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学的现状范文

经济学的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学的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学的现状

第1篇:经济学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教学现状;经济学;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在中国《经济学》通常被称作《西方经济学》,又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后四个阶段。而现代经济学更是丰富多彩,增添了很多分支。从这方面看,要学好或教好《经济学》这门课程并非易事。

一、《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国内高校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对教材使用现状。首先,从引进国外教材看,比较重视选择知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知名作者或学术成就高的作者出版的图书。其次从国内看,清华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经济学教材从成本价格看比较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学》的教学需求。

(二)《经济学》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首先,国内的《经济学》教材通常都有比较多的微积分的使用,在教学经济学时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穷于应付微积分的问题,这样就减少了对经济学本身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让很多学生和老师都觉得经济学是一门很难的课程,也就减少了经济学这门课程的趣味性。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案例式教学应用不强。案例教学本质是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没有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对于现实生活问题,我们可以存在多种视角,多种解决方案,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经济分析的能力和兴趣;案例教学综合性较强,对某个案例的合理分析不只是涉及到课程中某一章节的知识点,而是可能需要对几个章节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同时,案例教学需要较多的背景知识介绍,我们不能把一些外文教材中的经济案例直接照搬到课堂,因为有些背景为我们国内学生所不了解。

(三)《经济学》的应用现状。首先,《经济学》是财经类学科的基础理论课,学好《经济学》是学好其他课程的铺垫。而目前的经济学的教学,往往仅将经济学当作资产阶级经济思想的一部分,对于它与其他各门课程相互借肋、相互铺垫的内容忽视其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孤立,不能融会贯通,不能真正发挥西方经济学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的作用。其次,《经济学》的现实应用性。目前,《经济学》课程定位是通识教育,一般讲授内容较为基础,虽然加大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却弱化了《西方经济学》的技术性和专业性,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总体上,在《经济学》的教学中更多的是重理论,对于理论的应用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由于理论和现实应用的分离,是学生在学习经济学时也缺乏足够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经济学素养的锻炼和提高。

二、改善《经济学》教学现状的思考

(一)经济学的教学是一门课的教学而不是某一本教材的教学。经济学体系结构丰富多彩,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对于完善教学过程中的不足,都能起到相当的作用。所谓的取其精华对每位教学工作者都能受益。

(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需要加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上课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和实际相关的经济学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辅助学生用所学的经济学原理和经济学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在教学中,学生不单是消极或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而是带着问题或好奇心进行思考、辨析,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主动学习和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问题或想法,使自己成为知识的主导者。例如,在价格的决定上、价格的变化的原因的分析和物价又为什么普遍的上涨、中国人的贫富差距为什么这么大,等等这些问题上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找问题的答案,然后对教师可以对相关问题进行总结。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同时可以提供一些视频内容辅助教学。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经济事件,既生动又形象,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并能够形成较深刻的印象。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既要注意知识的丰富性又要注意形式的多样性。对于经济学事件的视频内容可以适当的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和提供。而课上的视频内容需要紧贴上课的内容,必须是为上课服务的。在条件具备的时候,教师可以录制讲课的视频,可以帮助学生课后复习,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形式可以多样,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教学内容的总结,以帮助学生形成经济学的知识体系。

(四)改变课程的考核方式。大多数院校对学生的课程考核方式以期末考试加平时成绩形成,这种考核方式有一定的作用,也有一定的弊端。主要是会忽略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所以考核方式可以适当的调整。课程的考核可以是书面考试加能力考试相结合。能力考试主要是让学生自主的分析一些经济现象,给经济现象一个合理的解释。

参考文献:

[1]张本飞.《西方经济学》教学现状与反思[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

第2篇:经济学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教育;供给;需求;投资;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240-03

近年来,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顺势呈“井喷”式发展,以安徽省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为例,2008年成立的“安徽省行知联盟”14所应用本科高校中就有13所为新建本科院校。其实,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该是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从外部环境或内部条件来分析,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现象与问题:诸如教育经费来源单一,办学基本条件急需改进;人才培养类同化,不能满足多样化的人才需求,教育供求结构性失衡现象严重;校企合作不真,产教研结合不实,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不足;等等。应对教育发展过程的诸多挑战,是学界的责任与义务。近几十年来,如何科学地发展教育?如何更好地推到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自然受到了教育学界的重视,也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关注,相关研究成果不少。

一、国外有关研究

关于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研究,相比而言,国外的研究起步较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早在六十多年前,西方学界就已经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关联性进行学术争论:一是以巴洛夫为代表的人力资源学派,认为可以通过政府的人力预测,主动培养人才以促进经济发展;二是以福斯特为代表的学者,认为职业教育不能主动供应人才引领经济发展,只能被动地反映经济发展的需求。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新的产业部门不断产生,而新兴产业部门对劳动者的知识、技能等职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资格要求,因此,更高层次教育的经济意义越来越凸显。在此期间,以舒尔茨(1990)[1]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在对个人收入和国民经济分析后,得出了“教育不单是一种消费,更是一种投资活动,具有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的经济效益”的结论。随后,在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上,西方产生了教育经济学,于是,不少学者从经济的角度、运用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来研究诸如教育成本与收益、教育资源投入与产出等教育问题,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近年来,有学者们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理性而系统地分析了韩国高等教育的扩张历程,总结出高度依赖私人资本、政府高度管制、高等教育的等级结构等是韩国高等教育快速扩张的成功经验。研究后指出:政府支持未必是高等教育扩张的主要动力,开放的办学模式、多元的高等教育投资(主要是个人教育投资)及其良好的教育回报才是韩国高等教育扩张的动力[2]。这些理论成果或典型经验,对于我国“十三五”期间乃至未来更长时期科学地发展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国内有关研究

教育经济学经过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近20年的逐步发展,已经成为了一门学科。相对于西方研究,我国学界对教育的经济学研究稍晚一些,到20世纪80年代,相关研究才结出成果。厉以宁(1984)[3]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育投资的经济效果等,认为教育不仅是一个社会学范畴,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范畴。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学界对教育与经济关系的研究全面展开,主要研究有: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与经济关系研究;二是教育投资短缺问题及教育经费效益问题研究;三是教育资源合理配置问}研究,等等。进入21世纪以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关于高等教育经济学理论研究也越来越多,正趋向完善、走向成熟。如:王培根(2004)[4]运用了经济学理论、方法和计量模式较为全面地论述了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高等教育的需求、供给、成本、投资及其收益等问题是该学者主要研究对象,结合经济现象与教育问题,该学者力图寻求社会经济与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以便于解决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等问题。至于如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正如舒尔茨曾指出:“教育远不是一种消费活动。”更是一种投资活动。可见,我国关于教育的经济学研究,从萌芽期、初创期,现已经进入发展期,相关研究成果近年来层出不穷。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提出在我国仅有十多年的历史,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是当前一个新的热点课题。十多年来,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方面所取得一定进展,但总体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有关研究主要是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出对策。研究成果也集中在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概念界定、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定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属性与特征研究、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路径等教育教学问题研究,等等。其中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现状及其问题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较多,如《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5]、《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6],等等。这些研究大都是从教育学的视角,研究内容或方法大同小异。

三、经济学角度有关研究

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研究高等教育(包括应用型本科教育)问题,研究涉及面较窄,相关文献资料也较少。有关成果主要体现在:

1.高等教育的供给与需求问题研究。高等教育的经济学研究自然离不开对高等教育供给与需求问题的研究,高等教育的供给与需求是高等教育经济学分析的两个要素,是经济学分析的微观基础。(1)有关教育供给研究。研究高等教育的供给问题有不少成果:有学者们首先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界定高等教育供给这一概念,在此前提下,分析了影响高等教育供给的诸多因素,即教育资源、规模、师资、教育需求和外部政策等是影响高等教育供给的六大重要因素[7];也有学者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供给现状及其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中国高等教育存在供给量相对不足、供给结构不合理、供给分布不平衡等问题,难能可贵的是,该学者在研究中提出了坚持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并重的应对原则[8];等等。(2)有关教育需求研究。有学者在对个人的高等教育服务需求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人们对高等教育需求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盲目性现象,认为,我国个人的高等教育服务需求结构需要优化,并提出了个人对高等教育服务需要形成理性的有效需求的建议[9]。(3)有关教育供求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研究。有学者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其特点,对教育需求和教育供给进行经济学分析,该学者探讨的高等教育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的如何形成问题,有很好的研究价值,提出的“加强宏观调整促使现代高等教育供需平衡”主张是一个现实针对性较强的建议[10]。实际上,高等教育的供给和需求一直是矛盾的统一体,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矛盾。化解矛盾、实现高等教育供求均衡发展,是当前学者们的心声,是学界的共识。在我国教育的供求关系中,教育结构性矛盾问题较为凸显,不同类别教育供求不均衡、不同层次的教育供求不均衡,可以预见,在今后一段时期,关于如何调节教育供求结构性矛盾、引导高等教育理性的需求与有效供给,是一个亟待学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2.关于投资与就业效应的研究。教育投资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实际上我国的教育投资长期不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更是如此。有学者采用比较静态方法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有关教育投资的两个问题:一是当前中国产业转型时期人力资本投资现状;二是产业转型对人力资本教育投资的要求[11]。“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是教育部明确了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方针。“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已是我国现政府的教育战略部署。研究高等教育特别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投资与就业效应问题对指导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于2008年,就有学者研究了家庭高等教育投资与大学生就业回报问题[12]。还有学者基于匹配模型理论分析了引进政府的教育支出和公共投资支出对劳动就业效应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政府的教育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例与就业之间呈倒“U”关系[13]。可见,投资促进就业,就业引致投资,可以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的良性循环的互动模式,能影响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这是学者们长期研究得出的结论之一。

综上所述,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突破性进步已经带动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其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发展研究,学界也在争论中开始了一般性探讨,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生源市场和人才市场研究,等等。当前,伴随着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长足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逐步成为又一个研究热点,相比而言,应用型本科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最为紧密,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经济学分析的研究意义较大,更值得学界去研究。近年来,研究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经济学意义已经有学者们猎及,正逐步形成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如《应用型本科教育社会需求导向论》、《基于需求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等等。以上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成果表明:其一,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类型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其二,如何处理好应用型本科学院教育教学与实际需要、市场就业的关系?它们是制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两个“瓶颈”问题。

总之,综述以上相关研究成果,旨在借鉴大家智慧,总结成功经验,发现不足,力图创新。不难发现,这些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现象描述多、本质揭示少,深度不够;单学科研究多、跨学科少,系统性不强;教育学的视角研究多、经济学的视角研究少,动态分析欠缺。研究成果大多从教育学的视角描述诸如教育需求、教育的投资等某一问题或某种现象,进而提出几点意见或建议,等等。目前,从经济学的角度、跨学科动态研究应用型本科教育确实相对滞后和贫乏,专门针对安徽省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经济学研究极少。这正是《基于供求理论模型的安徽省应用型本科教育投资与就业研究》项目的价值所在,值得去研究。在下一步研究中,就是要借鉴学者们的智慧,试图弥补先期研究成果的某些不足,力求有所突破与创新,因此,本课题组计划以安徽省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例,基于一个供求理论模型,把供给、需求、投资、就业等四个教育要素按照整体性、有序性和结构优化原则结合起来研究,从而为高等教育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结构等提供理论基础。这应该是一个亮点。

参考文献:

[1][美]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M].商务印书馆,1990.

[2]Sunwoong Kim,韩梦洁.韩国高等教育扩张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3,(6).

[3]厉以宁.教育经济学[M].北京出版社,1984.

[4]王培根.高等教育济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5]胡少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

[6]崔瑞丽.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硕士论文,天津工业大学,2012.

[7]申培轩,陈世俊.论高等教育供给及其影响因素[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2).

[8]张珑秀.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1,(2).

[9]申燕玲.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个人需求结构优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7.

[10]陈鑫.现代高等教育需求与供给的经济学分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27(3).

[11]周晓蒙.产业转型视角下人力资本高等教育投资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3,(5).

[12]邱美凤.高等教育投资与大学生就业回报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13]王文甫.公共教育支出对劳动就业效应的理论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5).

The Economic Analysis on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Research Status Review

YANG Zhu

(Anhui Professional College of Art,Hefei,Anhui 230002,China)

第3篇:经济学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语文教学 教学现状 改革路径

现在是知识科技高速运转、迅速膨胀的年代,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莘莘学子身上的责任是赶超世界领先科技水平。语文作为一项首要的交流技能,在人们交流文化中起到了无法代替的作用。然而,从多年的从业经验来看,很多人对语文缺少一种热情,缺少一份学习语文的积极能动性,为了更好地解决这种现状,许多错误的观点都需要有效地解决。

一、教学方法的转变

为了有效地带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做到一种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使语文学习有更加广泛的活动平台,让语文的学习充满活力,作为教学人员应指导学生在日常的活动中学并且用于实践,通过课外的这种活动来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丰富充盈。在学习课本知识、课内知识、校园文化知识以外,我们还要兼顾其他学科的学习,做到课本和实践相结合,这样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修养和综合素质。对阅读的训练也要从对课本的掌握,逐步涉及到课堂外面的一些知识,有电脑和其他媒体的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对于写和说,一定要注重课外的练习,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在课外进行一个巩固和深入,并且应用于生活中。在很大程度上,综合学习充实扩展了学生的知识,但是也存在这一定局限性,就是它只是给予一个大致方向和参考数据,其他知识学生应该通过自己来掌握学习。以往大多数的知识都是从教材中汲取,以教材为指定学习范围,这就导致了教材的禁锢性,教材在教学中成了一把“枷锁”,随着教学方法的改变,教材也不断地向外扩展,目前它只是给教师一个引导,在学习方面还需要教师对内容做更细化的分析,总结更全面的知识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伴随着教材的改革,由以往的禁锢到现在的开放,教师也面临着重大的考验。这就要求教师在以后的学习上不断深化自己,增强学习意识,不断完善教学思路,重视对书刊和网上的学习,从而有效地转变教学方法,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筛选,从相关领域获取最大的知识量。老师授课的方法也是教学方式转变的一个环节,老师在授课环节应该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讲课作为辅助,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2.融入其他领域科学知识

语文教学本来就和其他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相辅相成。“拓展语文教学的层面,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语文教学和非语文学科的相互交流”“实现跨层面教学,和其他领域做到融会贯通”,以上几点在语文教学中反复被提及。以往的教学都是侧重学科教育,没能跟其他学科有个很好的融入,知识的积累都是为了学习语文而学习,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总的囊括作用和实用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处不用到语文,用语言来表达情感,展示社会百态,当然无疑也会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正所谓语文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一个不能缺失的角色。从阅读文章编排上看,主要侧重点是学科知识,但是从综合教学上看,跨领域的学习尤为重要。在做一个专题的时候,教学面主要涉及到科学和人文,学生可以综合相关知识或者是求教其他领域的老师,通过交流学习,提升语文学习能力。我们所掌握的语文有多种性能,其中可能涉及到文学、实践、知识、人文等。在我们的生活中语文扮演了多种角色,既能用语言进行学习交流也能够表达我们的情感,也能够展示我们的内在修养。语文这门学科其实是很有内涵和趣味的学科,但目前而言,一成不变的语文课,老师在教学中只是起到了一个讲评材料的作用,而没有让学生对语文课有一个参与互动,体验语文课的乐趣,体会语言的内涵和运用语言强大的内在美,课堂成了一个剖析文章内容和思想,讲解老套课后练习和知识点的“听堂”,从而导致了学生习惯了去听而不是去感受。目前教学中的写作还是以直接授课,反复强调,多重灌输的方法,忽略学生的言语表达和文字运用的能力训练,这与语文教学的初衷相背离,因而,转变教学模式,转换教育方式,才可以提高语文教学能力,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

3.以学习内容来决定讲课方式

不同的学习内容有着不一样的讲课方式,多重的讲课方式对授课内容也有一定程度上的推进,学习内容和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语文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为了顺应语文学科的演变,语文教学的统一性,广泛性和教育的多重性,教育讲课的方式也就出现了多重性。以往的语文教学都比较单一,内容老套,模式老套,从而割裂了语文教学和生活之间的纽带,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模式,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打消了学生对文字的念想,最终影响了教学成果。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语文教学也展示了多种姿态,单一从扩展学生创新理念为培养目标的教学就有十几中,这里不再做一一解答。在语文教学中,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是必然趋势,所以应运而生的是主次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这也是语文教学综合性的一个展现。

4.正确对待教学中的联系

现有教育体系中讲求“学生是主体”教育“重视学生自主能动性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教学中师生地位平等交流”“老师只在教学中只是起到组织引导的作用”,清晰展现教育中师生的一个平等立场。继而改变了以往教学中老师讲课,学生听课,老师编排课程,学生一味采纳;老师地位高人一等局面,形成了师生平等协作的关系。我们引用布鲁纳的一句话说,“老师和学生协作”,这就表示了老师不再是单一的讲授课程,而是采用跟学生是一种互动的模式,做到一个组织引导。这样也巩固了老师的一个领导作用,也赋予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置。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处于首要位置,从根本上详尽地展现了语文教学的目的。语文课程和语文教学方法的改变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的变动都会影响到另一方面,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正确认识二者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王轶《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几点看法》《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第4篇:经济学的现状范文

>> 本专科学生的素质差异对比分析 浅谈就业压力下空中乘务本专科学生的养成教育 大学生村官的现状及制度完善路径以长江三角为例 师范专科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师范类专科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现状及对策分析 空中乘务专业本专科学生就业压力研究 高职本专科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调查研究 专利权质押制度的现状及完善 排污许可证制度的现状及完善 医院薪酬制度的现状及改革路径探析 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现状及对策 学生规则意识的现状及培育路径 试论绿色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完善路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现状及完善建议 中国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价值、现状及完善建议 浅析我国缔约过失责任的立法现状及制度完善 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法律制度现状及完善 浅议我国空白票据制度的现状及完善 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试论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完善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5]详见河北北方学院 党委办公室关于印发《河北北方学院辅导员工作条例》的通知[Z], http://:1999/ShowDepartmentaArticle.asp?did=46&ArticleId

=1468

作者简介:

陈平(1977~),男,法学硕士,防灾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法理学、思想政治教育。

第5篇:经济学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商务英语精读 教学现状 改进对策

引言

《商务英语精读》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基础核心课,主要培养既熟练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又精通国际商务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学生毕业后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涉外商务工作者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商务英语专业所有课程中学时比例最大的主干课程,《商务英语精读》对于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与陈旧的教学理念限制了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不能满足新时代对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需求。学习活动以教师为主,课堂内容以课文翻译为主,练习形式以机械操练为主,考核评价以期末考试为主,是目前《商务英语精读》教学的四大弊病。想要优化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广大英语教师必须从问题的根源出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方法。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学情分析

(一) 英语基础薄弱,知识面窄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大部分学生高考分数不理想,入学成绩属于3b分数线,英语底子差,不关心社会新闻和时事热点,对于商务层面的知识更可以说是零认识。商务英语是应用于商务环境下的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对于这种更高要求及更为专业化的英语知识,大多数学生会出现短暂的知识衔接断层,不能很好地适应和接受本专业的学习内容。

(二) 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

笔者在入学伊始对本校2011级商务英语专业的新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当问及选择本专业的原因时,72%的学生选择不知道。他们大多数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所以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只能按照录取分数对号入座,而非出自对这个专业的喜爱。在回答对本专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认识这一问题时,88%的学生选择了“模糊”这个答案。他们认为这个专业主要是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再辅以商务知识作为补充,“商务”和“英语”是两个互不联系的学习方向。具体到要学习什么课程,应该怎么学习,经过三年的学习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他们更是毫无头绪。这种不确定使得他们对未来三年的大学生涯和之后的就业前景茫然无措。

(三) 学习态度消极被动

由于基础差和学习目标的缺失,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消极被动的情感趋向。对于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他们总怕回答错误,或者担心英语发音不准确而被别的同学取笑,所以他们不敢开口说英语,或者小声地自己问自己答,课堂气氛沉闷。这样不仅使师生和生生间的交际互动受阻,不利于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而且会造成学生惧怕说英语甚至是学英语的心理压力,严重阻碍其学习能力的长远发展。

二、《商务英语精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陈旧的教学理念

《商务英语精读》教材的信息量大,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却只着重词汇与语法的讲授,采用“介绍背景—讲解单词—翻译课文—剖析语法—评讲练习”的单一模式,忽视了英语语言与商务知识的融合,语言学习和交际运用的结合。这种以教师为主角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缺乏思考和开口的机会,扼杀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另外,一味被动地接受单调的语言信息使学生无法体会语言的交际功能,不利于其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手段落后

“一本书,一根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信息时代的教学要求。只有在课堂上实现视觉和听觉的双向结合,才能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尤其是《商务英语精读》这种专业信息量大的课程,在呈现学生日常生活少接触的商务知识和交际场景时,必须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才能使其对知识的感性认知内化为理性掌握。例如在讲解“Negotiation”一课时,与其教师滔滔不绝地介绍谈判的各个方面,倒不如通过播放真实的商务谈判录像,学生可直观地观察谈判人员的穿着、坐姿礼仪及谈判的流程及语言策略,加强其对商务谈判的理性认识。

(三)教师本身缺乏商务实践经验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大多是英语专业毕业,虽具有英语教学能力,却缺乏从事国际贸易活动的实际经验和处理贸易业务的实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多注重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商务技能的培养及英语在商务环境下的交际运用,无法体现《商务英语精读》将英语语言与商务专业知识密切结合的这一最大特点。

(四)考核方式单一

该课程主要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形式来考核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成果。不少学生平时学习不用功,到期末的时候采取“突袭”行动,熬夜就老师划出的重点内容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考试的成绩也不会太差。这种终结性评价方式只看重考试的结果,不在乎学习的过程,不利于考核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同时会让学生误以为学习本课程的最终目的就是记单词,背短语,忽视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三、改进《商务英语精读》教学的对策

(一)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对于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有着明确的要求:“在教学中要多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方法均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适用于《商务英语精读》的课堂教学。当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开放性的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模式,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教学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形成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既能建立积极的学习情感因素,又有利于实现语言的交际运用功能。

(二) 结合教材合理筛选教学内容

盲目地对着教科书照本宣科,将教材内容一字不落地翻译成中文,是精读教学的一大弊病。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应为学生所需的,而非教师所知的或教材所有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职业能力需求,筛选合适的教材内容并结合反映最新行业发展动向的相关资料,“实用为主,够用为度”是选择教学内容应遵循的原则。只要让学生明确可实现的学习目标并使之体会所学知识能真正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就能从不断的“探索—发现”中感受成功,收获知识。

(三) 教师应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加强动手能力

要想有效传授学生切实需要的职业能力和知识,教师本身需要不断进修,通过继续教育,下企业锻炼等方法,获取国际商务行业最新的知识动态及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内容到工作能力的零过渡。

(四)建立网络自主学习平台

教学手段的更新不仅是将多媒体教学引入精读课堂,还可通过建立校园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使教学活动从课堂延伸至课外。除了教学资源,教师还可精选行业发展信息,时事热点新闻,有意义的英语电影,英语歌曲等有助于专业学习,拓展知识面的材料,成为学生课外学习的网络资源。另外,教师还可通过平台布置,收查和批改作业;建立题库供学生自主练习、测试;设立问答讨论专区,增进师生间的在线交流。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可使教师更有效地掌握和引导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五)完善课程考核体系

《商务英语精读》课时多,教学信息量大,仅仅采用以期末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考核方式过于强调单次考试的结果,忽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的表现,不能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总体学习水平。而形成性考核主要针对的是过程学习,反映学生努力、进步及成长过程,有助于教师客观地评价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情况。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完善本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

结束语

教育部于2006年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为达到上述要求,《商务英语精读》课程必须围绕教学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改革、创新和完善教学方法与手段,将英语语言知识和商务技能的运用放于教学的首要位置,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实用型的国际商务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A].2006.

[2]魏金玲.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模式探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第6篇:经济学的现状范文

【P键词】高中 作文教学 现状 解决途径 分析

一、高中作文教学现状

1.教学目标模糊,教学理念落后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从高中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出发,也没有结合教学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他们的作文教学方案不具针对性,和新时期学生的心理、思维、写作现状不相符,缺乏“针对性、系统性”,作文教学没有侧重点,导致学生无法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方向,长此以往,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同时,教师并没有与时俱进,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理念落后,对新课程没有准确认识,无法灵活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有效辅助作文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写作全过程的有效指导以及监督,导致学生不认真对待作文课程教学,作文教学效果低下。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缺乏灵魂、缺乏自我的存在,缺乏对生活的主观感受,写出的文章干瘪乏味,毫无生机可言。

2.作文教学方法单一化

在新课程背景下,“填鸭式、放羊式”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高中作文教学的客观要求,存在的新旧问题不断显现,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高。由于长期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满堂灌教学模式,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生生、师生间的互动极少,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很少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作文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同时,教师没有根据班级学生已有的作文水平,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准确把控作文教材内容难易程度,一次性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而他们真正消化、吸收的知识点并不多;作文评价方式陈旧单一,不借鉴吸收先进的评价模式;导致作文教学目标无法顺利实现。

二、高中作文教学现状解决途径

1.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理念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准确解读大纲要求,根据新课程理念,以作文教学内容为切入点,促使作文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化,要将课堂还给学生,扮演好协作者、组织者、引导者等角色,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作文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同时,教师必须注重教学理念的优化,坚持生本教育理念,结合高中生各方面特点,科学安排作文教学内容,合理设计作文教学方案,要有所侧重,便于学生更好地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多融入到班级学生中,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多角度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因为写作水平的提高和阅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引导他们在阅读中过程勤记、勤思、勤练,在阅读中探索写作的真谛。

2.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首要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中,离不开良好的教学情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应用语文教材,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各类写作素材,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教材中选入的篇章,无一不是经典,它们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弘扬着真善美,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情怀。教师一定要牢牢抓住教材这个“源头活水”,因势利导,方能水到渠成。

3.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议论文、记叙文的特点、性质,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分层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掌握各类文体写作技巧、写作方法等,巧妙构思的基础上,进行写作,不要随意改变写作思路,以“记叙文”为例,要巧妙抓住任务的情感展开写作,让文章有亮点,以“议论文”为例,写作中要多扣主题,有具有代表性的论据,避免跑题。同时,阅读不同体裁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为写作夯实基础。

4.提高品味,丰富思想

当下,“三俗”横行,高雅遁形。语文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走向崇高,让他们远离低级趣味。因此,要引导学生多读些经典作品、少读些网络小说;多接触大自然、少看些影视剧;多一些独立思考、少一些人云亦云;多通过现象看本质、少故作高深弄玄虚……只有提高了人品,才能提高文品;只有丰富了思想,才能写出深刻的作品。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多角度分析作文教学的特点和性质,根据其存在的问题,明确作文教学目标,构建高效课堂,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走出“文中无我”的困境,通过提高其写作水平,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翠玉. 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教学建议[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01):55-58.

[2] 邱海林. 基于序列化训练的高中作文有效教学[J]. 课程教学研究,2014(02):22-25+28.

[3] 任雅玲. 高中作文教学高效策略[J]. 教学与管理,2014(18):120-123.

第7篇:经济学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 京族学前教育 现状 问题 对策

一、尾村学前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尾位于防城港的东兴市,与巫头、山心称为京族三岛,是全国唯一的京族聚居地区。岛上的京族人民主要靠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为生,目前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最为富裕的民族之一。而尾因其美丽的风景――金滩和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京岛旅游度假村。在这样的社会经济背景下,我经过访谈调查发现,东兴尾京族农村学前教育与其他民族地区存在共同的问题,同时还有其自身特有的问题。

(一)办园条件简陋,教育观念落后。

从尾村发展的现实来看,虽然交通便利、经济发展得很好,但是这里总共只有两所幼儿园,且均是由私人投资的民办园,办园形式比较单一。两所幼儿园都是两层的建筑楼,一所采用的是村里的旧办公楼,一所是租用的民房,室内空间狭小、室外活动场所有限。教学设备、儿童娱乐设施严重不足,必要的保洁、消毒设备缺乏,卫生防疫方面存在的隐患比较大。在教育观念上,由于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等原因导致教师大部分是初高中、中职文凭。因此,整体素质较低,教育教学理念落后,从而使得学前教育的实践和效果往往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另外,许多家长认为,幼儿园就是教孩子学知识的,因此,他们以孩子在幼儿园是否会了算术题,能写多少生字作为衡量幼儿园办学质量好与坏的标准。据当地幼儿教师反映,尾村的家长多数对孩子的要求比较高,他们要求孩子认许多字,那些本来幼儿接触不到的词语也要求幼儿教师教会孩子。不仅孩子压力大,老师压力也大。

(二)幼教师资薄弱,双语教师缺乏。

通过访谈,了解到两所幼儿园都是一个老师带一个班。这一名老师既要注重教育又要管好保育。在这样的情形下,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可想而知。访谈中,我发现该村幼儿教师的学历普遍不高,中职、初高中毕业的偏多;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多数是刚毕业的十几二十岁的学生,且没有任何职称。可以说,幼教师资力量薄弱,整体素质偏低。东兴尾京族以京语为母语,普通话不是很常用,幼儿刚入园时只会听说京语。带小班的老师说,平时上课她经常需要用京语和普通话两种语言来教学,其他外地来的老师在教学上就会存在一些困难。幼儿园的老师们都认为尾作为旅游度假村,幼儿应该学习普通话,这样有利于他们与游客交流沟通,也有利于幼儿自身的发展,但老师担心自己的普通话不标准影响幼儿的学习。

(三)本民族特色缺乏,民族意识不强。

京族是我国唯一的海洋民族,总人口为2.25万人,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京族人民从事着海洋捕捞、滩涂养殖、滨海旅游等与大海息息相关的生产劳动,已成为我国人均收入较高的少数民族之一。

据调查发现,尾村当地的两所幼儿园都使用上级指定的材,其中一所幼儿园虽增订了艺术方面的教材,但不具有本民族特色。幼儿园中没有能体现出本民族特色的课程、教材,教师也没有给幼儿讲关于京族的历史、传说、神话之类的内容,只是在京族哈节晚会的时候,为孩子们排练体现京族哈节特色的舞蹈。我随机采访了幼儿园中几个孩子,孩子们多数都不知道自己的民族,也不明白民族是什么,有些稍大一些的孩子知道自己是京族的,但不清楚京族与其他民族有什么区别,不知道民族特色有哪些。

(四)教育活动相对封闭,家园联系不够紧密。

调查表明,为了孩子的安全(幼儿园离海滩很近),幼儿入园后是全封闭的,只能在封闭的室内活动,天气好的时候,老师偶尔会带孩子出去走走。教师与家长见面的机会很少,仅限于家长偶尔来接送孩子的时间。而在接送孩子的这段时间里,一位老师要照看十几二十个孩子,没有时间和家长交流,而家长也很少主动和老师沟通。据一位工作了四年的老师说,她和家长很少交流沟通,从没组织开展过家长会,幼儿园也从没要求开展。平时的教学活动,家长是不参与的,幼儿教师也不知道让家长参与进来做什么。与此同时,家长没有意识到要积极配合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他们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是老师的事情。

二、对策

(一)改善办学条件,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京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比较高。他们认为,尾村有能力改善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有能力为幼儿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尾村的两所幼儿园均是民办,以赢利为目的,没有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为此,办园者应充分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同时,每一名幼儿教师也要树立培养“完整儿童”的教育观念,把幼儿看作是具有发展潜力的独立主体;尊重幼儿爱玩、爱游戏的天性,而不是灌输知识,给予“小学化”的教育。

(二)提高幼儿教师业务素质,培养一批优秀双语教师。

农村幼儿园的主办方应秉着为幼儿健康成长、老师专业发展的理念,因地制宜地对幼儿教师进行特长培训和专业指导,突出本民族幼儿园特色。同时,多吸收幼儿教师,更合理地分配教师到各个班级,使教师有时间和精力参加培训,而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派出一位老师参加培训,整个幼儿园的工作都会受到影响。学前双语教育不仅是提高民族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而且对拓展幼儿思维、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满足幼儿现实生活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尾作为旅游景区,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来访,幼儿与外界交往时会因语言不通产生人际交往的障碍,从而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在民族地区培养优秀的双语教师尤为重要。

(三)充分利用当地民族特色,培养幼儿民族意识。

京族有许多本民族特色的文化,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根据本民族的特色给孩子们讲一些关于京岛来历的传说、哈节的传统、独弦琴、喃字的故事、京族的生活习俗、京族的特色小吃、海滩美丽的贝壳,等等,老师尤其可利用京族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哈节,来开展与此相关的一系列教学活动。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民族特色资源,就地取材,提供操作性强的教具、充足的玩具等,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逐步意识到自己的民族和自己民族的特色,从而培养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认同感、自豪感与归属感。

(四)加强家园合作,整合教育资源。

少数民族地区应加强家园合作,一方面要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创新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要通过家园互访、家长接待日、家长座谈会、亲子教育活动等途径,使家长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提高科学育儿水平。例如:教师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家长讲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诚恳地邀请家长对幼儿园的管理出谋划策,并参加力所能及的教育教学活动(如独弦琴教学、编织渔网等)。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家园联系,特别是抓住家长接送孩子的机会,唤起家长教育孩子的主动意识,使他们自觉成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形成教育合力,让教育资源互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学习和生活环境。总的说来,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应面对困难,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培训,努力提升幼儿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水平,充分开发利用民族地区丰富的幼儿教学资源,逐步走出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学前幼儿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李芳兰.京族教育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5).

[2]黄尚茂.万尾京族传统文化发展现状调查报告[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2).

第8篇:经济学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移动学习;应用现状;前景展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WAP技术、蓝牙技术、GPRS系统、UMTS系统为代表的通讯与传播方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移动学习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涉及移动应用软件开发、无线网络技术等多个领域。它在可携带性、操作便捷性、互动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本文希望借助对移动学习相关内容的分析研究对移动学习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一、移动学习的简介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远程学习的一种形式,它在移动计算机的设备帮助下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机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

二、移动学习的特点

1.学习的移动性

学习者的学习地点不再局限于教室内、学习桌前,学习者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进行学习,具有灵活、简便的特点。

2.内容的互动性

学习内容的互动性在移动学习中得到了更好的体现。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自主地进行信息沟通,资源共享,享受人际交往互动以及思维的碰撞。

3.方式的数字性

移动学习区别于传统学习模式的关键是要在移动设备上进行数字化学习,这些便携设备包括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网络学习机等多种终端资源。这些终端资源的基本特征就是便携性和数据可交换性。

三、移动学习的局限性

1.移动学习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

移动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而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需要集中注意力和深入思考。但是在很多移动学习环境下充满了分散注意力的事情,从而使学习者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容易给学习者留下极度心烦意乱的体验。

2.移动学习资源的匮乏

由于移动学习资源建设方向不明确,而且缺乏系统指导与整合,很难形成学习资源的互补共享,造成移动学习资源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

3.移动学习设备的局限性

移动学习设备在学习者的学习中具有很大的影响,由于移动设备本身的局限性从而导致学习者不能进行深入学习。

(1)移动学习设备屏幕小。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浏览大量的学习资源,但由于屏幕的限制导致学习阅读的不方便,容易给学习者带来视觉疲劳,降低学习兴趣,导致心情烦躁不能对学习知识进行深入思考。

(2)移动学习设备存储量有限。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有用的学习资源或者需要记忆的知识点需要学习者及时存储,以便于以后深入理解思考。然而现在移动设备的存储量有限,因此这对移动学习的开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4.移动学习效果难以评价

学习评价一直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目前移动学习并没有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因此不能很好地检测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学习者也不能很好地进行反思。

四、移动学习的发展前景

移动学习是E-Learning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它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它代表着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1.小量的学习

学习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是移动学习的一个局限性。因此在未来的移动学习资源的建设中应尽可能发展提供小量学习的工具。这样可以使学生每次只接触少量的学习内容,从而能够更好地吸收,了解不断增加的信息量。让学习者进行短时间的学习,甚至在排队等候、坐车途中都可以进行小量的学习。

2.线上合作学习

现今,大部分的地方都有良好的网络设备,已经有大量的人可以使用手机讯号上网。学校也已经在许多方面使用网络作为学习工具,线上合作学习更是快速成长。这意味着学习者可以在网络上参与学习项目并且在线上互动。许多学校已采用博客让学生分享学习项目和个人想法。另一些学校则制作自己的广播。还有一些学校要求学生共同创造一个多媒体网站。这些项目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团队合作,还能让学生学习到未来在学术领域或职场上实用的科学技术。

3.工作场所培训的移动学习

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机构,它也可以存在于职业培训当中,通过博客或者一系列广播运用移动学习来分享专业知识,当员工遇到问题或者不熟悉的情况时,他们马上能够借由移动设备解答疑问,从而加强他们的学习。

移动学习是移动计算机技术与数字化学习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未来的“云”世界,移动学习将不仅仅是一种学习趋势,也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这种运用“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将传统面授和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电脑学习方式相结合打造的一个开发、互动、不受时空约束的教育平台,将这些带给学习者更多种可以自由选择的多维度学习方式,让好的课程在上面“自由徜徉”,以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叶成林.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2]刘珍芳.移动学习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新方向[J].中国电化教育,2005(9).

[3]黄德群.移动学习研究对远程教育的影响[J].中国远程教育,2005(12).

第9篇:经济学的现状范文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学生考入艺术院校之前,对艺术与设计之间的关系没有认清,错以为接受艺术类教育就是将来要成为艺术家,不了解设计的真正含义;第二,由于包装设计专业在各美术院校开办,教授包装设计课的教师大多毕业于美术院校,没有接受过设计教育,只注重表现技法和绘画技法的训练,不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等的训练;第三,教学设备不完善,缺乏教学用地和实践场所,很多艺术院校甚至没有专业教学场所。

二、当代包装设计教学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观念的极大改变,艺术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全国各地的高校不断地开设包装设计专业。包装设计专业的增多、竞争的激烈,促使近年来包装设计教学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还没有完全脱离过去的教学模式。一些艺术院校仍沿用过去的教学方法,导致包装设计教学仍停留在原来的教学水平上。学生误认为包装设计就是先折叠纸盒,再在盒子的外面画一些好看的图形,写一些漂亮的文字,上一些好看的色彩;错误认为只要盒子的表面设计好看就是好的包装设计,而不管包装的造型、材料、工艺等是否新颖、独特。近几年来,随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不断增加,各高校在生源、就业方面竞争激烈,不得不想办法来提高教学质量,这促使包装设计专业教学有了质的发展。但各高校的教学都把包装设计作为平面设计的一个部分来教授,都还停留在包装外表面的装潢和美化阶段,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偏重于视觉效果而忽略了产品的属性、材料特性、造型、工艺情况以及回收环保问题、市场销售情形、消费需求状况等,致使设计的作品无法运用到实际的印刷、生产和消费中,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当代包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

由以上可知包装设计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笔者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第一,从多学科、多角度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创作。包装设计是艺术、技术、材料、工艺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科目,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包装设计包括造型设计和装潢设计,同时涉及技术、材料、工艺,设计的包装如何才能做出来、用什么材料、采用什么样的工艺程序等,都需要学生一一去认识、了解、创造、实践。第二,要有完善的教学设备和教学实践,给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这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前提。没有完善的教学设备供学生实践,学生即使设计出好的包装也不知道能否制作出来。而只有通过设备制作出来,才能看出作品的实际情况,才知道哪些好的应保留,哪些不好的应摒弃。第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在教师的安排上不同专业要有所区别,教授包装设计的教师应该从设计专业教师中选,因为学纯美术的教师不具备设计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纯美术表现艺术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个好自由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感受,而设计者设计产品除了要表现自己对社会现象的感受和体验以及自己的个性外,还要使消费者能够接受,消费者不接受设计就是失败的。不定期地选派包装设计的教师去工厂实践,这样一来可以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传授给学生,二来教师通过学习实践也可以提高专业水平。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