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分析报告范文

财务风险分析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风险分析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风险分析报告

第1篇:财务风险分析报告范文

目前,由于0.html" title="建筑论文" target="_blank">建筑市场尚不规范,工程招、投标管理没有完全法制化、规范化,不正当的竞争依然存在。特别是工程投标依然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恶性竞争。施工企业为了争得施工项目,通常是以降低标价、提高标准、缩短工期或减少应有的费用项目等为代价承揽工程,造成施工项目到手后经营风险极大。同时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偶然性的不可预见因素出现,也会给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的管理和经济风险。随着om/thesis/List_120.html" title="建筑论文" target="_blank">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投资主体的法人化程度不断提高,许多业主在投标过程中增加了风险抵押或履约保证金的比例和数量,越来越多的业主要求履约保证金用货币资金支付,这样又加大了施工企业货币资金的额外沉淀量。工程结算按比例付款和质量保证金制度又会积压一定比例的应收工程款等等,最终都凝聚成财务风险。加之由于施工企业向BOT、BT等投资经营领域发展,子公司需要母公司或其他成员企业为其借款提供担保等等,又增加了投资和融资风险,使得施工企业的各种风险进一步增大。

施工企业面临来自上述内外环境的各种风险因素,必须建立和完善自身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为了防范和规避风险,应通过计算财务预警指标和对企业的p:///thesis/List_5.html" title="会计论文" target="_blank">会计报表及其相关经营资料进行分析,以便及早发现和预测财务风险,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财务风险。

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是从企业的运营效益情况看。主要表现为企业营业额和利润明显下降,或营业额在增加,但利润在下降,子公司经营状况恶化,投入资本贬值。

二是从企业的资产结构看。表现为应收账款大幅增长,未完施工迅速上升,资产质量不高,运营效率低下,潜亏风险增加。

三是从企业的偿债能力看。表现为过度举债,利息负担沉重,到期债务丧失偿还的能力,流动资产不足以偿还流动负债,总资产低于总负债。

四是从企业现金流量看。表现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低,缺乏偿还即将到期债务的现金流,现金总流入小于现金总流出。

五是从企业发展能力看。企业盲目扩张,投资过多过滥,摊子铺得过大,效益低下。

上述财务风险,是导致施工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重要因素。只有针对可能造成财务危机的因素,建立财务预警指标体系,采取监测和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控制财务危机。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

为了提高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中,应坚持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预警指标不宜过多。具体按以下五个顺序实施;一是设计财务风险预警的核心指标和辅助指标;二是测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预警标准值”;三是测算监测指标的实际值;四是根据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实际值和临界值,做出预警警度判断;五是提出预警报告。

(一)设计预警指标体系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重点和难点是预警指标的选择和指标权重的确定。不同的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财务结构、资本结构也不尽相同;同一企业的不同历史时期,财务风险存在和发生的特点也不一样。根据施工企业所处的行业、规模和经营情况以及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应以变现能力指标和偿债能力指标为基础,以财务效益指标和资产营运指标为补充,重点突出变现能力指标。具体包括10个指标,总分100分: 1.财务风险预警核心指标占70分

/,!/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20分)、资产负债率(10分)、已获利息倍数(10分)、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比重(10分)、流动比率(10分)、速动比率(10分)。

2.财务预警辅助指标30分

净资产收益率(10分)、应收款项周转率(10分)、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5分)、借款货币资金比率(5分)。

(二)测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预警标准值”

风险预警指标的“预警标准值”应以企业近三年各项财务指标实际值(按照2:3:5的比例)为基础,参考同行业和同规模企业平均水平,参照财政部《企业效绩评价》标准值,结合市场情况和金融环境等宏观因素测算确定。

(三)计算指标的实际值和预警指标的得分

财务风险指标的实际值计算出来后,同区间表下达的标准值进行比较,采用内插法计算单项预警指标的得分,最后计算综合得分就可以计算出该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估得分。

(四)预警警度判断

为了更加形象地标识企业财务风险所处的级次,应该把财务风险预警区间分为安全区(绿区)、预警区(黄区)、危机区(红区)三个区域。指标在安全区,表示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小;指标在预警区,表示存在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指标在危机区,表示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大。根据财务风险评估得分,对照相应的预警区间就可以判断出各企业的预警警度。

(五)提出预警报告

对于财务风险处于预警区和危机区的单位,应提出专题的财务风险分析报告,财务风险分析报告的内容包括:本单位财务风险所处的级次;指标当期值与上期变动情况以及发生异常变动的原因;指标处于预警区或危机区的原因分析;降低财务风险和改善财务状况拟采取的措施和建议等等。

三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对企业的基础管理和管理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必须做好基础工作,否则,财务风险预警将成为空中楼阁。

(一) 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以及企业负责

人的高度重视是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运行有序、发挥作用的有力保障。制度的关键在于落实。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是财务人员的责任,更是企业负责人的责任,同时还需要各个职能部门通力配合。 (二) 规范真实的财务会计信息是准确进行风险预警的前提。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大量引用和分析企业的会计信息,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规范性将直接影响到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效果。建立在虚假的财务数据基础之上的财务风险预警肯定会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背离,根本谈不上控制企业财务风险。

(三) 建立完善灵敏的财务信息系统。随着ERP等财务软件的成熟,财务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离开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将大大降低企业财务预警效率和效果。

(四) 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提高财务预警的准确性。

第2篇:财务风险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风险防范

序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行业也迅速发展,近几年,国家公布“国六条”“国十条”等文件对房地产行业进行一系列宏观经济调控。房地产行业本身具有高风险,高税负,高杠杆的特点,大部分房地产企业忽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导致了较高的财务风险,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所以,提高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地位和能力已经是亟不可待的事情,是企业维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一、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现状

1.负债水平过高及资本结构不合理导致的财务风险

偿债能力是偿还到期债务(含本金和利息)的能力。很多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资金是由自有资金、预售款、银行借款组成,但企业自有资金所占比重一般很低,开发资金大部分来源于银行信贷,换言之,房地产企业一般都是负债经营,那么这就加大了负债水平,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

2.利率和通货膨胀风险

金融市场上利率的变动会使房地产价值发生变动,因而有发生投资亏损的风险。通货膨胀风险也叫购买力风险,是指投资完成后所收回的资金与投入的资金相比购买力水平降低给投资人带来的风险。由于房地产投资回收期较长,只要通货膨胀的因素存在,投资者就要承受通货膨胀的风险。

3.现金流不稳定带来的财务风险

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公司运营时刻离不开现金。由于房地产企业投入高、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势必对现金要求较高,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流多数呈现不稳定状态。

4.投资回收风险

投资回收风险是指投资回收过程中存在的资金回收在时间和数额上的不确定性。国际上普遍认为房屋空置率控制在4%—5%比较合理,10%则为警戒空置率。据中国土地挂牌网的一项统计,2010年4月我国内地一线城市房屋空置率高达40%,远超国际警戒线。如此之高的空置率给投资收回的时间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况且近期内地房价剧烈波动,投资收回的金额也存在很大风险。

5.政府宏观调控带来的风险

国家出台的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包括金融货币、土地供应、税收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方面。这些政策一方面可以调节房地产行业稳定、健康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会给房地产企业带来一定财务风险。

6.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及缺乏财务人才引发的风险

由于改革开放后我国房地产行业才逐渐起步,虽发展迅猛但不够成熟,很多公司财务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主要表现在财务内部控制不健全、缺少财务管理预算制度、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等。

二、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财务风险在不同的理财环境和理财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资本循环运动过程就是财务风险的转移和积聚过程,以货币形态为起点和终点的资本循环主要在筹资、投入、生产、分配四个节点上停留,集聚着四种风险。企业财务风险按其在资本运动各环节节点的实物载体上所积聚的风险性质分类,可分为融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收回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种。

(一)融资风险分析

融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是企业根据生产经营、对外投资及调整资本结构的需要。如果资金筹集不当,就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风险。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风险主要表现在债务规模过大、利率过高而导致的筹资成本费用过高;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造成债务到期过分集中而导致财务危机。

(二)投资风险分析

投资决策失误是产生投资风险的重要原因。从企业为房地产项目投入第一笔资金开始,就会面临着投资支出无法收回的风险。由于房地产具有地域限制性,而且受规划限制楼层高度,周边环境的影响,常具有专用性,一旦建成完工,便很难更改。如果进行改建,投入将更大。因此如果投资者判断失误,房地产的投资支出便会有无法收回的可能性。

在房地产开发建设即生产与出租、出售这两个流通过程中的经营管理可能面对的投资风险。主要的风险为售价和租金、空置率。进行房地产出售经营主要面对售价变动的风险,能否正确预测未来房地产价格是有效进行房地产投资风险防范的关键。对于进行房地产出租经营的投资者来说,房地产租金价格和空置率大小是影响投资效益的两个重要的不确定性因素。客观上讲,由于售价、租金和空置率的不确定性而带来的风险是企业投资者最不易控制的,从而也是最具有威胁性的投资风险之一。

(三)投资回收风险分析

房地产企业资金回收风险的生产主要受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影响:(1)外部因素主要表现为企业所处的大环境,即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财政金融政策的影响。(2)内部因素主要表现于管理层对于企业资金回收主要渠道商品房屋的销售系列决策的制定。商品房屋的推销必然受该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影响,同时也受房屋销售时市场行情的影响,二者之间有一个时间差,相互依托,也相互制约。如果可行性分析报告切合实际,充分预计到房屋销售时的市场变化状况,加之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经营计划推进,资金动作正常,资金占用等于或低于计划安排,这些都将为企业回收资金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收益分配风险分析

收益分配风险是指由于利润分配而可能给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由于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它们基本上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投资入股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它们绝大多数为项目型公司,往往没有系统的企业发展战略。所以,房地产开发企业也没有系统的收益分配政策,收益分配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存在着一定的收益分配风险,导致风险的主要原因:(1)利润分配随意性大。获取利润后,如何分配利润往往由投资人确定,利润分配采取何种形式,分配多少以及何时进行分配往往基于投资人对房地产市场未来走势的判断,而不是根据企业的融资需求、资本结构及企业内、外部关系人的要求等来确定利润分配策略。(2)利润分配程序不规范。许多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了减轻税负,不是按照公司法及会计制度规定的程序进行利润分配,而是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将部分利润转嫁到各种成本费用中去,通过其他渠道提前将未来的利润转移出去。(3)利润分配时间不连续。从房地产开发企业利润的形成可知,其利润的形成时间上具有间歇性,从而导致其利润分配的不连续性。它们往往数年不进行利润分配,或者不按规定程序进行利润分配,其利润分配金额波动很大。

(五)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下的财务风险分析

近年来,伴随着房地产经济的强劲增长势头,国家和地方的各类宏观调控之声一直如影相随。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主要是通过运用金融货币政策、土地政策和税收政策来调控房地产市场。

1.金融宏观调控政策

近几年某些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持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政府加强了对房地产金融的管理,在涉及开发企业、消费者、个人贷款利率等各方面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在金融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对银行的依赖程度必须降低,迫切需要拓展融资渠道,也迫切需要加强对资金筹集和运用的决策能力,找到新的资金运作模式,突破政策所造成的资金瓶颈,这是函待解决的问题。

2.土地宏观调控政策

土地是房地产开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也是房地产产品的必需载体,我国土地资源缺乏,人们对土地的需求随经济的发展却与日俱增。2007年1月1日起,土地出让收支纳入地方基金预算管理并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使得土地出让金不再是地方政府的“小金库”。同年从11月1日起,受让人必须付清整宗地全部土地出让金后,方可领取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证。该政策不仅规范了拿地程序,还大大打击部分开发商蓄意囤积土地行为。

3.税收宏观调控政策

房地产税又称不动产税或财产税,主要针对土地、房屋等不动产而课征的税种。为了让税收政策对房地产业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国家根据房地产业经济运行情况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房地产税收调控政策。

(六)现行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的财务风险分析

1.财务管理意识薄弱

我国的房地产企业,特别是大型房地产企业大都由国有资本控制或者本身就是国有企业转化而来,国有企业所具有的诸如效率较低、管理水平欠缺、内部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等缺陷时有体现。

2.对预算管理职能重视不足

很多房地产企业要么未建立预算管理制度,要么未从征地成本、资金运作、投资回报率等方面作细致的财务分析,未将实际情况与企业管理相结合,仅仅只是将预算停留在具体数字和表格层面上,预算管理职能未得到充分发挥。在资金管理上盲目进行运作,财务管理工作只停留在单纯的会计核算,疏忽了成本控制,从而加大项目成本的投资,由此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3.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

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中国房地产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有,其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也不严格,特别是有的企业管理与监督合而为一,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置若罔闻,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由此增加了财务风险。

4.资金管理低效

大多数房产企业未制定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对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资金充裕时随意开支,资金紧缺时容易因无法应付经营所需资金而陷入财务危机。

5.成本费用控制不严

很多房地产企业认为成本管理和核算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忽视了内部各职能部门进行全过程的成本核算的重要作用,致使财务部无法收集第一线成本基础资料,导致成本管理工作与财务预算偏差大,资金管理跟不上,进而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完善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

(一)加强财务管理观念和作用

1.强化财务管理地位

首先,财务管理部门应参与到房地产企业的经营活动当中,参与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分析,完善投资项目管理。投资项目决策的前提是可行性分析。由于业务和财务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财务从投资项目初期参与,编制一套可行性分析报告,然后经有关部门论证,决定项目可行性,共同进行研究分析。使投资方案更趋完善,提高项目投资的成功率,降低投资风险。其次,财务管理者不能局限于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必须了解企业各个部门的有关情况,以拓展财务分析的领域。财务管理者必须经常和部门经理、采购人员、顾客以及供应商接触,以更深入地了解行业知识。

2.提高房地产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首先,要提高房地产企业管理者的财务管理水平。具体的可使决策者通过学习和培训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有科学的认识,改变其依靠经验或主观进行决策的习惯,使其能够客观的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和外部环境做出决策,从而降低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其次,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吸收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财务人员参与到企业财务活动中来,加强对企业现有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培训确保其知识和能力能够胜任财务工作。

(二)针对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和转变财务管理手段,规避财务风险

1.由于土地征用、安置成本及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的提高,企业在项目区域选择上应本着低成本原则,以土地储备管理制度健全的中心城市为主,以企业搬迁为主,以现有建设用地为主。

2.避免购置的土地闲置。

3.针对税收新规定,及时调整和处理三项费用,在规定的时限内结转费用,避免给企业带来损失。

4.信贷紧缩政策,加大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和举债成本,企业毛利率水平将呈下降趋势,企业必须适时改变盈利模式,以稳健发展为原则,开发市场需求量大的中低价位、中小户型的商品房,从多中求利。

(三)从企业整体出发,对开发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

针对房地产企业的行业特征及产品特点,在项目开发前,应从企业整体效益出发,通过成本性态分析法对开发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项目开发的胜败需要结合多个方面的要素进行考虑,企业内外部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因此,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做好这一环节,能够有效地预测到项目的潜在风险,并针对风险要素及时调整项目方案,从源头上阻止财务风险的发生,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四)构建多元化的筹资渠道

房地产企业的项目开发过程是一个巨额资金的投入过程,筹资任务十分繁重。为了降低投资的商业风险,又要保证获取预期的投资收益,最佳的方法就是对房地产项目进行组合式投资,以便有效的协调各方面的风险,使企业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因此,企业要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发展银行贷款以外的其他金融业务,如充分利用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以及商业汇票等结算方式;积极进入资本市场,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筹集经营资金;以自然人或企业发起方式,定向募集民间游资;主动出击,通过并购和重组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增强和壮大企业的实力。积极寻求海外资金,建立多元化产权投资模式。房地产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些新的融资策略,募集发展所需的巨额资金。这样一来,房地产企业通过融资渠道多元化可以不断的优化资产结构,充分发挥负债的杠杆作用,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从而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五)加强全面成本管理

以成本管理为核心理念的基础管理,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基石,企业管理者只有认识到这一点,企业的发展才能够更加坚实,企业的步伐才能够迈得更大。

房地产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一则要制定成本预算目标。二则要对成本费用进行正确的归集和核算,正确计算开发项目中发生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费、基础设施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开发间接费等;三则要对成本进行深入的分析,在核算的基础上,对成本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根据存在的找出改进成本管理的措施,不断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四则要重视基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企业决策者要有计划地培养内部管理者和员工树立成本意识,在每个部门和环节上都要要求员工既从自我做起,节约成本,又注重成本相关数据的记录、保存和传递,为财务部门准确地进行成本测算打好基础。同时,还要提高成本核算人员的素质。

(六)建立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在复杂多变的经济政策环境下,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强化风险管理,并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以便能够有效控制财务风险,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具体到实践中,房地产企业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建立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应针对现金流量管理这一财务管理的核心问题进行,财务部门和人员要密切关注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保障现金流量的相对平衡,确保现金流动畅通,从源头上防范财务风险。还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编制现金预算,并及时根据内外部各类因素的变化做出适时必要的调整,从而合理控制好现金的收入和支出。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成本费用的管控。对于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涉及的成本和费用,财务部门必须有一套全面的控制制度来进行管理和约束,从预测、计划到控制分析的全过程,财务部门都必须严格做好,以便确保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质量,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王忠森.刍议如何加强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J].现代商业,2010.

[2]周彬彬.新形势下完善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探讨[J].财会园地,2009.

[3]刘超.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控制的探析[J].管理纵横,2009.

[4]魏巍.我国房地产企业风险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09(24).

[5]吴耿成.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财经论坛,2010(3).

[6]于月超.我国房地产企业风险管理与研究[J].会计之友,2010(8).

[7]周俊峰.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高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D].湖南大学,2008-10-20.

第3篇:财务风险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部控制 公立医院 财务风险

公立医院是政府设定的非营利医疗机构,但是随着国家财政拨款的减少和竞争的激烈,公立医院为了取得生存和发展,应适应市场经济,有效进行财务内部控制,才能规避财务风险,促进医院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不清楚

公立医院在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上,不是很清晰,或者是片面追求最大化的经济利益,错误地认为公立医院是盈利性医疗机构,在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应尽可能多地去获取利润。或者是片面追求最大化的社会效益,认为公立医院是耗费性质的单位,除了尽可能多的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还应充分利用有限的财务资源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福利。上述这两种观点都是极端片面的,公立医院的盈利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应对立起来,两者之间的有效结合才能促进公立医院的长远发展。

(二)不够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

从公立医院当前的管理情况和经营情况来看,根本没有足够地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主要表现有:将多数资金用在周转上,没有科学合理地分配资金,造成资金利用率偏低的现象,另外在长期投资方面的决策上,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缺少科学的数据支撑,也没有相应的投入产出评估机制;缺少可行性财务报表分析,或者即使有可行性分析,也是流于形式,是没有参考价值的分析报告,这势必会导致短、长期投资得不到回报,或者回报率低,造成资金回笼慢,财务亏损。

(三)财务预算、核算存在问题

公立医院在成本预算、核算方面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成本核算没有涵盖整个过程,事前、事中、事后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跟踪监督体系;成本预算更是存在问题,预算偏颇太大,抑或即使存在预算,也没有根据预算进行资金调配;成本核算只是被动地记录物化劳动消耗和活劳动消耗,成本信息的归集整理不及时、不全面,没有将行政管理部门产生的费用纳入到成本核算中;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效果不佳,成本控制体系没有得到健全、完善,没有对投资及时进行事后的跟踪监督。

(四)公立医院的资本结构不合理

很多公立医院在投资时没有依据可行性的分析报告,造成医院投资成本高,收益时间长,资产负债率高,资本结构不科学、不合理。目前公立医院的收入来自三部分---国家财政拨款、医疗服务收费、药品销售收入,国家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拨款已减少,财政拨款收入已远远不能满足医院的资金需求,公立医院的运行成本目前主要来源于医疗收入和药品销售收入,这对医院的健康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医院应调整资本结构,通过其他途径进行融资,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

二、解决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盘活存量资产

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方面的疏忽直接导致财务风险的存在,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做好管理防范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财务风险的发生。公立医院应加强对成本的核算管理,实行全成本核算。全成本核算有利于改善当前医院的经营现状,降低运营成本,同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效率。公立医院存量资产一般来说,流动性较差,变现能力弱,因此整合存量资产,也是公立医院加强财务管理的一项措施。通过对内部科室的资源进行整合,可以打破资金长时间内在医院的内部流动限制,将存量资金充分合理地利用在优势科室、优势项目上,做精、做强医院的优势服务,提升大众化服务质量。公立医院资产的重点是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管理的不规范也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存在,因此医院应建立应收账款的催收责任制,将应收账款与科室效益,职工薪酬挂钩,完善记录应收账款,科学计提坏账准备金。

(二)进行科学投资理财

公立医院的日常投资中比较重大的是资产性投资,这种投资具有盲目性,在购置资产性设备前,医院必须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对投入运行的设备,从效率、效益和质量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的效益。公立医院规避财务风险,应完善投资决策运行机制,严格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进行,科学组织项目施工和项目进行后的评价。随着医改的推进,公立医院的管理者也渴求着资本和现金的保值增值。投资理财能够满足医院精细化和集约化管理的需求,在现有财经法和财务制度的框架下,结合医院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利用财务人员的专业优势,对暂时闲置的资金、应收账款等进行科学的理财规划,选择安全性高、风险小的投资项目,使投资理财也成为医院盈利的策略之一。

(三)完善财务监控体系

公立医院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可以引进契约化管理方式,制定完善的经济合同管理流程,规范合同签订和审批程序,严格按合同内容工作,健全合理履行台账,实施动态跟踪管理,确保经济活动按合同进行,尽量避免经济纠纷和防范合同风险。资金的预算管理,也是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预算,能够约束医院的资金支出。预算编制要以科室部门为单位进行,确保预算执行具有较高的可控性和可操作性。加大预算执行的跟踪、分析、评价和监督,及时、定期地向院领导汇报预算执行情况。公立医院防范财务风险,还要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标准化考核,严格执行财务监督,把考核结果与奖金分配、职称聘任等挂钩,加强对财务活动整个过程的控制、监督、管理,杜绝和有效防范违法、违纪现象。

三、结束语

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一样,如果管理不善,也会出现财务风险。当前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存在着一些让人担忧的不良现象,必须要及时地进行解决,以内部控制为框架,加强资金管理,完善监控体系,对闲置资金合理利用,都可以防范和应对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第4篇:财务风险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一、前言

目前,我国的供电企业处于发展的黄金时代,但是电网建设的速度与居民生活用电需求量的增长速度以及经济发展的速度相比,还是相对落后的。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各种电气设备被广泛地应用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人们对电能的需求量不断地增加,为了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电能需求,我国的电网建设也在不断地扩大,电网建设的投资也迅猛的增长,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大,致使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成为供电企业管理的热点。

二、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成本控制风险。供电企业的成本控制风险主要包括生产费用的控制以及工程成本的控制,企业成本控制不实,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进而误导供电企业的科学决策以及有效管理,影响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许多供电企业对于如何实现城乡用电同价的认识尚不清楚,简单地将电网建设以及改造投资的偿还当作均摊终端电价,再加上部分供电企业并不重视电网建设与改造的经济效益,存在盲目追求高标准的现象,进一步增加了供电企业的成本控制风险。

(2)资产风险。电网改造形成的资产并不会立刻给供电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兵器资产的产权主体不明晰,产权关系并没有彻底处理清楚,管理的职责落实不到位,导致供电企业的资产收益相对较低,资产结构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

(3)市场化营销风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电力交易逐渐向市场化经营方向发展,并且电能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体现了商品的需求弹性,电力供需在市场动态平衡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价格浮动的现象,导致电价存在风险。此外,由于厂网分开、市场购买力、用户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增加了客户市场的电力营销风险。

(4)筹资风险。供电企业因为筹资活动而导致的到期不能偿付本息、收益不确定等风险,此外,由于供电企业属于高投入的资金密集型企业,设备更新速度相对较快,这就导致供电企业经常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与运行。

(5)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指的是国家政策对企业经营活动、资本活动产生的风险,供电企业作为国家的骨干企业,其经营和发展势必会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

三、强化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1)创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体制。想要创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体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监测以及分析机制,并配备先进的信息处理系统以及专业的风险控制管理人员,做到财务风险的事前预测、事中处理以及事后解决,总结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其次,制定供电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除了充分地考虑会计报表内的定量指标之外,还应该重视社会贡献、持续发展、市场作用等指标。再者,明确风险预警的责任,为了有效地避免因为财务管理人员或者其他相关部门人员的人为过失导致的财务风险责任不明确的问题,供电企业应该创建完善的责任机制,将财务风险预警体制贯彻落实到供电企业的全员中,以此充分地调动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防范财务风险,显著的提高财务风险预警管理体制的实施效果。

(2)强化财务风险的预测分析和管理。预测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方法是利用财务比率,根据各个风险因素的权重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然后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当风险分析结束之后向决策者提交风险分析报告,形成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行处理。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的预测,首先应该确定财务风险系数或者财务安全系数,通过创建多元线性函数关系式,采用多种财务指标进行汇总。因此,应该将对供电企业的财务风险有影响的因素作为标准值,确定权重分布后用统计软件进行计算,由此可得,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系数Z的公式表示为:ax1+bx2+cx3+dx4+ex5+fx6+gx7+hx8+ix9=Z,其中x1代表担保与权益比率,标准值为0.5;x2代表投资收益率,标准值为0.2;x3代表资产收益,标准值为0.1;x4代表正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负债比,标准值为0.2;x5代表利息保障倍数,标准值为2;x6代表近三年平均债务保障率,标准值为0.25;x7代表负债资本比率,标准值为1;x8代表速动比率,标准值为1;x9代表流动比率,标准值为2。供电企业的安全系数通常超过某个标准值,如果小于该标准值,表明供电企业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通过准确地预测财务风险,然后采取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承受以及风险分担等措施,有效的控制与管理财务风险。

(3)风险回避管理。风险回避指的是考虑到风险事故存在较大的可能性,主动地改变或者放弃某项可能发生风险损失的一种风险管理措施,对于供电企业的财务高风险管理来说,风险回避是一种最彻底的风险管理方法。通过采用回避风险,能够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前,彻底地消除该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而不仅是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的影响程度。但是,风险回避管理是一种非常消极地控制财务风险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一些不可避免的,如瘟疫、地震以及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等风险。因此,只有在特殊的状况下,供电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才会采用回避风险管理措施。

(4)强化内部审核防范财务风险。供电企业应该对各个环节进行强化控制,增大审核力度,以此实现对企业全方位的管理与控制。当企业内部出现矛盾时,应该准确地找出矛盾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控制方法,将各种有效增长经济利润的经济行为控制在规定的框架内,强化资产的负债管理,定时地进行监督和管理,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同时还应该创建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准确地编制企业的现金以及其他资金流量预算,有效控制财务管理风险。

(5)拓展财务风险管理手段。供电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想要完全规避财务风险是不现实的,将财务风险的大小降低到最低限度,才是财务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因此,供电企业应该不断地拓宽财务风险管理的手段,针对企业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企业应该具备辨识风险的识别能力以及迅速的反应能力,将财务风险尽可能的降到最低,在企业统一领导和研究风险管理的基础上,采用分级分权的管理方式,保证每个项目都有专门的负责人,由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利用先进的财务风险防范手段,强化对企业所有项目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提高企业各个部门的运作效率,这对规避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结束语

供电企业中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存在于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如果不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准确地辨识财务风险,对财务进行有效的处理,将会对供电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由此可见,针对供电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孟林.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2(2):208.

第5篇:财务风险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控;风险意识;措施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化竞争,企业要想在风云变幻的资本市场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通常来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面临众多的风险,其中,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也是经常出现的,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很多企业面临资金紧缺、资产负债率高等问题,财务风险不断加剧,经营将变得举步维艰,为此,加强财务风险管控显得至关重要。

一、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一)定义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财务活动中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出现的无法预测的、无法控制的财务收益与预期目标偏离,导致企业出现财产损失的情况。鉴于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需要不断筹集资金、调配资金、投入、收回资金等,各个过程中均隐藏着财务风险。

(二)表现形式

1.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在对现有的资金或者借入资金配比过程中,如果配比方法不当,将出现财务风险,举债低,可能造成企业资金不足,财务杠杆作用无法发挥,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受到影响。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从而增大了银行贷款数额,市场变动,企业经营不善,将面临无法偿还巨额债务而倒闭的情况。比如截止到2013年,我国资产负债率达到64.52%的钢铁企业就有80多家,负债率达到80%的就有30家,其负债总额竟达到3.10万亿元。

2.投资决策不合理

缺乏对企业受益的科学分配,将对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与企业声誉带来不利影响,从而使资金来源受阻,引发财务风险。且很多企业存在由一名决策者掌权的情况,收益与利益分配公平性受到员工怀疑,这样企业长期现金流动与股东方利益将无法保障。

3.经营不善造成存货积压、资金回收不利

企业长期的经营不善容易造成资金不能短时间内回笼,更容易造成资金流失,比如,我国大部分企业生产成本较高,对产品需求不充分考虑,而是仅注重眼前利益,通过生产量的不断增大将成本降低,这种做法只会换来产品积压,资金不能变现,赊销或者促销,进一步缩小利润空间。

二、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多且复杂,主要原因表现为财务人员缺少风险意识、财务决策不科学、企业盲目扩张或者开展多元化经营、内控制度不健全等等。财务人员作为直接接触企业财务的人员,如果不能提高对风险的辨识能力,不能具备风险意识,一旦风险来临将因为没有应付策略而使企业遭受损失。企业决策不科学则是指未能按照标准程序制定有效的决策,从而影响到财务目标实现,出现财务危机。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措施

(一)采用科学的风险防范技术

应用风险分担法。对于数额较大的投资项目,可以联合其他企业公投,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使投资风险得以分散,常采取的方法有业务分包或者够买保险等,一旦出现风险,可以将企业负担减少,避免遭受到过大的风险冲击。风险规避法。如果不能对风险有效识别,可以应用风险规避法,但这种方法是不积极的,因为不管选择哪种方法都可能面临收益放弃,前期的投入也将化为泡影,企业需从战略角度对这一方法优化、合理选择。自我保险法。是一种自行承担风险的方法,是企业权衡了成本效益后选择的一种方法。

(二)强化企业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

财务人员需要牢固树立起风险防范意识,不断强化对风险的判断与分析能力,多学习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将风险防范贯穿于整个财务工作始终,对潜在的丰电脑保持高度警惕,任何环节上出现难以抉择的情况均需要请求上级指示,不能贸然决断,防止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三)提高决策化水平,杜绝决策失误

一方面,需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确定科学的资产负债率,按照生命周期理论确定融资来源,其次,将科学的资金管理机制确定,对资金管理责任制进行强化,对短期负债、中期、长期负债率比重合理安排,优化组合,资金占有期限也需要与负债偿还期限保持协调性,这样才能使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将偿债风险减少。要想让投资决策具有更高的科学性,需要对资本作出合理预算,且具备投资的前瞻性,对投资效益保障机制制定并完善。

(四)加强资金管理,保持资金良好的流动性

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对存货库存定期核查与管理,保持在定数额内,加快资金周转;加强应收账款回收与利用,将赊销业务管理制度构建出来,按照账龄进行分析,对容易出现错误的进行重点标注,建立易错账目的准备金制度,确保流动资产有着较高的流动性,进而将企业盈利能力提高。最后,需要将企业内部财务关系缕清,统一责权,以将各方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调动出来。

(五)建立健全内控体系与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第6篇:财务风险分析报告范文

我国一些工程企业在初涉海外工程市场时,往往重经营、轻管理尤其是对财务管理重视不足,一些项目在投标阶段甚至没有财务人员参与,导致风险评估方案漏项、风险成本估计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管控体系不健全,风险监控和风险防范措施不合理,造成额外的效益损失。海外工程项目投资额普遍较大,动辄上亿甚至数亿美元的项目屡见不鲜,为全面识别、评估和应对工程项目的各类财务风险,企业应重视项目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的建立和健全。

首先,大型EPC海外项目投标之前,企业应建立跨部门的项目风险管理团队,其成员构成除了项目管理、工程技术等专家之外,还应吸纳涉及财务、法律、公共安全、保险等领域的专业人员,必要时还可引入第三方专业咨询机构,以保障从不同业务角度对包括财务风险在内的各类项目风险进行识别和测量。其次,项目财务风险作为项目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运用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方法对项目潜在财务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建立风险矩阵模型。最后,根据项目财务风险分析评估结果,按照企业的风险偏好类型制度风险应对策略,形成项目的财务风险方案,为项目投标报价和项目实施提供决策支持。

二、海外EPC工程项目主要财务风险的识别及应对策略

(一)汇率风险

海外工程项目多以美元或欧元结算,近年来由于美国次债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美元和欧元汇率日益走低。以笔者所参与的某一大型项目为例(合同工期39个月),2010年合同签约时的美元汇率为6.82,而到2013年10月末美元汇率为6.14,三年时间人民币升值约为10%,如果项目未做任何汇率风险规划,无疑将会对项目效益造成重大影响,甚至吞噬项目利润。因此,企业在海外项目投标和实施过程中应采取必要措施规避和降低汇率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

第一种汇率风险规避方法是利用非金融衍生工具的自然避险法。如项目采取议标方式时,可以要求业主提高预收款的比例,并将部分预收款及时结汇提前锁定项目收益;另外也可在合同中加列汇率浮动条款,要求业主对超过约定汇率变化上限的部分进行补偿;其次也可根据汇率变化预测情况在报价中增加部分汇率风险费用,以弥补项目未来的汇率损失;再次,合同执行阶段应尽量采取与EPC合同相同的货币进行分包结算以规避汇率变化风险。

第二种汇率风险规避方法是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企业可以利用的主要金融工具包括远期结售汇、远期合同套期保值、货币期货套期保值、货币期权套期保值、货币掉期、出口宝(汇率锁定)等。但由于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与操作复杂、风险大,需要企业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风险管控能力。企业财务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应建立主要外汇币种的汇率监控和跟踪机制,定期编制项目外汇汇率走势及预测分析报告,及时根据外汇汇率走势及市场判断,综合运用上述两种方法制定合理、有效的汇率风险规避方案和措施,锁定汇率成本、降低汇率风险。

(二)税务风险

税务风险主要来源与对项目所在国税法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充分,以及跨国交易经验的欠缺所带来的纳税成本不确定性。税务风险会极大地增加或减少项目税赋,直接关系到项目收益,因此税务风险对海外EPC项目影响的程度和级别很高,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注。执行大型海外EPC工程项目一般需要安排若干的分包合同,并涉及技术转让、贸易、劳务等不同的业务类型,所牵涉的国际税收关系复杂。为合理进行税收筹划,适度转移项目境外成本,降低境外税负,应在项目启动和策划阶段开展目详见的调研工作,研究所在国的相关税收法律政策,必要时引入国际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对项目的合同模式进行咨询和方案设计,充分利用双边税收协定的优惠政策,制定和优化税收筹划方案。另外,在项目执行中企业应尽可能地实施属地化管理,聘请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的项目当地财务人员核算和管理项目外账,进行纳税申报和税务管理。

(三)信用风险

目前,我国工程企业海外项目的主战场仍多为非洲、南美、中亚及东南亚等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由于政治环境欠佳,经济发展滞后,法律意识不强,因此业主违约或延迟结算工程款的现象时有发生。为规避业主的信用风险,企业首先要在项目投标之前对业主的资信状况、财务业绩、项目融资方案等进行尽职调查;其次,尽量采取信用证方式结算合同款项;另外,一些出口信贷融资项目应要求业主方购买出口信用保险。

(四)资金风险

海外EPC工程项目一般周期较长,项目建设周期内资金流的波动较大,项目资金收支在时间上和币种的不匹配可能会给项目正常的资金流动带来不确定性;另外,项目资金管理活动中可能存在的漏洞或薄弱环节也可能会给项目带来非正常性的经营损失。企业实施海外EPC项目时,应重视资金收支风险管理。一是要贯彻和执行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及时编制和修订项目资金计划,采取措施平衡资金盈亏,提高项目资金的流转速度和使用效率;二是加强资金使用环节的控制,对项目资金支出进行限额管理,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银行账户管理和印鉴票据管理,严格执行资金支付授权审批制度;三是要加强资金管理业务岗位管理,确保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四是对境外项目的保函业务、信用证业务等担保业务的办理要严格控制;五是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项目资金管理的状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查漏补缺,弥补管理漏洞和强化管理薄弱环节。

三、总结

第7篇:财务风险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建筑业;财务风险;对策

一、建筑业财务风险管理特征分析

建筑业财务风险管理具有多面性的特征,具体具有以下几个方面:不确定性、普遍性、全面性、客观性以及阶段性。所谓不确定性是由于建筑业自身属性所决定的,建筑行业必须在规定工期时间内,按照合同约定价款完成规定质量要求的构筑物。项目需要工期普遍都很长,这其中面对的商务风险、施工内外环境风险、利益风险以及项目自身风险等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普遍性是指,建筑业财务风险普遍存在,任何建筑项目都需要给予足够重视。全面性是指,建筑行业财务面对的风险相对较多,例如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合同风险以及自然灾害风险等。其次,建筑行业涉及面较广,需要联系的部门繁多,整个项目寿命周期过程中风险时刻存在,例如存在设计风险、投标风险、施工风险等。客观性是指,建筑行业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不可避免,无论采取什么措施或者手段都不可能将建筑行业财务风险降为零。阶段性是指,建筑行业财务风险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前期风险尚未发生,还处于潜伏阶段,虽然没有造成损失,但是需要给予实时关注;中期为风险发生阶段,风险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及时给予处理;后期为风险发生后果阶段,主要任务是总结经验,为以后作参考。

二、建筑业财务风险分析

(一)建筑行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建筑行业财务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不够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由于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薄弱,风险预警体制很难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目前,我国多数建筑企业风险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可操作性不强,有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与当地有关规定,甚至与当地法律法规相冲突,脱离实际,制度形同虚设,无法正常运转。建筑行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薄弱与奖惩制度息息相关,一些建筑项目风险管理制度没有配套的奖惩制度,员工没有参与风险管理的动力。

(二)建筑行业财务风险评估机制缺乏专业性

由于我国建筑行业风险管理研究还处在初期阶段,可供参考的经验少之又少。不仅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人才少,国内相关专家也不多,专业人才培养远远跟不上行业发展步伐。前几年我国刚刚出现风险评估师的职务,但新兴行业需要一段时间成长,不仅评估人员数量严重缺乏,评估人员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很多评估师缺乏实战经验,多数还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实际应用水平较低,因此风险评估精确性不高,不能对建筑行业财务提供可靠的风险管理保障。

(三)风险管理技术水平偏低

与国际一些建筑行业财务风险管理技术较成熟的国家相比,我国进行建筑业财务风险管理缺乏成熟的经验,可借鉴的方法很少,只能摸搜着前行,需要耗费的人力和财力成本相对较高。即使邀请国外风险管理专家参加风险识别环节,由于国情差异,企业环境不同,很难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如果采用国外先进的项目风险管理软件,在后期分析和评价也会出现错误,影响最终风险管理效果。

三、加强建筑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提升建筑业财务科技含量

借力高新技术企业平台,借助高新技术企业政策优势,实施建筑业财务创新驱动发展。加强通用技术研究,瞄准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的科技前沿,加大对高、新、难项目的技术研究和创新力度,突破技术制约瓶颈,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强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纽带作用,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跨界创新联盟,促进产学研用贯通,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加大科技投入,着力问题解决型、集成应用型课题研发,推进成果集成和知识产权工作,为降低建筑业财务风险做好基础工作。

(二)提升建筑业财务人力水平

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和薪酬体制改革等,作为持续推动建筑业财务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财务人才强企战略,以改革创新精神着力解决制约人才发展的突出问题,实现财务人才规模、结构、素质与企业发展相适应,与产业结构相协调,财务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财务人才比较优势基本确立,保障建筑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可以拿出各机关、各部门、各项目人员绩效薪酬总额的10%,进行内部再分配,打破平均主义,拉开收入差距,倒逼案例企业财务员工提升素质能力,积极担当作为。

(三)完善建筑业项目财务风险管理

建筑企业应当实时推进项目内部承包制、模拟股份制,尽可能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给员工带来真正的实惠。尤其针对标前亏损的项目必须开展模拟股份制和内部承包制改革,并确定项目减亏后分红负责人。在完善建筑业财务风险管理,大力推行项目股份制改革过程中,需要杜绝出现项目前期盈利,后期出现亏损的局面出现,因此,需要加强过程管理和控制。在模拟股份制制度没有成熟之前,不能搞一刀切,需要给子公司一定的自主权,各子公司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各项目实际情况自己定,在项目人员选择、队伍选用、物质设备采购和租赁以及具体奖惩办法上各出个的招数,并鼓励大家积极试,大胆闯,只要不违法不谋私,出于公心,有利于完善建筑业项目财务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项目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加职工福祉的都应该给予鼓励。

(四)构建全面的财务风险识别及预警体系

构建全面、有效的财务风险识别及预警体系,及时发现潜在的财务管理风险,为财务风险的控制及防范争取有利时机。第一,采取现场观察法和财务报表法,定期与不定期的对施工企业潜在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分析。现场观察法是指通过直接观察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活动,从中发现并掌握施工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财务报表法则要求对建筑企业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进行纵向、横向对比分析,找出企业潜在风险及风险因素。第二,构建科学、全面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该体系应重点考核建筑企业的资产运营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及其成长性等指标,通过参考同业水平、企业近几年的历史财务指标确定预警指标的标准值,定期编制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报告。

四、结束语

从二十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大规模进行建筑行业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并开始尝试实践应用,逐步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上个世纪,国内建筑行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侧重于相关理论和数据分析上,系统性方面还存在欠缺,理论联系实际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需要建筑行业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实践经验丰富的实际工作者多进行此方面的研究和分析,为建筑行业财务风险管理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8篇:财务风险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企业并购 风险 防范 资产剥离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不断发展才能生存下去,企业可以通过投资,资本的内部积累方式获得发展,也可以通过并购来获得发展,并且并购的成本更加低廉,方式更为灵活,效率更高。本文从近年来日趋繁多的并购交易活动现象,讨论与阐述企业并购中存在风险及相关应对措施。

一、并购含义及动因

并购是资本运作的主要方式,是企业实现快速扩张的重要途径,包括兼并和收购。并购的实质是企业权利主体变换的过程,一部分权利主体通过出让所拥有的对企业的控制权所获得的收益,另一个权利主体则通过付出一定代价而获取这部分控制权。企业从事并购交购的动机,主要包括企业发展动机,可以实现规模扩张,可以突破壁垒,主动应对外部环镜的变化。追求协同效应,包括经营、管理、财务协同等。

二、企业并购优势

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低成本扩张。采用纵向并购方式,把与企业紧密的上下游企业并购过来,利于协作化生产,加速生产流程,缩短生产周期。采用横向并购方式,把竞争对手给合并,迅速扩大规模化。通过混合并购实现多元化经营,迅速进入新领域以获得收益。通过并购,能够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扩大规模、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文化整合和管理理念的提升。

三、并购的风险

不管并购为横向还是纵向并购,因并购实质为所有权的转移,在变动过程中,涉及事前决策、事中执行、事后整合各阶段,都存在相关风险,能够引起财务危机。并购过程中,涉及的风险有以下几点:

(一)决策风险:企业价值评估风险

在并购方案中,由于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不正确,对其未来的收益大小和时间的预期错误,或其信息失真、或存在腐败现象,造成收购成本偏离大于其实际企业价值,影响收购方企业的公司价值及未来发展,造成并购的失败引起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

(二)执行风险: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

在执行并购中,能否及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是并购成功的关键。如何筹集外部资金,如何应用企业内部资金,考虑所需付出的资金成本,资金的及时到位问题,如何合理的安排资金的支付方式等,都会引起财务风险。且资金的支付与融资往往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购买方在实施并购方案中,必须处理好融资和支付所带来的风险。

(三)整合风险:运营风险

并购的良好结果,都会体现协同效应,但如果没有处理及整合好管理运作体系,人事关系,财务体系,将会出现负协同效应,存在运营风险。在并购后,整合期间因为缺乏协作、公司文化不协调、业务原则理解不一致、缺乏财务承诺、反馈或者响应速度慢、缺乏自享利益、沟通不畅、合作过于乐观等原因,造成并购整合的失败。

四、并购风险的解决途径

决策过程中,针对目标企业的企业价值评估存在的风险,可通过以下几点进行规避或防范:

(一)事前进行可行性分析

从企业自身出发,通过纵向并购,能给企业本身带来的优势及规模,事前进行可行性分析:合理选择被并购的目标企业,从投资及并购的必要性、从并购操作的可行性、财务分析可行性、整合及安置后叙的方案可行性、从投资回报率出发的经济可行性、优化社会资源的可行性、风险因素控制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详细评述,得出企业内部的分析报告,为并购开展做出前提条件。

(二)做好尽职调查

所谓尽职调查又称谨慎性调查,是指投资人在与目标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后,经协商一致,投资人对目标企业一切与本次投资有关的事项进行现场调查、资料分析的一系列活动。收购中买方对目标公司的资产和负债情况、经营和财务状况、法律关系以及目标企业面临的机会和潜在的风险进行的一系列的调查。通过对目标公司的组织架构、章程等主体资格的审查、现存资产及债务的审查等方面,合理评估存在的价值及风险。

寻找中介机构,资质良好的会计师事务所,对目标企业进行资产评估。从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出发,但又不完全倚重财务报表,剔除目标企业对财务报表的修饰作用。通过重置成本法、收益现值法,考虑折现率,损耗率,对相关资产进行评估、对相关的债务债权采用谨慎性方式,计提准备金,合理体现其价值、清晰其产权及投资主体等,根据真实性合法性独立性等原则综合得出评估报告,可以为收购方作为定价的参考及依据。

(三)执行过程中,针对融资及支付风险

融资时收购方首先确定融资方案,是采用内部流动资金还是外部筹资资金。如设定为内部流动资金,优点是及时到位,但缺点为存在机会成本,占用收购方企业本身的流动资金。因此,在考虑资金结构时,应区分为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的比例、遵循资金成本最小化原则、长期债务成本与短期债务成本的合理搭配。购买方在掌握控制权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被兼并方的资源,采用允许对方管理人员的入股,既可以减少投资的压力,又可以起到不流失关键员工的作用。

关于支付方式:一般有现金支付、股权支付、混合支付和杠杆收购四种方式。现金支付会涉及到汇率、利率变动而引起的风险,股权支付则会引起本身企业的股权稀释风险,杠杆收购则会引起债务风险。因此,在支付时,可考虑利用市场上的金融工具,根据企业自身的现金充裕程度、股权换股、举债方式等合理确定综合支付方式。

(四)在并购后的整合及资产剥离的必要性

规避并购的运营风险,涉及并购后的整合问题: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品牌、业务及管理等方面。目标企业通过并购为了低成本扩张,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并购后优先运用知名品牌,或建立差异化的品牌战略,扩大市场份额。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利用品牌的优势,取得顾客的认同。从业务与管理方面,组建符合公司战略的组织架构, 优化配置供应链的各环节,如采购、物流、销售支持、生产制造等,运用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从企业文化方面,评估企业文化的相容性,在目标企业中公开发行宣传刊物,宣传企业历史、宗旨、创业精神,达到并购企业自身的文化取代原目标企业的文化,消除文化的不确定性和差异性。人力资源:员工是第一位的资产,识别和保留关键员工是支持并购的必要措施。持续地、真诚地与员工交流消除他们的疑虑,通过激励政策,或建议持股来保留关键员工,保持被购买企业人员的稳定,及技术力量、购销渠道的稳定性。通过以上方面的整合,达到企业文化的一致性,是并购成功必不可少的环节。

保持资产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是并购成功,达到优化配置的必要条件。如何保持资产的高效利用,剔除不良资产对整体的影响,综合增强企业整体实力,优化资本结构,我们可以从资产剥离出发。

一种是并购前,对并购企业的事先评估,对其不符合并购要求的部分资产、债权债务进行剥离。只对符合并购要求能加强整体能力的相关技术力量、生产设备、流水线、关键员工等进行并购,保证操作的简单性,债权债务的单一性。例:对厂房等可不予以兼并,通过租赁等方式,减少资金的支出。人员上精减其富余劳动力,增加绩效,调动员工积极性。剔除个人股东资产如车辆挂靠,通过汽车政策予以解决个人管理者占用公司资源问题。经资产剥离后的资产并购至购买方,能够最大程度发挥作用,减少浪费。

另一种是并购后的资产剥离。并购后的企业,经整合后,从战略出发,依据多元化经营或专业化经营,区分营利资产和非营利资产。把不符合战略经营方向的资产,相关非营利资产,可以是整体进行剥离,也可以是单项如厂房,设备,无形资产等进行剥离。以及对在建项目根据利润趋向和利益趋向进行判断后,再行处理。资产剥离后,出售相关资产,一能够取得现金流入,增强企业偿债能力,改善资产负债率、二能够调整经营方向,降低运营成本、三能够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利用率,体现出财务协同效应。

参考文献:

[1]庄盛华.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的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06

[2]林英法,江忠兰.资产剥离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J].财会通讯,2011

[3]王蕾,甘志霞.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J].财会通讯,2012

[4]刘宗生.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控制[J].山东经济,2007

第9篇:财务风险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 财务管理 风险防范

我国房地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近二十年的探索发展中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在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过程中,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杠杆普遍偏大,企业承担的财务风险也逐渐凸显出来。当前,不少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以致房地产企业承受着极大财务风险隐患。房地产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具有资金投入量大、回收期长与变现能力差等特点,在发展中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如何有效控制财务风险隐患是当前房地产企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加强全面预算的执行和考核

建立有效的预算预警可减少企业的损失。预算可以定量地说明怎样基于计划作业和短期目标向每个下属部门分配财务资源,同时使用预算能够帮助预见潜在的问题并可以作为一种工具协调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滚动预算,不断进行实际与预算的比较以及两者差异的确定和分析、制定和采取调整经济活动的措施,可对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揭示和预先的防范。全面预算能够细化公司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计划,有利于战略规划与年度经营计划的监控执行。同时可以加强对费用支出的控制,有效降低公司的营运成本。全面预算体系可以预测存在的资金风险,通过预先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化解财务风险。可以为收入水平增长情况下的成本节约提供较为精确的估计。

房地产企业在开发经营过程中,在财务预算方面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对开发企业投资项目的成败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房地产企业财务部门应以项目预算和资金预算为基础,对企业资金的取得与投放、收入与支出、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作出具体安排。在项目预算方面,企业财务部门要对项目建设的前期进行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费用、工程开发成本、开发间接费用、经营收入、借款计划等内容进行的整体预算,认真执行财务预算,以提高项目开发投资决策时的准确性,减少投资决策的失误。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源泉,没有足够的资金,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好不起来,在资金预算方面,企业财务部门应按照企业的整体运作情况,对资金需求和使用计划进行规划,构建企业财务预算指标体系。在资金支付手段和时间上,按资金急需程度灵活安排,通过科学的分析预测,把筹集到的可支配资金有效地组合起来,保持合理的配置结构。同时,要加强管理,坚持月度分析、季度考核、年度总评相结合的预算分析和考核原则,定期检查、严格考核,对经济行为进行定量约束,发挥预算监督的财务预警作用。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的编制过程,需要反复沟通交流。预算编制必须要有重点,企业的不同时期的预算重点是不相同的。预算编制和实施是对预期的财务经营状况的一个全面的估价,是一个静态过程,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变动情况,因此需要对预算执行实际状况不断地同原预算进行比较,分析差异,监督预算执行状况。预算范围内的业务,则可按照规定的审批程序进行;如果不属于预算范围内的业务,则需要按特定程序报至房地产企业最高决策层审批,并说明理由。企业可以依靠电脑联网的先进的软件系统,通过专门的财务预算执行分析,定期地提供各类分析报告,内容包括公司所有的经营信息。预算控制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阶段,这一阶段连接着编制和考核,是向评价和考核提供依据的阶段。执行控制工作主体首先是各个责任中心的负责人,他们需要严格按照预算控制实际业务。要有效控制和及时反馈信息,对各部门完成预算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监控,不断调整偏差,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

全面预算对规范公司的行为、提高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应建立以现金流预算为核心,以项目预算、财务预算、筹资预算为重点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从风险控制来看,预算体系中可以初步揭示下一年度的预计经营情况,根据所反映出来的预算结果寻找出其中的风险点所在并预先采取防范措施从而达到规避与化解的目的。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可使企业管理层能把企业的组织目标通过分解进行落实并提前预知企业的经营结果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能使每一个职能部门有明确量化的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使所有的工作有序有目标进行。企业应设置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制定科学严谨的预算考核办法,提高员工的积极性。预算的执行结果是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合理的绩效考核对预算的执行提供有力的支持,并对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二、加强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建设

第一,基本决策能力。单位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负责。作为决策者要增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决策能力。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管理技术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修养。决策者通过学习和培训要能够读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三种主要财务报表。通过经验和自身能力进行科学的判断决策,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财务管理是围绕资金运动而进行的融资、投资、资金回收和利润分配等内容的管理活动。建设的重点在于满足预算和现金流所需的资金,实施恰当的风险控制,确保信息的可靠性以及对财务、经营过程进行适当的监督与控制。为适应不断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必须培养一支有素质、懂管理、善于开拓创新的财会队伍。企业负责人要积极鼓励和支持财会人员参加各种类型的业务培训和学习,一方面选派思想素质好,责任心强,能力高的财务人员到企业来;另一方面加强企业现有财务人员专业培训,加强会计法、会计制度等内容培训,使财务人员能适应房地产企业负责的财务工作。同时,还要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对高效率科学管理的客观要求,改变过去重视楼盘销售轻视财务管理的陈旧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其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提高其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财会人员继续教育检查和考核制度,从制度上保证财会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注重对在职财会人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管意识,督促财会人员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第二,财务战略能力。资金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财务管理的职能是预测公司资金的需要量和筹集公司所需要的资金。房地产企业财务策划常常以增加财务杠杆效益为出发点,采用积极的筹资策略,大量提高债务比重,要加强资金管理,降低资金成本,减少筹资风险。但不能仅满足企业当时的资金需求,应该以科学的战略管理眼光来设计、保持和拓展筹资渠道,使企业不断获得稳定、可靠、低成本和低风险的资金。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与企业经营活动精密相连。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的梳理,评估经营风险,确定风险点,从而设计控制措施,建立起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每一项经济业务活动要有两个或以上的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控制环节,在资产处置、资金调度、销售结算、提供担保和对外投资等方面,明确决策人员和执行人员及会计人员、经办人员与保管人员之间的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职责权限必须得到授权,业务授权制度贯穿于整个财务风险防范体系的全过程,与业务流程紧密相连,对企业管理的控制方式和控制程度有直接影响。企业财务风险可分为可控财务风险和不可控财务风险。房地产企业风险控制主要是对可控财务风险的管理,通过构建财务风险防范体系,科学地进行事前控制,减少经营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广泛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仅可利用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使企业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可减少人为因素在风险控制的作用。因此,要明确各项业务的执行程序,实施规范化企业内部控制,来提高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性,降低运营风险。

四、 完善资金管理系统

完善资金管理才能保证资金结构合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企业扩大再生产、创造最大效益。完善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系统,应将资金管理纳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通过对资金预算实际执行情况的分析,对房地产企业的资金使用进行及时反馈和修正。并建立适应于企业规模的资金控制模式。完善资金管理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注重现金的管理。现金是评价企业信誉、企业发展潜力和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指标。制定合理的现金使用计划,严格企业收款责任制,加快个人首付及银行按揭贷款资金的回流。延迟现金的流出,加快现金的流入,保证现金收支平衡,加强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和可行性研究,确保所投资金的安全、高效。(2)加强资金的风险管理。加强资金的使用风险管理,资金的使用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的投资风险,它是一种事先可控制的风险,因此对此类风险要加强事先控制,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调查论证,项目评审做到科学化、专业化、尽量把预计风险发生的概率控制在最低程度。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要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规范决策流程,减少因决策失误带来的决策风险。(3)积极关注政策与税收带来的资金风险。

五、完善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成本管理工作做得好坏不仅影响企业自身利益,也影响着以成本为定价基础的房地产商品价格。开发企业既要重视成本管理,又要切实搞好成本管理。企业要取得竞争优势,就要了解市场需求,确定开发项目成本和开发项目范围,不要盲目提高开支费用,对成本要严格、细致科学的进行管理,准确预测开发项目成本。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成本管理,对成本进行预测、决策、对控制过程实施监控分析,可起到良好的作用。实行成本责任制,梳理工作流程,企业必须认真研究,撤销不相关的环节,减少不必要的管理层级并加以改进。房地产开发各阶段的成本费用控制重点是:

第一,立项阶段。该阶段受制于国家法规政策,运作灵活度较小,基本原则是在国家规定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控制企业的费用。成本控制的主体是工程部。企业应充分考虑各种制约因素,做好项目成本费用―收益预算,并考虑投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在设计开始实施前,设计部门与公司领导拟定该设计项目的关键节点计划,在关键节点,可组织各部门参与研讨会,碰到不确定性问题时应即时的征询规划部门意见,尽早发现问题,提前解决问题。设计管理部门应制定详细的设计要求和设计目标,对设计方的设计和施工方案从合理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与审核。这样不仅避免不必要费用多支,还能缩短设计时间,保证设计方案有效进行。完善和严格执行招投标的各项制度,房地产企业应对投标、议标、开标的每个环节、每个过程都严格把关,加强对工程建设招投标的监督管理,公开招标的建设工程项目,招标人要按照示范文本进行招标,对中标工程项目要加强跟踪监督。

第二,施工阶段。施工阶段可能发生设计图样更正、施工进度和施工条件变更等问题,企业要预先对施工图进行审查,以免在变更中出现额外费用。在工程项目中,要对工程成本进行控制,对工程项目变更要实行有效控制,工程的施工一般都是以施工图纸和相关承包合同为依据。企业应与承包商在合同中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项目经理要详细地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

第三,竣工结算阶段。房产开发商成本管理人员对竣工结算进行审查,这是竣工结算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应重视竣工结算的审核把关。只有符合合同规定要求,并已验收合格的工程才能列入竣工结算计划。应有设计变更单和设计图纸,设计、校审人员签字并盖公章,经甲方和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签证;有重大设计变更的还应经原审批部门审批,否则不应列入结算。结算工程量应依据竣工图、设计变更单和现场签证单等进行核算,并按规定的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

参考文献:

[1]任书芳,高树岭,张行贵.当前房地产企业财务现状及管理建议.时代金融,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