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产养殖定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指标设计
当前学者利用DEA方法研究农业全要素生产效率时,产出指标经常使用农林牧渔总产值和农民人均农业经营纯收入,投入指标以农业从业人员、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化肥施用量等指标为主。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使用的农业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及其定义如下。水产养殖业产出以1990年价格的水产养殖业总产值进行计算,其中包括以1990年价格计算的海水养殖产品总产值和淡水养殖产品总产值,采用水产品价格指数进行折算。水产养殖业投入主要包括养殖专业劳动力、养殖面积、养殖固定资产投入与养殖中间消耗等4个方面。①渔业劳动力包括捕捞专业劳动力、养殖专业劳动力、兼业劳动力和后勤服务人员,后两个指标为概括性指标。为了统一口径,本研究选用养殖专业劳动力作为养殖劳动力指标。②水产养殖面积为每年的海水养殖面积和淡水养殖面积之和。③水产养殖固定资产投资为每年的海水养殖固定资产投资和淡水养殖固定资产投资之和。
1.2数据来源
在确定水产养殖业的投入与产出指标之后,着手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本研究设计指标数据中,海水养殖产品总产值、淡水养殖产品总产值、养殖专业劳动力、养殖面积、海水养殖固定资产投资与淡水养殖固定资产投资等6个指标的数据主要来自《中国渔业统计年鉴(1990-2010)》,其中养殖固定资产投资指标的2008年和2009年数据为预测值;渔业中间消耗指标的数据来自《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91-2010)》。水产品价格指数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来自《中国统计年鉴(1991-2010)》。
2水产养殖业生产效率计算结果分析
2.1综合效率计算结果分析
选用DEAP2.1软件来进行模型的运算,得到的综合效率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中国水产养殖业的生产综合效率指数、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规模效率变化指数的趋势基本一致。1990-2009年间,中国水产养殖业的综合效率效果一般,有8年为DEA有效,12年为非DEA有效,且两年的综合效率指数在0.9以下。在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综合作用下,水产养殖业综合效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波动现象,1990-1992年间,中国水产养殖业的综合效率相对稳定;1993-1999年间,水产养殖业的综合效率波动较大;2000-2009年间,水产养殖业的综合效率又相对稳定。而由规模效益状态分析结果可知,除了2008年之外,非DEA有效年份的规模收益均处于递增阶段,且1996-2005年间的非DEA有效年份,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均低于规模效率变化指数。以上两种情况表明,水产养殖业非DEA有效的主要原因是养殖技术进步水平低和规模经营水平低共同造成的。
2.2投影分析
为了更好地找到水产养殖业非DEA有效的深层原因,调整投入产出结构,提升水产养殖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本研究将对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均无效年份的模型测评结果投影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由于篇幅限制,未将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均无效年份的投影数据进行一一列举,因此,采用加总的进行分析,对水产养殖业投入与产出的调整方向进行分析,具体数据详见表2。由表2可知,中国水产养殖业产出不存在冗余,而投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即保持现有水产养殖产出水平情况下,养殖专业劳动力、养殖面积、固定资产投入与中间消耗的投入可分别减少9.38%、7.78%、5.46%、7.23%,从而降低投入成本,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2.3曼奎斯特生产效率指数分析
运用几何平均法,同样借助DEAP2.1软件,计算中国水产养殖业全要素生产效率指数(Malmquist指数)及其构成要素的变化情况(表3)。1990-2009年间,水产养殖业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为1,由于篇幅限制在表3中未体现。由表3可知,1990-2009年间,水产养殖业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平均增长率为-3.6%,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缓慢,没能为水产养殖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技术效率指数均为1,说明水产养殖业重视养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现有水产养殖技术得到有效的充分利用,应继续保持此良好现状;技术进步率指数存在频繁且较大幅度的变动,这可能与水产养殖技术创新投入增长差异有关。水产养殖业全要素生产效率指数的分解结果表明,中国水产养殖业仍处在粗放式发展阶段,水产养殖业的产值增长主要源于劳动力、养殖面积、固定资产和中间消耗等资料的大量投入。
3水产养殖业生产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识别
3.1潜在影响因素设计与数据收集
因为全要素生产效率指数的变动主要由技术进步率指数的变动引起的,本文主要从技术创新与推广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投入情况来寻找全要素生产效率指数变动的原因。因此,本文初步设计的潜在影响因素包括:年末科技研发人员数量、每年科技研发经费投入金额、年末技术推广人员数量、每年技术推广经费投入额、每年培训渔民人数。潜在影响因素设计完成后,笔者利用《中国渔业统计年鉴》进行数据收集。经过收据收集整理发现,未能找到每年科技研发投入的相关数据,因此,首先剔除了每年科技研发经费投入指标,而用每年科教活动固定资产投入金额来替代。由于有些因素在某些年份没有统计,在进行整理后,只有1997-2007年间所有因素统计数据齐全。因此,只取该11年的数据进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3.2关键影响因素识别结果分析
在确定全要素生产效率指数变动的潜在影响因素后,以1997-2007年间的全要素生产效率指数(SCXL)为因变量,以年末科技研发人员数量、每年科教活动固定资产投入金额、年末技术推广人员数量、每年技术推广经费投入额、每年培训渔民人数等5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利用SPSS17.0软件中的向后逐步回归功能,进行初步多元线性回归,结果DW统计值仅为2.678,存在负自相关问题。因此,利用加权的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进行补救,DW统计值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降为1.710,较为接近2。由表4可知,回归模型调整后的拟合优度R2=0.704,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同时,由表5可知,回归模型的F值为8.936,p值为0.009,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是非常显著的,至少有部分变量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如KYRY、TGJF和PRRS。由表6可知,KYRY、TGJF、PXRS的t统计值分析为4.921、4.978、4.837,p值均为0.002,表明以上3个解释变量在95%的置信度下非常显著;同时,3个解释变量的VIF统计值分别为9.693、5.981、4.509,均小于10,说明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4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4.1研究结论
首先,水产养殖业的生效率评价结果显示:1900-2009年间,中国养殖业的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平均值呈现下降状态,导致水产养殖业综合效率和曼奎斯特全要素生产效率出现下降;中国水产养殖业产出不存在冗余,而投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其次,水产养殖业生产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识别结果显示:水产养殖业的全要素生产效率指数与年末科技研发人员数量、每年技术推广经费投入额和每年培训渔民人数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4.2政策建议
4.2.1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完善水产养殖科技创新体系政府无法控制水产养殖主体的要素投入,而只能通过提高技术创新与推广,提升养殖主体的规模效率和要素生产效率。首先,政府应加大水产养殖科技研发人员的培养与培训投入,结合运用高校培养、科研机构培养、企业培养、产学研合作培养等方式,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为科技创新奠定人才基础;其次,加大财政科技投入,通过科技专项、自选科技项目、委托科技项目等形式,对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水产养殖技术研发提供财政拨款资金,同时,通过税收减免、贷款扶持等优惠政策,鼓励养殖企业根据自身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技术攻关,平衡水产养殖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活动。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负荷;评价;C#语言;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X592;X84;TP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24-6582-06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24.065
1 系统开发背景及意义
湖北省是r业大省,以不足全国2%的国土面积生产了全国8.4%的稻谷、6.3%的棉花、10.3%的油料、5.4%的猪肉和16.0%的淡水鱼,并为全国5.2%的乡村人口提供了生产和生活空间[1]。湖北省在生态气候和农作物种植模式处于南北过渡带,由平原水网区和山地丘陵区两大类型区构成。平原水网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热丰富、湖泊众多,历来是中国重要的“鱼米之乡”,是中国最重要的水稻主产区,棉、油商品基地,也是中国主要的畜禽养殖区和最主要的淡水养殖区。但其农业产业高度集约化,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重点区域,山地丘陵区山高坡大、降雨丰富、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种植模式较多,特色经济作物有优势[2]。
湖北省是千湖之省,惠于水也患于水,省内有2个国家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即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中国水环境最为敏感的区域。2014年湖北省共评价河长9 405.5 km,其中,综合评价结果优于Ⅲ类水(含Ⅲ类水)的河长7 273.1 km,占77.3%。监测水库和湖泊水域75个水质断面,综合评价结果优于Ⅲ类水的断面49个,占65.3%。监测重点水功能区275个,218个达标,达标率79.3%。因此,湖北省面源污染防控任务仍然艰巨[3]。
自2007年全国开展第一次农业面源污染普查以来,初步获得了湖北省农业面源污染源(种植业源、畜禽养殖源、农村生活源和水产养殖源)中污染物的产生量、排放量和不同污染源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贡献。近几年来,随着种植模式和生产方式的不断转变,污染普查数据需要逐年更新,因此,开发一个湖北省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及评价平台,统一存储、管理面源污染数据,实现对数据的分析和运用,得到面源污染的分析评价结果,对于构建湖北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和谐、幸福美丽乡村,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该系统采用.NET、NPOI和数据库技术,在专家研究成果和普查数据的基础上对湖北省农业面源污染数据进行整理录入、集中管理、统计分析,并且从不同角度对农业面源污染数据进行展示、分析和评价,便于更好地了解湖北省农业面源污染的趋势和状况,对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提供决策支持,系统同时实现用户管理和污染物负荷估算。
2 系统功能设计
2.1 系统功能概述
系统的功能模块有农业面源污染现状、种植模式、农业面源污染评价、农业面源污染估算、数据文件导入导出、用户管理6个模块,其中用户管理功能模块只有超级管理员可以使用。农业面源污染现状、种植模式、农业面源污染评价3个模块将依据当前登录用户的权限分别展示不同的内容;数据文件导入导出模块根据当前登录用户的权限导出权限范围内的数据,该系统面向省、地市级、县市级3个层次的用户。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2.2 系统具体功能
2.2.1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该模块分别从种植业源、农村生活源、畜禽养殖业源、水产养殖业源4个方面展示农业面源污染的相关数据。种植业源包括农田基本情况、化肥施用情况、地膜使用情况、农药使用情况、秸秆处理情况;农村生活源包括生活污水产生排放情况、生活垃圾产生排放情况;畜禽养殖业源包括总污染物产排情况、畜禽存出栏量、猪污染物产排情况、奶牛污染物产排情况、肉牛污染物产排情况、蛋鸡污染物产排情况、肉鸡污染物产排情况;水产养殖业源包括各种养殖方式情况、污染物产排情况。
2.2.2 湖北省种植模式面积 该模块主要展示湖北省南方山地丘陵区和南方湿润平原区不同种植模式的面积,包括南方山地丘陵区种植情况、南方湿润平原区种植情况。
2.2.3 农业面源污染评价 该模块对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中的数据从基本情况、总氮产生量与排放量、总磷产生量与排放量、COD(化学需氧量)产生量与排放量、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强度、农业面源污染负荷6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汇总、统计、分析,从6个方面对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进行评价。其中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比包括氮污染物等标负荷比、磷污染物等标负荷比、COD(化学需氧量)污染物负荷比等。
2.2.4 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模块只有超级管理员有权限操作,主要功能为查看、增加、删除用户信息,增加用户时实现对新增用户权限的设置。
2.2.5 数据文件导入导出 数据文件导入导出模块包括导入和导出两个功能。导出数据文件,用户可以选择导出种植业数据、农村生活数据、畜禽养殖业数据、水产养殖业数据、种植模式数据5种数据文件,系统将根据用户当前的权限范围导出数据文件。导入数据文件,用户可以选择导入种植业数据、农村生活数据、畜禽养殖业数据、水产养殖业数据、种植模式数据5种数据文件。
2.2.6 农业面源污染估算 农业面源污染估算模块包括种植业源、农村生活源、畜禽养殖业源、水产养殖业源、污染物总负荷5个子模块,通过估算各个源的污染负荷,来指导该地区应该重点防控的污染源。在污染总负荷中,可以查看各个污染源在污染总负荷中的贡献。
种植业源子模块中,用户选择不同的模式并手动输入氮用量和磷用量,系统根据地表径流总氮流失系数和地表搅髯芰琢魇系数分别计算氮和磷的流失量;农村生活源子模块中,用户选择不同的模式并手动输入人口数量,系统根据对应的排污系数,计算总氮、总磷、氨氮、COD(化学需氧量)的产生量;畜禽养殖业源子模块中,用户选择不同的模式并手动输入养殖量,系统根据对应的排污系数,计算总氮、总磷、氨氮、铜、锌、COD(化学需氧量)的产生量;水产养殖业源子模块中,用户选择不同的模式并手动输入水产品产量,系统根据对应的排污系数,计算总氮、总磷、铜、锌、COD(化学需氧量)的产生量;污染物总负荷子模块中,将种植业源、农村生活源、畜禽养殖业源、水产养殖业源4个源产生的氮、磷、铜、锌、COD(化学需氧量)5种主要污染物负荷量进行求和,同时计算4个源对氮、磷、铜、锌、COD(化学需氧量)5种主要污染物负荷的贡献。
3 系统数据库设计
系统数据库的关系表有用户表、市县归属表、种植业数据表、农村生活源数据表、畜禽养殖业数据表、水产养殖业数据表、种植模式数据表。用户表用来存储系统用户的信息;市县归属表存储市和县分别所归属于的上一级哪个行政地区的信息;种植业数据表存储种植业面源污染数据,包括农田基本情况数据、化肥施用情况数据、农药使用情况数据、地膜使用情况数据、秸秆处理情况数据;农村生活源数据表存储农村生活面源污染数据,包括生活垃圾产排数据、生活污水产排数据;畜禽养殖业数据表存储畜禽养殖业面源污染数据,包括畜禽总污染物产排数据、畜禽年存出栏量数据、猪污染物产排数据、奶牛污染物产排数据、肉牛污染物产排数据、肉鸡污染物产排数据、蛋鸡污染物产排数据;水产养殖业数据表存储水产养殖业面源污染数据,包括各种养殖方式数据、水产养殖总污染物产排数据;种植模式数据表存储南方丘陵区种植情况数据和湿润平原区种植情况数据。各个表的具体定义和内容说明如下表1所示。
4 系统实现
4.1 系统开发技术与及开发环境
系统使用C#语言进行整个系统的编码实现,数据库操作采用技术开发,Excel文件的导入导出采用NPOI技术开发[4-7]。系统开发环境为Visual Studio 2010+.NET Framework4.0+MySql+Microsoft Excel 2003及以上。
4.2 系统流程
系统流程如图2所示。
4.3 系统各部分具体实现
4.3.1 系统登录页面实现 根据系统功能设计,登录界面主要完成用户的登陆验证,验证当前用户是否为系统用户及密码是否正确。登录界面采用Winfrom窗体,体现简洁明了的界面风格,如图3所示。使用的控件有TextBox、PictureBox、Lable、Button。用户登录成功后,获取当前用户的权限级别和权限地区,进入系统主页面。
4.3.2 系统主页面 用户登录成功后,系统主页面获取从登录界面获取当前用户的权限级别和权限地区。系统将根据当前的用户的权限级别和权限地区进行不同的处理。如果当前用户权限级别为省级,则显示用户管理功能模块,否则不显示。
导航栏部分分别对应系统的农业面源污染现状、种植模式、农业面源污染评价、农业面源污染估算、用户管理5个功能模块,通过ToolBar控件实现。中间部分左边用来显示各个功能模块下的子模块。中间部分右边为各个功能模块的展示区或操作区,通过控件Panel实现。最下面显示当前用户的权限地区和当前时间,用到的控件是StatusStrip。整个界面风格体现务实、易用,如图4所示。
4.3.3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根据系统功能设计,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模块主要用来展示农业面源污染的相关数据,采用DataGridView控件来显示数据。页面风格简洁、明快,如图5所示。点击左侧按钮,可以查看农业面源污染中不同分类的数据。点击年份下拉框,可以选择查看不同年的数据,如果系统没有该年数据,系统会跳出提示框,如图6所示。当前显示地区过多,需要查找某一具体地区数据时,可以在地区后的文本框中输入待查询地区的行政名,显示该地区数据的行即可被选中,如图7所示。
4.3.4 农业面源污染物估算模块 根据系统功能设计该模块主要实现污染物的估算。以Lable控件来标识不同的估算类型,以Combox下拉框控件来显示每种类型下的参数种类,如图8所示。用户在TextBox文本框控件中手动输入相应数值,点击计算按钮,即可得到污染物估算结果,如图9所示。点击“结果保存按钮”,计算结果会保存在剪贴板中,粘贴在准备好的文档即可。
点击污染物总负荷按钮,可查看污染物总产生量,如图10所示。点击“不同来源”按钮,可以查看4个源对污染物贡献,如图11所示。
4.3.5 用户管理模块 用户管理模块界面设计如图12所示。通过控件TabControl选项卡实现,在用户列表选项页中用DataGridView控件显示系统所有用户的信息,并可以选中来删除用户,选中“xingshan”用户如图13所示,点击删除按钮,结果如图14所示。添加用户,选项页如图15所示,输入用户信息,当点击“确定”按钮,结果如图16所示。添加用户时,等级分为“省级”、“市级”、“县级”三级,地区是用户的权限地区,即用户登录系统后只能查看自己权限地区内的数据;当等级为省级时,地区只有湖北省;等级为市级时,在地区下拉框中选择具体哪个市;等级为“县级”时,在等级后会多出来一个下拉框,需要先选择市,再从地区下拉框中选择一个县。
4.3.6 数据文件导入导出模块设计 数据文件导入导出模块界面如图17所示。在数据文件下有数据导出和数据导入两个子按钮。数据导出中可以导出当前用户权限地区的种植业数据、农村生活源数据、畜禽养殖业数据、水产养殖业数据、养殖模式数据,系统采用NPOI方式将数据导出到Excel为念中方便用户查看;数据导入通过NPOI方式实现将数据从Excel文件中读入到数据库。
参考文献:
[1] 湖北省三农问题研究会.湖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研究报告[N].湖北日报,2014-11-19(5).
[2] 李海燕,蔡银莺.湖北省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动态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82-88.
[3] 刘双圆,孙小舟,汪冰寒.湖北省水资源供需平衡及其承载力[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9):192-196.
[4] 徐安东.Visual C#程序设计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5] 吴沧舟,兰逸正,张 辉.基于MySQL数据库的优化[J].电子科技,2013,26(9):182-184.
关键词:民众;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认知认同
中图分类号:F04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126-02
一、我国水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理论状况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随着互联网思维在传统商业中的应用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化的生产离不开信息的流通,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的模式不断发展,消费者更加倾向于通过网络订购水产品,享受水产品送货到家的便利服务。但是,我国小规模的水产品企业生产格局,并由于水产品本身的特性,使得网上销售的水产品以即食水产品为主,其次是水产干货制品,品种涉及鱼、虾、蟹、贝等等,鲜活水产品极少,以及物流,产品质量等问题都使我国水产品贸易发展受到相应限制。总的来说,我国的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虽然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但是其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二、案例简介
利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法、数据处理构建调研模型等方法对吴川博铺菜篮子基地和广东国美水产品食品有限公司两个案例的水产品现有营销方式和其在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方面的发展状况。
三、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认知认同度实证分析
1.水产品营销负责人对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的认知认同状况。从访谈结果得知,吴川市博铺菜篮子基地目前的销售已经有垄断迹象,佛山,湛江,茂名,北海等地的大客户串通,价格决定权掌握在他们手中,对被收购鱼的农户有很大影响。但是基地负责人表示并没有考虑利用电子商务的模式改变目前的销售现状。其一,基地负责人对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的认知程度不高,认为电子商务模式营销只是简单地网上销售,平常也没有关注这方面的信息;其二,基地负责人对电子商务营销方式不信任,认为现在很多消费者对网上销售的水产品的质量不看好,特别是生鲜的水产品,风险太大;其三,基地负责人表示基地的技术人员太少,无法创造基地特色吸引顾客和打造电商平台。而广东国美水产食品有限公司销售负责人表示自2014年一月起开始迎合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大力开拓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领域,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开发,不断提升公司在该领域的行业竞争力。为抢占国内市场资源,国美水产公司同时推动B2B、B2C和O2O等多种线上渠道发展,并与顺丰优选、一号店和本来生活网等生鲜电商进行深入合作,近期正在与天猫、京东和苏宁等平台电商谈合作。未来,广东国美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将把主要发展资源投放在国内市场,并主打国外精销。针对国内市场公司将着力提升中西连锁餐饮及工业化客户(如三全等)渠道销量,同时布局优质线下渠道,以及B2B、B2C、O2O等线上新渠道,而针对国外市场,公司将大力提升非美市场销售占比以及高附加值产品占比。
2.水产行业员工电子营销方式的认知认同状况。吴川博铺菜篮子基地的员工大多是中等文化水平且年龄皆是40岁左右,大多数不会使用计算机和其他的多媒体设备。当问及是否知道电子商务营销时,员工们都表示不知道是什么,从没有听说过。经解释之后,员工们对电子商务营销模式还是有些认同,一是认为目前基地的发展需要扩宽新的发展渠道;二是发展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能够引起国家层面的关注,以此吸引更多技术人员的到来。据调查了解,广东国美水产品食品有限公司的员工文化水平较高,对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有一定的了解,但也只是普通层面上的了解并没有深入。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员工对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有一些担忧,其一,线上销售面对的是全国各地甚至是全世界的消费者,物流则是一个大问题,由于水产品本身具有鲜活易腐烂性,不易存储和冷藏,加上我国的冷链物流技术还不成熟,使得水产品的电子商务发展缓慢;其二,公司没有专门的电子商务方面的管理,与消费者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是通过京东,天猫等商业网站进行少量的销售;其三,消费者对加工的水产品,特别是深加工水产品,不了解其来源途径和加工生产链,担忧其质量安全,因此更愿意选择到实体店购买;其四,现在我国的水产品没有大规模的电子商务营销且销售路线单一。水产品行业的员工对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的认知认同程度受教育程度,年龄阶段,是否会使用计算机等因素的影响。
3.普通养殖户对电子营销方式的认知认同程度。吴川市普通养殖户大多属于中年年龄阶段,文化水平也是属于中等水平,有些养殖户还不会利用电脑等多媒体工具。访谈结果得出,吴川市普通养殖户大部分不知道什么是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小部分认为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只是简单地在网上买东西,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了解到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的B2B,B2C等模式,但了解不深入。对于水产业发展电子商务营销的模式,大部分养殖者表示看好,认为现在科技发达了,很多人都懂得上网买东西,方便又便宜;另一部分养殖者认为电子商务模式营销的销路虽然广,但是风险也很大。首先,现在的消费者对网上购买的水产品的质量都存在疑虑,特别是鲜活的水产品;其次,鲜活水产品不易运输且现在冷链物流还不是很发达;最后,他们认为现在国家虽然有政策在先,但是要想发展水产品的电子商务营销还需要有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而这些正是他们所欠缺的。
4.消费者对电子商务营销方式认知认同程度分析。通过走访吴川市民,我们共取得问卷205份。其中,男性90人,女性115人;涉及年龄段从10岁到61岁不等,其中青年人即15~24岁的居民居多,而今后的电子商务市场走向也正由他们所掌控。参与本次调研人员的职业从政府工作人员到学生均有涉猎,其中学生居多;了解到的月收入范围从1000~5000元及以上不等,消费者的收入状况能够影响他们购买情况,消费者的年龄阶段和文化水平能够影响到他们购买的方式。
第一,消费者对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方式的认知情况分析。根据问卷调查,34.1%的被调查者知道了解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其他大部分消费者简单地认为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就是在网上买水产品而已。这34.1%的消费者中绝大多数是青年人,且学历在中上等水平。这说明水产品电子商务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只有懂得使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消费者才有所了解。通过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购买意愿、购买方式和对销售网站的了解三者息息相关。并且我们可以认为,对销售网站的了解程度决定了消费者是否会选用电子商务购买水产品。
第二,消费者对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方式的认同情况分析。消费者在认知的前提下,对电商认同的程度各不相同,但是从问卷结果来看,消费者对电商购物有以下几点的担忧,首先,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关键,尤其是鲜活水产品的新鲜度,长时间的运输不能保障产品的新鲜度,且运费比较贵;其次,消费者不能亲眼看到产品实体,只是通过商家的介绍了解,这样无法了解水产品的新鲜度和质量安全问题;再次,对于水产品,特别是鲜活水产品,消费者比较习惯到实体店购买,何况湛江实体海鲜市场本身已非常多,实体店购买更方便,无需再到网店;最后,鲜活水产品是日常三餐食品,网购到货时间太长,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另外,消费者选择网上够买水产品的理由有以下几点,第一,网上购比较方便,不用出门,消费者对目前的物流速度还比较满意(如上午预订,下午就到);第二,消费者认为水产品的电子商务营销模式是水产品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他们愿意追寻潮流;第三,一些山区很难买到水产品特别是海鲜类的水产品,水产品的电子商务营销模式能够弥补地区资源配置上的不平衡;第四,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在网上购物已然成为一种常态;第五,随着水产品可溯源体系的建设,消费者认为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得到了一定的保障,愿意选择在网上购买水产品。
四、结论和对策
针对水产业销售负责人,员工,普通水产养殖户,消费者对水产品电子商务认知,认同程度的调查结果分析,提出以下几点以提高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的发展模式。
一是建立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高效统一的宣传体系。在电子商务领域,
宣传决定了销量。通过线上宣传和线下宣传相结合,开展节日促销等的活动,有利于提高知名度,扩展客流量。
二是打造高品质冷链物流体系。2001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标准物流术语将冷链定义为“为保持新鲜食品及冷冻食品等的品质,使其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备的物流网络”。并定义了冷藏仓库区的温度要保持在0℃~10℃范围内,冷冻仓库区的温度保持在0℃以下。[1]冷链物流体系作为水产品电子商务的制约点,发展好冷链物流体系,才能使生鲜水产品进军市场,发展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多样化。
三是因地制宜,丰富水产品电子商务模式营销的内容。不同的地区对水产品有不同的需求,在实体市场坚不可破的地区,要学会避开锋芒,寻找新的水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点;而在实体店匮乏的地区,要大举进军、迅速占领市场,以求效益最大化。
四是技术人才和电商人才是水产行业发展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必不可少的因素,通过专业的技术人才克服水产品发展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的冷链物流技术和网络平台构建等的问题,加深对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周全.水产电子商务与网上渔市[J].水产养殖,2004,(12):13-15.
1.1 海水养殖系统的分类[1,2]
1.1.1 开放系统
开放系统也称天然系统,是一种未经人工改进或简单改进的处于自然状态的海水养殖系统。一般而言,开放系统具有费用低和管理要求不高的优点,养殖生产费用只局限在捕捞、运输和加工方面。
开放系统的养殖收益是由大自然来控制的,如需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这种控制,则要求配备专门设计的养殖设施,然而,较高级的天然系统在管理方面所必需的知识却相当可观,投资亦很高。
1.1.2 半封闭系统
在半封闭系统中,天然海水经一定程度净化后一次通过养殖池或养殖塘。半封闭系统的优点是可以控制水的温度和水质,有利于防止病害和敌害等。半封闭系统的养殖密度大大高于开放系统,养殖的水产品大小均匀、质量好,上市时间和数量便于掌握。
许多半封闭系统都按“工厂化”设计,即包括养殖车间(池或塘)、饵料加工车间、育苗车间等单元,因此,半封闭系统连同水多次循环的封闭系统一道被称为“工厂化养殖系统”。
1.1.3 封闭系统
封闭系统中海水是在养殖系统中循环使用的,其最大优点是可以经济地控制水温,水中大量的热(或冷)不会象其他系统那样随排出水一同排出,因而,所需的能量比半封闭系统少。封闭系统可以有效地防治病害,从而大幅度提高养殖密度。半封闭系统中养殖密度为5-15 kg/m2,而封闭系统的养殖密度可为20—40 kg/m2,甚至更高。
封闭系统的技术核心之一是水处理技术,包括水中悬浮物去除、有机物去除、增氧、消毒等单元操作。
1.2 封闭海水养殖系统中悬浮物的去除
1.2.1 悬浮物来源和性质[3]
封闭养殖系统水中固体颗粒物主要来自二个方面:残饵和鱼的排泄物。不同的养殖品种和养殖方法饵料利用率有相当大的差异,研究表明一般沉性饵料约15-20%(干重)溶解或散失在水中形成悬浮物。另一方面,鱼的排泄物约占投喂饵料总量的25-30%,对某些养殖品种此值范围从18%到43%。此外,鱼体脱落物和水中各种微生物也在水中固体悬浮物的总量中占一定比例。养殖海水中悬浮固体的平均比重为1.19 g/cm3,略大于海水的比重(1.024-1.032 g/cm3)。
养殖海水中颗粒物的典型粒径分布(以重量计)为[3]:
1.5-30μm
66.9%
30-70μm
5.2%
70-105μm
5.7%
>105μm
22.2%
对山东寻山养鱼场牙鲜养殖车间的水样分析表明,循环水中的固体颗粒粒径分布(以个数计)大致如下:
70-84%
5-20μm
14.4-27%
>20μm
1.6-3%
1.2.2 水中悬浮物的危害
循环养殖海水中固体颗粒的有机物含量高,如不及时去除,水中微生物将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从而使水质快速恶化。水中微米级颗粒占比例很大,资料表明,当海水中5-10 μm的颗粒含量达到30-40 mg/L时,养殖鱼有急性反应,甚至有致死的实例[1,3]。悬浮物中的胶体颗粒、蛋白质、粘液、排泄物、病菌等都将对鱼的生理造成影响,同时对养殖水的理化性质有重要影响[3]。
2 高速过滤技术用于封闭养殖系统的中试研究
2.1 高速过滤技术
2.1.1 彗星式纤维滤料[4,5]
本研究采用了一种不对称结构滤料——彗星式纤维滤料。这种新型滤料的特点是一端为松散的纤维丝束,又称“彗尾”,另一端纤维丝束固定在比重较大的“彗核”内。
滤料规格为:
彗核直径
Φ2.5 mm
纤维丝束直径
0.4 mm
彗尾丝束长
30 - 40 mm
纤维单丝直径
20 - 40 μm
滤料比重
1.05 - 1.13 g/cm3
彗星式纤维滤料的结构特点和性质参见文献[4-6].
2.1.2 高速过滤
传统的砂滤快滤工艺滤速为8-12 m/h,本研究的目标是实现40-50 m/h的高速过滤。在实现高速过滤的基础上,本研究对过滤器的分离效率和滤料洗净效率提出了具体要求。
分离效率以滤料截留悬浮颗粒的粒度及截留百分数表示,要求粒径2μm以上的颗粒去除率大于95%。
滤料洗净效率包含二个指标:洗净度和反冲洗耗水量。
洗净度以剩余积泥率表示,定义为:反冲洗结束后,滤料上附着的杂质重量(干重)占滤料自重(干重)的百分比,研究的目标是剩余积泥率小于5%。
反冲洗耗水量由反冲洗时间和反冲洗强度决定,研究的目标是反冲洗耗水量占过滤周期产水量的2%以下。
测试参数和测试方法见文献[6]。
2.2 中试研究
2.2.1 试验条件
现场试验地点位于山东省寻山水产集团养鱼场,试验车间东西宽14m,南北长25m,内设方型圆抹角养鱼池 (6.1×6.1m2) 6个,每个鱼池水面33.78m2,,平均水深1m,单池水体 33.78m3。
循环水处理流程简图见图1。
主要试验指标为:
养成水体
200 m3
循环率
90% (日添新水20M3)
过滤器额定处理水量 120 m3/h
设计滤速
40-45 m/h
2.2.2 试验装置
设计处理水量
120 m3/h
过滤器个数
2台
过滤器直径
φ1500
过滤器过滤面积
1.67 m2/台
过滤器高度
4.6 m
过滤条件
常压,不加药
单台过滤器处理水量
60 m3/h
反冲洗水强度
6-10 l/m2.s
反冲洗气强度
20-40 l/m2.s
滤床反冲洗膨胀率
1:2
2.2.3 试验结果[6]
滤速范围
38.3-42.4 m/h
平均滤速
40.4 m/h
最大滤速
58.2 m/h
过滤周期
46 h
反冲洗耗水率
0.6-0.66 %
大于2μm颗粒的平均去除率
92.8-97.6 %
剩余积泥率
< 0.4 %
3 封闭系统养殖技术试验[7]
3.1 养殖鱼种及现状
牙鲆(Paralichthys orivaceus)俗称牙塌(山东)、牙片(辽宁、河北)、左口(广东),属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鲆科(Bothidae),是一种名贵的海产经济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及日本、朝鲜、俄国远东沿岸海区。近年来,牙鲆以其生长快,食性杂,适应广及活动少等优点,被确定为北方沿海工厂化养殖的首选对象。
我国现有的工厂化海水养殖场多采用流水开放式或半封闭式养鱼,普遍存在着用水量大、养殖水不回收利用、水质受自然环境制约等问题,造成养殖鱼生长周期长、单产量低、放养密度低、饵料系数高等缺点。
3.2 生产性试验结果
以高效过滤技术、高效氮源净化技术和水质自动监测与控制技术为关键研究内容,设计与配置了水处理系统和整套工厂化养鱼设施。2000年1月开始试运行,2000年4月起进行彗星式纤维滤料高速过滤器运转,2000年8月完成鱼产量和水处理设施验收。
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经高速过滤处理后的池水清澈透明,由于光照适宜,供氧充足,牙鲆体色、花纹均明显优于对照鱼池(半封闭系统),见图2。
4 结语
本研究系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八六三计划)《海水养殖工程优化技术》课题的一部分。以彗星式纤维过滤材料为核心的高速过滤技术在封闭养殖系统中的中试研究表明;这种新型滤料及过滤技术的特点是悬浮物去除率高、养殖池水清澈,主要技术指标优于常规的水处理方法,适于高密度工厂化海水养殖。
本研究得到了山东寻山水产集团李洪义先生和李尚友先生的鼎力支持,浙江德安公司俞建德先生提供了试验用过滤器及滤料,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金志刚先生和闫冰先生参加了部分研究工作,浙江德安公司黄彰焱先生和刘建生先生参加了试验设备安装工作。
参考文献
[1]F.W.惠顿编著.水产养殖工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等译.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
[2]John E. Huguenin, Hohn Colt. Design and operating guide for aquaculture seawater systems. Elsevier ,1989
[3]Michael B. Timmons, Thomas M. Losordo. Aquaculture water reuse systems:engineering design and management. Elsevier, 1994
[4]李振瑜,刘力群,金志刚. 彗星式纤维过滤体.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ZL 98249298.7
[5]李振瑜,王夏. 彗星式纤维过滤材料. 见: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待出版)
论文要:本文阐述了生态工程的定义及原理,重点介绍了污水处理技术的要点和意义。
1生态工程介绍
1.1生态工程
生态工程以复杂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为对象,遵循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再生循环及结构与功能协调等原则,以整体调控为手段,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为基础,以高效和谐为方向,为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双受益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设计的具有物质多层分级利用、良性循环的生产工艺体系。以期同步取得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1.2生态工程原理
生态工程涉及生态学、生物学、工程学、环境科学、经济和社会等领域,原理众多。我国学者(马世骏1986、颜京松1986、Ma&Yan1989,Yanetal1992)在系统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对生态工程的原理作了精辟论述和提炼。把生态工程原理总结为整体、协调、自生、再生循环等基本原理。孙铁珩,周启星等[2]提出污水生态工程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采用工程学手段,把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地上,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复合系统的物理、化学等特征对污水中的水、肥资源加以回收利用,对污水中可降解污染物进行净化的工艺技术,是污水治理与水资源利用相结合的方法。
2主要生态工程污水处理技术
2.1污水土地处理系统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是一种污水处理的生态工程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农田、林地、苇地等土壤--植物系统的生物、化学、物理等固定与降解,对污水中的污染物实现净化并对污水及氮、磷等资源加以利用[3]。根据处理目标、处理对象的不同,将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分为慢速渗滤(SR)、快速渗滤(RI)、地表漫流(OF)、湿地处理(WL)和地下渗滤(UG)五种主要工艺类型[4]。
土地处理系统造价低,处理效果佳,其工程造价及运行费用仅为传统工艺的10%~50%。其中污水湿地生态处理系统又称人工湿地,目前研究最为深入、应用最广泛。通过人工湿地生态工程进行水污染控制不仅可以使污水中的水得以再生利用,还能使污水中的有机物、N、P、K等营养物得到利用。整个系统呈自然式良性循环,构成了具有自适应、自净化能力的水陆生态系统。该系统管理简单,稳定后几乎不需要人的参与,物耗、能耗低,效率高。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群体不需要另行施肥与灌溉,还兼有美化环境的功能,这种生态净化方法实现了水环境可持续发展[5]。
以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为例,土地生态处理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机理如下:系统中的填料(介质)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易形成生物膜,污水流经颗粒表面时,其中的污染物质通过沉淀、过滤、吸附作用被截留[6]。
2.2污水生态塘处理系统
生态塘系统是以太阳能为初始能源,通过在塘中种植水生作物,进行水产和水禽养殖,建立人工生态系统,,通过天然的生化自净作用,在自然条件下完成污水的生物处理[7]。有机物质在生态塘处理系统中得到降解,释放出的营养物进入了复杂的食物链中,产生的水生作物、水产都可以被收获。生态塘处理系统能够有效地处理生活污水及一些有机工业废水,对有机物和病原体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具有投资少、运行费用低、运行管理简单的优点。但该系统占地面积大、易出现短流、温度较高时易散发臭气和孳生蚊虫、对氮磷的去除效果不稳定。近年来,我国生态塘污水处理工艺研究侧重在两个方面[8]:筛选、培育高效水生净化植物;组合曝气、水生植物、水产养殖多个生物处理单元的综合功能,营建生化一体化水生动植物复合生态体系,是污水处理与资源利用的完美结合,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和良好的内部良性循环系统。
2.3蚯蚓微生物滤池系统
蚯蚓生态滤池是滤床中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由滤床填料、蚯蚓及布水系统等组成。系统利用蚯蚓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对污水中含有的各种形态污染物质进行处理和转化。蚯蚓可对污水和污泥进行吸收和分解,清扫滤床,防止堵塞[9]。蚯蚓粪便可以滤除污染物,提高处理效率。蚯蚓的存在可作为家禽饲料。污水中的生物膜污泥微生物通过食物链最终被有效地转化为蚯蚓的增长及其排泄物,而蚯蚓的机体及其排泄物又可成为他微生物的分解利用对象,从而进行新一轮的生态循环。3生态污水新型处理技术
如利用土壤毛细管浸润扩散原理,研制成功的地下毛细渗滤系统(theundergroundcapillaryseepagesystem,UCSS)[11]。地下毛细渗滤系统(UCSS)的中心部分是地下毛细渗滤槽,它通过土壤过滤和微生物降解来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常规土地净化污水处理系统占地面积和运行费用问题,还可回收污水和营养物质(包括氮、磷和钾)用于植物生长。
活机器(livingmachine)系统是加拿大出生的海洋生物学家约翰·托德(JohnTodd)发明的,是利用太阳能以及利用由多种多样直接或间接从太阳获得能量的生物组成生态系统,将水产养殖与人工湿地结合起来并封闭在温室里,以创造一个高效的污水处理过程[12],包含了沉淀、过滤、净化、吸收、挥发、硝化和反硝化、厌氧和好氧分解过程,在获得高标准水质的同时避免了自然处理系统占地大、滞留期长、寒冷气候处理效果欠佳等弊端。
结语
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基本上不涉及化学能的投入和化学品的消耗。根据国情,我国的污水治理必须走生态处理技术的道路[13]。
参考文献
[1]钦佩,安树青,颜京松.生态工程学.南京大学出版社[M],1997.
[2]孙铁珩,周启星,张凯松.污水生态处理技术体系及应用[J].水资源保护,2002,3:6-9.
[3]钱文敏,陆轶峰,普红平,张斌.分散生活污水的土地处理综析[J].云南环境科学.2005,24(4):40-43.
[4]杨文涛,刘春平,文红艳.浅谈污水土地处理系统[J].土壤通报,2007,38(2):394-397.
[5]程璞,李多松,张雁秋.城市小区分散式生态污水处理[J].能源环境保护.2004,18(6):4-10.
[6]郑洁敏,牛天新,宋亮.污水生态处理技术概述[J].杭州农业科技,2008(2):26-28.
[7]黄梅,李小兵.我国生态塘污水处理工艺的研究与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04,23(12):19-21.
[8]种云霄,胡洪营,钱易.大型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3,(4):36-40.
[9]朱继红,宋碧玉,王启中,邹鹏,刘琳.新型污水生态工程处理技术[J].污染防治技术.2003,16(4):107-110.
[10]杨键,杨健,娄山杰.一种新型环境友好污水处理工艺--蚯蚓生态滤池[J].国资源综合利用.2008,26(1):16-19.
[11]SUNTieheng,HEYaowu,OUZiqing,etal.TreatmentofDomisticWastewaterbyanUndergrouderCapillarySeepageSystem[J].EcologicalEngineering,1998,11:111-119.
关键词:地理标志水产品;质量控制;养殖户;保障机制
我国是水产品生产大国,养殖量连续十多年居世界首位。2000年以来,水产品出口也一直位居我国农产品出口首位,在我国农业发展和世界水产品贸易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食品的质量安全要求也就随之提高。为了改善饮食结构,获得更加均衡的营养,水产品已成为人们主要日常食品之一,其质量安全成为了热点问题。在市场上,消费者更加倾向于购买质量好、安全无毒害、卫生标准高的水产品。国家质检总局的《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年度报告》指出,水产品在近年我国食品出口受阻案例中位居第一,约占1/3。要提高我国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解决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防止其成为水产品产业发展和产品出口的瓶颈。
科技和工业的发展使得人类社会产生了更加明确的分工,从而加长了水产品供应链长度,越来越多的环节影响着地理标志水产品质量,但其基础是始终不变的,必须坚持从源头对地理标志水产品生产进行质量控制。因此,养殖户对质量的控制行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地理标志水产品的产业链价值
地理标志水产品既具备传统产品价值链属性,又具备自身独特的性质――产地的独特性和产品的稀缺性。经济活动的连续性和相互关联性是价值链所强调的,地理标志产品的价值链上,每个环节或元素都能够对价值链产生增值作用。
地理标志水产品与其他非地理标志水产品处于同一个产业中,因此具有相似的价值链,即产品的替代性。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分工链条的不断加长、不同专业化分工的协调使得报酬递增。
地理标志产品的增值是通过其产业价值链作用形成的,仅仅作为一种独特资源,地理标志是不可能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增值的,只有依靠各个主体之间的协作与配合,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创造性活动,地理标志产品才能够产生经济价值增值。从价值链的结构上讲,畅通的价值通道和可进行转换的价值连接点是地理标志产品增值的关键要素。
从以上结构显示,地理标志水产品主要包含该水产品的产业链、价值链以及二者相融合的经济价值链三个层面。产业链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主导因素,价值链则主要是价值增值支持系统,价值链只有和产业链相融合的时候,才能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凸显地理标志水产品自身的经济价值。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以关于养殖户生产行为、行为意愿等方面的相关文献为基础,通过实地考察,加入了调研地区养殖户的实际情况,设计了问卷第一稿。随后在与当地有关人员的探讨中,进行了问卷的修改。为了完善问卷的实用性,使调研结果更符合事实,2013年10月,在江苏省无锡市甘露鹅湖镇随机走访了25家养殖户,进行预调研,随后考虑到实际情况和各方意见,对问卷进行了再一次的修改和调整,形成了最终问卷。
2.1 二元回归分析
2.1.1 变量的选取与定义 本文以养殖户是否进行质量控制位因变量,影响其行为的四方面因素为自变量,具体的定义、选取以及预期作用方向如下表:
2.1.2 模型的建立 研究考察的是地理标志水产品养殖户质量控制行为,结果只有两种,即进行了质量控制和没有进行质量控制。故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将因变量的取值限制在[0,1]之间,并通过最大似然估计法对其回归参数进行估计。回归模型为:
其中:Y1为进行质量控制,Y0为没有进行质量控制;b0为常数项,bi是xi的回归系数,u为随机扰动项。
利用SPSS20.0软件,得到以下结果:
2.1.3 结果分析 从回归结果看,在5%的显著水平上,是否有销售协议、成本因素、对规范养殖的了解程度、质量安全水产品预期获益多、政府的监管力度都对养殖户质量控制行为有显著影响;而年龄、文化程度、养殖面积、养鱼年收入、养殖年数、是否参与指控宣传培训、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是否有要求这些因素是否加入合作社的影响并不显著。
(1)养殖户年龄
养殖户的年龄是影响质量控制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系数符号为负,与预期方向一致。然而,年龄的影响并不明显,这可能是因为年龄大的养殖户养殖经验丰富,对政策、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较为熟悉,使得他们习惯性质量控制。
(2)文化程度
养殖户的文化程度对于质量控制有着一定的影响,从回归结果来看,文化程度系数符号为负,与预期不一致,在选定的显著水平下,影响并不明显。养殖年限可能影响了这一因素的作用。不过随着养殖经验的增加,文化水平较高的养殖户,应该会较快接受并适应质量控制的行为。
(3)养殖面积
养殖户青鱼养殖面积是影响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之一,从回归结果来看,养殖面积变量回归系数为负,表明养殖户青鱼养殖面积对其质量控制行为有负向影响作用。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养殖面积较少的养殖户相对养殖面积较大的养殖户,更可能对养殖方式做出调整,他们所付出的机会成本相对较小。
(4)养鱼年收入
养鱼年收入也是影响养殖户质量控制的因素之一,其系数为正值,说明年收入对养殖户质量控制行为有正向作用,然而并不显著。在实际调查中发现,有的养殖户虽然年收入较高,但是付出的成本也不低,因此,他们还要考虑投入成本的多少,如果进行质量控制,是否会增加成本,从而减低利
润率。
(5)养殖年数
从回归结果来看,养殖户青鱼养殖年数对质量控制没有很大影响,变量不显著,说明养殖户质量控制与养殖青鱼年数关系不大,但从回归系数来看,养殖户养殖年数变量回归系数为负,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养殖户养殖青鱼年数越长,对质量控制的积极性越弱。
(6)是否有销售协议
从回归结果来看,是否有销售协议对养殖户质量控制的行为有显著影响,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系数符号为正,与预测一致,说明,有销售协议的养殖户更多的进行质量控制。有销售协议的养殖户必须保证青鱼的质量,才能够保证青鱼顺利出售。在协议中的有关规定,对青鱼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养殖户需承担一定的责任,养殖户为确保出售青鱼的质量,在养殖过程中,必然进行质量控制。
(7)成本因素
成本是影响养殖户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之一,回归结果显示,这一因素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系数符号为负,与预测一致。当养殖户考虑到进行质量控制需要花费较高的成本,可能降低收益时,他们进行质量控制的可能性就降低了。若养殖户对成本考虑较少,则还是积极采取措施对质量进行控制。
(8)对规范养殖的了解程度
养殖户对规范养殖的了解程度对质量控制有着显著影响,从回归结果来看,养殖户对规范养殖的了解程度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并且系数为正,与预测一致。这说明养殖户对如何规范养殖青鱼越了解,采取质量控制的积极性越大,对于没听说或不了解养殖规范的养殖户来说,他们对规范养殖的标准和如何规范养殖不了解,所以对质量控制也就无所适从。因此,养殖户对规范养殖的了解程度越深,越愿意控制质量。
(9)是否参与质控宣传培训
质量控制的宣传培训对养殖户而言,是影响质控行为的重要因素,回归结果显示,这一因素通过了10%的显著性水平检测,并且系数符号为正,与预测一致。说明参与了质控培训的养殖户,更多的进行质量控制,而没有参与过此类宣传培训的养殖户,则很少主动进行质量控制。
(10)质量安全的水产品预期获益多
根据回归结果,这一因素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且系数为正值,与预测一致,说明养殖户认为质量安全的水产品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越是认为质量安全的水产品获利更多,养殖户越是愿意进行质量控制。有些养殖户担心质量控制产生的成本降低了利润率,因此在质量控制方面并不积极主动。
(11)是否加入合作社
是否加入合作社对养殖户是否进行质量控制有很重要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这一因素通过了显著性水平10%的检验,并且系数符号为正,与预测一致。加入合作社的养殖户更多的进行质量控制。合作社统一配备的育苗、饲料、渔药等,减少了出现安全隐患的可能性,养殖户能够更加简单的养殖青鱼,质量控制也就得到了保障。
(12)政府的监管力度
政府监管力度对养殖户质量控制行为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其系数为正,与预测一致,说明政府监管越是严格,养殖户就越会进行质量控制。从理性角度出发,养殖户不会冒风险,必然严格按照规范养殖青鱼。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可知这一因素的影响明显。
(13)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是否有要求
从回归结果来看,消费者的影响通过了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系数为正,与预测一致。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有要求,养殖户就会进行质量控制。由供需理论可知,供给方会按照需求方的要求进行生产,养殖户为了能够顺利销货、赚取收益,必然保证出售青鱼的质量安全。
3 地理标志水产品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
由于水产品产业链长,涉及面广,质量安全管理就成为一个系统工程。为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能够有针对性、有持续性的开展,各环节参与者应在政府的领导下,加强沟通,严格按照制订的相关规则,发挥各自作用。
3.1 地方政府统筹,发挥领导作用 为了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机制的有效运行,首先必须建立一个综合机构,进行统一领导。地理标志水产品一般属于地方性产品,因此,综合管理机构的建立应由地方政府牵头,制订相关规章制度,整合渔业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质监部门、检验检疫部门等,明确各部门分工,防止部门功能的重叠或冲突,使其发挥各自职能,为综合管理部门的高效运行奠定良好基础,以提升地理标志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针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特点,政府需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有效控制机制、监督机制和持续补充机制。整理分析现有水产品质量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包括《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商检法》等,以及各省市自治区有关食品农产品等文件,形成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政策法规基本框架。
政府还应对行业、养殖户以及消费者的反馈,做出及时回应,不断完善水产品质量保障机制。如有重大突发事件,政府应具有应对措施,组织各部门力量,做好应急处理,并带领事件相关人员进行反思,做出批评和自我批评,避免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同时,标准化养殖基地的建设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因地制宜,由点到面,全面推进,包括出台相关意见,资金补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水域政策调整等。地方政府作为主导,大力宣传实行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具体宣讲过程中,力争渗透到镇、村、户,由综合管理小组抓好宣讲工作,创造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建立和推广的环境。
政府管理以减少信息不对称为本质,在市场管理中,不仅仅要将不合格水产品排除,更需引导整个水产行业,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加强产品认证,并通过新闻媒体的信息导向,维护水产品品牌声誉,体现优质优价原则,利用市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确保广大消费者购买到放心的水产品。
3.2 行业协会管理,提供技术指导 行业协会应起到技术支持和执行管理的双重作用,并且做好与养殖户的沟通,搭建整个保障机制的桥梁。
以政府制订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政策法规基本框架为基础,行业协会负责制定管辖区内地理标志水产品的执法办法,通过印发通知、培训、媒体宣传、专栏的方式,在辖区内。同时,按照执法办法,统一负责辖区内执行情况。在办法执行过程中,依据辖区内的管理需要、消费者提供的市场反馈,结合执法过程中的盲区,提出现有水产品质量管理政策的修改意见。
为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国家、省市自治区、地方都建立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意见,虽然涵盖了整个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全过程,但是对于文化程度相对偏低的基层养殖户来说,要全面领会、切实遵守这些规章制度,绝非易事。因此,行业协会可以建立政策法律法规的现代化管理系统,一是全面、系统收集有关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文件,便于养殖户查询,二是结合实际,结合地方性特点,有针对性的涉及有关资料,扩充养殖户知识面,提升其生产技术,三是国外有关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关要求,促进水产品对外贸易。
在标准化养殖基地的建设中,行业协会应出台指导意见并组织具体实施:起草养殖基地生产技术规范、配备技术指导员、制订培训计划、养殖地周围环境监测、投入品质量检验等。在养殖基地附近设立办公室,考核验收基地以及协助基地的日常管理。
在培训方面,必须首先做好自我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做好对被管理对象的培训。培训不但需要对养殖户展开,还需扩展到饲料、渔药生产企业,才能提升所有水产品参与者的综合素质。培训形式可以有:电视台教育培训节目、报纸杂志专栏培训、网站培训、专线电话咨询、各种培训班、养殖地现场指导等。
3.3 养殖户执行,落实质量控制 养殖环节是质量安全控制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安全隐患最为突出,养殖户就成为整个水产品质量保障机制的关键参与者。
利用现代化管理系统,了解水产品养殖的有关法律条文、政策方针、最新科学研究成果以及市场要求。学习更多更有效的科学养殖技术,严格挑选育苗、饲料以及渔药,实现品牌声誉和经济利益的双丰收。
通过地方政府的推进,行业协会的指导,建立符合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的养殖基地。养殖户需确保基地符合养殖环境要求、按照生产操作规范、控制化学品投入、全程监控养殖过程、,从而优化水产品养殖结构,提高产量和质量水平。
积极参与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培训,认真阅读发放的有关材料、报纸杂志,参加培训班,定期接受专家的指导,提高专业技能,以便在养殖过程中,落实培训获得的知识。遵守渔业休药期的规定,防止残留物超标。从源头狠抓水产品质量安全,减少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
我国水产养殖大多为个体小规模渔民,地点分散,导致水产品质量信息流通不畅。水产品追溯系统是一项被国际认可的有效避免风险的技术,面对地理标志水产品,可在地方建立养殖标准,设计纸质或电子记录方式,实现各环节的有效衔接。养殖户可按技术标准,实时记录养殖信息,实现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传递和产品跟踪、追溯、预警。
3.4 消费者监督,反馈管理成果 消费者是水产品供应链的终端,满足他们的需求才是水产品行业发展的本质目标。因此,消费者的市场反馈,是水产品质量保障机制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水产品的消费、保鲜有一定的期限要求,这对鲜活水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养殖过程中,如果水产品中有有害残留物,通过食物链,最终就会进入消费者体内。因此,消费者是否满意水产品的质量,是否能够放心购买水产品,关系着养殖户的辛苦投入能否获得回报。
根据水产品追溯系统,一旦发生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可以检测在供应链中的哪个环节发生了问题。如果水产品采用条形码或者二维码进行标记,建立了完整的追溯系统,那么消费者便可通过标记,获得所购买水产品的有关信息。经过多次购买及比较后,消费者将对水产品进行分级,也就是市场机制中的优胜劣汰,质量好、有保障的水产品必然更加获得青睐。
消费者对水产品的分级,直接或间接传递给养殖户,促使养殖户进行质量控制。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则根据市场反应,修改相关法例条文,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填补以往工作中的疏漏,使得水产品质量保障机制能够高效运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国生,吕振通,胡博等.SPSS统计分析与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 卢雪娇,者贵昌.我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经济价值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0(12):83-84
[3] 郑建明. 水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管制的经济分析[J]. 中国行政管理,2009(5):50-52.
[4] 王世表,阎彩萍,李平,张明华. 水产养殖企业安全生产行为的实证分析――以广东省为例[J]. 农业经济问题,2009,3:21―27
[5] 董炳和.地理标志知识产权制度研究――构建以利益分享为基础的权利体系[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自贸区;海上山东;海上粮仓;倒逼机制
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7)07-0169-08DOI:10.12062/cpre.20170466
在我国建设海洋强国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背景下,山东省政府2014年颁发了《关于推进“海上粮仓”建设的实施意见》,这是继“海上山东”建设规划实施之后,山东省又一次围绕如何培植现代海洋渔业发展新优势所提出的创新设想。其总体思路是“坚持生态优先、以养为主,增殖、捕捞、加工、休闲渔业协同推进,使山东渔业向生态化、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转型升级,不断增强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供更多绿色、安全、放心的海洋食品”[1]。本文结合当前海水养殖产量大于捕捞产量的基本格局,结合中韩自贸协定签署、中挪自贸协定重开谈判所形成的“倒逼”机制情势,认为:山东“海上粮仓”建设基于渔业贸易竞争力的比较,要以韩国安全标准确立养殖生产底线,要以挪威生态科技提升养殖品质,在全国先行完成开放型“海上粮仓”示范体系的建设,全面践行可持续健康的渔业资源开发理念,以期为推动我国海水产品生产与加工从量到质的转型,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模式及政策建议。
1文献综述
关于“海上粮仓”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发展中国家的学者探讨较多,涉及到的内容侧重于“蓝色粮仓”概念的相关阐述,欧美学界的相关研究比较少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渔业,尤其是海水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以山东省为主,先后出现了以“藻-虾-贝-鱼-珍品”为主题的五次“蓝色养殖浪潮”。海水养殖技术的成熟发展让人们看到了渔业牧耕化的希望。包建中首次提到了“蓝色农业”的概念,将人类社会利用高科技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定义为“蓝色农业”[2]。唐启升院士倡导“中国蓝色海洋食物计划”,系统性地提出了 “蓝色粮仓”的定义,着重阐述要保障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海洋生物产业由“产量型”向“质量效益型” 的转型[3]。李嘉晓则围绕“蓝色粮仓”的建设基础、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潜力进行了论述[4]。秦宏等着眼于养殖区域规模的保障,指出“蓝色粮仓”建设要健全财政及投融资机制,加大海洋渔业科研投入,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有利于强化“蓝色粮仓”的建设效果[5]。
在相关国际视角的比较研究中,韩立民等着重介绍了日本、美国、韩国、挪威等世界主要沿海国家在增殖放流、海洋牧场、工厂化养殖等领域所采取的主要措施[6]。围绕水产品贸易以及自贸区建设对水产品生产的影响分析,李金明得出目前我国水产品的比较优势为“粗放性的总量优势”,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竞争需要的结论[7]。吴成业着重介绍了主要贸易国家如日本、韩国、欧盟及美国对水产品安全管理的要求[8]。孙琛认为加入WTO后,非关税壁垒的限制应当引起高度关注,并提出了提高水产品品质及安全水平等具体方案[9]。陈伟则提出发达国家技术壁垒的强化,使得我国在水产品生产和贸易发展上处于严重的不利地位,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外部因素[10]。赵蕾等在对中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态势进行展望分析后认为,中国水产品出口仍然面临着碜悦骋谆锇楣家对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的挑战[11]。蔡春林通过比较水产品进口数量、种类及品质,分析了中国与挪威等国家间的贸易互补性及竞争性,并探讨了中挪等自贸区的建立,将对我国水产品贸易的影响以及我国应当采取的相应策略[12]。冯丽基于中国―挪威“自贸区”建立的可行性视角,对中挪两国水产品贸易结构及中挪自贸区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判定分析[13]。张婧茹和龚新蜀指出韩国国内市场的结构特征是影响中国对韩国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而中国相对较低的竞争力以及竞争与结构的交叉效应,是阻碍中国出口韩国贸易稳定增长的主要原因[14]。
综上可见,学术界已经对“海上粮仓”的一般内涵、建设意义,以及国际水产品贸易与自贸区建立等领域进行了探讨。目前,全球正处在海水养殖产量大于捕捞产量的国际生产方式转换时期,在我国自贸区行动积极推进中,以开放的视角探究自贸区的签署对沿海区域发展,比如对“海上粮仓”建设所产生的针对性影响分析的相关文献相对较少。
2开放视角:“海上粮仓”建设内涵的拓展认识
1991年山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建设“海上山东”,其量化指标主要体现于“海洋产业产值赶上1990年陆地农业产值”,探求海洋产业尤其是海洋渔业的规模化发展。而面对新世纪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海上粮仓”建设是山东本着国家提出的“大粮食”“大食物”的全新构想,及时做出的依托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现代科技和先进生产设施装备,通过人工养殖、增殖、捕捞、后续加工及对外贸易等方式,将渔场开发建设成为能够持续高效适时地提供海洋食物的“粮仓”。目的是凭借资源保护与增殖养殖实现种“粮”于海,凭借海洋捕捞业及水产品贸易实现产“粮”于海,凭借海洋渔业物流业以及水产品贸易实现存“粮”于海,以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提高海洋渔业发展的国际竞争力。“海上粮仓”建设是践行开放式国际合作实践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新模式,展现着山东省深化“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的新路径。
“海上粮仓”建设过程中,围绕着区域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介于体制性、结构性、传统化等因素的影响:海洋科教大省整合优势不明显,科技成果转化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区域海洋资源环境日趋恶化,海洋产业发展呈现不可持续发展诸多问题;传统渔业结构优化态势趋缓,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进展不快;在全国海洋经济大发展的坐标中,山东渔业增速相对减慢。同时,来自于国际经贸环境剧变所面临的挑战更显严峻:中日、中韩渔业协定实施,使山东省失去了50%以上的传统黄金渔场,捕捞业以及相关的修造船、网具、水产品加工、运销等相关产业年损失多达百亿元,还直接、间接地波及渔民转产转业、渔船报废和渔区社区稳定等等方面。尤其在WTO框架下,渔业的生产环境和产品质量标准均亟待提升,海洋渔业结构和贸易结构迫切需要深度调整。
目前,我国水产品生产标准中的主要技术指标和污染物指标与国际标准(CAC标准)及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基本一致,但由于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以及检验方法技术落后、微量成分的检出率少等诸多原因,导致我国的水产品出口频频受阻。比如韩国、日本等为了保护本国水产业免受或者少受市场开放和进口产品增加的冲击,抓住水产品管理难度大、质量不易控制等特性,利用卫生标准和检验检疫等非关税壁垒重重设限。挪威占据独有的地理区位以及拥有优质的鱼类品种,渔业捕捞生产和养殖技术引领全球海洋渔业发展,比较我国传统海洋渔业的竞争优势愈加明显。
因此,伴随着我国与韩国、挪威等国家签署或即将签署自贸协定,在自贸区背景下,若干国家间原有的水产品竞争关系和利益分配格局将发生变化。自贸区的建成,使得品质标准、技术水平、贸易流动、生产环境等各要素更加统一化,体现出全要素全方位的竞争格局。各国原有的差异,无论在资源的自然布局、生产规模、技术水平、贸易措施,还是在人力资本、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将在“零关税的自由贸易”竞争中重新洗牌和重组。特别强调的是自贸区效应下,海洋渔业在全球水产品养殖大于捕捞的零增长格局中,自贸区的“零关税”效应会被放大更多。“海上粮仓”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
随着全球水产品生产贸易格局将进入“养超过捕”时代,水产养殖产品将成为满足人们未来对水产品需求量增加的主要部分和水产品出口贸易的主要货物载体。而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和数量更多受制于养殖的海水资源与环境水准,所以,“海上粮仓”建设重在海水生态养殖、加工与贸易中,要全过程地创新渔业科技,生产优质高端水产品,打造赢得全球渔业竞争的底牌。因此,以中韩自贸区协议签署、中挪重开谈判为契机,以自贸区效应“杠杆”式的体系结构设计运用于“海上粮仓”实践之中,积极利用其形成的倒逼机制,充分重视实现海水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迫切性,强化提升渔民的环保意识,提高渔业企业蓝色竞争水平,加快补短板,着眼于渔业养殖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以“海上蓝色粮仓”建设新坐标,塑造我国现代渔业经济体系的新形象。
3基于中挪韩水产品国际竞争力界定的自贸区效应解构
3.1中挪韩海水产品贸易竞争力的比较
本文对水产品研究范畴的选取,主要参考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国际贸易统计报告》中的所选对象。在国家间贸易竞争力比较及其结构关系分析中,一般采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贸易互补指数及产业内贸易指数测算来界定。
显性比较优势(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RCA)指数是指一国某类产品在该国所有产品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与世界贸易中该类产品占所有产品总出口份额的比重的比值,公式为:
其中,Xik表示i国k产品的出口值,Xi表示i国产品出口总值,Wk表示k产品的世界出口值,W表示世界产品出口总值,RCAxik表示i国k产品在i国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与世界贸易中k产品占所有产品总出口份额的比重之比值。它通过商品进出口贸易额来间接地测定比较优势。一般认为,如果计算结果大于1,则表示该国此类商品的竞争力强,具有显性比较优势;若小于1,则表示竞争力弱,则不具有显性比较优势。
测算表明:近十年来,中国与挪威水产品出口贸易均具有显性比较优势,且挪威具有强比较优势,有逐年递增的趋势。韩国水产品贸易不具有显性比较优势而中国的水产品贸易具有较强的显性比较优势,除2006―2008年之间出现微弱的显性比较优势之外,其余年份比较稳定(见图1)。
贸易竞争力指数(Trade Special Coefficient, TC)是指一国某种产品的净出口额与该类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公式为:
其中,Xik表示ik产品的出口值,Mik表示i国k产品的进口值,TCik表示i国k产品的净出口额与k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TC指数的变化范围在-1和1之间,若为正数,表明该国此类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优势,数值越大表明竞争力越强;若为负数,则表明该国此类产品的生产效率低于国际水平,出口竞争力较弱,是此类产品的净进口国;若为零,则说明该国此类产品的生产效率与国际水平相当,产品进出叉明显,纯属于国际间进行品种交互。
由图2,近十年来,中国与挪威水产品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测算显示:中挪两国的水产品贸易都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是挪威的竞争优势远远强于中国,其TC指数均在0.8以上,且有递增趋势。在中国与韩国水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比较中,中国的水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均为正数,说明中国水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优势;而韩国的水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均为负数,说明韩国水产品的生产效率低于国际水平,出口竞争力较弱。
2006年2月,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5号(CAS5),对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作出规范,但由于生物资产本身的特殊性和企业相关业务的发展变化,该准则仍有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改进之处。
一、生物资产的界定及其会计特征
在我国的会计规范中,如何定义生物资产?《辞海》对生物的解释是“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三大类。”结合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资产的定义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IAS41)关于生物资产的定义,可以知道,生物资产是指涉及农业活动并符合一般资产概念要求的动物或植物,而不包括微生物。但在实践中,生物资产及其会计核算具有以下特征:
(一)生物资产类型的多样性
比照IAS41的生物资产的概念和举例,其范围甚广,包括绵羊、人工林场中的林木、农作物、奶牛、猪、灌木、葡萄树、果树等,但这只是有限的列举,实践中的生物资产远不止这些,还可以包括微生物,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相关会计规范时,充分考虑不同类型生物资产的特点而不局限于某个行业或某一类资产,要研究各种生物资产的共性,提出原则性的处理办法和意见。
(二)生物资产业务的复杂性
生物资产业务相对其他资产业务而言,由于其种类的多样性和分布的广泛性,使得生物资产业务具有复杂性。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生物资产业务活动的多样性,从生产角度上看,既有分散的手工作业,也有规模化、机械作业;既有传统的、野外的作业,也有工厂化、现代化的室内作业;从生产周期看,既有大量的生产周期短于一年的生产经营对象,如一般的蔬菜、水稻及部分牲畜,也有许多长周期的,如林木、苗木和花卉等的培育和生产经营对象。二是生物资产业务目标的多变性。企业培育或养殖的生物资产可能有不同的目的,有的是以直接用于出售为目的的,也有不是出售生物资产本身为目的的,更需要强调的是生物资产经营目的具有可变性,产役畜可以转为育肥畜,育肥畜也可以转为产役畜。
(三)生物资产的转化受自然力的影响
与机器设备、存货等资产不同,生物资产尤其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受到自然力的影响,有的资产受自然力的影响还很大,如用材林、经济林、蔬菜、水稻等。由于自然力的影响,一方面使得资产的实际价值与资产的历史成本产生偏离,历史成本无法公允反映资产的价值,这也是IAS41将公允价值选择并运用于生物资产计量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自然力的影响又导致生物资产所面临的风险比一般的普通资产大,这也是在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期末计量和会计信息披露时不能不考虑的因素。
关键词 湿地;保护;开发利用;措施;建议;江苏金湖
中图分类号 X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277-02
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陆地上的天然水库”,是人类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无论从生态学还是经济学角度看,湿地都是最具价值和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也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保护湿地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1 我国湿地资源及其保护现状
中国湿地占世界湿地10%,位居亚洲第1位,世界第4位。目前,中国已建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470处,其中逾30块湿地被指定为国际重要湿地。但是,中国湿地状况不容乐观,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多种不良影响,如自然湿地数量减少,野生物种栖息地破碎化,湿地生态功能退化以及服务功能衰退等[1-3]。根据中国科学院于2012年“世界湿地日”的报告,近30年来,中国湿地保护区内湿地面积总净减少量已达8 152 km2。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从新的历史高度出发,作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国家林业局于2013年3月28日颁布了第32号国家林业局令《湿地保护管理规定》,与此同时,全国已有13个省份出台地方湿地保护条例,此外还有约13个省市将湿地保护条例纳入地方立法计划。江苏省在湿地保护、环境污染的治理、生态系统的维护与建设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人力,也取得了斐然的成绩。
2 金湖县湿地资源现状
金湖县位于淮河下游的高宝湖区。淮河入江水道横穿腹地,素有“淮水走廊”之称,该县西临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境内北、东、南各有的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是江苏省三大淡水湖,境内还有众多水库、河塘和网络状沟渠。按湿地定义统计全县湿地面积为1 032.5 km2,约占全县总面积的74%,其中天然湿地699 km2,人工湿地333.5 km2。
金湖县的湿地面积比例及环境保护均处在全省前列,但在湿地保护与利用方面,也曾走过一段弯路。在“以粮为纲”的20世纪60―70年代曾大量围湖垦田,使得金湖水面减少6 666.67 hm2,低洼地减少3 333.33 hm2,导致河道淤塞严重,蓄洪能力减少了13%,排涝能力下降了21%。水生植物锐减,青虾、蟹、鱼类产品减少了30%,如小银鱼产量减少了80%。20世纪50―60年代常见的天鹅、野鸭、白鹭、大雁、喜鹊,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已很少见;天鹅、大雁等名贵鸟类已难觅踪影。荷藕、菱角、蒲草、芦苇等水生植物面积减少了60%,建国初期,境内芦苇面积有1.25万hm2,到1985年仅有3 466.67 hm2,到90年代中期仅1 333.33 hm2左右。
湿地面积的减少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据统计20世纪50―60年代,金湖县旱涝发生率为2.5年一次,而至20世纪70年代,发生率则高达1.6年一次,尤其是旱灾,更有逐年加重的趋势。1991年淮河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水致使全县逾3 333.33 hm2农田严重受淹,倒塌房屋无数,许多库、塘、堤、坝被冲垮,很多农民的水产养殖基本绝收。据不完全统计,1991年的洪水直接或间接造成全县农业收入减少6亿元。
3 金湖县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措施
金湖县相关部门认真吸取历史教训,进行深刻反思,认识到经济要持续发展,必须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好湿地资源。为此,该县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湿地保护规划,并按步实施。规划宗旨是以提高人民生活环境质量为目的,运用科技手段,综合实施湿地保护措施,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再造新的金湖特色水乡。湿地保护规则共分3步:第1步1991―1995年,完成聘请专家绘制湿地保护蓝图,完成人员迁移等工作;第二步1996―2005年,完成退田还湖及旱改水工程;第三步2006―2015年,完成平原绿化、扩种水生植物,合理开发湿地资源。近几年,金湖县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收效显著。
3.1 退田还湖,安置移民
在“以粮为纲”的年代,全县有3 333.33 hm2低洼地、2 666.67 hm2滩涂被开发成粮田。1991年淮河发生洪水,这些区域的民房全部倒塌,金湖县抓住民房重建之机,县、乡二级政府及时规划,划出了宅基地和承包田,让出被开垦的低洼地、滩涂,全县累计投入资金600万元,3 333.33 hm2低洼地也全部退田还草,促进了金湖县畜禽业的发展。
3.2 实施旱改水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对水系不配套的实心田、旱田进行水流域治理,平田整地,增开沟渠,实施旱地改水田,在全县抽调劳力对县域西部的戴楼、黎城两镇内地势较高的农田实施旱改水,共计投入3万个工日,投入资金1 000万元,建成了1 333.33 hm2人工湿地。
3.3 保护水资源,合理开发水产品
金湖县水面较大,水资源较丰富,为了充分利用境内水域和湿地,金湖县以水资源保护为重点,坚持“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几年来共投资2.6亿元,实施了防洪保安工程,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城市防洪、农田排灌系统,将“十年九涝”的低产田改造成高产稳产田。金湖县人大常委会还颁布了水资源管理地方条例,取缔了“十五小”,推行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清洁生产等工作,改善了水体质量。据2002年扬州环境监测站检测,金湖县大气质量达一级,灌溉水质优于二级,农田土壤达到二级水平。在保护水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通过建立和推广湖区种“伊乐藻”养鱼、稻田养鱼、低洼湿地改造、多品种混养等养殖模式,改善了大水体环境,有效提高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3.4 因地制宜,发挥特色
金湖县的麻鸭、小白鹅、青虾、螃蟹、小银鱼、泥鳅、黄鳝、芦苇、莲藕、芡实、菱角、水芹、茭白等久负盛名,在完成退田还湖工作后,根据各地习惯与水资源状况进行合理开发。首先在原生长芦苇的区域实施了退田还芦苇,目前已建成高邮湖张尖荡区的芦苇生产基地。每当汛期来临,淮河水流入荡区,芦苇吸附了大量的泥沙及营养物质,既可以使水流变清进入高邮湖,又促进了芦苇的生长,底部生长了大量的螺蛳及其他微生物,还引来大批鸟类,现在的芦苇荡区野鸭成群,天鹅、大雁也常年栖息。
在浅湖区域及低洼地上发展水生蔬菜,目前已建成4个万亩片、10个千亩片的荷藕、茭白、菱角、芡实、水芹等水生菜生产基地,面积达到8 000 hm2。闵桥的万亩荷花荡已被建成了生态旅游区,每当夏季,万亩荷花荡碧叶婆娑,荷香四溢,近几年每年都有10万人前来观光渡假,光旅游收入每年就达300万元。浅湿地上栽起了耐水林木,目前耐水林木总面积达到2 000 hm2,其中涂沟镇嵇圩林场连片植树达666.67 hm2,夏日绿荫成片,林间水沟里蛙声一片,大批鸟类栖息在枝头,鸟鸣声悦耳动听,野兔、野鸡等随处可见。
在深水区域利用水草轮作围网养殖,目前养殖面积已达2万hm2,年产鲜鱼5万t,是退田还湖前的2倍。充分利用湖面,大力发展水禽养殖,鹅、鸭年饲养量达到300万只。
在水生蔬菜种植区域内推广生态套养,如茭白套龙虾,菱藕塘套养泥鳅、乌鱼等,通过套养既减轻了病虫害的发生,又提高了经济效益,产值上升7 500~15 000元/hm2。
退出的滩田除栽种耐水林木外,还大力发展种草或生长野生蒌蒿,金湖县建起了5~6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蒿茶生产厂,年产蒿茶30万盒,创产值逾100万元,发展滩涂种草养殖,带动了畜禽饲养,目前金湖县年养牛2 000头,羊2万头,鹅300万只。通过对湿地的保护与开发,金湖县的农业产值已达12亿元,其中1/2是直接或间接来自水生蔬菜、芦苇、林木、“三禽”及水产养殖。
3.5 推广先进技术,实施无公害工程
一是加大了城市垃圾处理力度,关闭了污染工厂,切断了污染源。二是大力植树造林,境内所有道路、沟、塘、埂、堤全部植树,实现了平原绿化,目前金湖县的平原绿化率已达23.2%,远远高于全省全国水平。三是建立生态示范区,目前金湖县已建成湿地林木、水稻、油菜、水生蔬菜、畜牧、三禽、水产等类生态养殖示范基地面积2.67万hm2。被江苏省列入“十五”期间生态农业示范县、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推进县。2014年6月通过国家级生态县考核验收,成为苏北地区第1家通过考核验收的县。四是推广综合技术,如推广秸秆还田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生态农药、生态养殖、免少耕配方施肥等技术,同时结合冬季水利工程,如推广对县内的河、沟清淤,利用淤泥还田,有效减少农药、化肥的用量,减轻环境污染。
3.6 实施品牌战略,增强湿地保护后劲
为了增强湿地的保护后劲,金湖县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创品牌、创名牌,支持和鼓励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申报优质品牌。目前,金湖县已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品牌204个,绿色食品品牌9个,有机食品3个。“金湖大米”“金湖荷藕”“金湖芡实”“金湖泥鳅”“金湖白鹅”“金湖甲鱼”“金湖螃蟹”等7个地理标志商标成功获准注册,创江苏地理标志商标总数县份之最。
通过品牌申报,创造出惊人的效益,金湖“金叶”“金栗”“宝金玉”“荷香”等品牌绿色大米、无公害大米深受城市消费者喜爱,上海农工商总公司、沃尔玛超市、苏果超市争相加入行列;金湖大米还出口欧盟、日本和南非,总量达5万t,青虾、蚬、“金宇”牌龙虾贝、泥鳅、黄鳝也飘洋过海,远销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
金湖县的中筋小麦、面粉也是江苏省的优质产品,深受南方市场的青睐。金湖县在争创农产品品牌的同时,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目前,全县共创办了以生产加工优质稻米、面粉、双低菜油、优质棉、水产品、茧丝绸等产品的省、市、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共16家。金叶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宝金玉有限公司、金栗米厂、广源油脂、涂沟水产品加工厂、华久米业有限公司、绿源生态养殖有限公司、金湖县文忠鸭业有限公司、雨露集团金湖福润、金湖岛田米业、江苏荷花香农产品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带动了示范区基地建设和订单农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无公害农产品发展,形成环保与能源开发的良性循环,促进了湿地保护。
4 建议
一是加大湿地保护宣传。宣传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危害性,宣传湿地保护的重要性[4]。二是湿地保护已上升到国家层面,政府在发展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尤其是现在的一线城市及发达地区正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许多企业要外迁,因此在招商引资时,应拒绝污染企业进入。三是湿地保护要建立良好的体制与机制。中央政府主导投入大江大河的水资源保护、沙漠治理、荒山绿化等。小流域、小环境的治理应由当地政府主导完成。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同时争取国际合作项目,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参与湿地保护与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管理应全国统一,坚决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每当有污染事故出现时,除了问责当地政府主管领导外,还要加重对污染企业的处罚标准。四是有机结合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做好湿地保护是基础,在此基础上适当开发,特别注意避免过度开发。五是将金湖县湿地保护与南水北调结合起来。国家级南
水北调东线工程金湖段的水道包括原新三河段和28.2 km的金宝航道,由于蓄水、行洪能力加大,为湿地保护奠定了资源基础,因此有的区域需重新规划。六是金湖县湿地保护要与观光、休闲、文化结合起来,做足水文章。如湿地林区观光、湿地芦苇观光、湖区水面观光、南水北调风景区观光、小城镇建设及新农村建设观光等,观光点都要首先搞好污染物收集与处理,始终保持美好的生态环境[5]。
5 参考文献
[1] 张倩.浅析国外湿地保护立法对我国的启示[J].江西农业学报,2011(2):190-192.
[2] 靳永峰,周彦平.包头市黄河湿地保护与建设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1):88-89.
[3] 李日志.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模型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4(2):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