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非遗文化教学设计范文

非遗文化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非遗文化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非遗文化教学设计

第1篇:非遗文化教学设计范文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苏州 215104)

【摘要】高职校为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承载着,非遗项目课程引入高职校的现实性、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是深挖本土文化、弘扬古老艺术的一个重要途径。开展单元化研究性课程有利于非遗在高职校的教学实践,推动非遗文化在本地高职校的传承教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 高职校;非遗;项目课程;单元化;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课题“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项目课程研究——以苏州非遗数字博物馆为例”(B/2014/06/0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周敏(1975—),女,江苏苏州人,教育硕士,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课程、艺术设计教育、非遗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对于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大意义。社会各界对非遗研究也逐步深入。然,政府重视、专家关注、公众参与的大好形势下,非遗的众多项目在当前时代下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有的项目甚至处于濒临灭失的窘状。如何使得非遗能在现今社会得以继续发展,尤其是非遗的有效保护传承问题尤为突出。本地高职校在肩负着弘扬本土文化,打造特色专业,致力课程改革的前提下,将非遗项目作为课程开发凸显专业特色。

1非遗项目课程的单元化研究性教学的现实性

项目课程是指以职业生涯为目标,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培养学生技术实践能力为主要内容,以弹性和综合性为特征,多种课程形态相结合的课程。项目课程开发的目的是按照工作的相关性,而不是知识的相关性(学科课程)设置课程门类.构建全新的项目课程体系。结合非遗门类的特色与高职校现有专业,挖掘两者间的内涵联系,将非遗项目作为单元化课程嵌入到现有的的课程体系之中,这是较为现实的做法。其原因有:

其一,本地高职校中的专业教师对非遗的认知需要一个过程,对非遗的专业提高更需要行业专家的指导。院校的专业教师从其专业特长上需要结合非遗的专业特色,对非遗有足够的认知后才能开展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其二,原有的高职课程是依据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来设计实施的,其设定的课程是经科学的论证才得以落实。如果将非遗课程替换原有的课程是不合适的。只有将非遗课程开发为单元化项目课程,嵌入在原有的课程之中,在不改变原有课程体系的情况下,展开非遗教学,这样更具有实际操作性。其三,非遗专业性强,具有典型的地方特性,非遗传承人作为行业专家到院校的教学指导将设定为教学的常态化,课程的单元化教学,时间的灵活性,内容的可调节性,将有利于行业专家的亲临指导。最后,非遗项目历史渊源,有技术上专业上或是材料上的特殊要求,具有跨学科、较为复杂的社会性、实物类或口头类项目表述的、综合性的特点,将非遗项目分段单元化后,在院校的不同年级中开展教学,从时间跨度上促使学生对非遗的了解更加深入细致,这也是非遗项目课程的设立初衷。

2高职校专业教师对非遗项目课程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充分挖掘专业教师对非遗的科研,这对非遗项目入高职校最强有力的保障。专业教师确立高职课改意识,树立“单元化课程的意识”,掌握以后现代课程观为基础、以非遗文化为背景、以多课时教学为单位的课程设计原则,要包括复杂的单元教学活动的策划和设计能力、动态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反思和评价的能力等。传统的备课,专业教师可以按教材和教参的要求做好上课的准备,不强调教师的创造。但非遗项目课程则要求教师成为这一新型的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设计者。这是极具挑战性的。非遗入高校难度大,没有现成的教材,没有教参,没有专业设备等状况。只有依据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并且在建构主义指挥下,师生共同学习和研究,以“做中学”为中心理念而开展。

其一,按高职课改的理念设计教学目标,高职课改的人才培养从技术型人才到技能型人才的模式转变。高职学生所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设计课程和教学,层层错落环环相扣。非遗项目课程的设计主要从这三维目标出发,即掌握非遗知识和技能,掌握非遗的工作过程或运用不同手段来实现设计精品,体验非遗的精髓和提升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其二,策划相应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通过专家讲座、观摩课、体验课、示范课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其三,运用《任务书》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评价方法方式。其四,以小组合作方式,明确分工,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可以提出小组的“行动口号”以激励士气,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便利,发挥学生小组的自我学习的能力,挖掘学生自我价值的潜力。

3非遗项目课程单元化研究性教学实施

相比原先单课时教学的封闭系统、简单结构和累积变革等特征,“单元化研究性教学”是动态的开放系统。在师生教学活动过程中不断自我反思,更能促进非遗课程传承内涵的转型和创新。非遗项目课程的“单元化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掌握研究进步的过程,是一种螺旋式的前进的过程。由于探索的是非遗文化,务必要把这项特殊的课程与其产生或赖以存在的本土文化背景相连,考查其原生性、衍生性等,在传承非遗精髓的同时,体现了高职学生的情感教学目标,使高职教育同时具有了教育和文化双重意义。

在非遗项目课程实施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和策略,致力于打造好“教学共同体”,主要是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方法,不断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深化研究,创造性地完成课程目标。非遗项目博大精深,各有不同各有其精髓,非遗课程通过工作项目任务来实施,有工作前的准备、工作情境的设置、工作小组的合作、工作问题的讨论、工作成果的交流等。把非遗项目课程的最终的学习成果将以视觉化的形式(展演、模型、实物等)进行展示和交流,通过课堂的互动师生的展示,进行反思和总结(发展性评价)等等。这就要求教师能全面理解高职课改,积极学习、掌握“单元化研究性教学”及其背后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应该由传统的知识、技能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向更全面的、具有综合性的“教学领导力”转型。在每个单元化的课程教学中,运用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的改革理念,进行了教学研究。虽单元化课程实践是短暂,但是对师生的思想的影响确实长远的。

4结语

非遗项目课程入高职校,对于非遗的保护传承是重要的一步。本文对非遗入高职校课程做出了一定的探讨并认为,非遗项目课程入高职校适用于单元化教学,在具体教学设计使用了许多教学方法的组合,如合作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以及其他的主动学习策略,对于学生的评价也正转向表现性评价。要求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从而掌握非遗核心学识。整个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学生带着真实的工作任务,积极的主动学习。技术时代的到来,不仅影响教师,还影响学生的思想,从情境理论的角度看,非遗具有浓厚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只有培植好年轻一代对非遗的认知,才是今后非遗可持续发展的坚实的强大的后盾。

参考文献

[1]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