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知识体系范文

生物知识体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知识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知识体系

第1篇:生物知识体系范文

关键词:生物教学;知识体系;构建

生物高考复习教学中知识体系的构建,能将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复杂、抽象内容,简单、形象化,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和学的效率,协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提高知识迁移、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是高考复习教学面临和解决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如下几方面的体会:

一、回归教材,构建知识网络体系,提升学习能力

高考要求考生具有灵活的思维方式与较快的思维切换,复习教学要寻找新的重组方式和切入角度,对原有知识信息进行再新编码,将已学知识融入到个人的记忆和经验体系中去,如从一个免疫学案例入手,探究该疾病的检测方法、检测原理、病理分析、疾病预防及治疗等。对于主干知识复习要做到“加深理解――迁移综合――联系实际――综合运用”,如细胞代谢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遗传变异与基因工程、动物调节与免疫、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内容。要把局部与整体加以联系和联想,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已学过的生物学问题和模型,把有关的术语、条件、场景转化为生物学的概念、规律和原理,将遇到的新情景与学过的有关知识发生联系,将隐藏在教材中的重要原理(如光合作用、生态系统稳定性、低温诱导多倍体的形成、植物顶端优势)、规律(如染色体、DNA、基因的行为,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遗传定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原则(如碱基互补配对、中心法则)、图解信息及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出来,形成知识网络体系和概念图,使有关知识存储有序化和网络化。

二、注重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

生物学知识繁杂,知识点多,学生往往学到的知识是以部件的形式储存在知识库中,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限制,大多数学生很难自行找到各部件之间的横向联系,将其组装成完善的知识体系。教师可通过比较、归纳,区别各知识点的异同,构建知识框架,提高复习效率。如复习细胞的增殖时,首先用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明确本讲考什么?1.细胞周期概念;2.细胞周期各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及DNA的变化规律。然后复习细胞有丝分裂的概念、过程和分裂各期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变化规律以及坐标图,并介绍考点内容及相关例析;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可以绘出光合作用坐标图、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图,并总结出:横坐标轴以上表示光合作用的净积累量,横坐标轴上表示光合作用的生成量与呼吸作用的消耗量相等,横坐标轴以下表示呼吸作用的消耗量。

三、突破章节界限,使知识网络化

基础知识的掌握是生物专题复习的基础。因此在开展复习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归纳整理、串联引申生物课程的基础知识,构建起全面、扎实的知识链与知识网。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中,需要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复习情况进行引导和辅助,帮助学生理解性记忆生物课程的重难点知识,通过归纳总结出知识的主线,更加有效的获得和整理知识。就遗传变异专题复习而言,与其他章节知识点的联系较为密切,因此在构建本章知识网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跨章节的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综合,如生物个体的生殖与发育,能够与遗传变异章节进行综合,遗传与变异需要生物个体的生殖发育来体现;对于营养生殖而言,是通过有丝分裂来产生子代的体细胞,因此子代的遗传基因同亲代一致,后代也就继承和保持了亲本个体的绝大多数性状;对于有性生殖方式而言,生物个体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会经历基因重组的过程,因此能够产生出多种不同的基因型,出现明显的变异。可以说减数分裂是遗传基本规律的细胞学理论基础,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的遗传基础物质为核酸,脱氧核糖核酸所携带的遗传物质会对生物个体发育的主体方向及发育过程起着决定性的影响,生物个体的发育过程也可看作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过程。

四、设计“一图多问”,实现知识的前后串联

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图表方式呈现实验结果,这是当今高考形式的重要特点。而实际上,高考卷中再新的图表情境,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们的“根”。因此,复习课上,应对教材插图进行深入剖析,挖掘出图中所包含的内涵和外延,促进知识的综合和深化。如在“神经调节”复习课上,问题设计如下:

(1)突触由哪三部分构成?

(2)请分析,突触前神经元含有的细胞器有哪些?为什么?

(3)递质从产生到作用于后一个神经元,共穿过多少层膜?

(4)递质从前一个神经元排出的方式是什么?这体现细胞膜的什么特性?

(5)在前一个神经元发生的信号变化是什么?在两个神经元间发生的信号变化又是怎样?

(6)为什么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7)脂肪肝患者多食动物的神经组织有利于缓解病情,原因是什么?

(8)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发现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其细胞膜不能再恢复到外正内负的状态,这说明神经元在恢复到静息状态时,其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什么?

(9)在前一个神经元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处在哪里?

(10)结合本图思考,手术过程中,使用某种局部麻醉剂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一图十问”,既充分挖掘了示意图中所含的命题信息,又综合串联了与此紧密相关知识要点,有利于形成知识的整体性。

总之,在生物复习教学中,让学生快速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实现知识的迁移和综合应用,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显得至关重要。

考参文献:

第2篇:生物知识体系范文

1.1建立职业认同感,明确工作价值

职业认同感,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一致,即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职业认同感会影响个人的忠诚度、向上力、成就感和事业心,是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达成组织目标的基础。作为一名称职的实验技术人员,良好的职业认同感和价值观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内在动力。实验技术人员承担实验准备,辅助教学以及实验室日常管理等工作,头绪多而且繁杂艰苦,特别对于生物学科,实验材料、仪器用量大,必须随时更新,实验条件要求严格,要随时监控以保证菌种的活性不退化等。而且通常被认为从事着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因而地位和作用很难得到认可,导致工作积极性降低,职业认同感差,思想不稳定。针对此类情况,学校各级领导应重视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实验人员自身则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苦乐观,提高认识,增强职业认同感。明确自己在实验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强责任感,爱岗敬业,将关注点放在钻研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上。

1.2紧跟科学发展,提高业务素养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要求实验技术人员必须紧跟科学发展,不断提高业务素养。具备稳固扎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先进技术,此外遵循教育规律,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适应实验教学的新需求。实验技术人员不应局限于对现有实验的学习,应注重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了解本学科的前沿,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实验课程设置的难度也逐年加大,以基地班分子生物学实验为例,将以往连贯性不强的单元实验改革为一个综合性大实验,改革后删除了重复性、验证性内容,而增加了难度较大的诱导表达、SDS-PAGE等实验内容,这就要求实验技术人员迅速学习并掌握诱导表达及电泳的原理以及仪器的正确使用等。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摸索,该实验的开设已做到准备工作到位,实验现象明显,可重复性高,结果稳定等,教学效果良好。再如,PCR实验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模板不稳定,实验效果差的问题,实验技术人员在对实验结果做认真分析后,查阅资料,更换了模板和引物,从而显著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实验技术人员能做到对实验试剂和器材充分了解,针对菌种活性、培养条件、不同批次试剂等的细微变化导致的可能出现的特殊实验现象有所准备,并及时与指导教师沟通,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例如,革兰染色出现过染色后无法明确区分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问题,实验技术人员从菌种和试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对菌种进行划线分离而后单菌落培养,从而保证了菌种的纯度;其次在菌种没有问题的前提下通过实验确定了出现问题的番红花红试剂,而后购买不同厂家的该试剂做平行实验,最终筛选出实验结果明显的试剂,保证了实验教学有序进行。在仪器设备的维护方面,由于仪器更新速度快,仪器的操作方法也在变更,所以不能一味相信经验之谈,必须建立起学习操作规程及说明书的习惯。例如,不同厂家的显微镜、PCR仪、BOD仪、灭菌锅等仪器操作流程差别很大,实验技术人员能够做到先学习使用说明书而后操作仪器,并且培训实验指导教师和学生正确的使用方法,从而保证了实验仪器科学高效的利用。

1.3参与教学改革,辅助科学研究

实验教学中心承担多学科的实验课教学任务,一方面对实验课程体系有比较全面的把握,另一方面对实验教学软硬件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能够从自身优势出发提出教学改革方向,推动实验教学创新性变革,培养高素质人才。沈阳药科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多年来一直进行实验教学改革,通过省级、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和多个学科实验课程实验项目调整等工作,不仅建立了中心网上资源平台,而且完善了实验课程体系、实验室管理规程以及仪器设备使用等各方面的体制,全面调动了实验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实验技术队伍价值体系的建设及实验中心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变更发挥了重要作用。实验技术人员对各学科实验课内容以及实验器材比较熟悉,能够依据大纲要求,合理、科学地安排实验教学工作。例如,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面向全校开设,教学班次多,耗材和仪器使用频繁并且用量大,实验员都会提前做好计划,将实验材料准备充分,对于与其他课程共用的仪器如显微镜、离心机、摇床等,合理安排使用次序避免冲突,从而做到协调好实验材料、仪器、实验室的利用,保证实验课顺利进行。教师与实验人员彼此分工和侧重点不同,通过调配能使实验技术人员的实践教学与教师的理论教学形成良好的互补格局,彼此都把自己所擅长方面的能力最大化,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应用型人才,使学生更具竞争实力。随着实验技术人员中研究生学历比例的不断增加,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已逐步提升,由于已经经过了全面系统的科研训练,更具有创新意识,体现在科研活动上就应勇于参加科研课题的研究,力争做到能够在科研工作中当好助手,与他人通力协作,承担科研任务,潜心攻关,探索新问题创造新成果。

2实验技术队伍管理模式的建立

2.1发挥主人翁意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实验技术人员作为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既是实验中心的建设者,又是管理者。针对如何充分发挥实验中心的作用,如何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实验中心必须要在学校相关制度的指导下建立更为详尽的仪器设备的购置、操作、维修、保养、报废等方面的制度,以确保每项工作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针对如何制定人员职责,如何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验中心则应依据岗位责任制,对实验员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做出明确规定。沈阳药科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在制度管理方面,制定了实验教学中心管理细则、实验室工作岗位职责、实验室开放管理细则、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等多项管理制度等,各项日常工作细致明确,做到了有法可依;实验室的管理方面,将学生实验室根据学科分配给专人负责管理,并定期对照明、水、煤气、门窗等进行维护维修;在实验课程准备方面,按学科及班次分配工作,分段包干,使每个人都能明确自身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在仪器管理方面,对仪器设备进行统一购置、统一调配,根据仪器类别设置显微镜室、摇床室、离心机室、超净工作室、灭菌室等,分责统一管理,所有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实验室使用记录均完整,提高了仪器设备及实验室的利用率;在药品和耗材的管理方面,各个技术人员根据所准备实验课程承担相应药品、器械耗材等的管理工作,多人共用的物品,由使用最频繁用量最大的人员进行统筹管理。

2.2量化考核指标,构建科学管理模式

关于制定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制度,通常使用的考核晋升管理办法比较粗糙,对工作的专业程度没有明确规定,也导致一些具有较高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实验人员工作热情受到挫伤,从而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改革的进行和实验中心的发展。考核制度应适应新时期实验技术人员结构的变化以及教学改革对实验人员的高标准要求,把职业道德、工作作风态度、工作纪律、业务水平与专业知识、完成本职工作能力、实验教学工作量、实验准备质量、实验教学效果、开展实验改革、科研成绩与论文等方面内容,依据不同职称等级的要求进行量化,真正起到奖惩分明,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全体人员积极性,形成良性管理模式。此外,应重视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克服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安排实验人员参加各种培训和专业会议等,拓宽知识面,从而提高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

3结语

第3篇:生物知识体系范文

关键词:街舞;中职学生;身体素质;实证研究

一、前言

街舞运动是一项新兴的具有激烈竞争而又具有观赏性的体育运动,在我国青少年当中普遍流行,在各类中小学也有普及开展,学生练习兴趣高,参与性强。街舞在我国开展历史虽然不长,但得到国内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相关报道也逐渐增多。街舞练习对提高中职学生身体素质,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中职学生练习街舞与提高中职学生身体素质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也为其他类型学校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挑选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高二年级第二课堂街舞兴趣小组男生22人组成实验组,在高二级随机抽取男生22人组成对照组。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笔者通过google搜索和中国学术期刊网的中国期刊数据库搜索查阅有关街舞方面的文献资料,结果发现许多与街舞相关的书籍和研究,但是研究主要集中在街舞对形体、协调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而且主要面向高校学生开展。因此,笔者开始思考在职业中学开展街舞练习是否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基于此,笔者开展了本次研究。

2. 实验法。

对研究对象的身体素质进行实验前测与后测,身体素质测试指标包括:1000米跑、100米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掷实心球、立位体前屈。

3.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软件对测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处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前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差异分析。

表1的差异检验结果表明,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在1000米 、100米、立定跳远、引体向上、投掷实心球、立位体前屈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在实验前,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的起始水平相当,按照实验研究法的有关原理,可以继续进行实验。

(二)对照组实验前后身体素质的差异分析。

表2的差异检验结果表明,对照组在实验前后在1000米、100米、引体向上、立位体前屈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立定跳远、投掷实心球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这只能说明学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个别项目存在差异并不能说明学生的身体素在显著提高。这也许是学生正处于力量发展的年龄阶段所造成的。

(三)实验组实验前后两组身体素质成绩指标差异分析。

表3的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在实验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街舞练习对提高中职学生身体素质,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有明显的帮助。

(四)实验后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成绩指标差异分析。

表4的差异检验结果表明,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在1000米 、100米、立定跳远、引体向上、投掷实心球、立位体前屈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两组在实验后,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的差异较大,证明实验组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在1000米、100米、立定跳远、引体向上、投掷实心球、立位体前屈方面进步明显,说明街舞练习对提高中职学生身体素质,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有明显的帮助。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经过四个月的街舞训练,P<0.01,耐力、速度、弹跳、力量、灵敏、柔韧有明显提高。耐力、弹跳、力量、柔韧是街舞训练的主要内容,它是学习和掌握街舞专项技战术的必要条件,中职学生一般街舞专项技术的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有益于动作技能转移。通过实验前后对比,通过街舞练习能够提高中职学生身体素质。

(二)建议。

练习街舞目的是为了提高中职学生身体素质,学习和掌握街舞练习内容,要选择适合中职学生承受一般街舞训练的基础,并且要严格按体育锻炼的要求来进行练习。

学生初步学习街舞时,切不可一下子就加大运动量,要循序渐进。首先要做好热身活动,将身体的各个关节、韧带、尤其是膝、踝关节要充分活动开,以免练习街舞时损伤;其次进入一定强度的练习,该阶段练习时间尽可能在30分钟以上;最后采用各种强度的伸拉练习等,另外,练习完了要注意使身体放松。严格按这四个步骤进行练习才能取得较好的锻炼效果。

由于街舞练习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各器官和系统的机能;必须严格对学生的练习强度进行控制,练习强度可用“靶心率”控制,靶心率的计算公式:[(220-年龄)-静态心率]*(60%—85%)+静态心率,由上公式可算出学生练习街舞时的心率强度约为[(220-17)-75]*(60%—85%)+75,即152-184(次/分钟)较为适宜。

(作者单位: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体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第4篇:生物知识体系范文

关键词植物生理学;评价体系;科学素养

植物生理学是生物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由理论课和实验课组成。实验课不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采用的评价标准会对学生产生一种导向性作用。植物生理学实验成绩的评定一般包括平时成绩和学期结束考核成绩。以往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评价主要依据实验报告,一份书写工整、实验结果正确的报告往往能得到高分。期末考核仅仅是检查学生对做过的实验原理的掌握和仪器的使用。这样的评价标准会引导学生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导致学生极力回避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更有甚者更改实验结果或拼凑实验数据,不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为了提高师范专科层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中小学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对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评价体系做了改进,现介绍如下。

1改进对平时成绩的评价

1.1增加对学生实验预习的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实验课上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先对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从头到尾讲述一遍,反复强调易出错的环节,尽量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然后,学生利用实验室精心准备好的实验材料、试剂、仪器按照板书一步一步完成整个实验操作,学生的主要目的是得出所要验证的结论,最终完成实验报告。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个实验,很多时候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实验过程遇到问题时只能依赖老师,学生被动地做实验,难以激发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新的评价体系要求学生进实验室前做好预习报告,课堂上换由学生主讲,除了讲述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外,还要求学生讨论实验设计的科学性、严谨性,鼓励学生敢于对实验设计加以改进。通过检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了解、实验步骤的掌握,以及对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的分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在预习用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水势实验时,让学生思考如果将实验修改为选取不同的植物材料进行测定,在实验设计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有哪些。让学生学会分析不同植物组织水势高低存在的差异,当对其水势进行检测时,配制蔗糖溶液的浓度梯度范围就会有所不同,完全按照实验书上设计的蔗糖浓度梯度范围可能无法检测出植物组织的水势。在预习时学生可以根据实验室提供的实验材料,自己准备实验材料,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所要检测的植物材料的含水量特征,设计所需的蔗糖浓度梯度溶液,课堂上利用准备好的蔗糖母液配制所需的浓度梯度溶液,通过发现等渗溶液来计算植物材料的水势。再让学生思考如果最初配制的蔗糖溶液没有等渗浓度的溶液,如何能确切地测定植物组织的水势。引导学生在相邻的小液流上升和下降两个浓度之间重新配制降低浓度差值的蔗糖溶液进一步进行观察[1],最终找到小液流悬浮不动的溶液,计算植物组织的水势。

再如预习用简易测定法进行种子呼吸强度测定时,思考水柱上升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当比较不同种子的呼吸强度时,如何尽量减少无关因素引起的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通过实验原理分析种子的用量、捆绑的松紧度、种子悬挂的高度等因素对呼吸强度测定的影响[2]。让学生先根据提供的实验装置(广口瓶体积的大小)设计预备实验进行最佳实验条件的筛选。如种子用量的选择,由于实验过程中种子呼吸强度受密闭装置内氧气量的影响,种子量太少,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量少,水柱上升高度不明显,容易造成检测的误差;如果用量太多,密闭装置内氧气量有限,不能满足种子呼吸作用的需要,以致实验结果不真实。设计预实验筛选出最佳实验方案,进行不同种子呼吸强度的比较。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预习报告的完成情况来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评价。

1.2加强对实验操作过程的评价,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

植物生理学实验有一部分属于验证性实验,操作过程不像定量实验要求那么高,以往有部分学生会先预测出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不能严格按规范步骤操作,随意性较强,根据预测的结果编造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为了杜绝这一现象,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应加大对实验过程的检查,在每次实验中,对于涉及到的实验仪器及设备,检查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否正确使用,对于一些基本技能的要求,检查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从玻璃器皿的洗涤到试剂的配置,从移液管、滴定管到显微镜、分光光度计、离心机、光照培养箱、电子天平等仪器设备的使用以及维护等,每次实验对学生的操作都进行严格检查和考核,即使最基本的洋葱表皮的撕取,都要严格规范。坚决杜绝学生随便拼凑实验数据现象的发生。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清洗干净自己所用的玻璃仪器,并把试剂、仪器等摆放整齐,恢复桌面的整洁状态,培养学生认真、科学的研究态度。

1.3改进对实验报告的评价标准,培养学生端正的科学态度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对实验报告进行批改时,不以实验结果的好坏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教育学生对待实验应具有科学的态度,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规范学术行为、遵守学术道德的意识。当前在学术研究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失范等问题,少数人违背基本学术道德,侵占他人劳动成果,或抄袭剽窃,有少数人甚至篡改、伪造研究数据等。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注重高校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实验课教学中教师有责任教育学生遵守学术规范,尊重实验的原始数据。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实验结果不理想、甚至得出错误的实验结果时,不能仅仅为了实验得高分,去抄袭他人,甚至杜撰实验数据,而应当对实验过程进行全面分析,寻找原因[3]。

应把对实验报告的评价重点放在对结果的分析与讨论上,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中教育学生不要因为怕实验失败而缩手缩脚,应当大胆地去探索,不要担心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关键是能找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在对实验报告进行批改时,侧重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及思考题的完成情况。当实验中出现问题时,要学会分析。首先检查是否严格按照实验的操作步骤来完成,其次要敢于质疑实验设计上是否存在问题。如在用BTB法、红墨水染色法进行种子活力的快速测定时,发现2种方法测定出来的活种子的百分率相差较大,红墨水染色法测出的活种子的比率要低于BTB法,要试图寻找其具体原因。首先,应从实验操作上进行检查,是否存在人为误差,在用红墨水法进行检测时,用刀片沿种子胚的中心线将种子纵切为两半时是否有偏差,选取的一半有没有可能不包含胚,从而造成活种子的比率降低;在用红墨水进行染色时,时间把握上是否有误,有无造成浸泡时间过长,而使得活种子的胚也被染成红色。其次,检验实验设计上是否存在不严谨的地方,因为2种方法选取的是不同的种子,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误差。通过对可能的原因进行分析,再次重复该实验,避免操作上的误差,并在实验设计上进行一些改动,取100粒种子沿种子胚的中心线纵切为两半,一半用于红墨水染色法检测,一半用于BTB法检测,进行发芽率的比较。如果还存在误差,则证明差异主要是由于2种方法本身的误差所造成。最后,进行2种方法本身实验误差分析。用红墨水染色法,只要胚中存在部分死细胞就会被染成红色,被定义为死种子。用BTB法,只要胚中存在部分活细胞,就会出现黄色晕圈,被定义为活种子。因此用2种方法检测会存在一定的误差。通过实验学生明确了用快速测定法测出的活种子的百分比并不等同于真正的发芽率。

2改进学期结束的考核方式

以往学期结束的实验考核都是从做过的实验中抽取1~2个让学生重新做一遍,以考查学生能否正确掌握实验原理、熟练使用实验仪器[4]。为进一步考核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应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从实验设计、原理掌握、操作过程、实验态度、结果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如让学生设计实验鉴定逆境对植物组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既考查学生对叶绿素含量测定的原理、方法的掌握,又考查学生对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情况,同时还考查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学生可以设计不同的逆境条件,如高温、低温、干旱等来研究逆境对植物组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从种子萌发到幼苗培养,然后将幼苗进行对照与逆境条件的处理,最后进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完成一系列实验后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逆境对植物组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这样的考核可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价。

评定实验成绩时,平时成绩与学期结束考核各占50%,平时成绩中预习占30%,实验操作占30%,实验报告占40%,综合后为学生植物生理学实验的最后成绩。

3小结

在植物生理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改进评价标准,培养了学生对待研究的科学态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浓厚,实验过程中的基本操作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过去相比明显增强,另外,学生敢于对试验设计加以改进,敢于大胆探索,科学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培养的学生更能适应中小学生物学教学的需要。

4参考文献

[1] 陈彦,朱奇.植物组织水势测定实验的改进[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7, 43(1):153-154.

[2] 芮海云,卢仝,丁敏,等.运用简易呼吸测定装置测定植物种子呼吸强度的探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22(6):52-53.

第5篇:生物知识体系范文

关键词:生物工程;校外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校外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与职业院校相比,目前地方本科院校校外实践教学质量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没有明显提高,“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仍较为突出[6]。从学生、教师和企业的反馈意见来看,实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高校、学生和企业对校外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导致部分高校学生的实习流于形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并无实质性的提高。(2)校企合作基础不牢,主要是因为学校和企业都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它们有着不同的本质属性,企业不是培训机构,第一要务是赢利而不是教学[7]。(3)缺乏系统的监控和评价机制。教学监控和质量评价的操作和管理尚未形成规范和制度,主要表现在评价随意性大,人为因素过多,定量分析不足,存在偶然性和片面性的矛盾[8]。由此可见,除了加强社会各方对校外实践教学的重视之外,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健全质量评价体系并进行有效的监控是我们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核心目的是通过监控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运行情况,及时把握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各个要素,检验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的优劣及现存问题,并根据反馈的意见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并实施,形成集质量部署、监控、反馈、整改为一体的闭合循环体系[9]。

二、校外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通过构建适合应用型本科高校校外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校外实践教学的有效性,能够提升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社会服务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高度对接,提高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针对本专业校外实践教学的特点,我们设定的校外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结构框架由监控目标、决策保障、监控过程、质量评价和反馈整改五大板块构成。1.确立校外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目标,主要是对实践教学中与企业关系密切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由校方实践教学的相关部门(校学术委员会、督导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等)协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制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其阶段性目标要具体,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有步骤、有计划地完成总体目标的实现。2.合作决策机制与基础保障。成立由校企相关人员共同承担的校企实践教学质量工作小组,建立双方的互聘与交流制度。建设满足校外实践教学需求的校企联合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制定相关的制度,有效保障实践教学基础设施的完备性和使用效能。3.校外实践教学质量体系的构建及全方位监控。校外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小组负责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明确各项实践教学质量目标和要求,严格监测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各项环节。校外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过程分为三大块:监控主体、监控点以及监控内容。监控主体包括校企教学质量工作小组、实践教学相关教师、企业导师和学生个体。监控过程包括事先、事中和事后监控。监控内容包括校外实践教学大纲、校外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以及实践教学实施效果。4.构建多元化的校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评价主体主要是学生、教师、校内专家、实习单位和社会。从实践教学计划、校外实践教学单位及具体安排的实践教学项目等情况综合考虑,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保证质量评价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公平性,并有利于收集符合实际教学效果的反馈意见。5.建立质量反馈与整改系统。通过对实践教学效果评价和反馈意见的分析,进一步核查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三方质量诊断小组,分别由校企质量监控小组、用人单位和学生共同参与,并及时反馈诊断结果。学院和教研室根据反馈结果调整管理策略和实践教学方案,为以后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提供保障。

三、校外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实践

1.建立了合作决策机制与基础保障体系。智力和人力资源是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必不可少的因素,而高校教师的智力资源和毕业生的人力资源具有天然的优势,同时,高校需要依托企业建立实践和技术合作基地,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奠定基础,因此校企“双赢”是双方合作的基础。近年来,根据生物工程专业的特点和发展方向,重点联系了区内生物制药和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知名公司或研究所,先后与桂林华诺威基因药业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桂林万禾农产品有限公司和桂林三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或联合实验室。2.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体系。由于校外实习涉及学生、教师和企业三方面,因此对于实践教学的信息采集也需要从这三方面入手:(1)为学生设计的《校外毕业设计/实习周总结》包括任务完成情况、收获与心得和存在的不足等,《满意度调查表(学生用)》包括实习单位、校外指导教师、满意度和主观评价等。(2)为实习单位设计的《校外毕业设计/实习质量评价表(校外导师)》包括学生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纪律性、工作能力和责任感等评价。(3)为校内导师设计的《校外毕业设计/实习质量评价表(校内导师)》包括对实习单位、实习效果和实习报告等评价。通过质量评价和反馈整改环节的实施,使我们对于实习基地质量有了更加客观的评价和认识。根据学生和校内导师对实习单位的反馈信息建立了校外实习单位的评价体系。对于总体评价低的单位减少学生实习的人数或撤销实习基地建设,对于总体评价高的单位增加学生实习的人数。根据校外导师的反馈信息,使我们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基础水平和适应能力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并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3.持续改进。在质量评价与反馈体系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持续改进的环节,比如决策保障环节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作为校方实践教学的相关部门需要协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教学质量评价[10];信息采集需要更加及时和全面,可以采用微信或QQ群等方式在线监测实践效果;针对三方设计的质量评价表需要完善,提高其调查的针对性,同时提高受调查人员的重视程度。

四、实施效果

经过近两年校外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提升了教师“双师”素质,从而确保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校外实践教学涉及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双创教育等环节,前两个环节侧重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后两个环节则侧重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的锻炼及提升。近年来,学院充分借助学科建设中的有效资源,搭建各类平台,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2016和2017年本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分别有30%和50%与校外合作企事业单位相关,2017年立项的大创项目中有90%来自于校外合作单位,此外很多校企合作的项目也融入大学生“互联网+”和“化工设计大赛”的创新创业比赛中[11]。通过本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从根本上提高了校外实践教学的效果,使学生能够亲自参与、亲身经历和具体操作,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2]。为了提升教师的指导实践教学能力,我们采用“送出去”和“请进来”两种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将校内导师送到企业挂职锻炼,将校外导师请进课堂。自2016年先后有三位教师在企业挂职,负责企业质检中心实验室的组建、相关质量标准的制定、食品安全科普培训等工作。通过挂职锻炼,既服务了企业,又提升了专业教师实践教学的认识,从而更好的指导学生。从企业中聘请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工作责任心和一定的指导实习经历,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的企业导师负责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指导。聘请企业导师来校为学生作报告,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就业前景和企业文化等有了直观的认识。

第6篇:生物知识体系范文

关键词:员工培训;企业发展;素质提升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努力,所以加强员工培训,实现队伍素质提升,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员工在企业中的自我价值,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加强员工的培训,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一、加强员工培训的重要作用

(一)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在社会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须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而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加强员工的培训,通过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先进技术的培训,可以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此外,通过对员工的培训,可以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水平,也可以使员工更深入的了解到企业决策和发展方向,提高企业的竞争活力。

(二)提升企业的综合素质。就目前企业发展的形势来看,由于我国人才的数量有限,企业发展又增大了对人才的需求量,所以人才的供给速度赶不上企业的发展速度。目前人才的来源主要是招聘和企业内部的培养。而加强员工的培训,也是一种人才培养的方式,员工培训是一种企业培养人才的风险低、收益大的战略投资,提升企业内部员工的整体素质,进而提升企业的综合素质。

(三)提升企业人员的稳定性。加强员工的培训,一方面是对企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是提升了员工自身的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仅企业要有竞争意识,而且员工自身也要有竞争意识,通过培训,可以加强员工的就业能力,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加强员工的培训,还可以促进企业的人员稳定性,在企业的发展中,员工同样重视自身发展的问题,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员工字企业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经济价值。

二、员工培训应该坚持的原则

(一)技术与素质相结合的原则。在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的时候,不能只注重技术的培训,而忽略了素质的培训,员工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工作的质量和培训的效果,所以素质培训在企业的发展中同样重要,在实行员工培训时应始终坚持技术与素质双向发展的原则。在追求技术提升的同时,也注重素质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这就对企业的管理人员素质培训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素质培训,只有实行技术与素质相结合的原则,才能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二)培训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原则。员工培训的开展,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如果企业发展规模较大,又有一定的经济实力,那么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来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可以采取出国深造、或者与其他先进企业进行学术研讨会的方式,来对员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能引起员工的关注,另外就是在形式上也要进行创新,不能采取一贯的培训模式,对员工进行说教。

(三)培训内容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的原则。在员工培训上,企业应坚持培训内容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的原则,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神象征,也是企业发展历程的体现。培训内容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可以使企业员工更深入的了解到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引导员工将自身的价值与企业的发展联系到一起,自觉的努力工作,实现自我价值。良好的企业文化,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员工形成一种约束力,提升员工的执行能力,增加员工的责任感,提高对于企业的归属感。

三、加强员工培训的有效途径

(一)强化培训团队的建设。企业员工的培训,要有其本身的针对性和专业性。这就对企业的培训团队有了较高的要求。首先,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培训部门,根据企业的员工和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培训。要合理的调配培训资源,针对员工的情况选用合适的培训人员,保证培训质量;其次,企业应该坚持与高校合作,可以使培训人员利用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去高校进行授课,保证自己的理论知识的更新。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引进专家和优秀人才或者利用高校的师资力量将员工内外培训相结合,最大程度保证员工培训的质量。

(二)创新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企业在进行员工培训时,不能只流于形式,让员工象征性的走个过场,而没有实际的培训内容,这样不仅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浪费,而且也会使企业员工产生消极的心理,所以,要想真正的落实企业员工培训,这样既可以加强企业员工培训的质量,又可以促进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此外还可以针对员工采取培训考核制度,提高员工对于培训的参与度。

(三)完善员工培训评价体系。为保证员工培训的活力,需要不断地完善员工培训评价体系,科学的培训评价体系有利于实现员工培训的优化,及时把握员工培训中理论与现实的偏差,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员工培训评价体系应具备综合性,对于各项素质实现科学的分析来确保评价的中肯性。首先,员工培训评价体系应具备可靠性,保证评价的真实性;其次,员工培训评价体系应具备常规性,杜绝一次定性,应定期进行评价,分析评价之间的变化有利于提高评价的实际价值;最后,员工培训体系应保证信息的及时反,对于学员的意见及时听取,及时对于培训中不适应当前情况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孙桂娟.以基本素质达标培训提升员工队伍[J].中国培训,2013,01:

60-62.

第7篇:生物知识体系范文

财务稽核的重点①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对企业实际产生的“经济业务及财务收支”有无违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而进行重点审核;审核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及其他资料”内容是否真实、合法、准确及完整进行审核;对账账、账证以及账表有关数据相符于否进行审核。②确保资金资产的安全完整。重点审核对资金使用问题上的“合理性、合规性”进行重点审核,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动以及结存状况进行审核,且和账面记录展开核对,审核账实是否相符。③确保预算与内部控制体制得以全方位的落实。对财务预算指标的完成状况进行重点审核,稽核监督各项内部控制体制的科学性、完善性、有效性以及其执行状况。

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亦称之为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与质量标准”。其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客观性。客观性原则也可以称作可查性原则与真实性原则。于会计活动中,客观真实并非一定即为精确的。因为受经济业务复杂性与会计分期假设性影响,对某些会计工作事项便需要会计工作者做出主观的估测与判断。②相关性。相关性原则则要求企业所给予的会计信息务必和使用财务会计报告信息者的经济决策相关,能够帮助使用财务会计报告信息者准确的评价及预测企业的“过去、现在及未来”的状况。可是相关性,亦非要求会计报告可以不受限制地随意扩大信息量。③可理解性。可理解性原则则要求会计记录务必做到清晰简要以及透明度高等特点,利于使用者对其理解及应用。④可比性。可比性原则意指会计核算活动务必与国家的统一规定相符合,所给予的会计核算资料彼此具有可比性。可比性原则,要求不同企业尽量采取统一的会计处理措施,亦要求同一企业于不同时期里尽量地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措施。

财务稽核在会计信息质量中的影响

(一)财务稽核益于会计人员履行监督职能,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监督,重点是采用监控措施对财务收支展开管理,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直接影响,问题回馈及时与否,所采用的手段得力与否,经济效益流失与否。故此,会计监督为企业财务管理重要环节之一,而财务稽核可以让会计活动更好地充分发挥核算与监督职能,将事后控制转为全方位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与事后控制”。

(二)财务稽核的及时可靠,能提升会计信息质量财务稽核活动的开展,能够对日常会计活动中的营私舞弊及错误行为得以及时发现,且能及时进行纠正,杜绝重大舞弊问题的发生,能够于相当大的程度上降低资产负债表的日后事项调整所带来的繁复会计处理问题,并且能够促进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与及时性要求实现。

(三)严格的财务稽核体制,能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严格的财务稽核体投影,能充分调动会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有助于会计工作者积极投入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会计工作者所特有的的主观能动性,会计工作者能够于稽核工作中,对每一笔的经济业务往来具有详实的了解,且依企业实际状况与部门预算执行状况给出好的建议,为其出谋划策,令资金使用效益得以充分发挥。

(四)财务稽核可消除会计人员侥幸心理,能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通过财务稽核工作,对会计核算活动中的会计体制应用不正确、账务处理有失规范、原始凭证有违规定等现象进行及时纠正及处理,以提升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彻底消除会计工作者存有的侥幸心理,益于会计从业者持有严谨的职业态度,增进会计从业者的高度责任感,进而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

财务稽核提升会计信息的具体措施

稽核为稽查与复核简称,财务稽核为会计机构自身对会计核算工作实施自我检查与审核的活动。“数据、载体以及传递”等相关要素组成会计信息。其中,数据为对经济业务进行记录描述的序列,数字为其核心;载体为“传输与加工以及存储”会计信息而依附的对象及工具;传递即是把会计信息公示及披露给“投资者、政府、债权人、企业管理当局”等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信息也只有在使用者那里方显出其价值。提升会计信息质量,需由会计根本要素入手,而财务稽核即是能够充分提升会计信息处理要素层面关键要素之一。于新的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会计信息需求持续变化拓展,会计信息需求的对象亦日趋个性化,会计信息实效性日趋快捷化,上述新的要求督促会计信息质量的不断的提升。

(一)原始凭证的稽核会计原始凭证,为企业于经济业务产生之时所填制获得的,用以对经济业务产生及完成的状况进行证明,并且作为会计凭证的原始依据。比如,于石油集团里,因为情况的需求,某项业务产生了分次,此时便需要展开累积凭证的制作。对于此类单据进行财务稽核,首先需确定单据完整及真实性,相关手续齐全与否。限额的领料单于核查之时需合理,且需对单据的正确性与及时性进行验证,如此方可最大化的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二)会计账簿的稽核会计账簿,是由具专门格式且联结于一起的若干账页所构成,依会计科目进行账户开设,用来展开“序时、分类、记录及反映”经济业务的簿籍。会计账簿于财务稽核活动中,需关注账簿格式以及登记方法的准确性。账簿的内容于核查过程中,需关注和会计凭证彼此结合,稽查其“账单、账证、账表”内容相符与否以及与记账规则是否相符等。

第8篇:生物知识体系范文

无人驾驶电动直升机植保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安全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农资经销,农药生产与销售,防控假冒伪劣农资进入农产品生产过程,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实际意义;同时,对于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激发农民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丰富和发展先进农耕文化,都有着积极意义。

然而,无人驾驶直升机植保技术在推广与应用当中,虽是一个热门话题却遇到了冷场面。日前,笔者到当地一个很有实力的农资经销公司华农农机有限公司处了解该项技术的市场情况。公司老板刘桂钧说,这项技术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技术,但目前来说,看的多,用的少,市场上还呈观望态度。说着,他拿出一叠邀请函告诉我们,有几个外省的表演示范活动请他带“飞机”去表演,但没有做成一起销售业务,他都有些难以应付了。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无人驾驶电动直升机植保技术推广,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技术培训困难。在技术培训问题上,培训主体缺失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由于该项技术属于新兴的高科技技术,其操作也存在相当强的技术要求,操作手必须要取得资格证或者合格证,才能进行操作。然而,在这个层面实在存在太多的空档。首先,没有社会化的专门的培训机构。这个技术培训,是由厂家来做,还是经销商来做,还是其他社会培训机构来做?没有答案。就是由谁来做的问题,也需要行政许可,这项许可职能,恐怕相关部门都没有依据。至于如何发证,发一个什么证,合格证还是操作证,都无法界定;其次,培训费用高。据介绍,培训一个这样的操作手,至少要一万元以上。如果这个费用由厂家承担,基本不可能,由经销商承担也不现实,由操作手自行承担,恐怕学习的积极性不会很高了;其三,培训时间难保证。一般培训一个操作手从开始到基本能够熟练操作,要三个月左右,这个时间要求如果不是专业的职业培训,还是比较长的。对于一个农民或者是职业农民,农忙时节或者其他时间,要保证操作手有时间来培训,都比较难。而且,培训后一旦没有购置飞机,技术还有可能生疏。所以说,培训问题是一个难题。

二是安全保障缺失。无人驾驶电动直升机植保,虽是一个新兴的植保方式,但其中也还是存在一些风险。首先是操作过程中的安全。当然,在直升机植保环节,操作手中毒的安全事故发生可能性很小,但是,无人驾驶直升机在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诸如碰到障碍物,坠毁、机械事故等安全问题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对于动辄几十万的机械设备,如果出现问题,损失也不小。就是保险也没有这方面的险种。所以在这些方面,几乎没有保障;其次,无政策性补贴。目前,对于购买无人驾驶直升机,还没有进入补贴目录。地方性补贴的随意性很大,所以,使用和推广的成本高,市场风险大;三是风险处置实践标准缺失。植保防治效果的好坏,有病虫害预警、农药的实用性、操作方式等多方面的因素,但往往在一项新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存在强调或夸大某一方面作用的现象,对于无人驾驶直升机植保,一旦应用于实践,人们看到的是直升机这类新事物的作用,如果防治效果上出现问题,势必将问题出现的原因归责于直升机。而这些问题的处置,并没有良好的处置机制。

三是体制机制乏力。无人驾驶直升机植保技术推广应用,没有良好的机制保障。首先,着力于推广工作本身,没有体制机制。通过什么形式、政策、手段来推进推广与应用,没有成功的经验和可以借鉴的方法。很多时候,也是按照传统的表演示范等农资农具推广模式来运作,或者通过行政的手段来实施,而且这些实施办法有时候还不过是凑凑热闹,没有实际效果。笔者在与经销商探讨这个问题时,经销商认为,现在无论是厂家、经销商还是用户,对于这方面都不抱有很积极的态度,就是说,都还比较随便;其二是推进无人驾驶直升机植保基础条件的体制机制并不完善。直升机植保,在土地经营形式上,适用的是规模经营;在组织形式上,适用的是大户、联户、家庭农场或者合作社;在作业形式上,适用的是统防统治。而这些可以说是基础条件的东西,还是一个培养发育的过程,并没有完全成熟;其三是无人驾驶直升机植保是一个完善的链条,需要农业部门的病虫预警、农药生产厂家的飞防(控)专用药配置、植保服务组织的操作技能以及服务对象的参与与认可,而这些方面,尚无有效的联系协调机制。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推进无人驾驶直升机植保技术,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政府主导,建立和完善推广应用机制。无人驾驶直升机植保技术是真正意义上的一项新技术,涉及到遥控系统、电子系统等科学领域,在推广应用上绝不是简单的推广应用方式和力度行得通的。特别是在体制机制问题上,根本不是社会力量能够决定的,需要政府的主导。包括技术培训、行政许可、相关职能部门的服务、政策性补贴、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等,政府应该拿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建立和完善推广应用的各项机制,保证这项农业科技成果得到广泛应用。

市场发力,引导相关要素集聚。飞防植保是一项前期资金投入大,实施过程效益高,产业发展前景好的新生事物,其中也不乏一些风险性因素,需要如金融、信贷、保险等市场要素积极融入,才能解决发展当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相关机构要从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高度出发,敢于承担社会责任,为农业科技新技术推广提供支持。

政策倾斜,促进产业改造升级。飞防技术推广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政策支持。在购机补贴实施当中,应该将飞防纳入补贴目录,将飞防技术培训纳入培训补贴,尽量减轻购机者和培训对象的负担;同时,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创造适用飞防植保的基础条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农地经营体制、土地流转、家庭农场建设等方面着力,为飞防植保提供舞台。

第9篇:生物知识体系范文

1 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现状分析

当前随着高职学生规模的不断攀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在高职中也逐年增长。

我国高职学生资助体系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且为高职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但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项资助工作在深化过程中暴露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1 资助的途径还比较单一

当前学生资助的不足在于资助经费来源渠道单一、资助项目缺乏有机整合、资助政策未能满足经济困难学生主体性需求、资助在区域性、校际性差异明显等,因此我国高职学生资助途径应从单一走向多元化[2]。

1.2 高职资助过程中注重于物质解困,而精神解困匮乏

目前我国高职学生资助更多的是从解决学生经济困难的角度来考虑,对贫困学生思想、人格等方面状况的关注以及相关的心理援助相对缺乏,忽略受助学生的主体性培养。

1.3 经济困难学生在就业中往往处于弱势群体

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存在的家庭基础差、社会关系少、经济压力大、心理负担重等因素,对其就创业带来诸多影响;由于现实中的限制和观念上的束缚,就业时往往存在选择岗位偏差、签约时间迟缓、签约率偏低[3]。

1.4 受资助学生综合能力存在“软贫困”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多来自偏远落后地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其接受的教育处于落后的状态,尤其是在综合能力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动手实践和发展创新的不足已成为制约他们成长成才的关键因素。可见仅解决贫困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已经难以适应创新型人才个性化成长与发展的需求[4]。

1.5 学业帮助力度不够

学习是摆在大学生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有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为经济所迫要解决其经济问题影响了学习,有的因为自身底子薄而出现了恶性循环。当前高职院校对于优秀学生的培养选拔下了大气力,而对成绩落后的困难学生群体关注不够。

2 基于“微创新”理念的“五位一体”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模式

100年前,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从经济学的角度针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一种新组合”的创新理论,并指出创新是事物发展内在的因素,这对理解学生资助创新同样具有借鉴意义。2010年周鸿?t提出“微创新”理念,认为微创新的关键:一是从小处着眼,二是快速出击。

当前学生资助工作应该在以上创新的基础上从更微更深之处着手,关注结构性、服务性微创新,寻求突破,深化育人内涵,创新资助育人模式。在此提出“经济扶助?心理帮扶?就业指导?成长助推?学业辅导”五位一体育人型资助模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立体式”资助,切实做到生活上扶助、精神上激励、就业上指导、能力上助推、学业上辅导,从而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在实施资助的同时,抓住教育的根本,把“育人”这条主线贯穿到资助工作的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对受助学生的教育中,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2.1 雪中送炭,分层次实行经济资助为根本

首先要做好常规资助。学校通过对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进行核实认定,根据其困难程度采取不同措施给予经济资助。形成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励志奖学金为辅的形式解决学费、住宿费;以国家助学金为主、勤工助学为辅的形式解决生活费。积极倡导社会团体、企业、个人在学校设立奖助学金,通过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机构,广泛开拓助学经费渠道。其次是开展暖心资助,采用人性化工作方式开展资助工作。

2.2 贴心服务,注重心理帮扶为灵魂

建立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帮扶机制。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可联合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共建贫困生心理健康动态预警系统,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管理办法。

首先是建立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档案,对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进行危机干预、救助,帮助学生树立自我调适、争做生活强者的意识,真正将困难视为磨练自己意志毅力的宝贵财富,力争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所导致的恶性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精神脱贫。

其次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增强其回报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经济困难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文体、竞赛等活动,加强与他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为其搭建展现自我、服务他人的平台,从而激发其自信心和创造力。

最后是在心理关怀方面,定期举办专门针对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通过个别辅导或团训、专题讲座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心态和健康人格。

2.3 促进就业,提升就业指导为核心

就业成功与否,关系着资助育人的成效,也关系着助学贷款的健康发展。

首先要加强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指导,提升就业能力。通过校内外、课堂内外、集中与分散、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开展选课指导和环节性就业指导课程建设,鼓励非毕业班学生参加就业服务活动,不断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

其次是建立困难毕业生档案,开展分类指导。根据学生情况,区分不同类型,开展“一对一”就业支持工作。

最后是提供经济补贴,缓解就业压力。学校可以设立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资金,重点补助特别困难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减轻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经济压力。

2.4 授人以渔,助推学生成才为目标

资助育人不仅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从“输血”到“造血”,实现真正意义脱贫。

首先是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生存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助,在自助中成长,使其具备自食其力、自我生存的基本技能。

其次是建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征信管理系统,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业成绩、公益活动、社会实践、综合表现等多方面纳入全方位的成长档案库,进行全程成长考核帮扶。

2.5 全程跟进,开展学业辅导为保障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普遍基础知识薄弱等特点,建立一套“全面指导、全程跟进”的帮扶机制。根据学生学习困难程度,建立“一对一”及“一对多”学业辅导模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学习自信,激发学习动力。提供帮扶的学生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制定帮扶计划,有针对性地讲解知识难点并探究学习方法,同时督促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