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化展览馆设计案例范文

文化展览馆设计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展览馆设计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化展览馆设计案例

第1篇:文化展览馆设计案例范文

“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在注重应用实践的室内设计教学中,强化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素养的培养。我国在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中过多的注重对西方设计理念、设计思潮的追捧,认为西化的、欧化的设计格调和方式能够符合社会人的审美需求。目前,我国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通常是以包豪斯体系作为基础的,设计案例以国际化风格的室内设计为主,强调一般性的空间造型和功能至上的原则。因此,多数学生的作品设计表现出时尚化、前卫化的倾向。这种教学的结果就是淡化了学生对民族文化以及民族审美标准的意识,从而使设计理念和设计作品缺少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缺乏中华韵味。为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理念,在室内设计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就显得极为重要与必要了。

2、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室内设计教学的途径

2.1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寻找灵感古典文学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字传承,后人可以通过前人的记述来对古代文化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因此,引导学生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文字中寻找创造的灵感,可以使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更具有敏锐性。将从古典文学作品中寻找到的设计灵感同现代化的设计手法相结合来应用于室内设计中,可以使设计出的作品更具有民族文化气息。例如,笔者要求学生对一处茶馆做室内设计,需要使作品充分展示出中国传统的韵味。由于要求比较宽泛,学生就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设计。我国的古典文化作品的意蕴比较浓厚,通过简单的文字记述就可以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或富丽堂皇或典雅或清新的画面,因此,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就具有很大的选择性。在上交的作品中来看,学生也大都实现了这一要求。有的学生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入手来创作,有的则从王维的《鸟鸣涧》入手来创作,而有的则是从戏剧入手等等。学生充分体会作品文字所描绘出的意境,并将自己体悟到的内容同现代化的空间设计手法相结合,从而使创作出的作品别具特色。

2.2从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设计入手教学在教学中,除了要引导学生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来寻找灵感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多接触一些极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成品作品入手,让学生从真实的设计中来获取经验,增加灵感。例如,一些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作品的展览馆一般会在设计上突出同中国文化融合的样例。学生在参观展览中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还可以将展览馆的设计同当时当地的空间结构相结合,对已经完成的作品做出自己的评判。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展览馆当作自己的设计对象,可以做出什么样的设计,又同原来的设计相比有哪些更适合的地方。通过学生的实地参观和展览,以及不断地比较甚至再创作,学生就能够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经验,提升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认识。

3、小结

第2篇:文化展览馆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唐山、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创新

中图分类号:[F28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唐山文化底蕴丰厚,自远古时期滦河流域就有人类居住,多元文化在这里汇集,形成了唐山特有的文化特征,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这里相继诞生了中国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第一条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件卫生陶瓷,第一桶机制水泥,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 后,洋务派在唐山先后创建了开平矿务局、启新水泥厂及与其配套的唐胥铁路、机车车辆厂等近代民族工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传统的工业厂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这些大量的工业遗存如何开发利用,减少城市建设资源的浪费,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006年,国家文物局下发《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引起全国上下各级部门的重视。作为工业遗存丰厚的唐山,近年来在市政府的正确指挥下,依据唐山现有工业遗存资源,进行系统的规划,保证这些珍贵的工业遗存得到有效的利用。通过对比较有代表性的工业遗存进行规划建设,已创作出一些成功案例,取得显著成效。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由于工业遗存所处的地理位置、使用功能、保留现状、建筑规模的不同等特点,在规划设计中的定位和表现形式就会有所区别。因此,工业遗存的保护利用工作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最大限度的合理规划设计。以下是唐山市近几年对工业遗存保护建设的真实案例,其中包括:启新水泥博物馆、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和唐山市城市规划展览馆,下面针对这三项工业遗存建设工程进行分析论述。

启新水泥厂位于唐山市中心区,东临陡河,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其厂区规模较大,由于停产时间较短,所以现状保留相对完整。在全国工业遗产的保护政策的指引下,启新水泥厂作为唐山市首例工业遗存的保护改造对象。其自身的多方面优势,为打造工业遗产精品创造条件。

启新水泥厂历史悠久,创建于1889 年,从诞生中国第一桶水泥开始到2009年停产,连续生产已有120多年历史。启新生产的“马牌”水泥,从建厂不到30的时间,水泥已销售到全国各地。曾多次荣获国际名优产品大奖。工厂位于唐山市区的东南位置,北面是大城山,东滨陡河环城水系,位于城市中心区的主干道上,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适用于城市旅游开发及景点建设。

启新水泥厂遗存基础环境保存完好,有利于合理的规划利用,在规划初期,唐山市正经历着城市规划建设整体调整阶段,保护改造研究需要适应唐山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与要求,达到城市空间设计的协调统一。经过反复的设计调整,启新水泥厂最终得到成功保护与改造。其建设成果不仅将启新水泥厂的历史发展全方位展示给大众,还把唐山工业文化得以延续。打造具有现代化的活力都市,成为唐山对外交流与宣传窗口。同时,启新水泥厂的成功保护模式也为以后工业遗存的利用更新提供参考。

唐山启新水泥厂区规划改造设计鸟瞰图

开滦是中国近代工业杰出的代表,是唐山城市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滦矿山公园的保护利用意义重大。通过矿山公园规划将中国近代工业珍贵遗存保护起来,并以城市文脉的形式传承下去。对改善城市空间环境,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促进唐山旅游开发、对外交流宣传、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提升唐山的国际形象具有现实的意义。

开滦矿山公园规划设计主要考虑现有基础条件和外部环境,根据原有的地形和地貌。采取更新环境、突出重点和文化重构等设计手段,使之成为融合城市景观环境与历史文脉相延续于一体,文化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统一的参观旅游景区。在规划设计的同时,强调唐山的民俗风情与开滦所特有的人文特色。从采矿的国外技术人员到生活艰辛的采矿工人,以及由开滦创造人文环境,构成了唐山特有的地域特色和开滦工业文化。所以,开滦国家矿山公园的保护利用不仅是工业历史文脉的的延续还是人类文明的传承。从中体现着中西文化相互交流、中国南北文化相互融合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通过对开滦矿山公园规划建设,目的是延续开滦工业历史文脉,提升唐山城市文化品位,促进和发展唐山工业旅游事业,增强唐山工业市场竟增力。整体规划设计突出矿山历史风貌、采矿及生产过程、矿工的工作及生活场景等内容。矿山公园的建设也为民众在旅游、休闲、度假、学习等领域提供交流的平台,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工作、生活需求。开滦矿山公园保护建设也为推进工业产业调整、促进城市建设与空间重构、环境的治理与改善、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城市形象塑造与宣传、经济振兴等方面具有积极地作用。

唐山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广场照片

展览馆位于市中心区域,东临大城山,西面是西北井大坑,西南方向是凤凰山,地理位置显赫。展览馆建筑原为唐山面粉厂,原面粉厂是一个封闭的粮食储备及加工基地,有数十座单层仓库构成。在规划设计中将围墙完全拆除,用开阔的绿地作为连接纽带,不仅开阔视野,也将大城山与城市融合起来,形成城市一道亮丽风景线。其中,有四栋建筑是解放前期日本军队建造的军火库以及两栋八十年代初期建造的粮仓,这六栋建筑平行排列,改造增建部分的建筑与原旧厂房完美结合,错落有致,让新旧建筑相互融合,周围景观与建筑共同构成整个公园体系。馆区西侧是公园的主要广场部分,为市民提供户外休闲与交流空间。时光大道作为整个公园的轴线,不仅是公园的主入口,同时也可以与周围景观环境连接。时光大道两侧的玻璃柱作为城市的展示窗口,内容反映了唐山市的建设与发展历程。

唐山市城市规划展览馆的规划改造,对完善城市环境、促进社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该区域的历史文脉在改造过程中得到尊重和延续。不仅为市民创造了休闲观赏的空间,也为市民提供享受城市历史文化的场所,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唐山城市发展的历史,增强人们对唐山市未来发展的信念。

唐山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地理位置图、平面图效果图

结论

随着唐山一系列工厂企业的搬迁,对于那些具有审美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正在合理的规划改造之中。旧厂区的改造更新使城市中重要的历史痕迹得以保留,使破烂不堪、日益衰败的工业遗存得以复苏。一些新颖的设计手法和独特的设计思想值得借鉴。对有价值的工业遗存合理的保留利用,为城市空间环境重构创造条件,本文通过对唐山工业遗存保护利用的实例分析,让我们对唐山历史发展有了全面的认识,引发了对这座工业城市在工业遗存如何保护改造进行更多的探讨,也为以后工业遗存利用创新提供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王建国.后工业时代产业建筑遗产保护更新.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吴予敏,陶一桃.德国工业旅游与工业遗产保护.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左琰,赵和生.德国柏林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生.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第3篇:文化展览馆设计案例范文

博物馆的建造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为了建构自我认同而去从事的一种活动,其本质就是追求自我认同。这种自我认同存在着两种决然不同的态度。有个对比鲜明的例子就是大英博物馆与澳洲国家历史博物馆。前者是对历史的认同,后者是对历史的反省。透过博物馆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各种历史走过的痕迹。这些痕迹包括有集体痛苦的记忆―战争,各个种族之间的互动,各种文明进步的过程,以及文明科技的变迁等等。建造博物馆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存这些集体记忆。

当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不断演进,博物馆的发展也在悄然跟进。现今博物馆和以前不太一样了,除了有展览、保存这些基本功能外,还应该有研究、教育、娱乐等功能。所以博物馆不仅是过去时,也应该是现在时,甚至是将来时。博物馆已从机能性向自明性慢慢走进。

关于博物馆的自明性,我认为它是实现机能性后的更高要求。所谓机能性是指博物馆需要满足展览的功能。蓬皮杜艺术中心就是现代建筑中机能性建筑的极致代表,它把展览馆这种建筑的功能、机械设施都暴露在外面。同时,它也是一座非常强调博物馆服务功能的建筑。而自明性则指对建筑背后相关思想内涵的一种表现。它能让我们阅读到建筑特殊的内在关系。

如何实现博物馆的自明性?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这里就自己关于该问题的一些思考与大家一起探讨。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阐述。

1.历史与自明性

很多时候,建筑不是孤立的,它总是融入到相应的历史文化、环境和风俗中去的。这也很好的体现了建筑本身的思想内涵,体现了建筑的自明性。博物馆作为建筑中“高大上”类型,是了解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窗口,更需要建立在了解历史的基础上来实现其自明性。关于这方面的例子很多,这里给大家介绍的是台湾历史博物馆。这个博物馆从筹备到新建完成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收藏了关于台湾历史的展品和藏品,截取了台湾大概四百年的历史。而这段历史实际就是一段移民史,因此设计师将“渡海”作为了该建筑的第一个主题,希望建构渡海时波涛汹涌,历经千幸万苦的意象,但终因经费问题,最终效果有所偏差。而由渡海延伸出来的“鲲身”、“云墙”、“融合”这三个主题也与台湾经历的历史过程紧紧相扣。台湾历史博物馆中不论是馆内呈现的内容,即建筑、典藏和展示品,还是馆外环境都是以台湾意象为出发点,呈现先民渡海来台的景象。

2.材料与自明性

黑格尔曾提出:建筑是“用建筑材料造成的一种象征性符号”。建筑材料是营造建筑空间的一种因素。建筑师设计的作品,不论他要表达什么样的内涵,最终都要通过物质化的建筑材料来实现。台湾历史博物馆中“融合”这一主题的设计,设计师综合运用了闽南三合院红砖材料及原住民石板材料及干栏式建筑来隐喻移民社会复合性的族群关系,很好的体现了融合这一历史特点。再来看看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这是由加州建筑师弗兰克・盖里设计的,1997年正式落成启用。博物馆在建材方面使用玻璃、钢和石灰岩,部分表面还包覆钛金属,与该市长久以来的造船业传统相呼应。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奇美的造型、特异的结构和崭新的材料,为它赢得“世界上最有意义、最美丽的博物馆。”

3.艺术性与自明性

博物馆在表现建筑本身的时候,建筑无可避免地就在博物馆的内容里了。换句话说博物馆本身就是博物馆里最重要的艺术品,这是博物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质。博物馆建筑的艺术性也是体现博物馆自明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这里例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一个是柏林的犹太博物馆,这是欧洲最大的犹太人历史博物馆。博物馆外观造型新颖,许多参观者认为这个建筑本身就是一个无声的纪念碑,无论从空中,地面,近处,还是远处,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博物馆不再是照片展览的代言词,而是更多通过建筑的设计给人一种身历其境的震撼和感受。因为建筑非常强烈的纪念风格,它里面的展览反而变成了次要的东西。另一个案例是西泽立卫设计的丰岛美术馆。美术馆面积不大,坐落在大海和梯田间的丘陵之上,远远看去就像一滴水,这个造型很好地与周边环境融合在一起。有趣的是,这个博物馆里没有一件展品,它唯一的收藏就是这栋建筑本身,它把建筑与展览百分之百的融合在一起。而且它并不仅限于此,还是地景艺术品。整个建筑物就像一个碗一样,是内凹的。进入博物馆,

第4篇:文化展览馆设计案例范文

1. 选题意义

选择“长沙市中心城区公共文化设施设置与空间布局研究”为题,主要原因在于最近所参与的“长沙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课题涉及到对长沙市公共文化设施体系的研究。通过对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级配体系和空间布局的研究,结合长沙市中心城区现状,对其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布局进行综合评价,总结出长沙市中心城区公共文化设施文化功能在空间上的发展规律,以便有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环节,促进薄弱地区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出改善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布局的优化策略建议,进而引导长沙市中心城区公共文化设施合理布局以及文化功能的合理定位。

2. 研究价值

中国快速城市化已经持续30多年,物质财富已得到一定的积累,人们已从只追求物质满足到逐渐重视精神层面的享受。文化作为精神文明的代名词,在以往的城市建设中往往处于不够重视的地位。公共文化设施作为城市文化建设、乃至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硬件支撑,其在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和改善人们的文化生活中都举足轻重。如何对各级给类公共文化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如何让公共文化设施在空间布局中既便利人们的文化需求出行,又符合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本次研究结合城市规划空间研究的学科特长,拟将空间分析概念以及空间数据分析引入长沙市中心城区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布局的研究中,希望能以此作为拓展区域城市规划研究方法的一种有益尝试,为相关地区的同类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1. 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1)从“文化政策”到“文化规划”的进展研究

20世纪中叶,由于西方国家陆续开始了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许多城市面貌显露出了许多衰败的迹象——荒废的工业区、破败的港口区、废弃的老城区,并由此给西方城市社会带来了诸多问题。在此背景下,文化因素在规划理论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西方社会认为,要使得城市的发展在全球经济秩序中立于不败之地并能够取得突破,城市就必须塑造高品质的文化环境和优越的生活环境来吸引高层次人才,进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让城市开始重新展现活力。正是基于西方城市的发展背景和现实问题的驱使,西方社会开始了“文化规划”,并在北美、欧洲及澳大利亚等地区掀起了热潮。

mereer(XX)指出当时西方的文化政策在集中鼓励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通过专辟文化产业区,建设高档的文化设施项目等将城市营造成一个强调体验和参与性的文化消费的天堂。但由于产生的文化设施活力只是建筑在高档消费空间和消费阶层之上的假象,结果是破坏了原有的社区文化根底,没有所谓体现了当地文化生活的个性特征。因此,在这种现实问题的驱使下,西方开始重视文化规划。mills等(XX)指出城市规划中,要将文化融入到城市整体的发展思考当中,进而制定出综合的规划,需要进行扎实的研究。规划思想要从制“定文化政策”提升到“文化规划”的层面,从城市侧重于简单的建设大型文化设施发展到注重城市软环境的建设,完善设施的网络化建设,构建整体的宜居环境.robyndowlin(1997)指出盲目的迎合文化消费产业的大规模设施复兴建设,给城市带来的是短暂的繁荣,却造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进一步加剧,甚至还破坏了原有社区的文化根基perlo harveyst(XX)指出“文化规划”应该将城市文化特征的塑造同居民的文化需求联系起来,结合城市设计,通过对文化设施的规划建设、城市区域的更新发展、公众对文化规划的参与,将规划设计艺术同人们的文化需求结合起来。

(2)城市公共文化的多用途开发

西方文化设施的多用途开发与建设最早出现于美国对文化设施的综合性布局与开发。斯内德科夫(XX)在他所著的书中介绍了世界各地文化设施综合性开发的成功案例。例如纽约市的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开发模式是通过将文化设施与办公室、零售、餐饮、娱乐整合,通过商业收入可以维持自身的运转,这类建筑综合体的出现可以提升城市整体的环境。同时,也可以结合房地产开发将图书馆、音乐厅、展览馆等与其他设施整合在一个屋檐下,向基层社区阐述文化艺术的重要性。

书中还指出文化设施综合布局与开发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开发过程,由于规模大,设计相关设施较多,各种用途之间需要相互协调,这就意味着开发风险更大。但作为城市经营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可以兼顾各方利益,促进一个区域的繁荣。

综上所述,西方国家对文化设施的开发与建设非常注重保护本国的名族文化和社区居民的文化根基,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事业。政府出台大量政策保证大型文化设施的建设,激发城市的活力,实现城市的复兴。同时也会尽力丰富基层民众的文化艺术活动设施,使整个社会充满文化艺术气息。对于西方国家100多年来对城市文化设施规划布局与建设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本论文对本国文化设施布局规划的研究。

2. 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l)侧重于现状文化设施空间布局研究,特别是大城市文化设施空间布局研究。

张秋景 (XX)着重分析北京市文化设施建设布局现状,将北京城市文化功能演进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即从解放初期的50年代至70年代、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至90年代、90年代以后至今。通过研究发现文化设施空间布局在不同时期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并指出北京城市文化功能空间布局上存在着如下问题,包括政治文化功能突出,南北城布局失衡以及缺少表现城市文化功能的主轴线,同时对优化文化设施布局提出合理的建议。魏宗财(XX)等通过利用arcgis和spss专业分析软件,针对文化设施布局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目的是得出深圳市文化设施的分布特征,结果认为区际差异大,总体上呈现以特区内为核心,特区外为边缘地带的分布格局是其主要特征,进一步分析得出区域经济、人口分布、交通区位、政策等主要方面是造成现有分布格局的重要原因,最终得出了深圳文化设施空间布局的结论。段成荣(XX)主要通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即参照国内和国外同类城市及相类似城市比较有价值的城市经验,指导宁波城市新区公共文化设施规划。论文主要选取了国内外较具代表性的大城市,分析城市中文化设施的建筑密度,最终构建出宁波市新区文化设施的配套指标。

(2)侧重于特定类型文化设施的空间布局研究,例如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等文化设施。

于绍璐、张景秋(XX)通过对北京市博物馆、体育馆和展览馆空间分布现状和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并利用excel和maphifo作为主要研究工具,指出北京市这三类文化设施的分布具有较为明显的南北、内外和城区间差异。这些空间因素影响了文化设施的利用,同时还提出了非空间影响因素的概念,这两类因素共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不同地区居民在享受文化设施过程中的不平等性,以及较为明显的供求不匹配现象。在此分析基础上,对北京市文化设施布局与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李国新等(XX)系统的研究了公共图书馆的规划布局与建设,从公共图书馆规划与建设标准的编制背景与主要作用、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基本原则、公共图书馆的规模分级和分级指标、公共图书馆的布局与选址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对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布局发挥了科学的指导作用。

(3)与文化设施布局相关的理论也日益受到相关领域专家的深入探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文化产业改革日益深化。公共文化设施作为当下文化产业的物质载体,受到文化产业布局的影响。王伟年(XX)运用地理学、文化学、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城市文化产业的区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探讨了城市文化产业的地域组织问题。刘展展(XX)以深圳市特区内文化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在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理论的指导下识别了深圳市特区内文化产业在城市空间分布的特征主要包括:沿城市主要道路分布的趋势明显,与文化设施分布密切相关,区际差异显著,向商业中心集聚。在文中的最后得出影响文化产业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因素、文化设施因素、多样性因素、市场需求因素、交通因素、集聚因素及技术因素。

三、主要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 研究思路

(略)

2. 研究内容

1 研究目的

借鉴国内外相关案例,分析并确定适合长沙市中心城区的公共文化设施设置标准,并进行设施需求预测,对其进行空间优化布局,探讨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布局模式,已指导城市各层次规划编制中对公共文化设施的落实。

2 研究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

1.2研究意义

1.3研究方法

1.4研究对象

1.5论文内容与框架

1.6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相关理论研究

2.1相关概念辨析

2.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章 长沙市中心城区公共文化设施设置标准体系构建

3.1现行设置标准

3.2长沙市中心城区公共文化设施设置标准的基本原则

3.3长沙市中心城区公共文化设施分类体系的确立

3.4长沙市中心城区公共文化设施分级体系的确立

3.5长沙市中心城区公共文化设施设置标准体系构建

第四章 长沙市中心城区公共文化设施需求分析

4.1总体目标

4.2设施需求分析

第五章 长沙市中心城区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布局研究

5.1长沙市中心城区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布局现状

5.2长沙市中心城区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布局现状成因分析

5.3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布局原则与方法

5.4长沙市中心城区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布局优化

第六章 结论

6.1 论文主要结论

6.2 论文创新之处

6.3 不足及可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四、课题在学术方面的创新和预期成果

1. 创新点

1)不仅在宏观层面,探索公共文化设施的布局符合城市总体战略要求,在微观层面,探索公共文化设施的用地布局模式,易于公共文化设施在规划中的控制与落实。

2)探索出不同级别、不同类别的公共文化设施的设置方法和布局方法,并与用地结合,对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中关于公共文化设施的配置和布局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2. 预期成果

2.1 阶段成果

1)对国内外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相关研究进行对比分析,理清脉络,界定公共文化设施的相关概念,形成对公共文化设施布局理论研究的文字。

2)分析长沙市公共文化设施现状,结合相关标准和理论研究形成关于长沙市中心城区公共文化设施设置标准体系与空间布局的研究性文字。

3)分析《长沙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课题过程中的一些阶段性材料和结论,形成以公共文化设施为基础的关于长沙中心城区公共文化设施研究。

4)制作调查问卷,并实地考察、探访,并完成相关数据统计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2.2 最终成果通过整合以上各个阶段性成果,征询导师的指导意见,形成《长沙市中心城区公共文化设施设置与空间布局研究》论文。

五、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措施和进度安排

1. 研究方法及措施

1)调查方法

查阅文献。广泛查阅有关设施空间分布理论实践的相关资料及各类文献,为本次研究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撑。

资料调查。调查长沙市规划局、文广新局以及相关部门的相关统计资料。 交流访谈。与城市规划建设、经济区划等学科方面的专家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访谈,听取建议并指导。

2)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方法。运用数学或统计学的方法对文化设施进行量化评估,通过建立量化指标进行分析,主要通过spss16.0软件运用相关性分析来分析文化设施空间布局与经济、人口的相互关系。

空间分析法。基于地理对象空间布局的地理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发现隐藏在空间数据之后的重要信息或一般规律,获取科学地描述和认知空间数据理解。

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法。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对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进行各种处理和有效管理,达到对研究对象进行描述、模拟和预测的目的,同时运用arcgis软件绘制简单的示意图。

2. 进度安排

1)第一阶段

时间: XX年 9 月—XX 年12 月 内容:文献资料收集、分析和完成开题报告

2) 第二阶段

时间: XX 年 1 月—XX 年6 月 内容:完成调查问卷及其分析,完成论文初稿

3) 第三阶段

时间: XX 年7 月—10 月 内容:论文修改定稿

4) 第四阶段

时间: XX 年 11 月 内容:打印上缴论文

5) 第五阶段

时间:XX 年 12 月 内容:论文答辩

六、已有基础(分与本项目有关的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成绩、已具备的条件、尚缺少的条件及解决途径)

1. 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成绩

在xxx实习期间参与完成《长沙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并获得长沙规划管理局审批通过,成为相关地区控规修编的参考性资料。

2. 已具备条件

1)在xxx实习期间,接触了许多长沙市区的项目,了解了长沙市发展的动态和趋势,熟悉了相关规划设计的规范和城市设计方面的优秀方案,阅读了一些相关资料和专业书籍。

2)xxx公司能拥有丰富的关于公共文化设施相关资料来支持完成这篇研究性论文。

3)《长沙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课题中参与完成的图纸和文字。

3. 尚缺少的条件及解决途径

1)缺乏一些世界性的、全国性的数据,这个将通过咨询有关部门、查阅相关书籍并利用网络来解决。

2)缺乏对公共文化设施用地兼容性的系统知识,这个将通过认真阅读相关书籍和案例加以解决。

七、经费预算

八、指导和辅导、论文撰写(试验)的教师

九、指导教师意见:

十、教研室(科研所)审查意见:(对选题报告作出评价,提出是否通过的建议)

第5篇:文化展览馆设计案例范文

世博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51年的伦敦,作为世界工业革命的先驱,英国决定举办一个世界博览会来显示其在工业和技术上的优势。首届世博会的目的是“展示、竞争和鼓励”,通过展示来自各地的艺术和工艺产品,“使不同的国家和大陆隔绝的距离在现代科技面前快速消失,所有国家从此都可以朝新的方向发展”。因此,会展行业从开端就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是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必然呈现。虽然当今世界已迈进后工业化时代,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与虚拟技术使沟通更加快捷,但作为“展示、竞争和鼓励”重要平台的会展行业,在全球一体化的世界新格局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作为服务于会展经济的展览展示行业,以艺术与科技的完美结合,不断拓展其适应的新领域与发展空间,成为技术多元、人才密集、创新力强、适应面广的新型创意产业集群。

本文将就展览展示行业的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作浅要分析。

一、我国现代展览展示行业兴起的时代背景

现代展览展示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化和现代产业经济两大因素的支持,拥有悠久璀璨文明与强大经济潜力的中国,无疑呈现出了值得期待的市场价值,而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也为社会文化觉醒、城市品牌展示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和动力。

国家统计局2013年发表的权威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城市人口已经超过6.908亿,占13亿总人口的51.3%,常住城市人口总数首次超过农村。这是我国城市化进程质的飞跃,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里程碑,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取得的硕果,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国的人口城市化率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平均每年增长大约1个百分点,现已进入城市化率从30%~70%的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2009年达46.59%,2011年已近50%。西方发达国家发展200年的城市化历程,我国只用了30年时间。城市化已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涌动。都市生活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发展模式,这直接催生出对城市文化展示设施的巨大需要,尤其是突出展示城市规划思路和建设成就的各级城市规划馆。

除了势不可挡的城市化进程,重要的媒介事件也影响着中国的展览展示行业。2010年盛况空前的世博会开启了世界与中国无国界对话的窗口,更在国人面前首次清晰证实“展览展示”与“品牌价值”成功连接的超级案例,在这场为时6个月的世界性盛会中,“国家品牌”、“城市品牌”的内涵和价值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激荡,所有依托于此的区域文化与经济表现都得以到达更高层次的认同与发展空间。在世博会结束后相当长的时间段内,这种影响力持续攀升、更新。现代展览展示,无论是传统商业展会、主题文化艺廊、城市规划展示都在大信息、大传媒时代被赋予更大的魔力。

这也是世博会后中国展览展示行业快速成长、渐成规模的关键性时代背景。除了传统的博物馆文物性展示,全国各地开始兴建各个层级的城市规划馆,重视形象传播的企业也陆续建设企业展馆作为品牌二次传播的绝佳选择。据专业部门统计,截至2013年,全国性展览场馆数量在五百座左右,展示总面积已逼近六百万平方米。伴随着展览展示行业的长足发展,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成都、宁波、深圳等地已逐渐建立起大规模的现代化会展中心,面积在十万到二十万平方米不等,全国各地的重要省会城市也纷纷效仿。其中,专门用于城市规划思路与建设成就展示的城市规划馆,更是以一种规模化、逐级开发的姿态强势崛起。

二、我国现代展览展示行业的现状

就我国特殊的发展阶段和文化需求而言,展览展示行业在以下三个方向渐成规模,逐渐形成三大发展中心。

(一)以城市规划馆为主体的城市品牌展示中心

城市规划馆自1989年城市规划法颁布实施至今经历了四大发展阶段。在2000年以前,城市规划馆还处在规划文本简单展示的初级阶段;随着2000年标杆性的上海城市规划馆开馆,关注城市定位策略与功能布局的第二代城市规划馆营运而生;2000年~2010年间城规馆在建筑风格营造及多媒体展示技术领域颇有成绩,开创了第三代城市规划馆建设的新趋向;随着2010年世博会的召开,信息与传媒时代的第四代城市规划馆以势不可挡的趋势席卷而来,城市主题展示与整体品牌营销的概念深入人心,正是基于此种时代特征,各级城市正在以品牌营销的角度重新审视城市规划馆的价值和意义,迫切想通过建设彰显城市特征和发展潜力的城市规划馆来实现城市有力的宣言。在城市规划馆领域近20年的集中建设阶段已经发展起一批极具创意设计能力的专业公司和咨询团队,主要集中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创意中心和以深圳为中心的华南创意高地。

(二)以企业展馆为主题的品牌展示中心

整合营销功能会展作为企业之间的一个有效的营销平台,为企业展示产品、收集信息、洽谈贸易、交流技术、拓展市场提供了桥梁和纽带作用,会展在企业市场营销战略中的地位日显重要。在发达国家,会展营销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重要营销手段。同时,会展经济也是一种竞争的经济,众多的供给者和需求者聚集在一起,供给信息和需求信息直接交流,信息被充分披露,是一个近似于完全竞争的市场,市场价值规律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产品的销售价格趋近生产成本,消费者可以购买到价廉物美的产品。

整合营销理论认为,在营销可控因素中,价格、渠道等营销变数可以被竞争者仿效或超越,而产品和品牌的价值难以替代,因它们与消费者的认可程度有关。整合营销的关键在于进行双向沟通,建立一对一的长久的关系营销,提高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会展具有整合营销功能,可以利用多维营销的组合手段,如会展的报刊、电视、广播、因特网、户外广告、实地展示、洽谈沟通等各种营销方式,这种整合营销功能有利于企业与顾客的交流,增强消费者对企业产品与品牌的认同度,促进企业销售工作。在会展上,生产商、批发商和分销商汇聚一堂,进行交流、贸易,某种程度上甚至就是一个信息市场。企业可以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宣传自己的产品,推介自己的品牌、形象。企业与顾客可以直接沟通,得到及时反馈。企业可以收集有关竞争者、新老顾客的信息,企业能了解本行业最新产品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构成决策依据。

除了常规意义上的产品展示,现代企业展馆更是将企业文化与品牌价值的重要性提升到不可复加的地位。这种核心背景的认同使得展馆展示之后的营销活动不仅是产品力量的说服,更是品牌认同的制胜。

(三)以主题性文化展览为主的国民教育中心

盛世修馆,国家文化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主题性文化展示的多元化和品质化。我国社会高速发展,国民文化水平及审美需求不断提升,题材多元且内涵深刻的主题展览成为人们拓展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有经济实力的大中型城市更是纷纷出台“百馆建设规划”,在未来形成巨大的策展市场。(1)各类博物馆:博物馆类型多样,如综合性城市博物馆、纪念馆、专题博物馆、企业博物馆、行业博物馆、产业博物馆、私人博物馆等等。(2)主题展示馆:生态馆、循环经济展馆、低碳建设展馆、人防建设馆、科普馆、科技馆等等。此类展览虽常年以较高的速率发展,核心观众群体的养成和传承必将形成巨大且深厚的发力空间。

三、我国现代展览展示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的展览展示行业呈现出以下六大趋势。

(一)市场总量快速增长

中国既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富有潜力的市场,同时也是门类齐全的产业大国。巨大的市场购买力,丰富的低成本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不仅能促使我国成为世界的制造业基地和加工中心,同时也为我国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的会展中心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十五期间,我国展览收入以平均每年约20%速度递增,展览市场总量迅速增加,其原因主要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拉动;中国对外贸易继续快速增长的拉动;国家进一步启动内需的拉动;地方政府重视展览业;展览业国际化程度提高等等。

我国展览收入占GDP比重2005年仅为0.09%,发达国家该比例0.1%~0.2%,我国展览市场在“十一五”期间又进一步扩大。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很快,但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2002年全国服务业的增长值只占GDP的3.7%,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例也远远低于世界一般水平。因此,中央政府在一些重要文件中多次强调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性,属于服务业的展览业也必将更快发展。

中国会展经济方兴未艾,目前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发展潜力还很大。2004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占全球的5%,进出口总额占全球的7%,但目前中国展览业的年产值约为80亿元人民币,仅占全球展览业年产值的0.3%。随着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不断增长以及服务贸易的不断发展,今后中国会展业将面临难得的机遇,发展空间十分巨大。“十一五”期间中国展览收入占GDP比重的进一步提高,展览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增长幅度已高于“十五”平均水平。

未来,中国必将成为世界第一展览大国。

(二)产业化趋势明显

随着中国展览展示市场的快速扩大和对行业发展规律认识的加深,展览展示行业越来越被视为最重要的服务产业看待。为了促进会展行业的持续发展,中国从政府、企业和行业中介组织三个层面进一步推动行业市场化进程,政府主要运用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和促进服务,进一步确立展览展示企业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服务和桥梁作用,大力发展展示产业。

展览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与发展,展览策划、展览广告、展览设计、展览运输、展览工程、展览旅游等相关产业链快速拓展。

(三)专业化程度提升

现代展览展示行业的各个门类都由最初相对单一、被动的模式向多元、互动的模式转变,其中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虚拟技术、多媒体技术成为展览展示行业的前沿核心技术。新的技术手段不仅使实体的展示空间更加丰富、流动,富于变化;同时也成为各类虚拟空间、魔幻空间的基础技术手段。现在大型的会议、节庆、典礼、舞台演出等都需要多媒体技术与现代展示手段的综合参与。以发展最为迅猛的城市规划馆为例,它已经由一个专业规划类政策展示的场馆蜕变成集规划展示、文化、教育、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展览建筑,它实现了规划展示公示功能、科技展示与教育功能、图书资料阅览功能、城市观光与休闲娱乐功能、会议与办公功能的全方位复合。所以要求规划馆的功能设计应强调其复合特征性,即将不同性质的功能区块在各自的功能、技术、交通、景观的需求下加以分析以寻求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对多样性与复合性的关注始终贯穿于规划馆展示功能与格局设计的全过程。

在迅猛发展的科技力量的推动下,现代规划馆早已摆脱了传统的展览方式,图片展示、模型展示、普通的多媒体展示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展示的需求,高科技支持下的多种展示方式应运而生,其中包括:数码电影系统、幻影成像系统、大型宽幕影视观摩系统、思维动画立体影视系统、360度三维虚拟影视演示系统、虚拟驾驶系统、人景合成系统、表面声波触摸系统、游客查询系统以及多媒体系统的整合运用等。

现代展示手段要求城市规划馆的设计必须打破以往标准式展览空间的单一布局模式,强调布局的灵活性与丰富性,更为重要的是,城市规划馆已不仅仅作为展示的容器,其设计理念与空间形态也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最为标志性的展品,其所提供的空间场所体验是整个参观体验全流程中不可缺的核心部分。因此,如何创作与多种展示方式相结合的多样性和复合性的展示空间,以及如何将参观体验同空间体验融为一体,是现代城市规划馆设计的焦点所在。

专业化策展的趋势也会带动展览从业人员素质的极大提升,未来的展示行业从业人员将会接受专业的策展设计培训,整体素质将大大提高,特别是管理人员、策展设计团队、项目经理的业务素质,使其具备宽阔的思路、敏锐的洞察力、超前的预见性和良好的服务精神,更多地参与国际竞争与行业合作。于此同时,行业的专业化也将逐渐培育出专业的观众群体,进一步对行业产生良性刺激,促使展览展示行业形成高水平的审美标准和业界标杆。

(四)展馆面积及类型持续扩张

我国展览业发展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硬件优先发展。近年来,全国掀起了各类主题展览馆的建设,展览业的硬件设施建设大有超前发展的态势,展览场馆建设档次高、面积大、科技含量高。以规划馆为例,由于其在城市品牌宣传、市民教育、招商引资、政务公开等方面所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中国中东部地区50%以上的地级市已建设有规划展示馆,江苏、广东等地区的规划展示馆已逐步向县级、开发区、乡镇级覆盖,浙江、江苏、福建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规划建设主管部门明确要求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目前规划馆建设规模数据,县级城市约为3000~5000平方米,地级市约为5000~1000平方米,省会城市约为10000~15000平方米以上。

(五)专业化竞争加剧

中国展览市场目前竞争激烈,表现在展览城市之间、展览企业之间、展览项目之间、展览人才之间的全方位竞争“白热化”。

展览城市间的竞争:我国已有几十个城市定位在“会展中心城市”或“会展名城”上,这些城市纷纷在城市基础设施、会展软环境建设、品牌展会培植方面加大投入,展览城市之间剧烈的竞争不可避免,通过竞争将逐步形成合理的展览区域布局。

展览人才的竞争:未来中国展览业的竞争,说到底是展览人才的竞争。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将制定鼓励展览业发展的政策,对于展览人才采取优惠的引进措施,有成功展览工作经验的高层展览专才是各地展览企业猎头的目标。各地高校纷纷设立会展专业,培养本地展览人才。展览企业重视员工在职培训,提高员工展览专业素质。

第6篇:文化展览馆设计案例范文

一、高校博物馆发展历程与现状

高校博物馆是建立在各种综合性大学或着专业性高校内的博物馆,通常有展厅、陈列室或标本室等组成。它们有的直接受学校管辖,有的则属于学校内某一学院的管辖。其实许多早期博物馆的发展雏形都受大学博物馆的影响,比较著名的如1683年开放的牛津大W阿什莫尔艺术和考古博物馆(Ashmolean Museum),它可以称作是英国的第一座博物馆。据现存的相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高校博物馆的数量已经达到150多座,它们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四川和两湖等地;而高校博物馆的类型更是涉及历史、民族、地质、交通、纺织等多个领域。高校博物馆日渐成为我国博物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国家政府部门与众多高校对高校博物馆的关注度不断增加,对其功能的认识也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促使我国高校博物馆开始进入一个较为快速发展的时期。但也存在许多实质性的问题,比如:许多大学的领导层还并未注意或重视到高校博物馆在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忽视了对其的建设与完善,使高校博物馆始终处于学校战略规划层面的外端。馆内的教学设施仪器不能得到很好的维护或是定期更新,落后的软件和硬件设施使高校博物馆始终处于一种陈旧的展览形式中,缺乏区别于其他类型博物馆的特殊吸引力,导致经济效益较差,整体运营情况不容乐观。在当今体验经济的时代下,高校博物馆的发展已经从以往的围绕藏品进行的学术建设,逐渐转向以观众为核心,学术建设、资金运作和组织管理三大环节并重的博物馆整体运营。而对高校博物馆商业化的设计思考正日益成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和运营的核心之重。

二、体验经济视角下博物馆商业化设计思考

博物馆是一种文化设施,它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所以博物馆建筑本身就具备高端的艺术价值。这点在高校中却是难以完成的,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博物馆都是基于旧建筑改造而成,只有极少部分是经历过从总体规划到详细设计完成的,而观众来到博物馆不仅只是来简单的参观,更重要的是为了体验博物馆内所蕴藏的文化魅力。所以从总体上要形成以高校博物馆为核心竞争力的“城市旅游综合体”,使收藏、研究、教育这三大博物馆所具有的功能得以衍生和延伸,为博物馆的长远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一)宏观规划上,构建博物馆综合体

博物馆建筑是众多商业综合体建筑之中的一部分,其功能体现在社会教育服务,社会公众服务,与各类商业服务叠加为一体,通过加强博物馆内在特色与外界事物的关联性,来构造博物馆的新兴环境与氛围。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概念性的问题:什么是体验经济?体验是指个人心境与事件之间的互动。而体验经济则是通过一些特定的主题体验设计,使人们参与其中,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因此,成功的主题体验设计必然是有效促进体验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注重“体验经济”在商业领域的运用也是我国21世纪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紧接着,本文将用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生动案例,结合时展的特点,来解析以休闲体验式为主的博物馆综合体设计,为今后探索体验经济下的博物馆商业化设计提供一个崭新的借鉴形式。目前,博物馆正进入多样化的时代,如何“以文养文”,即以文物为文本,解构文本蕴含的美并将商业元素渗入其中,实现文化与商业两者相结合,并反哺文物业的行为;如何平衡好公益性和盈利性的关系,打造出自身专属的文化品牌吸引观众,在这一点上,美国博物馆的餐厅体验设计,上海玻璃博物馆综合体开发给了设计师们很好的借鉴。纽约现代博物馆内的现代餐厅将美味的美式和法式餐点,与丹麦顶级设计师精致的餐厅装潢完美搭配,为游客带来一种视觉与味觉相结合的奇妙盛宴。上海轻工玻璃有限公司建设的以玻璃为主题的多功能博物馆园区,除了布置日常的主题展览外,还设立了热玻璃演示中心、DIY工坊、小型图书馆和演讲空间,并定期举办各种丰富精彩的活动,使不同的人群都能在此寓教于乐,享受到体验式的服务,这种巧妙的设计形式将商业运作毫无痕迹的融入到了博物馆里。

最后,博物馆好比是一个大型的文化产品,其设计与建设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丰富以及在提升民众文化生活上,都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而博物馆的商业化设计更加关注它的运行,更加注重它的经营,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服务体验功能,博物馆“热闹建设,冷清运营”的局面也可以从根本上得到改观,我们的博物馆设计事业也会有质的飞越。

(二)微观规划上,提升服务功能设计

1.教学、科研、实验室的延伸:体验式旅游的开发

高校博物馆除了进行教学、科研活动,以及将其作为学科实验室外,在今后的建设和设计中应该越来越重视其交流、休闲、商业、娱乐甚至旅游等的多功能性,体现其适应社会需求多样化的理念。例如:由美国著名建筑师理查德.迈耶1984年所设计的盖蒂艺术中心,就是多功能博物馆综合体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盖蒂艺术中心除了建有以陈列文物为主体的中心展览馆外,还建有艺术与人文研究所、信息中心与餐饮中心等各类建筑体,构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活动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进行观光游览、休闲娱乐的活动。

2.科普教育基地的延伸:素质教育的大课堂

高校博物馆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博物馆来说,其实拥有很多潜在优势,如何利用好这些优势,使博物馆成为科普教育基地的同时,通过无固定课程设置模式延伸为素质教育的大课堂。例如,高校博物馆可利用学校拥有各类专业研究人员的优势,定期举办有趣生动的科普专题讲座;并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青年学生与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互动交流,使他们能更好地了解博物馆藏品的来源及内涵。随着这类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学生的文化素质也会逐步提高,博物馆也将成为净化他们心灵的一方乐土,而博物馆的观众也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趋势;同时,高校博物馆也更应该克服不利环境,发挥其在高校中存在的作用。

3.学校对外宣传展示窗口的延伸:展示实力的综合平台

高校博物馆不仅仅可以作为学校对外展示其教学资源丰富的窗口,也可以作为展示大学综合实力的平台。以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为例,它原是一座以地学为主的自然博物馆,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而在建的新馆将设立地球奥秘厅、生命起源与演化厅、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厅等7个不同的陈列厅,分别向观众展示地球物种起源与变迁的奥秘;并且将通过先进技术,使观众们融入到博物馆的参与体验活动中,以情景再现或是互动参与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展品的内涵,同时将会邀请国内外知名的学者定期举办各类知识讲座,鼓励青年学生勇于探索和交流,形成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当然还会将最新的研究成果以最鲜活的形式展示给前来参观的游客,定期更新数字博物馆传达的信息,努力提高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素质,给观众带来一种高校博物馆所特有的魅力。

三、结语

第7篇:文化展览馆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 乐山 会展旅游 旅游产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会展旅游逐渐成为国际旅游业发展的热点,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加入到会展旅游市场竞争中来。据国际联合会统计,会展业每年为全球带来的收入高达2880亿美元。我国各城市也逐步认识到发展会展旅游的重要意义,理论研讨和实践探索都已展开。北京、上海、广州、云南、成都、武汉等省市纷纷提出大力发展会展旅游,建立国际会展中心的战略目标。桂林、深圳、苏州、重庆等城市的会展旅游亦得到了大力发展。2002年5月,在北京还举行了“中国会展旅游发展研讨会”。

乐山的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其中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最具世界影响力。乐山有条件也有必要大力发展会展旅游,完善旅游产品结构,拓展旅游业的发展空间,带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高社会就业率,促进旅游城市的各项建设,提高城市知名度。

一、会展旅游

会展旅游,即指国际上通称的“MICE Tourism ”(Meetings,incentives,Conventions,Exhibitions),包括举办各类专业会议、博览交易活动、文化体育盛事、科技交流、奖励旅游活动在内的综合性旅游形式。会展旅游的关键是主体的转化,即将会展代表及因会展活动而流动的受众变成旅游者。与通常的观光度假型旅游相比,会展旅游具有组团规模大、客人层次高、逗留时间长、消费能力强、经济效益高、带动作用强等特点。

会展旅游在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区域和城市形象的塑造器与显示器,区域和城市相关产业的辐射器,区域和城市就业人员的接收器等。

二、乐山发展会展旅游的可行性

乐山要发展成为会展中心城市,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而且已经初步具备了发展会展旅游的条件。

1.政府大力支持

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中国第一山”国际旅游精品,将为优先开发峨眉山、乐山大佛旅游区,加快区域基础及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区域综合开发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政策支持。打造“中国第一山”,就是全面整合峨眉山、乐山大佛及其周边区域和城市的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基础及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景区档次,建成我国一流的国际旅游精品,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实现乐山市旅游的“二次创业”,促进区域综合开发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2.闻名中外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乐山风景优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素有“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的美称。境内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为中心,呈放射状相对集中地分布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森林公园4处。境内还有以清幽著称的岷江平羌小三峡;有以古榕为特色,江水如镜的“小西湖”五通桥;有当代大文豪郭沫若的旧居和沙湾大渡河美女峰石林风景区;有具有中国“百慕大”之称的峨边黑竹沟风景区等。全市已形成了朝山、观佛、探险、民俗、生态和休闲等多层次多品味结合的旅游发展格局。2003年乐山旅游收入达35亿元,在四川省仅次于成都。乐山市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称号,并为联合国城市管理中心在中国惟一的合作城市。乐山市文化底蕴丰厚,是有3000多年的历史古城,有2000多年的佛教发展历程。

3.良好的区位条件,交通便捷

乐山地处中国西部成都平原经济圈,距成都仅100余公里,北靠成都旅游区,东邻自贡――蜀南竹海旅游区,西连川西自然生态旅游区,南接攀西阳光度假旅游区,是沟通南北和连接东西旅游区的重要枢纽地。乐山现已形成了以成昆铁路、成乐高速公路为主通道,国道213线、305线等公路为主骨架,岷江、大渡河水运为辅助的交通网络。乐山至峨眉山18公里的快速旅游通道把乐山大佛和峨眉山联成一体。客轮出乐山港和沙湾港可直达长江沿岸港口。目前,正在筹建乐山旅游机场、乐宜高速公路、内江――峨眉高速铁路。预计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后,成都至乐山仅有1小时左右的车程。

4.通讯网络现代化,金融机构健全

乐山市的邮电通讯已形成以光纤、微波为手段,以数字程控为中心,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通讯网络,并建成了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和多媒体网,电子邮件、电子商务等各种网上业务蓬勃开展。乐山金融机构健全,拥有人民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农业发展银行、乐山市商业银行以及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乐山支公司和多家证券中介机构。

5.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乐山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自从实行对外开放以来,乐山同世界各地的交往日益频繁,朋友不断增多。乐山先后与美国、日本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交往和经济贸易、技术合作关系,同日本市川市和澳大利亚赫维湾市结成了友好城市,同国内30多个沿海、沿边城市建立了横向联系。包括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安森美公司、日本大冢公司、荷兰飞舸公司等世界著名企业在内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团、大企业相继来乐山投资办企业。2002年,全市合同外资2.08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395亿美元,名列全省第二。

6.拥有世界遗产论坛的永久性会址

为满足2005年世界遗产论坛召开的需要,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基金会、峨眉山温泉度假区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13.5亿元人民币,在峨眉山温泉度假区原有设施的基础上,新建峨眉山国际会议度假中心及配套设施,作为世界遗产论坛的永久性会址。整个会址由峨眉山国际会议度假中心、世界遗产展示中心、世界温泉博览园等旅游项目和配套的五星级酒店等组成。

7.初步具备接待大型会展活动的能力

乐山现有大型会展中心两家――乐山市农业展览馆和峨眉山国际会议度假中心。乐山现有星级宾馆25家,其中三星级及以上宾馆12家。三星级及以上宾馆大都拥有几个到十几个规模不等的会议厅,并配备多媒体、录像机、幻灯机等会议辅助设备。

近年来,乐山对外开放速度加快,外事活动频繁,每年都有各种大型会议和较多的接待工作要做,却没有一个可容纳上千人的场所,制约了会展经济的发展。为此,乐山市决定在时代广场对面建造一个与之相配的标志性建筑――会展中心。会展中心位于乐山中心城区柏杨路与凤凰路交汇处,宗地面积75.21亩,总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预计投资10亿元人民币。会展中心主体以举办展览、会议为主,兼搞有关展示、表演、宴会等;场馆内部配以商务、旅游、运输、通讯、金融、餐饮等服务设施;外部设置广场和绿地,为大型经贸、文化、旅游活动提供开阔场地。

8.经验比较丰富

近年来,乐山每年都有各种大型会议和较多的接待工作。2002年9月,来自29个世界遗产地的代表和中外致力于世界遗产保护的专家及各界人士相聚乐山,召开世界遗产保护论坛国际会议。2005年10月,世界遗产论坛第一次大会在峨眉山温泉度假区举行,邀请了177个《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的代表、700多个世界遗产单位的代表、世界各国拥有世界遗产的城市的代表、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相关环境保护的民间组织参加,盛况空前。世界遗产论坛的成功举办,使乐山积累了举办大型会展的经验,进一步提升乐山会展及配套设施的档次和服务水平。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乐山已经初步具备了举办大型会议展览的条件。同时,我们也看到,乐山发展会展旅游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乐山至今没有设立会展旅游的专门管理机构。近年举办的大型会展,如“乐山国际旅游大佛节”、“世界遗产保护节”等都是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国家旅游局主办,乐山市政府、四川省旅游局等相关部门承办。

(2)大型会展设施缺乏。乐山市现有峨眉山国际会议度假中心和乐山市农业展览馆,但还没有一家具备千人以上接待能力的大型国际会展中心,制约了会展经济的发展。

(3)缺乏高素质的会展专业人才。现代会展业是一个涉及面广、专业化程度高的产业,需要既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和策划、公关、组织展览能力,又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还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人才。但是,目前从业人员中,无论是包括会展策划和会展高级运营管理等在内的会展核心人才,还是包括设计、搭建、运输等在内的会展业辅助型人才,还是包括高级翻译、旅游接待等会展业支持型人才都比较缺乏。

(4)周边城市竞争激烈。仅就四川省而言,乐山发展会展旅游面临着巨大挑战。首先,最大的竞争来自成都。成都是省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具有一批著名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这些都是乐山所无法比拟的。近年来,成都频频举办全国性以及国际性会议展览,极大地提高了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外科技城绵阳也是乐山发展会展旅游的强劲对手。绵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国防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国家级技术中心、省级技术中心多家,在许多重要科技领域聚集着大量高层次人才。绵阳还是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和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示范城市,并已建成通航绵阳南郊机场。绵阳现有的国际会展中心是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展览场馆,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建筑面积近二万平米,曾成功举办了“十六届亚洲国际邮票展览”、“中国首次载人航天暨世界航天科技展”、“恐龙化石标本展”、“潍坊风筝艺术展”等一系列展览。

三、乐山会展旅游的类型

根据乐山资源状况,应重点开发带有特色产业交流、学术研讨、文化交流等性质的会展市场。

1.与世界遗产相关的会展旅游

(1)动植物展。峨眉山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峨眉山地外多种自然要素的交汇地区,得天独厚地形成了丰富的植物种类和复杂的区系成分,素有“古老的植物王国”美称。景区内已知的高等植物3230多种,约占中国植物总数的十分之一,占四川全省植物总数的三分之一,相当于欧洲大陆的三倍。还有木兰、木莲、含笑、石栎、铁杉、万寿竹、石楠、五味子等1亿年前延续下来的珍稀物种。而且热带、亚热带成分在这里会聚一堂,融合为奇特的自然景观,被誉为世界植物资源的宝库。峨眉山景区内,还栖息着大熊猫、黑鹳、枯叶蝶、小熊猫、蜂鹰、牛羚、白娴鸟等2300多种野生动物。

另外,峨眉山建有博物馆,博物馆的自然标本的陈列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富有时代气息,为各个层次观众所喜闻乐见。峨眉山博物馆是四川省近年来优秀的博物馆精品陈列之一,是世界旅游精品的具体体现。

如此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乐山发展会展旅游提供了条件。乐山可以借此举办稀有动植物展,采用标本、图片、图像等形式,吸引国内外学者和动植物爱好者;还可以举办动植物学术交流与研讨会,邀请国际动植物学会专家团以及国内动植物学专家学者参加。

(2)世界遗产地保护与管理学术研讨会。峨眉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世界第18个、中国第3个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经过20多年的发展,峨眉山的旅游开发和景区建设管理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曾荣获全国文明风景区、4A级景区、世界遗产保护先进单位等称号。1997年10月,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目前,在我国建立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并成功上市的景区还很少。

鉴于此,乐山可以举办世界遗产地保护与管理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外各世界遗产地管理者、学术界专家、政府相关部门前来共同探讨世界遗产地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问题,促进世界遗产地会展旅游的发展。

2.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和茶文化博览会

峨眉山是著名的茶文化发源地,有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峨眉茶历史悠久,唐代就有“峨山多药草,茶大好,异于天下”的记载。峨眉茶叶品种主要有“峨蕊”、“龙井”、“竹叶青”、“云雾茶”等。尤其“峨蕊”、 “竹叶青”久享盛誉,畅销国内外。近年来,乐山市在发展茶业经济的同时,大力挖掘茶文化资源,积极发展茶文化旅游产业,取得了可喜成绩。

乐山有一处集茶文化展示、品茗休闲、茶叶生态观光和茶叶加工工业旅游为一体的茶文化主题公园――竹叶青生态茗园。园区坐落在峨眉山脚下的国家级乐山农业科技示范区茶叶科技园内。生态茗园园区占地280亩,分别由“茶博园”、“茗青园”、“生态园”、科研生产加工区四大景区和数十个景点组成,是目前国内尚不多见的茶文化、茶生态、茶科技旅游观光景区。这些都为乐山开展茶文化展览奠定了基础。

被誉为国际茶业界奥林匹克盛会的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两年一届。2004年9月19日~25日,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首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在雅安举行。出席该届盛会的国内嘉宾有1800多名,外宾560人,分别来自韩国、日本、美国、法国、俄罗斯等28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全球权威茶业机构代表、茶业专家及企业家等。

乐山市应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支持下,大力争取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的承办权,以承办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为契机,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进一步推动峨眉山茶文化走向世界,有力地促进乐山旅游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乐山还可以举办中国茶文化博览会,展出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茶叶、茶器具、茶饮料等产品。

3.名人文化旅游节

乐山市西南沙湾镇为中国著名文学家郭沫若故居,辟有沙湾石林风景区。198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郭沫若故居”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6月12日,在纪念郭沫若逝世10周年之际,“郭沫若故居”正式对外开放。199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决定将“郭沫若故居”更名为“郭沫若纪念馆”。2000年5月,郭沫若纪念馆经过一年的维修重新开馆,各展室陈列品做了大幅调整,更加方便游人从不同角度了解这位20世纪文化名人的一生。

乐山可以尝试举办郭沫若生平展、郭沫若作品展、郭沫若文化旅游节以及乐山名人文化旅游节,进一步弘扬名人文化、促进文化界与旅游界广泛交流,借此推介“名山、名佛、名城、名人”为主题的乐山旅游。

4.陶瓷产品展以及陶瓷工业展

乐山夹江,作为陶瓷产业后起之秀,经过10多年的探索发展,培育壮大了陶瓷产业集群。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一批重点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以东陶西移战略骨干新中源为代表的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和以建辉、新万兴、米兰诺、威尼等为代表的一批本土竞争力强的重点陶瓷企业;拥有国家级名牌产品1个、省级名牌产品6个、省级著名商标2个。目前夹江部分陶瓷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已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陶瓷生产新工艺不断涌现。其中新万兴、米兰诺公司的天然气抛光砖生产线,堪称世界之最。新北斗陶瓷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获国家科技部扶持项目,“川煤气化技术”和“水煤浆项目”已申请国家专利。

随着建陶产业的健康发展,夹江与国际的经贸合作也与日俱增。夹江先后与意大利、西班牙等世界陶瓷强国建立了广泛而稳定的企业间和政府间的联系与合作。2003年,意大利政府向夹江提供270万欧元的无偿援助和贷款,用于建立陶瓷生产培训基地。2004年,夹江境内新建的乐山铁路二类口岸已投入使用,陶瓷产品已顺利进入中亚、东亚、东南亚、南非国际市场,全年建陶产品出口将近800万美元。

由此可见,乐山举办陶瓷产品展,以及陶瓷工业展的时机已基本成熟。一方面为乐山陶瓷精品以及陶瓷工业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打造一个国内国际交易平台,推动乐山陶瓷业进军国际市场。同时,也将推动会展旅游业发展。

四、几点建议

针对制约会展旅游发展的不利因素,乐山应着重从机构设置、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和交流合作等方面入手,促进会展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1.设置会展旅游主管机构

纵观国际上会展旅游发达的国家和城市,都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如巴黎设有“旅游与会议局”;日本、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在其旅游管理机构下专设会议局;北京市旅游局下设有国际会展处。乐山也应设置相应的会展旅游主管机构,统一规划和管理会展旅游业。

2.加强会展设施建设

高标准和多功能的会议展览设施是开展会展旅游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尽早规划决策,建造现代化的大型会议展览设施;除目前建造的新乐山会展中心外,对现有的乐山农业展览馆等会展设施按现代化标准进行改扩建,对在建和计划建设的大型建筑物增强其会议展览的功能,以适应会展旅游的发展趋势。

3.培养会展旅游专业人才

会展旅游成功的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会展服务人员既要熟悉国际会展惯例,又要精于会展市场开拓,还要善于会展管理。因此,建议成立会展旅游专业教育培训机构;邀请国内外会展旅游发达地区的专家前来讲学;选派人员到会展旅游发达地区或国家学习,通过参观考察世界名胜地,听授世界一流课程,学习世界先进经验,接触世界前沿信息,系统、全面地吸收高水平的专业知识,从而较快地提升会展专业素养。

4.加强与成都在会展旅游方面的合作

乐山在发展会展旅游的过程中,在资金、技术、交通、人才等方面都需要借助于成都。同时,成都也需要借助乐山独特的旅游资源、良好的休闲度假环境来增强其在国内、国际会展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成都与乐山在会展旅游方面的合作是双赢的。两个城市可以共同投资建立大型会展中心;可以进行经常性的会展信息与人才交流;还可以联合推出会展旅游产品,进行市场宣传与促销。

参考文献:

[1]娄世娣:会展旅游发展问题分析――以郑州市为例[J]. 经济经纬, 2004(5)

[2]曹新向李永文:会展旅游发展研究[J].人文地理,2004(10)

[3]杨玉莉叶文吴明远:云南省会议会展旅游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1(7)

[4]许峰:会展旅游的概念内涵与市场开发[J].旅游学刊,2002(4)

[5]陈锋仪:对我国会展业与会展旅游的相关分析[J].理论导刊,2002(10)

[6]梁留科曹新向孙淑英:会展旅游的理论及其案例研究[J].经济地理,2004(1)

[7]谢红勇:重庆会展旅游的现状及前景初议[J].经济师,2004(2)

[8]杨群:深圳发展会展旅游的探析[J].人文地理,2004(4)

[9]胡林:会展旅游的市场分析与发展瓶颈问题――以广州的会展旅游市场为例[J].商业经济文荟,2004(5)

第8篇:文化展览馆设计案例范文

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于历史建筑的理论研究开始关注到历史建筑保护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层面。1999年,澳大利亚编制了《巴拉》,依据本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提出“改造性再利用”的概念,强调对于历史建筑的改造应该注入“相容”的功能。这一概念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认可。2003年国际颁发的《有关产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对产业遗产的概念、价值、保护措施等作了明确规定,为产业类历史建筑的改造更新提供了评价依据和标准。

一、产业类建筑改造的实践发展

随着历史保护思想、人文主义思想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产业遗存得到了更好更多的保护,产业类历史建筑的改造与更新也达到了全新的阶段。设计师们利用创新的设计手罚,赋予了历史建筑新的生命。产业类历史建筑不再是文明衰落的象征,而成为了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为城市形象的多样化增添了一抹独特的魅力。从全球范围来看,欧洲和北美产业类历史建筑遗产与地段保护工作比较成熟,有十多处工业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综合体改造模式。1965年,美国的设计师劳伦斯?哈普林(LawrenceHalprin)在旧金山的吉拉德里广场(GhirardelliSquare)将一个巧克力工厂改造成为一个集娱乐、居住、餐饮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购物广场。这是第一个产业建筑商业性再利用的成功案例,运用了建筑再循环理论。该项目在改造之初就本着对原有产业建筑充分尊重的原则,并镶嵌一些现代设计元素,使得人们在享受娱乐服务的同时感受到建筑带来的历史底蕴。很快,吉拉德里广场作为商业性改造的成功典范,在美国开始被大规模地效仿,比如波士顿昆西市场(QuincyMarket)改造,将码头仓库区改建为商业综合体,又如着名的旧金山渔人码头,将军工厂改建为展览中心。这种改建模式甚至影响到世界的其它区域,比如澳洲的岩石区也是直接套用这种改造模式。

“阁楼”(LOFT)模式。这种模式最早是美国自发式地探讨产业类历史建筑改造与更新,苏荷(SOHO)区的改造是一个典型案例。20世纪六七十年代,纽约作为世界的艺术中心,许多艺术家租用了租金低廉的苏荷(SOHO)区的旧产业建筑,他们运用全新的设计思想和技术将它们改造成适合自己工作和居住的多功能空间。阁楼(LOFT)公寓充分利用旧产业建筑的大柱网大开间进行灵活多样的围合式分割布局,充分发挥产业建筑的高荷载承受能力。新肯考迪亚码头的改造是历史建筑改造为公寓楼的成功范例。综合区域模式改造。鲁尔工业区的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是将旧产业园改建为景观园区非常成功的例子。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历时4年将一个废弃颓败的旧工厂改造成一个综合休闲公园。鲁尔工业区中还有许多将单体建筑、厂区群体建筑及设施以及区域等不同尺度层面的改造模式,例如将历史建筑改建为博物馆、展览馆的模式,还有将产业建筑中的大空间改造成多功能综合活动中心的模式、将很多建筑设施上设置餐饮空间模式等等。

二、产业类建筑改造的现实意义

1.生态价值的体现

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的物质原料约一半以上都用于建造各类建筑及辅助物,建筑业对环境污染比例达到三分之一,全球每年排出的温室气体中,有三分之一源于建筑整个生命周期所排放的。可见,要减少建筑从建造到使用、再到最终解体的整个生命周期所排放的温室气体量,最核心的是延长建筑的使用期限。城市废弃的产业类建筑物质价值大于其功能寿命,对其进行改造再利用不仅比新建建筑成本节省许多,还免除了大量的拆除成本,节约了资源和能源。

2.自身的适宜性

产业类历史建筑代表着某一时期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结构,是城市产业历史文化的见证者。虽然他们自身功能寿命大多完结,但是其空间具有很大的兼容性,其物质寿命和精神寿命仍在,这为产业类历史建筑的改造再利用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一方面,空间结构适宜。产业厂区规模大,占地多,建筑单元之间又留有弹性空间,为整体规划提供很大的发挥空间。厂房、仓库等产业建筑多为大跨度、大开间,非常适宜进行空间和功能区域的重新划分,创造出多样性和灵活性强的空间。而且产业建筑结构荷载要求严格,其房屋安全质量较高,其结构都可以满足多种民用建筑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产业类历史建筑体量庞大,在城市中成片存在,在城市空间形成历史街区形态,其特征明显具有很大的识别性,易成为该城市区域的中心。若将这种历史地段成片开发,能产生良好的集聚效应,带动整个区域发展,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3.商业利益的吸引

大多废弃的产业建筑虽然功能寿命结束,但其物质寿命依然存活。将产业类历史建筑进行改造再利用,赋予其新的功能,使其焕发新的活力,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拆除费用,而且节约了建设成本,缩短了建设时间。更重要的是,对历史建筑再利用的成功实施还能带动该区域经济发展,其背后蕴藏的巨大商业利益吸引了很多开发商和设计师对其投入。

延伸知识:毕业论文的论证方法

选题确定,材料提炼之后,应研究论证方法。即用材料说明题目,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正确。为此,应遵循下述论证方法和逻辑规则。

1.论据必须真实可靠

论据是论证的基石,必须真实可靠论据来源于客观实际,是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客观事实,是反复推敲无懈可击的真货。任何浮光掠影、金玉其外的材料是绝对不可取的。

2.不得采用循环论证法

循环论证就是用某个命题的自身来证明这个命题,自己证明自己,只是换个说法,这是不合逻辑规则的。例如,用“人吃饭为了不饿’’这条道理来证明“人饿了就要吃饭”这种现象,就是循环论证。

3.论证要合乎逻辑

论据和论点存在着内在联系,文章应当揭示这种联系,得出合乎规律性的结论。这种规律就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就是真理。揭示真理就是论文的使命。如文章只凭观察和经验,将偶然的表面现象推断出某种论点或观点,则这种论点或观点

第9篇:文化展览馆设计案例范文

“工业”是社会分工发展的产物,经过手工业、机器大工业、现代工业几个发展阶段,在古代社会,手工业只是农业的副业,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工业是指采集原料,并把它们在工厂中生产成产品的工作过程。本文中的“工业元素”是指1、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具有标志性的符号、口语。2、生产工具,如桁架、钢架楼梯等。3、工业建筑元素,如建筑的空间、门窗的造型、建筑的材料等;也可将“工业元素”分为动态工业元素与静态工业元素,大型、中型、小型工业元素,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在保留的同时如何对它们加以运用为现代功能需求所服务,在不同的新功能中,如何将功能结合美学共同打造出具时代性的新空间,保留工业空间的场所精神,延续城市文脉,获得独特的城市景观,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在旧工业空间中改造与更新中,可以将改造后功能作几类归纳:

A艺术家工作室及设计公司 如美国SOHO区,北京“798”艺术区,上海苏州河沿岸仓库改造,昆明“创库”等。这种形态的改造是最活跃的改造方式。工业空间的经济耐用与能够灵活处理的大空间正中喜欢自由生活的艺术家和设计师的下怀,使这种空间的变革在全世界愈演愈烈。

在这类空间中,艺术家们看中的是旧工业建筑大跨度的空间特色和采光方式,功能形式决定建筑内部的分隔方式,这种原有的大空间正好能为艺术作品的创作提供条件,为艺术家们创作增加灵感,有的还将大空间中隔成上下两层,楼下可为创作空间,楼上可作休息娱乐空间,而隔断的做法也正是保留着工业元素,例如钢架楼板、楼梯,也可将桁架作为结构突出空间的结构美,而原有的工业口号,是为了振奋人心,提高生产效率,改造成艺术家工作室后,依然可以保留延用,这不仅能够保留对历史的记忆,也能还原一个时代的历史情节,清晰的展现出历史发展的印迹。

B居住社区类 如英国伦敦奥利弗码头的茶叶仓库改造。建筑师将位于奥利弗码头的一栋始建于19世纪70年代的茶叶仓库改造成为大空间的河景公寓,保留了老仓库原来的立面,从而使得奥利弗码头沿河一带的城市意象得以延续。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市的一座三层高的旧羊毛仓库,由澳大利亚的Woods Bagot设计事务所负责改造设计成城市低收人群体的廉租房。Woods Bagot事务所在保持外立面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对其内部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的精心的设计使这座廉租公寓已经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廉租公寓。

Loft即是这一类的改造模式,将工业空间改造成居住空间,也是对旧工业建筑的大尺度空间作利用,这样,可以将原建筑分隔成两层甚至三层,充分利用空间的容积,在英国伦敦奥利弗码头的茶叶仓库的改造中,也从建筑立面风格和周边城市环境作思考,又将之延续到室内的功能空间的分隔,混凝土是工业建筑最常使用和出现的材质,作为19世纪改写建筑史的材料,混凝土成为工业化最为鲜明的代表。这里,也提出,在保留和运用工业元素的同时,还应将旧工业元素与新元素相对比协调,找到切合点,不能为保留而保留,旧元素与新元素的互相呼应,才能使改造后的新功能更好的为现代人服务。

C博物馆类西方国家将旧工业空间改造为博物馆及展览馆空间是一种常用的方式。如巴黎奥塞博物馆由火车站改建。2000年伦敦的岸坡火力发电厂被改建为泰德现代艺术博物馆。北京张永和将原北京新纬纺纱厂厂房改建成了展示现代艺术的远洋艺术中心等。这类改造是在充分认识对象历史价值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能够与空间本体在文化上很好的结合。工业空间为近现代产物,因此内容物也多为反映近现代文化艺术的物品,在空间与文化形态多呈一致性。

在建筑的整合和共生中,要充分把握再利用趋向,利用工业元素在建筑的整合与共生中创造生动活泼的空间和丰富的建筑体验。博物馆的功能对空间要求很高,旧工业空间改造成博物馆模式,也使大跨度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并且能够结合空间中的结构柱将博物馆分隔成可活动多变的空间,为不同的展览要求提供场所。但是,在这种改造模式中,要将原有的建筑元素和现有功能作整合,博物馆的灯光效果是直接影响展示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将原有的建筑工业元素呼应现在的改造运用,这是个新旧共生的课题研究,也是在改造中不可回避的话题,把时间赋予旧工业建筑独特的历史场所精神与现代崭新空间进行对比、碰撞和交融,往往能造就出不朽的建筑杰作。

D影视表演类由于此类建筑对设备及空间的要求比较严格,因此改造为此类文化形态的并不多见。伦敦19世纪的机车库在20世纪60至70年代成为著名的摇滚乐及前卫戏剧的表演中心,后又被改建为儿童艺术中心。日本金泽的国民艺术中心是由一组19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厂房改建而来。

F景观类 如德国鲁尔区北杜伊斯堡公园、广东中山岐江公园等。这类改造利用旧工业空间独具特色、引人注目的工业用生产设备与构筑物等,改造成工业景观形态。工业设施的庞大体量与理性的结构透出的工业美感常常具有震憾力量。

改造为影视表演和景观类的模式相对少一些,但是国内外也有成功案例。旧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本来就是一个很时尚的改造模式,它的改造一个城市的发展中,延续城市文脉,体现城市独特之处的最好手段之一,而保留与延续的手法之一就是对工业元素的把握与运用。广东中山岐江公园成为了中山市城市建设的典范和标志性景观,公园独具匠心的工业化主题,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公园将原有的厂房、水塔、烟囱、龙门吊、铁轨、变压器,墙壁上的口号标语等,这些工业元素的保留使得公园与人之间的亲和力加强,也成为渲染城市特色的重要手段。

从这些国内外优秀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改造中都是保留运用了在工业生产中形成的工业元素,才能改造后成为独具一格的功能空间。虽然优秀案例很多,但是不得不提的是,在我国旧工业改造的工业元素的再利用处理方式仍然处于待发展阶段,作为设计工作者,只有不断完善旧工业空间改造设计,才能唤醒大众的保护意识,使更多的旧建筑得以重生。

保护与再利用旧工业空间,使之保存和延续历史文脉,就必须对工业元素有足够的认识与把握。首先,应该对工业元素所体现的历史及社会文化价值得到认可,对工业元素在设计中的优越性进行宣传,使各领域的人群对工业元素产生保护意识。其次,设计者在对工业元素的保护与利用中,还应坚持新旧对比的原则,即明确保护的目的,通过对历史场景的保留唤醒人们心中的记忆,但也应注重旧元素与新功能之间的冲突,设计者要真正做到协调与统筹、共生与对比的关系,才能使工业元素有保留的价值。

工业元素作为最能体现旧工业空间特色的一面,肩负着延续建筑的场所精神,发扬城市文脉的重要使命,保留和传承工业建筑中的“根”,才能抓住历史的命脉,传承和延续,不能单纯借助于实体的形态和保存,还应是另一种可识别的形态来继承,这就要求设计工作者在对旧工业空间的改造更新中,遵从历史的“根”,我们需要尊重历史,从这种尊重中我们才能看到成长的可能。

*本论文是由贵州民族大学科研基金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 王海鹰、沈开康.旧工业建筑改造成艺术空间的探索与实践.山西建筑.第33卷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