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教育的原则范文

护理教育的原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教育的原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理教育的原则

第1篇:护理教育的原则范文

[关键词] 高职英语;立体化互动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1-105-2

古希腊哲人普罗塔戈说:“人的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国际政治、经济及科技文化交流频繁,英语语言成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与人民之间的信息传递、情感交流重要的交流工具,具有非常重要的国际地位。英语语言是重要的交流手段,其实践功能应用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中国的经济、科技、文化等多元化发展趋势下,社会实践中亟需大批熟练掌握英语语言能够进行书面交际的人才。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已然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所训练出的主动性技能能够较客观地、公平地反映学生对语言知识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语言的思维,映现出学生的综合交际能力水平。实践教学中,通过立体化互动式英语教学培养其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写作习惯,进而巩固、强化所学过的知识,提高学生写作水平,铸就学生优秀的学习品格。高职英语教学应以培养能力和素质为目标,提高听、说、写、译等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锻造学生优秀的学习品格。

一、高职英语教学的历史背景及教学现状

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自90年开始起步,发展历史不长,而且大部分高职学校是由中专升为高职的,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不能很好地适应高职英语教育的要求;高职学生对高职教育认识不足,对所学课程没有兴趣,缺乏学习主动性;教师教学管理和组织难度大。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一种教育。《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指出高职英语教学目标是“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而目前高职英语的教学依然是以课本、粉笔和黑板为主要载体的传统教学为主,这样“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必然会造就一批“高分低能”的英语学习者,“聋哑英语”的现象更是普遍存在,从而使得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面临很尴尬的局面。立体化互动式教学模式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二、立体化互动式教学的基本原则及理论依据

立体化互动式教学是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等都得到协调发展,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方法。立体化教学模式不仅仅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变革,还是教育观念的变革,教育理论的变革,对教育模式和教育体系的改革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立体化互动式教学的基本原则

第一,教学目标立体化:正确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全面性的进步和发展,而非片面地只关注于学生的成绩。第二,教学内容立体化:从实际出发,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性,确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第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立体化:从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中走出,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等感觉器官,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立体化互动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第一,蒙特梭利教学法:蒙特梭利说:“教育不是为上学作准备,而是为未来生活作准备。”蒙特梭利教学法有两个要素:一是环境(包括教具与练习),另一个是预备这个环境的教师。轻松幽默的教学环境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一个让学生敬佩的老师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上课注意力。第二,榜样教育: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认为,从动作的模拟到语言的掌握,从态度的习得到人格的形成,均可以通过对榜样的观察和模仿加以完成。由此可见榜样教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榜样教育是指受教者通过观察、模仿、整合、内化等一系列认知调节过程,从而获得自身的成长。第三,构建主义理论:哈雷马斯把人类的行为分为两类,一类叫做目的合理行为,一种叫交往行为。目的合理指的是主体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教学活动属于交往行为。构建主义(Constructivism),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达到构建的目的。知识的形成离不开人的交往,教育者在交往中完成自我建构过程,同时获得积极的、主动的发展。所以,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真正地做到“教学相长”。

三、高职英语立体化互动式教学的实现策略

(一)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人尽其才

常言道“十个手指不一齐边”,高职院校降低门槛招生,使得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生个体素质差异大。学生基础的良莠不齐导致教学内容的深浅尺度把握不当,优生“吃不饱”,差生“消化不良”。为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应在学生入学开始就充分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英语教学,即每个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进而对整个班级的整体英语水平有一个准确地认识,这一步对于以后的英语教学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对班级学生分层教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让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小组学习。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自身素质。高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教师评价语言的个性化需求强烈,学生更希望教师能够作为主体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直接面对面的与老师交流自己的思想,不希望教师面对整体学生统一进行讲解。高职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心理特征组合不同的评价模式,评价内容尽量做到老师发自肺腑的鼓励、建议语言,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文化素养、人格魅力以及通过批改过程中的评价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潜移默化的成就学生优秀的学习品格。

(二)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

国内高职教学体系中,教师在教学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形成教师评阅学生作业的主体化,传统上对学生考核的方式手段一直采取教师命题-组织考试-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解-学生复习的基本流程。现阶段,生的主体性、积极性没有没充分挖掘出来,其个人的英语语言能力、综合能力亦不能得到体现。纵观整个流程教师都主导、控制着整个局面,这种教师核心地位的基本模式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被动的接受英语教学,教条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达不到长期理解记忆的良好效果。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师的职责正如古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说应该是一种主导作用。作为高职英语教师,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正是高职英语教育的最终目标。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差,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导致高职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难度大,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力”是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参与性,达到真正有效的英语学习效果,是教学方法改革中重要的一步。

(三)方式多元化教学活动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不同教育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学习是一种紧张而有目的的活动,而兴趣是推动学生去探究和参与活动的强大动力。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英语学习不是一个人孤立地学习过程,而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现代化的电教媒体使得课文中的景、物、人的形象直观生动,强化学生的感知过程,让学生如临其境,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教学效果好。

四、结论与建议

国际化人才时代环境下,语言扮演着重要交流手段的角色,特别是英语语言已然成为国际交往、科技及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高职阶段英语的教学是传授学生文化知识、塑造语言环境、给予学生关注世界发展平台的重要阶段。“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克服英语教学脱离实际,高职教育脱离市场的局面,高职英语教学迫切需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立体化互动式教学模式转变。立体化互动式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更注重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的技能,而这对于高职应用性人才以后的就业有着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尹红丽.五年制高职生英语实用能力培养途径与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2010,(01).

[2]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教育部教育司,2000.

[3]Richard,J,C.&Nunan,D.2000.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崔涌.大学英语有效教学策略[D].重庆:西南大学高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2008.

[5]蔡彬彬,赵丽娟.关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有效教学的研究[EB/OL].论文天下,2010.

第2篇:护理教育的原则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护理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迅猛发展,我国高职院校本身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教学质量上都取得了明显进步。当前我国医疗行业具有专业素质的护理人员还很缺乏,为了满足适应时展的要求必须要加强护理教育的研究,提升护理教育的水平,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具备专业护理技能的医护人才。

护理教育是我国高职院校教学的核心环节,做好护理教育无论是对于提升护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还是对于提升卫校本身的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加强护理教育的研究,不断实现护理教育的改革创新成为了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护理教育的改革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进一步推动护理教育的不断变革创新,笔者认为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护生培养目标;坚持科学的人才教育原则;有所侧重地进行教学改革。

一、树立正确的护理教育改革目标

树立正确的护理教育改革目标非常重要,同时这也是护理教育改革的第一步。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护理教学改革的目标必须要符合以下几个要求:一是要适应医院发展和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二是要符合社、区、乡镇医院等岗位需求;三是要适应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特点,构建中等院校自身的能力,素质,知识为一体的培养体系。笔者认为在培训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把努力培养一支具有雄厚的医学基础理论,专业的医学护理知识和规范的操作技能的护理人才队伍。笔者认为护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所谓综合素质主要指的是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精神以及职业精神等。这就是我们当下护理教育创新改革的主要目的,笔者实现这一目的必须要不断更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二、坚持科学的原则来进行护理教育改革

在护理教育改革中我们必须要坚持科学的教学原则,保证原则的科学性是我们取得胜利的保证。要想培养出具有真才实干的护理人才就必须要坚持以下两个原则:一是要坚持把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二是要遵循护理人才培养的规律,只有真正坚持这两点,才能保证护理教育改革的方向不会出现差错。

1.坚持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的原则。如今素质教育是主流,在培训过程中必须要注重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主要指的是在培训过程中必须要培养护生的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政治素质过硬,职业素质经得起考验,专业素质不断巩固,这就是我们必须要坚持的原则。在平常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必须要突出护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把动手操作能力当作护理教育的核心。

2.遵循护理人才的培养规律。我们在改革创新高职院校护理教育的时候必须要遵循护理人才的培养规律。只有遵循护理人才的培养规律,才能保证护理教育的有效执行。与一般人才培养模式不同,高职院校护理人才培养有其自身特点,高职院校护理教育中护生具有主体性,不可替代性等特点。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尊重护生的主体性,要学会因材施教,结合护生自身特点来进行施教,只有这样采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三、要有所侧重的进行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的护理教学改革是有其侧重点的,我们在教学改革创新中必须要有所侧重的进行改革。所谓有所侧重笔者认为就是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加强专业课程的改革;二是要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三是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下面笔者就来详细分析。

(一)加强专业课程的改革。在高职院校护理教育改革中建立一套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同时又符合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非常重要。科学正确的课程是实现高效教学的重要保证。在改革专业课程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护理教育分成三大块,第一块是基础文化培养知识;第二块是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第三块是具有实践性质的临床护理课程。通过科学划分,我们便可以分门别类地进行专业化改革。

(二)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护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提升护生的创新能力。而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必须要注重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只有教师敢于创新,才能培养出具有深刻思想和创新能力的护生队伍。在平常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学科带头人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的专业知识,科学的思维方法教授给学生。这样有助于拓宽护生的视野,从而实现创新。

(三)加强护理教育管理。加强护理教育管理,笔者认为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应该包括考核质量管理体系,护理专业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等内容;二是要建立有效的主动监控体系。要加强质量监控;三是要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

护理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做好高职院校的护理教育对于提升护生的专业技能,提升护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人们对护理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加强护理教育的研究,推进护理教育的改革创新是护理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详细分析了护理教育改革创新的目标,原则和重点。笔者认为护理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培养护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第3篇:护理教育的原则范文

随着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中医护理教育也逐渐向更高层次发展。中医护理教育在不断吸取现代护理学理论,结合中医护理学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特色,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医护理教育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医护理教育发挥了一定的优势,但在很大程度和范围内还存在不足。中医护理教育应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应满足中医护理学科发展,应加速培养高质量的中医护理师资队伍,应加强对外中医护理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中医护理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积极寻找中医护理教育新的发展空间,使中医护理教育在竞争中得到自我完善和快速发展。

1 中医护理教育现状

1.1 中医护理教育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学以五千年华夏文化为深厚底蕴,糅合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形成了以整体辩证观为核心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千百年来,中医医护合一,名医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等都十分注重护理,《内经》、《伤寒论》、《千金方》等古典医籍均有关于护理方面的论述。中医护理教育以祖国传统医学文化为依托,以中医学整体观理论为指导,以辨证施护为中心,着力培养中医护理专业队伍,在临证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卫生保健、疾病预防、控制感染等方面的教育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经验,中医护理教育内容基本涵盖了护理工作的各个领域,在现代护理教育领域中也占有一定的优势。

1.2 中医护理教育发展历程

1.2.1 中医护理教育已初具规模 40多年来,全国各地成立了中医医疗教学机构,北京、江苏、上海等地开办的中医护士学校、中医护士班。至今全国有中医护校7所,在55所中医或中医药学校开设了中医护理专业。为培养中医护理专业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全国各地相继培养了一支中医护理专业队伍,承担了大量的中医临床护理、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的工作。中医护理教材也陆续问世,日臻完善。有关中医护理的专著也相继出版,其中有的著作已获得部级科技成果奖。护理高等教育恢复后,中医护理专业也增设了大专以上的高等教育,有些省市还开展了护理专业自学考试。

1.2.2 中医护理教育稳步发展 中医护理的专业教育与在职教育迅速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培养了大批中医护理专业人才,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北京中医学院为中医护理专业高等教育首开历史先河,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中医护理系,以后全国有10所中医学院相继增设了高级护理班和护理系(如南京、黑龙江、湖北、湖南、安徽、河北、河南、山西等),培养了一批既掌握中医学理论和中医护理学理论及中医护理技术,又掌握现代医学基础知识和现代护理学理论与技术的高级护理人才,充实了中医护理专业队伍,提高了中医护理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1.2.3 中医护理教育体系逐步形成 中医护理教育在全面实施改革开放以后,加强了对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护理人员接受中医护理教育的学习面拓宽了,中医护士接受中医护理教育的机会不断增加,中医护理教育体系正以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形成。中专、大专、夜大、本科、函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及短训班等各种中医护理教育大量涌现。中医护理教育推动了中医护理学科发展,使中医护理的科研工作生机勃勃,学术水平不断提高。

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医护理教育具有的优势

2.1 教育理论的优势 整体观、动态平衡观和对立统一观是中医护理理论的优势。中医护理应用“天人合一”理论指导基础护理,脏腑学说指导观察病情,经络学说指导护理技术。在认识逐步提高的基础上,确立了调和阴阳、扶正祛邪、攻补兼治的中医护理原则。同时注重预防、康复和养生保健。这些重视调动机体平衡和康复能力的中医护理教育思路和方法,充分体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机结合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2 教育手段的优势 灵活多样和丰富的治疗手段是中医护理教育的优势[1]。中医药在治疗上有药物和非药物疗法,方剂是辨证论治的理、法、方、药程序中最重要的一环,根据四诊八纲确定用药原则,运用内治和外治进行综合整体调节与治疗。针灸、推拿、拔罐、敷贴、刮痧、熏洗、气功等适用范围广泛,具有使用器具简单、操作方便、应用范围广、见效快的特点,是西医护理技能所不能比拟的。

2.3 养生保健的优势[1] 养护统一、寓护于养是中医护理教育的优势。中医护理重视养生保健的整体观,经过千百年的实践和积累,形成一套“天人合一、形神统一、动静结合”为主的养生保健理论。根据“药食同源”的理论,辨证施膳(食疗、食禁、食补)对防病、保健强身具有调节免疫机制等功能;针对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中医养生保健法,可提高人们的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

2.4 操作应用的优势 通俗易懂、简便易行、便于推广是中医护理教育的优势。许多中医护理方法在群众中广为流传。中医“四性五味”理论对饮食的调护很容易被护士理解和运用;气功、太极拳、自我按摩等方法亦在临床被掌握和运用。

3 中医护理教育发展的思考[2]

3.1 中医护理教育应当探索新的教育模式 中医护理教育在全面实施改革开放后加强了对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和学术交流,护士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中医护理事业正在从附属走向专业。但是中医护理教育在很大程度和范围内还存在不足,如临床需求与教学的矛盾、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师资与教学内容的矛盾等,致使一些中医护理人才进入临床后无法找准定位,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体现优势和发挥作用。只有探索或创建新的教育模式,摆脱陈旧的教育模式,积极寻找中医护理教育新的发展空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为临床服务的目的,教育才能结出丰硕之果。

3.2 中医护理教育应当满足中医护理学科发展 卫生保健的巨大变化导致中医护理实践环境的复杂性,这就要求护理教育改革应与卫生和卫生体制改革同步。提高教学水平,提高中医护理教材的知识层次,发展中医特色护理,走中医护理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满足公共卫生保健需求,满足中医护理学科发展的需求。

3.3 加速培养高质量的中医护理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中医护理教师队伍,构筑中医护理师资人才高地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在中医护理人员中,具有本科学历的人员为数不多,而具有硕士学位的护理人才更是寥寥无几,要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开拓创新的中医护理人才,是中医护理教育发展的关键。加速制定中医护理技术职称的晋升条例及实施中医护理师资资格认定亦是重要的环节和保障措施。

3.4 加强对外中医护理学术交流与合作 中医护理要发展、提高和完善,中医护理教育作为先行官应走在前列,充当与国际间及地区性、港、澳、台护理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及时了解国际护理学科的发展,使一些先进的护理经验和信息为我所用。促进中医护理学的繁荣和发展,中医护理教育应充当角色,向国际护理界广泛宣传中医护理,让世界了解中医护理,让中医护理为世界人民的保健事业服务。

总之,中医护理教育应直面挑战,扬长避短,发挥中医的优势和特色,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霞.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上海:上海中医药出版社,1994,20.

第4篇:护理教育的原则范文

我校是目前温州地区唯一一所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是经国家卫生部劳动技能培训中心正式批准的温州地区的卫生劳动技能培训中心,并通过了浙江省卫生厅专业设置评估验收达标的中等卫生学校。目前在校生人数近600人,临床实习学生248人。在校生所使用的教材为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该教材系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护理专业专用教材。本人近期通过对我校护理专业教学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很多师生反应目前护理专业教学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亟待予以解决。现针对我校中专护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特提出本人粗浅的看法如下:

1 我校中职护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基础医学理论课程内容过多, 护生普遍感觉难以掌握。中等职业学校卫生基本都是15-18岁左右,考入中职卫校的学生大多是因为分数低、不能升入高中或高职,家长与学生之所以选择护理专业,主要是为了掌握一技之长,为就业奠定基础。在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的情况下,中等卫校过度强调普通文化课的教育,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与自卑心理,既不利于学生成长,也有悖于职业教育的规律。另外一些复杂的解剖名词、医学概念、药品名称不能够熟练记忆,使在教学进展过程中出现难度,久而久之易使此部分学生丧失继续学习下去的兴趣与勇气,导致学习成绩持续下滑,更严重者可能导致退学问题。另外,由于温州地区很多家长常年在外做生意,所有普遍存在孩子“放养”现象,父母常年不在身边,使学生的主动学习性及自我约束性差,也是对理论学习兴趣下降的因素。

1.2 设置的课程内容抽象思维多、教学课时多,实训课程偏少。学生学习任务重,探索钻研的时间少,学习被动,知识结构不合理,不切合当前护理工作的实际需要,缺少职业行为素质的训练。部分学生表现为: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注重伦理道德修养,在诚实、守信等基本文明方面表现欠佳;缺乏对社会历史、现实人生及人际关系的认识和了解,心理承受能力不佳。

1.3 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不利于将来顺利适应临床工作需要。目前医学院校普遍采用的是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模式,即基础课、专业课、实习三阶段,这种模式在客观上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课堂、实验教学与临床脱节。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与服务需求不相适应;有的课程体系不够完善不能充分体现专业体系,实践课比例较小,在临床实践过程,学生对于临床的常规处理产生诸多不理解,动手操作能力差,使学生专业自信心不足,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临床实习的顺利进行。另外,课程设置本身造成了某些课程的前后衔接困难,临床实践与理论教学相对脱节。没有运用“学习层次”的原则,有的教材部分内容相重合,使主次不清晰。

2 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2.1 课程设置中强化整体观念,淡化学科意识。在课程结构中应体现各门课程都是以护理教育为主线,为共同的专业培养目标服务。课程设置还必须考虑社会发展客观需求,从学生需求和特点出发,也要考虑学科的发展。本人认为, 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从改革升级护理课程结构开始,课程设置必须紧紧围绕护理教育的宗旨,即在人、环境、健康、护理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突出护理教育的特点,突出整体护理的理念。课程设置上还应淡化学科意识,打破传统的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护理的课程设置模式,强化整体观念,建立以综合课程为主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总体结构可分为公共和人文修养课程群、专业基础课程群和专业课程群等三大部分。[2]

2.2 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着力培养学生温馨护理人文服务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温馨护理人文服务意识,将护理理念贯穿其中,提升临床护理工作的人文服务意识,将护理工作从“微笑服务”转变到“感动服务”。在教学中,还应将护理美学、礼仪学、护理心理学、护理安全、护理与法、护理教育等理念和方法融入各项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沟通技巧与实际能力。

2.3 以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为中心,精心编制合理的教育课程模块。在对中职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认为可以对护理工作有指导作用的传统专业课与医学基础课因理论教学课时比较合理而无需改变课时安排的课程依次为: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物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认为与护理职业关系不大、需要减少课时或删除的课程依次为:数学、政治、化学;需要增加理论教学课时的课程依次为:计算机基础、护理心理学、预防医学、医学伦理学,因为这些学科的临床应用性与针对性较强,越来越受到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重视;而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传统上比较注重实践的学科则无需改变实践课时。认为政治、化学、生物学等课程与本专业联系较少,应适当减少课时或删除。建议在编写护理教材上要充分体现出三“要”和三“不要”原则。即要理论联系实践、要运用“学习层次”原则、要明确标示出反映国家护士执业标准的掌握要点;不要编得过深、不要编得过浅、不要只为应试而编。在学习层次上体现知识层次、理解层次、应用层次中做到会运用,能演示、综合运用层次能创新及预测推理、评价层次会辨别和判断等。

2.4 开发新型中职教材、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针对目前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教学难度较大,教材内容学时少、教学方法没有根本性改变及多媒体课件质量不高的问题,改进提高课件制作水平,注重学生的知识强化。另外在语言上要做到通俗易懂,一些专业课本上描述抽象、专业性强,学生难以接受,因此要求教师在授课时结合课本知识由浅入深、语言生动活泼,使学生容易理解并接受。

过去,我校中职护理教育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尚未形成独立的、完整的、具有鲜明护理专业特色的护理学课程体系,今后我校的护理学教育仍需坚持不断改革的基础上,把握好课程设置,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以便更好地适应温州地区医疗卫生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第5篇:护理教育的原则范文

【关键词】自动原则 护理本科生 儿科护理 教学

【Abstract】 With the technology improvement and talents competition, nursing education is faced new challenge. That how to meet the day and cultivate the proper nurse has been the point at issue.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discuss how to apply automatic rule in pediatric nursing teaching to encourage nursing undergraduate-student to take active in the course, and improve their capability in practice.

【Key worde】Automatic rule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Pediatric nurs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认为,教育必须围绕学知(Learning to know)、学做(Learning to do),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发展(Learning to develop)这四种基本的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1]。护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强调知识的灵活运用。在护理本科教育中,护理本科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将来作好儿科临床护理的关键。因此,在儿科本科护理教学中如何引入自动原则,培养护理学生的以上四种能力,以适应社会对高层次护理人员的要求。现探讨如下。

1 理论依据

早在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就提出“自觉性的教学原则”,继后美国实验主义教育者杜威也在他的著作中提到:“学生在学校中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学生自己去发现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自动学习,倡导‘在做中学’,鼓励学生自动参与,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2]而真正提出“自动原则”的教育家是福禄贝(F.Frobel),在他的思想中,一方面体现出了客观的外形出发而形成主观意识的“直观原理”,以此鼓励学生自动的观察、自动的研究、自动的搜集,达到自动学习的目的;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是学生从这一过程中,体验到满足的快乐,以此表现他们的智慧,从而体现了“自我活动”的概念。在随后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教育家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发展以上原则进行,重新提出现代教学理论中的“自动原则”,并作了新的阐述,即:自动原则是指学生自内心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不必接受外人的督促和强制,就能自动自发地学习、自愿地去探究[3]。

自动原则是针对自动学习,相对被动学习而提出的。这种基于自发的意愿而主动地去参与学习的活动就是自动。在自愿学习的情景下,学习的效果大于被动学习,但这种主动学习,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个人学习”,它是一种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过程。

2 自动原则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儿科护理教学中,为了帮助护理本科学生由被动思维转为主动思维,培养学习主动性,促进能力的全面发展,以自动原则为指导,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2.1 抓住护理本科学生心理特点,启发学习兴趣。两千年前,孔子就提出过“学之者不如好知者”,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护理本科学生已是一个成熟的个体,有个人的独立要求,不像儿童那样处处依赖他人的指引。在学习过程中能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较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具有可塑性较大、接受新事物快的特点及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在儿科教学过程中:①在学习儿科护理学的目的、意义和儿科病室的特点时,可以让学生尽早接触与儿童有关的实际现象,让同学自己去认识、体会。

例如参观幼儿园,观看、参与幼儿游戏,让天真的儿童激发起学习儿科护理学的兴趣;也可以联系小学,在老师带领下学习儿童保健知识的同时也可通过与小朋友的交谈中,对不同阶段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②在儿科教学活动中,应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如结合模型、录像或实际病例等,保持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的兴趣。

2.2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发挥儿科护理教学教师的主导性,启迪学生思维。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于自觉学习—动脑—体验。在前几年的学习中,护理本科生接触的课程多以成人为对象,刚接触到儿科时,难免会将儿童看成成人的缩影,所以,在初学儿科护理学时,以教师的指导为主,由导带学,将老师的主导性与护理本科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对于难点和重点知识,教师应竟讲,如儿科基础、各系统代表性疾病、疾病最基本的病理生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等,启发学生主动将儿童与成人作比较,建立正确的关于儿科的认识。然后,紧紧抓住护理程序的五个步骤,注重护理内容,强调护理目标,将课堂讲授与小组讨论、个案分析相结合,引导护理本科学生学会识别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转贴于

2.3 发挥护理本科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在做中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护理本科学生对儿童护理已有一定的认识,这时教师就应该由导向学转化,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以学为主,先学后导。①课堂上,以老师提问形式或将问题孕于讲解中,使学生积极展开思维和活,激发求知欲。如:佝偻病的学习中,可以由为什么—怎么样—如何做等问题为索引,让学生先自学教材,结合参考资料,通过小组讨论解答问题,老师根据信息反馈进行恰当的引导和控制,并做总结。也可以用问题定向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即在讲课前向护理本科学生提供内容相符的典型病例,根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如提出护理问题、病情观察要点、观察和预防药物副作用的方法等,让学生课后自学课本内容,以便完成讨论。授课时,先由老师带学生到儿科病房看选好的患儿,然后再回到教室,比较患儿资料与书本描述的差异,由护理本科学生讲解根据教学目标提出的问题,然后由授课老师给与纠正、补充,并做最后总结,讲明此类疾病患儿的共性和该患儿的特殊性,强调重点难点,使学生生从个案学习中对同类患儿有全面的理解。②见习时,可将同一系统几种疾病患儿同时带教,不告诉同学具体诊断,只告诉将要了解的患儿的床号和姓名,让学生主动去搜集资料,开动脑筋,自行与所学过的知识挂钩,避免他们先入为主的影响。然后对同学观察获得的信息,得出的结论进行讨论、分析。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也帮助学生将头脑中的知识重新组合,更加条理化,加深记忆。③实习时,临床老师本着“放手不放眼”的思想,让学生在从接患儿入病房到送病人出院完整的护理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将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知识融汇,真正做到灵活、自主的护理患儿,将所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通过动手过程,认识临床护理工作,将知识条理化,逐步适应从理论到实践运用的转化。

2.4 尊重护理本科生的基础上严格要求护理本科生。在学习中一点要严格要求学生,毕竟仍有部分同学自律性较弱,制定严格的制度,使同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加强护理本科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职业态度,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学习态度是个人对学习抱有的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对学习效率,特别是记忆效率有显著影响,它决定着个人使学还是不学、学习的行为方式。积极的态度不仅使学习速度快、学习质量高,还可以使人在学习中勤奋努力,坚持不懈、刻苦钻研、独立思考、积极进取。如果在儿科教学中把这些良好的学习行为坚持下去,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儿科护理知识的掌握,而且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以及以后事业的成功也是十分重要的。

3 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儿科护理教学中患儿病例选择一定要紧扣教学内容,并具有代表性。患儿要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愿意参与教学。所选内容难易恰当,让护理本科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另为,为弥补见习中病种不足,该可以利用各种教具,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增强儿科护理学的教学感染力,提高护理本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2 在小组讨论时,应考虑学生能力的差异,强弱搭配,合理分组以强带弱,使小组间的能力相当,这样有利于小组间的竟争,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鼓励个人主动参与,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想法,成为真正的积极者。

3.3 尽量减少学生课余负担,在给学生预留课后作业时,应给出相应地参考资料,或建议同学分工合作,达到资源共享,避免占用大量课余时间。这样可从教学中分出部分时间,让学生带着兴趣去查资料、找答案,而不要一开始就给他们造成一种心理负担和学习压力,导致厌情绪。

总之,教学的本质就是学生在教育者的引导下,有计划、有目的、积极主动的发展自己的过程。主动学习是比被动学习更有效、更能提高学习者兴趣的一种学习方式,自动原则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护理本科教育是一种高层次的专业教育,他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所以,作为尔科高等护理教育者,教学过程不仅要给护理本科学生传授而可护理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帮组学生建立学习的兴趣,促进他们住动学习,使其充分发挥主动性,在护理患儿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临床,达到儿科护理教学的预期目的。

参 考 文 献

[1] 倪传荣.教育现代化的思考.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8.(1):1-6.

第6篇:护理教育的原则范文

1.1护理学的形成护理学经历了从简单的清洁卫生护理到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再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直至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的发展历程。通过实践、教育、研究,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2基础护理的教学目的护理学基础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护理操作技术,理解每一项操作步骤的理论基础和原理,应用护理程序开展整体护理,促进病人健康打下坚实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基础。

2护理美学的形成、发展

西方发达国家率先提出“护理程序”的概念,带动了护理专业的革命性发展,其中蕴涵了丰富的护理美学思想,充分体现了护理工作的整体、系统、层次、和谐、有序和节奏性,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相互交融起来,是现代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护理美是护理理论结构与内容,护理技术和科研以及护理活动中所显现出来的一切美的总和。

3护理教学在临床护理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3.1学生自身的问题许多学生在临床实习一段时间,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如浓妆艳抹,穿奇装异服,言行举止粗鲁、野蛮,严重影响了护理人员的形象,导致实习医院或带教老师的不满,给护理教学带来许多困难。然而学生自身并没有引起重视,反之自我感觉良好认为是走向社会发展成熟的改变,其原因主要是护理教学重点全部在于技能培训和知识强化,忽略了学生心理意识方面的审美能力的教育,使得学生的审美观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也随之发生改变即而被同化,出现审美价值观的偏差心理。

3.2护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无论技能操作,还是理论知识都能达标,然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尤其是处理护患关系时出现许多问题,如:操作前与患者的沟通不当,操作中一旦出现小失误,就会发生本来可以避免的矛盾、纠纷,有的患者甚至大打出手,情节恶劣,给院方、校方、学生三方面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再比如:学生在面对患者提出病情或治疗的相关问题时,没有妥善解答,引起患者的不满,为日后的护理工作埋下隐患。有的甚至因为护理人员的一句话而对薄公堂,双方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其原因在于学生缺乏与患者良好沟通的能力与技巧。

4基础护理教育与护理美学相结合

4.1基础护理工作的审美教学基础护理工作有很强的艺术性,如何使其更加完美,则有赖于护理人员对其完美原则的自觉维护与遵守。在教学工作中,老师除了在教育方面培训学生,更要适时强调培养基础护理工作的审美教育,纠正不良作风,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着装、行为、习惯。如:强调淡妆上岗、待人温馨、处事公正、动作轻柔、工作严谨等审美教育,让学生明白美的内涵,以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完善审美价值观。

4.2护患关系中的社会关系教学在护理实践中,护理活动主要发生在护士与病人之间,护患关系是一种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人际交往,交往中往往受到双方个性特点、环境变化、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心理状态,因此,在护理教学中应首先让学生明确护士角色以及必须掌握的沟通技巧和护患关系中的美学原则。

4.2.1护士的角色护士的任务之一是要引导和帮助病人领悟角色,适应角色转变,以优良的品质取得病人的信任,以优美准确的行为满足病人对护士的角色期待。

第7篇:护理教育的原则范文

【关键词】急诊留观;护理;中西医结合;保健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86-01

中西医结合保健护理教育是以患者为中心带有中医整体护理特色的护理教育模式,可使患者了解所患疾病的一般知识及中西医结合护理保健知识,从而增加患者知识,提高康复效率。长期以来,对急诊留观患者的中西医结合保健教育一直是急诊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我院根据急诊科患者多,护理人员相对较少,工作强度大等特点,边学习、边探索,边实践,建立了具有中西医结合急诊护理特点的保健教育模式,使原有的模式更完善,更具可操作性,更切合实际,整体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得到了提升。现将2012年8~11月对114例急诊患者的中西医结合保健教育情况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14例,其中,男77例,女34例,年龄16~83岁,平均住院时间3天。其中,发热待查31例,腹痛待查26例,头外伤30例,四肢外伤27例。

1.2实施方法

收集患者健康问题,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社会背景,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等,并查阅门诊病历,有针对性地制订中西医结合护理保健教育计划,确定中西医结合保健教育方式,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健康指导。比如常规教育、科普教育、随机性教育等,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调整内容,并对其可能出现的问题作预见性指导,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2中西医结合保健护理教育的特点

2.1 专业语言通俗化

由于急诊科收治的留观患者起病急,情绪不稳定,老年患者较多,患者的文化程度、生活背景不同,中西医结合保健教育的内容应少用或尽量不用医学术语。[1]如必须使用医学术语,应深入浅出并辅以相应解释,使中西医结合保健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2.2 随机教育个性化

由于急诊科收治的留观患者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所患疾病病种不同,有随机性,所以中西医结合保健教育应采用不同的形式和内容,注意因人而异,尽量满足个性化需求。

2.3 反复强化有耐心

急诊观察期较短,这就需要护士合理安排,既不影响治疗,又不延误中西医结合保健教育工作。针对急诊留观患者中年龄相对老龄化、突发事件多、病情变化快、家属比较多的特点,采取反复强化的宣教方式,注意与患者耐心沟通和交流。

3中西医结合保健护理教育的实施内容与措施

3.1常见的中西医结合保健护理教育知识

根据急诊不同科室收治的患者,全面系统地介绍对应科室常见疾病的有关防治及康复知识,包括疾病的病因、症状、有关实验室检查、饮食指导、运动疗法、药物的使用方法、出院指导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例如:肝脏术后患者的饮食,是在患者对蛋白质的耐受间寻找一种平衡,其目的是减轻肝脏负担,使肝脏组织与功能恢复,预防脂肪肝、肝昏迷等并发症的发生。其饮食原则:供给充足的热量、丰富的维生素、适量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油脂蛋白且产氨少,并富含支链氨基酸的食物,禁用酒类咸腌制品及引起腹胀的油腻食物,可多用乳、蛋、鱼、瘦肉、脏腑及豆类、新鲜水果等[2]。

3.2实施中西医结合特色的保健护理教育

3.2.1 以中医整体观为指导思想: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疾病的发生、发展是阴阳失调、邪正斗争的过程。因此,在实施中西医结合特色的保健护理教育工作过程中,不仅要主意局部病变,同时要主意相关脏腑的变化。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病人的体质情况及外界环境对病人的影响等,进行全面观察了解,正确认识疾病,施以妥善护理。

3.2.2 注意调摄患者精神。中医认为精神神志活动,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有密切的关系。突然强烈或反复、持续的精神刺激,可使人体气机逆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如过喜伤心、暴努伤肝、过思伤脾、恐惧伤肾等。在疾病过程中,情绪波动或突然的精神刺激,均可导致疾病恶化。而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则使气机通畅,气血和平,有利于疾病康复。做好急诊留观患者的情志护理,对提高其正气,预防患者病情加重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2.3 因人制宜实施保健护理教育。根据急诊留观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和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考虑其护理原则。如在年龄方面,老人生机减退、气血亏虚,行动不便和咀嚼不利,病多虚证等特点,护理上重在补虚扶正,搞好生活护理为原则。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机体功能均较脆弱,且易饥易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对疾病抵抗能力较差,加上寒暖不能自调,乳食不能自节,故护理上重在调护其饮食起居,应以薄衣淡食为宜,并加强病情观察。体质方面,有强弱和寒热之偏,阳虚、阴虚之体。要求护理上在安排病室,调节温、湿度,饮食、起居等方面均应有别。

4结果

经过整理分析后,结果显示,患者的家属对在留观接受治疗、护理的同时,接受中西医结合保健教育的指导是他们所希望的。通过中西医结合保健教育使急诊留观患者加深了对自己所患疾病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了自我防病、治病、饮食营养调节、功能锻炼、自我保健的能力[4]。通过中西医结合保健教育,减少了患者危害健康的危险因素,提高了治疗效果和质量,建立了健康的生活方式,缩短了留观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家属的陪护负担,提高了护理质量与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祝艳梅.急诊留观患者的中西医结合保健教育特点[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6):1929.

[2] 朱新青,薛焕芬.腹部外科手术的饮食营养指导[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1,3(1):94.

第8篇:护理教育的原则范文

    文章阐释了胜任力本位教育的相关概念、内涵、实施过程及在护理本科教育中的应用状况,分析国内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对策,旨在深化对胜任力本位教育的认识,促进此模式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推动护理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1相关概念和内涵

    1.1 胜任力、核心胜任力及护理核心胜任力

    1973年哈佛大学McClelland[5]教授指出胜任力是与工作绩效相关的知识、技术、能力或动机,主张用胜任力评估代替传统绩效测试,开创了胜任力研究的新时代。至此,西方国家掀起“胜任力运动”(Competency Movement)革命,90年代后“胜任力”概念引入我国并逐渐成为各领域研究热点。

    胜任力(Competency)又译为胜任特征、能力、素质等,吴瑛[4]详细阐释了几者的关系,认为胜任力能更好表达competency的内涵和外延。胜任力概念基于不同领域而不同,但具备共同特征[4]:与工作绩效和岗位任务相关,包含动机、个性、态度、价值观、技能、知识等内涵,据此能区分优秀和一般员工。

    核心胜任力(Core competency)是某专业从业人员必备的胜任力,代表本专业最核心特点和要求,具有普遍性、可迁移性、工具性的特点[4]。

    护理核心胜任力(Nursing core competency)是新入职者成为一名优秀护士必备的最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是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发展和有效工作的基础[4],是护理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护理专业整体胜任力可持续发展的能量源泉[6]。

    1.2 胜任力本位教育和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

    胜任力本位教育(CBE)是伴随对胜任力认识深化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模式,可理解为“基于胜任力的教育”、“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将CBE理念用于护理专业即形成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based nursing education,CBNE),因其主要针对基础护理教育关注的核心胜任力的培养,所以又称为护理核心胜任力本位教育,吴瑛指出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以护理核心胜任力为基础、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整体化护理教育理念和模式[4]。

    2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的实施过程

    实施CBNE的基本步骤[7]包括: (1)核心胜任力的界定(2)设计胜任力本位课程和教学模式(3)胜任力的评价。

    2.1 核心胜任力的界定

    由于各国国情和护理发展水平不同,尚未形成国际统一的护理核心胜任力标准。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学会于1986年制定了“护理专业高等教育标准”,经过反复修订确定批判性思维、评估、沟通、技术操作和临床决策是护理本科生的应具备的核心胜任力[8] 。国外学者研究确定了8项护士核心胜任力:评估和干预、沟通、批判性思维、人际交往、管理、领导、教学和知识综合能力[9],得到国内外广泛认可。吴瑛[10]等研究确定北京地区护士所需6个维度的核心胜任力:专业建设与发展、临床护理、支持和人际沟通、医学和护理知识应用、良好的个人特质、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2 设计胜任力本位课程和教学模式

    用CBNE理念指导课程研究即形成护理胜任力本位课程。美国科罗拉多护理学院应用Lenburg[9]的C0PA模型(Competency Outcomes and Performance Assessment Model)研发的胜任力本位课程,被认为是系统的、全面的、富有潜力的教育体系[11]。吴瑛[4]认为在课程和教学设计上应遵循经验原则、有用原则、反思原则、举一反三原则、及时反馈和灵活原则。

    2.2.1 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设定

    设计胜任力本位课程首先需将界定的核心胜任力转变成专业培养目标,继而指导课程目标和具体教学目标的编制。核心胜任力课程目标书写形式一般为:“本课程结束之后,学习者应达到……”;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注意(1)目标要以学习者为中心(2)语言表达简洁、精确、具可测量性(3)目标要与所界定的核心胜任力标准相一致[7]。

    2.2.2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探索

    在课程教材基础上结合具体岗位任务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整合[12],专业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和教学大纲的编写要突出护理、实用和循证特色,教学方法选择上既要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也要使用适用于胜任力培养新教学方法[4]。护理学者们探索了如互动学习、合作教学、个案教学、实践反思教学[13],模拟情景角色扮演、任务驱动、体验式教学、问题-讨论-指导式教学[12],高仿真情景模拟教学[14],项目驱动教学法[15],等教学方法用于胜任力本位课程教学改革。

    2.3 胜任力的评价

    关于胜任力的评价,COPA模型归纳了两种评估体系:胜任力表现评估体系 (CPAs, competency performance assessments) 和胜任力表现测验体系(CPEs, competency performance examinations),前者用于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后者用于评价临床教学效果[9]。国外学者认为基于胜任力的医学教育(Competency-based medical education,CBME)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多层面的评价和反馈体系,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考核学生成绩、能力的差异,而是通过评价促进学生胜任力的培养;评价是持续和发展的过程,可同时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多种评价方法,其中尤其强调建立评价标准、在真实性临床任务场景中评价、应用档案袋评价方法等的重要性[16-17]。

    3胜任力本位教育在国内护理本科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3.1 应用现状

    首都医科大护理学院于2005年开展了CBE研究,并在国内首次采用了此种教育模式进行课程改革[4] [7][10];第二军医大护理学院从教育系统观、整体护理观以及护理程序角度研究和构建了“蛛网式”整体胜任力标准框架模型[6],用于指导该校护理本科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实施“以核心胜任力目标为本位,构建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护理本科实验教学改革[18],其他护理学院教育学者[12-15]也先后应用CBE进行护理课程教学改革。

    3.2 存在问题

    3.2.1 理论研究处于发展阶段

    业内对CBNE的相关概念、内涵和实施未达成共识,如对Core-competency翻译术语是核心胜任力还是核心能力尚未统一,对核心胜任力的界定尚无统一标准,少有关于CBNE课程开发的深入研究等,理论研究处于发展阶段,待进一步深入。

    3.2.2 实践研究和应用处于探索阶段

    碍于传统知识本位教育影响,CBNE的实践和应用多局限于教学方法改进[15],对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及临床实践教学环节应用等方面改革涉及很少,特别是尚未建立系统、科学的CBNE评价体系,仅提到在传统考核方法上,还可采用包括档案袋评价和真实性评价方法在内的多元评价[4]。

    档案袋评价作为CBE评价体系的一种工具,为医学生胜任力培养提供了记录和依据[16]。真实性评价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而提出的,既是评价方法又是评价理念[19]。通过让学生完成一个真实性的任务,考察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能力、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20]。它是针对学生的高级思维、反思、探究、信息搜集、互动协作和创造性思维等综合能力的考核,同时评价任务也是学习任务,实现了“教与评”更好的耦合[21]。真实性评价运用于职业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未来工作所需的各项能力[22]。档案袋和真实性评价用于CBNE课程的考核评价,国内尚无相关深入报道。

    3.3 探讨解决对策

    以核心胜任力为基础,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是与我国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改革思想和方针相一致的,符合我国护理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和模式[4]。各护理院校要进一步重视对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的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探索,以理论创新推动护理教育教学改革,以教学实践深化理论研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各护理院校要充分考虑我国护理专业发展和护理教育特点,加强业内沟通交流和合作,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积极发展该模式。同时,国家卫生教育主管部门要做好宏观引导和调控,如适时规范定义、统一思想、给予政策性支持、采取措施进行CBE师资培训等以推动该模式的应用推广,最终促进护理本科生核心胜任力的培养,使其成为为21世纪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护理教育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

第9篇:护理教育的原则范文

[关键词]临床护理教学 问题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6-0182-01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性非常强,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将来的临床能力和职业素质,甚至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我国护理教育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比较晚,还没有一套完整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各种制度有待完善提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护理学科不断发展完善,改革临床护理教学是必然的发展。本文主要浅谈目前临床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应对措施,力求提高临床护理教学的质量以满足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

一、临床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教学医院及护校均设有相应的临床护理管理体系,但是管理水平比较低,缺乏层级性的标准临床护理带教制度、标准的教学质量监督方法和标准的带教质量评价,不同层次学生临床护理教学评价内容大同小异。管理不完善导致临床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也无法体现其真实水平。

(二)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模糊

护理教育的大纲中对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缺乏具体要求,并且缺乏对培养学生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的指引,培养目标比较模糊。护理教育应该适应国际化、规范化的要求,以“宽知识、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为培养原则培养护理人才,而且注重培养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在综合素质方面完善和适当提高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推动护理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目标。

(三)护理教学模式陈旧

我国的护理教学模式相对发达国家比较滞后,同时也相对我国学校的改革比较滞后。目前我国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仍多采用一带一的师徒带教模式,部分临床教师比较忙,缺乏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也不太了解教学的变化,带教手法单一,缺乏个体化指导。一带一的师徒带教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实行三步教学法,即老师做,学生看;教师与学生一起做;学生做,老师看。整个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个体针对性的指导,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相应结合起来,不利于培养护生学习的自主思维,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加强,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较差。

(四)师资力量薄弱

学生到医院实习是由医院护理部负责,临床护理教师均是护士。护士虽然临床工作经验丰富,但是护士工作任务繁重,平时工作压力繁重,因此大部分对新技术、新知识不了解。另外,护理经验丰富不代表教育能力强。因此,部分担任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护士可能感到力不从心,对学生涉及理论教育方面的内容较少,而实操比较多,最终也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相应结合起来。

(五)临床教学评价方法不合理

对临床教学评价一般采用不记名的问卷的方式进行,但是所有课程的评价均在全部理论课程结束之后,这模糊了学生的记忆,不利于学生针对课程提供改善建议,学生难以受惠。同时教师也会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学生不敢太主动给课程教学改善提建议。

二、临床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明确护理教学目的

根据本院制订带教计划、教学目标、实施方法和评价标准。教学中反复强调教学目标,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明确实习阶段需掌握的理论及技术。

(二)提高师资力量

完善的带教老师的培训体系,保证了临床教师队伍的素质。在1名护理部副主任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专门的护士带教组,对全院护士展开分层次规范化培训,包括如轮转急诊、ICU等。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三)多元化教学模式

可以参考文献,实行双元制教学模式和双导师带教制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校接受职业理论知识、同时在医院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为双元制教学模式。双导师指一名实习全过程负责的导师和一名在护理本科生进入临床后的导师。双元制教学和双导师带教有利于提高学生多元学习,取长补短。

(四)教学质量评价

教学评价应采取全程量化质量评估。由护理部、带教科室、学校和实习生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及时反馈教学质量。

(五)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是以人作为核心管理对象,在理解人、尊重人的基础上发挥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实现管理,从而达到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效益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