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管理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字:城市城市管理水平城市管理原则基本方法基本措施
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其经济发展和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怎样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促进城市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城市管理主要是指政府部门对市政建设、城市市容、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多方面的综合管理,其最终目标就是建立一个清洁、优美、秩序良好的社会环境,维持城市正常运转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1]。与国外发达国家城市管理水平相比,我国城市管理水平较低,明显滞后于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
1城市管理的基本内容
城市管理内容主要分以下九个方面: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人口增长和流动管理、交通运输管理、信息传递和反馈管理、商品和物资流通管理、企业经济发展管理、能源供给管理、环境治理、社会秩序和治安管理[2]。其基本任务是政府部门通过对城市管理的各项内容进行宏观和微观调控,对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项问题加以研究和解决,使得城市居民的生活、居住、工作、娱乐、交通等不断地提高,满足人民对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
2城市管理遵循的原则
城市发展要与市场经济的客观需求相适应,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并进。城市生态系统可分为经济、能源、城建、人口、服务、教科文等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又可分为很多分支,呈树型结构。在城市管理工作中,要强调城市管理的整体效应和城市内部的协调性,注重城市与社会发展的协调同步,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辩证统一。在生产和生活关系问题上,生产和生活要齐头并进,一起抓。住宅建设和市政建上,在加快住宅建设的同时注重市政建设的合理配套发展,合理控制城市的规模,重点项目的建设和管理要协调同步。
3城市管理的基本方法
管理方法是否切当决定着城市管理效率的高低,也是检验城市管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一般说来,城市的管理基本方法主要有法制方法、经济方法、行政方法,咨询方法,现代技术方法。经济方法是依靠经济组织运用经济手段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对城市进行优化管理。法制方法是运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法律规范对城市中的个人、单位、团体的行为加以规范指导,使得各种社会经济关系保持正常的秩序。行政方法是政府运用行政手段,按照行政方式来指挥、组织、监督城市和城市的各部门进行经济活动。咨询方法是指政府部门吸取专家学者的意见或者咨询有关研究机构来帮助管理城市。现在技术方法是指运用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量化城市各方面的经济活动。通过数学模型模拟出来的数据作为城市管理的辅助手段。
4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措施
城市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维护和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城市的日常管理工作必须分级负责,统一管理。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城市管理目标,应将有关部门和城区、街道、居委会有效地组织起来,加强联合,各尽其能,在各自的管理领域充分发挥作用。
4.1完善城市管理体系
加强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就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不是短期可以形成的,需要逐步推进。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管理工作及执法工作都由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各自的工作人员进行单独实施,虽然这种管理模式对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了很大弊端。经常出现重复执法和管理部门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由于执法机构的重设,机构职能的交叉,人员的参差不齐。另一方面管理部门分工太细,力量分化,造成管理管理成本增大,管理效率变低,与城市管理的综合性要求不相适应。面对如此情况,各级政府应当创新管理体制,重新组建城市管理局及城市管理执法局,将城市绿化,规划,环卫,环保,市政,工商,公安交管等机构部分或者全部的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由统一的部门进行管理。
4.2 加强执法监督
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监督 ,继续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 ,制订和完善各项执法管理制度。 政府部门应加强城市管理执法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做好执法队伍的督察工作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工作;重新制定新的执法文书 ,使之规范化、系统化;嘉奖开展严格执法 、文明执法人员。通过这些工作 ,增强管理人员依法管理的自觉性,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城市建设的保障,而完善的执法监督体系则是法律法规实施的保障。因此,必须在制定并完善各种城市管理制度的同时,加强对城市管理者的监督和规范,对管理者做好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教育,及时使其学习最新的法律规范,使其自身的行为成为表率。此外,还要加强管理者文明执法、严格执法的理念,以此提升管理者的依法行政能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文明执法。继续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好管理队伍的监督考核工作,对有执法过错的要严格追究其法律责任。对因失职、读职行为造成不良影响或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责任机关及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对构成犯罪的,要依法移送司法检查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4.3 开源与节流并重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管理的工作量也必然增加,若城市建设管理经费不能满足城市管理的需求,势必会影响城市的管理水平。城市的各项建设,如美化、绿化、净化、亮化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所以城市管理的要开源与节流并重。一方面要加大城市管理的投入,另一方面在城市管理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3]。
4.4提倡社会人文教育
提高市民的素质能够有力的促进城市管理效率的提高。要从根本上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最大的着手点就在于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养,只要广大市民的行为都符合城市管理法规的要求,城市管理水平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一个级别。所以,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关键就在提高广大市民的素质,而要普遍提升广大市民的文明素养,最好的方法就在于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树立市民自己的模范标兵,以此提升大家自觉遵守各种城市规范的积极性。此外,把人文文化、精神文化、环境文化、思想文化 、思想文化作为城管文化的基础,促进城管文化的发展。同时大力宣传城管文化,营造良好的社会气氛[4]。
总结
城市化发展是现代化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影响着中国的未来。面对城市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居民需求的不断提高,城市管理内容、方式的不断变化,城市管理运用什么评价标准来评价对公众服务的质量,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有效地评价标准可以对城市管理服务进行有效的评估,以便有的方放矢地推动各项城市管理服务,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陶志刚.现代城市文化[M].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4
[2]钱振明.城市管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J].中国行政管理,2005 (3)
摘 要 作为居住在城市的一个人群,农民工的各项问题都与城市息息相关。农民进城务工为我国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现实机遇,不仅有效地改变了我国农村的落后局面,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更重要的是推动了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作为一种及其重要的人力资源,全面提高农民工素质,增强其竞争力,就本文城市管理的研究角度而言,将使城市拥有更优秀、全面的人力资源储备。
关键词 农民工 现代化 人力资源
一、农民工为城市管理带来的影响
(一)为城市治安、交通、就业、环境管理增加负担
1.对城市就业产生了一定的压力
农民工的进入,增加了城市工作寻求者的人数,在城市就业岗位数量一定的情况下,造成了农民工就业与城市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的矛盾。国企改制之后,大批原国企职工成为下岗失业人员。出于政策原因和利益驱使,企业更倾向于雇佣农民工,原国企下岗失业工人的就业机会便相对减少,这一状况加重了农民工和城市下岗失业职工的就业矛盾。
2.加重了城市交通负担
流动人口的增加使本来就很紧张的城市交通问题更为严峻,农民工在城市流动频率高,出行率高,出行量大,这使得交通拥挤、乘车困难的问题更为严重。从某种角度来看,农民工的高流动性,加重了城市交通负担。
3.对城市的社会治安带来潜在的隐患
近年来,我国大城市的违法犯罪率普遍上升,其重要特征就是流动人口作案率增加。一部分民工梦想到大城市淘金,但由于受教育程度导致素质较低,法律观念淡薄,在城市从事无证经营、哄抬物价等非法牟利的活动。此外,进城农民工已婚者长时间身处异地,远离家庭,未婚者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在没有得到及时疏导的情况下,都容易引发社会犯罪,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4.增加了计划生育和城市环境管理的难度
广州市海珠区在对全区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检查中发现,没有领取婚育证明的流动人口占检查人数的80%,而这些人员中又有80%属于外省来广东打工的民工。大量民工居住集中的城乡结合地带和城市中心区,由于管理跟不上,常会出现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市容杂乱的现象。有些农民工把农村的一些随地吐痰,乱丢乱扔陋习带到城市,不仅加剧了疾病的传播,而且对城市文明形象的塑造和城市品位的提升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为城市发展创造财富、为城市化提供动力
1.外来民工为城市的开发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精神财富
城市的每幢大楼和建筑工地无不洒下外来民工兄弟辛勤的汗水。对各个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城市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外来人口集中的城市,其城市经济水平和发展程度也更高,这些都是来自于外来农民工为城市开发提供的丰富劳动力资源。同时外来农民工不怕脏不怕累、能吃苦的精神,朴实、善良的品质,更是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农民工是财富的创造者,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三个产业工人中就有二人来自农村。他们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将一年创造价值25000元的2/3以上15000元留给城市;对GDP的贡献率在15-30%之间,是社会财富的重要创造者。农民工基本上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一支浩浩荡荡的产业大军,一部分是城市生活不可缺少的勤务兵。这是我国巨大的劳动力资源和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合理利用,平等相待,备加关注。
二、农民工作为人力资源的战略意义
(一)是我国城市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农民工在我国劳动力人口中占了不小比例,而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人力资源结构模式也需要进行相应转变。提高农民工劳动效率、水平和职业技能,帮助农民工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不仅带动农民工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带动整个城市的经济增长,对稳定社会,实现和谐社会的宏观战略目标有极大意义。
(二)促进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农民工进城打工是现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2010年,全国农民工总数达到24223万人,农民工月均收入达到1690元,比2009年增加273元,增长19.3%,并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农民工工资性收入日益成为农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达到50%以上。这不仅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建设,而且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和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途径。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为农村社会带回市场信息、管理经验,也带回现代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对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三)为加快我国城市的工业化、现代化步伐做出贡献
近年来,传统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工人比重一路下降,只有3000万人左右,而农民工已达 2亿多人。2009年和1999年相比,我国城镇人口增加了1.8亿人,城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由34.8%提高到46.6%。这表明,农民工人口流动和市民化与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以及现代化的发展起着直接的作用。关注农民工,重视农民工这一巨大的人力资源,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城镇化、城市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速度和进程。
综上可见,无论从农民工身上的双重意义还是从农民工对城市管理的正反两方面影响来看,农民工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不可忽视的。这需要我们各级政府提高重视程度、积极面对,把农民工这样一个巨大的人力资源的潜力挖掘出来,在满足其自身需求的同时为社会创造出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汪晓炜.现代城市管理学.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经济集约化 绿化园林 城市管理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7-286-02
建设集约型景观并不等于因陋就简,减少各种资源分配,更不等于减少对景观的投入。经济集约设计是这个时代所趋,其核心理念是避免浪费,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经济集约型设计的重点是如何提高投入与效果的性价比问题,在合理的投入下做出合适的设计,增加景观亮点,成就景观商业上的精彩和景观艺术上的经典是我们执着的追求。毕竟景观作品是长久的“硬件”,硬伤和浪费的投入会带来长久的不良影响。景观建造成本的控制有很多办法和窍门。
一、绿化园林建设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发展,城市绿化发展所呈现的问题日益突出。笔者通过调研发现,我国多个城市的绿化发展未能够达到国家建设部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下述方面:
1.违背植物自然特性。当前,国内部分城市企图瞬间改变城市面貌,一味地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即大范围铺设草坪、植花种树,严重违背了植物自然特性。同时,万物之间具有相生相克的生存法则,尤其是植物最为显著,若在未考虑植物自然特性的情况下,盲目移植植物,难以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导致大量的植物短期内死亡。这样,不仅没有起到绿化城市的作用,反而给予城市带来了经济负担。
2.绿化建设管护工作负担大。购买或租用土地是政府部门进行绿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除此之外,为保证城市绿化持续发展,更需要聘请一大批管护人员用于“照顾”植物,即城市的绿化面积越大,所需招募的管护人员越多,从而城市所需承担的经济负担越大。总之,绿化建设虽能够给予城市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但也存在大量的绿地建设、管护资金,使城市面临着较大的经济负担。
3.绿化建设管理相互孤立。目前,我国各城市中参与绿化建设的部门较多,如农林部门、建设部门及开发商等,上述各部门之间相互孤立,各自为阵,以至于出现绿化建设重复的现象,因此不仅占据了更多的城市用地,而且导致大量的城市绿化建设资金浪费、流失,不符合经济集约型城市绿化的宗旨。
二、从经济集约化角度建设绿化园林城市管理措施
经济集约型绿化建设是我国城市绿化建设的一贯主张,这一主张以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据,严格遵循土地资源和自然、人文景观资源集约利用原则,力求以耗费最少的土地和资金最大程度上改善城市环境。笔者认为,应从下述四个方面进行城市经济集约型绿化建设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积极推行立体绿化。立体绿化是城市经济集约型绿化建设的重要形式之一,其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土地条件,选择适合该条件生存的植物进行种植,从而实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绿化景观的目的。通过立体绿化既能够减少城市用地的耗费,降低城市绿化建设资金,又能够美化城市,起到改善城市环境的积极作用。
2.大力发展城市林业。发展城市林业也是城市经济集约型绿化建设的重要环节,该环节之所以被重视,其原因在于城市林业占地面积小,对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的适应力强,易于管理和维护。除此之外,通过发展城市林业仍能够达到改善城市环境、丰富城市景观的目标。城市林业的建设需以生态林、经济林及风景林相结合原则为指导,这样不仅能够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还能够为城市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
3.重视起城市绿化节约用水。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水资源匮乏,同时,解决水资源匮乏问题始终作为国内学者的热点研究问题。对于城市绿化建设来说,其更需要耗费更多的水资源用于灌溉植物,以此重视起城市绿化节约用水问题不容忽视。
就植物而言,雨水无疑成为其最好的灌溉水资源,因此需要我国落实好雨水收集利用工作。雨水利用分为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具体采用哪种利用方式需依据绿地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予以确定。其中直接利用方式最常用于有景观水池的城市绿地中,即让雨水随着地表流入景观水池中,以满足绿地的需求;对于没有景观水池的城市绿地,可以为其建造雨水蓄水池,之后在采用直接利用方式,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间接利用方式,即城市绿地面尽可能使用渗水材料,或者在绿地的不远处,设置多个洼地,将更多的雨水引入洼地中,使其渗入地下,供植物吸收。特别注意的是洼地设置区不能够影响正常交通。
4.加大绿化建设管理力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城市绿化建设趋于市场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此时为了保证城市绿化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政府部门可实行招投标机制,让更多的城市绿化建设企业参与竞标,政府从中选出最佳的企业,由此承担城市绿化建设与管理任务;其次,政府部门还需发挥其考核监督职能,定期或不定期对建设和管理状况进行考核监督,一经发现不足之处,及时要求绿化建设企业返工,确保城市绿化建设和管理高水平、高质量;最后,推行统一的城市绿化建设和养护经费的财政核拨机制,做好财政经费预算工作,保证资金的合理配置,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三、结论
城市绿化所形成的环境效益,不受疆域的约束,无论投资者还是非投资者,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在自然空间里均衡地得到享受,由此形成了环境效益普遍性的特点。市民作为纳税者,享受绿化的环境效益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当某些经济实体因城市的绿化环境使其在经济活动中受益时,不需要通过市场付出代价,又形成了绿化经济效益外部性的特点。对那些没有依法负担应有的绿化建设任务或没有达到法定绿化数量的单位来说,实际是占用了社会的环境资源。
在全球倡导低碳经济的影响下,人们节约能源和环保意识不断提高,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也日益加大。而对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认识到了工业化理论指导下的城市建设所折射出的,是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旧的发展模式,于是景观设计自然地转向了经济节约型。业主以及建设方的观念也在改变,越来越重视成本和资源的节约,高成本的东西亦不再叫座。本文的一些实际经验总结希望能够给同行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 (下转第289页)(上接第286页)
1.赵警卫,王荣华.论园林的生产功能[J].湖北农业科学,2010(1)
2.陈建芳.丽水市现代园林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11)
3.王凤珍.现代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发展趋势研究[J].生态经济,2011(7)
4.黄明拾.南方常绿果树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2010(9)
5.贺德高,高巧玲.浅谈中国现代园林艺术[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07(5)
6.郭蓉芳.植物文化与现代园林植物配置分析[J].现代园艺,2011(7)
7.刘志强.关于建构我国集约型园林体系的思考[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4)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设计应用
在当前的数字化时代中,数字化技术应用于众多领域,其中,城市管理也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数字化管理的方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来的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管理的要求,因此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快速更新系统为城市管理带来了新的契机,该系统的采用可以提升现代化服务水平,促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
1系统背景概况
太原数字城管城市管理部件快速更新系统属于北斗测绘地理信息技术领域,主要是对城市部件信息进行快速采集、更新。该系统充分应用现代北斗测绘地理信息技术,选用北斗高精度平板采集器,把城市部件分类展示在最新的地形图内进行核查,从而快速进行部件采集、更新。运用北斗地理信息技术具有速度更快、精度更高、更直观等优势,外业采集人员可随时随地进行部件的属性查询及更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加快政府部门的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
2系统开展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技术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的要求,早期数字城市管理系统生产技术落后、生产工艺流程不全面,导致系统比较陈旧,完全不适应城市建设、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测绘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数字城市管理系统也日趋成熟,城市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数字城市管理系统的准确性越来越低,严重影响城管系统的使用,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早期部件普查不准确、遗漏的问题不断凸显出来;第二,城市道路变化、城区扩大,有大量部件涌现,导致部分区域的城市部件未纳入系统管理;第三,基础地形图老旧,迫切需要更新。这些问题导致数字城管系统案卷上报困难的同时,也为确权、处置和考核评价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因此部件普查更新迫在眉睫。
3系统工作开展与组织
城市管理系统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各参与单位彼此之间需要良好的组织与分工,才能按期完成城市管理系统部件快速更新。太原市数字化城乡管理指挥中心是省内唯一一家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理事单位,拥有5年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经验,致力于城市管理领域的不断探索、创新,力图推动城市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城管中心与合作单位一起研发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使得智慧城市管理平台本土化,充分满足本地城市管理需要,也将推进省内其他城市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的转变。
4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4.1系统设计。城市部件快速更新系统主要是依托专业普查测绘设备对数字城市管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进行更新,是一种将未普查城管类部件进行外部普查与内部数据加工录入相结合的软件系统。普查设备配置高精度全球定位系统模块,可以准确对城管部件进行高精度定位(误差不大于0.3m)。对现有数字城管1/500基础地形图进行相应数据转换,到普查设备中,利用定位系统对部件进行实时精确定位,并对库中部件与现实不符的情况进行更正。1)对数据库里的已有部件进行核查,可对应选取任何一个部件进行属性及坐标的查询并时时核对。2)未普查或新增部件的采集更新,可实时对地形图上没有的部件进行实时采集位置信息及属性,并输入上传。4.2系统优势。该数字城市管理数据更新软件安装于北斗高精度平板采集器内,可实时对每一个部件进行查询、编辑、采集、上传。将传统的作业模式融为一体化作业,其优势体现为:1)与北斗定位技术、GIS技术相结合;2)北斗高精度平板采集器屏幕大、精度高,具有可实时查询属性并可上传;3)传统系统只是运用定位技术进行定位后拿纸质地图查询,运用先进的技术将定位和查询两者进行实时结合,进而实现数字化、可视化和智能化。4.3系统成效。项目实施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对社会发展起到支撑和引领作用。系统在应用之后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是十分可观的。在2015年以前,系统对于已普查过的部件出现的新增和缺失等情况无法及时进行更新。在2014年年底,相关中心与单位共同完成了“城市部件快速更新系统”研发工作。新的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快速更新系统可以在信息采集人员对新增、缺失部件进行点数的基础上,对部件进行精准定位,实现新增、缺失部件的实时更新入库,大大提高了新增、缺失部件数据更新入库的工作效率,有效凸显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部件数据的优势,节约了专项普查经费。4.4推广与应用评价。此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快速更新系统的设计主要是为了保证数字城市管理部件数的实时性,一旦部件数据发生变化可以及时进行数据更新。它主要是依托测绘专业普查设备,对数字城市管理基础信息数据库中未普查城管类部件进行外业普查与内业数据加工录入相结合的软件系统。指挥中心可以利用该系统对城市健身器材、救助站指示牌、应急避难场所指示牌等城市管理部件进行在线更新,确保城市部件数据完整,为提高派单准确率提供了数据保障。
5结语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是将数字化城市管理和指挥相融合的系统,可以实现对城市的有效管理,而城市部件的更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系统是否能够对城市实施实时、有效的管理,因此本文所涉及的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快速更新系统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楠,杨永崇,高佳.数字化城市部件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3(3):319-324.
关键词:城市网格化管理;资源共享;整合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1-0045-01
1 城市网格化管理中资源共享的现存问题
(1)城市管理资源分散,职能交叉,城市管理顽疾问题无法得到有效处理。
(2)城市管理处置力量各自为政,存在着“既多又少”的怪现象。
一方面,各专业局都建有自己专业的巡视、处置队伍,总人数超过实际需求量;另一方面,每一个专业局又都反映力量不够,无法满足管理任务的需要。
(3)网格化管理的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不高,指挥、调度、决策的效率较低。
2 城市网格化管理中资源共享的优化目标
(1)整合优化城市管理资源,建立全时段监控、全区域覆盖的城市管理体系,为创新城市管理体制,解决城市管理模式中资源分散、责任不清、重复作业、浪费资源等问题;
(2)按照资源网格的要求,设计良好的“随需应变”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根据城市管理案件的发生规律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的技术水平、共享能力与调配效率;
(3)通过资源共享的优化实现区政府、监督中心、指挥中心、相关专业管理部门之间的管理资源、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达到城市管理主动、精确、快速、统一的目标。
3 城市网格化管理中资源共享的优化手段
(1)完善现有“两轴”组织体制,强化两轴的权威性,统筹协调各职能管理部门。
要彻底解决管理资源共享难的问题,必须整合政府管理职能,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指挥派遣中心,对城市管理资源实行统一指挥调度。建立“两轴”管理体制是整合政府职能,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职能管理部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职责不到位现象的必然要求,应出台相应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文件,明确指挥、监督中心的职责,从城市管理流程、部件和事件的处置上强化两个中心的职能和权威性。
(2)加强城市管理巡视队伍的整合。
城市管理力量分散是制约城市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整合,一是整合城市管理专业部门的处置力量,建议由区监督中心与各专业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协商,加强对网格化巡视员的培训,适当改善其待遇,力争将全区域的巡视任务承担下来,尽量减少专业管理部门的巡视任务。二是整合城市管理专业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的处置力量。建议由指挥中心协调各专业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将其全面整合在一起,形成条块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共同对全区的城市管理负责。
(3)强化网格化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
从三个方面加强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①市、区、街道三级信息平台建设要明确重点,合理分工、规划设计促进三级层面信息共享;②网格化信息平台与各专业部门平台要互连互通。两者要在功能配置、信息流转方面设置相应接口,确保城市管理网格化信息与各职能部门的业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③加强共享数据库的规划。规划建立可充分反映城市管理基本特性的、统一的、及时的、可共享的城市管理数据库。
(4)建立资源共享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促使资源共享机制长效化。
首先要理清各个职能部门参与网格化管理的资源共享成本收益。即职能部门采取单独管理和资源共享管理两种做法的成本和收益,并以此建立科学的财政预算补偿机制,对资源共享行为进行激励。其次要在绩效评估体系和控制机制中纳入资源共享的评价指标。如设立资源共享程度指标、业务协同指标,对跨部门资源共享的业务增加评分权重等。
(5)引入服务外包与政府购买服务策略。
通过服务外包与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解决资源与成本的问题,不断提高运行效率。建议根据需要购买如下服务项目:市政设施养护、污水处理、路灯设施维护、环卫清扫保洁、水资源监测、城区绿化养护等。实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不仅减轻了财政负担,提高了政府城市管理的水平和效率,而且还能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城市管理和建设。
4 结语
资源共享是城市网格化管理的一大优势所在,是网格化管理顺利运作的保障。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资源共享的范围和深度也会有越来越不同的需求,需要不断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平.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
[2]陈平.依托数字城市技术,创建城市管理新模式[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城市化建设水平逐渐提高,城市规划管理也受到公众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规划中的应用,可以完善城市管理体系,对城市空间信息进行详尽的分析和掌握,进而促进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当前,地理信息系统已经在城市建设管理和规划中实现了广泛的应用,其可以为城市管理领域和区域研究提供决策支撑,并且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1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空间数据
1.1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以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作为技术支撑,对城市空间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分析、操作以及显示,并且通过构建地理数据模式的方式,为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多尺度、多空间的地理信息,为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提供决策服务。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为城市管理、建设和规划提供数据支撑,其具有以下优势:第一,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撑下,该系统可以对复杂地形实现综合、精确以及快速的动态分析和空间定位;第二,该系统具有输出、分析、管理以及采集信息数据的优势,体现信息采集的动态性和空间性;第三,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撑下,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空间数据进行科学的处理,并且提炼出更加有用的信息,为制定决策提供帮助。
1.2城市空间数据
城市空间数据具有更新费用高、数据更新慢、信息老化快、信息传输质量低、内容丰富、分辨率高以及比例尺大等特点,每个城市所采用的平面系统都是独立的,导致城市的各项数据参考标准存在差异。当前,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数据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中,很多城市都已经完成了地形测绘,甚至一些城市还对测绘图纸进行了多次修改。地形图涵盖了城市郊区、规划市区以及建成区,从全国角度分析,中心城市和沿海城市的空间数据完善程度,要明显高于边缘城市和内陆城市。在“数字中国”的理念下,城市框架测绘已经成为当前城市管理规划的重要工作,各个省市也在积极推行“数字城市”工程,在城市框架测绘中,需要结合实际数据和需要数据对城市框架进行数据收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完成对数据的自动输出、统计、显示、检索和查询,进而促进城市管理规划实现标准化、规范化以及自动化,进而提升城市的规划管理水平。
2地理信息系统对城市规划的积极意义
地理信息系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其可以为城市管理、建设和规划提供相关服务。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更受到公众的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建设涉及因素较多,旧城区的安置拆迁、新城区的土地征用、公共服务的配套设施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都对城市规划具有直接影响,如果在建设开发过程中,不对各个工程进行有效协调,容易引发建设混乱,而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相关信息开展科学管理,可以为规划部门提供信息支撑,避免在建设中出现混乱的情况。
3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和规划中的具体应用
3.1在数据储存和管理中的应用
由于城市处于不断的发展中,城市规划也处于实时的变化中,想要做好城市规划工作,需要当地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与努力。地理信息系统所具备的储存功能,可以完成对信息数据的储存和管理,对城市空间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分析,其中包括對数据的具体分类、数据建模以及综合处理等,进而保证对城市空间的科学使用。同时,该系统的操作平台十分便利,工作人员通过平台操作既可以完成规划范围,同时还可以做好地理数据的维护和采集工作。地理信息系统还能够接收不同格式的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城市建设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3.2在绘制城市红线图和规划图中的应用
当前,在城市管理和规划中,传统的绘图方式虽然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但是在管理方面依然存在诸多不足,而正是由于存在的不足,其只能充当普通的绘图软件进行使用。同时,一些软件虽然具备较强的地理专业能力,但是缺少绘图功能,难以获得有效的使用和推广。地理信息系统具有较强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处理能力,可以充分弥补普通绘图软件的缺陷,将城市建设规划所需要的空间数据以图形的形式表现出来,进而为城市规划决策提供参考。同时,通过该系统的绘图功能,还可以精确绘制红线图和规划图,对采集的城市空间影像进行数据处理,实现地理数据与图形的信息化融合。
3.3在城市规划参考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为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开展方案整理和升级提供帮助,科学选择规划方案,确保方案的设计和评估工作有序开展。该系统具有强化的数据处理能力,为设计人员提供决策帮助,特别在面对大型城市建筑中,由于其涉及到拆迁、土地使用等工作,对设计规划的提出了高要求,而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及时分析和处理,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以及精确性。
3.4在城市综合管理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城市管理中,可以完成对城市立体化以及综合式的管理,其可以用于空间扩张、专题制图、数字城市、可视化城市、地籍管理、建筑工程管理、公共设施建设、城市道路管理等多个方面。同时,在地图使用方面,还可以完成土地利用图的绘制工作,将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科学管理,完成对规划图的查错纠正,为城市税收部门搜集信息提供便利。
3.5在城市空间管理规划中的应用
当前,随着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范围的扩展以及应用程度的加深,其在城市抢险救灾、城市空间勘查、地下管线分布、城市供水管理以及城市环境建设中都有所应用,在城市空间勘查和管理中应用,能够帮助相关部门获取有关城市空间的详尽信息,并且将信息储存于数据库中,完成对城市空间的数据和储存和共享。同时,城市规划人员通过对存储数据的调用和分析,有助于对城市空间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利用。
4地理信息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在开展城市管理规划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城市的交通能力、资源能力、地理情况以及人文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因此,要求设计人员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可以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开展科学的城市管理和规划。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其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准确的信息数据,而随着城市建设科学化以及信息化的提升,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前景必将更加广阔。
5结语
关键词:城市供热;行业管理;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K915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经济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城市供热行业的发展,城市供热行业从起初的单体逐渐发展成为集中区域供热,已经成为了城市基础设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供热这项基础性公共事业直接影响到公众的利益,其在环境治理、促进城市运转、保证居民的生活和工作、促进生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供热行业为了能够与客观化的市场环境和城市供热发展相适应,逐渐的由自用性和福利性转变为市场化和商品化。
1、建立新型城市供热规划
为满足清洁供热和实现系统节能创造条件,某市正启动全新的供热规划。确定了城市热源以远郊常规热电联产+ 工业余热为主,以燃气分布式调峰为辅,谷期电、可再生等其他清洁能源为补充的新型模武。其中,由远郊常规热电联产及工业余热承担基础负荷,通过大温差运行的长输管线向主城区大热网输配,利用燃气承担尖峰负荷,大型热源厂作为备用安全保障。全面取代分散燃煤锅炉和城中村的土小锅炉,建立清洁、安全、稳定的供热系统。利用大温差技术克服长距离(38 千米),大高差(180 米)的困难,对原有热源及管网和换热站需进行大投入、大改造。
2、城市供热行业管理举措
2.1建立新型的城市供热规划
为了实现清洁供热,为系统节能创造条件,我国很多地区都已经启动了新的供热规划。基本上形成了城市热源以工业余热和远郊的常规热电联产为主,以燃气分布式进行辅助调节,以可再生和谷期电等类似的清洁能源作为新型的补充模式。在这种规划中,基础负荷由工业余热以及远郊常规热电联产进行承担,借助燃气的优势承担尖峰负荷,所以大型热源厂就可以当作备用的安全保障。必须对城中村的土小锅
炉以及分散燃锅炉进行全面的取代,使所建立的供热系统安全、稳定以及清洁。通过大温差技术能够有效的克服大高差以及长距离的困难,需要在管网、热源以及换热站方面进行大改造和大投入。
在运行时,以城市主管网来完成环网连接,其中由工业余热以及热电联产所供热的基本负荷占到了80%,这两种形式分别承担30% 和50%。通过燃气分布式实现的调峰能够占到供热负荷的20%。其主要特点就是借助大温差技术进行输送和回收余热。其中常规热电联产以量调为辅质调为主,而余热负荷是稳定运行的。该供热系统中的一次网是按照基本负荷的要求稳定运行的,二次网能够通过调节燃气降低燃气投资、减少运行成本。对末端用户便于调节,对用户的节能有很大的帮助,实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也为供热计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因地制宜推进供热计量改革
供热计量中表现出了无数的二元性,因此,应该遵循这个特点来制定相应的制度。站在供热计量改革应该遵循的原则角度上,政府应该起到主导作用,而供热单位才应该是实施的主体。站在计量供热推进的角度而言,供热计量安装装置应该与新建筑工程的建设保持同步,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和供热分户计量改造,与此同时,跟进供热计量安装装置和计量收费等事项。站在供热计量收费的角度而言,对于新竣工完成的建筑、进行了供热计量改造的大型公共建筑或者是既有建筑实施计量收费。站在供热计量配置的角度而言,必须配备计量和温控装置。站在供热计量表生产监督的角度而言,必须接受供热计量器具制造和批准的许可监督。从供热计量收费分为两部制热价:计量热价和基本热价。站在供热调节的角度而言,其行为节能必须能够匹配系统节能,最终可以实现企业成本降低、节省用户费用的目的。
2.3智慧供热建设新模式的建立
城市公共领域必将会随着的智慧城市试点的建立而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以新概念为中心的住建部一直推行着城市集中供热理念,对节能减排和提高供热质量有很好的效果,一直推行的供热体制改革在这十多年来主要以暗补变明补、取消包费制、热的商品化、热计量收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来体现在供热方面的公正。在城市管理方面,到智慧城市建立之前有可再生能源示范、数字城市推行、12319 城市热线推行,从而引导城市向服务型、绿色型方向发展。
集约的实现智能、绿色、低碳、发展的整体模式是智慧城市的主要发展理念。绿色建筑占80% 以上,可再生能源占20% 以上,生态的多样性不变,以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为主的绿色交通要占据60% 以上,比其他城市每半年减少50% 等都是智慧城市的要求。
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慧供热,北方城市主要的民生工程之一就是供热系统的建设,智慧供热的建立在北方城市中是最能显示其实际意义的活动。智慧供热的中心思想是节能减排、运行经济、安全可靠,要想让城市的脆弱和敏感稳固化就要用一些新的技术和新的手段,以此达到智能调节、舒适用热、清洁供热、节能供热、按热计量结算等利国利民的目的。
3、城市供热行业发展的趋势
3.1 集中供热和科技创新
采用集中供热可以解决一下几个问题。第一,减少对空气中污染物的排放。在供热工程中由于煤烟粉尘和二氧化硫的产生对城市中的大气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污染。对人体造成了伤害,尤其是分散的小锅炉,其造成的影响更明显,一旦北方进入冬季,由供热造成的环境污染就随之而来,此时,大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的量会比平常要高出数倍,其主要原因是小型锅炉采用直接烧煤供暖引起的,可是集中的或者是大型的供热设备可以改善这种情况,不仅减少了投入燃料的用量还可以增加是用效率,进而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第二,提高燃料的效率,调查显示,无论是工业还是采暖中所使用的小锅炉在制造的热效率上都很低,然而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中都是使用的大形容量的锅炉,其在热效率方面远远的高出小型锅炉,这样就能够大幅度的减少在城市供暖以及工业锅炉上所消耗掉的煤炭量。
在今后的设计中要对传统的设计观念进行技术的更新,用动态设计取代静态设计,努力提高系统的能效比,使全系统的各种组件达到最佳匹配的状态。在专业设计之外,还必须进行能耗分析,组件系统进行模拟。充分对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利用,使其帮助供热行业进行跨越式的科技创新。人工智能以及信息方法在供热技术中的应用可以大幅度的提高供热技术,形成新时代的特征。
3.2 可持续发展与科技创新
可持续发展要求不搞短期行为,既要实现当代人的发展,又要满足后代人的需求,为子孙留下充分的条件、资源以及发展的空间,满足上述条件的发展才有资格称为是可持续发展。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其基础就是生态优化的持续性,条件是经济增长持续性,最终保障社会进步的持续性。这三个持续性的实现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城市供热行业是一个跨科学、跨部门、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所以该行业中拥有巨大的科技创新潜力。通过科技创新实现造价降低、系统能效提高、能耗降低的目的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结语:现存的市场形式对供热企业而言,挑战中充满了机遇,要想获得发展必须把握机会,必须通过对城市供热行业的管理来敏锐的占领市场,使制定的战略型规划趋于合理性。只有合理的地下布局和好的总体规划才能使企业拥有占领市场的能力,管理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决定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规模和经营状况。我国目前虽然在供热理论以及技术上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仍然需要企业积极的探索新的管理方法来对其进行优化。通过对城市供热系统的优化,提高社会能源的利用,为环境和社会创造丰富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曹建军.城市供热体制改革与监管问题研究[J].中国物价,2011,01:22-29.
【关键词】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管理 体制研究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加入WTO,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迅猛,城市规划的作用亦显得越来越重要。城市规划管理是一项综合性技术行政管理工作,保障城市规划的顺利贯彻实施。城市规划管理分为宏观管理和具体管理。城市定位、规模、布局结构方面属于宏观管理,城市规划的具体管理是指对“一书两证”的许可管理。目前由于体制、机制、法制等深层次方面原因,城市规划管理相对滞后,还远不能满足于当前我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的需要。本文阐述了现行城市规划管理职能转型的措施,使指导性的方法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可操作性。
二、我国目前城市规划职能的研究
80年代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给我国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而城市规划的市场机制还远未形成,特别是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加入WTO,规划行政职能转变已迫在眉睫,著名规划学者、专家王景惠、杨兴权、陈晓丽等提出了一些改革思路。包括:
在迈向21世纪的今天,逐步由非常规时代走向常规的时代,在规划设计市场开放进程中,规划行政部门应始终以反映“公众”意志,维护“公众”利益,促进社会发展为宗旨,提出要转变角色,加强公众参与,建立制度化渠道,改革规划行政体制,以实现规划宗旨。
城市规划是政府为了合理配置资源,给社会创造良好与经济运行空间而采取的行动,规划应是服务于市场的,而不应当凌驾于市场之上,同时规划对市场又具有保护和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对于城市规划的编制,应当向市场开放引入诸如招投标的市场竞争机制,就城市某个城市规化,公开向社会发出招标公告,并在有效的监督机制下,对投标单位的规划方案进行评议,选出最优方案,并广泛向社会各界征询意见,必须强化监督管理,建立起有效的实施机制,以确保规划的实施。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管理工作要转变观念,要从管理向服务转变;把工作重点放在宏观调控、政策引导和法律监督上;改进城市规划的管理方式,减少行政审批,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保证规划的民主化、科学化;加强法制、依法行政,规范自身的行为,为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做好服务工作。
三、现行城市规划管理职能转型的措施研究
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规划管理体制的改革与规划管理职能的转变应跟上这一历史潮流。结合英国、法国、美国等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笔者认为规划行政职能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逐步转变:
1、规划行政服务职能的强化途径
1.1 建立权威的信息公告机制,实现信息公开和公共的资源共享
真实的信息是市场有效运转的基石,建立严格有效的信息公告制度是各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越来越重要的工作。从信息的有效性和正确性的角度,再结合管理的层次与水平,建议使信息与市场管理的级别相适应,可分为2个层次,省(直辖市)级和国家级。
1.2培育市场化的竞争主体结构
提倡设计师的个人品牌竞争。
开放小型规划设计事务所。
建立合理的竞争主体结构。
1.3培育规划技术中介服务市场
目前,我国社会中介机构是指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社会集团、个人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各种专业性社会机构。规划中介机构以有偿的形式,按社会要求、自身作用和运行则,可以发挥以下作用:
提供建设项目选址服务。
提供用地规划服务。
提供建设规划服务。
提供规划设计服务
1.4发挥行业协会等NGO的自律作用
NGO即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nations)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文化传统下,各国对NGO均有不同的认识,而目前取得比较有共识的界定为: NGO是指那些非政府的、非营利的,带有志愿性的致力于公益事业的社会中介组织,这些组织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主要关注经济、社会、社区发展、住房、就业与职业培训等事务。我国的城市规划行业协会作为社会非行政系统的市场监督体系的一部份,可发挥其自律作用如下:
教育培训功能。
咨询功能。
协调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
规范调解促裁职能。
2、规划行政裁判角色和规制方法
目前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地方性规划条例,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法定图则的图纸和文本。这些法定依据的制定和完善应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即对于城市空间发展的法定限制量最小化、基础化、留出更大的余地,由市场机制来进行城市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也让城市的设计智力资源有发挥的佘地,以追求空间发展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上的和谐统一。明确的游戏规则是市场秩序的保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完善法定管理依据,从而强化规划行政的裁判角色。
划分商业性(或开发性)与非商业性业性用地,将城市规划用地进行这两种划分, 有利于对规划管理过程区别对待。将商业性用地由城市政府进行规模控制,有计划使用。
划定可持续发展用地范围。
划定传统文化遗存和历史街区的保护核心区和一般控制区。
划定城市主要景点和视觉走廊的控制区范围。
划定多功能城市景观区和建立开放的空间网络。
划定核心商务区的用地规模和范围。
3、规划行政引导职能及实现方式
法定依据的完善有助于规范规划行政管理权的行使,让权利的行使有章可循,有度可控,有法可依。
引导规划设计的投入
促进价格杠杆作用的有效发挥
合理设定规划编制、管理与实施的评定组织模式
四、结论
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里,市场的任务是推动经济发展,政府的任务是促进社会发展。政府、市场和社会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对于正处在转型期的我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政府管理职能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正在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行政手段向经济、法律手段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的变化是要求政府的作用是补充市场,不是替代市场。
城市规划管理是以城市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土地资源配置为主要手段,以使城市向着人们预期的理想状态不断接近为根本目标的综合性、实用性行业。作为政府职能之一的城市规划管理职能,对城市建设资源配置市场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主要包括:宏观层面,有效促进城市和区域协调发展;中观层面,有利于促进城市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协调有序;微观层面加强建筑实体建设的控制和有效制止违法建设的产生和蔓延的作用。但是,现有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和管理职能,存在着矛盾和不足,因此我们必须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实现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和管理职能的转变,建议强化城市规划的服务职能、裁判职能、引导职能的作用,建立起新的城市规划机制和体制。
参考文献:
[1]戴均良.中国城市体系必须加强规划调控[J].城市规划,2001,⑵.
[2]田莉.论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权限转变[J].城市规划,2001 .
[3]孙施义.有关城市规划实施的基础研究[J].城市规划,2000,(7).
关键词:社区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一、社区管理的含义和特征
(一)社区管理的含义
社区管理这一概念内容很丰富,近些年来被使用的较多,较频繁。它是指社区里面的各个社区基层职能部门、团体(组织)和社区居民在在特定的社区地域范围内,对社区的正常秩序和社区经济的发展等日常事务进行管理,目的是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物质文化等方面的需求。
(二)社区管理的特征
我们从社区管理的定义和具体内涵不难看出,社区管理具有区域性、多样性和自治性的特征。
1、社区管理具有区域性
社区管理的内容和方式都是围绕一定范围内的社区进行的,从管理内容上看,管理范围局限在社区范围内;从管理方式上看,主要发动社区内的各种管理主体,让他们发挥自身优势进行自我组织、服务和管理。现在的城市管理主要是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为带头的社区管理,他们将工作中心放在本社区,调动社区内的积极力量和可利用资源对本社区内的环境、卫生、文化等给方面协调管理。通过开展各项社区活动来提高小区内居民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同时,也要加强文化宣传工作,开展思想教育活动来加强小区内居民的精神文明教育,提高居民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
2、社区管理具有多样性
这里说的社区管理的多样性指社区管理主体日益多样化,随着经济的发展,社区内有街道办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也包含了政府职能机构、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他们种类的多元性,共同构成了社区的多样化。他们每天在社区内活动,共同在本社区党工委和街道办主导下对社区进行管理,共同促进社区的发展。
3、社区管具有自治性
自治性是社区管理的性质,它强调社区内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群众的功能使他们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和服务。社区内居住的人群中绝大多数都是居民,社群各项活动的开展也离不开居民的参与,因此,社区管理具有自治性。
二、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1、社区街道办事处内部结构不合理,自我认识不清晰导致职能定位模糊,社区内居委行政色彩比较浓厚
社区管理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政府人员、企事业单位人员、社区内第三部门人员和居民。在社区管理中,政府一般不愿意下放权力,而且社区内的党支部建设处于失衡状态,政府往往自己独揽大权,不利于社区的管理。在行政与自治的管理中更多突出行政意志。总是以行政意志为主,自治意志为辅助地位。
2、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共同体意识不强、素质不高、管理结构也比较单一
社区居民在社区中参加活动少,有的邻里之间还陌生,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不强,进而对社区公共管理方面的事物的积极性也不高。好多居民由于工作没时间,自身维权意识也不够,每次参加活动都费事、费时和费力等原因,他们喜欢有问题直接找政府,这跟之前的管理模式分不开(之前政府是“管制型”),各方面原因的共同作用导致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意识淡薄。过去社区组织的运作及居民的参与大多
3、社区公共服务缺乏社区内公共服务开展缺乏,政府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投入力度不够
社区公共服务活动往往由政府承办,在开展活动时很少结合居民实际需要。之前,社会组织开展公共服务,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把大量资金投入社区内的设施建设中去,对这区内企事业单位开展公共服务要求条件较高。居民较少参与对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规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的过程中。
三、构建城市新型社区的对策
1、完善社区结构体系
加强社区各主体协同管理社区,政府认清自己的能力和作用有时候也是有限的,社区建设不能单靠某一种力量去推动和实施。调动社区内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充分为社区建设所用。发挥社区中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的作用,调动他们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
2、加强社区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社区自治管理效率
在社区管理中要想建立一支服务能力高的队伍,就要面向社会广泛吸纳人员。可以通过正规的考试招聘,也可以进行民主选举的办法从社区中选出优秀的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对于新录用的人员需要进行岗前培训和定期对考试。
3、加强社区公共管理服务
在社区管理中应该区分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管理和社区内部的公共管理。鼓励社区内开展公共管理服务,并给予相应经费支持和金钱的奖励。对于社区内部公共事务的管理和社区公共服务,可交由社区居委会等社区组织和社会组织来完成。
总结
城市社区的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仅谈谈作者对社区管理的一点认识。社区管理离不开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的共同参与,政府需要调动社区内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引导居民进行自我管理。找准社区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并针对性实施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姚化伟.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基于上海模式、沈阳模式和江汉模式的实证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陈岚.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以江苏常熟为例[D].上海交通大学,2007.
[3]吕蓉.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探讨以泉州市丰泽区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2013.
[4]汪诗颖.城市社区管巧体制巧革研究——以贵阳市为例[D].贵州财经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