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机遇指的是“机会”、“契机”或者“时机”,对企业来说,机遇是指各种有利的条件和内部、外部环境等。机遇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于是,所有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也正在遭遇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因此,新的环境下,如何牢牢的把握机遇,不断提高自身的贸易经济管理水平,是所有企业需要重视的问题。
1机遇对企业贸易经济管理的影响分析
1.1机遇可以帮助企业脱离困境。
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导致企业需要面临复杂的环境条件,并不得不受到逆境或者是顺境的影响。如果处于顺境之中,企业在面临机遇的时候,会产生良好的“马太效应”,形成机遇越多,发展越快,并在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的良性循环状态,从而实现企业的良好快速发展。但是,一旦处于逆境之中,整个情形便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发展越困难,能够遇到的机遇就越少;而发展机遇越少,企业想要实现发展壮大的难度就越大。于是,企业便会处于完全相反的恶性循环状态。因此,对所有企业来说,都要注意在顺境时合理的抓住机遇,并在逆境中重视机遇。而即便是身处逆境之中的企业,也可以铜鼓够多种方法和形式,摆脱困境。其中,抓住机遇是最有效的途径。
1.2机遇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水平
身处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中,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而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竞争水平,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与进步,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而提高竞争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对机遇的把握。通过积极的抓住每一个重要的机遇,并予以合理的利用,企业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例如,如果企业可以抓住技术革新的机遇,便可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技术水,从而生产出更多质量较高,科技含量更高的优质产品,迅速的占领市场,提高市场份额。
1.3机遇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机遇还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机遇可以帮助企业脱离困境,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水平。除此之外,抓住机遇。企业还可以获得较大的活力和动力,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以及投入与产出的转换速度。从而将产出与市场需求更好的结合在一起,更好的满足广大消费者是实际需要。于是,企业便可以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多方面的效益,实现快速发展与进步。
2抓住机遇,创新企业贸易经济管理
2.1转变贸易经济管理理念。
首先,企业要转变贸易经济管理理念。企业应该积极的对自身的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的调整,按照石油行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国家线观正次和法规的调整情况等,不断优化领域结构,并改善需求结构,做好对企业的结构性调整。同时,要顺应发展形势,不断向新兴领
域发展,加快石油产业的转型升级。例如,各石油企业可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树立拓展外部市场的理念,依托现有市场,做好拓展工作。另外,企业还应该具有高瞻远瞩的意识,从长远利益角度制定贸易经济管理规划,从全局出发,做好风险管理和危机管理等。并要积极的学习新型的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摒弃落后的贸易经济管理理念,从而保证实现企业的集约化、长期化发展。
2.2改革贸易经济管理制度。
想要抓住机遇,创新企业贸易经济管理,需要大刀阔斧的对贸易经济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目前石油企业的竞争是多方面的,因此,企业只有提高整体生产水平,才能保证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而积极的创新贸易经济管理制度,可以促使企业更好的满足先进生产力的实际需要,在竞争中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2.3创新贸易经济管理方法。
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需要抓住机遇,创新企业贸易经济管理方法。首先,企业要加强内部监督控制,以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其次,将企业打造成学习型组织,不断推动企业的发展。另外,提高企业的专业化社会协作能力,提高不同机构的工作效率,促进企业贸易经济管理的创新。在具体的创新过程中,还需要结合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做好具体的管理创新。例如,壳牌石油公司即积极的创新贸易经济管理方法,让“宽容型管理”在企业扎根。并通过建立在宽容型管理六维度基础上的种种措施,充分挖掘了员工的价值,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公司自身的发展。其中,具体方法有:充分信任员工,倡导自主工作;连接情感纽带,关注长期利益;鼓励员工创新,允许创新失败;把握时代潮流,创新利用资源;鼓励自由交流,支持观点分享;分享工作愿景,形成强大合力。通过多种有效的措施,在实现员工个人价值和追求企业发展之间寻找到理想的契合点。所以说,对企业而言,要注意对贸易经济管理方法的创新,以不断推动员工的进步,凝聚企业的人气,挖掘企业的内生性资源,不断地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3结语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科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学者们对培养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研究逻辑思路是院校定位——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计——实验教学和教学模式。但对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需求细分、岗位定位及由此而衍生的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分析上缺乏深入的研究;从院校定位与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应具备能力综合研究出发,进而构建科学合理的应用性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方案尚属空白研究领域,在此从以上两方面进行系统研究。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分类及培养目标定位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需求分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向概括起来一般是:第一,到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第二,到政府对外贸易经济管理部门、国民经济综合部门、商业部门或大型涉外公司从事对外经济与贸易管理工作;第三,到涉外企业、合资企业、商贸公司、银行及金融公司从事贸易业务、市场营销、国际结算、外贸会计等工作。
从毕业生就业面向总体来看,可以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分为研究型或学术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及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两大类。其中,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又可分为应用型对外贸易管理人才及应用型国际商务经办人才。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的院校定位
研究型或学术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培养需具备一定的条件:
其一是要求培养这类人才的高等院校具有丰富的高水平教师资源,其二是要求选择这一培养方向的学生具备较高的素质和学习研究养成。在我国具备培养这类人才培养能力的高校屈指可数。
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需要配备一定比例的国际贸易实务能力较强的国际商务经办型师资力量。从我国院校来看,二类本科院校和三类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均属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只是二类本科院校培养的应用型对外贸易管理人才比例相对三本来说较大,是其主要人才培养方向,而培养应用型国际商务经办人是三类本科院校的主要人才培养方向。职业高等院校的培养定位则应是单纯的应用型国际商务经办人才的培养。
二、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分析
应用能力的分析离不开具体的国际贸易管理岗位和商务经办岗位,下面从对外贸易管理岗位和国际商务经办岗位的具体角度,分别对应用型对外贸易管理人才和应用型国际商务经办人才的能力要求进行系统分析。
(一)应用型对外贸易管理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分析
应用型对外贸易管理人才,会从事政府对外贸易经济管理及国民经济综合部门的管理工作,也会到商业部门或大型涉外公司从事对外经济与贸易的管理工作。基于此,应用型对外贸易管理人才必须具备如下能力才能满足将来的管理岗位要求:
第一,应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理论知识,能正确理解和分析一些常见的经济现象;第二,应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和经济法律知识,能够提出或制定较为科学可行的管理措施;第三,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能正确解读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和有关国际贸易组织相关协定;第四,应具备一定的市场知识,能为商业部门或大型涉外公司提出经营管理建议;第五,应熟悉国际商务经办的各个环节,这是应用型对外贸易管理人才进行管理或者管好业务的基本保证和前提;第六,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为管理和日常管理业务提供技能支持;第七,应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包括外语和母语,能撰写管理文件,并进行外文阅读和口语交流;第八,应具备必要的电子商务知识,能适应现代商务管理的要求。
(二)应用型国际商务经办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分析
应用型国际商务经办人才一般会从事国际市场开拓、国际结算、国际货物保险、国际运输、外贸会计核算、进出口报关、进出口报检、进出口业务跟单等工作。因此,应用型国际商务经办人才必须具备如下能力才能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
第一,应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理论知识,能正确理解和分析一些常见的经济现象;第二,应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和经济法律知识,能够对国际商务活动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第三,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能正确解读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和有关国际贸易组织相关协定;第四,应具备较强的商品知识和市场知识,能针对相关商品独立拓展市场,寻找相关产品客户,建立自己的客户群;第五,应熟悉国际商务各种单证的格式和规范,具备填制各种外贸单证的能力;第六,了解国际国内相关经济法规和国际贸易惯例,具备进行国际商务活动业务洽谈的能力,包括业务谈判的外语能力;第七,掌握会计核算知识,具备国际商品报价能力;第八,掌握进出口报关、清关知识和程序,具备报关、清关的基本技能;第九,掌握报检知识和程序,具备报检基本技能;第十,掌握国际货物运输和保险知识,具备进行国际货运和货物保险的基本技能;第十一,掌握国际结算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程序,具备国际结算基本技能;第十二,具备一定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为管理和日常管理业务提供技能支持;第十三,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包括外语和母语,能撰写修改国际商务合同、信用证等文件,并进行外文阅读和口语交流;第十四,应具备必要的电子商务知识,能适应现代国际商务活动业务的新要求。
三、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院校定位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目标是影响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基本影响因素。专业的师资力量配备及院校和专业的管理水平是人才培养体系目标实现的前提和保障。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经济贸易;影响
中图分类号:F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1
一、电子商务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分析
1.产生的积极影响
(1)延长贸易产业链。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经济贸易通过互联网可实现生产企业、经销商、贸易平台与消费者的在线连接,贸易双方可在贸易平台上达成交易,完成在线支付结算。如此一来,电子商务消除了国际经济贸易中间环节冗余的弊端,将贸易活动直接延伸到零售终端,构建起完整的贸易产业链。
(2)提升贸易附加值。电子商务环境下,境内外贸易双方可通过在线平台洽谈合作,完成商品订购、货款支付、物流运输等一系列贸易流程,降低贸易活动成本,提高贸易利润增长点。通过调查数据显示,利用M2C贸易交易平台,能够大幅度减少中间成本支出,使贸易净利润由传统贸易模式下的5%提升到电子商务环境贸易模式下的50%左右。同时,通过第三方综合服务平台,还可以向贸易合作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而提升贸易附加值。
(3)加快贸易反应速度。在传统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贸易合作需要经过贸易相关方的多次沟通与协商,才能推进贸易活动开展,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贸易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降低了贸易效率。然而,随着M2C、C2B电子商务模式的出现,跨境外贸企业可直接与消费者对话,及时掌握消费者的需求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提供多样化产品和服务,从而减少传统国际经济贸易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提高贸易信息的传输效率。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升贸易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加快贸易反应速度,而且还能够增强贸易对象的满意度,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2.产生的消极影响
(1)贸易风险加大。电子商务环境下,参与国际经济贸易的主体随之增多,其中掺杂一些信誉较差的贸易主体,增加了国际经济贸易的风险,易给贸易对象带来损失。同时,电子商务以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为支撑,然而当前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增加了贸易信息安全风险,从而影响贸易活动的正常开展。
(2)税款问题解决难度大。部分企业利用电子商务进行国际贸易活动时,也利用这一虚拟的交易环境,实施各种偷税、避税行为,造成税款流失。由于贸易主体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无法确定真实的经营地点以及具体的收入来源地,从而增加了税务机关收集税收证据的难度,难以确定国际税收管辖权。在这种情况下,贸易企业经常钻税收政策漏洞,以获取最大的利润。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发展国际经济贸易的应对策略
1.完善电子商务运行环境
网络基础设施是电子商务安全、稳定运行的平台和载体,为了促进国际经济贸易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持续发展,应对网络基础设施进行完善。首先,应引入一些技术先进、安全性能高的信息化产品,使我国的网络基础设施能够跟上国际步伐,确保国际经济贸易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的顺利开展。其次,应对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法律法规及监管机制加以完善,结合实际情况,颁布出台一些法律法规,对电子商务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避免法律缺失,影响电子商务平台上国际经济贸易的进行。再次,构建完善的网络诚信经营机制,通过该机制的制定,能够使我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处于一个比较有利的地位,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网络诚信方面的宣传教育,建立相关的网络诚信标准和诚信档案,使企业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国际经济贸易时,有一个比较详细的诚信记录。
2.健全电子商务供应链
供应链与物流是跨境电子商务运作中最为重要的因素,由于其中涉及多个不同的经济体,从而使得各国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协调成为电子商务平台下,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应当对电子商务供应链进行健全,逐步推进国际规则的对接。为避免在电子商务平台中开展国际经济贸易时,出现不必要的摩擦和纠纷,应当与相关国家签署有关的规约,同时应加快贸易通关流程的完善。此外,我国的电子商务尚处于探索阶段,其中存在很多不足,由此可能会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开展带来影响,所以,应针对主要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完善电子商务,助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
3.加快外贸企业信息化建设
我国的外贸企业应当加快信息化的建设进程,为国际经济贸易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这有助于企业利润的增长。同时,外贸企业的管理者应当对电子商务平台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逐步将现代的商业经营和管理理念融入其中,在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同时,降低成本、拓展市场、打造品牌。此外,应当让物流企业主动参与到国际经济贸易当中,对各方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实现优势互补,以此来推动国际经济贸易稳步发展。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经济贸易形式、贸易金额以及贸易流程等方面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趋势可以看出,电子商务在贸易活动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为此必须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运行环境,规范国际贸易活动中在线平台操作,健全电子商务供应链,同时加快外贸企业信息化建设,从而推动国际经济贸易向信息化、数字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南洋.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与对策[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5(12):73-75.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烟台大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1-0231-02
近年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跨国公司纷至沓来,国内企业踏出国门,国内外经济互相关联,对涉外企事业单位的影响前所未有,从而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烟台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为例,以求探索新的外向型人才培养思路。
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定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定位是:面向21世纪,适应国际贸易学科迅速发展的需要,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服务,培养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政府机构、涉外经济部门、外资公司从事涉外经济、国际贸易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的学科定位应该是理论与实务并重,侧重应用能力培养;服务定位则是涉外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培养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 烟台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外向型人才培养方式
烟台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应烟台、青岛、威海等开放城市的需求而设立的,十多年来,为国家、特别是山东省培养输送了大批外向型、复合型外经贸人才。我们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以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重点,强化特色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本专业及时把握国际贸易学科的发展趋势,以市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坚持多途径培养高素质外向型人才的专业特色。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是:注重素质、培养能力、强化基础、严格管理、提高质量。注重素质就是要使学生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培养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强化基础就是要加强学生的“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严格管理就是要使教学管理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严格规定,严格执行;提高质置就是要狠抓教学质量提高,以保证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专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宗旨。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突出质量要求与综合素质要求;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把知识、能力与素质融为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摆到突出位置。在知识方面,强调基础知识;在素质方面,强调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素质;在能力方面,强调创新能力与适应能力。
2.1 基于市场需要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为了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更符合市场需要,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们对人才培养方案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了改革:
2.1.1 拓宽基础强化素质教育
强调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素质教育,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减少课时,引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具备创造思维、自我开拓、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为此,在不影响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减少部分课程的学时。如会计学由3学时减至2学时;统计学由3学时减至2学时;国际商务英语由4学时减至3学时;现代物流由4学时减至3学时。
2.1.2 加强专业基础理论教育
尽管国际经济与贸易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为使学生能够应对未来专业知识迅速更新的挑战,也必须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对于不少打算的考研学生而言,夯实理论基础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保留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等作为学科基础课。高等数学课首次根据学生基础差异分层次设置。经济学系列课还另外设置了中级经济学,供准备考研的学生选修。
2.1.3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1)外语教学:除基础外语外,在三、四年级每学期都安排专业外语课,加大双语授课力度,加强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2)实践环节教育:除课内实验外,每学期都分别安排认识实习、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加大对实践条件的建设。
(3)取消部分课程,如外贸会计(不合实际需要)、金融英语(建议教师在讲授《国际金融》时适当补充有关的英语专业词汇);根据市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情况考虑增设新课程,如报关实务、经贸英文报刊选读、商务礼仪、金融市场学等。
2.1.4 加大学生选课的自由度,为个性化培养提供一定的条件
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减少专业基础课的数量,增加专业方向课,为此调整了部分课程性质。如世界经济概论由专业基础课调为专业方向课。学生可从9门课中选修12学分,为学生自主选择所修课程提供更大的空间。为了使学生能对自己的未来有更好的规划并做出准备,特别对课程授课时间进行调整,改变“大一、大二闲、大三累”的状况。我们制定了以学生为本的弹性教学计划与方案。如在第六学期同步开设《现代物流》汉语和双语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和需求在双语授课和汉语授课之间做出选择。这种弹性机制的设立,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也大大地保证和提高了双语教学质量。
2.1.5 教学大纲的制定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
从加强基础、考虑学生个性差异的教育理念出发,参考专业规范的教育内容与知识体系,设计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并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2.2 加强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本专业的双语课、专业外语课比重不断提高。继续以双语教学为重要支撑,增加双语精品课的数量,在三、四年级每学期都安排专业外语课,继续加强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课堂上,鼓励学生参与英语课件制作和发表报告,用英语进行专业问题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课堂中心、教师中心和教材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不再出现。课后,为学生参加报关员考试、商务英语证书考试、英语演讲比赛提供专门辅导,以增强其未来就业竞争力。教师们还积极指导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从事学术研究及课外活动作品竞赛活动,提升其自主创新的能力。实践环节,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模拟实
验室建设,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熟悉贸易流程;建立了稳定的包括海关、港务局、国际贸易公司、外经贸局等在内的实习基地。
2.3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自2004年开始,学院与韩国仁荷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师生连年成功接待仁荷大学国际通商学部师生访问团,并于2007年起每年都赴韩回访,成功实现了学术和文化方面的互动交流。在韩期间,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师生参观了首尔东大门流通市场、GM大宇科技园区、仁川自由经济区,进行中国特色小商品展卖活动,双方教授和学生举行学术讲座。与韩国仁荷大学的系列交流活动为我们实现跨国合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学院还与澳大利亚Edith Cowan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在四年级时可以参加合作培养班的学习,通过考试的课程可以免学分,第二年在澳大利亚学习其他专业课程,通过后获得澳大利亚Edith Cowan大学颁发的学位证书。已有多位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踏上了赴澳洲留学之路。此外,本专业还与美国佛罗里达湾岸大学、台湾东华大学订立交换生计划,使人才培养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2.4 以双语教学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烟台大学最早实施双语教学,至今有4门课程采用双语授课,其中“现代物流"2009年被评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每门双语课都形成了教学团队,课程负责人具有很高的教学和学术水平,并积累了丰富的双语教学经验。双语课主要采用原版外文教材,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自编了高质量的辅助教材。双语教学采用图文并茂的全英文电子课件,统一用英语命题试卷,并要求学生必须使用英语答题和提交英语作业,做到所有书面文字表达100%使用英语(个别图表除外),课堂讲授和讨论要求使用英语的比例不低于50%。主讲教师按照专业知识结构授课,而不停留在语言点的教学上。课程组还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建设课程网站,教学内容、阅读材料(课外阅读文献及案例资料)、习题等全部上网,供学生下载阅读,促使学生养成用英文思考的习惯,强化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这些条件都为我们培养出高素质的外向型人才提供了重要支撑。
3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外向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我国对外经贸迅速发展,对高质量的经贸人才需求十分旺盛。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主要培养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工作者学习、研究与领会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要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力求体现时代要求与专业特色,全面规划,探索新的人才培养途径。基于烟台大学的经验,笔者认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要坚持以下基本思路:
首先,要加深认识,准确定位,全面把握专业培养目标,进一步强化“国际化、全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要夯实基础,更好地实施核心课程双语化,突出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第三,围绕“经济、贸易、商务”的知识结构,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相关课程的交叉与渗透,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前言
随着综合素质教育不断的进步,许多高校重新确定了学校的办学形式,形成了注重培养应用型的专业人才教育理念与模式,强化了国际经济和贸易专业的应用型人培养质量。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包含人才培养方向、确定培养规格以及实际的培养方式,国内许多高等院校都设立了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这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创造了优势。要想强化国际经济、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先了解此类人才应具有的各种本领,在这个基础之上准确定位与专业相关的教育,且运用积极的方式方法来实施教育的改革。
二、国际经济和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1.满足国际经济和贸易专业人才就业能力的需求
近几年来,就业难成为了社会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就业难还是促进学校生存、进步的关键。因此,在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就业能力的需求,从而完善人才的培养模式,促进国贸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国际经济和贸易行业的发展状况早已不是一开始的低水平状态了,要求应用型人才的综合能力必须不断加强。该人才不但要把握准确的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实物操纵能力与经验,而且还要有国家所颁布的相关资格证书和就业资格证书,必须掌握国内外各种贸易法规、操作惯例。在设计课程、设置专业、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应用型人才能力的培养为导向,要与社会、经济所发展的程度、方向保持一致,依偎国际贸易的发展走向,这样才能促进对国际经济和贸易专业人才就业能力的培养。
2.体现出了经济发展的各种需求
从2012年统计局所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我国全年的进出口总数是38.6676亿美元,以去年相比增加了6.2%。在不断扩大国内与国外的外贸行业岗位规模同时,其结构、贸易方法、形式也产生了变化。以社会行业的需求立场出发,因为我国涉及到的国际外贸经济有国际合作、国际投资、国际贸易,因此,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可以在国际经济的合作、外资的转移与引进、进出口贸易等不同的行业中就业,且还要可以顺应这些行业发展的具体需求。国际经济和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目的正好投合了第三产业和技术的快速发展、经济的一体化及各行业间的变化需求。
三、培养国际经济和贸易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策略
1.加强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调整体制
高校在设置国贸专业的教学计划时,必须紧扣应用型的人才培养要求与目标,确定出人才的培养规格,管理好人才的素质培养与知识能力间的关系。设置教学的计划要以构建专业知识布局为基本,培养能力为主要原则,提升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这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要把宏观与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统计学、会计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等基础课程设为必修的课程,让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其二,要通过开设国际金融、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必修课与国际保险和运输、国际结算、技术贸易等选修课程,来提升学生对外贸业务工作的担当能力。其三,还要培养学生的外贸英语运用本领,采用不断阅读商务英语、外贸英语的方式,增强学生运用英语从事外贸经济工作的本领。此外,还可以通过开设与国际商法、经济法等相关的课程,来强化学生识别、预防外贸风险的能力。
2.增强教育中软件和硬件的投入
增强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的相互联系,最关键的前提是在教育过程中增加各种软件和硬件的使用,使国际经济和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可以具体实施。在国贸管理人才的实训课程的具体实施中,对软件投入的仰仗程度更高,如,在学生学习了管理学的原理后,还要让学生参加相应的国际贸易管理岗位的实际锻炼,学校可以依据管理岗位的区别来拟定对应的管理体制和方法,且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让学生对其进行探讨。此外,在培养国贸商务经办的人才实训过程中,还应注重软件的投入,如,构建相应的实训室,为提高学生的具体实践能力创造有利条件。现在许多学校都比较注重实习基地、创业园的设立,增强学生的专业实习是提高应用型人才综合能力的关键,学校必须注重对创业园、实习基地的设立,且还要配备较强的师资力量,选取素质高的老师来对实习学生进行指导,给学生的具体实践提供有利支持。
3.开设双语教学来加强人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在国贸交易活动中流利交流可以促进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为了能够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让学生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必须在教学中开设双语教学,强化学生应用外用的本领。在实行双语教学时,要以专业的课程为主,专业术语的实行必须规范,运用双语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熟悉以后在商务活动中的各种流程。国际经济和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是进行双语教学,具体就是配置相关的教学课件、运用中文教材与英语教材联合教学等形式开展教学,让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得到一定提高。
4.对学生的实习安排要科学合理
安排学生进行实习是检查其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具体的应用能力,还是学生转换角色的必要过程。在进行实习时,要设置科学合理的实习方案,给学生分配适合的岗位。国际经济和贸易专业的学生进行实习最常用的方式是认知实习,是经过把学生安排到实习海关、基地、商检、企业、保税区等实习的一种方法,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参照各种情况,给学生举荐实习的机会,为学生创造提高专业能力的辽阔空间。在进行实习的过程中,还必须增强对学生综合能力锻炼的指引,强化实习企业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力度,使学生在实习中加强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记忆。
5.采用“双证书”的制度来加强学生就业的本领
“双证书”制度是学生毕业的时候,不但要获取学历资格证书,而且要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至少一种。该制度可以培养出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使应用型人才可以不断熟悉国际经济和贸易的管理及运行状态,有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促进对社会所需人才的培养。国际经济和贸易专业的人才,可以引荐学生去考取报验员、外贸单证员、报关员方面的证书,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增加和考证有关的知识讲解,让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有良好的就业能力,从而存进国际经济和贸易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脚步持续加速,国际经济和贸易已成了国内发展经济的首要内容,要强化对外贸易,就必须提高相关人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许多高校在不断加大对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应用人才的培养力度,给对外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专业化的应用人才。强化该人才的培养过程,必须从分析人才该具有的各种能力入手,经过理论课程的具体训练、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体系,来提升应用型人才自身的素养与能力,促进国际经济和贸易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26(3):2.
[2]刘,刘雪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深层思考[J].继续教育,2012,14(10):21-23.
[3]郭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 2014,43(5):168-169.
[关键词]贸易摩擦;国际经济与贸易;大数据时代
1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趋势研究的意义
(1)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要懂得合作共赢的道理,如今国际间政治经济一体化的程度日益加深以及“一带一路”等措施的实施,都推动我国综合实力的迅速提升,也就说明在国家间合作是发展的重要步骤,但是有合作就会有摩擦,经济贸易的联动和发展肯定会有矛盾的出现,既是为了避免国际经济合作中矛盾带来的破坏,也是为了提升我国应对贸易摩擦和矛盾的能力,在新时期国际经济的发展中对其趋势进行研究成为了必要,从中趋利避害寻找有利于国家发展的优势因素。
(2)本国经济制度发展的要求。不同时期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我国实行不同的经济制度,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由于市场供不应求的原因实行计划经济,不久后由于改革开放在政治经济上的作为直接推动了经济制度的变化,但是与此同时,经济制度中的一些缺陷还是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现代经济的发展速度过快经济制度的革新无法跟上脚步,这种滞后行为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所以在新时期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不仅是为了与时俱进,也是为了我国经济制度中的缺陷可以做好完善工作,防止出现经济发展速度与经济制度不同步的局面。
(3)国际经济贸易与竞争的要求。如果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鲜明,在经济政治文化逐渐“一体”的情况下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国际间的竞争力对于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不可小觑的,内外压力强迫我国不得不做出改变与应对。我国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后虽然获得了许多的发展机会,但是由于部分企业与国际间合作理念的不对等也导致了企业倒闭的现象频发,这也说明国内企业必须做好接纳外来企业文化的准备工作,采取强有力的应对措施才能不被国际市场淘汰。因此,对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趋势进行分析也是为了我国企业可以根据国际经济特点制订发展计划,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充分利用积极因素促进自身发展。
2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趋势
(1)国际经济与贸易更加多元化。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推动了国家之间的互动、互助和互联,一方面,让国家间合作的形式更加方便、沟通交流更简易;另一方面,作为新时展的产物,电子产品的兴起成为了推动国际经济贸易合作和发展的新因素,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电子商务交易成为了新时期国际间合作的主要手段。相比传统的贸易方式,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在定价模式、经营目标、管理方式和标准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优化,依托互联网优势进行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可以促进许多新兴贸易方式的发展创新,让国际间的经济贸易交往更加丰富,从而在国际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在共同进步中合作互助,不断优化国际间的合作方式。
(2)国际经济与贸易自由度提升。时代的进步和人类生产生活形式的日益丰富为国际间的分工合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国际经济与贸易合作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合作内容在不断丰富,由于全球大数据的形成,经济贸易的自由度和灵活度提升到了新的层次,国家间的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明显减少,一些国际贸易组织的推动让贸易自由化的内容不断完善。除此之外,跨区域合作组织自成立以来也获得了比较可观的发展,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模式越来越灵活多变不受限制,由此可看出国际间经济贸易自由化程度大幅度提升。
(3)国际经济与贸易科技因素突出。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许多企业中手工业、农产品输出、来料加工等工作都是通过人工劳动完成的,虽然这种工作方式确实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再加上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我国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上升,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要考虑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中加入新元素。同时,贸易摩擦的出现也在提醒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所创新,注重以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成为了时代的要求。纵观国际市场,以科技为基础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充分说明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科技成为了第一发展动力,科技的应用创新对国家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比如我国的芯片发展问题,由于中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还不够先进,所以在国际市场中就会被其他国家压过一头,这也警醒我们科技的发展势在必行。
(4)国际经济与贸易格局更加规范。如果说20世纪初国家间的合作存在着组织性不高的问题,那么在新时期这个字都会已经被彻底消灭,国际经济与贸易受到了世界贸易组织的管理和规范,国家间的合作和国际格局的多样化受到广泛认同,由于规则的约束国际间贸易必须要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比如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这是在推动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所提出的经济措施,凡参加“一带一路”的成员国必须严格遵守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根据各国的发展情况共同协商制定完整的贸易规范。也正是由于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约束,许多发展中国家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各个国家之间互联互助、优势互补推动了国际市场的再一步发展,同时也为国际间贫富差距的缩小起到了推动作用。
3新时期推动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主要策略
(1)人才战略。国际间的经济与贸易竞争不仅在于科技方面,还在于人才方面,如果经济的发展没有优秀的人才团队作为支撑,那么想要经济发展相当于“纸上谈兵”,从企业到国家,再从国家到企业,正是有了人才支撑才能做大做强,才能推动企业核心能力不断创新发展,归根结底,有了人才相当于有了经济模式发展和科技创新头脑,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经济发展中永不过时,这也是为什么在新时期下我国越来越注重对人才的培养教育。
(2)提升管理制度。企业的发展路径不同管理方式也不同,管理制度是否完善、落实是企业能否正常运转的关键性因素,所以企业在对人、财、物的管理上应该有专业的流程,并根据市场和时代的变化不断创新,好的管理制度会为企业加分不少,良好的企业制度对内部人员的培养激励作用不可小觑。
(3)实施品牌战略。在国内市场中品牌代表着企业的形象,而当企业走到国际市场中品牌就是国家形象的代表,所以在国际间合作与竞争中想要获得发言权和有利地位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特点和品牌优势,通过对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品牌质量的提升可以在国际市场中获得好的口碑,对我国其他行业的发展也有很大帮助,良好的品牌形象也是国家间进行合作与竞争的资本,因此品牌战略的发展必须要持久。
(4)创新金融政策。为了防止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出现不必要的贸易摩擦,我国对于金融政策的制定必须对国际形势和合作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充分考虑到不同国家的不同发展因素,同时还要考虑政策影响的后果,为了推动我国企业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在金融政策的制定上要事无巨细,铺垫工作和后续处理工作都要张弛有度,为我国企业融入国际市场搭建一个优质的桥梁。
伴随科技技术的进步与经济规模的飞速增长,现今全球的经济发展模式已出现根本性变化,各国间的贸易往来逐渐增大并成为国家间主要的竞争领域,使得各国都加大对国际贸易的重视,也给各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型国际性经济挑战。中国企业在这一复杂错综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如何应对各类机遇与挑战,制定科学合理的贸易政策与方针,就成为新形势下促进我国外贸增长,提升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因此笔者以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为研究对象,就国际经济对贸易发展的影响意义予以阐述,并详细研究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具体新趋势与方向。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影响
(一)促进国际经济增长
贸易对一个国家最大的影响即是在经济发展上的有益推动,提升国家的经济基础,进而带动整个国家的发展进步是其进行国际贸易的前提与基础目标所在。新形势下的国际经济增长需要各国将其发展模式从传统的内部发展,转变为在国际贸易框架下的经济多元化交流与发展,以推动国际贸易在国家间的交互发展,进而促进国际经济的有效增长。其次作为带动国际增长的主要因素与动力,国际贸易的发展壮大还能有效完善各国经济往来体系,在国际贸易进程中增加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以进一步推动国际经济的增长提升。
(二)加强国际竞争
发展就意味着竞争,伴随国际贸易的壮大与推广,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也会变得愈发激烈,国际竞争的加强将刺激企业加大对技术与人才创新的投入力度,进而提升企业在技术手段到人员素质上一系列指标的进步优化,以竞争带动技术与人才创新。通过这类循环发展促进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提升,为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存壮大提供前进动力。同时在全球经贸一体化的发展形势下,企业自身也需要将生产经营方法与管理监督观念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符合国际经贸发展的背景与需求,在促进企业发展理念与模式转型的同时,也带动企业在生产效率、经营手段上的进步提升,推动其国际竞争力的有效强化。
二、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趋势
(一)全球化
伴随国际贸易发展与国际竞争的加强,各国企业在国际间交流合作与竞争的推动中,其自身的技术能力、业务素质等方面都得到切实有效的提升,激烈贸易竞争在给各国企业带来挑战困难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促进企业在合作竞争中以科学技术为手段,进行企业的自我改进与发展。越来越多的生产型企业在国际贸易的大潮下不断转变为服务型贸易企业,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贸易的体系与形式,令全球经济发展模式由本国内部发展,逐渐转变到全球性经济互动与贸易结构,各国企业在生产经济结构上的转变将最终使得本国经济机构出现变化,进而推过国际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显现。
(二)信息化
在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近年来的国际贸易发展模式也逐渐向以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为媒介的新型发展模式转变,使得整个国家贸易与经济体系呈现信息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信息化发展特别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竞争、国际贸易中,有利于从技术手段上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益与经营成本,并提升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与经济效益,是新形势下企业参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体系的必然转变趋势,也是企业成长发展的必经途径。
(三)规范化
如前文所言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会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进步,但技术的提升还需要满足人类基本的道德标准与科学规律,同时国家经济与贸易体系的发展也需要遵守相应的规范与准则,若没有基本的贸易规范限制,在国际贸易中将难以避免投机倒把、恶意倾销、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的出现,进而危害整个国际贸易秩序与发展进程。因此需要针对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变化情况,制定相应的贸易准则与规范,防止各国或企业为自身利益采用各类违背整个国际经贸发展形势的手段措施,例如反补贴调查等,进而影响该行业的国际竞争与发展进程,使得行业出现畸形发展甚至贸易壁垒,严重危害国际贸易的整体结构与经济增长走势。
三、结束语
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是相互辅助、共同成长的关系,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也必须符合新形势下的经济增长需求与特性,在现有的社会经济与技术背景下,国际经贸的发展趋势已逐渐显现出全球化、信息化与规范化的特点,需要各国企业针对其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转变策略,以符合市场发展规律,促进自身国际竞争力与经济效益的提升,最终推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增长发展。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改革
一、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国际市场跌宕起伏和贸易理论空前繁荣的大背景下,传统的专业培养方案正在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目前仍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到2020年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的目标,高等教育大众化必将改变传统的精英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由此,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要充分体现“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强能力、高素质”的要求。同时,在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的条件下,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经贸人才总体供过于求的趋势日益凸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整体数量供过于求的背景下,中国偏重理论的传统教育体系又造成了人才的结构性短缺,于是出现了学生就业难与企业招聘人才也难的局面,而社会迫切需要高素质人才,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同时,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真正从事国际经贸工作的只有15%-20%,多数从事一般经济管理、企业经营工作,尤其是市场营销。这些都给国际经贸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院于2005年设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截止2010年9月,共招收了5届学生650余人。经过5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教学体系,并在不断地优化培养方案。现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创新型实用人才存在一定的差距,极大地影响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亟待加以调整与变革。主要体现在:一是人才培养定位不清与培养目标不明确;二是课程体系不合理,理论课程偏多且滞后,实践课不足或者实践环节少;三是校内外实训仍需加强。为了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推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不断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质量和水平,对于学院而言,如何突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在专业建设方面突出自己的特色,结合自身的条件,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与定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适应面很广的经济学科专业,同时在今后很长一个时期我国最缺的是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作为一个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院,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定位围绕“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主线,根据国家和社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需求,确定了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掌握国际贸易业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较强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复合性应用型高级人才。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外贸公司、外资企业、银行、海关、外汇管理部门、进出口商检部门、对外运输企业、货代公司、涉外法律部门、外经贸管理部门、相关科研教育咨询部门等。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改革
1.根据培养规格中的能力要求设置课程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主要存在以下两种倾向:一是以学科体系为中心来定位,把学生培养成“研究型”人才;二是过分强调现行岗位操作技能的实际需要,把学生培养成“岗位技能型”应用人才。这两种倾向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前者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后者则忽略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职业选择与迁移能力的培养。一般而言,培养目标的定位就决定了培养规格。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独立学院的特点就是既是本科教育,又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我院的特点,就在培养规格中突出国贸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要求,按照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要求开设专业课。
表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
2.优化理论课程体系
当前,普通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理论性强的课程过多、过于抽象和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的问题。而企业希望一个新的业务员能够很快进入到工作角色之中。我院以往的课程体系也比较偏重于理论教学,理论课程偏多,在这次改革中我们特意整合了部分理论课程。比如专业理论课《国际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理论》重复内容较多,两门课合为一门课,修订为只开设《国际经济学》,周学时改为3学时,在第四学期开设。《中国对外贸易》是一门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知识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具体情况有机结合到一起的课程,我们把该课程进行改革,改为《专业前沿知识讲座》,专业教师及专家学者针对当前国内与国际的热点及前沿经济与贸易问题开展讲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拟构建《专业前沿知识讲座》模块,包括以下专题:当前国际贸易领域的最新形势与热点问题; WTO专题;国际技术贸易与服务贸易专题;海关管理专题;国际市场拓展专题等。既让学生了解了宏观形势,又了解了具体相关部门的业务操作。
3.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1)基本能力的训练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必须掌握以下基本能力:外贸制单与审核能力、外贸业务洽谈的基本能力和进出口报关基本技能等。外贸制单与审核能力主要通过相关课程的课内实验练习,使学生掌握主要外贸单证的制作与审核,从而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很快为企业处理一般的单证业务。外贸业务洽谈的基本能力主要体现在市场的开拓中,通过相关练习使学生掌握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应具有的营销知识,提高业务拓展能力。对于进出口报关基本技能的练习主要通过海关报关实务的学习和职业资格培训。
表2 基本能力训练
(2)专业综合能力的训练
专业综合能力主要是学生处理外贸业务的综合能力,除了专业实习外,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训练。一是国际商务英语,国贸人才对商务英语的应用要求较高,达到熟练应用商务英语的能力,可考取国际商务英语中级以上证书,提高进入跨国公司就业的可能。二是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国际贸易谈判模拟,要求完成每一个环节的谈判,掌握商务谈判的基本技能与技巧,这是外贸业务洽谈中很重要的一项能力。三是国际贸易综合实训,利用外贸实习平台系统V 3.0,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全方位熟悉贸易业务,综合掌握国际贸易流程和各环节的基本技能。
表3 专业综合能力训练
四、结论
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只是完成了第一步,要使所设置的目标能实现,设置的课程真正地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的改进。国贸专业的实践性强,并且由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等各方面的差异和政策、实践不断变化,国贸专业的理论课教学不能局限于单纯的理论传授,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其教学方法需要以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和互动教学为主,并与经济现实连接,使学生融入到现实经济问题中,熟悉其就业环境。实践教学主要采用实验室模拟业务教学,但是毕竟是虚拟的,学生没有切身感受。为此,可以在相关课程中增加手工缮制纸质单证和小组协作共同一项国际商务企划任务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田明华,宋维明.新形势下北京林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探索[J].中国农林教育,2006,(3):6-10.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旅游服务贸易;课程体系
国际贸易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随着我国加入WTO,在货物贸易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服务贸易在我国的影响与日俱增,但发展服务贸易我们并不具备人力资本的比较优势。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自2002年开设以来,一直局限于“货物贸易”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与我国国际服务贸易人才需求紧迫性要求极不适应。因此要处理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知识的比例关系,增设服务贸易相关课程,建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分方向定制化、模块式培养模式,有利于推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教育培养的深层改革,实现培养模式与市场的对接。
1 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现状
1.1 专业培养目标模糊不清,课程体系设置混乱
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前身是涉外经济,开设于2002年,升本后改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08年开始招第一届本科生,本科和专科共存,2013年开始停止招专科生,其间经历了太多的变化,从专科到本科,专业名称的变化,专业教师的流动等等诸多的原因,难免由于历史惯性或者经验不足使专业培养目标模糊,专业培养目标的模糊导致了专业课程体系的混乱,许多课程的设置很不合理。
1.2 课程的设置上贪多求全,难有特色
课程的设置量贪多从众,难有特色,这几乎是所有高校的通病。普通本专科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拥有垄断优势地位,我校作为民办教育机构,不愿意自己与普通本专科教育之间径渭分明,造成了我校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有向本专科院校相同或相关专业靠拢的倾向。我校国贸专业开设至今,周课时量都安排太多,全程所修学分要求太高,教学上是典型的“全天候”、“满堂灌”,结果学生疲于奔命,缺乏创造力。
1.3 课程设置上左摇右摆,顾此失彼
专业教师流动性相对较大,容易使课程体系设置不稳定。专业或课程负责人更换,则课程设置不合理,有时重理论轻实践,有时轻理论重实践,处理不好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的关系。目前毕业生就业压力相对较大,在“以就业为中心设置课程”,培养“宽口径”人才的指导思想上,大量非专业核心课甚至是跨专业的课程也进入了专业选修课的行列,处理不好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之间的关系。
2 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旅游服务贸易方向课程体系的构建
基于以上的现状及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背景,计划把国贸专业分成“货物贸易”和“旅游服务贸易”两个方向,拟构思国贸专业旅游服务贸易方向课程体系如下:
2.1 培养目标
1)本专业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理念,立足海南、服务全国、辐射亚太和欧美,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知识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经济、管理、法律以及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能够将国际商法、国际运输、国际金融、国际商务、国际旅游、国际展览、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运用于国际旅游服务贸易业务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2)毕业生在涉外旅游企业中从事旅游服务组配、旅游服务客源组织、旅游服务贸易方案设计与运作设计、旅游后服务方案设计、旅游后服务提供等业务,或在旅游服务贸易研究机构中从事旅游服务贸易研究、开发业务,在高校从事旅游服务贸易教学工作业务,也可继续攻读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
2.2 基本要求
2.2.1 能力-素质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A.综合素质――思想政治素养,课程设置:
思想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理论课、经济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教育、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军训、户外运动,以上课程评价要达到合格。
B.综合素质――社会文化素质,课程设置:
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人文类选修课、音乐欣赏、摄影、中国金融史、近代史纲、社会实践、公共关系、商务礼仪、心理学,以上课程评价要达到合格。
C.从业基本技能,课程设置:
就业能力就业指导、英语词汇、大学英语、第二外语、大学语文、财经应用文写作,以上课程评价要合格通过CET四级、六级;数据库、统计应用软件、金融计算应用软件,以上课程评价要计算机一级合格。
D.专业能力,课程设置: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原理、基础会计学、市场营销学、旅游学、酒店管理、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旅游市场营销、报关、外贸单证、外贸英语函电、国际商法、国际金融学、国际贸易谈判、国际结算、财经写作、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货运服务贸易、服务贸易英语口语、国际会展服务贸易、国际旅游服务贸易信息系统、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实务,以上课程评价要达到合格。
E.岗位适应与拓展能力,课程设置:
实验实训、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上课程评价要达到合格。
2.2.2 培养规格
本专业突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特色,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服务贸易、旅游服务基础等多学科知识背景,及综合运用管理学、统计学和国际贸易知识和解决实际服务贸易问题的能力。通过本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习,学生基本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热爱祖国,有理想、有道德,愿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能熟练读、写、听、说和查阅英文文献;
(3)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身心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
(5)熟悉经济学、管理学、贸易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
(6)了解国家经济、法律、会计、国际贸易等法规和政策,及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贸易理论前沿和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发展动态,及服务贸易基本规则;
(7)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知识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经济、管理、法律以及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能够将国际商法、国际运输、国际金融、国际商务、国际旅游、国际展览、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运用于国际旅游服务贸易业务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