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技农业的意义范文

科技农业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农业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技农业的意义

第1篇:科技农业的意义范文

    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不仅仅威胁了老百姓的生命健康,也严重的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给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农产品无法正常销售,部分农业产业的发展遭到重创。通过推广和应用新的农业科技,可以有效的加强对农产品全流通环节的监督和控制,保证我国农产品的安全。

    二、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不断地多元化,但农产品的收入仍然是农民增收的基本保障。通过推广新的农业科技,可以有效地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培育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有效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国的新农村建设。

    三、当前经济形势下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在不断地融入到整体国民经济发展之中,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应用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之下,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存在着以下问题:

    1、思想意识落后,市场经济意识淡薄

    受长期体制的影响,我国的农业科技人员的思想意识还是比较保守,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差距。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科研工作者一切以农业增收作为农业科研的唯一指导思想,忽视了农产品品质改良以及产量稳定的要求,没有以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为指导来进行农业科研,导致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出现了农产品的季节性和结构性的剩余,不利于市场需求的满足,也不利于农民增收的实现。

    2、农业科技转化率低,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成熟

    农业科技要想发挥其真实的作用,必须以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为基础,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应用技术。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成熟,没有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很多农业科技的推广都必须以政府的推动作为动力,这就导致农业科研成果不能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以及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均在70%以上,而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为20%左右,农业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50%。这一切都表明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还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很不成熟,农业科技不能有效的转化为实际应用成果,大大的降低了我国农业科技研发的效率和作用。

    3、信息化建设落后,农民新技术接受能力低下

    当进的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信息经济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高科技手段。加快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不仅仅能够实现我国农业生产、流通以及消费各环节的无缝对接,还可以让农民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利用信息平台了解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学习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但目前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十分落后,不能为农业生产与农产品的流通提供专业化的信息平台。同时,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为低下,对信息技术的接受能力有限。

    4、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构成不合理

    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是农业科技推广的人才保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全新的环境,这就要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不仅仅需要具备丰富的农业科技知识,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市场经济头脑,能够准确的看到市场对农业生产的要求,将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应用与市场需求有效结合。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无论是从年龄结构、学历层次以及专业背景构成来看,都不尽合理。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人才46岁以上的占整体队伍的90%,队伍老化现象严重。

    四、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的建议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的农业发展也不断的融入到整体市场经济发展的浪潮之中,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应用也必须符合当今经济发展潮流的需要。针对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所遇到的障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解放思想,强化市场经济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已经建立起了高度市场化的经济体制,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必须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因此,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也必须解放思想,强化市场经济意识,在保证农产品产量增加的同时还要积极改良农产品的品质,结合市场对农产品需求变化的规律,积极推广反季节农产品种植技术和生鲜农产品保鲜物流技术,保证农产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保证农民的增产增收。

    2、提高农业科技的成果转化率,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直接关系到农业科技的有效推广和应用。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太低,不仅仅严重的浪费了国家的农业科研投入,也大大的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需要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以市场的需求为引导,合理的分配国家农业科研以及农业科技转化经费的投入,积极研究和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农业科技成果,让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成为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的主要牵引力,保证我国农业科技研发的有效性,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成熟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3、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大对农民教育培训力度

    信息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标志和依托,现代化的信息平台也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信息平台建设明显滞后,没有形成完善的物联网体系,农业的生产、流通以及最终的消费各环节相互脱离,农民对信息技术的接受能力低下,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各环节的监督缺失。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以现代化的综合信息平台为依托,一方面利用信息平台让农民能够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信息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保证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地利用信息平台来推广新技术,让农民能够更加方便的了解国家政策的导向,了解国家最新农业技术的研究成果,方便农民对国家政策以及最新农业技术成果的学习。

第2篇:科技农业的意义范文

生物技术在农业科技革命中的作用更加重要

如:①美国农业部在粮食作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面资助并开展了多项研究,主要是采用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改良作物的抗病性和品质,如提高大麦的杆锈病、赤霉病抗性;改良玉米淀粉品质等。②英国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研究理事会(BBSRC)资助了多项针对粮食作物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项目,包括小麦、大麦、水稻、珍珠粟等。③日本的新农业基因组计划(2008~2013年)包括遗传基因的开发与鉴定、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内容。④澳大利亚联邦及各州研发机构、合作研究中心均支持开展了小麦、大麦等作物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⑤欧盟第七框架计划对粮食作物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提出了若干指南性研究方向,包括应用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开发具有较高营养利用效率的作物品种。

物联网技术促进智慧农业快速发展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促使农业迈入智慧农业的发展阶段。智慧农业的发展,将引领面向农业农村服务的信息化科技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实现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有机融合。近年来,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开展了农业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示范研究,实现了物联网在农业生产、资源利用、农产品流通领域,“物-人-物”之间的信息交互与精细农业的实践与推广,形成了一批良好的产业化应用模式,推动了相关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还促进了农业物联网与其他物联网的互联,为建立无处不在的物联网奠定了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农业资源监测和利用方面,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利用资源卫星对土地利用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并将其结果发送到各级监测站,进入信息融合与决策系统,实现大区域农业的统筹规划。同时,在地面利用GPS定位设备,对地理位置进行标定,实现区域农业规划。②在农业生态环境监控方面,美国形成了生态环境“信息采集-信息传输处理-信息”的分层体系结构。法国利用信息技术对土壤环境进行精确的数据分析,根据种植品种的具体需求,调节和改善种植环境。③在农业生产精细管理方面,物联网技术已成为农业生产信息获取、生产管理、辅助决策、智能实施的物联网关键技术。在美国,20%精细农业中应用了GPS、传感器等物联网感知技术,主要应用范围包括粮食作物生产管理、设施农业环境调控、畜禽水产养殖管理、农产品安全溯源等多个方面。

第3篇:科技农业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农业;科研管理;建议

科研管理不仅仅是管理一些的科研档案,还包括学术活动、科研信息、科研计划、课题实施和科研成果等方面的管理。科研管理工作是科研工作中一个重要辅助的组成部分,它能够确保科研工作的顺利运行。争取到各类科研项目能给科研单位带来一定的科研资金,并能够提升科研单位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因此“重立项、轻管理、重成果、轻执行”的现象在大多数科研单位都会出现,这类现象的发生归根结底是由于科研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造成的。农业科研管理面对的是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在工作上适当的引导、严格地把关以及热情的服务对于科技人员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求科研管理人员除了具有“严谨、求实、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外,还要有“甘为孺子牛”的服务意识。为了解决在农业科研项目的申请、执行及验收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严格规范农业科研项目管理制度

1.1 建立健全农业科研档案制度 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在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尤为重要,是科研活动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农业科技档案记述和反映了科研科技人员从事科技活动的整个过程,是储备科科学研究成果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手段,是保障农业快速发展不可或缺的技术资源。管好用好科技档案是提高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因此,必须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档案员及时向项目负责人收集科技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和保管,并提供科技档案的利用服务;项目负责人在科研计划立项实施之初,要按照档案管理制度的要求认真积累各种资料,直到成果验收鉴定后,提交给档案室。科技档案主要包括:(1)调研报告、可行性报告(开题报告)、课题立项申报书、课题论证材料、文献综述、计划任务书、项目合同书、会议记录等;(2)总体设计书、年度试验设计、年度总结、照片、计算机软盘、图表以及试验记录等;(3)课题总结、技术总结报告、研究应用报告、研究工作报告、检索查新报告、各种数据的检测报告,鉴定(验收)申请表及审批材料、专家鉴定意见,鉴定证书、成果登记报告表、成果证书以及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认定) 证书等;(4)奖励申报书及审批文件、奖励证书;(5)推广应用技术文件和工作总结、技术转让协议和合同、用户反馈意见、效益证明及宣传报道材料。

1.2 建立健全农业科研管理制度 科研管理工作之所以能够顺利的进行,首先必须建立一个规范的科研管理模式,其次还要有一个科学的、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这就要求以国家科研项目制定的管理办法为依据,以科研管理为核心,以优秀科研成果为目标,以规范化服务为宗旨,制定适合本单位特点的科研管理制度,充分调动科研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科研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制定比较完整的科研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项目(课题)申请立项、组织实施、成果鉴定、经费管理、科研评估、科研奖惩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形成《科研管理制度汇编》,并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制度。

1.3 坚持动态跟踪管理 首先,抓好项目(课题)的前期申报工作、建立科研档案。科研管理人员应该及时撑握科研项目(课题)申请信息,并及早通知单位的科研人员,为项目(课题)申请者有充分的撰写时间。当项目(课题)被批准立项后,应及时将立项通知及相关的管理办法转发给课题组,使其掌握研究程序及注意事项。重点抓好课题组研究人员、实施方案、科研经费的组织落实,增强项目(课题)主持人的责任感,从而保证课题研究计划的及时顺利开展。同时为立项的课题建立跟踪档案,确保各项文件资料可以及时归档。

其次抓好项目(课题)中期检查。改变简单的档案管理,实行动态跟踪管理。根据课题的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做好项目的中期检查、评估以及督促工作,重点关注中期科研成果,以保证及时了解(项目)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和课题经费的使用情况,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对计划实施和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对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给予支持、协调解决,确保科研课题能够顺利进行。

第三要做好项目(课题)验收结题的奖励工作。科学研究工作水平的目标和最终体现就是出成果,这也是衡量科研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科研项目(课题)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是督促项目(课题)主持人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完成科研总结。因此,在后期管理中根据项目(课题)的进度安排,按期结题,并组织好成果鉴定、评审以及申报奖励工作。对于实际应用意义大、推广效果显著的科研成果要予以高度重视,扩大科研成果的宣传及推广应用力度,使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实际当中。

第4篇:科技农业的意义范文

1.1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1.1.1科学技术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产品质量随着育种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作物品种。例如,短枝型红富士苹果,这种苹果不仅品质好,而且产量也高;双低杂交油菜,这种油菜的出油率比普通油菜高,而且使用这种油菜炸出来的油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益;小麦、玉米等几乎所有的作物新品种都大大提高了产品产量,而且产品的质量也比原始品种更加优良,自从我国育成杂交水稻后,1976~1992年水稻累计增产2000亿千克,这一成功,为解决世界范围的饥饿与贫穷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基因转移和重组等生物技术,已经培育出了一批超级稻、优质专用玉米、专用小麦、抗虫棉等转基因优良作物新品种,这些物种中许多已广泛推广到实际种植中,并获得不错的效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

1.1.2科学技术延长了作物的生长周期由于季节的原因,有些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有限,而科学技术却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应用地膜覆盖技术使得季节性产品能够在一年四季种植,农民的收入不用受季节的影响,也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温室大棚种植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农产品受季节影响的问题,气候环境可以人为地改变,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产值以及质量。

1.2带来环境的改变

1.2.1面源污染加重由于人们不合理地大量施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试剂,造成了环境和土壤污染。土壤受到污染后,土壤的自身自然功能会失调,土质会恶化,植物的生长也会受到影响,还会将有害物质聚集在植物体内,这些有害物质最终会被人摄入体内,从而危害人体健康;污染物还能够随着水土流失扩散到水体中,加剧环境污染,这不仅会阻碍农业发展,也会对人类的安全造成威胁。为了追求产量而使用大量农药化肥等,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这是我国农副产品在欧美市场总是遭遇技术壁垒的一个重要因素。

1.2.2过度灌溉引起土地次生盐渍化农业灌溉用水也随着农业的发展而增加,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还会引起农田的次生盐渍化,减少耕地面积,加剧生态危机。我国华北地区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进行农业灌溉,造成地下漏斗,使地平面不断降低,此外,由于大量建造渠道、水库、涵闸,造成周边地区的土地盐渍化或产生新的地质灾害,人们已经开始关注这些问题。

2对科学技术在农业种植应用中趋利避害的思考

2.1鼓励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农业种植水平虽然科学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但是科学技术对农业种植带来的正面效应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我国应当鼓励支持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农业种植水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鼓励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农业种植水平。首先,鼓励科学家们进行与农业相关的科学技术研究,对于有研究成果的科学家,给予比其它研究领域更高的奖励。其次,鼓励农民应用科学技术,农民购买机械化设备时,国家应给予补贴。新的科技产品出现时,应先退出一部分使用品,供农民使用,以便进行科技产品的推广。

2.2出台更加完善的技术应用标准詹颂生提出我们应当深刻认识高科技的价值,出台高科技方面的法律法规。对新技术进行全面评估,在肯定科学技术带来的积极利益同时,也要对其负面效益进行重点评价,以保证科学技术能够安全地应用到农业种植中。通过有效的法律、制度来监控科技在农业种植中的使用。当前我国消费者对农业新产品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大部分人对农业新产品的认知还停留在产品的口味色泽等表面现象,并不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生产环境和产品营养,因此,加强对农业新产品的质量监测不仅规范了生产者,也保护了消费者。

第5篇:科技农业的意义范文

为农作物合理施肥开辟道路

在原子的家族中,有一种叫做“带有标记的原子”,它们走到哪里,都可以放射出能为人们接收到的射线,好像告诉人们“我在这儿!”这种原子都是“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

科学家长远以来,不知道肥料是怎样进入农作物体内和怎样被农作物吸收的,利用“带有标记的原子”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科学家在普通的磷肥中拌入少量磷的放射性同位素(它的化学性质和普通磷完全相同,就是原子量有差别,并具有放射性),这些带有标记的磷原子,和一般的磷原子一起进入农作物体内,不断地发出信号。人们通过仪器测得信号的情况,就可知道磷进入农作物体内的速度和数量,从而可以确定对某种作物施用磷肥的效果以及应该施用多少。

肥料主要是在农作物生长期施用的,当农作物快要成熟的时候,施肥还有没有效果呢?为了弄清这一问题,科学家给生长后期的棉花的根部施了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磷的磷肥,结果,仪器只记录下很少的放射性磷所发出的信号,这就表明农作物根部已很少吸收磷肥了。但是,当把这种肥料洒在棉花的叶子上时,很快就从仪器上收到大量的放射性信号,也就是说,在这儿磷肥却大受欢迎。叶子吸收了磷肥以后,送至花蕾,花蕾吸足了磷肥以后,预防了子房的脱落,帮助了产量的增加。试验证明:利用这种“根外追肥”的方法,可以使棉花增产。这个方法也能提高甜菜、马铃薯等作物的产量。

创造消灭害虫的条件

细菌和害虫到底在农作物身上哪里藏身?怎样活动?如果掌握了这方面的情况,那对于消灭细菌和害虫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收获。“带有标记的原子”在这方面也有所贡献。

科学家在细菌的培养液里或者害虫的卵上,加上某物质的放射性同位素,则生成的细菌和害虫身上就有了放射性物质。把这些细菌和害虫放回到农作物体上去,当它们对农作物进行着破坏活动时,它们的来龙去脉和一举一动,就都逃不出人们的眼睛了。这就为科学家们详细研究细菌和害虫的活动规律及寻找消灭它们的方法,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带有标题的原子”不仅是一个好的侦察兵,也是一个好的“战士”。必要时,人们就可以用它来直接歼灭细菌和害虫。因为这些原子放射出来的射线,比枪弹炮弹还要快,还有力量,连钢板都可以穿透。所以,当要消灭那些总是钻到子粒中去,跑到土壤中去,或者躲藏在农作物体内的细菌和害虫,而农药又不能奏效时,就可以借助射线来消灭它们。

改良品种,提高产量

如果我们直接用某些同位素的放射线来照射种子,还可以刺激它的生长。例如苏联用丙种射线照射葫萝卜等种子,产量增加了10-30%;而照射小麦、荞麦等种子,虽未提高产量,但子粒的维生素丙的含量提高了2.5倍。经过适当剂量的射线照射过的种子,常具有耐寒、早熟、不倒伏和抗锈病等优良品质。

合适剂量射线的照射,不但使农作物穗子结得更多,还能使种子的“体重”增加。原来每一种生物体细胞核内,都有一种染色体,它们决定着机体的特征和发育。染色体在细胞内都是成对地分布着的,一般植物都是这样,所以叫二倍体。但是也有少数植物染色体多一倍、几倍,这叫多倍体,它们比二倍体植物既粗且大,长的快,能生出较多的脂肪、糖和蛋白质,这种植物的种子也就大了。现在科学家已能用某种化学药品,如秋水仙素刺激植物细胞来得到多倍体。除了化学药品外,用同位素放射线照射种子,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功,而这种方法是非常方使的。所以,用大大增加种子体重的办法来促进农业增产,将具有重大的意义。科学家把这种解放细胞核生命力的工作,称为第二次“核革命”(第一次核革命

指解放原子核)。

在改良土壤和合理灌溉方面,放射性同位素也大有作为。例如灌溉时,在水中放入士壤不吸附的放射性物质作为指示剂,那么根据螺旋钻从土壤各层中取出土样,测定其放射性的强弱,便可以了解渗入土中的水在土壤中分布的情况,从而指示人们如何经济合理地用水。用放射性同位素标题盐碱土内的盐分,可以探测盐份移动的轨迹,以便制订盐碱土的合理灌溉和冲洗措施。

化学脱叶

初秋,白雪似的一片棉田,丰收已经在望。能不能使棉花收得更多一些,质量更好一些?

一种叫脱叶剂的化学药品(如氰氨化钙)从飞机上撒下,棉田上随即飘过一阵薄如轻烟的云雾。几天后,棉桃上的绿叶发黄了,脱落了,棉桃绽开了大嘴,吐出雪白的棉絮,收获的时刻到来了。

为什么要用化学药品使棉叶提前枯萎脱落呢?原来,在棉花生长末期,过分旺盛的叶子会影响棉桃正常的成熟和开裂,如果早一点使叶子脱落,棉桃就能摆脱束缚,舒舒畅畅地加速自己的成熟和吐絮了。没有了叶子的棉株,对于采摘,特别是机械采摘来说,也将带来很大方便,还能减少叶子对棉絮的污染混杂,和躲在叶子上的病菌和害虫对籽棉的侵害。所以使用得当时,人工落叶不仅能提高棉花的产量,而且能保证棉花的质量,也可使秋耕工作提前进行。

用同样的办法,也能使其他作物和果树提前脱叶,给它们带来好处。例如秋季使苹果、梨等树木大量脱叶后,可以加速果子成熟,改善植株的水份供应情况,因而能使果树更好地度过严冬。并且由于脱叶后,不致有害虫虫卵停留于不落的枯叶上,也可减少来年的病虫害。

给大地穿上一件“外衣”

你能相信给大地穿上一件“外衣”会多打粮食吗?现在已有一些国家使用了“地面复盖”技术来提高作物的产量了。“地面复盖”就是把聚乙烯塑料制成的薄膜盖在准备播种和栽培的畦垅上,薄膜予先留有进行播种或插秧的眼孔。大地穿上这件特别的“外衣”后,能够长期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并因土壤中杂草的种子被黑色塑料薄膜所遮盖,就不能发芽生长。作物的幼苗由于有充足的水分,又无杂草威胁,生长异常迅速。进行了“地面复盖”的作物成熟早、产量高。而且土地既不怕暴雨冲击,也不怕土壤水份的蒸发,也不必重翻就可重新播种。

另外,利用一种透明的塑料薄膜来复盖,就是一片好“暖房”,晒到田地上的阳光量很少会反射到空气中损失掉,因此可以在早春提前使作物生长。这样原来种单季的就可能种双季。无疑,这对促进农作物增产,会有巨大的意义。

把杂草消灭在“襁褓”之中

稻田除草是一项很艰巨的工作,怎样能使稻田不长杂草呢?

不久前,苏联一位学者想到,要把杂草在还没有露出水面时就让它在水中窒息而死,也就是说要把它消灭在“襁褓”之中。这位学者在求田里撒了一些荧光粉,真是奇怪,从此杂草不露面了,已长出水面的秧苗,则就迅速生长起来。

这个灭草方法怎么如此神速奇妙呢?原来任何动植物的生长,都需要紫外线。可是荧光物质能吸收紫外线,水面以下的阳光中的紫外线全被荧光物质吸收了,还在水面下的杂草就不再生长了。而已经长出水面的秧苗,不仅不受影响,而且因为没有杂草,长得会更好。

让泥土里的种子早些苏醒

人们把种子播种到地里去以后,是多么希望它早些发芽啊!能不能使种子发芽生长得快一些呢?试验证明,超声波大有功效。科学家先是给能在泥土里沉睡两周之久的羽扇豆——牲畜的饲料——的种子在超声波中洗了五分钟的“澡”后,再种到土里去,很快羽扇豆的种子的幼芽就冒出泥土了。不用说它的结实也提前了,收获也提前了。种子提前发芽生长,这在夏季短的地区就更有着重要意义了。

科学家试验证明,种子用超声波洗澡的时间不一样,发芽快慢也不同。用超声波处理一批小豆,处理时间分别是5分、10分15分、25分、30分和50分几种。然后让种子在同样环境下发芽,结果,处理10分钟的种子发芽最快。

第6篇:科技农业的意义范文

1.1建设资金到位不足,园区规划难以实现

具有公益性质的农业科技园区,其建设资金来源一般由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及单位自筹资金共同解决。由于园区设施建设所需投入的资金总量很大,具有公益性质,应有由政府来负担;但政府财政拨款往往是一次性的,政府投资支持力度小且只能占整个园区建设的一部分,剩余部分由单位自筹解决的资金大多是靠银行借款,这对于单位本身来说就是一笔很大的负担。园区将来的发展还要靠自身的积累,这需要很长的时间,致使园区原有规划难以实现。

1.2扩散主体多元化,分工协作机制远未形成

在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中,参与技术创新扩散的市场化力量有农业龙头企业、农业技术中介公司、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等社会组织,而在以政府为主体的模式中,农业科研机构、农业高等院校等新生力量的不断涌现,为园区发挥创新扩散作用带来了新的机遇。但随着扩散主体的多元化,各部门之间缺乏统一协调和统筹安排,相互间缺乏关联,各主体分工协作进行扩散的良好机制远未形成,驱动机制难以完善,各自的优势难以发挥,整体扩散效率较低。

1.3信息环境不健全,创新扩散渠道不畅

农业信息环境由于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在一定时期难以建成能适应农业经济发展需求、功能强大、信息反映灵敏、组织严密的技术与市场信息服务网络。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各相关主体很难及时得到来自政府的权威、准确、可靠的技术与市场信息,致使农业推广渠道的不畅、不同主体之间难以形成互动机制。而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流动的不畅,阻碍了创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农业创新技术的扩散。

2通过农业科技园区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扩散的建议

2.1积极筹措资金,健全投资机制

在积极争取财政支持的前提下,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充分利用银行资金,引入农业科研单位的新技术、新品种等知识产权的投入,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制定各项优惠政策,鼓励优秀的科技型企业参与园区投资建设。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主,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原则,完善市场经济导向与科技创新有机结合的经营机制。

2.2增强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产出

在宏观有利的政策保障条件下,争取加大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对农业科技园区的支持力度,将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列入国家农业科技基础性计划与地方科技发展计划,并作为农业基本建设的主要内容,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产出。例如:江苏省财政厅设立的“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在该创新资金的支持下,已与33个农业园区和100多家农业企业建立对接和成果示范关系,有效地提高了自主创新成果的显示度和应用水平,极大地促进了江苏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2.3提供科研平台,发挥成果示范作用

为科研项目提供展示平台,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利用园区将新品种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循环农业、规模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学科集中示范展示,为科研项目提供集中展示的平台,为植物新品种、循环农业提供示范平台,发挥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业技术辐射。例如: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建成和使用后,作为农业科技成果的主要供给单位,带动了科技创新与发展。溧水基地的植物新品种示范,以优越的设施装备、先进的管理理念、高效的运营机制,通过技术创新和集成,推动许多植物新品种的推广和示范。六合基地的现代循环农业示范,运用循环经济理念,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通过技术集成和机制创新着力构建农牧结合物质能量高效利用的循环链。

2.4发挥产业优势,提升示范带动能力

吸引科技型龙头企业,集农业科研单位进行科技合作,引进现代农业科研高效园艺设施、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促进农业新技术的扩散,从而形成以园区为技术核心主体,企业参股,集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科研单位为一体的农业科技创新扩散的模式,建设科技园区,创新集成带动模式,扩大园区对周边的带动作用和辐射力度,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2.5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园区科技素质

加强与技术依托单位、技术协作单位的密切联系和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鼓励高校和农业科研院所积极参与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在园区内设立专门的教学、科研、开发基地,以吸引更多的科研技术人才入园工作。鼓励农业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以科技成果参园入股,以提高园区的科技含量。通过多渠道培育方式,培养园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园区整体素质。

第7篇:科技农业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学产研合作教育;农业;人才培养;区域经济

学产研合作教育模式是以培养学生优良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教育形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培养大批创新型优秀拔尖人才。中国当前农业发展对农业技术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最大,培养农业应用型人才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高等农业教育的主要任务。而积极稳妥地推进和优化学产研合作教育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以河北北方学院这所省属综合院校农科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情况为主要实例,总结现行模式中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当前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现状及特点

1.发挥农业学科科研优势,积极推进校地、校企及国际间交流合作。依托传统优势学科如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预防兽医学等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布局,积极开展一系列服务地方项目的科研活动,如“冀西北坝下地区坡耕地抗旱补水播种保苗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褐口蘑栽培技术开发与应用”、“冀西北彩色花生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及引种表现研究”、“塞北兔品系性能比较与繁育技术”等,与区域农业发展实现良好的对接;积极与周边地区科研机构、企事业和民营单位共同进行课题研究,如与中国农业大学、石家庄天同神农机械有限公司等共同主持“苜蓿饲草料生产机械化技术集成及装备优化研究”等;积极开展国际间农业科学技术交流,如与欧中农业交流基金会建立合作关系,开辟了新的合作领域与合作形式。

2.积极开辟实习基地,为学生搭建广阔实训平台。积极与周边地区科研机构、企事业和民营单位签订实习基地合作协议,如与北京市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北京市农科院信息中心、河北马利食品公司、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天津正大饲料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瑞普大地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等200多个单位签约,建立了长期的农学类生产实习基地。与欧中农业交流基金会建立合作关系开辟了新的合作领域与合作形式,开创了河北北方学院学生及教师赴荷兰、德国、瑞典等欧洲发达国家海外实习和培训交流的先河,创建了农学专业、动科畜牧专业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海外实习体系,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多元化的实训平台。

3.开展志愿服务,创新和完善服务载体。探索出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志愿“双服务”模式,学校宣传部通过“科技兴农志愿服务团”、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通过宣传、现场指导、发放科普知识宣传手册等方式,传播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帮助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就业能力的提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4.积极推进教学内容与方式改革。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及时将农业科技的新知识、新理论及时充实到教学内容当中去,根据专业特色、积极利用教学资源优势,探索结合更为紧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存在的问题

1.产、学、研三者整合不够。教师往往迫于晋升职称时对于科研项目、论文数量的要求而申请各级科研课题,与企业的合作往往是为了申报而合作,对于企业、市场需求了解不够,项目对于企业发展促进作用不大,企业积极性不高;科研项目中有些课题与教学关系不大,教师往往顾及科研就无法专心教学,无法做到教学、科研相互促进;对于产学研结合可以提升学生就业和适应社会能力和提升全面素质认识不够,将学生参与企业和科研活动简单地作为完成教学实习的必要途径、完成毕业设计的必须要求,导致学生参与科研主观能动性差、受益不大。

2.产学研培养模式有待完善。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是通过校企联合,双向介入,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强化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高校虽然对产学研合作教育有一定的热情和积极性,但对于合作教育增加额外经费、耗时耗力、提高教育成本,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影响到日常教学以及会降低教育质量等等顾虑较多。目前的模式,在不断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及通过校企联合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还存在力度不大、流于形式等问题。对于教学过程中的另一个主体-学生来说,目前的模式,在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实践、提高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3.科研成果转化动力不足。发挥高校自身学科专业优势、围绕区域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领域,进行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是区域高校农业的重要使命。目前学校农业课题大部分单纯依靠政府项目拨款,企业参与积极性及投入有限,合作短期化、形式化,科研成果往往是半成品,无法真正做到投入市场和农业活动发挥效益。

第8篇:科技农业的意义范文

1农业旅游经济

农业旅游经济是以乡村原始的生态环境为平台,以生态农业生产和乡村民俗文化和农民生活方式为旅游资源,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农业资源的观光开发和布局进行营销设计,以保护自然生态为目的,集合了生态农业生产和农村旅游,展现了生态农业建设、农事劳作、体验农村风土人情,是获取农业知识和地域文化的一种新型生态旅游项目。

2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通过体制变革和技术的运用,以有效利用资源和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保证农业资源的永续利用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满足当代人及其后代对农产品需要的不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涵盖了农村、农民、农业以及生态环境领域,强调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以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要求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1]

3创意农业旅游

3.1创意农业旅游的概念提出

创意农业旅游是适应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克服目前传统农业旅游的不足,找出一条创意+农业+旅游的农业旅游形式。笔者认为:创意农业旅游是以农业创意环境为背景、以创意农业和乡村文化为资源基础,通过运用创意学、旅游学、美学、经济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农业资源、乡村文化的整合,将创意元素作为农业旅游的核心,以创意农业生产和创意旅游为主要功能,集创意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创意旅游商品生产与游人参与创意农业、参与农事劳作、体验乡村情趣、获取农业知识为一体的一种新型创意旅游活动。[2]

3.2创意农业旅游的内涵

由创意农业旅游的概念可以看出,创意农业旅游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到农业创意环境中进行旅游;二是旅游活动的开展以创意元素为核心;三是促进农业、农业旅游、创意农业可持续发展。

创意农业旅游实际上包含了上述创意旅游、创意农业和农业旅游的主要内容,可以说是从农业旅游的角度对三者的优化结合。从创意旅游的角度,它强调在旅游者参与互动、以创意元素为基础的前提下,开展旅游活动。从创意农业的角度讲,它把旅游产品贯穿于具有高技术含量、高创新效益、高价值含量的“三高”创意农业生产中。从农业旅游的角度讲,它将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农业精华相结合,在充分利用现代农业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规划、设计、施工,把农田建设、农艺管理、产品生产、原料加工和游客参与融为一体。它把创意农业观光、农事劳作、农业研修、乡村度假、农家旅游、乡村民俗风情旅游、手工艺品制作和购物等旅游活动建立在创意农业的基础上,是创意农业生产、创意旅游活动、创意环境三者合为一体进行开发的一种“创意型”旅游方式。

作为农业旅游的一种形式,创意农业旅游与传统农业旅游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建立的资源基础已由一般农业转变为创意农业,它以创意学、旅游学、农业景观学、美学、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来指导具有旅游价值的创意农业资源和创意农业产品的开发和布局。

4创意农业旅游与区域农业经济的关系--以海南为例

海南省1988年建省以来。一直把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发。以此带动省内经济发展1988―2009年海南 省旅游产业总收入连年均以两位数字递增 (其中2008―2003年为17.03%,2003-2009年为13.41%)。远高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农业旅游以形式多样、功能齐全、服务范围广泛不断地将农业与旅游联系起来。特别是2009年12月31日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进一步推动海南省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促进农业旅游资源的形成,各种创意农业旅游应运而生。目前,海南农业旅游的主要形式有农家乐、休闲农业、现代农业展示示范园等几个模式。

创意农业旅游形式即农民利用自家院落所依傍的田同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创意的构思活动、新颖的主题,吸引市民前来吃、住、玩、游、购、娱的旅游区形式或者通过农业高新技术在示范同的展示与示范,游客观摩、农民学习模仿,使农业技术推广由行政命令型转变为示范带动型,为农业科技 成果辐射推广做贡献。海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2011年就有33家,其中著名的有: 海口绿枫农庄、文昌龙泉乡园、香世界庄园等这些示范点每年接待客流量达上万人次。使当地农村人均收入增加了一千多元以上。 创意农业旅游对区域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作用有以下几个共点:

首先,为实现农民就地转移就业,参与现代产业分工和分享现代产业利益找到了有效途径。据海南省旅游局统计,2008年底海南现有农家乐近50个,年接待游客量达到70多万人次。实现收入l500多万元。在农家乐工作的农民每年净收入在1.0―1.5万元之间。

其次,提升产业层次。创新农业旅游是将农业与旅游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相互促进发展。在创新农业旅游中,既要做到发展生产,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由单纯提供农产品向提供生态产品、文化产品、休闲产品的转化升级,从而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农村商贸旅游业等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最后,实现协调发展。创新农业旅游作为一项沟通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农业与旅游业的复合型新兴产业,它的发展顺应了城乡社会融合的要求,促进了城乡互动、市民与农民的交流。[3]

5创意农业旅游如何可持续发展

创意农业旅游带动着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区域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旅游如果缺少统一规划、过度开发造成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的出现,必将导致当地农业经济陷入困境,因此如何使创意农业旅游得以循环发展至关重要。

5.1利用市场机制,优化政府宏观调控

政府是循环经济的责任主体。要改变农业旅游园区职能不清、角色不明的命运,必须从转变政府职能人手,加强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合作,优化政府主导作用的宏观调控机制。依托市场,通过制定规划,政策引导,依法管理,经济激励,科技发展和教育宣传等手段多层次全方位地推进,保障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

5.2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环保法律体系

加强法制建设,促进旅游资源开发有序进行是发展农业旅游循环经济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规范农业园区与旅游景区开发和建设的政策法规,颁布《农业旅游发展指导规范(草稿)》《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等。

5.3依托高新技术,大力推进环保技术在农业旅游中的应用,保持“农游合一”特色

从农业旅游项目的规划开始就要重视循环经济理论及其配套技术的应用;在产业开发的过程中注重修复技术,及时对农业旅游开发活动造成的环境破坏进行修复。因此要加强环保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变先污染后治理为“源头削减和事后修复并重”的模式,建立环境保护协调机构,优化环保旅游产品结构和产业组织结构,加快农业环保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推进农业旅游环保产业体系的建设,最终达到农业旅游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第9篇:科技农业的意义范文

一、基本情况

泸县位于四川南部长江、沱江之滨,幅员面积1 531.88km2,海拔210~757m(其中80%以上在400m以下),年均温度18.1℃,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光、水资源十分丰富,是四川省双季稻、中稻及再生稻适宜种植区域,也是四川省典型丘陵农业大县。全县农业人口95.4万人,耕地面积4.53万hm2,其中田3.95万hm2,常年水稻种植面积3.67万hm2 (名列全省第4位),粮食总产量达50万t(其中稻谷总产量达35万t,名列全省第1位)。常年再生稻蓄留面积2.33万hm2,平均亩产125kg左右,最高年平均亩产200kg。

二、主要措施

1.加强项目领导,精心组织实施

(1)建立了4个组织机构为了确保泸县的农业科技入户工作顺利实施,泸县每年年初都会成立4个组织机构。一是建立项目联席会议,由县政府分管县长任主任,县府办、县财政局、县农业局、10个项目镇等的负责人为成员,全面负责对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工作。二是成立项目领导组,由县政府分管县长任组长,县府办、县财政局、县农业局任副组长、10个项目镇等的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负责项目具体实施的协调和项目镇的指导。三是成立项目专家组,由首席专家任组长,县农业局领导和所属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负责项目的各项技术工作。四是成立项目技术顾问组,聘请了省、市有关专家为项目技术顾问,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

(2)制定了“两案一则一法”根据项目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各年度的《农业科技入户实施方案》、《农业科技入户技术指导方案》、《农业科技入户绩效考核细则》、《泸县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水稻项目水稻测产办法》等“两案一则一法”,明确了目标任务、实施范围、主导品种和集成高产主推技术、水稻测产办法等。

(3)确定了三个工作主体一是确定了技术指导单位。通过公开招聘,县农业科技入户专家组、办公室确定了县农业局内设的几个站(股)农技、植保、土肥、经作、农广校为技术指导单位。二是聘任了技术指导员。县农业局科技入户办公室每年都聘任了50个技术指导员。三是遴选了示范户。2008年还结合县超级稻高产创建活动,在219省道公路沿线和县道万得路沿线的10个水稻生产重点镇,每个镇选择了5个村,每个村公开遴选了20个有一定文化程度,有较高的水稻种植水平,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有较强的牵头带动作用的“四有”农户作为示范户,每个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20户,并按要求进行了登记造册。全县共选择了10个镇50个村,遴选了1 000个示范户,辐射带动了周边农户2万户。

(4)开展了两个层次的培训一是在元月、4月、7月,分别结合当年农业科技入户召开其启动大会、栽秧和施用再生稻促芽肥科技入户工作会,并举办了水稻、水果、水产、畜牧生产技术等技术指导员培训班,邀请了四川省水稻研究所、县科技局、县畜牧局的专家授课;二是50个技术指导员分赴各项目镇、村,举办了示范户培训班。通过技术资料明白纸、宣传栏、田间现场会等形式,对示范户和辐射带动户进行了技术培训与指导。据统计,每年印发的主导品种、集成高产主推技术明白纸3.5万份。

2.创新工作机制,探索工作方法

(1)创新了五个机制一是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实行了技术指导单位负责制和首席专家负责制。二是实行了技术指导员包户责任制,每个技术指导员负责指导20个示范户。三是实行了管理合同制,县农业科技入户办公室、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示范户之间分层次签定了技术指导服务合同,明确了各方的责权利。四是实行了绩效考核制,年终根据考核结果,对表现突出的项目镇和技术指导员进行表彰奖励,反之进行批评惩处。五是实行淘汰制,对项目镇实行末位淘汰制和对技术指导员后3位实行淘汰制。

(2)探索了五种方式一是进一步完善“五化”服务(农技短信经常化、技术首问制度化、综合服务多元化、科技书挂大众化、田间处方规范化)。如有科技入户示范镇和人员的更换,即对新选定的示范镇和科技示范户授予标牌,重新为专家组成员和技术指导员印制“胸卡”、名片和“技术处方单”,进一步抓好了《科技示范户手册》和《技术指导员手册》的填写和管理。二是创办农民学校。2008年,在兆雅镇石龙村创办了一所可同时容纳80人的农业科技入户农民学校,努力培育“知识型”示范户。开学以来该校已上课4次,有200多人次的示范户和辐射带动户参加了培训。三是外出“取经洗脑”,培育“开拓型”示范户。在县农业科技入户办公室的倡导下,10个项目镇都分别组织了示范户代表等外出“取经洗脑”,学习先进地区的致富经验和管理模式,更新观念,开拓视野。四是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聘请专家学者,立足于农村种养业发展的实际,重点面向示范户开办专业培训班,以现场培训、以会代训、入户指导等方式,围绕县域农业特色和主导产业,举办了水稻、水果、水产、畜牧生产技术培训班,着力培育了“专业型”、“技术型”和“服务型”示范户。据统计,每年共办培训班60余期,3 800人次以上的示范户和辐射带动户4.2万人次以上参加了培训。五是抓宣传报道。通过培训会、镇村会、院坝会、科技赶场和省、市、县报刊台站等多途径、多形式、多层次进行了宣传报道,营造了农业科技入户的良好氛围。每年在国家、省、市、县的报刊台站等媒体,刊载(播放)了泸县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稿件(节目)等30多篇次,其中农业部科技入户简报、中国农业信息网和四川农业信息网各6篇文章(稿件)以上。

(3)制定了四个优先制定了扶持示范户的优惠政策,即优先享受主导品种、新型农药肥料、新式农机具等“物化技术”补贴,每年为每位科技示范户免费供应;优先接受各类农业科技培训;优先享受农业项目贷款;优先评定农民技术员职称。

3.强化技术推广,完善推广机制

(1)促进了“五到位”一是入户指导到了位。据调查,技术指导员入户指导次数一般在7次以上,多的达20次以上。二是技术培训到了位。全县10个镇50个村共培训了示范户3 800人次以上的示范户和辐射带动户4.2万人次,每年印发了技术资料明白纸3.5万份,创建了科技书屋12个,赠送了装有《水稻生产技术规程手册》等10多种实用技术手册的“农业科技书挂”660个,向农业科技入户领导组、专家组和顾问组成员,50个技术指导员、1 000户示范户等,发送了农技短信15条;三是主导品种和集成高产主推技术到了位。据县科技入户办考核,全县以Ⅱ优602等为主的主导品种占99%,以旱育秧和湿润稀播壮秧、适期早播早栽、规范化栽插、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和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等为主的集成高产主推技术占95%以上。四是辐射到了位。全县1 000个示范户辐射带动了周边2万户农户。五是“物化补贴”到了位。县农业局已每年无偿为每个示范户提供了1包旱育保姆、4包井岗霉晶粉、40kg尿素以及1/3示范户科技书挂(3年完成),确保了旱育秧、中稻纹枯病防治和再生稻促芽肥的施用。

(2)推动了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一是整合了县级农技推广资源。县农业科技入户办公室将县农业局内设的农技、土肥、植保、经作、农广校等业务部门作为项目指导单位进行整合,形成了技术推广和培训的强大合力。二是强化了镇级农技推广职能。2007年底,泸县在全省率先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进行了改革,实现了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的分离,建立了一支公益性基层农技推广队伍。通过农业科技入户工作这一纽带,把县、镇农技推广和培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较好地克服了镇农技推广机构管理权限下放,业务工作运转不灵带来的弊端,充分发挥了镇农技推广的职能。三是基本健全了村级农技推广网络。通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培育了1 000个示范户,他们在农技推广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于村级缺乏农技人员带来的农业技术推广不到位的问题。

(3)完善了农技推广服务机制通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真正做到了科技人员和农户面对面、手把手,实现了科技和农民的零距离接触,构建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快捷通道,建立了农技推广服务新机制。技术指导员和农民建立紧密的工作联系,以扎实有效的入户指导树立了农技人员在农民心目中的新形象,示范户也发挥了示范农民、服务农民的作用。

三、关键技术

2008年,科技入户工作还结合县超级稻高产创建“百里长廊”活动,在技术上主要采取统一供种、统一育秧方式、统一栽插方式、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防治病虫、统一施用再生稻促芽肥等“六统一”方式的集成高产栽培技术。

1.统一供种根据温、光、水资源和水稻种子市场的实际,泸县农业科技入户水稻项目的主导品种确定为高产、优质、再生能力强的Ⅱ优602、Ⅱ优7号、Ⅱ优H103为主,以川香优系列为辅,宜香优10号等作为小面积补充。2008年,还结合县超级稻高产创建活动,由县农业局统一供种Ⅱ优602、Ⅱ优7号等良种 1.6万kg,确保了示范户以Ⅱ优602、Ⅱ优H103、川香优系列为主的高产、优质主导品种的栽插面积达到了99%。

2.大力推广旱地育苗实践证明,旱育秧具有早播早栽、适应性强,特别具有抗寒性强、早熟高产等综合优势。2008年,泸县将旱育秧作为农业科技入户趋利避害的主推技术来抓。通过无偿提供旱育保姆、统一育秧等方法,使1 000个示范户旱地育秧面积1.878万亩,示范户旱育秧栽插面积达到了62%,比2007年高出了近25个百分点。

3.统一栽插方式三角形强化栽插具有小苗早插、合理稀植、节约用水、病虫害轻、增产增收的特点。我县自2002年引进该项技术以来,表现出了增产10%以上的强劲优势。2008年,泸县统一栽插方式即以三角形强化栽插作为农业科技入户水稻增产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统栽”技术指导服务,中等肥力田块按照3.96cm×3.33cm规格,亩栽5 000穴,穴栽3粒谷苗并成10cm距离的等边三角形;移栽基本按照(4.43~5.33)cm×3.33cm规格,亩栽

3 300~4 600穴,穴栽3粒谷苗并成10cm距离的等边三角形模式,亩基本苗9 900~13 800苗。旱育秧移栽时间集中在3月28~4月10日进行移栽,水秧移栽时间4月15~25日进行移栽。据统计,示范户的三角形强化栽插面积达到了75%,比2007年高出了35个百分点。同时,还结合实施了杂糯间栽、浅水湿润灌溉等技术。

4.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泸县是国家级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县,在农业科技入户水稻项目上充分利用了测土配方施肥的成果,我们采取通过构建配方肥配送网络,将配方肥直接供应到示范户进行“统施”和向示范户发放施肥建议卡等,使示范户在什么时候施肥、施多少肥做到了心中有数。据调查,示范户施用配方肥面积达到了100%,施肥按有机、无机结合,氮、磷、钾肥配合的原则,基本上做到亩施农家肥1 000kg,纯氮12~14kg,氮、磷、钾配比2∶1∶1进行施肥。

5.统一防治病虫、草害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泸县以县、镇、村“放心农资”配送网络和村级植保专合组织为依托,对示范户的水稻病虫采用了生物防治和药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统防”技术,在农药使用上,推广使用了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县科技入户办公室还统一免费供应示范户旱育保姆1 000包,井岗霉素4 000包。据调查,2008年示范户的水稻病虫综合防治面积达到了100%,将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了3%以内。同时,还将“实施内容由一业向连作和综合服务推进”,发展了“绿色防控”稻鸭共栖技术267户500亩,在防治病虫、草害上,中稻移栽后一周内施用专用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还为部分示范户安装绿色防控灯;推广“稻鸭共栖”防控技术。

6.统一施用再生稻促芽肥几年来,县科技入户办公室为每位示范户无偿提供了40kg尿素,确保了技术指导员从7月中旬末开始,督促示范户在中稻齐穗后10~15天统一按每亩20kg尿素施用到田。全县能施用再生稻促芽肥的有水稻田,绝大多数农户已施用了再生稻促芽肥尿素。同时,还抓好了见芽收割头季中稻、高留稻桩保留倒二节芽、及时扶正稻桩和施足发苗肥等。

四、项目成效

1.农技推广体系进一步稳定在2005年前,由于三权下放、机构改革、乡镇政府负债严重等多种原因,泸县农技推广体系也同其它县一样,面临着“线断、网破、人散”的危险。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在泸县启动后,不仅惠了民,还为基层农技人员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来源和施展才能的服务平台,促进了我县农技服务体系的稳定和发展。目前,泸县有19个农技服务中心,有农技干部63人,由于他们在农业科技入户这个平台上为农服务意识不断增强,10个科技入户示范镇的90%农技人员参照或接近公务员工资福利待遇,其它乡镇农技人员的待遇也有了较大提高,基本做到了同工同酬,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2.示范户能力建设得到提高在技术指导员的精心指导下,示范户三大能力建设尤其是自我发展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据2007年初步调查,全县1 000个示范户中有39户去年家庭总收入为2 175 167元,户平55 773.51元;人平毛收入最高35 561元,最低10 018元,平均14 534.9元。他们既成为了普通农户的典型,又成为了示范户的典型。

3.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据实收产量结果表明,12户示范户的中稻亩产为695.5kg,比12户辐射户的亩产647.7kg增产47.8kg,增产7.38 %,比12户普通户的亩产619.9 kg增产75.6kg,增产12.2 %。2008年,我县示范户的水稻平均亩产695.5kg和前3年平均亩产625.8kg(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分别为585kg、630kg和662.3kg)相比,增产69.7kg,增产11.14%。同时,由于我县切实开展了“实施内容由一业向连作和综合入户推进”,在搞好中稻科技入户的基础上,还主推了“再生稻组装配套技术”,使示范户的再生稻平均亩产达到了180kg,中稻+再生稻平均亩产达到了875.5kg,远远超过了增产10%的目标任务。几年来,科技示范户和辐射户比普通户增收稻谷9 930t,增加经济收入1 489万元。在此基础上,示范户通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绿色防控等技术,降低了过去因不合理施肥、施药而造成的肥料、农药浪费,实现了节本10%以上。与此同时,减轻了乱施和滥施农药而造成的稻谷“农残”超标和农业环境污染,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的保证。正是这种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示范户和辐射户连年连片的增产增效。为感谢科技入户,福集镇马湾村14社在2006年11月14日送了一幅锈有“科技入户手把手,五谷丰登尽开颜”的锦旗给县科技入户办公室。这真正实现了农民群众满意、科技人员满意和各级政府满意。

五、经验体会

1.领导重视是搞好农业科技入户的关键明确继续实施农业科技入户项目后,泸县高度重视,将其列为县委、县政府为民办的10件实事之一,及时成立了项目联席会议制度、项目领导组、项目专家组和项目技术顾问组。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县领导曾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并亲自为示范户送去了科技书挂和尿素等物化补贴,使项目得以顺利地开展。

2.聘任高素质的技术指导员是搞好农业科技入户的前提为了确保高素质的农技人员参与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泸县经过公开选聘,聘任了50名具有较高水稻种植技术水平、有较强工作责任心,有较好奉献精神,有丰富农村工作实践经验的“四有”农技人员担任技术指导员,切实提高了农业科技入户的服务指导质量。

3.超前谋划是搞好农业科技入户的基础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泸县始终贯穿于一个“早”字,即在项目还未下达的1月下旬,我县就及时召开当年农业科技入户启动大会,对该项目工作进行了早决策、早部署、早培训,掌握了实施项目的主动权。

4.提高入户到位率是搞好农业科技入户的保障农业科技入户成效的好与否,入户率和到位率是关键。对此,我县将入户率和到位户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并进行严格的绩效考核。通过绩效考核,3个阶段每户示范户共计得到了技术指导员11次以上入户服务,切实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和农技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

5.强化技术培训是搞好农业科技入户的动力强化培训,是将农业科技成果传授给示范户最直接、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几年来,泸县以现场会、以会代训、农民学校、入户指导、技术明白纸等多途径、多形式、多层次地对示范户进行了技术培训,实现了家家有个明白人,户户有张明白纸,调动了示范户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

6.推广普及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是搞好农业科技入户的根本良种、良法是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因素。尤其是2008年,泸县加大了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其中主导品种的推广面积达到了99%,主推技术的推广面积达到了100%,特别是旱育秧和超高产三角形强化栽插面积的突破性增加,为水稻增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问题与建议

1.存在问题笔者认为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农业比较效益偏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还需提高。近年来粮食价格上涨、国家取消农业税、实行了粮食直补,农民种粮积极性一度高涨,但好景不长,生产生活资料的价格上涨远大于粮食价格上涨水平,从种植业间比较,种粮效益最低。二是经费投入不足。农业科技入户经费每年20万元,县级财政匹配10万元,但全县面积大,还有4/5的村未能推广这一集成配套增产技术。三是科技示范户推广旱地育秧仅占50%左右,未达到标准,普通农户进行旱地育秧更差。

2.建议

(1)建立授受技术互动机制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基层党政各部门、科研院校、推广体系和广大科技示范户等各个层面。要使这个系统工程正常运转,各个组分必须互动而形成合力。尤其科技人员和农户这两个组分的互动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建立其互动机制,解决服务意识、传授技术水平、接受先进技术的问题,把超级稻高产创建增产技术推而广之。

(2)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农业技术推广之所以存在始终解决不了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技术推广人员进村、到户、下田的责任制没有落实和经费不足。要使科技入户在全县全面推广,必须在建立科学适用的考核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对整个工作进行严格的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增加科研推广经费。同时,由于农业比较效益偏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还需提高。因此,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实现农业增产增收。

(3)大力推广集成组装配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