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改善逻辑思维的方法范文

改善逻辑思维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改善逻辑思维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改善逻辑思维的方法

第1篇:改善逻辑思维的方法范文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育者应当利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升。本文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入手,简单讨论利用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途径。

关键词:

初中数学;逻辑思维;实现途径

鉴于初中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材内容中,设置的教学知识大多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实践能力为主,部分教师忽略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育者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做出创新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

1通过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在当今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往往都是照本宣科,将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灌输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记忆,忽视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学生总是模仿教师的思维方法,无法形成独立自主的解题思维模式,在遇到数学综合题型时,常常按照记忆中的解题思路照搬硬套,往往不能有效的解决数学问题,思维灵活性较差。学生在形成完善的数学逻辑思维之后,获得学习数学科目的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科目的兴趣,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运用数学逻辑思维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养成勤于动脑、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因此,利用初中数学教学,使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逻辑思维十分必要。

2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途径

2.1夯实基础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基础知识大多是抽象的,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逻辑思维。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十分重要,教师应当采取一定的手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简单化,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基本概念的含义,从而为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打下基础。同时,学生的判断能力也切实反映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弱,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判断,完成信息筛选的步骤,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判断能力的培养是帮助学生形成逻辑思维的关键,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利用多种方法去解决教学问题,使学生掌握多种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判断能力。通过夯实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对逻辑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2.2根据教学内容,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根据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使学生初步形成数学逻辑思维,教师应当钻研教材,根据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特点,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利用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但初中数学不是思维逻辑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偏离了教学主题,应当在讲授教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逻辑思维教学。因此,结合教学知识进行逻辑思维教学十分必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突破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锻炼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用列举法求概率》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在内容中渗透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使用设置教学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假设一个布袋里有两个白球,取出一个球,会有几种结果?如果一次取出两个球,会有几种结果?”通过设置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锻炼数学思维方式,达到培养数学逻辑思维的目的。

2.3改善教学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当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性格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使用创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来提升初中数学课堂质量。

(1)游戏教学法:初中学生大多性格活泼、喜欢接触新鲜事物,游戏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游戏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实现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多设置一些数学思维游戏,为初中数学课堂带来活力,帮助学生形成善用逻辑思维的习惯。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简单的逻辑思维游戏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烤面包片的时候,第一面要烤2分钟,烤第二面时,面包已比较干,只要烤1分钟就够了,也就是说,烤一片面包需要3分钟。小明用的烤面包架子,一次只能放两片面包,他每天早上要吃三片面包,需要烤多少时间呢?”利用趣味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锻炼。与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相比,游戏教学法具备更高的灵活性,教师可以将教学知识与教学游戏结合起来,在调动课堂气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合作教学法:现今,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已经厌倦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填鸭式”教学方法下,极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采用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围绕教师设置的教学问题进行合作学习。例如,在《三角形及其性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以小组的形式整理三角形的性质,最后汇报小组学习成果。在新颖教学方法的刺激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学习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对教师设置的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利用所学知识和自主学习完成教学目标。在完成教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断进行思考,利用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寻找出切实有效的问题解决办法,使其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育者加强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并结合教材内容,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逻辑思维。同时,教育者应当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彦文.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或者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3,11:56.

[2]仲崇猛.在反例中求正解———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反例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2:53-54.

第2篇:改善逻辑思维的方法范文

关 键 词:艺术类 大学生 思维训练

艺术类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有着与其他专业不同的特殊性,那就是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而且形象思维要与逻辑思维协同发展。思维素质与心理素质一样,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主要靠后天的学习培养养成。但从小学到大学的学校教育中,并没有思维的训练教育,学生的思维素质与能力只是在课本知识学习中不自觉习得的,缺乏有意识的引导培养。目前,一些艺术类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不够强,重技巧,轻思维,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创造力的发挥。艺术类大学生的思维训练,对于他们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艺术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艺术类大学生存在的思维问题

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既有与其他学科相同的共性,也有其独特的个性。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是人两种最主要的思维方式。这两种思维方式在人头脑中是并存的,互相交错、协同发展的。艺术类大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但长期以来以升学为主的应试教育,并没有在形象思维上给他们足够的培养训练。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今后的学习与发展。

艺术类大学生存在的思维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形象思维没有充分发展。形象思维是对具体事物的认知观察,从表象、联想、想象到形象表达的思维方式,但在长期的中小学升学教育中,这方面的思维能力几乎得不到培养,导致考入艺术院校的学生形象思维并不比其他专业学生占多少优势,艺术类大学生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技法的训练,而忽视从根本上加强观察、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这就不利于他们今后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形成。

2.逻辑思维缺乏严密性。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如一对双胞胎,在人们头脑中是同时起作用的。完全单一的逻辑思维或单一的形象思维,都是不存在的。艺术类大学生的思维也离不开逻辑思维。逻辑思维重在概念、判断、推理、论证,在形象思维运行的同时,逻辑思维也在对形象进行判断。大学生逻辑思维的养成,主要是通过中学阶段各科知识的学习形成的。艺术类大学生的文化基础课,尤其是数理化等理工科的课程薄弱,导致逻辑思维普遍较差,缺乏思维的严密性,学习接受理论知识能力不强,这种现象也较普遍。

3.两种思维的混错。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协同性如何,是衡量人们的思维素质好坏的尺度。良好的思维品质,总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相互配合、协同运行,形象在逻辑思维中起到辅助与例证的作用;形象思维中,又有逻辑思维对形象进行判断。不良的思维素质,会出现两种思维的混差,协同性差。比如,艺术创作过程主要运用形象思维时,逻辑思维按部就班的定势会影响思维的发散,或在学习理论知识主要运用逻辑思维时,形象思维的跳跃性会干扰理论的接受。艺术类大学生在学习中,中学阶段的教科书模式的逻辑思维方式不利于他们的创造性的发挥,但他们在大学阶段开始发展形象思维、改变思维方式时,又不能及时地协调两种思维方式。

这些问题的出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升学的应试教育问题。首先,学生在题海式的考试中做了许多题,而不知道总结学习与思考的过程。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学习与思维,极易形成思维定势,影响大学阶段思维的发展。其次,与应试教育相关的艺术课程在高中阶段因为没有纳入高考科目之内,在一些学校成为可有可无的“副课”,根本不教不学,导致了中学阶段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的缺席。美术与音乐作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重要的课程,有着其他课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报考艺术院校的考生只有通过考前辅导培训或强化班、特长班,通过学习一些基本的应试的技法参加考试,并没有在形象思维上受到多少教育。再次,艺术类大学生文化基础课普遍相对薄弱。我们曾在南京艺术学院做过新生调查,因兴趣爱好报考本专业的只有15%,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好,达不到本二线,占72%,其他原因13%。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化课平均总分,不到本二分数线的70%。文化基础课的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逻辑思维的发展;逻辑思维的欠缺,反过来也影响形象思维的发展。思维科学研究表明,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任何一方面过于欠缺,都会影响到另一方的发展完善的。

因此,在大学阶段开展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思维训练与教育,是一项带有“补课”性的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通过有目的的思维训练与教育,尤其是通过相关的文化基础课,进行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学习以及创造性力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艺术类大学生专业要求与思维训练目标

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要求,是我们考虑进行思维教育的出发点。只有根据其专业要求进行针对性的思维训练,才可能有的放矢,起到应有的效果。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要求,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丰富的想象力。艺术是由诉诸形象的语言,如线条、色彩、声符构成的,不管是听觉的,还是视觉的艺术,都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形象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借助于形象进行思维的能力。

2.丰富的感情。艺术作品是借助于形象抒发人们感情的,感情既是从素材到作品的动力,也是与读者观众共鸣的首要因素。不管是直接的抒情,还是自然的感情流露,艺术创作中都不能没有感情,感情的丰富细腻是虽然决定于气质,但也与思维密不可分。心理学研究中,丰富的感情总是伴随着形象思维——特别是联想与想象而产生的,多愁善感的人往往是善于联想的人,也是形象思维特别活跃的人。相反,逻辑思维占优势的人,往往是感情比较隐含或冷静的。

3.较强的表达能力。艺术的表达也是以形象为媒介,对客观事物从观察、联想、想象到表达出来,形象思维起着主要的作用。同时,逻辑思维对于表象的判断、推理、论证也在深处起着作用,可以说是共同促成了艺术表达的完成。

转贴于 4.较高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在美的环境与境界中长期熏陶养成的,是以直觉的感性的形象为主。

从创新的角度来讲,创新要取决于创造性人才,而创造性人才必须先具备创造性思维。艺术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两种思维协调发展的思维。艺术类大学生思维训练正是为培养他们这种协同发展的能力。艺术类大学生的思维训练目标,主要应着眼于以下几方面。第一,打破思维的单一与定势,形成开阔发散的思维向度。单一与定势是应试教育所产生的不良的思维现象,思维不活跃,陈陈相因,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创造力的发挥。艺术创造中的灵感,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顿悟思维,灵感是在思维中最活跃、不同思维方式碰撞时才有可能产生的。通过多种向度的思维训练,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潜能。第二,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知识学习与接受能力,改变目前文化课普遍基础差、缺乏文化素养的现状,学会创造性学习,自我教育与学习,提高文化内涵,并最终促进他们艺术专业的提高。第三,学会审美,用艺术的眼光看待事物,学会艺术的形象思维,提高形象思维的自觉性。在审美过程中,虽然用的是形象思维,但对于形象思维中的意象,对其意义与价值的判断,对于艺术作品的思想与主题的认识,都要经过逻辑思维的判断确认。艺术的最高境界,就超越了艺术本身,上升到哲学的层面了。第四,学会对思维过程的控制调节。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就是心理学上讲的元认知或元思维。当人们认识到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控制、调节,来改善自己的思维。学会思维的控制与调节,是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思维的关键。

三、艺术类大学生思维训练方法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对大学生培养的总体要求,同时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特色,对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所达到的目标、途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并通过教学改革进行实践性研究,以期达到提高艺术类大学生思维水平,使他们既能适应学习,适应社会的要求,同时学会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艺术创造中形象思维的能力,挖掘潜能,提高艺术类大学生艺术创造能力。

1.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基本知识训练。思维训练是综合性的,本应在各科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教会学生思考方法,但由于应试教育对思维素质教育的忽视,需要在大学阶段进行适当地引导教育和训练。“普通(形式)逻辑”课是一门关于逻辑思维的科学,对于思维知识起到普及的作用。笔者认为,艺术院校应当开设相关的思维科学课程,普及思维知识。对思维科学的了解,是思维训练的前提与基础,通过对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基础知识的讲解,起到普及作用。特别是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实际,通过艺术创作与欣赏实例,讲解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在其中的作用,同时,通过古今中外艺术家成功的案例,训练创造性思维培养,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引伸思维的习惯与养成。

2.发挥高校人文学科课程的作用,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的思维。大学课程教育的意义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能力尤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艺术院校开设了诸如哲学、文学、美学、艺术心理学、中国文化概论等课,应发挥相关人文课程对艺术类大学生思维训练的作用,增强教师思维训练的意识,适当增加实践的环节。比如,通过哲学以及中外哲学课,训练他们学会思考,学会理论分析,用分析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哲学课中对事物认识与分析的能力,美学课中强调审美能力的培养,心理学中的联想与想象力的培养等。通过古今中外艺术教育案例,训练创造性思维培养,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引申思维的习惯与养成。

3.艺术相近学科的相通训练。不同艺术门类专业在形象思维上的共性,决定了他们在思维方式上是相通的。艺术专业相近学科,可以互相启发借鉴,丰富自己的艺术底蕴。通过相近学科的互通训练,比如,诗歌与书画、音乐的相通训练,分别从音乐上、绘画上或舞蹈上来表达,训练表达的构思技巧,从不同的角度来体会艺术形象思维的能力培养,并以古今中外成功的个案,引导学生从相关艺术学科打通训练。注意不同学科之间的“打通”训练,建立在感觉移借(通感)的基础上,把文学的语言文字想象,与艺术的视觉、听觉的想象沟通,如诗歌与绘画的互通、绘画与音乐的互通,把相邻的人文学科合在一起,构成综合的形象思维训练。

4.创设情景的思维训练。开设相关的思维训练课程,创设一定情景,并在相关情景中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思维操练。比如,即兴式的艺术创作,以形象思维为主,进行艺术的构思。过一段时间,可以再创设另一种情境,如艺术的组织管理。教师进行评点与引导,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最终形成创新型的思维。现在艺术院校中重视艺术的技巧手段练习,而忽视观念与思维的创新,学生很大一部分时间在埋头绘画或练嗓,而不去考虑如何在练习的基础上创新。如何突破艺术上的因循,通过自己的思维判断,创新的艺术的主题与表达方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技法可能很好,但只能是很好的匠人,却不是艺术家。

思维训练是一项很复杂的教育工作,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可奏效,艺术活动中思维的复杂性,是思维科学中至今仍有争议的问题。艺术类大学生的思维训练,必须建立在遵循思维科学的基础上,遵循思维科学的原则,循序渐进,让课堂与课外相结合,训练与自我习得相结合,让学生学会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才会有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金辉.大学生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关系新探[J].高等理科教育,1997(3).

[2]林金辉.加强大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92(1).

[3]唐月娥.论逻辑思维对创造性思维的作用[J].湖湘论坛,1999(5).

[4]赵雪梅,么元煜.浅论艺术类大学生的素质教育[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3(1).

[5]张洁玉.艺术设计中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J].艺术百家,2006(2).

[6]宋黎明,乔启霞.加强思维训练,提高大学生的思维素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7]李宪忠.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

[8]苏常青.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云南艺术学院大学生情况调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4).

第3篇:改善逻辑思维的方法范文

一、逻辑是理性思维的工具

当时世界正处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最明显的特点是知识不到被创造,人如果不想落后于世界的发展,就需要具备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能力是人持续发展前进的产物,也是区分野蛮人和文明人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创新人才的综合素质中,科学严密的逻辑思想是十分重要的逻辑思维能力。它不仅有影响创新的作用,同时也是创新思想产生和应用的坚实基础。如果某个人没有良好的逻辑能力,很易发生定义不清晰、判断不准确、推论不符合逻辑、证明缺少说服力这类低级错误,很难理智地看清事情的最本质特征,这样虽然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还是很难让思想准确地反映出真实状况。从某种程度来讲,创新思想的形成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整个过程都与逻辑思维最基本的素质密不可分。

逻辑学的基础作用是对人思维的培养,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是指导人类使用逻辑思维并进行高效交流和讨论的必备手段。而发明和创新也把逻辑科学作为基石。西方的前沿科学一直以来都把演绎和归纳逻辑作为基石,这与当今科学的迅猛发展以及令人震惊的科技的飞速发展紧密相关。在人的知识体系中,逻辑思维是最初所具备的内容之一。其理论和方式对科学的诞生和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逻辑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不仅改变了自然科学,还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虽然科学分类广泛,研究内容差异巨大,研究手段各具特色,但是即使在科学如此迅猛前进的当代,逻辑仍是它所依靠并且不能背离的。每一种类型的科学均是由一连串理念、假设、推断所形成,并且随其一起不断进步。整个理论体系也会做出相符合逻辑的改善和调整。所有这些都无法离开逻辑学,无法离开对逻辑知识在现实条件下的实践。在此层面上,列宁引用黑格尔的名言:“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所以,不管是自然科学或是社会科学,都需要建立严谨、正确并且具有逻辑的体系。如果缺少逻辑知识,未经严格的逻辑练习,人类无法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任何科学内容都需要把逻辑当做基石,需要符合逻辑,不符合逻辑要求的一定不能被称作科学。在缺失逻辑的情况下,不会有任何科学的诞生。严复曾经说过:“是学为一切法之法,一切学之学。”

二、逻辑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

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特别是逻辑知识积淀和内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从长远进行考虑和规划,不能只贪图短期的效果。要有庞大的、全面的逻辑知识作为基础,才能更好地激发逻辑潜意识。知识积累越深厚,潜意识开发的可能性则越大。根据相关专家预计,2020年,发达国家会创建把知识创新作为基石的国家高新技术体系,而发展中国家在2040年能够完成这项任务,所以全球预计在21世纪后半世纪迈进知识经济时代。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到,社会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就是知识创新,同时作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创新型人才会起到重要作用。所以,中国需要教育培养出一批拥有创新思想、理念和能力的新型人才,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具有更强竞争力,占据更高的地位,而逻辑在这一个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因此,唯有让创新人才了解熟悉逻辑学知识,接受系统的训练,培养良好的逻辑素质,才可以利用创新思维完成所需要的创造。在谈论21世纪创新型人才时,钱伟长教授曾说:“学好一门功课并非仅按照此课所教的方法工作,这是由于这门课所教的内容也许在几年后甚至几十年后都没能在实践中得以运用。但是倘若我们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素养,那他们在这门课所学到的逻辑思维的方式永远都会有用武之地”。曾经听说过一个打牌的例子,两种水平差异很大者都不按照常理出牌,但是水平较差这常是胡乱出牌,输的一塌糊涂,偶然获得胜利,也纯属巧合;而水平较高者常常连出妙招,以奇制胜。这两种人最大的不同是,水平高者收到过系统的训练,知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人如果想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需要尽最大努力提升逻辑能力。逻辑学是一种认知方法,从已经了解的事物到未曾了解事物,它可以帮助我们增强自我学习的能力,探寻新兴事物。人们了解世界,探索未来,总是想要在保证正确率高的同时提高效率。所以,唯有彻底地明确逻辑在整个学科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和影响,同时把握好我国强力推动社会科学发展的良好机会,进一步开展逻辑学教育,重视研究工作,才可以推动逻辑学的不断前进和发展。

三、逻辑是新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

张晓芒曾经说:“思维素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对于认识、了解和创造世界具有统一概括的重要作用,它还把人类最本质的逻辑思维作为基石。所以,在思维素养的塑造过程中,只有关注到逻辑思维基石的地位,才能够在创造过程中,了解掌握并具备人各方面的特点。逻辑对的获得全新知识起到的影响,大多依靠演绎、总结和类比等等方法完成。更加具体地来说:我们能够通过逻辑演绎推理,把已知领域一般性的规律和与内容运用到其他某些非常规性的问题中,然后得到新结论和新理解;或者通过总结推理,从已知领域的非常规性的知识总结出常规性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了解新知识;另外我们还能够通过类比推理,由非常规到非常规,举一反三,以获取新知识。

第4篇:改善逻辑思维的方法范文

关键字:建筑设计创新意识可拓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设计创新的背景认识

建筑设计创新是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建筑设计的进程中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就创新思维在建筑设计中的影响,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满足建筑的制造要求

从广义上讲,建筑一般作为工程物的一种实体。我们往往把工程设计和建筑设计视为同一事件,事实两者之间却存在不小差异,主要表现在建造目的上。工程设计过程中运用较多的逻辑思维,在自然科学中的运用实践中较为广泛;建筑设计运用的思维模式较为复杂,如今正在往可拓性思维方向发展,在建筑建造的各个阶段都有应用。建筑建造是以质量安全、经济效益、人文影响为主要目的,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一种特殊的消耗物。建筑给人类创造了很多的物质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社会整体文化素质,规范、熏陶、鼓舞、激励了社会生活生产中的各项活动。

2、建筑设计的特性需要

建筑设计创新活动具有科学实践性、艺术性、形象思维性、形象思维性、逻辑思维性等较多特点,所涉及的知识维度较广,较其他创造性活动有明显的先进性、复杂性。建筑设计所覆盖的范围较广,针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地理位置、文化背景、投资效益都要有深入的调查,涵盖力学、光学、数学、经济学、人类学、美学等诸多学科,所涉及的思维模式也较多,涵括运筹分析、整体构思、合理推理、形象演绎等逻辑思维模式,也要求具备对信息的合理判断、善于运用经验处理问题、从不同角度体验知识等形象思维能力。建筑设计创新也是社会和个人综合素质提高的体现,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指导方向。这是这些特点使得人类在谋求更好的创新思维模式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只有加强并改进可拓性思维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才能满足这些特殊要求。

3、建筑设计创新的动力源泉

人类作为一种高级动物,喜欢追求新鲜的事物,正是由于这种信念,世界上出现了一个个新的奇迹,对建筑设计来说更是如此,谁也不能推测未来的房子到底是什么形状、最大高度会达到多少、能够建在什么特殊的位置、用何种建筑材料做成。建筑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类的感官需求,成为了时代的标志,代表了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标准。环境的变化使得我们的家园变得危机四伏,社会资源的减少使得人们不得不采取集约型方式来建设家园,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迫使人们较多地考虑建筑安全和建筑的建筑材料的耐久性,应对这些变化,建筑设计必须运用先进的创新思维模式来进行建筑设计。与此同时,建筑设计者也在不断寻求新的方式来作出更美观、更牢固的建筑物,也是他们的理想追求,这是建筑设计不断取得进步的主观因素。

可拓性思维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建筑设计者运用可拓性思维模式,逐步形成了完善的建筑设计创新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创新方式,这些创新方式实际生产中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运用,也在不断推广和改善之中。

1、逻辑型思维型建筑设计创新方式

逻辑思维型创新思维方式主要以人的逻辑思维模式作为建筑设计的基础,是通过灵活运用总结归纳、形象演绎、分析更新等逻辑思维方式对建筑各环节的创新。逻辑思维模式具有较高的严谨性、实践性等特点,在建筑设计的结构设计和建造施工方面有重要的是指导作用。根据逻辑思维的相关特点,主要分为归纳法、演绎法,设立假说法的说法,建筑设计者综合利用这三种方法解决设计中的问题。

(1) 归纳法:对之前建筑工程设计中的真实实例进行仔细分析,特别是总结出建筑设计中的先进思想和建筑在施工管理和使用阶段出现的弊端,并作出详细地比较,整合这些优缺点制定出最符合实际情况的设计方案。归纳法的运用增强了建筑设计的安全可靠性,避免了必要损失。是设计者对不同时间、空间上的单一建筑创新方式提高为统一规范的建筑创新方式,对客观事实的认识更充分。

(2) 演绎法:演绎法与归纳法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冲突,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推理过程。设计者根据建筑设计创新中的一般现象特点和正常属性,判断出个别建筑设计创新具备的属性和相关联系。演绎法很好地描绘了建筑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理清了设计环节中复杂多变的逻辑关系,弥补了归纳法的不足,演绎法与归纳法的有效结合构成了一套完整的逻辑思维创新体系。

(3)设立假说法:对于建筑创新思维方式来说,设立假说法是具有科学性的,同时也称之为科学设立假说法. 设计者根据建筑设计创新中的一般现象特点和正常属性,判断出个别建筑设计创新具备的属性和相关联系,结合自身的设计经验来下类似的定论.具有科学依据与实践经验的说法.

2、非逻辑思维类建筑设计创新方式

非逻辑思维类建筑设计创新方式结合各种思维重要属性、形式特点、方式途径,涉及的环节比较复杂,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各项思维活动的本质。这种创新思维方式有较强的特殊性,在运用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建筑设计创新方式进行了完善和改进。

(1) 联想式思维方法:运用事物的相似性原理,建筑设计者从周围事物中获取灵感,与建筑物的外形进行巧妙地融合,创造出一个个载入史册的建筑物,如中国国家大剧院“巨蛋”、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人们在看到这些建筑物时很容易联想到生活中的事物,因这些建筑设计成果具有较为明显的特点,因而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在进行思维型建筑设计创新方法过程中,这种顿悟性思维方法使建筑设计创新及时得到解决。

(2) 逆向思维方式:逆向思维方式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运用较少,对建筑设计者是心理上和技术水平上的挑战,从建筑设计的定式模式中脱离出来,形成建筑设计创新效果。这种创新思维方式并不是被所有人认可,在技术的设计需要客服很大的困难,但这种思维方式具有很大的可拓性,很多新鲜事物在刚开始出现时一般都较难被社会所接接受,但正是这种思维模式的运用使建筑设计取得了很多历史性的突破。

建筑设计创新可拓性思维模式的形成过程

准备阶段

在准备阶段,建筑设计主体根据问题出现的原因获取信息资料,制定出系统化、概括化的初步解决方案,往往这些方案不具有可行性和实践性,导致解决问题的进程停滞。建筑设计者应充分理解项目任务书中上的内容,详细了解建筑设计项目的背景,为处理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自然环境、市政环境、财务预算、文化背景之间的矛盾做准备。

处理阶段

鉴别外部环境中的常规性问题和创新性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其较大的复杂性。处理这些问题时,经常会受先前的知识经验、习惯、立场的影响,建筑师应加强对创新性问题的探讨,创新思维的形成就是建立这些看似平常的小问题上,许多情况下,建筑设计者形成创新思维就是发掘存在于常见外部问题的细微之处。发掘实践问题中不足,也是创新思维的作用之一。

阐述阶段

在建筑设计思维活动中,建筑主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问题作出判断,但这些知识经验繁多而杂余,容易忽略问题的本质,这就需要建筑设计者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激活与解决问题相关的信息。对信息的收集和激活影响了我们判断事情事物本质的能力,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总结。

总结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模式的形成和完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拓性思维模式在目前的建筑设计过程已有了广泛的运用,但也存在着不少缺陷。建筑设计水平的提高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必然会推动建筑行业的进步,建筑工作者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时设计工作的保障。

参考文献

第5篇:改善逻辑思维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逻辑思维能力;英语专业;语料分析

2011年和2012年专业四级阅读理解考查的逻辑错误主要为自相矛盾,目的在于考查学生能否在文中找到对应选项的表述;其次是论据不足,主要考查学生能否依据文中提供的相关表述推导出恰当的结论;再次是推理形式不正确和以偏概全,考查学生能否依据文中的表述得出符合作者意图的结论以及能否全面地归纳文章或段落大意和作者态度;最后是偷换概念和混淆概念,为了考查学生对概念转换的敏感度和对具体概念内涵和外延的认识程度。

从学生的实际表现情况看,他们在偷换概念类题目上的错误率要远远高于其它逻辑错误,其次是混淆概念这一逻辑错误,然后是推理形式不正确、论据不足和以偏概全这三种逻辑错误,最后是自相矛盾。这说明:

1)英语专业学生对考查偷换概念这一逻辑错误的题目敏感度较低,很少意识到题干主语和选项主语的变化,只注意到设问的对象,从而落入出题者设置的思维陷阱。

2)英语专业学生对词汇的内涵认识程度不够,一些同学对词根相同的词汇无法做到词义上的正确辨析,以imaginative和imaginable两个词为例,前者是“想象力丰富的”,而后者是“具有想象力的”,但是两者的词根都是image,很多学生在辨析这两个词的词义上就出错了,提醒他们在识记词汇的过程中不仅要记住词性,还要对词形相近或词义相近的词进行辨析,才能做到对一个词的内涵和外延的完全掌握。

3)在依据文中的表述推导结论的过程中,英语专业学生的思维不够严密,表现为没有掌握充分的论据就做出判断或者是对作者的意图进行歪曲,从而做出过度推断;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对考察这类逻辑错误的题目缺少足够的敏感度,没有完全掌握文中提供的所有信息。

4)英语专业学生能较好地将选项与文中对应语句进行配对,这和上文中得出的他们在概念判断类题目上表现较好是有联系的,因为考查自相矛盾的题目类型基本上为判断类题型。

1.1为什么英语专业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上会表现出这些特征?

本文将从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心理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作简短叙述

首先,从现阶段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看,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过于注重英语语言技能和知识的培养,缺乏提高人文素质的课程,思辨能力训练的机会很有限。将课程目标主要定位在培养掌握语言基本功的人才,而不是迎合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造成思辨能力训练在专业课上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其次,从专业课教学这一角度看,虽然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应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将之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通过什么教学活动来有效实现这一目的、教师自身的思维素养是否合格、学生能否接受和适应这样的教学改革等。另外在专业课课程考核上,思辨能力这一块的考评并没有作为硬性要求。考试形式仍以闭卷考为主,近年来课程论文这一考核形式有了明显增长,但是论文缺少教师指导、教师评分不合理等现象使之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上的作用甚微,也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最后,从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学习的过程和心理来看,模仿、记忆、重述仍是他们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这样大量的练习对于思辨能力的培养显然不是有效的方式。(文秋芳等2010)。在心理层面上,一方面大多数的英语专业学生相较于理工科类和其他文科类的学生来说,自我保护意识更强,他们不注重对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因此在课堂上缺乏足够的自信心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害怕会犯错,在同学面前丢脸;另一方面,由于整个课堂氛围都不活跃,受到群体思维的影响,原先少数活跃的同学也变得沉默了,思辨能力就无法在课堂上得到培养。

1.2如何改善英语专业学生的逻辑思维现状?

本文将针对上文提到的三个原因提出对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从专业课程设置上看,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指出要提高人文素质教育在英语专业教育中的比重,开设思想方法和思辨课;压缩英语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所占的课时(黄源深2010;李莉文2010;孙有中2011)。现阶段可以先开设跨专业的必修课程,特别是人文类课程,同时将以语言技能和知识为核心的专业课程比例下调。

在教学上,已有的人文类公共课程要尝试结合英语专业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相关的培养思辨能力的教学活动;在课程考核中,将课堂表现作为考评内容之一,降低期末笔试所占比例,在课程论文的指导和评分要安排得更合理。在提高教师的思辨能力方面,有必要组织教师参加思辨能力专题研修班,定期召开研讨会对思辨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做出反馈。

结语

本文通过收集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四级阅读理解题目并对其进行语料分析和定量、定性分析来了解英语专业四级阅读理解对逻辑思维形式和逻辑错误的考查分布以及英语专业学生实际的做题情况,来探究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现状和存在的不足,研究结果表明:1)2011年和2012年英语专业四级考查的主要逻辑思维形式是推理,然后是概念和判断;2)英语专业学生在推理类题目中的错误率更高,符合本文提到的“思辨缺席”现象;3)2011年和2012年英语专业四级考查的逻辑错误主要为自相矛盾,其次是论据不足、推理形式不正确等,最后是偷换概念和混淆概念;4)英语专业学生对涉及偷换概念这一逻辑错误的题目敏感度最低,然后是混淆概念、推理形式不正确等,最高的是自相矛盾,表现出思维不够严密、对词汇认识程度不够等特征。在这些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希望这一研究能为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实证数据,也为未来的英语专业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何其莘,殷桐生,黄源生,刘海平.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24-28.

第6篇:改善逻辑思维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转化

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在各个学校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而且情况呈现比小学阶段更严重的趋势。他们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研究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并探寻有效的转化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身因素是根本原因

初中数学学困生自身因素是导致其数学学习上的困难的内因,也是根本的原因,具体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的生理心理因素。比如有的学生思维方式上习惯于形象思维,不习惯于数学的抽象和逻辑思维,学起数学来怎么都脑子就是拐不过弯来。有的学生兴趣爱好上从小不喜欢数学,到了初中依然故我;或者是进入初中后因兴趣发生转移,导致数学成绩连续低下,于是便逐渐丧失信心以致学习困难。二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上的因素。有的学生学习上缺乏自觉性与主动性,学习方法不科学,不能适应初中数学课的学习要求,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以致形成学习困境。三是原有知识基础因素。有的学生数学基础不牢,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最终导致学习困难。

2、数学教师的素质是决定性原因

数学教师的素质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决定作用,数学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水平、教学态度以及心理状态等都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而数学教师的素质缺陷往往致使学困生的出现。

3、数学学科特点是重要原因

与小学阶段相比,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的知识结构变化很大,比如在运算上从小学的“数”运算发展到“式”的运算,几何的学习又使学生从数的学习发展到图形的研究与学习。初中数学课程的这些变化,使得学习上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中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学生就有可能不能适应初中数学学科的学习,进而影响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甚至成绩一落千丈,最后变成学困生。

除此之外,家庭状况和社会环境也对学困生的形成有影响。过分溺爱、教育缺失、留守儿童、单亲子女、父母离异等家庭不良因素会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身处这种家庭环境下的学生易于变成学困生。还有,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沾染了网瘾、逃学、厌学等陋习的学生也常成为学困生。

二、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对策

针对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来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1、加强对学困生的心理辅导

大部分的初中数学学困生,之所以会成为数学学困生,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力上存在问题,而是他们的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缺乏自信心以及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他们往往处于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当中:“学习数学碰到困难―没有及时克服困难―失去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失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学习成绩下降―成为数学学困生―学习数学碰到新的困难”。因此,教师要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结合数学学困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强对他们的心理辅导,设法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才能把数学学困生头脑里的思想困难去除掉,为之后的行为改变扫除障碍。

2、教师要改进思想观念,完善教学,因材施教

广大初中数学教师要严格遵守新课标的要求,改进落后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尽量减少学困生的产生。同时,教师要针对班级全体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学困生的情况,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尽量做到因材施教。比如根据初中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可以有意识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另外,教师还可以针对学困生的学习不适应,加强学习指导,让他们学会学习,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另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

第7篇:改善逻辑思维的方法范文

当要写读后感的时候,我往往会想着随便应付就好了,但是读了《从钱学森身上寻找“钱学森学问”》这篇文献,我仿佛发现了好多值得思考的东西,尽管这其中仍有一些雷同的观点,但是懂得思考就是创新所需要的一种能力。

文章开篇就是钱学森老先生的经典问题:“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我想对于这样的问题,社会上的很多人都已经回答过了,而且是从各个方面仔细的去分析,所以出于这个原因,我只想谈的是:什么是杰出的人才?是那些整天抱着书泡在教室或图书馆的人吗?是那些平时不在学习上花心思,临考试的时候抱佛脚就可以考得很好的人吗?读完钱老对师大附中的回忆时,我觉得会创新的人就是杰出的人才。创新的人是灵活的、有逻辑思维和善于总结的人,并且他们不只会抱着理论知识高谈阔论,忽视实际操作。钱老曾多次提到,一个具有创新品格的人,他的形象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要达到一种平衡,不可能一个逻辑思维很强而形象思维很差的人具有创新能力。我们都把钱老看成一个杰出的人,是因为钱老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之间拿捏得当,从而具有了创新能力,为世人所景仰。杰出的人知道主次之分,哪些内容该掌握,哪些内容可以暂且搁置,对于这些他们都是心里有数的,并不会对所有的知识盲目地掌握,否则完完全全地失去了学习上的主见,是很难有创新的。因此,当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什么杰出的人才时,我们才能够知道现而今我们学校在培养杰出人才方面缺乏了什么,往后应该朝着哪些方向去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

再者是钱老提出的整体思想,我觉得无论是做什么事情,整体意识是不可缺少的,因为任何一个人都是依靠集体而存在的,个人力量微不足道,即使有时候看起来是一个人完成的事情其实凝聚了各种力量。在钱老的这一思想中包含了用系统科学的理论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思想。在我看来,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棘手的问题,用系统优化的办法去处理是再好不过的了。所谓系统优化的方法,就是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从整体上把握系统的功能和性质;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学科之间是相通的,而文献中也提到提到钱老曾经在加州理工学院创办过“系统学讨论班”,这样的班不只是用来研究理工知识,而且涉及哲学,信息学等科目,范围广泛,足以打开学生的视野,这也正好印证了系统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和重要性。但是在国内,大部分高中在高一就开始分文理科进行学习,学业水平测试过后几乎是文科生只专注于文科学习,理科生只专注于理工科,到最后仿佛是文理科“老死不相往来”,不利于学生跨学科、大思维、多碰撞地进行系统控制的研究,所以还是回到钱老原来的那个问题,我们学校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那是因为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范围很狭窄,并且没有把研究学问放在第一,教学方式大都是老师讲授学生听,课堂课后没有学术研究的氛围;而在研究学问时又不习惯于在一个大的背景下进行,如此这般,在学术上的观点就容易片面,还谈何杰出与创新。所以系统思想在学术创新这一方面的作用是非同小可的,要想提高我国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系统意识,带领他们掌握系统科学的理论,以便他们在往后的学术创作上能胜人一筹,带动整个国家的创新水平。

第8篇:改善逻辑思维的方法范文

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系统的科学.因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发现一些同学解题杂乱无章或是有时思路明白但无法下手,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其一,没有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其二,没有清晰的逻辑思想做基础,在教学中,一般很注重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其实,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把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是建立学生数学意识的一条必经之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本文仅从解题教学中逻辑思想的体现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做法.

一、解题教学中逻辑思想的内容

简单来说就是对某个命题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概括、抽象并进行整理从中体现解题的思维过程和各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学生能够接受、理解、融会贯通,达到一通百通的目的.

最典型而且直观的是在推理形式与方法上的体现.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作为参与对象是完全不同的,学生正处于认知阶段,需要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来完成思维过程;对于教师,注重讲解的方式方法则是重要的手段,所以教师应力求使自己立足于学生的思维中,从自然的角度出发,启迪学生的思维.只注重结论,而轻视过程的讲解,虽然能收到整洁条理的效果但同时也失掉了教学的本意而成了一种仅供艺术欣赏的形式.

二、解题中的逻辑思想培养

1.解题模型与模型解题

讲解例题、习题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而分析题意也是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常用的手段.分析解题如果能一下使学生找到解题途径,那是再好不过了.然而,有时只能有些零散的想法,需要我们去加工整理,使之条理化,使学生能建立起题设与结论之间的桥梁,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所谓解题模型,就是对题本文由收集整理目进行一定的归类,得出解决某一类问题所采用的常规方法,使学生能掌握这一类问题的通法,故意构成的一种思维定式.而模型解题则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每个题都有它各自的个性,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出题者都要想方设法设置一些外围圈套,来迷惑解题者“拨云见日”自然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例 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底面内一点到三侧面的距离分别是2 cm,3 cm,6 cm,求这点到棱锥顶点的距离?

分析 这样的题目,学生往往是作出三棱锥的图形,试图根据题目条件去寻找侧棱与距离的关系.然而,这个三棱锥是确定的吗?这一问题的提出,可使学生的思路逐步走入正确的轨道.

如果给出一个长方体abcd-a′b′c′d′的长、宽、高分别为6 cm,3 cm,2 cm,则它的对角线为多少?

大家都可以得到7 cm,究竟这两个问题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呢?

试想:这个三棱锥的顶点、侧棱的位置定出后,侧棱的长度并不知道,也就是说,底面的位置没有给出.知底面内一点到三侧面的距离,也只能说这一点是唯一确定的,即这点到顶点距离是定值,但由一点是不足以确定一个底面的,由此可断定三棱锥这一条件是虚设的.对照上述长方体abcd-a′b′c′d′,如果把a作为两两垂直的三棱锥的交点,另一个到三侧面距离定值2 cm,3 cm,6 cm的点就是c′,实质上这两个问题就变为同一个问题了.

找到原型,借助这样特殊的模型对照,来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这样不仅可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兴趣,还可渲染课堂气氛,同样也是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一种良好途径.

2.解决好题中的主要矛盾

学生学会识题,能分析清解题思路,是解题的首要问题.但也会常发现一些学生眼高手低,看似会做,一做就错.所以,完成好解题的中节,才是解题的关键一环.所谓解题中节,即每个题目的难点、技巧、中心所在,也是做题者容易出错的地方,这也正是出题者考核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在训练通性通法的同时,特别重视一些常用技巧,当然也涉及了规范化训练的问题,在此就不多阐述了.

3.实现自我检测与判断

大多数学生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对自己的解法不敢确认正确与否,当见到别人与自己的方法、结论不同时,往往怀疑自己的结论,更有的,把本来正确的改

转贴于

错,如何改善这种现象呢?

首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本文由收集整理培养自信心是很有必要的.其次,要着重于平时的训练,解题要言必有据,不能凭想当然不顾条件滥用定理或公式,对于数学定理、基本公式做到既要深入理会,又会准确运用.教师可常举有关问题的病例,让学生讨论,然后进行剖析,便于学生开拓思路,实现自我检测与判断.

三、注意各学科的联系,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笔者在教学中深刻体会到在各学科中部分学生易犯的错误,并非孤立出现的,它们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所以,注意各科配套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良好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上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收集解题信息,总结经验,用自己的光明来照亮自己的阴暗,这定会使教学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循环.

第9篇:改善逻辑思维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培育;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在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上,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仍不尽如人意。因此,要想切实做好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必须在语文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并且不断的完善与改进教育教学手段,进而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语文学习中不断的提高。

1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初中语文是小学语文的升级版,其在内容和结构上均与小学语文有较大的差异,更多的是需要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的综合应用对课本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传统的语文教学以为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提高考试成绩为最终目标,这样就使得语文成为一门普通的学科,难以充分发挥其作为人文学科的作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没起到多大作用。因此,要采取相关措施,改善初中语文教学现状,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其全面发展。

2 初中语文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

1.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所受重视不足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部分初中语文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教师对于语文学科的理解不足,他们认为语文学科就是一门与文字相关的学科,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新字新词,阅读文章与诗词才是最重要的任务。教师将学生通过考试当成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优雅性。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每一个阅读文章在字词使用与修辞应用方法都具有很强的巧妙感。部分教师忽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让语文学科内容的魅力无法得到发挥,更影响语文学科教育的进步。

2.缺少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正确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利用正确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这些教师利用整节课的时间讲解课本知识,很少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这就让很多学生的学习行为受到教师的控制,只能跟着教师的脚步走,死记硬背一些知识,不能自由地发表看法。部分教师习惯了采用灌输式教学法,觉得没有必要更新教学手段,更很少考虑思想的创新,没有意识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与课外实践的重要性,这就使初中生丧失了很多思维能力锻炼的机会。

3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培养,需要教师更新教学方法,给学生营造更加自由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自主思考与快速进步。

1.加强语文课堂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之一。想象力,是学生学习语文必备的学习能力之一。利用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对语文课本知识进行形象化与具体化处理,有利于语文学习难度的降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会让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在语文教学不断创新的今天,教师要在课堂中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激发,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中锻炼思维能力。学生有机会进行自主思考,就很有可能得到个性化的学习成果。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发表观点,描述理解,促进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比如在讲解《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首轻音乐,并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想象课文所描述的场景。学生能够利用想象与思考将文字转化成为图画与现实,就可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实现语文学习能力的快速提高。

2.加强语文课堂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高低,对于其语文学习效率的高低有重要影响。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用眼、用脑、用手、用心、用耳,每一个感官都得到调动,才能实现个人学习效果的优化。学生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脑袋去思考,将课堂中的阅读与写作学习结合起来,记好笔记,才能让课堂知识被消化。学生调动思维,将课堂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律构建成知识体系,才会让语文课堂学习变得更有意义。初中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时期,他们对于一切事物都有想法。但是,逻辑思维尚不健全,个人理解自然会缺乏理性,想法的逻辑性不强。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就要利用阅读与写作教学,引导学生整理语言,发现语文应用中的技巧,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

比如在讲解《过故人庄》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每一个诗句之间的联系,通过思维运动分析其中的内容联系与结构联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故人”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通过思考说说写作思路。写作思路越顺畅,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就越强。将阅读与写作完美结合,可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3.加强语文课堂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将创新作为衡量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元素。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就会有更多学习想法,有更多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中,教师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通过讲解让学生有灵感,有新想法,新角度。语文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认识与表达事物的教学。比如在讲解《女娲造人》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女娲造人的利与弊”为主题开展课堂辩论,激发学生产生创新的想法,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4.图画课文

形象生动是语文学习的一大特点,这种形象是借助文字进行表现的。所以,在进行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将语言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对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有着极大的帮助,同时还能够对学生的多方面能力进行培养。图画法不仅可以将形象的语言转化为画面,还可以将抽象的语言转为画面。学生在进行这种转化的过程中要展开想象,认真动脑,这有利于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春》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形象语言画出五幅画: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以及迎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课文的语言,很好的将这几个画面用图画形式表现出来。

5.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监控

整个教学及学习情况要及时进行监控和反思,调整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自我监控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核心体现。如魏书生提出的“班级管理模式”具有“科学化”和“民主化”的特点。他在“科学化”中的建立了“计划系统”、“监督检查系统”与“总结反馈系统”,体系了教师对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学习了魏书生的“班级管理模式”,培养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检查学习效果、取补救措施的能力。

4 结语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个人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应用性,在语文课堂中重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创新语文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将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等多项思维能力相整合,在语文课堂中进行系统培养,促进当代初中生整体思维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姜泽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J].亚太教育,2015,04:60.

[2]胡玮玮,李继峰.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4: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