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村庄污水处理措施范文

村庄污水处理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村庄污水处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村庄污水处理措施

第1篇:村庄污水处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污水、处置

Abstract: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ural sewage,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new rural sewage source and harm, discusses the new rural sewage disposal for the five kinds of modes for each mode of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Key words: the new rural, sewage, disposal

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的逐步开展,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进一步提升。与已建的城镇相比,新农村建设面临着基础设施薄弱、规模小等实际问题,与此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环保措施,并修订和完善了法律法规;其中,要求新农村建设中污水排放也应达到相应技术指标。而大型污水处理设备一次性投资较大,运行管理难,本着经济合理、技术达标的目的,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污水处理的五种模式。

1污水的来源及危害

1.1农村污水的主要来源和组成

1)农村生活污水和牲畜粪便水,其中生活污水主要包括冲厕、浴室、厨房(淘米、洗菜)、洗衣服、擦地等排放的污水;牲畜粪便水是指圈养的猪、牛、羊等产生的污水。

2)降雨初期地表径流的雨水,这一部分主要是农村牲畜较多,室外放养时间较长等原因造成的。

3)小型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水,如小型化工厂、洗毛厂等产生的废水和污水。

以上这些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和BOD5,通过对农村污水情况的调查并类比城镇郊区接近农村生活污水的情况,其主要污染物浓度为COD约为400mg/l, BOD5约为200mg/l。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每日人均污废水约0.4~0.6kg的产生量需要进行处理。

1.2农村污水的危害

1)破坏水资源,加速水污染,影响农村人居环境;

2)孽生蚊蝇,便于细菌繁殖,散播传播病原,影响当地村民的身体健康;

3)河流自净能力减弱,河流水质富营养化,导致鱼类等水生动植物死亡,破坏了河流正常的生态系统,进而导致水库富营养化严重,破坏了地表水源;

4)污水下渗,污染地下水,严重影响农民饮水安全;

5)浪费水资源,加重了水资源的短缺程度。

2农村污水治理的模式选择

2.1改厕不外排模式

改厕不外排主要是建设三格化粪池厕所,三格化粪池厕所是将粪便的收集、无害化处理在统一流程中进行,由便池蹲位、连通管、和分成三格相互连通格式的密封粪池组成,其中第一格主要起截留粪渣,发酵和沉淀虫卵作用,第二格起继续发酵作用,进一步沉淀有害物质,第三格主要是发酵后的粪液的贮存作用。连通管形式多样,有倒U型,倒L型及直接斜插连通管等形式,大三格化粪池可适当增加连通管数量,以防堵塞。连通管以水泥预制,陶土管或PVC塑料管居多,在第一格和第三个上方分别设有清渣口和出粪口。

粪便经三格化粪池储存,沉淀发酵,起到较好的杀灭虫卵及细菌的作用,三格化粪池厕所具有的结构简单易施工、流程合理、价格适宜、卫生效果好等特点。适用于居住分散的农村地区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其中小三格式主要用于户厕,大三格式厕大多为公厕采用。

2.2污水分散处理模式

分区收集生活污水,每个区域污水单独处理。采用小型污水处理设备、自然处理等工艺形式。

本模式具有布局灵活、施工简单、管理方便、出水水质有保障等特点。适用于规模较小、布局分散、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山区、丘陵等村庄

2.3污水集中处理模式

收集所有生活污水,利用统一设施处理全部污水;处理方式通常有自然处理工艺、常规生物处理等工艺形式。本模式具有占地面积小、抗冲击能力强、运行安全可靠、出水水质好等特点。适用于规模大、经济条件好、村镇企业或旅游业发达、处于水源保护区的单村或联村污水处理

1)小型污水处理设备。对于远离城市排污管网,又不宜在当地建设污水处理厂的村庄,村庄规模小,经济条件较好,居民相对集中,污水便于收集,人口少,排水量小于500m3/d,且无大量闲散土地可以利用的农村地区,采用小型污水处理设备模式。小型设备出水指标高于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出水能直接用于灌溉农田。本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投资少、见效快、管理维护方便、出水水质好等特点。

2)自然处理。对于远离城市排污管网,村庄周边有大量闲散土地可以利用,村民居住集中,日排水量少于500m3/d,且地质条件比较适宜的,采用自然处理模式,主要处理工艺有稳定塘,土地渗滤、地表漫流、湿地等。本方案可以充分利用地形,具有投资省,易管理、运行费用低、水质稳定的特点。

2.4接入市政管网模式

收集生活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利用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对于距离城镇污水处理管网较近。建设单独的污水处理工程投资比将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网的投资大的村镇,则采用污水直接接入市政管网模式。对于可以自流进入市政污水管网村庄污水,则直接将村庄污水收集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对于无法进入市政污水管网村庄污水,需在村庄污水收集管网末端设置提升泵站,将村庄污水送至市政污水管网。本模式具有投资省、施工周期短、见效快、管理方便等特点,适用于距离城镇的市政污水管网较近(5km以内),符合高程接入要求的农村污水处理。

2.5沼气利用集农田回灌模式

对于以猪和牛等牲畜为主的畜类规模化养殖场,因为养殖规模和排污量较大,污染负荷较高,采用沼气工程治理模式,实现粪污资源化。

采用沼气工程处理养殖废水,产生的沼气可以当燃料实现变废为宝的目的,该处理技术具有效果好、投资省、占地面积小、基本无运行费、可综合利用和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是我国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到目前为止,全国已建有700多万口农村家用沼气池。沼气池能把污染源转化为能源,集生产肥料、饲料、燃料于一体,充分显示了沼气建设的能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目前农村使用情况良好。

将收集的人畜粪便、生活污水和农村固体废物中有机垃圾通过进料口进入沼气厌氧发酵间,在已培育的厌氧菌作用下将高分子有机物厌氧降解,产生沼气直接送入农户沼气灶,处理后的出水基本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规定的农田灌溉一类(水作类)标准要求;其排水可灌溉农田,残留的固渣亦是优良的农用肥。

结语

合理地选择农村污水处理模式,是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规划和设计的重要问题。它不仅从根本影响农村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管理,而且对新农村的规划和环境保护影响深远,同时也影响污水工程的总投资和初期投资费用以及维护管理费用。

污水处理模式的选择应满足环境保护需要,根据当地自然条件、村镇发展规划、工程建设投资、维护复杂程度,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合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先宁,吕锡武,孔海南,罗兴章,李向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示范工程研究[J];中国水利;2006年17期

[2]徐光来,徐晓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初探[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年03期

[3]唐贤春,钱靓,陈洪斌,屈计宁:分散式分质排污及资源化处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中国沼气;2007年02

第2篇:村庄污水处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农村污水;对策措施;处理设施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rural areas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rural sewage treatment technologies and measures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rural sewage, and expectations for rural sewage treatment studies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Key words: rural water; countermeasures; treatment facilities

中图分类号:U66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农村分布散、规模小、条件差,很难形成聚集效益。绝大多数没有污水收集管线和处理设施,这已成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农村污水的治理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农村生活污水水质的特点为污水的氮、磷浓度高, 并含有大量的营养盐、细菌、病毒等,基本不含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此外农村生活污水水流量较小、日变化系数大、污染源分散、种类繁多、农村水环境问题情况复杂、排放系统不完善等特点都加大了处理难度。

一、适合农村污水处理的系统模式

我国农村污水处理不能延续城市集中收集和处理的老路,需要积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模式。一般而言,传统的城市污水采用集中处理系统,其投资、运行费用较高,维护管理严格。农村地区不同于城市,其分布较为分散、公共基础条件差、经济水平低等特点,其选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应当遵循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以分散处理为主;采用自然生态处理与人工处理技术相结合为原则。处理模式主要有分散、集中及接入市政管网统一处理模式三种, 应结合农村现状, 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处理模式。

1、集中接入市政管网处理模式

村庄内所有农户污水经污水管道集中收集后,统一接入邻近市政污水管网,利用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进行处理。该处理模式投资省、施工周期短、见效快、管理方便。该处理模式仅需铺设接入市政管网的管道,适合于靠近城镇、经济基础较好,具备实现农村污水处理由“分散治污”向“集中治污、集中控制”转变条件的农村地区采用。但是该种模式管网的铺设费用较高且利用率比较低。

2、集中处理模式

集中处理模式,即将所有农户产生的污水集中收集, 集中建设一处处理设施处理全部污水。一般采用自然处理、常规生物处理等工艺形式。该处理模式具有占地面积小、抗冲击能力强、运行安全可靠、出水水质好等特点。适用于村庄布局相对密集、规模较大、经济条件好、村镇企业、旅游业发达或处于水源保护区内的农村污水处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集中厌氧污水处理。集中厌氧处理模式是采用以厌氧消化为主的污水处理工艺,实行多级处理、自流排放,具有适用范围广、管理费用低、占地面积少、环境污染少、无需动力、能产生能源沼气等优点。近年来,厌氧消化技术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得到了较好地推广。

3、湿地处理模式

湿地处理模式通过独特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综合处理污水,对氮、磷等有机质去除能力强、处理效果好,有效的将污水处理和水资源循环利用相结合,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相比具有运行管理简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优点。湿地处理系统可分为天然湿地系统和人工湿地系统。天然湿地系统利用天然洼淀、苇塘,并加以人工修整而成。人工湿地模式施工简便,比较适合农村分散处理。该模式主要由卵石、粗砂、细砂、微生物组成填料床,并在床体表面种植具有吸附污物能力的植物,利用过滤床中小石子的过滤作用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净化污水,水生植物将污水中的富营养物质吸收,有效去除污水中的CODcr、氮、磷等。

二、污水处理系统建设运行的难点

农村污水的排放具有点多、面广、量小、分散等特点, 治理难度很大。已建的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收集效率低、处理效果不理想、建设费用高等突出问题,制约了农村水污染控制工作的整体进程。

1、资金问题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属于公益性项目,需要大量公共财政资金投入。由于地方财政紧张,加上大部分农村集体经济薄弱,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工程无法实施或实施后达不到设计标准, 影响了工程进度或质量。

2、规划问题

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房屋布局凌乱,村庄规划滞后,尤其缺少环境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基础设施水平较低造成了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化粪池建造不合规范造成污水收集的难度有时比污水处理本身难度还要大。对此,村镇建设的管理者应有足够的认识。

3、技术问题

虽然目前已经有多种污水处理技术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人工湿地、无动力厌氧技术等。但总的来说,这些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还都存在一定的瓶颈。加上设施运行的管理缺位,使得技术上的缺陷问题更加突出。据村民反映,人工湿地在运行中堵塞现象时有发生;有动力的处理设施由于电费等运行费用在大部分村庄难以得到及时解决,处理效果也不太稳定。因此,特别需要研究开发建设成本低、处理效果好、运行无费用或低费用、适合分散型处置的处理技术。在选择适合的处理工艺地同时,一定要保证收集、输送工程同时进行,这是保证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后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这就使得污水收集的方法、技术手段、规范措施变得相当重要。

三、对策措施

农村水污染逐步加重的态势,应当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针对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以下几项对策措施。

1、政府加大投入, 保障建设资金

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关键是要解决筹资问题,采用政府拨款、世行贷款、民间资本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大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扩大投资渠道并使之常规化和制度化,建立有效的资金保障,满足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的资金需求。

2、合理规划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具有高度关联性、互补性和协同性。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统筹考虑农村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能纳入城镇体系的尽量纳入。要做好村镇建设的规划,将污水、垃圾处理等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村镇规划工作中,并留有建设余地。

3、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工艺

处理工艺的确定水处理工艺既要经济实用, 又要考虑当前达标处理与今后再生利用的需要。对一些以生活污水为主的农村, 污染物相对简单, 如有坑塘, 可以采用人工湿地、稳定塘、芦苇塘、氧化塘以及污水土地处理、污水灌溉等生态处理设施, 尽可能地降低基建投资, 减少运行费用。

对于规划采用集中处理模式的地区应该注意:① 农村污水处理厂的特征是规模小,水质水量变化大,其工艺设计绝不能套用城镇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经验。现在已经建成的不少工业废水处理设施运行不正常的教训,足以引起我们对农村污水处理设计难度的警惕。② 具有脱磷功能的厌氧-好氧组合处理工艺,充分发挥了厌氧技术节能、好氧技术高效的优势,已成为目前污水处理工艺发展的主要趋势。各种形式的厌氧-好氧组合工艺在节能和处理功能、效率等方面也各有所长。但究竟采取何种组合工艺形式,则需要由污水的水质、水量和所要达到的排放标准来决定。

结语:

在进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时既要采取综合措施,又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恰当的处理模式,努力使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 何刚,等.新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探讨[J].北京水务,2007,(6).

[2] 洪嘉年.农村污水处理和处置方案初探[J].给水排水,2004(7):38-39.

第3篇:村庄污水处理措施范文

一、基本情况

冯家山水库地处县下游,于1970年动工兴建,1974年建成下闸蓄水,1982年竣工验收。水库总库容3.89亿立方米,有效库容2.86亿立方米。1998年经上级批准,将该水库功能扩大为农灌、发电和城市饮用水源,供应市市区居民的生活用水。冯家山水库被确定为市区饮用水源后,我县狠抓以千河流域为重点的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先后出台文件、划分区域、制定措施,实施环保项目,关停污染严重企业,加强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工作力度,有效改善了库区生态环境。但由于历史形成等多种原因,冯家山饮用水源地依然存在环境保护问题,2010年9月,在省环保厅开展的污染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工作中,冯家山水源地环境问题被列为省级挂牌督办问题。

二、目标任务

坚持千河流域全面规划,重点治理,以生态建设、法制建设、污染防治为主要手段,以防护林带、重点区段封闭隔离和环境综合治理为主要措施,实施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项目,逐步实现全面保护。具体目标任务是通过净化处理工程使干流、支流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取缔一级保护区内排污口。

三、存在问题

1、未设置围栏。

2、一级保护区内有中学和污水处理厂两个排污口。(中学于1942年建校,现有师生2000余人,排污口排放生活污水。污水处理厂于2007年建成试运行。)

3、库区周边有村庄等生活区。(城关镇安坡村1474人、段家湾村823人、庙岭村546人,崔家头镇黄里村570人,南寨镇阳坡村一组45人。)

四、整治措施及时限要求

1、积极实施冯家山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在一级保护区打桩亮界,围网封闭,设置警示牌,做好绿化美化。此项工作由县环保局具体实施,千湖湿地管理处配合,限2011年年底完成。

2、将中学的生活污水经提升泵运送至污水处理厂净化处理。此项工作由县住建局具体实施,中学、县污水处理厂积极配合。限2011年10月底前完成。

第4篇:村庄污水处理措施范文

一、重要意义

近年来,全县积极实施以“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为龙头的一系列整治农村环境污染的工程,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提升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推进了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仍比较严峻,农村环境整治的任务十分艰巨。全面开展“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确保村容整洁的一项有效措施,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各乡镇、各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程的重要意义,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创新整治措施,加大治污力度,务必抓出成效。

二、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开展“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的总体目标:到年底,全县8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生活污水处理排放,垃圾固废统一收集,河沟池塘全面清淤,畜禽粪便污染和化肥农药污染明显下降,绿化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环境面貌有根本性的改善。

开展“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的主要任务:

1、整治畜禽粪便污染。科学规划布局和制定畜牧业发展区划,合理划定及调整畜禽禁养、限养区,优化养殖布局,控制养殖总量。对禁养区的畜禽养殖场实行限期关闭、搬迁,逐步削减限养区内畜禽养殖规模,限养区内原则上不新建规模化养殖场;其它区域内新建规模化养殖场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治污设施与新建畜禽养殖场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投产)制度。按照循环经济和畜牧业清洁生产的要求,遵循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治理原则,因地制宜采用农牧结合、“能源生态型”、“能源环保配套”等治理模式,实现畜禽养殖粪便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生态养殖场和畜牧小区建设,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和现代畜牧业。

2、整治生活污水污染。因地制宜地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方式,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各乡镇要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和截污管网建设。与乡镇污水处理厂临近的行政村,要按照区域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的要求,加快截污管网建设。不具备纳管条件的经济发达行政村,要单独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积极鼓励采用有(微)动力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武康镇、新市镇、钟管镇等环境敏感区域的乡镇要尽快把脱氮脱磷设施配套完善;其它乡镇和条件许可的行政村要把生活污水脱氮脱磷处理技术早日提上议事日程,使氮、磷排放指标达到标准要求。对新建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要结合实际,采取纳管、氧化塘、人工湿地、地埋式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等处理技术,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3、整治垃圾固废污染。尽快建立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一体化体系,消除农村垃圾乱倒现象。不断完善“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处理”运行机制,建立起城乡统一协调的长效管理机制,达到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实现全覆盖的目标。加快县垃圾焚烧厂建设步伐,农村垃圾实行就地分类,达到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垃圾减量的目标。建立和完善工业废物特别是农村中小企业产生的工业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的收集、运输、处理体系,防止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

4、整治化肥农药污染。以科学施肥用药为指导,大力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和农田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控制过量施肥,减少农田化肥(氮、磷)流失,并建立健全测土配方施肥的长效工作机制,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积极推广使用有机肥,通过发展绿肥种植、推广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行种养结合经营模式、改进和完善畜禽粪便处理等措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大力推广应用新药械、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全面禁用国家和省明文规定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实现“一减二控三保”(即减少农药用量;控制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农药残留;保护人畜安全、保护农作物及其产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安全)目标,建立一批化肥农药减量控害增效示范区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

5、整治河沟池塘污染。全面整治农村河沟池塘,努力恢复河沟池塘自然功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按照“水清、流畅、岸绿、景美”要求,保护村庄现有水面,清除农村河沟池塘水面有害漂浮物、障碍物,做好河沟池塘清淤,河岸绿化。建立农村河沟池塘长效保洁管理制度,巩固河沟池塘整治成果。

6、提高农村绿化水平。按照“易种好管投入低、生态增色有效益”要求,科学选定和推广绿化树种、绿化模式。坚持保护原有绿化和新增绿化并重的原则,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绿化活动。继续推进“千里生态长廊”工程,大力开展村庄道路、水体沿岸(河道、池塘、沟渠等)和庭院绿化活动。建立健全绿化长效管护机制,提高农田林网建设水平。

三、基本步骤和工作要求

开展“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的基本步骤:到年底,全县3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任务;年底,全县5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任务;年底,全县8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任务。

开展“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的工作要求:

1、在畜禽粪便污染整治方面:到年底前,全面完成禁养区畜禽养殖场的关停、转产或搬迁,对纳入治理范围的规模养殖场实施排污许可登记制度,全县基本完成年存栏300头猪(30头牛)以上规模养殖场的畜禽粪便治理任务。在农村散养高密度区域,开展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建设,为年出栏4万头猪以上的区域配套建立一个集粪处理中心;建立15个畜牧生态养殖小区,县政府重点扶持10个市级生态养殖小区。

2、在生活污水污染整治方面:到年底,新增完成5个乡镇级污水处理厂土建工程并争取剩余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开工。列入“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创建计划的行政村必须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以上;列入整治村的行政村要结合改厕,同步进行生活污水处理;列入省级生态乡镇或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计划的乡镇所辖行政村,要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50%以上。新建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要采取纳管、氧化塘、人工湿地、地埋式生活污水净化池等处理技术,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其他行政村,可采用生物技术、土地利用、沼气工程等适宜技术处理生活污水,积极鼓励采用有(微)动力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完成百万农产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示范村建设任务。

3、在垃圾固废污染整治方面:到年底前,完成各乡镇垃圾中转站建设任务。在村庄固定地点放置垃圾桶(箱),并做到垃圾入桶(箱),定期清运;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覆盖率达90%以上。建立长效卫生管理制度,有专人负责村庄垃圾收集与清运、道路清扫等日常保洁工作。农村中小企业产生的工业废物、危险废物纳入当地危险废物集中收集处置体系;农村医疗废物统一纳入城市医疗废物集中收集处置体系。

4、在化肥农药污染整治方面:到年底前,全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率达7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5%以上,完成8万亩农田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建设,秸杆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推广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8万亩以上。积极鼓励开发使用有机肥(包括沼渣、沼液)等新型高效肥料,发展绿色和有机农产品。

5、在整治河沟池塘污染方面:平均每年完成农村河沟疏浚整治120公里,到年底完成480公里;淤积严重的河沟池塘基本得到清淤疏浚,并恢复河沟池塘自然功能;保护村庄现有水面,建立农村河沟池塘长效保洁管理制度。

6、在提高农村绿化水平方面:通过整治,村庄周围宜林荒山和迹地更新绿化率达95%以上,林种、树种结构基本合理,以乔木树种为主的农田林网控制率达90%以上。按照“千里生态长廊工程”、“绿化示范村”的建设要求,平原、半山区、山区三种类型的村庄绿化覆盖率分别达25%、20%、15%,其中乔木树种绿化面积占绿化总面积的70%以上,并落实长效管理机制。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把“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作为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领导。成立县“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工作领导小组(与“十村示范、百村整治”领导小组组合),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在县建设局(与县“整治”办合署办公),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组织机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将具体目标、任务和职责层层分解,落到实处。建立考核制度,将“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纳入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生态县建设的年度工作考核内容。

2、搞好规划配套。要依据《县总体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和城乡污水、垃圾处置等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实施“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专项整治内容、重点区域、主要措施和实施步骤。对专项整治规划确定的重点整治区域,还要制定具体整治方案。专项整治规划和重点整治区域的整治方案要限期完成。

3、创新投入机制。一是加大投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发挥财政导向作用,建立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整治的各项补助。各部门的项目资金要配套集中使用,使有限的资金发挥集成效益。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农村环境整治中发挥主体作用,并积极引导农村先富起来的能人、民营企业家向农村环境整治提供捐助。二是搞好整合。活动要与“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千里生态长廊建设”工程、“先锋工程”建设和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城市等相结合,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切实改善农村环境。三是市场运作。运用市场机制,引导金融部门、社会团体、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投向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试验示范区建设。同时,积极探索农业农村废弃物市场化、产业化综合利用的新技术、新路子。

第5篇:村庄污水处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R123.3]文献标识码:A

辽宁省在2012年实现由“排污大户”变身“减排大省”的基础上,2013年,辽宁省致力于推动由“减排大省”向“环境改善大省”转变,一年来,辽宁省各部门齐心协力,积极推进污染减排工作。“一年两工程”(即“污水处理厂运行攻坚年”、“蓝天工程”和“农村环保工程”)取得明显成效,这对改善当地水环境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生活污水的现状

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河流、湖泊、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的总称。人类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主要是粪便和洗涤污水,农村每人每日排出的生活污水量其量与生活水平有密切关系。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如纤维素、淀粉、糖类和脂肪蛋白质等;也常含有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无机盐类的氯化物、硫酸盐、磷酸盐、碳酸氢盐和钠、钾、钙、镁等。总的特点是含氮、含硫和含磷高。

全国范围内农村人口分散,人口数量众多,尤其是对于东北地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大省,在没有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的情况下,使得农村水污染成为影响水环境的重要因素。由于处理不得当,全国农村每年产生上万亿吨的生活污水,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居住环境,农村大部分的河、湖等水体普遍受到污染,饮用水水质受到严重威胁,直接危害农民的身体健康,严重的话会影响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极易导致一些流行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播,而这直接与人们的生活质量相挂钩,因此农村环境的治理迫在眉睫。

分析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及可行性

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厨房做饭用水、沐浴、洗涤用水和冲洗厕所用水、洗澡用水等,这些平时的生活用水分散,而农村没有任何集中的收集措施,由于雨水的冲刷都随着地表流入河流、湖泊、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大部,在该区域内,既有大兴安岭、长白山等山地,也有东北平原等平原地形,重点流域有辽河和松花江。大部地区气候以干旱、多风,冬季较长而寒冷为主要特征。该区域的农村村落规模通常较小,村落间的距离较远。由于地区差异,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目前大部分农村尚没有污水处理设施。该区域地理、气候与经济发展特征决定冬季低温是影响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效能的重要因素。三,农村生活污水的解决办法

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选择方面,因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故污水处理设施应为地埋式或采取其他保温措施。地埋式设施应安装在冻土层以下。根据出水水质要求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可选择生物处理、生态处理技术及组合。

在居住分散、地形复杂、不便于管道收集的单户或多户农户污水可采用分散处理。新建新农村及旅游度假村、民俗村等可建立污水处理站进行集中处理。选择处理技术应考虑以下几点:首先,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应以已批准的当地水污染治理规划、国家有关村庄整治及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为依据,根据各地村庄的具体情况和要求,综合考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排放与利用等关系,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其次,生活污水处理根据村庄人口、地形和地貌及地质特点、住宅分布等情况,可采用集中处理或分散处理的模式,并根据水冲厕所建设和普及情况,按照无水冲厕所、已建水冲厕所、已建水冲厕所实现黑水与灰水分离等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污水处理技术与工艺;再其次,污水处理应采用适合农村特征的污水单元技术和组合工艺以及其他能达到排放要求并与当地技术经济相适应的污水处理技术;最后,环境协调,易于维护管理。根据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及当地环境条件,东北地区可采用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包括:化粪池、厌氧生物膜、生物接触氧化、土地处理、人工湿地、氧化塘等技术。

化粪池是一种利用沉淀和厌氧微生物发酵的原理,以去除粪便污水或其他生活污水中悬浮物、有机物和病原微生物为主要目的的小型污水初级处理构筑物。化粪池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易施工、造价低、维护管理简便、无能耗、运行费用少、卫生效果好等。其不足之处是沉积污泥多,需定期进行清理;沼气回收率低,综合效益不高;处理效果有限,出水水质差,一般不能直接排放水体,需经后续好氧生物处理单元或生态技术单元进一步处理。化粪池可广泛应用于东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初级处理,特别适用于生态卫生厕所的粪便与尿液的预处理。

厌氧生物膜池是通过在厌氧池内填充生物填料强化厌氧处理效果的一种厌氧生物膜技术。其优点是投资少、施工简单、无动力运行、维护简便,而且池体可埋于地下,其上方能覆土种植植物,美化环境。其不足之处是对氮磷基本没有去除效果,出水水质较差,须接后续处理单元进一步处理后排放。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东北地区各区域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人工湿地或土地渗滤处理前的处理单元。

生物接触氧化池是生物膜法的一种。其优点是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污泥产量少,无污泥回流,无污泥膨胀;生物膜内微生物量稳定,生物相丰富,对水质、水量波动的适应性强。其不足之处是加入生物填料导致建设费用增高、可调控性差、对磷的处理效果较差。该方法适合东北地区农村单户、多户或村落污水处理。

土地渗滤处理系统是一种人工强化的污水生态工程处理技术。它的优点是处理效果较好、投资费用少、无能耗、运行费用很低、维护管理简便。其不足之处是污染负荷低、占地面积大,而且设计不当容易堵塞、污染地下水。该方法适合资金短缺、土地面积相对丰富的农村地区,与农业或生态用水相结合,不仅可以治理农村水污染、美化环境,而且可以节约水资源。

人工湿地是一种通过人工设计、改造而成的半生态型污水处理系统。其优点是投资费用省、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简便,而且可以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增加生物多样性。其不足之处是污染负荷低、占地面积大、设计不当容易堵塞、处理效果受季节影响、随着运行时间延长除磷能力逐渐下降。人工湿地适合在资金短缺、土地面积相对丰富的农村地区。

氧化塘又名稳定塘或生物塘,是一种利用水体自然净化能力处理污水的生物处理设施。它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出水水质好、投资成本低、无能耗或低能耗、运行费用省、维护管理简便。其不足之处是负荷低、污水进入前需进行预处理、占地面积大、处理效果随季节波动大、塘中水体污染物浓度过高时会产生臭气和滋生蚊虫。氧化塘适于中低污染物浓度的生活污水处理,适用于有山沟、水沟、低洼地或池塘,土地面积相对丰富的农村地区。

对于分散农户,生活污水处理可与当地自然条件相结合,尽可能将处理后的污水农用,从而节约建设和运行费用。对于集中农户或自然村,建议经化粪池处理后集中处理,一般以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为好,主要构筑物可建在室内,具有稳定、高效与耐冲击等特点。

结语:根据当前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现状,结合当地的实际,找到适合当地地区的解决办法,总而言之,污水的处理现在已经是社会问题也是环境问题保护的重点,因此污水处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第6篇:村庄污水处理措施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为目标,按照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的总体要求,坚持城乡统筹、标本兼治的原则,全面推进环境友好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维护群众生命健康,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变农村环保落后状况,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初步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农村饮用水源地环境得到改善,工业企业污染和生活污染防治取得成效,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得到基本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一定进展,生态示范创建活动全面展开,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公众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30%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农村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三、工作任务及要求

(一)开展农村饮用水源地整治工作。对饮用水源地周围环境进行全面治理。清理垃圾、粪堆等各种污染源。申都水源地、定国水库水源地等全县供水人数2000人以上的35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整治要按照相关规范要求,依法划定水源保护区范围,建设水源地周边截污工程,设置水源保护区标识、标志和界桩,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开展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第7篇:村庄污水处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农村环境;整治;生活污水;生活垃圾

随着城市乡镇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数量的加剧,农村范围内生活废水以及废物处置措施缺乏,自然环境中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众多农村的生存以及饲养家禽导致污染越来越恶劣,农村一些生活用水的水质得不到保证,江湖中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以农村生态的全面治理势在必行。

1 农村环境现状

国内很多农村部落的农民自身没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村中没有收集废水的相关设备去收集废水。没有专门划分开废水以及雨水的专用沟渠,降雨较多的季节经常会有树叶堵住水沟,排泄状况不佳,没有实现排水;对生存产生的废物没有专门进行收集的有效措施,一些废物就直接仍在路旁,等降雨时废物就会随着雨水流入河水中,对农业用水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

2 农村环境整治技术方向

对于农村部分存在的环境问题,要先进行废物根源的缩减,根据农村区域本身状况,制定或采取适当的措施、按部就班以及分别引导的规则,促进分散以及综合处置形式的综合、乡镇和附近农村整治污染相综合、农村生存以及制造污染预防相综合,尽量选用依附本地能源以及已经建筑的环境设备、措施建议、经营费用少、辐射牵动面广的措施形式。

3 整治技术的选择

3.1 农村生活污水

农村废水关键特征是不好搜集在一起,废水浓度高,从能源使用方面来讲农村废水归于能够再进行使用的废水,由于含有的富营养高,是农业生产的主要肥料,所以在对农村废水处置时要注重这一特征进行整治。

现在,农村生存废水普遍治理方式有生化方式以及生态处置方式两种。现在我国城市生存废水关键使用生化处置方式,其关键技术有:以往活性淤泥处置措施、氧化沟处置措施、生物接触氧化处置措施、序列间歇式活性淤泥法措施和CASS处置措施等。生态处置方式典型技术有:RI系统、SR系统、OF系统、WL系统、UG系统等,还有比较优异的人工土壤迅速渗滤方式、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置方式等。不过农村废水处置措施的选用要全面想到农村区域财政状况承受力。在选用处置措施时既要考虑到有效性又要考虑到此技术的可靠性。所以政治农村废水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开展:

3.1.1 按照废水品质、水的多少、排出规范,按照农村的真实状况,制定适宜的办法,确保处置体系整治排水水品质符合规范,进行整治后的水尽可能的回收使用。

3.1.2 根据经济条件,在确保处置成果的基础上,优先使用成本低、消耗低、建筑费用低、操做简单、占据位置少的优秀处置技术。

3.1.3 选用的整治技术一定要符合排水水品质所需的标准,达到有关规定的条件。

3.1.4 整体安排争取顺序通畅,科学紧密,占据面积少,土方均衡,保证绿化建筑。

3.1.5 处置程序通畅,全面运用地质形状性质,尽可能防止以后再次开支。

3.1.6 有能力的区域尽量把雨水以及污水分开,防止水量过多的影响因素,降低成本。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主方向:a.治理区域范围内村庄布局分散、人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庄,宜采用无动力的庭院式小型湿地、污水净化池和小型净化槽等分散处理技术。分散收集、分散处理、就近排放的原则,采用雨污分流后,通过四格净化池对单户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有效处理生活污水,具有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易于推广特点。b.村庄布局相对密集、人口规模较大、经济条件好、村镇企业或旅游业发达的村庄,宜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有动力或微动力)等集中处理技术。c.距离市政污水管网较近、符合高程等接入要求的村庄污水可采用城乡统一处理技术模式。

3.2 农村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危害环境有:

3.2.1 占据地表。废物推挤在表面,占据了大量的土地面积,对人类的生存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并且还损坏了生态均衡。

3.2.2 污染生态。固体垃圾中具有很多有害因素,整治不好就会对大气、水源以及土壤产生破坏,同时对生物包含人类身体健康带来威胁。

3.2.3 散播疾病。废物中具有很多微生物,这些地方是细菌繁殖的地区,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存在巨大的威胁。

3.2.4 对土壤以及水体产生污染。废物形成垃圾液转变了土壤构造以及构成,有毒的废物会经过食物链传播到人。废物毁坏了土壤的构造以及物理化学性能,对水源产生损坏,对水中的动植物以及水源产生不良作用。

3.2.5 污染气体。废物的微小颗粒会因为风四处散播,增强气体受损。数量较多的废物就在室外堆积,臭气冲天、老鼠苍蝇携带病菌的生物数量繁多,排出的气体对气候影响很坏,就单单有机物能够蒸发出的气体就有一百多种,还有很多气体会致癌等。

4 目前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

4.1 卫生填埋

卫生填埋是垃圾的最终处置方法,垃圾无论采用何种处理方法,最终者会产生一些残渣需要加以处理,所以垃圾卫生填埋场在垃圾处理方案中是不可少的。垃圾卫生填埋场必须具有防止对地下水、大气及周围环境污染的设施,如底部卫生填埋、沼气收集、垃圾渗滤液及污水处理设施。卫生填埋场底部衬层的防渗系数必须小于10-7cm/s。垃圾卫生填埋的优点是投资费用较低,缺点是大量占用土地。

4.2 垃圾高温堆肥

垃圾高温堆肥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对垃圾进行发酵、生物分解,使垃圾达到无害化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投资少,并且可以做到垃圾资源化。垃圾高温堆肥要对垃圾进行分拣、分类,要求垃圾的有机含量较高。而且堆肥处理不能减量化,仍需占用大量土地。

4.3 焚烧

焚烧的实质是将有机垃圾在高温及供氧充足的条件下氧化成惰性气态物和无机不可燃物,以形成稳定的固态残渣。首先将垃圾放在焚烧炉中进行燃烧,释放出热能,然后余热回收可供热或发电。烟气净化后排出,少量剩余残渣排出、填埋或作其它用途。其优点是迅速的减容能力和彻底的高温无害化,占地面积不大,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且有热能回收。但垃圾焚烧需要的一次性投资比较高,同时焚烧尾气的二次污染处理工艺复杂,操作和控制的技术要求高。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经济发达,垃圾热值较高、土地较少的地区。

5 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

垃圾无害化处理工艺路线选择,应从本地区的经济状况,自然地理情况,及生活垃圾的组成、热值和有机质含量等方面综合考虑。比较典型的垃圾处理工艺路线有四种:①转运+卫生填埋;②转运+焚烧+卫生填埋;③转运+堆肥+卫生填埋;④转运+焚烧+堆肥+卫生填埋。

在现在农村,散布不集中、经济跟不上时代、运输不便利的村落,领先使用废物划分,同时在领先实施废物划分的根本上,选用有机废物以及秸秆和稻草等农业形成的垃圾聚积在一起,进行能源化使用措施,不能使用这项措施的废物就在村落中另外设施一个垃圾站,按时送到能够对废物进行处置的位置。针对村庄布置紧密、人口多、经济还不错、村庄有生产企业或旅游业的区域可以使用全面式填埋和焚烧处置。

在治理农村生态程序中,要尽可能多的运用到传播媒介,使用很多种类的方式宣扬环保、进行农村生态整治作业的关键影响、治理成果、进行大众科学的学习,提升农村人们的环保思想。

参考文献

第8篇:村庄污水处理措施范文

一、加强乡镇村庄规划编制与实施

(一)科学制定乡镇村庄规划。加强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与实施,强化对农村居民点有序调整与优化的科学引导。依据乡镇村庄规划依法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和农民自建住房。改进规划编制方法,尊重基层实践,便于农民直接参与,成果直观易懂。

(二)开展工程项目与村镇规划一体化推进试点。以村庄道路、垃圾、污水治理、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为切入点,推进规划编制和实施,吸纳和引导各类建设资金有序投入,探索村庄人居环境治理新机制。

(三)采取措施支持国家贫困县编制村镇规划。

二、稳步推动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一)组织实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编制农村危房改造扩大试点规划,会同有关部门出台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实施要求。抓紧制定农村危房鉴定标准。

(二)调研总结贵州省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经验,适时召开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会,总结推广试点经验与做法。

(三)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游牧民定居工程,配合有关部门编制七省区定居工程规划,组织动员有关力量,加大管理与技术支持力度,加强监督检查与工程质量监管。

(四)组织研究农村住房建设政策,推动农村住房制度完善和改革,鼓励农民投资改善自身的居住条件,拉动农村消费,扩大农民就业。

(五)探索按照城乡有别、依法自愿、同一平台、预留接口的思路,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房屋登记发证工作。

三、加强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标准等制度建设

(一)修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按照国务院2011年度一档立法计划要求,组织全国力量,根据《城乡规划法》和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抓紧修订。

(二)完善乡村建设规划管理制度。在有关研究课题基础上制定《镇、乡、村庄规划编制办法》、《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实施细则》等部门规章。

(三)修订农村规划建设相关标准。

四、继续做好灾区农村恢复重建工作。指导灾区农村编制灾后恢复重建村镇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镇乡村建设规划),按规划要求有序恢复重建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对汶川地震灾区农民住房建设的指导和监督,组织对灾区农民抗震住房建设的技术援助,推进灾区农村建筑工匠技术培训与管理。

五、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编制发行《村庄整治技术手册》与《村庄整治技术规范图解》,继续推动县域村庄整治联系点示范活动。

(二)组织编制全国村镇污水、垃圾治理规划研究,编制《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标准》,推动农村垃圾治理工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三)建立农村专项实用技术推广机制,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开展农村住房节能工作。

第9篇:村庄污水处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水体污染;农村;安全

【中图分类号】 TU991.11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727-5123(2009)02-034-02

我国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约为2200m3,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09位,是全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农业既是用水大户,又是缺水大户,年用水3600亿m3,年缺水约300亿m3。目前,农业每年受旱面积2000万hm2 (3亿亩)以上,农村还有2400万人饮水困难。可以说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危害环境生态、影响人民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突出问题,迫切需要解决。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处理能力和处理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水环境保护和污水处理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摘要》和《“十五”城镇化发展重点专项计划》要求,2005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要达到45%,其中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要达到60%。然而,我国农村及小城镇日排污水约1.37亿t,污水处理率仅为6%。全国大部分农村的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农村污水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比例越来越大。目前在有关农村污水处理方面的技术规范、标准、法规及政策很不完善。随着国家对小城镇污水处理的日益重视,农村污水处理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因此,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以最低的建设和运行成本,实现农村、小城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改善的同步进行是我国农村水环境保护的关键问题。

1 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1.1 我国农村的水污染问题。近二十年来,虽然我国污水处理厂不断兴建,污水的处理率在不断提高,但主要集中在城市,全国大部分农村的污水得不到处理。相关调查表明,我国7亿人口饮用水源不合格,其中大肠杆菌超标率达86%。1.6亿人饮用受有机物污染的水源,我国患病人群的88%,死亡人群的33%与生活饮用水不卫生有直接关系。农村污水的乱排放不仅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也是小流域的主要污染源。国家《环境质量公报》显示,2002年全国七大水系属Ⅳ类、Ⅴ类、劣Ⅴ类水质的监测断面占70%以上;全国10座大型水库70%为Ⅳ类、Ⅴ类、劣Ⅴ类水质;全海域共发生赤潮79次,累计面积超过10000平方公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0亿元。以密云水库为例,由于该水库上游的潮河流域农村小村庄较多,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农业活动相对比较活跃,化肥使用量大,乡村的沟塘、小流域已呈富营养化趋势,对水库的水质构成了威胁。对太湖、巢湖、滇池“三湖”富营养化的成因分析也表明,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农田的氮、磷流失,工业废水对TN、TP的影响仅占10~16%。黄淮海平原农业区14个县市的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大量施用农用氮肥,已引起农村和小城镇地下水、饮用水的严重污染。在69个调查地点有半数以上超过饮用水硝酸盐含量的最大允许浓度(50mg/L),其中最高达到300mg/L。农村生活和畜禽养殖的氨氮排放量分别占总排放量的33.6%和12.9%。由于农村大量生活废水未经处理排入各种水体,加上公共设施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同时许多水源地、生态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都在农村地区,因此改善农村地区的水环境就显得至关重要。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已相当严重,若不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理措施,将对地下水构成更为严重的威胁,对人体健康构成更为严重的危害。

1.2 农村水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畜禽养殖:近几年畜禽养殖业规模发展迅速,城镇郊区建立起大批畜禽养殖场,由此也带来大量畜禽粪便和养殖污水的排放和污染问题。2005年全国畜禽粪便产量24.85亿t,相当于工业固废产量的3.9倍。而且绝大多数养殖场采用圈养,没有排水设施,更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粪便连同冲洗水在圈内堆积、漫流,清理出的粪便随意堆积,粪尿中的大量氮磷渗入地下,使地下水的硝态氮、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现象严重。

生活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农村自来水的普及使居民的排水量大幅度增加,到2010年,全国村镇自来水普及率将达到65%,人均用水约为100L/人・日,依此计算农村年废水量可能达到200亿t。由于没有配套的排水管网和规定的去向,排向室外的污水或在街道上漫流,或沿排水明沟流到低洼处、沟塘水库及流域。长此以往,不仅严重污染地表水,而且通过渗入影响地下水水质。我国3亿人口在城镇,按每人每天1kg计,9亿在农村,按每人每天0.5kg计,每天共产生75万t垃圾,全国每年合计将增加生活垃圾27375万t,大量垃圾在城镇和乡村堆放,不仅传播病毒细菌,其渗滤液也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农业污染源:化肥和农药是主要的农业污染源。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主要表现在过量施用氮肥和磷肥,钾肥施用不足。从而导致土壤板结、耕地质量差,肥料利用率低,土壤和肥料养分易流失,造成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湖泊富营养化。我国是农业大国,化肥施用量已达每年14亿t,其中50~70%通过各种途径流失。我国当前的农药污染现状不容乐观,一般来讲,只有10~20%的农药附着在农作物上,而80~90%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在灌溉和降水的作用下污染地下水。

2 我国农村污水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鉴于目前国内村镇污水处理的经验不足,应积极采纳国外的先进理念、经验和技术,并结合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后按照循环经济理念,采取有针对性的水污染防治措施。

我国农村的特点是经济不发达,普遍比较贫困,因此在农村水环境保护中首先需要培育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的市场机制,拓宽建设资金的筹措渠道,鼓励企业和民间资金投资于村镇污水处理建设。应按照循环经济理论,积极鼓励、支持和组织开发节能、高效、低成本的污水处理技术,以满足农村的污水处理要求。处理污水应按照循环经济的3R原则,即污染减量化(Reduce)、资源的再使用(Reuse)和再循环利用(Recycle),使资源以最低的投入,达到最高效率的使用和最大限度的循环利用,最终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最佳化。农村的排水以生活污水为主,污水的成分相对比较简单、水量较小,应以分散型的小规模生物或高效土地处理技术为主,处理后的污水回用于农田灌溉和生活用中水资源,这主要是从农村的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土地价格相对便宜,处理设施的运行成本要求低等因素考虑,治理农村污水问题不应只停留在过程阶段,应该重点从源头上控制,以污水零排放为目标,保护流域和地下水资源,可采取如下措施:

2.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生态环境意识。解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是让全民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有效形式宣传、普及生态知识,强化生态环境意识,在提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提倡生态文明。加强对农民施用农药、化肥、节水灌溉等方面的科普教育。

2.2 尽快制定农村污水处理相关的技术政策和法规。我国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政策和法规尚属空白,由于缺少政策法规的支持,我国有些地方建设小城镇和村镇污水处理厂依旧沿用大中型污水处理厂的标准,虽然地处远郊区甚至边远山区,却不考虑当地实际,导致污水处理厂迟迟无法开工建设,或者“建的起、转不起”。

2.3 走生态农业的道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资源循环型农业、有机农业;实行生态平衡施肥技术和生态防治技术,从源头上控制化肥和农药的大量施用;大力推广先进科学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用肥的利用率,实现水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强化乡镇企业污染治理。加快企业改造升级,促进乡镇工业规模化、集约化,对水源地等敏感区域影响较大的乡镇企业,严格限制,实行关、停、并、转、迁。结合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好乡镇级的环境保护规划,并重点制定乡镇企业环境污染治理规划。

2.5 控制养殖业发展规模。解决养殖业污染的问题,建立生态型养殖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来实施和监督。

2.6 开发推广先进的小型污水处理技术。先进的水处理工艺的标准应该是适合我国农村实际,高效、低耗、低成本的污水处理技术。我国农村地区自身财力有限,管理者素质不高,应结合这些特点及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开发推广处理效果好、建设投资费用低、运行管理简单的小型污水处理工艺。

3 结语

我国地域辽阔,村庄星罗棋布,坐落在平原、山地、丘陵,自然地理环境各异。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应该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处理方式,切忌照搬照抄和盲从。不宜片面强调大集中的处理方式,应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城乡总体规划、污水收集系统的实际情况,以及排水和再生水利用的去向等适当选择处理方式。

我国水资源紧缺,农村应实行开源节流,以节流为主的水资源政策,大力推进污水资源化。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应不仅是水污染控制的需要,同时也为缺水地区农村提供第二水源。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节约新鲜新鲜水资源的同时,提高中水的利用率,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负荷。

参考文献

1李贵宝.中国农村水环境恶化成因及其保护治理对策[J].南水北调与利科技,2003.1

2杨鲁豫.适宜中小城镇的水污染控制技术[J].中国给水排水,2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