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农村耕地 重金属污染 来源 治理
[中图分类号] S341.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161-1
0前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尤其是重金属对于农田土壤的污染,使得我国的耕地面积不断缩减,影响到了农作物的生长,同时还可能对人体造成相应的危害。因此,要充分重视起来,加强对于农田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力度,切实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1重金属污染概述
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生产活动,如采矿、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属制品等人为因素造成的。重金属污染的危害程度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取决于其在环境、物体中存在的化学形态和浓度。通常情况下,重金属污染主要表现在水污染方面,气体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相对较少。
重金属具有富集性,很难在环境中降解,因此,容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加上其具有不易移动溶解的特性,进入生物体后不能被排出,会造成慢性中毒。例如,日本爆发的骨痛病,就是由于重金属元素镉与人体内部的蛋白质和各种类型的酶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其失去活性,造成重金属中毒,对骨骼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引发剧烈的疼痛。
2农村耕地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目前已经发现的,自然界存在的重金属元素有45种,而对于农村耕地影响较为严重的重金属,则主要集中在汞、镉、铅、铬、砷物种元素,其并称为“五毒”。每年因重金属污染所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不计其数,不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更使得粮食产量大幅下降,影响社会的稳定。对于农村的耕地而言,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
2.1污水
重金属污染主要表现在水污染方面,因此污水是导致农田重金属污染最主要的原因。由于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许多企业并没有对排放的污水进行处理,而是直接排入河流或者土地之中,一方面,使得河流污染严重,农民在引水灌溉的过程中,将污水中的重金属带入农田,从而引发重金属污染;另一方面,污水深入地下后,重金属元素却不会很快讲解,在不断的富集过程中,使得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不断增加,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
2.2大气
大气中的重金属主要来自于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等,如果没有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重金属就会以气溶胶的形态,进入大气之中,在自然沉降和降水的作用下,最终进入土壤,从而造成农田的重金属污染。一般来说,大气污染对于农田的影响程度取决与当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工业化程度,以及人口的密度和经济发展程度等。
2.3固体废弃物
主要指来自含有重金属的工业企业以及矿业企业废弃物,也包括城市的生活垃圾。这些固体废弃物含有的重金属元素会在存放和处理的过程中,进入土壤,造成污染。例如,重金属矿业企业在对矿渣进行处理时,通常都是采用统一处理或掩埋的方式。在堆放的过程中,会受到雨水冲刷等的影响,使得重金属元素流入水体或土壤;而在掩埋后,矿渣中含有的重金属元素也不会分解,而是逐渐向周围的土壤扩散,不断的富集,进而导致土体中重金属含量超标,造成污染。
2.4化学农药和肥料
一方面,部分化学农药的质量不达标,含有超标的重金属元素,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随之进入土壤,从而引发重金属污染;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往往会长期使用化学肥料,提供农作物生长需要的微量元素,但是肥料中的重金属元素却在不断富集的过程中,出现污染现象。例如,如果某块农田长期使用磷肥,则可能导致土壤中的镉含量超标,从而引发重金属污染。
3农村耕地中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对策
3.1对污染源进行控制
对于农村耕地中重金属污染的治理,首先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对污染进行控制,减少污染源,之后才能对其进行处理,以免污染的重复发生。对于重金属污染源的控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对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排放进行控制,确保处理后排放,将其产生的污染降到最低。针对含有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物,更要加强管理力度。
②对农药肥料等的使用进行限制,对其成分进行改良和创新,尽可能减少农药中重金属元素的残留。
③对农田土壤进行质量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
3.2物理换土法
由于重金属的治理成本大、耗时长,难度大,从经济角度出发,对于污染较为严重的农田土壤而言,可以采用换土的方式进行处理,其优点在于彻底、稳定,虽然施工量较大,但是相对而言速度较快,而且操作简单,不影响农作物的种植。
3.3化学调节法
主要是利用相应的化学药剂等,对农田土壤的有机质、水分、pH值等进行调节,改变重金属的水溶性和扩展性,从而降低污染的扩展速度以及其对于农作物的影响。
3.4生物修复法
指利用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吸收和转化等,从而消减重金属污染对于农田的影响。例如,向日葵可以吸收重金属,进而通过自身的作用将其排入空气中,降低土壤重金属的含量;部分藻类和蚯蚓等动物也可以对重金属进行吸收。
4结语
总之,重金属污染对于农村耕地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农业技术人员要加强对于重金属污染来源的分析,通过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蒋利萍.国内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治理修复[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25(z2):471-473.
关键词:金属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修复措施
中图分类号: TD21 文献标识码: A
矿产资源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基本,这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发展国民经济起到重要推动力的同时,也引发了比较严峻的环境问题。我国部分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金属矿山被开采,随着矿山开采年份的延长,矿山周边土壤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并逐渐为人们所关注,一旦土壤环境中的重金属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土地退化、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并通过植物进入食物链被人或动物摄取,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密切关注,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1、金属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危害
1.1金属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金属矿山周边土壤中的重金属, 除本身由于地球化学作用而可能造成背景值偏高外,其它则主要来源于金属矿产开采、洗选、运输等过程中废气、废水的排放及固体废物的堆放。露采或坑采的钻孔、爆破和矿石装载运输等过程产生的粉尘和扬尘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 经过雨水的淋溶进入周边土壤;废水主要包括矿坑水,选矿、冶炼废水及尾矿池水等,废水以酸性为主, 以含有大量重金属及有毒、有害元素为特征。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指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剥离物和废石, 以及在选矿过程中所排弃的尾矿,这些固体废物若在露天堆放,容易迅速风化,并通过降雨、酸化等作用向矿区周边扩散, 从而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
1.2金属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首先,淋溶作用。是指在降水的淋溶作用土壤中的重金属向下渗透到深层土壤或地下水层。其次,被人或动物的吸入。由于受污染的土壤直接暴露在环境中,人或动物就会通过土壤颗粒物等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吸入到体内。从而损坏人或动物健康。最后,就是通过植物吸收利用进入食物链,进而对食物链上的生物产生毒害。
1.3金属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
与其它污染形态有所不同的是, 金属矿山含重金属废弃物种类繁多,并且土壤重金属污染有其自身特点,对环境的危害方式和污染程度都不一样,主要表现为:第一点,土壤重金属污染往往要通过对土壤及农作物样品进行监测后才能确定,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第二点,重金属在土壤中不容易迁移、扩散和稀释,很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积累而超标,具有累积性。第三点,重金属污染的自然降解是非常困难的, 积累在土壤中的重金属很难靠稀释作用和自净作用来消除,具有难治理性和不可逆性。
1.4金属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土壤被污染后,大部分污染物质能较长时间存在于土壤环境中,难以消除,易被人们所忽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危害包括:首先,影响植物生长。土壤中的重金属通过雨水淋溶作用向下渗透, 不仅会导致地下水的污染,还会被金属矿山周围的植物吸收,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其次,危害人体健康。受污染的土壤直接暴露在环境中,为人或动物所吸收后,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最后,降低土壤的生态功能。重金属污染能明显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而降低土壤微生物量和活性细菌量,减少土壤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 从而影响土壤生态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2、金属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途径
2.1物理方法
物理修复是借助物理手段去除土壤中污染物的技术。分为热力修复、蒸汽浸提修复等热处理,及 电动力学修复、压裂修复、稳定化修复、物理分离修复工程措施法。一般情况下,热处理法主要针对汞污染,效果比较明显,但工程量较大,耗能较多,且易使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水遭到破坏。而工程措施是利用外来重金属多富集在土壤表层的特性,去除受污染的表层土壤后,将下层土壤耕作活化或用未被污染活性土壤覆盖,从而将耕作层土壤中的重金属浓度降至临界浓度以下。
2.2物理化学方法
物理化学方法通常分为三种:一种是电动修复法。这是一门新的经济型土壤修复技术,在不搅动土层的基础上,在包含污染土壤的电解池两侧施加直流电压形成电场梯度,土壤中的重金属通过电迁移、电渗流或电泳的途径被带到位于电解池两极的处理室中并通过进一步的处理,从而实现污染土壤样品的减污或清洁。一种是土壤淋洗法。是指利用有机或无机酸等淋洗液将土壤固相中的重金属转移至液相中,再把富含重金属的废水进一步回收处理。一种是玻璃化技术法。对某些特殊重金属利用电极加热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熔化,冷却后形成比较稳定的玻璃态物质。
2.3化学方法
化学修复是利用加入到土壤中的化学修复剂石灰、 沸石、 钙镁磷肥等与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有效降低重金属的水溶性、 扩散性和生物有效性,促使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转化为难溶物,从而使污染物被降解或毒性被去除或降低的修复技术。
2.4农业方法
农业生态修复是近几年新兴的修复技术,是因地制宜地调整一些耕作管理制度,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种植不进入食物链的植物,选择能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化肥,或增施能够固定重金属的有机肥等措施来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从而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减少重金属从土壤向作物的转移,从而达到减轻其危害的目的。
2.5生物方法
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分为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和动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自然生长或遗传工程培育的植物及其共存微生物体系,清除污染物的一种环境治理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土壤中某些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对重金属具有吸收、沉淀、氧化和还原等作用,把重金属离子转化为低毒产物,从而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动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土壤中某些动物能吸收重金属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与其它治理重金属污染的技术相比生物修复技术设施较简便、投资较少、无二次污染,但是治理效率低。
3、今后的发展方向
在各种修复技术中,工程修复技术虽然效果好,但费用昂贵,难以用于大规模污染土壤的改良,而且常常导致土壤结构破坏、生物活性下降和土壤肥力退化。而农业措施虽然周期长,但只适用于轻度污染的土壤。生物修复费用低廉,而且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还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但也存在着对土壤肥力、气候、水分、盐度等自然和人为条件要求严格、对一种或两种重金属选择性修复等问题。植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新兴高效、绿色廉价的生物修复途径,现已被科学界和政府部门认可和选用,并逐步走向商业化。尽管存在上面这些难点,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环境友好型修复技术,在今后环境污染治理中有望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4、结语
近年来,我国金属矿业迅速发展,所造成的重金属污染日益加剧,而现有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很多虽然很多,但都有其局限性,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还需要将多种修复技术科学地结合起来综合应用,取长补短,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蔬菜;重金属;污染;防治措施;广东东莞
中图分类号 X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227-01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属珠江、东江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有丰富的土地、森林资源,濒临南海,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2.3 ℃,降水量1 780.4 mm,日照量1 780.4 h,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气候条件。蔬菜在东莞农业生产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一直以来是我国供港蔬菜的生产和出口基地,2014年东莞蔬菜的播种面积保持在2万hm2左右,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工厂产生的废气废水致使蔬菜中重金属检出率很高[1]。蔬菜重金属污染问题不仅影响了东莞市蔬菜出口和菜农收入,还影响消费者的健康。本文在综述东莞蔬菜重金属污染状况的基础上,提出生产过程中的多种防治措施。
1 蔬菜重金属污染现状
近年来,东莞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大量工厂的出现,给农业土壤带来了严重的污染过,特别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经过调查,珠江三角洲典型地区中山市与东莞市铅、镉的污染比较严重,平均有13.2%的蔬菜样品中铅与镉的含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允许量[2]。土壤中镉污染为5种重金属中最严重,平均污染指数超过警戒线4倍,为严重污染等级[1]。东莞市菜地土壤整体受到了轻度的重金属污染,以西北部污染较为严重,东北部污染最轻[3]。东莞市土壤中主要受到Cd和Hg污染,许多蔬菜对重金属都有积累能力,例如芥兰对汞和铬积累的能力较强,空心菜、白菜和油菜对铅、镉的积累能力强。
2 蔬菜重金属污染来源
2.1 大气污染
东莞市有一些大型的蔬菜基地位于交通繁忙地带或毗邻高速公路。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中含有重金属。气体中的重金属经过自然沉降和水沉降进入土壤。污染物以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为主,其次还有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硫化氢、氟、铅等。
2.2 水污染
东莞市的蔬菜用地环境受到周边企业工业“三废”、城镇生活垃圾和农业垃圾等涌入河道,使得河道里的水资源受到污染,污水中的重金属随着灌溉进入农田。
2.3 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表现在肥料元素积累过多、多种重金属污染严重、农药和有机物污染物残留量高等方面。过度施肥造成土壤酸化,导致土壤盐渍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主要包括Hg、Cd、As、Zn、Pb等重金属。
3 防治措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蔬菜重金属污染具有潜伏性、地域性、长期性、难治理性等特点,其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针对东莞蔬菜重金属污染提出几点防治措施。
3.1 合理规划蔬菜生产基地
随着社会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产区与农业生产区不断向郊区转移。蔬菜生产基地应该远离工业产区和城市生活污染区,选择环境较好的地区作为蔬菜生产基地。除此之外,对基地的环境要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与评价。
3.2 隔绝污染源,控制重金属流入食物链
治理重金属污染问题,首先最重要的是从源头上做起,控制和消除污染源。在农业生产方面,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其在土壤中的残留。此外,对于用来灌溉的水源,要制定相应的标准,禁止使用污水进行灌溉。土壤中的重金属主要通过植物的吸收积累,进而通过食物链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控制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可减少其在植物可食部分的积累量。
3.3 根据不同蔬菜累积重金属的能力,合理布局
对于不同区域主要污染重金属,筛选出选择可食部分低累积重金属的蔬菜作物或对污染重金属有强抗性的蔬菜品种栽培,并合理安排茬口进行轮作。
3.4 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抵抗能力
从源头上改善土壤的组成与结构,从而减少土壤中的重金属,降低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累积量。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如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可增加土壤胶体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使得重金属元素不易被作物吸收,也可促使土壤中某些重金属的形态发生变化,从而有效降低其毒性[4]。
4 参考文献
[1] 张冲.东莞蔬菜产区重金属污染调查评价及土壤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
[2] 黄勇,郭庆荣,任海,等.珠三角洲典型地区蔬菜重金属污染现状研究:以中山市和东莞市为例[J].生态环境,2005,14(4):559-561.
关键词:土壤 重金属 污染状况
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0-142-02
郫县位于成都近郊,面积437.5km2,共有农村人口44.2017万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河网密布,水质优良,土壤肥沃,农业历史悠久,是整个成都平原的主要蔬菜生产基地。随着现代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废水、废气、废渣和城镇生活垃圾的排放增加,都容易引起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增加。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因为难于治理、具累积性且危害周期长,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不但影响农产品的清洁生产,而且通过食物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了解和研究郫县土壤重金属污染现况,对于政府制定针对性措施,保护土壤环境质量,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绿色农业,保障人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概况和设计
本次研究主要选择以农业生产为主,水稻、小麦、蔬菜和园林种植为主要生产,全县共选取了5个镇,唐元镇、新民场镇、三道堰镇、古城镇和友爱镇,每个镇又随机选择了4个村,每个村随机采取一件土壤样品,样品基本覆盖了郫县农用土地利用类型。
1.2 样品采集与检测分析
1.2.1 样品采集
每个监测点采集菜地或农田土壤样品1份,采集0-20cm深表层土壤,在1m2范围内按照5点取样法采集土壤混合为一个样品,采样总量为1000g左右。
1.2.2 检测方法
检测项目包括铅、镉、汞、铬、砷和pH值,分析方法是ICP-MS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1.2.3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评价标准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评价的方法为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限值则表示已被污染,未超过则表示还未被污染。
2 结果
郫县属于平原,选择的20个村海拔均在553-598m,土壤均为黑褐色壤土,土壤湿度为潮,土壤中含有植物根系为少量。pH值测定在3.62-8.03之间,其中酸性土壤样品有11件,中性土壤样品有6件,碱性土壤样品有3件(如图1)。
郫县土地主要用于农田、蔬菜地、果园等,故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作为评价参照,其中镉有45%的样点(及9件样品)出现污染,最大值是0.53mg/kg(如表1)。
在pH值测定酸性土壤中污染6件,中性土壤中污染3件,说明pH值的大小显著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和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量,土壤pH值越低,H+越多,重金属被吸附的越多,其活动性越强(如图2)。其它样点重金属未出现污染。
3 结论
通过以上调查,郫县土壤重金属污染以镉为主,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燃煤的使用
燃煤的大量使用是整个成都平原土壤重金属Hg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已有研究表明,燃煤已成为大气汞的最主要来源,而且大气汞浓度与土壤汞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整个成都以前能源以燃煤为主,在2000年时燃煤占总能源32.8%,郫县为成都的近郊县,整个大气的污染比较明显。
3.2 工业“三废”排放及大气和酸雨沉降
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企业的不断引进,工业“三废”排放的增加,随着大气和酸雨的沉降,一起进入农田土壤,既造成了土壤的严重酸化,也是造成土壤重金属的污染。
3.3 交通运输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作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然而汽车的增加随之带来的汽车尾气排放也急剧增加,有专家研究认为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一部分来源于汽车尾气排放的Pb、未燃尽的四己基铅残渣及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粉尘进入土壤,在公路沿线更为明显。
3.4 农药和化肥的施用
在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施用,是加剧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现代农业生产存在大规模、集团化生产,经营商或农户为了加快成熟期,提高生产,增加经济收入而出现滥用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制剂。农药和化肥成分中含有镉、砷、铅、铬等重金属元素,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可导致土壤重金属的积累和污染。
4 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的一些建议
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人们对于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农产品和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危害意识还不强烈。今后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使人们充分意识到滥用和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等造成污染的严重性。加强工业“三废”的排放管理,严格按排放标准执行。相关部门要加大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工作,形成良好的监测预警系统,为政府制定针对性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 陈红亮,谭红,谢锋,等.遵义东南部地区农业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J].核农学报,2008,22(1):105-110.
[2] 王定勇,石孝洪,杨学春.大气汞在土壤中转化及其与土壤汞富集的相关性[J].重庆环境科学,1998,20(5):22-25.
【关键词】土壤;铬污染;来源;修复技术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也是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工矿业的迅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日益严重,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主要有汞、镉、铅、铜、铬、砷、镍、铁、锰、锌等,本文将以重金属铬污染为例来介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和修复技术。
1.土壤中重金属铬的来源
铬和铬盐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主要用于化工、冶金、制革、电镀等行业,在国民经济的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工业部门分布点多而广,每天排出大量含铬废水和废气,因此污染环境的铬主要来自于含铬金属工业部门排放的“三废”,其中,大气和水是污染土壤的媒介,大气污染物通过降水、沉降、溶解进人土壤,水中的污染物通过排污、灌溉及地下水污染土壤。土壤中重金属铬的污染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1大气中重金属格的沉降
从工业区吹来的大气中含铬颗粒的沉降或被含铬污染物被雨水冲刷到土壤中是土壤中铬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1.2农药、化肥和塑料薄膜的使用
由于传统无机磷肥的使用,进而导致土壤重金属Cd、Cu、Cr、Zn、Ni的污染。此外,重金属元素是肥料中报道最多的污染物,我国磷肥中含有较多的有害重金属,肥料中Cr、Pb、As元素的含量较高,而土壤的环境容量(Cr、As)又较低,因而使用这些废料可能会引起土壤中Cr、As的较快积累,引起土壤中重金属铬的污染。
1.3污水灌溉
河水和灌溉用水中铬的沉淀被土壤吸附是土壤中铬的来源之一,含铬灌溉用水中的铬只有0.28%~15%为作为吸收,而85%~95%累积在土壤中,并肌肤全部集中于表土中。
1.4其他来源
污泥及城市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但同时也含有大量的重金属,随着市政污泥进人农田,使得农田中的重金属的含量在不断提高;此外,金属矿山的开采、冶炼、重金属尾矿、冶炼废渣和矿渣堆放等,都有可能被溶出,形成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水,随着废水的排放或降雨而使其带人到水环境(如河流等)中或直接进人土壤,这些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
2.壤重金属铬污染的危害
2.1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铬在土壤中主要有两种价态:Cr6+和Cr3+。两种价态的行为极为不同,前者活性低而毒性高,后者恰恰相反。Cr3+主要存在于土壤与沉积物中,Cr6+主要存在于水中,但易被Fe2+和有机物等还原。铬的毒性与其赋存形态有极大关系, 环境中Cr (III ) 由于不易进人细胞, 被认为是基本无毒的, 因此铬的毒性及危害主要来自于Cr (VI ),Cr (VI ) 化合物毒性比Cr (III ) 高10 倍左右, 水溶性Cr (VI ) 被列为对人体危害最大的八种化学物质之一, 是美国EPA 公认的129 种重点污染物之一, 同时也是国际公认的三种致癌金属物之一。工人在接触、吸人或摄人Cr (VI )或其化合物后, 会出现以下毒性危害: 如皮炎、过敏性和湿疹性皮肤反应、皮肤和粘膜溃疡、鼻中隔穿孔、过敏性哮喘、支气管癌、肺癌、胃肠炎、咽炎及肝、肾的损害 。实验表明, 六价铬化合物具有免疫毒性、神经毒性、生殖毒性、肾脏毒性及致癌性等。
2.2 对植物的影响
铬在植物中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微量元素Cr 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 缺乏Cr 元素会影响植物的正常发育, 但体内积累过量又会引起毒害作用。通过对叶绿蛋白、叶绿素中铬的研究发现一定形式、一定数量的铬对植物生长可起到促进作用, 能增强光合作用并提高产量; 但过量的铬将引起花叶症、黄瓜癌、雍菜瘤、菠萝瘤等, 此外, 过量的铬会抑制水稻、玉米、油菜、棉花、萝卜等作物的生长。在铬污染条件下,小白菜的叶绿素值的下降趋势最为明显,如图1所示,随着土壤中铬浓度的升高,小白菜叶绿素的合成逐渐受抑制。
3.土壤中重金属铬污染修复技术
目前土壤中重金属铬的污染治理主要有两条思路:一是改变铬在土壤或沉积物中的存在形态,将Cr(Ⅵ)还原为毒性相对较小的Cr(Ⅲ),降低其在土壤环境中的生物可利用性;二是将铬从土壤或沉积物中清除。围绕这两条思路,国内外发展出一系列修复技术,如固定化/稳定化、淋洗法、洗土法、电动力学修复法、化学还原法、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
3.1固定化/稳定化
固定/稳定化是向铬污染的土壤中加人固化/稳定化剂(也可以辅以一定的还原剂,用于还原Cr(Ⅵ)),通过吸附、离子交换、络合以及氧化还原等作用等Cr(Ⅵ)转化为难溶、低毒性的物质,使其不再向周围环境迁移。如Poletini等将Cr(Ⅲ)含量为500mg/kg的土壤与水泥、Ca(OH)2混合,7d后Cr(Ⅲ)被有效固定。但该方法需将土壤挖掘出来,成本较高,处理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3.2 淋洗法
一般污染土壤所含铬为水溶Cr(Ⅵ),是被土壤颗粒表面吸附的水溶性铬酸盐,或溶解在土壤(毛细管)孔隙水中的铬酸盐。当没有新的铬酸盐进人土壤时,随着雨水、地下水或人工回灌水的不断溶解淋洗,加上人为泵出处理,土壤中水溶性铬酸盐将逐渐洗脱离开土壤,最终使土壤中的Cr(Ⅵ)含量符合无害化要求,其中,泵出处理主要是将洗脱水抽送至地面装置,利用吸附法或氧化还原沉淀法去除洗脱水中的Cr(Ⅵ),净化后的水可继续回灌淋洗土壤。
虽然淋洗法已在去除土壤/沉积物中有机物的污染方面已有大规模的应用,但在重金属污染修复方面的应用仍有限,而且淋洗法仅适用于高渗透性土壤/沉积物,对含水率达到20%-30%以上的粘质土/壤土效果不佳。化学清洗法虽然费用较低,且操作人员不直接接触污染物,但仅适用于砂壤等渗透系数大的土壤,而且引人的清洗剂易造成二次污染。
3.3 化学还原法
化学还原法是利用还原剂如铁屑、硫酸亚铁或其他一些价格便宜、容易得到的化学还原剂将污染土壤/沉积物中的Cr(Ⅵ)还原成Cr(Ⅲ),形成难溶的化合物,从而降低铬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包括原位和异位修复两种。常用的还原剂有硫酸亚铁(FeSO4)、多硫化钙CaS5、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Na2S04/NaHSO3)、石灰等。
可渗透反应栅技术(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RB)是一类原位修复污染土壤/沉积物及地下水的新型技术,其中,胶态FeO-PRB技术可以有效地修复铬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研究表明,在铬污染土壤地区的水流走向下方处挖井或横沟,然后注人胶态状零价铁粉形成FeO应栅,当Cr(Ⅵ)污染物顺着水流经过该反应栅时,Cr(Ⅵ)即被还原为沉淀态的Cr(Ⅲ)。在用PRB修复的重金属污染物中,以铬的研究最多,目前已有5个工程完成。
化学还原法成本较低,可实现工业化应用,但是当Cr(Ⅵ)存在于土壤/沉积物颗粒内部时,退难与还原剂接触并发生氧化颊原反应,因而要把这部分六价铬从土壤中浸出,就需要额外的超量还原剂来还原它。在这个过程中,还原剂有可能被冲走,也可能被其他物质氧化。另外,向土壤中添加的还原剂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土壤颗粒内部的六价铬的去除是化学还原法的难点。
3.4 有机物还原法
铬酸盐是多种有机合成的氧化剂,许多有机物如柠檬酸、酒石酸、草酸是常用的Cr(Ⅵ)还原剂。动物排泄物和动植物遗骸常年累积形成的腐植土、泥炭,含有大量具有强还原性的多种有机酸,它能将土壤中的Cr(Ⅵ)还原为Cr(Ⅲ),且部分有机物还能与Cr(Ⅲ)形成稳定的赘合物,从而促进Cr(Ⅵ)的快速还原。
3.5 电动修复法
电动力学修复法是在铬污染土壤两端加上低压直流电场,在各种电动效应(电渗析、电迁移和电泳等)的作用下将铬迁移到阴极室(Cr3+)或阳极室(Cr6+),最终在电极区富集,然后再进行回收处理。目前已有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可用于修复处理重金属铬、铅、锌等以及酚、甲苯等有机物,但工程应用实例不多。电动修复法主要适用于低渗透性的土壤、大颗粒和小颗粒土壤介质、多相不均匀土壤介质。
3.6 植物修复
植物修复是通过绿色植物来固定、吸收、转移、转化和降解有机物,使之转变为对环境无害的物质或者对污染物加以回收利用的一种技术。广义的植物修复是指利用植物来净化空气,或者利用植物及其根际圈微生物体系来净化污水和治理的污染土壤。狭义的植物修复是指利用植物及其根际微生物体系治理污染的土壤。植物稳定、植物提取和植物挥发是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三种主要类型。植物修复的运行成本较低,回收和处理富集重金属的植物比较容易,因此近年来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逐渐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3.7 微生物修复
微生物修复Cr(Ⅵ)污染土壤主要有吸附和还原两种方式,但利用微生物吸附法去除土壤中Cr(Ⅵ)的研究较少。微生物还原法即利用土壤中的土著微生物或向污染土壤中补充经驯化的高效微生物,通过微生物还原反应,将Cr(Ⅵ)还原为Cr(Ⅲ),从而达到修复铬污染土壤的目的。微生物修复的优点是不需要输人多的能量,不引人有毒试剂,不会破坏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环境,而且可以使用没有生态风险的生物菌株,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技术。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原因复杂多样。因此,我们详细分析污染的来源,了解它的危害,不仅要采用多种修复方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防治,更要不断探索,从实践中找到新的修复方法,确保我们生活土地的环境状况。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贵州麦西河;重金属;污染特征;生态危害
中图分类号:X508;X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20-4485-06
3 结论
1)从富集系数来看,麦西河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变化趋势为Cd>Hg>Zn>Pb>Cu>Cr>As,且Zn、Pb、Cu和Hg最高值均出现于河道沉积物;Cr、As和Cd最高值出现在河岸水陆交错带土壤;各断面重金属含量分布呈集散状态,各点污染在空间梯度上向其四周呈辐射状递减,其分布特征与流域工农业布局密切相关。
2)相关分析表明,麦西河重金属Pb、Cr、Cu、Zn、As呈现相近的来源特征,Cd、Hg的主要来源可能与其他几种重金属不同。
3)研究区河道沉积物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分析显示,除Cd、Hg存在极强、很强、强及中等生态危害外,其余重金属属于轻微生态危害范畴。重金属的生态危害程度为Cd>Hg>Pb>Cu>As>Zn>Cr。
4)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结果,麦西河多数断面重金属存在极强或很强生态危害,其余断面存在中等生态危害,不同断面重金属的生态危害程度为富宏煤矿>鱼塘>翁贡村>供电厂>三山集团>将军碑>大石桥>红卫桥>白岩脚。
参考文献:
[1] OLIVER M A. Soil and human health: a review [J]. The 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1997,48(4):573-592.
[2] ABRAHAMS P W. Soils: their implications to human health[J].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02,291(1-3):1-32.
[3] LI X D, LEE S L, WONG S C, et al. The study of metal contamination in urban soils of Hong Kong using a GIS-based approach [J].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04,129(1):113-124.
[4] WANG X L, TAO S, XING B S, et al. Health risks of heavy metals to the general public in Tianjin, China via consumption of vegetables and fish[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05,350(1-3):28-37.
[5] HOGERVORST J, PLUSQUIN M, VANGRONSVELD J, et al. House dust as possible route of environmental exposure to cadmium and lead in thegeneral population [J].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07,103(1):30-37.
[6] 青长乐,牟树森.抑制土壤汞进入陆生食物链[J].环境科学学报,1995,15(2):148-155.
[7] ROGIVAL D, SCHEIRS J, BLUST R, et al. Transfer and accumulation of metals in a soil-diet-wood mouse food chain along a metal pollution gradient [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07,145(2):516-528.
[8] HAMMERSCHMIDT C R, FITZGERALD W F. Methyl mercury in freshwater fish linked to atmospheric mercury deposition [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40(24):7764-7770.
[9] 程 岩,刘 月,李富春,等.鸭绿江口及毗邻浅海沉积物重金属富集特征与潜在生态风险比较[J]. 环境科学研究,2011,24(5):516-525.
[10] OLIVA S R, ESPINOSA A J F. Monitoring of heavy metals in top soils, atmospheric particles and plant leaves to identify possible contamination sources[J]. Microchemical Journal, 2007,86(1):131-139.
[11] 张晓晶,李畅游,张 生,等. 呼伦湖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29(1):157-162.
[12] 郑志侠,潘成荣,丁 凡,等.巢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及污染评价[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1):161-165.
[13] 张 雷,秦延文,郑丙辉,等.环渤海典型海域潮间带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J].环境科学学报,2011,31(8):1666-1684.
[14] H?魡KANSON L. An ecological risk index for aquatic pollution control. a sedimentological approach[J]. Water Research,1980, 14:975-1001.
[15] 弓晓峰,陈春丽,周文斌,等.鄱阳湖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J]. 环境科学,2006,27(4):732-736.
[16] PEKEY H,KARAKAS D,AYBERK S,et al.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using trace elements from surface sediments of Northeastern Marmara Sea in Turkey[J].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2004,48:946-953.
[17] 乔 俊,邵德智,罗水明,等.天津滨海新区黑潴河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地区性重金属污染指标选择[J]. 环境科学研究,2010,23(11):1343-1350.
[18] 邓保乐,祝凌燕,刘 慢,等.太湖和辽河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及生态风险评估[J]. 环境科学研究,2011,24(1):33-42.
[19] 刘文新,栾兆坤,汤鸿霄.乐安江沉积物中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生态学报,1999,19(2):206-211.
[20] 蒋增杰,方建光,张继红,等.桑沟湾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布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27(1):301-305.
[21] 王 济.贵阳市表层土壤中的重金属[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170-173.
[22] 刘晓辉,吕宪国,刘惠清.沟谷地不同植被下土壤重金属纵向分异研究[J]. 环境科学,2007,28(12):2766-2770.
[23] PETERJOHN W T, CORRELL D L. Nutrient dynamics in all agricultural watershed: observations on the role of a riparian forest [J]. Ecology,1984,65(5):1466-1475.
[24] 王 新,吴燕玉. 不同作物对重金属复合污染物吸收特征的研究[J].农业环境保护, 1998,17(5):193-196.
[25] 阮心玲,张甘霖,赵玉国,等. 基于高密度采样的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迁移速率[J]. 环境科学,2006,27(5):1020-1025.
[26] KASHEM M A, SINGH B R, KAWAI S. Mobility an d distribution of cadmium, nickel and zinc in contaminated soil profiles from Bangladesh[J]. 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2007,77(2):187-198.
[27] 吴光红,苏睿先,李万庆,等.大沽排污河污灌区土壤重金属富集特征和来源分析[J].环境科学,2008,29(6):1693-1698.
[28] 柴世伟,温琰茂,张亚雷,等.广州市郊区农业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03,23(6):592-596.
[29] BILOS C, COLOMBO J C, SKORUPKA C N,et al. Sources, distribution and variability of airborne trace metals in La Plata City area, Argentina [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01, 111(1):149-158.
[30] YOO J I, KIM K H, JANG H N, et al.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ulate matter and heavy metals from small incinerators and boilers[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2,36(32):5057-5066.
[31] 黎莉莉,张 晟,刘景红.等.三峡库区消落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与评价[J].水土保持学报,2005,19(4):127-130.
[32] 魏复盛.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M].第二版.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87-91.
[33] 胡国成,许木启,许振成.等.府河-白洋淀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风险评价[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1):146-153.
关键词 成分分析法 土壤 重金属
中图分类号:TD265.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土壤重金属研究已经成为地理科学、土壤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是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土壤性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自然地质背景和人类活动,而其中重金属污染的主要驱动因素则是人类活动,如汽车尾气排放、工业污染、化肥和农药的施用,以及来源于灰尘和气溶胶等大气颗粒物的沉降。重金属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抑制土壤微生物活动,阻碍营养盐的有效供给;同时,也可以通过人类吸入灰尘和摄取食物,进而威胁人类健康。另外,土壤中的重金属不会因自然退化过程发生迁移和降解,而是有可能在土壤中产生长时间的积累。本文以阜新交错区和郊区的研究为例阐明基于土壤学知识的主成分分析的应用。
1采样和分析
选择0~20cm农业土壤进行研究。阜新交错区采样130个,其中水稻田30个,菜地80个、撂荒地20个。郊区采样50个,其中菜地21个,粮田29个。土样带回后在室温自然风干、磨碎,依次过10、60、100目尼龙筛,密封贮存于塑料袋备用。交错区分析了土壤全量Cu、Zn、Pb、Cd、Cr和土壤粘粒(< 0.002mm)含量、土壤CEC、有机质、全量氮、磷、钾和速效态氮、磷、钾。郊区土壤分析项目包括土壤重金属As、Hg、Pb、Cr、Cd和土壤pH、有机质、CEC、全氮、速效氮、速效磷、缓效钾、速效钾。
2基于土壤学知识的成分分析法
阜新市交错区土壤受到强烈的工农业活动的影响,土壤重金属含量呈现强烈的变异性。但仅对这些元素进行主成分分析难以判断它们变异的主要来源是自然因素、土地利用还是工业活动。该地区菜地土壤全磷含量变化非常有规律,即随着种植蔬菜年限的增加土壤全磷含量持续升高。如果能够判断土壤重金属变异与磷含量变异的相关性,则无疑可以说明土地利用方式对重金属含量影响的程度。另外,土壤全钾、粘粒含量等则与土地利用方式无关。如果重金属与全钾和粘粒含量受共同因素的影响较明显,则说明这些重金属含量变异主要来源于自然因素的影响。主成分主要与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有关,说明它主要反映了土地利用因素的影响;主成分上全钾和粘粒含量的载荷最大,说明它反映了与土壤发生有关的自然因素。而Cu、Zn、Cr、Pb和Cd共同受主成分2决定,该主成分与影响土壤发生的自然因素和影响土壤磷累积的农业土地利用因素是无关的,但可以与当地四散分布的工业活动联系起来,尤其是金属加工厂、钢铁厂和电镀厂等。该结论说明了无锡城乡交错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变异主要是工业活动引起的。
阜新市郊区土壤重金属来源分析。与背景值相比,该区只有土壤Pb、Cr含量有明显的异常。对Cd、Hg、As而言,仅凭背景值比较还不能下结论,因为背景值本身变异也较大。用主成分分析发现土壤缓效钾、土壤CEC、土壤Cd在主成分有较大的正载荷。因为当地钾含量仍受土壤母质类型等影响,主成分可以命名为土壤自然本底性质。主成分主要与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和碱解氮有关,而与土壤重金属关系不大。主成分与土壤基本性质和养分含量关系不大,但与土壤Pb关系最密切,Cr、As在主成分上也有较大的正载荷。因此该主成分可能主要体现了外源污染因素,如大气沉降、工业污染物点源排放等的影响。主成分上土壤速效钾、速效磷的载荷较大,该主成分可以归结为土地利用方式不同(粮田和菜地)导致的施肥量的差异。在主成分上载荷最大的重金属是Hg,其次是As,说明土壤Hg的变异受种菜影响最大,土壤As一定程度上也受到种菜的影响。另外,本研究发现阜新市北部出现Hg、As高值区与该地区较长的蔬菜种植历史比较吻合。这可确定Cd主要体现自然背景,同时发现不仅Pb、Cr的含量受到污染因素影响,Hg、As也存在污染趋势,并对Pb、Cr、Hg、As的来源能进一步甄别。
3结语
在工业发达的交错区,土壤重金属表现出明显的含量异常,而且主成分分析表明,其含量变异均是由工业活动控制的。而工业欠发达的郊区,土壤重金属含量低,主成分分析显示某些重金属含量仍受自然过程控制。研究表明,从土壤学的基本知识出发,而不仅仅是从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联系出发,把土壤重金属含量和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所反映的信息综合起来进行主成分分析有助于解释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而且这解决了因土壤重金属元素较少而无法进行主成分分析的问题。但是作为一种统计分析手段,主成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与采样的代表性关系很大。在交错区不同土壤采样密度下,均匀的取样方法均能够代表区域的整体特征,主成分分析结果较稳定。而不均匀的取样对区域整体特征的反映有较大的差异,分析结果也不稳定。建议:土壤学者在应用主成分分析判断土壤重金属来源时,应从土壤学专业的角度出发挖掘数据反映的信息,充分应用自己的专业背景知识;在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时,对所采样本的代表性也应充分注意,否则会得到不切实际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姚新颖.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重金属形态特征及风险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5.
[2] 李倩,秦飞,季宏兵,冯金国,黄兴星.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金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来源及污染评价[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12):2384-2394.
1 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重金属过量累积引起的污染。污染土壤的重金属包括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如Cd、Pb、Hg、Cr、As,以及有一定毒性的元素如Cu、Zn、Ni等[1]。成土母质本身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但由于土壤环境是个开放的体系,外源重金属通过各种途径不可避免地进入土壤,包括人为污染源和天然污染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控制在源头上主要是人为源的控制。人为污染源的污染途径主要包括大气沉降、污水灌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以及农用物资的不合理施用等。
1.1 大气沉降
工业生产(如能源、冶金和建筑材料等)产生了大量废气和粉尘,其中含有重金属的部分在大气中通过自然沉降和降水淋洗进入土壤。Lisk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600吨的Hg通过煤及其他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到大气中,例如比利时每年从大气进入土壤的重金属每公顷达到Pb 250g、Cd 19g、As 15g、Zn 3750g[2]。这些污染物以工厂企业的烟尘为中心,顺着风向向外延伸,污染范围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
另外,繁忙的运输也使得公路、铁路两侧的土壤中重金属(Pb、Zn、Cd、Cr、Co、Cu等)远高于土壤背景值。在法国索洛涅地区A-71号高速公路沿途,重金属Pb、Zn、Cd的沉降粒子浓度超过当地土壤背景值2~8倍,而公路旁土壤重金属浓度比沉降粒子的浓度还要高7~26倍[3]。这些重金属主要来自于含铅汽油的燃烧和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粉尘,以公路为中心,向四周及两侧扩散,污染范围呈条带状。
1.2 污水灌溉
污水灌溉一般指使用经过一定处理的城市污水灌溉农田、森林和草地。城市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商业污水和工业废水。[4]随着城市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大量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到位的工矿企业污水进入城市污水,通过污灌造成土壤中重金属Hg、Cd、Cr、Pb、Cd等含量的逐年增加[5]。其中Cd污染最为严重。在日本,有472125公顷农田被Cd污染,占重金属污染总面积的82%。[6]我国有140万公顷污灌区,64.8%受重金属污染,其中严重污染的占8.4%[7],沈阳张士灌区、上海沙川灌区、广东广州和韶关地区、广西阳朔、湖南衡阳、江西大余等地,因长期污灌Cd污染严重,频频出现“镉米”[8]。
1.3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在工矿业固体废弃物的堆放、填埋等处理过程中,由于日晒、雨淋、水洗等,重金属极易移动,以辐射状、漏斗状向周围土壤、水体扩散。煤矸石的堆放对土壤会造成严重的重金属污染[9]。沈阳冶炼厂的矿渣自1971年开始就堆放在一个洼地,主要含Zn、Cd,目前已扩散到离堆放场700米以外的范围;武汉市垃圾堆放场、杭州铬渣堆放区附近土壤中重金属Cd、 Hg、Cr、 Cu、Zn、Pb、As等的含量均高于当地土壤背景值[10]。
有一些固体废弃物被作为肥料施入土壤,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磷石膏是化肥工业废物,含有一定量的正磷酸以及不同形态的含磷化合物,并可改良酸性土壤,因而被大量施入土壤,造成了土壤中Cr、 Pb、Mn、As含量增加。同样的,磷钢渣也常作为磷源施入土壤,造成土壤中Cr累积。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含有较高的N、P养分及有机质,常回填农田以肥田,而污泥中的Cr、 Cu、Zn、Pb、As往往超标,所以污泥回填也可使土壤重金属含量增加[11]。
1.4 农用物资的不合理施用
农田耕种过程中为了增产、稳产,必须使用农药、化肥和地膜等农用物资。这些农用物资如果长期不合理施用,也会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少数农药含重金属,如杀菌剂抗枯宁、菌枯灵等含Cu、Zn,被大量地施用于果树和温室作物,造成土壤Cu、Zn累积;杀菌剂西力生含Hg,它的使用使每公顷土壤中的Hg增加6~9 g。马耀华等对上海地区菜园土研究发现,施肥后,Cd的含量从0.134 mg/kg升到0.316 mg/kg,Hg的含量从0.22 mg/kg升到0.39 mg/kg,Cu、Zn 增长2/3[12]。Taylor对新西兰施用磷肥达50年的同一地点的58个土样进行分析,发现Cd从0.39 mg/kg升至0.85 mg/kg[13]。在阿根廷由于传统无机磷肥的施入,导致土壤重金属Cd、Cr、Cu、Zn、Ni、Pb的污染[14]。
随着近年来地膜的大面积推广使用,不仅造成了土壤的白色污染,而且地膜生产过程中加入的热稳定剂含Cd、Pb,又增加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
2 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性
与大气、水体及废弃物污染相比,土壤重金属污染有比较明显的隐蔽性与滞后性,以及累积性与可变性,使污染治理和土壤修复的效果没有大气及水体污染治理那么见效明显,并且治理周期长,通常成本较高,大大增加了土壤污染控制的难度。
2.1 隐蔽性与滞后性
土壤有巨大的自净化能力,其体系内的重金属容纳量其实是比较大的,所以,重金属污染物进入土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体现出其污染性,往往要通过土壤样品分析、农残检测及有关人畜健康状况检查,才能发现和确定。因此土壤重金属污染有明显的隐蔽性。而发现土壤受重金属污染时,往往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已经远远超标,受污染局部区域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已经呈现出明显的毒害副作用,这一特点也使得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往往具有滞后性,所采取的各种方法、措施是补救性质的,因此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控制,预防更显重要。
2.2 累积性与可变性
土壤中的固相物质占土壤总体积的50%,占总重量的95%以上,重金属污染物进入土壤体系后不象在流体态环境中那样比较易于扩散和稀释,所以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的局部空间容易积累并达到很高浓度,其污染具有很强的累积性,污染物量越大,污染越严重。
然而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状态会受很多因素影响,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主要以可溶态、可交换态、碳酸盐态、铁锰氧化态、有机态及残渣态的形式存在,外源重金属进入土壤之后,其形态不断变化,氧化还原电位、pH值、离子强度、金属元素浓度、各种无机及有机组分的种类和浓度等因素都可能引起土壤重金属形态的变化,其中可溶态和可交换态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最强,易于被生物吸收、吸附,使重金属能在土壤中的空间位置进行一定的迁移转化,由此出现重金属富集或分散,因此土壤重金属污染又具有可变性。根据这一特点,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控制的时候,可以通过改变重金属存在状态,增大或者减小其生物有效性,从而达到污染治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徐良将,张明礼,杨浩.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419~3422.
[2] Lisk D. Environment implications of incineratio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and disposal [J]. Sci Total Environ,1998,74,(1):39-66.
[3] Pyeong-Koo Lee.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of settling particle in a retention pond along the A-71 motorway in Sologne,France [J]. Sci. Total Environ,1997,201(1):1-15.
[4] 郑喜珅,鲁安怀,高翔等.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现状与防治方法[J].土壤与环境,2002,11(1):79~84.
[5] 张书海,沈跃文. 污灌区重金属污染对土壤的危害[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0,12(2):22~24.
[6] 廖自基.微量元素的环境化学及生物效应[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301~303
[7] 杨科壁.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与其植物修复研究[J]. 世界农业,2007(8):58~61.
[8] 顾继光,周启星,王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途径及其研究进展[J].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3,11(2):143~151.
[9] 李东艳,方元元,任玉芬等.煤矸石堆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04,32(5):15~17.
[10] 张孝飞,林玉锁,俞飞等.城市典型工业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4):512~515.
[11] 王静,王鑫,吴宇峰等.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绿色科技,2011,3(3):85~88.
[12] 马耀华,刘树应 . 环境土壤学[M].西安:陕西科技出版社,1998,198~201
[13] Taylor M D. Accumulation of cadmium derived from fertilizers in New Zealand soil [J]. Sci. Total Environment,1997,208(1/2):123~126.
[14] Lidia GiuffreI De Lopez Came. Eavy metals input with phosphate fertilizers used in Argentina [J]. Sci.Total Environment,1997,204(3):245~250.
基金项目:中央财政支持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关键词]蔬菜;重金属;铬;铅;富集系数;富集模式
前言
随着近代工农业的迅猛发展,工农业现代化、城市化已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但同时,人类也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严重威胁。当前全球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其中环境污染中的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备受关注的一类公害。重金属是指比重等于或大于5.0的金属,如Cd、Cr、Zn、Mn、Cu、Hg、Fe、Ni、As等,它们当中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如:Fe、Mn、Cu、Zn;有些是植物生长所不需要的元素,如:Hg、Pb、Cd等。过量的重金属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我国土壤—植物系统重金属的污染状况
据报道,目前我国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103km2,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5。其中被工业“三废”污染的耕地为10.0×103km2,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已达到3.3×103km2。某省曾经对47个县和郊区的2.59×103km2耕地(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5)进行过调查,其结果表明,75%的县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的潜在威胁,而且污染程度仍在加重。污水灌溉等对农田已造成大面积的土壤污染。如沈阳张士灌区用污水灌溉20多年后,污染耕地25.0×103km2,造成了严重的镉污染,稻田含镉5~7mg/kg。天津近郊因污水灌溉导致0.23×103km2农田受到污染。广州近郊因为污水灌溉污染农田27.0km2,因施用含污染物的底泥造成13.3km2的土壤被污染,污染面积占郊区耕地面积的46%。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北京某污灌区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大约60%的土壤和36%的糙米存在污染问题。
二、土壤—蔬菜系统中重金属污染概况
(一)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形态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重金属量与土壤中的重金属总量有一定关系,但土壤中的重金属总量并不是植物吸收程度的一个可靠指标。研究表明,石灰性污灌土壤0~20cm土层中,Pb、Cd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和硫化物残渣态存在,其次是有机结合态,交换态和吸附态较少;Pb的吸附态大于交换态;而Cd则相反。
(二)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分布
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由于无机及有机胶体对阳离子的吸附、代换或络合、生物作用的结果,大部分被固定在耕作层中,一般很少迁移至46cm以下的土层,但砷在土壤中的动态行为与铜、铅、镉等有所不同,在含有大量铁、铝组分的酸性(pH5.3~6.8)红壤中,砷酸根可与之生成难溶盐类富集于30~40cm耕作层中。还有研究表明,金属污染物主要累积在土壤耕作层,而且其可给态含量较高,分别占全量的60.1%、30%、38%和2.2%。灌溉污水中的汞呈溶解态和络合态,进入土壤后95%被土壤矿质胶体和有面质迅速吸附或固定。它一般累积在土壤表层,在剖面上分布自上而下递减。
(三)重金属污染的特点
重金属的污染物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形态多变;(2)金属有机态的毒性大于金属无机态;(3)价态不同毒性不同;(4)金属羰基化合物常含剧毒;(5)迁移转化形式多;(6)重金属的物理化学行为多具有可逆性,属于缓冲型污染物;(7)产生毒性效应的浓度范围低;(8)微生物不仅不能降解重金属,相反某些重金属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金属有机化合物(如甲基汞)产生更大的毒性。同时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也有一定毒性,而且对土壤酶活性有抑制作用;(9)生物摄取重金属是积累性的,各种生物尤其是海洋生物,对重金属都有较大的富集能力;(10)对人体的毒害是积累性的。重金属污染的另一特点就是它们不能被降解而消除。无论现代的何种方法,都不能将重金属从环境中彻底消除。这一点与有机污染物迥然不同。重金属在自然界净化循环中,只能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从甲地迁移乙地,从浓度高的变成浓度低的等等,由于重金属在土壤和生物体内积累富集,即使某种污染源的浓度合符“排放标准”,仍然会通过污染蔬菜造成对人类的危害。
三、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一)铬
1.土壤环境中铬元素的基本情况和来源
铬是耐腐蚀的重金属。土壤中铬含量主要来源于成土母岩。正常土壤含铬5~1000mg/kg,平均含量为20~200mg/kg。土壤全铬含量极少部分可溶,仅占0.01%~0.4%。我国土壤中铬的含量为2.2~1209mg/kg,平均为61.0mg/kg。土壤中铬的污染来源主要是某些工业的“三废”排放。通过大气污染的铬污染主要是铁铬工业、耐火材料工业和煤的燃烧向大气中散发的铬。通过水体污染的铬污染源主要是电渡、金属酸洗、皮革鞣制等工业的废水。此外,城市消费和生活方面,以及施用化肥等,也是排放铬的可能来源。
2.铬在土壤中的形态与迁移转化
铬的存在形态有金属铬和铬的各种化合物,其化合物主要有三价和六价。金属铬无毒性,但三价铬有毒、六价铬毒性更大,还具有腐蚀性。土壤中的铬主要是三价铬和六价铬,其中以正三价铬最为稳定。六价铬以阴离子的形态存在,一般不易被土壤吸附,具有较高的活性,对植物易产生毒害,已经证明它有致癌作用。含铬废水中的铬进入土壤后,也多转变为难溶性铬,大部分残留积累于土壤表层,因此,土壤中为农作物可吸收的铬一般很少。受铬污染的土壤,其中的铬可借风力而随表层土壤颗粒迁移入大气,也可被植物吸收进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3.对植物和人体的影响
铬是动物和人体的必需元素之一,现已发现胰岛素的许多功能都与铬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它在植物生长发育中是否必需还尚未证实。
人体缺乏铬可引起粥状动脉硬化,还可使糖、脂肪的代谢受到影响,严重者可导致糖尿病和高血糖症。
(二)铅
1.土壤环境中铅元素的基本情况和来源
铅的离子状态以+2、+4价存在。正四价氧化态铅有强氧化性,在土壤环境中不能稳定存在。故土壤中铅以正二价铅为主。铅在地壳中的自然浓度并不高,平均浓度只有14mg/kg。土壤含铅量平均值为35mg/kg,煤中含铅2~370mg/kg,平均为10mg/kg。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把铅矿开采出来,经过冶炼、加工和应用于制造各种金属铅和铅化合物的制品。在这些过程中,特别是铅的冶炼,是土壤铅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2.铅在土壤中的形态与迁移转化
土壤中的铅主要以Pb(OH)2、PbCO3、Pb(PO4)2等难溶态形式存在,而可溶性的铅含量极低。这是由于铅进入土壤时,开始可有卤化物形态的铅存在,但它们在土壤中可以很快转化为难溶性化合物,使铅的移动性和被农作物的吸收都大大降低。因此,铅主要积累在土壤表层。另外,铅也能和配位基结合形成稳定的金属络合物和螯合物。植物从土壤中吸收铅主要是吸收存在于土壤溶液中的Pb2+。铅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对植物吸收铅的影响,还与土壤中存在的其他金属离子有密切关系。
3.对植物和人体的影响
植物的正常含铅量为0.05~3mg/kg。植物对铅的吸收主要是通过根、茎、叶吸收土壤和大气中的可溶态铅。铅对植物的直接危害,主要是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强度。一般随着铅污染程度的加重,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强度逐渐降低。铅在血液中可以磷酸氢盐、蛋白复合物或铅离子的状态随血液循环而迁移,随后除少量在肝、脾、肾等组织及红细胞中存留外,大约有90%~95%的铅以稳定的不溶性磷酸铅储存于骨骼系统。正常人血液中铅含量约0.05~0.4mg/kg左右。当血液中铅含量达0.6~0.8mg/kg时,就会出现各种中毒症状。铅中毒时对全身各系统和器官均产生危害,尤其是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铅中毒,出现高级神经机能障碍。严重中毒时,引起血管管壁抗力减低,发生动脉内膜炎、血管痉挛和小动脉硬化。铅中毒还发生绞痛,还可造成死胎、早产、畸胎以及婴儿精神滞呆等病症。
四、结语
对重金属污染的控制要严格按照国家环保部门的规定,对于不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城市污水,坚决禁止排放。对于未经处理的城市垃圾和污泥,禁止用于农田堆肥。禁用含砷、含汞的农药,减少化肥的使用,提倡多用有机肥。以最大限度减少污染源中的汞、镉、锌、铬的排放。对于已经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增施有机肥,促进土壤对重金属吸收螯合,减少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减少蔬菜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同时栽培一些对重金属有超富集作用的植物,使土壤环境得到恢复。归根到底,对于金属污染,首要的是对污染源采取对策;其次要对排出的重金属进行总量控制,而不只是控制排放浓度;再次是研究和开发重金属的回收利用技术,这一点不仅对减少污染是有效的,而且对充分利用重金属资源也是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张太平,段昌群,胡斌,等.玉米在重金属污染条件下的生态分化与品种退化 [J].应用生态学报,1999,10(6).
[2]王慎强.我国土壤环境保护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土壤,1999, (5).
[3]许嘉琳, 杨居荣.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金属[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1995.
[4]王先进.中国权威人士论中国怎样养活养好中国人[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