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风险规避的优点范文

风险规避的优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风险规避的优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风险规避的优点

第1篇:风险规避的优点范文

法宝一:普通远期结汇产品

法宝简介:事先约定将来某天到银行办理结汇业务的汇率,确定汇价在前面实际外汇收支发生在后的结汇业务。其目的为规避汇率风险,锁定收益或成本。主要适用于在确定的未来有一定外汇收入的企业。

法宝实战:今年7月,某进出口公司预计在3个月之后有1000万美元收入到账,为规避汇率风险提前锁定收益,该公司选择在7月6日同银行叙做一笔美元兑人民币3个月的远期结汇交易,将汇率锁定为6.7812,交割日为10月8日。通过该笔远期结汇交易该公司将收益锁定在6.7812的水平,在10月8日人民币汇率为6.67,公司不受任何影响,且相当于赚了90多万人民币。

法宝优劣:若人民币升值,企业会获得好处;但若远期交割日人民币汇率好于事先约定的价格,企业还要按约定的价格完成交割。

法宝二:加权远期结汇产品

法宝简介:事先约定将来某些天到银行办理结汇业务的多个汇率价格,也可以将多笔不同日期的远期结汇集中约定为同一汇率价格。主要适用于在未来有多笔不规则期限外汇收入且金额较大的企业,用以规避汇率风险,锁定未来收益。

法宝实战:某企业将在未来2年,在每年的3、6、9、12月的20日分8笔收取国外汇来的货款,每笔货款的金额为200万美元。在2008年12月24日,该企业与银行签订了远期结汇合约,一笔锁定了通过分批、分段、分散的方式叙做的远期和超远期的结汇交易。截至2010年11月11日,该企业共实现交割1400万美元,获得约245万元人民币的汇差收益。

法宝优劣:好处在于可以一笔锁定未来的多笔收入,避免人民币汇率升值带来的损失;但若企业和银行约定的价格比实际远期交割日的价格差时,客户也必须按照约定价格与银行交割。

法宝三: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产品

法宝简介:事先约定在近端和远端分别做两笔金额相等、方向相反的交易,来完成人民币和外汇的转换。其目的在于满足短期用汇需求,调剂本外币资金余缺,锁定未来收益和汇率风险。主要适用于有人民币贷款或人民币资金,近期需要以外币付款或投资,且确定短期内会有外汇收入的企业。

法宝实战:某船厂现有银行提供的1亿人民币贷款额度,即期需要立即购买美元支付进口原材料的费用,6个月后又会收到国外客户的美元货款需要转换成人民币。该船厂可以立即申请人民币贷款,然后直接通过人民币外汇掉期产品在即期将人民币贷款买为美元的同时在远期卖出美元,就可以调剂本外币资金缺口,并锁定6个月的汇率风险。

法宝优劣:优点在于满足用汇需求的同时可以规避汇率升值的风险,提前锁定收益;但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报价是以本、外币市场利率为基础的,受即期价格和远期点数的双重影响,实际掉期交易中远期汇率不一定优于远期到期当日的即期汇率。

法宝四:人民币选择权交易

法宝简介:通过支付选择费购入选择权,客户可获得在规定的未来某一时点决定是否实施按约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外汇的权利。其目的在于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来承担有限的汇率风险。适用于存在大额购汇敞口,对未来汇率走势不确定且短期内外汇收入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的企业。

法宝实战:预计在未来一年里某集团需要购买10亿美元来收购加拿大的矿山,受人民币双向波动影响,该集团与银行签订了1年期的人民币选择权交易,但是对未来汇率走势又不很确定,通过支付选择权费用将人民币购汇价格确定在6.6700的水平。假定1年后人民币汇率为6.6857,那么客户选择执行人民币选择权交易;如果1年后人民币汇率为6.4520,那么客户可以选择不执行人民币选择权交易。

法宝优劣:优点是企业提前获得将来以较低价格购汇的权利,可以锁定成本;缺点是受人民币升值预期转向和选择权费用影响。

法宝五:多币种选择权交易

法宝简介:通过支付选择费购入选择权,客户可获得在规定的未来某一时点决定是否实施按约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货币的权利。主要适用于未来将收到美元并担心人民币单向升值的客户。

法宝实战:2010年7月27日,某客户预计将在2个月后收到300万美元的款项。该客户除了可采取远期结汇方式进行保值外,还可以购买“欧元看涨美元看跌”选择权:选择权面值为300万美元,约定汇率为1.25,选择权有效期2个月。买入选择权后,该客户即拥有在选择权到期日决定是否要按照1.25买人欧元的权利。

法宝优劣:优点是企业可以提前锁定外汇收入成本,避免人民币汇率升值带来的汇率损失;缺点是受人民币升值预期和选择权费的影响。

法宝六:结构性美元贷款

法宝简介:通过利率上的结构性设计,满足客户直接借人美元贷款,规避汇率风险的需求。适用于对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不确定,愿意部分承担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风险,但又希望享受人民币贬值的好处,可以承担结构性的利率的客户。

法宝实战:银行自行购汇并向客户发放2亿美元贷款,利率6个月Li-bor+200,购汇当日即期汇率6.5。未来还本付息时,如人民币贬值2%至6.63,则客户获取60%的贬值好处,体现在利率上,即客户额外收息;当期美元摊还本息×60%(6.63-6.5)/6.63。未来还本付息时,如人民币升值2%至6.37,则客户承担40%的升值成本,体现在利率上,即客户额外付息:当期美元摊还本息×40%(6.5-6.37)/6.37。

法宝优劣:好处是客户可以直接提取美元贷款,规避汇率风险,且可享受美元升值的好处。但受美元利率和人民币汇率的双重影响,客户收获人民币升值好处的同时,也会承担人民币贬值带来的损失。

法宝七:客户外汇资金管理

法宝简介:将一种外币的收益率同另一种外币的汇率挂钩,获得高收益的同时承担本金可能被转换为挂钩外币的条件。这种资金管理期限短、可灵活设定挂钩条件,主要适用于中短期投资、愿意积极寻求较高的风险收益或者可以持有不同币种的资产或有不同币种的需求的客户。

第2篇:风险规避的优点范文

关键词:工业园区;投融资平台;财务风险;对策

投融资平台实际就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企业、单位或个人,解决其所存在的投资项目资金问题,寻找融资渠道及搜集融资信息的第三方服务平台。工业园区即为依据国家经济发展现实需要,经行政手段所划分的能够更好适应当前市场竞争的标准化、集约化工业生产区。伴随工业园区的不断发展及投融资平台的日益壮大,投融资越发活跃,融资金额也变得日益增大,使得工业园区存在着诸多财务风险。本文对此展开探讨,提出有效解决对策。

一、诱发工业园区投融资平台财务风险的原因

(1)负债比例过高,规模过大。随着工业园区的持续发展,园区内建设项目越来越多,而且在规模上也变得越来越大,所需资金也随之增多,投融资平台借贷的资金数额也日益增大。因政府政府支持,银行借贷数额日益增加与攀升,使得工业园区投融资平台在负债投资项目上越发增多,负债比例过高,规模过大,还款困难。工业园区投融资平台在此背景下,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2)经济发展状况与政府财政的影响。投融资平台的发展往往与政府的各项资金支持密不可分,当财政状况不佳时,则会减少在投融资平台方面的资金支持,从而会对投融资平台持续发展造成影响。(3)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尚待提升。通常,工业园区投融资平台的相关工作人员,均为园区行政管理人员,其所擅长的是行政事务方面的工作,而对于园区整体财务管理却不甚了解与熟悉,尤其是园区财务状况及整体运营方面更是缺乏了解,对投融资平台的运营造成一定风险。

二、规避工业园区投融资平台财务风险对策

(1)聘请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工业园区投融资平台财务管理工作会对投融资平台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如若聘请一些专业财务管理人员,可依据工业园区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方向,提出更加合理、科学的投融资渠道建设建议,规避平台可能出现的各种财务风险。工业园区与政府合力开设投融资平台财务管理人员培训班,提供专业化的培训与指导,另外,详细介绍园区的实际运营情况,以便其工作人员能够有效规避财务风险。(2)强化工业园区投融资平台管理体制建设。工业园区相关领导应适当放权,依据园区的实际经营状况,由投融资平台财务管理人员选择适宜的投资金额与项目,促使整个投资更为合理、科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财务风险的规避。构建完备、系统化的绩效考核机制,对于违反制度要求的工作人员,需对其进行惩处;对于具有较高工作效率的员工,则可给予适当性奖励,以此来更好地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平台的财务风险。其次,政府还要确立投融资平台的未来发展方向,构建符合未来趋向的投融资平台体制,促使平台融资活动能更加合理的实施与管理。此外,还需强化投融资平台的各项监督工作。(3)以经济发展促投融资平台发展。对于政府而言,需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将各项经济资源进行合理化配置,引进那些对本地区经济效益增肌有益的新型产业,以此来促进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为更好地开展工业园区投融资平台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尽量减少投融资平台向外借贷,规避可能由此出现的各种财务风险。当前,工业园区投融资平台的债务性资金,以银行贷款居多。银行贷款尽管具有诸多优点,如手续简便、还款期长及融资额度大,但却具有较高的利率,具有较强的还款时限。所以还需找寻其他融资渠道,以此来更好地满足经济建设需要,降低融资成本,分散融资风险,提升盈利水平。投融资平台可与自身经营状况相结合,寻找妥当时机,采取如下方式实施融资:债券融资。对于债券融资而言,在资金来源、融资成本的融资期限、稳定性方面,相比于银行贷款,优势更加明显。政府利用工业园区融资平台,可运用诸如土地等不动产,将其作为抵押物,以此来发行债券。发行信托计划。工业园区投融资平台可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状况,另依据当前信托市场的运行情况,选择妥当时机,打包具有较强盈利能力的项目,以此向投资人发行信托计划,除此之外,还可委托证券公司,发放某个领域甚至是某个阶段的资产管理计划产品。引入战略投资者。当前,我国已开始显现流动性过剩状况,诸多资金未找到投资渠道,而工业园区投融资平台在业务方面所具有的长期收益稳定等特点,则与它们的要求正好相符。所以,可积极引进保险资金、民间资金及企业资金等,共同参与工业园区建设中来。(4)构建风险预警系统,防范负债投资风险。对于工业园区投融资平台而言,需结合自身发展实况及未来发展需要,构建风险预警系统,及时发现财务风险,最大限度降低平台与工业园区的经济损失。当前,对于政府投融资平台而言,其所面临财务风险,多为筹资所致风险。所谓筹资风险实际就是因负债投资所致,并且由资本承担所有风险的附加风险,乃是企业经营风险延伸以及债务到期在偿还方面所存在的不确定性所致。对于企业承担风险程度而言,由于资金使用方式、期限及负债方式等不同,在偿债压力方面也存在差异。所以,在制定具体的筹资决策时,不仅要对资金需要数量进行规划,对所需资金进行筹措,此外,还需对各种筹资方式背景下所持有的风险程度进行权衡,且提出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重视防范现金筹资风险。对于某一特定时点上可能因现金流量不足所致的无法按时支付债务本息的风险,而对其实施有效防范与化解,需对现金预算进行合理安排,且严格执行,对债务的期限结构以及资本结构进行合理化安排。对收支性筹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为了更好地规避可能出现的到期无力偿还债务本息状况,需将资金运用及负债的合理期限搭配作为重点,对投融资平台的现金流量进行科学地安排,尽可能运用长期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对企业固定资产需要以及永久性流动资产的需求给予满足,可通过短期负债的方式,来满足临时性流动资产的实际需要。

三、结语

总而言之,工业园区投融资平台财务风险的合理规避,对于平台自身发展以及工业园区发展,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有助于地方经济建设。因此,政府相关部门需加大工业园区投融资平台技术、资金的支持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最大化规避财务风险。

作者:卢奕辰 单位:启东滨江化工园管委会财政局

参考文献

第3篇:风险规避的优点范文

电汇(TelegraphicTransfer,简称T/T)是汇出行应汇款人的申请,拍发加押电报或电传(TestedCable/Telex)或者通过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给国外汇入行,指示其解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的一种汇款结算方式。又据其性质,分为“前T/T”(PaymentInAdvance)和“后T/T”(DeferredPayment)两种。

所谓“前T/T”,即“预付货款”,就是卖方在发货前即已收到货款,然后,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将货物发给买方的一种结算方法。所谓“后T/T”,即“延迟付款”,是在签署合同后,由卖方先发货,买方在收到货物后再付款的结算方式。

显而易见,“前TIT”,是一种对于出口商较为有利的结算品种。因为,出口商在发货前就已经收到了货款,等于得到了进口方的信贷,其出口的风险程度得到了控制;而“后T/T”则相反,是一种比较有利进口商的结算方式,出口商货款的收回,需要等到进口商收到货物的一段时间之后,实际上等于出口方给予进口商信贷,出口商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国际结算方式的选择从某种程度反映了企业乃至整个地区外贸进出口的特点以及风险偏好。

国际结算方式的变化已经有着几十年的历史。在20世纪60—70年代,世界贸易的85%以上采取信用证方式。进入90年代以后,信用证使用的比例迅速下降,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电汇结算方式比例大幅度提高。根据表1的统计,21世纪初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企业使用信用证的比例已经下降到10%—20%,企业的出口结算方式主要采用商业手段,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信用证使用仍然保持较高的比例,但除中东地区以外,也已经下降到50%以下。

上海从2002-2007年期间,出口增长率多数年份均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表现出了良好的上升态势。在上海外贸出口迅速增长的背景下,通过分析其结算方式的构成,可以反映出上海出口企业的结算特点和偏好。

表2反映了3种出口结算方式在E海外贸业务中所占比例:电汇占到了50%以上,托收的比例在5%以下,而信用证使用比例介于32%到37%之间,即约1/3。显然,电汇方式已经成为上海出口结算的主流方式。必须指出的是,上海进出口企业采用电汇的实际比例应该比统计数据还要高出一些,因为根据了解,有部分属于贸易结算的外汇,由于种种原因,在电汇方式下直接汇入了个人账户,而按照银行统计的口径,这部分金额无法统计在贸易结算项下。

上海是全国的窗口,上海外贸结算方式的现状可以基本反映出我国,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外贸结算方式使用的基本情况。

二、电汇方式与信用证、托收方式相比较的优势

电汇方式之成为对外贸易结算的主流方式是同其具有的优点分不开的。与信用证、托收方式相比,电汇方式具有其显著的优点。

1、风险比较信用证方式虽然风险较小,但也并非是一种无风险的支付方式。进口商或开证行可以利用信用证的“软条款”造成出口方难以履约或单证不符而无法收汇。当市场条件发生变化,市场风险出现时''''甚至可以利用单证、单单“严格相符”的原则,以一些非实质性不符点为借口,拒付货款,逃避付款责任,而出口方还要承担信用证的通知费、电报费等额外费用。

托收方式和T/T一样,也是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在托收方式下的出口方与银行属于委托关系。所以,托收方式下出口方收汇客观上存在较大风险,如进口方破产或丧失清偿债务的能力,出口方则可能收不回货款。在进口人拒不付款赎单后,除非事先约定,银行没有义务代为保管货物,如货物已到达,还要发生在进口地办理提货、交纳关税、存仓、保险、转售以致被低价拍卖或被运回国内的损失。在D/A条件下,进口人只要在汇票上办理承兑手续,即可取得货运单据,凭以提取货物,出口人收款的保障就是进口人的信用,一旦进口人到期不付款,出口人便会遭到货款两空的严重损失。同时托收方式也不利于出口方的资金周转。在托收方式下,出口方的收汇时间晚于L/C(即期),尤其是D/P(远期)和D/A方式,更不利于资金周转。实质上等于出口方向进口方提供了无偿的信贷。由于收汇的期限较长,在汇率波动的情况下,出口方还有可能因合同货币贬值而带来损失。

电汇作为一种商业信用,对出口商虽然具有较大的收汇风险,但在我们出口实际中其风险仍然处于可控状态。例如,在出口结算方式大多数以电汇方式的情况下,上海保持了较高的外贸出口结汇率,根据上海外汇管理局的数据,2004~2007年的出口结汇率分别为:98.93%,99.03%,100.12%,99.99%,上海出口收汇的坏账比例最高年份的2004年也只占1.07%,而2007年仅有0.01%,总体上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大。换言之,对于上海出口企业而言,选择TFF并没有增加收汇风险,实际上是增加了企业的贸易机会,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2、费用比较信用证方式费用较高。信用证的相关费用不仅有显性费用,而且还有隐性费用。显性的费用是指与非证结算方式相比需要额外支付的银行费用,包括开证费、通知费、议付费、电报费、保兑费等。在带不符点出运情况下,需要支付开证行的不符点费、电报费和单据处理费,一般一个不符点需花费的整体费用在150—200美元之间。隐性的费用是指进口商借用银行信用需要承担的资金成本。隐性费用高也是进口商不愿采取信用证支付方式的主要原因。

在托收方式下,进出口双方达成D/A方式付款的话,出口方还需要承担货币贬值所带来的隐性费用,增加机会成本。同时,在D/P条件下,进口人在未付清货款前,不能取得货运单据,无法提走货物,货物的所有权仍属出口人,但如进口人到期拒不付款赎单,出口人虽然还可把货物另行处理或运回来,但需要承担一笔额外费用及降价处理等损失。电汇方式由于不经过银行处理单据,其费用相对于信用证要低很多,与托收方式相比较在费用上也有较大优势,这是人们愿意采用电汇方式的重要原因。

3、手续和时间的比较电汇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汇款手续简便,速度快,一般3个工作日内可以到账。而信用证支付方式下,开立信用证的手续繁琐,银行力、理程序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工作效率低,且只负责单据表面与信用证严格相符,不涉及货物。而在托收方式下,出口方需要先将货物和全套跟单汇票通过托收行和代收行交由进口人手中,如果在D/A或是D/P远期的条件下。出口人还需等到汇票到期日才能拿到货款,因此在时间上并不占优势。同时在上述两种条件下,进口人还要在汇票上承兑,力、理相应的手续,因此在手续上也比较繁琐。笔者在对上海10多家进出口企业的调查中发现,选择以T/T为主要结算方式的企业中,有约半数的企业结算期限在0-30天内,其余约半数的企业其结算期限则在90天之内。然而,以L/C为主要结算方式的企业其结算期限均超过90天,由此可见,使用T/T方式可以大大缩短结算期限,从而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率,顺应了现代物流的要求。

从以上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到,不管是从费用方面还是手续方面,T/T是在这3种结算方式中手续最简便,速度最快,费用最低,在实际业务执行中其风险也并不大。这无疑是进出口商比较愿意采用电汇结算方式的主要原因。

三、电汇方式的风险及规避方法

综上所述,电汇方式具有汇款手续简便,汇款速度快,汇款费用低,占用资金少,是国际贸易结算中最便捷的一种方式。然而由于它属于商业信用,因而仍具有较大的风险。对于进口商而言,在“前T/T”方式下容易产生损失预付款的风险,而对于出口商而言,在“后T/T”方式下容易产生收汇风险。在我国进出口业务中,因采用电汇方式而遭受货款损失的案例也时有发生。所以,在对外贸易结算中选择电汇方式时必须注意风险的控制,采用有效手段来降低风险。一般来说,选择这种支付方式的前提是买卖双方都具有良好的信用,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和经历。规避电汇方式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利用运输单据规避收汇风险货物在装运港装船后,出口方通常即可获得提单等全套运输单据。但是为了规避收汇风险,除非进口方有足够的信用,出口方不应立即将正本提单交付给进口方,防止进口方在获得物权象征的正本提单后,逃避付款责任。出口方的做法是:可以先将提单副本交至进口方,证明货物已经按照合同规定装运。在获得银行出具的进口方电汇货款的收据以后,再将正本提单等全套运输单据交付给进口方。出口方还应该注意的是:在获得进口方传真的电汇收据与交付正本提单或指示承运人放货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差,以保证银行将款项汇出,从而规避进口方在获得正本提单后立即向银行撤销汇款的风险,因此,最稳妥的方法是汇款到账后再提交提单正本。

2、通过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控制收汇风险出口信用保险是在商品出口中发生的、保险人(经营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向国外买方提供信用的出口商或银行)签订的一种保险合同。根据该保险合同,被保险人向保险人交纳保险费,保险人赔偿保险合同项下买方信用及相关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出口信用保险有两种:一种是承保出口商的国外风险和对出口信贷的保险;另一种是卖方信用保险。

出口信用保险可以免除买方不付款等所带来的经济风险,使出口人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时不必承担这些风险带来的损失,达到推动外贸出口、减少出口企业收汇风险的目的,同时,投保后可提高出口企业信用等级,有利于获得银行打包贷款、托收押汇、保理等金融支持,加快资金周转。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还可为企业提供客户信用调查、账款追讨等其他业务。但是,由于出口信用保险的责任范围是因买方破产、拖欠货款、拒收货物等的商业风险和因买方所在国家动乱、或政府法规变动等的政治风险而导致卖方无法收汇的情形。只有当出口业务因这两个风险导致损失,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才给予赔偿,任何因第三方责任而引起的损失均在其免责之列。所以,并非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险即可万事大吉。

我们在合理利用非信用证支付方式,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时还应注意:(1)应充分了解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内部规定的年度保底保额,投保人只要年度投保金额能达到双方协议规定的要求,对出口收汇有保障的定单(如T/T结算,并已收取定金,且进口国政治稳定)就可以不必投保,以减少保费支出。(2)投保人在投保时应按“保险单明细”如实申报,如有遗漏,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补报;货物出口后,若要更改收汇方式,应事先征得保险人的同意。否则,一旦出险,相关的损失只能由投保人自己承担。尤其不能为吸引客户,而听信客户的口头承诺,擅自改变收汇方式,从而引发收汇风险而得不到保险公司赔偿的严重后果。(3)合理利用信用保险进行融资业务,即可通过投保出口信用保险而及时得到银行的融资,从而促进贸易的顺利进行。(4)可以利用信保公司发达的业务网络较全面地调查客户资信情况,从而避免出现欺诈等难以预料的严重后果或不必要的贸易纠纷。

3、通过选用适当的电汇方式控制风险国际贸易的每一种货款结算方式都有其利弊,进出口双方必须权衡利弊,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同时进出口各方也需要做出适度的让步,以实现利益的平衡。由于电汇结算方式为一般商业信用,企业在使用这种支付方式时,应选择适当的结算方式,以控制风险。电汇方式按汇款时间分为“前T/T”方式与“后TT/T”方式两种。在基于商业信用基础上的T/T方式下,不同的电汇方式下进出口双方需要承担的资金和风险是不平衡的。所以,如果在进出口贸易中单纯使用“前T/T”方式或者“后T/T”方式对于交易双方都是不公平的。但是如果在买卖合同下的贷款,50%采用“前T/T”方式,50%采用“后T/T”方式,那么,买卖双方在资金占用上就处于公平的状态。从承担风险的角度分析,由于进口方付款在先,风险略大于出口方。所以,在贸易实践中,进口方通常以降低预付货款的比例来减少风险。电汇方式下预付货款与延迟付款的比例由买卖双方磋商决定,主要依据双方的信用度、信任度及资金状况和谈判桌上的实力对比。但是,如果进口方为新客户且资信度一般的情况下,采用完全“前T/T”方式比较妥帖,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收汇风险。而对于比较熟悉且资信比较好的老客户,采用“后T/T”方式(如T/T30天或T/T60天)可能更容易被客户接受。

摘要:本文论述了电汇方式是当前进出口贸易结算中的主流方式,分析了电汇方式与信用证及托收方式相比的优点,提出了使用电汇方式的风险及规避风险的方法。

第4篇:风险规避的优点范文

1.我国的汇率制度以及汇率形成机制

1994年前,我国长期实行的是多重汇率制,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从1994年起,我国人民币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由于年度波动幅度小,我国2005年之前的汇率制度实际上是一种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中央银行规定以每个工作日闭市后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的中间价格,下一个工作日的价格在上一个工作日收盘价上下3‰的区间内变动。2006年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了询价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2010年6月19日重启汇率改革,增强汇率弹性。2012年4月16日央行宣布人民币兑美元幅度汇率交易价波动的幅度调整到不超过1%,2014年3月15日宣布浮动由1%扩大至2%。自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值幅度已达26.28%。

2.汇率波动对外贸企业的影响

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相对美元持续升值近26%,外贸企业尤其是出口企业的产品价格竞争力大幅下降。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在欧美主要出口市场需求疲弱、国内成本要素上涨的大环境下,人民币连年大幅升值,出口收入结汇后缩水。海外客户因国际金融环境恶化,开始要求增加付款期和拖延付款,致使出口企业资金紧张,财务成本加剧,不利的汇率和利率环境令本已缩窄的出口产品毛利更雪上加霜,外贸企业经营举步维艰。2011年以来,汇率波动幅度加大,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步伐明显加快。2014年上半年人民币持续贬值,日间波幅加大,企业对汇率的走向判断愈加困难。外贸公司多已习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幅度不一的单一升值环境,上半年的贬值给进口企业带来了极大的敞口汇率风险,出口企业多年来屡见成效的远期外汇交易操作效果不显且出现浮亏,如何在汇率双向波动的环境中寻求合适的汇率风险规避策略,成为未来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

二、汇率风险管理理论综述

1.汇率风险理论

汇率风险是外贸企业面临的最重要风险因素之一。汇率风险在狭义上是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由于汇率变动使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遭受损失的风险。艾伦?C?夏皮罗(1975)认为汇率风险主要分为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营风险。

2.汇率风险管理策略

Srinivasulu(1981)将汇率风险管理分为金融性管理策略和运营性管理策略两大类。金融性管理策略是指运用货币衍生品等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的汇率风险管理策略,主要用来管理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运营性管理策略则主要运用于经营风险的管理过程中。

(1)金融性风险管理策略

①资产负债管理:企业通过对资产和负债的重新调整,把资产或负债账户中的计量货币转换为最有可能保值或增值的货币。

②远期外汇交易:指外汇买卖成交后不立即办理交割,而是根据合同约定的日期、金额和汇率进行交割的外汇交易。

③外汇期权:指交易双方预先达成远期外汇买卖合约,购买方在支付期权费后,有权在到期日或之前选择执行合约或者放弃合约。

④货币掉期:货币掉期是指外汇交易者在买进或卖出某一种货币的同时卖出或买进相同一种货币,但是两笔交易的交割期限不同。

⑤贸易融资:贸易融资是指银行向外贸企业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短期融资或信用便利。

(2)运营性管理策略

①采购渠道多元化:根据汇率的走势决定原材料和零配件采购的原产国,选择币值疲软的国家作为原料物资的供应地。

②转移生产地点:根据汇率波动对生产成本的影响,改变生产所在地的国家,实现产品生产场所的最优配置。

③价格策略:价格策略通常包括销售价格调整和转移定价等。

三、汇率双向波动下的外贸企业汇率风险规避策略

1.汇率双向波动下外贸企业汇率风险规避策略目标的确定

人民币兑美元升值预期和贬值预期的交替出现,对外贸企业而言,必须由以前主要考虑人民币单边升值风险转变为对升、贬值两个方向的风险进行规避,这无疑对其市场把握能力与避险工具运用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完全风险规避的保值策略亦或目标进取的投机策略均不可取,提升汇率走势的研判能力,根据风险偏好,设定敞口外汇规模浮动控制区间,通过各种策略有效规避区间外敞口汇率风险。

2.汇率双向波动下外贸企业汇率风险规避策略制定

(1)金融性风险管理策略

①借助专业机构的力量加强企业对汇率走势的研判能力,根据汇率走势的判断,做好外汇敞口规模控制和资产负债项目的均衡安排。

②在近期维稳或贬值、未来整体判断仍然稳中有升的情况下,出口企业可以适度放宽近期敞口规模,择机通过签订远期结汇(DF)协议、境外NDF协议,操作押汇、福费廷等金融性风险对冲工具,锁定远端的汇率风险。同时可以适度加长远期协议的履约时间跨度,以加强履约的灵活性;进口企业可以通过开具远期信用证、进口押汇等方式延长支付期限,同时适度锁定远期售汇额度。

③在近期升值加速、未来整体判断升值将减缓或走贬的情况下,出口企业可以对敞口外汇净流入加大履约已签署远期外汇协议的力度(时间跨度大的远期结汇协议的优势体现),适度减慢对远期外汇敞口风险锁定节奏,减少美元负债(如提前归还美元贷款或押汇等)。

④在近期波动加大、未来趋势难以判断的情况下,外汇期权不失为规避汇率风险的良好工具。期权的优点是企业拥有选择权,当汇率波动对企业不利时,可选择行权,起到风险规避的作用;当汇率波动对企业有利时,可选择不行权,获取汇率波动的益处。

⑤搭建境外融资平台,利用境内外的美元融资成本差和远期汇率(DF和NDF)差价,采用远期结售汇(DF)与NDF组合套利、美元借款与NDF组合、操作NDF等方式,实现无风险套利或避险保值。

(2)运营性风险管理策略

①统一收付款货币实现汇率风险规避:通过转口贸易等方式组织全球采购渠道,以美元作为收付结算货币,通过金融产品设计实现资金收付的时间衔接,从而规避汇率波动风险;同时,条件许可的话,在合同中可约定将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将汇率波动风险转嫁国外客户或供应商。如果无法统一收付款货币,“收硬付软”也不失为规避汇率风险的良方。

②根据汇率波动趋势,在合同中约定收付款的时间。应收外币对本币升值预期,应尽可能延后收款或推迟结汇(当然需要结合资金利息、价格调整、收账风险等因素综合考虑),如果应收外币贬值应尽可能提前收款;反之,应付外币升值则尽可能提前付款,应付外币贬值则尽可能延后付款。

③长约合同可采用货币保值法,即在合同中订明以硬币计价软币支付和交易时的汇率,到实际收付时,再按收付日的汇率将收付金额重新调整。这是一种交易双方共同分担未来外汇风险的方法。

④密切关注客户所在国货币的汇率波动。对于拉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客户出口贸易,当客户所在国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时,客户会遭受大额汇兑损失,存在着弃货、坏账等运营风险。因此,当我们关注到客户所在国货币有贬值风险时,要提醒客户及早进行汇率锁定;若有大幅贬值可能且客户缺乏汇率风险规避能力,以至后续存在极大弃货、坏账风险的,要果断地暂停合作,待币值稳定后再行销售。

第5篇:风险规避的优点范文

关键词: 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风险 风险规避

一、当前网络营销的发展状况

任何企业技术革命的发展对企业的经营方式都起到改变作用。从营销这个角度说,两百年前,一个企业要使客户接受他的产品,必须跨越海洋,或长途跋涉;一百年前,由于电气技术的运用,电话使企业的产品能顺利到达自己所想要的地方。网络营销是以互联网络为媒体,以新的方式、方法和理念,通过一系列网络营销策划,制定和实施营销活动,更有效地促成个人和组织交易活动实现的新型营销模式[1]。网络营销和其他营销通过组成一个企业整体营销策略,涵盖策划、制定和营销活动的实施,为了企业的整体目标的实现,更有效地促使个人和组织贸易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网络营销是企业销售战略的一部分,是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服务的,基于互联网拓展网络销售的主客观环境,有效支撑企业的销售方式的完善与发展。总理在多种场合下,多次强调互联网+这种发展方式,也就是企业站在科技的制高点,增强企业未来竞争的实力,拓宽企业发展方向,促进企业融入日新月异的时代洪流。我国的网络营销起步虽晚,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各层企业家深知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对企业的信息化投资不断,信息化进程正在加快,企业信息化工作在提高生产率和企业竞争力方面正在形成巨大的潜力,涌现出阿里巴巴、苏宁云商等一大批网络营销高手。尽管如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网络营销发展的总体水平较低,而且信息手段日新月异,因此网络营销的发展应与时俱进。

二、简析网络营销风险

1. 安全性。网络销售所形成的平台是一种虚拟交易市场,因此在安全性方面存在很大的风险,网络销售的发展因此而受到很大的制约。造成安全风险的因素很多,既有人为的又有系统自身缺陷造成的,其中主要包括:信息传输风险、数据交换风险、信息确认风险、交易者身份不确定风险[2]。

2.技术方面。新技术的发展总是在不断完善中,网络技术的发展存在相对的不成熟和不稳定,对交易各方已造成交易风险。现在我国的网络的发展水平虽然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依旧存在网络基础设施薄弱、网速慢、线路不完善、安全性不高,上述的情况使网络技术不稳定,对网络销售产生负面效应,导致技术风险影响网络营销的发展。

3.信用方面。网络销售不断地发展,使企业的支付方式异常活跃,但信用方面的风险对其发展构成威胁。以信用为基础发展网络销售,交易各方必须守信用。交易各方在确认各利益相关方所提供的各项服务没有缺陷的情况下,网络营销不存在问题。但因利益的驱使,存在卖方产品和服务不能取信买方或买方的支付不能取信卖方的可能,网络营销的信用风险不能去除,相互猜忌影响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销售的进一步发展。

4.法律方面。互联网是宽泛的,因其虚拟性,不能像传统业务那样有明确的管辖方法和地理区域;互联网跨越国界和区域,至今还没有一步全球公认的行为法则,其法律的完善迫在眉睫。

5.物权转移方面。业务的开展,物权发生转移,如何使物权转移的过程真实可靠,不会发生货款和货物不匹配的交易,使买卖处于一种不可控的风险之中,网络的虚拟性、法律的缺失性等,使交易中的物权处于相对的风险之中。

6.产品风险识别方面。网络销售的优点是快捷、便利,信息传递适时。交易各方在通过网络沟通的过程中,会存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存在,使交易各方处于产品识别的风险之中。

三、规避网络营销风险

(一)以各项制度的建设规避网络营销中的风险

1.规范人员管理。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使员工规范行事,提高人员在职责范围内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2.规范风险控制制度。企业怎样决策、怎样交易、怎样处理紧急情况,以制度为导向,规范程序与操作机制。

3.规范监督制度。各个企业应建立网络营销的监管机制,以监管确保各项制度的执行。

4.规范预防机制的有效性。各企业应预先建立网络营销体系的风险预防体系,通过不断地投入资金,不断完善这一体系,使企业的网络营销处于安全状态。

5.网络营销的专业化建设。网络营销的兴起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新技术应用的前沿,企业只有通过引入专业人才,建立专业网络销售部门,才能适应快速的市场变化。

(二)网络营销规避风险中政府的作用

1.基础设施投入。政府应针对我国国情,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同时加强网络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应用,确保网络销售准确、及时、安全,促进网络销售的健康发展。

2.征信制度的建立。对网络销售各方的信用进行认证,建立全国诚信制度的联网,对不诚信的交易方应有平台进行曝光,使其不诚信的行为成本高昂,净化网络营销的环境发展。

3.完善网络交易的法律法规。无论是网络安全、网上结算还是货物配送,都涉及法律法规问题。只有健全法制,严惩违法者,才能保证网络营销的正常运行。因此,国家必须在立法和执法上加大力度[3]。

4.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研究。网络营销的信息安全至关重要,随着全球化不断发展和加深,各国已把网络信息安全提到相当的程度,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网络销售安全性的紧迫性是不言而喻的。

5.国家应设立网络监管部门。国家设立专门的权威认证中心,对企业的信用进行评估,合格者颁发证书并在网上公布。同时,为企业提供信用保障,或由保险公司设立专门的信用保险,尽可能地把信用风险降低,促进网络营销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永健.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3.

第6篇:风险规避的优点范文

【关键词】预算执行审计 风险控制 控制策略

目前,随着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及其影响程度的逐步扩大,社会各界对审计部门以及相关的审计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如何有效地防范各项审计工作的风险、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已经成为了确保预算资金的安全的重要问题。在这方面,我们必须要加强研究,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策略。

一、在控制预算执行审计风险时必须要遵守的原则

(一)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从本质上来看,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是一项人的工作,参与这项工作的人员素质的高低不但会对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产生影响,并且能够对风险控制工作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采取培训、讲座等形式全面提高从事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同时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这是现阶段规避预算执行审计风险的核心环节。

(二)要坚持以制度为指导的基本原则

对于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来说,在进行预算审计工作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定的错误或者偏差,在面对这些错误或偏差时,我们就必须要坚持以制度为指导的基本原则,通过制度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控制,并要确保其能够遵循以制度为指导的原则,按照制度开展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确保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才能够有效地避免预算执行审计的风险或者对其实施有效地控制。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加强对实际情况的掌握和了解,并要以此为基础构建预算执行审计的责任追究制度、风险控制体系或者复核审计工作质量的审计质量复核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通过制度做好风险控制工作,有效地规避或控制预算执行审计所面临的风险。

二、要确保并要不断的提高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在这方面,相关的工作部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实现保证其独立性的同时不断的提高其独立性:首先,要全面增强上审下的审计力度。就现阶段的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来说,其基本上是依照审计的权限进行划分的,即是对同级财政的预算执行开展的审计。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就必须要在审计机构中适当的增加一部分垂直管理机构,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的增强上审下的审计力度。对于这些垂直的审计机构来说,其必须要具有极强的独立性,要独立于其他单位,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其受到其他部门的干扰,才能够有效地规避审计的风险。

其次,要实施岗位轮换制,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独立性。通过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目前大多数从事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工作人员都没有实行岗位轮换制,大多数人员都会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多年。这样的情况,就会使其与单位的一部分人员联系起来,从而使其独立性受到影响,继而诱发审计风险。因此,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必须要采取岗位轮换制,一般来说,三至五年就必须要进行一次岗位轮换,这样才能够避免其受到单位人员的影响,才能够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三、要合理的使用审计方法

目前,通过相关的专家和学者在一线审计人员的帮助下,全面的掌握了导致预算执行审计出现的多种情况,而通过对这些情况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审计方法也能够导致预算执行审计出现审计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要想合理的使用预算审计方法,避免因预算审计方法而导致审计风险的出现,就必须要加强对其的研究。一般来说,普通的审计方法与以预算单位的银行账户为切入点的审计方法相比,其侧重点不同,因此其各有优缺点,在大多数的情况之下,二者会形成互补之势。所以,如果使用后者设计方法,就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账务等进行核对。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资金涉及到了一些非被审计的单位,就必须要做好调查取证的相关工作。

四、做好对变更项目的分析,并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其使用的真实情况

变更项目就是指未能够按照预算使用所拨付的资金的项目,具体表现为拨付的资金量发生变更或资金的使用用途发生变更。对于变更项目来说,其不能够仅仅依靠预算的情况强行将资金分解并拨付。通过对多个地区近几年的审计情况进行调查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与起初的预算情况不符,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距,并且大多数资金的使用是有效地。即,如果按照预算的情况使用资金,就可能阻碍工作的正常开展。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就必须要依照具体的情况调整资金的使用情况。即,要以既定的资金量为基础上,加强对项目的研究并将其分解,只要取得审计人员的认可,确保项目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并且资金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就能够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通过这样的情况,能够有效地避免变更项目的资金使用出现任何风险。

五、要选择重要资金项目,制定日常审计计划,全面推动审计工作的开展

对于审计机关来说,其所具有的人力资源、物资资源等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必须要开展重点项目的审计工作,这对审计单位来说是十分必须要的。通过对大量实践情况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目前,将重点项目的审计工作同日常审计计划结合起来,不但能够更好的开展审计工作、规避风险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各级审计机关的配合。对这样的工作方法来说,其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点:首先,能够有效地集中分散的审计力量;其次,能够有效地增强对财政资金的总体评价的可靠性;第三,能够有效地避免预算执行单位对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干扰。

总而言之,因为预算审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并规避其可能遇到的风险,要坚持以人文本的工作原则,并要通过调整工作方法,加强对变更项目的分析等措施合理的规避风险或控制风险。

第7篇:风险规避的优点范文

总的来说,企业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最终目标是在财务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取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而财务安全可以体现在财务的稳定性和财务效益性上。

(一)财务稳定性

1.时间上。企业资金在运作过程中,时间上的合理性尤为重要。对于筹资来说,长期筹资与短期筹资在企业运用资金和偿还资金的时间方面是有差异的,为了保证企业最大程度地利用资金,要保持长期筹资与短期筹资的合理搭配,否则,会影响企业的下一步用资计划。而投资则要先计算投资回收期,看看此投资计划是否会在相应的投资回收期内与另一项用资计划有冲突。在投资回收期后,稳定的现金流入量对企业的投资收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保持企业财务在时间上的合理性,才会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2.空间上。企业内部与外部的资金运用计划要科学分配,首先要稳固自己的主营业务,把资金运用到内部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在有资金闲置的时候要主动向外部寻找投资机会,通过外部投资达到资金最大程度利用。在内外用资的问题上要科学统筹,以求有限资金在空间上的平衡,平衡的资金利用会从企业内部和外部提升企业价值,达到发展企业的目的。

(二)财务效益性

财务效益总体上指企业资金运动的增值。搞好企业财务效益分析是经济活动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企业财务效益分析和总结评价,认识财务活动规律,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出建议,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企业财务效益会直接体现在一系列指标上,如企业财务效益水平主要表现在盈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等方面。上佳的盈利能力、有效率的运营能力以及有保证的偿债能力会使企业的财务效益最大化,对推动企业长足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新准则相关规定对财务风险防范的作用

在以往的财务风险防范探讨中,常注重公司治理以及员工素质等,其实我们可以在业务工作开始时就通过会计系统对财务风险加以提防,以会计稳健推动财务稳健。会计准则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提供的是一种制度规范,新准则中的相关规定对企业加强财务风险防范有很好的作用。

这种制度上的防火墙为企业在一开始就加强风险管理提供了一种务实的途径。

(一)减值准备的处理

《资产减值准备准则》第十六条规定: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减值资产的折旧或者摊销费用应当在未来期间做相应调整,以使该资产在剩余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扣除预计净残值);第十七条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原会计准则允许对已经计提减值准备,并在其价值恢复时予以转回,这给上市公司进行“盈利上升,多计提减值准备;盈利下滑,再将减值准备冲回”的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因此,资产减值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上市公司操纵经营业绩、粉饰财务状况、规避上市监管的工具。特别是已经面临严重财务危机的上市公司,滥用资产减值准备的做法已经达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必然会加大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

而新准则改变了这一状况,新会计准则严格规范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不允许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可转换债券在股价上升情况下的损失确认等,有利于财务稳健和风险防范。绝大多数资产项目计提减值准备之后,不可以任意转回,从而不能借此手段虚增利润,有利于财务的稳健。

(二)计量模式

作为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一个亮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受到了各方的关注。新准则允许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衍生工具等多个具体会计准则中应用,体现了国际趋同。

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形势变化多样的新情况下,大量无形资产、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等不断涌现,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质量要求也从可靠性转向以可靠性为前提的更高相关性。公允价值计量具备较强公允性特征,推行公允价值计量主要体现以下优点:(1)符合实物资本维护理论,有利于资本保全。(2)能更合理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满足不同利益团体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公允价值反映了现行经济情况对资产或者负债影响的市场评价,公允价值变更反映了经济情况变化的影响。

由于公允价值以市场价格为基础,不取决于取得或承担资产或负债的日期或成本,也不取决于资产或负债何时被打算处置。因此,公允价值代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公平计量。公允价值不仅反映管理层销售资产或清偿债务的决策,而且反映其继续持有资产或承担债务的决策的影响。

因此,公允价值计量使会计记录由静态转化为动态,能更客观地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提供的信息是相关的。动态相关的信息对企业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是非常关键的,通过公允价值的计量,企业可以在最早的时间内注意到其中的异常之处,提高警惕,防范风险。

(三)高风险业务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和《金融工具列报》4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为企业在金融市场开放、金融工具创新的环境下,利用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等进行财务风险规避提供了制度基础。

风险回避是企业为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而主动放弃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方案,它是简单易行、彻底的风险管理措施,其实质是回避那些引发企业财务风险的活动,以减少风险损失。当企业对财务风险进行估量决策后,如果因为某项经济活动非进行不可,而企业又无足够能力承担其风险,或者企业承担风险的成本高于预期收益,则可考虑将风险转移,如通过保险、期权、期货、远期外汇交易、货币和利率互换等方式进行风险转移或规避。

第8篇:风险规避的优点范文

【关键词】电子信息档案;风险控制;方法

目前,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使一些传统的文件载体不断消失,而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正逐渐被很多企业推广运用。办公自动化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信息档案的建立,这种记录信息的手段对企业来说更加方便和快捷,避免了传统的纸张档案的弊端。但是由于计算机自身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导致企业在使用电子信息档案这一手段时也面临着风险。因此,企业在运用此技术时一定要做好风险的防范措施,力求使风险降到最低。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

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计算机的应用已非常普遍,其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为企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使企业办公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在信息技术时代,最新的档案方式就是电子信息档案,它对企业在高科技方面的创新发展意义重大。但是根据具体情况来看,电子信息档案并不全是优点,它也有自己的不足,比如与传统的纸张档案相比,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如果没有积极制定防范风险的措施,那么很容易导致企业的数据被盗,所以,企业在使用电子信息档案时一定要注意信息的安全性,积极主动的制定一些避免风险的措施,以使信息资源更加安全。

一、避免风险的措施

提前预防,在风险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进行遏制是规避风险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最经济的方式,对于电子档案来说,应该以其自身的潜在缺陷为根据来实施控制管理,来保证内部信息的安全可靠,主要措施有:

1.积极引进最新技术。计算机在工作过程中要同时结合多种措施,而规避风险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引进新的技术,新技术对可以使电子信息档案更加安全可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设置密码,这是现代操作系统最常运用的方式,在对电子信息档案实施密码设置后,要积极的训练一些计算机技术人员来实施管理控制,避免信息资源被一些外界因素干扰。

2.制定管理制度。为了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性,那么必要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企业要主动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制度来进行预防,也可以根据需要授权档案管理人员自己制定制度,例如:可以规定只有管理人员才能进行相关的系统操控,而无关的人员没有权利操作系统等。

3.及时消除风险。为了确保信息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及时消除潜在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在计算机维修期内,企业尤其要注意随时可能存在的风险,主动采取应对措施。因为计算机网络的复杂性,使得控制风险工作也极其的不容易,不过,只要及时且做到全面看待问题,那么就可以把问题解决掉。比如,对于那种对计算机激进主义异常敏感的机构来说,为了应对潜在的危险,那么采取一定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4.及时进行预防和保护。为了消除危险电子信息档案的因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安全防护,其可以有效的避免信息数据受到外界因素的破坏,保证信息的安全可靠。

二、缓解风险的措施

电子信息档案在遭到外界的干扰后,为了把危险降到最小,就需要管理人员尽最大的努力把危险掌控在一定的范围内,那么管理人员应该怎么做才能使风险得到缓解?目前,许多企业开始利用风险转移的策略进行缓解,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缓解就是通过制定实施应变计划、灾难恢复计划、电子信息档案相关资产重新布置等手段来减小电子信息档案及相关资产价值本身或风险的后果或影响。常见的风险缓解方法包括:事前措施、事后措施。前者是指在损失发生前为减少损失程度执行的方案;后者是在损失发生后为减少损失执行的方法。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时如果发生危险,那么不管是什么情况,企业都要积极主动的进行及时的处理,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三、分散风险的措施

在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中,还有一种经常使用的规避风险的措施就是转移策略,所谓转移策略实质上是一种风险的分散,即把风险转到其他的地方,以此来把已经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一般而言,能够从多个角度对风险转移的方法实施修正,如:修改配置模式、购买保险、外包给其他机构、或者与提供商签署服务合同等等。经过这样的处理之后,我们可以把复杂的风险问题进行简化,再对原先实施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策略优化改进,创造更加先进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系统。此外,还可以与网络供应商互相协调,让供应商的安全服务符合电子信息档案的使用需要。另外,还要强调的是,外包同样隐含着风险,如果外包人员不符合合同的标准,那么后果会很严重。所以为了预防人为因素给企业造成损失,那么那些使用电子信息档案的人员要做的就是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标准。

四、评估风险的措施

当风险来临后,企业最需要做的就是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为了把风险造成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还要积极与其他措施相结合使用。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使预防计划更加科学合理,在对电子信息档案实施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引起风险的因素以及其带来的后果。需要实施分析评估的基本内容是:发生危险的概率,危险带来的后果有多大,危险的成本探析,有哪些合适的控制防范办法等等。此外,企业管理者要树立风险观念,积极主动的制定一套体系完善的针对多种风险的预防计划。需要强调一点,如果机构中每个已被识别的弱点通过承认得以控制,这说明企业在安全防范工作中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企业防范风险的最大弊端在于,许多经营管理者错误地认为电子信息档案无危险性,在使用档案资料时未采取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方案,这对于电子信息档案带来了诸多不便。而对于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其在管理期间要控制好各个环节的工作,这对于档案管理是极为重点的。在进行评估中,为了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档案管理人员就必须要非常警觉,对于潜在的风险能够及时发现,并把其扼杀在萌芽状态,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要积极采取措施,力求使风险造成的损失最小。

简而言之,管理者或管理部门在对电子信息档案管理时,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即电子文件的风险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存在的,这种风险不是确定的,而是不确定的,而且还可能带来很大的危险,所以一定要有对风险的警觉度,把预防风险看做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制定风险防范办法,使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水平得以提高,这对于有效规避风险和降低损失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冯惠玲,论电子文件的风险管理[J].档案学通讯.2005(3)

[2]王兆新,裘洁.浅议电子文件信息的安全与保密[J].浙江档案.2008(1)

第9篇:风险规避的优点范文

在供应链全球化的今天,竞争日趋激烈,供应链成员的目标可以通过缔结供应链契约连结共同利益而使目标更趋一致。但对决策者而言,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收益和风险需要同时考虑。传统的供应链定量模型在风险中性的假设下,已获得大量的研究成果,但现实的决策者会出现具有风险规避特征或具有风险偏好特征。因此,在构建供应链模型时,将供应链决策者设想为风险决策者更具实际意义。

供应链中任意两环节的链接可称为二级供应链,已有关于二级供应链的研究已很多,并且在二级供应链契约、库存研究等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三级供应链及多级供应链是指在链条中三个环节或三个环节以上的链接。三级供应链和多级供应链的研究涉及链条多方和多类型的不同模式和不同层级,是更为复杂的研究领域。其中三级供应链管理上的问题被称为供应链网络问题的缩影,通过设计合理的供应链契约,可以减弱或消除由于“双重边际化”和“牛鞭效应”等造成的绩效损失,优化供应链管理和改善供应链绩效,可实现风险共担。供应链契约是供应链中的企业共担由各种不确定性带来风险的重要手段。同时,供应链成员决策的实质是对未来的投资决策,现资理论的丰富成果已逐渐引入到供应链的优化决策中。

自从Copula引入金融领域,金融风险分析就进入了新阶段。Copula理论在实际应用中有许多优点(Nelson,1999)。首先,由于不限制边际分布的选择,可运用Copula理论构造灵活的多元分布;其次,运用Copula理论建立金融模型时,可将随机变量的边际分布和它们之间的相关结构分开来研究,相关结构则由Copula函数来描述。这样建模问题大大简化,同时也有助于很多金融问题的分析和理解;另外,如果对变量作非线性的单调增变换,常用的相关性测度如线性相关系数的值会发生改变,而由Copula函数导出的一致性和相关性测度的值则不会改变,因此由Copula函数导出的一致性和相关性测度应用范围更广、实用性更强。Copula理论最初由sklar(1959)提出;随后Schweizer & Sklar(1953)对其进行了阶段性的总结,在概率测度空间理论的框架内,介绍了Copula函数的定义及性质等;Joe(1997)从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建模的角度进行论述,展示和介绍了Copula函数的性质和参数族;随后Nelsen(1999)在其专著中对Copula方法作了系统的阐述,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集大成者;在前人的理论研究基础上,Embrechts et al.(1999)把Copula函数引入金融学研究,探讨了在金融市场中采用线性相关指标度量相依性的局限性,建议用Copula理论来估计随机变量间的联合分布,在研究思想上对Copula的应用前景做了很好的展望。之后Copula理论如雨后春笋般很快应用到金融市场的各个领域。Bouye,E.et.al.(2000),Embrechts P.et.al.(2001)等人用数据拟合Copula函数进行了风险分析。

国内对Copula理论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在方法创新方面,史道济(2004)用Copula计量方法研究了外汇组合的相关性,并改进了Copula对数据拟合的方法;韩明(2004)从计量的角度研究了Copula函数;张世英和樊智 (2004)研究了Copula-Garch模型对波动性的描述;刁心薇(2004)探讨了Copula函数的非参数估计方法;陶文龙(2005)对金融数据的尾部相关性用copula方法进行了度量;单国莉和陈东峰(2005)用QQ图方法进行最优Copula函数的选择;李平和黄光东(2005)则探讨了二元数字期权定价与Copula函数的关系:詹原瑞(2005)将极值理论和Copula理论结合起来探讨了灾难风险的建模问题;陈守东等(2006)结合国内证券市场,基于Copula理论,采用Monet Carlo模拟方法度量了市场风险。孙禄杰和柏满迎(2006)详细讨论了现有相关指标与copula函数的关系;包卫军和徐成贤(2008),结合SV模型和Copula技术,建立了两变量金融时间序列的Copula-SV模型。

综上统计,目前尚无结合copula函数对三级供应链协调的研究。在对现有研究进行分析综述的基础上,以决策者具有不同风险态度的三级供应链为协调目标,研究由一个供应商、一个分销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三级供应链在具有不同风险规避程度参与者的供应链契约协调问题,各参与者的风险规避特征用Copula函数和CVaR方法描述,建立随机市场需求下契约协调的风险值模型,供应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风险偏好程度对执行价格、零售商和分销商最优订货量、供应链及各个成员的风险值和期望利润水平的影响,在比较静态分析中讨论不同契约组合在三级供应链协调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尝试基于Copula函数CVaR方法测度三级供应链风险,建立参数为风险偏好、风险中性、风险规避三种的测度指标。建立零售商和分销商的不同风险值决策模型。利用风险值的次可加性,得到供应链基于负收益的 Copula函数和,得到不同风险态度下供应链契约协调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制定有效的复合契协调机制,使系统利润增量在成员间合理分配,促使供应链及其成员的收益都得到帕累托改进。

参考文献

[1]张明恒,多金融资产风险价值的Copula计量方法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4),67-70.

[2]史道济,姚庆祝,改进Copula对数据拟合的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4),49-55.

[3]韩明,Copula-一个新的计量经济工具[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4,(19)5,93-95.

[4]张世英,樊智,协整理论与波动模型一金融时间序列分析及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刁心薇,copula函数的非参数估计方法〔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6]陶文龙,金融数据的尾部相关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学位论文,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