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英语教育读书笔记范文

英语教育读书笔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英语教育读书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英语教育读书笔记

第1篇:英语教育读书笔记范文

关键词 蜂胶 大蒜素 免疫功能

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A

蜂胶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古典名药,已有数千年历史。化学研究表明,蜂胶中含有黄酮类物质,作用于机体免疫器官。而大蒜素是大蒜有的生物活性物质,实验证实大蒜素能提高机体的抗癌活性和免疫功能。因此通过蜂胶与大蒜素单独用药及联合用药对小鼠淋巴细胞影响的对比研究,是否有增强小鼠免疫力的功效,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实验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蜂胶和大蒜素

蜂胶软胶囊每粒500mg,纯度为98%,由北京某公司提供,推荐成人日用量为16.7mg/kg。大蒜素每粒1g,由北京某公司提供,推荐用量为1mg/48h。

1.2实验动物

清洁级昆明种小鼠120只,体重 21~25 g,6~12周龄。

1.3主要仪器和试剂

全自动酶标仪、倒置显微镜、胞计数仪

1.4实验方法及指标测定

按照卫生部《保健食品检验与技术评价规范》,小鼠(昆明种,体重:20~25g,6~12周龄)。将12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3组蜂胶实验组、大蒜素实验组、蜂胶大蒜素联合实验组,和1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0.2ml/只)。1 次/天,连续30天后,做以下小鼠免疫功能指标检测。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3.0 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数据以xs 的形式表示。

2 结果

(1)蜂胶大蒜素对小鼠脏体比值影响。各实验组小鼠脾/体及胸腺/体比值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2)蜂胶大蒜素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中,蜂胶大蒜素联合实验组小鼠足跖肿胀度值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蜂胶大蒜素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蜂胶大蒜素联合实验组小鼠溶血空斑数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该试验则是拟通过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观察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蜂胶大蒜素联合使用可显著提高小鼠足跖肿胀度值、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脾脏抗体生成数,在小鼠细胞免疫试验结果呈阳性,表明蜂胶大蒜素联合使用具有促进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蜂胶大蒜素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力,为相关制剂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有效的实验依据。另外,研究结果还显示,蜂胶大蒜素联合实验组在增加足跖肿胀度值和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均远高于其他实验组,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第2篇:英语教育读书笔记范文

关键词:语感阅读 典范英语 研究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3

阅读是现代社会中人们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一项社会文化技能。在第二语言

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它不仅是学习者需要掌握的重要语言技能之一,而且也是学习者获得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程晓堂,2004)。《英语课程标准》七级对课外阅读的要求是: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23万词以上;八级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但受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初中英语教学主要以应试为目的,目前的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一般都以教材中的对话和课文为主要阅读材料,辅以短篇阅读训练材料。不可否认,这些材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大部分材料内容单调乏味,缺少人文关怀和文化内涵,缺乏对学生心智的启迪,难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关注的更多的是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知识的教学,教师往往以讲解,分析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忽视了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大量做阅读理解题是目前中学英语教学中重要的训练方式。这种以巩固语言知识为目的,注重应试的阅读训练,使阅读失去了本应有的魅力和趣味性。学生应该通过阅读,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丰富文化积淀,通过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更好地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于这样的目标,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必须不断地创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语感阅读教学法的理念

萨拉科(Saracho,1993)指出:语言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不可分成拼字、阅读、写字等独立的部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一起发展,实行教学。儿童在教学中是一个主动的角色,并使教学对他们有意义。“有意义”就是真实语言的关键词。语言教学最大的价值应该在于向学生传递人类历史上最优美的价值观念,传递人之所以为人的特征,促进学生精神(心智)的发展。

语感阅读模式的核心内容是: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的教育。英语素质教育的本质是文化教育和人文教育,英语学习要“以积累为本”。在语言学习基础阶段,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语感阅读”。“语感阅读”强调以意义为核心,整体输入,整体盘活,整体输出。以读为本,拼读领先,读听结合,形成语感,分级加量,促说带写。

二.《典范英语》的语感教学探索实践

去年9月,我校在初一,初二年级增设《典范英语》这套教材的学习。这是由我国著名的英语教育专家文秋芳、陈国华等14位教授组成的《典范英语》专家委员会,从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家喻户晓的英语母语学习材料《牛津阅读树》(Oxford Reading Tree)系列中,精选出64部适合我国中学生使用的文学作品,组成《典范英语》(6-9)系列,其故事生动有趣、语言鲜活地道、内容贴近生活,融故事性、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是广大中学生不可多得的一套学习英语材料。

《典范英语》课本为主进行的英语阅读教学,理念是整体输入,整体吸收,整体输出(整进整出)。旨在让学生在自然阅读中习得故事,感悟人文,培养综合能力。经过1个学期的摸索,我们的教学模式基本为:

1.课前预习任务----课前一个周末要求学生对文章的整篇阅读不少于3次,了解故事梗概以及故事人物。第一遍,通读文章,不借助工具书,不认识的生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猜测,培养猜词能力。第二遍,读一遍文章,借助工具书查出生词,并对照第一遍读文章时猜测的词语意思。第三遍,读文章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内容包括生词、重点词组及读后感。生词和重点词组都要求注释,标出页码,找出在原文中的句子并模仿造句。生词需查出音标、词性,词组要求不少于30个。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对出现频率比较高的或者比较漂亮的词语,句子进行摘抄。通过阅读技巧,语篇理解词义和句义。课前任务还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章节跟读录音,模仿录音后发到老师邮箱,目的是让学生揣摩人物心理,通过阅读更好地把握人物性格特征。这样的模仿录音在每节课前的Daily talk中进行展现,为上课做了很好地铺垫。

2.课中任务----上课重点检测学生在家的阅读预习情况和对课文故事的理解,这也是强调文学作品需要我们内化继而生成自我的总结,是语言习得的一种体现。

Step 1 Get ready (准备阶段)

四人为1小组,根据课前布置的读书任务,再一次大声跟读模仿录音。通过同学间的相互读书学习,纠正发音,达到每位学生都能分角色流利朗读的目标。这不仅让每位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体会到语言的魅力,也能使每位学生主动参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另外,小组内分享各位组员的读书笔记,集体的力量解决预习中所遇到的难题。

Step 2 Analysis(人物分析,整体把握文章脉络)

语感阅读是以意义为核心,整体输入、整体盘活的阅读方法。对人物性格的分析避免了对词汇和语法现象的细化研读,符合课程改革的重点任务要求: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通常,学生在课堂上找出反映人物性格的句子,通过句子分析人物性格,把握人物命运。“性格决定命运”,通过分析人物性格培养学生性格的自我完善与塑造能力。正所谓教书育人,就是在教书的过程中孕育做人的道理。

Step 3 Story retelling (复述故事)

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所提供的图片,简要文字或句子,能够进行故事的复述。能够使用正确的时态。这一环节,可由小组推选1人汇报的形式也可是小组每位组员接龙的形式进行,目的是为了检测各小组对故事大意把握的程度。

Step 4 Discussion(讨论)

在把握故事大意和任务性格特征基础之上,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学会通过故事思考生活,进行德育渗透。

Step 5 Imitation/ Role play(角色扮演)

这是学生最为期待的也是反应最为热烈的一个环节。角色扮演活动的主题或素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能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典范英语》集现实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可操性于一体,能刺激学生们的表现欲和表演欲。学生们喜欢表演剧中的人物,用自己来诠释人物。例如《典范英语6》,针对Walrus joins in中众多的角色,同学们设计了一场精彩的舞台表演。剧中有憨厚的海象,有北极熊……,表演获得了阵阵掌声。学生能正确、得体地用英语交流,口语能力得到了提高,为后续的语言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Step 6 Show (展出)

这个环节是基于前5个环节,是理解升华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可以是小组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章节当场表演,也可以是自编自导自演,再现故事情节。成绩相对薄弱的学生也可在这个环节找到学英语的乐趣,增加说英语的信心。

3.课后任务----巩固所学知识,针对于对故事的理解和对故事人物性格特征的把握,复述,改写或续写故事,这其实就是语言输出的检验。当然,刚开始的时候,学生的写作有点天马行空,批改难度系数超大。

总之,高效语感教学法的核心思想是“学法先导、掌握规律、大量输入、培养爵感、学用结合”:其教学目标是以高效促语感,又以语感促能力,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和语言能力。经过一学期的《典范英语》学习,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明显提高,阅读量明显增加,阅读速度也明显加快,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大量原汁原味的文学作品帮助学生了解了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了视野。

参考文献:

【1】 王金娣 课文教学模式新探【A】. 全国大学英语教学研讨会学术委员会.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论丛【C】.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 王蔷 英语教学法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第3篇:英语教育读书笔记范文

【关键词】英语学习 学用渠道 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为此,很多的英语教育者也一直在探索如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培养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培养学生阅读和课外应用能力,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的最佳途径,下面介绍我们的做法及取得的效果,供广大初中英语教师参考。

一、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引起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一般有两个途径,一是充分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科学阅读方法的示范和引导。二是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活动,将课堂阅读教学延伸到课下。为此,我通过设计专门的课堂活动,传授阅读技巧并保证学生阅读的时间;结合课堂阅读,选择《书虫》和21stCentury学生英文报《Teens》等可读性强,有助于扩大知识面的阅读材料,制定合理阅读计划并督促实施。实施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传授阅读方法,培养阅读技巧

本阶段阅读过程中主要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培养阅读技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针对阅读过程中,学生经常出现的下列不良习惯给出了处理方法:

1 每个生字必查字典

我主张连贯阅读,即便有个别生词,只要不影响整体内容的理解,就不必停下来查词典,因为那样会打断思路,影响阅读速度,更会扼杀阅读兴趣。我要求学生为了兴趣而阅读,暂时忘掉字典。或实在想查某个单词,请先用笔作标记,第一遍看的时候看个大概,不要过于关注它的实际意义。第二遍再把记下来的生词,猜测大意,或试看英汉对照部分。

2 阅读时Word by word

一个词一个词地阅读,看似严谨,实际上不是最好的阅读方法。课堂教学中,我教给学生四种阅读方法:(1)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用Skim-ming快速浏览全文,抓住主旨;(2)寻找个别具体信息,用Scanning的方法;(3)如果想熟记具体内容或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内在联系,则要细读并放慢速度,理解文章细节和篇章结构;(4)如果只为了消遣与兴趣,那泛读最恰当。

3 不写或不会写阅读笔记

写阅读笔记是自己积累知识的一个重要过程,许多学生忽略这一过程或根本不知如何去写。根据笔者的经验,累积实用的佳句(可整理制作成卡片);用英文写阅读摘抄并尝试用英文思考;用英文记录心得或文章重要信息和篇章结构等都是有效的方式。同时针对学生不会总结,抓不住重点的问题,和学生一起讨论并共同设计了阅读笔记:

第二阶段:兴趣引导阶段(并注重和其他学科整合)

在这一阶段,我请其他学科教师参与,帮助我做实施前准备,并和学生一起提前查阅、了解相关知识。

如学习《歌剧院的幽灵》一书时,我用班会时间组织观看同名戏剧,与戏剧结合进行阅读。学习《苏格兰玛丽女王》一书时,我请历史老师在课上用中文进行了相关历史讲解,吊起学生胃口后,请学生阅读。《世界上最冷的地方》这本书知识性的东西较多,我请地理老师在课上进行了地理常识和探险常识的梳理,学生阅读兴趣大增,每个人俨然都是专家,饶有兴趣地就读完了这本书。

第三阶段:自主学习阶段(重点检查学生展示,如讲故事比赛、表演剧本等)

在学生自主学习阶段,如《潘德尔的巫师》、《爱情与金钱》两书的学习中,我向学生示范如何编写剧本,并请学生分组表演。其实这也是让学生背诵的一种形式,但这是以兴趣来背诵,以实际情况来背诵(在小组中,学得好的,台词往往多些,而学得慢的,可以选取简单的角色)。

除了要求并引导学生继续读完《书虫》系列外,还要求学生互相交换自己现有的其它英语课外读物。给学生提出了阅读材料选取的三条标准:(1)阅读内容有趣;(2)容易读,生词少;(3)正式出版物,最好有标注,注明适合哪个年级阅读。

二、课堂内、外拓展学用渠道,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

培养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教师必须拓展学用渠道,培养学生自信心,让他们在用英语做事的过程中学会用英语做事。使学生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英语学习给他们带来的益处,感受到英语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为此,我提出了多层次的课堂内、外学用渠道拓展计划。

第一层次 创造班级英语小环境

指导学生在课前、课后围绕相关话题,利用报刊和网络搜集资料,布置开放性的英文作业;办英文手抄报,壁报;在班内出版学生英文习作集、读书笔记,帮助并鼓励学生用英语与自己的ICQ网友写信、聊天、发送电子邮件等;在班内放置各种英文标志牌,黑板报、壁报栏目都注上英语标识。通过这些形式,在班级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第二层次建立轻忪愉快的竞争性教学氛围

为满足学生获取成功的心理需要,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如英文歌曲演唱比赛、手抄报比赛、英语剧比赛等。组织英语故事会、朗诵会、英语剧等;课堂上设计比赛性游戏,比赛性活动等。鼓励学生实践,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功感,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第三层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上举办的英语实践活动

参加各种社会英语实践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胆识、开阔视野,而且通过比赛可积累丰富的经验,提高自信心,对其今后的英语学习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三年来,我的学生参加了大大小小的各种比赛(可以说所有活动及比赛都是他们愿意并主动参加的),如校、区艺术节英语剧、区英语口语比赛、北京市科技英语创新大赛英语剧、市科技英语比赛、“外研社杯”英语读后感比赛、北京市作文大赛。各种比赛,涉及了听、说、读、写各种技能的展示,许多学生获得了全国、市、区各种比赛大奖。尤其是08年北京奥运来临之际,每个学生都把自己当作志愿者,主动走上街头,为外宾用英语服务。既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也使他们找到了展示自我的舞台。

三、实践成效

三年的实践过程中,我从未强迫学生接受什么观念或提出什么特殊要求,学生自觉从语言学习中感受、体会到了语言学习的乐趣,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还大大增强了教育的效果。我所教的班级在2008年中考中有两名同学取得了120分满分的成绩,班级均分也达到了112.8分,最低分为101分。已升入高中的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这个班的学生对各种社团、社会实践活动都积极响应,协调处理问题的能力强,其中任班长的有8人,任班委任职务的有12人,还有10人在自己所在班级任英语课代表,有多名学生参加了学校的模拟联合国活动。所有数据表明,鼓励竞争促进了学生的语言学习;参与社会活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英语学习的作用,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实践过程中,无论他们取得的是耀眼的荣誉或仅仅是一点点收获,甚至是失败的经验,都将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影响将是长久的,也必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葛静,如何激发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实效,中国教育文摘,2008,03

第4篇:英语教育读书笔记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估;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一、实施形成性评估的需求分析

教学的评估根据其目的不同分为“总结性评估”(Summative Assessment)与“形成性评估”(Formative Assessment)。“总结性评估”又称“事后评估”,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估。学期末或学年末进行的各科考试、考核都属于这种评估,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了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总结性评估重视的是结果。形成性评估是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发展的评估,“即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和形式,跟踪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于其成本低、时间短,操作简单,在国内教学评估的主要手段仍然为总结性评估,不过也产生了诸多消极的反拨作用:学生平时不专心听课,到期末千方百计从老师口中套取考试范围;学生平时作业或者小组任务马虎应付,因为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不重要;学生关注的不是如何获取知识,而是如何获取考点。而部分教师不明白平时成绩对学习过程反馈及学习动机促进上的重要性,日常教学中忽略学生学习过程的成长记录,把平时成绩作为调整总评成绩的手段,或者整体卷面成绩“比较难看”时,通过给所有学生平时成绩打高分的手段“美饰”总评成绩,达到成绩在各分段分布合理,呈现所谓“正态分布”效果。

因此,形成性评估引入大学课程的教学当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十分必要的”。“重视形成性评估是现代教育认为‘学会怎样学习’比‘学到现成知识’更重要而注重学习过程的观念产物”。“它使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转变了教学态度”。通过采用形成性评估也许可以扭转学生学习动机不足,不重视学习过程,教师忽视教学阶段性总结和适时调整教学手段的局面。

二、研究形成性评估实施方法的必要性

虽然形成性评估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被引入我国英语教育界,但是实证研究和实施方法的论文比较少,实证研究中提及的评估方法和手段描述过于笼统,在具体操作上缺乏指导性,部分学者提出的实施方法,也是探讨式的设想,其可行性未经实验证明。阎莉等指出“国内的文章理论综述偏多,实证研究较少。有些文章虽提到一些实验,但对于形成性评估的实施方法尚未有明确的阐述”。吴昌提对本世纪前十年的相关论文进行分析统计,发现评价的方式、方法或策略的研究较少,“已有的研究多数是基于个人的教学或理解而进行的摸索或探讨,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研究结果及其可行性都有待商榷”。

三、评价实施方法的可行性研究

笔者参考前人的形成性评估的实证研究,归纳以下评价手段进行可行性实验:

1. 学习档案袋

要求学生把该课程批改后的每次作业和小测放入档案袋,该档案袋还收录课外阅读任务所阅读的文章及读书报告,以及小组和教师在各时期的评估意见。教师定期对学习档案袋进行抽查,学期末全面检查并给定一个分数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项。笔者在两个年级各实行了一个学期,总体效果不错。根据笔者要求,学生需要在作业和小测的批改处进行修改。在实施学习文件袋之前,笔者没有有效的检测和监督手段,在实行该方法后,学生不会随便处置返回的作业和测验纸。期末检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能重视教师的反馈意见并进行错误改正。通过这个手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也大幅增加,因为其必须完成每周定量的阅读任务并完成读书报告放入档案袋中。但是实施过程中也发现在有效评价上存在一定难度:一个学期末,每个学生的档案袋都会有大量资料,教师不可能对作业和小测的改正进行一一确认,也不能逐一阅读学生的读书报告,这将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大多数情况下,笔者是根据总体印象打分,因此对于存在的读书笔记抄袭和马虎应付无法有效核查,而且成绩有一定的主观性。

2. 小组任务

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笔者在综合英语课堂中常使用的任务型教学为小组PPT展示。学期初即设计和分配好每单元的小组任务,每小组在一个学期内需要完成两次PPT展示,每次展示限时5-10分钟,同组成员共享该成绩。

3. 平时作业和小测验

书本习题和课外阅读的读书报告在课前进行抽查,该项成绩只根据完成与否,不对具体正确率和写作质量进行打分,完成一次记满分,没完成记作零分,事后补做并自觉前来登记的给60%的分数。笔者每完成两个单元的教学即进行小测验,每次测验成绩登记在册,如学生因缺课没参加当次测验可以其他形式如作文、课文内容概括等代替小测验成绩,否则当次测验成绩作零分处理。一个学期,笔者共进行了5次命题作文的布置并全部批改,3次小测验,加上前述的读书报告和习题抽查,每个学生共有10次有效成绩。笔者把这10次成绩以及考勤记录和课堂表现按照一定权重加权平均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4. 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学生在每阶段对其学习成果和小组内其他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估,填写自评表和互评表。自评包括学生对各自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的反思和各阶段的学习成果和进步的评价。互评包括对其他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组员在小组任务的贡献程度,同伴作文水平的评价等。相对于大多数学者认同该手段,笔者在此前基于实验结果提出这种评价手段有三个缺点:首先,中低水平的学生无法对同伴给出有建设性的评价;其次,为了顾及对方面子和影响同伴关系,学生不愿意完全指出同伴的错误和不当,打分偏高,偏集中,无区分度;另外,学生知道该评价的目的后,会在自评中拉高和互评中相互提高分数。综上所述,自评和互评在促进相互学习和通过对比激发学习积极性而言有积极的作用,但是不适合在低年级和水平较低学生中实施,因此笔者在该研究中不采用该评价方法。

第5篇:英语教育读书笔记范文

关键词:碘对比剂 碘克沙醇 碘海醇 等渗 副反应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600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58-01

CT血管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是临床常用的CT检查项目,因其无创、简便、快速及准确的成像特点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欢迎,碘对比剂成为必不可少的诊断用药。本文对注射270mgI/ml及300mgI/ml对比剂过程中及注射后一小时内发生的副反应进行调查,比较低浓度等渗型对比剂碘克沙醇270mgI/ml与次高渗碘海醇300mgI/ml增强检查舒适度和速发型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实验组:在2013年3月至2013年10月间,对因确诊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前血管评估增强用碘克沙醇270mgI/ml进行腹部血管成像患者检查结束后发放对比剂使用调查表,共收到89份调查表,其中男60例,女29例,年龄30~88岁,平均年龄63±11岁,BMI为16.73~29.32kg/m2,平均BMI为23.33±3.36kg/m2。对比剂总量100ml,注射流速5ml/s。

对照组:2013年8月至10月间,对因怀疑腹部疾病行常规腹部三期动态增强用碘海醇300mgI/ml患者检查结束后发放对比剂使用调查表,共收到102份调查表,男54例,女48例,年龄31~79岁,平均年龄58±11岁,BMI为16.8~30.1kg/m2,平均BMI为23.63±3.74kg/m2。对比剂总量100ml,注射流速4.0ml/s-4.5ml/s(42名患者注射流速4.0ml/s,60名患者注射流速4.5ml/s)。两组患者均无CT对比剂使用禁忌症,无过敏体质、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及甲亢患者。均使用GE Discovery CT750 HD能谱CT机。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后,追加生理盐水20ml,打药前均使用高压注射器对对比剂进行加热,检查完毕后,请患者填写对比剂使用简易调查表。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统计学分析。比较碘克沙醇270组和碘海醇300组打药过程中的不适感觉及打药一小时内速发型副反应的发生率。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两样本计数型资料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型资料组间差异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两组患者的年龄和BMI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596和0.791),性别有统计学差异(P值为0.042)。

2.2 碘克沙醇270组和碘海醇300组注射对比剂过程中的不适感均较少,主要以热感为主,两组患者的热感比较:270组发热的患者比300组的少。

2.3 碘克沙醇270组和碘海醇300组造影检查结束一小时内速发型副反应。

270组4例轻度副反应均表现为恶心,300组8例轻度副反应包括恶心6例,身体局部荨麻疹2例。两组患者轻度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6。

3 讨论

碘对比剂使用后出现的副反应主要包括肾性副作用和非肾性副作用 [1],非肾性副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对比剂注入后一小时内出现的副作用称为速发型副反应,对比剂注入后一小时至一周期间出现的副作用称为迟发型副反应,超迟发型副反应指对比剂注入后一周以上出现的副作用。因迟发型和超迟发型副反应一般不会危及生命,本文主要研究对比剂速发型副反应,速发型副反应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种,本研究发现270组注射对比剂过程中舒适度较好,仅16例患者(17.97%)出现轻度热感,与文献报道注射等渗威视派克导致的热感显著少于次高渗对比剂碘帕醇相符,速发型副反应比率为4.49%,而300组打药过程中的舒适度较270组明显下降,约74.51%患者出现热感,其中29.41%的患者出现中重度热感,速发型副反应的比例也较高,约7.84%,高于文献报道,未见中重度副反应,但是与270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郑淑梅等研究结果相符 [2]。本研究尚收集6例370mgI/ml的高浓度次高渗型对比剂的CT血管成像的患者的调查表,370中有5例重度发热,1例轻度发热,其打药过程中的舒适度较300组,特别是270组明显下降,因患者数量较少,未纳入统计分析。虽然次高渗非离子型碘对比剂具有相对低渗性、低黏性及低毒性等优点,较离子型对比剂的安全性明显提高,但高浓度、大剂量的快速注射以及多数患者伴有复杂基础病、精神紧张等因素,与等渗对比剂相比,本研究发现次高渗对比剂舒适度及速发型副反应的发生均略逊色于等渗低浓度对比剂。

碘克沙醇为一种非离子型、双体、六碘、九羟基水溶性对比剂,商品名威视派克(Visipaque),英文名Iodixanol Injection,分子重量为1.55g/ml,碘浓度320或270mgI/ml,渗透压为290mOsm/(kg・H2O),是目前惟一在任何浓度都和血浆等渗的对比剂,pH值6.8~7.6,在最初的24h绝大部分以原型在尿液排泄。因为等渗,注入血液后对红细胞影响轻微,大部分红细胞形态可以保持正常,不会造成组织缺氧。在静脉内皮细胞上,与次高渗对比剂碘美普尔、碘普罗胺、碘克酸比较,威视派克对细胞形态的影响最小,因而能减小细胞形态改变和血管舒缩改变,减轻病人的不适和副反应。

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少,涉及的对比剂种类较少,对比剂副反应的调查项目较少,有待于在今后进行严密的研究设计开展大宗病例的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第6篇:英语教育读书笔记范文

【关键词】英美文学 大学英语 结合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我国高校的基础性课程,同时也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前期教育(一、二年级)的必修课。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的通用性更为成熟,大学英语英语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就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来讲,其仍然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技能培养过于偏重,而对语言内涵及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则比价忽视,至此,本文将大学英语与英语文学教学相结合,探讨融合框架下的具体策略。

一、基于英语课文展开英美文学学习

就各大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来讲,其所使用的教材均在精心编排及挑选的情况下所形成的精品教材,比如当前使用十分广泛且由研究出版社出版和外语教学联合出版的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课本中不仅涉及日常所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同时还具有文化、历史及社会等方面的知识,其中不少学作品内容也容括其中,在英语知识的学习过程中HIA提及一些著名的文学家。教师应对课本当中所涉及的此类内容进行敏感把握,将此内容进行适当扩展及补充,对学生就英语知识以外相应文学知识进行渗透,以此达到培养文学审美兴趣及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大学二年级下学期的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单元当中,就提及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描述其由于具有放荡不羁的个性,因此难以融入到上层社会当中,并且朋友和读者还背弃了他。此时教师可对此内容进行扩展,可就王尔德作品的特点及个人背景进行介绍,可形容其为文如其人,他所创作的剧作不仅在审美上独到,且还具有鲜明的个性,在极具魅力的熏陶下从中还透漏出他内心所存在的尖锐矛盾。在实际课堂教学当中,可对王尔德较为经典的童话作品局部片段给与选取,并就其内容等进行深入剖析,对其具有唯美气息的语言风格进行体会,感悟其所著童话内容的简单而又生动,便可对学生的吸引力给与快速抓住,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非常好的操作性。

二、点拨学生的英美文学赏析方法

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讲,其通常在英美文学课程学习方面缺乏系统性,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就英美文学史大概发展脉络及特点予以厘清,促使学生在对内容进行阅读时,能够对作品所处的时代进行准确定位,避免学生出现无目的预读作品,或毫无关联的去看待及评价作品。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可定期、定时抽出时间将英美文学的大致发展情况进行讲授,比如在古英语时期、现实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以及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所具有的不同特点进行讲授,分析这些文学特点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才能造就?英国文学在各个发展时期,其代表人物都有哪些?以及这些人物在具体的写作风格是什么,所表现出的突出特征又有哪些?通过此种串讲方式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在思路更为清晰的情况下去阅读作品,并且还能将文本内容融入到各个大背景当中,并就具体细节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在阅读当中还能将之前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自行找出答案并解决。

三、提高学生课后阅读数量和质量

课堂学习仅仅是大学生学习当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和重要部分,对于英语学习来讲,其也是如此;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当中,针对学生文学思维及意识的培养,也应该在学生课后的自学当中进行渗透。在阅读当中,首要目标就是保证量,在文学作品阅读时还应保证是完整的原著。就美国大学生而言,其在大学期间通常情况下均阅读过十几种甚至更多的经典原著,而相比于中国大学生来讲,后者仅喜欢且习惯于阅读节选,常常仅对著作当中的一个片段进行细致阅读,其中较大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甚至连一本完整的原著都没有阅读过。阅读量作为一种最为基本且有效的思维训练方式,当对阅读量要求给与放弃,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予以放弃。所以,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大量阅读,只有在量上得到一定积累,才能对各种条件下所出现的语言障碍进行克服,才能更加深层次、多角度的思考作品。此外,在进行阅读时,不必依据文学史的发展顺序进行阅读,针对时间越远的文学作品,其在阅读时可能就越艰涩,当语言方面的障碍越多,则就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而言就可能造成挫伤。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一些适于课外阅读的书目,可以根据先易后难的顺序着手,从简单阅读入门,实现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然后依据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及效果,将下阶段的阅读内容进行布置。还可让学生记录自己的阅读成果,培养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此种习惯同时还是实现学生回忆巩固有效形式,还可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锻炼,活跃学生思维。

四、结语

我国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普遍存在只注重语言技巧的学习,而对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却予以忽略。在语言学习当中,文学审美能力对其意义重大,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还可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化内涵进行了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所以,将大学英语与英美文学教学相结合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在课堂中将文学知识进行讲授,在课后就外文原著进行阅读,并于读后进行汇报交流等,实现学生文学素养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第7篇:英语教育读书笔记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英语教学

外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做到会听、会说、会读、会写。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应该一改以往的应试教育,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或人的发展规律确定教育目标,构建教育体系,通过创造相应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的人格、智力和身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学生的素质教育,包括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等方面的教育。

笔者从事英语教育多年,认为实施英语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除了彻底改变观念之外,还有五个问题不容忽视。

一、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提高教育质量靠的是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建设好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大力推进英语教学素质教育的关键。一个真正合格的教师应具备三大素质。

1.政治素质

在政治思想方面应该和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方向保持一致。教育部原部长陈至立指出:“教师职业是一门高尚的职业,要求教师具有敬业态度和奉献精神。”“要有高度的责任、丰富的知识和教书育人的实际行动。”教师只有具备这种素质,才能以自己的“身教”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并在英语素质教育中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必须注重学习理论,努力实践,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

2.创新精神

创新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目前许多英语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老化,还止步在原有的应试教育“怪圈”之中。如果教师本身缺乏创新素质,怎样以“身教”来树楷模、导方向、做人梯?教师的创新素质体现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要通过“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更新观念,才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3.改革精神

优化教学过程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以往师生一味围绕着考试这根“指挥棒”进行教学,课堂上教师是“填鸭式”满堂灌,其结果是高分低能,学生失去了学英语的兴趣,或者只会做英语题,不会说英语,成了名副其实的“哑巴英语”。课堂是实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战场。因此,要鼓励教师大胆改革课堂教学,进行创造性英语教学。首先,要营造出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要尊重学生人格,建立平等、信任的师生情感。尽量减少对学生行动和思维的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解除学生自卑和紧张的心理,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形成师生共同探讨的局面。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尽量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想、问、说、做,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抓住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这个关键,才能早日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二、加强学生听力训练

笔者认为,做好听力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心理准备

要做好这一工作,首先要了解学生上听力课时的心理状态。学生听的过程是一个从听不懂到听得懂、从听得懂到听懂较多的过程,教师要有耐心。尤其是对起点较低的同学,要多鼓励他们试着去听、去多听。只要努力去听,去尝试,那么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会发现自己的听力水平已明显提高了,从而能够从容去接受英语了。

2.挑选材料

教师在为学生选择听力材料时,应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语言材料,并注意材料尽量生动有趣。教师可以将有关材料或英语文字材料进行加工,无论是老材料、新概念英语,还是报刊杂志上的阅读短文,都能找到情节生动有趣、文字活泼的好文章。同时,英语歌曲也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训练题材,歌曲不仅不会使人感到乏味,而且能把音乐的美和语言的美结合在一起,这一方面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听的欲望,对听力素质教学起着决定性作用。材料选好后,教师可选择一些行之有效的训练方式。笔者认为,利用课堂前5分钟进行听力训练省时、高效,因为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高。教师在播放之前,先进行听力准备,教师用一句话简单提示课文内容,然后提出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可使学生在听讲时全神贯注,从而提高听力水平。另一方面,注重听讲训练。听完一则短文之后,让学生即兴进行“talk about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甚至“retell the passage”等活动。

三、将口语能力的培养融于日常教学之中

开口说是学好英语的先决条件。“我学英语已经多年了,但我现在还是不能用英语表达。”每当学生谈起英语时,无不为不能用英语表达而感到沮丧。推进英语教学改革,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应使学生会说英语、敢说英语。因为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学习先进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语言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语言的交往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语言的功能。

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应在课堂上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首先,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尽可能地多用英语教学。上课时,教师向学生“free talk”,放手让学生相互答问、自用对话。同时,教师也要主动参与其中,畅所欲言。其次,课外教师还应开展一些英语活动,如英语演讲、唱英语歌曲、英语对话等,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活动中自由运用,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而不加重负担且不失乐趣。最后,在课前、课后、校内、校外,教师与学生都尽可能用英语打招呼、交谈。

四、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思维空间

应试教育往往把是否按部就班完成教学进度作为评价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准。现代教育是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需求,并把内容和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设置具有“适度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此外,授课时要善于找到内容与情感的自然结合。如果教师在教学法语言结构“I would have liked to”时引导得法,学生就会说出类似下列话语:

Yesterday was Xiaoli’s birthday.I would have liked to give her a birthday present,but I didn’t have enough money.I was so sorry.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充分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空间。比如,抓住语篇中的重点进行概况性思维和深层次思维的训练,抓住语篇中的“疑点”进行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借助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

五、重视读写

听、说、读、写是英语四项基本技能。“听说先行,读写跟上”是基础英语教学中一直以来所遵循的原则。

阅读是吸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对外语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告知学生尽一切努力利用各种条件扩大自身的知识面,为高效英语阅读打下良好基础。

怎样才能提高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应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在教学中应选择内容广泛、覆盖面广的材料,如涵盖文学、历史、地理、政治等各方面知识的文章。另外,可要求学生课外选择一些感兴趣的材料进行阅读,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指导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还可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英语阅读练习过程中,英语量要适中,太多了,学习者吃不消,太少了,学习效果不佳。

关于书面表达,笔者认为,仿写、改写、扩写与缩写相结合是一种对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仿”是有益处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各种不同的文体、不同的格式和常用礼貌用语。改写是课本知识的活学活用,是将篇章结构较复杂、语言较深的短文用简短的句子进行改写,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将记叙文改写成故事或改变人称等,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缩写是帮助学生分清课文内容的主次,抓住主要内容,删去次要内容,培养综合概括能力。最后,要求学生用英语写日记、周记,老师批改,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余文森,郑金洲.新课程英语教与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宁波市教育科研中心.教学模式与教育科研方法简介,2003.

[3]马振海主编.素质教育读本.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第8篇:英语教育读书笔记范文

关键词: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汉翻译;影响因素;对策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在校生中,高职院校学生无论从总体数量上,还是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上都对整个就业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至少会接受两个学期公共英语课程的学习,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不仅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整体目标的要求,更是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形势对职业型、技能型加实用型人才的要求。

而英汉翻译作为英语学习中,对学生英语语言和文化的结合与综合运用能力要求更高,成为英语学习五方面能力中最难掌握的一种能力。这一难点,综合学生和英语教师两个角度来看,大致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学生的英语词汇储备不足

概括来讲,词是语音、意义和语法特点三者统一的整体,词又是语句的基本结构单位,通常说的一句句话总是运用一个个词构成的。如果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能掌握丰富的词汇,甚至连一句简单的英语表达都无法理解的话,进行英汉翻译显然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此外,由于应试教育长期对学生学习产生的消极影响,使学生往往形成了所有学习均指向考试的错误思想。因而学生学习词汇就只看课本词汇表中列出的释义,只学习考试大纲中的词汇,而忽视课本以外的其他词汇或课本所列词汇释义以外的其他含义。这对做好英汉翻译也是不够的。更有甚者,为了扩大词汇量而抱着词典埋头死记,也许短期内可以记住大量的单词,但是时间一久可能会忘记具体含义和用法,这对英汉翻译学习就更无意义了。

二、公共英语与行业英语教学衔接不够

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校的前两到三个学期会学习公共英语课程,随后会学习一到两个学期的行业英语课程。这其中极少会是一位英语老师自始至终把公共英语和行业英语都教下来,那么教师的教对学生从公共英语英汉翻译到行业英语英汉翻译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就没有连贯性,不同的英语老师对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的了解存在差异,教的目标和学的需求间就有鸿沟,这对英汉翻译的学习影响很大。另外,公共英语老师在教学中对所教授的内容与行业英语知识的关联性不够重视。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未来使用英语更多将是结合工作实际使用英语,因此更多的是行业英语的运用,如果在公共英语教学中不联系行业英语的各自特点和知识内容,就会造成学生后期行业英语学习,尤其是英汉翻译学习的“先天不足”。

三、适合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特点的英汉翻译方法缺乏

英汉翻译的方法十分丰富,有关英汉翻译理论研究的著述也有很多,如果不考虑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自身特点,而要求其做英汉翻译时了解中西方文化、思维差异;掌握词的翻译方法、习语的翻译方法、句子的翻译方法、语篇的翻译方法,就可能不切实际,对提高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汉翻译能力效果不明显。况且,在高职非英语专业有限的英语课程设置里这样进行英汉翻译学习也是不可能的。

以上这些影响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汉翻译学习的因素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就无法提高高职英语整体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如何应对?笔者结合教学工作实践,提出了如下三个策略:

一、词汇学习应是贯穿英语学习始终的任务

词汇学习不能停留在英语学习的某一阶段。为了提高英汉翻译能力,词汇学习就必须持续进行,词汇量必须不断丰富、时时更新。词汇学习对于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也是一大难点。因为它学习量大、花费时间长,又无捷径可循。词汇的学习对提高英汉翻译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做好英汉翻译学习的基础,任何一个句子的翻译都必须在明白词汇含义后才能进行。实际上,就学生自身而言,词汇学习当化难为简。如丰富阅读量,在阅读中学习词汇这是最有效的方法。另外,也可以将繁杂的词汇学习工作分解到生活中,把英文歌曲、电影对白、街头广告中学到的新词记录下来,久而久之所积累的资源会成为英汉翻译中非常难得的素材。就英语教师而言,应重视学生词汇的学习。从基础教起,鼓励学生阅读英语读物,指导学生记忆单词、理解单词和使用单词的方法;也可以将学生自主阅读英语读物、撰写读书笔记或制作生词本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公共英语教学应与行业英语紧密衔接

公共英语是学生学习英语语言基本知识,获得听、说、读、写、译基本能力的课程。它是为非英语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行业英语打基础。因此,公共英语教学与行业英语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在一起。公共英语教师和行业英语教师应当做好沟通。公共英语教师需要了解行业英语的内容,在公共英语教学中即恰当的引入、补充相关行业英语知识;行业英语教师也应当对学生之前的英语学习特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做深入了解,让学生从公共英语学习进入行业英语学习平稳过渡,也让学生在公共英语学习中打下的英汉翻译能力基础能够在行业英语学习中得到巩固和加强。

三、采用实用的英汉翻译方法对高职非英语专业英汉翻译学习很重要

适合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的英汉翻译方法对提高他们的英汉翻译能力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要考虑到其相比英语专业学生较弱的基础,而且在未来工作中英汉翻译操作要求可能更直接、更讲求效率。因此,英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采用一种简单、直接而且易于上手的英汉翻译方法,即,“关键词翻译加连词成句法”。

这种方法主要分三个步骤进行。首先,将句子中的关键信息词、表达(主要是实词、习语)挑选出来,暂时忽略充当句法功能的虚词;其次,把筛选出的关键词翻译出来,同时用连词成句的方法尽量组合成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最后,再结合其他虚词的使用对整个翻译的汉语句子进行调整和润饰,完成翻译。例如:

1. Information is a key to the process of logistics.

筛选关键词:information, key, process, logistics

翻译并连词成句:信息――物流――过程――关键

调整润饰:信息是物流过程的关键。

2. From ABC company, we have obtained your name and address and understand that you are an experienced importer of computers. We have pleasure in offering you PC No.238 of which we would appreciate your pushing the sale on you market.

筛选关键词:ABC company, we, obtained, your name and address, understand, you, experienced importer, computers, we, pleasure, offering, PC No.238, we, appreciate, pushing the sale, your market

翻译并连词成句:ABC公司――我们获得你名称和地址――了解――你――有经验的计算机进口商――我们希望――出价――238型电脑――我们――感谢――推销――你市场

调整润饰:我们从ABC公司获悉你方名称及地址,并了解你是富有经验的计算机进口商,我愿向你方报价238型电脑,期盼能在你地市场推销。

需要注意的是,采用这一方法必须结合特定的行业知识背景和文体特征,而非掌握了方法和步骤后的凭空造句,它需要学生具备一定量的词汇储备,对专业知识有一定的掌握才能熟练进行英汉翻译。此外,在熟练掌握了这一方法后,也将对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和运用更专业的英汉翻译方法起到积极作用。

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汉翻译水平的提高并非一时之功,它和英汉翻译本身一样没有捷径可循。任何方法和理念也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只有最适合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特点,结合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未来工作实际需要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这需要广大英语教育、教学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不断钻研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周方珠. 英汉翻译原理 [M].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

2. 陶友兰,查国生. 研究生英语翻译 [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

3. 陆国强. 现代英语词汇学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

4. 黄丽威. 外贸函电与单证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