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学技术研究范文

化学技术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技术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化学技术研究

第1篇:化学技术研究范文

【关键词】 苗圃地 化学除草 技术

中图分类号:S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杂草是林业苗圃育苗中的大敌,杂草不但与苗木争水、争光,重要的是争营养肥料,而且还是传播病虫害的媒介,严重影响着苗木的生长发育。人工除草费工费时,杂草小时不易拔净,杂草大时拔草时容易带苗,并且在农忙时也难雇到员工,致使杂草横生,严重地影响了苗木的产量和质量。而化学除草见效快、效果好,能有效的杀灭杂草,而且对苗木安全。为了适应林业生产发展和苗圃科学管理的需要,根据我场苗圃地特点和化学除草剂的特性,开展了化学除草剂实验研究。经过几年的试验研究,初步掌握了一点苗圃地化学除草技术

二、 除草剂的分类

1、 根据作用方式分类

(一)选择性除草剂:这类除草剂对不同种类苗木抗性程度不同,可以杀死杂草,而对苗木无害。如盖草能、捕草净、果尔、氟乐灵、西玛津等。

(二)灭生性除草剂:这类除草剂对所有植物都有毒性,只要接触绿色部分,不分苗木和杂草都会受害或杀死。主要在播种前、播种后出苗前、苗圃主副道上使用,如草甘膦等。

2 、根据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情况分类

(一)触杀型除草剂:药剂与杂草接触时只杀死与药剂接触的部分,起到局部的杀伤作用.植物体内不能传导。只能杀死杂草的地上部分,对杂草的地下部分或有地下茎的多年生深根性杂草,则效果较差,如除草醚、百草枯等。

(二)内吸传导型除草剂:药剂被根系或叶片、芽鞘或茎部吸收后,传导到植物体内,使植物死亡。如草甘膦、捕草净等。

(三)内吸传导、触杀综合型除草剂:具有内吸传导、触杀型双重功能,如杀草胺等。

3、 根据化学结构分类

(一)无机化合物除草剂:由天然矿物原料组成,不含有碳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钾、硫酸铜等。

(二)有机化合物除草剂:主要由苯、醇、脂肪酸有机胺等有机化合物合成。如果尔、除草净等。

4、按使用方法分类

茎叶处理剂

将除草剂溶液兑水,以细小的雾滴均匀的喷洒在植株上,这种喷洒法使用的除草剂叫茎叶处理剂。如盖草能、草甘膦、农达等。

(一)草甘膦、农达等加上增效剂或洗衣粉少许进行喷雾,几乎可以杀死苗圃里的所有杂草,这也是防治多年生恶生性草的特效方法,比如单子叶的野青茅、白茅、白草、芦苇和双子叶的田旋花、打碗花、苣莫菜等。用药时间以7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宜,此时植物养分正处于回流高峰阶段,有利于药剂向根部的输导,进而达到杀死草根的目的。用此药一般在l周后见效,半个月后才能看到有杂革死亡,每年用2~3次药,2—3年内很少看到恶生性草。

(二)盾草枯。一种速效触杀型火生性除草剂,通过触杀和一定的传导性破坏绿色植物组织,对植物根部及多年生地下茎及宿根无效。用它喷雾或定向喷雾可以在一天之内达到除草的目的。以便于苗圃农事操作。该药对1年生杂草的除草效果很好。

(三)盖草能。可以杀死1年生单子叶杂草,在杂草3—5叶期效果技术很好。

(四)2,4-D丁酚。可以用来防治苗闹里的双子叶杂草,但要慎用,因为苗木是双子叶植物。

土壤处理剂

将除草剂均匀地喷洒到土壤上形成一定厚度的药层,当杂草种子的幼芽、幼苗及其根系被接触吸收而起到杀草作用。这种作用的除草剂叫土壤处理剂。如西王“津、捕草净等,可采用喷雾法、饶洒法、毒土法使用。

(一)土表喷雾。如喷乙草胺、莠去津、氟乐灵等形成毒土层,可以饨化、杀死栽植前后圃里位于土表层的1年生种子类的多种杂草。

(二)灌溉输液。结合春灌用去掉针头的输液器,按照药液流量由大到小的方法灌药,乙草胺、莠去津、氟乐灵等可以防治50% ~70%的1年生杂草。

(三)茎叶、土壤处理剂:可作茎叶处理,也可作土壤处理,如阿特拉津等。

三、苗圃化学除草技术

除草剂的种类多,它们除草的作用机理也不相同,应根据不同的苗木品种,不同时期的杂草,有针对性地选择除草剂,同时,要根据不同生长期和环境,选择不同的施药时间和喷涂技术。

1、化学除草要把握施药时间

化学除草尽量要早期进行,即在杂草四叶期之前使用。苗木在出苗前期采用毒土法比较安全。苗木的速生期,对除草剂比较敏感,容易中毒,所以喷涂时要小心谨慎。苗木生长后期(硬化期)虽有一定的抵抗性,但大部分杂草也已经成熟,除草剂也无法出掉它们。

2、化学除草荆与环境的关系

土壤温度高、土壤湿度大、沙质土壤、药效反应快,除草效果好,用药量也可以减少,但温度超过3O度,有些除草剂如2.4一D丁脂易对苗木产生药害,用药时必须注意。在有风的天气,一般不用微型超低容量喷雾,以免药液飘移对苗木产生药害。土壤温度低、干旱、结构紧密时,药效反映慢,除草效果差,药量可适当加大些。敌草隆、西码津等光合作用抑制剂,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抑制杂草的光合作用,杀死杂草。除草剂氟乐灵对光的反应十分敏感,见光易分解,施于苗床表土易挥发。使用时要及时与表土混拌。有机肥易吸附除草剂,会使微生物分解除草剂的作用增强,从而降低除草剂的使用效果,所以除草剂最好不与有机肥一起或混合施用。

四、园林苗圃化学除草发展趋势

1、由单一使用除草剂逐渐到混用或交替使用各种除草剂

避免抗性杂草群落的形成由于长期单一使用一种除草剂,逐步形成了抗性杂草群落,如多年使用除草醚的地块中,菊科、石竹科的杂草大大增加,甚至成为主要优势的危害杂草。利用不同除草剂混用或交替使用,对于不同种类杂草的防除,可以避免一些抗性杂草群落的形成。

2、合理使用除草剂的剂型与方法并不断在生产中得到完善

在土壤处理前可采取灌浇催促杂草萌发,用残效期短的触杀型除草剂消灭杂草幼苗。一般在播种后出苗前使用可湿性粉剂。在苗期使用颗粒剂或毒土,施用方便,对苗木安全,成效期长。近年来,还有一种纸型除草剂,它是将除草剂浸入纸、同等纤维中制成。特别适用于播种后出苗前使用,旌用方便,药物分布均匀,药效持久,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剂型。

3、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选择性强的除草剂不断地筛选涌现

目前林用除草剂如盖草能、果尔、拿捕净、氟乐灵等,在苗前或苗后使用,只要正确掌握使用技术,对苗木安全,除草效果好,很有发展前途。但我国生产领域流通的除草剂,在苗期使用的药剂种类仍然不多,而被称之为灭生性的除草剂草甘膦、克无踪,在桧柏、油茶、茶树苗圃中,作叶面定向喷洒,使药液不接触幼嫩茎时,对苗木安全,除草效果好,对土壤无残留,在苗圃中应用是很有前途的除草剂,需迸一步作研究。

4、对除草剂解毒剂的研究逐步引起技术人员的重视

目前苗圃一旦出现药害,就没有措施解除,从而使化学除草剂的应用仍处于被动的地位。在国外已有不同品种的安全剂、解毒剂,经处理后的苗木如果发生中毒,及时喷施可以避免药害。

5、施用技术的研究

最近有些国家推广超低容量施药技术,即在喷雾技术方面作了改进,使雾滴变小,用药浓度提高,在不影响除草效果的情况下,单位面积的用药量降低。大大提高施药效率.

6、对杂草生长习性的研究

根据人们对杂草抗性增长变化的研究,发现很多杂草有两个时期对除草剂敏感。一个是萌发后不久,种子内部养料消耗尽了,但还不能合成足够养分时;另一个是开花结实期。在这两个时期施药,用药量少,效果好,在后一时期用除草剂处理杂草,使杂草种子提前脱落,不能成熟萌发,减少杂草的发展。

结论

林业育苗技术是发展传统林业资源的基础。作为林业工作者,本着精心育苗的工作作风来对待苗圃的研究工作,苗木育苗技术也会不断的完善和更新,为我国树种的培育、繁殖与更新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第2篇:化学技术研究范文

1.1绿色化学反应技术。我国现在提倡绿色环保,而绿色化学正好符合这一政策,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的污染,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环境。绿色化学就是利用一些化学方面的技术或者是方法,将那些对人们有害的、妨碍安全、破坏环境的一些化学原料或者溶剂等减少或者消除掉。这种绿色化学是一种非常值得研究的新反应技术,它能够深入解决污染,从源头彻底解决,不留下任何的隐患。绿色化学是包含原子经济性和高选择性的反应,它生产出来的材料能够回收循环利用,对环境进行保护。

1.2新的分离技术。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原有的分离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学生产的需要,只能够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创新。所以,国内外一起合作共同研究除了大量的新分离技术。由于这些新的分离技术刚刚研究出来,刚刚投入到化学生产中,所以不是很完善,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项研究的相关分子蒸馏在理论上的探讨比较少,也没有深入研究、设计刮模式分子蒸馏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分离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后来,逐渐将信息技术融合到了分离技术当中,产生膜分离技术、超临界分离技术、超声提取等先进的新型分离技术。

1.3超临界化学反应技术。超临界化学反应技术是随着绿色化学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作为化学反应介质或反应物的新反应技术。因为这种反应物与临界点相当接近,所以其反应速率相当快,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了化学工业、生物工程、食品生产等领域当中,对这些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传热过程中的新研究

2.1传热理论研究进展。近几年来,由于滴状冷凝的实现与增长冷凝表面寿命等相关问题的影响,研究人员至今未将滴状冷凝应用到实际的化学工业生产当中。现在的机械、石油化工以及航空航天技术仍然在使用沸腾传热方式,利用这种方式来进行工业生产。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液体发生核态沸腾原因的探索,因为沸腾的形式多变又复杂,所以增加了研究的难度。尤其是在计算方面,更是存在一些严重的缺陷,使得计算的准确率极低,而且还需要大量的实验做基础。除此之外,水沸腾时会产生一些气泡,这些气泡会影响到加热器的表面,使得计算的难度再次加大。这都是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现在研究的重点。

2.2微细尺度传热学研究进展。微细尺度作为现代热学中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研究热学的一些规律以及微细的探讨,研究前景非常广阔。在研究微细尺度传热学的过程中,如果所研究的物体尺寸远远比承载粒子的平均尺寸大,我们所假定的观点依旧成立。但是由于我们研究的尺度比较微细,所以原来假定的那些影响因素会发生一些改变,导致液体流动的规律发生变化。随着近几年来纳米技术不断进步,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生产中的诸多领域都在引用尺度微细传热学,如高度集成的电子设备、微型热管等。

2.3强化传热过程的研究进展。要想优化传热过程,就必须从换热设备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优化设备,从而提高传热效率。换热设备主要就是进行热量的传递,热量传递有逆流、顺流、交差流、混合流等四种方式,其中逆流过程中产生的温差是最大的,顺流产生的温差是最小的。我们应该想办法改进换热设备,使其能够持续对外放热,以此达到本次研究的目的。例如:我们可以发明一些新的换热设备,采用新的传热材料应用到设备当中;改进原有的传热设备生产工艺;参照原有的设计方案,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对方案进行优化等。

3化学工程未来发展动态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大量的科技产品及技术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并且被广泛的应用,这就给化学工程的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那就是在今后的发展当中,如何给新技术的引用提供一些良好的服务及体系,并且将新形成的理论完善,使化学工程不断进步,朝着新的目标发展。其次,现在主张全面发展,我们应该研究一下信息、生物、能源、环境等方面的技术,将这些与化学向结合,为化学工程的发展做出良好的铺垫。

4结语

第3篇:化学技术研究范文

【关键词】桑树病虫害;非化学;农药;防治技术

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荫。气温12℃以上开始萌芽,生长适宜温度25-30℃,超过40℃则受到抑制,降到12℃以下则停止生长,耐旱,不耐涝,耐瘠薄,对土壤的适应性强。结合山东省的气候环境、降水以及土壤都非常适合桑树的种植,但是在桑树的生长过程中由于生长环境发生改变导致桑树出现疾病,影响桑叶的生长,为了防治病虫害,桑农通常会采用化学农药进行喷洒、涂抹等形式来解决病虫害,化学农药虽然能够有效的减少的病虫害的发生,但是用药不当会造成桑树发生药害,为了防止这种状况的出现,使用非化学农药对桑树进行病虫害防治,提高桑树产量成为了重要的桑树种植模式。

1化学农药在使用时出现的问题

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易产生药害,尤其长期施用一种药物能使病、虫产生抗药性,同时,长期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易污染环境,杀伤天敌,降低农田生物多样性;另外,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容易导致农药残留,引起安全方面的问题。在传统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农户通常会使用农药去减少病虫害如,在出现桑黄化型萎缩病时农户就会使用敌敌畏与辛硫磷进行喷洒,但是在喷洒的过程中用量不当就会导致桑叶烧毁,产量下降或者是农药大量残留在桑叶上会对蚕宝宝造成危害。同时,因农药使用不当引起的快速中毒,还有对于江河湖海及地下水资源的污染[1]。

2新型桑树病虫害防治方法

在当前的种植桑树模式下,大量使用人工进行害虫捕捉,进行农药喷洒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了,我们需要采用新的方法不仅能够减少病虫害还能够提高桑叶的产量,为桑户提高经济收益。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户科学种植的思想也显现出来,所以在这种形式我们提出了以生态治理和物理治疗的两种方法。

2.1桑树生态治理模式

这种生态治理模式指的是一种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兼顾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结构和功能优化了的农业生态系统,根据生态学的组织层次,生态系统循环模式和生物多样性利用模式,最重要的就是平衡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整体布局。通过这种生态治理模式实现绿色健康环保的种植,利用天敌减少桑树病虫的数量。如,桑树经常会遇到的一种虫,华北蝼蛄其主要的特征在于能够危害多种植物和树木的根部,华北蝼蛄对桑树的生长会造成严重的损伤,若虫和成虫会通过对桑树嫩茎和幼苗根的啃咬而导致苗根断开,引发幼苗的死亡,华北蝼蛄的危害主要集中在秋季和春季两个季节,具有喜雨、喜水的特征,因此在灌溉后或者雨后危害会进一步加剧。而华北蝼蛄的天敌是鸟类,因此只要农户在桑树苗圃附近通栽种少量的防风林,就可以吸引华北蝼蛄的天敌,如食虫鸟、红尾伯劳、黑枕黄等,通过这种生态治理模式减少病虫害[2]。

2.2综合治理科学施肥

桑树容易产生真菌病害,也就是“褐斑病”这种病症的出现主要危害的是桑叶,发病周期较长,在桑叶生长的周期之内都可能产生“褐斑病”并且这种病的危害率极高能够感染叶片的50%以上,这种病症一旦出现就会导致桑叶的产量大幅下降,给桑户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所以当这种病症出现时,需要使用有机肥料,并且要平衡施肥,不要因为施肥过量或者施肥量较少而出现“褐斑病”,有机肥的组成通常是充分发酵之后的农家肥与氮磷钾肥复合组成的,并且在每年的秋冬季节都要把坏掉的树枝剪掉,降低桑树发病率。

2.3结合虫害情况进行物理防治

桑树金龟子也是桑树常见的一种病虫害,金龟子主要啃食春季桑树新芽、嫩芽,大大影响了桑叶的生长,桑树金龟子的种类很多,为害桑树的主要有黑绒金龟子、褐金龟子、铜绿金龟子等。成虫啮食桑芽、嫩梢及桑叶,对苗木嫩芽为害尤重。北方黑绒金龟子发生普遍,江苏、浙江一带以褐金龟子和铜绿金龟子为主。黑绒金龟子一年繁殖1代,以成虫越冬,在北方4月上旬出现,为害桑叶有2个高峰期,分别是4月末及5月底至6月初。每天18:00~20:00为害最盛。5月初后产卵于土中,直至7月上旬。褐金龟子在江苏、浙江一年繁殖l代,在北方则两年繁殖l代,为害时间每天20:00~2l:00时最盛。铜绿金龟子一年繁殖1代,以幼虫在土中越冬,在闷热无风的黑夜活动最盛。根据桑树金龟子的生长习性,我们可以利用金龟子的假死性,当黄昏成虫交尾取食时,打落捕杀,也可以黑光灯诱杀成虫,同时也可以在冬耕翻土时,随犁楝除幼虫和幼苗根部的蛴螬,通过这种方式方法减少病虫,保护桑叶的生长。

3桑树病虫害的防治要求

很多农户在种植桑树的过程中都出现了只治不防的情况,由于桑树在种植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较多,并且桑树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极具复杂的工作,所以才回到治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但是农药的使用也会对桑叶造成影响,为了使桑叶的产量能够提高,保障桑户的经济效益,所以当地相关农业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完善相关的服务措施,引导农户进行科学的病虫害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污染。当地农业部门相关技术人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并且能够结合具体情况给农户提出相关的专业意见,深入桑树园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帮助农户解决病虫害问题,并且加强科学引导,定期组织农户进行技术培训。鼓励农户加强对桑园的管理,要及时进行施肥、浇水、除草等,使桑园的种植环境适合桑树生长,减少病虫害的产生[3]。

第4篇:化学技术研究范文

【关键词】中学化学 实验教学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误区 措施 途径

一、现阶段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和进行教学时的误区

1.一味追求课件制作的技术含量。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会有意无意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特别是一些课件的评比和上公开课的课件,认为所用软件越高级,会的人越少越好。殊不知,信息时代下的多媒体教学毕竟只是辅助教学,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课程标准以及心理学、教育学,运用科学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去教书育人。

2.过多地使用多媒体,忽略了化学学科自身的特色。信息时代下的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多媒体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不是所有这一节课都需要运用多媒体教学。如果教师一个演示实验也没做,就连“氨的喷泉实验”也直接用媒体进行了模拟演示,即使画面很是生动,像变魔术似的,如此这样学生怎能相信?反过来不如演示实验,那学生就能轻松地毫无疑虑地接受下来。

3.忽视了师生情感交流。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教者已不自觉地放弃了主导作用,而沦为一名“播映员”,学生也变成了普通观众,失去其主体地位。少量的学生活动也因为缺乏情感交流而显得苍白无力。这样,既限制和束缚学生发散思维的绳索、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又使课堂变得没有任何悬念和意外,使教者失去发现问题的良机。

二、信息时代进行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措施与途径

课件的运用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但现在许多中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还处于初始阶段,特别是化学课件的制作更是处于探索性阶段,有些内容有没有必要制成课件,制作出了优秀的课件又如何把这堂多媒体课授好,所有这些,都要努力去思考和研究。

1.制作化学课件的内容要有选择性。制作化学课件,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明确要实现的教学目标,看所选内容适不适合用多媒体技术来教学。例如,一些元素的性质,如钠在空气中的氧化过程,钠的燃烧及钠与水的反应等,在课堂上演示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就不宜制成课件。但抽象的化学概念,难以理解的化学理论以及反应或合成路线及机理。如《盐类的水解》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强碱弱酸盐CH3COONa的水解过程以及溶液呈碱性的原因难以理解,我们可通过计算机用Flash软件制作的动画:CH3COO-与水电离出来的H+结合,生成CH3COOH和OH-的过程微观模拟,可形象、生动地将盐类的水解过程呈现出来,使其通俗易懂,一目了然。

2.制作化学课件要以学为中心。以学为中心,要有好的创意设计,要把化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生接受信息的心理特征及创作工具的特点等多方因素综合考虑,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课件的具体内容及表现方法,并且把一节课的内容分为很多教学片段,每个教学片段作用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资源,每个独立的教学资源又可根据自身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表现方法,这样就可以把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对象综合起来考虑,从而设计出一个好的可编辑和可运用的课件。

3.化学课件制作的最后一步,是采集或自己制作一些媒体素材集成创作为一个课件。对媒体素材的采集和利用也有一定的要求:(1)文字内容要简明扼要,以提纲式为主,突出重点。(2)动画、影像要能控制自如,可随时播放和多次播放,可以暂停,可以倒退。(3)声音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如山涧溪流流动的声音,轻风吹过松涛的声音等,都可让学生心情平静舒畅。

制成了一个好的课件只是实现了成功的开始,还需要有好的授课策略,才能使它在课堂教学上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1.教师是主角,多媒体是配角。在课堂上,教师是组织教学的中心,课件是辅助教和学的一种工具,教师要让课件跟着自己的思路转,而不能让自己跟着课件转,不然教师就成了典型的“放映员”和“解说员”,没有了有声语言、肢体语言所能表现出来的魅力,失去了教师昔日的光彩,缺乏与学生进行交流,难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根本就品尝不到现代信息技术的优越性。

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情景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与交流,并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及时的评价,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使教与学两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提高。例如,在课题小结中,不能是传统的老师单一的总结,而是学生总结,老师适当补充,再与课件小结进行对比,得出结论后老师再进行评价,这样就有利于学生总结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

3.课件的运用也要适时、适度。可以以课件为主线,以黑板和普通媒体作为辅助,这样使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手段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三、信息时代进行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措施与途径

中学化学实验的课件和录像的获得并不难,化学教师可以直接从网上下载相关内容或去书店购买与教材相符的相关光盘,值得注意的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不能滥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中学化学实验教学需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的有两类。

1.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如铁钉与稀硫酸的反应,由于反应速度很慢,产生的气泡又小,坐在第四排以后的学生很难观察到实验现象,就可以利用投影仪,通过大屏幕电视,扩大演示效果,提高细微现象的可见度。再如,做电解演示实验后,为了让学生加深对电解的理解,可以再用动画模拟电解的过程,重做一次,让学生观察,可以起到单独演示实验或单独使用媒体教学难以获得的良好效果。

第5篇:化学技术研究范文

应用化学是根据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工业生产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进行应用基础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及实验开发研究的一门科学。其研究范围涵盖整个化学领域,融科学理论和实践于一体,并与多门学科相互渗透,在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中显示出非常重要的作用。

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走进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它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研制微机辅助测量及数据处理系统,大大减少了传统实验在人工读数、记录和处理等过程中所引入的人为误差,使各类实验的数据采集、显示、存储和处理合为一体,极大地提高了化学实验的自动化程度和实验数据的测量精度。

如魏永生等在燃烧热的测定实验中,采用微机技术,用精密测温型热敏电阻构成的高灵敏度感温电桥作为传感器,在小温差(5℃)范围内,分辨率和稳定性能达到0.0001℃的精度,数据采集方便、快捷。因此,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化学领域已是当今世界的主要潮流。应用计算机可以缩短研究时间,为研究者提供科学的研究结果。本文就计算机技术在仪器分析中的应用、提高选择性和灵敏度的研究、对反应速率方程的确定、计算机在材料化学中的应用这几个方面进行分别讨论。

二、计算机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1.计算机在仪器分析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仪器分析中的应用是广泛的,根据仪器的简单与否,配备的计算机也有简单复杂之分。小到单片机、单板机,这种计算机作为仪器部件的一部分,同分析仪器组装在一起,主要功能是控制仪器操作程序和简单的数据处理。而大、中型计算机往往是同一些比较复杂的仪器联用,如质谱仪、核磁共振仪等。

2.提高选择性和灵敏度的研究。

提高选择性和灵敏度的研究主要在测定酸碱滴定终点的线性计算和线性作图法,这是定量分析的一种新形式。在数据处理方面,线性回归、曲线拟合等使用极为广泛,许多数值计算工作可用程序计算器代替。

(1)溶液浓度的测量。

主要是以离子选择电极作为浓度传感器,通过自制放大电路或将离子计与计算机联机采集浓度数据。一般的微机应用系统都能明显改善实验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并能实现一般方法难于完成的测定工作。如采用微机系统同时准确测定钾钠的浓度,将离子计与微机联机,通过多参数跟踪技术研究盐类溶解的动力学行为等。

(2)测体积类。

王苏文等设计了一套由针筒、活塞、平衡砝码和电位计构成的气体体积传感器与计算机联用。在实验中电压输出能精确到0.01%的精密度,可适用于不同的测量范围,结构简单,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小,已经应用于H2O2分解动力学的实验中。

(3)测吸光度。

用计算机改造国内普遍使用的721型分光光度计,能显著地提高原机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准确度以及浓度分析范围,能达到0.0001A的分辨率、透光率重现性误差不大于0.06%以及2.5A的精确读数范围,同时又提供了许多只有在高档进口仪器上才有的智能化数据处理功能。

3.对反应速率方程的确定。

在物理化学实验中,借助计算机,采用可视化VB语言,用高斯消元法拟合线性模型来处理待定参数的实验数据,可有效避免作图过程中产生的误差,能得到准确、科学、真实的实验结果。如用计算机处理线性模型的方法可以确定“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方程”。

三、计算机在材料化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材料化学中的应用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模拟,一类是计算。主要是对晶粒大小的模拟和点阵常数的计算。采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速度提高的同时,也对结果的准确度和精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产生数据的实验过程和处理数据的计算过程进行尽可能准确的量化控制,以期得到最符合实际的结果。

四、结束语

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走进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它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化学领域已是当今世界的主要潮流。计算机技术已是人们的共识,将它应用于化学领域已成为现代化学发展的主要趋势,其作用已经得到充分的肯定。相信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走进化学工作者的办公室,化学领域将会得到前所未有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魏永生 魏海珍 微机自动控制和数采技术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J].大学化学,2000,15(2):37。

[2]周秀霞 计算机在化学分析仪器和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冶金分析, 2000,20(2):40.

[3]王苏文 袁立新 徐达圣 洪夕荣 微机在“H2O2分解动力学”实验中的应用[J].大学化学, 1996,11(2):42-44。

第6篇:化学技术研究范文

关键词 虚拟现实;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6-0126-02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也称灵境技术或人工环境,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度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使其如同身临其境,无限制地观察并感受三度空间内的事物。该技术集成了计算机图形(CG)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人工智能、传感技术、显示技术、网络并行处理等技术[1]的最新发展成果,是一种由计算机技术辅助生成的高技术模拟系统。虚拟现实技术具有的沉浸、交互、构想三大特征[2],使得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有其独特而明显的优势。

虚拟现实作为一种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各行各业中,如在医学领域,虚拟现实方面的研究正在逐步形成,目前相关的研究主要有医学可视化、医学增强现实、医用机器人、手术模拟、图象引导手术、计算机辅助手术等。虽然国内研究者在虚拟现实应用于医学领域中取得大量的成果,但是现有医学虚拟现实方面的研究重点主要在临床诊断、手术等临床应用方面,而在医学教育方面的应用研究尚属少见,已有的研究也多是基于理论方面的探讨或者是只限于针对视觉教学方面的应用。

近年来,生命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简称生化)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是医学教育的主干课程,其理论和技术已渗透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3]。为了使医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化内容,本研究主要针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理论与实践,在不断摸索过程中探讨利用虚拟技术解决传统实验教学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难题,进而完善生化分子实验教学模式,为更好的教与学提供参考。

1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生化实验教学的原因

1.1 实验教学场地受限的要求

实验教学需要用到的培养室、无菌工作台等因成本问题无法满足教学需求而影响教学质量,这种高成本的实验场地往往少数的学生才能够进入,比如研究生等;本科生的使用几乎少有,除非是特殊情况。如此使我国的本科生实验教学内容限制在只有普通实验可操作的几项内容,而大大影响了本科教育的发展水平。

1.2 实验教学试剂材料的要求

由于某些实验用品,比如氯仿、异丙醇等易挥发且具有毒性,普通的本科教学实验室设备简陋,通风设施不完善,且使用量巨大,如果每一位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都用到这些试剂,将会使实验室形成一个有毒气体存在的半封闭环境。这样的环境不利于身体健康,如果教学人员长期接触这种环境,更是对身体有极大伤害。或者是有些实验用品有辐射致癌等,也不利于实验教学使用等。若开发出虚拟现实教学软件,将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1.3 实验教学仪器受限的要求

部分实验内容需使用的仪器非常昂贵,少数的仪器无法满足多数实验学生都会操作的需求,传统的实验教学也因教学经费的限制而对涉及昂贵实验仪器的内容感到无奈,很多教研室的做法是选择忽略不授,严重影响生化教学的质量。这就使学生的知识面得不到扩大,对新技术新知识无法实践和掌握而只停留在了解的层面,从而严重制约我国学生对生化新知识的掌握。

2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生化实验教学的优势

沉浸和实时交互要比文字、模型或效果图更形象、完整和生动,它营造了特殊的自主学习环境,由传统的“以教促学”的学习方式代之为学习者通过与信息环境的交互以获取知识、技能的学习方式,学习知识的过程变化多端,亲身的体验使学生印象深刻,主动地交互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动性提高,容易投入到学习环境中去,并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生化实验教学不仅解决了传统实验教学无法满足的场地、实验试剂材料以及仪器等对条件要求高而在现实中做不了的,或是危险性高的难题,发展了课堂教学,弥补了教学中的不足;也为学习主体带来了心理上的愉悦和自我满足,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与虚拟环境零距离的接触使得学习者能以第一人称方式参与知识的建构。

此外,虚拟现实实验教学拥有传统教学难以比拟的优势――节省成本[4]。

3 虚拟现实技术在生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 专业合作以及技术上的问题

生化实验教学和虚拟现实技术软件开发是两个几乎完全不同的研究方向,如何促进两个不同学科研究与教学人员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此外,虚拟现实实验教学软件的开发环境和语言没有统一的标准,三维建模软件使用十分复杂,并且它们对运行的计算机性能要求很高等问题也是要解决的。

3.2 生化实验教学虚拟现实系统设计和应用问题

软件设计必须考虑到如何让使用者用起来不迷失方向,让使用者知道如何到达一个特定的位置或角度。同时还要考虑到使用者应用教育软件的能力问题。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角色已发生转变,教师已不再是传统课堂上的传授知识者,他还必须能够会使用并指导学生去使用实验教学虚拟现实软件;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看,处在虚拟环境中,他们必须改变学习方式,改变思考问题方式,但是很多学生没找到适合这种环境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造成学生跟不上教师讲解等问题。

3.3 学生对教学软件的认知问题

当学习主体沉浸在一个高分辨率,全景式的虚拟空间中时,其与虚拟环境的距离感觉就会消失,没有了距离,在虚拟“存在”范围内,人的认知机制受到影响,并导致不可低估的认知问题的出现。因为当一个人长期沉浸在一个虚拟的环境中时,再回到现实中,必然会导致他有种“落差”感觉。

4 虚拟现实生化实验教学应用的对策

4.1 加强学科合作和技术研究

创造多渠道多方式,促进生化与软件开发两个学科之间的合作交流;加强更快更高质量的三维建模语言的研究,同时应该加强价格较低、用户界面良好、对编程依赖少的三维建模软件的研发。综合考虑两个学科的内在联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理论,支持虚拟现实技术教育应用达到理想的效果。

4.2 设计和应用要体现以人为本并加强能力培训

使用者在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的生化实验教学软件时要做到适用为先,乐用为上,同时要充分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的兴趣。此外,应该加强对使用者的能力培训,以便他们能正确地操作这些软件。

4.3 对学习者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

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把握虚拟和现实的界限,让他们明白使用这些软件的目的是为了习得知识和建构对知识的理解。

5 结语

生物化学是一门以分子水平和化学变化的深度研究生命的科学,内容比较深奥抽象,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医学基础课。生物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是系统性、抽象性、联系性比较强,难度比较大,发展比较快。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在生化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必将为学习者提供很多独特的机会,使学习者和授业者都享受到其带来的便利。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新型的教育教学媒体和手段,必将以其强大的优势和潜力受到青睐而发挥其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科峰.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7(2):73-74.

[2]张璇.虚拟现实技术在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6(3):6-8.

第7篇:化学技术研究范文

1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及要求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1)理论知识,主要有信息技术概述、计算机组成原理、数字媒体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库技术等;2)实训模块,主要有网络应用、Word文字编辑处理、Excel电子表格应用、PPT制作、FrontPage网页设计等。教学要求是,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训,让大学生对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掌握一定深度、广度的理论知识及相关的应用操作技能,并达到一定的熟练度[2-3]。

1.2教学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方法及手段陈旧。高校“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学时相对较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大部分教师使用PPT进行提纲式理论知识讲授,容量大,速度快,很难做到精讲。一些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较少。学生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少主动性,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

2)学情分析不够。生源地对信息技术的教学要求存在差异,许多中学仅仅是针对高考的要求进行学习和强化训练,导致学生的水平差异明显,而高校教师缺少对学情的有效分析,不能做到有的放矢。

3)实训环节重视不够。一方面,验证性内容居多,缺少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实训项目;另一方面,在实训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指导、督促、检查,不少学生在实训时间与朋友聊天,甚至打游戏、玩手机,实训效果大打折扣。

4)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了解不多,缺少科学有效的考核、检查及评价,教与学的过程仅仅停留在完成任务这一层面。以上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参加省大学计算机一级考试的通过率不高。改革教学模式,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2.1移动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应用

移动信息化教学平台是互联网技术与移动技术背景下产生的“电子资源+远程教育+互动”的模式。利用移动信息化教学平台,教师重新组织设计教学内容,构建移动环境下的知识模块,让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并实现师生、生生的多维交流互动,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1)让学生的学习和交流更加便捷有效。教师将教学计划及教学课件等电子教学资源及时上传到移动信息化教学平台,学生使用移动终端自主学习,完成任务,并通过该平台的测试系统检验学习效果。通过该平台可以实现学习互助,增进友情,增强自信心,增加成就感。2)让教师的辅导更有效。移动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检测系统能自动、及时记录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让教师的辅导更及时,师生的交流更便捷。移动信息化教学平台已经成为学生的学习中心。通过该中心,可以实现师生互动、学习日程安排、学习记载、成绩查阅、错题订正等功能[4-5]。

2.2微课的应用

微课是由多种资源有机构成的、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和呈现方式的、基于网络运行的、不受时空限制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应用范围广,使用方便,短小精悍却又富含多种资源类型,并具有交互性强、动态生成及半结构化等特性。传统的教学视频一般以完整的一堂课为单元,讲究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但与互联网时代的阅读习惯已经不相适应。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无线网络、移动终端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发展进入了全新的微时代。这些为学校开展微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微课程的开发重点是课程的重点知识、难点知识,并通过学校的教学公共资源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学生自主学习。这种别具一格的教与学的体验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微课的应用,特别是“翻转课堂”,缺乏有力监控和驱动,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求极高。很多学生不能迅速适应,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技术辅导,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丰富的网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度思考学习内容[7]。

2.3MOOC应用

MOOC(MassivcOnlincOpenCourse)是大规模开放在线教育模式的简称,译为慕课[8]。“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释放大量的课堂时间,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

1)教学模式的转换。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组织指导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具有主动性和主导性。“翻转课堂”学习氛围轻松愉快,学习视频形象生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2)教学方法的多样性。MOOC以微视频为主,辅以教师讲授,交流方式灵活,资源丰富,信息量大,视觉效果突出,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课外延伸学习资源,拓展视野,培养综合素质。

3)时间的灵活性。网络和多媒体中的资源可供学生随时查阅、复习,实验视频可以反复再现。学生自主安排时间,自由选择内容,并可跳跃式观看教学微视频,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次学习。

4)教学资源的共享。学校备课,统一设计教学内容,系统分析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邀请教学名师授课,实现资源共享[9-12]。

2.4Lanstar

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系统应用“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系统LanStarV9.0,包括管理、教学等40多个功能模块,具备无线网络环境管理、平板电脑教学、广播教学、课件录播、考试、教学监控、教学辅助、防逃脱及行为管理、远程维护等功能。多样化广播教学方式、影音结合满足不同教学形式的需求。利用屏幕广播,教师在教师机上的理论讲解和实验实训操作内容通过网络直接传输到学生机上,从而实现教学观摩学习。利用转播功能,教师可以指定学生进行操作和讲解示范,其他同学观看。教师机可以实现三屏(教师机的屏幕画面、摄像头画面、聊天窗口画面)广播,也可以广播现场画面,实现师生互动讨论。利用网页广播功能,可以同时打开教师机和学生机的IE浏览器,同步显示浏览网址。通过USB摄像头,师生可以进行视频聊天和音频交互。在音视频交流的同时,还可以开启聊天模块,实现线上讨论。利用网络影院,教师端可以将各种影片数据实时广播给学生,实现多媒体视听教学。利用多频道网络影院功能,通过多频直播方式,可以一次性同时进行多路视频文件直播,学生机自由选择观看。通过该软件内嵌的专业录播系统可以实现一键整合录制及直播。录播系统具备课件录制、录制多媒体文件管理、课件回放等功能。教师端进行窗口广播时,学生可以将教师所做的操作和内容讲解录制成文件存储在学生机中,并通过使用屏幕回放功能直接调用、反复播放和学习[12-15]。教师可随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高效控制教学进度。教师机可远程操作展示电子白板内容,进行相关教学指导;可以远程遥控学生机,统一执行同样的操作;可以开启学生机的电子教鞭模式。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测评实时获取学生的反馈。系统提供优秀、良好、一般、差等4个等第,学生可以提交对教师的评语,测评结果可实时统计,并保存成Html格式文档。系统提供完善的应用环境,实现教与学的配合。通过作业提交功能,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并及时反馈。教师启动网络共享目录后,学生端可以打开教师机的共享目录,浏览和下载文件。教师机执行网络考试时,学生可进行考试,遇到问题时,可使用提问功能,与教师单独沟通。考试系统具有课堂测试、试卷编辑、考试执行、试卷分析等功能,在课堂上可以快速进行小测验、小调查。课堂测试的设计题型支持单选、多选、判断、填空、问答、调查等,可实现统一批改和统计分析。

3结束语

第8篇:化学技术研究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多元化

如今的小学数学作业大都是一个样:机械性的重复,缺乏趣味性;形式单调,缺乏活跃性;量大不均,缺乏计划性;重视独立,缺乏合作交流性,完全没有顾虑到学生的心理需要。这样布置作业的形式,只会让学生越来越讨厌做作业,从而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都会受到抑制,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教师要多元化地设计数学作业,让学生能通过做作业,自己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一、趣味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好胜心切,他们喜欢形式、色彩多样又妙趣横生的东西。把生动有趣的活动融入数学作业,正是符合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所以,教师在作业布置上就要投其所好,设置一些譬如卡通式、对话式、情境式、游戏式、对战式或是故事化的作业,将抽象的作业形象化,将枯燥的作业趣味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从不想做作业、应付作业变成乐意做作业。

二、分层作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存在着客观的差异,在作业的布置上,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设置作业分层:开放性作业、发展性作业和基础性作业。争取让好学生能“吃好”,中等生能“吃饱”,后进生能“吃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作业练习取得相应的发展和提高,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三、互动作业,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虽然大家都在同时、同地被同一个人教授同样的内容,但也会形成学习成绩上的差异,对待一个问题、一件事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我有一种想法,他有一种想法,我们两个人相互交流,就拥有两种想法,这就是显而易见的互动的优势。所以,在作业的设计上,也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互助的团结意识。多组织一些小组作业,让学生在一起互看。观察他人作业,得到启发;互说:变“听众”为“主人”;互辩:交流促进,集智取长;互帮:辅导鼓励,团结协作;互评:正确地对待他人,欣赏他人;互考:查漏补缺,树立信心。让学生通过互动作业,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第9篇:化学技术研究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学化学;教学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上的很多的事物都在进步,当然这也包括人们非常重视的教育。从几千年前开始,我们就开始有了教育,而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一直在不停的进步。直到出现了电子设备和信息技术,我们的教育彻底走向了一条新的道路。信息技术的应用方便了很多学科的课堂教学,尤其对于化学这种抽象化的学科。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化学的教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也充满了学习的兴趣。

一、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课前研究

课前研究作为教学的基础,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准备充足,才能在课堂上绽放光彩。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前准备时获得大量的知识呢?这时候计算机就是一个很好的帮手。我们运用计算机来采集与课程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并且可以通过欣赏优秀的化学教学设计带给自己教育的灵感。在网络中取其精华,来丰富自己的化学教学课堂的设计。

2、教学过程

在化学教学中,教学过程是最重要的部分。在学生学习化学现象、化学概念、化学反应时,需要为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这样学生才会在以后的测验中灵活应用学过的知识。那仅仅靠老师的形容和讲解,很难让学生们对这些抽象的概念有一个深刻的理解,甚至会使学生对化学感到厌倦和困惑。但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图像和声音等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其对这些枯燥的概念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同学们不仅不会枯燥,相反会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3、创设情境

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通过将教学知识与图像、动画、声音相结合,制造出一种愉快氛围,让学生快乐的参与进去。传统的教学课堂以教师的说为主,很难为同学们创设情境,就算是通过语言的描述创设出情境,学生们也不容易融入进去。所以信息技术的出现,无疑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的办法。高科技技术可以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课堂中,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化学中的物质结构和化学反应,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难以理解,计算机可以以一种幽默的表现形式,将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物质结构生动的呈现在学生眼前,为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创设出一条捷径。

4、帮助总结

计算机可以将教学过程中的板书简化成一个课件。在以前的化学教学中,如果遇到复习,就会产生大量的板书,这个时候会消耗一节课甚至几节课的时间来板书复习资料。而且板书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化学现象很难达到清晰明了的要求,学生看着满黑板的知识点,很难有心情参与到复习中。然而多媒体可以将所有的复习资料整合到一起,便于学生整理。也可以制作化学知识的素材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将知识分类,提高复习效率。

5、检测反馈

想要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方法是及时的反馈,及时的改正。计算机的知识储量较大,分析能力较快,利用这个优点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通过计算机建立中学化学的考试系统,在学生每次回答问题的时候,及时发现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正确的建议。教师也可以通过计算机了解每位学生的答题情况,了解学生的不足。计算机还可以分析学生每次回答试卷的情况,找出学生在哪个化学反应或对哪个物质的理解有问题,在下次训练时多侧重于学生易错的地方。这样可以满足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大大的提升学生的进步空间。

二、信息技术的使用在化学教学中需要注意的

尽管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的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只是作为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并不能完全的替代了教师的存在。所以在这个计算机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合理的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融入到中学化学的教学中,才是真正能够帮助学生进步的关键所在。所以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注意一下两点。

1、多媒体技术不能取代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师与多媒体技术的相互融合,既不能没有多媒体的辅助,也不能失去教师的引导。在多媒体技术出现后,存在部分教师产生了这样的观点,他们觉得只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省去一切的教学步骤。但这样往往使他们丢失了一个作为教师的义务,从教学的引导者变成了旁观者。化学教师用一节课的时间为学生播放动画,学生很难从那些琳琅满目的图画中找到哪些才是学习的重点,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很难使学生得到提高的。

2、不要用信息技术取代实验

信息技术是可以帮助教师完成很多教学中很难完成的事情,但同时化学又是一门需要实验的课程。化学实验是化学理论得以进步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无论信息技术多么的强大,都不应该为了方便,简单的通过为学生播放视频来达到实验的效果。在遇到化学实验时,我们要尽量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亲自观察实验现象,这样才能使他们对化学反应现象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但如果是一些特殊的化学反应实验,由于条件限制难以亲自实验的,这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帮助达到实验效果。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多媒体教学成了一把双刃剑。只有合理的、正确的处理教育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得教育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李萌 杜雪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高荣林《现代教育技术》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