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经济与技术范文

农村经济与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经济与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经济与技术

第1篇:农村经济与技术范文

关键词:农村经济;审计;问题与完善

中图分类号:F2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038-2

1 农村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三个普遍偏低”

审计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审计人员必须具备有较为丰富的审计、会计、法律等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求农村经济的管理者具有一定的会计知识和职业道德,但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及管理滞后,承担农村经济会计、审批、审计工作的人员业务素质普遍较低。一是农村经济审计人员的承担者多为新当选人员,没有受过良好的审计业务培训,审计业务处理极不规范。二是各村财务收支的审批工作多由村委会主任负责,村委会主任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多数不熟悉农村经济的法律、法规和财经制度,加之,忙于各项中心工作,从而忽略了对财经管理的学习,工作上侧重于“批”、而忽略于“审”。三是农经站审计工作人员进出较杂,继续培训工作难以开展,审计人员的素质跟不上发展。

1.2 “两个不规范”

一是单据管理不规范。支出单据不规范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及其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导致村组在经济支出时多数面对没有规范单据的个体户,导致各种单据多为手制收条收据,甚至还出现部分以经济支出主体开列的经手单,管理漏洞较大。收入单据不规范,近年来,收入单据虽由财政部门核发,但在核销时只核对存根联,对入账联监控力度不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收入不进账的情况发生,审计工作对此类违纪现象的核查难度很大。二是做账不规范。各乡镇,甚至各村在做账过程中所开设的会计科目较为单一,并且会计科目设置各有千秋,这影响了农村经济收支的客观具体反映,同时也加大了审计工作的难度,尤其是对专项资金的审计。

1.3 “四个不适应”

一是组织机构不适应。农村经济审计工作由各级农村经济管理机构(即农经站)承担。市级农经站为股级单位,机构规格低,任务重,工作协调难,落实难,工作缺乏权威性。国家法律、法规和文件没有明确规定独立的农村审计机构。乡镇农经站在全市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机构改革更进一步减低,致使工作职能削弱,农村经济审计工作难度较大。二是工作手段不适应。主要表现在有责无权,有权无责。由于农经站从事审计非专业性,往往在审管结合上难以统一,审计专业职能难以兑现到位,而国家法律没有赋予农村审计经济监督职能,农村审计在开展工作中也难以定位。目前可以做到有法可依,但处罚难,执行难,影响审计执法。其次,通过调查全市的农村经济审计由于受到各种条件限制,变相成为做账式的审计,即对不符合财务制度的账进行重新做帐,审计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变为会计职能。三是工作条件不适应。由于市镇财政困难,审计经费无法保障,工作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时常感到有心无力。加之,办公条件极差,严重影响了农村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经费没有保障,培训工作滞后,对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农村财务管理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农村审计专业技术知识等掌握的不够,难以开展审计工作。四是民主监督不适应。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各村应设置村民理财小组对村、组集体资金进行监督。据调查全市大多数村民委员会设置的村民理财小组多为形式主义,形同虚设,理财小组监督职能完全没有起到作用。另外,“民主管理、村务公开”的内容普遍不全,实效性不强,公开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被监督的效力。

1.4 “一个不健全”

即农村经济财务审计制度的不健全。全市各乡镇均设立专职的农经员,但农村的财务审计制度存在很多漏洞,部分乡镇甚至没有建立相应的农村财务审计制度。制度的不健全导致集体资金的管理失效,随意开支的空间较大,外调工作的难度加大,民主公开的内容不全,会计处理的规范性不强。

2 农村审计工作的有效完善

2.1 树立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权威性

农村审计作为集体资产和农村财务管理的延伸,是政府职责和行政执法职能,应当有职有责,有职有权,以确保把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落到实处。按着中央关于事业单位改革方向,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应向行政管理方向过渡。条件成熟的时候农经部门应争取机构升格,改变以往“小马拉大车”的工作局面。条件不成熟的时候,当地党委、政府在机构、人员、经费、办公条件上应予以保障,确保农经工作职能不仅不被削弱,反而要得到实质性加强,切实树立起农经工作的权威性。同时,市镇农经站应积极争取党委的重视和支持,主动地向纪检、等有关职能部门通报工作,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协作的工作格局。

2.2 加强培训力度,切实提高经济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素质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好坏,取决于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一是加强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法律、政治及业务培训,使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尤其是审计工作人员的政治水平及业务技能得到提高,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培养一支适合当前农村新形势下新要求的审计队伍。二是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农村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坚持不以原则做交易,要对审计事项做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加强廉政建设教育,建立内管理、外监督的管理机制,明确依法审计,廉洁公正。三是用动态管理的方法对经济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管理,淘汰业务能力低、责任心不强的经济管理人员,把具有审计、会计专业知识的审计人才调换到经济管理工作岗位上,并建立持证上岗和定期考核制度。

2.3 加大审计监管力度,净化农村经济环境

努力争取乡镇党委政府、主管部门、涉农部门等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这是有效开展乡镇内部审计的关键,特别是乡镇政府要支持农村审计部门独立开展审计工作,帮助审计人员开展工作,不说情,不加压,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市、镇农经站应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建立、健全农村财务审计制度,全面推进农村财务“村账乡管”制度,加大审计工作力度,对农村财务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农民负担方面违法乱纪行为进行重点审计,各有关职能部门对农村经济审计单位移交的行政案件也要积极配合,大力支持,以打击农村经济犯罪活动,净化农村经济环境。在此基础上,把财务审计工作和民主管理、财务公开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村经济审计深入开展。

2.4 加快农村审计立法,规范审计行为

尽快制定全国性的农村审计条例和与之相配套的审计取证、报告、档案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农村经济审计的定性问题,逐步理顺农村审计的管理体制,提高农村审计的法律地位,助其发展壮大。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从实际出发,积极听取农村经济管理机构的意见和建议,制定相应的农村经济审计实施细则和相关办法,解决长期困扰农村经济审计工作政策问题,使农村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充分发挥审计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第2篇:农村经济与技术范文

7月22日我们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组一行14人来到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周家村的五天中,我们开展了许多活动,和小学生联欢、与当地青年座谈、为小学生义务辅导功课,深入农民之中调查研究等等。在农村里,我们学到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看到了一些问题。这是我们这些大学生第一次如此热衷于农村问题,并且如此深入地思索农村问题。其中大家关心最多,也是讨论最多的,就是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将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对农业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的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业市场,才能支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十五计划纲要提出,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做好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靠天吃饭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祖祖辈辈唯一的谋生手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农业生产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市场风险增加。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根据同志?quot;三个代表的思想,周家村两委在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上做文章。吸引外资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带领全村人走上了致富之路在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必须对农产品的品种结构进行调整,面向市场,依靠科技,进一步加强优质品种的引进、选育、繁育和推广工作,尽快淘汰和压缩劣质品种,全面优化农作物品种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他们为村民们联系了南韩的育种辣椒和西瓜,辣椒20__元/亩,西瓜4000元/亩,西葫芦5000元/亩,环绕村子还重了5000棵柿子树,每棵树收入200多元,年人均收入3800元。虽然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但村两委并没有固步自封,他们清楚地知道地,也就种成这样了,要想再发展农村经济,还是要想办法,上项目。我觉得要想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还要在以下三点上想办法:(一)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鼓励农民服务组织创新,培育经纪人队伍,加强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加快制订或修订农业行业标准和重要农产品质量标准,推广采用国际标准,创建一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有计划地兴建或扩建一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科技、劳务等要素市场。搞好农业服务,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引导农民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搞好对农民的科技教育和培训,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户,及时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推进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1、鼓励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要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从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为龙头企业搞好服务,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和科研单位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2、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效益。农产品的转化主要是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水平还很低,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实行对初级产品的深加工,还可以为农产品的增长提供极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要加快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发展农产品销售、储运、保鲜等产业,积极促进初级农产品的转化和加工,不断开发名、优、特、新品种,搞好优良品种的繁育。3、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创汇农业。十五期间,我国将加入世贸组织,要以此为契机,千方百计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农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建设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重点扶持和扩大畜禽、水产品、水果、蔬菜、花卉及其加工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特色产品和有机食品的出口。有计划地组织劳务输出,参与国外农业开发、 水利工程承包等。(三)积极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从种植业向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转移,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必由之路,也是使农村丰富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需要。1、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引导农民更多地从事非农产业,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等行业,加快改造传统工业,积极发展商业、运输、饮食服务、旅游等劳动密集型产业。2、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充分调动投资者、经营者的积极性,引导乡镇企业加快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加快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名、优、特、新产品,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乡镇企业的科技水平和竞争能力。3、加快发展小城镇。小城镇是转移农民的基地,是二、三产业的载体,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有选择的培育一批重点的中心集镇,努力在城镇投资体制、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使小城镇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4、鼓励、支持和组织农民开展劳务输出。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把农村富余劳动力组织起来,到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务工经商,加快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步伐。这次三下乡活动虽然早已结束,但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使我们这些读圣贤书的人也开始关心窗外事。它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在生活着九亿多农民的广大农村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问题,那里的经济还不够发达,那里的政治体制还不够健全,非常需要我们这些大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尽自己应尽的一份力,作出自己应做的一份贡献!

[1]

在百度搜索:调整农村和农村经济结构,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第3篇:农村经济与技术范文

本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连片贫困和散状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妇女进行了实地调研,采用叶敬忠等编制的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6-0118)支持项目中国留守妇女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指标,综合编制成《四川省农村留守妇女调查问卷》,由留守妇女本人填写,共发放问卷130份,收回117份,回收率90%;其中,废卷26份,有效问卷91份,有效率为77.8%。

(一)家庭收入与支出

由于农业生产的收入较低,只靠家里的几亩地,只能够维持基本的日常生活开支,因此,百分之六十左右留守妇女的收入只占家庭总收入的二成至四成,只有百分之二十留守妇女的收入达到家庭总收入的六成至八成,极少部分占有八成。

(二)家庭财务管理

由于农业收入远远低于外出务工的收入,调查显示,在丈夫外出务工的情况下,仅百分之十五的留守妇女有非常多的自主开支经济的权力;一半的留守妇女有比较多的自主开支经济的权力;有的经济权力一般;有少数还极少有自主开支经济的权力。相比丈夫外出务工收入,留守妇女的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下降,其在家庭中的地位并没有因此提高。

(三)?诙?分工

现实清楚地告诉我们,由于农村男性外出务工,越来越多的农村留守妇女投入到农业生产中,与丈夫外出务工前相比,近百分之四十的留守妇女体力活加重,做农活的时间大大增加,她们在基本上没有改变传统责任和传统劳动的同时承担起农业劳动重任,农业生产越来越成为她们的主要生产活动。同时,赡养老人,洗衣做饭,喂养鸡鸭猪牛等繁琐的家务事也全落在了留守妇女的身上。有一半的留守妇女承担了比较多的家务劳动;四分之一的留守妇女承担了非常多的家务劳动。

二、现存问题

以上调查分析表明,农村家庭中男性逐步非农化,农村妇女则正在逐步农业化的趋势。“这种‘男工女耕’的模式实质上是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社会沿袭的‘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分工模式在市场经济下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丈夫外出,对留守妇女在家中的地位有积极的影响,如让她们的独立性增强、自由度更大、成就感增强等。但更多的是负面影响,农业生产、家务劳动和教育子女等“挤压了留守妇女自身进行知识技能更新的时间和精力,使她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受到了限制、发展的机会减少,致使其独立谋生能力偏低?r家务劳动和农业生产劳累的双重压力,更易导致她们身心和心理健康的损害。从事农业生产的收入也比不上丈夫务工的收入,使她们的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下降,致使其在家庭中处于不利的经济地位。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对农村留守妇女全面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谐家庭的生活等方面享有和男子平等的权利。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家庭的过程中,留守妇女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要加大宣传“男女平等”等思想的力度,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成果代替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糟粕,纠正和消除已显现和未显现的户籍、性别、就业、生育等歧视观念。

农村留守妇女问题解决的关键还在于政府。要深化体制改革的系统工程,把利益主体的改革由家庭本位落实到以人为本的个体本位。政府应适当倾斜政策,加大农村总体投入,提高收入水平,提高留守妇女抗贫困能力,解决劳动就业问题。

要提高留守妇女的文化水平、职业技能等人力资本因素,落实社会教育、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清除制约留守妇女发展的主体障碍。

建立农村妇女劳动回报的公平机制,主要由妇女承担的家务劳动和生育劳动未被纳入有酬社会劳动核算体系,使女性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因此,承认和合理计算家务劳动的经济价值、对超额家务劳动进行经济补偿十分必要,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确保家务劳动补偿标准的合理性以及家庭的补偿能力,才具有现实意义。

(二)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结构调整

首先,当前农村留守妇女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农村生产发展的主要劳动群体,如果农村经济得到提高,男性便不会大量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妇女这一特殊人群便不会产生。政府部门要积极给农村留守妇女拓展一些增收渠道,使其家庭收入不局限于农业生产。加强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留守妇女实现家庭收入的多元化。

第4篇:农村经济与技术范文

1.目前农民收入的主要特点。

(1)农民增收幅度有所下降。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下,我国的农民整体收入相比改革开放之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就收入的增长幅度来讲,近年来农民收入幅度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并且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的收入之间的增幅差距也越来与大。这些都表明了我国的农民增收幅度正在不断下降。(2)农民收入增长结构变化。我国农民的收入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非农产业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的比重进一步扩大,增长幅度也大有超过农业收入增幅的势头。农民收入由两部分构成,即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农业收入的增加主要依赖农业的增产,尤其是农产品的价格因素对农民增收影响更为直接。

2.农民增收变慢的原因。

(1)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文化素质较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业生产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增大了他们经营的风险,使他们很难对市场供求信息做出较准确判断。另外,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用于农业生产的新技术不断涌现,需要农民加强对科学技术的学习并将其运用到生产经营中去,文化水平低的农民很难选择新品种和新技术运用到生产经营中提高农业生产力。(2)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服务水平较低,不能满足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由于农民受自身文化素质所限,很难搜集到自己需要的农业信息。这使得处于分散经营状态下的农民,面对充满风险的市场只能凭经验、凭感觉,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其结果往往是投入颇多,收益甚微。

(3)农产品市场发生改变,供过于求的现象对农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使得农产品的生产总量不断增大,满足了我国人民对农产品的需求,甚至在农产品市场上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根据市场法则,供大于求的产品会产生激烈的竞争,质量好的产品方能站稳市场,立足发展,因而当前的农产品市场对农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增大了对农产品多样化的需求,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产品价格和农民的收入。

二、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第5篇:农村经济与技术范文

一 播放直观性的视频,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的模式枯燥无味,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却令人耳目一新。体育教学中教学画面的变换、声音效果的叠加、动画效果的处理,远远超出了体育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授课时学生会聚精会神、兴趣盎然地听讲,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以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欲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锻炼兴趣。如在教学低年级“30米快速跑”时,先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播放《猫和老鼠的故事》视频,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学习。一开始用“小猫锻炼身体”“老鼠钻洞”两个视频动作作为故事的开端,增强学生的模仿能力、表现能力,并将此作为快速跑的辅助练习代替了以往枯燥的准备操。之后,又播放猫抓老鼠的精彩画面,安排组织了往返接力跑的练习,学生在视频的引导下,并没有感到乏味,而是极其喜悦、充满竞争性地参与到快速跑的活动中,这与单调纯粹的快速跑讲解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喜爱,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趣味性。

二 利用多媒体课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体育课教学中重要的一点是如何把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理解,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而传统的体育课教学中,动作的重点与难点都要由教师反复讲解和强调,一堂体育课中重复多次,遇到复杂迅速的动作,不利于学生观察了解每一个关键动作的细节。如低年级“立定跳远”教学时,我主要使学生突出重点做到屈膝蹬伸,上下肢协调配合的要领,针对重点在课的开始部分播放由跳的动作进行组合课件,使学生对跳跃有初步的印象,紧接着进行辅助练习――弹性屈伸跳,辅助练习主要是使学生掌握摆臂、双脚一起蹬伸的动作,为进行完整的立定跳远技术做铺垫。在这节立定跳远课上,我改变了以往惯用的教师讲解、示范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播放各种动物起跳的动画方法,让学生学习模仿各种动物的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的方法。另外,利用多媒体播放袋鼠跳跃视频,学生们模仿袋鼠动作,在快乐中把立定跳远的动作掌握得很好,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动作的理解、记忆和掌握,而且培养了他们主动思维、观察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

三 信息技术辅助健康教育,化抽象为直观,增强教学的时效性

虽然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户外活动占绝大多数,学生也十分喜欢,但室内健康教育专题也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多数农村学校的教室已安装了液晶电视、多媒体教学平台,在理论教学中,通过实物投影仪、电脑、录音机等现代教育技术和传媒手段,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打破了教师“一支粉笔、一本书”单一的教学模式,激活了学生的感官和思维,把应学的健康知识演化成了丰富、形象、生动、逼真的立体世界,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增大了知识容量,提高了教学效果。如在四年级健康教育“保护鼻子”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自制的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枯燥乏味的理论内容变成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生动形象内容,将趣味性、启发性、知识性、针对性融为一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并通过师生互动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从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鼻子,了解鼻子、鼻黏膜的作用;教会学生保护鼻子的正确方法,养成正确用鼻、护鼻的好习惯,达成了教学目标,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丰富和掌握了基本的健康知识。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成形象生动的生活知识,使学生易学易懂,教学效果明显。

四 信息技术运用于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应深思的问题

第一,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了体育与健康教学结构和学习过程,发挥了提质增效的辅助作用。但应该看到,先进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从根本上是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的,在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条件、学生特点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两者有效整合,采用适当的教育技术辅助手段,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一味地追求课件的美观、新奇而忽略其实用性。

第二,教师应由“教书匠”变成研究者和探索者,成为教学改革的综合型、创造型的人才。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一法为主、多法并用,灵活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造出有利于学生理解动作要领、掌握技能、体验乐趣和健身的教学新模式。现代教育技术为体育与健康教育课堂改革提供了技术基础条件,体育教师必须掌握一些最基本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加强体育教师和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沟通与交流,强化体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业务培训,与时俱进,潜心探索,努力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推动信息技术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总之,合理巧妙地运用电教媒体辅助体育与健康教学,增强了课堂时效,提高了学生运动技能,丰富了体育和健康知识,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在信息技术运用的教学实践征程上不断探索和创新,让信息技术给农村体育与健康教育课堂增辉添彩,为打造“卓越课堂”发挥更大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第6篇:农村经济与技术范文

【关键词】农网;台区;全寿命周期;配变;低压线路;经济

1.引言

配电网台区是电力系统的末端,是将电能转化为各种能量的最后环节。农村和城市地区发展差异大,配电网投资建设主体也不相同。城网配电台区建设依靠用户投资较多,台区的建设执行了较高的标准,农村建设欠账较多,配电台区的建设标准执行不到位,改造不彻底。近年来农村负荷增长迅速,低电压,重过载等现象尤为突出,农村配电网在建设水平和投入上相对滞后,未来的发展和改造具有较大空间。随着国家提出建设“坚强电网”的理念,电网需要向用户提供高质量和可靠性的供电。如何做到经济合理的解决当前问题,又要满足未来发展需要,是农村电网台区规划的重要课题。

2.全寿命周期的思想

全寿命周期方法指在配网规划阶段就考虑到设备在整个寿命周期内所有环节,包括规划设计、投入运营、运行维护和报废回收全过程的经济成本。工程在规划设计阶段的费用相对整个项目投资来说,占比一般不足20%,却决定了75%以上的全寿命周期经济成本(LCC)[全寿命周期管理在输电线路设计中的应用]。传统的经济性评价只针对工程的初始投资进行分析计算,对配网建设完成后的运营和维护成本考虑粗糙(比如按工程造价的百分比估算)。实际上因为配电网设备故障而引起的维护成本可能比较高,设备可靠性因素对全周期成本影响较大;而配电网设备运行年限一般比较长(约20年左右),其日常运行需要的总费用也较为庞大。配电网总运行和维护成本可能要高于其初始投资需要的成本。因此单从设备一次性投资来进行经济性分析,并不一定能得到最优方案[配电系统规划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

3.全寿命周期经济比较方法和计算模型

全寿命周期经济比较方法的原理如图3.1所示。工程人员在项目规划阶段筛选出可行的方案作为备选方案,通过模型计算其在初始投资、后续投资、运营维护和报废回收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最终确定成本最优的方案作为最终方案。

图3.1 全寿命周期经济比较法

全寿命周期模型采用现值折算法实现。现值,又称折现值,是指将未来的投资和支出折算到现金流投入的基准年的值,即将来的投资和支出以目前的现金来计算时的价值。通常使用折现率i将资产存续期内未来现金流折算为当前的金额。其计算公式为:

(式2.1)

其中:P―现值;A―年金;I―年折现率,一般不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

全寿命周期成本LCC包括设备初始投资、运行维护成本和报废回收收入三个部分。按照现值折算法其计算公式为:

(式2.2)

其中: CI(n)表示第n年投资成本;CO(n)表示第n年运行维护成本;CD(n)表示第n报废回收成本;

如果只需要考虑配变的经济性,可以使用更细化的变压器综合能效费用法来进行全周期经济成本分析。其计算公式为:

(式2.3)

其中:。

式中:TOC―变压器的总拥有费用,元;CI―变压器设备的初始费用,元;P0―变压器的额定空载损耗,W;Pk―变压器的额定负载损耗,W;E―该变压器用户的平均小时电价,元/kWh;n―变压器的经济使用年限,一般取20年;Kpv―折现率为i的连续n年费用现值系数;i―年折现率,不低于同年期银行贷款利率值;Hpy―变压器的年带电小时数;τ―年最大负载损耗小时数;β―变压器的初始负载系数。

4.农网台区户均容量和配变布点分析

相比于城网台区,农村电网台区用电波动范围较小、用电均衡程度偏低、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较小、变压器配置系数较小、设备负荷同时率较高等特点,因此需要针对其进行优化配置。

(1)配变容量分析

以一个200户的中型农村为例。以村落内全部为中等条件家庭测算,其电器设备负荷为3.2*200=640kW,若考虑春节期间同时启动系数为0.60,最大负荷为640*0.60=384kW;以村落内全部为富裕条件家庭计算,其电气设备负荷约为1060kW,若考虑春节期间同时启动系数为0.50,最大负荷约为500kW;以村落终期达到城市标准,其电气设备负荷约为1900kW,若考虑春节期间同时启动系数为0.40,最大负荷约为760kW。

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配变容量的需求也是逐渐提高,今后配变需求的发展可以总结为一般、较高、终期三个阶段。配变配置应满足最大负荷的要求,配变配置时考虑其负荷高峰时的满载和过载1.2倍能力,台区配变发展可经历(200kVA+160kVA)-(200kVA+200kVA+160kVA)-(200kVA+200kVA+315kVA)三个阶段,户均容量发展经过1.8kW/户、2.8kW/户、3.8kW/户三个阶段。

大型农村其家用电器的使用同时系数是略下降的,因此采用中型农村的研究结果依然适用。小型农村家用电器数量变少,使用同时系数变高,户均容量也是应提高的。将中型农村的配变配置方案拓展至中型农村和大型农村仍然合理。

(2)配变布点方式分析

农网台区应满足供电半径的要求,落点位置和数量同时考虑经济、安全。按照D类区域低压供电半径不易超过500米测算,如果配变落点位于村落中心位置,低压供电半径不超过7万平方米,如配变落点位于村落边缘位置,低压供电半径不超过3.5万平方米。由此,对与大型村落,应至少有2台配变,对于中型村落如配变不能放置在中心位置的,也应至少有2台配变。

对于一个100户的村落,按户均3kW等效成一个10X10的理想的方格模型。单台配变选择落在中央的位置,距离最近的村户等效电阻设为R,依次向周边发散为2R,3R,4R,5R,每户的电流均等效为1。如配置单一配变,落点在村落中央的位置,则台区线损为380R,如配置2台配变,落点分别在村落两端的位置,则台区线损为320R,如表3.1所示。

显然,两点布置比单点布置线损更低,按照理想模型,两点布置比单点布置减少线损约16%。利用上述理想模型对台区建设的两种方案造价进行比较。

(3)方案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比较

1)设备投资成本CI

设备投资成本包括配变、中低压线路的购置和建设成本。两种方案初始投资CI如表4.1所示。

表4.1 单配变和双配变方案初始投资CI比较

单台1*400(S11) 两台2*200(S11) 备注

配变 40300 2*22800

配变安装费 10000 12000

低压线路 150 1km*84000 单台配变按照干线150,支线120配置。两台配变按照干线120,支线70配置。接户线不比较。

120 1km*65000 1km*65000

70 1km*43000

总造价 199300 168300 差值31000元

2)运行损耗成本

单配变运行损耗:

CO(变压器)=(8760*0.570+1300*0.42*4.300+8320)*0.54=7672元;

CO(线损)=20800kW;

双配变运行损耗:

CO(双配变压器)=(8760*0.680+1300*0.42*5.460+6988)*0.54=7603元;

CO(线损)=17472kW;

单台配变和两台配变布置全寿命周期成本计算参数如表4.2。

3)报废成本

报废成本按设备残值率5%计。单台配变报废成本CD(单台)=-9465元;双配变报废成本CD

(单台)=-9930元。

4)全寿命周期成本

按式2.2计算单双配变方案现值折算后LCC结果如表4.3所示。由表可见,双配变布置比单配变布置的LCC低33909元,经济优势比较明显。

表4.2 单配变和双配变方案LCC计算参数

单台配变布置 两台配变布置 备注

配变及低压台区(元) 199300 168300 容量为400kVA,S11

配变经济寿命(年) 20 20

折现率(%) 8 8

空载损耗 570 680

负载损耗 4300 5460

初始负载系数 0.4 0.4

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1300 1300 按安徽农村区域考虑

低压线损 20800 17472 单台按台区统计数据低压线损5%计算400*80%*1300*5%

平均售电价(元/kWh) 0.54 0.54

表4.3 单台配变和两台配变全寿命周期成本现值计算

费用(元) 单台配变 两台配变

一次投资成本CI 199300 168300

运行成本CO 7672 7603

故障停电损失成本CF ―― ――

报废成本CD -9465 -9930

LCC 263013 229104

从上述的分析可知,单配变和双配变的台区损耗基本相当,所以台区是采用单配变还是双配变主要取决于台区建设投资成本。因此,农村台区在满足低压供电半径和电压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在升级改造工程中,对于大容量换小容量或者新增变压器两种方式,只需比较总投资造价即可。投资比较的项目包括:配变购置费、低压台区干线改造费和中压线路建设费。

农村配变台区的10kV中压线路深入农村造价高、安全性差、同时配变落点困难,不易协调。因此,配变位置优先考虑位于沿村落主要道路、周边房屋较少,10kV中压线路易于敷射至的地点,不要求台区深入农村中心。

5.零星村落单相和三相变压器的选择

小容量的单相变压器(50、80、100)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损耗少的有点,是零星村落照明及单相用电的理想产品。下面通过对一个30户左右的典型零星村落进行单相台区和三相变台区的经济技术比较来分析其LCC的大小。按照上一节论述的标准,30户的村落需配置100kVA的配变。

(1)变压器的综合能效成本比较

我们先利用式综合能效成本法分析变压器的TOC。单相D11和S11型三相配变台区综合能效成本计算参数如表5.1所示。

表5.1 综合能效成本计算参数

单相变D11 S11型配变 备注

配变单价(元) 10500 22347 容量100kVA

配变寿命(年) 20 20

折现率(%) 8 8

空载损耗(W) 240 250

负载损耗(W) 1140 1500

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小时) 1300 1300

初始负载系数 40% 40%

10kV及以下平均售电价(元/kWh) 0.54 0.54

得出结果为:TOC单相=22903元;TOC三相=35612元。显然,单从配变的角度来讲,单相变比三相变经济性更优。

(2)台区线损及低压线路造价比较

1)三相和单相的低压线损模型如图5-1:

图5-1 单相和三相低压线损模型

单相变线损为:PΔ=(I23R+I22R+I2R)*2

三相变线损为:PΔ=(I23R+I22R+I2R)+I2R+ I2R

在低压线路截面选择一致的条件下,三相变线损比单相变线损小。考虑三相台区和单相台区线路导线截面的经济选型,两种方式低压线损相当。

2)台区低压线路造价测算如表5.2:

表5.2 低压线路造价

导线

截面 单价 单相

(长度) 三相

(长度) 备注

主干线 150 11.09 2*400 供电半径按500米测算,主干线按400米测算,支线按400米测算

支线 70 7.5 2*400 4*400

支线 50 5.11 2*400 一般三相台区其支线部分考虑两线

接户线 25 4.20 30*10 30*10 户数按30户计算

单相总造价 16132元

三相总造价 17348元

附:此处未比较杆塔造价和施工造价,一般三相和单相台区,杆塔选型基本一致,铁附件三相台区稍高。

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的配电台区,台区内户数越少,越容易出现低压三相不平衡的情况。实践证明,一般情况下三相负荷不平衡可引起线损率升高2%-10%,三相负荷不平衡度若超过10%,则线损显著增加。三相不平衡运行会造成变压器零序电流过大,变压器磁滞损耗涡流损耗增大,容易引起事故。

综上所述,对于小型村落和零星村落,如无三相用电的必然需求,可采用单相变供电。单相配电变压器布点应遵循也三相平衡原则,按各相间轮流分布,尽可能消除中压三相系统不平衡。

6.非晶合金配变和S11配变全寿命周期成本比较

非晶合金变压器是一种新型变压器,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在国外开始应用。与传统硅钢变压器相比,非晶合金变压器,具有损耗低、运行稳定、安全性能高等优点,但是设备造价高,前期投入较大。下面对非晶合金配变和传统S11型配变进行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1)200kVA容量非晶配变和S11配变LCC对比

选取容量为200kVA非晶合金配变和传统S11型配变进行对比,主要计算参数如表6.1。

表6.1 非晶合金配变和S11型配变全寿命周期成本计算参数(200kVA)

非晶合金配变 S11型配变 备注

配变单价(元) 33462 24700 容量为200kVA

配变经济寿命(年) 20 20

折现率(%) 8 8

空载损耗 120 340

负载损耗 2600 2730

初始负载系数 0.4 0.4

年利用小时数(小时) 1300 1300 按安徽农村区域考虑

平均售电价(元/kWh) 0.54 0.54

1)设备投资成本CI

非晶合金初始购置成本比S11配变高8762元

2)运行损耗成本

CO(非晶)=(8760*120+1300*0.42*2600)*0.54

=860元

CO(S11)=(8760*340+1300*0.42*2730)*0.54=1914元

非晶合金每年的运行损耗成本比S11节约1054元。

3)报废成本

按设备残值率5%计。非晶合金变压器退役残值比S11高438元。取使用周期20年,按照式2.2计算两种配变的LCC结果如表6.2所示。

由表6.2可知,在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和设备平均负载率均相对偏低的情况下,非晶合金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比S11型配变现值少2508元,两者经济性差距不大。

表6.2 非晶合金配变和S11型配变全寿命周期成本现值计算(200kVA)

费用(元) 非晶合金配变 S11型配变

一次投资成本CI 33462 24700

运行成本CO 860 1914

故障停电损失成本CF ―― ――

报废成本CD -1673 -1235

LCC 42222 44730

(2)400kVA容量非晶配变和S11配变LCC对比

选取容量为400kVA非晶合金配变和传统S11型配变进行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对比,主要计算参数如表6.3

表6.3 非晶合金配变和S11型配变全寿命周期成本计算参数(400kVA)

非晶合金配变 S11型配变 备注

配变单价(元) 70200 58000 容量为400kVA

配变经济寿命(年) 12 12

折现率(%) 8 8

空载损耗差值(%) -65 0 以S11型配变为基准

年利用小时数(小时) 3500 3500 按B类区域供电居民生活负荷考虑

10kV及以下平均售电价 0.66 0.66

同上,取使用周期20年,两种配变的LCC计算结果如表6.4所示。

表6.4 非晶合金配变和S11型配变全寿命周期成本现值计算(400kVA)

费用(元) 非晶合金配变 S11型配变

一次投资成本CI 70200 58000

运行成本CO 9324 14360

故障停电损失成本CF ―― ――

报废成本CD -3510 -2900

LCC 142837 177678

400kVA的非晶合金配变,在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和设备平均负载率均相对较高的情况下,非晶合金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比S11型配变现值少34841元,其经济效益比较明显。

(3)S11和非晶合金配变损耗与成本的关系选择

由前文计算可知,对于200kVA的非晶合金配变,在农村地区其负荷利用小时数相对较低的、平均负载率较低、峰谷差较大的现实情况下,非晶合金变压器的经济优势并不明显,其仍受制于购置价格相对较高;对于315kVA及以上的配变,在台区负荷利用小时数较高的区域,选用非晶合金变压器能有效降低运行成本,其经济性较为明显。因此对于200kVA及以下的农村配变选型,推荐采用S11型配变,对于315kVA及以上的配变推荐采用非晶合金配变。

7.主要结论

1)农村台区配变配置数量主要取决于低压供电半径的要求。在满足低压供电半径的要求下,台区是采用单配变还是双配变主要取决于台区建设投资成本,升级改造时应综合比较配变购置费、低压台区干线改造费和中压线路建设费三项费用。农村配变台区的10kV中压配变位置优先考虑位于沿村落主要道路、周边房屋较少,线路易于敷射的地点,不要求深入农村中心,此时采用双配变经济性较好,可以避免造价高、安全性差和配变落点困难的弊端。

2)对于小型村落和零星村落,三相配变的综合能效成本比较高,而其在线损上的优势并不明显。如无三相用电的必然需求,可以采用单相变供电。单相配电变压器布点应遵循三相平衡原则,按各相间轮流分布,尽可能消除中压三相系统不平衡。

第7篇:农村经济与技术范文

[关键词] 农村饮水安全 水处理 水净化 饮用水

[中图分类号] S27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1-0290-01

保障饮水安全是当前水利工作的首要任眨而农村饮用水水处理净化工艺技术是其安全工作中的重要实施手段。而水质净化处理技术,就是运用各类工艺方法,将饮用水中的杂质做去除处理,令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使得经过处理后的饮用水水质不再含有病原微生物、化学物质等有害人体健康的杂质。同时饮用水的观感较好,无异色异味。因此对农村饮用水进行水处理、净化作业,是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要措施,本文据此对常用的水处理与净化技术做详细的探究分析。

1 农村饮水工程的水处理技术探析

1.1 絮凝池水处理技术

目前在农村地区常用的絮凝池水处理技术主要分为穿孔旋流絮凝池、折板絮凝池、网格絮凝池等工艺类型。其中穿孔旋流絮凝池处理技术是由多个相互串联的絮凝室所构成,需处理的原水经由池壁以高速流入絮凝室内,并在絮凝池中产生旋转作用,令其原水颗粒相互碰撞。并且在多个串联的絮凝池作用下形成旋流,进而强化对原水的絮凝作用影响。各个絮凝室之间连接部位使用孔口做衔接,并且将孔口的断面随着串联絮凝室做逐级扩大,相应原水的流速也会逐级减低。此类水处理技术较为适宜在农村中的中小型水处理厂中应用。

而折板絮凝池水处理技术则通常会分化为三段或多段部分,每段絮凝池会使用折板进行分割设置,具体的折板设置方法又可细分为相对折板、平行折板以及平行直板三大类,这三类设置方法均适宜在水量变化程度较小的中小型水处理厂中应用。而网格絮凝池的平面设置方式择优多格竖井串联而成,水流从其中一格流向另一格,以此上次水流交错流动并最终流向出口位置。同时该技术会水平设置栅条构成絮凝池网格,当原水流经网格栅条的缝隙时,相应水流就会出现收缩现象。此外隔板絮凝池则是最为常规的絮凝池设置方法,较为适宜在规模较大或是原水水质较差的大型水处理厂中使用。

1.2 沉淀池水处理技术

当前农村地区常见的沉淀池水处理技术主要分为平流沉淀池与斜管沉淀池两类。其中平流沉淀池技术的构造相对简单,通常为设计为长方形造型的大面积水池,其对原水的处理成效较好并且可靠性优异,同时对各类原水水质的适应能力较好,在技术操作上也具备简便快捷的优势。而斜管沉淀池技术,则是一类在沉淀池中设置较多平行斜管的水处理工艺,此类沉淀池细分有配水区、斜管区、布水沉泥等区域。在此斜管沉淀区作用下,整个原水水流会呈向上流动趋势,而泥浆则往下沉积,在斜管作用下对原水水质处理的效率也更高。同时此类沉淀池技术所占用的面积相比平流沉淀池更小,因此较适宜在农村的中小型水处理厂中做应用推广,也是当前农村地区所使用的主流沉淀池水处理技术。此外由于斜管沉淀池技术运用中原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较短,相应就会在原水本身浑浊度较高的情况下,造成处理后水质仍不达标等问题。因此需要在此类沉淀池技术应用中,尽可能使用浑浊度较低、水质好的原水做处理。

2 农村饮水工程的水净化工艺研究

农村饮水工程主要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者因规模和受益人口不同,工艺选择上也有很大的差异,集中水处理的工艺较为成熟,而分散式工程的因规模小,管理困难等原因,目前在工艺应用上还存在局限。

2.1 水净化药剂的选用与混合

依据农村地区的原水水质情况、水量变化程度大小以及净化后的水质需求标准,就需要对应合理选取、调整饮用水净化中的混凝剂种类,以及具体的添加剂量。当前我国农村饮用水净化工艺常用的混凝剂主要有聚合氯化铝(PAC)等类型。而混凝剂混合则是指将其扩散于水中并做均匀混合,以此保证混凝剂的作用成效。在混合进程中需要再将药剂扩散入水后,把整个水体做充分搅动,以确保药剂能在最短时间内均匀扩散到水体各个位置中。同时为了减少混合进程中的药剂损耗,并相应为水净化作业提供优异的絮凝环境,需要将药剂放入原水后做剧烈、快速的搅动混合,以保证药剂与原水做充分混合。作业人员为进一步确保二者的混合质量,也可使用离心泵混合、管道混合器混合以及机械混合池混合等手段。

2.2 水过滤工艺

水过滤工艺包含过滤与反冲洗两个环节。过滤环节是将沉淀后的原水由水管导入滤池中,流经池中的滤料层与承托层,原水中细小悬浮物以及胶体物质等杂质颗粒,就会截留于滤料表面以及内层空隙中,实现对原水的过滤净化目的。之后将过滤处理后的清水再通过集水管收集排出。反冲洗环节是将冲洗水通过配水系统注入滤池中,流经池中承托层和滤池,将层中原有的杂质污物冲走带出,其混杂的杂质污物被送入到反冲洗排水槽或管中,以此将沉积杂质从滤池排出。此外工艺选择方面,根据原水水质和水厂规模,对于规模较小、原水水质较好的农村水厂可以只采用过滤工艺。

结束语

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是当地群众正常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关键前提基础,在各地的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中,应积极采用各类高效、适用的水处理与净化技术,保证对原水水质的处理成效,提升当地居民的饮用水安全质量。

参考文献

[1]曹孝康.农村饮水工程中的水处理技术及净化工艺[J].技术与市场,2016,06:415.

[2]胡彦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处理工艺[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01:38-39.

第8篇:农村经济与技术范文

【关键词】会计文化;内涵;对策

2010年7月29日我国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重点加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率,促进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以满足广大学前儿童及其家庭特定的教育需求为宗旨,以教育公平为导向,对公共学前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为社会培养人才、提高公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社会生产与供给过程。

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教育质量提高的物质保证。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霍克曼证实,投资幼儿保育和教育的回报高于其他阶段的教育投资。佩里方案的研究也表明了,幼儿教育投资是一种最省钱的、回报率最大的公共投资。但我国一直存在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我国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占GDP总量4%这一目标长期以来没有落实,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一直占全国教育经费投入的1.3%左右,而农村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更是少之又少。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严重阻碍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我国少数民族的确学前教育面临的问题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儿童家庭对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基本需求不是单一的某种需求,而是包括对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九个维度在内的多种需求,以及在这些需求维度内部更为细化的需求项目,在访谈中家长还表达出一些在本研究之外的更为广泛的需求内容。同时农村儿童家庭对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基本需求的各维度重视程度也不同,其需求度从高到低为对费用、保育、教育内容、师资、家园沟通、方便性、环境设施、可选择性、服务性项目的需求。

农村学前教育是中国学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措施之一,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发展农村经济,还应该包括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而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首先是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第一阶段,是农村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的好坏关系着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和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全民族的素质的提高,对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率,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农村学前教育也是中国学前教育改革的难点,它始终是学前教育的一块软肋。

“入园难”问题多次被提出来,近几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中国学前教育长期存在普及率偏低,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学前儿童“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越严重。最近流行这么一句话,“入园难,难于考公务员,入园贵,贵过大学收费”,上幼儿园难的问题不仅让家长感到焦心和烦恼,也引起了教育界以及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成为当今中国教育改革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普及学前教育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愿望,因此,普及学前教育是国家解决学前教育种种问题中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刻不容缓。国家必须充分认识到发展和普及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发展和普及学前教育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建立合理的普惠性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二、我国少数民族的确学前教育解决措施构想

人们对农村学前教育的价值有了深层的认识,意识到学前教育的意义和作用,转变了思想,开始重视农村学前教育,但如果没有经济力量的支撑,没有物质保障,光靠转变思想,光靠提高认识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力发展贫困农村地区经济,提高贫困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提供物质保障和财政支持,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普及。那么怎么提高贫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呢?首先从政策上向农村倾斜,增加对农村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国家提高对农村的投入,加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能够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其次是调整优化农村地区的农业结构,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要在保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依靠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走优质化、精细化、产业化的道路。根据市场而进行调整,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再次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政府要制定和实施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以保证乡镇企业快速的发展,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最后是加快城镇化建设,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除了需要政府的财政投入外,还要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吸引各种投资主体,加快农村城镇化的建设。通过这些政策加快贫困农村地区的经济快速的发展,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进而促进政府对农村学前教育在财政上的支持和投入,加快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实现农村学前三年教育的全面普及。

切实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待遇,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才能稳定农村幼师的队伍,才是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前提条件。首先政府从制度上给予农村幼儿教师稳定的政策保障,出台相应的幼教法规和政策性文件,将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其次要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经济待遇,使农村幼儿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工资持平,对在边远农村地区任教的幼师采取倾斜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让他们体验到自己劳动的价值,感受教师的尊严,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稳定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再次,落实农村幼儿教师编制、职称、住房等问题,将幼儿教师纳入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之中,保护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安心在农村长期从事学前教育事业,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障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最后,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农村幼师的社会地位,使他们生活在一个受尊重的、被人肯定的环境氛围里,从而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他们从事农村学前教育的热情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顾复.农村教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3

[2]梁志焱.学前教育学口咽.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3]陶行知.幼稚园之新大陆―工厂与农村.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第9篇:农村经济与技术范文

1.农村经济管理的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我国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有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新型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有的比重不断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农村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所具有的地位越来越高。实现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关键就在于要管理好农村经济,只有合理地管理农村经济,才能使农村经济更好地发展、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实力地提高。那么农村经济管理的内涵是什么呢?所谓农村经济管理,就是将传统的经济管理方法应用到农村经济的管理上,同时还要根据农村经济的具体情况,将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应用到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农村经济管理包含层面有很多,首先农村经济管理包括建立农村财务和资金管理系统。所谓的农村财务和资金管理系统是指通过公开透明的方法,对农村的财务和资金进行管理,从而避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发生资金贪污和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农村财务资金管理系统还能够对农村的资金和资产进行合理地分配和管理,这样一来对农村的发展就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其次,农村经济管理的内容还包括对农村的土地资源进行管理。土地资源是农村经济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产,也是农村经济中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对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可以使农民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生产和开发,同时还可以让农民了解到土地资源的转让、承包等相关操作的具体方法和细节,从而使农民最大化地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固定资产的增加。最后,农村经济管理还包括制定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农村领导班子的建设和培养[1]。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制定完善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可以使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目的性,这样一来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注重对农村基层领导班子的培养和建设对于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农村基层领导班子的好坏,决定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否能够与时展相结合,是否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因此,制定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并且培养建设农村基层领导班子是非常重要的,这便是农村经济管理的内涵。

2.农村经济管理的意义

现如今,农村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高,这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而言不仅是一个新的机遇也是一个新的挑战。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新型农村经济所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才能使农村经济更好地发展,才能使我国国民经济更好地发展,可见农村经济管理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农村经济管理的第一个意义,就是能够对农村资产进行更好地管理。农村资产包括农村固定资产和可变资产,这两种资产是农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好农村资产,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农村经济管理的第二个意义,就是能够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只有对农村经济进行正确有效的管理,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农村经济管理的第三个意义,就是能够拉动内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对农村经济进行管理,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合理消费需求,从而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欲望,提高他们的消费水平,进而拉动内需。

3.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新农村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农村经济发展成为拉动我国经济整体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在这一过程中,管理好农村经济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才能使农村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然而,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会严重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这将会导致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没有良好的发展前提。只有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使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遇到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过程中不能使用新技术新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涌现出来,只有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与新技术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更好地进行管理工作。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遇到的第三个问题就是农村经济管理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这导致在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违法乱纪的现象,这样将会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进行。

二、解决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方法

1.提高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解决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的第一个方法,就是要提高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对待工作的态度和责任心,而且包括他们所掌握的管理学专业知识素养。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只有拥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才能够使工作顺利进行。有关部门可以组织农村经济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学习和谈话,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能够胜任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还应该组织专业知识培训,使农村经济管理人员更好地进行管理工作。

2.将新技术与农村经济管理相结合

解决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的第二个方法,就是要将新技术与农村经济管理相结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科学技术不断涌现出来,这对于技术的创新有着重要指导意义。我们可以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当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更能够提高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管理规章制度

解决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的第三个方法,就是要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管理规章制度。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过程中没有一个良好的经济管理规章制度,那么将会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造成很消极的影响,这对于农村经济管理而言无疑是重大的打击。有关部门应该及时完善健全农村经济管理规章制度,这样才能保障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正常进行[2]。

三、结语

本文阐述了农村经济管理的内涵及其存在的意义,并指出了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方法。希望这些能够为我国农村经济建设提供帮助,为我国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卢红 单位:临沂市兰山区柳青街道办事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