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低碳生活的调查范文

关于低碳生活的调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低碳生活的调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低碳生活的调查

第1篇:关于低碳生活的调查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低碳生活;调研;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097-04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日趋严峻,如何实施节能减排,推行低碳经济、践行低碳生活是摆在世界各国政府面前的当务之急[1]。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中国政府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15%左右[2]。低碳生活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是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积极关注的重要议题,是促进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有序进行的重要力量,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保障[3]。践行低碳生活要求整个社会逐渐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开发节能减排的科技,同时要引导人们了解和减少日常生活中的浪费、污染行为。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一个高素质的群体,是践行低碳理念、传播低碳文化的重要力量,是未来建设低碳社会的主力军与领导者。他们是否具备低碳意识、践行低碳生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低碳社会的发展。

本文对广州某高校大学生低碳理念与低碳行为进行了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大学生这一高素质群体对低碳理念的认知度与践行度,并分析大学生参与低碳生活的意愿及其日常生活的低碳行椤1疚闹荚诮一步推动“低碳生活”理念在大学校园中的传播,倡导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影响低碳社会的进程,推动全社会低碳生活的发展。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合理设计大学生低碳生活的调研问卷,进行问卷派发与收集;对问卷进行整理,用Office Excel进行数据分析。后期在该大学随机抽取50名本科生进行访谈调查,对所得出的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以及提出建议。

(二)问卷的设计

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低碳概念的了解、参与低碳生活的态度和践行低碳生活的情况三大部分,通过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来了解他们低碳生活的情况。

(三)调查样本构成

此次调研采用了对广州某高校本科生进行随机问卷的调查。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900份问卷,回收803份问卷,回收率为89.2%。经过检查筛选,剩下753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83.67%。

二、调研数据分析

(一)大学生低碳意识情况分析

1.低碳内涵的了解度分析。大学生的低碳意识影响其低碳的践行情况。倡导当代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首先要知道他们对低碳的了解程度。本次调研首先调查大学生对“低碳”这个名词的了解,具体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知道“低碳”的含义和大概内容,了解程度仅仅限于表面,没有进行过深入地了解。说明了大部分大学生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低碳”教育,低碳生活意识较为薄弱。通过采访部分同学,笔者了解到当代大学生之所以不去深入学习“低碳”,是因为他们平时学习工作繁忙,只能通过身边的宣传初步了解,而没有时间去深入学习。

2.低碳对经济生活影响态度分析。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4]。在收回的753份问卷中,71.85%的同学认为低碳能促进经济的发展。通过采访,笔者了解到他们认为低碳就是节能减排,需要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同时有16.07%的同学认为低碳会制约经济的发展,走低碳的道路需要高成本,12.08%的同学认为低碳对经济的发展影响不大,这两部分大学生可能没有对低碳经济模式进行深入了解。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前景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不够全面和深入。对于如何实现低碳生活的问题,66.8%的同学认为在于个人低碳生活习惯,26.83%的同学认为在于低碳科学技术的提高,只有6.37%的同学认为在于法律的约束。可见,大学生非常认可个人生活习惯和科学技术是实现低碳生活的关键。

关于日常生活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具体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知,45.42%的同学考虑过日常生活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也尽量做到低碳生活,这部分同学低碳意识较高,有利于今后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关于低碳生活的更为深刻和广泛的教育。47.14%的同学考虑过日常生活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但认为很难做到低碳生活。可以推测,当条件成熟使得参与低碳相对便利时,他们很可能参与其中。6.11%的同学没考虑过,但想了解低碳,因此低碳宣传对这部分同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仅有1.33%的同学表示不考虑,不想了解。低碳经济是一种生活方式,不是随口说说的口号。大学生应长期学习低碳知识,践行低碳生活,使之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一种生活方式。

3.了解低碳途径分析。为获取大学生了解低碳的途径,笔者设置了“你是从哪些方面了解低碳环保”的题目,具体见表3。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主要从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宣传中了解低碳环保的知识;从家人朋友口中了解的较少,商家广告涉及的低碳环保知识也不多。环保志愿者和相关低碳宣传活动对提高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也是十分明显的。这反映了当代大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相关知识的途径具有多元化特征。由于大学生接触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的时间较多,媒体宣传“低碳环保”的效果最为有效。本次调查显示,关于如何看待宣传低碳对践行低碳生活的影响,29.22%的同学认为宣传低碳生活对保护环境有很大的作用,52.06%认为会有一定的作用;17.93%认为会有作用,但是效果不明显,只有0.8%认为不会有作用。因此,为提高大学生的低碳意识,在高校大力宣传低碳是非常有必要的。

4.参与低碳意愿分析。在此次问卷中,笔者进行了大学生低碳意愿调查。从表4得知,绝大部分同学认为要倡导并开始低碳生活,并认为要从自己做起。由此看出,大部分大学生愿意践行低碳生活。

调查发现,有80.08%的同学愿意坚持低碳生活,仅有3.72%的同学不愿意坚持低碳生活和有16.2%表示无所谓。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对于参与低碳生活有着积极地态度和正确的认识,参与低碳生活意愿较高。因此,在校园倡导低碳生活是有较好基础。

(二)大学生参与低碳行为情况

直接体现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情况主要从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解。以下具体从衣、食、住、行方面进行探讨。

1.大学生参与“衣”的低碳行动情况,具体如表5所示。

表5显示,73.31%的同学做到合理购买衣服,73.31%的同学对衣物进行二次使用,31.34%的同学了解低碳面料,20.19%的同学做到手洗衣服。说明大学生不会根据喜恶随性地购买衣服,而是根据需求来买衣服。同时大部分同学的旧衣物会被再次使用,或者通过捐赠渠道来进行处理。通过采访,笔者了解到学校有相关部门定期对旧衣物进行回收,所以同学们养成了捐赠旧衣物的低碳习惯。只有少数同学了解低碳面料,反映了现代大学生对低碳材料的认知缺乏。手洗衣服的同学较少,大学生基本上是使用洗衣机来洗衣服,可能与大学生的校园生活较为繁忙有关。

2.大学生参与“食”的低碳行动情况。

据数据显示,62.82%的同学做到多吃蔬菜少吃肉,原因是为了身体健康,并未考虑到饮食结构对减少排碳量的作用。18.86%的同学经常订外卖,原因是学生学习繁忙,订外卖节约时间。做到光盘和打包带走的同学说明他们在饮食方面注意到了低碳环保,但仅占30.51%和41.44%。近一半的学生做不到少用一次性餐具,原因与个人的低碳意识不高以及学校低碳宣传不够有关。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的低碳饮食意识有待加强,部分同学习惯自己的生活模式。

3.大学生参与“住”的低碳行为情况。低碳的另外一个体现是在居住方面,具体见表7。

选取10种与住有关的低碳行为作为判断标准。在回收的问卷中,96.68%的同学做到二次使用塑料袋和89.64%的学生有随手关灯的习惯。一半左右的同学做到常开窗通风,减少使用空调、使用双面纸张打印或复印。30%左右的同学做到不用电器时拔插头,避免待机、夏天空调温度控制在26℃以上、自备环保袋逛街、选用节能环保产品和节约用水,合理利用“灰色水”,仅有17.8%的同学做到垃圾分类。

大学生的低碳生活习惯与方便、舒适、是否经济实惠等因素密切相关。随手关灯对同学们的正常生活影响较小,塑料袋二次使用经济实惠,因而接近90%的同学都能做到。校园内打印纸张的价格十分便宜亲民,再加上老师或者活动对学生上交纸张材料的要求,因此多数学生习惯单面打印。不用电器时拔插头、避免待机,自备环保袋逛街和节约用水,合理利用“灰色水”的低碳习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会带来不方便和浪费时间,因而只有30%左右的同学能够做到。同时,因节能环保产品价格稍微偏高,只有33.07%的同学选用,可见大学生对节能产品的购买度不高。仅有17.80%的同学进行垃圾分类,原因可能是同学们没有充分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同时学校没有配备完善的垃圾分类箱。

4.大学生参与“行”的低碳行为情况。表8列出了大学生出行的方式。问卷设置该选项为多项选择。由表8可知,大部分同学出行选择走路和坐公交、校巴,56.04%同学出行选择自行车,只有小部分选择开小和开电动摩托。据调查,大部分大学生选择的出行方式主要依据是否方便快捷和自己的经济条件,而并没有考虑低碳出行。

总之,让每一个学生都自觉践行低碳生活是大学教育中面临的一项新课题,也是全社会成员共同的责任和义务[5]。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1.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意识不够,能对低碳进行深入了解的学生较少,因此各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低碳生活的教育与宣传。

2.大学生缺乏低碳生活实践,高校需要广泛、长期开展低碳生活实践的活动。

(二)建议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和低碳生活的践行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低碳的进程。为使更多大学生提高低碳生活的意识和形成践行低碳生活的习惯,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低碳生活”的教育宣传。马晓旭认为,大学生的环境责任意识越强、环境影响与低碳关注度越高、规章制度越健全、公益宣传越到位,他们的低碳消费意愿就越强烈。大学生主要从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宣传中了解低碳,媒体应成为宣传低碳的主导。可以把低碳引入到综艺节目中,让观众在享受娱乐的时候对低碳进一步了解。环保志愿者和相关部门组织的展览宣传活动对加深大学生的低碳意识的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各大高校可以对相关组织进行培训和举办宣传低碳生活的志愿服务活动,推广低碳成果。同时,低碳教育会对低碳生活行为产生正向影响,接受低碳教育、树立低碳意识、加上良好的低碳技能会指导学生践行低碳生活。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必修或选修课的方式,扩大和加强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识,减少专业年级间低碳的认知和实践差异。也可以组织大学生观看有关低碳主题的电影和纪录片,加强学生的低碳教育和低碳知识技能的宣传和普及,激发他们践行低碳生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举办低碳生活的实践活动。学校应充分调动大学生低碳生活的积极性,实现建设低碳校园的目标,推动社会低碳生活的发展。高校可以开展低碳生活的活动与竞赛,例如节能宿舍大赛、物资回收活动、节能产品发明大赛等。

3.倡导低碳生活的方式。高校要采取有力可行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低碳生活习惯,最终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顺利实现。可以在校园内增加低碳生活的提示语,例如在水龙头旁边提示节约用水,在电源旁边提示随手关灯,在打印机旁边提示双面打印等。大学生应树立低碳生活的观念,倡导以节约简朴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的生活理念,在社会“低碳或零碳排放”的活动中起模范先锋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细节,践行低碳从小事做起、改变不良生活陋习,过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

4.建设低碳校园。大学生在校园内学习、生活,为了让大学生积极进行低碳生活,校园的公共设备应当是节能减排的设备,例如为学生提供太阳能热水器、分类垃圾桶、节能环保的出行工具等。为了将低碳建设行动落到实处,高校应首先建立管理机制,量化相关碳排放标准,为改进高校建筑和相关设施节能减排提供数据支持。此外,学校应该设立相关的低碳校园管理机构,把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落实到实处,从而有效地把这种绿色生活方式推广开来。

参考文献:

[1]陈小连,胡孝平.大学生低碳旅游感知价值、参照群体及参与意愿之关系研究[J].生态经济,2012,(3):87-91.

[2]张林,王珍义.大学生低碳理念与低碳行为的研究――基于武汉高校的调查问卷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18):268-270.

[3]宋兴怡,苏天照,姜峰等.当代大学生低碳生活认知、态度与行为调查研究――以太原市四所高校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2,(1):118-120.

[4]董青.大学生低碳经济意识状况调研――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0,(35):127-129.

第2篇:关于低碳生活的调查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低碳生活;低碳行为;低碳意识;校园低碳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5211

社会的发展,将人类推进到了从工业文明时代向生态文明时代转折的时期,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旋律。新时期的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是否具备环保意识并且养成低碳生活方式则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次研究涉及杭州滨江高教园区、小和山高教园区、下沙高教园区和浙大紫荆港校区。

1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覆盖三个高教园区和一所高校,共计发放问卷950份,其中有效问卷912份,占发放问卷总数的96%。

问卷共包括四个部分,分别为基本信息问题、对低碳生活的理解、对低碳态度的探究、对低碳外部条件的探究。在利用传统的SPSS、Excel等方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同时使用Euiews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使之更具说服力。

根据因子分析,归纳提取出环境因子,包括政府引导、低碳教育、低碳技术、媒体宣传、榜样效应、环保组织和自身条件因子,包括责任感、传统习惯、利益冲突、低碳知识度。下面为统计分析。

2调查结果

21杭州大学生低碳意识与行为现状描述性统计分析

“低碳”概念认知分析部分包括调查学生对于世界低碳环保组织或事件的认知程度。从结果来看,目前大学生对于国际新闻关注度较高,而对于大学生本身的低碳组织关注度较低。即大学生对于低碳相关组织还了解不足,受影响不深。今后,要加快建立大学生组织,低碳生活从大学生自身做起。

在针对不愿意参与低碳生活大学生的原因探究分析中发现,在杭大学生不愿参与校园低碳的主要原因是个人低碳责任意识不;另外是低碳执行比较麻烦和缺乏校园组织和设施的引领,针对前三大症状对症下药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低碳参与度。

校园低碳现状满意度分析的结果显示,SPSS相关性分析得出大学生对5分制低碳生活满意度平均打分(Mean)为297,处于中等偏下位置,根据数据分析可知在杭高校大学生普遍认为当前低碳生活践行度未能达到满意程度,有近两成学生对大学生低碳现状表示堪忧,身边的低碳行为方式有待提高。由此可见,提出有效方案让大学生知晓低碳、提高自身低碳践行能力、引导社会对低碳价值的正确认识迫在眉睫。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己的生活质量,还关系到整个社会对环保意识的认知感和传承。

根据对低碳生活方式传播途径效果的分析可知:互联网在日常传播中效果明显且容易受到大众接受,另外影视也是传播的主要途径,由此可知新媒体在低碳生活方式传播中具有主导作用。人们普遍认为图书和报纸杂志的传播效果普通,专家咨询和广播对低碳生活的传播效果中等偏上,而且教学培训和知识竞赛在特定人群中也起到显著作用。因此,对低碳生活方式的宣传应该秉承多点开花,广覆盖、突重点的方式,让人们对低碳生活方式有更多的获知途径,有利于实现全民低碳,共创环保社会的大目标。不仅如此,我国各大媒体与社会对低碳的宣传依然不够,大学生对低碳的认知仍不足,加强对低碳的宣传迫在眉睫。

从遵循校园低碳条件的分析来看,校园推出低碳新规的强制性和学生参与程度成正比关系,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推动一部分人的行动力需要辅助规章制度牵引着。另外还有少数同学表示跟随大众,可见没有主见的更依赖于榜样的作用,跟随大众行动力,从众比例也占一部分,可以发挥榜样的力量。

校园低碳参与度分析结果显示,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课的方式最受欢迎,另外为节约用水用电,而参与校园低碳活动和垃圾分类得分则较低,由此可见,在垃圾分类宣传和地毯活动参与度方面今后都需要加强。

22杭州大学生低碳意识与行为的影响因素交叉性分析

221大学生低碳参与度分析

从性别和参与意愿交叉分析来看,愿意参与低碳生活中男性的倾向度更高,而在一般不排斥低碳生活上女性比例稍多于男性。表明愿意参与低碳生活的男性的主动性稍高于女性,这改变了我们对“女性更愿意参与到低碳活动中”这一传统认知。

从学历分析来看,硕士及以上学历大学生多数人认为低碳与日常生活非常紧密,而在认为低碳生活与其无关的选项中,专科学历人群所占比重最大。总体来说,不同学历的大学生对低碳认知的层次性也体现了教育程度对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的正向影响,高校的教育及大学生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低碳生活的普及。

经管文史专业、理工专业、艺术专业和其他专业类型更愿意去关注低碳生活,其次是理工科专业,紧接着是艺术专业。理工科专业学生在校园低碳参与意愿上比经管文史科高。总体表现理工科人的倾向度更高,对于校园低碳生活更愿意参与。

以月生活费为对比因素来说,月生活费较高的同学对于校园低碳参与意愿更高,参与积极性更高,而对于月生活费较低的同学对于校园低碳的参与意愿显示较低。

222校园低碳生活与大学生的联系程度分析

男性、女性在对于大学生与低碳生活联系程度上有着明显的差别,认为低碳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数据表示男性对于低碳的关注度更高于女性。

以户籍为对比因素来看,城镇户口的学生认为在低碳生活与大学生联系程度上有较高的认知水平,认为两者联系很紧密。

223大学生对校园低碳生活满意度分析

总体上看,大学生普遍对当前校园低碳生活满意度打分分值在3分左右,处于中间的位置,可见,在杭高校大学生普遍认为身边的低碳行为方式有待提高。学历高者对当前校园低碳的满意度打分均值偏低,其次是本科学历、专科和其他。学历高者对当前的满意度偏低,认为当前的校园现状需要改变,校园低碳还存在很多不足,由此可见,对于校园低碳的建设也显示出更强烈的、迫切的改变想法。

学校有系统化低碳管理和学校没有系统化低碳管理的对比下,数据显示受访者普遍在系统管理下满意度更高,可见校园美化建设的系统化对低碳管理,可以提高同学们对校园低碳的满意度。校园低碳设施的建设提升大学生们的满意度,从而让大学生在低碳氛围中熏陶,强化低碳意识观,提升校园低碳行动力度。

23回归分析

本文分析包含第一个公共因子F1主要解释的是x1(政府引导)、x2(低碳教育)、x3(低碳技术)、x4(媒体宣传)、x5(榜样效应)、x6(环保组织),可以命名为环境因子;第二个公共因子F2主要解释的是x7(个人责任感)、x8(传统习惯)、x9(利益冲突)、x10(低碳知识度),可以命名为自身条件因子。

由下表可以看出,前两个因子解释了低碳行为影响因素的64158%的原因。其中,F1解释了50515%的原因,表明政府引导、低碳教育。低碳技术、媒体宣传、榜样效应、环保组织这六个因素是影响大学生低碳实施度的重要因素;F2解释了13643%的原因,表明大学生个人责任感、传统习惯、个人利益冲突、低碳知识不足是四个较为主要的因素。

在经过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只有第一个公因子可归入模型中,且对影响因素t检验结果表明其回归系数具有统计分析意义。根据回归分析结果的数学意义,可以得到影响因素对实际行为测度的影响关系模型可以如下表达:Y=1455+0544F1。分析回归系数,发现环境因子回归系数较大,可以看出它对大学生校园低碳实际行为测度及参与度的影响较为显著。由此可见,为了推广校园低碳,满足大学生的外在需求尤为重要,如政府引导、低碳教育等。

3结论与建议

近年来低碳观念的普及在大学生人群中得到一些成效,大部分大学生对低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有小部分大学生能在生活中贯彻低碳行为。但是总的来说,目前大学生的低碳现状仍不可观,大学生低碳生活的普及仍值得继续研究。只有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参与意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现阶段问题,才能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促进大学生低碳生活的发展。

31大学生校园低碳现状及问题

大学生参与低碳校园中意识和行动力度不匹配,没有很强的低碳意识,行动力度缺乏,主观能动性不高,经探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1大学生个人问题

一是低碳生活参与度低,责任感不强。大学生对校园中的环保组织、活动的关注度较低;大学生主动向他们身边同学、家人及朋友宣传环保知识,进行低碳传播的较少,大学生自身责任感也有待提高。二是缺乏低碳知识。现在大学生对低碳生活专业知识的掌握状况不能满足当前广大青年学生对低碳生活深层次理解,多数学生表示对低碳专业知识的需求迫切。

312高校管理问题

一是在低碳宣传上,学校做得不够深入和全面;二是低碳配套设施差,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应有的低碳意识与校园内低碳生活必备的生活设施不同步,造成实施难。校园内很多低碳生活设施不够完善,这是导致不能低碳的直接原因;三是高校缺乏制度和机制建设。由于没有建立和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因而难以明确减排目标、策略以及实施体系,学生很难在低碳意识和低碳行为上有所作为,使得建设低碳型校园往往成为口号和流于形式。

32关于大学生校园低碳的建议

321对于大学生

行为引导。通过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体验对比等形式,大学生对照低碳生活方式,找出自身与其不相一致的行为习惯,并加以改进,这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低碳意识与社会责任感,进而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322对于高校

第一,文化带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低碳行为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使他们的低碳行为和习惯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加强低碳教育,开展低碳课程,普及低碳知识,把大学生低碳生活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的培养平台,充分发挥环保社团辐射带动作用,把绿色学习、低碳生活变成每一名大学生的自觉行动,携手营造“爱护环境,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

第二,改善设施。学校应增加对低碳设施的投入、改善学校设施,提高利用率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对校内的基础设施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打造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低碳环保校园与运营模式,如学校水处理与循环系统改造等。通过这些设施的改造直接让师生体验低碳生活,从而自觉接受低碳环保生活理念,形成低碳环保生活方式。

323对于政府

第一,提高技术。提高科学技术,加大对环保研究的投入,降低低碳产品的价格从而减少大学生低碳生活的经济成本,使低碳生活更亲民易现,直接推动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参与度。

第二,完善法律法规。目前关于低碳环保方面法律仍有欠缺。立法等相关部门应加以重视,加快确立相关法律法规,对于环境污染的行为要提出明确的处罚,起到警示作用,将行为规范转变为社会压力,推动大学生乃至社会全体主动践行低碳生活。

324对于媒体

当前社会正处于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已无法满足大学生的生活文化需求,对于低碳观念的宣传更应采取多种形式、多样化渠道的方式,创新媒体宣传模式,使低碳环保观念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

参考文献:

[1]彭淼,史云峰,董园低碳校园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9):23-24

[2]袁楠,毕润成低碳时代下的低碳校园建设:概念、特征与对策[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S2):43-46

[3]敖四江高校低碳校园建设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1

[4]洪大用中国低碳社会建设初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2)

[5]郜莹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引导研究[D].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2013

[6]卜玉辉大学生低碳生活意识的培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7]狄洋低碳经济背景下大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

第3篇:关于低碳生活的调查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低碳理念;低碳行为;武汉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8-0268-03

一、问题的提出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中国政府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与此同时,为了迫使中国降低碳排放,欧盟近来提出要对中国产品征收碳排放税,现实的考验进一步加大了中国在降低碳排放方面的压力。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可见低碳经济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对其低碳理念的培养和低碳行为的引导非常重要。

本文试图通过对武汉十余所高校大学生低碳理念与低碳行为的调查分析,了解大学生这一特殊对低碳理念的认知度与实践度情况,并分析低碳理念和低碳行为的动机,旨在进一步推动“低碳生活”理念在大学校园中的传播,倡导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二、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发放调查问卷采集数据,利用SPSS统计软件,采用频数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力求发现在校大学生低碳理念和低碳行为特征。

2.问卷的设计。在此次研究中,将问卷设计为个人基本情况、对低碳理念和低碳行为的评价以及个人低碳行为践行情况三个部分。个人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所学专业、家庭结构、家庭所在地等有必要的和针对性的信息。对低碳理念和低碳行为的评价采用里克特式五点量表法,记分方式如下:“很不赞同”给5分;“不太赞同”给4分;“一般”给3分;“比较赞同”给2分;“非常赞同”给1分,变量项目的平均数越低,代表赞同程度越高。而个人低碳行为践行情况则包括日常实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3.调查方法及样本构成。此次调研以武汉市大学生为目标群体,分别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经济学院及华中农业大学这七所高校中随机选取了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具体采用实地问卷调查和网上问卷调查两种方式。本次共发出400份问卷,回收问卷383份,回收率为95.75%。经过检查筛选,删除数据不全的问卷43份,剩下340个有效样本,有效率达85%。样本构成(如表1所示)。

4.问卷的信效度检验。为了进一步提高问卷的信效度,我们利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对问卷进行了信、效度分析。其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量表的信效度分析结果

一般认为Alpha值为信度系数值,其取值范围在0.60以上,其值越高,表示其内部一致性程度越高;KMO为取样适当性度量,取值范围在0.60以上,KMO值越大,表明变量间的共同因素愈多,愈适建构效度和进行因素分析,如果KMO值小于0.50时,较不宜进行因素分析,而因素分析是问卷建构效度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

树立低碳理念的动机量表的Alpha和 KMO值分别为0.624和0.741,均达到了问卷的信效度要求。低碳行为量表的Alpha值为0.676,表明信度较好,符合研究要求。

对于内容效度的检验,由于量表中涉及到多个类别和性质的测项,且每个类别中的题项选择既有单选又有多选,这种多类别变量的相关系数统计分析,不适合做因子分析,即构建效度分析,但其测试内容与测试目的基本相符,也具有一定的内容效度。

三、调研数据分析

(一)大学生低碳理念分析

分别从低碳内涵的认知度、低碳经济理念的认知度、低碳生活理念的认知度及低碳理念的动机四个方面对大学生低碳理念展开分析。

1.低碳内涵的认知度分析

表3   大学生低碳内涵的了解程度分析表

表3表明,大学生对低碳内涵的相关维度的了解程度存在差异,其中,对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知晓度最高,这可能与国家政策的普遍推广实施有关;对低碳校园、低碳网络、低碳交通知晓度次之,这与大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知道学生较多;对低碳地产、低碳哲学和低碳音乐的了解程度相对较低,有些甚至没有听说过,这可能与大学生群体的工作、生活经历以及兴趣爱好等有关。

2.低碳经济理念的认知度分析。英国牛津大学中国环境中心主任赵吉敏博士表示,低碳经济并不是让人们过得不舒服,而是在强调一种“度”,即当个人生活达到某种适合的舒适度;低碳经济也不是人们通常以为的污染后的减排之类的补救措施,它其实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种可供选择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洁能源的开发。本次调研中,我们发现:42.3%的学生不同意低碳经济是“受苦经济”、“亡羊补牢经济”的说法,仅有26.7%的人同意这种看法;49.8%的学生认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与每人生活息息相关,48.2%的学生认为是政府的事,与普通民众关系不大,还有极少数人持观望态度;29%的学生认为低碳经济肯定会影响自身正常的生活,31%的学生认为一定程度上会有影响,24%的学生认为肯定不会有影响,9%的学生认为可能还会降低生活质量,3%的学生表示不确定。可见,大学生对低碳经济的看法还是比较积极的,但对低碳经济影响自身正常生活方面表现得并不乐观,且“发展低碳经济,人人有责”的意识不强。

3.低碳生活理念的认知度分析。本次调查显示,关于大学生对低碳生活消费品的态度,49.4%的人表示自己非常感兴趣,并认为它可能会成为一种新潮流;21.6%的人认为与一般产品没有差别,并不一定会使用;17%的人认为别人买就会买;11%的人表示不看好低碳产品,不会购买;还有1%的人表示不确定。可见,大学生低碳生活理念有待加强。

4.低碳理念的动机分析。根据《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将树立低碳理念的动机分为身心健康动机、被尊重动机、文化动机、从众动机、交际动机。采用likert五点量表进行测量,变量项目的平均数越低,代表赞同程度越高。

上页表4表明,大学生把为自己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丰富自己的低碳环保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树立低碳理念的主要原因。可见,身心健康是大学生树立低碳理念的主要动机。

(二)大学生低碳行为分析

1.大学生实践低碳生活的角色分析。本次调查数据显示,45%的人认为有必要为减少碳排放量贡献力量,但尚未采取行动;23.82%的人正在采取行动;不仅采取行动,而且积极向他人宣传的实践者占有22.65%;尚有8.53%的学生认为二氧化碳排放量与自己没有关系。此外,女生认为有必要作出行动,但没采取实际行动和正在积极向他人宣传的人分别占48.17%和26.83%,均高于男生。

2.大学生实践低碳生活方式的行为习惯分析。本次调研表明,96.7%的大学生认为实践低碳生活中比较容易做到的行动是远离一次性、节约用水用电、购物需适度。而在多吃素食、选用节能产品、参加低碳活动、出行多用自行车等方面表示比较难做到。

3.大学生低碳生活行为的践行度分析。低碳生活行为的践行度,通过设计量表进行测量,并从“衣食住行”四个层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实践低碳行为的情况良好,(平均水平分值=3.385)。其中,大学生低碳生活行为在“行”方面,践行度明显高于平均水平,而在“住”方面,则低于平均水平,在“衣与食上”没有显著差异。

4.不同主体的大学生实践低碳生活方式的差异分析。

表5显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衣、食、行”方面低碳生活方式践行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衣”方面男生践行度高于女生,而在“行、食”方面,女生比好于男生。在不同年级这一维度上,大三、大四的学生明显要比好于大一、大二的学生。

四、研究结论与讨论

通过以上问卷分析得出如下研究结论:(1)总体来说,大学生对低碳内涵的了解不够充分。(2)大学生对低碳经济的看法较为积极,但 “发展低碳经济,人人有责”的意识以及低碳生活理念有待加强。(3)身心健康是大学生树立低碳理念的主要动机。(4)相对其他群体而言,大学生实践低碳行为的情况良好,但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衣、食、行方面低碳生活方式践行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衣”方面男生践行度好于女生;在“行、食”方面,女生好于男生。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低碳生活方式践行度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大三、大四的学生明显要好于大一、大二的学生。

鉴于此研究结论,我们建议:(1)加强宣传力度,强化低碳理念。首先,政府作为推广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牵头人,可以通过组织社会专业环保组织在校园开展低碳的讲座,宣传部门印发《低碳生活守则》等形式,传播低碳生活的基本知识,大力倡导大学生逐步向低碳生活的转变。其次,作为舆论导向的媒体,应加强低碳生活的宣传报道,对大学生的低碳行为典型事例,进行系列专题报道,彰显示范效应。最后,学校以及大学生环保组织,应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倡导和规范低碳生活理念和行为,通过举办低碳大学生在行动论坛、大学生节能环保创新作品展、低碳生活图片展等活动,积极宣传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2)践行低碳行为,改变生活陋习。由研究结论可知,大三、大四学生的低碳生活方式践行度明显好于大一、大二学生。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低年级学生尤其是新生的低碳生活方式教育,让学生自觉做到:减少个人碳足迹,更多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养成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等良好的生活习惯;重复使用节能环保购物袋;减少一次性餐具、一次性日用品的使用频率等等,最终使低碳生活成为校园时尚。

参考文献:

[1] 低碳时代:大学生该如何践行低碳呢[EB/OL]..

[3] 王凤珍,松德梅.论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教育[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12).

第4篇:关于低碳生活的调查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低碳”;教育

数学是“生活”。新课程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很明确: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的教学应从生活出发,基于生活,为了生活。数学因生活而产生?生活因数学而多彩,生活和数学息息相关,不可分离。基于生活的数学教学是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低碳生活”主要是倡导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倡并去实践节电、节水、节油、节气。当前“低碳”问题已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低碳”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的现实是:独生子女,家中的“太阳”,绝大多数学生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加上在家长“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理念指导下,形成了浪费粮食、浪费金钱、不珍惜学习用品等普遍现象。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低碳生活”教育的意义毋庸置疑。

一、营造“低碳”小学数学课堂环境。潜移默化地渗透“低碳生活”教育

数学姓“数”,这毋庸置疑,而数学学科渗透?低碳生活”教育也是责无旁贷:作为数学教师,应树立“大教育观”,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明确教材中有关“低碳生活”教育的内容要求,使之具有计划性;挖掘教材中内在的教育因素,把“低碳生活”教育和数学教学有机结合,使之具有整合性;结合教学实际引入国际国内“低碳生活”新成果,增加教育信息量。使之具有开放性;制订教案时,考虑到与知识能力同步进行的“低碳生活”教育,使之具有协调性。“低碳生活”教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

二、挖掘教材中已有的“低碳生活”教学资源。渗透“低碳生活”教育

“低碳生活”教育的信息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但在数学教材中,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要想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地渗透“低碳生活”教育,就要求我们教师细心研究教材内容,对其中的“低碳生活”教育内容做到了然于胸,这样才能灵活有效地抓住时机,融于教学之中,内隐渗透、潜移默化,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如果每人每天节约2千克水,―个3口之家一年大约可以节约多少吨水?了解你家每月的用水量大约是多少吨,你家有哪些节约用水的方法,在小组里交流。”(苏教版小学数学三(下)第52页)“为了鼓励节约用电,某市电力公司规定了以下的电费计算方法:每月用电不超过100千瓦时,按每千瓦时0.52元收费;每月用电超过100千瓦时,超过部分按每千瓦时0.6元收费。小明家十月份付费电费64.6元,用电多少千瓦时?”(苏教版小学数学五(上)第94页)通过引导学生计算自家的水费等相关内容时,我们可以追问“关于鸟类,你知道些什么?我们本地还有人喜欢吃野味,你们吃过吗?你认为吃野味对环境、对家庭有哪些不好的方面?……使学生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地球上不能只有人类,野生动物灭绝之时,就是我们人类灭亡之日,所以我们要爱护身边的动物,特别是野生动物,同时吃野味也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不符合“低消耗、低开支”生活理念。

三、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低碳生活”资源充实教学内容,渗透“低碳生活”教育

教材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载体,是众多专家、学者的集体成果,教学中我们应遵循教材,但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作为教师应该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要根据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地加工处理,我们可以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利于渗透“低碳生活”教育的资源替换教学内容,从而获得既达成学科教学目标,又较好地渗透“低碳生活”教育的多层效果。

四、设计富有“低碳生活”内容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受到“低碳生活”教育

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实践活动既能够让学生切身感悟知识,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一些实践活动还能够渗透“低碳生活”教育。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五(上)第118页“了解周围的家庭”时,让学生在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接受“低碳生活”教育;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上)“认识百分数”时,让学生上网搜集含有百分数且体现“低碳经济”的信息进行交流,让学生在搜集、交流的过程中体验“低碳经济”,逐步形成“低碳”意识。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上)“长方体和正方体”、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下)“圆柱体体积”时,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废弃的各种长方体药盒、牙膏盒、饮料盒、火柴盒、圆柱形易拉罐等作为学具使用,让学生利用废物动手制作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等渗透“低碳生活”教育。

五、通过指导学生撰写体现“低碳生活”内容的小论文,让学生在收集资料、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受到“低碳生活”教育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体验到数学在现实世界中广泛的应用,进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是我们的追求。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关注学校、关注社会,结合南京市教研室组织开展的《生活与数学》比赛,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小设计、小研究、小论文等比赛活动,一方面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收集资料、开展小设计、小研究、撰写小论文的过程中受到“低碳生活”教育。

第5篇:关于低碳生活的调查范文

关键词:低碳;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社会实践调研

引言

哥本哈根会议以来,一股低碳旋风席卷全球,也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于“低碳”概念的关注。发展低碳,不仅要发展低碳经济,更要发展低碳生活。中国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人口、工业、交通相对集中的城市,城市居民是城市的主要构成,其衣食住行都会产生碳排放。因此,引导城市居民建立低碳生活模式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关键。

在参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课题组在东北、华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进行实地调研,并通过网络集中对南部地区的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赴秦皇岛市居民社区开展关于“低碳生活知识”的宣讲活动。此次调研主要以各大城市常住居民作为调研对象,遵循随机抽样原则,共发放问卷500份,有效回收406份,有效率81.2%。本文基于上述社会调查,从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中寻找不符合低碳要求的行为习惯,分析现存问题,并提出建立低碳生活模式的合理化建议。

一、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

对中国居民生活消费现状,课题组从居民对低碳知识的衣物购置情况,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住房装修和家电使用情况和出行情况四个方面进行调查。

(一)中国居民衣物购置情况

课题组对城市居民衣物的面料选择,洗涤方式和购置频率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居民衣物面料以棉质为主,占所有面料的65%,其次是化纤类,占所有面料的28%,麻类衣物占3%,另外,75.4%的受访者经常穿着牛仔裤;衣物的洗涤方式中,机洗和手洗的比例相当,分别占48%和49%,采用干洗方式的人群较少,占受访者的3%;在衣物的购置频率上,一个月到半年购置新衣的人数居多,占受访者的51.2%,而其中又以20~30岁的女性受访者为主,购置新衣的时间在一个月以内和半年以上人数相当,分别占受访者的23.3%和25.2%。

(二)中国居民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

对城市居民日常饮食结构的调查显示,约有82.3%的受访者以肉类为主要食物,其余17.7%的受访者以素食为主;对反季蔬果的选择总体上比较理性,54.4%的受访者偶尔购买,18.5%从未购买,但仍有27.1%的受访者经常购买。另外,对城市居民饮食方面的消费习惯的调查显示,在家烹饪的受访者占总体的32.3%,其余67.7%的受访者均为“外食族”,而其中58.6%的人选择外出就餐,9.1%的人选择叫外卖。调查显示,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的城市家庭每月都会有外出就餐消费,表1反映了城市家庭外出就餐的消费情况。此外,在餐具选择方面,62.2%的受访者出门就餐选择使用消毒餐具,7.8%自带餐具,但仍有30%的受访者使用一次性餐具。

表1 城市家庭外出就餐的消费情况

(三)中国居民住房装修和家电使用情况

从装修情况来看,64.5%的受访者表示知道有环保装修材料,但没有专门去采购,2.4%表示根本不知道环保装修材料;65.3%的受访者表示房屋装修最关心的是价格,30%最关心的是安全健康,4.7%最关心的是豪华程度。在家电使用上,课题组对居民家电的使用时间、次数等调查。54.8%的受访者夏日将空调设定在20~25度;46%的受访者冰箱内存放的食物超过容积的80%。①

(四)中国居民出行情况

在出行方面,课题组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城市家庭私家车拥有、排量及使用情况,以及出行目的。结果显示:仅有12%的受访者选择步行的方式出门,87%的受访者表示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会选择用步行、自行车或者公共交通代替出租车及自驾车;拥有私家车的受访者占到了总体的41.4%,其中68.6%的受访者选择1.6L~3.0L的中等排量汽车,24.3%的受访者选择小排量汽车,7.1%受访者选择大排量汽车;对购物地点的选择,超过80%的受访者偶尔或者经常去外地购物。

二、低碳视角下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的调查,课题组发现其中有许多不符合低碳要求的行为习惯,主要问题如下:

1.中国居民对于不同衣物面料制造、洗涤过程的碳排放量②不了解。对牛仔面料的衣物购买量很大,而对麻类面料③的衣物很少购买。

2.中国居民的饮食结构不合理,外出就餐人数比例较大。第一,饮食结构以烹饪过程中碳排放量较高的肉食为主;第二,仍存在经常购买反季蔬果的情况,而反季蔬果的种植及运输过程中碳排放量均高于应季蔬果,经常食用反季蔬果也不利于身体健康;第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就餐,而这大大增加了碳排放量;第四,仍有30%的受访者使用一次性筷子。

3.中国居民对环保装修材料和节能家电的了解度及购买量不足,多数人不能做到基本的节电行为。第一,环保装修材料进入市场已多年,但中国城市居民的采购量并不高,甚至有人根本不知道环保装修材料;第二,大多数居民对于如何合理低碳地使用家电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存在许多浪费现象,例如53.2%的受访者在关闭台式电脑后没有关闭显示屏,63%的人的电脑不使用时没有启用睡眠模式,44.7%的受访者不能做到将不用的充电器从插座上拔下,16%的受访者不能做到随手关灯这些基本的节电行为。

4.中国居民选择步行、公共交通出行的人数较少,私家车购买行为不够理性。从各种出行方式选择的人数比较来看,几乎没有人选择步行的方式出门,同时,课题组对城市居民私家车拥有量的调查中显示,城市中私家车拥有量在不断且快速上升,越来越多的车辆上路带来更严重的空气污染和交通问题,如道路拥挤,停车困难等。调查还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不少家庭在初次购车时会选择小排量汽车,而在选购第二辆汽车时汽车的等级往往高于第一辆汽车,更多的考虑中等以上排量的汽车。

三、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造成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中不低碳的行为习惯的原因主要有居民自身、市场、政府和媒体三个方面。

1.居民自身对低碳知识了解不深,自主环保意识较差。调查显示,80.6%的受访者是从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了解到“低碳生活”一词的,但51.3%的受访者表示对“低碳生活”的具体概念不是很了解,54.6%的受访者不知道什么是低碳消费。另外,81.6%的受访者愿意为环保事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提供机会,72.4%的受访者愿意参加植树等环保活动。但是,实际上仅有60.8%的人有过参加环保行动的经历。而受访者中仅有4%是经常开展或参加环保活动的,且所参加的环保行动多为学校,或是工作单位强制要求的,自主环保行为较少。

2.市场上环保产品价格较高,商家对其宣传力度不够。环保产品价格的居高不下,使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调查显示,89.8%的受访者在购买日常用品时可能会选择节能环保的产品,而其中52.3%的被调查者会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来决定是否购买。另外,环保产品的影响力及商家推销力度不够,消费者不能清楚地了解到其突出性能和其节能效果带来的长远利益。

3.政府媒体对“低碳”相关概念的宣传以及在一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上不到位。第一,由于对“低碳”相关概念宣传力度不够,居民只是知道“低碳”一词,对于其内涵和好处不甚了解,甚至由于一些媒体的误导使一部分居民认为“低碳”就是环保,而忽略了“低碳”带来的经济效应及解决城市发展瓶颈的作用,另外,对于一次性筷子等非环保产品的危害曝光度不够,调查中多数居民并不知道一次性筷子不卫生,有许多潜在的致病因素,当了解了一次性筷子的制造过程以及现在很多小作坊存在回收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再加工销售的现象,居民都表示以后不再使用一次性筷子。第二,政府单位提供的公共环保机会较少,没有对居民的环保节能意识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第三,一些地区公共基础设施不健全,如仅课题组走访的四个秦皇岛居民社区中两个就没有设立分类垃圾桶。第四,公共交通的速度较慢,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严重,这是城市居民不选择公共交通的主要原因。

四、城市居民低碳生活模式的建议

城市人口的能源消费大约是农村人口的3.5~4倍,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中国更应该发展低碳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节能减排,尽可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建立低碳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起城市居民低碳生活的模式,基于上述分析,课题组提出以下建立低碳生活模式的建议:

1.居民的生活消费上应注意做到节能低碳,具体建议如下:(1)在衣物购置方面,选择新的穿衣模式:居民、尤其是年轻人应减少购买服装的频率、选择环保洗涤剂、手洗代替机洗、旧衣翻新、旧物利用;在面料的选择上,多选择棉麻制品,尽量少选择牛仔、皮革制品;最好选择白色、浅色、无印花、小图案的衣服;①尽量不选择“抗皱、免烫、防水、防污”等附加功能。②(2)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方面,合理搭配荤素食物,尽量食用应季蔬果并在家烹饪,减少购买反季蔬果和外出就餐的次数,此外,外出就餐养成自带餐具或使用消毒餐具的习惯。(3)住房装修方面,充分利用可循环材料,可以更多地选择一些类似轻钢龙骨、石膏板等轻质隔墙材料,少用黏土实心砖、铝合金门窗等资源浪费较大的材料,从侧面降低家装工程的碳排放量;装修设计中须最大化增加房屋的自然采光率,尽量减少电灯的使用率,可以多使用玻璃等透明材料和镜子,尽量选用浅色墙漆、墙砖、地板,减少过多的装饰墙;此外,搬新居时,能继续使用的家具尽量不换。在家电使用上,选择节能产品;避免浪费现象,养成节电节能习惯。建议各社区征集家电使用小窍门,举办合理使用家电的宣讲会,介绍各家电的节电模式和合理使用次数、时间等。(4)在居民出行方面,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购买中小排量汽车;尽量不选择自驾游,多参加一些徒步、骑行活动,在节能的同时强身健体。政府也应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如给小排量汽车税收优惠,增加公共交通补贴,降低公共交通价格,城市设置公交车专用道等,只有提升了公共交通的速度才有更多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2.开发价格较低的节能环保产品,加大对环保产品的宣传,尤其是对环保产品带来的长远利益重点介绍。居民不购买环保产品主要是受经济条件限制,而多数环保产品价格虽然高于普通产品,但其节能效果带来的经济效应远远高于其与普通产品的差价,必须让消费者认识到这一点。

3.加大对“低碳”相关概念的宣传力度,使居民认识到“低碳”的内涵和其经济效应等益处。可以通过公益广告,低碳类电视节目,报道低碳新闻,深入居民社区开展“低碳”宣讲会等途径进行宣传,让居民真正了解“低碳”及“低碳”带来的好处,在此过程中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让大家知道,环保并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是每个公民的事,是全社会的事。

4.政府方面:第一,对环保产品进行价格补贴,如减少环保产品消费税、增值税,指定环保产品为部分“家电下乡”专门产品,对生产环保产品的厂商提供资金支持;第二,各单位提供植树等公共环保活动,培养居民环保意识,而对个人的自主的环保行为,当地政府应大力提倡并给予奖励,这样才能将城市居民的环保激情释放出来,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第三,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第四,保障公共交通速度,并加强监管力度,调查中不少城市都有设置公交车专用车道,但对其“专用性”的保障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此外,北京在奥运期间实行单双号行车对交通问题的解决效果显著,建议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城市的中心区域实行单双号行车。

我们每个人的衣食住行都与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关,如果绝大多数人的生活都能采取低碳的适度消费的方式,那么“低碳经济”是有可能实现的。可见构建低碳城市,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社会调查实践,让居民真正了解低碳的概念,掌握低碳生活的常识,体会低碳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进而从衣食住行每个方面努力做到低碳生活,为构建低碳城市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4).

[2]赵一平,孙启宏,段宁.中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响应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06,(3).

[3]刘传江,冯碧梅.低碳经济对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启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

第6篇:关于低碳生活的调查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问题;对策

项目来源:2012年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

“节能减排”出自于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作为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行为,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不乏来自高校的目光。众所周知,高校是培养国家栋梁的摇篮,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养成阶段的高校学生对于节能减排的态度将会引领节能减排未来的走向。那么,当代高校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如何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现状进行了多元化的了解,为高校节能减排工作的推广略尽绵力。

一、高校学生在节能减排方面存在的问题

节能减排不仅是国家的一种号召,更是保护我们生存环应尽的义务,学生是高校中至关重要的群体,自然要肩负起这份重任。然而通过对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显示,大学生在节能减排当前还存在一下几个问题:

(一)大学生整体的节能减排意识不够强,没有形成节能减排行为习惯。从调查结果看来,在日常生活中虽然大学生具有节能减排的想法,但是鲜少落实到行为上,造成高校节能减排“知易行难”的现象。调查结果反映出一些大学生对于节能减排行为表现出“事不关己”的态度,少数想要有所行动的学生认为个人的努力无法改善整个校园的环境,因此并没有将节能减排付诸行动。

(二)大学生没有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对节能减排产品及技术的关注度低。这一点从市面上很多节能减排的产品无法得到重视和推广情况可见一斑,调查群体对于节能减排的认识不够清晰,没有切身感受到能源短缺和资源浪费现象的危害。

(三)日常生活中的细节(用水、用电、一次性产品等)很容易被忽略,学校出现较大浪费现象时,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以及管理办法。高校节能减排流于口号,大多数校园内抬头可见节能减排标语,但是视而不见者大有人在,校园浪费现象比比皆是。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意识,然而调查结果并不理想,大学生在用水、用电以及一次性用品的用量上甚少节制,不积小流,不成江河,因此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细节在节能减排方面至关重要。

(四)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年级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强弱并无明显差异,节能减排意识并没有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加而递增。为使调查结果有代表性同时也有层次梯度,团队在问卷设计上特别加入自然信息类,从统计结果发现,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没有因为知识和阅历的增加而递增,甚至在不同政治面貌的大学生群体中都没有显著变化。

(五)许多同学认为高校在校大学生应在校进行节能教育,但是学校以及有关部门对此却没有相应的措施。在问卷提及节能减排教育时,许多同学表示出相当高的热情,在现今多元化教育体制下,节能教育势在必行,然而现实情况不尽人意。

二、造成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较低问题的原因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不难发现,当下大学生群体的节能减排意识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学生和学校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对于大学生自身

首先,当前大学生群体较少主动去了解各种节能减排的知识信息,缺乏节能减排的敏感度,环境与化学等专业上有机会了解更多节能减排信息的同学们明显意识高于非专业相关的同学们。由此表明:相关的知识信息对于意识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其次,大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缺乏对于节能减排的研究创新,较少参与节能减排活动。校园中开展的相关活动学生参与度较低,许多同学认为这些活动专业性较强,并不能较好的在生活中联系节能减排,参与创新。实际上,“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能为节能减排贡献一份力量。‘低碳生活’首先提倡一种环保意识,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1]

最后,生活中大学生存在一定的虚荣攀比心理,这也无形间导致盲目消费的比重加大,存在浪费严重的现象。购买欲和实际所需不成比例,闲置物品偏多,低碳意识和责任感相对淡化,缺乏对节能减排人人有责的认知。

(二)对于高校

学校节能宣传力度不够,对节能减排缺乏重视,在知识教育普及方面并没有做到位。“搞好高校节能减排教育,不但能产生巨大的直接节能环保效益,而且教育青年学生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养成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自觉行为习惯。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节能减排教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2]然而目前高校中鲜少相关的课程培训指导,也没有基础知识的讲座。高校及有关部门在节能教育方面的缺口十分明显,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难以进一步提高。

大多数学生缺乏深入了解节能减排的途径。节能减排的活动也因局限性导致受众较少,认同度较低。大多数同学对于节能减排的活动表现出漠然的态度。很多高校虽然逐步实行了一些相关措施,如禁止使用一次性产品、开展“地球一小时”活动等等,但是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多数同学并不能理解这些措施对节能减排的深层意义,因此,如若建立更为完善的教育制度体系,相信此方面的工作将更高效开展。

除了教育缺口的原因,众人皆知,我国现今还没有针对节能减排的具体项目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学校也尚没有采取相关的管理处罚办法,从而使浪费现象一再发生在法律的盲点。缺乏强制性的管理条例,校园节能减排只靠大学生的自觉性和公益心,效果不尽人意也在意料之中。

三、提升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的对策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减排,需要营造良好的氛围,高校引导、科学带动、学生参与,建立节能减排的一整套体系。针对大学生在节能减排意识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

(一)加强节能减排教育,加大科学研究力度。由高校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学习节能减排的知识,例如:形式多样的节能环保知识讲座、低碳生活的教育课程、了解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的政策和法规等。设立相关的网站及制作宣传展板、海报,增加节能减排知识的传播途径。

加大对节能减排的科学研究,大学生是拥有丰富科学知识的特殊群体。积极投入能源循环利用的研究,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达到开源节流的效果。

(二)建立相关制度,节能减排于细节。大学生节能减排生活方式的践行与学校的制度建设密不可分,高校的制度是推行节能减排生活方式的标尺,能够使学生丈量自己的节能行为。学校在水电管理方面拟定相关方案,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推广。建立信息收集和反馈制度。高校应设立专门的负责部门,将节能减排工作做到阳光化、透明化,设立意见箱,听取学生的意见,集思广益,不断完善规章制度。

要使节能减排生活方式与学生个人利益相关联,从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思想教育方面渗透节能减排思想。在校园中做到人走灯灭,杜绝长明灯、白昼灯;及时检测校园内的水电设施,避免出现由于人为或忽视导致的浪费现象;优先采用环保型、节能型电器和设备,逐步淘汰高能耗、低能效设备。

(三)发动高校学生组织力量,学生会、学生社团、大学生工作室等要广泛开展以节能、环保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各项各类形式新颖多样活动。动员学生从点滴做起,自觉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更加注重节能减排的意义,在开展正常活动的同时,向同学积极宣传关于节能减排各方面的知识,并且积极努力做到活动用品多次重复利用,活动报名表申报材料双面使用等方式,同时积极利用网络,微博、人人网等向大家发出倡议,用低碳环保的方式营造低碳的氛围。从而带动更多的同学参与,使得我们的大学生活更有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带动各高校学生积极地参加各项节能减排的公益活动,让大家爱上公益。

(四)倡导商家规范性,倾听学生意见反馈。高校应鼓励并倡导校园商家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数量,引导商家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替代原有的一次性用品;购物时使用环保袋,减少塑料袋使用量;严格执行塑料袋收费制,使校园节能减排行动与国家政策接轨。同时鼓励食堂、打印店、商店等校园商家粘贴节能减排标语标识。

将商家的节能减排工作纳入考核机制,组织学生定期对校园商家节能减排工作进行评估。这就要求商家定期开展并向同学们宣传节能减排活动,引导学生合理消费,避免铺张浪费,而且校园内商家为了获得良好的口碑自己就必须应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采用节能型建筑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这样在学期结束时由学生评出最佳节能减排单位和节能减排工作最差单位。分别向全校通告,由学生组织评估给商家压力使得节能减排在学生和商家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四、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对于现今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存在问题及原因的简要分析,希望能够引起当代大学生对节能减排的关注。一个人的节约是理财,一群人的节约是公益。节能减排无小事,点滴行动记心间,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很微薄,但是一个人可以引领一群人,一群人能够影响整个校园,从而将节能减排这一意识深入人心,更好的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第7篇:关于低碳生活的调查范文

西山风景区是昆明的城市名片之一,也是当地居民日常休闲的重要场所。其优美的自然风景和较高的植物覆盖率,为生态旅游及碳中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西山风景区东临滇池,距市区仅15千米,交通便利,具备优越的区位条件,若打造成低碳旅游示范区,将可以带动周边景区景点共同发展低碳旅游。因此,在对景区发展动态进行了解之后,笔者亲身走访西山风景区,对当地的旅游者、旅游企业(主要是农家乐、商店)经营者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率为97%),探索低碳旅游示范区的构建之路。低碳旅游示范区的构建规划和开发突出低碳主题要把西山风景区打造成低碳旅游示范区,首先应当注入低碳理念,也就是将景区特色定位于“低碳旅游”,使景区的规划和开发充分考虑低碳因素。不久前,西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与云南省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了《昆明西山大旅游区暨西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景前区及后山旅游休闲度假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有意将西山公园从单一性公园向多元旅游转化,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化,打造“大西山”综合旅游产业区。在南至海口街道办事处、北至团结街道办事处的范围内,因地制宜地建设若干与景观相协调的国家级生态小区、低碳节能小区、旅游文化主题公园、会展中心和养生养老基地等。由此可见,近期西山风景区的规划和开发已经向低碳节能、生态休闲的方向倾斜,但构建低碳旅游示范区仍需加大对低碳的宣传力度和体现范围,才能突出其示范作用和低碳主题。在规划开发过程中可以向其他在低碳方面有优秀表现的旅游地取经。西山风景区的森林覆盖率高、植物种类多样,这是其发展低碳旅游的优势,景区应避免只顾眼前经济利益、占用绿地进行规划的开发方式。绿地不仅可为低碳提供强有力的碳汇保证,也可优化旅游环境,森林、草地、农田本身也可成为旅游吸引物,促进西山风景区的发展。

引入低碳的设施设备,重视资金和技术的投入是发展低碳旅游的硬件保障。《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中对旅游景区节能减排的要求是5年内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这就要求景区淘汰耗能高的装置,尽可能利用风力、太阳能、水力等作能源,并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实际上,设施设备的低碳化不仅是一项政策要求,也是旅游者低碳旅游活动的必要条件。在发给旅游者的调查问卷中,56.5%的旅游者认为低碳旅游的障碍包括设施设备的局限性。这样,即便旅游者主观希望进行低碳的旅游活动,也会因缺乏低碳的设施设备而无法实现,这同时也打击了其低碳行动的积极性。具体而言,在建筑方面,要对已有建筑进行适度改造,使其成为绿色节能建筑,对规划建设的建筑从设计到施工融入低碳理念。西山的农家乐是重要的旅游接待场所,多是沿公路分布,建筑取材也没有使用土、木、石、竹等乡土材料。其实,这些环境友好型材料如能充分运用,不仅会对低碳旅游的发展作贡献,也能增加景区的农家氛围。西山风景区游客数量众多,许多游客选择在景区内就餐、住宿,污水和垃圾处理也是个问题。在景区里笔者看到,垃圾随处可见,垃圾桶却很少,垃圾分类观念也很淡薄。

低碳技术可以为低碳旅游示范区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碳中和技术主要包括温室气体捕集技术、埋存技术及低碳或零碳新能源利用技术(如太阳能、风能、光能、氢能、能料电池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低碳技术的引入可以使景区对二氧化碳的处理有科学的方法可循。低碳旅游示范区的构建可能涉及改善设备、引入技术以及增加人力资本投入等问题,景区可能因此面临资金缺口,这就需要建立多渠道的融资投入体系,不仅需要从政府财政获取资金支持,还需要从国有及私人商业银行寻求资金帮助,民营经济在低碳旅游资金方面也具有较大潜力。规范旅游企业的行为低碳的推行需要旅游企业提供与低碳理念相吻合的设施设备,就旅游餐饮住宿而言,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既可以减少环境的压力,也可为企业节约经营成本。在饮食经营方面,西山风景区许多农家乐以山上特产、当季蔬菜为主要食材,迎合了旅游者的口味,也避免了运送食材的消耗。食物残渣用来饲养牲畜,避免了食物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住宿方面,供给热水可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然而西山风景区的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并不是很普遍。公共交通工具的投入使用是旅游者减少个人碳足迹的重要途径。目前西山风景区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是私人经营的小型面包车,用于运送游客上下山,发车时间短,与降低碳足迹的目标仍有距离。景区可加大耗能小、污染小的公共交通工具的投放力度,还可采用马车以及租赁自行车这些低碳的交通工具减少交通造成的碳足迹,这些方式也与农家乐、生态游的主题相关,使得游客更加亲近自然,丰富了旅游体验。旅行社、旅游网站等旅游服务的提供商在推行低碳旅游中起着引导作用。企业可通过提供低碳旅游产品提升自身竞争力,避免因产品雷同造成价格恶性竞争。低碳旅游产品的开发要求企业在减少碳足迹和增加碳补偿两方面进行创新。减少碳足迹即在旅游接待中餐饮、住宿、交通、娱乐项目的选择上趋于低碳化。碳补偿是指旅游者通过各种形式增加碳汇,以碳中和的形式抵消旅游者个人的碳足迹。一般来说,碳补偿的做法是个人或企业付款给专门的碳补偿企业或机构,由其通过植树或其他措施完成碳补偿。当前已有些旅游服务部门突破了传统做法。携程旅行网会员在预订机票、酒店或者旅游线路时,会获得相应积分,同时后台系统会通过科学的加权计算公式计算行程碳排放量,并提供积分兑换树苗的建议,树苗的种植由携程旅行网完成,同时会抽取会员参与种植。这种公益消费活动提高了公众参与低碳旅游的积极性,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使消费者对企业的价值观产生认同,也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形象。

旅游企业往往担忧低碳旅游会降低旅游者的体验质量,因为低碳旅游在某些时候可能会影响旅游的舒适度。在西山,乘汽车上山比徒步及骑自行车爬山轻松许多,一次性餐具的禁用也可能引起旅游者对卫生状况的担忧。就低碳旅游对自身旅游体验的影响而言,参与问卷调查的西山游客中有76.2%认为,低碳旅游更贴近自然,使旅游活动更有趣,22.3%认为虽然降低了旅游质量,但仍然可以接受,只有1.6%的游客认为旅游质量降低了,不可接受。实际上,低碳旅游和优质的旅游体验并不对立。处理好旅游质量和低碳的关系,需要旅游企业在推进低碳措施的同时,站在旅游者角度思考。比如可以在山上山下分别设立自行车租赁点,方便游客租还;或将马车装饰得更有特色,吸引旅游者的眼球;消除旅游者对非一次性用品的卫生担忧,将餐具等的消毒过程透明化。当低碳旅游产品可能造成旅游者某一方面的不满意时,及时变通,从另一方面去补偿旅游者,可通过便利性、趣味性以及履行低碳社会责任的自豪感来弥补舒适度、自由感的不足。这需要企业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倡导低碳的旅游方式低碳的生活方式正逐渐被人们所认可,推行低碳旅游还需在理念宣传和行为引导上作出许多努力。西山景区旅游者大多是年轻人,在被调查的人中,18岁以下占10.4%,18~25岁的占63.2%,25~35岁的占16.1%;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其中本科及以上占47.2%,大专占28%。许多年轻人是在校学生,他们结伴或以班级为单位来西山游玩。年轻人的特点是喜爱新鲜、富有挑战性的事物,他们接受新思想的能力强,根据其特点进行低碳理念的推广会收效显著。论及旅游者对气候问题及低碳旅游的态度时,82.4%的旅游者认为气候问题与自己息息相关,15.5%认为气候问题与自己关系不大,而觉得气候问题太遥远与自己无关的只占2.1%。就低碳旅游而言,愿意选择低碳的交通方式的占89.6%,而表示无所谓的占9.8%;愿意选择低碳餐饮、住宿的占88.1%,不愿意的占0.5%,而表示无所谓的占11.4%。综上可以看出,低碳的生活方式已在影响着人们,多数人有参与低碳旅游的主观意愿,对这种主观意愿加以强化再辅以引导,就能够很好地推行低碳旅游。当被问及在景区的交通方式时,8.8%的游客是自驾车,34.7%的游客是乘坐公共汽车,50.8%的游客是徒步,5.7%的是骑自行车。

第8篇:关于低碳生活的调查范文

【关键词】低碳设计 低碳设计理念 室内设计 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9-0063-02

对“低碳”概念的理解相对容易,但对于低碳生活的理解却是见仁见智,低碳设计得到真正落实十分困难,低碳生活成为普通人的生活习惯更是难以想象,当我们呼吁“低碳生活”的同时,我们中的很多人已经不知不觉过起了“高碳生活”。在室内空间的设计和使用中,过度的奢华浪费比比皆是,将简单复杂化已经成了使用者彰显身份的方式,更成为了一些设计师展示设计能力的一种手段。我们并不能简单地加以负面评价,但这与低碳时代的主题背道而驰,在这个过程中,设计者无疑成了破坏环境的帮凶,在追求自身经济和社会利益的同时,没有担负起自身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一 室内设计者应成为低碳设计的先锋军

据相关资料显示,全球50%的资源用来进行建筑,60%的木材资源被用到建筑上,50%的水资源也用作冲水或者建筑用水,60%的温室气体来自于建筑行业,我国是世界上年新增建筑量最大的国家,建筑行业在全球气候治理和环境治理上有着重要地位。其实建筑就是不同的室内空间组合的产物,当我们抛开建筑框架和外立面不谈,剩下的就是室内装修的问题了。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委员会2007年秋季家庭装修警示,全国每年仅住宅装修造成的浪费就高达300多亿元人民币,到现在为止只增不减,要做到低能耗、低污染、低开支,又能满足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做到以人为本,保护环境,是摆在我们室内设计工作者面前责无旁贷的义务。

从室内设计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双重角度来看,低碳设计并不只是使用环保材料,减少奢华的装饰细节。室内设计工作者在低碳时代的作用远远大于其他设计专业的同行,他们除了可以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引导消费者,用合理的设计满足消费者根本需求的同时,又能改变其生活习惯,使其朝着健康的生活方式迈进。同时,具有良好的行业道德、高超的设计能力和丰富设计经验的设计师是我们实现低碳设计和低碳生活的宝贵力量,因此为社会培养这样的室内设计人才,将低碳设计思维根植于室内设计者的思想中,就成了艺术类高校室内设计专业必须深入研究的一个系统工程。

二 应将低碳设计思维贯穿于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始终

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设计质和量的需求不断增长,为了这样的需求,很多高校相继开设了艺术设计类相关专业。其中室内设计专业一直都受到众多学子的追捧,一些室内设计培训机构也遍地开花,经过几个月的短期培训就上岗就业,这就导致从事室内设计工作人员众多、良莠不齐,而真正符合时代需求的室内设计人才却寥寥无几。一个优秀的设计人才只精通各种制图软件是不足的,更应具备符合时代的先进设计理念。

在室内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很多国内院校虽然课程体系不尽相同,但都会经历从基础课程到专业基础课程,进而转至专业和实训课的课程脉络,整个大的环境基本相同,但最后往往形成了学生学了很多门专业课,却无法形成综合能力,工作后才发现一切都需从头开始,有的甚至除了抄袭,并不懂如何设计。究其根本,是因为我们的学生在一开始就未能明白什么是设计,没有核心理念,更没有实践经验。对室内设计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是关键,在实践课程中把低碳设计理念贯穿课程的始终,更是十分必要的。高校培养人才需要这样的理念来指导,拥有了这样的理念并把其融入设计,以引领消费者的生活,是室内设计者成就自身、为社会服务的内在需求,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 将低碳设计理念融入室内设计专业项目实践教学中

资料显示,在低碳设计促进室内设计教学的研究方面,关于教学思路和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已有很多,就此笔者不再展开探讨。仅是以实践项目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低碳设计理念的贯穿为出发点进行阐述。只有实训课程,学生才能切身地经历室内设计的完整流程和施工的全过程,为学生将低碳设计理念融入设计、融入生活提供良好的平台。

虽然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低开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在室内设计的很多细节里都可以做到低碳设计,只要我们以这样的理念作指导进行实践,不管成效有多少也是向低碳生活迈进了一大步。

从接到实践项目到完成,设计师要做的事情很多,如与客户沟通―进入现场勘察―设计与方案交流―绘制施工图―施工跟踪―完工验收,这也是实践项目教学的一个流程。在这个流程中的每个环节都会出现诸多问题,现对流程中各环节如何以低碳设计理念为指导进行设计做如下阐述:

1.与客户沟通

这个环节中,从教者应让学生懂得设计师要迅速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解决问题,更要用好的理念引导客户的生活方式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迈进,沟通是传播低碳理念最直接的方式。

2.设计方案

这一阶段要考虑功能、整体风格、界面造型、材质、色彩、照明、陈设品等设计因素,各种设计因素的合理配置可以创造丰富多彩的室内空间,现就如何将低碳理念融入到设计方案教学中,阐述如下:

第一,降低能耗、节省能源、减少污染是低碳设计的灵魂。在实践项目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意识到低碳设计要从基础工程做起,水电线路设计要用最小的直线距离;多考虑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可节约电能,同时能减少空调热量的排放;在照明的设计中,大量的光照也是一种光污染,时间一久会对人的身心造成不利影响,尽量减少不需要的辅助照明效果,同时避免大面积使用发光材料;可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作为能耗来源。

从造型设计角度看,一个好的设计需要功能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不建议做大量夸张又没有明确使用意义的造型,只为满足客户一时审美之需;用色彩营造空间气氛,合理的色彩配置可以使人心情愉悦,降低视觉疲惫感,再配上绿色的植物,不用进行繁冗的装饰也能够创造多种风格;合理使用材料也可以降低能耗,从材料上入手是最快捷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装饰材料课程中多进行市场调研,选择什么样的材料首先要与我们的设计相符合,同时应从安全系数、坚固程度、有无有害气体排放、导热系数等多方面去选择,可考虑用草、麻等天然材料。根据调查得出,88%的人愿意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选择环保材料来装饰室内空间。

第二,花小钱办大事。善用可循环材料,装修中剩余的辅料、旧的家具等可以变废为宝,教育者应将这方面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只要精心地设计使用,它们可以变成好的材料、好的陈设品。简约设计可以节省开支,降低能耗,少改动空间结构,有很多低碳的方式可以改变空间中不合理的现象。购买可灵活挪动和反复使用的成品家具,减少固定家具,去掉华而不实的装饰,使空间变得简洁清爽,这才是低碳设计,也是我们长远追求的效果。注重使用寿命的设计,除搬家、客户喜好等客观原因外,只能维持几年的设计是一种浪费,因此我们要注意引导未来的设计者,设计使用寿命更长的室内空间是我们的责任,更是对设计师职业道德和能力的考验。在设计过程和表现手段上,笔者认为手绘是一种很好的低碳方法。

合理的设计能让空间的低碳因子进入生活,少花钱不是不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未来的设计师的使命就是要设计舒适、安全、健康的空间,以客户为本是我们的宗旨。减少开支又能满足需要是客户的要求,同时也能达到低碳设计理念的应用要求。在设计方案这一阶段是实现低碳设计最核心的部分。

3.施工跟踪和验收

有着良好职业道德的设计师,在施工监理和验收的过程中应严格把关,为我们的客户负责。很多设计公司有专门的施工监理,但多数时候设计师也要亲自进入现场指导,不但可以减少浪费,减少污染,更能为环境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作为室内设计的教学工作者,在这个环节中发现的所有情况都需要很细致地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室内设计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 结束语

低碳设计理念符合时展的需求,是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提出的一个先进理念,利国利民,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实践并传扬。室内设计师有机会更好地实施低碳设计,室内设计教育工作者将这种思想传递给未来的设计师,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优秀的设计人才更是每个艺术设计类院校追求的目标。将低碳设计理念贯穿于室内设计课程不是单一的目的,让低碳变成一种习惯,提高全民低碳意识,从一点一滴做起,过上低碳生活才是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郑建启、胡飞.艺术设计方法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郑曙.室内设计程序(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何新闻.环境艺术设计材料结构与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第9篇:关于低碳生活的调查范文

临清市“五个四”行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中国科协号召所属团体地科协开展核科学技术知识科普宣传

创新载体建平台科普之花处处开

汉中市汉台区青少年科普教育深入人心

“三求”文化惠农工程唱响科普歌——广西自治区合山市创新科普方式

短讯

做好信息工作服务科协工作大局

做好“两服务”提升办公室工作水平

山东科协出台力口强所属省级学会党建工作的意见

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科普宣传中的重要作用

服务一个中心实施工程——襄阳市科协工作调研报售

重联合强指导融大局扎实推进社区科普示范工作

吴江市铜罗办事处让科学融入生活的每个角落

积极探索服务会员的新思路——南京市科协所属学会服务会员现状调查

创新:带着“结果”开始工作

借力枢纽型组织建设推动学会学术工作新发展

江苏省吴江市打造“十分钟科普圈”

提高学术交流质量创建学术交流品牌推动学会工作创新发展

科学家与管理者——记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陈进

中国科协要求各地科协积极开展“”宣传工作

推广技术重创新塑造品牌促发展——福建省建瓯市锥栗协会推动锥栗产业发展纪略

重庆开县科协扎实开展“三问”、活动

小协会助推大民生——乌拉特中旗农村牧区专业技术协会发展纪实

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企业科协工作

巾帼赛须眉——永川千名女能人撑起经济发展半边天

加强科普建设提高农民科学素养

绥化市把农技协工作写入“十二五”规划纲要

科技工作者科研道德与诚信现状及对策

江西省社区科普活动掠影

地震科普馆

让科技走进农家——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纪实

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将聚焦“低碳”

强化服务多措并举提高城乡劳动者的科学素质

贯彻《纲要》精神提高未成年人科技素质

民间科技活动耀古城

港人陈志业到重庆永川种菜入科协

创新机制求突破调研宣传出精品

创新机制求突破调研宣传出精品

共建共享科普理论在创新科普基地的实践应用

积极承担项目探索学会改革之路

国家工商总局支持科普宣传栏公益广告

广西两社团营建高级“科技工作者之家”

温柔撑起一片天空——记“第六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李小英

打造企业科协工作品牌科技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湖北三环车桥公司后方车间“讲比”活动措施新成效显

“科”字上找出路“协”字上下功夫促进万元增收

麒麟区科普惠民兴区计划2010年“77655”工程全面启动

夯实基础突出创新推进企业科学发展

回顾与展望——写在中国农技协发展三十周年

开展农民技术职称评定促进农村科技队伍建设

着力打造激励青年科技人才健康成长的品牌

会居共建创社区科普特色——台州市椒江区科协积极探索基层科普工作新途径

海南基层科协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现状及建议

2009浙江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出炉

科技思想库建设的浅思考

关于科技馆展览讲解接待的几点想法

生态养猪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山西灵石县坛镇乡堡子塘村高新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纪实

短讯

低碳农业造福百姓文化大戏惠泽于民——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蒋乔镇发展低碳农业侧记鲍荣龙

念红枣致富经谱科普惠民曲

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启动

发展中的门头沟区养蜂协会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