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植树造林的感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初中学生
每一个班级都有其特有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一种力量,它就像风一样,虽然用眼睛无法看到,但它却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班级文化不但能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制约着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同时也让班级更具有凝聚力,激发学生对班级建设的热情,让学生都能参与进班级建设中来。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班级中的资源,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让班级文化更好地发挥育人的作用。
一、利用小组配合完成班级文化墙建设,以此彰显班级文化
教室中的每一处闲置地方都能成为建设班级文化的场所,然而最为理想的地方则是教师后面的班级文化墙,能否合理利用这片教室的空白之处,是判断班级文化建设是否完善的决定所在。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将文化墙的工作做好,既要让班级文化得到彰显,同时也要让学生通过文化墙能感受到班级文化,体会出班级精神,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让学生能以更为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班级文化墙的建设工作量较大,学生难以独立完成,且每周都需要对文化墙的内容进行更新。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科学分配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参加一次文化墙的建设。小组中给予每个人不同的责任,搜索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负责文化墙的材料来源。这些材料可以是一些报刊中的优质作品或者是感人事迹,也可以是一些心灵鸡汤,滋润学生内心。总而言之,材料必须健康积极,要能充分体现班级精神,让学生通过文化墙能有更深的人生感悟。设计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负责文化墙的排版,让文化墙的版面设计更为合理和美观,从而使学生在欣赏文化墙时不至于感到杂乱无章。字迹漂亮的学生则可以负责写字工作,将其他学生寻觅而来的内容进行抄写,让学生在欣赏文化墙时能有赏心悦目的感受。每一个小组都应当具备这三类学生,共同将班级文化墙建设好。
二、每周设定不同的文化墙主题,让班级文化建设得更为丰富
班级中文化墙的建设若是没有主题,观看起来会让人产生凌乱感。在创办文化墙时,没有主题也会让小组选材时没有方向感,不知道该使用什么方面的材料来实现对文化墙的填充。因此,教师应每周为班级文化墙设定不同的主题,让文化墙的内容有中心可以围绕,学生小组在查找资料时也能有更强的目的性。例如,在植树节前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等作为文化墙的主题。学生可以在文化墙最显眼的地方写植树节的来源、植树造林的意义等来凸显文化墙主题,再将此作为主干信息添加一些为植树造林、保护生态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物事迹,列举一些因乱砍滥伐而对人类造成的不利影响。最后,在文化墙中添加一些小组成员对保护生态、爱护环境、植树造林等方面的想法,指出身边常见的一些非环保现象,让班上每一位学生都意识到环保袋的重要性,呼吁班级中的学生都投身于环境保护的工作中来。至此,一次主题明确的文化墙的设计便从小组成员合作中诞生,班级中每一位学生受这一环保班级文化所熏陶,提升了整个班级成员的环保意识。
班级文化对初中生学习与发展的影响虽然悄无声息,但时刻存在。教师应充分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利用好班级文化墙,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每周都建立不同的班级主流文化,让学生在各式各样的文化中实现自我的成长。
参考文献:
专业眼光
感悟鲜活商机
吕恬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轻化学院。曾在国家长江防护林工程研究所工作了6年。第一次接触保水剂是在1993年。当时国家长江防林工程引进使用了美国的“干冰”和日本佳友公司的“IOH”和“NF20”三种农林保水剂。吕恬惊讶地看到,植树造林这种原始的农耕行业居然也可用上高分子材料!而且保墒效果出奇的好,植树成活率由30%猛增至90%。
吕恬大学时所学的正是生物高分子材料,从产品的结构原理上他知道:这是种强吸水性高分子聚合物,以其结构特异的强亲水基团,通过三维立体网状结构及分子内外侧电解质离子浓度所产生的渗透压,对水产生强烈的缔合作用,而以其网状结构吸住水分,根据结构的不同,可以吸住自重数百至千多倍的纯水,并且这些吸住的水分不能被一般的物理方法排挤出来,所以它有很强的保水性。如周围土壤有大量水分,它则迅速吸收保持饱和的吸水状态,当周围土壤干旱,则将吸取的水分缓慢释放出来供植物利用。如此可反复无数次吸水释水,从而起到蓄水保墒作用。
这些神奇的特性,吸引吕恬全身心投入这项专业课题研究之中。他主动要求参与了多项保水剂的国家级专题应用研究:大型的如长江防护林赣水支流红壤土绿化飞播工程、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治理工程、西北荒漠化造林绿化工程和高速公路护坡绿化工程等。其间,吕恬眼望着以往大片寸草不生的荒漠戈壁因为用了保水剂而变成绿洲;以往“年年种树不见树”的黄土沙地因为用了保水剂而果园遍野树木成阴,内心感到无比欣慰。小型的如甘肃庆阳地区冬小麦试验、宁夏南部山区1400公顷苹果园试验和浙江衢州红壤土种植胡柚试验等,都让他清楚地看到了保水剂使缺水地区的农民脱贫致富的现实情景。
十年过去了。2003年,研究所在吕恬的主持下,进行了多项保水剂的国产化生产研究。其中《生物降解高分子保水剂》和《肥效型植物抗旱保水剂》由他参与申请了国家专利。这时的吕恬不仅有了保水剂课题研究的技术成果,也有了丰富的应用实践。然而,就在他计划向上级申请建立生产基地时,国家长防林赣江支流工程宣布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研究所也开始转制了。
面临事业的转折,吕恬选择了离岗。他决定走自主经营保水剂的路子。因为当时保水剂的国产能力仅有1万多吨,国家重大工程几乎全都依赖进口。农业部早在2001年初颁布的“重点推广的种植业技术”中,抗旱保水剂被列为“可持续发展技术”中的首位。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同有关专家表示:保水剂是新世纪最有希望为农民造福的新型农业生产资料!
用途广泛
蕴藏着巨大卖点
吕恬离岗后第二年初便在家乡建了个小厂。他利用自己多年的研究实践经验,对比目前全球广泛应用的淀粉类、聚合物类和纤维类三大保水剂各不相同的特点。首先确定,采用淀粉这种廉价易得的天然高分子材料,与引发交联剂进行三元接枝共聚,制成二种超新型生物降解高分子保水剂。这二种剂型的显著特点是:①有超高的吸水倍率:可吸自重500―1000倍的纯水;②吸水速度快:吸水至饱和状态仅需10―20分钟;③保墒能力强:吸足的水分可在60―90天内随土壤的干燥而缓慢释放,恒久被植物利用,在无外来水源时,可抵御连续两三个月的干旱,④独家含有肥效:含有氮、磷、钾等基本元素和多种微量元素,既能达到抗旱保墒、增强作物抗逆能力的目的,又可实现缓慢施肥,节肥30%―50%;⑤应用范围广:可用于林业、水利和沙产业的植树造林、农业的大田作物、果树苗木、城市绿化以及园艺花卉等多种业态的所有植物;⑥使用时效长:5―7年内可反复无数次吸水释水;⑦改良土壤:由于其颗粒吸水后膨胀而释水后缩小,可自然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不造成板结;⑧安全环保:PH值中性,对任何植物绝对无毒无害,5―7年后可自然降解,还原为二氧化碳、水、氨态氮和钾离子,增加土壤肥力。
当产品定型后,吕恬在抢先注册“稷丰”商标的同时,还把眼光迅速瞄向了市场。由于该剂一直在国家重大工程中应用,零售市场上根本不见踪迹,所以绝大多数民众基本都没见过它,然而它显著的效能确是和亿万民众息息相关的:在植树造林、果树园艺、无土栽培、荒漠植被、大田作物和景观植物上,它是土壤保水、抗蒸腾的“微型水库”:用于农作物,亩施2.5―3公斤投入不足200元,无论在拌种、浸种时作种衣剂,还是育秧定植时根施或追施,可节省70%的人工给水量,冬小麦可增产27%―29%,夏玉米可增产36%;蔬菜蘸根或定植,成活率提高50%、增产25%以上,用于林果苗木移栽,成活率普遍在90%以上,部分地区达100%;用于盛产果树,冠径2米以上的仅需一次性追施25―30克,株投入2元可增加年产果16kg以上,投入产出比高达1∶25―1∶30;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如花卉、街道绿化和高尔夫球场之类草坪等,室外植物无雨一月以上才浇一次水,室内植物半月至一月浇一次水,不仅可节约大量紧缺的城市用水,还可为市政、园林、物业部门节约大笔灌溉管道设施投资、浇水人工投资及管理用工……如此种种,因其满足了迫切的市场需求,凸现出鲜明的巨大卖点。
尽管有了活生生的功效案例,但对于自己小试厂的产品如何走上市场,吕恬内心颇为忧虑:首先是资金问题:自己离岗后仅有的全部资金早已在购置试验设备和原料时用尽了。其次自己家乡地处内陆小城,根本上缺乏向全国各大区域辐射的扩张条件……经过几个月的商榷选择,吕恬决定与在广州创办实业多年的堂兄合作,以广州优越的辐射功能和丰裕的原料资源,创建了广州市德一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空白市场
缔造财富神话
2004年秋,公司的首批产品出厂了。吕恬首先在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场的十几万平方米草坪上实践应用,每平方米撒施6―8g。结果不仅为该球会节省了大量人力投入和水费开支,还让全场草地的绿色几乎维持到2005年春。接着,又在两广部分季节性旱区的林果业上发挥了效能。紧接着吕恬又把市场目光投向了严重缺水的北方广阔旱区。究竟如何在这一巨大市场建立销售网络呢?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迈出了北征的第一步。原来在长江防林工程工作时,他曾结识赣南行署主管林业的陈副专员。这天吕恬接到陈副专员的电话:由于“赣南脐橙”品质优良而声名远扬,全国乃至港澳的订货量日益增多。然而赣南地处丘陵70%以上属坡地,还是沙页岩风化形成的红壤土,持水率极低,早在上世纪80年代曾被国际环境专家称为“江南沙漠”。现在需在这块缺水的土地上种出的脐橙,必须要用上保水剂。于是,第一张16吨保水剂的订单很快完成,吕恬不但有了十几万元的利润积累,还有了一个影响巨大的样板工程。
根据需求中造林的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西北大部、华北北部、东北西部等风沙干旱地区和南方季节性缺水地区的分布情况,以及迅猛发展的城市绿化用水需求,吕恬将产品定为二种经典剂型:即农林型(每克可吸纯水500g、带全效肥元素)和园艺型(每克可吸纯水1000g);按使用需求。设定有50g、250g、500g、1kg、5kg、20kg等多种规格包装。根据2种剂型针对不同的消费对象,对比进口货价格,在远远超过进口产品的吸水倍率和独创的全效肥素功能的基础上,又根据国内消费水平尤其是旱区农民的农业投入能力,将零售价定为农林型68.5元/kg、园艺型98.5元/kg,(仅为进口产品的30%左右)。
条件优惠
商纷纷受益
为尽快全面扩张,吕恬制订出一套面向全国的经销方案:按每省、市、县三级每个区域分别发展独家商一名,其中省级农林型平均价22.5元(公斤价,下同)园艺型平均价34.5元,首次提货仅需9.5万元;市级农林型平均价25.5元、园艺型平均价39.5元,首次提货2.95万元;县级农林型平均价28.5元、园艺型平均价44.5元,首次提货9850元;试销农林型34.5元、园艺型54元,首次提货1950元;样品农林型300元/4kg、园艺型300元/3kg。以县级为例:首次仅需投入9850元即可提货近350kg,而每kg的销售利润近40元,首批货销完即可获毛利近1.4万元,剔除部分费用和分销提成,可获纯利1万元以上,一年销6批即可获纯利6万元以上。
此套方案一经推出,各地要求的电话便络绎不绝。如内蒙赤峰的商刘连先生,原是个大豆和辣椒制种专业户,由于当地过度放牧和耕种,昔日风吹草地见牛羊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土地沙漠化急剧加重。2005年春末恰逢当地春旱,眼看着自己1350亩种子基地无法下种,急得不得了,他在偶然间在网上看到了吕恬公司的保水剂信息,便不远千里直奔广州,当他在吕恬公司反复验证保水剂的吸水速度、倍率和保水性能后,大喜过望的他当即与吕恬签下了农林型市级独家合同。回到家后,他将1100余k品留下400kg自用,其余部分向订购种子的粮农菜农一销而空,前后不到半个月,仅销售的700余kg保水剂以68元/kg卖出,收入4.8万元,扣除全部购货费用外,净赚1.8万元现金外赚400kg自用。喜得他连夜致电吕恬,让他立即发货。
陕北的王成志是个下岗青年,今年初到广州准备打工,正在四处找厂都碰壁之际,在老乡处看到一张德一丰公司的保水剂招商方案,便带着试试看的心理找到吕恬,要了56kg试销品,回家后找到几位红富士种植户,按公司提供的营销方案几天便销完。以1900余元的投资净获纯利1900元,高兴的他当日便打款给吕恬,并通过传真签下了一个县级。
看到商个个都在短时间赚得第一桶金,吕恬开心极了。让他欣慰的不仅是自己事业的兴旺,还有保水剂这个高科技产品为千百万旱区农民带来的生机,更有为许多创业无门者提供了一条小本创富的可靠途径。
地址:510407广州市同德围同嘉路岭南二街4号
电话:020-36497445
13527705535\13226622145
省略
E-mail:
一、极力营造美的课堂氛围
低年级语文教材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课文大都篇幅小,语言精美,同时配有色彩鲜艳的的插图,在视觉效果上已经体现了“美”。教师在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情境激活想象,极力为学生打造美好的课堂氛围。例如教学《拉萨的天空》一课时,教师在用录音机播放高亢优美的歌曲《青藏高原》的同时,利用课件播放了一组布达拉宫上空的蓝天白云图片,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已经入情入境,在接下来的朗读教学中,学生体会拉萨天空的明净高远很成功。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音乐,以画面展示、音乐烘托、语言渲染等方式来营造课堂气氛,将学生引入到一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境界,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发挥美的想象。
二、及时捕捉美的信息,挖掘教材中的美
语文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从课文中,我们就能领略到课文中的语言艺术美,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美。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及时捕捉美的信息,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美。
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悟文字美。
汉语是中华古老文明的结晶,语言文字的魅力在语文中尽情展现。朗读是学生感悟课文的主要手段,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学生通过朗读发现汉字运用的精妙。
古诗词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背诵古诗文也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低年级学生在背诵时,往往机械地记忆,而古诗中蕴涵的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他们很难体会。因此,平时我便经常给他们讲李白、杜甫、孟浩然等诗人的生平故事,诗句写成的背景等等,并教他们按节拍背诵,学习古人吟唱。学生了解了李清照的《绝句》里面的“项羽”跟《大风歌》的作者“刘邦”之间的故事,知道了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的惺惺相惜,懂得了“花落知多少”中的“知”实为“不知”……学生们更加愿意背诵古诗了。他们也从中感受到汉语的独特韵味,品味到语言文字所特有的美。
低年级的语文课文意境优美,内涵丰富。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识字一,由八个词语组成:“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叮咚;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这几个反映春天优美景色的成语或词组,用诗一样的语言,引导学生走进春天的图画,而且文字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低年级教材中这样的课文不胜枚举,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课文的美妙语句,对学生进行语言熏陶,让学生体会汉语言文字的精奥与美妙。
2.引导学生在想象中感叹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人对美的最直观感受,大多来自对自然风景的欣赏。对自然风景的赞叹,直接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这需要学生会根据想象感悟。教师要会引导学生想象,借助图片、网络多媒体、声音等等各种手段为学生想象打好生活基础。如教学《松鼠与松果》一课时,我通过叙述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教育学生:人类在向大自然索取时,不要忘记回报大自然,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只凭分析讲述不足以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我又从网上搜集了许多关于森林的图片,人们毁林伐树的资料,给学生观看,很容易地激起了学生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愿望。
小小的语文课本,容纳了名山大川,流淌着海浪清泉,展示着多姿多彩的世界……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在文中得以体现,阅读课文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3.体验中感受美的情感。
人的感情分多种,亲情、友情、爱国之情、感恩之情……语文教学更不能忽略情感。
三、打造余音绕梁的课堂总结
课堂结束时,也要给学生美的艺术享受,鼓励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如,《柳树醒了》带领我们走进一副春天的画卷:柳树醒了,春姑娘来了,孩子们也长高了。读书声,欢笑声给春天增添了美妙的音符。课文中的插图,让人感到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迷人的。“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课后的这个问题,打开了孩子们想象的大门。《荷叶圆圆》让我们触摸到了生机勃勃的夏天,体味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们的快乐心情。“想一想,荷叶是你的什么呢?”画一画“荷叶是我的……”图画。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离开课堂,仍然寻找美,创造美。 因此好课堂教学的结束部分,应该刻意创设余音缭绕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带着美感离开教室,带着继续探索的心理离开教室。
关键词:公益广告;经济价值;投资;社会价值;品牌
不言而喻,公益广告的社会价值是第一性的,没有人会对此感到惊讶或者是质疑。将功能和价值定位于社会价值是由它的公益性质所决定的。如果背离了它的性质和原则,它就不能称之为公益广告,因为公益广告所关注的是社会公众的利益,而社会利益往往会由社会的热点问题所引发,形成社会的聚焦,这种焦点之争反映了社会现实,还对社会的长远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表面上看,公益广告关注的是某一社会现象和问题,而本质上它是以传播的功能达到引起社会公众的聚焦、思索、反思,形成对该问题的正确认识和自觉行动的目的。所以公益广告的定位和目的性使它不同于其他性质的广告,始终将追求和表达公益性作为神圣使命,从这个意义讲,公益广告起着特殊的作用,如果从宏观上、战略上、整体上讲,比其他的广告对人类社会更具有深层次的意义和作用。因为它不单纯是反映某个问题的现实,而是透过现实的背后涉及到人类社会的未来。正是由于公益广告的社会责任,人们对公益广告的评价从来都是认为公益广告是一种投入,其投入没有回报,没有人会质疑公益广告的动机和出发点,这是公益广告与商业广告的显著区别。与公益广告不同,商业广告可以直接地、明白地、大张旗鼓地进行商业宣传,在名人效应、明星效应等广告传播功能作用下,企业和产品得到有效的宣传,企业的形象被包装得尽善尽美,其产品更是锦上添花、无比完美。因此,商业广告的巨大商机及其经济价值的产生,从根本上反映了商业广告的本质。这完全是由市场经济的机制、功能所决定,完全符合市场规律和经济规律。显然,公益广告与商业广告的诉求不同,是否意味着二者之间完全被阻隔,没有一点相似性呢?特别是在经济价值表达上,公益广告是否以完全拒绝的态度,表现得非常纯洁,不与经济利益沾边,还是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兼而有之?如果对公益广告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公益广告到底有没有潜在的、隐藏的经济价值,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1 公益广告驱动战略经济价值的提升
无论是公益广告还是商业广告都是信息传播的一种方式,而商业广告更突出地彰显了它的销售方式。就共性而言,这两种广告在传播信息时,毫无疑问都需要资本的投入,如果没有财力和资金的支撑是不可能进行信息传播的,因为信息传播的所有环节和程序的实施,都需要资金来构成必要的基础条件,离开财力的支持,一切都将成为海市蜃楼,换言之,雄厚的经济基础可以使财力、人力、物力并驾齐驱。所不同的是,二者传播和销售的概念不同,商业广告销售的是具体的产品,而公益广告则从大处着眼,立足于长远性、战略性,具有全局观,其前瞻性可以获得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价值。
公益广告对经济价值增长的贡献首先体现在经济生产的资源上,任何产业的生产都需要生产资料,特别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即使是第三产业都需要资源的支撑,从生产过程和终端产品来看,资源的大量消耗会使资源枯竭,毕竟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一旦资源耗尽,将使人类面临生存的危险,因此,产业生产的产品一方面满足着人类的需求,同时另一方面又在威胁着人类自身。所以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又使资源具有经济发展的战略作用,显然公益广告比商业广告更具有实效性。换句话讲,商业广告是对资源利用的短暂投资,而公益广告则是长期投资。例如“植树造林”的公益广告,通过公益广告的传播,能唤起人们的意志,激发人们植树造林的热情,对深入地、持久地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的行动进行引导,形成浩浩荡荡亿万人民造林的宏大工程。其意义和价值是商业广告的经济性无法比拟的,特别是对中国一个幅员辽阔,但森林覆盖率仅达到百分之二十几的国家尤其重要,按照世界人均森林和木材占有率计算,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的经济总量,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生产大国,而木材远远不能满足生产规模与市场的需求。
因此,系列的持续不断的植树造林公益广告的经济价值,能使中国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变,使自然环境得到改善,提高中国的生态质量,而生态质量的提高又可以有效地扼制土地的沙漠化,山地石漠化等地质灾害。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发生,确保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十八亿亩农田基数不遭到破坏。随着森林植被的增强,农业生产的环境得到优化,将对粮食的生产丰收创造最有利的条件。而森林对于局部气候的影响也将产生积极的作用,能使大气质量提高,净化空气的功能有显著的改善,而森林覆盖率的不断提高可以使自然资源进入良性循环,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
事实上,公益广告聚焦的内容,哪怕是许多人认为是微不足道的问题都可以小中见大,传递出它的经济价值,在人们没有真正认识它的价值时,往往将其打压,认为是小题大做、故弄玄虚。例如水资源保护和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以它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富有哲理的提醒警示,唤起人们对水资源问题的深刻反思。有一幅水资源保护的公益广告,画面中水被污染了,因而钓起的鱼仅剩下全身鱼骨,这是对某些地方水污染的真实写照,也是对水资源保护不力的讽刺。许多人对水的认识缺乏正确性、科学性,为了局部的、暂时的经济利益,不惜以牺牲水资源为代价的狭隘意识和行为,既危害社会和自然环境,又使他们的经济利益最终断结。事实上,国内外的学者在二十世纪就发出预警,认为水资源在二十一世纪是最重要的资源,它比石油资源更为重要。在中东石油产油大国,水比石油的价格更高。而在中国由于自然气候变异,北方的许多河流已断流,成为季节性河流,许多城市的地下水位下降,在中国的西南地区,持续的干旱使工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甚至于连人、畜的饮水都受到严重影响。由此可见,水资源保护和节约用水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讲是生命悠关的大事,水是生命之源,缺水可以导致物种的消失,而对于人来讲,没有水就不能生存。在没有水资源的地方是不可能进行生产活动的,自然其经济价值就无从谈起。因此,水资源得到正确保护,使全社会和全体公民具有科学的水资源保护理念和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持之以恒地减少水资源的消费,避免浪费和污染,使人类祖先留下来的河流不再遭到破坏,就可以利用水为人类造福。反过来讲,没有水或是水被污染,人类将怎么生活?这就是公益广告的真理,也是公益广告对水资源的经济价值最好的诠释。
2 企业发力公益广告体现鱼与熊掌兼得的价值观
尽管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是追求经济价值和利润的主体,但随着企业驾驭市场的能力的提高,成熟度高的企业感悟到中国文化中的真谛―――舍得。这种文化的核心就是付出才有回报,如果不对社会奉献,就会压缩企业的生存空间,其经济价值的增长必然是负效应。因此,不把企业命运与社会相联系是缺乏理智的行为,只有足智多谋、具有智慧和聪明的选择才是正确的抉择,而双管齐下的战略决策无疑是企业发展的上上之策。也就是说,企业物质财富的创造和积累,既要依赖于社会的鼎力支持,又要以公益广告去回报社会,力图以这种形式去减少和消除企业在获取经济价值过程中,对社会和自然的影响,进而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责无旁贷的义务。更为重要的是企业投资公益广告,塑造了企业的良好形象,在社会和公众中赢得了口碑和赞誉,这就加深了消费者对企业的认知和记忆,能帮助消费者在决定购买产品的时候,往往将该企业的产品作为首选。另一方面,重塑的企业形象能成为企业价值连城的无形资产,它所爆发的市场竞争力足以使其占据上风,立于不败之地,继续引领市场经济的潮流。所以,企业在公益广告上的投入,与其说是经济上的付出,不如说是长远的经济回报。一般来说,企业单纯做商业广告,其受众是有限的,受众对商业广告有很大的选择性,往往对不感兴趣的商业广告毫不关心,这样消费群体的总量就受到了限制。而公益广告传播的时间往往是黄金时段,受众范围比起商业广告更具有优越性,因此公益广告对潜在的消费者的市场开发更有吸引力和影响力,对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的传播、提升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客观来讲,企业进行商业广告的宣传可以说是企业生存的权宜之计,这是因为企业对产品的宣传是有时效性的。企业产品由于产品功能、价值、竞争力等因素,不能长期对某一产品进行广告宣传,一成不变的产品是没有市场的,产品只有根据市场变化,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有生存的空间。而企业舍得花钱去投资公益广告,就是放长线钓大鱼,是长远之计。据调查,500强的大公司在公益广告的投入上绝对舍得投资,正是这样,公益广告的投资使这些公司成为世界经济巨人。从美国微软等公司的发展历程来看,除了技术、管理、机遇、产品等因素外,很重要的就是对社会的回报,不仅在公益广告上投入,还做了大量的公益和慈善事业,而公益事业的投入又使企业获得高额的经济价值的回报。
实际上,公益广告对社会公众和消费者在接受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时形成巨大的心理效应,从心理学上讲,人们对不熟悉的企业和产品往往会采取排斥的态度,一般会选择自己熟悉的企业和产品,这是源于对企业和产品的信任,从广告心理学的意义上讲,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不是源于质量而是因为一种信任,因为信任是建立在质量基础之上的,同时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涉及到售后服务,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其售后服务决定消费者对企业和产品信任的程度。但是,社会公众对企业产品的形象的认知和熟悉,必须要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认识过程,而公益广告无疑是最好的认识途径和有效方法。
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讲,公益广告对企业而言其实是一种经济投资方式和行为,能够使企业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和理念,并在投资中不断得到回报,从而使企业的责任感、成就感、自豪感得到增强。同时在这种投资中,企业与政府的联系会增强,政府对于投资公益广告的企业的支持度会更大,更强。而在与外界的沟通交流中也会使企业受益非浅,交流平台和网络会更加流畅、便捷,社会脉络更具广泛性,延伸性,安全性。还会使企业获得发展资金的支持,得到投资机构、金融机构的青睐。更重要的是,公益广告能使企业得到社会的尊重,这是社会对企业投资公益广告最好的馈赠,是一种用钱所买不到的荣誉和诚信。
3 结语
综上所述,公益广告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不仅释放出它对商业经济价值的能量,同时公益广告还在人力资源上显示出对经济发展的价值。例如教师节的公益广告,传递的不仅是尊师重教的理念,更重要的是社会需要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一流人才,而在社会财富的创造中,人具有积极的主导作用,从生产力提高的意义上讲,人才是创造财富的主体。因此,公益广告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使公益广告不断地产生社会经济效益,而随着经济价值的提高,又再投入到公益广告中,将会使公益广告释放出更大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高萍.公益广告新探[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
[2],焦玉河.论我国公益广告的经济价值[J].东岳论丛,2007.
[3]张浩达,萧雁蛰.简明广告学实用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生态教育活动,一种全新的德育观。它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实践途径上提出要加强法治保障,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共同努力,构建绿色社区家庭,培养学生生态道德素质。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所以,充分利用语文活动无处不在的情感体验,渗透生态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生态道德行为,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育的总目标之一。
各个年级语文教材都安排了鲜明的环境保护主题的课文,比如写景文本本身就包含了生态知识和情感的因素。笔者对语文教材粗略统计,与生态直接间接的有关文本占总篇幅1/5以上。抓住文本中这些含有生态价值的人文思想,在言语实践中进行道德生态教育,无疑是生态道德教育实践中易行有效的方式。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例来谈一谈这方面的具体做法。
一、在文本学习中渗透,初步培养生态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
1.主题阅读,营造生态文明的文化环境
执教《长江之歌》,笔者没有简单地引导学生读读本文了事,而是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功夫:提供歌词创作背景的阅读材料;收看电视节目“话说长江”,欣赏“走进科学”、“人与自然”等相关节目片段;向学生介绍关于长江、黄河水资源的历史发展状况。上课开始,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用第二人称说一说“长江是……”。预设话题:“长江,你是母亲,你是无穷的源泉”、“长江,你风景秀丽,宛如一位俊美的少年”、“长江,有时你也是一头洪水猛兽”。
学生根据自己占有的资料从不同角度认识了长江的文化历史和生态变迁,以及对我国生产生活的重大影响,体会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了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对课文的朗读、理解就有了文化背景的支撑,在言语学习的同时感悟到诗作广阔的文化历史背景,明了壮丽的祖国山河存在于良好和谐的生态环境之中。
2.文本阅读,领略生态环境之美
引导学生在阅读《九寨沟》《鸟岛》《拉萨的天空》《灰椋鸟》等描写风景优美的课文时,笔者尤其注重引导学生在品词析句中体验情境,渗透生态道德教育。比如学习《拉萨的天空》,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品词析句从文本中感悟拉萨天空“蓝”的特点,同时配乐播放各种天高云淡、令人心旷神怡的拉萨图片,令学生仿佛置身在空气纯净、高远壮观的大自然中。学生感慨之余,自然而然感悟到没有被破坏的原生态的自然之美,激发起珍视并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道德情感。学习《灰椋鸟》一文时,灰椋鸟归林的壮观景象不仅让人产生愉悦感,也对为此做出贡献的林场工人产生敬意,在交流这些话题的时候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积极的生态价值观。
二、在拓展学习中渗透,加强生态道德情感体验,树立生态道德价值观。
1.在“说”中渗透
“说”是有效地将“读”到的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训练方式,也是学习者对文本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吸纳、表达的过程。如学习《黄果树瀑布》,学生在赞叹气势非凡的黄果树瀑布的基础上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作用,接下来笔者设计了一个拓展练习: 同学们,由于近年来干旱频繁,很多游客不远千里去欣赏黄果树瀑布,却只看到几缕稀稀落落的水流甚至是干枯断流的情境,如果你在场,你能给游客描述一下壮观的黄果树瀑布吗?为了减少因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洪涝或旱灾,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2.在“写”中渗透
相比较“说”,“写”更能促进思维和语言的精确性和深刻性。《长江之歌》课堂学习后,笔者又设计了一个拓展练习:写一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倡议书》或《保护家乡盐河的倡议书》,拓展了知识,锻炼了写作能力,也在学校、家庭掀起一股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舆论。又如抓住写公益广告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观察校园、公园、山林等处的宣传标语,自己也练习从各个方面拟几条保护环境、文明生活的广告语。
这样,学生在“说”(“辩”)和“写”中既训练了思维,发展了语言能力,也经历到生态道德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生态道德价值观。
三、在社会实践中掌握生态保护技能,养成生态道德行为。
对于学生们来说,保护生态环境,要紧密联系实际,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利用大语文学习观,将文本学习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在平常熟悉的生活中挖掘教育契机,培养生态道德习惯。
1.利用节日纪念活动进行渗透。教学《走,我们去植树》,学生们在优美的诗歌诵读中感受到植树造林对人类环境的重要意义。为了将意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在恰逢植树节前,倡导学生行动起来,每个人栽种一棵树,并认真看护管理小树直到它生根长大,以此激发学生的劳动荣誉感,形成生态道德行为;学习《放小鸟》《鸟岛》等课文或者在爱鸟周时,动员同学们了解鸟类对于生态环境系统的作用,利用各种宣传,禁止捕鸟;利用环境日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出黑板报、手抄报并积极参加学校的手抄报比赛;无烟日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帮助家庭成员戒烟,远离。在丰富的活动中让学生明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养成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西西忍不住想象:窗外寒风呼啸,坐在温暖的被窝中,床头再放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手握一本心爱的书,那该是多么幸福的画面……所以这期 “超级男女声”的主题便是:“我爱读书”。让我们一起走进书的王国,和大师们对话,畅谈理想,规划人生。
新年伊始总是要回顾走过的岁月,回想和你朝夕相处的人,或是重新审视自己,期望能在来年做更好的自己。“你最炫”中有最熟悉的同学,最亲爱的老师,还有以旁人的口吻描述的自己、自信、精彩!
捧一本经典,坐在窗边,一股淡淡的油墨香扑鼻而来,飘散在空中。透着这气息,我似乎看见老子端坐在树下修身养性,苦苦寻思“道”的精华;我仿佛看见孔子正盘坐在座位上,不厌其烦地诠释着“仁义”的可贵;我似乎看见庄子正洒脱地四处游荡,倡导“无为”的真理。我仿佛又回到了春秋时期,历史永远停留在了那百家争鸣的场面。
孟子让人感悟“仁义”的博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古往今来,尊老爱幼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曾经,在电视上看过这样一则新闻: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年妇女,不管自己的生活有多艰苦,不管自己的家里困难有多大,心里仍旧牵挂着那些孤寡老人。宁愿自己多受点苦,也不让老人受半点委屈。自己喝稀饭,绝不会让老人啃窝窝头。日复一日,终年不变。甚至连她的孩子也将那些孤寡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学会去关爱他们。还有一个故事:一个以捡破烂为生的老人竟前前后后收养了七个孤儿,尽管自己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仍将他们一一抚养成人。也许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他们虽不是圣贤,可他们却已经成了圣贤。
也许,他们并不知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可是,他们却付诸了行动,没有豪迈的语言和英勇的壮举,只是用平凡实践着。
荀子让人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不错,大自然有它自己发展的规律,这规律不是人为控制的。所以,我们应该顺应自然,“制天命而用之”。从前,人们错误地理解了这句话,结果,造成了无法想象的后果。黄河中游一带,由于人们的保护意识不强,固执地认为“人定胜天”,而后大肆砍伐树木,结果,直到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下游泥沙严重淤积,成了有名的“地上悬河”之后方才猛然醒悟,可为时已晚。自然本来就有它的规律,你非要破坏,岂不是自寻灭亡?现在,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了,也正确认识到自然现象,与自然达成了共识,植树造林,保持水土,自然环境改善了,人与自然也就和谐相处了。
老子、庄子让人感悟“无为”的博大。“心中无道,方是有道。”乍一听去,这“无为”的训导似乎令人十分费解。可细细寻思,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譬如骑自行车,若是骑的时候双手总是死死地抓住车把子,这样骑车不是撞上墙壁,就是撞上大树。但只要你放松心情,双手自然握住车把子,自行车反而行驶自如了。这其中不就有“无为”的道理吗!在生活中,如果你太想成功,太在意得与失,太紧张,结果功亏一篑,反而不容易成功。放下心中的包袱,以放松的心态去面对,只注重脚下的每一步,不知不觉,成功便来到面前。做任何事都是这样,只管走好脚下的每一步,成功便在不觉中来临了。或许,这就是“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吧!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直以来,我一直将它视为学习的动力。是啊,一个人从小就应有一个远大的志向,并朝着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而这奋斗的过程正是建立在自强不息之上的。如果没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半途而废,岂不是得不偿失?“最困难的时候也就是成功将要来临的时刻”,“天道酬勤”,成功就在眼前!
其实,经典就活在我们身边。哪怕从没有接触过经典的人,心中也依然存有经典的。我们所做的所说的,其中无不伴随着某些经典的影子,蕴含着经典的道理。经典就是这样,以最朴素的方式活在人们身边,以最简单的方式展现在人们身边,让你用最平凡的心去读。或许,这就是经典的魅力与精华之所在吧!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五路;疏通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0-060-1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写议论文要考虑论点,考虑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它,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要求学生写的文章都是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错误观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语言精炼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内容和形式的思路疏通。
一、作文题目和文字材料要疏通
准确把握高考作文题面文字的形式内容进行审题立意,要抓住核心句子和关键词语进行综合分析,既要读懂它们的表层意义,更要悟出它们的深层意义。也就是说,所谓核心句子与关键词语具有暗示作用:它们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或引申意义。例如,1981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毁树容易种树难”,命题意图显然不是让考生去谈植树造林,隐含了当时社会历史背景,话题应该是引申议论去谈培养人才的问题,阐述“毁”与“种”难易之道理,当然重点还是要落在“难”上。同样,2010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与你为邻”,结合社会现实背景,可以推断“你”的深层含义应是精神文化财富,如理想、信仰、书香、诚信等。2011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回到原点”,写作入门就是要由实入虚,感悟“原点”的象征意义,赋予它特定的涵义。作文考灵气,但首先考的是悟性。悟性需要疏通。当然,教师平时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练习,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主动意识。
二、命题意图与题意范围要疏通
作文审题要有审题立意的常识。第一,要有人文意识。作文提供文字材料,命意不是要你去评判曲直是非,而是要你由此生发一点人生感悟。作文的灵魂是要体现一种人文精神,即对生命的热爱,对社会的关注,对人生的思考,折射出一种青春的气息,积极的心态。第二,要有感性认识。要寻找立足点和突破口,要明白:题意虽然多元,但是只能从一而终。不要满山栽树,而要只挖一井。第三,要有理性意识。议论文审题立意不是急于定论,而是要开出一剂良方。所以要仔细审题,以便确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立脚点、切入点。
正因如此,教师平时要为学生多提供一些有提取价值的材料,多和学生交流点评,探究讨论解决方法,一方面积累论据材料,同时又锻炼学生的分析判断综合能力。
三、结构变化与角度转换要疏通
议论文的结构有多种说法,一般文章原形结构都讲究起承转合,议论文也该如此。整合一下便于学生掌握运用,可以用如下语言公式加以概括:
公式1:问题——现象——原因——论点。
公式2:论点——理由——事因——结论。
公式3:中心论点——理由依据——各分论点段——结论。
议论文写作犹如建楼筑房,第一步审题立意好比先深挖、打地基、灌浆,第二步结构布局是先树框架后砌墙,第三步构段展开是每层楼里面进行装修,第四步结论等于封顶拆卸脚手架。所以记住自创的几个公式灵活运用,行文就会有章法,虽然限制一点思路,但可以保证思路清晰,角度转换,结构完整。
四、三要素与综合表达要疏通
开篇先摆问题再推论点可使用“但是”转折复句表述;也可用“不仅……而且”,论点含义有所侧重;还可以使用递进关系复句表述。如果开篇只摆出问题,中心论点放在文章中间,起到承上起下的结构作用,那么不妨使用“如果说,那么”假设关系复句,或者使用“既,又”并列关系复句或者“不但,而且”递进关系复句表述。列举事实论据要夹叙夹议,进行归因分析,可以使用因果关系倒装句式,进行假设推理可用“如果不,那么”假设否定句式。思辨性的论述既要看到问题的正反两面,更要运用联系的观点多角度深层次剖析其中的原因。文中出现一些复句或多重复句,可使语言凝练,思维严谨。如果论证还有类比与对比相映,比喻和对偶相衬,联想和想象兼顾,语言表达色彩将顿觉鲜明。
五、鉴赏与模仿要疏通
教师可以精选高考论述文进行多角度分析,疏通文脉,选练模仿,以助学生读写相通。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决胜于课堂,可谓事半功倍,一箭双雕。
特点:确立主题并用关键词或句子准确地表达主题。这类试题的针对性强,有较强的开放性和鲜明的人文性。在答题时,要体现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做到句式整齐、特点鲜明。
例1初三就要毕业了,班上举行“感谢母校”主题班会。你作为组织者需要拟两句话写在黑板上,以突出主题。要求:①每句话只能有5个字;②两句话的结构要一致。
解题思路:首先要明确班会的主题是“感谢母校”,所拟语句必须突出“感谢”“母校”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其次,按要求来答题。“每句话只能有5个字;两句话的结构要一致”。最后,要注意语言富有文采和感染力。
答案示例:吟唱师生情,谱写感谢歌。
二、拟活动方案或计划
特点:考题给出一个活动主题,提出活动要求,让同学们来策划此次活动的具体过程。
例2某中学学生会准备开展以“魅力语文”为主题的活动,假如你是该校的一名学生,一定会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相信你能完成以下任务:
(1)如果由你来策划,你准备设计哪些活动?请列举三项。
(2)请你从自己设计的三个项目中任选一项,写出开展这项活动的一个主要环节,并陈述设计该项目的理由。
解题思路:要联系生活经验,从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层面去理解、把握和解读。要从多个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感悟、分析、思考、联想、探究和拓展,以求全面、深刻地解答。活动的名称要明确,活动的步骤要清楚、合理。
答案示例:(1)对联知识讲座、作文竞赛、演讲比赛、竞猜灯谜、读书报告会、诗歌朗诵会、名著推介会、“走近鲁迅”辩论会、散文沙龙等。(2)比如对联知识讲座,让主讲者与学生互动对对联,以增强活动的互动性、趣味性;邀请家长竞猜灯谜,可以让学生和家长共同感受学习的快乐。
三、拟写短信
特点:要求写出情真意切、想象丰富、充满智慧的短信,最好能用上一些修辞手法。如某学生以“风”“帆”“船”三物为载体,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为他的朋友发送祝贺生日快乐的手。机短信:心愿是风,快乐是帆,祝福是船。让心愿的风吹起快乐的帆,送着祝福的船,飘向永远幸福的你。轻轻地问候一声:生日快乐!
例3用手机短信交流信息,既便捷又时尚。编写短信要求语言简练、优美。如下面的这条教师节短信:“你是一把伞,为我遮风蔽雨;您是一盏灯,为我照亮前程。衷心祝福您,我敬爱的老师!”不仅符合短信的编写要求,而且很好地表达了学生的心愿。请你仿用这条短信的修辞手法(比喻),给你敬爱的老师拟写一条教师节的祝福短信。
答案示例:①您如春风拂过,催百花竞放;您如艳阳普照,使万木葱茏。辛勤的园丁,衷心地祝福您!②岁月在您的脸上刻下了苍老的年轮,您的身旁却生长出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感谢恩师!
四、拟写宣传标语、广告语
特点:宣传标语、广告语具有独特性、形象性、创造性的特点。拟写时要抓住语境,把握内容,控制字数,做到句式整齐、修辞得当。
例4春天到来,一股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潮在我市(赣州市)中小学涌动,同学们在活动中开阔了眼界,增强了能力,学会了学习。(1)请用一句话拟一条标语,号召中小学生参与这一活动。(2)作为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城市,我市不断改善旅游环境,以吸引游客。请用一句话拟一条广告语,向各方游客介绍我市。(可以自选我市某一旅游景点介绍,可以就我市整体特点介绍,也可以抓住自己所在地的特点介绍)
答案示例:(1)生态赣州大家创,持续发展奔小康;打造生态赣州,建设小康社会。(2)红色故都、江南宋城、客家摇篮、生态家园、世界橙乡。
五、拟写建议
特点:拟写建议要做到语言简洁、连贯、得体、有特色并切实可行。例5过度砍伐、无节制使用是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市政府在全体市民中发起了“禁止使用一次性木筷”的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拥护和支持。现请你根据平时的观察和思考,提一条保护森林资源的建议或拟一条具有警示性的标语。
答案示例:造林、爱林、护林,重现碧水蓝天。滥伐林木。祸及子孙。植下千顷树,福泽后代人;国土绿起来,人民富起来。建设城市森林,改善城市环境。大力植树造林,防止荒漠化。荒漠化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科学营林育林,保护森林资源。要想风沙住,必须多栽树。要想代代富,年年要栽树。
六、拟写辩词
特点:辩论是一些人在一起互相陈述理由、发表不同见解的一种口头表达形式。拟写辩论词,要明确中心话题,做到观点清晰、有理有据、简洁明了。
例6某校初三(2)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该怎么说?
正方:我方认为,唐僧能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着实不易。他意志坚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来没有动摇过取经的决心;他心地善良,富有仁爱之心,即使误放妖魔,也不愿伤及无辜:他不求名、不贪财,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
答案示例:反方:我方认为,唐僧的仁爱之心是虚伪的。在惩罚为他一路降妖除魔的孙悟空时,他毫不手软;他一意孤行,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人妖不辨,经常被妖魔鬼怪所迷惑。他是一个毫无原则、是非不分、固执己见的人。
七、拟写推荐语
特点:推荐语是在举办活动、评选优秀人物时,把好的方案、优秀人物及其事迹向人或组织介绍,希望被任用或接受而讲述的话语。拟写推荐语,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这类试题主要考查同学们提取信息、表述观点的能力。
例7班里准备举办一次“走进民俗,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品性;悟性;灵性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9-0074-02
【作者简介】陈伟伟,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江苏滨海,224500)教师,二级教师。
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需要教育者在品德教学中不断探索,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然而当前的品德教学中仍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不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学生的悟性,课堂教学缺乏灵性等。品德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为学生搭建阶梯,使其稳步地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
1.培养学生的品德意识,构建心灵家园。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备受宠爱,很多时候,家长只重视孩子知识技能的获得,而忽视对其进行品德教育。小学生往往没有品德意识,而品德意识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获得主人公的责任感和社会成员的融入感,让他们懂得只有拥有良好的品质,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例如:在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法律护我成长》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创设情境,比如播放一些违法犯罪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关注,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让学生们看到了一些受到不良思想诱惑的人最终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毁掉自己的一生。在这节课中,教师还可以将反面的例子与正面的例子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强烈的对比中感受正义的力量,从而促使学生懂得只有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情境对于学生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才能体会到良好品德对于一个人的意义,才可以指导自己构建美好的心灵家园。
2.搭建学生的心灵之桥,提升感悟能力。
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阶段,他们会受到一些社会现象的影响,在与社会发展紧密关联的校园生活中,我们不能对其进行灌输式的教育,而应该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为着力点,让学生自己感悟生活,感悟世间的冷暖,感悟社会的变化发展。这些都应该是学生应该去关注的事情,教师不能忽视他们的主观见解,应引导学生融入社会的大家庭,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其内心,提升其感悟能力。
例如,在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社会》六下“地球生病了”这一单元的教学中,笔者就利用身边的事例帮助学生了解身边的环境,笔者首先让学生观看纪录片《穹顶之下》,当看到柴静采访那个大眼睛孩子的时候,学生们都有很深的感触,他们说:“老师,我们也感觉很久没有看到过蓝蓝的天了,怎样才能让雾霾消失呢?它太可怕了。”面对学生的问题,我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讨环境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及防御措施,我们又该如何为自己生活的家园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都积极地回答我的问题,他们的感悟能力得到了提升。有的学生说,要保护有限的水资源,爱护我们的家园;有的学生说不要随地扔垃圾,净化我们生活的环境;还有的学生提到了植树造林,绿化我们的家园;他们在交流中知道了地球是一个病人,需要我们的照顾。
感悟能力的提升是建立在心理认同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基本的心理暗示是没有办法生成感悟力的。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就是要为学生寻找到这种精神上的认同感,并让他们获得共鸣,从而顺其自然地提升自己的感悟能力。
3.采取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构建灵性课堂。
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学生内心纯真的想法,有的时候会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各种挑战与误解,这让我们的教学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只告诉学生一个总结性的结论,而要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身尝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样的评价?”从而帮助其在社会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