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谈谈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范文

谈谈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谈谈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谈谈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高中思想政治课,很多高中生都这样认为,既折服于政治课深刻的道理,又无奈于政治晦涩难懂。因此,大部分高中生出现了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缺乏信心,没有兴趣,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不高等现象。究其原因,还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对高中生缺乏吸引力,总给学生一副冷冰冰、干巴巴的面孔,所以我们要大胆转变教学观念,改革传统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高高中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和积极性,真正让高中思想政治课“活”起来。

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全面贯彻高中素质教育,我国已实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作为高中基础性学科的思想政治课,我们已经加快了课程改革的步伐,无论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还是教学内容都有了崭新的变化。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是思想政治教师,因此,广大思想政治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激发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和兴趣,使思想政治课真正“活”起来。为此,我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做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和见解,以供大家参考与指正。

一、巧用名诗名句,让高中思想政治课道理通俗易懂

古诗是高中生非常喜欢的内容,名诗名句通常寓意深远,给学生启迪,令学生深思。把名诗名句巧运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能够帮助高中生更好地理解晦涩难懂的思想政治道理。比如在学习“唯物辩证法发展观”这一章节时,我就选择了引用高中生熟悉的关于发展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并设问这句诗蕴含了哪些认识道理,然后引导高中生阅读分析教科书,再找学生回答,小组讨论,最后总结本节知识点。这样不仅使高中生对本节知识点有了很深刻的认识,而且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了他们探究分析能力,做到了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有效结合,使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晦涩难懂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

不仅名诗能够巧用,名句也可以随手拈来,强化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民族精神之艰苦奋斗时,我先让高中生搜集古今关于艰苦奋斗的名言,然后上课时让他们发言,小组比武,各小组列举了很多关于艰苦奋斗的名言,如“艰苦奋斗,玉汝于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等。通过小组比武,高中生深刻领悟到了艰苦奋斗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高中生更要发扬光大。

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巧用名句名言,不仅能够激发高中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二、构建活动课,让高中思想政治理论生活化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指出,学习是高中生的个体行为,高中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以我们就要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高中生,让高中生有足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而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上构建活动课,则能够有效发挥高中生的主体作用。

如在讲“改革开放”时,我采用让高中生“现身说法”的形式。课下先让他们调查祖辈和父辈的生活经历,请祖辈和父辈谈谈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并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让学生自由发言,他们兴致极高,各抒己见,从生活的方方面面谈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此时得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的结论,也显得水到渠成了,这样通过构建活动课,让思想政治理论生活化,高中生容易理解,更具有说服力。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哲学知识理论,如果从正面讲解,高中生就会很难理解和接受,但如果通过小组“辩论会”的形式,通过小组辩论让高中生得出结论,教学实效会更好。因为在小组辩论中,高中生能够充分发表他们的见解和观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讲“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时,我就采用小组辩论会的教学方式。事实证明,通过辩论,既丰富了高中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锻炼了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又高效地完成了课堂教学。通过构建课堂活动课,使思想政治理论生活化,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思想政治课自然受欢迎了。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代化

第2篇:谈谈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范文

一、转变学生的主观认识,调动他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

1.要紧密结合当前形势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让学生明确并端正学习态度。让学生认识到,21世纪需要的是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劳动者,具备这些能力的劳动者才能在未来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中更新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否则就会被社会淘汰。

现在,社会各行业对一专多能、素质高、有真才实学的各种应用性中级专业人才是需要和重视的。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老师要不断进行探索,结合实际,设置更合理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课。在思想政治课中,及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初具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劳动者素质。

2.教学应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中专生正处于性格定型、走向成热的关键时期,思想活跃、敢想敢说,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受新事物快。但由于缺少社会经验,思想尚不成熟,通常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缺少正确的分析和整体认识,尤其是在当前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一切以金钱、经济效益为行为准则的市场意识熏染着学生,社会分配中的不合理现象和各种不正之风影响着学生,使学生的思想价值取向发生重大变化:某些学生对理想前途缺乏信心,对学习得过且过,应付了事,平时不努力,考试靠作弊;在生话上,不切实际地追求高档次、高品位,使尚不富裕的家庭不堪重负。对学生的这些思想状况,教师应根抓不同教材和相关理论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育学生分清主流和支流,引导他们对社会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这样通过有的放矢,针对学生思想实际进行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而且能真正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使学生在今后的社会活动中认清并抵制社会上腐朽思想的侵蚀,增强对是非真假的判断力,在困难而前始终保持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工作和生活态度,消除对思想政治课认识不足的不利因素,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

二、组织开展多渠道和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1.将理论教学与时事政治“热点”问题有机结合,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国内外的“热点”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此外,也可以将悦耳动听的音乐、风趣诙谐的寓言、直观形象的录像、寓意深刻的典故、引人入胜的故事等融入教学之中。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创新思维。

2.实行课堂讨论法教学。组织各种形式的讨论,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各抒己见,热烈讨论。然后引导各组学生推出代表发言、交流看法,最后由教师归纳小结。这种形式的课堂讨论,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有效地调动起来,让每位学生都加入讨论中,使课堂真正焕发生机和活力,改变思想政治课枯燥乏味、由教师一手操控的单一教学模式,也使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单一到多元、从静态到动态、从被动发展到主动。

3.联系学生实际,转变学生的思想认识。

一是联系中专学生文化素质较低的实际,从学生现有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组织教学,正确把握好授课的深度;二是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教学,现在的中专生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较低,据调查,某些学生初中时受过学校的处分。根据以上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歧视、不讽刺,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挖苦地进行教学。

三、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1.面对文化素质差但“见多识广”的学生,仅靠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法是不够的。笔者在课堂上除了采用生动的语言、直观的图示等方式进行教学外,有时还采用视频、电视、网络等多种教学方式。如组织学生观看《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节目,通过观看既真实又生动的案例,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如此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和喜欢思想政治课。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一种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分工的细化,特别需要人们进行广泛的合作。合作探究意识与合作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为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多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并营造民主、和谐、宽松、师生平等参与的学习氛围,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要事先提出讨论题,让学生有所准备,在讨论过程中找到讨论的契机,引导交流讨论步步深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既动眼又动手,既动脑又动口,充分发挥师生双边活动的作用。

第3篇:谈谈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范文

初中 政治课 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124-02

1要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

现代教学研究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必须是能动的、主体的、独立的活动,学生就是当然的主体。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已的个性、爱好的活生生的人,都需要尊重、信任和关怀;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不存在绝对的后进生,需要的是耐心与指导;要相信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以及成功的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同时更重要的,不能把主体性发展仅仅看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而要把主体的发展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直接目的。

2“转换角色”是显示“主体性”的关键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解决好教师角色意识问题是关键。长期以来,我们受着“教师中心论”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是中心,学生围着教师转。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对学生主体认识,理解能力的开发,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特别是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思想政治课教学上的师生关系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课堂上,教师应从“中心”位置“退居二线”,成为“幕后策划者”。教师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各种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社会情感交流等方面上来。只有清醒地意识到自已的角色,当好一名“导演”,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

3优化教学方法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根本途径

根据“主体性”的要求,现代初中思想政治教师,要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大力改进教学方法,给学生(学习的主体)创造一种和谐、融洽、比较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设计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让全体学生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过程。首先,要学懂基础知识,学生要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要使学生相信理论的真理性,也离不开学生的主体作用。有些学生对基本观点“不信”,除了客观的社会原因外,还有年龄,知识水平,社会阅历等因素的限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愿地,主动地去思考、分析、比较,才能使学生消除思想上的疑惑,解开认识上的疙瘩,逐渐建立起正确的信念。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使学生从不知到知,申疑到信,最后达到知行统一,归根到底要通过学生的内因去实现,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3.1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余力。现在使用的初中思想政治教材,虽在以前基础上作了修改,但总体上仍显得较空泛,枯燥。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首先要使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2创设参与条件,让学生学有机会。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讲,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尽量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已的机会,积极动脑、动口,保证学生积极参与的数量和质量。只有既注重学生参与的深度即在参与中积极思维的程度,又注重学生参与的广度即是否全班学生都参与,这样,才能提高全体学生参与的质量,提高课堂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3.3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学有方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既要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需要研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要积极引导参与教学的过程,要教给学习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三种主要的学习方法:(1)阅读的方法。教师科学组织学习材料,让学生学会提纲挈领,抓重点,从而科学读书。(2)尝试学习的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尝试练习———讨论交流———明理开窍”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敢于“让我试一试”的动机,培养探究能力;(3)思考的学习方法。通过例证示范,练习的指导,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常用的独立思考方法,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4恰当引进竞争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

好胜心是中学生具有的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特征在初中表现比较突出。因此,教学中应引进竞争机制,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强化学习效果。竞赛的内容要广泛,可以是教材知识性竞赛,可以是思想政治课文竞赛,也可以是时事知识或某个问题的竞赛。竞赛的组织形式可以多样化。通过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关心国家,自觉地去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扩大知识面。

5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课外活动,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第4篇:谈谈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导入艺术 策略

一、思想政治课“导入艺术”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所谓思想政治课的导入艺术是指政治教师在一节课教学开始时,为有效地导入新课讲授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劳动”。虽然导入新课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只占很少的时间(约5分钟左右),但它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开头新颖、别具一格,就能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愉快而主动地进行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教学效果上看,运用“导入艺术”具有如下几点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渴求知识的一种内驱力。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无疑担任着激发学生兴趣的功能。好的新课导入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尤其是思想政治课,学生认为它说教意味弄,知识枯燥、乏味,平常随便听听,考试时背背就能得高分,很多学生对这一门课提不起学习的激情和兴趣。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导入新课环节,先声夺人,在上课伊始就迅速的捕获学生的“芳心”,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等,让思想政治课课堂成为一块巨大的情感磁场,牢牢地吸引着学生。

(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导入就其目的来说,是引起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的注意,既要让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动机,又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来说,每堂课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其内容页各不相同,但往往刚开始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兴奋点可能还停留在课间活动的刺激上。”[1]这一点在思想政治课上体现的特别明显,思想政治课往往被当成豆芽课得不到领导的重视,课程多被安排在上午最后或者下午最后,而这时间段往往是学生容易困和容易饿的时间点,即所谓的“饿课”和“困课”之说。所以,我们教师在上这一门课时挑战性非常大,如何让学生从饿和困的环境中走出来认真听思想政治课成为广大教师教学的关键性一步,而这关键性的一步恰恰就是我们的导入环节,导入得法,那么就会很快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有效的完成教学。

(三)沟通师生情感,营造学习氛围。

古语道“亲其师,信其道”。 学生的学习并不是消极地受动于教师而要随着教师的教而作出积极的自我调整和控制的过程。所以教学不能只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总带有一定目的意向并伴随着情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导入新课时就注重与学生情感的的交流,那么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信任”和“尊敬”后,就会大大的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思想政治教师尤其要在这一点上下足功夫,因为思想政治课传授的内容具有价值倾向性,加上在实际生活当中有些人看不到它现成的价值,所以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没有学习的动机和欲望。所以,思想政治教师在上这一门课时要有点“心机”,那么教师在精心设计导入新课时,就要注意导入的内容与学生要有情感的交流,学生一开始就信任老师之后,自然而然的也就信任了老师要上的这一门思想政治课,这对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有很大的帮。

二、思想政治课“导入艺术”存在的问题

讲究导入艺术固然重要,但不能纯粹为了导入而刻意追求,否则会空求形式、离题万里或者啰唆、冗长、喧宾夺主,所以就会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纵观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发现教师在导入新课方面容易存在以下问题。

(一)方法单调 枯燥乏味

有的教师在导入新课时,不能灵活地运用各种导入方法,总是用固定的、单一的方法行事,使学生感到枯燥而乏味,激发不起学习的兴趣。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可能由于政治教师对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加之社会环境认为思想政治课处于副科地位的影响等因素,导致政治教师认为自己没有用武之地,主动放松学科的教育教学,所以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就不会下足功夫,而是开门见山的进行讲解,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二) 洋洋万言 喧宾夺主

“导入,顾名思义就是引子。这一段的内容不能过多,过多无益,恰到好处为佳。有道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导入的内容不在多少而在精炼,且恰如其分。如果没有正确的把握,洋洋洒洒,长篇大论,势必要占有更多的时间,课堂上,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都应该让其发挥真正的价值。正确选择内容,合理限定时间,恰到好处限定在一个临界状态。明确导入在教学中的位置和作用,这是激发兴趣、设置问题、引起下文的作用,不能喧宾夺主,占用太多的教学时间。”

(三)离体万里 弄巧成拙

有些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片面的为了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而找些图片、视频或者讲述学生感兴趣的故事,这样造成了牵强附会的结果,有的甚至于离题万里,不着边际。他们只为了抓着学生的兴趣而忘记了正课的主题。实际上,导入的设计要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紧密相连,围绕课程的中心主题进行选择导入的话题和材料,不能离题太远,不能有悖于新课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导入只是画蛇添足影响正常的教学。因此,导入的设计一定要切题,复合教材的内容要求,不故弄玄虚,也不枯燥乏味。否则,不但起不到导入应有的作用,而且有可能会弄巧成拙。

三、 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导入艺术”的策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一堂课中,导入环节如果安排和设计得好,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那就会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接受知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采用什么导入方式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呢?

第5篇:谈谈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价值观 知识传授 社会 实践

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把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摆在了核心地位,成为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下面笔者就此次新课改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要处理好知识的传授和培养价值观的关系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以往历次政治课改对价值观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上传统的课程评价标准也过分看重学生在考试中的成绩,忽略学生的行为表现和价值取向,导致许多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这实际上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不仅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而且与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总目标相背离,严重弱化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此次新课程改革无论在课程目标还是在评价建议上都强调了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是这次课改的一个大的亮点。但是笔者发现,在课程改革推行的几年中,许多政治课教师又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整节课的教学完全以所谓的"学生活动"、"小组协作"、"合作探究"为主,几乎没有或很少有对知识的系统地归纳、总结和讲解。这种做法虽然表面上倡导了学生的课堂参与,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关注了学生的行为表现,但并没有真正教会学生怎样进行正确的价值评价,怎样正确地做出价值选择。因此,这种做法与上面的做法并无本质的不同,是对新课程改革精神的错误理解,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

出现上述两种极端做法的根源在于有些思想政治课教师并没有搞清楚知识的传授和培养价值观的关系。传授知识实际上就是帮助学生获得对客观世界及人类自身实际需要的正确认识,而价值观的培养则是帮组学生在改造世界中做出正确的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因此,作为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主力军的政治课教师既要克服保守思想,又要避免搞形式主义。课程改革不是全面否定,而是扬弃,是继承中的创新,我们每一位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辩证的处理知识的传授和培养价值观的关系,避免走极端,把价值观的培养落到实处。

二、要处理好培养价值观与整个社会的关系

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评价是做出正确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评价不同于一般的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而是主体对于某种事物能否满足人们利益、需要的一种认识。因此,价值评价必须考虑主体的利益和需要。现实生活中主体的利益和需要是有差异的,如何使主体对自身实际需要有正确的认识,是形成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评价的必要条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许多思想政治课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往往并不关注学生对自身实际需要的认识,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流于形式。他们的教学比较封闭,教学方法僵硬,经常照本宣科,教学脱离社会和时代背景,缺乏对国情、国策理性的分析和认识。

要使他们形成对自身实际需要的正确认识,必须把他们从个人利益的狭隘天地里解放出来,培养他们关心他人、关注社会的意识,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要使他们认识到社会利益不仅是个人利益实现的前提,也是确定个人利益和需要的最高标准。

笔者建议,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尽量做到:(一)把教学内容置于整个社会和时代的大的背景中,形成教学内容和社会背景的有机联系,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时代和社会的脉搏。(二)以进行时事演讲的形式锻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的意识。(三)教师要经常开展关于国情、国策的教育,以对国情、国策深入理性的分析,使学生形成为国家、为社会而奋斗终身的理想和信念。(四)以主题班会、辩论等形式开展个人发展与社会的关系的深入讨论,使学生明确个人需要和社会利益的和谐统一是价值观的最高标准。

三、要处理好价值观的培养与实践的关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途径,也是检验价值的根本途径。在实践中,不仅主体对客体认识的真理性得到检验,而且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和价值评价也得到确定和检验。一句话,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归根到底不是主观范畴内的事情,而是实践范畴内的事情。

此次高中政治课程改革首次提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不仅强调了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而且在课程理念中明确提到"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这无疑为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指明了正确的途径,那就是把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在课程改革推行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这么一种现象,有些高中政治课教师虽然认识到了学生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但没有找到使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评价和做出行为选择的正确途径。他们经常以课时不够,进度紧,难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由,很少或几乎不给学生提供和创造实践活动的机会。这种做法追根究底还是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影响,与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目标南辕北辙。

第6篇:谈谈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素质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7-0257-01

初中思想政治课,由于其学科本身的特点、性质决定,在教学过程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知与行的统一。这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使该学科获得好的数学效果,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主要任务是两个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觉悟水平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人从事初中政治课教学多年,积累了一些经验,现谈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本身的素质要自觉提高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2.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教师做到:(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教师要热心善事,让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校园里、在学生中传扬。

二、课堂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兴趣

1.组织辩论。初中学生虽然知识还不够丰富,但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了上好辩论课,我在课前确定了辩论题,把同学们分为正方和反方,广泛收集有说服力的资料。上课时,他们各推出四位能说会道的同学上台辩论。辩论时,老师充当主持人,通过辩论课,同学们不仅拓宽了知识面,还锻炼演讲和表达的能力。

2.开展讨论。我让学生前后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对于一些的教材,让他们就某一观点,某一现象,发表见解,开展讨论,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让学生自己去琢磨,自己去探索,再相互把它讲出来,互相拾遗补缺,概括总结,这样的讨论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练”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教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教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编,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

第7篇:谈谈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范文

下面就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政治课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一、课外阅读。

思想政治课,不能忽视课外情境的创设。对这一点我深有感触。现阶段确实有一部分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时事政治或社会漠不关心。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有必要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我的做法主要是为学生搜集时政材料,对每个热点问题给出一到两个提示问题,定期印发给学生课后阅读。这种情境创设的特点是不需要教师的直接参与,既节约了课堂时间,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的效率;既可使课堂所学的知识在课后进一步得到内化,也可使即将要学的知识在课前就得到预习。同时,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也得到了增强。

二、创设问题。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自行发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输出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中可用“问题”来创设情境的契机很多。

三、主题讨论。

教师事先确定一个主题,组织学生有的

放矢地开展定向式讨论;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有争议的中心论题进行自由式讨论,以获得多样、独特、合乎条件的答案;也可以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针锋相对的论辩式讨论;在辩论中,有的学生言之有理,有的学生可能模糊,有的可能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而这恰恰锻炼了他们随时辨别正误的判断能力。通过这类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领会教材知识点的内涵,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了。

四、视频教学。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 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视频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件,它的生动性、趣味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这些教学手段以其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本来抽象的材料学起来形象生动有趣味。

第8篇:谈谈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范文

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学科是一门融合了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多种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其学科目标是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三观”,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具备现代化意识的公民。从内容上看,这门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广泛;从目标上看,这门学科的目标十分抽象与宏观。基于思想政治学科内容和目标的特点,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大量的素材来解释、说明并印证该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而实现教学目标。在实施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传统的教材教参,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的素材可以为我们所用。如果我们能够精选身边的素材,并对素材进行合理的加工、整理、提炼,这些素材会成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的宝贵资源。

一、留心生活中的素材

在很多人的眼中,思想政治学科是一门脱离现实生活的学科,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知,才使得部分学生产生了“思想政治学科无用”的观念。但事实上,思想政治学科看似抽象的理论知识,其实全部都来源于活生生的生活实践,并且我们学习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把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因此,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留心生活中的素材,积极利用生活素材对教学活动进行解释和说明。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的理论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例如,笔者在教学“国家财政”这部分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国家财政”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就结合了学生比较熟悉的“道路建设”进行了如下的分析:“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到处都是纵横交错的道路,这些道路的修建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是你们知道建设这些道路需要耗费多少资金吗?据统计,我国一级公路的建造成本最低也要1500万元每公里,即使是二级、三级公路,每公里的建造成本动辄几百上千万,这么高昂的费用从哪里来呢?很显然,依靠个人完全不可能,这时候只能由国家来‘买单’,而这些问题都属于国家财政的范畴。”通过引用这种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化素材,不但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轻松而深刻地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

二、积极利用时事素材

思想政治学科并非是一门封闭的学科,相反,这是一门与时事、时代紧密相连的学科。然而,长久以来,我们的教师总是习惯直接用教材上的事例进行知识讲解,导致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总是滞后于现实,既影响了思想政治学科的现实感,又减少了学生学习的新鲜感。因此,教师要打破教材限制,积极利用时事素材来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进行补充。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授《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时,就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补充了一些关于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在讲到《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时,就给学生分析了当下比较热门的“乌克兰问题”,结合知识点给学生分析乌克兰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在乌克兰冲突中一些主要国家扮演的不同角色及其背后原因……通过这种时事素材的运用,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又能为思想政治学科补充新鲜血液,更好地彰显思想政治学科的价值和功能。

三、重视开发本地乡土素材

比起课本上的素材,学生对于本地的乡土素材会更为熟悉,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每一个地域的乡土素材都具有自身独特的地域特征,因此,积极地利用乡土素材可以让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和形式更加灵活化、多样化。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授文化与生活这部分内容时,就经常结合本地的一些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人文景点等进行讲解,不但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了自己的家乡,进而培养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总之,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时,一定不能把眼光局限于薄薄的教科书之中,要敢于突破教材限制,积极利用我们身边的一些素材,使得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不再那么“高不可攀”,而是更加“接地气”,更加具有实用性。只有这样的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产生兴趣,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才能体现思想政治学科的价值要求。

参考文献

[1]张艳霞.让身边的素材成为课堂教学的“酵母”[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2(9).

第9篇:谈谈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范文

一、精选时政热点,激感共鸣

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理科方向学生不考政治,所以理科生学业水平考试后不用学政治,文科生虽然高考要考政治,但文科考生相较理科考生要少得多。正因为这种功利思想的影响,很多学校,包括一些领导和教师,对政治课也不重视。因此,政治课成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课程。大部分学生消极对待,政治教师觉得政治课不好上,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不失政治课的育人功能,我们作为政治教师也在多方面想办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目的是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任教学校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电脑,方便学生查阅资料,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笔者在班上进行分组,四位同学一组,轮流进行播报,每组都有机会,排好顺序,第一轮结束后又重头开始。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每组为了做好播报,他们需要发挥团队精神,精心设计、选择时政热点,而且形式多样,有文档形式,也有PPT形式,且设计美观,从视觉上吸引了学生,增强了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主动性。

由于国际、国内以及身边和生活中每天发生的事很多,有价值的时政热点自然也很多,选择哪一则时政新闻播报更有价值呢?这就需要各小组组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借助网络、报刊、电视新闻联播等渠道去了解、去捕捉时政热点,为学生提供探究性学习和研究的机会,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播报中让全班同学共同分享时政热点,无形中拓宽了学生视野,激发了情感共鸣。

二、巧用教材内容,解读时政热点材料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将时政热点内容与思想政治教学紧密结合,以适应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分析能力,从而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这是政治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从笔者30年的教学经验及对高考试题的把握分析来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与时俱进,紧扣时政热点,查看每一年的高考试卷就会发现不管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出题者选择的背景材料都是近一年来的时政热点问题,如关乎民生方面有:物价、房价、三农,社会保障制度,企业发展,就业问题等。所以从高考角度分析,学生提前了解和分析了相应的时政材料,在考试中遇到相应的时政试题时,学生不会慌,可发挥出更好的水平。为此,我在学生播报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在时政热点材料播报完后,要求他们根据所播报材料内容,分别从所学的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文化常识等相关角度设问,然后让同学们分析作答。以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在文科班,因为与高考联系紧密,所以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高涨。

近期笔者任教班级正在进行第一轮复习《经济生活》部分,在2017年3月10日高二文科班(19班)第七组的杨帆、赵福洋、邹莉、万海玉同学播报的时政新闻材料《我国的二孩政策》:2015年我国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二孩是人口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2016年两会进一步提出完善全面二孩政策配套措施。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该政策将会拉动国内家庭生育二孩比率迅速上升,另一方面为二孩家庭提供了生育保障,从而带动了国内母婴产品的销量大幅上涨,短期内母婴用品价格将居高不下,成为投资、消费的一大热点。

学生设计的问题是:根据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二孩政策对我国国内母婴产品的消费和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学生播报后抛出问题,笔者引导学生利用教材相关内容解读时政材料。学生想到的知识点有:需求影响价格;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价格变动影响生产经营;消费的反作用等等。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应用。因此在政治课讲授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将最新时事和社会新闻作为课程教学的素材,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选用学生关注而且熟悉的重大时事适时融入课堂,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学习自觉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心理,把政治课中抽象、枯燥的理论化为具体的感性知识,对于教材文本知识的应用,尤其是疑难知识的解读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甚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使学生对教材上的知识点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学而能用、学而会用。

三、做好点评与总结升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