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庭院景观绿化设计案列范文

庭院景观绿化设计案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庭院景观绿化设计案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庭院景观绿化设计案列

第1篇:庭院景观绿化设计案列范文

关键词:绿化设计 居住小区 庭园景观

Abstract:

In the environmental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 of afforestation design and landscape design occupied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technology for greening detail design provides a rich modelling and change, it helps designers. In landscape of the layout of the idea, to create more novel green landscap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Residential village green is a comprehensive strong engineering, virescence workers hav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rengthen scientific research, to make the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scheme based on the green space science reasonable i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green development vision objectives and vision green scale, reasonable cultivating tree speci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influence. According to the north of the existence of greening residential are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 of afforestation several gimmick. And put forward the residential area of garden of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s.

Keywords: greening garden landscape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

中图分类号: S7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北方住宅小区绿化存在的问题

1.我国北方冬季气温寒冷,一年中有四分之一的时间气温在0 ℃以下,一些树种与花草在北方不能生存,因此适合北方过冬的植物与其它地区相比相对较少,再加上冬季没有采取很好的保护措施,新植树木的死亡率较高。

2.住宅小区在植物种植方面缺少经验,在树种、花草的配置,树种的特性等没有足够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出现了树种不适合或搭配不得当等问题。

3.有些住宅小区绿地覆盖率不符合国家的标准,大多数居住小区绿地覆盖率偏低,有些开发商采取不正当的经营手段,骗取消费者的信任,当人们购房入住之后,在草坪上,又建起了新的建筑,出现了容积率过大,日照间距不满足要求等问题。

4.对于小区中的景观缺少设计细部,绿化与景观设计协调性差,没有很好地做到依“地”就势,层次分明,没有达到景观与观景的双重效果。

二、绿化与景观设计手法

1.住宅区所在环境总是有它的特点,首先,在环境优美的地段,要尽可能多地布置房屋面向绿地美景,错落布局,尽可能避免房屋之间的遮挡,要采用绿地沟通的手法,用绿地、道路和风景很自然地导向景区。小区内的植物可做主景,并可创造出各种主题的植物景观。植物也可作背景,应根据前景的尺度形式、质感和色彩等决定背景植物的高度,使其具有一定的对比和衬托作用。例如:威尼斯花园位于长春市风景秀丽的南湖岸边,其地形坡度较大,规划设计依地就势,利用地形和水体,考虑住宅的视野景观效果,采用低层、多层、高层适当分区,绿地系统则以中心绿地和社区活动中心为中心,各个组团中心绿地,面向湖上美景,充分利用了地形环境优势。

2.选址位于自然生态环境好的地方时,要充分利用自然,让人们享用自然赋予的“美景”,达到最佳效果。沿水系布置绿地,形成带状和块状相连贯的花园绿地。在绿化设计中,规则式种植作为一种设计形式仍是不可缺少的,只是要避免过多地整形式修剪。在许多人工化规整的居住区空间中,规则式种植是十分适宜的。

3.植物配植应综合考虑植物材料间的形态和生长习性,既要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又要保证能创造出较好的视觉效果,与设计主题和环境一致。一般来说,庄严宁静的环境配植宜简洁规整;自由活泼环境配植应富于变化;有个性的环境配植应以烘托为主;平淡的环境配植宜用色彩、形状等对比较强烈的配置。对不同绿地光照条件应分别选择喜阴、半耐荫、喜阳等植物种类。喜阳植物宜种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如果是群体种植,应将喜阳的植物安排在上层,耐荫的植物宜种植在林内、树荫下、墙的北面。

4.尽量保存现有植被,只要实际可行,建筑物设计要适当调整到自然植被之间,这样一来景观的连续性和风景质量就能得以保证,小区场地的种植工作和维护费用会大大降低。相比之下,建筑物、草坪和铺装反而会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5.选择的每一种植物既要符合预期功能,又要满足北方气候的要求,有经验的设计师首先构思绘制粗略的概念种植示意图,用来帮助进行植物的选

择。例如:这儿需要树荫,遮挡不雅的广告牌,在墙上投射树木的阴影,强调驶入车道的弧线,保护体育场地看台免受强光的影响,为比赛场充当维护和屏障等等。概念图越完整,进行植被越容易,最后的结果就越理想。

(6) 在低层地面上种植地被植物,可以保持水分,界定道路和利用区,以及在需要的地带布置草坪,它们就像是铺于地面之上的一层地毯。对于所有大面积的种植,应选出一种基调树种,3 ―5 种辅助树种,以及若干补充树种,以备特殊条件和特殊效果之用。

(7) 小区内的道路绿化,必须保证行道树的空间,它能改善交通环境,起到领域界定作用,绿化带的设置,加强了轴向感和识别感,更加美化了道路空间,人行其中,是一种享受。

三、住宅小区中的绿化设计

在住宅小区中绿化反映了大多数居民的不同爱好与生活习惯,在不同的地理气候、传统习惯与环境条件下,庭院可分几大类型:树木型、花园型、草坪型、棚架型、篱笆型、园艺型等。根据我国人口多,土地少的国情,近期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建设水平,但在现有生活水平的条件下,精心策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还是可以达到预想的效果。居住小区庭院绿化设计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原则:以绿化为主,各种小品点缀为辅;美观舒适、内外结合;各种植物尺度适宜、风格统一协调。

1.私家庭院是住宅小区环境中的室外“大厅”。当一系列的外部空间组织在一起构成庭院外部空间时,应考虑空间的整体序列关系,安排行走路线,选择道路两侧的花草配置。不同的院落,服务人口数、规模大小不同,在内容上也完全不同,绿化是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内容,使得环境清新,能改造小气候,减轻尘埃和噪声污染,创造优美的景观,给小区带来自然舒畅、活泼、轻松的环境。绿化占据庭院的主要面积和空间,是最主要的空间要素。草地旷,灌木低矮柔和的围合,乔木半透明的空间构图,是庭院绿化设计中常用的一种设计手法。规模小的居住区一般有千户左右,规模较大的居住区要达到2000 ―3000户。提供给人们的中心庭院,面积可达1000 ―4000m2以上,是小区的“大厅堂”中心庭院,既是大家的活动场所,又是观赏性景点,因此,在绿化设计中应更加重视。

2.小区空间常以两种空间形态存在,一种是流动不定的空间,另一种是静止的为界定空间。如何为人们提供静止的空间,一般来说,树荫遮盖的地方、半开敞的空间、空间的焦点、围合的空间等都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场所。因此,庭园植物的高矮、冠的形状和疏密、种植的方式决定了空间围合的质量。分枝点高于常规视线高度的乔木,围合的空间空透;灌木分层的空间较封闭,在种植间距小、冠较密的情况下围合的空间较封闭,人们喜爱在这里观赏休息,能给人以安全感。

3.小区内私家庭院设计由于空间相对较小,绿化配置与水石点缀应采用小尺度的布置手法,以取得小巧精致的效果。长春市富豪花园是国家级优秀住宅小区,它占地面积不大,但在绿化方面却独具匠心,建筑群被良好的绿化环境包围,并自然地形成运动区、娱乐区和庭院区。庭院内,小桥流水,植物造景,既注重功能、形式、设计个性与风格、技术与工程,同时也没有忽视使用者价值观和行为需要,使庭院内更具有情趣和艺术魅力。

结论

住宅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的成功与否,已是社会和百姓普遍关注的问题,它与百姓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绿化为建筑创造了有益的生态环境,被人们称作“有生命的建筑材料”。作为建筑师我们就有权利和义务,用这种“新型材料”,创造有益于百姓健康的、绿色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第2篇:庭院景观绿化设计案列范文

关 键 词: 高层公寓 设计目标 建筑单体 景观绿化

引言

本项目位于海宁市区南面,百合新城项目西区东北角。用地北临环南二路,西接文宗路,东靠文苑路,南面为百合新城小区内部道路。由河道自然分割为A、B两个区块。用地平整、自然条件良好(见图1)。本区块旨在成为与百合新城项目整体风格协调一致,同时具有自身建筑性格和特征的精品住宅项目。

一、设计目标和原则

本项目在延续百合新城建筑产品线优雅尊贵气质的同时,还在建筑品质和居住环境方面进一步提升和优化,以期成为百合新城种的新亮点。为达成以上目标,设计过程中贯彻着以下设计理念和原则。

1.1以“人”为本

居住者是营造过程的最终检验者,住居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把人的考虑和关怀最终转化为具体的规划与建筑设计方案,既对于生活需求和细节的考量,从而由使用与空间两个层面提升社区的整体品质。对于本项目来讲,关键在于在满足居住者生理与心理需求的同时,使景观空间与建筑环境水融,营造“家”之氛围。

1.2“环境”先行

“环境”是影响一个社区品质的决定性因素。本项目利用内部水体和景观大道两大景观要素贯穿全区,通过主次分明、动静分区的景观框架体系组织建筑外部空间,创造项目特色,提升居住空间品质。

1.3整体性与丰富性

讲究对称与韵律的整体形象庄严大气,体现了百合新城的品牌形象;从居住与生活的角度,则需要丰富细腻的建筑与环境细节,从而提高居住的适应性、舒适性与社区的整体品质。

1.4均好性

设计中力求通过交通组织和景观设置消除地块内的死角,尽可能使每处住宅都能拥有良好的环境景观条件,提高空间的价值与潜力。二、总图设计

根据以上的设计理念和原则,从而确定了本案的总体布局框架:

2.1围合式庭院

为了延续城市肌理,形成和谐、有机的城市空间形态,打破单调的行列式住宅模式,形成安定、和谐、完整的内向式围合空间,设计中充分运用建筑形体的变化和低层建筑体量形成庭院式空间。将机动车交通设置在庭院外,获得完整的内部步行空间。

A区:以A11#、A12#两栋点式高层和A4#、A6#板式高层以及回廊围合中心泳池形成的庭院为中心,向左右发展出一个横向展开的庭院,形成对称式布置,成为城市街空间轴线的延伸。

由于整个用地东西方向长,南北方向窄,设计中顺应这样的布局方向,组团中强调两条南北向的轴线,建筑依据地形围绕轴线对称布置,各自形成完整的居住环境。

B区:庭院空间纵深布局发展,形成连而不断的数进院落空间。

2.2出入口设置

A区:在南向内部道路与文宗路的交叉口设置二级管理系统。在环南二路上设置一个人行主入口和城市轴线对应,在A13#和A14#之间设一个车行次入口,沿地块南部小区内部道路设置两个步行出入口和两个机动车出入口。

B区:沿文苑路设置一个人行主入口,沿地块南部小区内部道路设置一个步行出入口和两个机动车出入口。

2.3道路设置与竖向设计

各组团内院均抬高0.6m,日常仅有步行交通,仅在紧急情况下允许急救车与消防车进入,强化了组团的围合感与私密感。A组团沿环南二路由消防车道由环南二路连至内部,组团内部均无机动车交通。机动车由南部小区内部道路、环南二路上的地下车库出入口进入地下车库。高层住宅案0.8个/户设置地下车位,商业部分按0.8个/100设置地下车库。

2.4公共设施

A区:沿西侧文宗路及环南二路设置商业用房,在中心四栋高层下设置主入口大堂,在A11#、A12#楼下设置物业经营管理用房。

B区:沿环南二路及文苑路设置商业用房。在入口设置值班门岗。

2.5建筑高度

A、B区高层由两侧向中心升高,由11层逐渐升高至24层,强化了整体空间的对称式布局,丰富了城市的建筑天际轮廓线,建筑获得了丰富的群体表情

三、建筑单体设计

3.1建筑风格

采用庄重典雅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强调竖向挺拔的纵向线条。顶部采用建筑体量的层叠错落,底部采用厚重的体量处理手法,形成古典主义建筑经典的三段式做法,中段采用节制而生动的局部横向线条,强化立面节奏和韵律,突出新古典主义建筑的比例之美。

3.2建筑细部及材料

立面细部运用新古典主义建筑为蓝本。强调细部的谐调与比例,近黄金比例的洞口尺度,配以柱式和线脚的点缀与装饰,在近人尺度上增加了建筑的丰富性,窗套、锁石等细部的运用增加了立面的层次感和可看性。

四、景观绿化

景观设计配合建筑的法式风格,以庄重凝练的集合对称为主,局部辅以灵活变化;强调庭院的围合布局,强调景观的对称性和序列感,有机组织庭院生活,凝聚住户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在绿化种植配置上,根据海宁当地的气候特点,体现植栽品种多样化,色彩协调并具有层次感,与建筑整体形成和谐优雅的景观氛围。

五、亮化设计专篇

5.1沿街建筑亮化工程

光,无论是其内涵还是功能性的运用,都是表现建筑空间形象、表情甚至思想的根本性元素。作为城市广场轴线上的重要收头, 沿环南二路亮化工程进行精心设计,通过投光照明的光、色、影的的手段,重塑建筑物在夜间更加动人、俏丽、雄伟壮观形象

建筑立面用LED灯按设计设在沿街商铺的立面上,重塑建筑物的夜间形象,突出法式建筑的结构造型,其效果不仅能显现建筑物的全貌,而且能将建筑物的造型、立体感、和材料质感,乃至装饰细部处理都能有效地表现出来。

沿街商铺的合适处暗藏均匀光带,形成流线形线条使整个建筑物具有动感,A区主入口采用泛光灯及线型灯等照明方式,注意灯具的隐藏,主要为黄光色,刻画隆重端庄的视觉效果,并表现建筑风格艺术的细部结构特征。

5.2河岸景观亮化工程

第3篇:庭院景观绿化设计案列范文

关键词:物流;规划;功能;景观

中图分类号: F274 文献标识码:A

一、项目背景

邯郸市熙平起重运输有限公司为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应邯郸市开发、开放、建设经济强市的需要,满足物流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决定在邯郸复兴区西邢台新村南,北环路与西环路交叉口东北角,建设邯郸市熙平起重运输仓储配送中心,该项目由河北省重点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列为河北省重点建设项目。

二、设计理念

配送中心是连锁企业商流、物流、信息流的交汇点,承担着各企业所需商品的进货、库存、分拣、加工、运输、送货、信息处理等任务。它的性质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仓储设施,配送中心是连锁销售网络的核心,它是连锁企业的商流中心、物流中心,信息流中心;是连锁经营得以正常动作的关键设施。

本项目设计方案初始,先对邯郸市现有场地环境及拟建和在建的物流配送中心进行了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又对苏州工业园区海关保税物流中心及南京王家湾物流配送中心进行了实地调研,从功能分区、空间布局直至管理运作做了深入了解与分析。得出了以下设计理念:

1.因地制宜,依托环境,进行场地规划设计,体现方案的地域性特点

2.突出配送中心的科技创新性

在基地规划和建筑形式上充分考虑与现代高技术运作手段的结合。

3.彰显配送中心的文化性

研发基地的文化功能十分重要,应在规划中结合特定的地形条件,赋予基地及其内部的建筑物以鲜明的主题和企业文化精神。

4.和谐共生强调配送中心的生态性:

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其生态的连接性,加强该地区内部的生态环境保护,创造一个整体连贯而有效的绿地系统和开敞空间并与整个城市环境融合起来。

5.构建配送中心的景观性

借鉴国内外物流中心设计及城市设计的特点处理配送中心整体性和特色的平衡,增强配送中心的景观性,使本配送中心作为企业文化和城市形象的窗口。

三、设计方案

1.规划结构:双核、双轴、一通廊、三区

(1)核心骨架:双核、双轴

本规划根据基地轮廓形状以及与周边道路的关系,在基地范围内设计了以信息办公综合楼、配送中心楼为整个场区的两个核心的双核节点,两座主要建筑均是视觉景观焦点位置,在空间布局上均被不同的建筑群体围合成为各区位的核心建筑;在形体设计方面,信息办公综合大楼由点式高层与L型办公交流中心形成沿北环路的标志性建筑实体,配送中心楼在围合自身的方形体空间上进行形态的减法与置换,虚实相接、多样统一,两栋建筑在各自周边建筑的映衬下彰显自身形体个性与特点成为各自区域的视觉中心。垂直于北环路的两根轴线不仅是两个核心的视觉控制线,也是两种外部空间景观序列的控制线。第一条轴线起始于基地退让城市公共绿地的入口人行广场,贯穿信息办公综合楼前广场,止于综合楼。第二条轴线起始于基地的主入口,止于配送中心楼。

(2)视觉通廊

视觉通廊是由办公与交流中心综合楼的造型与基地中后部道路、建筑群对位关系的设计而形成的视觉轴线。办公与交流中心综合楼是由办公与交流综合楼两栋建筑连接而成,在形体形成了一个14.4米高16米宽近17米进深的灰空间。在综合楼前广场沿视觉轴线移动,能感受到不同的空间特点,景观效果也随着轴线上不同的阶段的变化而变化,前广场的横向开阔的景观;灰空间的高耸与通透景观;综合楼后部尺度比例严整、形式灵活的建筑群体景观等组成了有序的系列视觉景观效果。

(3)三区

由路网与轴线共同作用形成了基地的三大区域: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

2.道路交通组织

(1)出入口:一主三辅出入口

经过规划,将基地入口设计为一主两辅三个出入口,主要出入口安排在基地的东南部垂直于北环路,由于基地内容的特殊要求,在主要入口设计为值班室、监控室、标志性构筑物、四车道卡口入口合一的大门。三个辅助出入口分别为 北环路交接出入口; 办公人员出入口。基地西侧辅助出入口。

(2)车行交通:结合本项目对车行的特殊要求,考虑基地内所有的功能分区与组团,形成“三横三纵一斜”的车行主干道格局,不仅使道路具有交通功能.强调了空间的引导,注重边缘及空间节点的人性化设计,步移景异,使得道路本身兼具景观功能。

(3)步行交通:主要交通人、车分流,人行道主要布置在办公区与生活区,环绕主要建筑物设置,步行环境分别结合绿化以及建筑外部广场设置,步行系统根据不同区位与不同功能组团结合,包括道路人行道、广场活动区、宿舍步行区、体育活动场以及停车缓冲区,形成完整的开放性步行系统。

(4)静态交通:基地内设置了四处室外集中停车场与一处地下停车场以及15米干道路边临时停车区。停车场内综合考虑绿化的防护和遮荫设计。利用高大的落叶乔木提供浓荫;利用较高的绿篱形成防护与遮挡;利用生态铺装及相应排水措施形成停车场的“绿色”设计。

3.空间景观规划

(1)广场:注重开放式、多层次的空间环境塑造,创造可识别的个性化外部空间。根据广场空间不同功能和景观特点,基地内形成室外活动广场、庭院广场两种类型。大面积的室外活动广场设置于人流活动密集处和主要出入口附近。规划草坪、灌木、树阵绿地与广场硬地相结合,并设置景观小品。庭院广场是提供室外具有空间围合特点的场地,是功能区内使用者交流的重要空间,庭院广场强调与周边建筑风格协调,地面铺装风格细腻,结合场所特点设置尺度宜人的绿化及景观小品。基地内设置了二处公共性庭院广场,一是生活区内宿舍楼围合的庭院广场,以活动场地为主,绿化与景观小品为辅,突出活动生活气氛。二是配送中心建筑围合的庭院广场,以硬质铺地为主,突出功能需要的信息交流空间。

(2)绿地景观规划

贯彻绿色设计理念。基地绿地与绿化主要是包括综合开放性集中绿地,游憩、休闲、活动绿地,防护绿地三种,以及道路绿化。开放性集中绿地是的景观空间和生态功能团,是形成整体性感受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地南部通过退让北环路50米形成的带形集中绿地以大片草地和乔木种植为主,作为城市与基地共同拥有的露天场所,是体现基地及区域精神氛围的重要物质环境。大尺度集中绿地考虑到总体形象与活动效率,设置一些企业标质在内的绿地景观以及雕塑、小品等,提高集中绿地的复合功能特点。游憩、休闲、活动绿地结合庭院与小广场设置,有利于改善建筑小气候。主要布置在生活区职工宿舍内部,结合硬地,花坛、坐凳等的布置,形成交往和休憩的场所。

(3)造型与材质、色彩

建筑造型是基于平面功能与环境的要求,在立面的整体风格上选取简洁大方,新颖现代的外型,通过“大体块,小细部”的手法,突出建筑简约精致的特质,强调细节的变化,强调材质的美感,达到建筑庄重大方又不失轻灵变化的现代美感。材质利用白色及灰色面砖与透明的玻璃、金属构件,体现整洁、素雅、现代的建筑外观与整个基地的建筑质感、色彩相协调。

5.节能措施

对于建筑体型较简单,外面积较小的建筑,大量使用实墙面,作为护,在保证最小窗地比的同时减少开窗面积。对于要求立面造型丰富的建筑,可根据造型要求选用外墙建材,在工程造价允许范围内,尽可能选用Lowe玻璃幕墙式双层玻璃幕。考虑景观要求设置了较大面积幕墙的情况下,可加强遮阳措施。屋面采用双层屋面系统。下层屋面再加挤塑聚苯乙烯保温板,亦可结合屋面平台设置绿色植栽屋面,吸收阳光热量。

结束语

物流中心总体布局应具有典型的“功能导向”特征。要求有效地利用空间、设备、人员和能源,简化作业流程,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投资,提供方便、舒适、安全和卫生的工作环境。应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提高绿地率,对大气、水体、废气排放进行有效监控,加强环境管理,确保清静、安全的生产环境。同时建立高效率的管理机制,包括管理权集中,机构设置合理,分工明确,统一办公,制定严密、明确的管理章程。

作者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参考文献:

[1]刘立辉,钱燕云.绍兴国际物流中心保税仓库运作模式初探[J].物流技术,2005,9:45-47.

第4篇:庭院景观绿化设计案列范文

关键词:旧区改造;金稻田片区;改造方案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

在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第一波城市化热潮中,中国许多城市的建成区逐渐进入了“旧区”的行列。同时,建设用地紧张的问题已经成为大部分城市面临的重要瓶颈。在此背景下,旧区更新问题成了大多数城市目前或在不远的将来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本文以深圳龙岗区金稻田片区旧区规划设计方案为例,通过对地块现存问题进行分析,从土地使用、整体形态、建筑布局、景观环境四个方面对城市旧区改造问题进行了思考与探索,强调片区总体空间构图的完整和自身的特点,突出绿化景观环境这一居住空间的主题,建设有文化特色的,居民共享的建筑空间,力求做到环境保护、休闲、改善景观三者相统一。

1项目概况

金稻田片区一期位于龙岗区布吉街道办辖区,北至锦龙路,东至中元路,地块总用地面积为83公顷,现状主要为工业用地,片区用地布局混乱,土地利用未能充分体现土地价值。片区目前还处于粗放式发展状态,未能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片区内大量工业厂房、工厂宿舍、住宅和破旧的临时搭建的建筑混杂,用地布局混乱,土地利用效益低,未能真正体现片区的土地价值;从长远发展来看,片区处于龙岗次区域中心,且为规划地铁5号线百鸽笼站周边,应大力发展商贸、居住、商业办公、综合服务等为主的第三产业,进一步完善综合配套功能。片区目前这种混乱的布局模式和建设形态远远不能适应次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要求,必须通过旧区改造进行用地结构的调整,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土地价值。与城市建设面貌差异大,整体环境品质差。现状建设水平较低,整体形象有待提升。

建筑以工业厂房和工厂宿舍为主,建设年代久远,质量较差,旧区建筑布局混乱,与布吉城市建设形象极不协调,缺乏公共绿地、广场等开敞空间,建筑空间轮廊线平缓,单调、无序,缺乏整体的空间序列,旧区住宅及工业厂房破旧、杂乱,居住环境较差,且存在安全隐患,城市建设面貌急待改善。

道路网路不完善,缺乏静态交通。主要表现为城市次干路、支路不成系统,次干路、支路道路路面宽度不足,内部道路交通不成系统,道路系统不完善,道路微循环系统建设水平较低,静态交通缺乏,车辆随意路边停放,影响道路通行能力。

各类配套设施不完善、档次低,市政环卫配套设施缺乏。主要表现为共配套设施不足,综合服务水平低下,缺乏社会公共配套设施和市政府设施。

根椐深圳市政府的《关于宝安龙岗两区自行开展的新安翻身工业区等70个旧城旧村改造项目的处理意见》(深府〔2006〕258号),本项目被列为70项旧改项目之一,因此迫切需要旧城改造专项规划,以指导该片区的城市更新工作为了保证城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升龙岗区布吉金稻田片区及周边的整体建设水平,解决片区存在的各种问题,实现片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土地效益的提升,并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构建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对龙岗区布吉金稻田片区进行有计划的改造势在必行。

2 改造思路

根据本地块规划意愿综述,结合现状评估、区域设施建设和市场需求,本地块均为整体拆建。为了提高规划区环境质量,改善居住环境,完善绿化设施,确保充足的绿地面积和人均绿地指标,采用生态优先,以人为本,整体协调的设计原则,规划力求做到环境保护、休闲、改善景观三者相统一,改善金稻田片区一期地块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市容市貌、交通环境。建立标志性公共开放空间,突出物理和视线上的轴线和关联,塑造金稻田片区一期地块沿翔鸽路、荣华路及惠康路段的特色。改善翔鸽路、荣华路、惠康路沿街立面的连续与统一性,处理好好周边环境的连接关系。改善城市景观,建造城市绿色商业带。创造高尚的、优美的商业文化休闲空间,为市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具体的改造方案主要从下面四个方面来进行考虑和实施。

2.1合理使用土地

土地使用是城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要素,土地使用功能布局的是否合理,对空间环境品质、交通流线组织、城市景观环境、城市运行效率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城市设计中应注意加强城市土地的综合利用研究,同时注意对自然形体要素的积极保护,提倡“设计结合自然”。主要考虑四个因素:开发强度和土地使用的经济性、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保护生态与自然环境、交通与人口密度等。

本地块现状土地以国有土地为主,主要为公司原有工业厂房用地,现状较大的用地单位主要有深圳市布吉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现状容积率为06,建筑密度为274%。规划应充分考虑项目的实际影响因素,确定适当的容积率,吸引开发商的投资;同时考虑到片区未来发展的多样性和实施过程的复杂性,为详细规划留有弹性。总拆迁建筑面积为407561万m2(2657元/m2),总建筑面积10674万m2,其中居住面积8780万m2,商业面积:1722万m2,配套建筑面积172万m2,停车位10034个。鉴于此项目现状容积率较高(06),旧改难度大,投资成本高,结合容积率和投资回报率分析,综合城市建设、教育配套、交通配套、经济发展等因素,规划项目容积率在350较为合理。地块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如下表:

表规划配套设施一览表

在设计中做到从城市总体规划入手,在满足日照间距、建筑高度等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控制建筑密度,节约用地,把土地让给自然,让给绿色,以人为本,创造健康的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空间质量,提高城市品位。

小区周围的道路走向,住宅区内道路城市道路环通为城市主要消防道路,实行人车分流的交通形式,结合小区内的景观道路形成便捷而又合理的交通形式。同时消防车道宽度及登高面均满足消防要求。路网结构合理,遵循“顺而不穿,通而不畅”的原则。主要出入口设在荣华路,分别设有入口广场,大方气派。合理组织区内人行流线,进入小区的车流在入口处直接进入地下停车库,使得整个小区内部人行通路得以自由布置,居住者可以不受拘束的漫步其中,实现人车分流。

2.2整体把握空间形态

建筑群体只有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时才能对城市环境的建设作出贡献。因此,“我们必须强调,城市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新的设计,设计者不仅要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它物体之间的关系”。因此金稻田片区规划设计从整个城市全局的高度对小区进行规划定位,将小区作为城市的一个“模块”,在城市特有的空间结构和环境格局中“演生”出小区的空间及景观结构,使之成为整体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综合分析区位条件及周边环境关系,达到与周边环境有机相融,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和谐统一。

小区用地不规则,呈狭长形,小区南面及北面的规划公园成为基地的最大亮点,而这也是小区规划的切入点所在。根据小区用地的特点,规划一条与山体垂直的景观主轴,在小区中心形成主要景观节点,并通过中心水体对其加以强化,建立山水之间的联系,这不仅形成主入口视廊景观,同时也在小区中营造了一个视觉中心,做到山水相融。在绿化主轴上生发次轴 ,由此来分割出不同的居住组团,形成空间骨架,将山体绿化渗透到院落空间,同时通过山水之间的呼应,建立起山水绿居交织的网络。在规划结构上将两部分同时通过山体与水体的联系串联起来,在与城市道路交叉口上设置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围合的广场,在整体形状上形成S形,强化两地块的咬合关系。在北部地块的东南部采用半弧形点式高层,形成一个弧形界面,柔化了山体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有利于山体绿化引入区内,充分体现了标识性与均好性。

2.3采用院落式布局

在城市旧区改造过程中,建筑的形态和布局应该根据地方特色,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互结合,符合居住区域居民的审美和文化需求,形成居民的社区认同感。院落体系是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形态构成的特点。“简言之,是以大小不同的合院建筑群,相互叠构,形成庞大的建筑群体系。“房屋以三合或四合排列。中围合一庭院,构成住户的基本单位。……建筑面向庭院,院落用以解决通风、采光、排水。交通及户外起居需要……合院对外封闭。……当一合院规模不敷使用,需要扩大时,则建”重院”。驻院可循纵向,即向纵深发展;可循横向,即发展为跨院关系……”在旧区改造设计当中只简单追求四合院形式显然已失去了实际意义,重要的是追求合院建筑的空间含意。在功能上将住宅形成院落式布局,有利于增强邻里之间的交往,提高小区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金稻田片区在规划上,以建筑围合出“合院建筑”的空间效果,意在将传统手法和风格引人现代住宅建设。“占为今用,推陈出新。”同时设计中将各院落式的开口部分均朝向中心景观带,组团绿化空间与中心绿化空间的相互因借和渗透,大小空间相互渗透,空间显得流动而富有生气。结合城市道路空间设置沿街商业裙房,方便居民生活,并且有利于提升地块的经济性。同时在满足建筑面积及日照条件上布置会所以及幼托及其他一些物业管理等,尺度适宜,有着合理的服务半径,节点功能的定位,使小区公共设施不仅仅为小区服务,而能融入城市,并力求提高城市的繁荣度。

建筑是城市空间形态中的重要因素,通过体量、质感、风格、色彩以及所产生的天际轮廓线对城市的空间形态产生最直接、最强烈的影响。整个小区总体建筑的层数从22~33层不等,规划了板式、点式、跌落退台式、弧形板式等多种建筑形体,使区内空间界面丰富。整个小区建筑高度由西向东,由高到低,形成阶梯式退台的形式,以期形成一种依山而居的气势。由单体建筑或数栋围合成的庭院,或处理成半封闭、或与绿荫合并连成林荫步道,成为人文景观的组成部分。同时底层做大面积架空处理,实现庭院绿化及景观共享,丰富了环境空间层次。建筑外观简洁,采用大玻璃窗、玻璃阳台、凸窗等,整体显得通透轻盈。立面处理简洁明快,从整体出发细腻刻画,虚实对比强烈,突出个性,强调识别性与归属感。建筑材料以近人 、自然、整体为原则。

2.4形成景观环境意象

Meinig曾说“同一景象的十个版本”。( Ten versions of the same scene 1967)人类对景观有着不同的理解,景观是人所向往的自然。“事实上,我们对环境的需要并不仅仅是其结构良好,而且它还应该充满诗意和象征性。它应该涉及个体及其复杂的社会,涉及他们的理想和传统,涉及自然环境以及城市中复杂的功能和运动,清晰的结构和生动的个性将是发展强烈象征符号的第一步。通过一个突出的组织严密的场所,城市为聚集合组织这些意义提供了场地。这种场所感本身将增强在那里发生的每一项人类活动,并激发人们记忆痕迹的沉淀。”通过对景观的优化设计,为人们提供一个丰富、多样、多层次的城市空间形态。

因此金稻田片区景观视觉意象的塑造主要是从区域设计和具体界面两个方面来考虑的。区域设计上,沿街建筑后退道路红线必须符合规定标准要求,以创造舒展灵活的沿街城市景观。建筑风格、色彩、尺度必须整体统一考虑,以创造协调优美的城市轮廓。塑造特色景观,提升片区的城市形象,改造翔鸽路、惠康路沿线,形成完善的城市景观。

在景观界面上,规划区沿翔鸽路、惠康路的沿街立面是本片区的主要界面,是人们从城市道路驱车经过时对本片区总体印象的重要来源。规划通过对沿街用地开发强度、建筑后退红线、建筑高度和体型的规划控制,有目的地塑造城市街景立面的节奏和秩序。沿翔鸽路、惠康路布置以高层住宅群,具有节奏感,立面处理新颖,体现出现代都市的风貌。各小区的中心绿地是重要的绿色空间,结合步行街,设计成为以绿色景观为主的公共开放空间,设有花坛、雕塑、小品、园林灯具及供行人使用的座椅、电话亭等小品设施,体现张弛有度的现代城市空间。

设计充分考虑沿翔鸽路,惠康路的沿街景观,形成城市景观节点。居住组团之间布置景观带,以期形成理性规整而又自由浪漫的平面肌理。小区中心形成主要的景观节点,同时引申出景观次轴分割居住组团,以绿化空间柔化空间组团界面,将各组团绿地串联成有机整体。在邻里交往空间中,将建筑弧线型布置,以期形成围合及半围合式的空间,给人们以归属感和场所感,让人们有自然亲和的空间感受。

第5篇:庭院景观绿化设计案列范文

[关键字]高职

校园

规划方案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2)-10-86-2

教育事业是事关国家未来的百年大计,高等职业教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近十几年来高职教育经历了一个"井喷"式的发展阶段,几乎所有的的高职院校都经历了校区的新建和扩建。高职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些理念,比如工学结合、订单教育、厂中校、校中厂等等决定了高职院校在校园规划建设方面也必定会有其不同于普通高校的方面。

校园规划关系到校园建设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性,还涉及到投资效益、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对学校的当前与未来做出的一个全局的、总体的安排,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总纲。好的校园规划能协调师生员工与校园环境的关系,适应学校教学任务的需要,为师生创造一个适合工作、学习、生活的良好环境。所以,校园规划设计事关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全局,影响深远,其重要性是毋容置疑的。

中国的高校规划历经了百年的发展,先后师承欧美与前苏联,历经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高校合并、重组,发展至今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一套较为成熟的并不断完善的高校规划设计理论。其中一些理论已广泛被大家所认可,比如"两关三性"的设计理念,"两观"指的是: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 三性"是指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地域是建筑赖以生存之根基,文化是建筑的品位和内涵,时代体现建筑的精神与发展。此外还有很多思想在近年来的校园规划中被广泛的运用,比如多样化理论、人文化理论、开放性理论、大学园林思想等等。总体上看,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规划设计理论是较少被学者们单独提及的,本文对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校区扩建规划方案进行分析,以期获得些许启示。

1背景及现状分析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国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坐落在儒家文化发源地、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济宁市。学院占地422.8亩,南北狭长东西较为狭窄,呈不规则长方形,南北长约1050米,东西宽约200-320米,总规划用地约28.19公顷,校园可建设用地23.78公顷。南侧为老校区占地约12.99 公顷,地块内较为平坦,建筑面积约10.9万平方米,建筑质量良好。北侧为新校区建设用地,占地约10.79公顷,地块内为空地和水塘坑,北高南低,高差约1-3米,地形较为复杂。

校园现状的优势主要有1、区位显赫--校区紧邻汽车北站和新327国道,交通便捷,校园周边城市景观特色鲜明,环境优美。2、定位清晰--学院形成了独特的教学特色,学术气息浓厚,用地功能布局也比较合理,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和科学规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特色鲜明--有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优美的校园面貌,凭借深厚的地方文化积淀形成了丰富的校园特色,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是组织校园绿地景观系统的有利因素。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场地--校园南北狭长,用地相对紧凑,校园绿化环境较好,但休读空间的质量和趣味性有待提高,体育活动场地明显不足。2、景观--各单体建筑均质量较高,但校园标志性景观不突出,景观空间序列感不强,沿城市道路景观界面宜进一步强化处理。

2规划的理念和指导思想

整体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优化生存环境的必要手段,在这个前提下,规划方案从回归自然、为师生创造环境优美的园林式校园出发,以"校园中的园林、园林中的校园"作为首要理念,密切对接老院区现状,形成"曲水流觞,书香溢园"的优美校园环境。校园规划着重体现以下几点指导思想:

2.1现代化校园。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顺应教育内涵变化。方案通过各种不同尺度和序列的空间类型,营造出多层次的交流空间,通过课堂内外环境的潜移默化,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2信息化校园。总体采用分级生长模式系统化布局,改善传统的各部分封闭独立的布局,既满足信息资源共享、学科交叉、高效便捷的要求,又符合各局部功能管理相对独立的特点。

2.3生态化校园。以生态环保意识为指导,人与自然共存。在建筑布局中,尽可能满足节能采光通风和环保的要求,根据现状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体现校园环境的生态化。

2.4人文化校园。综合地域文化特点,在校园规划中体现出灵活多变的格局和较强的轴线对位关系。在延续当地传统建筑与园林文脉的同时,利用新型材料和新式技术来表达新与旧的有机融合,创造出校区独特的风格形象。

2.5一体化校园。将规划、建筑、景观三位一体,以整体化校园设计为目标,综合高效地布局各功能分区,集约利用土地,外部空间的设计中,以环境艺术及景观设计营造个性化的环境氛围,加强校园环境的整体性。

3规划设计构思

方案以中国古代钥匙为平面造型元素,以传统建筑牌坊造型为造景元素,取意"通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引喻学院技能型教学特色。规划构思巧妙结合基地形状和南北校区的功能布局,新建校区为圆形的"钥匙柄",通过中间的"钥匙杆"连接南北校区,各教学宿舍楼犹如一组"钥匙齿",富有韵律地排列在南北主干上。北区中间圆形广场放射出两条景观轴线,结合景观门的造型,形成"成功之门"的造型。

采用"一轴一带,两区双核"的规划结构形式,有机串联新旧功能空间形态,形成有机整体的规划布局特点。一轴即统领南北空间的结构主轴线,连接南北两个学校大门、入口广场和各主要空间,沿轴线南北展开富有变化的校园空间序列,形成高低起伏、收放有序的校园主空间。一带为贯穿校园南北的生态绿化带,引入景观水系和绿地,形成校园中心的生态绿化带。两区是新旧两个校园分区,南区主要以改造整治为主,北区则是新规划校区。双核即南北校区形成的空间结构核心,南北两个主教学楼前的入口景观广场--南侧礼仪广场和北侧的金钥匙广场。

新建的北区采用半圆形环状路网,大体分为教学综合区、学生生活区、校前广场区、体育运动区、生态绿化区和防护绿化区等六个分区。各区以中间的圆形金钥匙广场为中心,周边环状布置一体化建筑群,形成北侧教学综合区。西侧是文体馆,中间为教学办公楼,东侧为实训楼,南侧为林荫广场和景观水系。通过内侧的形体呼应,三个主体建筑中间形成两个景观大门--智慧之门和成功之门,提取传统建筑牌坊的造型元素,连接三个主体建筑,形成校园内的取景框和视线通廊。东侧的智慧门形成水轴,以水体和绿化广场为主要景观元素,结合金钥匙广场,以运河为主题的水系景观,体现"智者乐水"的思想;西侧成功门形成"文化轴",以绿化和名人雕塑为主要景观元素体现济宁文化特色。

4道路交通系统布局

学校主出入口分别设置在南北两条城市道路上,结合开阔的入口广场,形成优美的校园景观大门。南北校区均形成主环路网,通过中间南北向的主干道连接。校园内建立分级的人行绿化走廊,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人行路线,改变功能单纯的交通空间为内涵丰富的交往空间,营造多功能、多层次的信息互通和情感交流空间。沿校园南北轴线和主要广场绿地上设置完整的步行系统,其它各建筑及环境间均通过小路加以联系,形成完整、高效的校园步行网络。

5空间景观与绿化系统

师生是校园生活的主体,他们在学校进行着各种形式的交流与活动,因此,尽力创造校园建筑内外的公共活动空间以适应人们的行为活动是校园规划建设的关键。规划中在校园主教学生活区融入了优美的绿化景观环境,完善了休闲娱乐空间,为师生的交流提供足够的场合和机缘。

空间及景观设计上,强化了南北入口广场、教学综合区及学生生活区的校园主轴线。在中心轴上设置了一系列重要的空间节点。从南面的校园主入口起,经礼仪广场、主教学楼、杏坛广场、墨池和南区学生生活区,到北区的学生生活区、生活广场、主教学办公楼、金钥匙广场和北大门的迎宾喷泉,到北大门为整个轴线的终点,在这些开合多变的空间节点上布置艺术环境小品和标志性构筑物,体现大学校园的艺术文化形象。

规划水系沿轴线贯穿校园南北两区,展现运河文化,体现灵活的学习思维,以北侧金钥匙广场的运河源和迎宾喷泉为水系源头,形成整个校园北区开合有序的水体景观面。北区结合中心金钥匙广场和两个景观大门,分别形成了两条景观轴线:水轴和文化轴,其中水轴位于东侧的文体馆和教学办公楼之间,结合智慧之门,形成流动的水系,以乐水广场作为水轴的对景,体现"智者乐水"的思想;文化轴位于西侧,在实训楼和教学办公楼之间,结合成功门,布置雕塑,文化墙等,体现济宁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校园文化,以教育广场作为轴线的对景点。

绿化设计上,规划整合各种绿地,充分营造中心生态绿带和水系的自然生态系统,使自然园林和人工绿化有机结合。通过道路、庭院、架空廊道,点线面结合,逐层构筑优美校园环境。

5.1校园整体的大环境布局("面"环境)。

采用中国经典园林环境意象,精心叠山理水。水岸曲直相间,水面收放结合,相互映衬,再以小桥、绿化、雕塑来点缀,开拓了校园空间,产生疏密相间、起伏有致的和谐韵律,形成错落蜿蜒的景致。

5.2建筑群体间的步行道空间和广场空间("线、面"环境)。

主轴线空间序列借鉴中国古典建筑群体的轴线处理手法,以层层迭进、收放有致的空间形成起承转合,像交响乐章一般的空间序列关系。

5.3建筑单体围合的庭园("点、线"环境)。

建筑、小品及绿化景观相互渗透、穿插,形成柔美流畅、富于自然韵致的古典园林式校园特色,庭园与建筑相互借景。

5.4建筑物内部的园林空间("点"环境)。

通过天井、中庭、室内绿化等建筑物内部的生态空间处理,力争做到建筑与园林的完美融合。

1)竖向规划结合现状地形和规划设计,统一考虑土方平衡。除地块中间地形较为低洼外,其他地势较为平整,尽量保证地块内土方自身平衡,在保证最小排水坡度的前提下,尽量保持土方量的平衡。

2)管线综合

规划设计的强电、弱电、给水、雨水、污水、热力、燃气等七种管线均埋地敷设。并考虑远期建设需要,综合规划设计。

高职院校校园的规划应是一个完整的社会资源、物质环境和校园文化的结合体。应在认真研究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深入探索高职校园规划在新时期的特点与规律,使校园的总体规划和建设更加灵活地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适应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庭院景观绿化设计案列范文

山地建筑是指多半建在山地坡段上,并依山势而盖的建筑,它的独特性必须有自然条件的支撑;同时山地丰富的现状以及肌理变化,又赋予山地建筑独特的形态和魅力。

山地建筑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研究课题,它涉及规划学、建筑学、地理学、环境学、生态学及工程技术等学科的内容,主要致力于两个方向的拓展:一是探索山地建筑研究的宏观原则,建立较合理、可靠的山地建筑观念:二是结合前人的山地建筑设计实践,创造性地归纳山地建筑的特征、模式,归纳出对建筑设计实践有指导意义的各项原则。

山地建筑复杂的自然环境固然是设计中的制约因素,但同时这种限制因素又促使山地建筑设计拥有其丰富的空间层次和独特的风格。设计中利用山形地貌因地制宜,契合山地的起伏变化,尽量不去破坏原有的地形地貌和自然环境,使建筑有机地融入环境中的景观;另外,尊重当地的建筑特色和文化传承;这就是山地建筑设计的主要设计理念。

本项目选址位于妙峰山南麓,永定河支流西侧,依山傍水,自然环境独特,因此在设计上利用坡地地形创造独特的视觉空间以及与众不同的建筑特质------在建筑布局上依山就势,座落穿插、因地制宜,错落有致;在建筑单体设计上,通过建筑体量的虚实对比、建筑材料的本土性等方面处处体现出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亲切感。本方案力图通过建筑与自然环境的交织和对话,体现出龙凤文化园丰富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内涵。

二、项目建设背景及用地现状

门头沟区为落实生态涵养区的定位,对区内所有非煤矿山产业实行关闭,近年来资源性产业已全部退出,目前提出了“打造京西综合服务区”的概念,旨在以旅游、文化、休闲产业为主导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本项目即对废弃非煤矿区进行改造利用,建设一个以书画艺术为主题的文化园;以期通过书画艺术家依托妙峰山镇的风光和历史文化创作的作品提升当地的旅游知名度,促进当地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并进一步调整当地的产业结构,进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门头沟区妙峰山镇陇驾庄村内,项目用地东临永定河支流,南侧、西侧、北侧均为妙峰山支脉。用地北距G109国道约500米,东距妙峰山镇人民政府约2公里,交通较为便捷。项目用地为不规整山地,地形依矿山开挖后遗留的地况,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场地高差较大。目前用地上没有建筑物及其他构筑物。

三、项目概况

结合项目性质及功能要求,文化园区内主要设置美术馆一座及8座艺术家工作室,满足游客参观、艺术工作者从事艺术创作与交流的要求。项目总用地6.49ha,南北高差约29米,东西高差约15米。总建筑面积25910㎡,其中:美术馆:9590㎡,创作室:15600㎡,设备用房:720㎡,容积率:0.40,绿化率:40%。

四、功能分区

结合场地现状条件,将展示区、景观区和创作区进行划分,最大限度的做到了便捷性,可达性的整体统一。分区明确,各区有独立的出入口及道路组织,且各个分区之间联系方便。展示区利用了用地西南侧相对面积较大的平缓台地,主要建设有美术馆。创作区对于私密性和安静要求更高,因此布置在总体用地区域的东北侧坡地,各个创作室单体依山势而建,星罗棋布,错落有致,掩映于青山之中,尽显含蓄优雅之美。景观区位于用地东南的缓坡地带,进山路的西侧,通过设计景区大门、主题雕塑等,具有明确的标识性和环境引导作用。

规划用地尽量规整,便于分期建设,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最大的可能。同时,通过集中的景观绿化和分散的景观节点的穿插、串联,使建筑空间形成对话、借景、对景,从而形成了丰富而又多变的视觉效果。

五、交通组织

展示区用地南侧与现状道路交接,创作区用地东侧与现状道路交接。并且,展示区与创作区有道路连接,供文化园区内的创作人员使用,联系方便。美术馆用地周围设有环形车道,能够满通和消防要求。由于创作区场地高差达21米,因此将机动车地面停车设于园区出入口处,创作区设置步行道路。

六、景观环境系统

结合山地地形地貌,将景观绿地和作为主体建筑的较大体量的美术馆布置在山脚的平缓地带,将较小体量的创作室布置在山坡上,星罗棋布的创作室和青山构成了整个园区的背景,与作为前景的美术馆和景观绿地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通过在园区主入口处的集中景观绿地及建筑的绿化小品作为景观节点,形成完整的绿化系统,将园区各分区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丰富多变的空间序列。在景观设计上,通过采用了水体、绿化、廊架、景观灯及雕塑等多种元素,衬托出园区的文化内涵。此外,结合景观绿化布置停车位,从而避免了大片集中的停车场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七、美术馆

美术馆包括展品陈列、展示、会议及住宿接待等功能,建筑面积9590㎡,共四层。在建筑形态设计上,以“因地制宜,尊重自然景观”为原则,在满足功能使用和空间感受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建筑底部局部架空、仿树枝形态的斜柱、建筑顶部出挑大屋面、实墙与玻璃幕墙的虚实对比以及建筑维度上的伸展实现建筑形态的通透感、错落感和生长感,另外,在建筑材料上选择砖、木等本土自然建筑材料,达到建筑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的效果。建筑造型简洁通透、沉稳大气。

另外,在美术馆内部空间的处理上,注重对自然光的利用,在会议厅通过设计阳光侧庭,满足人们休憩交流的需要,并营造出富有层次感的空间序列。

八、创作室

第7篇:庭院景观绿化设计案列范文

关键词:西方园林;滨江生态;绿色人居环境

收稿日期:2011-05-26

作者简介:赵 静(1982―),女,江苏昆山人,上海同济大学景观学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6-0134-03

1 引言

青林湾小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以滨江生态休闲为理念,打造大型的国际化、中高档的居住环境。全区分8期,本文介绍的是6、7、8期景观设计方案。第6、7、8期共占地151 441m ,其中绿地面积53 004.35m ,水域面积9 891.5m 。建筑在细部处理上细致而富于变化,是宁波市最精致的Art Deco风格建筑。景观与建筑相呼应,并依据先期开发的构想,运用欧洲古典园林元素,以丰富的水景观,体现社区环境的灵气,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社区。

西方园林艺术提出“完整、和谐、鲜明”3要素,追求严谨的理性,讲求几何图的组织,在明确的轴线引导下作左右前后对称布置,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成各种规整的几何形状,认为人工的美高于自然的美。西方造园艺术以意大利、法国、英国、西班牙、美国的园林为代表。意大利园林让我们感受古罗马文明的光辉、成熟的台地造园技术和对水的精巧利用;法国的巴洛克园林使我们认识勒诺特式园林对大尺度的把握和对轴线、几何纹样的精致处理;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则让我们找到了现代公园的源头,如画的形式让我们真正感悟园林与西方艺术传统之间的深刻渊源;西班牙的伊斯兰园林则使我们认识东方文化对自然的另一种解释和对水的另一种精致处理方式;美式园林的特点是布局开敞,现代而且自然,沿袭了英式园林自然风致的风格,展现了乡村的自然景色,让人与自然互动起来,同时讲究线条、空间、视线的多变。他们都是西方国家的历史、人文典型代表,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2 宁波市青林湾设计构思分析

2.1 连续的水系公园体系

利用原有的水系,结合设计改造美化水系景观,突出连续的水系公园体系的特征,形成滨江生态休闲水园林社区(图1)。

图1 连续的水系公园体系

小区北面地形起伏比较大,因此水系的处理以自然的小跌水为主,水从地形较高处通过层层跌落的方式自然的过渡到低处,形成丰富的水景观,让人驻足欣赏;北面的水系还发挥着保卫小区安全的屏障作用,比起一般围墙的生硬,则更显得柔美,同时与沿江滨水呼应,加强了小区与三江口的联系,将两者很好的衔接在一起。

小区东面以商业为主,水系的处理首先应当满足商业功能,适当的加入小水渠营造商业气氛,也能更好的与其他水景呼应,形成小区连贯多样水系景观。

贯穿小区水系延续以往水系的处理方式,利用原有的水系加以改造,同时与前期的水系连接,形成连续的水景观。

小区西侧紧靠机场路,噪声比较大,设计以浓密的植物阻隔为主,利用自然的湿地水系,同时适当的穿插漫步小径及休息平台等,化缺点为优势,形成小区居民休闲漫步的好去处。

2.2 组团绿化道路

道路景观对于小区的整体风貌非常重要,植物种植能更好的呈现道路特色,设计以种植为特征,形成视觉上连续、虚实相间的绿色空间,体现生态多样化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图2)。

图2 组团绿化道路

小区道路和前期植物种植相呼应,选择乐昌含笑为行道树,此树四季常绿,树干挺拔,树荫浓郁,花香醉人,与前期一起形成连续的林荫路。小区内部主要道路是贯穿与连接3个组团的重要景观道路,也是整个组团的景观指引方向,为了突出此道路景观,主要以种植江浙地区分布最广的黄山栾树为行道树,此树形端正,枝叶繁茂秀丽,春季嫩叶红色,夏花满树金黄色,入秋蒴果似盏盏灯笼,果皮红色,绚丽悦目,在微风吹动下似铜铃哗哗作响,故又名“摇钱树”。

组团内部道路绿化结合每一期的区域特色,第6期的组团道路突出“晚秋”特色,运用银杏展示的艳丽秋色,第7期的组团道路突出“冬景”特色,以梅花展示,当初雪的梅林绽放盛开时,踏雪寻梅,芳香袭人,定会想到宋代诗人和靖赞叹梅花的绝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第八期的组团道路突出“春花”特色,运用玉兰给人以宁静及优雅的感受,体现一种隐逸山林的野趣和春色满园的景象。沿着水系空间,沿岸种植垂柳和桃花为主,着意营造人工湿地景观、桃花溪径及花溪水面植物景观,以形成自然界中绕有趣味的寻幽之地,为植物和野生动物提供了重要的生长地和庇护地。

2.3 组团中央公园体系

6、7、8期建筑的规划布局以围合的方式形成组团,也形成了集中的中央景观绿化空间,利用这样的空间,结合道路和水系,布局设计成3个风格各异的主题公园,并通过景观水系和步行道路贯穿联系在一起。这3个公园分别是美式中央公园、法式凡尔赛公园、西班牙风情公园(图3)。

图3 组团中央公园体系

2.4 连续性的景观道路步行体系

依据6、7、8期的布局及空间形态,将各期的中心景观、公共开敞空间及周边的水系等优秀景观资源用漫步道连接,形成结构性的绿化步行通廊,也建立与居民住家的便捷联系,为小区居民之间的邻里关系及景观绿化和设施之间的共享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方便居民的使用(图4)。

图4 连续性的景观道路步行体系

3 宁波市青林湾规划设计分析

3.1 西班牙风情公园

第6期景观的设计构想来自于西班牙的地中海庭院,它是西班牙传统风格花园中历史最悠久的一种。西班牙文化是阿拉伯文化的代表之一,水作为阿拉伯文化中生命的象征与冥想之源,在庭院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他们常常以十字水渠的形式出现,代表天堂中水、酒、乳、蜜4条河流;各种石子铺设的园路,绿树成荫的长廊,盆栽的棕榈科植物、都是西班牙式庭院的组成部分。该区结合西班牙地中海庭院的特征,在中心景观处设置了水池和喷泉,并通过明快的色彩和植物等西班牙符号的选用,使居民犹如进入了惬意的西班牙小镇。同时为了更好的满足居民的日常休闲和健身需求,结合阳光草坪、休闲廊架等景观布局,设置了供儿童使用的游戏架及老年人使用的健身器材,将园区的文化和休闲功能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整体园区景观更加人性(图5)。

图5 空间布局

3.2 法式凡尔赛公园

第7期景观的设计构想源自法式园林。法式园林以勒・诺特尔式的凡尔赛宫为代表,保留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庄园和法国传统园林的一部分,如轴线、林荫路、刺绣花坛、喷水池等,又以一种新的更开朗、更华丽、更宏伟、更对称的方式重新组合,将这些要素组织得更协调、更统一、更有魅力,创造了一种更显高贵的园林。比起其他的园林,勒・诺特尔式园林的轴线更突出、林荫路更长、透视更深远、喷泉、雕塑更集中、简洁。第7期景观设计运用规整的线形和强烈的铺地色彩,塑造法式园林宏大的气势。在靠近溪流的大广场上,设置了中心对称的景观喷泉和造型典雅的人物雕塑,喷泉的两侧对称布置了精致的刺绣花坛,尽头是造型别致的欧式廊架,以溪流为前景的,喷泉为轴线的大广场呈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和精致典雅的意境,凸现法式园林的华丽、宏伟。在组团景观的中间,还设置了一组用整形的绿篱围合而成的迷宫,中间有一个栩栩如生的神话人物等待着他去探访,小朋友能在那边玩玩捉迷藏探索道路等小游戏,创造别具一格的活动空间,给这个花园创造无限的乐趣。

3.3 美式中央公园

第8期景观的设计构想来自与美式公园,美式公园以纽约中央公园为代表,它为忙碌紧张的生活提供了一个悠闲的场所,满足了人们对阳光、新鲜空气以及公共活动空间的需求,公园里设置了开阔的大草地、树木葱郁的小森林、可以泛舟的湖泊、个性十足的溜冰场、回转木马、露天剧场、网球场、运动场、美术馆等等,成为纽约市民的理想的休闲空间,也是全球人民所喜爱的旅游胜地。第八期景观将中央公园的功能提炼,中央设有大型游泳池及小型的儿童戏水池,在炎热的夏季给居民提供一块清凉的地方,泳池的四周结合地形穿插景观散步道,联系西边以老人休闲锻炼为主的阳光大草坪和东边以儿童嬉戏为主的大型游乐广场,使居民不出院子就能享受阳光和新鲜空气,达到景观与居民的生活需求完美的结合。

3.4 香溪公园

充分利用原有的景观资源,对溪流进行整治改造。结合溪流两边的植物配置,在两岸布置临水景观小品,林荫活动场地。木质的栈道、流动的溪水、雅致的亭架、舒适的木桥、繁茂的植物以及悠闲的人们,形成纯朴自然的人工湿地景观,自然界中绕有趣味的寻幽之地。

3.5 密林碧竹公园

主要营造幽深密林、碧竹寻幽之景观。幽深密林以阔叶常绿树为骨架,营造幽深浓密的风景林,使其成为小区隔离噪音尘土等良好的天然屏障。碧竹寻幽以各种竹类为主景,以竹林小径引导人们漫步其中,间配其它的花灌木。以连续顺畅的慢跑道贯穿,形成一条有敞有闭、有大有小,有明有暗变化的景观空间序列,达到曲径通幽的意境。

第8篇:庭院景观绿化设计案列范文

关键词:朱家花园;景观艺术;造景手法;云南建水

收稿日期:20130515

作者简介:陈东博(1982—),女,辽宁锦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城市规划与设计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7009205

1 引言

朱家花园位于云南省建水县建新街中段,为清末光绪年间富绅朱成章、朱成藻等子侄两代历经30年所建,是建水珍贵的建筑历史文化遗产,是汉族建筑艺术和当地少数民族建筑艺术相结合的产物,被称之“西南边陲大观园”。其景观艺术充分展现出滇南地域文化与园林之美。

本文从朱家花园建筑布局、整体景观特色及空间环境进行实地调研,总结朱家花园整体布局、各功能分区景观艺术特色、环境空间——建筑空间、绿色空间、山水空间、水域空间艺术特点,并运用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分析与评价朱家花园实景以及其他南方私家园林景观。

2 研究现状及意义

民居建筑的研究与社会、民俗、文化、生活息息相关,中国传统民居又与儒学、礼制、宗法紧密联系。家族观、等级观对民居定向、布局以及建筑门邸、屋脊、装饰装修以及景观艺术的营造产生一定的影响。朱家花园是建水清代汉族民居的典型代表,是内地文化与西南边疆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又是住宅与园林有机结合的、极具滇南文化特色的私家园林,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这对认识清末建水古城人居环境空间、景观艺术布局、景观文脉以及精湛建筑艺术和技巧、布局和设计、雕刻和彩绘等方面有着重要继承和借鉴意义,同时对推进民族建筑艺术文化和装饰文化以及现今城市生态旅游规划、发展与建设有着重要影响。

3 朱家花园概况

3.1 地理及文化背景

建水是明清两代临安府府治,临安文化发达,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的美誉,据载“临安之繁华富甲于滇中,谚曰:‘金临安,银大理’言其饶也,其地有高山大川,草木鱼螺之产不可殚述,又有铜锡诸矿,展转四方,商贾辐辏[1]。”雄厚的经济、昌盛的文化造就了人居文化的活标本——朱家花园。

朱家花园历经沧桑,从道光年间购置田产、开办酒坊、开采锡矿到光绪年间贩卖百货鸦片、兴建土木、修盖家宅宗祠,逐步发展成为滇南商号之一,所以朱家花园的百年历史也是云南近现代史的一部缩影,其由盛及衰的历史过程与《红楼梦》贾家家族命运颇似,这些深厚的历史文化赋予了朱家花园独特的造园魅力。

3.2 朱家花园整体布局

园林布局是园林艺术的最终体现,任何一项园林工程都必须考虑它的功能分区合理性、组织景区景点的有序性。在合理的功能分区基础上,组织游览路线,创造系列构图空间,安排景点布局,创造意境情景,是园林布局的核心内容。

朱家花园坐南朝北,占地面积2万m2,其中房屋建筑面积约5000m2,主体建筑分为宗祠和内宅院两部分,为“纵四横三”不对称布局,为建水地区典型的“三间六耳三间厅,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式传统民居并列连排组合的群体建筑。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迭进,计有大小天井42个,房屋214间。整组建筑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庭院厅堂布置合理,院落层进叠出、房舍鳞次栉比(图1)。

4 朱家花园景观艺术特色浅析

4.1 朱家花园的整体景观艺术

朱家花园分为宗祠、内宅院、花厅、后花园、铺面等5个部分,院东南面为家族宗祠,宗祠前有水池,水上有戏台、亭阁、庭荫花木等;内宅院的建筑布局遵循儒家封建礼法,采用轴线对称方式依次排列内宅院的前厅、中厅和后堂,由若干个单体建筑群合围成一个对称、和谐、紧凑、内聚向心的家族聚居式院落群空间,各屋向天井排水,风水学称之为“四水归堂”,即“气”的贯通达到“阴阳和合”,整体景观体现出传统宗法伦理“家和万事兴”的居家理念;前厅北面为花厅、三开间、卷棚顶,左右两侧置美人靠;院北面为后花园,正前有荷池、树丛、苗圃、花圃散布其间。整体布局内雅外秀、形制规整、布局灵活、空间丰富、层次渐进、环境清幽、色彩淡雅、装修有度、结构统一,在丰富的形式中包容了深刻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建筑的文饰美艺术在起翘屋角、交叠飞檐、黛瓦粉墙、雕梁画栋等细节上淋漓尽致。

图1 朱家花园平面布局

4.2 朱家花园各分区景观艺术

4.2.1 主入口景观

大门也称门楼,除实用功能外还彰显封建家族地位。朱家花园的大门歇山顶,抬梁式屋架,三叠水,三开间,八字垂花门楼,是建水民居门楼中的最高规格形式(图2)。

图2 大门

主入口上方檐枋三重,其上雕镂的图案富有寓意:一重檐枋上雕刻有“鲤鱼跳龙门”;二重檐枋上雕刻有“四喜临门”、“旭日东升”;三重檐枋上有佛手、桃梨、香炉、宝瓶等物,象征“福禄寿平”。斗拱、雀替上雕有龙凤等物,封檐板上雕有菊、梅、葫芦、枇杷、葡萄等吉祥如意征兆的四时花果,甚至粗实檐枋上也以书法和绘画做以装饰[1]。主入口前的石鼓,刻有龙凤图像,建筑学中称之为“抱鼓石”,民俗称之“户对”,预示财势与地位。另外西大门用以影壁将主入口内外景观加以阻隔、遮掩,以保证内宅的隐蔽性,起到风水学中聚气纳财作用。

4.2.2 朱氏宗祠景观

朱氏宗祠是家族举行崇佛、敬祖、祭祀、典礼的地方,也是族人、亲朋挚友品茗看戏、接待会客的地方。由三进院落组成,居中的宗祠和“T”字型过厅将其宗祠分隔为12个天井,空间层次丰富。一进院落由正前方的水上戏台、两侧耳房、小鹅湖及观戏看台构成,具有娱乐休闲功能。

水上戏台是朱家花园的娱乐性设施,三开间,两侧耳房作化妆室和道具室之用。台口呈八字形,延伸于池上,以四根石柱虚悬在水中,柱头雕以石狮石象,其上以横梁露头雕成龙、凤、象等形状,檐枋上雕出“连升三级”和动物图样。

小鹅湖的池塘玲珑精致,池水在院落中起到扩音、灭火作用,小鹅湖前有14根石柱和13块石板,其正背面均雕有浮雕图案和诗文,正面一幅图案对应一个典故或几个典故,其间有花、鸟、鱼、人、兽相映成趣;背面是梅、兰、竹、菊和山水浮雕。水榭围栏上所题诗词,体裁广泛,内容丰富,其手法楷、草、隶、篆皆有,有阴刻、阳刻,有诗词、铭赋等多种形式,表现出较高的文化品位和艺术价值。小鹅湖两侧的小叶榕植物景观与水上戏台的建筑交相辉映,水池内莲荷凌波、游鱼可数,花木庭荫,悦目赏心,使得建筑、山石、植物和水体四大景观构成要素融为一体,到达天人和一的景观艺术美。

4.2.3 朱家花园内宅院景观

朱家花园内宅院由若干单体四合院组合而成。宅院由三纵六个院落并列连排组成群体建筑。每个院落均由正房、左右耳房、倒房构成,中央是天井,四角有四个漏角,是滇南民居“四合五天井”的蔓生形态,成为建水典型的“三间六耳三间厅,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式院落。因为院落布局的相同,且空间景观层次丰富、变化无穷,形成“迷宫式”建筑群。内宅院遵循长幼、男女、尊卑的传统礼制宗法,以南向正房为尊,北向耳房为卑,以中轴院落为尊,两侧对称庭院次之布局。

内宅院中有梅馆、兰庭、竹园、菊苑等特色的庭院,均由栽种植物予以命名。菊苑厅前设置的石缸,在建筑学中称之“门海”,亦称“吉祥缸”,可养花观鱼,调节小气候,蓄水防火之用。内宅院围合的天井在住宅中除采光、通风、排水等功能外,也是妇女围坐闲谈小孩嬉戏玩耍的交流空间场所。

4.2.4 花厅景观

厅堂是园林设计中首要考虑的建筑物,《园冶》上说:“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先乎取景,妙在朝南[2],”据古辞书《尔雅》解释:“厅,所以听事也,堂,当也,谓当正向阳之屋[2]。”花厅是朱氏家族平日集聚休闲的活动中心,也是接待宾客、观赏美景的场所,五开间,卷棚歇山顶,建筑大方,出檐深远,形成较大的环境空间,敞厅两侧设美人靠。

4.2.5 后花园景观

后花园为朱家花园比较集中的园林空间,散布着树丛、苗圃和花圃,是朱家花园内软质景观最丰富的地方,而且景观布局以平视为主,内倾、阴柔的空间设计,展现出美学的特征:“平、淡、青、远[2]”。

5 朱家花园环境空间艺术特点分析

5.1 朱家花园建筑空间

5.1.1 建筑类型

园林建筑常作景点处理,既是景观,又可以用来观景。因此,除去使用功能,还有美学方面的要求。亭、台、楼、阁、轩、榭、斋、馆,无不经过建筑师巧秒构思与精湛技术的处理,于功能、结构、艺术统一为一体,成为古朴典雅的建筑艺术品。它的魅力来自体量、外型、色彩、质感等因素[3],加之室内陈设的古香古色、室外环境的和谐统一,体现出建筑美学艺术。

2013年7月 绿 色 科 技 第7期朱家花园的园林建筑包括:亭、廊、榭、舫、厅堂、楼阁等,主要集中在后花园,后花园的环境属于“广水少山型”的典型园林,水面是整个园林布局的主导因素,它占据了园林空间的大部分面积,小体量的园林建筑环湖而建,因地制宜、依山造势,使人工建筑和自然环境完美融合。

5.1.2 建筑布局

朱家花园整体建筑群体的布局为建水地区典型的“三间六耳三间厅,一大天井四小天井”的布局;建筑群体在空间层次上沿地形的高低起伏采用了强烈的中轴线的对称布局形式;在建筑空间层次上采用纵横、高低、收放交错的手法,使空间具有强烈的节奏和韵律感。建筑的营造十分注重因地制宜,与乡土环境相协调并融入江南水乡景观。

5.1.3 建筑装饰

朱家花园的建筑装饰主题是“福、禄、寿”,所选的题材是中国古代的山水画、诗词、典故以及具有吉祥含义的动植物图案。装饰形式主要是隔扇门的透雕、门窗板壁上的水墨画、书法作品,反映出主人追求高雅的汉儒文化情操和生活兴趣;雕刻绘画广泛吸纳少数民族的内容和技巧;门窗雕刻精细,内容多样;室内家居均为紫木雕,体现清代风格等。

5.1.4 建筑功能

朱家花园既是滇南私家园林,又是民居宅院,所以建筑主体不是华丽的园林建筑小品而是居住型庭院。在内宅院设计中,私密性主要体现在布局上,即“四合五天井”这种布局为内聚型中庭,其构成紧凑、内向,对外是家族内部的私密空间,对内则是家族的公共交流场所,具有半私密性质。根据不同私密性来布局建筑庭院,满足起居生活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要,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和宁静的居所氛围。

5.2 朱家花园绿色空间

5.2.1 内宅院植物景观

朱家花园是典型的南方私家园林,四合院空间有限,既小又封闭,如果不栽种观赏植物势必造成景观单调,如若花木过于高大繁茂又将会拥塞局促。所以造园中为体现“空”的理念,保证空间的流通性与开敞性,适当点缀盆栽植物、孤植树、藤蔓植物等置于庭院空间。

梅馆、兰庭、竹园和菊苑庭院内均对称布置榕树、散尾葵、苏铁、沿阶草和天门冬等盆栽植物,其他院落的盆栽多运用棕竹、散尾葵、南天竹、榔榆、紫薇、榕树和叶子花等灌木。

5.2.2 后花园植物景观

后花园的植物景观营造,主要运用乡土树种,譬如小叶榕、香樟、董棕、桂花等,采用自然配置;在植物种类和数量上,后花园营造疏朗的空间景观——“平、淡、青、远”,没有种植过于高大繁多的乔木群、灌木群和地被植物,而是注重植物景观的平远特征。另外孤植树多选用具有观赏特性和美好寓意的植物,譬如石榴、紫荆花、玉兰、桂花、竹等。

5.3 朱家花园山石空间

后花园“广水少山”,水体是朱家花园的构图中心。水体周边布置两座假山,面积不大,艺术性再现自然界的峰峦,再加之丰富的植物配置和迂回婉转的小径,营造出咫尺山林的野趣。

朱家花园置石主要为粉墙置石、庭院置石和草地置石。粉墙置石,即在建筑的墙面作石景,是传统的园林手法,《园冶》有谓:“峭壁山者,靠壁理也。籍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2]”。在粉墙前置石,配以相宜的植物小品;庭院置石起到点缀空间、突出重点景观的作用,宗祠的二进空间就是全园最大的院落,为使空间景观更丰富,就在视觉焦点处特置庭院置石;后花园草坪中立置石也是丰富景观的点睛之笔。

5.4 朱家花园水域空间

庭园理水是中国自然山水园造园的主要手法,尤其是面积较小庭院,多采用集中用水的方法,即以水池为中心,在周围布置景观,从而形成一种内心和内聚的格局,使有限的空间具有幽静和开朗的感觉[4]。朱家花园的水体景观主要分布在宗祠和后花园。

宗祠的小鹅湖是人工开凿的规则式水池,水池上建有戏台,这样的组合不仅在演出时起到水面扩音的作用,同时也丰富和扩大庭院的空间景观;后花园的水景,视野开阔,楼、亭、舫和阁滨水而建,配以自然的山石驳岸和丰富的亲水植物,营造出自然与人工相和谐的空间景观。

6 朱家花园造园手法分析

6.1 空间序列

朱家花园的空间序列以民居并联形式组成,构成“纵四横三”的庭院建筑组群。而朱家花园内宅院与后花园景观的分离布局,是以主要游览路线环形链接,得使各景点有机地串联起来,并从行进的过程中将各个具有良好静观效果的“景”连贯成完整的序列,进而获得良好动观效果的“景”。各四合庭院之间通过空间大与小、自由与严整、开敞与封闭手法的对比,突破园林空间范围较小的局限,实现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6.2 空间对比

空间对比是把显著差异的两个空间毗邻设计在一起,借对比突出各自的特征。朱家花园的空间层次丰富,采用了多种空间对比的形式来突出景观[5]。

(1)利用空间大小的对比。朱家花园宗祠内的二进院落是园内最大的天井院落,造园师却巧妙利用空间大、小的对比,设置入口则从华堂两侧的小径绕入。小空间辗转、绕行几次才进入大空间,营造出欲扬先抑、豁然开朗、主次分明的景观效果。在空间的对比中,小空间烘托、映衬了主要空间,大空间更显其大;(2)住宅建筑与天井庭院之间插入过渡空间。如朱家花园内宅院与后花园之间设置花厅,花厅为半开敞的空间,与后花园相比又是较封闭的空间,层层递进,加强对比,突出差异。

(3)住宅空间与自然环境空间形成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对比。朱家花园内宅院空间与园林空间的分离布局,从规整、封闭的宅院进入自然山水空间,顷刻气氛突变,增强自然环境空间的景观观赏性(图3、图4)。

图3 三种空间对比示意

6.3 渗透与层次

6.3.1 分割与联系

朱家花园宗祠中的棚廊空间体现分割与联系作用。棚廊两面完全开敞,两侧花窗通透,可以说棚廊空间是完全敞开的建筑空间。它的功能除连接厅堂与祭堂外,还将院落空间进行了两次分割,符合传统造园中“越拆越小,越隔越大”的理念,即在园林中景物的层次越少,越一览无余;层次越多、景越藏,越容易产生深远的空间[6]。棚廊空间就是运用掩映手法,利用廊柱系列来遮隔构景,增加景物的层次,同时以线连点的方式,增加空间景物的连续性(图4)。

6.3.2 对景、框景和障景

传统园林中的对景是透过设置的门洞、窗口去观赏对面景物,增加景观层次的深远性[7]。如隔着月门和镂空花墙看宗祠内景物,由于隔着两重层次看,因此空间层次的变化更丰富,意境更深远,突出“园中有园”特色。

图4 栅廊空间体现分隔与联系

框景是利用建筑的门、窗、洞口将外部景物有限地收敛于框内,如同一幅画面[7]。实际上也是在小空间内将外部大空间的景色选择性借到小空间,人的视线就从园林的范围内延展开去,起到扩大空间的作用,也使两个空间相互联系的另一形式。朱家花园的框景手法运用广泛,月门框、廊柱框使景物更加形象生动地映入内空间。

朱家花园主入口设置一影壁,借以遮障视线。影壁是障景手法的运用,使内部环境起居深藏而不外露,求得含蓄幽深,是造景手法中“欲露先藏”的体现(图5)。

图5 透过月门镂空花墙看绣楼

6.3.3 接外景

将园外的景色借到园内,使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园林中的厅堂一般都可以透过开敞的隔扇摄取园外的景物,由于透过隔扇观赏,视角从较暗的室内向室外亮处观看,突出了园外景观物体的明快与绚丽。由于朱家花园内宅院各院落的厅堂门门相对,可以通过室内隔扇把园外景色几重框借于园内,增添景观层次性。

6.3.4 园路回环曲折的设置

朱家花园主体建筑利用空间回环相同、道路曲折变幻的手法,使空间与景色渐次展开,连续不断,周而复始,造成景色多而空间丰富,类似观赏中国画的山水长卷一般。路径的迁回曲折,增大路程的长度,延长游赏民居庭院的时间,使人心理上扩大建筑空间感[8]。

6.3.5 破园林边界规则、方整的生硬感觉,寻求自然的意趣

(1)运用以山石与绿化作为主体建筑墙壁的掩映[8]。在粉墙下布置山石、花木,在光影的作用下,人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这些景物当中,而“实”的墙壁成为景物“虚”的背景,犹如画面上的白纸,使粉墙的视觉界限消失。

(2)以棚廊、镂空花墙与室外空间景色相联系,把外部景色引入室内。

(3)突破自然条件下缺乏真山真水的不足,以人造自然环境体现自然意境。人造环境以自然风景为蓝本,它要求比自然风景更集中、更典型、更概括,才能做到“以少胜多”,才能使得园林布局有气势,有轻重、高低、虚实和静动的对比。山石是重的、实的、静的,水体、云雾是轻的、虚的、动的,把山与水恰当结合起来,使山石有奔走的气势,使水体有漫延流动的神态,以水之轻、虚更衬托出山石的坚硬、凝重,从而达到气韵生动的景观效果[9]。

7 朱家花园与其他南方私家园林的关系分析

7.1 朱家花园与江南私家园林的关系

同为南方园林,因所处政治与社会环境不同,朱家花园和江南园林风格迥异。朱家花园极力张扬的是财富、是烜赫,院落气度不凡;而江南园林表现的则是一种质朴的文化内涵,外观毫不起眼,但层层递进,每深入一层,文化的底蕴都浓厚一层,这两种园林风格映照出两种不同的社会文化和意境。

另外,朱家花园是宅院与花园分离的典型园林,其主要建筑属于“纵四横三”空间序列,庭院并列连排组成方方正正的四合院建筑组群,有明显的轴线对称布局;而江南园林中的建筑不是严格的中轴线构局,多曲折变化、结构不拘形式,灵活自由地散布于园内与自然环境相互配合衬托。朱家花园的理池没有江南园林水体的灵动、幽静、水态丰富;筑山叠石没有江南园林山石的变化万千。但朱家花园却以其宏大的建筑规模和空间环境体现出“滇西南大观园”的地域文化特色。

7.2 朱家花园与岭南私家园林的关系

“前院后园”是岭南私家园林常见的布局方式,园林中的住宅大都设在前院,宅居与园林相对独立,各自一体,没有实墙间隔,而是又分又连,或用洞门花墙、或用廊亭小院、或用花木池水作为过渡联系空间[10]。且宅院多以中轴对称的方法,采用合院形式,布局密集,灵活自由。室外空间开敞、通透,景观层次变化丰富。岭南园林的这些布局特点都与朱家花园的宅院、宗祠与花园相对独立的布局极为相似,所不同的是岭南园林的庭园空间极其蜿蜒曲折、起伏多变,多借廊表现曲折和分隔空间,这与朱家花园的平庭式布局不同。

8 结语

朱家花园在筑造空间环境方面着有特色,是其闻名中外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云南建水朱家花园景观艺术的浅析,探究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以及建筑的类型、布局、装饰、功能等营造方式,认识清末建水古城人居环境空间、景观艺术布局、景观文脉有着重要继承与借鉴意义,将对当前造园艺术的创新与突破起到融合、传承与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2] 陈从周.中国园林鉴赏辞典[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 将高宸.建水古城的历史记忆[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1.

[5] 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7.

[6] 冯钟平.中国园林建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7] 肖 飞,章晓历,苏 旅.幽雅的江南古典园林[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8] 唐学山,李 雄,曹礼昆.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第9篇:庭院景观绿化设计案列范文

关键词:彩叶树种;选择;配置

随着季节的变化,植物在树形、色彩、叶丛疏密和颜色等方面也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在园林中可形成丰富的景观效果,在感觉、视觉、观赏上给游人增添游兴。彩叶树木是指整个生长季节叶片保持非绿色的植物。其叶色常因季节的不同发生明显变化,这些变化在园林造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个优良的彩叶树种,应具备以下3个基本条件[1]:第一,叶片色变醒目、亮丽,明显不同于其他观赏期的颜色,观赏价值较高;第二,生长势较强,有较厚的叶幕层,最好是乡土树种;第三,落叶与常绿相结合,色叶期较长。但目前除少数彩色树木已被利用外,大都处于野生或无意识的利用状态。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周围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更着重的是城市园林景观的观赏性、长效性以及对人类的宜居效果。城市绿化景观强调乔、灌、花、草的有机相结合,讲求林种季相、林相、色相的多重效果。然而由于气候的原因,江苏省苏北地区植物材料相对缺乏、品种单

一、林相单纯、观赏期较短,因此彩叶植物以其色彩艳丽、观赏期长、营造园林景观稳定性强、色相变化明显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园林行业中占有相当大的优势。

1彩叶树种的种类

彩叶树种由自然变异、育种、栽培选育而来,引起植物叶片色彩变化的因素有遗传因素、生理与环境条件、栽培措施和病毒感染等,目前彩叶树种种类大概可分为5大类:①单色叶类。指叶片仅呈现一种色调,如黄栌、黄金榕等。②双色叶类。叶片的上下表面颜色不同,如长柄银叶树、蚌花等。③斑叶类或花叶类。叶片上呈现不规则的彩色斑块或条纹,如彩叶红桑、变叶木、金心黄杨等。④彩脉类。叶脉呈现彩色,如黄脉洋花、金道蚌花、金脉大花等。⑤镶边类。叶片边缘彩色,通常为黄色,如金边铁、金边红桑、银边万年青等。上述各类都包含乔木、灌木、草本等。

2彩叶树种的选择

彩叶树种是园林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弥补一般植物的不足,极大丰富城市色彩,具有一般树种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彩色树种不仅用来点缀、配色,更多的是用来布置图案和色块烘托园林气氛,彩色植物已成为立体的“彩色地被”。在城镇绿化中,不但要四季有绿、三季有花,更应注意绿化苗木的色彩多样、富有变化,追求四季景观的不同,因而叶色鲜艳色、彩明快的彩色树种有更为强劲的要求,但是在彩色树种的选择和栽植上要根据地点具体要求和品种的生物学特性来选定彩叶树种,彩叶树种选择好坏直接关系到彩叶植物的配植,也直接影响其整体观赏效果。

2.1符合生态习性的原则

如黄栌在半荫的条件下长得最好,叶色最红,若光照时间过长,则叶色发暗,而黄金榕、金叶假连翘在全光照的条件下才能充分体现出色彩美,一旦处于光照不足的半阴或全阴的状态下,则将恢复其原始色而失去彩叶效果。许多喜荫的彩叶植物,在光照直射的情况下,会引起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因此在设计时要考虑其生态习性,只有在充分了解植物特性的情况下,才能有目的地选择树种,切不能盲目选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2]。

2.2观赏效果与生态功能相结合的原则

选用秋色叶植物作行道树,可以形成变化丰富的城市景观效果,但该树种同时还需具备抗性强、病虫害少、干净等特点,如银杏、枫香、鹅掌楸等;如果将彩叶植物用作园景树,应选择树形和叶形都具较高观赏价值的树种,如金钱松、鸡爪槭、银杏、日本槭、枫香、乌桕等;如果将彩叶植物用作垂直绿化,应选择攀援能力强的树种,如三叶地锦等;若是美化断壁残垣,应选择攀援能力较差的树种,如五叶地锦、扶芳藤等;如果是点缀假山,可选择低矮的灌木或小乔木,如小糪、石榴、鸡爪槭等;若是城郊大面积造景,可选择的秋色叶植物种类较多。如果当地条件较差,可选择火炬树、黄栌、盐肤木等适应性较强的树种[3]。

2.3符合美学原理

彩叶植物的色彩种类非常丰富,有黄色类、橙色类、紫红类、蓝色类、多色类等(叶面同时呈现2种或2种以上的颜色加粉白绿相间或绿白、绿黄、绿红相间)。因此在各类植物的颜色搭配上,要根据美学的原则,既要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以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彩叶植物常用作模纹图案或是花带栽培,因此经常需要人工修剪控制其形状和高度,而且定期修剪可以促进植株枝叶紧密整齐,较长时间地顶梢新叶,从而延长彩叶植物的观赏期。有些彩叶植物叶形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并且大多与其他植物搭配,常需要整形和修剪,才能突出彩叶植物的特殊性。

3彩叶树种与园林景观的关系

色彩美是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之一,彩色植物的色彩应用是植物造景的关键所在。植物造景时树种的选择,以及如何根据设计意图进行配植往往会涉及到美学中有关季相、色彩、对比、协调、统一等艺术性问题。

植物景观中的季相极为重要,讲究春花、夏叶、秋实、冬干,应通过合理配植达到四季有景。春季主要观花树种有杜鹃、玉兰、含笑、碧桃、樱花、绣线菊、海棠、迎春等。夏景主要为荷花、睡莲、广玉兰、桅子,石榴、紫薇等;秋景主要为色叶树种,如各种槭树、枫香、乌柏、银杏、麻栋等,还有桂花香味相伴;冬景主要观花树种为梅花、蜡梅、山茶等,还有斑皮木瓜、油柿、悬铃木等观干树种。

色彩构图中红、黄、蓝三原色中任何一色同其他两原色混合成的间色组成互补色,它们并列时相互排斥、对比强烈,呈现跳跃新鲜的效果,可以突出主题,烘托气氛。我国造园艺术中常用万绿丛中一点红来进行强调就是一例。

4彩叶树种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彩色叶树种在园林中的应用形式一般分为基础种植、孤植树、树丛、树群[4]。基础种植现在应用较多,如北京街头绿地中用紫叶小璧、金叶女贞等株丛紧密、耐修剪的绿篱植物组成各种图案或修剪成色带与建筑或草坪相配,形式简洁,但效果突出。

树姿优美、叶色亮丽的孤植树一般处于构图的中心位置,起到突出景观引导视线的作用。如高大挺拔的鹅掌揪、银杏、乌柏、枫香及摇曳多姿的鸡爪槭、红枫、南天竹等都适合孤植于庭院和草坪中。

三五成丛点缀于园林绿地中的彩色叶树种,既丰富景观色彩,又活跃园林气氛。如将红色或黄色系列的彩色叶树种紫叶李、槭树类、北美枫香、茶条槭、南天竹等丛植于浅色系的建筑物前,或以深绿色的针叶树种为背景,将花叶系列、金叶系列的种类与绿色树种丛植,均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常用的植物有红枫、鸡爪槭、南天竹等,红色的叶、花、果则跃然墙上。北美枫香、茶条槭、南天竹等丛植于浅色系的建筑物前,或以深绿色的针叶树种为背景,将花叶系列、金叶系列的种类与绿色树种丛植,也能起到层叠有序的效果。以彩色叶树种为主要树种成群成片地种植,构成风景林,独特的叶色和姿态一年四季都很美丽。

在高速公路两旁一般也采用成片种植彩色树种的方式来丰富视野景观。如北京的八达岭高速路两侧,应用馒头柳、火炬树、奕树、油松等片林形式交替种植,形成春夏秋冬的淡绿、翠绿、火红、灰绿等不同季节景观。

5园林绿化配植的方式

5.1丛植

丛植是运用较多、较成功的手法,可经常看到三五成丛的彩叶植物点缀于园林绿地中。成丛栽植彩叶植物既丰富了景观色彩,又活跃了园林气氛。适合丛植的彩叶植物有变叶木、彩叶红桑、金边红桑、彩叶朱槿等,与黄色叶植物金叶假连翘、红花植物犀茉莉等配置,色彩缤纷、赏心悦目;或以绿色乔木作为背景,彩叶植物作为前景处理,层次感强烈,能得到较好的景观效果。

5.2色块种植和基础种植

用的较多的是金叶假连翘、金叶黄杨、金叶女贞、紫叶小檗、黄金榕等植物,常被修剪成球状、圆锥状,或用作彩篱,有的用整形、灌木代替草坪、树池、花坊等。根据各自的叶色和质感的不同,有可以组合成色块和图案花卉与乔木镶嵌,其中植株紧密且耐修剪的彩叶植物与他绿色基础种植材料相互搭配,构成美丽的镶边、组字、图案等,特别是在绿色草坪背景下的基础种植,往往将彩叶植物衬托得更加美丽。此外,彩叶植物叶非常适用于街道绿化、高速公路绿化及工矿企业绿化。

5.3群植与片植

以彩叶植物为主要树种,成群成片地种植达到成林的规模,可增加景深效果,营造出颇具气势的景观,其独特的叶色和姿态使人们在四季都能欣赏得到。

5.4垂直绿化和高架桥下绿化

垂直绿化和高架桥下绿化是一些大城市用来增加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的重要手段。利用紫叶小檗、金叶女贞、金叶黄杨等耐修剪的彩叶植物栽植成植物彩篱与绿色植物搭配可构成美丽的图案。可广泛应用于城市主次干道边坡、挡土墙、围墙、人行天桥、立交桥、公园、厂矿企业、居住小区等绿化。将彩叶植物与形、色彩反差较大的背景植物或建筑物进行搭配,观赏效果更佳。如在建筑物前或立交桥下,就经常把彩叶植物修剪成圆形、拱形或波浪形等;在高架桥下绿化,常常采用耐阴的彩叶植物,如白边八角金盘、黄斑八角金盘、银边薜荔、斑叶洋常春藤等,大大增加城市绿量,丰富色彩效果。

5.5孤植

彩叶植物色彩醒目,可作为景观中心和视觉焦点,引人视线。如株形高大丰满的银杏、榉树、国槐、金叶刺槐、紫叶梓树以及株形紧密的红叶李、紫叶石楠等都可孤植于庭院或草中独立成景。

6彩色叶树种配植的原则

尽管彩叶树种应用方式灵活多样,但也应遵守一定的原则。一是要符合彩色叶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例如,美国红栌要求全光照才能体现其色彩美,一旦处于光照不足的半阴或全阴条件下,则将恢复绿色,失去彩叶效果。而有些植物则要求半阴的条件,一旦光线直射,就会引起生长不良,甚至死亡。二是只有不同色彩及背景植物合理搭配,才能获得最佳观赏效果。三是在确定好树种之后,还应注意它们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在建筑物前或立交桥下,为了与环境相适应经常在平面上采用圆形、曲线形等几何图案,在立面上采用直线形、拱线形或波浪形。但在应用时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尽量选择并开发乡土彩色树种。避免盲目乱引种,或是引种时间太短就大量应用,以致于不能完全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从而造成经济和效果的双重损失。

7小结

随着生态园林的发展,利用植物造景既是园林造景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课题。虽然我国彩色叶植物资源较为丰富,但缺乏有意识的利用,除少数景点外,大部分尚未构成一定景观效果。利用彩色叶及植物选景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改变以常绿树为主调、零星点缀秋色叶造景的手法,采用秋色叶树木成片种植,以造成"秋色无限好"的景观,在局部景区以秋色叶为主调,以常绿树为背景,既满足色相变化,又实现对比与和谐,显得生动活泼。二是以彩色叶树种作行道树,利用春季和秋季叶色的变化,起到街道和城市的立面效果。三是种植彩色叶树种时,应注意与环境及建筑物的和谐统一,利用色彩变化,人为创造一定的意境和诗意,诱导人们联想到大自然赋予植物赏心悦目的美。

8参考文献

[1]王慧娟,赵秀山,孟月娥.彩叶植物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J].河南农业科学,2004(11):70-72.

[2]王从彦,郭二辉,胡颖,等.河南野生木本彩叶植物资源评价与园林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968-8969.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