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经济活动的特征范文

旅游经济活动的特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经济活动的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旅游经济活动的特征

第1篇:旅游经济活动的特征范文

一、旅游经济的形成过程

旅游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产业,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深化,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伴随着人们对旅游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而逐步从商业中分化出来,形成了在第三产业中具有综合性带动效应的“龙头”产业。旅游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旅游经济的萌芽阶段。早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特别是各种自然环境变化所引起的各种灾害及民族部落之间的械斗,使人们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发生经常性的空间迁徙活动。尽管这种为生存而进行的空间迁徙并不是旅游,甚至也不是旅行,但其事实上已蕴含着旅游活动最基本的雏形。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社会分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又促进了生产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增加,产生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促进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市场空间的不断扩大和商品交换活动范围的拓展,于是围绕以商品生产、商品各种商业活动为中心的旅游活动便产生了。

在漫长的古代历史长河中,旅游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发展相适应,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形式。如:摩西出埃及,耶稣周游列国传教,古希腊的朝拜、祭祀,马可·波罗的出游,阿拉伯民族的经商往来,孔子周游列国,玄奘西域取经,鉴真东渡日本,郑和七下西洋,徐霞客遍游中华大地等等,为旅游经济的产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由于古代社会生产力尚低下,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能促使旅游活动商品化,而仅仅是孕育了旅游经济的萌芽。

(二)旅游经济的形成阶段。旅游经济的形成是旅游活动向商品化发展的过程。从旅游经济的发展历史来看,现代旅游经济的形成主要开端于18世纪的产业革命,以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形成了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促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提高,促进了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迅速发展,从而为现代旅游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和经济条件。

1、产业革命促进了生产手段,尤其是交通运输工具的改善,不仅使社会化大生产的规模扩大、市场空间范围扩展,而且汽轮、火车的产生为人们有目的的大规模、远距离的旅游活动提供了便利的物质技术条件及交通工具。例如,美国于1807年开辟汽船内河定期客运航班,紧接着欧洲许多国家相继开设了蒸汽客轮经营服务,英国于是1830年在利物浦到曼彻斯特之间开设了火车客运服务,到1890年,已吸引了近20万国内外旅游者。

2、产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使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有了迅速地提高,随着商品经济繁荣、兴旺,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和改善,这就为现代旅游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大量的社会需求。于是,伴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以及工厂化制度的建立,旅游活动逐渐成为人们物质生活的组成部分,从而为现代旅游经济的形成提供了需求前提和经济条件。

(三)产业革命为旅游经济的产生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为旅游经济的形成创造大量需求的同时,各种专门从事旅游服务机构的建立标志着现代旅游经济的产生和形成。特别是1845年,英国的托马斯·库克成立了第一家包括食、住、行、游等旅游活动在内的旅行社,开创了有组织地提供旅游活动的各种专门,从而促进了旅游商品化进程。之后,诸如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等各种以经营旅游业务为主的企业纷纷建立,各种旅游住宿、餐饮接待设施不断建设和完善,从而使旅游活动发展成为一种商品化经济活动,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具有现代意义的旅游经济正式形成了。

(四)旅游经济发展阶段。现代旅游经济虽然形成于19世纪中叶,但一直到20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才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在迈向21世纪的最后几年中,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产业,旅游经济的产业化发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从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看:1995年全世界的国际旅游人数已到5.67亿人,比1950年增加了21.4倍,年均递增7.3%;国际旅游收入达到3,720亿美元,比1950年增加了142.1倍,年均递增11.9%。旅游业的增长速度不仅远远超过了世界经济3.2%的平均增长速度,而且也超过了增长势头最好的工业的5.3%的平均增长速度。

2、从世界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看:旅游业年新增价值已占到世界年新增价值总额的5.9%,提供的税收也占每年世界企业提供税收的5.6%。根据国际旅游与观光理事会的研究报告,在美、英、法、日、德五国旅游业同其他产业新增价值的比较中,五国旅游业新增价值分别是五国农业的5.7倍。这充分表明当代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远远高于那些被认为发展势头较好的产业。

3、从世界旅游业吸收就业人员及创汇水平看:全世界每年新增就业人员中每15个人中就有1人进入旅游产业工作。从前述五国就业人数比较看,旅游业吸收就业人数分别是农业的1.7倍,纺织业的3.8倍,汽车业的4.8倍,金属工业的6.2倍。此外,一些发达国家旅游业创汇占出口总收入的比重已高达20%以上,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创汇产业。

4、从世界旅游业的地位看:其在国民经济中是一个综合带动效应较强的产业,不仅可以直接创汇,吸收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增加更多的间接收入,并带动旅游目的地国家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由于现代旅游经济已发展成为一个高增值、高就业、高创汇、高效益的新兴产业,因而旅游业在世界经济及各国经济发展中占有趆来赿重要的地位。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不仅积极推进旅游经济的产业化进程,而且都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积极参加扶持和发展。

二、旅游经济的发展特点

现代旅游经济形成于19世纪中叶,但一直到20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才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旅游经济的发展过程,具有以下几方面显著的特点:

(一)旅游经济活动的大众性。自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旅游活动不再是以少数富有者为主的活动,而是一种面向人民群众的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人们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也具备了外出旅游的时间条件和交通运输条件,从而推动了旅游活动的大众普及性。而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接待设施的建设,为旅游者提供了更为方便的旅游条件和旅游服务,从而促使旅游经济活动又进一步向大众化普及和发展。

(二)旅游经济活动的全球性。现代旅游经济活动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内旅游或近距离旅游,而打破了地域、疆域的界限,发展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通讯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促进了交通运输条件(尤其是民用航空)的极大改善,使人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少的经济支出周游世界各地,获得更多旅游需求的满足。同时,旅游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发展,又增进了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及人民之间的交流和联系,为推进全球化的旅游活动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三)旅游经济活动的规范性。现代旅游经济活动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几种有组织的规范化旅游模式。无论是国际旅游还是国内旅游,通常都是由旅行社作为主要的组织者,依托各类旅游企业和旅游风景区,按照预定的旅游线路、活动内容和时间表,提供综合性的旅游服务,满足旅游者多方面的需求。而旅游者只需承担一定的费用就可以尽情地享受旅游的愉悦,不用再为旅游活动中的食、住、行等问题操心。正是由于旅游经济活动的规范性发展,才推动了旅游经济活动的大众化和全球化发展,才促使现代旅游业逐渐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

(四)旅游经济发展的持续性。自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整个世界旅游经济的发展盛况空前,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并经久不衰。虽然世界旅游业一度从五十年代12.6%的增长率下降到九十年代初的8.1%,但同世界经济及世界工业的增长率比较,始终保持了一种高速发展的态势。同时,随着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显著的提高;旅游活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们的一种经常性活动。此外,随着旅游经济活动的广泛开展,促使人们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更加重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以谋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旅游经济产业化标志

通过以上旅游经济的形成过程及发展特点来分析,可以看出旅游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四个显著的特征:其一,旅游经济主业是派生的,是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扩大而逐渐从商业中派生出来的;其二,旅游经济产业是相对来说独立的,有相对集中的旅游需求和供给,并形成相对独立的市场结构和生产经营体系,具有独立的分工领域;其三,旅游经济产业是以服务为主的,即旅游主品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因而旅游经济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其四,旅游经济产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自己的主体部门和产业结构体系,具备了成为一个经济产业的基础。根据以上分析,现代旅游经济已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产业,并且正日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其具体标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旅游消费需求的集中化。根据现代经济理论分析,工业化的推进不仅使物质生产获得很大的发展,而且促使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并引起需求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是随着人们从注重物质生活的需求向更注重精神方面满足的转变,旅游活动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据有关研究表明,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美元时,人们即产生旅游需求;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时,人们即产生邻国旅游需求;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以上时,人们即产生远距离的国际旅游需求。可见,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于休闲、娱乐、观光、浏览、度假等旅游需求日益增长,从而为旅游经济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市场需求。

(二)旅游生产供给的专业化。伴随着旅游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旅游业逐渐从商饮服务业中分化出来,形成以旅游经济活动为中心,把多个企业和行业集合起来,向旅游者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综合的新兴产业。而这些专门经营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尤其是旅行社、旅游饭店和旅游交通,不仅对旅游主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成为现代旅游经济的三大支柱,标志着现代旅游经济的成熟。

旅行社是指依法成立并具有法人资格,在旅游经济活动中从事招徕、接待旅游者,组织旅游活动,获取经济收入,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旅游企业。旅行社在旅游业内部各行业部门中发挥着“龙头”作用,既是旅游产品的“生产者”,又是旅游主品的营销者,通过自己的活动把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联结起来,促使旅游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

旅游饭店是为旅游者的活动提供旅游住宿、餐饮、娱乐和其他服务的旅游企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旅游业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旅游业是否发达的标志。旅游饭店发展的数量、规模、档次和服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一个国家旅游业的以展规模和水平。

第2篇:旅游经济活动的特征范文

说明:资料整理于2020年11月24日。

形考任务3

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目1:旅游是由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

)三个要素构成的,旅游活动以及旅游经济活动也都是围绕着这三个要素构成的。

[答案]旅游联结体

题目2:(

)被誉为旅游业的先驱。

[答案]托马斯·库克

题目3: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怎么样的经济分析方法是(

)。

[答案]规范分析

题目4:旅游需求量对旅游产品价格的反应及其变化关系中,根据旅游需求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论旅游产品的价格是上涨还是下跌,旅游需求量都会出现相应地减少或增加,这是指(

)。

[答案]旅游需求价格弹性

题目5:从事旅游产品销售业务,并从中赚取佣金的企业是旅游的

[答案]零售商

题目6:(

)主要研究经济现象是什么,即单纯考虑经济活动的实际运作而不考虑运作效果的好坏。

[答案]实证分析

题目7:将游客分为团体旅游、散客旅游是哪种分类方式。(

)

[答案]按组织形式划分

题目8:在一定时期内人们愿意并能够以一定货币支付能力购买旅游产品的数量,这是指(

)。

[答案]旅游需求量

题目9:被称为现代旅游业之父的是(

)。

[答案]英国人托马斯·库克

题目10:A景区的门票价格定为100元,每天有200人前来参观旅游;但是如果将门票价格下调为80元时,则旅游者人数可达到每日260人,则当旅游者人数为260人时的门票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

)。

[答案]1.5

题目11:运量最大的交通方式是

[答案]水运交通

题目12:旅游供给曲线是向(

)方向弯曲的。

[答案]右上方

题目13:根据客源地内旅游经营商的(

),可以将旅游经营商划分为旅游批发商、旅游零售商和旅行商三类。

[答案]职能以及作用

题目14:交通运输设施属于旅游供给中的(

)。

[答案]旅游设施

题目15:投资、贷款、税收等因素属于影响旅游供给的(

)。

[答案]政策因素

题目16:可以实现点对点运输的交通方式是(

)。

[答案]公路交通

题目17:以下哪种旅游交通方式符合铁路交通的特点(

)。

[答案]安全可靠

题目18:旅游价格若发生变化,只会引起旅游供给量较小幅度的变化。此时,旅游供给曲线表现得比较陡峭,下面哪个选项是正解的。

[答案]Es<1

题目19:与一般消费需求的满足不同,旅游需求的实现是一种异地消费活动,除了受价格、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影响以外,还受到(

)这个条件的约束。

[答案]闲暇时间

题目20:旅游消费涉及吃、住、行、游、娱、购多方面,体现了旅游消费的(

)。

[答案]综合性

二、多项选择题

题目21:旅游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

[答案]

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应用学科

旅游经济学属于产业经济学

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旅游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题目22:旅游目的地发展创新的原则包括(

)。

[答案]

人无我有

人有我变

人变我优

人优我新

题目23:一般我们分析世界旅游发展的基本格局主要从以下哪几个方面考察(

)。

[答案]

旅游发展的地域格局

旅游发展的经济格局

旅游发展的竞争格局

题目24:交通对于旅游活动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

[答案]

交通是旅游目的地经营的一个重要条件

交通是旅游者出游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

交通可以拓展旅游目的地的市场空间范围

题目25:很多学者对旅游流动的模式作了研究,并形成了相应的空间模式,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

[答案]

国际旅游的核心—外围模式

国际旅游的空间模式

莱珀模型

题目26:制约旅游客源地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因素有(

)。

[答案]

二者之间的经济距离

二者之间的文化距离

货币汇率

政治因素

题目27:影响旅游供给的因素除了旅游产品价格以外,还包括(

)等其他因素。

[答案]

旅游吸引物因素

经济因素

政策因素

管理和服务因素

科技因素

题目28:一个地区要成为旅游目的地,必须具备哪些(

)条件。

[答案]

拥有一定数量的旅游资源

拥有足够的基础设施

拥有一定的专门设施

要接待一定的旅游者流量

题目29:下面哪些企业属于旅游供应商(

)。

[答案]

饭店

航空公司

铁路公司

景点景区

演出剧团

题目30:旅游经济的性质(

)。

[答案]

商品化的旅游活动

以旅游服务为主的综合经济

相对独立的经济产业

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法制经济

三、判断题

题目31:旅游经济学则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指导,研究旅游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答案]对

题目32:近现代世界产业革命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答案]错

题目33:旅游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个特定阶段而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具体地说,是工业化阶段的现象。[答案]对

题目34:旅游需求是人们的基本需求。[答案]错

题目35:旅游零售商的主要职能是向旅游市场提供组合旅游产品。[答案]错

题目36:旅游经济现象是以人的空间移动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现象,但是并不是所有人的空间移动都是旅游经济所要研究的问题。[答案]对

题目37:航空运输方式的出现对近现代旅游活动的发展影响最大。[答案]错

题目38:世界旅游的经济格局是指从经济角度说明世界旅游总收益或总支出在各国之间的分配状态。[答案]对

题目39: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是旅游业形成和发展的催化剂。[答案]错

题目40:所谓旅游需求规律就是指在影响旅游需求量变动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旅游需求量与旅游产品价格成正方向变化,与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成反方向变化。[答案]错

题目41:Es<1,旅游供给处于单一弹性。在这种情况下,旅游价格若发生变化,则会引起旅游供给相同幅度的变化。[答案]错

题目42:旅游消费效果分为直接旅游消费效果和间接旅游消费效果。[答案]对

题目43:旅游批发商是代表旅游零售商从事旅游产品销售业务,并从中赚取佣金的企业。

[答案]错

题目44:在影响旅游需求的诸因素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将引起旅游需求量的相应变化,这种反应特点叫旅游需求弹性。[答案]对

题目45:旅游基础设施属于辅旅游供给。[答案]对

题目46:通常而言,旅行距离越短,旅行费用越可能成为人们选择旅游交通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旅行距离的增加,旅行速度将成为人们选择旅游交通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答案]对

题目47:旅游目的地能否及时扩大旅游供给的规模,提升旅游供给的质量,其中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是它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这一点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尤为重要。[答案]错

题目48:在点线性旅游目的地中,旅游吸引物分散于一个较广泛的地理空间区域内,在不同的空间点上各个吸引物之间的引力是相对均衡的,没有明显的中心吸引点。[答案]对

题目49:旅游需求规律是指旅游需求量与旅游产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答案]错

题目50:旅游活动的商品化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需要的各项旅游项目必须通过旅游服务商品交换来实现,旅游者所需的各种服务都是以服务商品的形式出现。[答案]对

形考任务4

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目1:旅游产业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主要表现为旅游生产与旅游消费在(

)上是不可分离的。

[答案]时间和空间

题目2: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性极强的产业。旅游产业的六大要素行、游、住、食、购、娱使旅游行业管理的面非常广,这体现了旅游行业管理(

)

[答案]要素的综合性

题目3:在制定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时,要正确认识旅游发展规律,遵循旅游产业发展(

)原则,这是制定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前提。

[答案]成长阶段性

题目4: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旅游市场的竞争主要表现为(

)之间的竞争。

[答案]旅游供应者

题目5:旅游漏算是指(

)为了满足旅游者旅游活动及相关消费活动而发生的外汇支出,以及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旅游外汇流失。

[答案]旅游目的地

题目6:(

)是指旅游产业发展超越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通过发展旅游产业来带动相关产业和地区经济进步的一种发展方式。

[答案]超前型旅游发展战略

题目7:旅游市场规模大小主要取决于该市场上(

)的多少。

[答案]旅游者数量

题目8:在旅游经济中,某些旅游区域经典具有垄断性,从而形成完全垄断。如我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凯旋门等都是具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特色。这体现了旅游市场竞争的哪一种类型(

)

[答案]完全垄断

题目9:由于旅游是人们的一种高层次需求,而影响旅游者需求的因素又是多种多样的,从而使旅游市场具有较强的波动性,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旅游市场的变动,这说明了旅游市场的(

)。

[答案]波动性

题目10:旅游企业业务的核心部分是向旅游者提供(

)。

[答案]可供观赏和愉悦性的产品和经历

题目11: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政府对竞争性行业旅游企业的垄断行为(

)。

[答案]是限制的

题目12:旅游企业定价模式中最常见的一种定价模式是(

)。

[答案]利润最大化定价模式

题目13:向旅游市场提供公共产品的做法属于(

)。

[答案]政府干预行为

题目14:旅游中介企业也称为(

)。

[答案]旅游中间商

题目15:市场无法有效率地配置资源的现象是指(

)。

[答案]市场失灵

题目16:某个旅游企业的一项经济活动对其他企业或个人产生了有利影响,我们把这种行为称作(

)。

[答案]外部经济

题目17:为旅游企业提供服务的气、电、水、邮电服务的企业属于(

)的企业类型。

[答案]自然垄断

题目18:两家或两家以上具有相同服务功能并且相互独立的旅游企业合并成一家企业,通常是由一家占优势的旅游企业吸收一家或多家企业。这样的行为称(

)。

[答案]纵向一体化行为

题目19:旅行社属于下列哪种旅游企业类型(

)。

[答案]旅游中介企业

题目20:下列哪个选项是合理的旅游产业生产组织结构的标志(

)。

[答案]实行旅游的专业化经营

二、多项选择题

题目21:以下哪些选项是旅游产业的基本特点?(

)

[答案]

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

旅游产业的敏感性

旅游产业生产的非物质化

题目22:旅游企业的类型包括(

)。

[答案]

旅游中介企业

旅游交通企业

旅游餐饮住宿企业

旅游观赏娱乐企业

旅游商品经营企业

题目23: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制定的原则有(

)。

[答案]

成长阶段性原则

城市中心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

中国特色的原则

题目24:政府失灵的现象有哪些(

)。

[答案]

政府决策会出现失误现象

政府干预会形成部门利益的现象

政府干预会产生大量的成本

政府对旅游经济干预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政府对旅游经济的干预会产生寻租现象

题目25:从旅游产业成长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关系划分,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类型有(

)。

[答案]

超前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滞后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题目26:下列哪些选项(

)是旅游市场的一般特征。

[答案]

旅游市场的异地性

旅游市场的季节性

旅游市场的全球性

旅游市场的波动性

旅游市场的多样性

题目27:政府干预行为包括哪四个方面(

)。

[答案]

培育市场体系

弥补市场的不足

向市场提供公共产品

建立旅游经济市场规则

题目28:旅游交通企业主要包括(

)。

[答案]

公路交通企业

铁路交通企业

航空交通企业

水上交通企业

题目29:旅游行业管理的手段主要包括(

)等四种手段。

[答案]

法规

审批

监督

检查

题目30:下列哪些选项(

)是旅游市场形成必须具备的要素。

[答案]

旅游者

旅游购买力

旅游购买欲望

三、判断题

题目31:旅游产业是充分满足旅行社的消费需求。[答案]错

题目32:影响旅游市场的因素多种多样,但主要有旅游市场经营要素和旅游市场环境要素两个方面。[答案]对

题目33:选择超前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第二,有外部旅游需求。[答案]错

题目34:旅游市场竞争的目标主要是通过争取更多的旅游者,争取更多的旅游中间商,扩大产品的销售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答案]对

题目35:乘数理论最初是美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来的,后来经卡恩而得到普遍推广。[答案]错

题目36:旅游产业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主要表现为旅游生产与消费在形式上是不可分离的。[答案]错

题目37:旅游资源的地区分布是形成旅游产业地区结构的主要因素。地区间所拥有的旅游资源条件不仅决定旅游区的形成和旅游区的类型,也会对旅游生产力的空间配置和旅游地区规模产生重要影响。[答案]对

题目38:旅游市场属于不完全竞争市场,即寡头垄断市场。[答案]错

题目39:广义的旅游市场是指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区中存在的对旅游产品具有支付能力的现实和潜在购买者。[答案]错

题目40:市场上企业间竞相降低价格的竞争会导致两败俱伤,因而价格协调、共谋利润最大化成为企业的主要定价行为之一。[答案]对

题目41:在旅游经济活动中,依靠市场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一个前提假设是旅游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人都具有经济人特征。[答案]对

题目42:在旅游经济活动中,旅游企业的市场促销行为主要表现为以广告为核心的促销行为。[答案]对

题目43:垄断会给经济发展带来损失并降低经济发展的效率。[答案]对

题目44:旅游服务差异化程度决定了旅游企业价格与总成本之间的差距程度。[答案]错

题目45:企业进入目前业务的供应阶段或使用阶段,实现在同一产品链上的延长。通过进入供应阶段实现同一产品链的延长称为后向一体化,通过进入使用阶段实现同一产品链的延长称为前向一体化。[答案]对

题目46:旅游卫星账户又称为旅游附属账户,是一种宏观统计计量方法。[答案]对

题目47:作为一个国际旅游目的地,外国旅游企业通过合资、独资等直接投资的形式进入本国旅游市场,在本国旅游产业中建立旅游企业,这些旅游企业主要向投资国的旅游者提供到东道国旅游的各项服务,当然也向东道国的国内旅游者提供各项服务。这是一种开放吸引式的国际化,可称之为外推型旅游企业国际化(旅游企业国际化形式Ⅱ)。[答案]错

题目48:所谓纵向一体化是指企业进入目前业务的供应阶段或使用阶段,实现在相关产品链上的延长。[答案]错

第3篇:旅游经济活动的特征范文

一、旅游市场的涵义

所谓旅游市场,实际是指旅游经济活动的交易场所,也可称之为旅游环境。与传统意义上的商品交换市场类似,旅游市场同样需要对生产力进行细化,进而生产出相应的旅游产品,通过交易方式完成旅游经济活动,这一系列行为的综合体现就是旅游市场,包括在旅游经济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经济关系,同样属于旅游市场中的一部分。

二、旅游市场的特点分析

1、客源异地性

旅游市场与其他市场不同,旅游市场客源存在异地性,简单来说即是,本地旅游企业所接待的旅游客人大多外地客人,一般不会出现当地游客。这种特性是其他市场不具备的,因为其他市场在进行商品交易时,通常是由当地客人流向外地市场,客源同地。正是因为旅游市场具备了这样的特点,才极容易导致客人或游客在接触到真正资源,从潜在客户转变为现实消费者时,会出现更多不可控事故,如货币汇率浮动不定、旅游政策临时改变、旅游目的地和游客所在地存在较大经济距离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对该地区旅游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大大降低该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能力。

2、经营者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

由于旅游产品具有无形性特征,旅游经营者与消费者都只能通过网络或纸质形式对产品进行交易,所以造成二者在经济活动期间存在信息部对称特点。详细概述为,旅游消费者在选择旅游地,参考旅游信息时只能纸质资料或网络宣传资料对旅游产品进行了解,不能到现场对旅游产品进行真实感受,所以很容易形成一种浅显认识;而对于旅游经营者来说,旅游信息的收集工作是相当困难的,且能够流传到旅游市场,供旅游消费者选择参考的旅游信息数量很少,这无形之中增大了旅游经营者的风险。正是因为这一特性的存在,旅游经营者在实际经营时可能会仗着旅游信息无法马上查实而对消费者进行诈骗,让旅游消费者对半真半假的旅游信息进行选择,导致消费者判断错误而上当受骗。

3、旅游市场风险性较大

旅游行业存在着抗干扰能力差、旅游产品较为脆弱等缺陷,因此各种情况均容易激发旅游市场的风险。首先,由于旅游活动并非是完全室内的行为,天气异常、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旅游市场带来的影响往往是巨大的,比如2011年日本大地震与核泄漏事件,给日本乃至全东亚地区的旅游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其次,旅游产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实现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在此过程当中,任何意外状况都可能导致旅游产品交换的失败。由于旅游产品具有极强的季节性与构成的多样性,旅游产品常常随着其构成成分的变化、旅游消费者假期的变化和旅游目的地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旅游产品本身较为脆弱,因而决定了旅游市场的风险性。

三、游市场的开发对经济的影响

1、旅游市场的开发有利于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树立旅游品牌

在大范围内举行旅游宣传活动已经成为了现代国际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这种整体性活动能够克服旅游行业在资金、人力方面匮乏的缺点,便于打开国际旅游市场。以东南亚联盟为例,为了打开欧美旅游市场,东南亚联盟各国联合起来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项目,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果。

2、游市场的开发有利于促进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实现,我国经济不断繁荣发展。然而,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政治隐患也愈见明显。因此,在党和政府的号召下,促使欠发达地区通过发展旅游行业带动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制定经济政策时的首选。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联起手来,共同发展旅游业,逐渐形成了关系密切的经济区域,共同发展商务旅游、红色旅游、银色旅游等旅游项目,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带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加强旅游市场的开发有利于充分调动各地方政府共同合作的积极性,为了组成旅游经济的共同体,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在制定政策时同心同德,不仅有利于双方的经济发展,还巩固了社会稳定。

3、游市场的开发有利于刺激旅游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旅游消费者在挑选旅游目的地时常常遵循效率最大化原则,即当一个旅游景点的旅游资源越丰富、与客源地人文差异越大、其民俗风情越有特色,就越能够吸引旅游消费者的目光。如果当地旅游路线只有一条,旅游消费者就只能欣赏沿线的个别景区,这样的旅游区呈现出线性关系;但是如果当地的旅游区包括若干个旅游路线和风格迥异的景区,该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就可以调动旅游消费者游完所有景区的欲望。

第4篇:旅游经济活动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生态旅游 旅游经济管理 生态经济

生态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界发展的重点方向,引起各国政府及环境保护者的广泛重视。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得益于经济总量的飞速发展,旅游经济产业也得到了相关政策扶持而迅速走上了规模发展的道路,然而相关伴随问题也接踵而来,全国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失衡问题愈发严峻,大量以生态旅游作为宣传噱头的旅游经济活动给景区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诸如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生物多样性毁坏以及少数民族文化冲击等现象屡见不鲜。生态旅游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破坏可以归结于多方面原因,但最主要的就是管理方面的疏忽和失误因素,人为原因使得我国生态旅游资源可维护性极其脆弱,只有科学的管理规划才可以阻止旅游生态自然资源的进一步恶化,开展合理的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活动是维护我国旅游经济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生态旅游管理的内涵诠释和基本框架

生态旅游管理是建立在自然生态学理念基础上的旅游管理系统性工程,主张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即当代人和后代人对于旅游资源享有均等的享受机会,因此,生态旅游管理要求在不破坏前人建立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条件下,为后代保护既有旅游资源,提供新的旅游景观。生态旅游的管理对象是旅游业及相关生态系统,追求可持续性维护旅游区的生物多样性、景观美学价值以及整体生态特性,从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的硬件载体方面来说,生态系统为环境和生物要素在特定空间进行组合提供了基础,因此,如何将环境要素与生物要素进行有机结合控制就构成了生态旅游管理的实质。

(一)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内涵诠释

一方面,从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概念特征来看,其核心思想是鼓励人们认识和享受自然,立足满足旅游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基础,并延伸至其他衍生性需求。一般来讲,旅游者通过生态旅游活动而在地域文化知识和自然资源接触等方面增长见识,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增加了人生阅历,领悟到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可以自觉地提升对生态资源加以保护的觉悟性,协调和贯彻国家关于旅游产业发展的可持续化政策,积极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唐静,2011)。

另一方面,生态旅游经济管理以建设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为己任,通过实践经验对相关生态旅游经济发展法规和政策提供咨询意见。以我国为例,生态旅游经济活动在资源开发和环境建设领域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旅游规范严重缺乏,因此,必须以旅游目的地的生态安全维护作为核心管理目标,旅游经济管理的内涵可以概括为,既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同时也控制环境质量的继续恶化,使得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在生态旅游活动中得以建立(郑微,2011)。

(二)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基本框架

对于生态旅游经济的基本组成框架,澳大利亚国际生态旅游研究中心学者拉尔夫-伯克利曾在基础旅游标的、管理型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以及环境知觉四个方面进行了定义(见表1),分别以旅游产业方面、替代名称、区别特征、环境问题、受影响部门、规模增长、产业构成、管理内容、管理工具以及政策选择等栏目指标作为考虑项目,进行了较为综合全面的分析(王松霈,2002)。

生态旅游经济管理遵循的基本原则

从学科定义来看,生态旅游经济是生态学和产业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生物与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因此,生态旅游经济管理应该遵循地区管理与环境容量相匹配原则、政府介入与因地制宜相协调原则、信息传播与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原则、旅游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原则四个方面。

(一)地区管理与环境容量相匹配原则

这一原则的选择建立在旅游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属性基础上,相应的管理既不是单纯的企业型经营管理,也不是地方行政管理,区域发展与环境容量的匹配需要规划和协调(见表2)。一方面,生态旅游的开展会不可避免地加大景区游客流量,生物栖息环境和植被的破坏作用加强;另一方面,合理的环境容量又可以多层次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保证旅游资源的经济利用效率,因此,最佳的生态旅游管理区间是生态环境容量与地区经济效益的帕累托契合点,生态旅游经济管理一定要考虑地区环境的承载力。

(二)政府介入与因地制宜相协调原则

生态旅游经济具有多目标性和多主体性特征,政府介入地区旅游经济管理的直接好处是搭建生态旅游利益相关人的合作关系,有利于明晰旅游资源产权和使用权界限。从地方生态旅游经济效益发展的角度来讲,政府的介入以行政权力和制度力量控制了旅游资源的消耗和维护节奏,决定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优先性和超前性,通过一系列旅游规章和条例法规实现了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因地制宜,保证了社会各方面力量对于生态经济增长和保护的集中性投入(李银,2011)。

(三)信息传播与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原则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原则对于理清生态旅游需求和旅游资源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并且长期以来形成了意见相左的三种观点,即:生态资源保护优先,游客需求次之;满足游客需求优先,资源保护次之;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游客动态增长旅游需求之间的纳什均衡。显然,第三种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思想更适合今天旅游业的发展管理现状,因此,要正确而积极的宣传第三种管理理念,做好生态旅游经济管理原则信息的传播工作,使得信息被传播对象在理念上的得到控制和约束(赵得成,2012)。

(四)旅游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原则

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初衷是协调生物、环境、资源以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科学的生态旅游经济管理一定不会建立在保护环境而牺牲经济的基础上,旅游行为本身就是一种人类活动,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环境以及文化等多个方面,从产业经济学理论来说,生态旅游经济只是第三产业服务型经济模式中的一种,因此,生态旅游经济管理强调生态学原理基础和区域经济学导向下的科学景观布局,尽量的维护景区和地区生态平衡,遏制环境污染,维持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特性。

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发展路径

从目前我国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来看,依据以上分析的生态旅游经济管理四项基本原则,旅游经济发展路径也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分别是互有联系的地方政府路径、可持续资源开发利用路径、旅游业区域开发规划管理路径以及培育复合型旅游经济管理人才路径(金伊华,2012),具体来说:

(一)突出地方政府在保护和发展本地生态旅游经济方面的职能作用

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缺乏对于生态旅游经济的规划和相关基础性教育,旅游产业的发展长期只有利润导向型的唯一目标,大量的旅游景区开始营业之前都没有进行过环境影响评估工作,为此,在下阶段的管理工作中,要加强政府的宣传教育力度,提升游客对于生态地的环境认识和保护意识,使得生态旅游经济发展要附加政策法律性约束,政府从出台游客思想和观念方面的教育政策入手,摆脱单一行为惩罚措施,加强政府和民间的对话,从战略高度和子孙后代的长远角度看待生态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维护的重要性(陈怀文,2011)。

(二)产业经济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观为实施基础

我国第三产业经济发展要摆脱传统的单极式增长模式,以系统和整体性观点来进行经济增长的统筹谋划。在旅游业这样的服务性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不能与短期利益、局部利益共存的,而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遵循生态学基本理论和规律,以一定的压力测试衡量生态系统的负载极限,预期系统内的游客及旅游组织后续开发可能性,即生态系统能否长期提供稳定服务质量、旅游资源的民族文化特色能否得以保持、环境自我恢复潜力能否保持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因地制宜和适度经济原则。

(三)构建生态旅游产业局部区域规划与整体性规划的联合发展路径

旅游产业规划的目的是对旅游行业的未来发展状态提前做出设想与统筹,使得旅游业在总体和地区规划中实现阶段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机制,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一系列考核项目。在整体性的统筹工作中,一方面要通过合理布局设施来对旅游生态平衡进行维持,另一方面要以旅游景点所在地区和城市为依托,实现配套设施的同步发展,以此来消除生态经济增长的局限,减少旅游资源保护的盲目性。地区布局方面要以环境、社会、经济效益为中心目标,配合整体性可持续发展经济政策的贯彻实施(耿松涛,2013)。

(四)培育复合型旅游经济管理人才

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最终决策制定者是人,最终执行者也是人,高素质的复合型生态旅游经济管理人才是旅游经济创新和生态保护兼顾原则实施的关键。从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角度来讲,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在产品设计专业化、技术专业化、服务专业化等方面均有非常高的要求,需要生态学知识、旅游学知识、管理学知识以及经济学知识四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操控和把握,因此,针对我国旅游业从业人员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和环境保护意识较差的发展现状,建立和培育一只高素质复合型旅游经济管理人才队伍是技术经济增长支撑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唐静.生态旅游经济异化的生态反思[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4)

2.赵得成.基于治沙和旅游共生的地域性旅游模式设计[J].商业时代,2012(4)

3.李银.生态旅游视域下旅游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创新[J].商业时代,2011(35)

4.郑微.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对地区旅游经济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16)

5.金伊华.循环经济背景下的生态旅游城市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27)

6.陈怀文.大足生态旅游经济的形成和发展[J].世界经济,2011(13)

第5篇:旅游经济活动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旅游卫星账户 旅游业

    旅游卫星账户(又称为旅游附属账户或旅游分账户)是由世界旅游组织(WTO)、欧盟统计委员会(EUROSTAT)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合作开发的一种新的国际旅游统计标准、统计工具,于2000年3月得到了联合国(UN)的正式批准。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迄今为止,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发和正在开发旅游卫星账户。旅游卫星账户的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编写成本很大,它甚至要求对整个旅游统计体系进行调整。建立旅游卫星账户对发展旅游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有利于发展和完善旅游统计体系

    在旅游卫星账户创建之前,世界各国的旅游统计工作都面临几乎相同的问题。例如,有关旅游业的信息是分散的、不完整的和不协调的;各类旅游企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统计时遵循的定义和原则都有所不同;收集旅游信息的过程各国也差异很大。因此各国形成的旅游统计结果不仅在范畴上,而且在精确程度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别。

    而建立旅游卫星账户将指导各国完善自己的旅游统计体系(System of Tourism Statistics, 简称为STS)。2000年3月,联合国等四方组织共同了正式文件《旅游卫星账户:推荐方法框架》,这份文件成为各国编织旅游卫星账户共同遵循的纲领性文件。这份文件的导言明确提出“旅游卫星账户作为一个建立过程,将指导各国发展他们自己的旅游业统计体系,其主要目的是完成旅游卫星账户的编制,可以将此视为这种体系的综合体。”因此,按照这个框架建成的旅游统计体系将遵循统一的概念、定义、分类和记账原则,将包括统一的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标准体系。因为这个框架规范旅游业信息的产生、描述和数据生成的方法,并针对现场操作的技术性问题的解决、统计基础设施的创建、结果的设计以及数据导入信息体系设定了统一的原则,所以各国的旅游统计体系就遵从了一致的标准。作为附属账户,旅游卫星账户与基础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相吻合,因此这个旅游统计体系就可以将旅游业和国民经济中其他经济活动对经济的影响进行比较。

    正因为旅游卫星账户使各国的旅游统计体系遵从了一致的标准,因此旅游卫星账户就成为了进行国际间对比旅游业经济贡献的一种工具。因为各国旅游卫星账户的表格填制遵从的是旅游业特征产品和旅游业特征活动清单的有关规定,所以它可以提供有关旅游的国际间可比的宏观经济总量,从而在揭示各国旅游业的规模及其经济重要性的基础上,很容易进行相互对比。目前,国际间旅游对经济影响的对比,已在实施旅游卫星账户的国家间进行。表1所列为一些国家旅游卫星账户的主要结果。

    创建一个用途广泛的数据库

    建立旅游卫星账户重要统计意义之一在于它将创建一个用途广泛的数据库。建立旅游卫星账户的主要目的在于把关于旅游的分散信息集中到一个整合的框架中来,它可以把国民统计体系中来自需求方调查的数据和不同的供给方企业调查数据结合起来,而来自这两方面的数据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数据库。总体而言,旅游卫星账户提供了旅游者消费的详细数据,并显示这些消费是如何由国内供给和进口得以满足的;它还包括关于就业、与其他生产性经济活动的联系和资本形成的数据;还提供旅游业分析需要的基本信息,包括经济数据与非货币信息之间的联系。具体而言,旅游卫星账户展示着旅游业各个方面的信息,比如:旅游消费和收入及其产品细分,按旅游者类型统计的旅游消费和收入,旅游消费和收入按地区的细分情况,总体固定资产构成以及旅游设施的占用情况,旅游的间接影响,旅游对GDP的贡献,旅游就业情况,旅游获得的税收,旅游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以及诸如住宿、交通、旅行社这些重要的旅游企业对旅游总体影响的贡献。因为这个数据库收集了大量旅游业的微观经济数据,所以它对于旅游业的分析、规划以及旅游卫星账户本身的发展,例如地区性旅游卫星账户及时性国家旅游指数的,都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旅游卫星账户的众多用途之一就是用于客源营销工作。旅游卫星帐户使用现有数据、家庭调查、旅游者调查(包括日记法和在住宿地点、出入境地点、交通工具和主要旅游地进行的调查)、旅游企业调查、中央银行调查和支出模型等方法来收集关于旅游者的消费信息。这些关于各类旅游者的数据对旅游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营销工作作用明显。以波兰1995年公布的实验性旅游卫星账户为例,账户中计得的旅游总需求为143.28亿兹罗提。将旅游消费按产品类别进行划分的结果表明,比例最大的是交通服务(占总额的24.5%),其次是住宿服务(16.1%)和餐饮服务(13%)。卫星账户还显示了不同购买群体的重要性。就交通而言,商务旅游者占了绝大部分(占总额的59.2%),其次是外国旅游者(23.2%)、国内旅游者(14.2%)、外国日游者(4%)。把所购买的产品和细分市场结合起来,得到的数据又不一样,这就能够说明不同旅游者群体不同的市场行为。外国旅游者花费的最大部分是交通服务,占其总花费的28.8%,而国内旅游者仅为10.6%。另外,外国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用于餐饮方面的花费占其总花费的比例相当接近。但住宿服务就大不相同,国内旅游者在住宿方面的花费比外国旅游者低得多,这说明探亲访友仍然是最重要的国内旅游形式。对于外国日游者而言,餐饮和汽油是其花费中比例最高的二项,二者加起来占到花费总额的89.3%。这样,就可以得到两个重要的结论,国内旅游者对于旅游服务部门是一个相对较小的群体,特别是住宿服务;对于入境旅游者,日游者使用旅游服务的程度非常低,其主要目的就是购物。

    另外,将旅游卫星帐户中的数据和来自其他资料来源的数据进行对比,就可以引发对一些问题的深入分析,从而帮助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

    提供有关旅游的宏观经济总量指标

    《旅游卫星账户:推荐方法框架》指出:旅游卫星账户可以提供“被视为一组衡量一个经济体旅游业规模的相对指标:现金境内旅游消费、境内旅游消费(现金和实物)、旅游产业的增加值、旅游业增加值、旅游业国内总产值。”这些经济总量的指标将全面地揭示旅游业的规模及其经济重要性。

    分析旅游业对经济的重要性,离不开确定旅游业的宏观经济总量。而旅游卫星帐户的创建涉及到填制十张表。在创建之初,为了测算旅游业的宏观经济效益,就必须至少完成一部分表格的填制。其中表1、表2、表3和表4分别统计了入境旅游消费、国内旅游消费、出境旅游消费和境内旅游消费;表5是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的生产账户;表6是按产品分列的国内供给和境内旅游消费。表6是旅游卫星账户的核心,在其他表格的基础上,通过表6可计算出旅游业增加值、旅游业国内生产构成部分等指标。有了这些经济总量指标,即用基本的货币量表示的概念,宏观的经济分析就有了基础和技术性的关键支持。

    以加拿大为例,1994年7月加拿大统计局了针对加拿大旅游卫星账户的研究成果(它采用了1988年的数据),它首次显示了旅游业这个综合产业的内部结构,以及构成旅游经济活动的旅游商品和服务;首次揭示了哪些产业是由旅游支持的,哪些对旅游者的依赖性较弱。具体而言:1988年旅游消费总值为303亿加元,大约相当于当年GDP的4%;旅游给各级政府上交37亿加元的商品税;按对经济的贡献,旅游业排在所有行业的第12位;所有的旅游GDP当中,只有75%来自于加拿大旅游部门的企业,另外25%来自旅游者购买的非旅游产品(这就启示,要发展旅游业,旅游部门必须和其他经济部门中的企业展开合作);旅游是一个劳动密集型部门,其劳动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所有产业每份工作平均取得的总增加值为49000加元,而旅游卫星账户显示旅游全职工作取得的增加值为29000加元。旅游卫星账户的研究成果促使当时的新联邦政府将旅游业确定为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行业,并将发展旅游的联邦基金增加了5倍;还促成了政府用加拿大旅游委员会(Canadian Tourism Commission,简称为CTC)取代加拿大旅游局(之前,加拿大旅游局是隶属于工业部的一个分支部门)。加拿大旅游委员会成为旅游企业与行业协会、省级政府、中央政府之间重要的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它为促进加拿大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许多国家,人们对旅游业的看法实际上是发生了很大变化的。在中国,旅游业在改革开放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被认为是社会服务的一个方面。例如,当时的旅行社这种典型的旅游企业被看作是事业单位,其主要任务是接待,而不是以赢利为目的。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它对于单个企业、地区,甚至整个国家,都成为了重要的收入来源及就业来源,这就要求运用不同的计量方法来考察它对经济的影响和贡献。而旅游卫星账户就提供了这样一个新的统计工具,因此建立旅游卫星账户,揭示旅游业的经济规模和重要性是很有意义的。

    深入分析旅游经济各种方法的基础

    旅游卫星账户为旅游业统计核算制定了一些必须共同遵守的原则,即所谓的“概念性框架”。这个框架“以一个经济体内旅游所产生的产品需求与其供给之间存在的基本平衡为基础。”它还包括旅游业特征产品清单和旅游业特征活动清单等等。旅游卫星帐户可以成为深入分析旅游经济各种方法的基础。

    正如一些学者指出的那样,旅游卫星帐户的缺点之一就是时滞性。其研究结果往往是关于许多年以前的。因此,有些国家就研究能够及时反映旅游业发展的方法。加拿大的国家旅游指数(National Tourism Indicators,简称NTI)就是这种方法。加拿大就是在旅游卫星账户基础上,开发出了一个全国性和地区性的旅游指数系列。国家旅游指数最早是开发用来更加及时地提供加拿大旅游卫星账户一些主要估算数据,其关键概念都是从旅游卫星账户当中来的,目前已做到每年四次。旅游卫星账户促进了国家旅游指数的发展,使国家对旅游业进行完全彻底的统计分析和及时监测成为可能。

    旅游卫星帐户也为开发地区性旅游卫星帐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旅游卫星账户提供的是关于全国旅游业的数据和信息,对各地区旅游经济政策分析的作用不是十分明显。因此,除全国性的旅游卫星账户之外,政策制定者更感兴趣的将会是各省、地区性旅游卫星账户。事实证明地理特征突出的旅游卫星账户有着明显的价值。省级、地区级旅游卫星账户在旅游卫星帐户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省、地区的旅游花费、GDP和就业,来测算各省地区旅游经济的重要性,其分析结果对和旅游相关的企业、地区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制定旅游战略和政策更有意义。以1996年加拿大地区性旅游卫星账户对安大略省的旅游经济分析为例,安大略省的旅游业的旅游需求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旅游者,国际旅游者占到旅游需求的38%,这是加拿大各省中最高的比例;旅游增加值占安大略省总国内生产总值的2.1%,就业占4.5%。这两个指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地区性旅游卫星账户就在全国性账户的基础上,实现了在各地区之间比较旅游经济贡献的可能性,对地区旅游经济决策和发展都能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第6篇:旅游经济活动的特征范文

(一)概念认知

旅游资源是指能够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并促使其实现旅游活动,可为旅游业发展所利用,并由此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的一切自然存在和社会创造。

(二)特征解析

1、美学特征

旅游资源具有观赏价值。虽然说旅游动机因人而异,旅游内容与形式多种多样,但观光游览是所有旅游行程都不可缺少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观赏性,也就不构成旅游资源。

2、地域特征

因为地域风貌的差异而造就了旅游资源的多种多样,而且难以模仿或复制。尤其是那些历史感强的资源,更无法离开特定地理环境的历史背景,否则将失去其本身的历史价值与观赏价值。

3、不可再生性

旅游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保护的重要性,一旦旅游资源被破坏将无法恢复。巨大的需求对旅游产品的开发、销售,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但同时对旅游资源也是一股无法估量的潜在破坏力。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概念的认知

本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文采用广义的概念。

狭义的旅游资源开发,是指单纯的旅游资源利用的技术。广义的旅游资源开发,是指在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以发展旅游业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旅游资源加以利用,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吸引力的综合性技术经济工程。

(二)应遵循的原则

1、特色性原则

特色是旅游之魂。特色性原则要求我们在开发建设中必须尽量保持自然和历史形成的原始风貌;尽量开发利用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项目;努力反映当地文化,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此外,特色性并不是单一性,在突出特色的基础上,还应围绕重点项目,不断增添新项目,丰富旅游活动内容,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需求。

2、保护性原则

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的脆弱性,不仅会受到自然因素的破坏,在被旅游业利用过程中也会遭到耗损,而且相当多的旅游资源又不具有再生性,一旦毁掉了就难以复原。所以,旅游资源保护在旅游开发中极其重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源本身保护;二是旅游环境的保护。

3、经济性原则

旅游资源开发是一项经济活动,必须遵循经济效益原则。因此,应当进行旅游开发投入―产出分析,确保开发活动能带来丰厚的利润。在充分了解旅游市场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开发项目的可进入性、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投资规模、投资效益、建设周期、资金回收周期等各方面,都应有细致的数据分析。同时,还要根据开发实力(财力、人力、物力等供给保障因素),分阶段有重点地优先开发某些项目,之后再不断增添新项目和配套设施及服务,最终形成完善的旅游设施和服务体系。坚决禁止不加选择地盲目开发,更不能不分先后地全面开发。

三、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作用

旅游规划与开发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1.积极作用:在经济方面可以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区域经济水平,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外汇。在社会文化方面增进不同民族之间互相了解,增加认同感,同时也为保留我国灿烂的悠久文化历史创造了条件。

2.消极影响: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也会产生负面经济影响,例如引起当地物价上涨、影响居国民经济稳定,滥用文化等

因此,操作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时,我们应当考虑到旅游资源的数量、密度和布局,结合当地特点特色,旅游资源的价值,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同发展。

四、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模式

1.为了保护而保护。这是消极的,也是被实践所否认的,这是文物部门的职责,不是旅游业的目的。

2.为开发而开发。这是盲目的,是小农意识。根本不考虑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是毁了聚宝盆去讨饭。

3.为保护而开发。很多景观都是唯一的、独特的、不可再生的,如果被破坏了,是无法恢复的。对于这样的旅游资源,不能由一家企业进行垄断开发,必须是政府进行垄断,在高起点的规划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分片分期进行开发。

4.为开发而保护。只有通过开发才能得到保护。可以选择在政府严格规划的前提下,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开发。

五、旅游资源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景观中,必须是人与自然、文化与生态和谐共处的状态。将整个自然大地看成为一个宏观层次的景观,而不是微观层次的一个院落,所以,在规划与开发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旅游的对象是应该受到良好保护的。就如生态资源,其与一般的资源是不同的,是不可再生的,不可逆的。无论是山林,还是水体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保护的对象是什么?谁来保护?保护的目的和动力是什么?这三者必须要搞清楚。否则,生态资源就不可能得到永续利用。

第7篇:旅游经济活动的特征范文

一、旅游的概念

国内外关于旅游的定义多种多样,一些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分别从交往、流动、目的地、时间、相互关系、生活方式等不同角度对旅游进行了界定。德国的蒙根·罗德1927年指出,旅游从狭义的理解是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为了满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种各样的愿望,而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在异地的人的交往。瑞士学者汉沃克尔和克拉普夫1942年对旅游进行了定义,认为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社会现象及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因而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事赚钱的活动。这个定义于20世纪70年代被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所采用,并成为国际上普遍接受的定义。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旅游研究所20世纪50年代指出,旅游可以理解为是暂时在异地的人在空余时间的活动,主要是出于修养;其次是出于受教育、扩大知识和交际的原因的旅行;再是参加这样或那样的组织活动,以及改变有关的关系和作用。英国的伯卡特和梅特列克1974年指出,旅游发生于人们前往和逗留在各种旅游地的活动,是人们离开他平时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一个旅游目的地运动和逗留在该地的各种活动。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伯特·麦金托什和夏西肯特·格波特1980年指出,旅游可以定义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访问者的过程中,由于游客、旅游企业、东道政府及东道地区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我国经济学家于光远1985年指出,旅游是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具有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等特点。世界旅游组织规定:旅游是指人们为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在此定义的基础上,从事旅游活动的这些人不会导致在旅游目的地定居和就业。旅游的根本目的在于参与审美、娱乐和社会交往活动;旅游的社会属性和发展特征,决定了它是人们体验异地政治、文化、经济生活的一种高级娱乐活动,并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高级需要形式;从事旅游活动的这些人不会导致在旅游目的地定居和就业;旅游具有异地性、流动性和暂时性的自身特征。

二、旅游业的概念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览服务的行业。它是综合性的经济事业,其构成涉及社会许多部门。它的基础经济活动由旅行社、旅游饭店和旅游交通三大部门组成。此外,还有为旅游者服务的经营旅游商品的零售企业、园林设施、文化娱乐事业和公用事业等。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要素。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光、历史古迹、革命遗址、建设成就、民族习俗等,是经营旅游业的吸引能力;旅游设施包括旅游交通设施、旅游住宿设施、旅游餐饮设施、旅游游乐设施等;旅游服务包括各种劳务和管理行为;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相结合是经营旅游业的接待能力。狭义的旅游业,在中国主要指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车船公司以及专门从事旅游商品买卖的旅游商业等行业。广义的旅游业,除专门从事旅游业务的部门以外,还包括与旅游相关的各行各业。旅游业从业务类型看,包括3种类型:一是组织国内旅客在本国进行旅行游览活动的国内旅游,二是组织国内旅客到国外进行旅行游览活动的出境旅游,三是接待或招徕外国人到本国进行旅行游览活动的入境旅游,后两种类型的旅游业务活动属于涉外性质的业务。旅游业主要通过劳动服务的劳务形式,向社会提供无形效用,以满足旅游者进行旅行游览的消费需要,其行业基本特征是非生产性的,又称无烟工业。旅游业从整体上看,不是实现商品流通的经济部门,而是凭借旅游资源,利用旅游设施,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劳务活动去满足旅游者旅行游览消费的需要,故也称为无形贸易。

三、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日益凸显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旅游业的发展以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并受其制约,同时又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经济、社会效益明显,能够促进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增进国际交流的同时促进招商引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以及促进经济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增加资金积累和外汇收入

发展国内旅游业,有助于拓宽货币回笼渠道,加快货币回龙速度,扩大货币回笼量,因此能够加快资金周转,增加资金积累和国民收入,为国际旅游业发展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提供了难得的经营管理经验。发展国际旅游业能够增加外汇收入,旅游者必须要来旅游产品生产地进行消费,节省了商品外贸过程中的运输、仓储、保险等费用,降低了换汇成本;旅游出口不受客源国或地区贸易保护的限制,不受关税影响;旅游业创汇方便,无须产品包装、储运和其他繁杂的进出口手续。

(二)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经济产业,涉及到社会许多相关产业,包括交通、建筑、通讯、贸易、餐饮服务、文化娱乐等产业。旅游业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门槛低,就业范围广,就业层次多,吸纳了大量因人口自然增长新增加的劳动力以及因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从第一、第二产业转移出的大量富余劳动力。旅游的发展可以增加区域内的人流、物流、资金和信息流的流动,因此发展旅游业能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根据加拿大学者的系统模型理论,旅游业收入每增加3万美元,就将增加1个直接就业机会和2.5个间接就业机会。世界旅游组织研究报告也指出,旅游业每增加一个从业人员,相关行业就增加5个就业机会。

(三)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在我国,巩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部署和思路。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具有十分突出的关联带动作用,发挥着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核心作用,不仅直接给航空、交通、饭店、餐饮服务、商业网点、景区、经典等带来了客源和市场,而且间接地带动和影响了农村和城市建设、加工制造、文化体育等行业的发展。旅游业发展将增加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有利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同时还增加了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快一、二、三产业之间结构的调整,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新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有赖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四)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由于大量本地居民从事旅游业或相关行业,个人和家庭的收入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旅游业发展促进了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大量旅游者的来访和城市市民的大量出游,开拓了眼界,丰富了地理、文史和风俗民情等知识,提高了对生活的要求。旅游业的发展往往会带来城市居民素质和文化素养的提高。旅游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其发展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对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国民文明素质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五)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国家旅游局2006年的旅游宣传主题为“2006中国乡村游”,并且提出了“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鲜明口号。这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乡村旅游点所聘用的服务人员主要来自家庭成员和当地居民,在经营旅游服务的同时积极推销花卉、花果农作物产品,既降低了经营风险,又增加了农作物附加效益。在开发乡村旅游的同时,将会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积极进行“村村通”道路建设和旅游区内道路建设,以及村社环境整治活动。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对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农民向非农领域转化,加快了传统的农村种植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第8篇:旅游经济活动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空间计量;经济发展;金融聚集;经济增长收敛性

一、空间计量的概念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概念在由J.Paelinck提出后,通过Cliff和Anselin等学者的进一步的拓展后,使得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模型在构建中更加有效。打破了在主流的经济学理论中认定的地理空间的均质性的假设,认为各地区间的经济活动是相互影响的。因为劳动、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知识等要素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不是均衡分布的,所以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开拓性发展,发现并解决了原来忽略空间因素来进行经济活动的判定而存在的与实际经济不相符的问题。区域之间的距离和发展的差异会影响地区间的贸易活动,因此,在研究区域经济问题时将地理空间效应考虑在内是必不可少的,对空间因素的关注使我们不再局限于时间经济学,使空间计量经济方法得到发展和更好的应用。

二、空间计量方法应用前景

从各国发展格局来看,经济聚集会在少数地区出现,在产生经济聚集后,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规模效应。正是因为规模效应的作用使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地区间差距有很大程度的影响,那些影响区域经济聚集的因素还会产生溢出效应间接地对地区间发展有显著影响。

但是,我国对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当前的发展状况下,仍只有少数研究将地理空间效应考虑在内,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空间外部性与经济集聚实证研究;第二,空间关联与经济增长的地理溢出效应研究;第三,地区财政支出的空间外部效应研究;第四,地理知识溢出效应研究。因此,对空间计量方法的研究具有切实意义。

三、空间计量方法的应用实例分析

空间计量经济学是研究空间地理分布对经济现象的影响的理论,把空间理论引入到经济理论的研究中,空间计量理论经过不断发展,通过空间加权矩阵将空间因素引入模型内,迅速成为计量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现代分支,并发展形成了很多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在模型估计和检验中引入空间因素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些新问题。目前,我国空间计量模型主要应用在区域经济增长,下面列举一些具体的应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空间计量方法的领域,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金融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研究等等。

(一)金融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

在研究金融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上,正因为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部分,实际研究中的很多结果也证明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具有紧密的联系,金融系统在资源跨期的优化配置,和构建考虑时间和不确定因素的市场均衡体系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因而,金融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从而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增强经济行为向一个地区靠拢的力量,这也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

研究的过程是,在理论依据基础上,首先对数据进行模型分析,检验金融集聚的溢出效应,建立地理空间权重矩阵,对金融集聚溢出效应进行分析,进一步对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路径和影响程度进行分析。从金融规模和金融资源流动性两个角度分析了金融集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并对两种途径的影响程度进行了比较。建立时间固定效应、空间固定效应和时空固定效应模型,分别对不同模型的结果进行探讨,分析出金融集聚对于经济增长的溢出方式,然后对各个地区和各个年度的影响途径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得出主要结论。

(二)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

国内关于交通对经济影响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交通与旅游的关系、交通对旅游业的影响、特定交通方式和具体交通设施对区域旅游的影响、交通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等。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一直伴随空间集聚的过程,旅游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且在东部地区形成了旅游经济活动的集聚区;旅游产业集聚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表现为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但这种溢出效应表现为显著的局部性特征,由此引起我国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不均衡。

在进行变量的选择时,存在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使用经典线性回归模型就会受到限制,会使其研究结果出现偏差,应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能有效地解决变量存在的空间相关性问题,把与地理位置及其空间交互作用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纳入到了经典计量方法中,通过空间权重矩阵把地理位置与统计变量联系起来,从而来识别空间变动的规律与空间模式的决定因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是交通地理学关注的焦点,但现有研究对于两者的内在关系仍存较多争议。鉴于此,也可将交通可达性不同概念纳入空间计量模型对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研究中,构建关于可达性与经济增长的二阶空间滞后模型,试图从空间计量视角探讨可达性变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联系,同时,注意交通建设对经济发展的结构性效益。

(三)经济增长收敛性与空间计量方法

我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全国各个地区的差异也在不断扩大,比如在:发展速度、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等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增长,可以提高人们的福利水平,但收敛的经济增长更能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经济增长收敛主要是研究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及其背后的原因,通过论述了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两种不同框架中的收敛理论,概括性地回归了其发展脉络,并总结出了两大收敛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检验的两大分析框架――基础MRW模型和内生化MRW模型,来检验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研究两大收敛机制在我国的适用性,系统回答了这两大收敛机制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分析了两大收敛机制能否起作用及其背后深刻的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增长收敛性进行了检验。

四、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缺陷

在目前的空间计量方法的应用上,仍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首先,在变量的选取方面,在考虑影响经济发展的变量上可能存在误差和缺漏,使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其次,在空间权重矩阵的设立上,要考虑到经济权重的因素。最后,在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上存在数据量的不足等问题。在空间计量的研究与应用上,仍然有广阔的空间等待我们去完善和探索。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圆圆.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及其机制研究――基于空间经济计量[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5.

第9篇:旅游经济活动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游艇;游艇经济;海南

游艇是指符合交通部批准或者认可的游艇检验规范,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拥有,并从事非营业性游览观光、休闲娱乐等活动的船舶,包括以整船租赁形式从事自娱自乐活动的游艇。[1]游艇经济是由于游艇活动发展而推动与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多产业共同发展的经济现象。它是一种高附加值的经济活动,包括与游艇研究开发、设计制造、销售、使用、维护保养、修理、管理等相关的一系列经济活动。[2]

2009年,在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对游艇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意见。游艇业作为新兴产业已经引起了各地地方政府的重视,不少地方政府将游艇产业作为其城市品牌,期望通过游艇产业强大的带动力实现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当前一系列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下,结合海南省丰富的海域资源,发展游艇经济是未来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一个重要领域。

一、海南省构建国际旅游岛的必然要求

海南省作为我国管辖面积最大的省,陆地面积仅约3.54万平方公里,但是其管辖着海南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总海域面积达到近200万平方公里。1500多公里的海岸线、众多的港湾以及良好的海域水质都奠定了海南省在我国省市中所拥有的海洋资源占据的绝对优势。在表1中,通过与几个著名国际旅游岛进行对比,为实现国际旅游岛的战略目标,海南应亟须实现旅游产业的再次腾飞。

2009年12月31日,在国务院的《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邮轮、游艇等新兴旅游项目;推进游艇码头建设;培育发展游艇、轻型水上飞机等旅游装备制造业等,这是国家在宏观政策导向上对海南发展游艇经济的一种支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正式出台以及海南所具备的得天独厚的海域资源,这一切都昭示着发展游艇经济是海南构建国际旅游岛的一种必然要求。

二、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需求

游艇运动,作为一种比较高端的消费,在休闲业高端市场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通常被作为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城市名片。游艇经济具有强大的产业带动作用,它是实现一个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举措,同时,它也是具有海域资源城市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必然出现的产物。

游艇消费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一般当一个地区的人均GDP水平达到3000美元时,游艇经济才开始萌芽;当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游艇经济就会进入成熟化阶段。2011年,我国共有25个省份的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天津、上海、北京三地的人均GDP都过万美元。[3]根据研究者和分析家们较为保守的估计,目前中国中产阶级及其家庭成员的人数超过1亿,而在未来的十年里中国中产阶级占总人口的比例很可能达到30%-40%,约为4亿人。这一庞大的群体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消费领域,中产阶级的巨大消费能力将促进我国游艇旅游快速发展。

三、进一步提升国民生活水平的需求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休闲消费在人民消费比重不断扩大。在1994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跌破50%时,休闲产业被确立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未来人们的生活将更加注重工作和休闲二者的和谐关系,休闲活动将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更多的比重。

当前,人们更加注重去追求更有利于身心发展的休闲方式。作为一种新颖且高档次的休闲方式,游艇休闲成为目前较受欢迎的休闲产品。如今,游艇休闲已成为发达国家的居民一种必不可少的休闲方式。世界平均每171人拥有一条游艇,在欧洲国家则是几乎每10人就拥有一条游艇,即使处于内陆的国家瑞士,其人均游艇率也达到了1/69。[4]

现代游艇产业进入中国大陆的历史短暂,作为休闲旅游发展规模有限。随着国民休闲意识的兴起,游艇休闲已被越来越多的国民所认可。继汽车之后,游艇正成为全球各地家庭和个人的另一种生活时尚品。与家人驾驶举家出游,或是在游艇上招待客人,将是未来一种流行的休闲、社交形式。

四、游艇经济自身的特殊性

(1)对经济发展的强大的带动能力

游艇产业是一种劳动密集、资金密集的产业,对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强的带动作用。根据国外游艇产业发展经验,在游艇上每投资1美元,可以带来6.5~10美元的经济效应。在游艇的生产领域,可以促进新兴材料、涂料、电子仪器机动力等诸多配套工业的发展。而在游艇的消费领域,则可以带动游艇码头、游艇运输及维修、餐饮服务等行业的迅速发展。发展游艇经济,可以在游艇的建造及游艇的消费及服务等领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制造一艘40英尺左右的游艇可以提供10人一年的工作量,售出一艘价值20万美元的游艇平均可以解决5个人的长期就业。[5]

(2)推动海洋产业的发展

海洋是国家战略重要部分,未来的世界是海洋的世界,海洋将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海洋经济也将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领域。游艇经济与海洋经济联系紧密,游艇的生产制造是海洋第二产业的一部分,游艇的配套服务则属于第三产业。游艇的发展,将会使更多人的注意力转移到海洋上,增强人们的海洋意识并丰富其相关的海洋知识。以游艇度假、游艇商务接待、海洋观光游览等为主要内容的滨海旅游业将是海洋经济的新起点,游艇则是发展海洋经济的一个重要媒介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国海事局.关于加强游艇管理的通知,2006年8月22日

[2]缪景.行业前沿浙江应适时发展"游艇经济".《中国海洋报》经济周刊业界纵横版,2005年1月15日

[3]2011年各省市人均GDP数据出炉.新华网:news.省略/local/2012-02/07/c_122667889.htm

[4]崔圆圆,张.国内外游艇业研究综述[J].世界海运,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