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校体育科学研究范文

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体育科学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校体育科学研究

第1篇:学校体育科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休闲体育;对策

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休闲活动在人们的日常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个显著的变化对高校大学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新要求,即开创一个高校的日常体育教学与休闲体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高校教学贯彻和落实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方案,对促进高校的教学改革的意义重大。休闲体育能够体现体育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兼顾休闲取向的体育教育其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发展人”和“为了人的发展”上,它更多地从人本的角度来体现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和意义。休闲体育可以帮助学校培养一批“双师型”师资队伍,为体育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师资基础。休闲体育的引入要求高校体育教师熟悉相关专业的内容,为高校体育学科的发展培养和储备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休闲体育有利于体育学科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鉴于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结合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有部分学者和高校职能部门管理者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蒙寿宏,路志峻(2012)在分析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基础上,认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应从休闲体育入手,最终达到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休闲体育活动,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李宏印(2011)认为:大学体育教学应正确认识休闲体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主导价值,强身健体的实效性、支配身体的技巧性、他娱自乐的竞技性,可作为休闲价值取向下大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逻辑主线。俞金英(2007)阐述了休闲体育及其在高校开展的价值,探讨了休闲体育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增强青少年体质,兼顾休闲价值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意义重大,因而,在高校体育教学与休闲体育耦合发展的对策选择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实际问题。根据我国高校现实的情况,笔者认为,高校体育教学在于休闲体育结合的过程中应从如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保证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耦合的基础条件

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的基础条件包括学校领导的重视与高校教师群体的素质两个方面。

1.学校管理者的重视。高校内部各部门及其管理者的支持是休闲体育与体育教学耦合教学的基础条件。因为,休闲体育与体育教学耦合教学不仅需要必要的硬件支持,如场地,器材和运动设施等,而且也需要一定的软环境作保障,如学校政策,财力支持等。只有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确保财力物力的投入充分,这类教学经费和运动设施落实到位,休闲体育与体育教学耦合教学才能够正常开展。

2.教师群体的素质提升。教师的水平和素质在休闲体育与体育教学耦合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他们的技术水平,专业知识,甚至是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起到示范的作用。在保证正常教学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自己联系或者学校创造的渠道进行进修学习,包括学历上的深造和专业技术的加强,或者学校可以通过聘请校外专业教师定期到学校讲座示范,以提升本校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丰富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耦合的教学形式

1.教学内容的新颖生动。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耦合的教学内容应区别于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在体育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充实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使之新颖生动,体现时展的特征,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授课教师应结合新时期发展的特征,构建与时俱进的教学框架,选择学生偏爱的特色教学内容,如艺术类、水上类项目等。

2.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耦合教学选材新颖的同时,也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教学内容的制定应结合听课者的个人身体特点和兴趣爱好,对休闲体育的项目细化分类,以给予学生多种选择。同时,教学内容出了保证学生正常的体育锻炼的同时,还应当通过多种类的教学内容提升参与者的体育意识,是他们在课余自觉地根据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健身原理进行课外活动,从而达到终生受益的目的。

三、创新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耦合的教学过程

1.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其自身的主动性,对于教师课堂上传授的内容可以接受也可以选择不接受,因此,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是休闲体育与体育教学耦合教学吸引学生兴趣的关键所在。在休闲体育与体育教学耦合教学中,可以采取探索式,互动式,启迪式等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课堂活动中。由于参加体育课程的学生都是高校学生,可以给与他们一定的自和创作机会,以拓宽他们的自由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他们主动热情的参与到体育课堂中。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互动。区别于传统的教学形式,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耦合的教学应体现学生的主置,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此类活动。这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从学生的视角来制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形式,安排教学环节以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其学习能力。但不管怎样,体育教学总归是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教学内容的传授,因此,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可小觑。这需要教师转变其自身的教育思想观念,改变其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用新时代的教育思想思考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耦合的教学形式,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进步。

3.创新信息传授方式。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多途径的扩展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耦合的教学形式。增加师生互动,师生探讨实践,通过互联网等现代沟通工具加强课后联系和信息传递,引导学生不仅仅在课堂学到技术,在课余的其他领域同样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技术进行丰富和完善。应用网络、媒体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动性与创造力。将课堂上的学生归类,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个体,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满足他们对体育教学的要求。

四、完善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耦合的教学评价

1.建立系统化的教学评价机制。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因为教学的结果很难量化,因而学校的管理者不能完全追求教学评价结果的数量化。教学是为社会、为发展服务的,因此,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耦合的教学评价应当同当前的时代特征结合,评价的结果应给予教师一定的发挥空间,既要让授课教师看到自己的成绩,比他人优异的地方,也要其看到自己的不足,日后完善。整个评价的机制应的设计做到公平公正,与时俱进。

2.设计多样性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的选择应做到系统科学,尊重个人的特征差异。将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与自身评价相结合。采取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如在课时考核,学生打分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参与调查等实地了解学生对教师授课的满意程度;不仅仅通过教学指标,而且引入其他的相关指标,如教师的专业技术、创新能力等。

总之,新时期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耦合的教学模式给高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教师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休闲体育的引入将带来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整体性变革,顺应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对高校体育学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起到积极作用。在此宏观背景下,高校的体育教学应从教学基础、教学形式、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进行改革,提高教学管理者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重视,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授课方式,加强师生沟通,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更好的为体育教育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蒙寿宏,路志峻.从休闲体育的视角谈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3.

第2篇:学校体育科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高校,小班教学,优势

小班化教育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热点及方向,对小班化教育中小班教学的优势、小班教学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小班化教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一定的思考与分析,不仅有利于我国小班化教育讨论的深人开展,而且也有利于我国小班化教育实践的顺利推进。

一、小班教学具备优势:

1、拓展教学空间。

当前体育教学的大班额,不能很好地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足够的体育课堂活动空间,影响着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也就得不到发展,而小班化教学就可以很好地克服这些弊端,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提高学生的表现欲和创造能力。

2、小班教学可以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和学校资源。

未来,学生数量减少势必会引起班级数量减少,造成学校教学资源的浪费。同时,学校需要的教师数量也会随之减少。实施小班教学,可以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保持班级数量的稳定,不但充分利用了学校的各项教育资源,还能提供更多的优秀教师岗位,解决了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3、小班教学能够增加师生互动。

在小班教学模式下,学生受教育的实践条件得到改善,教师对班级的管理难度减少。小班化教学由于学生人数少,这就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便利,教学活动就会更加有效,教师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随着师生之间比例的增加,通过师生之间互动交流,来关注不同能力的学生,这样感情交流更加直接,增强了师生之间彼此的信任感和亲切感,从而增强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

4、小班教学能更好的实现因材施教。

小班化教学更有利于教学手段的实施,由于学生人数少,这样教师的教学方法就可以灵活多变,就可以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同时小班化教学也有利于教师对教学的掌控,上述提到,小班教学能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多,这样教师就有机会更多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各方面情况,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实行区别对待的原则,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5、小班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小班教学模式下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在此模式下,教学重心由教师转移向学生,每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都有机会被教师关注,可以充分展示自己、表达自己,课堂气氛积极活泼,教学效果达到最好。也正因为每个学生都受到了充分关注与尊重,非常有利于他们养成积极参与、活泼向上的个性品格,培养其主体意识,为其今后健康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起到了良好的奠基作用。另外,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也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实施小班教学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班级规模的改变一定会带来一些问题应该在实施中多加注意,避免走弯路。以下是笔者所考虑到的一些问题以及对策

1.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观念将不适应小班教学的教育新模式。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所以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多进行培训,对小班化教学的内涵有深刻的理解,还要转变教学模式,不能穿着新鞋走老路。转变教育观念是实施小班教学的首要问题,也是教师适应小班教学模式需要面临的重大挑战。实施小班教学,教师首先必须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他们应该有更多的时间与教师交往,得到教师的个别化教育,充分享受教师资源。其次,实施小班教学,教师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教师应该全心全意服务于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有效的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要让学生以及家长明白小班化教学不只是为了提高成绩,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2.灵活组织课堂教学。

小班化教学学生人数少,学生参与的练习几率大增,但是由于学生人数的减少,教师在营造课堂气氛上增加了难度,并且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范围也变的狭窄起来。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好小班化的体育教学教师和学生较近距离的接触,重视体育课堂调控与管理,并管理好体育课堂,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氛围,帮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有效地组织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还可以精心设计小组活动内容,结合教学重难点,通过教学分组的多种变换,如自由组合的分组;互帮互学的分组;、和分层次教学的分组等,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大大增加学生表现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善于观察,及时指导每一个小组的活动。

3.教师要定期进行评价反思。

为了更快更好地适应小班教学,教师要按时定期进行反思,广泛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选择最好的解决发放,在适应中进步,出了教师之间的评价,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评价,了解学生最关心的问题,看到最直观的症结所在,及时进行反思和优化。

三、小班教学的发展展望

第3篇:学校体育科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体育院校 拓展训练 课程教学

一、研究结果

1.教学目标

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进行教学的依据,是关系到学生学习质量与规格的核心所在,对未来学生技能的培养起着关键的导向作用。在所调查5所体育院校拓展训练课程培养目标中,部分院校的拓展训练课程教学目标并不明确和清晰,但仍然可以看到各院校在培养学生技能方面的差异。如北体明确提出学生不仅要能够完全掌握拓展项目的布置,更要掌握安全保护技术和高空拓展项目保护站的设置。上体则在授课内容上偏重教授学生新型的拓展训练形式和内容。沈体则突出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强调学生要拥有一定的培训能力,并能够策划出拓展训练活动方案、并可以组织、实施活动方案中的内容,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即可快速进入培训工作。成体则在教学中突出了学生掌握拓展训练中的核心技术即引导、激励、点评总结方法。

2.教学内容

通过对5所体育院校课程调查统计分析,北京体育大学拓展训练课程课时最多,为128学时,理论课时占总课时数13%。上海体育学院拓展训练课课时最少,为48学时,理论课课时占总课时数8%。综合5所院校理论和实践课时数据,拓展训练课程基础理论部分平均占总课时25%,课程实践部分平均占总课时75%。

3.教学方法

拓展训练课程知识内容主要分为知识性内容、技术性内容、实践性内容。通过对5所院校10余位教师的调查分析,得出知识性内容主要教学方法为“接受模式”,技术操作性内容主要采取的是“探究模式”,实践性内容主要以“经验模式”。

4.教学评价

通过对5所高校课程负责人的走访,经统计分析,拓展训练课程考试内容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主要以拓展训练基本理论、技术技能、综合实践能力和平时表现为主,但各学校阶段性评价很少,基本上都比较强调终结性评价。在基本理论部分,采取平时口试评定的只有2所,所有学校都是学期末统一考试,在技术技能方面,在平时课程中的技能展示评价很少,只有3所,而都是在期末考试课程中进行单独考试,且各个学校的考核标准存在一定差异。在拓展训练课程评价方式中,主要是以教师评价为主体,缺少学生评价和学生互评,评价体系单一。

5.场地器材

通过对5所体育院校开展拓展培训课程场地情况分析,拓展场地面积在3000平方米的学校为3所,场地面积在1000-2000平方米的学校及1000平方米以下的学校各一所。在这些学校中拓展高空器材主要以组合式为主,分散独立式的仅沈阳体育学院一所学校。经统计,我国体育院校拓展场地器材主要分为高空、半高空及地面项目,平均项目为10-15项左右,缺少水上项目。器材的保养方面已出现保养不及时情况,部分学生认为场地器材存在安全隐患。

二、结论

1.拓展训练课程引入体育院校的优势显著

拓展训练引入我国体育院校,不仅给高校体育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还给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已开设拓展课程的5所体育院校中,都基本制定了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教案、指导用书、一定的师资配备、相应的场地器材,并对教师进行一些专业拓展训练培训,使教师基本掌握了拓展训练课程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

2.我国体育院校拓展训练课程目标不明确

拓展训练课程在教学目标制定方面多是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因素,在运动技术、身体健康等角度考虑欠缺,另外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缺乏学生的参与,没有细致的考虑到学校的办学理念与特色,从而致使各高校的拓展训练教学目标基本相同。

3.我国体育院校拓展训练课程教学方法片面化

拓展训练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基本是新颖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法,但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交叉混乱,没有使内容与方法达到高度的一致性,从而在使部分拓展训练内容教学上达不到预想的目地。

4.我国体育院校拓展训练师资队伍的建设滞后

拓展训练课程专业教师匮乏,职称、学历偏低,科学研究成果较少,职后学习能力不强,教学科研资料占有率低,没能形成一只年龄结构合理、资源优势互补的高效拓展训练课程师资队伍。

5.我国体育院校拓展训练课程评价缺乏全面性

拓展训练课程评价只注重终结性评价,缺乏过程性评价,各学校的技术技能评价标准不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评价缺乏客观性,主观性太强,评价形式主要是以教师评价为主,缺少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形式。

6.我国体育院校拓展训练课程教学条件匮乏

拓展训练课程的场地器材严重匮乏,主要是以地面、高空类项目为主,水上类项目较少,致使开设班级和人数较少;教师缺乏对器材维护和安全的鉴别能力,学生上课的安全得不到充分保障。

三、建议

1.强化拓展训练课程理念的指导作用。应充分挖掘拓展训练本身的定义、特点、流程和价值,在掌握了拓展训练基本理论之后,以《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教学目标要求为引领制定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目标。

2.多角度完善拓展训练课程的场地、器材。充足的资金支持,才能保障拓展拓展训练课程场地设施的有效配置,在资金的获取方面可以采取俱乐部形式运转和与社会拓展公司运转两种形式以获得场地、器材的建设资金。

3.创建教师学习与培训交流的机会,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没有一支年龄梯队结构稳健、综合素质过硬的拓展训练教师队伍,就不能稳步提高拓展训练教学质量。拓展训练专业教师应加强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教学能力、竞赛与裁判能力、科研能力等专业素质等基础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Z].教体艺[2005]4号.

[2]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教体艺[2002]13号.

[3] 杨汉.构建/户外运动0课程体系的理论与实验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8:27 -29.

第4篇:学校体育科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育;体操普修;教学现状;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832.02(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4―0539―02

目前湖北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在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法、教学时数、生师比例等各环节要素中,究竟问题何在,需要我们用历史的、系统的观念和发展的眼光来进行认真审视,调查影响教学现状的诸因素并进行力所能及的探讨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将会对湖北乃至全国高校体育院系体操工作者政策决策与教学实践提供依据与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湖北省九所高校体育院系为对象,研究探讨影响其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现状的诸因素。

1.2 研究方法

1.2.1 专家访谈法 以座谈、走访、电话的形式访问了有关体操教学、体操理论的十余名专家,对当前影响体育院系体操普修课教学现状的因素等广泛征求意见。

1.2.2 问卷调查法 设计一份湖北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调查问卷,以了解体操课程设置及体操教学现状方面的情况。调查问卷经过国内14名专家作效度检验后,共发放了810份,回收792份,其中有效问卷768份,回收率为97.8%,有效率为94.8%。问卷的信度检验采用再测法,求稳定系数。第一次发放问卷的日期与第二次间隔15天,两次填答数均为30人,填答对象保持相同,两次问卷之间的积差相关系数为r=0.906,说明可靠性显著,两者存在高度相关,问卷的信度完全符合调查要求。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操普修课程教学培养目标口径的变化 调查得知,2001―2004年以来,随着高校扩招学生的毕业,在双向选择及就业形势的压力下,湖北高校体育院系学生到小学担任体育教师的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统计结果显示:83.3%的高校体育院系体操教研室领导认为,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是,小学和中等学校从事体育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并能从事中小学体育管理、运动训练等工作;86.1%的高校体育院系体操教研室领导认为,体操普修课程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中等学校和小学体育教师所必备的体操教学能力和组织能力,并且具有运用体操手段在全民健身中指导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体操普修课程目标的变化为其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了方向。它时刻提醒我们,体育院系本科体操普修课教学改革应面向广大中小学实际,以满足社会和中小学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

当前,湖北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大纲均明确规定,其主要培养目标是“中等学校体育师资”。随着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扩大湖北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口径已成为现实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培养目标口径小,直接导致学生就业面窄,因此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应在原“中等学校”基础上拓宽到“小学”,“小学和中等学校体育教师”是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而作为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之一的体操普修课程教学目标必须与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相一致,使学生具有中等学校和小学体育教师所必备的体操教学能力和组织能力,并且具有运用体操手段在全民健身中指导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

2.2 体操普修课教学学时与教学内容设置上的变化 调查统计表明自1997年以来,湖北省高校体育院系本科体操普修课教学时数有了两次重大的调整压减,从1997年的216学时,到2001年的平均116学时,再到2004年的平均81.3学时;课程安排也由原来的3学期到现在的绝大部分高校的1学期,体操普修课基本由三大块组成,其中,自、跳、双(女为平)单四项约53.1学时,占62.2%;基本体操与广播体操约23.3学时,占27.7%;体操理论、体操教法等约为8.时,占10.1%。各高校总学时数不尽相同,因此分配在各项中的学时数也不尽相同,技术技能、基本体操(含广播体操)、理论等比例为6:3:1。在体操技能教学方面,1997年以前,湖北省高校体育院系本科体操普修课主要教授竞体三级套路动作及广播体操和队列队形,当时,各校学生三级通过率均在30%以上,到2001年,教授竞体三级套路的高校不到原先的一半。2004年,湖北省9所高校体育院系中,在体操普修课技能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基本体操、广播体操及队列队形在各高校均有开设。除此之外,44.4%的高校教授各项重点动作,不涉及竞体三级套路,22.2%的高校教授各项重点动作,不涉及竞体三级套路,22.2%的高校)教授各项重点动作,仅介绍竞体三级套路,另22.2%的高校教授各项基础动作,仅11.1%高校教授竞体三级套路。可见,为了跟上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步伐,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及新“课标”的实施的实施,在本科体操普修教学内容上,湖北省各高校体育院系在仅有的教学时数上,进一步压减器械体操的学时比例,适当增加了基本体操、广播体操和队列队形的学时比例,以增强体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及时效性。然而在学时数的安排上,技能教学内容仍占62.2%,基本体操、广播体操及队列队形仅占27.7%,本科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其体系结构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只是在内容、数量、难度上的减少。各高校均较重视体操技术技能的教育与培养,教学过程中,仍以竞技体操教学为主线,体系结构仍然没有摆脱竞技体操的基本框架。

由此可知,在学时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湖北省各高校体育院系各自为阵,存在较大差异性,教材内容较泛。事实上,体操课程目标的定位为体操普修课程教学内容选择提供了方向,内容的选择应以体现社会发展和学生需要为前提,有效性和时效性是其基本准则,选择适宜中小学体育需要和当前社会发展健身需要的有健身价值的内容,以此为出发点,转变思想观念,优化本科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依据适应社会发展和主体学生需要的原则,结合各高校的特点选择具有科学性、时效性、健身性、趣味性、地域性特色的本科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是结束湖北高校体育院系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安排选择随意的有效途径之一。

2.3 招生规模与学生整体素质上的变化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事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直接导致了在校学生身体素质的总体下降。表现在体操课程上,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专项素质整体下降。某校体操教师的专项素质测试表明,引体向上达不到10个及双杠臂屈伸达不到8个的学生竟占

50%以上。学生合作练习和自我练习能力差以及体操基础素质缺失等直接影响着学生体操技术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一方面,少数学生的专项素质依然能令老师满意,另一方面,半数以上的学生力量、协调性、柔软性等却不尽人意,体操教师在把握教学总体进度的同时,总难以面面顾及,结果是掌握得快的说慢,纵使只教授最简单的基础动作,跟不上的也嫌快,总体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2.4 场地器材与教学小组人数上的变化 调查显示,湖北省九所高校体育院系,5所高校拥有室内设施完善的体操馆,2所高校有室内设施简单的体操房,仅2所高校尚在室外固定场地上进行体操普修课教学。各高校本科体操普修课教学中平均拥有高单杠1.5副,低单杠3.5副,双杠4.8副,跳马(跳箱、山羊)3.8副,垫子42块,体操棍67根,跳板2块。全部9所高校体操普修课教学上都配备了录音机,有8所高校有彩电,5所学校有影碟机和音箱,另有2所高校有摄像机。

与广州、西安等省市高校体育院系相比,单从调查统计数据看,湖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设备及器材场地并不算差,属中等偏上水平,然而从各高校近几年的发展建设情况看,仅1所高校新建了体操房,其余8所高校在场地上几乎没有建设发展,仅添置了部分器材及设备,囿于场地器材及设备等方面的限制,各高校在体操教学的开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从长远角度来说,场地器材及设备等方面的限制正慢慢制约着湖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改善体操教学条件,增加体操场馆建设及设备器材投入势在必行,应该引起各高校领导的重视。

另据调查统计,1999年高校正式扩招以前,湖北省体操普修课每小班教学人数仅为12.5人,少的6人,多的也只18人,现在随着各高校的持续扩招,各体育院系体操教学小组平均人数达到20.5人,少的12人,多的达到35人,人数几乎增加了一倍。在各高校体操教学场地器材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教学小组人数的倍增,直接加重了教师教学组织的难度,教师在因材施教上无法做得更细更全面,同时也导致了学生练习密度、练习强度的下降,从而加剧了教学质量的滑坡。对此学生反响较大。

第5篇:学校体育科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学校体育学;说课;教材体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8-0060-04

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各级体育师资,组织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执行,在“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体育课程的理念、设计思路、目标,体育课程内容、标准、组织方法、评价等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学校体育学”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更应该体现出本学科理论及实践变化。

体育说课是学校体育教学研究的一种新形式,在20世纪90年代逐步形成规范,由于其操作性强、功效独特、实效明显,说课活动在全国中小学普遍推广并逐渐形成规模。体育说课是教师钻研和探讨教学问题,完善备课的好方法。因此,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学习和掌握好体育说课技能,以适应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但是,目前体育教育专业所用的所有学校体育学教材,在其内容体系中,都没有说课的内容,造成很多高校对“体育说课”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大大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说课内容加入学校体育学教材体系就显得十分重要。

1 说课及体育说课

1987年6月底,河南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要从本区的教师中选取几位参加市“教坛新秀”评比,因临近期末,课程已经结束,无法采用传统听课评选的方式遴选,面对这种情况,有人建议选几堂课,让有关教师来说一说他们的教学设计以代替听课。评比开展以后,教研室的同志都认为这种方式省时、高效、简便易行,能客观、真实反映教师的业务素质、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于是借鉴戏剧界导演给演员“说戏”一词,遂把这种教研活动取名为“说课”。1991年7月《中国教育报》上首次进行了介绍,引起教育界的关注,揭开了说课活动的序幕。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在没有学生参与的情况下,向同行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依据,相互交流教学经验,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师群体的专业化素质等为目的的一种有组织的教研活动方式或培训活动方式。说课不是对教案的简单复述,也不是对讲课过程的一般总结,而是采用讲述的方式,深入分析教材和学情等,介绍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的教研活动。说课的开展有两部分,一是解说,二是评说。解说是主要的重点,主要阐明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评说是关键,由听者针对解说而进行的评价、交流和研讨。

“体育说课”是在20世纪90年代其他学科“说课”活动进行的基础上移植、借鉴开展起来的。“体育说课”是指体育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专家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并听取评说、接受指导,达到互相交流、集思广益、共同提高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独立教学环节和教学研究活动。实际上,体育说课就是上课前的一种“实践演习”,是教师将备课过程中的创造性劳动置于集体的讲评之中,集备中说、说中评、评中研、研中学为一体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并从其理论的角度对教学实践进行剖析的教研活动,是提高体育教师或体育专业学生素质的有效方法与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2 说课纳入学校体育学教材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1 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课程理念、课程目标、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的改变,以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突显,体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本轮改革中也受到深刻影响。基础教育改革与高校教师培养的质量息息相关,作为改革的标志,《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推行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说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研究活动,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彰显其重要地位,这就使得高校在培养体育教师的过程中,加入说课知识与技能的教授成为必然要求。

2.2 学校体育学发展的需要

学校体育学是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在体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了使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紧密地结合,改革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也成为高等体育专业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为推动学校体育学教学改革,促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双重提高;促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尽快完成向专业化教师角色转换,众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学校体育学教材体系及内容方面的改革方向,一是教材结构体系由“章节式”向“板快式”转变;二是教材核心由体育教学理论向体育教学与课程理论转变;三是教学方法以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为主。为实现这种转变,将说课内容纳入学校体育学教材体系,是当前学校体育学改革所需要的,对学校体育学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方法的改进都是十分必要的。

2.3 说课理论日趋成熟,为纳入学校体育学教材体系提供了可能

说课历经20年的不断发展,广大教师和科研工作者不断进行实践与总结,已突破了具体操作层面的局限,从而演变成为一种集备课、上课、评课为一体,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教学效果评价等诸多教学环节相统一,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集中、简约地表达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思路以及教学设计,成为预测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过程、反思教学实践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研究方式。

目前,教育界对于体育说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3方面,一是阐述说课在培养高校学生专业技能中的地位与作用;二是介绍说课的路径与技巧;三是总结说课的内容、分类、特点和应遵循的原则等。已发表不少相关论文,出版了几部专著,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为学校体育学教学内容的充实提供素材。

2.4 说课兼顾理论与实践,教学方式灵活、条件简单

体育专业课程体系过分强调体育专业性,忽视基本教学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教学能力的培养,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课程条块分割、关联不够。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既要在室外进行运动技能教学,又要在室内传授运动文化和健康知识,这对以往少有机会上讲台的体育教师是新的挑战。而在学校体育学教材体系中纳入说课内容,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改变以往注重实践课而轻理论的情况。

目前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需要开展教学实

践活动,但进行教学实践要求较高,教学要素缺一不可,往往造成学生培养过程教学实践不足。而说课具有方式灵活、管理难度低、开展条件简单的特点,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教学、语言等多方面的能力。在学校体育学教材体系中加入说课内容,可以成为教学实践活动的替代方式。

3 说课纳入学校体育学教材体系的作用

3.1 培养学生教学综合运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说课是授课教师简明、概括地阐述自己对某节课或某门课程的教学设计理念、目标、结构、策略、程序、方法等活动,是一种基于教学实践和学习化团队的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从经验型走向理论型、研究型、专家型、理性化的专业人才的必由之路。说课的内容涉及教育学、生理学、心理学等课程知识,同时还展示文字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演讲技巧等综合素质,而且对钻研教学大纲、研究教材教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意义。通过“说课”教学,可以使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备课情况、语言表达能力、理论水平、表达方法、对教材的理解程度、板书技巧、驾驭课堂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2 培养学生校本教学研究能力,促进学生角色转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校本教学研究处于校本思想中重要地位。所谓“校本教学研究”,是教师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校本教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工作的效率,实现教学的内在价值。在现行有关学校体育学教材中,针对什么是教研活动、如何开展教研活动等方面没有相关内容,学生在学习完学校体育学课程后,对于教研活动无直接印象,更不知如何开展教研活动。说课的本质就是教学研究活动,在学校体育学课程中开展,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能力,另一方面还能教会学生教学研究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与共同发展。另外,学生在学习说课的过程中,往往以自己是教师的角度考虑问题、设计方案,有利于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换。

3.3 培养学生就业和适应工作的能力

目前,各地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招聘,主要通过考试形式来招收学生就业,学生通过笔试进入面试时采用的考核形式就是体育说课,专家评委根据考生说课水平的优劣进行筛选,择优录取。这充分说明体育院系学生掌握体育说课技能的必要性。因此,在学校体育学教材体系中纳入体育说课内容,对体育专业学生实习、试讲、就业均有直接的关系。在体育专业学生中开展说课教学,可加深他们对说课的认识和了解;掌握说课的技巧和方法,从实际出发,提高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可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同时,现在很多教育主管部门把过去的“优质课教学比赛”改变为“说课比赛”;体育专业学生在教育实习中先进行说课,然后才试讲、试教;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晋级、晋升考试等都要以“说课”这种形式考评。体育教学改革引发教学方面一系列变化,作为培养体育教师的重要课程,应增加体育说课内容来锻炼和培养教学素养,为将来走上教学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3.4 改变学校体育学教学模式

在学校体育学课程中开展体育说课,调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教育理论的积极性,提高其具备体育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为上好体育课作好准备。在学校体育学课程中应使学生掌握体育课教学中自己应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教”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备课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理论剖析,为上课提供依据;在学校体育学课程中纳入说课内容,打破了原来单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传统教学模式,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说课、同学交流、教师点评,有效建立教学反馈和师生协商机制,弥补了备课中的不足,达到修正教案、提高教案编写质量的目的。通过集体评说、学术讨论,学生能学会学习,并进行自主学习。因此,不断提高说课能力,把体育课说清、说透、说活,已成为专业培养中努力追求并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

4 说课纳入学校体育学教材体系的基本设想和教学建议

4.1 基本设想

说课活动是介于备课之后、讲课之前的高层次备课活动。说课不但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还要阐明为什么这样做、有什么理论依据等问题。亦可使教师在备课、讲课过程中的理论依据及难以显露的断层得以表露和填补。这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备课研究活动,可使教学准备工作逐步深化,是教师备课成果理论研讨化的充分体现,属于教研活动的范畴。考虑到说课的这一因素,说课内容纳入学校体育学教材体系的基本设想为:第一,单独成章;第二,纳入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板块;第三,具体章节置于体育教学设计与实施之后,体育教学评价之前。

4.2 教学建议

说课作为学校体育学一种新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尽量避免采用传统理论课教学方式。首先把握好内容要求,加强对说课重要性的讲解,使学生产生对说课内容的兴趣,充分认识说课对其自身发展的作用;其次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要注意学校体育学课程本身内容的纵向发展,还应注重相关课程内容的关联,对相关课程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要加强提示与复习,真正做到课程内容的“融会贯通”;第三,教学组织上,除了进行全班学外,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分组演练等方式;第四,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说课的组织技能、答辩技能、表述技能等加强点评,与其它专业课程进行联动,与教育实习相结合来使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目前正在推进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是时展的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而要顺利推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培养体育教师的主要课程,应与时俱进,与时代要求相结合、与社会需要相一致,将说课纳入其教学体系,必将有利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发展,保证体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安斗,周跃,刘宏,体育专业学生掌握体育说课技能的方法与实践[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68-72

[2]叶瑞华,浅议体育课的“说课”[J],福建体育科学,1999(8):38-40

[3]贾书建,说课论要[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3:56

[4]党炳康,浅谈体育说课[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3(2):82-84

[5]陈俊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推行与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一兼谈体育教育专业新课程方案的实施策略[J],体育学刊,2005,12(1):74-77

[6]宋会君,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的完善与优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5):660

[7]彭代斌,王健,对我国学校体育学教材体系及内容的分析与思考[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23(1):65-68

[8]张明伟,吕东旭,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调查分析[J],体育学刊,2009,16(4):48-52

[9]姜河,郭廷斌,说课的原则与程序结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20(9):37

第6篇:学校体育科学研究范文

一、情境式教学,引发动机

成功的教学是引发热情,而不是强制。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如果“强制”学习,学生会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了解儿童的兴趣爱好,运用儿童喜欢的形式组织体育活动,使其产生学习热情。其中,情境教学法是不错的选择,可通过游戏、故事、活动等趣味手段,巧设活动意“境”或情“景”,激发学生情感,引发学生学习动机。

如教学跳绳时,为了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某教师根据学生喜欢游戏、喜欢故事、喜欢游玩的特点,设置“游跳绳王国”为主题的学习情景,若要进入“跳绳王国”,则需要完成系列体育任务,这样,可激发学生好胜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快速进入课堂角色。(1)旅游第1站――“闯关”:学生自由合作,两人一组,自由跳绳,完成第一项任务,成功进入“王国门岗”。(2)第2站――“踩蛇尾”。游戏方法:两人合作,一个同学拿跳绳当“蛇”,另一位同学去踩“蛇”,拿绳子的同学边跳边跑(躲避),不要被对方踩到“蛇尾”。这样,可训练学生“跳”、“踩”、“跑”等灵敏运动能力。(3)第3站――“抓尾巴”。巧设情境,引发热情:同学们,看,我们到动物园了,这里有好多可爱的小动物,这些动物有不同的尾巴。现在比比哪位同学能抓到最多的“尾巴”。双人合作,其中一位学生在腰间绑上绳子,两端露出一些,当作“尾巴”,另外一位同学想办法去抓“尾巴”。可交替训练,反复训练。(4)第4站――动脑筋,“跳绳拼图”。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跳绳拼图”,创编跳绳动作和方法。而后各组跑跳练习,展示“图形”。这样,既让学生进行了运动,也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最后进入“跳绳王国”,进行放松活动。

二、诱导式教学,加深理解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诱导式教学是常用的教学方法,可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理解体育知识与技能。一般而言,诱导的方法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语言诱导。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运用生动形象、富有童趣的教学语言描述动作,引发学生学习欲望,也让同学们在自己的脑海中构建初步概念。比如在室内教学中,教师可穿插与之相关的趣味故事,或者讲解一些体育新闻等,让学生对体育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教学排球时,绘声绘色地讲中国女排的故事,通过曲折情节、精彩花絮,将同学们引入欣赏意境;教学篮球时,讲一些篮球明星的故事,或穿插与篮球有关的有趣故事。虽然这样会花费一定的时间,但可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正如教育家赞可夫所说:“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讲解既要浅显易懂,也要新颖有趣,更要启发学生,让学生完成体育学习任务,增强学习信心。

其次,动手示范诱导。这是直观教学法之一,可直观呈现教学内容,便于学生观察动作过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以及教师的语言启发,模仿动作,把握动作结构、动作要领。同时,正确、优美的示范,可让学生感受力度美、形体美,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更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当然,在示范时,教师还需要注意示范时机与位置。如示范前,研究动作结构与要求,分析同学们的观察角度,运用背面、侧面、正面等展开全方位教学,让每位同学都能看清教师的示范动作。比如教学篮球时,正面示范防守中的左右移动,让学生明白动作的左右距离。

三、口诀教学法,趣味记忆

第7篇:学校体育科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小学体育高效课堂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对我们的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更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身体健康的成长和运动技能的掌握。我们应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以往单纯的教师讲学生练的单一模式。体育教学要想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设出更适合学生的运动的、能够调动起学生运动兴趣的教学。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总是以课文为依托,完全按照课本来教学。这样简单的教学,虽然会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学生也会得到一定的锻炼。但是,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仅仅是锻炼而已,学生在运用技巧、学习兴趣等方面都不会有提高,甚至有学生连简单的锻炼都完成不了。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我们应杜绝这样的教学出现。我们应该构建高效的体育教学,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形式多样的运动内容等来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运动热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多年的实际教学中,我认为高校体育课堂的构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是不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不注重师生关系的建立。这样的思想直接导致学生与教师心理上的疏远,也导致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抵触情绪,严重影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古语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师生关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拉近我们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指导,而且可以让学生更轻松自由地、更有兴趣地参与到我们的体育锻炼中来。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把自己作为学生的伙伴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内容。同时,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只针对某几名学生,我们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能歧视体育能力欠缺的学生,要正视他们存在的问题并且要对这样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加强教学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互动是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环境的基础。教学互动也是师生情感的交流,可以有效地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更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并且通过教学互动教师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学生哪里有不足,哪里还需要加强。这样,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做一定的调整。我们每一名体育教师都应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也是提高教学效率,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例如,教学时,我把课前的热身活动采用小游戏的形式开展,并且教师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游戏。有时我采用抓鱼游戏(划定一个区域,5、6个学生组成渔网,其他学生做鱼);有时是传递比赛;有时是踩球比赛(在学生一只脚上绑一直气球然后大家互相踩)。我认为无论是什么形式的游戏重要的是教师一定要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娱乐。这是培养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另外,在教学之余我们也可以多于学生互动。在教学安排上、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多听一听学生的建议。其实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内容的选择、设定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

无论是哪个科目的教学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教学目标,体育教学也不例外。这是我们有效开展体育教学的基础。但是,在体育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学目标的设定应是灵活多变的。因为,学生每天的心理和生理情况各不相同,我们设置的教学目标可能或高或低。因此,在教学前,我们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对教学目标设定可变区,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教学目标的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在热身活动中对学生的心理、生理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掌握。在开展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先易后难地进行体育锻炼和学习。同时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开展。当发现教学内容对学生有一定难度,或者学生普遍完成不好的情况下,要适时对教学内容做相应的调整使其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当然,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也不能太易,那样学生就不会得到进步。我们应逐步提高锻炼难度,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运动技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多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克服不良心理状态

第8篇:学校体育科学研究范文

引言

英语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成为了必不可缺的重要工具。据科学表明,6―11岁是人的一生中最佳进行语言学习的阶段。所以,我们要从小就重视孩子的英语学习情况,在这个阶段,要注重培养孩子形成正确的发音习惯,并鼓励孩子多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敢于主动用英语和外国人进行交流。英语的重要性使得英语教学成为了全球的关注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概念和标准

1.基本概念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时为了能够快速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而开设的教学活动。对于很多的老师来说,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时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首先对教师的要求包括:语言准确、表述清晰、口语自然流利;老师的肢体语言应用灵活。自然亲切、能够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同时能够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均学有所得,能够使学生乐于使用口语进行交流。

2.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2.1围绕学生展开课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去选择具体的方案来进行教学活动,计划好教学目标。在教学课堂中老师要能够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它们的额学习注意力,全方位的考虑学生的需要,配合学生解决问题,不要去支配学生的大脑,让他们自己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这样学生才能够达到最大化收益。

2.2围绕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

古人云:“勤学者不如好学者,好学者不如乐学者。”小学英语作为英语入门教学,应当把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放在首要位置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心理,每一位学生都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的。老师的鼓励和夸奖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运用图片、PPT教案、灵活的肢体活动、多媒体教学等都是可以使学生兴趣达到最高点的办法。

3.围绕生活展开教学

教师要能够创造性的把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吸引学生主动积极的投入进去,同时使学生主动的使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并且用英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贴近生活,真实的教学活动才能够综合教学的内容和技能,这将有助于学生使用真实的要领来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把在课堂上需所学到的知识结合到课外的真实体验中。

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分析

1.机械学习,忽略能力的培养

教师着重于自己授课,突破教学重点,而不是偏重于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运用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累积的经验来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严重的偏离的教学的轨道,错误的强学生这个主体给忽视了。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是要培养学生能够独自主动的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在很多学校中,多数的老师偏重于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花在自己讲课教授上,不能够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过于注重过程的研究,忽略最终效果

目前,众多学校的教学活动可谓是种类繁多,各种各样的活动充斥着小学英语课堂,教师们能够给与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讨论交流,同时,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但这种方法显然已经在教学的过程中暴露了它的弊端。我们不难发现,当老师布置作业,宣布学生可以进行交流讨论的同时,同学们立即的形成小组来进行交流和讨论。但是很多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不够,很多学生在别人处于讨论的状态是在嬉戏打闹,还有少数的学生表现出茫然不知所以的样子;也有的学生是听众,只是纯粹的听着其他同学的发言,自己在当中充当看客的角色……教师过分的看重活动的过程,从而忽视了自己的领导作用,这就导致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扎实甚至毫无所获。

3.学生缺乏自信,自主积极性不高

不论是哪个年龄阶段的人都有自己的心理想法和特征。小学生的意志力弱所以要需要家长多多的关注和指导。在学校中,英语老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引导孩子每天进行有效适当的学习,要让学生觉得学习英语是一件和快乐的事情;不能够给学生压力和负担,这样只会造成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越来越低,老师在时候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改进合理的教学方法,努力转变学生对学习英语的态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交流能力。小学生正是出于对什么都敢带好奇的年龄他们对新事物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一旦他们在某件事情上遇到了一点点小挫折或者不喜欢就会立马选择逃避,老师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进行交流和指导。

三、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多样性

1.奖励制度

所有人都喜欢自己做的事能有所回报,对于天真活泼、爱玩好动的小学生来说,适当的奖励制度能够提高小朋友的学习质量。当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课堂问题时,老师不仅仅要给孩子适当的评价和鼓励,还要给那些回答正确的学生适当的奖励,比如一支笔,一个本子等。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参与英语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吸引那些不善于发言的小朋友参与到英语学习中。

2.使用有趣的课堂游戏

教育学研究者Martin曾经说过:“游戏是一种有趣的活动,它能让儿童以一种轻松的、享受的方式练习外语。而教学游戏是指围绕教学目标,将特定教学内容融合于游戏活动之中的一种教学方式。”

教师们在课堂中引入学生喜欢的小游戏,能够很好的抓住学生好玩、好奇、好动的特点,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在游戏中更好的学习和接受新知识。

3.色彩丰富的教科书

艳丽的颜色能够刺激吸引人的眼球,学校可以选用图片式、颜色丰富的教材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能够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同时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观看原声带的动画片,有很多这种适合小学生观看的视频,这些视频可以省掉形象的展示在学生的眼前,简单的英语可以帮助学生去主动了解它的意思,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第9篇:学校体育科学研究范文

研究目的:曾几何时,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正常运行轨道,传统课堂的满堂灌、填鸭式、“题海战术”让学生不堪重负、身心受损,教育已成为沉重而艰难的话题,接受优质教育成了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当今经济全球化、知识大爆炸的现实背景和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都对教育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必然选择。全面提高和改善小学生口语交际水平,使小学英语逐步转变为口语化,日常化的使用,确保我校英语口语交际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整体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的教学质量,特选定小学英语交际课“导学―自学―互学”模式研究为课题进行长期的事件和总结。意义:我国目前的英语学生一般来说,应试技能极强,关于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语言知识也较出色,但交际技能相对滞后。我们之所以选用此课题,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一门外语,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从这个意义上说,学好英语,畅通交流的同时,除见闻之娱和表达之乐,更可尽享思无定契的愉快。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一个学生可以考出令美国人刮目相看的TOEFL高分,GRE词汇测试部分的难词识得多多,英语从句套从句的句法规则也可以分析得头头是道,但一到实地交际,常常听不懂也说不出,成了“聋哑英语”之所以出现以上情况,原因之一是我们传统的考试观中有些消极因素作祟,把考试的“指挥棒效应”畸形放大。结果是,从院校领导、学生未来的雇主、教师、家长,直至学生本人,无一不多少受一点“分数崇拜”的影响,过分看重外语学习过程中可以量化的指标,忽略了交际得体和有效与否等无法简单量化的事实。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更是“减负提质”的关键。面对现实,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专门召开了学校教学工作会,反思学校教学工作中诸多与现代教育理念和要求相悖的现象,与全校英语教师共同探讨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的问题,旗帜鲜明地提出:学校要发展,必须走课堂教学改革之路,并明确了改革的目标、方向和途径。

我们组织英语教师广泛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文章,学习主体合作互动理论、活动教学理论、交往实践理论,学习有效教学理论等。认真研究先进学校的课改经验,熔铸各家之长,整合八方经验,注入校本特色。通过理念引领、行动研究、总结反思,逐步形成符合我校英语特点的“导学导练,自学自测,互学互助”校本课堂教学模式,简称“自互导”模式。

“导学导练,自学自测,互学互助”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探究学习,倡导能学不教、多学少教、先学后教。此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变教为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课堂的组织流程为“自、互、导”三个环节。

“自互导”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分层要求,力求“人人有所得,人人有提高,人人有发展”。做到学优生:自学自测中得心应手,互学互助中大显身手,导学导练后个中高手。中等生:自学自测中掌握书本,互学互助中理解基本,导学导练后了解根本。学困生:自学自测中掌握要点,互学互助中明白几点,导学导练后尽量得点。

我们的主要研究观点是:在培养和激活学生兴趣的前体下,采用“自互导”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日常交际能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习上的焦虑情感呢?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经常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多次获得成功的满足,逐渐形成了一种比较稳定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因此要在教学中为学生积极创造能够获得学习乐趣和成功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大胆进行改革和创新。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对于掌握一门外语的迫切需要性,引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一堂成功的课,应该让学生自始至终掌握主动权,教师只是充当“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咨询者”、“参与者”、“引导者”、“顾问”等多种角色,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就产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也就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

四、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是

1.选题富有挑战性。本选题基于信息化大发展,传统教育与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大胆打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中,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生动活泼的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交流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3.方法多样。利用校园环境和个人交流信息,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交流空间和积极思维的素材,强化培养学生“交流”意识的目的性。

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本课题研究的思路是:建立一个基于交流平台的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综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英语口语教育教学模式。

2.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索引法、实验研究法。以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手段,采用观察、文卷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

3.研究工作方案和进度计划:

第一阶段(2013.3――2013.4)准备阶段(分工:课题组全体成员)收集有关信息资料、学习有关教育理论。

第二阶段(2013.5――2013.8)调查研究阶段(分工:课题组全体成员)调查英语课堂口语教学现状,组织课题成员进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