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教育学习范文

初中教育学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教育学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教育学习

第1篇:初中教育学习范文

初中生正处于价值观与道德品质地形成时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言行举止等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体育教师要为人师表,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要成为学生的表率。

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外在形象。教师要言行一致、举止大方、仪表端庄,要有良好的外在形象;

其次,教师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生活,诚信待人等;再次,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体育教育的动作要做到位,要熟悉各项运动,教学要体现时代性。

总之,教师要在方方面面提升自己的修养,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效仿的楷模,以自身良好的形象与内在的品质去感染学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二、深入挖掘教材

体育学科与其他文化课不同,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因此体育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深入钻研教材,结合教材特点找准德育教育的结合点,巧妙地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教师要有一个全局观,对教材整体把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以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中心随机进行德育教育。如通过课前场地布置、器材整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通过中长跑的训练培养学生吃苦耐荣和坚强的意志;通过体操队列的练习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团结意识等等。

三、联系具体的教学

第2篇:初中教育学习范文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教学 素质教育

一、前言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没有考试的教育也是不全面的教育,显然也是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九年义务教育是公民的素质教育。初中化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学科,必须研究如何从学科本身出发来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服务,即通过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使之具备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及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材比较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大纲》中明确指出:“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它改变了以往教材中过分重视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弊端,而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重视了科学态度、学习方法及兴趣的培养;重视了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自学能力;重视了通过介绍中国化学工业发展状况及最新成就,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保护环境、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这些都体现了贯彻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现阶段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呢?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

新世纪更需要综合能力型人才,因而学校应重视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等的培养,而其中发展思维能力是能力培养的重点和核心。在化学的教学中,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全面的思维习惯,学会科学的、积极的思维方法。

三、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学生的化学素质主要的是看他能否运用化学知识去理解、处理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去学习新知识以同时,以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紧密联系生活、生产等方面的知识,训练中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要推动教育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提出的,它们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等不同,即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使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是否使学生积极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传统的应试教育是以追求升学率为根本目的的陈腐模式,扭曲了现代教育的本质,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新世纪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积极推动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这是新世纪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它关系到我国现代化文明建设的水平,关系到我国新世纪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因此转变观念是当前中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首先,要认真领会教学大纲。教育部新制定的大纲是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制订的,化学义务阶段的教材又是根据我国国情、化学学科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而编写的。新大纲着眼于全面提高中学生素质,因此中学的化学教师正确执行新大纲,就能保证化学教学从单纯的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国公民的素质教育提高上来。其次,要把素质教育的目标落实到每节课中去。化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化学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制定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学生学习情感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使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得以提高。

五、学习方法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式方法上的指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在化学教学中得以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在日常教学之中。化学课的讲授主要目的是在教会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质的基本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制法和用途;通过一些定性的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通过化学计算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定量地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双基知识的同时初步形成用化学观点和化学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各项入手,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地去进行各式各样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在新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当前我教学研究的课题之一。结合当前我国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寓创新意识于初中化学教学课堂之中,把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素质教育的问题,一要提高认识,二要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黄朝荣.回归化学实验,重视素质教育[J].考试周刊,2011.

[2]王玉芹.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1.

第3篇:初中教育学习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活动课

语文活动课是初中课程改革中的一次结构性改革,它以全新的课程理念和实施方式,构建了更加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人教版普通初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确立了新的教学体系,每册书每一单元设活动内容,以活动为载体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每单元分别以“认识自我”、“体验情感”、“感悟自然”、“关注社会”、“走近经济”等为主题,所有单元均有活动设计,活动与本单元主题密切联系,是课文学习的自然延伸和拓展,实现了活动与语文的有机结合,构建了语文“活”和“动”的机制。遵循“以活动促发展”的教育理念,设计具有自主性、体验性、探究性的活动课,是义务教育语文实验教材的鲜明特色,符合当前基础教育课改革的方向,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环境,也为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创造了条件。

1 语文活动课的理论依据

①心理学依据。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得来的(如观察、制作、表演、参观、调查、访问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初中语文活动课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既是准确可靠的,也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②教育学依据。学科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迁移。只有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的文化素质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语文作为交际工具,要熟练地掌握它,就必须进行反复的训练,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把握要领、形成技能,进而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语文活动课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的积极参与,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我设计、自我活动和自我感受、体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活动课可以说是可行性强、操作过程具体的实践应用课,它将有力地促进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力。

2 选好内容,“活”“动”结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实践活动课有着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内容丰富多彩,题材广泛新颖,从学习到生活,从课堂到社会,具有独特的实践性和灵活性。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体现出“活”“动”结合的原则,“动”中有“活”,“活”中有“动”,从而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①实践性内容。语文实践活动课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性。它改变过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机械地“灌”的落后方式,教师在教学书本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动脑、认真操作的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和学生身心,拓宽学生思维。例如,在教学《选编自己的作文选》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将以前自己在课内外写的比较满意的作文收集并抄写好,按照类别整理编排,装订成册,配上封面,就编成了一本作文选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抢着整理,互相帮助,不但提前完成了教学任务,还学会了整理作文选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②想象性内容。合理的想象是写作的源泉。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来确定活动内容、方式、步骤,经过动手操作,完成教学任务。如我在教学八年级语文实践活动课《办小报,迎国庆》时,要求学生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信息渠道广泛收集祖国巨变,家乡变化等资料,想象未来的美好生活,认真设计、书写、绘画,办好高质量的手抄报。由于主题贴近现实生活,同学们积极性都很高,交流创作十分活跃,在手抄报上写下了自身的感受和体会。结果,这堂课不但锻炼了学生灵活应用的基本技能,赏析了格言妙语的深刻含义,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怀。

3 活动课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4篇:初中教育学习范文

我们都知道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具有着丰富的趣味性、课程的基础性等诸多方面的特点,初中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亦具有调节性、应用性等特点。究其调节性而言,初中学生的学习亦是十分紧张的,每周接受一定的信息技术教育,坐到电脑前,岂不较好地调节了心态。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努力让学生去较为深刻地意识到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这样的问题靠我们去讲大道理是极不凑效的,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还应当通过信息技术教育的课堂实践来解决,这样才既具有实在的意义,又能获取一定的效果。所以在平时的信息技术课堂中,笔者总是利用课堂教学的契机去较科学地渗透信息技术教育的作用、意义等,如让学生设置屏幕保护程序的密码,学生的兴趣都十分浓烈,但一开始就有不少学生出现了操作的失误。在这个时候,教师利用在机房的契机,向学生发去了共同的信息: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技术,不是像游戏那样简单好玩儿,要想掌握好信息技术,必须潜下心来学习,要不刚才不是有学生在设置屏幕保护程序的密码,改变windows的外观显示时出现了误操作吗?学生们豁然开朗,信息技术不能简单地看作是打打游戏,它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我们必须踏踏实实地学习,才能去真正意义上掌握住信息技术。

二、解决好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真正意义上的能力问题

平时的信息技术教育的课堂中,我们总不难发现,学生一进机房,用蠢蠢欲动来形容且极不为过,但是学生操作的效果又如何呢?应当说达到目的的学生不多,因为我们诸多的学生还是在未能去真正掌握其要领的基础上就去操作,往往是误操作的现象比较多。这就充分地告诉我们:在信息技术教育的课堂上,不能被学生坐到电脑前所迷惑,要让学生去真正意义上掌握住一定的要领,在充分具备能力的基础上再去进行操作。这样的教学如同我们其他学科的不去煮夹生饭、不去炒冷饭一样。要想提高我们学生的学习能力,要使得我们的机房里能够真正解决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教师首先要树立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信息技术教育让我们充分意识到的一点是,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性是相当强的,计算机的教学离开了实践是万万行不通的。所以我们必须在以生为本的理念下边讲边练,而教师则要少讲,学生要去多练,更为主要的是教师不能老是坐在电脑前,要走近学生,才能发现我们的学生,也只有在发现了我们学生的基础上,才会获取以生为本进而帮助学生的第一手资料,那就是谁需要我们去帮助,我们对谁又要实施怎样的帮助等。信息技术教育中也同样会出现诸多的问题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尤其要去认认真真地考虑提高他们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兴趣和能力的问题,应当充分地而又优先解决的问题是这类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问题,不是说他们对学习电脑没有兴趣,而是说他们学习电脑的兴趣不够稳定。我们要想方设法保持他们的兴趣的稳定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信息技术教育的大面积的丰收。

第5篇:初中教育学习范文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要想办法解决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个重要问题,在以前的语文教学里,一直采取的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模式,使得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既单调又枯燥,学生学习效率上不去。自从新课标实施以来,教师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行积极的思考,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摸索出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少教多学”这种教学理念的实施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少教”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由,任其发展,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要求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另一层面,又通过“少教”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以此促进学生“多学”,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的品质为“专家型教师”,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拥有专业的知识和高效率的工作,而且还需要有创造性的洞察力,并且能通过反省式思维判断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并进一步完善。因此“少教多学”教学理念的核心就是提质增效,换言之,就是教学相长。通过“少教多学”此种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贯彻,让学生和教师都获得一个较好的提升,课堂成为师生共学、共成长的一个平台,教学相长也是我们教学的一种思想境界。那么,如何做到“少教多学”呢?

一、任课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1.要明确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积极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配合学生的学习进度,规划好教学目标,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应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的“少教”,并不是传统中任务量的少教,更应该重视教材的多样性,以教学方法的多元性等入手。学生“多学”并不是多多读书、多背书、多背教材,而是从知识的广度入手,学生必须懂得怎样学、学什么,要有所为而学,带有目标性去学习,这是需要教师培养的,也是“少教多学”的关键。

2.给学生一个充分“交流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认真聆听,谈不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从而实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文本对话。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对学生的态度要和蔼,对学生的发言要肯定,对学生不同的观点要给予尊重。

二、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通过课堂交流,可以发现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思维,都有发展的潜力。因此,我们要理解他们的不足,要采取表扬、鼓励的方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作为一个听众或朋友来聆听学生的见解和观点。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敢于展示自我,乐于展示自我。

未来学家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这已成为世界教育领域的共识。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对此也有精辟的论述,他说:“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叶圣陶先生也说:“知识是教不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这些真知灼见对于我们进行学法指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具有很深刻的启示。

对于学生,拥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比如,如何做好课前预习?如何保证课堂上的听课质量和听课效果?课后复习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学生掌握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独立学习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三、善于归纳与总结

语文写作生活情境化教学,其本质是贯彻与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现阶段教学联系现实生活实际的主导,把更多的课堂时空交予学生,让其更加自主、合作与探究地开展学习,从一定的程度上,有了一个属于个人或小组团体的写作时空与情境,其写作内容往往会倾注自身的真情实感,有血有肉,能够最大限度地解放其天真烂漫的心灵以及个性发展的学习生活。因此,根据实践表明,语文写作生活情境化教学,使得初中生写作更积极主动,逐渐产生写作兴趣,其语言表述力与文字张力显著提升,个人、小组以及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更紧密与融洽,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写作教学氛围,有效地降低了原本教师的教学执行力与主导力以及教学难度,直观地提升了现阶段的语文写作教学质量。

四、简述新课改下的写作命题对策

正如写作内容的龙头凤尾,其写作教学也应当注重写作前的命题分析,这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只有保证这一环节的合理落实,才能构建一个完整、高效和兴趣化的写作教学课堂。

布鲁纳认为: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导写作的过程中,笔者也十分认同布鲁纳的言论,也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实践研究,逐渐地摸索出一条有效的教学思路。对于写作而言,传统的写作教学往往是基于教师的教学任务与目标,去逼迫学生去写,导致最终的生搬硬套,空话连篇。因此,在结合新课标中关于学生在其教学与评价过程中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维度,更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维度课程目标的落实。从整体上分析,引导与实践初中生写作源泉的本体应该是自身的学习主动力,是基于学习兴趣的一种表现形式。尤其在命题指导中,传统的教师往往局限于材料、题目以及写作套路,让学生无法抒发自己的文藻、情感以及想象力。笔者认为,要正确地提升初中生的写作能力,在命题过程中,应贯彻与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尽量不去多加限制命题,当然,根据实践教学表明,教师也应当采取“共同命题”的辅助,形成一种引导、情境创设以及写作能力的扩充。

五、在课堂上让学生多思考、多发言

在课堂上,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谈课文的写法,可以抒心灵的感悟。要让学生多思考、多探究,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为他们学习的演练场。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悟与见解。

总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型学科课程不仅要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理论知识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新课程的实施,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从过去注重“研教”转向重视“研学”,“以学定教”也就自然成为课堂教学很重要的一条教学原则,它要求我们教师能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去施教,使我们的教学顺应学生的发展需求,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

第6篇:初中教育学习范文

[关键词]创新教育 初中数学 教学方法 分析 探讨

一、创新教育及其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

创新教育是党和政府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经济形势下就我国教育事业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和培养目标,它是基于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要求而出发的,是指导我国各级教育机构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方针和指导思想。初等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阶段和领域。

初中数学课程是初中生学习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培养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中学阶段也是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发展的重要阶段,创新教育要求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采取更加灵活多变的形式,以知识诱导和思维启迪为主来代替传统的以知识的灌输为主的形式。

二、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教育的状况及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巨大变化,我国的初等教育数学教学方法实践上和理论上都加大了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调查显示,78%的初级中学中都初步建立和健全了创新教育体系和机制。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教育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多注重知识的灌输而缺少对于数学知识内在逻辑和结构的剖析,尤其在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培养上缺乏基本的手段和技巧,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地位和状态,很难培养和发挥其创新精神;其次,在教学手段上,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应用不到位或者比例偏低,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多媒体技术对于数学背后的复杂逻辑有着非同一般的表现能力和表现效果;再次,缺乏实践导向的案例教学方法,数学的应用性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实践导向是基于应用目的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机制。

三、基于创新教育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建议和对策

根据创新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其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的阐述,在分析了我国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培养的状况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国家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加强和改善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首先,教学内容上,改变单纯知识灌输的局面,着重转移到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意意识的启迪和培养上来。数学是思维的科学,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依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精心启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依赖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教学中通过创设思维情境、设置思维障碍、添设思维阶梯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可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创新教学中采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为核心,展示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模式,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次,改变传统单一教学手段和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和成果,特别是加大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比重和比例。多媒体有助于将隐藏在抽象的数字和公式背后的复杂的逻辑形式和数量关系以更加直接的形式呈现出来,比较贴切中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理解学习接受等能力的状况。

再次,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对于实践导向的案例教学的运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初中数学既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强的学科,也是实践性和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因此,应该以实践为导向,加大数学应用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比重和强度,来培养学生学习的数学的兴趣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总结

新时期下对于我国初等教育中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目标,本文首先分析了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内涵及其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指出了在当前形势下加强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和客观性,接着分析了当前初中教学中学生创新教育的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其中的不足和需要改善的地方,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基于创新教育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建议和对策。

[参考文献]

[1]陈建军.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创新教育[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02).

[2]唐海英.初中数学创新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3).

[3]张婉冰.初中数学创新教育初探[J].新课程(教师版),2006,(06).

[4]孙继中.对初中数学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07,(04).

[5]沈樟初.初中数学创新教育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8, (12).

[6]向安辉.初中数学创新教育探微[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S1).

第7篇:初中教育学习范文

关键词:体育游戏;初中体育教学;作用;应用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初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体育教学是中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并培养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体育游戏是学生们喜欢的教育方式,通过体育游戏可以使学生的身心状况得到合理放松,并且因游戏的娱乐性与竞争性,可以提高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与参与主动性。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培养学生们的德智体美劳的综合能力已是教育界的共识。在今后的初中体育教学工作过程中,也应与时俱进,寻找出更多可以更好促进学生进步的方法。而体育游戏便是其中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体育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从而引导他们更积极地参与进来。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就体育游戏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1)娱乐性与趣味性。体育游戏有别于其他枯燥无味的课堂,是体育课堂具有娱乐性质的关键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对学习的热情。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们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而且可以将一些枯燥无味且需反复练习的动作融入到游戏当中,让学生边玩边学,从而达到增强知识学习的目的。同时,体育游戏的趣味性是学生们热爱体育课程的一个主要原因,并且可以在体育游戏中加入一些其他的元素,比如音乐、图画等,可以起到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作用。

(2)意识性与目的性。其实任何一种体育游戏都有它的目的所在,有的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助,增进团结;有的可以传达给学生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还有的可以发展学生的体力与智力。通过体育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与组织能力,可以引导学生在游戏中不断创新,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3)竞赛性与竞争性。体育游戏中当然也有竞争性,虽然是游戏但是也带有竞赛的性质。在游戏中肯定有一定的规定与限制,其实这就在无形中对学生起到了教育的作用。并且可以通过这些约束与限制,培养同学们处理与其他同学之间关系的能力。同时,也能让同学们明白胜不骄败不馁的道理,对于今后学生的综合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选择体育游戏时应遵循的原则

(1)符合学生们的性别与年龄特点。初中生正处在创建完整人格的关键时期,所以对于所参与游戏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在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两点,一个是性别,另一个是年龄特点。不同性别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他们对待问题的思维方式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在选择游戏以及改进游戏时,一定要考虑这一点,因材施教,提高体育教学的针对性。

(2)应该具备趣味性与思考性。体育游戏的选择应该遵循一个最根本的原则,那就是应该有一定的趣味性与思考性。这样,学生才可以在娱乐的同时受到启发,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3)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开展体育教学工作时,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兴趣爱好来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同时,因现阶段初中学生的身心发育还尚未成熟,体育知识与实践经验不足,在教学中应努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严格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体育设施等不同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与分析,选择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游戏活动,提高体育教学的针对性,从而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4)配合教材,不要与学习知识相脱离。之所以将体育游戏应用到体育教学中,是为了凭借游戏达到更好地教育学生的目的。因此,体育游戏不能脱离教材,不能违背原始的学习知识的目的。所以,教师对于体育游戏的选择很关键,应该将知识与乐趣相结合,更好地引导并启发学生,强化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选好作为准备活动的游戏。在比较传统的体育课前活动中,大多以做操或慢跑为准备活动。长时间运用这种枯燥乏味的课前准备活动,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对于体育课程的兴趣。但是,以游戏热身来开展体育课程教学,便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课堂的课堂活跃性。如在一节足球活动技术课中,笔者在讲解完运球的技巧之后,组织安排了一场“运球接力比赛”游戏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按组组成纵队,每组的第一位同学听到口令后运球到球场另一端,然后再折返回来交给第二位同学,依此类推,最先到达终点的小组获胜。在这次活动中,学生都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既让他们掌握了技术要领,又完成了体育课程教学要求。

(2)课时内体育游戏的应用。这是一节课的黄金时期,学生们学习知识主要是在这一段时间。但是,体育课上枯燥、重复的动作,难免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穿插一些小游戏,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并且老师应该尽量将所学知识与所选游戏结合,既能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又能顺利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一举两得。

(3)课堂结束时体育游戏的应用。在一节体育课快结束的时候,教师也应把握好对游戏活动的应用。此时,同学们紧张兴奋的心情还没有平复,紧接着就去教室进行下一堂课的学习,这样的身体状态不能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因此,在体育课程快结束时,教师也应适时安排一些体育游戏。这不仅可以平复学生的心情,还可以使学生保持愉悦的心情,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下一堂课的学习中去。

第8篇:初中教育学习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素质教育

1素质的判断和发展形式

目前对素质教育的概念和认识虽没有统一的观点,但对素质教育的判断已趋于一致。人的素质高低应可用个体行为表现进行推测。高素质者能对各种环境和事物,尤其对意料之外的或从未从事的或从未遇到的事物与环境,能够进行正确或较好的处理。这一结论与被誉为“当代教育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的核心观点,“学会生存”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也与日常生活认识是一致的:在自己学过的专业领域取得成绩,被称为“能力强”,而在相当广的领域中取得成果的人被誉为“素质高。”

我们根据调查、研究、归纳出了在教育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素质的四种方式,它们相辅相成,相互渗透。①教养方式:通过制定各种律己性条文和守则,教育和严格要求学生牢记和遵守并养成某些习惯;从而使遇到事件时表现出相应的良好习惯行为。②修养方式:通过学生自身的主观积极性和能动性,提倡指导和辅助学生在广泛的时空范围内律己;从而使学生在上述各种守则所涵养和未涵养的范围内,要求自己选择自我认为正确的处理方式。③涵养方式:通过各种渠道扩展学生内涵,提高理性积淀的内容和水平;使学生对不熟悉和未遇过的环境和事物,做出客观上被认为正确的行为选择。④迁移方式:通过将所学知识和已有能力迁移于其它领域解决问题,成功应变。达到完成新领域中的任务。

涵养方式和迁移方式适用面较广,更具有内在、能动和本质的层次上提高学生素质的特征。特别是能力迁移,当迁移的领域与原培养领域距离越远,说明学生的应变能力越强,生存能力越强,素质越高。

2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方式的保证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积极的决定性作用,可以说,未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到底是对教师的要求。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育内容的组织与要求、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将取决与教师的素质。教师不会做的事,很难让学生会做,教师不具备的品质,也很难在学生身上培养出来;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没有创造性的教师,就很难培养创造型人才。因此教师的科学素质包含了多方面的因素。①教师必须有敬业、乐业、勤业的精神,教师作为学生的楷模,其敬业、勤业、乐业的精神对激励学生奋发学习、积极探索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②教师应具有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要能够整体把握物理学的理论体系结构、能居高临下地分析和处理教材。③教师必须掌握系统的科学方法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以科学方法论为指导,精心地设计和控制教学过程。④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教学艺术水平。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为此,教师应进修教学论、课程论、物师教育学,物理心理学、教育测量学、智力心理学等课程,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修养并结合教学进行教育研究,以逐步提高教学艺术水平。此外要培养创造型人才,还要求教师视野开阔、见多识广,逐步培养自身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成为“全能型”、“开拓型”、“创造型”的教师。

3物理课堂素质教育的实施

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决不能忘记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人的人体和集体的统一,协调发展。只有认清了事物的本质,才能正确掌握素质教育在课堂教育中的规律。

3.1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1.1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去。素质教育的显著特点就使受教育者能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使学生积极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从物理现象的展示、实验现象的发生开始,就要让学生注意观察,掌握现象的特征,开始认真地思考和猜想、判断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然后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广泛讨论,看能否透过“现象”抓着事物的本质。这样就使学生自学、主动地进入了知识获取的过程。

3.1.2 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尽量多让给学生。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得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去。这必然遇到一个时间和空间问题。在空间上教师要主动让出自己长期以来一直牢牢控制的位置,给学生去思考讨论问题,去探索规律,获取知识。在时间上,一节课40分钟稍纵即逝,在实践上要放手让学生充分讨论,就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这是一个矛盾。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9篇:初中教育学习范文

近几年,我国比较注重体育的发展,特别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各个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德智体美的共同发展。体育是初中教学中的重要课程,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使用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否则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达不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因此,必须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如体育游戏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1. 智力性

体育游戏在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体力,必须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体育游戏也具有竞技性特点,体育游戏开始之前学生必须充分了解游戏规则和特点,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想出战胜对方的方法。在此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智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2. 教育性

体育游戏实施的主要目的就是更好地教育学生学习体育,因而学生首先要对游戏有一定的了解,掌握游戏实施的规则和方法,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要养成相互帮助的习惯,在合作中体会体育乐趣,以便日后更加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

3. 多样性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入游戏,能够使体育教学方法更加丰富。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按照教师的指示进行动作的学习,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游戏教学方式的运用,能使学生通过游戏掌握体育知识,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二、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育游戏设计的措施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和锻炼都比较机械,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限制了学生兴趣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这种教学方式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所以初中体育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利用游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体育素养,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1. 依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进行体育游戏设计

在体育游戏教学过程中,同样的游戏可能会因为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差异性收到的效果也不同,所以将游戏纳入体育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合理安排。初中阶段的学生性别差异已经显现,在心理上出现一种异性效应,利用这种效应在耐久游泳、跑步等教学中进行游戏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耐久性。比如,在跑步锻炼中,可以将游戏设计成女生追男生或男生追女生的形式,这样不管是在直道还是弯道上追逐,都能够能很好地考虑前后的距离和学生的实际,女追男的时候距离可以短一些,男追女的时候距离可以长一些。

2. 在技术教学中进行游戏教学设计

在初中阶段,排球、足球等球类运动一般属于技术性体育项目,这些体育运动对学生智力和体力等方面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重复性训练提高学生技能,但是这种重复性的训练比较枯燥、乏味,容易降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基于此,体育教师可以在锻炼中融入游戏教学方式,提高趣味性。比如,在练习排球的过程中,可以开展传球比赛,设立胜利奖项,鼓励学生获胜,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游戏开始前,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相互传球,并记录这个时间段内每个小组传球的数量,传球最多的小组获胜。在这个游戏过程中,每个小组内的成员为了获胜就会特别注意传球的动作和技巧,提高传球速度。这个游戏使学生掌握了传球技巧,获胜的小组能够提高体育学习的自信心,加强体育锻炼,为后来的体育学习奠定基础。

3. 在规律性教学中进行游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