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范文

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

第1篇: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学校管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模式;学生

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下,很多学校存在着管理质量较高,学校管理实际作用较差等方面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模式是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表现,能够真正展现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对学生的发展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文章将基于学校管理的实际情况,分析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价值,提出一些个人观点与浅见。

一、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模式的价值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模式有助于教育服务意识的增长,营造学校民主化管理氛围,构建开放性的学校管理模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有助于教育服务意识的增长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模式是教育服务意识深入渗透在教学管理活动中的重要表现。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活动中,能够更为全面的提供教育管理服务,也为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带来更多的新鲜血液,构建家长与学校紧密相连的教学管理模式[1]。

(二)营造学校民主化管理氛围

学校管理民主化实际上可谓是当前学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对学校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发展均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家长参与的学校管理模式下,能够使教育更加公平,避免集权化问题的出现[2]。

(三)构建开放性的学校管理模式

家长参与的学校管理模式下,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学校可以通过直接与家长联系的方式,构建社会、学校与家庭“三结合,一体化”的教育模式[3]。在这种现代化的学校管理模式下,能够真正改变封闭式的学校管理方式,拓展教育的空间。

二、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氛围,构建完善的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制度以及科学对待每一位家长的建议等方式深入开展。

(一)营造良好的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氛围

家长参与的学校管理模式是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模式下,不仅学校具有管理学生的责任,同时家长也需要参与到学校管理活动中,展现家长在学生管理活动中的责任。现代管理学认为,学校中的良好人际氛围,能够直接影响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态度,进而也会影响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质量。家长是学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同时也是一个特殊群体。为了使家长更好的参与到学校管理活动中,学校需要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模式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方面需要尊重家长的个人观点、个人学历、个人态度,注重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中的人际氛围构建。比如学校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校管理活动,比如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一系列的主题研究会,邀请教师与家长参与到其中。通过丰富多样的联谊活动缩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使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模式能够顺利开展。

(二)构建完善的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制度

纵观当前我国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制度的实际开展情况,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很多学校存在着家长参与力度不足等等问题,难以真正展现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制度的实施价值。针对于这种问题,可以通过构建完善的家长参与管理制度予以保证。学校方面可以建立向家长报道的制度,对一段时间内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总结,使家长能够明确学生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同样的,家长也需要结合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向教师进行总结,互相之间增加沟通。学校可以结合其具体发展情况,制定具体的制度,例如每周进行一次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沟通中需要注意的各项问题等等,通过严格的制度真正确保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科学对待每一位家长的建议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模式下,学校需要在尊重家长个人观点的前提下,辩证性的对待每一位家长的建议,科学处理家长的建议。例如学校可以将家长的建议总结起来,针对于反馈问题较多的内容,通过开展听证会的方式,群策群力,集合所有人的建议进行问题分析。学校方面需要结合学校实际管理情况,分析其中的利弊,对于合理的建议需要及时进行研究和采纳,对于不合理的建议需要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三、结束语

新时期背景下,学校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氛围,构建完善的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制度以及科学对待每一位家长的建议等方式,深入贯彻家长参与的学校管理模式,促进学校管理质量的不断提升。

作者:高岳斌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草窝滩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家成,王娟,贤,等.可怜天下父母心——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家长教育理解、教育期待与教育参与的调查报告[J].教育科学研究,2015,01(22):5-18.

第2篇: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 家长参与 学校管理 人文关怀

长期以来,尤其是上世纪60、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十分重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逐步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上升到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的层面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在我国,随着教育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家长对学生除学习之外其他事物的关心和参与意识的不断提升,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呼声越来越高,并且开始了初步的行动,慢慢步入了正轨,同时这也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提高学校管理效能的重要方面。

一、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当今的学校管理中,更多的是强调学校内部的管理,也就是说注重学校内部的管理人员,包括校长、行政人员以及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参与学校和班级的日常管理,而忽视了影响学校发展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参与学校管理,比如家长的作用、社区的作用等,而在这其中,家长作为一种特殊的利益相关者,其作用已经被低估,甚至被忽视。在现代的学校管理中,家长更应该从幕后走到台前,逐步从局外人转变为局内人。

(一)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现状

通过对西方国家学校中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经验的探讨、学习和借鉴以及结合本国实际对其进行的相应探索,我们得出:我国目前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看到了一定的成果,比如说大部分学校都开设了家长学校,部分学校还设立了家长委员会,以便使家长与校方进行更好的、更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并对校方的管理(包括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进行主动参与和监督,并且很多家长的参与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但这些现象还只是个别学校存在,甚至只停留在表面,这说明目前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仍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二)目前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主体性缺失

在我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绝大部分家长都抱着一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和理念,尤其是在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的今天,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为孩子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不遗余力、想方设法的为孩子选择重点学校,哪怕是增加经济支出也在所不惜。但是当子女进入学校学习后,很多家长为他们支付了相应的教育费用之后,就抱着一种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的态度。由这种理念所引发的结果就是只关注孩子最终学习的产品和回报,比如说期末成绩、得奖次数等等,很少甚至几乎不参与到子女学习的起点和过程中。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众多,除了家长的日常工作比较忙,社会交际比较多,家长的知识结构和知识背景等原因外,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要求不够迫切,不够主动,对学校的教育抱有太高的期望值,只要自己的孩子不出问题就不会主动与老师取得联系,询问近况,归根到底,就是家长主动参与的主体性缺失。

2.校方对家长参与学校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作为校方,可能考虑到家长的知识背景不同以及平时的时间安排等因素,虽然表面上在规章制度中明确提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但在实际过程中,并没有相应的做到制度保证,具体来说就是没有固定的时间段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

其次,即使部分家长真正参与到管理中来,其在管理过程中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校方反应不够及时,甚至冷眼相待,不予理睬,也极大地挫伤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部分家长本着对自己子女的教育和对学校发展负责的态度,积极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去,通过一系列的途径对学校的方方面面进行详尽地了解,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宝贵的建议,但是对于校方来说,如果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形象,自以为自己是权威,而不是与家长进行平等、相互尊重的交流,最后出于种种原因,没有及时的采纳和处理,甚至没有给这些家长以明确的答复,使家长觉得自己没有被尊重,这将严重影响了家长继续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

3.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实效性难以保证

管理的有效性和实效性问题是我们在学校管理别关注和强调的话题,对于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也不例外。而在目前的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实践中,家长参与途径的单一、家长参与的内容单一以及部分家长提出建议后学校不予及时答复、讨论与采纳等问题都使得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实效性难以保证,对此,我们对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有效性问题提出了质疑。

首先,家长参与的途径表现为单一性。从目前来看,家长学校仍然是家长和学校进行联系沟通的主要途径,而家长学校往往活动时间比较少,一学期基本上1~2次,甚至在某些学校只是一个摆设,流于形式或者是应付上级检查而存在的。而在形式上主要是校方的一言堂,内容上主要是向家长传授如何教育子女,包括学习上和生活上,没有走出原来家长会的模式,在活动方式上,主要也是以老师的讲授为主,大部分家长只是作为倾听者,而没有得到真正的交流和发言的机会,是“满堂灌”的模式,没有真正起到家长和学校真正沟通的初衷和目的,甚至在很多学校存在着家长学校名存实亡的状况。

其次,在家长参与的内容上表现为单一性。家长与学校进行沟通和交流仅仅限于关心和询问子女的学习成绩、学校表现等,而且与老师交流次数甚少,而对于老师来说也是如此,平时只有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孩子有问题了才想起来通知家长,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然后要求家长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等,平时根本没有做到与学生家长的定时沟通,造成了很多工作上的被动,也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工作的实效性。

二、人文关怀下的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策略

(一)营造和谐、宽松的家长参与氛围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家长的义务和责任。为更好地使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必须营造和谐、宽松的环境和氛围。

现代管理学认为,学校内良好的人际氛围,不仅直接影响着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态度和热情,同时也影响着学校的工作效率,随之而来就影响着师生的成长和发展。因为对于家长来说,是学校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也是一支特殊的群体,在人的社会属性方面都具有在群体中获得认同、尊重、关爱和归属等情感需求,这些需求的满足状况深刻地影响着家长的参与态度和积极性。

因此,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在规范化的同时,也要注重在参与过程中的情感因素,注重营造宽松和谐的人际氛围,从而使之更贴近家长,更符合教育回归到人文关怀中去。

(二)在制度层面上保障家长参与学校管理

在西方,很多国家,比如美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都把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利用法律固定下来,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用立法的形式保障权利的正常实施。在美国,许多中小学为学生制定了明确的规章制度,并通过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求达到有效管理学生的目的。比如,建立向家长报告制度,向家长介绍学生的在校表现,而校方从家长那里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以及对学校的建议与意见,参与对学生的管理。西班牙《宪法》第27条第7款就规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家长、教师,适当情况下也包括学生,参与所有靠行政部门以国家公共基金维持的、其确立符合法律程序的教育中心的监督和管理。另外,英国的《泰勒报告》、《1980年教育法》等都对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非常明确的关于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法律法规性文件,各地方的相关政策规定也很少涉及到本项内容,给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实施和推广带来一定的困难和麻烦。所以,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市的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或对已有的法律法规条文进行重新的修订,明确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法律权利和义务,这样在法律层面上保证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有效性。

(三)学校管理层应落实家长所提出的建议

但是我们也要知道,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并不是学校管理的灵丹妙药,也不能指望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后,学校中的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家长参与学校管理问题,也就是不但要看到其给学校管理带来的变化,更要看到带来的弊端和问题,比如说很多家长想参与学校管理,但是不肯承担责任;还有些学校的家长参与停留在表面化,而并不是实质性的参与,有作秀的成分存在;另外,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后,虽然在管理和决策中注重了民主,但学校的运作成本在无形中增加了,而且带来了决策的滞后性,影响了管理的效率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关注和解决的,任何新的理念都要放在实践中去检验,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达到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天平,孙孝花.美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角色的嬗变[J].教育研究,2007,(06):78-82.

[2]陈如平.美国教育管理思想史[M].海南出版社,2000.

第3篇: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范文

一、强化人本意识,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民主化

学校管理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教育的各种要素,以实现培育人的学校管理活动。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在学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师管理是第一要素,因此,学校管理应该“教师第一”,在“以人为本”中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作为管理工作者,校长是学校管理者队伍中的重要角色,理应具有而且必须强化这种意识,来实现教学管理的民主化。

现代学校管理是一种系统管理,管理者应该把对象作为一个动态的系统,以整体优化的观点协调各基本要素间的关系,使之向共同的管理目标逼近。教学管理实现“教师为本”的思想,其实质就是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为教师创设和谐的心理时空,将是实现教学管理民主化的重要标志。

1.学会换位思考。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考虑学校领导意图多,注重教学任务分配多,重视教学活动开展多,却很少考虑教师究竟在怎样的心态下接受任务,很少顾及他们是否感受到完成任务的压力与快乐,等等。如果我们在布置或检查工作时作一番换位思考,就会避免许多粗暴生硬的操作方式,就会使教师乐意接受任务,并愉快地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学会尊重与信任。教师是学校的主人,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师对民主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他们希望和欢迎领导能以民主的作风,为学校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校领导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在校内,学校领导和教师只是分工上不同,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所以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尊重他人的管理氛围,使人与人之间感情融洽,互相发生积极的影响。其次要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使教师怀着快乐的心情参与各项教学活动。

3.满足成就需要。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被认可、被赞扬、被发现、被重视。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每一位教师的成就需要。不以同一目标培养教师,不以同一目标评价教师,使每位教师在不同的工作层面上都能尝到成功的甜头;要善于搭台子、铺路子,使每位教师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显露身手的空间。

当然,为教师营造和谐的管理氛围,必须以一定的规章制度和常规要求为前提,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管理的民主化。

二、强化科研意识,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课题化

学校教学管理的决策者必须是先进教育思想的传播者,其首要职责是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帮助他们明确教育发展的新动向;其次是建立学校决策者亲自过问教学科研工作的制度。学校教学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管理工作者承担着管理网络的角色和目标实施角色,管理者自身的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管理质量的高低。

在学校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强化科研意识,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的科研含量是一条必由之路。首先,管理者要有较强的科研意识,用心去研究管理工作,向科研要质量;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去引导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要有较强的感召力,去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带动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朝着课题化、科研化方向发展。其次,管理者要努力实行常规管理工作的课题化,使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运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拓宽常规管理的视野和范围;在严把静态要求关的基础上强化动态管理;在工作进程中要逐步实施多层次分类别管理。

三、强化创新意识,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如今,人们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本是知识创新的水平,决定竞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知识创新的能力。由此可见,学校教学工作要参与激烈的竞争,并且获得竞争的胜利,管理者必须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4篇: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教学管理;人本意识;认识;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124-01

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现实的学校教学管理实践中,人们往往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对学生管理方式方法的研究,很少研究对教师教学管理方式方法的研究。平常所说的教育管理改革,往往是学校领导要求教师改变对学生管理的方式方法,而忽略自身改变对教师教学管理的方式方法。学校管理者要善于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同人文精神的“软”管理相结合,既“管”且“理”,重“管”更重“理”,实现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权力经验管理与学术管理相结合,校内资源管理同校外资源管理相结合,这样才能使一定的管理行为收到预期的效果。那么,将如何实现新时期科学的村级学校管理呢?

一、强化人本意识,实现管理工作民主化

学校管理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教育的各种要素,以实现培育人的学校管理活动。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因此,学校管理应该“教师第一”,在“以人为本”中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作为管理工作者,是学校管理者队伍中的重要角色,理应具有而且必须强化这种意识,来实现教学管理的民主化。

现代学校管理是一种系统管理,管理者应该把对象作为一个动态的系统,以整体优化的观点协调各基本要素(包括:人、财、物、信息和任务)间的关系,使之向共同的管理目标逼近。教学管理实现“教师为本”的思想,其实质就是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为教师创设和谐的心理时空,将是实现教学管理民主化的重要标志。

当然,教学管理为教师营造和谐的管理氛围,必须以一定的规章制度和常规要求为前提,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管理的民主化。

二、强化科研意识,实现管理工作课题化

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决策者,必须是先进教育思想的传播者,其首当其冲的职责是对教师进行教育思想的校本培训,帮助老师明确教育发展的新动向,其次是建立学校决策者亲自过问教学科研工作的制度。学校教学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管理工作者承担着管理网络的角色和目标实施角色,因为如何提高管理者自身的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教学管理质量的高低。

在学校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强化科研意识,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的科研含量是一条必由之路。首先,管理者要有较强的科研意识,用心去研究管理工作,向科研要质量;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去引导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要有较强的感召力,去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带动学校的教研工作,朝着课题化、科研化方向发展。其次,作为管理者要努力实行常规管理工作的课题化,使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运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拓宽常规管理的视野和范围;在严把静态要求关的基础上强化动态管理;在工作进程中要逐步实施多层次分类别管理。由此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育人目标的实现。

三、强化创新意识,实现管理工作现代化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本是知识创新的水平,决定竞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知识创新的能力。由此可见,学校教学工作要参与激烈的竞争,并且要取得竞争的胜利,作为管理者必须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管理工作的创新,主要表现在意识和管理两个层面上。首先是意识创新。随着教育的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教育的新问题、新情况、新变化,管理工作者就必须从长远的、发展的、创新的眼光去认识和理解新时期创新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其次是管理创新。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在对新问题、新情况、新变化进行认识与思考的基础上,必须寻找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新时期教师素质的要求、学生素质的评价、学校德育的社会化、青年教师的培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提高办学质量的关系、学校网络化管理等,都将成为我们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我们必须站在教育发展的前沿阵地,勇于实践,勇于开拓创新,去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四、强化资源意识,实现管理工作合理化

创新管理应是一个开放的管理范式,它是学校通过对可利用的显性和隐性资源的充分开掘和合理应用,以求得管理最优化的过程。在学校管理中,必须挖掘信息、社区、校外实体的资源进行充分的管理。

首先,合理开发利用教育信息。在现代信息社会,信息传播的方式繁多,且方便快捷,关键是学校的决策者要有这种管理意识,尤其是要注重对信息发展态势的管理。因为,所有的理论和经验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并不都能直接运用于实践,必须融入学校的校本思想,结合学校的特点,有选择地“拿来”。

第5篇: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学校管理 工作 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06-02

一、用先进的办学思想作为指导

自古以来,校园都是培养人、塑造人的最佳场所。在学校的管理中,要想提高中学学校的管理效率,就要正确认识到先进的办学思想是治理学校的根本所在,先进的办学思想是学校管理活动的导航。在学校的管理中,很多学校的办学理念并不科学,也不先进,这阻碍了学校的长远发展。现阶段,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下,很多学校都树立了先进的办学指导思想。比如说,以德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等这些都是先进的办学指导思想,有的学校还明确提出了“关爱孩子、关爱细节”的办学理念。他们以创建新型的学习和教学机制为目标,着眼于师生的共同发展。在先进的办学思想指导下,有的学校还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共创和谐校园、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管理目标,在这些新型理论的指导下,实现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二、要有切实可行的办学思路,找准学校发展的目标

学校管理工作量大面广,要求具体,学校管理者只有纲举目张,化繁为简,才能有力推进学校管理建设。因此,校长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办学思路,找准学校发展的着力点,找准学校发展方向的突破口。校长一定要善于设计学校办学的计划,学校的发展远景,从管理关键环节入手,把握计划,抓住时机,对学校发展问题做认真分析研究,做到学校发展心中有数,在办学过程中碰到重大问题校长要亲自解决。在实际工作中,校长应列出每年、每学期的工作计划、工作重点,把主要精力用在抓计划抓落实中。

三、现代中学学校管理中实施的“以人为本”对策

任何理念的贯彻落实都离不开具体的对策,在现代中学学校管理中实施以人为本理念,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坚持科学的育人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始终是学校的主体,学校的管理活动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只有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进步,学校才算完成了使命。学校管理中的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是学校科学育人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2)坚持科学的人才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的目标、计划、愿景都是通过教师实现的,学校管理中做到以人为本,尊重教师的需求和发展,教师才能发展,教师发展了,学生才有可能发展。因此,尊重教师的需求,发挥教师的潜能,促进教师的成长,是中学学校管理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和必然要求。

四、善于学习,不断提高管理能力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知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地更新和变化。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开拓新的视野,才能跟上时展的潮流。一名优秀的中学校长应该是善于学习的校长。校长可以通过向教师和学生学习以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水平。在日常工作中,校长应走到师生中去,认真听取师生的心声以了解他们的愿望和需求,寻求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校长可以向国内外优秀的教育学者和企业家学习,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应如何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合理利用资源,以达到效益最大化等管理理念值得校长去借鉴和学习。当然,不能照搬,毕竟学校和企业有许多不同之处,要“取之精华,去之糟粕”。

五、坚持全员参与管理,构建高效中学学校管理的新模式

学校是我家,管理靠大家。要不断强化师生的集体意识,把学校管理视为一种自觉行动。这就要求学校的领导要学会运用全新的教育管理理念,充分依靠广大师生为学校的管理、发展献言献策。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要形成长效民主监督机制,充分重视每一个教师、每一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表扬先进,群策群力,共谋发展。人性化管理的核心是发扬民主,学校管理者要让师生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从而激发其对工作、对学习、对学校的热情,使之更好地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如果一味地依靠强制约束,只能使师生消极地接受管理,对于提高管理效能很难奏效。因此,作为学校来讲,必须把师生员工看成学校管理的主体。可以充分发挥学校教代会、教育工会的职能作用,学校的发展规划、重大决策均在教代会上由教师代表表决通过并在广大教师中宣传达成共识,最后形成决议。另外,也可以由师生共同参与制订和落实学校规章制度。其次,要大力倡导阳光办公,简化公开各科室办事流程,设立举报箱,落实“校长接待日”制度,实现与师生面对面交流,倾听大家的意见和看法。

六、客观公正,奖惩分明,提供实施目标的管理保障

客观的评价结果和严格的奖惩制度相结合不仅是目标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引入竞争机制,激发教职工努力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根本途径,我校应本着“常考评、重奖惩”的宗旨,实施奖惩“三挂钩”的办法,确保目标管理的顺利实施。

七、精心打造现代化学校

作为一所现代化的学校需具备以下五个要素:第一,现代化学校具有超前全新的办学理念。第二,现代化学校具有健全灵活的管理机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组织框架。二是基本制度。三是运行模式与手段,要区分法治与人治。四是管理效能。第三,现代化学校具有丰富有效的人力资源。现代化学校要建立和有效使用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要确立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的标准,要倡导和鼓励教师参与管理。第四,现代化学校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第五,现代化学校具有体现人文关怀的学校建筑。学校建筑要求与自然环境、人文社会和教育理想相融合。

学校管理牵涉方方面面,不是简单的几条建议就能完全解决。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但是,大而化之,学校的管理其实也没什么玄奥,一言以蔽之,难在落实。管理不是简单的几个人的工作,而是大家每一个人都应做的事。所以,我们应以人为本,每人都为学校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那么,学校的管理才能日臻完善,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第6篇: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学校管理;和谐校园

在全国加强中小学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109位校长向全国发出“让我们的校园充满爱”的倡议。倡议提出:“以人为本,关爱学生,严格管理,消除隐患,依靠各界,搞好共建,依法治教,文明兴校,知荣明耻,共建和谐。”这充分表达了广大师生的强烈愿望,也表达了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

一、加强和改善中校学校的管理工作,校长是关键

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这说明校长在学校管理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校长既是学校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经营者,也是学校的领导者。一位真正好的学校校长,不仅要有管理意识,更要有正确的领导意识。这是学校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中小学校长要学会领导,善于领导,并加强领导意识的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校园,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同事关系。在学校中,机构与机构之间,人与人之间,事与事之间,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这就需要领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做好协调工作,把一切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使机构与机构之间,彼此配合;人与人之间,通力合作;事与事之间,互相促进,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尤其当前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这种领导体制,校长要真正发挥这种领导体制的威力,只有在工作中重视协调,善于协调,为学校师生员工提供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才能使全体人员在愉悦的环境中,上下一心,形成一种合力,献计献策,共同把事情做好。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具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1.学校是一个培养人,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场合,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客体主要是人,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2.校长作为学校的独立法人代表,必须具有强烈的法制观念,强化“依法治校”的管理意识,能够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有效保障作用。

3.面对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学校的管理者应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对新生事物敏锐的洞察力,应具有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素质。在学校管理中,应采用现代科学思维方式,标新立异,思前人之未所思,做前人之未所做,将创新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

4.中小学校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打破固步自封的状态。主动迎接社会挑战,争取外部系统的支持,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一个优良的内外部环境。

二、“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的职责”

(一)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加强和改善中小学校管理的又一关键

学校管理工作的效果依赖于广大教育工作者主导作用的发挥,要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有较高的素质。要通过各种途径,强化教育工作者的育人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作为人民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只有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学校管理工作的“合力”,营造出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发展的环境;要提高广大教师素质,包括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观念的强化,必要的德育知识、心理学知识等的武装,德育渗透的技能技巧的掌握等,以加强和改善学校的管理。

学校管理者应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价值激励取向,鼓励教师参与校务管理与决策,确立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师自觉地将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及对变化着的环境的适应转化为其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学校管理中,教师不仅是学校管理的客体、管理对象,同时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积极参加者、管理的主体,具有管理者、被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学校管理者要通过正式与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协调好教师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使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关系和谐,构建和谐校园,以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是使学校管理决策付诸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的保证

班主任素质与能力直接关系着班集体的形成和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为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和灵魂,是班集体的创造者,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接触时间最长,距离最近的人,又是对学生影响最深、作用最大的人,也是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与窗口。教育部周济部长指出:“班主任专业化”,要求将班主任工作从“副业”变成“主业”。这就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学校的管理恪守“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本管理认为人具有广泛的创造性与自主性,是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角,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平等、互利、信任的基础之上。人本管理与传统的以技术为本,以资本为本的管理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强调以人的个性为中心的管理,而不是简单地以人为中心。这是一种敬畏生命,发展个性,重视人的价值的管理思想。人本管理尊重员工的行为主体性,认为员工只有做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事、感兴趣的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强调个体行为主体权、强调人格独立、为组织的每一个成员创造个人发展空间,促使员工在充分认识自我,努力完善自我的过程得到发展。

管理的对象是人,应该由人出发,以人为本。作为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人本管理的核心是“给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提供充分的空间,使得个体充分施展才能,通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配合,将组织中的成员培养成技术加管理型人才”。中小学作为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特殊社会组织,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更是学校管理中的“题中应有之意”。按照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先“理”后“管”,关注师生需要,把师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极大地激发全校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除加强对师生日常行为的规范,还要加强对教学环境的改善。学校管理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在日常管理中要注重管理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策略选择、运用要讲辩证法,要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以人为本的“参与+规范”的策略。因为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质与重点是人的管理。要想实现管理的绩效,就必须关注人的发展,将学校的发展目标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目标进行有效的整合。“参与+规范”式管理的基本思路是用参与管理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用规范来保证学校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行。

四、“广大中小学生是创建和谐校园的直接受益者,也是创建和谐校园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1.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个体。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能否得到诱发,直接取决于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感到宽松自由,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爱护学生,才能创设出使他们乐学的情境,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欲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重视校园内“和谐”人际关系的创设。学校是儿童、青少年良好道德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场所。有学者研究表明:“儿童的价值观将会被他们的人际关系、态度、教学风格方面的榜样作用作有意无意的影响。”把德育蕴含在任课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丰富多样的学校活动、催人奋进的校风、学风之中,其效果远远优于直接灌输的德育方式。通过教学,师生交往、课外活动的不同方式,把社会价值转化为儿童、青少年应该遵守的,并与其身心发展水平相符合的行为规范,形成尊重、关爱、公正、有序的校风、班风和学风,建构师生共同的道德价值体系和精神生活,学会自尊、自爱、诚实、信任、友谊、庄重、宽容和关爱。这种现实的、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可以渗入他们的心灵,起到比说教更好的教育效果。然而,环境育人,重在创设。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各式各样、丰富多彩、富有教育意义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寓教于乐、寓道德教育于生活之中,不仅提高了儿童的参与意识,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情感熏陶,而且有利于帮助儿童形成共同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形成团结、协调的人际关系,增强其集体意识和凝聚力。

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全国加强中小学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弘扬校风正气,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使校园充满文明、祥和、友爱的氛围”。

“当前,在全国中小学校开展加强学校管理,共建和谐校园活动的总体目标任务,就是努力把一所中小学校建成为平安、卫生、文明、和谐的校园,切实保障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第7篇: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范文

审视与检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优缺点具有重大价值。这不仅可以继承和发展学校管理中合理、有益的经验,而且可以发现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因此,抱有直面而不是回避各种问题和困难的态度和意识,可以为我们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找到许多有效且有益的办法。目前,我们的学校管理存在以下四大弊端:

1.封闭性。从总体上看,我们的学校管理缺少一种开放机制,基本上处于“闭门办学”的状态,与外部环境“老死不相往来”。按照现代组织学的观点,学校管理的结构应是开放的,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如人、财、事、物、信息等,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途径和手段,同组织的外部环境进行沟通、交换、互动,这就是耗散结构理论所说的“熵”。从组织学的观点看,最早的学校管理就只有“校长+教师”,后来是“校长+教师+学生”,后来是“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现在还得加上社区成员等。随着人们教育观念变化和参与学校管理意识的增强,学校组织的边际不断扩大,原来狭隘封闭的学校藩篱正在打破。“破墙办学”不仅仅是推倒了物理意义上的围墙,还要推倒办学者心理上和学校管理制度上的围墙,建立一种开放办学的有效机制。

2.单主体。学校管理只看重校长与主要行政人员的作用,忽视或无视学生、教师、家长的主体作用,造成“目中无人”的现象。这是因为许多校长只是将学校仅仅看作是自己和部分行政人员的私人领地,神圣不可侵犯。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有效机制,将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成员纳入学校管理的大框架之中。首先,学校管理要确立“教师第一”的观念,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一旦把教师们的管理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后,他们才能更好地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长的办学思路。其次,学校管理要重视学生的主体需求。要按照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其他乐于接受的方式来管理他们。第三,学校管理尤其要重视家长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这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而不是放任让家长来干扰学校管理工作。

3.单向度。许多校长过度依赖“自上而下”的科层式或层级管理。校长们非常喜欢这种管理方式,它能充分体现领导的意志和权威,但教师们往往是处于听命执行的被动状态,缺乏创造和创新的热情、动力和思路,这与学校和教师工作所要求的创造性特点不相符合。这不仅仅是领导风格和管理方式的问题,关键还在于校长的民主意识和授权艺术。学校民主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它应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在师生交往中,体现在有组织的师生活动中,体现在学校管理决策的过程中,凡是与学生、教师有关的事情应交由他们自己去决定。在这些方面,校长要大胆放权,要充分相信教师和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会负起完全责任。

4.低效能。许多学校注重硬件的高投入,忽视软件建设,致使投入与产出比例失调,教育浪费现象严重。一所学校是否具有高效能,取决于教学的组织性、有效的学习时间、学校氛围、评估、激励、学校领导能力、家长的参与等10多个因素,而不仅仅是学校物质特征或硬件设施。这个结论与我们日常的判断基本一致。

二、学校管理创新的基本理念

面对学校管理中的四大弊端,我们不能诚惶诚恐,举步不前,坐以待毙,而是以一种积极有益的态度来投入工作,改善工作。

1.学校管理者应站在时代变化、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高度来确定教育改革的方向与学校发展的目标。诸如: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加入WTO对教育发展的未来影响……,这些给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目前,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社会、家庭对优质教育存在巨大需求。那么,学校如何满足来这种需求呢?学校能够和如何提供哪类优质学位呢?从现实的角度看,优质教育和优质学位是一种稀缺资源,国内外都存在“择校”的现象,家长寻求优质学位同样表现出一种疯狂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也都在积极寻找办法和措施予以解决。因此,我们要分析当前的教育形势、学校所处的社区环境、生源的变化。来确立学校定位和发展目标。

2.要跳出“圈子”。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从思维规律来说,俗话说,“当局者谜,旁观者清”。前者说的是一种思维定势。后者要求我们跳出“圈子”来看学校管理改革,努力克服学校管理中思维定势。就个人而言,非常容易看到他人的优缺点,但很难发现自己情况;批评他人很容易,自我批评则困难重重;学校管理工作,我们往往对身边的问题熟视无睹。二是从校长的成长规律来看,新任校长任职一定时间后。必需有一个“休养生息”的时期。按照校长成长规律的研究,校长从新任到成熟一般需要经历适应期(1—2年)、爬坡期(2—5年)、高原期(5年左右)、跃升期(或者是成熟期)四个时期。因此,校长必需跳出圈子来,静心反思,认真总结。最后就会形成两个截然不同的走向,一是产生“高原反应”,高处不胜寒,维持原来的水平:另一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跃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提高管理水平。

三、学校管理创新的策略

1.订立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是指一所学校根据国家或地区教育发展战略计划的要求,结合自身条件,对学校未来三至五年内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和发展途径,如学校发展目标、发展规模与速度、组织结构、人力资源、办学条件、实施策略等方面所作的安排。它包括确定社区未来三至五年对学校的需求,寻找学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学校发展的前景和目标,提出实现这些目标优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办法、行动计划和措施。

2.加强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这首先要求做好教师需求分析,建设“教育人才蓄水池”。这有几大好处:让新教师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校长的性格、思路、办事风格;校长以最直接的方式了解新教师:使他们尽快熟悉学校各部门及相关人员:让新教师在竞争的氛围里成长。其次要作好教师资源的动态分析。因此,在培养、引进和使用教师的问题上,需要注意的方面是:选人一定要选最适合的,而不是最好的:格外注意人品与工作作风:最理想的人选是没有被“污染”过的人:注意考察与使用上的公正与公平;防止他们的特权感和优越感;学会要有一定的代价意识。

3.精心打造现代化学校

目前,何为现代化学校,可谓见仁见智,尚未统一的标准。根据我的研究,作为一所现代化的学校需具备以下两个要素:

(1)现代化学校具有超前全新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现代教育思想在办学行为中的一种具体表现形态。其中,校长的办学理念最为重要,它包括校长对教育思想的认知程度、办学目标的归纳和确定、办学基本思路、所采取的策略、手段和措施等。因此。要求校长和教师的目标一致是现代化学校的重要要素。

(2)现代化学校具有健全灵活的管理机制。这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组织框架。按照现代化学校的要求,学校应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并以原则来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一般来说,学校可以设计成三类机构,即教学实施机构、教学服务机构、教学发展机构。二是基本制度。按照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厘清原有的学校制度,建立、健全和完善学校基本制度;学校制度要有利于学校的特色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不是束缚和制约各种发展。三是运行模式与手段。要区分法治与人治。有效的机构设置和学校制度应保证学校管理的自动化和高效化。四是管理效能。提高管理效能是现代化学校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从立新著.《课程论问题》,科学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王斌华著.《校本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第8篇: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教师;一日值班制;学校管理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是很多教师觉得工作得不到认可,有很强的职业倦怠。教师往往会面对来自学生考试成绩的压力、来自家庭中的矛盾、来自同事间的竞争比较等等都会让教师感觉职业的辛苦,在学校管理中又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没有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需要思考怎样改变师生在学校的生活方式,促进学校的稳步发展。

下面以s小学为例,谈谈如何提高学校的民主管理,满足教师的存在感。

一、S小学的教师现状

(一)老龄化现象严重

s小学在岗教师51人,平均年龄42岁。学校原来实施的是单一纵向管理,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从教师年龄看,教师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教师工作量不大,但是工作效果不明显。

(二)专业素养不强

从教师现状和课堂教学现状看,课堂多循规蹈矩,教师对教材的研发不够,仅停留在对教材的使用上,缺乏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更新慢,课堂教学模式和方式的研究不够深入,特别是在生态课堂建设方面还没有形成鲜明的特色,更没有形成教师个体独立的学科教学风格,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理论研究水平都亟待提高;从学生参加区纸笔测试的成绩和常态课堂教学看,教学质量还需大幅度提高。学校领导班子比较年轻,缺少一定的管理经验,理论水平、研究水平、思想认识都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工作比较被动,个人发展目标不明确,工作动力明显不足。

(三)管理制度单一

学校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下的层级垂直管理,只把管理看成是领导的事,教师只是被动参与。忽视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的作用,忽视了教师的心理、感情、潜意识等因素对管理效果的影响,教师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二、学校管理“一日值班制”的实施过程

作为校长同时也作为带班领导,巡视班级或教研室时,发现老师是被动地在接受这种检查,认为学校领导在监督老师做什么,老师也做给校长看。而且,新校长、新领导班子和教师之间并没有更多的情感沟通,教师对领导并不了解,也不会主动和领导沟通,更多时候只是在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就这一问题,校长带领中层以上领导和教师代表进行了多次讨论,为什么不让老师也加入到带班管理的队伍呢?经过反复讨论决定,在每天领导带班的基础上,建立教师一日值班制,让每位教师都能体验一日领导的滋味,让老师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人。

学校领导带班及教师一日值班制,是每天由两位中层以上领导和一位普通教师组成值班小组,每天管理和巡视教学常规及师德情况、卫生清扫情况、课间纪律情况、学生学习及活动情况、安全隐患排查、学校当日重要记事、师生好人好事等,形成《s小学领导带班及教师一日值班制记录单》。带班领导、值班教师、值宿教师,每天记录八个方面的内容,并将每天记录情况于第二天在学校公示板和网站上进行公示,第二天师生都可以清楚看到各项情况的记录和总结。每周进行总结,做到日日清,周周结。校长每天检查记录情况,并及时写下校长建议。同时,为了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责任意识,使用《s小学教师一日值班制反馈单》,让当日值班教师从教学常规情况、学生纪律卫生方面、学校特色活动、学校安全工作等方面进行评价,留下值班建议和值班感悟。

教师在一日值班的反馈单中说:

“一日值班制,搭建了教师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在检查督促别人的同时,反省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通过一天的值班,了解了自己以前不注意的事项,比如电源、电灯及时关闭,提高了安全意识。”

“学校现在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早上师生间亲切的问候,提高了学生文明的程度。”

“一天下恚楼上楼下的奔波很累。从今天起,要把自己放在学校主人的位置,凡事无论大小,都主动去管理,为学校发展出一份力!”

“今天是新生家长取入学通知书的日子,学校的纪律卫生,教学常规都能按要求做好。尤其是学生对待客人有礼有节,文明礼貌已经逐渐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习惯,希望我们一直坚持下去。”

“学校特别重视安全工作,保安人员安全设备配备齐全。领导、保安、值班教师认真负责,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教师值班一日相当于当了一日领导,换角色能从领导角度去考虑分析问题,对学校的工作有更多理解。”

“值班这天,正值学校秋季趣味亲子运动会,全体师生以及家长齐聚。并不宽敞的操场无论从会场秩序到进行过程都井然有序,热闹非凡体现了全体师生的合作、竞争、团结。幸福感在那一刻油然而升。会后操场纸屑杂物全无,令人惊讶之余也彰显出曙光小学从领导、教师到每一位同学的主人翁精神。”

“学校领导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早早到校,最后离开,并向每位到校的师生问好,值得学习!学校各项制度有序执行,领导教师互相关心、爱护,让我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生活在这样的集体里,我非常幸福。”

“把你摆在这个位置上了,你才会站在这个位置上去思考问题,教师值班制正是给老师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增强老师的主人翁意识。学校是我家,我们都爱她,何愁学校不能绽放出炫目的光芒呢?”

从教师的反思单中,可以获得如下信息:

1.教师通过参加管理了解了学校每天的大事小情和发展状况。

2.教师通过参加管理增加了对学校领导的理解。

3.教师通过参加管理增加了对学校的感情,能够向着学校愿景共同努力。

4.教师通过参加管理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促进学校的发展。

5.教师通过参加管理增加了团队间的情感沟通。

6.教师通过参加管理增加了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

三、教师“一日值班制”的实施效果

(一)建立了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方面,学校管理者充分树立起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理念,更加尊重教师个体,建立起更多公开、公平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教师也更加了解到管理者工作的辛苦,对管理者有了更多的理解与尊重,对学校各项工作的落实更加认真对待,教师和领导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加亲密,更像伙伴,像朋友,彼此间更加关心、支持。

(二)为学校实施民主管理奠定了基础

在实施“一日值班制”的基础上,学校相继在绩效工资、职称评聘方面放权,全部由教师讨论制定,满足了教师的需求,缓解了不必要的矛盾。学校领导的共识是,学校的事就是教师的事,教师的事要让教师参与,从民主再到集中。例如在教师职称评聘的敏感问题上,曾经出现过教师不满的情况,领导和教师间有明显的矛盾冲突,教师往往从个人角度出发,当个人利益受到影响时,就会引发矛盾。但是,学校将方案的制定权下放到教师群体中,由教师分成学年组进行讨论,很多个人想法在组内就会被其他老师化解。层层讨论制定的方案,充分考虑了全体教师的意愿,得到教师的认可。既缓解了干群矛盾,又让每个教师都能参与其中,为学校实施民主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建立了自主、向上的教师团队

通过经常参加学校管理,密切了教师间的关系,教师之间更加尊重和支持,相互之间的了解更加深入,团队间良好的情感沟通促进了学校愿景的顺利实施。

四、教师“一日值班制”的分析与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提出的“人本主义”理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积极倡导人的潜能的实现,他提出的“需要层次论”指出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发展的高级需要。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提出的“双因素激励理论”指出那些能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因素,包括赏识、挑战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责任等,能对人产生更大的激励。校长是学校教育的践行者,在很大程度上,校长对教育的理解决定了这所学校教育的模式。如果在教师管理上,校长能关心关注每一位教师,充分投入情感关怀,从日常学校管理的改革人手,充分发挥人的因素,就一定能提高管理的效能。作为校长,需要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到学校管理的各个流程和细节中,实现“教育的双主体”思想。

(一)体现了从封闭管理向“开放管理”的观念转变。传统的学校管理是一种封闭守f、意识落后、手段单一的管理,严重束缚了人们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因此,新的时代需要教育者树立开放的管理理念,变“堵”为“疏”,变封闭管理为开放管理。传统的强制管理,严重压抑着师生的个性发展,不能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服务管理不仅要求管理者为师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设施,更要创设和谐的氛围,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

(二)教师参与民主管理,营造民主和谐的管理环境,学校制度设置是否人性化,是不是充满了温暖和关爱,会影响到每一个教师对于学校生活的感受。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关爱,更需要在学校有自己的话语权,他们的意见与建议是受到学校尊重的。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管理环境是发挥教师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管理中需要顺应时展的要求,将人的管理放在首位。

第9篇: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初中学校;管理体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4-0023-02

一、前言

加强初中学校管理,优化初中教学环境,对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步伐和促进初中教育改革与创新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准确分析学校管理问题的成因,并探索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更新初中学校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以及教育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学生营造更加和谐的学习环境。

二、学校管理体制的内涵分析

学校管理体制是指学校管理部门与管理规范的有机统一。想要准确把握学校管理体制的内涵,就必须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学校管理部门和管理规范的概念。学校管理机构可简单划分为决策、执行、咨询和监督反馈机构;管理规范主要是指学校章程,以及学校各部门、不同人员、不同工作的相关规范。将管理机构与规范有机结合就形成了学校领导、执行、咨询和监督反馈四部门的体制,将这四部分综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学校管理体制[1]。科学理论的指导是建立学校管理体制的关键,其建立的总体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学校管理机构来讲,应该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工作的服务性质、任务,以及难度系数设置相应的部门,并为各个部门制定出不同的管理机制和范围,同时还要不断拓宽学校师生参与学校事务的渠道,从而使学校师生对学校各部门的管理工作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也有助于促进学校各类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二是对于学校规范来看,首先要为学校机构的设置制定相应的规范,然后在为学校各机构设置相关工作规范,最后再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制定出详细的人员规范。另外,还要注意在制定各类规范时,要重点突出主体性原则,规范的制定既要符合学校发展需要,还要满足工作和教育需求,通过各机构的设置以及各种规范的制定,使学校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更多师生的接受和认可,从而促进各师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校事务和活动的管理和组织中,使各管理机构和规范能够发挥出最大限度的效果。

三、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1.学校管理制度的落实性较差。当前,很多初中学校都制定了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体制,并且也在根据时代和学校教育需要不断完善。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导致制度的落实性不断降低。相关管理机构也没有对此制定出合理的奖惩制度,很多管理人员常常会将一些个性情感掺杂到管理工作的执行当中,使得其管理人员往往无法客观准确的去执行管理理念和手段,严重影响了各部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导致一些管理机制的制定只是单纯的为了应对教育部门的检查,而没有发挥实质效果[2]。对此,学校管理者应该引导管理人员不断更新管理理念,促进管理制度的落实。一方面,管理者应该对教育思想领导的重要性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领导意识;并且要向全校师生和管理工作人员传达具有时代精神的教育思想,引导各管理人员深入分析学校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方向,总结出教育教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另外,还要利用各种管理手段和途径转变和师的教育理念。学校管理者应该不断向教师传递现代教育思想,不断优化和更新教师的育人观、教学观、价值观等。同时,管理者还要引导学校教师积极的参与到教育改革与实践中,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在改革和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更新,促进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潜力,创新出更加新颖的教育思想和手段。

2.在教师和校园文化管理上缺乏人文关怀。在教室的管理上,很多学校一般只注重对教师的控制和约束,一味的要求教师服从学校的一切教学安排和计划,而往往忽视了教师的个人意愿,以及对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不仅局限了教师工作过程中的自由度,也为教师在备课和教学创新,以及创设教学活动和讲评等方面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教师自身优势和教学潜力的发挥[3]。另外,还有很多学校,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学校的教学设备和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教师的薪资待遇也较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收入差距和物质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很多教师难以安心教学。同时也由于学校与教师之间往往实行的都是单项沟通,造成部分教师逐渐对学校的管理制度产生不满情绪,并将注意力着重放在个人产业的发展上,为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对此,学校管理者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制度。师资力量是学校管理的重点,也是学校改革和创新的关键力量,要想使教师管理取得显著的成果,就必须要组建出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这就需要学校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考评。对于刚投入教育工作的教师,学校要重点培养教师在备课环节的规范性;对于中年教师,则要注重培养其在教学方案和计划制订方面的创新性,并促进其不断探索出更多新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管理者要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渗透到培训和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积极开拓民主参与沟通渠道,以师资为本,实施民主管理模式,这样不仅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培训活动中,也有助于提升培训效果[4]。另外,还要适当的提升教师的薪资待遇,加强教师的政治学习,不断提升教师的道德品质,坚持创办和培养出社会大众更加认可的学校和教师,开展师德教育,从而实现依法、廉洁、文明执教,将传统的单项沟通转变成双向沟通,这不仅能促进学校管理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也有助于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构建出更加和谐的校园氛围。

3.教育评估工作不科学。目前,初中学校在教育评估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教育评估工作重结果轻过程,这样的评估理念,会造成评估人员往往无法准确的把握和控制评估过程和环节,长期以往就会使得学校管理理念逐渐违背教育方针和规律;二是过于注重评估材料,没有对教育工作进行实际考查,助长了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三是往往将学生成绩作为评估的主要标准,没有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的考查和评估。对此,学校应该建立起科学的评估机制。首先,要根据本地初中教育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素质教育评估体系,不断改革和创新评估方法,并制订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以及学校实际发展需要的评估方案,并将评估结果作为综合评价学校的重要依据。同时,学校也要制订出一套完整的综合考核教师工作的评估方案。当前,很多学校都针对教师工作考核,制订了详细的评估方案,但是考核的重点往往都局限在教学方面,重结果轻过程。学校在评估教师工作时,应该充分考虑教师的工作性质、任务和难以程度,从道德品质、教学水平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摆脱传统仅以考试成绩去评估教师工作的手段,确保评估工作的公平、科学、客观[5]。

4.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有待加强。在时代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校园安全工作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近几年,各地学校频频发生一些危害师生安全的暴力事件,特别是在发生一些自然灾害时,学校也逐渐成为了受灾中的严重地区,不得不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6]。血淋淋的教训警醒着我们,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而是由于一些学校安全隐患发展导致的。但是,就现阶段来讲,很多学校都没有将安全教育提上日程,只是在事故和灾难发生后进行恶补式的安全教育,平时的逃生演习也只是形式化的演练,只是单纯的为了应对相关部门的检查。对此,各初中学校在管理过程中应切实抓好安全教育。首先要注重安全细节,对于学校的一些基础设施,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及时排除校园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以及学校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还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针对所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订出科学、合理的应急方案,学校管理者也要定期的对学校进行安全大检查,从而使安全管理工作更加细致、全面[7]。其次,要建立起相应的安全管理网络体系,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提升教师的安全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形成安全第一的理念,根据实际安全管理工作现状,制定出合理的安全管理目标,不断完善学校安全管理网络体系。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并且要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

四、结语

总之,目前我国初中学校管理还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也阻碍着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因此,为了不断提升初中教育水平,优化教育环境,学校管理人员必须要针对目前的管理现状,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与民主意识,通过不断的探索,创新出更加符合时代和学校发展的管理模式,加强对教师的考评和管理工作,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和进修的机会,从而使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不断完善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机制,将民主意识贯穿于整个学校管理过程中,从而使学校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明贵.初中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5,11(1):240-241.

[2]杨用,莫通平.初中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学导报,2015,11(11):201-202.

[3]李少华.略论初中学校管理的内涵及建设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23(9):241-242.

[4]陈宗裕.浅谈初中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青春岁月,2011,15(14):237-238.

[5]杨有山.浅谈初中学校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23(6):5-7.

[6]李举春.浅谈初中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12(1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