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气自动化的基础知识范文

电气自动化的基础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气自动化的基础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气自动化的基础知识

第1篇:电气自动化的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虚拟技术;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应用

电气自动化专业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是一个综合类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需要有多方面的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如计算机技术、信息控制、电工电子等,才能对电气自动化有更好的学习和运用。在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实训、实验、理论的教学中,要注重将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虚拟技术合理的运用到教学中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我国当前高职电气自动化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提高虚拟技术的实训效率

在实训教学中,虚拟技术虽然无法代替实物教学,但考虑到计算机技术与电气自动化专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一特征,如果能够将虚拟技术很好地加以利用,使其发挥出最大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实物教学的成本。此外,通过对虚拟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对实训任务进行合理安排,最大限度的提高实训效率,进一步实现实物教学的实训作用。当前,有个别的虚拟技术可以在实训中代替实物。例如,PLC系统中工业触摸屏的应用。在运行功能和设置方面,触摸屏实物的效果与在计算机上的模拟软件的运行效果是完全相同的。所以,通过借助计算机软件,可以使触摸屏实物的数量减少,从而节省实训教学的支出。在综合实训的时候,为了缩短生产实际与教学之间的距离,教师经常会在自己承接过的项目里,选出比较典型的案例引入到教学实训中。但是实训中无法提供机械实物,为产生直观的效果,就必须借助工控软件的画面模拟功能,可以在实训室部分还原现场,观察画面的效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理解系统典型的细节部分和整体的设计思路,从而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真正地提高,使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增加。

二、利用虚拟技术进行实验

电气自动化专业,由于其自身特性,决定了其很少有探索性的实验,而大多都是验证型的实验。做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直观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缺点是不能让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实验课的课时也在不断地被压缩,实验效果的好坏也很难得到保证。但是,在电气自动化专业中,实验是不能缺少的,因为实验能够使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方式和专业素质得到提高。专业仿真软件方面的研究与发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有很多学科的验证型实验可以在计算机上通过使用各种虚拟软件完成,并能够实现预期的实验效果。这种方式在一定的程度上缩短了实验的时间,提高了实验的效率,在课时少的条件下完成了教学计划,同时通过有效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虚拟技术,节省了实验的费用。

三、利用虚拟技术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教学

一直以来,我国高职院校的理论教学都注重和强调“够用”和“适度”,但“适度”很容易就能做到,但“够用”却不能得到保证。主要体现在:由于某些原因,教学课时不断减少,使得许多基础知识不能完全得到讲解,学生对某些理论知识一头雾水,不能理解和学习。理论知识通常都是枯燥乏味的,致使许多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被缩减。学生的基础知识也比较差,很容易失去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所以,理论知识很难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缺少专业的理论教学,理论知识便很容易被学生不重视甚至忽视掉,进而使学生缺乏甚至丧失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教学已经普及到我国各大高校,在理论教学中,有效利用各种虚拟软件,能够使理论知识的客观性得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理论知识的枯燥与繁杂。例如,KeilC-51软件,能够直观地显示单片机内部各条指令和各个寄存器的功能,就能在51单片机的程序设计、指令分析和内部组成教学中得到有效的运用。这种方法具有互动的效应,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四、小结

综上,本文通过结合实际教学活动,讨论了怎样在实训、实验和理论教学环节中合理地应用虚拟技术,希望对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慧坤.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模块化教学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2(6).

第2篇:电气自动化的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课程体系 优化改革 特色思考

电气自动化技术对新型高技能人才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业自动化生产线的供配电系统、计算机测控系统、电气工程、自动控制系统、楼宇智能化设备安装、调试及运行维护、机电设备销售、安装及维护、电力系统的设备运行及维护等。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课程体系构建的合理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传统电气自动化技术课程体系的不足

传统的电气自动化课程体系一般针对电工电子及继电控制等,并明显偏重电气控制。而当前科技发展的态势特别注重专业交叉融合,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检测技术,机械技术,信息技术等高度结合以实现生产线的柔性化与智能化。还有目前开设的一些课程带有明显的滞后性,如 《自动控制原理》等关于电气自动化技术基础方面的课程, 课程内容除了一些有关自动化系统的基础理论外,其课程中所讲述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装置与器件,大多数都与当前工业现场使用的新型技术、装置等脱节。目前许多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的教学都带有一定的随意性,电气自动化课程和内容常常只是根据本校的场地、设备、考证要求、教师素质来开设,教学内容多呈散乱的低水平状态,难以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随着生产设备科技含量不断的提高,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标的新兴行业不断出现,电气自动化专业要保持其自身的特点,必须强化专业方向,优化课程体系改革。

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优化

电气自动化技术课程的设置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在保持原来开设的电气自动化基础课程基础上,将当前通用的电气自动化技术插入到传统技术课程中,如将 PLC技术或变频技术穿插到电机控制、继电器控制等技术中,以解决电气自动化技术课程不足的问题。二是单独开设自动控制原理、PLC、自动检测、单片机技术、变频调速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工业网络、组态技术、供配电技术等课程。由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电气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要求我们必须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并根据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增加新的教学内容。经过调研和实践论证,我们在课程体系中增加自动化领域应用广泛的新技术课程。如:“变频器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EDA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组态软件”等课程。同时,根据高职高专的特点,理论知识以适用、够用为原则,对一些课程进行整合。将《C语言》与《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这两门课程合并为《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如将《工厂常用电气设备》与《电机与拖动》这两门课程合并为《电机及电气控制》;将应用相对较少的“工厂供电”的内容进行整理更名为“供配电技术”,同时把该门课程变为企业课程,让授课内容更贴近生产一线等。

三、新课程体系的特色思考

1. 保持教学内容的基础性与综合性,体现其现代性与应用性

新构建的电气自动化课程内容应该以基础技术为主,兼顾技术的综合性,它是新构课程内容整合的一个重要原则。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的应用更是层出不穷,要想在课程体系中实时反映最新的技术,无论从设备、师资和教学资料等方面,都是难以做到的。所以,课程的先进性不完全等同于技术的先进性。但是,教学内容的遴选应该是当前较普遍应用的技术,将一些新器件和新技术的应用整合进教学中来 。如触摸屏,人机界面技术,组态网等。

2. 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注重技能训练

整合后的新课程体系应注重实训环节,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训环节,提高实践技能。加强自动化技术基本技能(电力电子、电器产品装配及维修)、计算机应用能力(单片机技术、电子EDA技术、电气 CAD、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能力 (自动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工厂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和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实践、生产实习、顶岗实习) 训练。完善实训条件,独立完成技能实训,同时加强对实训过程的指导和管理,真正建立起适应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办学模式。

3.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电气自动化课程体系建设能否达到目的,关键在教师的观念、教师的能力、教师的素质。要更新理念,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教改,拓宽师资来源渠道。鼓励青年教师到高等院校、培训机构和企业进修学习,提高学历 、学位和专业实践技能,同时从其他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单位聘请理论新、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专业教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顶岗实践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

高职高专在实践教学中,坚持以能力为本位,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在分析、预测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的基础上,精选实践教学内容,不断的优化与改革专业课程体系,把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突出强调职业岗位针对性,从而增强学生的择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卢小锦.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考试周刊,2011(30).

第3篇:电气自动化的基础知识范文

1、电气自动化就业方向:主要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

2、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培养具有一定的电子技术、微机控制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熟悉常用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较强的自动控制系统运行、维护、系统集成及一定的工程设计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电气自动化的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教材建设;高职教育

引言

电气自动化专业教材是高职高专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目前电气自动化领域的发展相比,高职院校在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中的教材建设方面显然远远落后与该领域应用方面的发展。编写有利于促进地方高职学生岗位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教材,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是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一、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教材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的“教学做”一体化特色教材。大多数教材仍然强调“如何教”?“如何学”?而没有突出“如何做”的问题。不能很好地体现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缺乏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不能实现培养“高职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部分教材缺乏对电气自动化专业职业岗位(群)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的科学分析,缺少科学课程理论的支持,编写的教材难免出现脱离企业生产实际,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二)实践性教材严重不足

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在教学中分量极重,其教材建设在高职教育中也应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现实中,电气自动化专业基础课与地方经济建设所需岗位合适的实训教材较少。

(三)教材建设滞后于地方教学和专业改革

我校承担着为四平地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对人才的需求有地方特色,对人才的培养也有特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与非地方院校有所不同。我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开设的特色课程在市场中没有或很少有合适教材,而这些课程的教学正是我专业的优势。例如:我专业开设的《换热器机组控制》课程,以其实用性强,最贴近企业实际(四平地区换热器行业特有技能),但目前,国内仍无适用的教材。

(四)教材内容与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衔接

“双证制”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所在,它的实施要求学生不仅要获得学历证书,而且要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技能等级证书,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技术和技能。但目前的高等职业教材的编写与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鉴定标准不衔接。

二、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地方特色教材建设思路

通过分析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现阶段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总结了在新的形势下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教材建设应与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保持一致,把握教学改革方向,坚持地方特色教材建设的思路。

(一)理论知识要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材,以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必需、够用”为度。“够用”指的是能完成目标要求即可。

(二)教材建设不仅要注重内容和体系的改革,还要注重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把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入为主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思想渗透到自动化教材的内容中,在教材中体现出“教学做”一体化的编写原则。

(三)深入企业,对校企合作开发教材的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高等职业教育是直接为经济建设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教育,其生命力在于不断满足社会特别是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紧密依托行业或企业,建立产学密切结合机制,合作开发校企合作教材是高职教材建设的必由之路。

(四)大力推进了“双证”制度,即学生毕业时不仅能够拿到高等教育毕业证书,同时还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

(五)教材的编写要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电气自动化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一类专业,理论大多来源于实践,教材内容容易与生产实际相联系,在地方建设中容易找到一些典型案例,把它们编入教材,在教材内容中穿插相关的实训内容。

三、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地方特色教材具体落实措施及研究成果

(一)组建了电气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编写小组

我校组建了电气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编写小组,集中人力、有组织有步骤完成电气自动化系列教材的编写任务。电气自动化教材编审委员会先后出版了《电子CAD技术-PROTEL电路设计》、《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路原理》、《电工学》、《PROTEL例题精解与上机习题精选》等十几本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地方特色教材或校本教材。

(二)将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教材的编写做为重点

在电气自动化专业教材中,加大了实习、实训教材的开发力度。一是开发专门的实训课程教材,比如《电力电子技术实训》教材是根据我校的电力电子实训室(渐大方圆DDSX-X电力电子实训系统)的设备及配套的理论教材进行编写的。做到“学到的理论都能通过实训来验证及强化,实训设备都能发挥作用”;二是在主干课程的教材建设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内容,比如《PROTEL例题精解与上机习题精选》就是将理论与上机实训有机结合的一门教材,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做补充,教材内容中有许多工程案例彩四平市艾斯克机电开发有限公司的工程实例。

(三)将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衔接

我校电气自动化教材内容不但做到了针对一定的岗位(群),还从学生整个职业生涯考虑,适应更换工种,扩大就业面,增强未来适应性的需要,体现了教材的科学性、职业性和实用性。比如:在《电气设计AUTOCAD》教材的配套习题中,增加了“AUTOCAD高级制图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统一考试内容;在《电工学》教材中着重强调“中、高级电工证”职业考核内容;在《PLC可编程控制技术》教材中融入了“CEAC智能工程师”职业考核内容;在《PROTEL电路设计》教材中融入了“PCB工程师”职业考核内容。使学生的课程学习与职业证书的获得紧密相连,相互融合,学习更具目的性。

(四)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教材建设体现了“地方性”

我们把握住职业教育具有地方性特点,在教材的编写中也体现了地方性特点。四平地区是全国换热器行业集中地,换热器产量占全国的75%以上,四平市现在每年为换热器行业配套制作的电气控制柜数量达近万台,而从事此类工作的专业人才缺口较大。尽管这个行业只是换热器行业的一个“副业”,可我们抓住这个机遇,把电气控制柜的岗位培训做“主业”来抓。于是我们将与之相关的《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触摸屏技术》、《组态监控技术》、《换热器机组》等教材做了相应的整合。使我专业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掌握从事换热器电气控制柜及相关产品的制作、调试能力。目前,我专业毕业生占四平市电气控制柜从业人员50%以上。我专业的校企共建教材也体现出了地方特色,我专业已经和四平慧宇仪表厂、四平巨元换热器等十余家企业签定了合作开发教材及课程协议。在《检测与转换技术》课程教学中使用四平慧宇仪表厂的自编培训教材,在《组态监控》教学中使用红嘴钢铁有限公司自编的培训教材。同时将上述两门课程的实训安排在以上单位进行,把实训室建在企业,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

(五)将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教材建设与教学教革相结合

在教材建设中,我们强调了学生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并不断把教学改革的新成果、新技术 、新工艺、新方法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在《工厂电气控制技术》教材内容上体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现了实践性,该课程在原有一周校内实训的基础上,增加了校外企业实训和校企合作制作电气控制柜的培训项目,实现了“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PLC可编程控制》课程教学采用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方式,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采用课堂与现场交替,仿真与真实衔接。将典型的PLC可编程控制项目引入课堂,合理设置和序化教学内容;同时将课堂延伸到校外实习基地,延伸到工程现场,并通过《PLC可编程控制》教材中的综合项目学习,让学生在真实的编程控制岗位顶岗实习,使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四、结语

我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坚持教材建设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一致,教材建设把握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向,体现了地方院校教学风格、教学水平、教学成果,走出了电气自动化专业地方特色教材建设之路。

参考文献:

[1]赵居礼 试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材建设的基本思路 职业技术教育2008-5-1.

[2]程荣福.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改革与建设.职业技术教育2001.10.

[3]赵居礼,王艳芳.完善高职教材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2003,(10).

第5篇:电气自动化的基础知识范文

在现代建筑中,电气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给排水、空调、电梯、照明、配电以及控制等等,做好自动化控制的关主要在于精确控制好每一个部分的功能,从而满足建筑内部不同使用者的差异化需求。总的来说,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使用者生活的安全、舒适、智能以及节能。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构建十分复杂,其涉及面广泛、环节多,对于设计者而言,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设计,确保设计方案科学、合理。

二、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构建

1.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原则。

在进行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实用性,不断提高技术水平;(2)高效率性,对于自动化控制技术而言,必须具有较高的效率,从而减少非技术性的消耗;(3)安全性,在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应利用集成系统,确保使用安全。(4)标准性,在进行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时,必须严格遵循国内执行标准,可适当借鉴国外相关借鉴,从而在保证系统运行正常的同时,提高其控制水平。

2.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流程。

在对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设计时,必须要遵循以下流程:(1)明确客户需求,通过走访、调查的方式,记录下客户需求,明确客户所想要达到的效果,从而确定设计方向;(2)充分掌握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对于设计人员而言,其自身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与丰富的设计经验,并能够为一个建筑项目设计出几种不同的方案,可从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确保电力控制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3.电气自动化控制设计要点。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计主要要点如下所示:(1)配电中心必须布置在与系统负荷中心距离比较近的地方,中央监控室则需要设置在干燥、远离噪音的地方。(2)为了保证设备管理的便捷性,应将现场监控器集中设置,做好专门的规划设计,尽可能地靠着传感器,从而减少不限,降低成本,提高单位面积监控利用率。(3)传感器的输出具体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模拟输出;二是数字输出。在进行具体工程应用时,应充分考虑抗电磁干扰的问题,选择好传感器类型,其主要也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电压型;二是电流型。(4)做好备用电源的准备工作,从而确保在断电情况下,设备依旧可以正常运行。

三、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

1.建筑电气自动控制功能的实际应用。

现代建筑中,电气设备的应用越加广泛,因此相应的设备故障问题出现得也越加频繁。在电力设备出现故障后,可利用建筑电气化控制设备切断电路,防止故障范围扩大,确保整个建筑安全。

2.建筑电气保护功能的实际应用。

建筑电气设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无法预知的问题,例如:电压、电流或是功率超过设备、线路允许范围。对此,应利用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及时检测到故障信号,从而对设备、线路进行自动处理。

3.建筑电气监视功能的实际应用。

在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整个应用过程中,监视功能十分重要,这主要是因为一个设备是否带电或是断电,肉眼是无法观察到的,只能通过该传感器,设置相应的视听信号,从而实现对整个系统的有效监控。

4.建筑电气测控功能的实际应用。

建筑电气自动化的一个重要功能即为测量功能与控制功能,其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系统:安全防范控制系统、综合布线系统、自控给排水系统、消防安全系统以及自动空调机组等等。其中,(1)安全防范控制系统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出入口监控系统、对讲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以及防盗系统等等。(2)给排水系统则可以分为两个子系统:一是消防;二是生活给排水。值得注意的给水子系统的给水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水泵直接给水、气压给水以及高位水箱给水,对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确保给水的经济合理性即可。同时,给水子系统还要做好相应监控工作,确保水泵运行正常,可自动或是手动进行启/停控制。(3)消防控制系统可分为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消防专用电话系统、火灾探测器以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等。(4)电力和照明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系统组成:应急照明启/停控制、节能控制、电量计量与统计系统等等。(5)空气调节控制系统则可以分为空气加热系统、空气加湿系统以及空气冷却减湿系统等等。

四、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方向

1.充分利用网络技术。

当前,网络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其在各个领域中均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领域中,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扩展其应用范围,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快速更新,最终更好地为建筑工程服务。

2.做好系统的修复、维护。

在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难免会遇上系统的修护和维护等工作。在此过程中,系统修护、维护技术水平与工作效率,就直接决定了整个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行效果。只有完善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维护机制,大大提高其技术水平,方可实现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

3.提高系统更新频率。

第6篇:电气自动化的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问题及对策

前言:在发展前提下夯实基础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而言很有必要。该技术是电气信息领域的新兴科学,由于当时受到资金等因素的限制,被推迟了二十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才开始真正融入工业生产中。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我国当代科技发展促进了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电气工程的自动化程度对于社会生产有着重大意义,它也是我国科技水平的一种体现。国内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着缺陷和不足,因此,相关人员需结合解决对策应对电气自动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时展来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基本概况

1.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史

电气工程的发展处于核心和关键的位置上,现代科技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电气工程的自动化进程,且日益成为了推动电气工程行业进步的重要动力,从19世纪上半叶安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到西方国家的大学陆续设置了电气工程专业到1908年,南洋大学堂(交通大学前身)设置了电机专科,这是我国大学最早的电气工程专业,至今已有近一个世纪。自动化这种新兴的工作模式,可以对电气工程的效率进行有效的提升,从各学校开设电气工程专业到研究生学位的创立。各个学校响应时代的号召,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为国家培育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专攻人才。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一定的创新精神的学子奔赴岗位工作。因此相关的人员应该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相关技术和流程等进

行充分的认识,并且将理论应用到不同的行业之中,从而将电气工程自动化的价值发挥出来。

1.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电气工程的重要分支,涉及范围大,应用广泛,电气工程的自动化程度对于社会生产有着重大意义,它能有效提高电气工程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自动化技术在电网调度上的应用是一个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是电网安全质运行的可靠保证,电网运行的监控监管电压、周波等,以及观测主设备位置情况以及水、热的指标等,除了安全监控,自动化的应用可以让电网调度节能减耗,自动化技术可以对电网运行进行分析,并对相关事故提出处理对策,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我国主要有水电和火电发电厂,它们在自动化系统的实施中,有较大的相同点,一般来说,水电厂比火电厂的自动化程度更高。配点自动化在我国应用规模较小,主要在就地控制的馈线、集中监控等自动化方面。变电站的自动化技术,主要应用在传输技术、自动化控制、信息处理上,主要是为了代替人工作业,提高管理水平。

1.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现存问题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现存问题主要体现在能源消耗大以及质量不达标。电气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后续使用时的安全操作,以及使用寿命,管理不合格,施工质量不能保障,都是电气工程中存在的问题。集成化程度低,自动化系统的集成化,是未来方向,我国这方面起步晚,信息资源难以有效共享,给自动化技术的作用造成了制约。网络架构不统一。由于网络架构不统一,电气工程企业的网络架构不相同,使得自动化系统缺少兼容性,导致信息难以共享,自动化系统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有效发挥应有的作用。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2.1系统集成化程度和网络构架

增强集成化程度,建立起系统的自动化体系促进相关的电气工程企业的良好发展,应该建立起相对高效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模式,使不同电气工程

自动化系统均具有良好的兼容性。随着安全事故的不断发生,人们的安全意识增强,在施工过程中,人们对电气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在目前众多电气施工过程中,由于对企业对质量的管理力度不到位,将现代的先进设计理念和管理思想应用到实际的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之中,这样可以实现对系统最大限度的开发,将系统运行和管理产生的费用降低。电气工程企业在进行自动化系统的开发时,使用相同开发平台,提高技术开发人员的技能水平,提升电气自动化平台的独立性,提高自动化系统的兼容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设计的成本,还能在系统运行后,降低维护成本。

2.2优化电气自动化节能减排设计

优化电气自动化节能减排设计主要指的是在节能设备的使用以及技能技术的设计等方面的问题。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电气工程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际的生产需求,有效地解决能源的浪费问题。随着我国电厂的改革,人们逐渐地意识到了电气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管理工作要确保电厂正常运行,需要对电厂生产的日常照明以及温度等方面进行调节,做好对于材料的防潮工作,防止材料的损坏,做好防火的工作,这就使得在电气工程的管理质量以及能源的消耗和利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充分认识到建设施工中质量管理的重要,严控材料质量,加强人员管理,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作业。在电气工程的设计中,除了满足实际需要,还要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能源消耗,例如选择使用阻值小的变压器等,减少运行成本,使电气工程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3提高技术人员素质

第7篇:电气自动化的基础知识范文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附属高级技术学校 天津 300222)

摘要:企业岗位对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的需求,是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设置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电气自动化企业对职业院校学生能力需求问卷为例,对比分析了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课程设置并提出优化建议,得出了依据行业岗位群的需要对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优化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行业岗位群;职业院校;课程设置优化;电气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4-0052-03

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任务和办学目标。因此,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活动如何与企业对接成为职业院校办学的关键。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附属技校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中非常注重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对应。为此,我们对本校毕业生工作的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相应岗位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并对本校课程设置情况进行研究,提出了职业院校如何根据企业需求合理安排设置课程的建议。

调查实施

(一)问卷设计及调查对象

本课题组设计了《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调查问卷》,目的是了解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评价和对应岗位对人才规格需求情况。被调查的企业有天津深基工程有限公司、天津戴卡轮毂制造有限公司、天津一汽华利汽车有限公司、威斯特(中国)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发放问卷55份,回收51份,回收率为92.7%。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专业毕业生在企业从事工作的情况 在各企业的工作岗位中有我校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岗位比例如下(学生身兼多岗,分别计算):电器维护占52.9%,电路维护占41.2%,企业管理占37.3%,设备调试占33.3%,电力系统设计占31.4%,PLC编程占21.6%,仪表监控占11.8%。

企业缺乏电气专业人才 在企业短缺的电气专业人才方面,被调查的企业选择设备管理维护占49.0%,自动化仪表监控维护占35.3%,电气CAD设计占31.4%,安装配线占29.4%,工业控制及PLC运用占25.5%,变频技术与电力拖动占17.9%,单片机控制占15.3%,Protel电路设计占13.7%,建筑水电安装占5.9%。在“贵单位急需的技术岗位”一题中,选择生产一线操作人员、较高级设备维护人员、电力系统设计人员、车间管理人员、电气仪表技术员、水电安装人员的企业分别有58.8%、45.1%、39.2%、35.3%、33.3%、9.8%。在“总体而言,贵单位需要哪类电气人才”一题中,有58.8%、52.9%、41.2%、19.6%的企业选择了技术型、生产操作型、市场开发型和管理型。对以上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天津地区的电气行业岗位群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有:一线生产操作型人才最为缺乏;仪表监控维护人员缺乏;电力系统设计人员较为缺乏;车间管理人员需求总量并不大但缺口较大;建筑水电安装人员需求量缺口小;单片机控制和Protel电路设计有一定的需求量。

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素质的评价及要求 有35.5%的企业认为我校电气专业毕业生基础理论知识不足,这说明基础理论方面的教学有待加强。另外,有54.9%的企业对电气专业人才创新能力要求较高,有60.8%和29.4%的企业认为开拓创新能力“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可见创新能力是电气行业岗位群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共同素质要求。高达76.5%和74.5%的企业决定取舍应聘者的重要因素是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远远超过“技能证书”17.6%的选择率,这表明对于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来说,顶岗实习的经历非常重要。

专业课程设置状况分析

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都应根据行业岗位群的需求而设置,根据需求变化而更新。通过分析发现不符合企业岗位需求或教学效率偏低的专业课程,进而对其整合、删减和扩展。将前文数据与我校高级电气专业高级工的培养方案结合分析可以发现,要想让毕业生更好满足企业岗位的需求,能够做到“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就要围绕企业岗位需求的调查结果调整优化课程设置,主要是课程门类和教学时序。

根据调查数据,课题组对我校电气专业高级工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五点调查结果:

加强自动化仪表监控维护课程 现有课程是75课时,而调查显示此方面的人才缺口较大,需要增加课时。

生产作业管理的课程应延后开课 车间管理人才需求量较大,而现有生产作业管理课程所属的文化基础课模块集中在第一、第二学期授课。而实际工作所需要的管理能力应该在学生学习了各种生产技能,参加过生产实践后再进行学习,故此课程应调整到第五学期顶岗实习一段时间之后。

专业理论课程需要整合 以往有观点认为“职业学校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应坚持‘够用为度’原则”,但这样做的后果是35.5%的企业认为我校电气专业毕业生基础理论知识不足。职业院校学生往往在理论学习方面兴趣较弱,对理论课程的整合就显得更为重要。就电气专业来讲,“电路技术”和“电子基础”两门课有较多关联,可以整合为一门课程;“工厂电气控制”可以和技能模块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编程与应用”整合为一门课程。

单片机、Protel可作为选修课开设 企业对这两类人才有少量的需求,但现有课程安排中没有这两门课程,可作为选修课增设。

可增设“自动化产品销售与技术支持”的课程 这门课程在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中还很少见,但是41.2%的企业需要“市场开发型”电气人才是不容忽视的。此课程应安排在技术基础课模块中,讲授时段以第三或第四学期为宜。

通过这种有可靠数据的企业岗位需求调查和学校课程设置的对比分析来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可以使学生在校所学的技能更贴近实际需求、更容易适应工作岗位、更能适应行业的发展变化。

结论

通过上述对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结果分析,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优化设置可依据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一)按照企业岗位需求选择应开设的专业课程门类

在分析企业岗位需求之前应首先依据本专业的特点将所有课程分为若干模块。近年来职业院校多数专业的课程都是按照公共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业综合课或强化课、专业实践的维度来划分模块的。

各模块内具体应包含哪些课程门类,则要依据企业岗位的需求来确定。在调查分析企业岗位需求时,要具体细致,要考虑其中包括哪些具体的岗位,完成各岗位的常规岗位任务所需的专业能力有哪些,依此确定与这些能力对应的专业课程有哪些。只有准确分析企业岗位需求,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满足市场就业要求,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还能让学生具备在行业内进行岗位迁移的能力,在就业时拥有更多的选择。

(二)按照企业岗位对各种专业能力的具体要求决定相应专业课程的教学时序

课程安排的顺序、教授的时间段和课时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科学合理的安排可以大大提升教学效果。确定了需要开设的专业课程门类之后,对企业岗位在各种能力需求的质量、各类人才的数量需求以及缺口数据等方面的精细分析,可以为职业院校对各门专业课程进一步调整优化提供有力依据。比如,对于难度要求较高的专业能力,相应的课程就应该安排较多的课时。当然,在优化课程设置时也需要考虑课程本身的特点。对于需要一定专业基础才可以学习的课程,要安排在相关课程之后进行;有些课程在学生对真实的生产工作过程有一定了解之后学习效果更佳,则应安排在顶岗实习或参观实践之后。

(三)企业岗位需求量较小或能力要求较高的对应课程,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

将需求量较小、对职业学校学生来说难度稍大的一些课程作为选修课开设,可以使有足够精力和能力的学生得到进一步深造,使其专业能力在“广”的基础上还可以“精”,不但能够适应企业岗位,还能在某一岗位上做到精深和专业化,甚至拥有该领域的创新、研发和技术革新能力。选修课的学生容量通常比技能竞赛大,可以满足较多学生的技能深化学习需求,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高素质、有竞争力的技能型人才。

从课程设置的角度考虑,针对部分学生、具有个性化教学方法的选修课是满足企业岗位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特殊需求的最佳方法。

(四)要按照地区行业特点和产业发展变化趋势灵活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职业院校的教学直接面向就业,故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灵活地调整专业课程,才能保证学生在校所学知识技能能够满足岗位发展变化的需求。各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同、行业发展水平不同,行业岗位群的需求必然不同。职业院校在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时,固然可以参考其他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但是依据本校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找准自己的定位才是最关键的。职业院校随着地区经济发展、行业技术更新和产业升级的步伐去主动、灵活地调整课程设置以适应行业岗位群的需求,是职业教育满足其功能的有效手段。课程设置和教学的前瞻性也是使学生具有适应未来岗位的能力所必须的,陈旧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就业和行业发展的需求。

总之,对企业岗位需求精细、深入、全面的研究,是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设置的最重要的依据。职业教育应紧跟时代的步伐,抓住企业岗位的需求和变化趋势,结合相应的教育理论,科学、合理、及时地调整各专业的课程门类和教学安排,让职业院校毕业生有能力做到“首岗适应,多岗迁移”。

参考文献:

[1]杨泉良.岗位群对高职院校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灵活性要求[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

[2]黄宽,纪静波.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2).

[3]杨云英.高等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

第8篇:电气自动化的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暖通空调设备及控制;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作者简介:朱建红(1971-),女,江苏通州人,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讲师,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张蔚(1977-),女,江苏泰州人,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讲师。(江苏 南通 226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0B33、13050653、09034、2010B1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5-0090-02

一、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现代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正在充分显示出电子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时代特征。以楼宇自动化、通讯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为标志的智能化建筑将成为未来现代化建筑和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方向,从而为建筑电气自动化领域带来一场深刻变革,为其开拓了充满希望的广阔前景。南通建筑业历来以绝对优势领先于全省,以“建筑铁军”享誉全国,高资质企业进一步增多。但是,目前从事建筑电气自动化设计、施工、运行和安装的专业人员,在建筑电气自动化高新技术方面缺乏严格的训练。高级人才匮乏,人力资源不足。

面对建筑电气自动化高级人才紧缺的局面,南通大学(以下简称“本校”)在建筑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主要渠道方面,改变原先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中智能楼宇与建筑电气方向选修的培养模式。调整专业设置,智能楼宇与建筑电气方向已变为教育部正式批准的一个新的本科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并于2009年正式招生,新的专业培养目标定是为建筑行业培养建筑电气自动化复合型应用人才,为长三角城市化进程培养出合格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即卓越工程师。

该专业是紧密结合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而设置的独立专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空气调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需求也复杂多变,高校培养出的学生必须既能从事智能建筑设备控制方面的理论设计,又能从事检修、监测、监控等应用方面的实践操作,现场的调试与改进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必须利用在校时间了解相关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相关的控制策略与设计方案,并会设计一些简单的控制与综合监控系统。因此专业课程教学手段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的质量。

世界各国都在强调节能减排,空调耗能模式取决于其工作机理,控制策略在能量优化控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铸造绿色空调一直是整个社会追求的目标,因此教学环节应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卓越工程师目标下的教学策略改进研究就是要顺应专业建设的培养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工程应用能力),主要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进行研究。

二、专业调整下课程大纲调整设置

“智能建筑设备及其控制”最早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智能楼宇与建筑电气方向的一门学科方向课,主要包括一些建筑设备的智能控制知识,使学生了解与之相关的最新科学技术,尤其是通信和控制技术在建筑电气中的应用前景。随着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开设,原有的培养方案在2010年6月已经被重新修订。学校也对原来的以专业方向定位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相应的课内计划学时数也发生变化,课程内容重新优化组合,原来32学时的“智能建筑设备及其控制”专业选修课变为新专业方向下48学时的必修课“暖通空调设备及控制”。

学校重新修订课程大纲,调整不同知识点内容的讲解学时分配比例,注重跨专业知识点的合理设置,进一步增添设备方面及空气调节方面内容,结合工程实践人才的需求标准,重新研究实验内容与数量,注重实践环节内容设置。

三、课程教学环节及内容设计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而设的电气类专业,专业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学生不仅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在专业学习中为以后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学生对专业课程进行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方面的研究与改进,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对口的专业技术人才。

1.认识实习环节内容设计

本课程专业性很强,学生缺少对设备形象的了解,在单刀直入式的课堂教学中很难理解、接受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所以学校在课堂教学前一周必须设置课程实习环节,通过市场调研了解空调相关的制造及应用行业,获悉该领域人才的需求情况及对人才工程能力水平的具体要求。实习能够帮助学生转变原有的抽象思维,了解空调的不同用途及型号,认识大、中、小型中央空调系统的组成,培养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如具体到单个系统,可以使学生着重了解空调系统的冷热源、空调机及大概的设备管路结构,其工作的原理与具体的控制技术及待完善的技术与发展趋势。此环节的设置能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形象思维,形成一个系统的概念,为即将展开的理论知识讲授奠定基础。

2.理论教学环节内容设计

由于学生原来从事的专业基础课程偏电气方向,所以这个环节的教学必须及时补充一些原来的课程中所未涉及的知识点。但是受限于学时数教学内容又不能太详细,因此精心设计这个环节意义重大,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除正常课堂教学时数外,教师每次针对下次课的教学内容,预留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或图书馆资源去了解一些流体力学、热工仪表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巩固机械制图知识,使其学会读图,了解现有的一些大型空调的先进监控技术,这有利于课堂内容的精练讲解。

课程整体内容分为空调系统分类及基本组成、空调冷热源装置及工作原理、空气处理及其设备、空调水系统、空气温度、湿度调节原理、空调自动控制系统几部分,教师对每一部涉及的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讲解,涉及复杂控制部分时补充焓湿图的知识点,对自动控制部分及时补充传感器的信号处理、计算机控制技术相关知识,分别从检测量与控制量角度以及两者关系详细讲解系统监控原理及结构。

3.实践环节内容设置

此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师分析现有简单设备控制系统的功能结构,让学生剖析现有控制功能的优缺点,独自设计恒温恒湿控制系统。学生首先进行系统管路及通信控制网络的仿真模拟,在上位机模拟系统环境进行试运行,然后进行现场设备试运行,进行调试排故,这样能够基本实现设计目标。

4.考试环节的内容设置

这部分内容除检查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外,更多的是检查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本校结合每年注册建造师的一些考试内容,设置了一些自主发挥的题型,着重针对监控设计及实际排障排查能力,设置相关内容进行考核。

四、课堂教学方法及手段改进

卓越工程师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较高的综合素质,还需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具备很好的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学校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积极引导。

1.引进动模及实用助学型PPT,建立情景课堂教学模式

中央空调系统本是庞大系统,成本较高,所以不可能形成学生人手一套设备、亲临其境的实验室教学模式。但如果借助先进的教学软件引进动模系统可以使学生认识所有设备,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教师在相关理论知识点展开前,通过系统模拟仿真图让学生初步认识相关设备,了解其在所属空调系统中的位置、功能,在此基础上切换到理论知识的讲解,可帮助学生做到思维的自然过渡,使其轻松地理解、接受所授内容,做到事半功倍。

2.注重问题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论教学内容相对实践教学,枯燥而抽象,学生的思想在此过程中容易进入游离状态。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可以沿用先问题后答案、再讲解的教学模式。比如,在讲解夏天系统空气调节控制原理时,可以先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如果冷冻水流量很小甚至冻结,房间温度会怎样变化?对制冷机机组工作产生什么影响?由什么原因引起?怎么排除故障?哪些部件易出问题不易控制?如何可靠控制”,让学生先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实现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互动,默契配合教学活动开展。这种教学策略,相比呆板的直切入模式,教学效果更好。

3.引进工程案例,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中央空调系统打开、安装、调试本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问题,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仅要有发现查找问题能力,还要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小到故障的排除,大到系统的改进设计。因此,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必须引进实际工程案例教学。例如,可以用某大厦的空气调节冷热源供应作为案例,从稳定的负荷要求到动态的负荷调整,分析区域温度极端变化的现象,从动态调节控制需求设计入手,要求学生结合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利用检测环节进行合理的工程再设计。学生课外完成案例设计,教师利用课堂时间进行不同设计案例的分析评价,进一步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对系统的不断改进,培养了创新能力。

第9篇:电气自动化的基础知识范文

摘要:如何通过改革传统考试模式,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本文着重从考试的内容、题型、方式、评分、试卷质量分析和信息反馈等方面加以全面的论证。 学校教育中考试的目的是检验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是检验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主要措施,是改进教学工作、督促学校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对教和学都有很强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因此,考试内容和方法一定要服从培养目标的要求。并指出针对考试环节上学生和老师转变观念的必要性。

关键词:专业能力和素质;考试模式;改革

Abstract: how to through the reform of traditional examination mode, so a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the quality is worth thinking about. This article emphatically from the content of the exam, questions, the way, the score, examination paper quality analysis and information feedback such aspects as the overall argument. The school education in the purpose of a test is to test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teaching goal, is the student to the basic knowledge inspection, the basic theories, basic skills and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solution actual problem ability main measures, i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work, to supervise the school education realizing the goal of the important mean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ll have strong guidance and promote the role. Therefore, the content and method must obey the demand that develops a target.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exam link for students and teachers of the necessity of change the idea.

Keywords: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quality;exam mode; reform

中图分类号:F40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总理与国内6所重点大学校长与教育专家的会议上就谈到大学应重新审视对人才的评价标准。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宜作为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还要看其是否具有迅速学习并掌握新知识的本领和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在专门对重庆市20多家企业所进行的调查问卷中发现,企业对应届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包括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创新能力等。当然,这需要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等环节进行多方位的调整,其中考试模式的调整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

1 传统机电气自动化专业考试上存在的弊端

1.1 课程考试仍然是一次性期末闭卷笔试占据着主导地位,考试方式采用学期末闭卷笔试的方式结课。过分偏重于考核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忽略了学生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的考核。

1.2 试卷内容还是重理论要点,轻实际操作

就现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考试内容,特别是专业课的命题内容看来,仍然偏重于知识记忆,计算。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考核严重不足。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学生“上课记笔记、课后抄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学习状况的真实写照。这不仅与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相矛盾,而且使学生在接触实际问题时感到模棱两可。

1.3 平时成绩比重偏低,给分随意

平时成绩往往包括考勤成绩、课堂表现成绩、作业成绩等。很多同学往往抓住老师“心软”的心理,只要最后突击考试通过,老师不会难为学生。而老师们往往也认为,平时成绩只不过是平衡卷面成绩的工具,很少有老师认真的按平时成绩考核的内容加权取值,非常随意。

1.4 客观性试题比重过大

从考试题型看,大多是只有唯一答案的填空、名词解释、问答题等客观题型,综合分析等考核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观题型较少。这样做的结果是强化了学生死记硬背的习惯,弱化了创新思维的意识和能力,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学生接受新知识、使用新技术、新设备的意识和能力,用一张试卷是无法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的;

1.5 考试内容合理性有待提高

目前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考核内容更多地偏重于对概念、原则、公式等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考核,完全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再认与重现。这只能有效地监测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程度,却无法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运用程度及综合能力、创新能力。极不利于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

1.6 试卷答案过于呆板

每次考试教师所给出的标准答案,虽然将每个知识点得分都能细化,但是,并不是所有课程的答案都只有唯一答案。这种考题方式只能使学生的思维方式被固化,形成定势思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对也考试失去积极性,往往消极应对。

1.7 对试卷质量分析和信息反馈环节不够重视

对试卷的分析往往通过分数来反馈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不能分析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综合能力。对试卷的质量的分析仅仅从知识点的含概量进行分析,没有分析出其它能力的激发和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