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工业化的缺点范文

建筑工业化的缺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工业化的缺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工业化的缺点

第1篇:建筑工业化的缺点范文

【关键词】工业化建筑;PC外墙施工技术;经济效益;

工业化建筑的理念在上世纪50年代就被引入我国,但目前利用工业化理念的建筑却很少。笔者认为有两大主要原因制约了工业化建筑在我国的发展。一是我国的建筑行业并不具备成熟的理论体系以及先进是施工技术,两者均不能满足工业化建筑的需求;二是我国的工业化建筑尚处于探索阶段,其建筑成本甚至比传统施工还要高。基于以上分析,我国的工业化建筑应将重点放在探索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上。

一、工业化建筑PC外墙施工技术

日本学者形象的将工业化建筑概括为像制造汽车一样来建造房子,才能实现提高建筑行业劳动生产率,降低投资成本。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工业化建筑理解为: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以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来改造建筑行业,不断实现其向集约型成产转变。如果将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都加入工业化建筑理念,那么取得的经济效益将是不可估量的。本文以PC外墙施工为重点讨论对象,深入探析工业化建筑取得的巨大经济效益[1]。

(一)PC墙板结构

1.PC结构:是指专为建筑施工而生产的成品混凝土建筑构件,其关键节点采用现浇工艺,使整体建筑结构性能与建筑结构内部的电气系统、消防系统以及给排水系统相结合,共同发挥作用。

2.PC墙板结构:PC墙板是预制混凝土墙板的简称,它不起承重的作用,仅作为外墙维护。PC墙板的优点是耐久性比较好,起到了保温隔热的作用,同时有效的防止了外墙渗漏;PC墙板是成品混凝土构件,装饰装修非常方便,施工进度很快;另外PC墙板的厚度小,能增大建筑物的有效使用面积。

但PC墙板也有其局限性,施工时如不在外侧贴面上采取加固措施就比较容易出现外鼓现象,其不适宜用在抗震区建筑的外墙施工中。

3.与建筑物主体连接方式:按照外墙施工方法分为外挂式和侧连式。

(二)工业化建筑PC外墙施工技术

1.PC外墙安装流程:PC外墙安装施工工艺的流程可按图1进行。

2.PC外墙安装施工:PC外墙安装时,要用螺栓先将钢管斜支撑与墙板进行连接,再与现浇混凝土构件进行固定。临时固定后再利用不同长度的钢管斜支撑对构件进行水平位置和垂直位置的调节,这个工艺需小型千斤顶的配合才能达到精确度的要求。

(三)PC外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PC外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主要可分为PC外墙与梁板连接、PC外墙与结构柱连接两种[2]。

1.PC外墙与梁板的连接

1.1梁板顶端:在PC外墙顶端预留U型钢筋,并通过混凝土浇筑将其与梁板钢筋紧密连接在一起,也就是说预留的那部分钢筋负责在PC墙板安装完毕后将梁板钢筋进行绑扎。但是这种方法施工不方便,浪费人力和工时。

改进措施:PC墙板顶端与框架梁的连接方法采取固定的线作为支撑,在墙板上部的内侧预留U型钢筋,并将其插入梁内,再通过混凝土现浇的方式将两者连接固定。这种施工方法连接方便,连接后整体结构性能较好。

1.2梁板底部:PC外墙和梁板底部的连接比较普遍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其一:利用高强度灌浆料将梁板底部与楼板相连接,并结合焊接方法。这种方法基本能够达到施工质量要求。

其二:在PC外墙顶端预留一部分钢筋,方向竖直,底部则预先埋设套筒,利用灌浆技术将两者连接。待连接完毕且位置确定精准后,再进行PC墙板的灌浆工作。着中国连接方法适宜用在各种PC构建中,整体性能较好,且墙板和楼板之间不易产生缝隙。唯一缺点就是套筒费用较高。

2. PC外墙与外墙暗柱的连接

PC墙板的两侧可预留U型箍筋,在PC墙板和楼板之间设置一个暗柱,通过浇筑混凝土将外墙与暗柱连接起来。需要注意的是在连接前,要将PC墙板和暗柱的箍筋通过钢筋连接,连接两者的钢筋要竖直。同时要重视焊接的质量,也要注意不要损坏内侧保温板。

总结连接方案:PC外墙板和附近框架梁连接时可与侧面预先留置的钢筋进行整体浇筑; PC外墙下端利用高强度灌浆料结合焊接的方法与楼板进行连接;而PC外墙与外墙暗柱的连接则可通过现浇技术实现连接。按照这几种施工技术进行外墙施工,不仅简单快捷,而且质量有保证,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震功能[3]。

二、工业化建筑PC外墙施工技术与经济效益的分析

(一)两者对比

为了更方便的研究工业化PC外墙施工成本,笔者选取了某市某住宅小区15#楼实际外墙施工与假设外墙施工(PC外墙)进行对比,现分析如下:

1.实际外墙施工成本:由于篇幅限制,笔者选取15#楼一个比较标准的楼层第五层的外墙施工成本进行计算,综合单价分析如表4所示:

2.假设PC外墙施工成本:我们假设15#楼第五层采用工业化建筑模式来进行外墙施工,除外墙使用PC墙板,其余部分均同实际施工相同。并且假设PC外墙是距离施工小区20公里的某厂家生产的,那么经计算,假设PC外墙施工的综合单价分析如表5所示:

3.结果讨论:PC外墙生产的综合单价包括很多方面,主要费用产生在模具定制、钢筋混凝土、运输费用以及人工管理费上,另外也包含利润和税费等。

(1)PC外墙安装直接费用产生的高低决定了整个安装工程的费用,pc外墙的直接费用产生主要是PC构件的生产费用、运输费用以及安装费用等。PC外墙施工的配筋要比现浇整体式多一些,如图6所示:

(2)施工工期对比:假设的工业化外墙施工周期要比15#第五层的实际外墙施工周期缩短了两天。因此表明工业化建筑具有工期短的优势,因工期缩短也相应的节省了管理费。

(3)施工费用对比:采用PC外墙施工增加了一部分运输费和安装费用,但是PC外墙施工费用的优势可提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PC外墙是由工厂生产的,在施工现场采用吊装的施工方法,这样就节约了一大笔人工费用。

第二,PC外墙生产厂家有特别定制的钢模版,模具的周转率要比现浇式施工的周转率高很多,节省了很多材料的费用。

第三,PC外墙施工时,预制构件要与外墙一起进行浇筑,省略了外墙墙面抹灰的程序,同时也省去了内墙面抹灰的程序,节约了抹灰的费用。

最后,因PC外墙是预制混凝土墙板,与普通剪力墙比较,节约了很多临时的施工费用,如水电费、设施管理费等。

通过以上对比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当PC墙板生产达到一定的标准和规模时,钢模具的周转次数通常都能达到300次左右,加上合理科学的布置相应生产厂家的地理位置,工业化建筑PC外墙施工的成本要比普通建筑施工的成本低很多,能取得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值得大范围推广。

三、结束语:工业化建筑是建筑行业比较先进的生产方式,不仅能提升施工人员的作业环境,也能节约资源,同时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不二选择,是我国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目前我国的工业化建筑尚处于初级阶段,相关技术亟需突破,需要相关人员的不断努力和研究才能不断推进其发展,促进其进步。本文通过分析工业化PC外墙施工的经济效益,总结出工业化建筑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相关学者共同研究,为我国工业化建筑的长足发展提供方向。

参考文献:

[1]赵宪军.外墙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信息.2012(8)

第2篇:建筑工业化的缺点范文

关键词: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我国推行建筑工业化以及住宅产业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加之我国在人口红利方面呈现出一种不断减少的趋势,在建筑行业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用工荒,因此,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趋势也不断明显起来。混凝土装配式住宅的建筑结构逐渐成为了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所在,在全国各处也不断出现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的新研究与新成果。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非常流行装配式预制模式的大板住宅,但是因为整体的结构性能较差,容易出现渗漏以及楼板出现裂缝等情况,这些存在的问题直接对结构的安全和正常的使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发展中逐渐被更为合适的现浇混凝土这种结构所替代。但是,在目前新近产生的装备式混凝土这种结构逐渐流行的情况下,尤其是近些年以来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我国本土化比较明显的装配式混凝土这种新型结构施工技术正在一步步的成形。所以,在本文中主要针对目前比较流行的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在整体上呈现出下面三种趋势。

一、以中南集团以及万科集团为典型代表的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

中南集团以及万科集团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了对工业化住宅这一领域内建造技术的探索与研究,并陆续向香港以及日本等比较发达的地区与国家学习,逐渐形成了两项主要的技术:

万科集团所研究出的新技术主要是PC技术,这一项技术主要应用在全预制混凝土这一构件当中,比方说是阳台、空调板或者是楼梯等等。在PC技术当中,主要需要解决的是全预制构件所涉及到的制作和安装方面的技术,并对住宅施工中的装饰、保温以及窗户边框与墙体进行了一个整体的预制,这样不但有效的解决了住宅常出现的窗框渗水这一难题,而且还有效的降低了在施工现场的湿作业量,以及避免了在工程施工后期的一些工序。

中南集团所研究出的新技术主要是NPC技术,这一项技术主要引自于外国所实行的预制混凝土的专项技术,并与我国特殊的设计要求进行了结合,逐渐形成了有着明显的本土特点的技术系统。在竖向构件当中的剪力墙以及填充墙上使用的是全预制,在水平构件当中的梁以及板上使用的是叠合形式。每两个相邻部位的构件进行连接时,竖向方面一般是通过位于下方部位的构件来完成钢筋浆锚的一个连接,而水平方面的构件一般是通过在适合的部位来进行现浇混凝土中连接带的设置,用现浇混凝土来实现连接;水平方面的构件以及竖向方面的构件都是通过竖向方面的构件预留出来的插筋经合理操作伸入到梁与板之间的叠合层来完成连接的;通过各种形式如叠合现浇形式、现浇连接带形式使竖向方面的构件以及水平方面的构件逐渐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整体结构。

中南集团所研究出的NPC技术相对来说体系是比较完善的,在竖向的结构部件当中基本上全部采用了全预制、在水平的结构部件当中一般采用的是叠合这种形式,这样就大大减小了现浇量,在装配率方面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但是它的剪力墙部位构件全部是经竖向浆锚钢筋来进行连接的,在现场会有非常多的灌浆孔,保证每一个孔当中灌浆的质量是很难做到的,而且在现场进行抽样检查也很难实现,所以,需要对NPC技术当中所涉及到的连接做出进一步的改善,从而实现现场工作量的降低,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二、半预制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PCF

半预制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主要使用在预制混凝土当中的剪力墙之外墙模等方面。其他部位比方说内部剪力墙或者是电梯井等部位仍旧使用支模现浇方式。该项技术有效解决了外墙模板这一方面的问题,同时避免了处于的脚手架和模板进行支设的问题,做到了模板的节约并有效提升了施工的整体安全性。但是,该项技术当中所主要使用的外墙混凝土的模板,在初始设计当中并没有把它对墙体的实际承载力和实际刚度的贡献考虑进来,这样不但造成了材料上的浪费,还导致了计算出来的假定可能和实际的结构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别,这在抗震设计当中存在相当大的危险。此外,它的主体结构也就是剪力墙在一定程度上基本都是全现浇类型,所以,现浇量实际上是比较大的。

三、改良类型的现浇混凝土技术

改良类型的现浇混凝土技术的主要代表是清华大学所属的轻钢架构模式下的固膜技术,它的核心是使用工业类型的轻钢架构等各种技术来替换目前所使用的钢筋绑扎以及制作,以实现节省人力与提高效率的经济目的。

轻钢架构模式下的固模指的就是采取轻钢架构来替换现场用来绑扎的施工钢筋,使用免拆面板、一体化板或者是保温板等各种类型的固模来代替目前使用的模板,在各种固模之间进行混凝土的浇筑的一类装配技术,主要可以划分为轻钢构架模式下的固模混凝土楼板以及墙体。它的主要特征是,轻钢架构能够适用于较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在施工的现场当中一般不采用绑扎钢筋;使用免拆模板,尽量避免湿作业,使材料、人工两个方面都得到节省,尽可能的降低能耗,提升工程的整体质量。此结构的房屋一般整体性能都比较好,在抗震能力方面较强,能够切实的满足各种复杂程度的建筑结构。然而,轻钢架构模式下的固模在进行初始设计时并没有把它对墙体刚度和承载力的贡献考虑进来,因此导致了一部分材料的不必要浪费,所以它也存在相同于PCF技术的问题。轻钢架构模式下的固模技术仅仅是在钢筋这一个方面使用了这种装配技术,在混凝土中还沿用了传统的现浇方法,这是对目前技术的一种积极性改良。

四、加速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的合理化建议

随着建筑产业化以及绿色低碳生活理念的不断普及,我国很多房地产商、建筑施工单位和建筑设计院等各个层级的企业都对混凝土装配住宅施工技术进行了积极有效的研究与分析,为了加快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在结构工业化路程上的脚步,应该在发展过程中与各种技术特点进行有效结合,取长补短,逐渐的形成与我国当前国情相适应的一项新型技术,在这一个过程当中,需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注重从标准以及设计的初始来切实解决混凝土装配式这一结构的标准化问题和模数化问题,这同样是进行工业化大生产所要求的一个必要因素,因此,在客观上需要政府各有关部门积极从产业化这一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布局出发,去切实制定相关的标准来推动工业化以及产业化生产的发展。

2. 相关的企业之间应该进行密切的合作,聚合资源来开发有关的技术,真正做到资源的共享,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一定规模的产业形成。在提高混凝土装配式所有的预制构件的质量的同时,同样需要去注重对装饰以及保温一体化等方面的研发。混凝土装配式这一结构在所有的预制构件之间所使用的连接技术应该完全使结构的整体性以及安全性得到保证,并尽可能的使连接构造之间简化,使施工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降到一个最低点,做到标准的统一性,可以实现互换互用。

总结:混凝土装配式住宅的建筑结构目前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所在,在全国各处不断涌现出各种针对它的新研究与新成果。本文从比较流行的三类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出发,归纳出了每一类技术的优点和缺点,并针对加速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参考文献:

[1] 刘长发,曾令荣,林少鸿,郝梅平,庄剑英,高智,苏桂军,周银芬,李慧芳,王刚.日本建筑工业化考察报告(节选三)(续二,续毕)[J]. 21世纪建筑材料居业. 2011(03)

第3篇:建筑工业化的缺点范文

[关键词]悬挑脚手架;铝合金模板;工字钢预埋;BIM技术;绿色施工

1引言

高层住宅使用铝合金模板情况越来越普遍,混凝土施工观感质量好,垂直平整达到免抹灰要求。但是,对于外脚手架悬挑工字钢采用传统方法,浪费人力、财力,不经济,急需研究一种新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2工程概况

荣成海世界二期工程,位于荣成市崂山屯南,宁家南路以南,海湾南路以北,结构类型为剪力墙结构,共8个单体,总建筑面积约116000m2,地上建筑层数11到31层不等。外脚手架采用悬挑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每6层悬挑一道工字钢,悬挑高度为17.4m。

3悬挑脚手架搭设方案

本工程外脚手架采用型钢悬挑脚手架搭设方式,型钢悬挑脚手架施工时,由于本工程模板采用铝合金模板,模板不能随意开洞,故需要预先设计好工字钢布置图,在铝合金厂家模板设计同时提供楼层工字钢布置图,然后铝合金模板设计时候根据工字钢布置图在模板上设计洞口位置,制作成可拆卸的模板,遇到悬挑层时候,拆卸模板安装工字钢,同本楼层混凝土一同施工。

4悬挑脚手架搭设方法的设计与论证

4.1铝合金模板悬挑脚手架传统搭设方法

传统悬挑脚手架搭设方法,由于铝合金模板成型后不能随意切割,在悬挑楼层施工时候,事先将外悬挑脚手架搭设至悬挑层的板顶;在剪力墙部位施工时候,按照工字钢布置图预埋挤塑板,悬挑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拆除悬挑层搭设的外脚手架,进行悬挑工字钢的预埋工作,搭设完悬挑脚手架后、进行后续楼层施工。缺点:外脚手架多搭设一层,在工字钢安装时还得拆除悬挑层的脚手架,费时费工。

4.2铝合金悬挑脚手架新方法设计方案

通过分析论证、试验,我们确定了铝合金模板悬挑脚手架新方法,以下是新方法施工流程:新方法,避免了悬挑脚手架重复搭设,且加快施工进度,节省材料和人力。

4.3BIM技术设计及模拟施工

利用BIM技术设计出悬挑脚手架搭设流程,对工人进行可视化交底,BIM技术设计详见下图3。

4.4应用实施

实施效果:铝合金模板在工字钢部位直接预留活动板,拆卸安装方便,且预留洞口尺寸标准见图4,工字钢与悬挑层外脚手架一同搭设,加快施工进度。

5应用效果

5.1设计目标效果确认

我们通过采用铝合金模板悬挑脚手架搭设新方法,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工期,保证安全要求,降低施工成本,满足“四节一环保”的要求,将每层悬挑脚手架的工期加快2天,本工程共计悬挑14次,合计节约工期28天。

5.2经济效益

外脚手架搭设按照外立面面积计算,20元/㎡×420㎡×14=117600元。

第4篇:建筑工业化的缺点范文

关键词:住宅产业化问题分析不足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概述

住宅产业化是指用工业化生产的方式来建造住宅,就是实现住宅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从而提高住宅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住宅的整体质量, 降低住宅的建造成本, 降低住宅建造的物质和能源消耗。推动我国住宅产业的发展要以模数化构建标准化, 以标准化推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产业化。住宅产业化是一种住宅建造方式的变革, 就是改变传统的落后的住宅建造方式,发展成为一种工业化生产方式。

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住宅使用寿命短、质量通病严重和二次装修问题是我国传统住宅建造方式的缺陷。数据显示,我国住宅建设用钢占全国总用钢量的20%,水泥用量占全国总用量的17. 6%,住宅使用过程中消耗的水资源占城市水资源的32%,住宅使用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20%左右,而且我国普通住宅建筑的平均寿命仅为30~40年,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建筑寿命。我国的住宅产业化进程存在下面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1,住宅模数协调发展的不足与对策。

标准化是产业化的基础,它包括设计标准化、生产标准化质量检验标准化等诸多内容,统一模数是实施标准化的基础。统一模数制,是为了实现设计的标准化而制定的一套基本规则,使不同的建筑物及各部分构件的尺寸统一协调,使之具有通用性和互换性,以加快设计速度,提高施工效率,降低造价。

目前我国多数只是对通行的工业化结构体系做了简单的模数规定,使得住宅建筑缺乏相应的产品、部品以及配合接口,存在大量滥造的现象,给建筑设计和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模数协调体系讲求材料、设备、制品、功能空间、建筑部件相互之间最大化地实现尺寸的协调。而我国模数标准因为缺失了部品、制品与功能空间尺寸的协调研究,使得在现场的施工中必须得对材料和部品进行粗放的二次加工,砍、锯、填、嵌等行为泛滥,既浪费又使结构丧失了部分功能。我国的标准体系从房间尺寸到部品接口、再到设备安装很多地方都没有做出系统的尺寸规定和协调标准,现阶段住宅的功能部位中只有厨卫、楼梯和门窗有相对科学的标准,而建筑市场所需的部品、设备成千上万种,缺口规模非常大。

模数协调体系的建立,需要政府的主导,也需要企业的积极探索。政府是主导,需设立专门的科研机构并联合技术密集型的大型企业攻关,在模数体系建立、模数标准推行政策以及其他研究课题全面推进;而企业需要结合实际项目进行积极探索、建立研究机构,并通过试验住宅和示范项目实现模数协调的应用。积极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制定模数协调标准。开展相关技术攻关和研究,研制便于改装和维修的特殊部品及功能部位的接口技术,具体研究模数协调的应用,使设计、施工人员有章可循,体现模数协调的作用。

2,我国住宅政策法规与技术标准体系发展的不足与对策

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开始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粗放的建筑方式,同时为了提高住宅的质量性能,并实现住宅产业的集约化生产,我国开始推行住宅产业化。先后颁布了领域广泛的技术标准,其中包括对住宅建筑、住宅性能的评定、节能设计等一系列的技术标准,为推进住宅产业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我国政府在推进住宅技术标准过程中的职能缺失。政府在住宅技术标准体系建立的过程发挥着指导、观察、监督和协调的作用,目前我国住宅产业市场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混乱,政府有关部门审批的部分新材料,在使用后出现问题,政府却不能提供技术支持,这使得开发商为了保险自然无法突破过去的钢筋水泥,新技术的应用和新材料的开发都遭遇障碍。一些在国外已经相当完善的产业化技术引入国内之后,面临着无标准可依的局面,妨碍了先进建筑体系和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我国住宅企业在推进住宅技术标准过程中乏力。企业往往是在自身发展利益和社会需求激发下研发新的技术并制定相应的行业技术标准,以对全行业的产品开发形成引导。在中国的技术标准体制下,虽然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技术标准,但不够成熟,最紧要的当务之急是制订统一的行业技术标准。

我国的住宅技术标准多为强制性规范而且不注重技术集成。我国技术、市场落后,实行的是国家强制的技术标准,阻碍物活跃的生产力,所以必从改变我国的标准体制,从实际出发,充分表达技术法规的目标和方法。而我国住宅产发展已突破了单向技术的掣肘转向需求共性连接技术、集成建筑部品的标准和规范,但是距离建立一个完整的、开放的体系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推动我国住宅技术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体系发展需要政府的主导,也需要企业的积极探索。在产业化推行初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要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来保证技术研发的顺利进行。并制定相应的企业技术标准体系,联合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共同研究住宅技术体系发展的途径。企业应结合具体项目的特点进行新技术的探索,以实验住宅为研发途径,以示范工程为推广前的检验。住宅技术标准需要向体系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在标准化住宅建筑体系的基本框架基础之上应逐步过渡到通用体系,以集合住宅实践中规格化、标准化、系列化的住宅用各种构配件和部品的生产技术和安装技术,逐步形成多系列的定型化住宅构配件和住宅产品。

3,我国工业化结构体系的不足与对策

完整的、标准化、系列化的住宅结构体系和与之相配套的成套技术是推动我国住宅产业化进程的必要条件。我国目前的住宅建筑体系满足不了建筑工业化的要求,而且我国的生产、组装与销售的产业链并未形成。我国住宅建筑仍是以现浇、湿作业的粗放型方式为主,不但劳动强度大而且技术落后、生产率低等,严重制约了住宅产业的发展。改变传统的住宅声场方式,促进整体分解成相对独立的模块在工厂生产,然后进行现场装配。采用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构件生产流水线和高度机械化的现场施工方式,培训技能较高的从业人员,能够熟练、高效、安全地完成工厂生产以及现场装配。

加快推进住宅建筑体系的集成工作。促进住宅整体模块化、施工装配化。将住宅拆分为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和部品,在工厂按照标准进行批量化生产,然后在现场进行机械化装配。将住宅的结构部分与填充体部分适当分离,使之便于填充体的更新与改造。加快建筑结构轻型化,结构框架多采用轻质高强的材料、增加抗震性的同时便于施工。尽量选用方便拆装的轻质的材料建造住宅的维护体系,保证其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耐火防水性能。

推动预制与现浇相结合结构体系。目前我国的预制装配结构体系虽施工快速但整体性较差,且需要较大规模的生产工厂才能保证其质量的稳定和生产加工的经济型;而工具式模板现浇结构体系的整体性较好,施工工法较易被工人掌握等优点,但还是现场施工程序较多,不易于质量的控制。这两种结构体系有其各自的优缺点,下一步我国应推广使用预制和现浇相结合的结构体系比较适合当前工业化发展的需求。

第5篇:建筑工业化的缺点范文

【关键词】地下铁道 铁路和公路隧道 生态环境优越性 城市地下快速路 隧道 发展前景

在如今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并存的时代,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科技创新能力的比拼。二十一世纪是地下空间的发展世纪,特别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资源的过渡开发,必然会带来环境污染、能源紧张、交通拥挤和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因此人们不得不发展地下工程,以缓解土地资源紧张而带来的压力。

国际上已提出把“二十一世纪作为人类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年代”,日本提出要利用地下空间,把国土扩大数倍。中国也开始重视地下空间利用的立法工作,各地区已开始进行地下空间的开发规划。但由于技术立法不够,在这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花费了许多不该花的工程费。

一、地下工程发展现状

(一)地下铁道

随着城市在不断的发展,并随之扩大的趋势,市内的地面运输功能已经无法满足市内交通的需求量,而修建地下铁道则是改变这一现象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而在世界上存在已修建或者是正在修建地下铁道的城市有80多个,而我国北京现在经修建地下铁道达1140.1km,而天津已修建了7.2km的地下铁道,同时在其他的大城市内也正在筹划中。地下铁道和其他城市运输类型相比较,其运送能力最大;由于没有平面交叉和采取自动闭塞信号,可以保证通行安全;地铁各列车间的间歇时间可以很短,给旅客以很大方便;噪声小,保护环境条件好。而地铁的缺点是:固定运营费用比重较大,只有客流密度很大时才是经济合理的。

(二)铁路和公路隧道

中国1949年以来为克服山岭障碍修建了总延长2000多公里的铁路隧道,正在修建中的大瑶山铁路隧道长达14公里。还修建了许多公路隧道。较长的有河南省辉陵公路的向阳隧道,长1400米;林石公路的太行隧道,长960米。铁路和公路常需要跨越江河港口。为此,需要修建水下的铁路或公路隧道。修建水底隧道过去多采用盾构法。但盾构法施工的断面是圆形的,内部净空不能很好利用,且埋深较大,使隧道总长度增加。采用沉管法可避免上述缺点。在荷兰已经用沉管法修建了十几条水底隧道。中国在上海用盾构法已建成黄浦江打浦路隧道,正在修建第二条越江隧道,还准备用沉管法修建第三条越江隧道。在日本,已经修建了许多铁路或公路隧道,把一些岛屿联结起来,著名者如青函海底隧道。横越英法海峡的海底隧道还在研究技术经济方案。现在通过直布罗陀海峡的隧道方案正进行可行性研究。从九龙到香港的海底隧道已修建完成。

(三)其他地下工程

水电站都修引水和泄水隧洞,有的还修有地下厂房和其他洞室。核电站有全部修建在地下的,也有为掩埋核废料的地下深层洞库。军工工程和人民防空工事,有不少修于地下。有些地下工程可利用天然洞穴,在加固修缮后使用。

二、地下工程的优越性

地下快速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优越性。地下修建快速路保护了城市的风貌和历史人文景观,节省城市寸土寸金的土地资源,为城市的园林绿化,实现人车分流,疏导交通,增加城市绿地,减少环境污染,建设宜人和美丽的地面开敞空间,协调人和自然的和谐生态环境创造了有利条件。充分利用隧道工程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为人类造福,无疑是保护和改善人居生态环境,保护城市风貌,实现城市功能和环境和谐共生的最有效

途径。

三、地下工程的发展前景

(一)城市发展与地下空间的利用

现阶段关于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现实意义,是在于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创造条件。进2纪以来,城市化趋势在不断发展,规模在不断扩大,这样发展下去。城市地区土地无论怎样节约,终究要有大片土地被占,对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近年来,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很重视地下工程的发展,以寻求新的平衡作为一个重要解决的城市地面问题的重要方法,地下空间以尝试保留尽可能多的面积满足生活环境的需求,把道路交通、工厂和仓库安排分配许到地下空间,形成土地资源有计划性、长期性的人类 安全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帮助和提供更多的服务。因此,在2l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利用隧道和地下工程及规模将不断扩大。

(二)现阶段地下空间利用的重点

当今一些发达国家的地下空间利用,实际上是与城市的发展紧密相关, 一般多c维护城市的功能和优化城市间联络通道的效率相联系。如果我国现在普遍使用地下空间开发,且还缺乏相关的经济条件。然而,一些沿海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每年人均GDP达到5000-8000元,作为所谓的地下工程“门槛”,一般认为已达到地下空间所需要开发的经济条件,并不断地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地下空间利用的要求,反过来也能够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具体来说,当前我国的工作重点首先应基于这样几个基础点:从改善城市交通的效率出发;其次是缓解交通运输紧张局势;创造条件为城市交通发展区域和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优化城市交通创造经济条件。

四、结语

由于地下空间的开发对解决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环境、保护城市景观、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世界上的大城市都在加紧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研究。虽然我国的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已经具备的一定的规模,但我国人口众多且城市化进程还在不断加快,现有的土地资源以及地下空间已经满足不了们对物质生活水平的需要,继续挖掘地下空间的利用价值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因此,地下工程在我国将来的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建,刘霖,樊SS等.地下工程保护生态环境的优越性[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3,(3).

[2]王福禄.探讨地下工程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科技资讯,2013,(23).

第6篇:建筑工业化的缺点范文

【关键词】组合网架;结构设计特点;应用

引言

空间结构一直是备受瞩目的结构形式,它的主要特点就是能够充分利用不同材料的特性,来适应各种建筑功能及造型需要,它具有重量轻、受力合理、抗震性能突出、造价低、形式活泼新颖等优点。基于这些优点,该结构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大跨度空间结构在现今已经成为代表一个国家建筑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当前我国空间结构中以网架结构发展最快,应用最为广泛。我国近年来在体育馆、练习房、俱乐部、展览馆、影剧院、商场、会场、食堂、候车室以及工业厂房、大型机库、采光天井等建筑中都可以采用。网架是由很多杆件从两个或几个方向有规律地组成的高次超静定结构,它的特点是空间刚度大、整体性好、又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适应各种不同的建筑物造型要求;同时,还具有节省钢材,重量轻,制造和安装方便等优点。

一、组合网架的特点

组合网架是从一般网架结构演变而来的,组合网架是将网架上弦杆改用钢筋混凝土平板或者带肋板来代替,下弦杆和腹杆则仍然采用钢材,以充分发挥钢材受拉和混凝土受压的有利条件,使两种不同材料充分发挥各自的强度优势;又使结构的承重和围护功能合二为一,既可应用于屋盖,也可应用于楼盖,故组合网架是今后值得广泛发展和大范围推广应用的新型结构体系。

在形式众多的空间结构中,网架结构是当前发展最快的结构形式,其中在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就属组合网架,这主要是由于它具有下列一系列的优点:

(一)结构布置灵活多样但又有高度的规律性,便于采用,可以满足各种建筑平面的要求。

(二)节点连接简便可靠,便于推广。网架节点及其部件的规格种类少,便于进行大批量生产,近年来己经逐渐的做到定型化、工厂化和商品化,不仅保证了其受力性能合理,质量可靠而且简化了节点连接的制作与安装。

(三)结构的分析、设计计算已经成熟,而且可以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大大提高了效率。

(四)各构件的加工制作机械化程度高,并且已经全部实现工厂化,这样既能保证结构质量同时也缩短了制作时间,提高效率,凸显优越性。

(五)经济性很高,能用较少的材料跨越较大的跨度,组合网架可以充分利用混凝土受压、钢材受拉这两种材料的强度优势,受力性能好,节省材料。

(六)满足建筑工业化和商业化的需要。

与普通钢网架相比,组合网架也有其缺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组合网架用作屋盖时,由于屋面用的是混凝土材料,属于重屋盖体系,因此其自重比较大,不宜用于大跨度结构(>60m);二是随着跨度增大,钢筋棍凝土板的受力也增大,这样,给钢筋混凝土板腹杆、下弦杆的设计等也都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另外其节点处的用钢量也比较大,加工制作的费用较一般的平面网架也高。

二、目前组合网架在国内外的应用

在80年代初期,德国的Zublin公司推出一种四角锥体系的组合网架,它的上弦节点是一块方形钢板,板的中部呈球缺状,以便连接任意方向的钢管腹杆;在钢板的四角设有螺栓孔,孔上部呈倒锥形,孔下部有内螺纹。Zublin公司推出的这种组合网架体系曾在食堂等屋盖结构中得到广泛应用。罗马尼亚在1981年设计了一幢四角锥组合网架结构的多功能体育馆,该结构为斜放的四角锥组合网架结构,经过试验研究和详细的分析,发现该结构与传统的钢网架相比,用钢量节省了大约22%,同时造价降低了1%-2%,当时便认为这种组合网架可用于屋盖,同时可以将结构的跨度扩大到45m-50m。

我国1987年建成的新乡百货大楼加层扩建工程,平面尺寸34m×34m,采用斜放四角锥组合网架,这是我国首次在多层大跨建筑中采用组合网架楼层及屋盖结构,也是我国多层建筑中最大的组合网架楼层及屋盖结构。我国首次用于高层建筑楼层及屋盖结构的组合网架是长沙纺织大厦,采用正放抽空四角锥组合网架,平面尺寸24m×27m,柱网分别取12m×10m,12m×7m两种,总建筑面积约700m2,是目前覆盖建筑面积最大的群体组合网架。跨度为20m左右的组合网架楼层和屋盖结构,可在一般的公共和工业建筑中采用,例如,长沙歌舞剧院排练场平面尺寸为18m×21m,采用的便是正放四角锥组合网架楼层。我国在1993年建成的上海国际购物中心7、8楼层,平面尺寸为27m×27m,采用的是预应力正放四角锥组合网架,截去一个长12m的等腰三角形,选用预应力后节省钢材32%。2009年济南市体校新校区2号馆楼盖,是目前国内第一个楼板全现浇的预应力组合网架,平面尺寸为30m×40m,网架厚度为1.65m,采用下弦杆内布索的方式。

三、目前组合网架在结构设计中的可靠性理论

结构可靠性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发展经历得了几个阶段,包括几何学设计法、荷载系数设计法、容许应力设计法、破损阶段设计法和极限状态设计法。

在将数学和科学应用于建筑以前,设计的准则主要是依据传统经验。许多准则通常是根据几何原理给出建筑安全的限制,这便是结构最初的设计理论一几何学设计法。这些准则通常是建立于不断的尝试与失败的基础上,基本属于是经验的判断,例如梁柱尺寸也是根据经验按照建筑物的比例而定。

随着线弹性理论的发展,出现了容许应力法,在结构工程发展初期,采用容许应力的设计法还是比较合理的,但是由于工业的发展,结构工程中大量的采用了钢材和混凝土,这些材料都有不同程度的塑性,因此在采用容许应力设计法时就会出现不合理的结果。这种设计方法和结构实际性能相差很大,不能正确地揭示结构工作的内在规律,现在绝大多数国家已不再使用。

随着设计理论的发展,出现了按破坏阶段的状态进行设计的方法,即荷载系数法也称破损阶段法,这种方法考虑了材料的塑性,其设计原则是:结构构件达到破损阶段时的计算承载能力R应不低于标准荷载引起的构件内力S乘以安全系数K,即:KS簇R其中这个阶段安全系数通常是由经验判断的。从设计角度来说,破损阶段法考虑了材料的塑性和极限强度,从而确定结构的最终承载力,但在可靠性方面,还是由安全系数来保证,这与容许应力法相同,也存在类似的缺点。后来随着对荷载和材料变异性能的研究,认识到结构在使用期限内作用力以及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非定值,进而出现了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与破坏阶段设计方法的主要区别是规定了结构的极限状态,并用分项系数的形式代替了承载力总安全系数。

参考文献:

第7篇:建筑工业化的缺点范文

关键词:钢结构住宅;优越性;设计原则;发展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高层建筑的增多,我国钢结构发展十分迅速,钢结构住宅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建筑,已被建设部列为重点推广项目。特别是在我国大中城市中,人多、土地资源少,而人们对住宅密度、环境绿地等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较大范围应用钢结构住宅,是我国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据资料显示:2002年3月,一座高达18层、采用H型钢建造的钢结构住宅楼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动工建设。它是我国住宅产业从钢筋混凝土跨进钢结构模式的重要标志。上海同时有6幢钢结构高层住宅在建设,最终他们将建到100米、34层,这在国内还是首次。北京住宅也启用了钢结构,位于朝阳区十里堡的晨光家园B区,全部采用H型钢钢梁、钢柱。2002年9月开盘的北京金宸公寓,填补了国内高层住宅钢结构体系建筑的空白,同时也标志着我国住宅的开发和建设已步入了全新的钢结构住宅体系时代。

一、钢结构住宅体系

住房的建筑形式和风格千差万别,但就结构体系(支撑骨架)而言,只有砖混结构,木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等几种主要的结构形式。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意识的认识不断加深,对木材和粘土已经提出限制、限时使用,现阶段我国住宅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主要以钢筋混凝土框架为主,但该结构施工烦琐、施工垃圾多且结构自重大,进深和开间相对较小,梁、柱粗大,空间利用率较低,这些缺点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条件越来越高的住宅建筑的功能要求。因此,开发坚固耐久,建造迅速,空间布置灵活,易于改建的新型住宅结构体系,成为住宅建筑和结构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我国钢产量的快速增长及新型建材的发展和应用,符合上述要求的钢结构住宅体系逐步发展起来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所谓的钢结构住宅体系就是指由维护墙体、隔断墙体、楼板与主体钢结构共同组成的住宅体系。住宅钢结构是指纯钢结构(钢框架或框架—支撑)体系,介于高层钢结构(钢框架或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体系与冷弯薄壁型钢结构(Z、C等轻型钢结构)体系之间的多层钢结构住宅体系。

二、现代钢结构的建筑特点

(一)预工程化程度高,建设成本降低,工期缩短

钢结构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实现了建筑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提高了建筑预工程化,使不同材料、不同形状和不同制造方法的建筑构配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互换性。同时钢结构建筑的预工程化使材料加工和安装一体化,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并且加快了施工速度,使工期能够缩短40%以上,从而加快了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周转速度,使建筑能更早投入使用。

(二)建筑与结构的设计与功能一体化,使建筑更富有功能化

在钢结构建筑中,结构成为形象构成的重要因素,结构的形体,构件,节点从很大程度上导致并制约着建筑的形象。建筑与结构的设计与功能只有做到一体化,才能使建筑更富有功能化并创造出技术与艺术融为一体的钢结构建筑。北京2008年奥运会国家体育场投标方案中有许多方案都体现了钢结构建筑的这一特点。例如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的可开合式方案,在体育场大屋面的中央设置两个半圆型的玻璃顶面,同时相对旋转、平行滑动完成大屋面的开合;又如中国建设设计研究院场馆方案外观即为建筑的结构,形象完美纯净,功能与结构达到了完美的统一;还有日本朱式会设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折叠式方案,屋顶由悬臂的钢架结构支撑,可在30分钟内完成开闭的动作,确保全年比赛及活动不受天气影响。

(三)能够满足超高度和超跨度的要求

钢材组织均匀,接近于各向同性匀质体,强度高,弹性模量亦高。其密度与强度的比值远小于砖石,混凝土,木材,在同样受力情况下钢结构自重小,从而可以做成跨度较大和高度较高的结构以及灵活的结构形体。现在人类已具有建造跨度超过1000米的超大穹顶与高度超过1000米最高至4000米的超高层建筑的能力。并且钢索与膜结构相结合形成索膜结构体系更能满足建筑对跨度的要求,使这在型建筑成为樗性建筑,比如日本东京后园棒球场屋盖是钢索与气承膜组成的索膜结构,面积达28000平方米,英国政府为迎接21世纪而兴建的樗性建筑伦敦千年穹顶大型综合性展览建筑也是索膜结构体系,其穹顶直径达到320m。

(四)原材料可以循环使用,有助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发展钢结构对于资源,能源都非常短缺的我国意义尤为重大,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砖砌体建筑与混凝土建筑大国。钢材是一种高强度高效能的材料,具有很高的再循环价值,边角料也有价值,不需要制模施工。目前国际上引人瞩目的新型住宅品引入我国,其环保节能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该类型住宅采用全封闭式保温隔热防潮系统,温度变化小,热损失低。不论冬夏,都具有舒适当居住环境。室外零摄氏度时,室内仍可以保持17摄氏度以上;以室外温度达到30摄氏度的情况下,室内温度仅为21摄氏度左右。

2、与砖混结构住宅相比,可节能60%以上,冬夏季空调设备可节约耗电30%以上,结构的废旧利用为100%,与砖混结构比较,同样楼层净高条件下,钢结构维护墙体面积小,节约空调所需能源,减小维护费用。

三、钢结构住宅设计的原则及问题对策

(一)钢结构稳定设计的探讨

稳定性是钢结构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各种类型的钢结构中,都会遇到稳定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将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现代工程史上不乏因失稳而造成的钢结构事故。在我国1988年曾发生13.2×17.99m网架因腹面杆稳定位不足而在施工过程中塌落的事故。因此稳定性钢结构设计中的主要问题,一旦出现钢结构的失稳事故,不但会造成经济严重损失,而且会造成人员的伤亡,所以我们在钢结构设计中一定要把握好稳定设计这一关。目前,钢结构中出现过的失稳事故都是由于设计者的经验不足,对结构及构件的稳定缺少明确概念,造成一般性结构设计中存在稳定设计的薄弱环节。另一方面是由于新型结构的出现,如空间网架,网壳结构等,设计者对其如何设计还没完全的了解。

(二)钢结构建筑设计的原则

针对钢结构建筑稳定问题,在实际设计中,我们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结构整体布局必须考虑整个体系以及组成部分的稳定性要求。目前结构大多数是按照平面体系来设计的,如桁架和框架都是如此。为保证这些平面结构不致出平面失稳,需要从结构整体布置来解决,亦即设计必要的支撑构件。这就是说,平面结构构件的出平面稳定计算必须和结构布局相一致。

2、结构计算简图和计算方法所依据的简图相一致,这对框架结构的稳定计算十分重要。目前在设计单层和多层框架结构时,经常不作框架稳定分析而是代之以框架柱的稳定计算。在采用这种方法时,计算框架稳定时用到的柱计算长度系数,自应通过框架整体稳定分析得出,才能使柱稳定计算等效力框架稳定计算。然而,实际框架多种多样,而设计中为了简化计算工作,需要设定一些典型条件。

3、设计结构的细部构造和构件的稳定计算必须相互配合,使二者有一致性。结构计算和构造设计相符合,一直是结构设计中大家都注意的问题。对要求传递弯矩和不传递弯矩的节点连接,应分别赋予它足够的刚度和柔度,对框架节点应尽量减少杆件偏心,这些都是设计者处理构造细部时经常考虑到的。但是,当涉及稳定性能时,构造上时常有不同于强度的要求或特殊考虑。例如,简支梁就抗弯强度来说,对不动铰支座的要求仅仅是阻止位移,同时允许在平面内转动。然而在处理梁整体稳定时上述要求就不够了。支座还需能够阻止梁绕纵轴扭转,同时允许梁在水平平面内转动和梁端截面自由翘曲,以符合稳定分析所采取的边界条件。

(三)钢结构住宅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1、钢结构住宅建筑要以建设计为主导,其他专业紧密互动配合。钢结构住宅建筑除要遵循住宅建筑设计一般原则外、要注重解决:

(1)如何发挥钢结构的优势?梁跨度可增大、开间更灵活、为住户创造更大的空间。但又如何避免钢结构带来的建筑平、立面单调呆板。

(2)要解决钢结构住宅建筑防火、防腐蚀问题。特别是在多雨的地区,防腐、防锈工作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钢结构住宅的推广。

2、选择和开发外墙板,是钢结构住宅建筑推广中的关键问题之一。除满足外墙板的各项技术要求外,还要做到墙板原材料因地之宜、工作化生产、运输、安装连接方便。

3、钢结构要做到安全合理、节点构造方便可靠、并为构件制作、运输、吊装创造条件。

结构抗震性能与结构布局规则性有很大关系。结构布局不规则,地震时易损坏,而且除弹性设计外还要作弹塑性层间位移验算。因此应尽量使结构布置符合规则性要求。

住宅钢结构的平面布局应力求规则、对称。住宅钢结构常见的布局不规则,主要是平面不规则。如平面形状不规则,L形等,特别是支撑剪力墙偏置,明显不对称等。若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超过质心水平位移的1.2倍,就属于平面不规则,此时需对支撑剪力墙的配置进行调整。

4、建筑设备与钢结构住宅配合,是住户首先遇到的问题。因此如何采用先进的技术来开发适合于钢结构住宅的各项设备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5、钢结构住宅的造价是房地产开发商最关心的问题。钢结构住宅应定位于中、高档住宅,钢结构住宅建筑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设计、制造、运输、安装、维修和管理等环节着手加强管理和协调,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

四、钢结构住宅发展前景

住宅产业化是我国住宅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因为这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钢结构住宅体系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标准化制作,而与之相配套的墙体材料可以采用节能、环保的新型材料,它属绿色环保性建筑,可再生重复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因此钢结构体系住宅成套技术的研究成果必将大大促进住宅产业化的快速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住宅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前途。

钢结构建筑的科技含量很高,结构本身往往就是建筑表现,钢结构的表现与工艺不仅是实现形象构思的必要手段,而且对建筑形象的影响极为显著,这就决定了结构构思是形象构思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科学技术的进步,审美观的改变必然使得钢结构建筑不断地去扩展自身的表达语汇而寻求发展。我们所提倡的是:抛开风格要素,从结构理性主义出发,从现代的和传统的从多风格流派中吸取精华,创造出技术和艺术有机融合的钢结构精品建筑。

目前国内的建筑业生产效率较低,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而钢结构住宅属于高技术高效率的产业,加快对钢结构住宅的研究,将促进建筑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并将带动建材、冶金、信息机械尤其是钢铁企业的发展。

应该看到,我国钢结构住宅正得到大力地发展,但从建筑、结构设计到制作安装,各个环节我们都与国外先进水平有很大的差距。作为设计人员,应在工作中应该脚踏实地的积极创新;专业研究人员则应对钢结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技术主管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及市场的管理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成为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参考文献

[1]薛发,国内钢结构住宅的墙体发展状况[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4-09.

[2]蔡玉春;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现状与进展[J].钢结构.2005-01.

第8篇:建筑工业化的缺点范文

关键词:砖砌体;砌筑工艺;施工要点

Abstract: 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occupied large proportion of brick masonry structure. Building brick masonry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quality has important influence. Based on building brick masonr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s the research core, simple of brick masonry masonr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elaborates the key points of atten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brick masonry; Laying process; Construction points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砖砌体是由砖和砂浆组成,它的施工工艺已经较为成熟,应用较为广泛。砖砌体的优点:取材方便、施工简单、成本低廉、历史悠久、劳动量大、运输量大等,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砖混、外砖内模及有抗震结构柱的砖墙砌筑工程。缺点是具有自重大、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等,且难以适应现代建筑工业化的需要。在砖砌体的施工过程中,除应采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外,还必须对影响砌筑质量的主要因素:砖的浇水湿润程度,砂浆饱满度,临时间断处接槎是否牢固,组砌形式和水平灰缝厚度等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监督和控制。

一、施工准备

1、砖的准备

选砖:砖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规格一致;用于清水墙、柱表面的砖,外观要求应尺寸准确、边角整齐、色泽均匀、无裂纹、掉角、缺棱和翘曲等严重现象。

砖浇水:为避免砖吸收砂浆中过多的水分而影响粘结力,砖应提前1~2d浇水湿润,并除去砖面上的粉末。烧结普通砖含水率宜为10%~15%,但浇水过多会产生砌体走样或滑动。气候干燥时,石料亦应先洒水润湿。但灰砂砖、粉煤灰砖不宜浇水过多,其含水率控制在5%~8%为宜。

2、砌筑砂浆

2.1砂浆的种类

砌筑砂浆有水泥砂浆、石灰砂浆和混合砂浆。

2.2砂浆的选择

砂浆种类选择及其等级的确定,应根据设计要求。水泥砂浆和混合砂浆可用于砌筑潮湿环境和强度要求较高的砌体,但对于基础一般采用水泥砂浆。石灰砂浆宜用于砌筑干燥环境中以及强度要求不高的砌体,不宜用于潮湿环境的砌体及基础,因为石灰属气硬性胶凝材料,在潮湿环境中,石灰膏不但难以结硬,而且会出现溶解流散现象。

2.3材料要求

砌筑砂浆使用的水泥品种及标号,应根据砌体部位和所处环境来选择。水泥进场使用前,应分批对其强度、安定性进行复验。检验批应以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编号为一批。

砂浆用砂的含泥量应满足下列要求:对水泥砂浆和强度等级不小于M5的水泥混合砂浆,不应超过5%;对强度等级小于M5的水泥混合砂浆,不应超过10%;人工砂、山砂及特细砂,应经试配能满足砌筑砂浆技术条件要求。

3、主要施工机具

砌筑前,必须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所确定的垂直运输机和机械设备方案组织进场和做好机械设备的安装,搭设好搅拌棚,安设好搅拌机,同时准备好脚手工具和砌筑用的工具,如贮灰槽、铲刀、砍斧、皮树杆、托线板等。

二、砖砌体砌筑工程的施工工艺

1、砌筑形式

一顺一丁砌式:一顺一丁砌法是一皮中全部顺砖与一皮中全部丁砖相互间隔砌成,上下皮间的竖缝相互错开1/4砖长;

三顺一丁砌式:三顺一丁砌法是三皮中全部顺砖与一皮中全部丁砖间隔砌成,上下皮顺砖与丁砖间竖缝错开1/4砖长,上下皮顺砖间竖缝错开1/2砖长;

梅花丁砌式:梅花丁砌法是每皮中丁砖与顺砖相隔,上皮丁砖坐中于下皮顺砖,上下皮间竖缝相互错开1/4砖长。

2、砌筑工艺

砖墙砌筑的施工过程一般有抄平、放线、摆砖、立皮数杆、挂线、砌砖、勾缝、清理等工序。

2.1抄平、弹线

砌墙前应在基础防潮层或楼面上定出各层标高,并用M7.5水泥砂浆或C10细石混凝土找平,使各段砖墙底部标高符合设计要求。然后根据龙门板上给定的轴线及图纸上标注的墙体尺寸,在基础顶面上用墨线弹出墙的轴线和墙的宽度线,并定出门洞口位置线。

2.3摆砖

摆砖也称撂底是指在放线的基面上按选定的组砌方式用干砖试摆。一般在房屋外纵墙方向摆顺砖,在山墙方向摆长砖。摆砖的目的是为了校对所放出的墨线在门洞口、附墙垛等处是否符合砖的模数,以尽可能减少砍砖,并使砌体灰缝均匀,组砌得当。摆砖结束后,用砂浆把干摆的砖砌好,砌筑时注意其平面位置不得移动。

2.4立皮数杆、砌筑

皮数杆是指在其上画有每皮砖和砖缝厚度以及门窗洞口、过梁、楼板、梁底、预埋件等标高位置的一种木制标杆。它能控制砌体竖向尺寸的标志,同时还可以保证砌体的垂直度。皮数杆一般立于房屋的四大角、内外墙交接处、楼梯间以及洞口多的地方,大约每隔10~15m立一根。皮数杆的设立,应由两个方向斜撑或锚钉加以固定,以保证其牢固和垂直。一般每次开始砌砖前应检查一遍皮数杆的垂直度和牢固程度。

2.5挂线

为保证砌体垂直平整,砌筑时必须挂线,一般二四墙可单面挂线,三七墙及以上的墙则应双面挂线。

2.6砌砖

砌砖宜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三一”砌砖法,即满铺、满挤操作法。砌砖时砖要放平。里手高,墙面就要张;里手低,墙面就要背。砌砖一定要跟线,“上跟线,下跟棱,左右相邻要对平”。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为保证清水墙面主缝垂直,不游丁走缝,当砌完一步架高时,宜每隔2m水平间距,在丁砖立楞位置弹两道垂直立线,可以分段控制游丁走缝。在操作过程中,要认真进行自检,如出现有偏差,应随时纠正。严禁事后砸墙。清水墙不允许有三分头,不得在上部任意变活、乱缝。砌筑砂浆应随搅拌随使用,一般水泥砂浆必须在3h内用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在4h内用完,不得使用过夜砂浆。砌清水墙应随砌、 随划缝,划缝深度为8~10mm,深浅一致,墙面清扫干净。混水墙应随砌随将舌头灰刮尽。

2.7勾缝、清理

清水墙砌完后,要进行墙面修正及勾缝。墙面勾缝应横平竖直,深浅一致,搭接平整,不得有丢缝、开裂和粘结不牢等现象。砖墙勾缝宜采用凹缝或平缝,凹缝深度一般为4~5mm。勾缝完毕后,应进行墙面、柱面和落地灰的清理。

三、砌筑要求

2.1砖基础的砌筑要求

砖基础有带形基础和独立基础两种,基础下部扩大部分称为大放脚、上部为基础墙。大放脚有等高式和不等高式两种,前者是两皮一收,两边各收进1/4砖长;后者是两皮一收和一皮一收相间隔,两边各收进1/4砖长。

另外,砖基础的转角处、交界处,为错缝需要应加砌配砖(3/4砖、半砖或1/4砖)。在这些交接处,纵横墙要隔皮砌通;大放脚的最下一皮及每层的最上一皮应以丁砌为主。

2.2砖墙的砌筑要求

上下错缝,内外搭接,以保证砌体的整体性,同时组砌要有规律,少砍砖,以提高砌筑效率,节约材料。 当采用一顺一丁组砌时,七分头的顺面方向依次砌顺砖,丁面方向依次砌丁砖。

另外,砖墙的丁字接头处,应分皮相互砌通,内角相交处的竖缝应错开1/4砖长,并在横墙端头处加砌七分头砖;砖墙的式子接头处,应分皮相互砌通,立角处的竖缝相互错开1/4砖长。

2.3构造柱的砌筑要求

设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墙体,应先绑扎构造柱钢筋,然后砌砖墙,最后支模浇注混凝土。砖墙应砌成马牙槎(五退五进,先退后进),墙与柱应沿高度方向每500㎜设 水平拉结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1m。

2.4砖柱的砌筑要求

1)砖柱应选用整砖砌筑。

2)砖柱断面宜为方形或矩形。最小断面尺寸为240㎜×365㎜。

3)砖柱砌筑应保证砖柱外表面上下皮垂直灰缝相互错开1/4砖长,砖柱内部少通缝,为错缝需要应加配砖,不得采用包心砌法。

4)砖柱的水平灰缝厚度和垂直灰缝宽度宜为10㎜,但不应小于8㎜,也不应大于12㎜。

5)砖柱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

6)成排同断面砖柱,宜先砌成那两端的砖柱,以此为准,拉准线砌中间部分砖柱,这样可保证各砖柱皮数相同,水平灰缝厚度相同。

7)砖柱中不得留脚手眼。

8)砖柱每日砌筑高度不得超过1.8m。

2.5钢筋砖过梁的砌筑要求

1)钢筋砖过梁的底面为砂浆层,砂浆层厚度不宜小于30㎜。砂浆层中应配置钢筋,钢筋直径不应小于5㎜,其间距不宜大于120㎜,钢筋两端伸入墙体内的长度不宜小于250㎜,并有向上的直角弯钩。

2)钢筋砖过梁砌筑前,应先支设模板,模板中央应略有起拱。

3)砌筑时,宜先铺15㎜厚的砂浆层,把钢筋放在砂浆层上,使其弯钩向上,然后再铺15㎜砂浆层,使钢筋位于30㎜厚的砂浆层中间。之后,按墙体砌筑形式与墙体同时砌砖。

4)钢筋砖过梁截面计算高度内(7皮砖高)的砂浆强度不宜低于M5。

5)钢筋砖过梁的跨度不应超过1.5m。

6)钢筋砖过梁底部的模板,应在砂浆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50%时,方可拆除。

结论

砖砌体结构因其造价经济,工艺成熟,加之构造柱等抗震措施的推广使用,使其在多层民用住宅中仍然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但在同时我们应该注意,砖砌体结构应用劳动力多,从业劳动者工作素质参差不齐,这都给砖砌体砌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带来了难题。因此应做好砖砌体质量控制,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汪丁海.房屋建筑砖砌体施工技术[J].科技传播.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