候,你必须尊重甲方,设计师必须通过你的手法将各种要求和困难去实现去化解,设计师并不是一个刀尖而是刀刃,你不是冲锋陷阵的。当然,沈哥属于刀尖,我们是属于跟进,把我们的东西放进去,设计师不能是太过于刚烈。

孙国栋:你看这个就延伸出一个问题,家具设计和空间设计到底是谁为谁服务,谁在先,谁在后。

王建宁:这是两个阶段,最初的时候,是家具设计领先于空间设计,一个设计师看到了一个好的家具,他会想到一个空间的概念,因为家具设计是很具体的,比如说u+家具代表的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引申出空间的一种冲动,这是一种阶段。后期,家具就开始为空间服务了,家具设计需要根据流行的风格去改变去搭配,但是概念上是超出空间设计的。

岳蒙:我们现在的工作就是从家具和物料开始入手的,然后其次才是灯光,空间的关系,我觉得这里面就是一个先后的问题,我们做设计的一个工作流程,就是家具给到空间整个的一个风格,氛围来定位,让他更准确,更加有的放矢。第二点,我想强调的就是。我只从家具和空间之间从学术的角度来讨论这个,我觉得所有有体积的东西都是空间,家具为什么就不是空间呢,家具就是一个微空间,只要有体积就是一个空间。我记得我看过一个帖子,日本的几个大师做了一个叫做桌上的空间,其实就是茶具的设计,但是他们把他理解成一个空间的设计,里面有形有色有功能,本质上是一样的。这其实不矛盾,为什么国外就没有室内设计这个专业,基本上就是建筑设计师在做这份工作。

吴江:我认为家具本身在空间里面,他是一个实体,他对空间提供的是一个功能实用问题,这个关系没有谁先谁后,因为空间定位是一种综合性的,很多种因素决定了它的功能和定位。

沈宝宏:其实并没有先后之分,这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我以前就是做空间设计,后来涉及到家具设计,对空间与家具的空间关系又有了新的理解,很多家具设计师没有空间的概念,所以做出来的家具与空间的融合度上存在一些问题,而一个空间设计师他在做空间设计的同时会考虑到空间内部的陈设如何与空间发生关系,但是如何把握家具的造型却又缺乏经验。

第3篇:公共空间设计概念范文

关键词:住宅建筑 空间 设计 规划 特色

每一个建筑,都有它自己的功能,根据人们的具体的目的和使用要求来进行施工。我们知道,建筑设计的功能的变化和发展带一般都有自发性,属于活跃的因素,经常都是处于支配的地位,并成为推动建筑发展的原动力,在建筑设计中有着主导地位,特别是在功能与空间形式之间的对立统一的矛盾中,尤为如此。在建筑中,一种新的空间形式的出现,不仅适应新的功能要求,还会以空间形式的反作用,来推动功能的发展,它对形式(空间)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只是它功能作用的一个方面。

1 概述

我们知道,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根据需要,建筑室内空间设计具有不同的使用功能和方向。在古代,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思想以神为主宰,设计上强调了神的主导位置。中世纪时代,它以宗教和帝王贵族为主要服务对象,公共室内空间设计风格上追求奢华和浪漫主义的风格。只有在近代工业革命以来,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才逐渐面向大众,设计概念从在建筑师提供的内部空间中,对空间维护体的基础进行雕琢和美化装饰,发展到今日有计划、有理论,按照不同室内功能的要求及精神需求,进行以人为主体的、具有艺术和技术的公共室内空间设计。

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的概念,首先空间:日本当代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Kenzo Tange)曾经讲过,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所谓空间,就是从人们交往的场所。从语言学方面解释,“厅”(Hall)指大房间,“堂”(GreatHall)指大厅,“公共”(Public Or Common)意为大众拥有的、共同的。公共建筑室内空间是公民共同拥有的空间,是大多数人共享的场所。即为不同等级、不同阶级的人与人组成的团体提供各种不同需求的场所。

2 住宅设计不同功能由不同的空间形式体现

2.1 住宅空间形状不同。根据各个房间因功能的不同,对形状的要求也不同,例如:厨房长一些也无损功能的合理性和适用性,但如果卧室如果太狭长,就会令人不舒服,因为空间压缩欠灵活,影响人的视觉效应。

2.2 空间朝向不同。关于朝向,根据房间性质不同而各得其所。根据建筑同环境的关系,为争取必要的阳光照射而又避免烈日暴晒,就要在设计上下番功夫,并尽量在南向布置一个或一个以上卧室。

2.3 住宅空间大小不同。在我国,考虑到这样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所以空间设计成最大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一般客厅是一家人生活、起居、娱乐和会客的主要空间,应该设计成最大的地方是客厅;而设计成最小的一般是卫生设施,因为相对来说,卫生间需要的空间不大;对于卧室和厨房来说,应该注意其完善的功能,而不只是单纯的的注意面积,当然相应的面积也是必需的。

2.4 功能空间与建筑造型。一般设计的建筑空间形式必须适合于这些基本功能要求。要考虑的就是其优美的立面和造型带给人们精神上良好的感受,人们的各种要求在住宅建筑在功能上满足后,还必须带给人们精神上的享受。

3 住宅空间的组合原则

空间组合在悄悄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式和习惯,同时人的生活需要也决定着住宅内部空间组合,因此,在考虑它的经济性和安全性的同时,还要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又要满足精神要求,下面从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一个探讨。

3.1 功能分区合理性原则

住宅内部空间要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因为其有各自不同的使用功能和要求。所以一个住宅使用功能良好、居住舒适的先决条件,就是在设计中要满足各功能分区的要求,正确处理它们的功能关系。在进同时行合理功能分区时,也要做到交通面积的综合利用,提高室内空间利用率。

3.2 室内环境舒适性原则

目前舒适性是一个综合概念,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都希望创造一个和谐、安宁、舒适的家居环境。舒适性要求的标准也将不断发展变化,应根据该地区的气候条件,争取较好的朝向,利用自然对流通风,有效地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和卫生状况,获得较多日照和较好通风环境,以上这些因素在建筑中都是极为重要的。

3.3 空间组合灵活性原则

对套型空间进行灵活分隔和重组,设计时可以将某些功能分区合并或连接,不做明确限定。当然也可以按照不同住户、不同时期的使用要求来进行灵活处理。如把厨房设计成开敞或半开敞的形式;将起居室与餐厅合并;减少固定的墙体,使得室内空间流动开敞而不闭塞,同时也使得套型可以根据功能的变化而改变空间形态、位置和尺寸,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3.4 整体空间设计经济性原则

①要分清不同功能空间的不同要求,这样,面积的合理分配才可进行,如大套型和小玄型的卧室、卫生间除数互不同之外,每个卧室、卫生间的功能要求、设备尺寸基本相同,面积需求也相近;而起居室、厨房、餐厅虽然功能相同,大套型比小套型服务的人数多,其面积也应该大一些。

②节能方面主要是关于房间朝向。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一般卧室是以夜间睡眠用为主,白天的活动很少在此进行,大部分时间是空关着,其向南还是向北,有无直接日照,对于建筑节能而言差别不大。而起居室已成为家居生活的核心,如果起居厅向南,白天有充足的日照,室内的自然热环境较好,可以大大地节约采暖和空调的耗能。

第4篇:公共空间设计概念范文

关键词:小公寓;建筑功能;空间设计;研究

受城市住房紧张的影响,现代建筑形式越来越偏向于小户型设计,既节约了建筑占地面积,又充分满足了居住者的空间居住需求,促进了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小公寓建筑功能空间设计需要注意多方面的问题,如公共空间设计、家务空间设计、死私人空间设计等等。下面对这些小户型空间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详细分析。

一、公共空间设计

尽管小公寓建筑面积较小,但内部结构仍然是“五脏俱全”。公共空间属小公寓内部空间结构中的一项主要内容,按照功能作用来分,小公寓建筑公共空间可包括三个部分,即起居室、餐厅和多功能空间。不同空间部分的功能作用不同,空间设计方式也就不同。

1、起居室设计

起居室的作用在于接待访客,属于会客空间。一般情况下,起居室空间设计尺寸要坚持合理原则,由稳定空间和活动空间来共同决定。这里的稳定空间是指在起居室内茶几、沙发等固定家具所占据的空间面积,活动空间则表示人在起居室内开展自由活动所需要占用的面积。小公寓建筑中,起居室应该属于主体空间,因为它与其他各个房间相互连接,性质上属于小公寓内部的开放空间。起居室设计一定要注意采光和通风,合理选择建筑朝向。在设计高度上,起居室的设计高度要比其他房间高,以此突出它的主体地位。

2、餐厅设计

小公寓中的餐厅空间和起居室空间相通相连,之所以这样设计的原因在于,餐厅和起居室相连接以后可有效扩大公寓室内使用面积,更加利于空间功能的转换。国内当前的小公寓建筑在设计时多采用餐客一体或餐厨一体两种方式作为餐厅空间设计形式。餐厨一体设计方式更利于突出个性化,并且能起到一定的美观效果,营造出良好的用餐分。餐厨一体设计原理在于将厨房和餐厅进行组成一个整体空间,但这种设计形式并不会影响到餐厅空间结构的完整性,也不会破坏餐厅的独立性。

3、多功能空间设计

多功能空间在设计时并不需要设置过多的面积,也不要求朝向,只需满足直接采光和通风条件即可。多功能空间的设计高度与普通卧室高度要一致,设计位置与设计开放程度可根据个人喜好来确定。小公寓多功能空间设计的原则与要求并不高,只要确保不会对其他空间结构产生影响即可。

二、家务空间设计

1、厨房设计

一般来说,小公寓空间设计对厨房的要求都比较高,原因在于厨房承担着居住者的饮食,需要配置的操作工具很多,设计时必须控制好厨房的采光与通风,要求设计形式必须满足流线形作业需求。要综合考虑采光和通风对厨房的影响,尽量缩小厨房的设计面积,为起居室或其他房间腾出使用空间。

2、卫生间的设计

卫生间是小公寓空间设计中的重点,同时也是小公寓空间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只从设计面积上来考虑卫生间结构设计方法,在设计时只需设置一个卫生间,因为小公寓属于小户型建筑,内部居住的人数并不多,一个公共卫生间足够。加之只设置一个卫生间能有效增大公寓室内使用面积,给居住者带来更多的方便。由于卫生间是整个公寓内最潮湿的房间,因此其对通风的要求较高,一般在设计中应首先考虑自然通风采光以节省能,否则就应加装通风设施,以保证卫生间的通风需求。

三、私人行为空间

1、主卧室设计

主卧室的面积标准在我国住宅设计规范中规定不应小于10m2。卧室空间的规模也是由稳定空间和活动空间决定。在卧室的稳定空间中,睡床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其他家具应尺度适宜,并布置合理。活动空间应有宜人的尺度,保证双人活动互不干扰。主卧室还要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保持较高的生理卫生环境,进深不宜太大。尽量选择日照充足的朝向,注意窗口的位置最好使光线从垂直于使用者就寝的方向进入。

2、次卧室设计

次卧室的概念是相对主卧室而言的。居住者常为家庭中的子女或者临时居住的亲属、来访的客人等。功能和主卧室基本相同,各项指标要求低于主卧室。对于核心家庭来说,幼儿的卧室需要考虑其玩耍及储藏玩具等区域,并考虑和主卧室的联系。随着子女的成长需要进一步考虑其学习等因素,也可根据情况适当在卧室中加人学习空间。

3、储藏空间的设计

储藏空间对于小公寓式住宅这样一种室内面积较小的建筑结构,是具有很大使用价值的。可以方便用户将暂时不用的物品放置在储藏室或储藏柜,就可以使外部空间看起了更为简洁舒适。储藏空间对于通风采光的要求不高,但必须要干燥清洁。在设计中应当充分利用角落里的空间,或上部空间,来增大储藏空间面积。

四、内外交通空间

1、门厅设计

门厅的基本功能是起过渡、缓冲作用也是人们出入家门时换鞋、更衣、整装待发和存放鞋帽、雨具等的场所。小公寓不适宜单独设置门厅,可考虑与其他空间相融合,比如作为起居室的延伸或适当扩大面积作为用餐空间等。

2、过道、走廊设计

过道、走廊是户内的主要交通联系部分。根据住宅平面的设计,它有两种形式,一种过道、走廊是独立的,另一种过道、走廊与其他空间结合设置。独立设置的时候宽度一般不能低于lm,便于般运家具。但在多数情况下住宅内的过道、走廊会与其他空间结合设置,增加住宅内空间转化的灵活性。

3、阳台设计

阳台是住宅内唯一与自然沟通的场所,按照功能可分为生活阳台和服务阳台。生活阳台是供生活起居使用的,一般位于起居室和卧室的外部。服务阳台是为居住的杂务活动服务的,一般位于厨房的外部。

五、实例分析

在某小区住宅是三期工程中,为了增大住宅户数,预期将三期工程设计为小公寓式住宅。为了满足住户的需求,设计人员在对建筑功能空间的设计中,融入了幸福理念,以期用最舒适实用的格局来提高公寓的功能性。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对建筑各种不同的功能空间需求的设计,合理布置规划,最大程度的利用了室内空间,并通过灵活分配,使小公寓的可变空间大大增多,取得了良好的设计效果,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

由此可以看出,在小公寓式住宅的设计中,必须要以实用、舒适为基本原则,在满足主要建筑功能空间需求的前提下,灵活设计,最大程度的利用室内空间,增大有效利用面积,提高用户的生活质量水平。

六、结束语

本文对小公寓住宅建筑的空间设计方法作了详细探析,指出小公寓空间设计要做好公共空间、家务空间、所功能空间以及内外交通空间个部分的设计,并保证设计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切实发挥出小公寓建筑的实用功能,为居住者提供居住方便。

参考文献

[1] 温怡. 多层住宅套层方案设计[J]. 科技资讯. 2010(15)

[2] 王超. 住宅室内空间环境的创新设计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 2006(14)

第5篇:公共空间设计概念范文

【关键词】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原则

1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概述

空间是的概念比较宽泛,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解释。科学家认为空间就是欧氏几何学所展示的实际存在的空间。哲学家认为关于空间的知识领域是地理学。一定的空间分布是地理现象的重要特点。地理学的一大视角就是空间视角,因而各种各样的空间观得以产生。建筑工程师认为把握空间应该从空间知觉入手,认为空间包括路径空间、领域空间、理想空间、街道空间、游牧空间和广场空间。我国有些专家把空间限制较少的空间叫做开放空间,是以大部分居民为服务对象的敞开的空间,除了包括绿地等自然景观,而且也包括庭院、巷弄等人文景观。这种定义比较全面,一方面强调服务目标,另一方面对开放空间的要素构成做了规定。也有专家认为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开放空间,它由公共绿地、道路、广场、自然风景和休憩空间等组成。因此,目前只能说,城市开放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有很大得相似性。但对于公共空间或者城市公共空间现在还没有比较统一的定义。城市公共空间具有秩序性、层次性和整体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是一种物质空间,其功能就是供人们使用,使人们的身心需要得到满足;它是城市公共资源之一,空间资源是其本质;拥挤性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特点。

2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原则

2.1以人为本的原则

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以人为本的原则。人使城市的主体,为人们的活动提供空间以使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是城市空间的最大价值。因此,在创造城市空间时,要贯彻尊重人、关系人的理念,使得人们的多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在以前,城市管理和规范者把生活、交通、工作和游憩作为城市的四个功能,并以此为原则来设计城市布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巴西利亚就有明确的功能分区,但它只注重汽车交通,却将步行系统排除在外,使得城市失去了原有的特色。这种规划显示出了设计者对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片面理解,最终使城市的活力消失不见,使人们对公共空间缺乏兴趣。现在我国处在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发展很快,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也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存在一些问题,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长远考虑不足;层次感不强,结构系统性不佳;城市规划没有地域文化特色;休闲娱乐空间不足,交通集散空间过多;城市广场规模过大。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在以后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具体来说,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城市规划要有系统性,要对开放空间的可持续发展给与高度重视。无论是街区,还是社区和邻里,都要做好规划,而且规化要体现城市的总体结构。第二,要适度围合一些建筑,创造积极空间,使人们的领域感和安全感得以提高。如果空间规模过大,可以进行改造,使用地面高差、色彩、设施和植物等来进行改造。第三,尊重边界效应,在使用者容易接触的地方开展空间布局,做好空间边缘部分的设计,使公共空间的吸引力增强。第四,以满足最有可能使用该设施的群体为主要的考虑对象,同时也适当兼顾其他群体的需要,使各个群体都有自己合适的活动场所。此外,把残疾人、母婴和儿童的需要也要考虑进去,体现人文关怀。第五,公共空间应该建设一定的设施,使人们的活动需要得到满足。此外遮阳、日照和通风等因素也要考虑进去,使人们能在空间了舒适地享受生活。第六,在公共空间设计要将可能的磨损和后期的维护考虑在内。以前在进行公开空间环境设计时,对人们的心理影响一般考虑很少;现在设计者却非常注意环境与人的协调,想法设法使环境满足人的需要。

2.2系统性原则

对城市建筑的研究和分析要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古与今,远与进这是整体进程的。城市与分区、单元、地段,体系与城市,地区与城是等等相对的整体。经济、政治、文化、地理、社会、建设、管理、教育等是各个层次。建筑的内外、单元的内外、城内与城外也是相对的整体。粗与细、上与下是设计操作和系统规划的要注意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应该以工作作为突破口,采取科学的研究方法。环境客体、环境主体和环境主客体之间的交互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三个组成部分,它是一个人造的复杂系统。系统的核心是整体。环境的整体性是指系统功能正常、要素结构稳定和要素和谐共存。城市空间的一个部分是城市公共空间,所以城市空间规划和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应该综合考虑。整体性的思想不仅有物质层面的意义,还有社会学和心理学意义。意象理论认为,每个人眼中的城市环境是多种视觉元素叠加而形成的整体效果,也是几个空间场所的叠加。根据系概念,如果城市街道是点,那城市空间就可以看做是线,点线要完美结合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2.3动态性原则

很多城市的寿命是很长的,它不像某些建筑存在的寿命比较短。时间跨度长是城市建设的一个特点,它从建立起就会一直新陈代谢,城市空间的塑造也不是某一个建造者或设计者完成的,而是很多代人的智慧结晶。动态性原则主要有四个表现。首先,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是一个建设,反馈,在建设的过程,所以是动态的;其二,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会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不断完善,使其系统性逐步增强。其三,互动的动态性。与人为本的原则与互动原则联系紧密,互动原则是基础,实施其他原则要以互动原则为前提;互动原则的发展依赖于其他原则。第四,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实施过程中,其具体设计的的约束条件是政策框架和三维轮廓所提供的。空间尺度、形态及其与周围建筑和环境的关系等众多因素都应该考虑进去。这使得城市设计框架的弹性增加。其实质是要求动态把握公共空间使用者的心理、生理、社会层面、人群细分的关怀。综上所述,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是城市整体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功能的发挥有较大影响。开展公共空间环境设计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原则有三个,即以人为本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

参考文献

[1]付永芳.禅文化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5.

[2]赵娟.北京高校新校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3.

第6篇:公共空间设计概念范文

关键词:柔性视界 空间 虚拟 美学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5-

一、引言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大众越来越关注居住文化和居住品质,空间的合理性也随之成为设计专家必须面对的课程。王受之先生指出:“自由的使用空间是建筑产品的方向,只有做到一个空间兼具多种功能,居住者才可能享受到居住文化品质。”他提出的“自由的空间”为我们未来空间设计的发展指出了方向。

“边界”问题是提出的一种新概念。它所表现出来的是“刚性边界”与“柔性边界”这两种形式。

“刚性边界”的定义是:由不透明的分界物构成的边界,它所表现出的是:不可移动性、时空的稳定性,内向型的自我保护性。具有较强的对外排斥特性,充满了强烈的冲突与对抗。在这里,很好的一个例子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建筑中呈现的“墙文化”。达官贵人的府邸、宗族皇权别院,在这些“高等”的建筑中朱红的砖墙象征了绝对的、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威力。围墙将它所环抱的空间和外界空间隔离,在宣告绝对排斥、独立的同时,也给人心灵上最深的隔断。

“柔性边界”的定义是:表现为一种模糊界面,对不同区域的空间既分割又联系,体现为外向型的包容与贯通,内外的双向交流成为连结体。不同的空间透过“柔性边界”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边界成为空间信息交流的媒体。

“柔性边界”的引入,对城市、乡镇和建筑内部之间的空间环境的改善,起了很大的作用,使之成为二者之间的交流和联接空间,提供给人更好的居住环境,增强了居民的社会参与性。

当代社会高速发展,科技的进步为我们从生活各个方面带来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快节奏的城市脚步也带给我们更多的压力。设计师们也都在试图从生活的各个方面缓解人们的压力:城市规划的生态化,缓解了过度城市化带来了失衡;室内设计的简洁化,缓解了信息社会巨大的视觉疲劳;产品的情趣化,缓解了工业化社会机械的冷漠感。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都在努力探索新的空间设计方式,以满足人们日新月异的生活方式。

闻名中外的苏州园林中只有窗空没有窗扇的“空窗”,每一扇空窗被布置成一幅立体的风景画,美不胜收;花漏窗,景色似隐还现,光影迷离斑驳;还有所谓的“对景”,透过特意设计的门框,景物似一幅中国画嵌在画框中,引人入胜。柔化的视界为园林增添了无尽的生气和流动变幻,让园林内外的人都能看到“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美丽风景,而不再是青砖白墙的阻隔。

三、“柔性视界”的空间研究

空间形态的整体面貌形成了柔性视界的空间风格。影响空间的形态风格的因素是多元的,空间的形态风格不但受到历史的、社会的、民族的、文化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到设计者的个性以及材料与工艺的选择的影响,同时空间风格的形成还是一个发展的、历史的概念,它们实在发展的过程中积淀和逐步形成的。“柔性世界”是我们对空间的一个新定义,是我们为空间设计确定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因此,它仍然具备传统的空间设计的许多特质,在传统概念上融入了更多人性化的因素。

(一)“柔性视界”的空间构成

空间设计如同客观视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一样,不是偶然和混乱的堆积,而是有结构、有系统、有层次的。对空间的风格形态设计研究中,主要包括形态的造型要素和形态的语意要素两个基本方面。所谓形态的造型要素包括形状、色彩、空间构图、材料等;而语意要素的层面上包括:形态的比拟、对比、节奏、夸张、变异、丰富、象征、暗示、隐喻等。从环境空间的限定手法来研究柔性视界中最主要的线和面两个要素:第一,线的下定方式与空间构成。第二,面的限制方式与空间构成。线与面的限定方式是空间规划的基础。柔性视界的创造除了应用这些基本的限定手法外,还可以将这些要素的运动变化构成多样的空间形态,产生无限丰富的组合。

(二)“柔性视界”的虚拟性

传统的空间设计中,空间的界定与分割往往是以面的形式来实现的,常用的实体分隔界面以两种形式为主。一览无余让人觉得索然无味,毫无视觉情趣。空间环境的设计应该注意空间实体的“藏”与“露”,注重看见的层次变化,追求意境的深远。苏州园林中的空窗和花漏窗。这是中国意境的代表。在空间的分隔面上与人视线等高的地方留出透洞,即实现了空间的功能区分,也让人的视线不受阻碍,让人心情开阔,愉悦。“如果边界不复存在,那么空间就绝不会富有生气。”“柔性视界”通过营造更强虚拟性的边界效应,来适应人们新的生活方式和审美需求;在现代的空间设计中,也有“柔性边界”的概念,在原有苏州园林景色渗透的设计理念上更进一步,用各种虚拟,模糊的边界来界定空间,即实现功能的分区,也让空间的流动性更强,让人们的心理感受更舒适:

第一,用暗示性的隔断作为空间边界。用人眼视线以下的低矮隔断,即能产生明确的界定范围,又不会阻挡视线。好的隔断物密度的安排会很好的满足人们的活动需求,如广场中分割机动车和人的娱乐活动场所的隔断,隔断可以完全阻止机动车穿越人的休闲,娱乐场所,但是又不会影响行人自由出入,同时,广场的景观向所有人很好的展示了出来,与城市空间融为一体;平滑,细腻的隔断物限定性强,粗糙,凹凸造型的隔断物限定性弱。

第二,用通透性较强的材质作为空间边界。挂的竹帘、摆置的屏风等这些都是将原来的实体的分割面转换成了其他的空间构成元素。丰富的空间视觉界面让人细细品味,让空间实体或“藏”或“露”。空间的层次立刻丰富起来。“庭院深深深几许?”表达了空间的层次变化,留给人无限深远和含蓄的意境。

第三,用实体限定产生虚拟的空间边界。用实体的限定形式营造虚拟的空间边界,是我们在柔性视界的空间设计中最为推崇的一种方式。垂直形态是空间中最重要也最常出现的造型元素,如面与面之间的平行,垂直,相交,穿插,弯折,倾斜,围合,封闭等形态,这些视觉形态可赋予空间丰富多彩的精神感受。位于广场的周边的硬质空间,主要满足会展建筑的交通和停车需求。

空间元素的形态是创造空间视觉效果和精神感受的基本媒介,是环境空间和各个结构物体所形成的结合体,它借助形态的体,面,线的组合和穿插,构成了围与透,虚与实,分与聚,动与静的实体的视觉形态和虚拟的空间感受。

(三)“柔性视界”空间的公共性

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总是在自己营造需要的空间,微妙的保持着相互间的距离。比如,行走的两人谈笑时会略微偏向对方;等待中的人会侧身或蹲下交谈;一群人会围绕起来聊天;这些都是在正确报人际交往的领域。

柔性视界的公共空间中,我们从人际交往的距离着手,在空间的安排和公共设施的设计上进行了研究。首先,在空间的布局上,我们可以通过地面的上升或下降产生虚拟的空间分割;其次,在公共设施的安排上,以适当放大尺寸和使用空间的方式保证虚拟的个人空间。如我们将在室外或车站配置的长登设计成4人坐 、朝向不定,这样关系亲密的人可以坐在一起,陌生人可以坐在长凳的两端,而且即使用于拥挤坐的很近也可以变换身体的朝向,保持心理距离。“柔性视界”空间的公共性另一鲜明的特征就是,注重公众的审美参与。

四、“柔性视界”的美学特征

(一)柔性视界的审美潜质

我们的视界观教会我们从审美的角度看世界。不同时代,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社会集团的人具有不同的审美观。柔性视界相比传统的空间设计更注重虚拟特质的挖掘,即空间中人的行为心理和感官体验尤为重要。柔性视界空间环境的信息十分丰富,很多东西都会产生一定的场所精神与主题意境。柔性视界的空间精神体验从两个层次上来实现。第一。柔性视界空间形式要具备表达过去经验,将经验客观的呈现出来的作用。第二,柔性视界空间形式还需具有传播意义的作用,它通过空间形式有目的的传播一种视觉信息。柔性视界空间形态的语言因素分析,它具有概括性、象征性和典型性的特征。具体营造手法有借用某种形象原有的意义;可以通过某种理性思考来命名主题形成语意;利用形态符号进行语意营造;利用情景形态符号进行语意营造;用照明形态进行语意营造;利用色彩关系进行语意营造。利用材料与肌理进行语意营造。

(二)柔性视界的美学特征

空间设计既是对人类生活空间环境的创造,因此,除了要满足人类的基本使用功能外,还必须符合人的审美规律。构成柔性视界的空间形态要素本身是和谐、美好的,另外形态要素彼此间也要遵循我们常说的形式美的法则。空间形态的构筑,多是利用体、线、面、点的几何形态要素进行组合。不同的几何形体要素具有不同的视觉力象特征和不同的审美定势特征,进而导致不同的空间形态的不同美学特色。所谓原始的形体当然就是指圆、球、正方体、立方体以及正三角形等。所谓易于辨别,则是指这些几何形体本身简单、明确、肯定,各要素之间具有严格的制约关系,从而给人以明确、肯定的感觉,表现出一种秩序与和谐的特征。

对比与协调的和谐美。对比是指空间构成要素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协调则为差异的弱化。就构成空间的形态美而言,二者缺一不可。对比和协调只局限于同一性质的元素差异,在空间构成中主要体现在:大与小,空间体量的大小、门窗尺寸的大小、装饰装修元素的大小等等;形状,具体表现为空间形状、门窗形状、构形和构件的形状组织等;方向,具体表现为空间的轴线转换,水平、倾斜与垂直的互为交错,构形元素的组合等;虚拟,主要表现为开窗与空间界面的处理;曲直,主要表现为空间形态与围合界面的装饰形式的线型特征;色彩与肌理,主

要表现为空间形态的构筑界面与装饰材质的组合视感。

五、结语

随着时代的迷失,社会的变迁,现代城市空间与传统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如空间需求的扩展、环境质量的提高、人口流动的加剧、交通方式的改变、家庭生活的现代化,都导致城市空间发生了质的变化;人们工作、居住、交通、空间的功能都被重新定义;“柔性视界”的设计理念注重继承和发展城市的文脉因素,在城市空间中融入社会文化元素,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品质,必将在未来的城市空间设计中被广泛的运用。

本文搁笔之际,不得不提的是,“柔性视界”的空间设计理念并非仅仅适用于大城市,它可以推广到大多数中小城镇和乡村中去,未来我国在建筑和谐社会和新型工业化建设的过程中,随着一大批新城镇的兴起,卫星城的简历,这种理念为从宏观上把握这种“边界”,建立新型的城乡和谐关系,创建良好人居与生态环境,追求更科学合理的“自由空间”,提高了良好的思维空间。总而言之,“柔性视界”的设计理念可以很好的促进城乡空间中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和谐发展。尤其在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漫长过程中,在新乡村的建设中,“柔性视界”的设计理念都将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

[2]利国.现代设计美学.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3]【美】扬•盖尔,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版.

[4]宗白华.美学散步.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王小慧.建筑文化.艺术极其传播.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6]王朝闻.美学概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第7篇:公共空间设计概念范文

关键词:公共空间;心理安全;安全感;安全设计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3-77-2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对安全的需要放在仅次于生理需要之后。虽说层次较低,但也同时表明,这是多数人的共性需求,不管你收入高低,抑或是身处这地球上哪个地方。

近年来我国公共安全事故频发,使得公共空间中的安全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今年发生过的电梯夹死儿童事故、天降藏獒事件、夺命井盖事件、上海“玻璃雨”事件等,更是将安全的这一需求,再次凸现出来。公众对安全的诉求,在每一起相关事件发生后,都会变得更加强烈,而在得不到满足时,这种诉求就极易变成一种恐慌。这种恐慌会减弱设计的人性化。因为当人们在所处空间所用物品产生恐慌感时,就会降低空间或物品的使用率,甚至使设计失去意义。

一、公共空间的概念及其安全的重要性

公共空间不仅仅是个地理概念,它在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为人们广泛参与、交流与互动提供了一个重要场所。现在的公共空间一般指供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共同使用的室外空间,包括广场、车站、公园、街道、居住区和体育场等。

在某知名网站进行的一项网络问卷调查中,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仅获“提供优质城市生活”的一成选票,原因包括“城市安全指数低”和“城市化过快”。2009年零点研究咨询公司的《2009零点中国公众城市宜居指数研究报告》表明影响生活质量的不安全因素发生在公共空间中。而“经常出入和途经的公共场所”和“居住区域的安全感”的下滑趋势使得公共空间安全性问题成为需解决的课题。

公共空间安全是指人类与公共空间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和安全的隐患。安全可分为生理安全和心理安全两大类,生理安全指人在环境中活动能保持健康,无受伤害的可能性。而心理安全则指能维护心理健康,保持安全感的状态,对环境安全有可预期感和可控感。当处于具有潜在的不安全性的空间中,人们必然会产生不安全感,继而可能会“抛弃”这一空间,最终导致这个空间越来越不不安全。所以当公共空间品质不高、配置不公、供应不足时,就容易导致空间犯罪率的上升。

二、公共空间设计中各要素对心理安全的影响

(一)色彩对公共空间心理安全的影响

城市色彩产生过程的研究表明,城市的色彩面貌是居民对长期接触环境的集体回应和集体选择,是集体共性和地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国际色彩顾问协会(IAAC)提出了“色彩体验金字塔”理论,提出个人体验处于色彩体验金字塔的最上层,所以在进行公共空间色彩设计时一定不能忽视人们对色彩的体验。如果人们在公共空间因为色彩应用不当而产生不安全感或其他不适感,那就说明在这个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存在严重问题。因此在进行公共空间色彩设计时必须考虑受众人色彩感觉的共通性、舒适性,才能保障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心理安全。

色彩与其他事物一样具有两面性,应用的得当适宜,对人的心理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使用不当也对人的心理产生消极作用,近年来常提到的色彩污染就是色彩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使用不当造成的。

例如红色,红色是一个极易引起激动、紧张、兴奋的颜色,应用在危险指示牌或指引路线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警惕、远离危险,作为点缀将空色应用于局部空间,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温暖人心,亮化环境。可是红色红色如果大面积应用于公共空间,就会让处在空间中的人血流速度加快、血压升高,进而让人感到烦躁不安,造成视觉疲劳甚至精神折磨。

白色和黑色在公共空间中的使用率较高,白色给人干净、明亮、朴素和高雅的感觉,应用与环境中可以营造出高雅、宁静的氛围,像路灯,站牌等公共设施大多会采用白色作为基色调进行设计。黑色给人感觉沉稳而庄重,但黑色并不适合在公共空间中大面积使用。

最后,公共空间的色彩运用也要因地制宜,例如,我国北方城市常年下雪,在这种气候下灰白色成为主要环境背景,那么在公共设施上就不适合再用大面积的黑白灰色做基色,而应该选择一些颜色鲜艳,具有温暖感和动感的色彩来调剂寒冷单调的冬季,也让人们在漫长冬季中通过视觉上的温暖来感受春天般的愉悦,摆脱抑郁不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带给人们一种心理安全感。

(二)材料对公共空间心理安全的影响

材料是公共环境设施的物质基础,是人类感受得到的第一物质元素,它给人类带来最为直接的身体触觉和心理上的感受,材料的使用是否合理对环境设施产生极大的影响。

材料分为天然的与人工的,一般情况下,天然的材料更容易得到人们心中的认同感,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心里安全。现代公共空间中的建筑,大多用金属钢架结构代替传统的石材,虽然给人视觉上带来高科技的感觉,令身处此地的人们感觉置身于一个现代气息浓烈的国际化大都市,也给人一种冷漠感和距离感。

公共空间设计中应用的材料有很多,如木材、石材、玻璃、金属等等。它们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应用在不同的空间环境中就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公共空间设计在材料的选择上应该是人性的、绿色的、因地制宜的。材料的选择既要考虑使用者的生活需要,也要考虑使用者的心理感受,在不同的场合中要符合不同的心理需求。

以玻璃为例,玻璃这种相对较为现代的材料,最初应用到公共空间设计中时,可能会给人的心理带来一些不安全感,因为玻璃相对于其它材料有一个明显的缺点――易碎。当玻璃作为铺装地面使用,人们踏上这种材质的地面时,常常会担心玻璃会碎,人会掉下去,因为使用玻璃铺装时为了美观,玻璃面和地面往往还有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加上玻璃本身的特点加剧了不安全的心理暗示。

当然玻璃也有其优点,例如透明。未知的东西常常给我们不安定的潜意识因素,比如当我们去揭一扇门帘,如果它是不可透的材质,我们就会考虑从反方向来的外力对我们是否安全。在这一点上,玻璃又可以说给人带来了一种可控的安全感。另外玻璃透明的特点还可以应用于公交候车亭设计中。在不透明的公交候车亭中,候车者很难感知到车亭背板后的情况,一旦有危险人物出现,候车者很难在第一时间做出反映进行自我保护。现在,欧洲大多数候车亭背板都会做成尽量透明,材料大多为透明玻璃,这样以来,候车者就能够多角度的观察周边的环境,从而更较好的观察到背板后的突发事件。

(三)造型对公共空间心理安全的影响

1、公共设施造型

在公共空间中,公共设施的造型不仅关乎生理安全,也影响人们的心理安全。不管是整体造型还是细节上的形态,都应该引起设计师的关注,既要避免对人体造成威胁,又要考虑避免视觉形态上的攻击与刺激。

首先公共设施在边角轮廓上的处理应该避免外伸的尖角、棱柱、尖锐突出物等,例如南京玄武湖公园内的地灯,四四方方的造型虽然充满现代气息,但是玻璃材质外加四个90度尖角使这个地灯产生安全隐患,草地本是孩子嬉戏玩耍的地方,如果奔跑中摔倒磕到灯柱上不可避免产生伤害,所以父母都会带领孩子坐的离灯柱远些,并且警告孩子不要在那附近玩耍,这其实就是公共设施设计不当让人们产生的不安全的心理。另外公园内的座椅、音箱等设施也出现了有攻击性的尖角。

其次,公共设施在形态设计上可以更多的关怀人的心理,带给人们开心、愉悦的视觉享受。设计师Matthias Megyeri应对产品设计的安全需求,设计了“安全如甜蜜之梦”系列产品。在他的设计中,那些面目狰狞的产品变得亲切可爱,从而揭示了安全设计的另外一面――人们不仅需要生理上的安全,更需要心理上快乐的安全。例如,栏杆顶部如长矛一般用来防止攀爬的尖锐部分被可爱的卡通形象所替代,同样,在中国广大城市和农村都能见到的院墙上密密麻麻的玻璃渣子也被设计成玻璃制造的工艺,大大增加了人们的心理舒适度。

2、公共设施尺度

曾经有报道过南昌市一男子行至省城东湖湖畔,不慎坠入湖中的消息。所幸这名男子最后获救,有惊无险。据调查,南昌市东湖边共有185根小石桩,石桩与石桩之间由两根下垂的铁链连着,而铁链距路面的高度大概只到一个成年人的小腿,这便是湖畔保障行人安全的护栏。显然,这样的护栏只是作为一种警示而存在,根本起不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无论是对成人还是儿童,这样的护栏都是不能保护行人安全的。而从心理学上来分析,这种护栏反而比没有护栏更加危险,甚至成为“危险陷阱”,试想,如果没有围栏,人们的经验和自我保护意识会警示人们勿靠近湖边,保持在安全距离外,而架设了如此高度的围栏,却使得人们减弱了安全意识和危机意识,认为有护栏等于有保护,降低了心理安全防线,可是,这种设计的围栏实际并不能真正起到拦截保护作用,当人们滑倒或者拥挤时仍然存在危险性,甚至会绊倒后退或者沿途走过的人,这种不设计虽然不是直接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不安全感,但却通过麻痹人们的安全意识增加了不安全因素。

所以公共设施的设计在注重美观的同时,更多要思考的是如何兼顾美观与安全性的高度统一,因为设计在任何一方面有所欠缺,都无法让公共设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

三、结论

公共空间是城市环境中最具公共性和活力的开放空间,与公众密切相关。优秀的公共空间设计通过对人们心理感受的适应、关注和解读,合理有效的设计出人性化的安全空间,消除公共空间中的不安全因素。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得出,公共空间中的不安全感其实分为两类,一是造成心理不适感,二是引发生理不安全。

在进行公共空间设计时,人改变了这个空间的同时也会被空间所影响。不安全、不合理的设计必然会到给人们不好的心理感受。因此,设计师在进行公共空间设计时,不仅要考虑美观、个性,更要掌握人的心理规律,研究人的行为,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环境艺术设计,另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优良设计案例,把国内公共空间设计做的更完善、更人性。

参考文献:

[1]陆绮雯,世博园里的城市划与发展讨论[N],解放日报(第九版),2010-5-15

[2]陈雁杰,色彩设计在公共环境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2012,(03)

第8篇:公共空间设计概念范文

关键词:医疗建筑;公共空间;解析;视觉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fe quality, residents of medical and health of the concept of the rising, the hospital building environment as an auxiliary therapy has been recognized by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building design experience I, never tongfang deal with medical building public space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medical building public space design of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design, secondly analyzes medical building public space the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division, and finally analyses the medical building public space combination.

Keywords: medical architecture; Public space; Analytical; visual

中图分类号:TU-0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与其它建筑相比,医疗建筑有其特殊的功能和作用,医疗建筑公共空间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功能,其次要考虑的因素的适用,最后要考虑经济、视觉美等因素。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建筑室内造型艺术之间是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相互依存,共同构成空间的主题,另一方面建筑设计过程中,不能孤立的去解决某一方面问题,必须全面考虑。医疗建筑公共空间不是由设计者随心所欲决定的,它应当是医疗服务需要的客观反映。内部空间同时决定了建筑外部空间,是形成外部空间的基础,这就意味着,公共空间同时会受到内、外两方面空间的制约,只有当它把这两方面的制约关系统一协调起来,它的出现才是有根有据和合乎逻辑的。所以,无论是医疗建筑的室内公共空间还是建筑外形公共空间都属于医疗公共空间的一个范畴。

1医疗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及设计方法

基本原则:①经济、适用、美观。这三点是医疗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建筑设计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医疗建筑公共空间的设计形式,与以上三点密切相关。因为,任何一种建筑空间形式都既要适合内容的要求,又要受到一定物质技术条件的制约。就医疗建筑公共空间而言,公共空间的设计要符合人们对医疗建筑提出的功能使用方面的要求;公共空间的设计要符合人们对医疗建筑提出的精神和审美方面的要求;公共空间的设计要符合形成某种空间形式所凭借的物质技术手段。就患者来讲,医院公共空间带来的美感和精神享受有利于病情的好转。因为,医疗建筑公共空间以其特有的艺术作用,能够愉悦患者的精神生活,能够陶冶患者的心灵,起着 “ 精神治疗 ” 的作用。

设计方法:要想设计出符合人们基本要求和满足人们精神要求的医疗建筑空间,应该在设计过程中体现以下设计方法:①平面几何分析法:着重把形体抽象成为简洁又有明确的几何关系的图形。②立体几何分析法:即立体和空间两个方面,是三维的空间,或者是完整的空间。③公共空间的轮廓线:建筑形象,可以分为外轮廓、内部形象和室内空间三部分。④形体的轴线:空间中的两点连成一条线,以此线为轴将形式和空间成规则或不规则的排列。⑤形体的虚实:虚与实的概念用物质实体和空间来表述,如墙、屋顶、地面 等是实的;廊、庭院、门窗等是“虚”的。⑥形体的层次:单视场层次、多视场层次。建筑公共空间的单视场层次,就是通过 “ 一眼望去 ” 即能见到两个或几个层次。多视场层次即并不是同一个视野中的层次,而是指一个建筑 ( 或 建筑群) 作多视点感受时的印象。

2医疗建筑公共空间的构成及功能分区

医疗建筑的公共空间依据使用性质大概可以分为: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空间、交通枢纽空间。主要使用部分,所占面积相对较大,造型别异;次要使用部分,所占面积相对较小;交通联系空间是公共空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联系、协调和服务的作用,在公共空间设计过程中应该以交通联系空间为根本,对主次空间进行合理有序的排列和组合,在设计过程中体现丰富多彩的交通联系空间。交通联系公共空间一般可以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基本空间形式。水平交通空间应与各部分交通空间相互联系,并且应该有比较好的通风和光照;垂直交通空间,主要有楼梯、电梯、坡道、自动扶梯四种形式,具体设计时应该根据消防需要和功能需要而定,应与交通枢纽接近,布置均匀。①楼梯,楼梯是医疗建筑中最重要的交通公共空间,楼梯设计时要考虑的安全因素比较多,楼梯一般可分为双跑楼梯、旋转楼梯,在医疗建筑里从安全角度考虑应设置两部楼梯。但是旋转楼梯不能作为疏散楼梯。②电梯是医疗建筑必须具备的,不管几层楼都必须安装电梯,以方便病人出入。③自动扶梯,由于医院人流量大,在门诊楼安装一部自动扶梯非常适用,能解决人流高峰期时的压力。自动扶梯可以设置为上行、下行或上下行并列。坡度较平缓。④坡道,是医疗建筑常用来解决垂直交通问题。交通枢纽空间是由无数个体空间组成,这些空间经过设计应用方便,空间得体、装修适当、经济有效。在医疗建筑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医院工作人员、患者等人流的集散、方向转换、空间过度及与过道楼梯的衔接等,需要安装门厅、过厅等形式丰富多彩的空间。门厅出入口设计时要重点考虑两方面,一方面要以使用方便为原则,其次要以空间自身方便处理为原则。

医疗建筑的功能分区,即建筑自身分成若干个功能不同的空间,使这些空间能够按照自身的功能进行分类,并可以根据各个空间之间的联系加以组合。划分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是:①依据主、次、内、外、闹、静之间的联系进行分区,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联系方便,人流量进行合理分区。②划分时要以主要空间问核心,次要空间的设计应围绕主要空间开展,对外联系的空间要靠近交通枢纽。

3医疗建筑公共空间的组合方式

根据使用功能和外在形式大概分为以下几种组合方式:①以通道等交通空间联系使用空间的组合:使用空间和交通联系空间明确分开,这样就可以保证各使用空间的安静和不收干扰,这对于需要肃静的病房非常重要。②以大型空间作为主题穿插辅助空间的组合:这种空间要求有一定的连续性,适用于病房与门诊之间连接的建筑。③综合性的空间组合: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建筑的功能越来越复杂,一种单一的空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多种空间组合形式已经成为医疗建筑的必然。

结束语

公共空间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空间设计的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建筑的形象和气质,医疗建筑公共空间的布局直接决定着医疗卫生功能的发挥,公共空间给患者带来的艺术享受能够给患者的治疗带来正面影响。由于医疗建筑公共空间的设计包含很多方面,本文仅仅是针对某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为广大建筑设计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海燕;吕富珣.浅谈当前医院室内公共空间新特点[J].世界建筑;2005年02期.

[2]黄颖;医院建筑的人性化设计——以上海曙光医院浦东新院[J];中外建筑;2005年06期.

第9篇:公共空间设计概念范文

关键词:景观园林;设计;空间艺术

1景观空间的概念及分类

对于空间,我们通常用长宽高或者大小来进行表现,它是与时间相对的一种可观存在。而所谓的景观空间,即景观园林中具有一定容纳量的空间,它由一种或多种景观元素构成,设计的出发点是为人们停留或使用,更好的满足人们休闲生活的需要。景观空间艺术从美学的角度出发,以空间环境为载体,通过艺术化设计,实现景观空间在尺寸比例、功能结构、平面布局形态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协调和统一,展现更突出的美学艺术,以达到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环境审美要求,丰富人们休闲生活活动的目的。景观空间是景观园林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景观空间的分类,根据参考的标准,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划分。(1)根据使用人群的性质不同,可以将景观空间分为公共空间(如院落)、半公共空间(如厕所)和私密空间(如卧室)。(2)根据空间视线的围合性划分,可以将景观空间分为开敞空间(如广场)、半开敞空间(如廊架)和封闭空间(如密林),这是对景观空间进行分类的最常见形式。这三种空间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开敞空间空透、敞开、给人一种敞亮、明朗的感觉;而半开敞空间可以给人一种依靠,增加人们的安全感;封闭性空间,则让人觉得聚气、沉闷和有压迫感。(3)根据空间的态势来划分,可将景观空间分为动态空间(如溪流)和静态空间(如湖面)。动态空间形象、流动,可以增加人的自由感,而静态空间在形成视线焦点方面则比较有优势,能够缓解人们的情绪,给人一种平静之感。

2景观园林空间艺术设计原则

2.1以人为本原则

对景观园林进行空间艺术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景观空间,因此,景观园林空间设计的一个首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即在进行景观空间设计时,对各个要素的设计都要考虑人们实际使用的情况。比如在确保景观空间的大小时,要充分考虑到游客的容量及常用人群等。要充分的对各种景观构成要素进行更好设计和利用,从而为人们提供更舒适的空间环境。

2.2绿色健康原则

绿色健康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追求,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不断提高,在景观园林设计中,更要突出绿色生态、健康的原则。这在景观园林空间设计中主要体现为空间设计不能以牺牲园林生态来实现,比如说,为了追求更大的景观空间而缩减或直接省略掉绿化植被,这是不符合绿色生态的原则的。另外,就是在设计材料的选择上也要低碳环保的设备与材料。

2.3和谐统一原则

景观空间设计是对园林中的各个景观要素进行有效的利用和设计,所包含的景观要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园林植被、路径、水景、建筑、山石等等,因此,在对这些景观要素进行融合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和谐统一的原则,使景观园林空间给人一种内容丰富却又不显杂乱之感。

2.4功能多样化原则

假山、花圃、指路牌、解说牌、座椅等是园林设计中的主要基础设施,景观园林是功能性和美观性的统一体,因此,在对园林中的基础设施进行设计时,在提升审美性的同时,还要确保设施的实用性和功能多样性,以更好的满足人们审美上和使用上的需求。

3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设计

3.1地形的空间艺术设计

在景观园林的空间艺术设计中,地形是影响整体设计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设计的骨架基础,而我国地形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且优势突出,有些地形只要稍加修改,就可以成为一个旅游景点,因此,在景观园林空间艺术设计中对地形优势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在地形进行设计时,首先,要遵守自然界地形变化的规律。在设计时,不应对原本地形进行过大的改变,而是应该充分发挥自然地形的特征优势,根据地形的自然形态设计出不同的生态景观空间;其次,合理安排利用地形优势进行设计,如对于比较平坦的地形,由于比较开阔明朗,那么在空间设计上可选择廊架或广场等开放式空间;而如果是坡度较缓的地形区域,就不适合设计成硬质活动的空间,可以考虑台地式的景观空间或缓坡草坪式的休憩空间,这样可以为游人带来更好的景观视觉和触觉体验;而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陡坡地形,虽然说存在着不利于游人活动的特点,但是却具有较好的视觉敏感性,可以利用地形设计视觉焦点,打造山体空间,让游人体验空间的压迫围合感。

3.2植物的空间艺术设计

在景观园林的空间艺术设计中,植物是景观园林绿化不可或缺的一个构成元素,也是空间设计的一个主要软质元素,对于空间艺术的打造有很大的作用。植物空间艺术的设计关键在于根据植物的基本特点及设计中不同植物的种植方法对景观环境进行打造。对于以植物为主的空间进行艺术设计,首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植物来进行设计,绿乔灌木、草本植物、水生植物等在空间艺术的设计上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其次,由于植物存在着季节性,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季节所体现出来的空间形态也是有所不同的,而不同的植物也有不同的景观特征,如天迎春花、夏天荷花、秋天桂花、冬天梅花等,所组成的空间艺术也是各有千秋的。此外,应该根据不同的景观空间主题选择植物,比如在纪念性的园林景观中,为了营造压抑庄重的空间艺术效果,常绿松柏是最佳选择;而对于道路园林景观,采用色调鲜明的丛植花卉则可以给人带来一种开敞愉快的空间艺术之感。另外,植物种植方法不同也会带来不一样的空间艺术感受,只有合理选择,才能更好的进行空间艺术打造。

3.3水体的空间艺术设计

在景观园林空间设计中,水可谓是一个活跃性和可塑性最强的景观元素,也是景观园林空间艺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通过充分的利用水的流动性,在景观空间艺术设计时,可以让空间在动态和静态之间自由切换,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给人带来不一样的空间艺术感受。3.4建筑的空间艺术设计在景观园林设计中,建筑是一个中要的服务性设施,也是景观园林构成的重要元素之一。而由于建筑造型及功能的多样性,在空间艺术设计中也会组成不同的空间艺术形态,通过合理有效的设计,常常可以成为景观园林空间艺术设计的点睛之处,如景观亭、艺术文化廊等,就是充分的利用建筑的功能特征来实现景观空间的丰富。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空间的艺术设计是一个重点,合理的空间艺术设计对于景观园林的品味与环境空间使用情况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景观园林空间艺术设计中,要根据不同景观空间类型的特点,遵循现代景观园林的设计原则,根据不同的景观空间元素进行针对性设计,以充分发挥景观空间要素的优势,对各种景观要素进行有效设计和统一,设计出内容、形式丰富的景观空间艺术形态,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景观园林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崔岩岩.浅谈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J].艺术科技,2013,8: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