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作物虫害防治范文

农作物虫害防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作物虫害防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作物虫害防治

第1篇:农作物虫害防治范文

关键词:农作物生产;病虫害;对策

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是要面临很多的问题,因此,采取必要的措施对病虫害的发生进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农产品的产量,同时也能更好的确保农业生产的安全性。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控制的时候,是会导致生态环境污染的,因此,要想更好的解决问题,对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一定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理。

1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病虫害危害不断加重

近年来,我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以及耕作的制度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同时,很多的新品种,这些新的品种在进行种植的时候在抗病虫方面的效果是非常差的。现在气候条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样就使得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也是要面临很大的问题的,因此,也使得农业生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病虫害多发的时期,表现出来了很多不同的特点,通常情况下,病虫害的种类是非常多的,而且,在频率方面也出现了非常快的情况,同时在时间和程度方面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因此,在对病虫害进行治理的时候一定要不断的进行改进,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病虫害在发生的时候是会出现新的演变的,因此,在进行治理的时候难度和防治成本都是会发生一定的问题,因此,在防治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对相应的方法进行必要的改进,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1.2 病虫综防意识不强

很多的地区在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控制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出现了以应急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的做法,这样在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过分依赖化学农药为主的方式,因此,在治理的过程中也是经常会出现更多的问题。在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时候经常是会出现对一些新的措施不重视的情况,因此,很多的农民在对病虫害进行治理的时候也是存在着思想过于保守的情况。对于新的防治措施不进行重视也导致了很多的情况下病虫害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理,同时,很多的化学物质在使用过程中也是会出现很多的问题的,因此,在对药剂进行选择的时候一定要非常的合理,同时在使用量方面要进行严格的控制,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其能够得到更好的效果。在进行防治的时候一定要非常的注意,这样才能更好的避免出现成本过高和污染过大的情况。

1.3 农药市场不规范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的作用就是为了更好的保证农业生产,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对出现的病虫害进行治理,因此其对保证农业生产是有很大的作用的,但是,农药在进行使用的时候也是一种有毒物质,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也是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在进行管理和使用的时候一旦出现不适当的情况,都是会导致农作物出现很大的危害的,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是会出现对环境进行污染的情况的。农药的毒性是非常大的,一旦使用不当对人的生命也是会带来很大后果的,因此,对农药经营市场情况要进行很好的管理。很多的农药进行市场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存在着无证经营的情况,同时,很多的农药经营人员在法制意识方面也是非常的淡薄,因此,在很多的情况下经常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农药管理部门在进行执法的时候也存在着执法力度不足的情况,因此,在进行执法的时候经常对一些小规模的经营场所不进行管理,这样就使得很多的农药经营场所在进行经营的时候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农药在质量方面也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存在着一种农药产品多个名字的情况,也存在着假药和过期农药的情况,因此,这些农药在进行使用的时候也是经常会出现对农作物影响非常大的情况。农药销售人员对农药的使用效果也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在进行销售的时候也是存在着不能合理使用农药的情况。

1.4 防治手段落后

农民在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时候存在着技术水平不高的情况,多是使用农药在进行防治,因此,在防治措施方面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同时,在防治方法方面也是存在着非常不科学的方法,在农药使用类型以及使用量上通常是依靠经验来实现的,因此,在对病虫害进行治理的时候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病虫害在发生的时候是存在着一定的规律,但是,农民并没有掌握这方面的规律,因此,在进行治理的时候存在着不能掌握规律进行治理的情况,这样就导致了在治理环节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农民在施药机械方面也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通常存在着机械设备非常陈旧的情况,导致其性能也是会受到很多方面影响,这样就使得在很多的情况下治理的效果无法得到保证。

2 防治工作中采取的主要对策

2.1 抓好重大病虫害的监测,提高预警水平

配备先进仪器设备,提高监测水平,增强对主要病虫害的预警能力,确保预报准确。加强与广电部门联系与合作,开展电视预报工作,使病虫预报工作逐步可视化、网络化,提高病虫发生信息的传递速度和病虫测报的覆盖面,以增强病虫害的有效控制能力。

2.2 提高病虫害综合防治能力

增强国家公益性植保技术服务手段,以科技直通车、农技110、技术服务热线、科技特派员、电视技术讲座等形式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建立和完善县、乡、村和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的植保技术服务网络,扩大对农民的服务范围。加快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提高农民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能力,确保防治效果。

2.3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技人员和农民的科技素质

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的指导能力。加强农民的培训。以办培训班、开现场会、设田间学校及“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农民对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从根本上改变农民传统的施药理念,全面提高农民的施药水平。

2.4 加强农药市场管理,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药

加强岗前培训,规范经营行为。为了切实规范农药经营市场,凡从事农药经营的单位必须经农药管理部门进行经营资格审查,对审查合格的要进行岗前培训,经培训合格后方能持证上岗经营农药。通过岗前培训学习农药法律、法规,普及农药、植保知识,大力推广新农药、新技术,对农作物病虫草害进行正确诊断,对症开方卖药,以科学的方法指导农民进行用药防治。

2.5 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

近几年,在无公害农产品的管理及技术推广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的推广力度,重点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等综合措施,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确保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示范县,保证向市场提供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3 结束语

农业生产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农作物的病虫害影响进行重视,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农业生产安全,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国家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久梅,王新亮,李旭东.农药的类型与合理施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2):68.

第2篇:农作物虫害防治范文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步加强,对安全无污染的农产品需求与日俱增。近年植保工作的发展状况,不仅体现在防治技术的改进,更主要是通过不断总结正反经验,深刻认识工作方向。在生产中如何控制农药污染,提高农产品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大家需要认真面对的重要课题。

我县属农作物病虫害多发区,根据调查统计,水田主要病虫害种类大约有10多种,旱田主要病虫草包括粮豆作物、经本文由收集整理济作物、油料作物等种类大约有30多种,尤其最近几年还有上升的趋势。这些病虫害的危害所造成的农作物损失,占种植业产值的10%还多。如何防治这些病虫害,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在病虫害防治上,截止到目前,我们所采取的方法仍然是单一的化学药剂防治,当然它的应用效果不容否定,但是它所带来的安全问题、环境问题等也无时无刻不向我们敲响警钟。

首先,要充分了解植保工作新的进展。近几年来植物保护工作的发展,不仅表现在防治技术的改进,更主要的是通过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终于更深刻地认识了植保工作的方向,改变了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概念,从而更好地解决植保问题创造了条件。人们曾想寻找一种防治手段,企图利用这种单一手段来达到控制或消灭害虫的目的。自从50年前有机氯农药发明以后,以它具有空前的杀虫效力,人们认为彻底解决害虫问题已经为期不远。多年来有机氯农药的连续和大量施用,一方面固然在生产上起了巨大作用,但害虫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有些害虫反而发生更严重了。越防越多,越多越增加药量,越加药量,病虫害抗药性越增强,成为一种恶性循环,农药引起的副作用也更加突出了。单独依靠一项其它的技术措施,如利用天敌防治,也证明不能完全令人满意。人们才进一步认识到单一措施防治病虫害的局限性。

其次,要正确综合防治的科学概念。今天的综合防治的含义已经更为丰富了。病虫害防治是一个生态学问题。综合防治是通过有机地协调应用各种防治手段,使之相辅相成,将病虫害压低到经济危害水平以下,以收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将所使用的手段对农业生态系内外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新的综合防治概念,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个基本特点:错综复杂的动植物、农作物的耕种管理和周围环境构成一个生态体系。在生态体系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变支,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或轻或重地影响整体体系的稳定,在关键因素上,甚至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影响病虫害种群的消长。所以说病虫害防治是一个生态学问题。

第二个基本观点:综合防治的目的是控制种群的数量,使害虫密度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所以不要求进行不必要的防治工作,通常情况下不是使害虫绝灭,有时为了使天敌能够继续生活繁殖,在今后抵制虫害中发挥作用。在防治时还要有计划地留下一部分害虫。

第三个基本特点,各种防治手段化学防治、天敌利用、抗虫品种、农业技术措施或昆虫绝育,都是它们的各自特点和限制,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采用多种防治手段,把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互相协调,彼此补充,能够收到最大的防治效果。必须全面考虑,使防治措施对生态系内外的有害副作用减少到最低程度。不仅要注意它们对防治对象、作物和人畜的影响,还必须考虑与其它害虫、天敌、益虫和其它生物的关系,注意环境保护问题。

怎样才能搞好综合防治呢?

一是要加强对综合防治重要性的认识。目前,人

转贴于

类一直被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所困扰,如果我们现在不着手解决环境问题,那么,人类的明天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则可想而之。因此,综合防治不仅仅是植保工作方针,同时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大政。

二是要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各级干部和农民素质。要利用广播、电视、材料等形式,全面宣传综合防治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有计划地办好各种类型的培训,清楚概念,教会方法,搞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使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把综合防治真正地重视起来,并付诸于生产实践当中。

三是要建立综合防治植保科技示范园区,增强直观、宏观认识,示范引导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逐步走向综合防治之路,自觉实施综合防治工程。

第3篇:农作物虫害防治范文

关键词:农作物;灾害;综合防治;措施

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生物灾害,是制约高产、优质、高效益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由于全球性气候反常,以及耕作制度变更等原因,我国进入新一轮自然灾害频发期,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高峰期。农作物病虫害的成灾频率明显加快,致灾强度逐年加剧,我国农业生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生物灾害威胁。

一、综合防治技术在控害减灾中的作用

我国农业生物灾害的研究与防治工作已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从单一病虫为研究与防治对象,发展为以作物及其全生育期的多病虫为研究与防治对象,从农田生态系统的整体观念出发,开展综合防治关键技术与应用基础的系统研究,组建适合各主要生态区的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分别在各示范区贯彻实施。在病虫害大发生的条件下,这些综防体系和配套防治技术经受住了严峻考验,示范区显示出典型的科技主导作用。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是实现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益以及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于实现农业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增产指标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所面临的新挑战

1、农业生态系统脆弱,病虫灾害此起彼伏

(1) 小种分化与变异。新发现小麦白粉病毒力较强的8个新小种,潜在威胁更大;稻飞虱生物型以Ⅰ型为主,转变为生物型Ⅱ为主,并发现了致害力很强的孟加拉型;稻瘟病小种变异也很频繁。这些病虫新种型的出现,将引起大面积种植的品种丧失抗性,危害加重。

(2) 主要病虫再猖獗、次要病虫上升。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和农药品种的更换,导致过去已长期控制的小麦吸浆虫、二化螟、三化螟、东亚飞蝗、稻蝗等多种病虫又回升造成灾害,一些次要的或局部性病虫害,如稻瘿蚊、水稻细菌条斑病、水稻恶菌病、麦蜘蛛、麦叶蜂、玉米病毒病等亦常成灾。。

(3) 危险性病虫害传入。近年来,一些国际上成灾频率极高的危险性病虫害如稻水象甲、美国白蛾、美洲斑潜蝇、马铃薯象甲等先后传入我国主要粮棉产区和林区;美国白蛾已沿主要铁路干线分布至全国大部分地区;美洲斑潜蝇的传播更快、危害更大,迄今已在南北十多个省(区、市)发现其严重危害蔬菜、花卉、烟草、油料和棉花等经济作物,形势相当严峻。

2、关键防治技术落后

(1) 农药使用技术落后。如农药的施用至今仍沿用50年代的大容量淋浇喷雾法,农药的有效利用率仅20%左右,施药器械十几年乃至几十年“一贯制”,与发达国家相比,民用飞机施药发展缓慢,机动施药器械拥有量小,使用范围有限,目前防治病虫害主要是手动器械施药。在病虫害大发生时,还得靠人海战术,尤其是除草的问题愈加突出,全国年耗除草用工约250~260亿个劳动日,几乎占农业用工的一半。有关农药的药效测定、残留动态监测、病虫抗药性的评估及治理亦严重滞后,盲目用药现象十分严重。无公害生物农药的研究虽有一定基础,但与产业化的目标差距很大。此外,我国化学农药创制和研究能力落后,主要依赖于仿制的格局依然如故。

(2) 抗病虫作物品种选育急待加强。对棉铃虫、棉蚜、黄萎病、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稻瘟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病毒病等主要病虫害,尚没有研究出高效的可稳定控制其危害的农作物品种,生物技术在抗病虫品质创新与选育的应用上也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以棉花抗病虫害育种为例,我国虽已通过抗病育种基本解决了称为棉花癌症的枯萎病,但对另一癌症黄萎病目前生产上种植的所谓抗病品种只达到高耐还称不上抗病水平。国外近年利用生物技术选育高抗虫性的Bt棉、Bt+CPTI双毒抗虫棉,以及抗黄萎病和除草剂的转基因工程棉,抗性水平较高,农艺性状优良,已开始进入田间试种阶段。我国已获得Bt棉株系,高耐黄萎病育种也有一些进展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3) 病虫抗药性日趋严重。化学药剂防治仍是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的主要减灾手段之一,随着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农药施用量越来越大,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威胁我国农作物生产的主要病虫害有200多种,其中27种防治对象已产生严重抗药性,如水稻螟虫、棉铃虫、棉蚜、红蜘蛛、菜青虫、褐飞虱、水稻白叶枯病、小麦赤霉病、蔬菜霜霉病、小菜蛾、温室白粉虱等,尤以棉蚜、棉铃虫、白粉虱、小菜蛾、蔬菜霜霉病的抗药性突出,成为生产面临的重大难题。

(4) 生物防治技术呼唤新的突破。我国是生物防治研究与应用最早的国家之一,近40年来生物防治技术研究取得很大成果,就总体而言已步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但近年来在应用基础研究(技术贮备)、生物技术应用、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应用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拉大的趋势,投入市场新的生防制剂和保护利用天敌的实用技术越来越少。生物防治技术有待新的重大突破。

3、灾害预警能力差

长期以来,受研究经费和条件限制,我国对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小麦吸浆虫、棉铃虫、玉米螟、棉蚜、草地螟、稻瘟病、黄萎病、小麦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爆发成因和灾变规律的研究相当薄弱,因而对大区域流行暴发的重大病虫灾害的整体预警能力差,目前仍难以完全摆脱被动应付的局面。

4 基础研究薄弱

随着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分子遗传学、现代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发展及其相关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有害生物与寄主互作关系的研究已逐步深入到分子生物学水平;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于有害生物防治研究,提高了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系统性、综合性和宏观性;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应用于植物保护学科已成为当前研究领域中最活跃和热门部分,并展示了极其诱人的应用前景,可能导致一场新的产业技术革命。目前,基础研究的薄弱已经限制了关键技术开发的后劲。

三、持续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措施

1、加强对病虫害研究的投资力度

我国农业一直是低投入的弱质产业,农业科研的投入更是如此。在农业科研中,一谈及加强投入,人们首先考虑良种培育、科学施肥、兴修水利、区域治理等,植物保护总是被放在从属地位。植保科研单位由于经费不足,设备、仪器严重老化、陈旧。研究手段和技术的落后,导致相关基础研究滞后,无法开展重大病虫害的灾变规律研究,因而对灾害的预警能力差,生产上顾此失彼,已造成了严重后果,亟待加强投资力度。

2、 粮棉作物重大病虫害灾变规律研究

以严重危害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迁移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开展以下研究:

(1)迁移性害虫大批量、长距离、大范围迁飞或扩散的行为特征、生理生态机制及其灾变规律;流行性病害大区域蔓延、远距离传播的特征、生态条件及其成灾规律。

(2)重大病虫害与其寄主作物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在不同的作物布局、栽培制度及气候等条件下的消长规律与成灾趋势,分析引起暴发灾变的关键因素。

(3)害虫生物型分化和病原菌致病性变异的趋势、遗传规律及其与病虫暴发或流行成灾的关系。

3、加强粮棉油作物病虫害预测及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以严重危害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及油料等主要农作物的重大病虫害及农田草、鼠害为主要对象,开展以下研究工作:

(1)重大病虫害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动态消长规律;主要致灾种类的发生发展趋势;准确的中、长期发生预报,数量化的灾害性风险预测技术。

(2)改进农业生物灾害的关键治理技术,对生态调控技术的创新与示范、控害生物的扩繁与利用、高效低毒非残留药剂的筛选与应用、病虫抗药性治理、抗病虫作物的选育与应用、耕作栽培措施的持续控害等技术措施着重加强研究;开发适应不同作物生态区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控害减灾配套技术体系。

第4篇:农作物虫害防治范文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化学农药的长期持续使用,对农作物病虫防治本身及生境带来系列严重问题,主要表现为防效降低、农药残留超标、自然控制力减弱及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了有效地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上,应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创造一个适合农作物生长、不利于病虫发生及危害的生态环境;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强调使用农用抗生素、微生物杀虫杀菌剂的开发利用,保护利用多种天敌昆虫,充分发挥其自然控制作用,保持生态平衡;强调应用化学防治和其他防治措施,科学、安全地使用农药,防止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造成污染,从而生产无污染、无公害的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确保人类的健康和食用安全。具体防治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是一种保护性、预防性措施。为了防止危害性病虫及杂草随植物及其产品传播蔓延,保障农业安全生产,根据国家颁布的法令和条例,由植物检疫部门对植物及其农产品在生产、调运、经销等环节进行检疫检验,一经发现,即按规定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处理。对植物检疫对象要严格实行检疫措施,如产地检疫、调运检疫、疫情铲除等,将其封在一定范围或彻底铲除,不让其扩散蔓延。一旦在新区发生时,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彻底消灭。

2.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的一个基础措施。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耕作技术、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天敌发育,不利于病虫发生、危害以及大量繁殖的生态环境条件,从而避免或减轻病虫的为害。

选用抗(耐)病虫品种。选用抗性品种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应因地制宜,根据品种的栽培特性和当地病虫害发生的情况选用适当的品种。

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和实行作物轮作。合理间作可减轻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实行轮作不仅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且可以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恶化单食性和寡食性害虫的食料条件。

深耕晒土。深耕可将土表的病虫残体深埋土中,将地下害虫翻到地表,被严寒冻死或阳光暴晒而死,或被天敌啄食,从而减少田间的病原和虫口基数。

调节播种期。在不影响作物生长的前提下,根据病虫害发生特点,适当调整播种期,避开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从而减轻病虫危害。

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施肥既可改善作物的生长状况,又能提高作物的抗性,还可以使受害植株迅速恢复生长。一般应注重N、P、K肥合理配方使用。

清洁田园。农作物生长期间,及时间苗、中耕除草,清除病虫残株,带到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毁,可减轻病虫再次侵染的几率,减轻病虫及杂草危害。精细的田间管理是防治病虫害的一项重要措施。

土壤消毒及种子处理。农作物播种或移栽前,进行土壤消毒可有效减轻土传病害的发生。播前种子处理可提高作物抗逆性,增强发芽力,减轻或避免多种病虫害的发生。

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自然界或人工繁育的天敌、有益生物、病原微生物、农用抗生素及其他生物制剂来控制或减少(减轻)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生物防治不污染农作物和环境,不杀伤天敌及其他有益生物,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对人、畜均安全。

为了有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协调应用化学防治和其他防治措施,科学、安全地使用农药,防止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造成污染,从而生产无污染、无公害的农产品和食品,确保人类的健康和食用安全。

第5篇:农作物虫害防治范文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正逐渐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步加强,对安全、无污染的农产品需求呈与日俱增的态势。

近几年植物保护工作的发展状况,不但体现在防治技术的改进,更重要的是通过不断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从而深刻认识了植保工作的方向。在农业生产中如何控制农药污染、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农业工作者需要认真面对的重要课题。

针对环境的日趋恶化,人们对有害生物的认识逐渐发生了转变,植物保护的策略从对有害生物的“斩尽杀绝”转变为“适度容忍”,在防治过程中通过对害虫天敌的研究、引进、释放和保护,发挥天敌的控制作用,应用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方法治理有害生物,综合利用各种措施,将其危害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的合本文由收集整理理水平之下,才能取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生物防治法是经实践证明了的,顺应时代潮流的,最安全有效的控制病虫害的方法,通过生物防治法来防治病虫害不污染环境,病虫害也不容易产生抗性,而.巳还具有经常、持续控制病虫害的优点,这种防治方法非常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是一项值得提倡并有很大发展前途的防治措施,是病虫害综合防治最重要的一环。

应该说化学农药的长期持续使用,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本身及环境带来许多严重问题,主要表现为防效降低、农药残留超标、自然控制力减弱及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了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中,应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创造一个适合作物生长、不利于病虫发生危害的生态环境;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加强农用抗生素、微生物杀虫杀菌剂的开发利用,保护利用各种天敌昆虫,充分发挥其它防治措施,科学、安全地使用农药,防止农药对农产品及环境造成污染。

而改变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概念,则为更好地解决植保问题创造了条件。人们曾想寻找一种单一手段以达到控制和消灭害虫的目的。自从50多年前有机氯农药发明后,以它空前的杀虫效力,有人就盲目认为彻底解决害虫问题已为时不远。多年来有机氯农药的连续大量施用,固然在生产上起了很大作用;但害虫问题并未得到解决,有些害虫反而更加严重。越防范越多,越多越加药量,可越加药量,病虫害的抗药性就越强,成为一种恶性循环。农药引起的副作用也更显突出。单靠一项技术措施如利用天敌防治,也无法令人满意。所以在今天综合防治的概念已经更加丰富了。

综合防治是通过有机地协调应用各种防治措施,相辅相

成,把病虫压低到经济危害水平下,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同时将对农业生态系内外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限度。所以说病虫害防治是一个生态学问题。

笔者认为综合防治的新概念,它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错综复杂的动植物、农作物的耕种和周边环境构成一个生态体系。这里面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变支,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整体体系的稳定,在关键因素上甚至可一发而动全身,进而影响病虫害种群的消长。

2、综合防治的目的是控制种群数量,使害虫密度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所以不要求进行不必要的防治工作。通常不是使害虫绝灭,有时为使天敌能继续生活繁殖,在今后抑制虫害中发挥作用,在防治时还要有计划留下一部分害虫。

3、各种防治手段如化学防治、天敌利用、抗虫品种、农技措施或昆虫绝育,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限制,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采用多种防治手段,将其有机联系,互相协调补充,才能起到最好的防治效果。所以必须全面考虑,使其对于生态系内外的副作用减至

转贴于

最低。不但要注意它们对防治对象,作物和人畜的影响,还必须考虑到和其,臼害虫、天敌、益虫和其它生物的关系,同时还要注意环境保护问题。

综合防治的配套技术是:根据综合防治的原则和当地生态的特点,以作物及新的防治技术进行组装和协调运用。其内容包括:

1、保护利用有益生物,结合农事操作为天敌提供栖息场所,注意合理用药,减少天敌杀伤,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

2、以本文由收集整理农业防治为主的预防系统,如有利控制的高产耕

种、轮作制度,种植抗(耐)性强的优良品种及其合理的品

种布局;培育无病虫的种苗,针对性的种子消毒、土壤处理。

3、科学使用农药,有节制地合理用药,多讲究防治策

略;修改偏严的防治指标,贯彻达标用药;合理安排农药,采用对天敌影响少的选择性农药,提倡有效低剂量,抓好挑治、兼治,减少用药面积和用药次数。通过综合防治技术的

组装,协调地发挥农业防治压基数,保护天敌促平衡的作用。

第6篇:农作物虫害防治范文

关键词 病虫害防治;项目扶持;成效;宁夏西吉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9-0136-02

西吉县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是宁夏农业人口第一大县和少数民族聚居县,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年降雨量较少,光照充足,无霜期短,降水和温度变率大。春季气温回升快,干旱多风,冷暖变化大,多有倒春寒;夏季短暂,气温适中;秋季雨量较多,降温快,霜冻早;冬季长,严寒干燥。四季交替变化不明显。年平均气温5.3 ℃,年平均降水量350~500 mm,无霜期仅有100~150 d。马铃薯产业、特色蔬菜产业、小杂粮产业是全县的主导产业,近年来西吉县利用农业财政项目扶持,对种植的马铃薯、特色蔬菜开展病虫害防治试验示范推广,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

1 目标任务

1.1 病虫害监测

按照“三固定、四统一”的原则,对各测报对象进行系统观测和大田普查,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发展动态、范围,使农作物病虫长期预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短期预报准确率达到95%以上,以达到有效指导大面积防治工作的目标。

1.2 马铃薯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

以马铃薯重大病虫害为主,通过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应用绿色防控技术,使实施区域的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 5%~20%以上,平均减少用药15~30次/hm2,节省农药与人工成本300元/hm2以上;统防统治率达到90%,农作物病虫害危害总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防治效果平均提高10%以上[1]。

2 项目建设地点

2.1 病虫测报

选择在西吉县南部的兴隆镇、西部的震湖乡、东部的火石寨乡设立系统监测点,开展小麦条锈病、白粉病、麦蚜、玉米蚜虫、黄矮病、粘虫、芹菜斑枯病、小麦吸浆虫、小地老虎、黑绒金龟甲、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等12个全区监测对象和当地主要病虫害的监测预警。

2.2 马铃薯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

在震湖乡孟湾村马铃薯高产示范区建立马铃薯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示范区。

3 项目建设内容

3.1 病虫测报

系统观测:在3个不同生态区域和县城基地根据作物布局设立4个系统监测点,在监测点内根据不同作物建立相应系统监测田,利用黄盘、诱蛾器、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佳多虫情测报灯等观测仪器和田间定点调查,从3月15日开始到9月30日结束,开展黑绒金龟甲、麦蚜、黄矮病、小麦吸浆虫、小麦条锈病、粘虫、小地老虎、小麦白粉病、玉米蚜虫、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芹菜斑枯病等12个主要病虫监测工作。

病虫鼠害普查工作:每种病虫害始见后立即进行1次普查,以后每隔10 d进行1次(鼠害春秋2季各普查1次),全面掌握病虫害的发生为害情况。普查方法:在3个生态类型区,各选择有代表性的3个乡,各乡选3个代表村,各村选3个代表组,各组选5户农户或5块田块进行调查统计。每块田5点取样,每点随机调查20株,统计各种病虫鼠害的发生、被害株率、危害程度、发生面积。10月上中旬,在全县范围进行锈病、白粉病、麦蚜、玉米螟、小麦吸浆虫、黑绒金龟甲等主要病虫害越冬基数的调查[2]。

病虫鼠害发生发展趋势报告:根据病虫害监测调查情况,利用历史资料、气象资料,结合病虫发生动态综合分析,及时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同时,通过农信通、电视预报、宣传资料等形式向社会,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在做好病虫害监测调查的同时,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充分利用“宁夏农作物有害生物信息报送系统”及时向总站上报病虫害发生信息。填报小麦条锈病、小地老虎、吸浆虫、马铃薯早、晚疫病等重大流行性、迁飞性病虫害的周报,在重大病虫害发生高峰期实行日报制度[3-4]。

3.2 马铃薯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

3.2.1 专业化统防统治模式。通过统一供药和统一进行防治的方式,在高产示范区开展防治。

3.2.2 主要示范内容。推广青薯9号脱毒种薯333.33 hm2,降低早晚疫病和病毒病的危害;推广配方施肥技术666.67 hm2,增强马铃薯的抗病性;用农科院“薯兴”拌种剂拌种333.33 hm2;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开展杀灭地老虎、草地螟、金龟子、蛴螬成虫等试验;田间悬挂黄蓝板,诱杀蚜虫、蓟马等害虫试验;结合示范区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用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预防马铃薯早晚疫病;用72%甲霜锰锌、72%霜脲锰锌(克露、赛露)可湿性粉剂、25%瑞凡悬浮剂等药剂1 500g/hm2,或1 000亿枯草芽孢杆菌300 g/hm2喷防早晚疫病;在病虫害发生期,组织召开防治现场会、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农民田间学校,大力宣传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让广大农户适期、科学防治。

4 体会

在病虫害实施示范区建立病虫观测点,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及时预报,有效指导大田统防统治工作。在防治关键季节,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应举办现场观摩和技术培训,规范病虫害统防统治行为。在示范区要推广灯诱、以及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等病虫绿色防控措施,通过病虫害防治技术示范推广,实现农作物高产增效[5]。

5 参考文献

[1] 吕雪鑫,谢明杰,姜健,等.海洋微生物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4(12):40-45.

[2] 赵中华,杨普云,周阳.2013年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成效[J].中国植保导刊,2014(3):21-24.

[3] 李绍杰,鲁秀芝,李华,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2):120-121.

第7篇:农作物虫害防治范文

[关键词] 农作物 病虫害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1-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3)03-0118-01

在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生产已经进入了现代化的农业新时期,农作物产品从单纯地追求产量、效益转向了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健康的发展新阶段。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在新的形势下,也应该采用新的防护措施,才能够保证农产品的安全、优质、符合现代人们的口味,满足当今市场的需求。

一、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防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病虫害的危害程度不断严重

农作物产生重大的病虫害其原因主要是农作物品种种植结构的调整,耕作制度的改变,品种抗病虫方面的差异、气候条件的变化无常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病虫害发生的综合表现为发生的种类繁多、频率提高、地域扩大、程度也严重、时间较长,同时在此基础上,一些新的病虫害的继续侵入和一些相对次要的病虫害逐渐成为了主要的病虫害,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防治的成本和难度。例如:我市一些地区不断地扩大温室蔬菜的种植面积,且连年种植,导致了许多害虫成为主要的病虫害,像斑潜蝇、白粉虱等 ,每隔一年发生一次,给防治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1]。

2.施肥结构的不合理。

2.1过量地使用化肥,有机肥的施用明显不足。化肥能够加快农作物的生长速度,但是过量地使用,尤其是氮肥的过量使用可以导致农作物营养成长过盛,晚熟的问题。此外还对土壤造成不良的影响。化学氮肥的过度使用会导致土壤物理化性质低劣化,肥料中的氮元素会污染地下水分和土壤中的臭氧层,能够促进农作物中有毒真菌的生长,据调查结果表明氮肥的使用还有可能加重农作物的病虫害程度。磷肥的过量使用可导致土壤中锌铁镁等矿物质元素含量降低,另外,磷肥中还含有微量的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这些元素都会对农作物和人类的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钾肥的过量使用可导致土壤板结,降低土壤的ph值。钾肥的使用可能会对某些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都产生严重影响。最后,农作物的产量不会随着化肥使用量的增加而无限制地增加,过量地使用化肥只会适得其反,既浪费了肥料又污染了环境。

2.2氮、磷、钾使用过多,微量元素的肥料使用太少。农作物的生长就和一个人的成长有相通之处,不仅需要氮磷钾等大量主要元素,同时也需要钙和镁等元素。有些农作物的生长还不能缺少锌、铜、硼、铁、锰等微量元素。例如,如果油菜在生长的过程中缺少硼就会造成“花儿不实”的结果[2]。

2.3施肥的方法不科学。我国大部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对土壤的物理化性质分析和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所要的元素的量没有清晰的认识,施肥的时候仅仅依靠的往年的经验,这使得他们不能根绝农作物和土壤的实际情况进行因地制宜合理地施肥,一方面造成了肥料的浪费,另一方面也是破坏了土壤的内部结构,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特别是氮、磷、钾肥料的过量使用能够导致农作物病虫害的加重和严重的环境污染。除此之外,农村在施肥时把肥料施放的位置不当或者利农作物根部太远等不合理的行为,导致肥料的利用率降低。研究资料表明我国最近十年来化肥的使用量增加了92%,但是农作物的产量却增加了不到8%,这充分说明了我国肥料的利用率真的很低。

二、 在防治过程中采取的改进措施

1.重点整治每年发生的病虫害,进行提前预测,增强综合防治能力

要以个地方的农业负责部门为主,政府配备各地农业部门先进的仪器,提高监测水平,提高各地对每年病虫害的预测能力,确保预报的准确性。要利用现代化的手段,例如农技110、科技直通车等网络方式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同时,加快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扩大对全体农民的服务领域,提高农民自己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能力,保证防治的良好效果[3]。

2.根据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需要的肥料元素不同,结合着农作物土壤结构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对农作物在不同阶段需要化肥的种类和数量了然于胸。在进行施肥的时候要对农作物的根系特点进行研究,努力做到一次性放准位置,进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化肥的作用。另外,根据土壤的物理化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地进行土壤结构的改良。创新使用叶面施肥和施底肥,降低肥料的流失率,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3.对化肥要进行合理地搭配使用

只有根据农作物的生产阶段进行合理施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化肥是具有肥力高、效果快、省时省力的优点,但是经常单一地使用很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导致土壤的生产能力下降。有机肥的效力虽然较弱,但是营养元素很全面且效力持久。有机肥中含有的微生物和有机质还可以改良土壤的结构。另外,化肥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有机肥中微生物的运动,加速了有机肥的分解。两者相互配合,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肥料元素的比较也要科学。不同的农作物在生长时对氮、磷、钾的需要量不一样,同时也对其他微量元素的需要也不一样,实验证明:只有对肥料元素按照农作物生长规律、结合着土壤的养分结构进行合理分配,才能有效地使农作物增产增效。因此,我们应该把精力投入到研究农作物生产所需要的肥料结构、加强对土壤的物理化分析,为肥料的合理分配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三、 结语

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肯定是发展生态型的农业。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要加大工作力度,施肥的时候要注意有机肥和化肥的合理使用,加强对土壤结果的研究分析,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农作物生产的高产高效。

参考文献

[1]王俊,刘文兆,李凤民.半干旱区不同作物与苜蓿轮作对土壤水分恢复与肥力消耗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9(1). 89-120

第8篇:农作物虫害防治范文

    一是认真遴选植保专业化合作组织、抓住潜力股,树典型、做样板,加大扶持力度,提高辐射带动作用。二是经常组织观摩培训等活动,建立服务组织间交流平台,帮助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一些技术问题和方式方法问题。三是建立防治示范区,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主推植保新技术、新农药、新药械。2013年盱眙县在黄花塘、官滩、马坝、维桥、淮河、明祖陵、铁佛、古桑、桂五、旧铺等16个乡镇建立18个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示范区面积18万亩,主要依托“水稻全承包统防统治用工补贴项目”和结合“水稻高产创建”等项目,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农民愿意接受专业化防治组织服务的意愿度在90%以上。

    2取得成效

    2.1培植了一批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典型

    2013年,盱眙县在16个水稻种植乡镇建立病虫害统防统治示范区,水稻面积较大的乡镇建立两个示范区,共计18个示范区推动了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发展。其中突出的有黄花塘、马坝、官滩、维桥、旧铺、铁佛、古桑、淮河、穆店、明祖陵等10个乡(镇)共计32个植保专业化组织工作能力强、承包面积大、服务效益好,各自承担的万亩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示范区项目,全程承包防治率达到100%。经过遴选,有黄花塘、官滩、维桥、旧铺四个乡镇八个植保专业化合作社参与实施“水稻全承包专业化统防统治项目”并圆满完成了该项目,取得了非常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2加快了植保新技术、新农药、新药械的推广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县项目”和“水稻全承包专业化统防统治项目”的实施,带动了本地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水平的提升。基本上杜绝了农作物病虫误治、漏治、错治现象发生,减少了广泛存在的乱用药、滥用药现象,杜绝了国家禁用农药的使用,降低了农作物用药次数和农药投入量,提高了植保技术到位率。加快了本地区药械更新速度,现在本地区植保药械全部使用机动和电动药械,全部淘汰了手动药械,实现了药械的更新换代。

    2.3增加了服务内容,拓展延长了服务组织收益链

    部分专业合作社通过开展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平台,将服务范围扩大到工厂化育秧、机收机种、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营销等环节。例如盱眙县旧铺镇富强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黄花塘镇灯塔稻麦病虫防治服务专业合作社、官滩大海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在全程承包稻麦病虫防治同时,开展为农户提供农药、种子、肥料、育秧、机耕、机插、机收、机种、粮食打包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合作社服务形式受到当地农户的普遍欢迎:一是解决了农民一家一户防治难、卖粮难的问题。二是收费合理,节本增效显着:水稻每667m2收取防治承包费100元,平均较农民自行防治减少用药2~3次,每667m2降低成本30元左右,防效提高10~15%,单产增加5~10%。

    3思考与建议

    3.1中、大型先进药械推广难度大

    以前我们推广弥雾机,重量30kg左右,工作时要求快速、匀速运动,年龄偏大的机手难做到,在水稻中后期防病治虫更困难。使用手推型或机载型,本地区农田基础设施差田间缺乏循环路、田块偏小很不方便。

    3.2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存在收益小,风险大问题,短时间难以改变

    植保服务组织开展的病虫防治工作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但面对的是购买力较差的农民,并且粮食价格没有放开,农民收益不高,农村农业服务属于微利行业,而且运作风险相对较高,在实际运行中遇到不少实际困难。一是部分农户要求高,防控压力大,服务组织信心受挫。二是田块分散、规模小怕麻烦。三是物价涨、工资涨,机手雇用难,服务组织有压力。本文来自于《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简介详见

    3.3植保专业化合作社现阶段很需要领导重视和政策扶持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是现阶段农村、农业、农民工作的迫切需要,具有长期需要和持久性需要的特点,但是粮食价格受限,病虫防治收益不稳定,各级政府应给予重视。

第9篇:农作物虫害防治范文

防治方法:按每亩用2.5%敌杀死乳油30毫升-40毫升,加水75公斤于日落后对农作物的幼苗作常规喷洒,茎叶都要喷湿。地老虎出来觅食,就能使其中毒致死,如对整块地全面喷洒,效果更佳。注意事项:用此法防治地老虎,日落前不可施药,这是因为植株上的药液一旦被蒸发掉,防效就大大降低。该法不但对小龄幼虫有特效,对具有一定抗性的大龄幼虫也具有神奇效果。一般施药的次日一早就会出现大量死虫,如一次除治不完,可再喷一遍,彻底扫除残余害虫。

1.1黑光灯诱杀。地老虎成虫羽化后在夜间取食、和产卵活动频繁,趋光性强,可将黑光灯安装于田间,夜晚开灯诱集成虫,灯下置一装有敌百虫药液的药盆,此法可有效诱杀羽化后的地老虎成虫。

1.2糖醋合剂诱杀。地老虎嗜好糖醋气味,可利用这一生活习性配制“糖醋合剂”诱杀。方法:取糖0.5公斤、醋1公斤、白酒0.1公斤、水7.5公斤,加入15-25克晶体敌百虫,将上述原料充分搅匀后置于盆中,在傍晚放于离地约1米高处,次日清晨将药盆收回,可诱杀大量地老虎成虫。

2、蛴螬

蛴螬体肥大,体型弯曲呈C型,多为白色,少数为黄白色。体壁较柔软多皱,体表疏生细毛。头大而圆,多为黄褐色,生有左右对称的刚毛,刚毛数量的多少常为分种的特征。如华北大黑鳃金龟的幼虫为3对,黄褐丽金龟幼虫为5对。蛴螬具胸足3对,一般后足较长。腹部10节,第10节称为臀节,臀节上生有刺毛,其数目的多少和排列方式也是分种的重要特征。蛴螬是一类生活史较长的昆虫,年生代数因种而异,如大黑鳃金龟为两年1代。白星花金龟和黄褐丽金龟为一年1代。蛴螬在冬季气温变冷后则在土中越冬,但也有少数以成虫越冬的现象。该虫共3龄,1、2龄期较短,3龄期最长。终生栖生土中,其活动主要与土壤的物理特性和温、湿度等有密切关系。最适土温为 13~18℃,当平均气温高于 23℃时,则向深土层转移。当秋季土温下降到其活动适温时,再移向土壤上层。

2.1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200~250克,加水10倍喷于25~30千克细土上拌匀制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或将该毒土撤于种沟或地面,随即耕翻或混入厩肥中施用;用2%甲基异柳磷粉每亩2~3千克拌细土25~30千克制成毒土;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3%吠哺丹颗粒剂、5%辛硫磷颗粒剂或5%地亚农颗粒剂,每亩2.5~3千克处理土壤。

2.2农业防治。实行水、旱轮作;在玉米生长期间适时灌水;不施未腐熟的有机肥料;精耕细作,及时镇压土壤,清除田间杂草;大面积春、秋耕,并跟犁拾虫等。

2.3毒饵诱杀。每亩地用25%对硫磷或辛硫磷胶囊剂150~200克拌谷子等饵料5千克,或50%对硫磷、50%辛硫磷乳油50~100克拌饵料3~4千克,撒于种沟中,亦可收到良好防治效果。

2.4药剂拌种。用50%辛硫磷、50%对硫磷或20%异柳磷药剂与水和种子按1:30:400~500的比例拌种;用25%辛硫磷胶囊剂或25%对硫磷胶囊剂等有机磷药剂或用种子重量2%的35%克百威种衣剂包衣,还可兼治其它地下害虫。

3、蝼蛄

蝼蛄以成虫和若虫在土中取食刚播下的各种蔬菜种子和幼芽,或咬断幼苗的根茎,被害根茎呈乱麻状;也危害粮、棉、油等作物。蝼蛄形成的隧道又可使幼苗的根与土壤分离,失水干枯死亡。

3.1 在蝼蛄危害较重的地块,每隔3~5米,挖30厘米见方,50厘米深坑,于傍晚放新鲜牛马粪1~1.5千克,上面盖青草,可诱集蝼蛄,第二天清晨移开盖草进行人工捕杀。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