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校园的市场前景范文

智慧校园的市场前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校园的市场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慧校园的市场前景

第1篇:智慧校园的市场前景范文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进程,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生产方式,消费理念,价值观念。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经济形态,主要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获得了长足发展。其中广播,电视,电影,网络软件服务,更是取得显著的效果。本文主要以电视剧产业和动漫产业两个典型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文化产业来论述论述中国文化产业品牌建设与传统文化的继承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数字技术为载体的内容文化产业迅速崛起,在IT革命的背景之下,数字内容产业以逐渐成为21世纪经济舞台上的主角。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高新科技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产品的消费需求日益增加,文化产业成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

我国文化产业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与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如何将我国的文化产业做出特色,如何提高文化竞争软实力。如何让我国的文化产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是一个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直面的而且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文化产业需要带上鲜明的民族特色,烙印上“中国符号”,渗透进“中国元素”。首先,不断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其次,需要注重“品牌建设”,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品牌形象工程,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文化产品和服务之中。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品牌建设过程中,需要深度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其融入到品牌建设之中。最后,需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倡导自主创新,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更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扬。

【关键词】

文化产业;品牌建设;传统文化

0 研究背景

进入新世纪,文化产业以他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和亲和力逐步渗透到整个经济社会和大众生活。经济、社会和文化不断互动和融合,使得文化产品和服务有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以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为特征的信息革命,为人们带来了崭新的文化形态―数字文化,网络文化,多媒体文化。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文化产业以其高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无可比拟的巨大经济驱动力的特征,其发展势头不可阻挡。并以独特的产业内涵和演进轨迹,在市场经营化的大力推进下,以产业化的规模快速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 政策条件

政策支持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我国的文化产业起步不久,文化市场机制尚不健全,文化的法制建设和管理还很滞后,面对入世后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冲突的挑战,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文化产业政策、法规的制定;调整、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加强管理,弘扬主弦律,保证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党的十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面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传播网络化的发展趋势迫切需要广电行业有效整合资源优势,同时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用地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完善投融资体制,健全政策法规体系。鼓励生产要素跨地区、跨行业流动,完善影视制作,有限网络,新媒体等产业政策。促进广电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进而以产业化、市场化手段推动我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

2 传统文化的优势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得以永续发展的根基。传统文化包括诗、词、曲、赋、书法、国画、戏剧、传统节日、传统民俗、民族音乐、民族工艺、民族服装、民族饮食文化等。在如此浩瀚的民族文化宝库中,如何发掘民族文化的发展潜力,如何让传统文化在文化产业中焕发活力,需要把握好继承和创新的尺度,需要大智慧,更需要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

日本和韩国在把文化产业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方面,做得比较成功。韩国的电视剧产业,日本的动漫产业做得比较成熟,其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

四 韩国和日本文化产业对我国的借鉴

自从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掀起强劲的“韩流”,韩剧成为一种流行文化。家庭生活剧、青春偶像剧、青春励志剧在我国及亚洲周边国家备受追捧。韩剧的成功是与充满着“儒家文化”的人文精神分不开的。

人文精神洋溢着人生理想和信念,是对真、善、美的一种追求和向往。韩剧中的人文精神包括三个方面。

2.1对普通人的关注和对人性的尊重

韩国普遍关注平凡人社会生活的平常事,将能触动人性的人类普遍具有的爱情、亲情、友情和乡情演绎在日常的生活场景中。容易接民大众的生活,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激发共鸣,让观众在回味中感受人家真情和人生哲理。我国在电视剧播放和影视作品的制作相关的文化产业方面可以加以借鉴。以普通人的生活为切入点,以真情、人性的温暖和朴实的风格接近观众。将精力放在“家庭剧”“校园剧”“都市剧”“乡村剧”的创作上,满足各个阶层人士的需求。最后,推向海外。

2.2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伦理道德的恪守

韩剧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具有高度的自信。韩国对本民族的文化保护、继承、发扬的比较好。一部《大长今》的走红带动了韩国饮食、旅游、服装、时尚行业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韩剧里所反映的饮食文化、礼仪文化、医道文化带浓郁的韩国民族特色。这为我国的影视行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我国在电视剧拍摄、影视作品创作方面,要充分渗透“中国元素”、“中国符号”,将优秀唯美的传统文化体现在影视作品中。通过将电视剧、电影、动漫行业做成产业链。带动与影视行业相关的餐饮、服装、音乐、休闲娱乐等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将影视广电产业作为对外宣传的窗口。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创新。

2.3唯美和对现念的倡导

韩剧崇尚纯真唯美,感人的亲情,烂漫的爱情,质朴的友情。韩剧中男女演员青春靓丽,演员服装优雅得体,充满着时尚元素,电视场景如诗如画,影视插曲唯美动人。这些我国都可以选择性的借鉴。把广电影视产业做得细腻、唯美、精致,符合观众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宣扬积极正面的东西,体现对真善美的追求。精益求精,将我国的文化产业做成品牌,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日本动漫中,有着浓郁的日本民族特色。日本动漫集中体现了日本本民族的神话,传说,宗教,历史,道德观念,美学原则等。日本动漫中包含了日本人对自己民族历史的骄傲,对生活方式和对价值观的珍视。日本动漫技术相当成熟,总是在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民族特色的文化。其制作的动漫,不知局限与只供儿童观众观看,还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观众观看。这一点,值得我国的动漫产业借鉴。我国的动漫产业需要融入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开发老少皆宜的动漫作品,提高文化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电视研究 》2013年第1期.曾文莉.张君昌

[2]《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 赵彦云 余毅 马文涛

第2篇:智慧校园的市场前景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应用案例;发展前景

物联网是网络技术与传感技术相结合的应用技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内容,是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将有力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新兴产业发展,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成为世界各国构建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和重塑国家长期竞争力的先导技术。

目前,美国、欧盟等都针对物联网部署了战略和规划。

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圆桌会议”,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当年签署法案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1]。

2009年10月,欧盟执委会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对外了物联网战略,提出要让欧洲在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基础设施发展上领先全球。

我国在物联网的政策和发展上也不甘落后,2009年8月,“感知中国”的讲话把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推向了。工信部将其上升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我国物联网发展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一、概念

物联网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的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力、热、电、化学、生物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一个巨大网络。在这个网络中,物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自动识别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互联实现物品的管理和信息的资源共享。

二、应用举例

物联网带动了传感器、微电子和新一代通信等一系列技术的发展,功能服务智能家居、交通物流、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智能消防、工业监测、个人健康等各种领域。以下是一些公司和企业的成功案例[2]。

1.Hanmi公司产品追踪系统:药品智能管理

Hanmi制药公司作为韩国最大的药物生产商,已在其两个分加工厂安装RFID(电子标签)解决方案,用于追踪药品包装、分拣、货运三个过程,实现订单执行的自动化。当韩国政府对某种药品进行降价调控的时候,Hanmi公司的工作人员手持RFID读写器对仓库和零售店内的药品进行统计,以确保价格的实时性。

Hanmi在生产车间内总共安装50台RFID读写器,覆盖35条生产线。软件包括三部分:接收数据的中间软件、批量转换软件和数据存储软件,这些软件都由公司开发。标签直接粘贴在药品外包装的外侧,随传送带通过通道读写器,并以每分钟150-200个标签的速度读取信息。

通过RFID电子标签的使用,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生产线的出错率降低,公司实时掌握库存情况,避免了脱销现象的发生。

2.“中农”水产养殖系统:河蟹智能化有氧养殖

在宜兴市水产养殖示范基地的蟹塘里,一台设备被养殖户置于水中,对塘内的含氧量进行实时监测,岸边的控制器接受传输的数据,科学管理水中溶解氧含量。

河蟹的经济价值很高,近年来养殖规模迅速增加。然而,河蟹养殖产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关键要素是池塘中的含氧量。据悉,一旦含氧量低于每升3毫克,河蟹行动就会变得极为缓慢,身体容易虚弱。因此为保证产量及品质,养殖户只能增加巡塘次数,这就大幅增加了养殖户的工作时间、劳动压力和养殖成本。

为解决这个问题,“中农” 采用水产养殖智能监控装置,该系统由采集、传输、控制与中央管理四个部分组成。池中的溶解氧传感器作为采集和传输单元,可对蟹塘内的含氧量进行监测,一台采集器监控约1.5-2.5公顷蟹塘,采集到的信息通过内置的3G无线传输设备发往位于岸边的控制器。

随后,控制器一方面对传输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当数值低于3毫克每升,就会自动开启增氧机,一旦高于5毫克每升,自动结束增氧。

另一方面,采集器还会把汇聚到的信息传输至总控制中心,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登录“中农”智慧水产养殖系统平台对设备进行监控。

该系统实现了蟹塘的智能化精确增氧,在无锡一千多公顷蟹塘成功应用,每公顷均增收15000元以上。这一应用案例为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成功借鉴。

3.锐泰节能系统:数字化能源监管新模式

江南大学建设基于分项能耗统计的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近万个各类计量传感监控点纵横交错,显示各监控点的位置和与网关相连的情况,屏幕上方是各部门用电情况,下方显示:总网关433个、在线网关358个,总设备4471个、在线设备3676个。具体监控点,可看到该建筑物内的累计电量、有功电能、设备运行等情况。从而实现了对学校能源感知和全程能源管理,大大减少了浪费现象。

通过水电的远程计量监管系统的创新应用,对全校的能源使用实现了分层次的实时监管和互动监督机制。

数据显示,月人均电耗由2006年的70.9度降至2010年的55.4度,月人均水耗由2006年的7.79吨降至2010年的3吨,学校建设数字化节约型校园成效显著。

三、我国物联网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尽管物联网产业已成为政府、企业、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我国物联网发展还有不少问题。

一是在关键技术上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些差距,特别是高端传感器、RFID等领域。

二是产业规模还不够大,整个产业比较分散,技术标准不统一。

三是物联网的推广范围面小,应用的水平还不是很高。

我们认为,面对这些挑战,未来的物联网发展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在发展质量和数量上有更大的突破,要从四个方面做好相关的工作。

第一是着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加强自主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

同时,坚持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消化、吸收从而再创新,以使我国物联网技术处于领先水平。

第二是扩大产业规模,打造产业链[3]。

我国的产业规模现在还是初级的,企业规模相对比较小,要力争培育一些大型的骨干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争创具有世界领先地位,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创造力的企业。同时把中小企业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给予更多支持和鼓励,形成大企业带动行业的发展,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良好局面。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这些技术经济产业实力强的地区应优先发展,这需要一批企业共同发展、相互促进。

第三是在示范应用和价值链的打造上,要加大推进力度。

物联网应用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涉及的面非常广,在工、农、商、贸等各个领域,特别是改变人民生活方式上还会有更大突破和改善。所以在这个市场的应用范围之内,价值链的作用也会逐渐显现。希望能够通过一些新的商业模式的探索和培育,为未来市场的应用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最后,信息安全保障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物联网实现物与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时,涉及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可靠性安全等各个方面。随着大数据产生,随着整个系统的开放,可能对信息安全的要求会更高。所以我们在推进物联网广泛应用的同时,也要在信息安全保障上下功夫。

参考文献

[1]刘强,崔莉,陈海明.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J].计算机科学,2010,37(6).

[2]徐利谋,茹倍倍,陈利剑.物联网技术发展与应用 [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

第3篇:智慧校园的市场前景范文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创新能力 创业能力

1 高职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来说,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尤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突出体现在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缺乏创新的毅力、缺乏创新的兴趣、缺乏创新所需的观察力以及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上,主要表现在上课时思维缺乏活力,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提出问题并积极思考。这一状况不仅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对学生的就业和发展造成了较大的障碍。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要课题。

2 高职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创业是创业者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成立活动组织,利用各种资源,提品和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目前,我们国家提倡和鼓励高职生自主创业,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包括工商、税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之所以提倡高职生创业,除了创业不失为缓解目前就业压力的一条解决途径外,更重要的是引导高职生要具有一种敢于开拓的创业精神。

高职生凭着满腔热血,想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畅游一番,但是未曾料到市场并非平静的游泳池,而是风急浪高的大海。因此,在正式创业之前,先了解别人走过的一些弯路,避免重蹈覆辙,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高职生在创业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先天不足和经验的缺乏,一般会陷入以下几个误区:

2.1 天真地幻想校园能为高职生创业提供一切条件。高职生在创业过程中,无论在创业环境和心态上,都没有真正把自己融入社会,没有勇气彻底摆脱校园氛围。他们一方面迫切地想踏入社会一试身手,另一方面又不愿真正脱离校园投入到社会中去,他们甚至天真地幻想校园能为他们提供创业的一切条件,而国家的一些鼓励和扶持政策也使高职生产生这样一种错觉:以为高职生创业理应受到照顾,从而在内心产生对国家、校园的强烈依赖心理。

2.2 错误地认为公司的运作是一种非常简单的事情。有不少高职生创业者,很少考虑创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风险,他们除了专业技术外,不清楚该如何融资、如何做商务活动、行政制度等。此时,创业者必须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但大多数高职生创业者根本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公司成立后还停留在简单的小作坊式生产中。除此之外,高职生创业者身上普遍存在着一种急功近利的情绪。这些观念上的偏差导致很多高职生的创业虎头蛇尾,刚开始时斗志昂扬,遇到一点小挫折就打“退堂鼓”。他们无法理解公司为什么总是没有投资商青睐、为什么业务量总是不大,不知道公司该怎么制定战略、怎样管理才能提高效率。高职生创业却难成气候,主要困难表现在:

2.2.1 目前在校高职生创业最大的瓶颈是社会经验不足。虽然现在的高职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有一定的知识面,然而高职生毕竟身处校园,不能很好地了解市场规律和法则,同时又欠缺实际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各种理财能力以及良好的创业心态,在真正处理事情的时候就显得手忙脚乱,不能镇定自如地处理突如其来的问题,有时甚至因为一时的失误导致创业的过程全盘皆失。在一项调查中有人这样推算自己的项目市场前景:中国有6亿人需要我们的产品,如果每人购买一件,每件100元,我们就有600亿的销售市场。这个例子应该说代表了一部分人的心态。但事实并不是这么简单,社会消费与市场供需前景都在不断地变化,新一代的产品也在不断推出,竞争者层出不穷。创业失败者的例子提醒高职生,只有先拥有一个实事求是的良好的创业心态,才能提高创业成功率。

2.2.2 在校高职生进行创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金的缺乏。除了极少数有家庭支持资金的同学外,一般高职生没有经济基础和经济来源,对于许多的贫困学生而言就更加是个不可逾越的难题,这成了这部分贫困高职生创业的最大的障碍。同时高职生在集资方面又欠缺经验,故常常导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

2.2.3 家长的反对也是阻碍在校高职生创业的因素。大部分家长认为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学生的本职工作是学习,虽然高职生可以安排自己的空闲时间,但创业毕竟是一件很花精力的事情,如果在校高职生创业不能很好地解决创业与学业之间的矛盾问题,学业都保证不了,还提什么宏伟的创业,所以表示反对的家长也较多。

2.2.4 创业的盲目性往往导致失败。在校高职生认为选择创业是为了以后步入社会积累经验。“不过于注重创业的结果是好是坏,只为在创业的过程中锻炼自我,积累经验”,有点交学费上社会实践课的意味。创业的意识不明确往往导致半途而废。

3 高职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创新是智慧和能力的结晶,创业是意识与机遇的契合,创新能力的培养会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创业能力的培养也会激发创新的灵感。创新不结合创业便无的放矢,创业中没有创新亦如庄稼失去了土壤和肥料。创新推动创业,创业促进创新,两者相辅相成。

3.1 高职生创业可培养自身的胆量,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一方面,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有敢于去做,敢于面对,才有成功的可能性。创业使高职生接触从而进入社会,对社会中层出不穷的现象及问题有了认识甚至面对的机会,进而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做到处置坦然、得心应手。另一方面创业所应有的胆量是以一个人积极、乐观、刚强的人生态度为前提的,作为准成人的高职生,在面对困难、逆境时,只有以一颗顽强、乐观的心来视之,高墙般的困难才能变成脚下的踏脚石。

3.2 创业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庭负担,也使自己的心理负担有所减轻。2006年全国70%的人口仍在农村,农村收入增长缓慢,但高职生学习、生活的费用却在一定程度上逐步提高,这样就形成了思想负担与费用二者之间的相互矛盾,使农村家庭不堪重负。在面对高职生高额的学费时,常使整个家庭陷入困境,进而导致了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等问题产生。高职生创业无疑是经济来源之一。通过创业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家庭经济的困窘,也使自己在经济状况中出现的自卑等心理问题得到缓解。据统计,师范类学校有近50%的学生会以各种方式联合在一起开设补习班、搞推销以及开店等,以此来开创自己的事业。

3.3 创业是充实高职生生活的一种有效方法。高职生活和高中生活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一转变往往使得大部分高职生感到空虚、无聊,尤其是在大三、大四的学生,在要求学分将近完成或已完成而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时,这种感觉更是明显。鉴于此,处理不好,就会使自身养成很难改变的坏习惯,对将来的人生道路有很深的负面影响。创业将使高职生有事可做,从而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第4篇:智慧校园的市场前景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 创业精神 创业能力

自主创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是繁荣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创业可以扩大就业,加速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进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从创业的角度来看,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具有学科比较优势,但创业精神的缺乏使经管类专业学生很少敢于创业。因此,积极探索创业精神的培养途径和方法,培养一批具有创业精神的经管类专业大学生,是高等学校当前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1 创业精神的内涵与实质

国内外学者对创业精神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对创业精神的内涵可概括为:第一,如果个体表现出创新、承担风险和主动进取的行为,那么他就具有创业精神;第二,创业精神是为了开发机会而集中独特系列资源创造新价值的过程,认为创业精神是通过创新创造租,创新是指熊彼特的引入新的组合,租是指超过行业平均利润的收入;第三,创业精神也是创业家在个性方面所具有的独特特征,如机会捕捉能力、高成就动机、内在控制源等。创业精神作为一种积极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对个人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着力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创业精神、开拓创新的精神。既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推动学科自身的发展,又要以同样的进取精神引导学生紧跟时代步伐,寻求变革、适应变革,为大学生今后的创业提供精神动力与支持。

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实质可以概括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善于学习、勤于实践;住机遇、拼搏进取;实事求是、敢于冒险;团结协作、同心同德;诚实守信、以义取利;追求卓越、永不止步。

大学生创业精神通过“创业计划设计大赛”等模拟实践来培养。它要求参加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或服务,并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商业计划,阐述创立公司的进程,说明所需要的资源、提示风险和预期回报,并提出行动建议。要完成一份好的创业计划书几乎需要运用一个大学生在本科阶段所学的全部经济、管理知识。设计创业计划书的过程因而可以看做是学生熟悉和运用其管理知识、技能的过程。因此,参加“创业计划设计大赛”本身不仅是学生实际运用其所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其提高综合能力、形成优秀管理素质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看,举办“创业计划设计大赛”是符合我们通过这类活动促进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育,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人才的初衷。

2 经管类专业学生创业精神培育的必要性

2.1 创业精神的培育是时代的要求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以及世界范围内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开展创业教育己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股潮流,而创业精神的培养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2.2 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需要

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步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的就业难题成为困扰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自主创业是方法之一。通过创业精神的培育,帮助大学毕业生认识到社会上有许多创业机会和有利条件,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大学生创业不仅会减轻政府和社会压力,还可能创造很多的就业机会,创造更多财富,节省更多资源。

2.3 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从知识理论来看,经管类专业的知识内隐的成份比较大,如何使内隐知识显性化,知识理论告诉我们,实践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要提高经管类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其掌握大部分隐于实践中的知识,教学实践是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在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世界经济国际化、信息化背景下,如何通过拓宽实践的渠道,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等院校普遍面临的问题。创业精神的内涵中包含积极实践,勇于探索的内容,经管类专业学生能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培养创业精神。

2.4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创新是创业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克鲁认为:“创业就是要标新立异,打破已有的秩序,按照新的要求重新组织。”因为“理论、价值以及所有人类的思维和双手创造出来的东西都会老化、僵死…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创业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创新和创业精神是正常、稳定和持续的。正如管理已成为所有现代机构的特有机制,成为组织社会的主体职能一样,创新和创业精神也必须成为维持我们组织、经济和社会之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活动。创业精神的核心,归根到底是由创业活动的开拓性所决定的。由于创业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本身就是对现实的超越,就是一种创新。因此,创业就意味着创新,创新就意味着突破,创业精神的培养过程就是培育创新型的人才的过程。

3 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的途径

首先,对于个体创业精神来说,许多人回避创业可能不是因为确实缺乏必要的技能,而是因为他们自己认为缺乏必要的技能;其次,可以从个性特质等几个因素来评价个体创业潜能,识别优势和劣势,从而更有效地引导和运用资源来提升创业精神;最后,在创业培训方面,不但要培训个体创业技能和能力,也要强化创业者的认知和信念,还要培训创业者运用各种技能减少认知偏差,以增加成功创业的机会。对于经管类专业大学生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创业精神,增强创业信念和认知。

3.1 通过校园文化,培养创业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它对学生具有陶冶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塑造学生的优秀品质,提高学生的精神状态,而沉闷的、死板的校园文化则会扭曲人。西方校园文化如个人自由发展、独立精神、竞争和机会均等、开拓精神、创造性和超前性等等都极大地促进了创业教育的开展。而我国校园文化在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自我意识,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挥才干,把对自我价值、自我实现等问题的思考融汇到社会价值、集体价值观等方面中去都做得不够。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导向模糊、学生开拓能力和创新能力差,未在校园中形成一股弘扬创业精神的风气和文化。

经济管理类学院要通过生动活泼、易为大学生接受的校园文化来开启经管类专业大学生的智慧、提升人格,对大学生的创业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校园文化的组织方式中,尽可能地将创业精神有机地融入并实施。如在学科活动、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科技活动、劳动活动、集会、党团活动中,要相机渗透培养创业意识的任务和要求。在各类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活动中,在各种自我服务性劳动、公益性劳动和生产劳动中,要结合着进行创业精神的培养。

3.2 培育创业人格,增强创业精神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在30年中追踪研究了800人的成长过程。结果发现,他们中成就最大的20%与成就最小的20%的最明显的差异就是个性方面的不同。高成就者具有谨慎、自信、不屈不挠、进取心、坚持性、不自卑等心理特征。这说明个性特征对个体的创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独立性”、“坚持性”、“敢为性”、“克制性”等。所以,人格教育对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可以采取运用创业案例剖析创业者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学专题、心理训练,让学生掌握形成心理素质与优良人格特征的途径。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看,创业精神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创业不是纸上谈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的思路,需要扎扎实实地付出艰苦的努力,引导学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

3.3 通过模拟实践,培养创业精神

创业实践话动为创业能力的表现和发挥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相统一的社会平台,学生通过身临其境地去思考、去操作、去体验,于活动中体验真实感受,强化创业意识,确立创业信念。高校通过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身感受一个经营者面对市场竞争的精彩和残酷,承担风险和责任,全而提高学生的经营管理素质与能力。创业实践模式可分三种形式:一是利用实习期间进行创业实践训练,主要方式有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参观访问是有明确主题的创业意识类的专题活动,如参观某个白手起家现已成为明星企业的民营企业,访问某个创业成功人士,请他介绍创业的奋斗历程等。二是尝试创业模式,即利用假期到公司去打工或参与别人的创业活动。也可尝试营销、竞技类的实践活动。还可以结合专业优势和个人特长举办各种培训班或开发、设计新产品等。此外,实践活动通过吸引校外相关专业学生和本校外专业学生的参与,为学生间交流、沟通提供平台,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三是模拟性实践,参加创业实践情景的模拟,进行有关创业话动的情景体验或拟出创业计划、创办虚拟公司等,如“ERP企业沙盘模拟大赛”、“跳蚤(二手)市场”、“模拟营销策划大赛”、“模拟创业设计大赛”等等活动。

经管类专业学生的教学,要求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这些能力主要包括:分析思考能力、领导能力、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与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形成无法通过知识的灌输形成,只能在反复、不断地模拟演练中形成。因此,笔者认为,在未来的教学中必须特别强调实践教学,尤其是要注重类似“创业计划大赛”这类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其所学的各种知识的模拟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韩建立.创业精神的影响因素及其绩效评价[J].心理科学进展,2005(1)

2 彼得·德鲁克.创业精神与创新[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9

第5篇:智慧校园的市场前景范文

而今,原本在水族馆才能看到的水母,作为观赏宠物,像金鱼一样“游”进了寻常百姓家,其超高的观赏价值为都市添了一道新奇而又另类的亮丽风景。从商业的角度,已形成产销一条龙的高低端产业链和庞大的销售网络,被喻为当今及未来有着广阔前景的“钻石级”市场新宠。

而把水母作为观赏宠物,从培育成功到推向市场,是被誉为国内“人工繁殖宠物水母第一人”的王文龙。早在2005年,王文龙就开始对水母开发养殖,经过五年执着探索,三年多艰苦创业,填补了水母养殖的国内空白,一跃成为国内知名的“水母达人”。

瞄准商机,挑战“空白”

王文龙1981年出生在山东省文登市,在海边长大的他从小就对海洋生物感兴趣。长大后,在上海海洋大学从本科到硕士,念的都是水产养殖专业,“靠海吃海”一直是他自主创业的梦想和坚持。

机遇属于时刻有准备的人。2005年7月,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文龙在浦东海洋馆参观,在其中一个宛如仙境的展示缸前,被姿态优雅的水母深深吸引并驻足观赏。只见5只水母在彩色灯光的映衬下舒缓飘逸,翩翩起舞,旁边的一位姑娘也看得入了神,男朋友拉她几次,她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此情此景,令王文龙怦然心动:既然水母有着如此高的观赏价值,市场前景肯定不差。因为在当时水族市场上,有人养热带鱼、珊瑚或乌龟,却从未见过有卖水母和养水母的,也就是说作为观赏宠物,水母在水族市场上尚属另类,甚至是空白。而“空白”就是商机,只要能够做到“人无我有”,首先掌握繁殖水母技术,抢占市场,让普通老百姓买得了水母,养得起水母,如果这一切成功,不就是一条美仑美奂的创业之路吗?

激动地回到校园,王文龙了解到,原来国外已有人把水母当作宠物饲养,而国内人工繁殖水母技术才刚刚起步,且只有少数海洋馆掌握,大部分海洋馆展示的水母不是靠高价进口,就是靠野外捕捉,因而在生活中,很难觅到观赏水母的踪迹。

王文龙瞄准了这一商机,抱定决心挑战“空白”,尝试依靠聪颖和智慧进行水母人工养殖计划,让这种在大海里生存了6.5亿年的原始动物,能够一年四季在陆地上生活,成为都市里的人们普遍喜爱的美艳新宠。

随后,在读硕士一年级的王文龙用四个月时间写出了一份创业计划书,交由上海市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中心推出的科技创业基金会,申请创业基金。10万元创业基金很快批下来,他又多方筹集了10万元。有了这20万元,王文龙便一头扎进实验室,从2006年下半年,他的水母人工繁殖实验正式启动。

屡败屡战,创造奇迹

2006年6月,踌躇满志的王文龙前往苏州白马涧采样,带回水母活体进行研究,查了好多资料,养了两个多月,正要大干一番时,各种难题却接踵而至。由于国内针对水母的研究资料极其匮乏,不得不借助和依赖国外文献,但所能查找到的只是一些简单的养殖知识和常识性的科普材料,所获甚少。创业尚未真正开始,水母养殖在专业教科书上的空白一片,却一下子成了拦在他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叠障。首次实验,以失败告终。

查遍资料后王文龙发现,相比之下,一种叫海月水母的养殖较为容易一些。暑假刚开始,王文龙再次起程,顶着烈日跑回山东老家威海、文登和青岛等地,在青岛海域雇了一条渔船,跟父亲一起出海,花了整整两天时间,采样三十多只野生“海月水母”,又连夜乘坐长途大巴运回上海。

这一次,王文龙不敢大意,重新做了精密规划。然而不久,采集来的30多只水母还是出现了“水土不服”迹象。为搞清楚人工繁殖失败原因,王文龙改成以一个月为试验周期,一次次调整养殖条件,但仍然防不胜防。水母的成长过程非常复杂,从幼体“孵化”到第二代蝶状幼体,需要水流环境时缓时急,必须精确模仿自然界海水波动,如果把握不好,必然前功尽弃。王文龙花了大半年时间,一连做了7次试验,屡败屡战。最后,水母死亡速度减缓,30多只水母中的两雄三雌共5只水母幸存地活了下来。

人工繁殖水母工程终于成功了。2007年春节,王文龙没有和家人团聚,而是独自一人在实验室继续观察。一直“蹲守”到大年初五,他像往常那样查看养殖缸,突然发现养殖缸内有了一些芝麻粒大小的褐色微粒。激动不已的王文龙随即透过显微镜观察,终于看到了十几个欢快游动的褐色蝶状幼体。原来,这些微粒正是水母诞下的“蛋”和活体的“水母宝宝”。

王文龙寸步不离,精心饲养,两个星期之后,小水母们“海吃海喝”,自由成长,已长到了2厘米左右。又过了几个月,随着培育技术不断成熟,王文龙人工培育的小水母已从最初的11只,奇迹般地一直增长到了数千只之多。

创业之初,王文龙并没有广泛推出“宠物水母”,而是先在一些高档酒店、酒吧及会所建起了样板水族缸,以此引起广泛关注和吸引潜在买家。

王文龙曾说:“成功就是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即使赢得短暂的胜利,也要一如既往。”

艰难创业,铸就辉煌

不久之后,上海威海路上有一家新开业的酒吧,斥资10万元,请王文龙设计了一个3米宽嵌入墙体的超大型水族缸,以此专门引入他培育的水母,并一次订购258只海月水母。在做项目期间,王文龙兴奋异常,尽管心里清楚做完项目的利润只有一万元,他每天早晚仍要各去察看一次,观测水质和水母的饮食情况。结果可想而知,扣除来来回回的交通费,他几乎没有赚钱。但酒吧正式开业后,绚丽夺目的水母墙就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经过不懈努力,上海外滩附近的一家五星级酒店,以及嘉兴、南京等地的酒店也开始引入他的水母。

水母繁殖,初战告捷,然而要将它引向千家万户,并不容易。2008年,是王文龙最艰辛难熬的一年。由于受到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他几乎到了“断炊”地步,身上仅有500元钱,只能在实验室里打地铺,而且一打就是两年。

王文龙说:“要想把水母卖出去,必先造水族缸,而水族缸也是国内空白项目,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自行研制。”资金成了他创业道路上很难跨越的第一道大坎。还有水族缸的规格和款式、各种缸内水体过滤系统的负载量以及能养多少只水母这些都是学问,更是难题。如果不一一破解和研制出来,必然造成水母死亡,无法拓展广阔市场。

直到2010年,在实验室打了两年地铺的王文龙终于迎来了创收年,八家五星级酒店和高级餐厅慕名而来,请他设计建造“水母墙”,全年销售额一跃达到了100万元。

而他想得最多的,依旧是水母养殖在都市家庭客户中同样拥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经过两年艰难拓展,2011年,王文龙的公司已发展到9名核心员工,网店销售成为主要推广渠道,以“先送缸,后送水母”二次货运法,让买家先收到缸,按照要求配制出人造海水,再将用塑料袋层层包装的水母装入泡沫塑料箱中寄出。这种方法果然奏效,每月销售量很快就达到了四、五十只缸和几百只水母,寄送远及云南、内蒙古等较远的省份和地区,有人专门作为爱情信物,预订一大缸水母送给恋人。卖宠物水母,公司在这一年的进账就超过了200万元,王文龙一跃成为国内知名的“水母达人”。

第6篇:智慧校园的市场前景范文

关键词:学科竞赛;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8—0068—02

学风是一所学校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表现,是长期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治学精神、治学原则、治学态度、治学方法和治学效果,它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影响。学风建设是高校发展的脊梁。 学科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考察学生某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比赛。它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某种学科、专业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某学科领域中运用基础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笔者认为,理工科相对于文科来说,更应注重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与实践表明,学科竞赛在高校理工科学生的学风建设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学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网络在校园的普及,各种社会思潮与价值观念的涌入,一方面给学生获取信息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渠道,另一方面在学风建设上也出现了新的问题:

1.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

大一年级的学生无法适应从高中时老师在后面追赶着学习到大学阶段自主学习的过渡,一下感觉茫然,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高年级同学同样存在着专业学习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不明确毕业后的道路选择,是考研、就业,还是创业?学生缺乏孜孜以求的学习状态,终日懒懒散散,大把的时间浪费在网络世界中。

2.急功近利思想严重

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学习和工作的效率要求更高。高效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追求的目标。在做学问上,许多学生期望付出即有回报。但学习是一个积累和提高的过程,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经历与汗水才能有所成就。“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长期量的累积,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3.基础知识不扎实

教学内容安排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金字塔式结构。理工科学生在大一时,常常不能理解基础科目对专业学习的重要性,放松了基础知识的累积。比如无机非金属材料这个专业,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都是基础课,没有这些基础课的学习,就无法理解专业课程的讲授内容。许多学生觉得基础课与专业没有什么相关性,觉得无足轻重,造成了基础知识不扎实的现象。

4.缺乏学习与讨论的氛围

学习氛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形的物质环境,二是无形的心理氛围,不同的学习环境产生不同的学习心理氛围。随着电脑在学生宿舍的普及,高校理工科学生拥有电脑的越来越多,很多学生回到宿舍后就各自与电脑为伴,很少和其他同学交流。久而久之,同学间学习和交流的气氛就淡化了,而许多创新灵感的火花恰恰是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的。

5.缺乏集体合作精神

当今的高校生都是“90”后,独生子女的生活状态和“6+1”的家庭模式造成他们个人自我意识较强,但缺乏合作精神。很多学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和需要。在生活中,哪怕有的同学在寝室床上休息,旁边的同学也会把电脑的音响开得很大。反映到学习上,许多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也是只懂得独自埋头于故纸堆中,缺乏合作式的学习氛围。用人单位在反馈毕业生情况的时候,都普遍认为当代的高校学生缺乏合作精神。

6.缺乏竞争意识

没有交流,就没有比较,认识不到自身与别人的差距,井底之蛙永远不知天高地厚。对人生的满足和前进的动力,很多时候来自对成功喜悦的感受。人也只有在比较中才能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所以我们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良性的竞争氛围。

二、学科竞赛呈现的新特点

近年来,高校学科竞赛发生了明显和深刻的变化,无论在内容、形式,还是要求各方面都出现了较大的变革。

1.学科竞赛的种类多样化

学科竞赛的种类涉及了高校教学内容的方方面面,涵盖了各个专业,扩大了高校各学科专业学生参与的可能性。以我校为例,同学们主要广泛参与的竞赛就包括: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ACM程序设计大赛、机械设计大赛和创业大赛。

2.学科竞赛内容综合化

人类知识的“爆炸式”呈现和快速的更新换代为当代教育发展提供了生机和动力,各种学科知识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呼应、交叉、借鉴,并由此碰撞出新的智慧火花。学科竞赛中问题解决也需要不同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相互借鉴,这要求参赛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学科竞赛有利于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不同学术层面的相互融合。

3.学科竞赛对象年级化、层次化

在设计学科竞赛体系时有针对性,遵循了人才成长的规律。大学一年级设计量大、面广的学科基础知识竞赛、工程创意设计竞赛等普及性的竞赛,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二年级侧重于学科专业的课程设计竞赛、实验操作技能竞赛,重在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运用能力;三年级以上则侧重学科综合竞赛、科技发明竞赛等高层次竞赛,注重实践和创新的结合。上述螺旋式上升的学科竞赛体系的构建,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涯,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4.教师是学科竞赛的有力推动者

学科竞赛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既是引导者,又是竞赛活动的有力推动者,各类知识结构教师的积极参与是学科竞赛活动质量与效果的保障。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教师充满尊重和信赖,有了指导教师的参与,学生的热情和自信心明显高涨。我校目前推行的“导师制”改革,已经对学科竞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低年级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有的放矢地学习专业知识,高年级学生更是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当中,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此外,我校实施多年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就是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进行科研活动。这项训练计划为我校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5 学科竞赛是对多学科的融合

新世纪学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最终目标就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素质全面、有创新能力的人。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学科竞赛的作用与其是一致的。“学科竞赛”本身是对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的融合。竞赛参与者需要有直面困难的勇气,心理意志坚定[需要良好的人际互动、交往技能,是出色的社会活动家[需要对团队人员进行分工与统筹,是杰出的管理者[更需要对竞赛项目的发展方向和市场前景进行分析和掌控,是优秀的政治经济学者。

三、学科竞赛的新特点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1.培育竞赛文化

在学科竞赛中,参赛学生凝聚成了一支学习能力强、学习潜力大、学习效果明显的队伍,为推动优良学风的形成找到现实的典型。学科竞赛所倡导的竞赛文化推广了竞赛这一获取知识的新思路,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风建设有了一个长效有力的推进器,赋予了校园文化新的内涵。

2.巩固学科基础知识

学科竞赛所强调的,就是掌握、运用基础知识到实际的完美结合。学科竞赛所体现出的年级化、层次化的特点能够使学生深切体会发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明白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学科竞赛是在专业基础知识上的延伸,没有扎实的基础,就不可能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更别谈参与更高水平的学科竞赛。

3.培养团队精神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在迅猛发展的科技潮流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学科竞赛越来越倾向于以团队的形式参赛,这种参赛形式下的任务往往要求更高,更需要合理的分工协作和统一的组织管理,更加要求团队合作精神的体现。如参加挑战杯创业大赛,就需要财务、市场营销等各个专业学生的参与,精诚合作。

4.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主要由学生的人格魅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创新素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身心素质等几方面的因素构成。“学科竞赛”本身是对多学科的一种融合,通过学科竞赛不仅可以系统地进行专业理论的学习和训练,更使广大同学具备做人处事的基本素养,心智更加成熟。

5.明确学习目标

学科竞赛对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已经不言自明。针对中国实际的教育、教学环境,学生从高中阶段到大学的过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学生尚需要有导师的引导与激励。“导师制”的作用既体现在对学生专业学习方向上的引领,又体现在专业学习技能上的提升,使学生学习更有方向性。

3.6 催生良好的学习氛围与环境

从学习心理环境的营造上来讲,学科竞赛通过不同形式的竞赛活动来引导和催生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同,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心理氛围,使群体内的每一个成员自觉不自觉地被这种强有力的稳定气氛所感染。[4]从学习的外部环境建设来讲,学风是一种社会关系的表现,不是单个人孤立的学习行为。我们经常有这样的经验,同寝室里多数人对学习没有兴趣、沉迷于网络,那么其中较勤奋的同学也会受到影响而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反之亦然。

总之,对于理工科高校来说,学科竞赛是一种可行的教育、教学行为,有着常规教学不可及的特殊的创新教育功能,在高校理工科学生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辛岚.抓好学科竞赛 推动学风建设[J].内江科技,2010(01).

[2]丁伟,陈凡锋.完善学科竞赛体系 促进高校学风建设[J].高等建筑教育,2012(04).

第7篇:智慧校园的市场前景范文

关 键 词:社会性别理论 女大学生创业教育 高校作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女大学生的人数和比例急剧上升。在一些综合类高校,男女大学生比例相当;文科类高校,女生比例大大超过男生;理工科高校,女大学生比例在大幅上升。①按照社会性别理论,女性受高等教育比例越高,对推动社会经济进步越有利。②然而,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矛盾也更加突出。解决这一问题,是政府、社会和高校面临的重大社会责任。但外因终究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外界无论如何努力,解决问题的关键还须女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试想,假若我们培养的女大学生具有敢于闯荡、能够承受一定风险的创新精神,具备识别、发掘商机的创业意识和知人善任、善于协调沟通、精于决策控制的创业能力,那她们愁的就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通过创业为别人提供就业机会。

因此,如何通过教育手段促进女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形成和提升,就历史的成为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遵从社会性别理论,树立女大学生差异性创业教育理念

梳理国内外关于女性创业特征的文献,不难发现,作为企业家,无论男女,其个体特征的共同性大于差异性,但在创业动机和管理风格上男女差异明显。⑶现实中,女大学生受传统思想和先天性别的影响,勇于选择创业的为数很少。这与高校缺乏社会性别意识教育有关。

所谓社会性别意识,是指既要承认男女生理上的先天差别,也要承认作为同一性的人,男女性在尊严、人格及待遇等方面应是平等的。⑷在高校女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纳入性别意识,指的是既要考虑到男女生理、心理特点的不同,又要考虑其思想观念及承担的家庭责任的不同,同时还要认清女性创业中的优劣势。但目前多数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及其研究,还未针对男女性创业的差异特征,还未专门设置兼顾女大学生身心特点的创业教育课程,使得女大

*基金项目:江苏高教学会课题KT2011563。

作者简介:汪云香(1964-),安徽安庆人,江苏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评估中心副研究员;符永宏(1965―),江苏南通人,江苏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评估中心主任,教授、博导。张菁菁(1988―),江苏盐城人,江苏大学管理学院博士。

学生创业潜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对女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必须首先树立性别意识差异性教育观,为其提供针对性的社会性别意识教育,帮助她们认识自身创业的优劣势,以后天教育使其扬长避短, 树立创业信心。同时还帮助她们认识到自身创业的特点及适合创业的行业, 以助其正确创业和创业成功。并营造鼓励女大学生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设置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提供实实在在的创业教育过程。

二、营造鼓励创业的校园文化环境,激发女大学生创业动机

大学生的社会化主要在校园中完成,大学校园文化对他们思想观点、道德修养、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会产生巨大影响。为了培养女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素养,高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应有意识营造男女平等、鼓励女大学生自强自立、敢于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把女性自主创业光荣的思想根植到女大学生的脑海中。

据笔者调研,女大学生创业动机最主要的源自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按照马斯洛理论,这是人最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它建立在较高的自我评价上。因此,要使女大学生有较高自我评价,必须是大学文化教育氛围能给她们足够的鼓励,使她们在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中,获得充分的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创业并获得成功,赢得社会认可。

为此,高校必须营造鼓励女大学生创业的校园文化环境,激发其创业动机。

(一)强化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主渠道,也是学生受教师影响最主要的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更新教学观念,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创业理念;还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使其富有时代性和新颖性,与现实和市场紧密结合;更要采用灵活多样的问题式、启发式、讨论型教学方法,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进行专业特色的科技创业。尤其是教师不经意中提到的创业故事、案例,以及在这其中传达的欣赏、认可的态度,都会给学生深入骨髓的影响。

(二)发挥创业成功校友渗透影响作用

学生从课堂获得的知识多是显性知识,而创业知识有些是隐性的。它是创业者在长期创业实践中积累形成的,是一种融入了创业者本人的投入、精力与态度,能带来创业收益的知识体系。这些隐性知识更适合创业成功的校友亲口传授。将对有意创业的女大学生产生巨大影响。

(三)发挥社团组织的激励引领作用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有通过校学生会、团委,成立大学生创业社团组织,对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训与实践。但针对女大学生的创业组织很少。高校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增设女大学生创业二级社团,如女大学生创业协会、女大学生创业援助中心,女子创业学院、女子创业沙龙等,为有创业意向的女大学生提供信息、政策、资金等的支援和针对性的培训指导,给予创业情感支持。助女大学生不仅要敢于创业,且能创业成功。

更重要的是,高校可以借助这一平台,取得社会力量的支持,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校内女大学生自主创业基金,为有意创业的女大学生提供资金援助。

(四)发挥校园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

舆论像一只无形的手,能引导人们朝着它引领的方向发展。生活在大学校园的女大学生,自然会受到所在大学校园文化的舆论浸染,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为此,高校可以做到:

首先,通过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络等媒体,宣传各级政府促进创业的政策、措施;报道本校校友及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典型;及时传播兄弟高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鼓励学生创业工作的经验;报道本校大学生创业动态等。形成鼓励创业、创业光荣的舆论氛围。

其次,通过组织女大学生创业事迹报告团、女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激发女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引导她们树立现代的创业观、就业观、成才观。

第三,通过师生、生生的口头传播,形成尊重和鼓励女大学生创业的正面舆论氛围。引导更多女大学生体验创业的艰辛和成功的快乐,赢得老师、同学的认可和尊重。

(五)发挥大学的人际资源积累作用

大学校园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社会人际关系网络,会为女大学生创业积累广泛的社会关系资源。高校应该引导、教育大学生同不同背景、性格的老师、同学交往,在大学校园关系网中拥有多个关系节点,拥有广泛、复杂的社会网络,为创业奠定良好的社会关系基础。

三、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女大学生创业素养

女大学生创业素养包含创业意识、知识与能力。大学生要想成功创业,不仅要有创业意识和信心,萌发创业动机,关键还要有创业知识,具备创业能力,这样才有可能付诸创业行动,并取得成功。这需要高校设计并组织好女大学生创业教育。

(一)针对女大学生性别特征设置创业教育课程

女性具有异于男性的创业心理和特征。高校必须帮助女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从女性创业素质养成的角度,把创业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针对性的纳入到女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模块化设计中。

1.性别意识类课程模块

按照社会性别意识理论,作为社会的人,女性与男性拥有同等的社会责任和权力。但现实中,多数女性因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有小女人心态,认为女人职责主要在家庭,只要嫁个好丈夫,经营好家庭就行了,对自己缺乏足够的创业自信,依赖思想严重。这种心态在许多女大学生身上也同样存在。其实,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女性拥有一些男性无法相比的创业特质。如善于观言察色、细心、体贴、温和、善解人意、忍耐力强等,都使她们一旦创业,即便遇到挫折也具有决心和勇气坚持,并能通过自己的人际沟通和柔性的管理技巧妥善化解矛盾,渡过难关。⑸

因此,高校要针对女性特征,设计性别意识类课程模块(含公选课、专题讲座与活动)。课程类如《女性创业心理学》、《女子教育史》、《女性创业人生》、《女性创业的动机与投入》、《女性与人力资本》、《女性创建管理团队》等,对女大学生进行创业心理训练,帮助正确认识自我。专题活动类如组织女大学生观看与创业相关的影视片,阅读创业者传记,参观女企业家创业工厂,采访创业成功女性、邀请创业前辈谈感受等等。以此增加女大学生与前辈女性创业实践者交流沟通的机会,消除对创业的敬畏,了解创业的不易,分享成功的喜悦与甘甜。树立“职场无性别,创业凭能力”的理念,增强使命感和事业心,提升创业自信心,培养积极上进、勇于创新、不怕艰辛的品格。

2.通识类创业课程模块

创业不仅需进取心和意志力,更需要知识和能力。对创业的知识需求,男女大学生是相同的。高校可以通过通识类创业课程模块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如《创业资本运作》、《创业营销学》、《创业管理学》、《创业财务管理》、《创业经济学》、《创业法律法规》等。主要以必修课、选修课加讲座的形式开设。

3.实践类创业课程模块

创业能力的获得和提升是在一次次实践中练就的。创业相关技能包括经营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捕捉机会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等,它需要通过实践类创业课程模块实现。

(1)创业计划大赛

女大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以集体的智慧提出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服务,完成一份具体、可行的创业计划,参与比赛。获胜者可获得学校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支持。它不仅使女大学生了解创业全过程,还能培养其沟通、协调、说服、组织能力,增强创业勇气和信心。

(2)体验创业

组织学生以见习的方式,了解创业成功者创办企业的真实过程,知晓创业的酸甜苦辣。或者让她们到社会企业实习锻炼,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以积累经验,锻炼能力。

(3)模拟创业

在创业教师指导下,通过沙盘推演的方式,模拟创业训练系统或虚拟创业公司,学生通过从创业团队组建、项目选择、计划制定、资金筹集到创业企业的运作与管理、市场营销等创业全过程的模拟操作,获得创业体验,积累知识,增长才干。

(4)实体创业

对在创业大赛获胜的项目,在创业风险基金支持的基础上,配备创业指导教师团队,指导她们自主经营项目,条件成熟后直接进入市场。

对一些虽未参加过大赛,但有成熟的创业项目和计划的创业团队或个人,经本人申请,学校创业组织研讨、审批立项后,视情况分别给予不同力度的支持。如像网络、服务类小型创业项目,学校可在校园内提供办公场所、指导教师等给予支持、。对于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学校在进行过可行性研究,给予立项后,可在高校科技园区为她们提供办公场地、免费办理创办企业的相关手续,并提供一定启动资金,争取优惠贷款,给她们争取一至两年的创业种子孵化。待条件成熟后,可寻求地方政府妇女组织或创业协会支持,获得创业优惠扶持政策,逐步推向正规市场。

(二)建立协同培养机制,落实好教学、实践过程

课程设计是前提,而组织落实好教学、实践过程则是关键。这需要有良好的师资队伍、灵活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协同的机制加以保证。

1.借助协同创新平台,建立多元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女大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培育,需要一支既具有创业理论知识也有创业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可以借助高校协同创新平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多元化构建。一是把高校承担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专兼职教师交流到协同合作的企业锻炼,丰富创业经验;二是聘请一些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专家担任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某方面课程的任课教师;三是聘请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或成功创业的女企业家担任女大学生创业导师。她们可以通过开讲座、授课、传授创业经验、创业实践指导等方式,传授创业知识和经验,培养女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品质,锻炼创业能力,提高创业素质。

2.创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创业教育的实施,倡导教师要在一种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运用启发式、案例式、情境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她们尽快掌握创业知识和技能,在探索中提升创业素养。

这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以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去组织创业教育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保证创业课程的教学风趣有味,能吸引女大学生积极参与,并有效激发她们的创业意愿,增强创业自信,积累知识,增长才干。这要求教师具备企业从业或者亲自创业的经验,并与企业有良好的互动。这样,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才有可能以一个企业创业所处的现实环境作为切入点,根据企业创业全过程,来营造寻找商机、组建企业、组织生产与经营的逼真的运行环境。在教学中,教师才有可能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关注与创业相关的经济、社会等问题,并有效利用自己与企业的人脉,为学生争取到创业实践的机会。这样让学生置身于创业的真实情境之中,品味创业的酸甜苦辣,积累经验,吸取教训,才能增强对创业中所遇问题的辨析能力,激发学生创业欲望,培养创业思维与素养。

3.借力使力,推动女大学生创业实践

所谓“借力使力”,就是高校要充分借助协同创新平台优势,调动一切社会优势资源,构建校企协同培养机制,为女大学生创业提供稳定的实践载体。

一是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实习基地或实验室,将教学、实习与创业三位一体,将实习基地办成能孵化学生创业实体的校内创业园区;二是通过协同创新平台已经构建的校企协同培养机制,使学生有机会进入企业,了解、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体验和经历企业经营生产的真实过程,为未来自主创业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三是建立女性创业者联盟,让有意创业的女大学生和已经创业或创业成功的前辈经常接触、交流和学习,使准创业者积累创业知识,培养能力。四是创建一些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等,对一些有潜力的创业项目,在创业机会与领域选择、创业融资、创业经济管理知识等方面给女大学生以专门的指导,帮助她们将已经比较成熟的创业想法进行孵化,使之提前品尝成功的快乐,获取自信,积累经验,更积极主动创业。

参考文献

⑴ 张琳、蔡蕴琦.高校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 “和尚班”羡慕“女儿国”[N],扬子晚报,2012-09-12

⑵ 胡园园.教育视角下西部地区女性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2(32).

⑶ 李嘉、张骁、杨忠.性别差异对创业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4).

⑷ 李敏智. 以社会性别理论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02).

⑸ 李郁.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以南昌地区高校为例[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第8篇:智慧校园的市场前景范文

2008年当投资、消费、进出口这三驾马车中的两驾被收紧缰绳的时候,伴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消费毫无疑问的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持续又快又好增长的主力军。而以商业连锁为主要商业模式的当代零售业与服务业将会沿着07年以来的上升曲线,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岁末,我们盘点2007,中国连锁业十大脉络已渐清晰:

一、“在高速列车上欣赏最美的风景”——2007是连锁业“井喷”之年。

受益于中国经济持续稳健增长,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等因素的直接影响。2007年的中国零售业将写进历史,预计2007年中国零售业将实现12%-13%的增速,规模首超万亿美元大关,达到人民币76000亿元,是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超过万亿美元的国家。2008年更有望实现14%的增长水平,达到人民币86000亿元,MVI今年出炉的一份报告预测表明,2006-2010年我国零售业年均增长率将会高达13%。

2006年,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和餐饮业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2002年的5%提高到14.5%,2007年预计将达到16%以上。

与此同时,连锁企业经营业绩喜人。从2007年上半年来看,45家零售类上市公司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为19.85亿元,同比增长23.55%;平均净利润为5650万元,同比增长50.11%,为10年来最好水平。根据最近四年的上市公司财报显示,商业连锁类上市公司的EPS是零售行业的1.25倍、1.6倍、1.69倍和1.38倍。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2007连锁行业持续快速发展,连锁企业业绩大幅提升,展望2008奥运年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井喷”行情会持续下去。

二、“像百丽一样去上市“——连锁业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

回顾2007年中国资本市场,尤其是大陆A股市场,超出了所有人想象,几乎所有的指数都被改写。连锁业,是继IT、房地产、金融等行业之后又一波财富神话诞生的地方。

事实也确实如此。风投们的目光早就不局限于TMT(科技、媒体、电信)领域,而是扩展到了高速持续增长的消费领域,连锁由于其可复制性,复合化的商业模式,渐趋成为整合纷杂零售业态的主要方式。2007年中国连锁企业已经成为风险投资的新宠,风险投资几乎已经涉足国内所有的连锁领域。在过去的两年里,与境外资本展开对接的本土连锁企业已经达到30余家。比如,继欧洲最大的投资机构3i集团和知名投资机构普凯基金为小肥羊注资2500万美元之后,2006年11月和2007年3月,服装连锁销售公司ITAT分别获得了蓝山资本和摩根斯坦利、Citadel 5000万和7000万美元的投资。

但是,对于中国连锁业,这可能只是一个开始。对比起VC、PE的热情,IPO可能更会挑动许多明星连锁企业敏感的神经。

“百丽的上市是个分水岭,它改变了中国鞋业的历史。”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逢人遍说。 5月23日,内地最大女鞋品牌百丽国际正式登陆香港联交所,集资近百亿港元。上市当天,百丽国际总市值达 514亿港元,一举超越市值360亿港元的国美电器,成为港交所市值最大的内地零售类上市公司。一时间“像百丽一样去上市”竟成为2007中国连锁业的标语,在这个标语下,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中国连锁行业中已有近60家连锁企业陆续融到资金,总资金超过50亿美元。在资本市场连锁行业正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这使得仅2007年一年就诞生了几十家上市的中小连锁企业,财富神话也一个接一个地被演绎、刷新。

3月20日,浙江银泰登陆香港主板,集资23.4亿港元。

3月31日,味千拉面在香港上市,融资18.87亿港元,坐上中国快餐连锁店的第五把交椅。

5月16日,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登陆香港联交所,融资23.3亿港元

5月21日,深圳佳华百货登陆香港联交所,融资2.6亿港元。

5月23日,百丽国际正式登陆香港联交所,融资99.55亿港元

6月7日,休闲鞋品零售商盈进集团在港上市,融资5.79亿港元。

6月26日,知名体育用品公司安踏体育在港上市,融资36.43亿港元

7月12日,新世界百货中国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集资23.6亿港元。

9月27日,国内最大的羽绒服品牌波司登在港上市,集资69.28亿港元。

7月16日,拥有55家门店的江苏时代超市在香港上市,发行2.1亿股,集资8.2亿港元。

11月20号,拥有183年历史的全聚德在深圳中小板上市。

11月22日,在广东拥有10家百货店和5家加盟店的广百股份顺利登陆A股市场,等等。

尽管每年都有连锁企业在海外或国内上市,但资本市场从来没有像时下这般青睐连锁企业。2007年,连锁企业成为资本市场的主角之一。而后面我们还看到长长的准备投身资本市场的名单:谭木匠、迪信手机连锁、中域电讯、大地通讯连锁、ITAT、美特好连锁超市、红星美凯龙、巴黎春天、天虹商场、美斯特邦威、茂业百货、俏江南、小南国、小肥羊、谭鱼头、东来顺、大娘水饺、一茶一坐、真功夫……2008他们能再给我们一个奇迹吗?

三、“美苏争霸效应”——部分连锁业兼并重组加快,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2007年对于已经上市的大型连锁企业,由于企业业绩的持续增长和资本市场的繁荣,流入的资本成为企业扩张、并购的支持 。

2006年被称为家电行业的“并购元年”,而2007年家电行业依然暗潮涌动,杀机四伏。家电连锁行业日趋成为双寡头垄断的局面,截至2007年三季度末,苏宁电器新开门店102家,在全国106个地级以上城市拥有453家连锁店,连锁营业面积达180.1万平方米。2007前三季度,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280亿元,同比增长51.68%,实现净利润9.4亿元,同比增长105%。而国美在兼并永乐之后也交出了一份不错的财报,前三季营业收入增至 303.1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加70.46%。综合毛利额达到46.0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综合毛利额24.85亿元人民币增长85.23%。由于合并的新国美今年目标是1000家门店,2007年将新增140家门店。

全球最大家电连锁零售企业百思买于去年5月斥资1.8亿美元收购了五星电器,但一年多来百思买在华只开出了一家门店。而且五星电器成为百思买旗下一员后,一年多来,新增门店数只有20多家,而在个别区域,甚至还关闭了部分门店。而更多小型家庭品牌开始收缩战线,退守据点,比如深圳顺电已经推出广州市场。家电连锁巨头们在疯狂的开店扩张的同时,下一个目标自然是并购重组。苏宁收购大中的事宜在2007年内竟成为家电行业最热门的话题,时至岁末,原本看似板上顶钉的事情居然出现了变数,12月13日苏宁突然宣布停止收购大中。美苏争霸下间鹿死谁手?一时间令世人唏嘘不已。

在家电双寡头时代的同时,纵向一体化就是不可回避的战略,2008年以后日子更不好过的可能就是制造业品牌,是自建渠道还是“归顺”家电巨头?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在前所未有的考验家电制造业的商业智慧。

四、“商业化冲动一浪高过一浪”——2007年制造品牌加速中国式连锁

从四年前格力与国美分道扬镳开始,格力就开始在商业化的路上爬坡。2007年在空调行业稍有回温的时候,格力交出一份远远高于行业增长的亮丽报表,2007年第三季度格力营业收入约为92.86亿元,同比增长50.43%,预测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0%-100%。2007格力获得“2007最具全球竞争力中国公司”并且荣获2007冷冻年度“最佳节能贡献奖”、“最佳产业贡献奖”、“最佳渠道创新奖”以及“最佳畅销空调之星”四项大奖。 “最佳渠道创新奖”——格力模式在刺痛着制造品牌的商业化的冲动的那根神经。

对比格力模式,美的的连锁专门体系也开始走在路上。2007年4月,美的集团中央空调事业部在上海启动了M-Home计划,并设立了首家体验中心。美的官方人士当时透露,未来3年,公司要在全国设立500到800家类似的体验中心。而2007年,全国一级城市门店数量要达到50家左右,其中上海8到10家。3年后,上海要发展到20至30家。

众所周知,在家电连锁行业双寡头的时代已经到了,家电制造商的利润空间已经被压缩到最低程度,做为制造业大国,摆在制造企业前面的现实之路无疑就是以专业化对抗低成本,自建连锁渠道,掌控终端利润。2007越来越多的制造品牌加入到这个队伍中,2008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制造品牌在商业化冲动之后能够回归理性,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中国式连锁,从而带动中国家电市场走向更加成熟与健康的道路。

在服装行业,我们看到了利朗、才子、七匹狼的冲动之路,在建材领域,我们看到了雷士、朗能、欧普的中国式连锁轨迹,家具行业、家纺行业、珠宝行业的商业化浪潮颇有澎湃之势。

五、“平均1.2天开一家店”——2007是连锁商业模式创新的蓝海

纵观西方零售业的几次变革,以连锁业为主的的业态创新与信息技术的运用推动了当代西方零售业最近一次的变革,连锁业最为一种新型的业态模式有着强劲的创新力和成长性。2007年中国连锁业也是商业模式创新创意精彩纷呈的一年。

2007年的连锁业,苏果的“南京模式”、百丽的资本模式、七天酒店的融资模式、苏宁国美的“类金融模式“都值得大书特书。然而说到2007年中国连锁业商业模式的主角,我们不得不把目光聚焦ITAT,这个给当代中国连锁经营带来丰富思想与实践的中国最赚钱的零售企业。

“平均1.2天开一家店”,ITAT不仅说到了,而且也做到了。从2004年9月,ITAT开设了首家会员店到2007年10月上旬,ITAT集团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已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了593家国际品牌服装会员店、70家百货会员俱乐部和3家Fashion ITAT(时尚店),总营业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在“ 上游—强势品牌渠道—收费会员”的商业模式里,其核心部分就是被誉为“轻资本”运作的方式:生产厂家(供应商)负责供货;业主(商业地产及大型百货商)负责物业场所的服务;ITAT则全面负责店面经营管理,拥有收款控制权和人员管理权。合力运作,销售分成:厂家可以获得54%到60%的分成;业主(地产商)大致获得10%到15%的分成;而ITAT则可获得25%到36%的分成。由于国内服装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品牌企业产品库存严重,同时也由于部分城市次级商业圈商业地产的未饱和,ITAT的连锁商业网络就此切入,把供应商、房地产物业与自己整合成“三位一体的商业平台。对上游生产商,ITAT采用了先拿货后付款的“零货款”方式。先拿货后付款的实质就是利用“账期”滚存占用生产商的资金,不仅以代销制将库存压力、积压资金压力与物流配送等事宜均转嫁给了生产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大规模扩张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对业主(地产商),由于上述模式,便没有23%左右的行内的租金费用,运营压力大为减小。对下游,ITAT大胆借用服务连锁业的会员模式,所有的标价都分为“零售价”和“会员价”,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加会员的“粘性”,借以为企业带来稳定的销售收入。2007年10月上旬,ITAT的有效会员人数突破了1500万,今年的目标是超过3000万。滚雪球似增长的会员数量为ITAT的渠道扩张带来了一笔不小的资金。按目前的会员人数计算,仅会费一项,ITAT就累计收入3亿元,足以覆盖150家新门店的开业成本。 伴随着ITAT快速扩展,2008年上市已经写进日程表,ITAT未来完全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反过来收购商业物业和生产过剩的市场充分竞争的服装品牌,而这一点我们已经在上市之后的百丽国际上略见端倪。ITAT未来能走多远,2008我们拭目以待。

六、“师夷长技以制夷?”——2007年外资连锁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

2007年2月24日,西班牙时装巨头Inditex公司在上海南京西路的ZARA时装品牌专卖店开张,第一天销售额竟高达80万元,基本相当于80个中国服装二线品牌日销售额的总和;2007年4月12日,另一家瑞典时装零售巨头H&M品牌专卖店正式在上海淮海路开业,据H&M宣称,其单店营业额单日最高已经达到200万元,相当于200个中国服装品牌日销售额的总和。ZARA和H&M是全球零售业界都在关注的两家连锁企业,它们近年来创造了神话般的销售额和利润率的增长记录,在中国它们同样复制了奇迹。

从2007年对于中国品牌服装连锁业来说,将真正开始面对国际级的零售制造商业态(SPA)的竞争。在中国绝大多数品牌服装连锁企业为库存和物流苦恼的时候,ZARA的ECR模式已经写进了欧美商学院的教科书里,这又是一场小米加步枪对坦克加大盘的竞争?2007年着实给许多国内服装连锁品牌上了一课,对比他们的商品管理技术、商品研发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技术等等。 我们猛然发现,我们落后的不仅仅是产品,而是整套商业理念与商业模式,那些有致成为一线国际品牌的中国企业,如何才能上好这一课是摆在中国服装连锁品牌 2008年的重要课题。

比服装连锁品牌,连锁百货业似乎情况稍好。现今欧美国家进入中国的零售业态以大型综合超市为主,真正的欧美百货巨头如美国的Sears、加拿大的Huddson&Bay、法国的Lafayette、德国的Kaufhof、 英国的哈罗斯、Selfridges等都没有正式进入中国,亚洲最有实力的日本百货公司在中国试水,但发展速度缓慢。法国的Lafayette、英国的哈罗斯等对国内市场已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随着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2008年以后外资将加大进入我国百货力度。百货连锁业理当吸取服装连锁的前车之鉴,提前做好准备。

七、“到下边去,决战二三线城市”——2007年连锁企业的区域扩展战略

2007年12月10日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在湖南娄底店开设在华的100家门店,由于中国的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等一级城市零售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这种局面,沃尔玛开始将新开门店的选址重点放在二、三级市场。

我们曾听过这样的描述:如今的本土化,不仅是指“中国”市场的本土化,而是指“当地城市、当地区域”的本土化,零售商只有适应当地的消费需求、文化、生活方式等等,才会拥有自己的市场。

在2007年的第九届中国连锁业会议上,永旺中国区总裁田中秋人透露。日本第一大购物中心连锁零售商永旺株式会社将战略目光投向中国二、三级城市。

此外,永旺将在中国展开多业态攻势。继GMS(家庭百货+未来街市大卖场)、RCS(郊区购物中心)业态之外,其正着手引进面积较小、选址相对灵活的SSM业态,以加快在中国的推进速度。

随着一线城市的经营成本逐年提高与市场的趋于饱和,越来越多的零售连锁商把目标对准二三线城市乃至农村市场。那里市场空间广阔,伴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红利,二三线城市显示了更强劲的增长势头,连锁企业在第一轮“布点”之后,紧接下来就是有点到面的战略和“做活”所控制的区域市场。2007年二三线城市战略已经放在连锁企业的案头上,2008年是“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最为关键的一年,在宏观政策指引下,中国广袤的经济腹地将会被连锁商“地毯式”的切入,“到下边去”似乎成为了热点。

八、“We will rock you”——2007连锁企业的奥运策略

08年奥运对于连锁行业的品牌来说可能有两层意义,一是市场意义;二是品牌意义。成熟品牌的市场策略早在两年前甚至更早之前。因为根据历次奥运营销的统计来看,奥运前的几年市场兴奋度不过,到了奥运年市场噪音大大增加,传播效果开始下降,所以2007可以说是各路商家品牌大战最关键的一年。

2007年8月8日,一曲澎湃激昂的摇滚音乐《We will rock you》在CCTV5、响起,宣示着安踏在奥运营销战中打响了第一枪。这也是非奥运赞助商的运动品牌打出的第一条奥运广告。在08奥运倒计时一周年即将来临之时,安踏的奥运攻略正在一步步展开:奥运广告《宣言篇》仅仅是个开始,在随后的17个月里,安踏将陆续推出奥运备战系列、奥运夺金系列、奥运未来系列多支奥运广告,从而组成完整的安踏奥运系列广告,全面启动安踏奥运计划。这一波巨大的广告攻势创造了中国广告史上的诸多第一:投入最大、拍摄时间最长、拍摄地点最多、使用的运动资源最多、投放的时间最长,同时这也是中国非奥运赞助商第一个针对08奥运拍摄的电视广告。

比起安踏的强势广告策略,在北京08合作伙伴竞标大战败给阿迪达斯的李宁,其推出的非奥运营销策略也一样可圈可点。07年1月5日,李宁借力CCTV-5——2007~2008年播出的栏目及赛事节目的主持人和记者出镜时均需身着李宁牌服饰。一年以来“李宁代表团”的成员已经包括瑞典奥运代表团、阿根廷篮球队、西班牙篮球队、苏丹田径队。中国奥运的金牌大户射击队、跳水队、乒乓球队、体操队等等。

比起体育运动品牌的大张旗鼓的品牌策略,连锁酒店业似乎更看好08之后带来的美好市场前景。据统计,奥运会期间,北京将有1000家非星级酒店获得奥运接待资格,提供5万多个房间、10万多张床位。而据联合国世界旅游机构的预测,到2010年,中国将超过西班牙和美国,成为仅次于法国的世界第二大最受欢迎的旅游目标国,而到了2020年,中国更有可能超越法国升上世界首位。当车轮数量和经济型酒店数量的正比关系遇上奥运会,这个市场信心可能被放大。而经济型酒店凭借其高性价比有望在非星级酒店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而大家唯一担心的是奥运之后“低谷隐忧”。2008年奥运之后经济连锁酒店业能否凭借奥运的跳板通过合理的整合营销方式,建立广泛的会员群,影响客户的消费习惯从而跃上一个新的平台,2008年我们拭目以待。

九、“像细胞一样复制”————2007年连锁企业的标准化之路

2007年2月6日,国务院令第485号公布了《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自5月1日起实行。该条例明确了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至少应当具备三方面的条件,并规定了特许人的信息披露制度、备案制度等。

2007年《经济型饭店经营规范》草案已经拟定。中国饭店协会相关负责人透露,“规范”可能依据经济型酒店的规模、所处地段以及经营质量等为重要参数,将经济型酒店分成不同的等级。“这意味着,经济型酒店将步星级酒店的后尘,拥有严格的划分标准,消费者在选择时也将更加直观。”

业内人士认为,经济型酒店与传统的星级酒店相比,压缩或取消了餐饮、会议、娱乐等功能设置。“B+B”的模式(即Bed+Breakfast,床+早餐),使得运营成本大大降低,价格基本控制在100元至300元。很多对住宿条件要求不高的商旅人士,被经济型酒店的“廉价战略”所吸引,如家、7天、锦江之星等经济型酒店的平均入住率均在九成以上,节假日天天爆满。在此情况下四五年内即可收回成本,其投资利好更是被投资者热衷。与此同时,不少并非经济型酒店的社会旅馆也盯上了酒店市场中的这块大蛋糕,纷纷打起“经济型酒店”的牌子。一时间经济型酒店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服务水平却参差不齐,2007年一部“规范”即将来整顿行业混乱的现状。

在餐饮连锁业,建立了标准化体系的真功夫在全国的直营店数已突破200家,成为中式快餐中直营连锁店最多的企业。目前,不少中式快餐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大娘水饺制定相关手册,规定了“标准化”内容,如每10公斤馅使用1袋调料、每6只饺子重120克。而丽华快餐开设的“快餐工厂”引进米饭自动生产线,大米淘洗、加水、蒸制、出饭等全部电脑控制。

连锁行业区别与其他行业的根本特征在于其可复制性,通过一套标准化体系迅速复制扩展。2007年中国连锁业已经充分的意识到标准化体系的重要性,许多行业的领头品牌加大企业运营的精细化工程,其所制定的标准化体系甚至成为行业的标准,从而加固其市场的领导地位,连锁企业的标注化体系的制定是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随着跑马圈地快速扩展,2008年将会又越来越多的连锁企业将会把目光对准公司内部运营体系的规范升级与提升。

十、“千军易得,店长难求“——2007年连锁人才瓶颈之困

相对与资本市场的流动性过剩。人力资本市场上、尤其是连锁行业的人才市场上凸显的问题就十分的显著。门店数量大幅度扩张,而相应的人才却无处可寻。早在几年前,如苏宁,从2002年开始推行“1200工程”,几年来投资上亿资金,引进了数千名应届大学生;五星几年前与南京某高校合办了“人才订单式培养班”,在校园里建立了人才培训基地,这些“五星班”的学生一毕业,就能担当起卖场专柜负责人的重任。

但是,业内人士指出,尽管企业已意识到自己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但从目前来看,依然存在几个问题:首先人才培训需要周期,而培训的周期基本上满足不了现今扩展的需求。培训一个合格的店长往往需要3-5年的时间。其次不少企业缺乏一套完整的人力资源体系,比“造人“更头疼的是“留人”问题。《每日经济新闻》从中国商业联合会获悉,目前我国零售业店长的年流动率超过50%,管理人才缺口至少有10万,人才紧缺的零售业眼下“挖角”成风。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零售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流失率为7.6%,基层工作人员流失率达20%,其中“店长”的流动率尤其突出,已超50%。零售企业的中高层流动率最大的是店长。 人才培养了,却因而经常面临被同行“挖角”的风险。这使中国的零售业掉进了一个怪圈:一方面加速跑马圈地,另一方面,管理人才流动率过高,供不应求,存在巨大缺口。

相对于连锁企业的多种“类金融”的资金链,真正制约连锁企业发展的真正瓶颈是其“人才链”,连锁业属于相对劳动密集型行业,但连锁企业的标准化复制的特性决定了它对员工培训的要求比其他任何行业都要高。没有标准健全的培训体系,就无法支撑企业在快速扩展过程中人力的保证,连锁企业人才流动率搞,而当企业在花大价钱培养一个店长或区域经理之后,往往又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流失的问题。2007先行者的脚步加速了,我们预测2008年以后连锁企业在市场争夺白热化的同时,人才争夺也会渐渐趋向白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