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文明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现代林业 发展 生态文明 建设
1 引言
生态文明是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新论述,是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后的一个新亮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为其中一项新的要求。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调节人与自然和谐中起到关键和纽带的作用,它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应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2 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
2.1 林业的决定性作用
林业不仅肩负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使命,还担任了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的职责。被誉为“地球之肺” 、“地球之肾” 、“地球的癌症” 和“地球的免疫系统” 的分别为森林、湿地、荒漠和草原,它们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4个子系统,发挥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的为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经科学研究表明,70%以上的森林和湿地参与了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对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林业不管在当前还是在今后,都将是一项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条件。
2.2 林业的推动潜力
森林生态系统由于其自身在运行过程中完全符合了“三r”原则,即降低资源消耗的reduce原则、重新利用废弃物并使之资源化的recycle原则、重新建立再循环的reuse原则。并且森林生态系统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具有可再生性,还具有可降解性。从再生性来看,森林在支持经济发展中,是一项用之不竭的能源资源,被称为第4大能源资源。
2.3 林业的特殊任务
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就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不仅为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其还是最经济的吸碳器。经科学研究表明,森林在光合作用下,其每生长11ti蓄积,就能将1.83t的co2吸收,同时释放1.62t的o2。当前约有2.48万亿t碳储存于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其中在森林生系统中就有1.15万亿t。只有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才能维护全球气候安全。在《京都议定书》中就有明确规定,工业直接减排和森林碳汇间接减排是2条减排途径。森林碳汇减排与工业减排相比,不仅投资少、代价低,且综合效益大,为此,其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共识和共同选择,还被列为“巴厘路线图”的一项重要内容。
2.4 生态文明是林业生态建设追求的目标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同时,不仅使林业建设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也给林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全面实施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的过程也即建设现代林业的过程,为此,要用现代林业科技对植树造林的质量和效益进行全面支撑,对森林、湿地、沙漠等生态系统进行建设和保护,以此来提高森林整理质量和综合生产力水平,从而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基础,最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3 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3.1 遵循自然生态规律
(1)坚持采用生态文明思维,对林业建设与发展进行谋划。
(2)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中树立生态生产力理念,以此人们协调、保护、适应自然和自觉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能力有所提高。
(3)在生态合理性平台上对关系到林业建设发展的战略问题、重要决策以及重大项目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索。
(4)在资源和环境可承载与可恢复范闸之内进行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增加经济总量时杜绝单纯依靠资源投入来实现,避免出现耗竭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要以自然生态规律为依据,以保持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
3.2 全方位开展节能降耗,加强碳汇工作力度
(1)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探索以提高森林资源利用为目的的森林资源管理新模式。
(2)创新技术,大力推广新技术项目以使得木材利用率得以提高。对森林资源使用结构进行积极调整,以使得木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3)尽快用新工艺与设备取代落后的工艺与设备,对粗犷型设施要加大对其维护,加大对更新
项目的投资。
3.3 壮大林业产业实力
根据工业化、市场化、生态化的要求,并与林业资源利用现状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调整林业经济结构,不断扩展林业发展空间,从而逐渐形成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逐渐转变现代林业经济的增长方式,逐步由资源型林业转向生态型林业。推广林业特色产品的开发,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产业的规模,向着循环经济的发展,以使得资源利用效益得以大大提高。
3.4 培育生态文明观念
要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的活动,并组织开展对森林文化和生态文化工程的建设,要让生态文明观、道德观、政绩观和消费观牢固树立于全社会中,要让广大人民群众逐渐形成尊重自然和善待环境的良好习惯。此外,还要积极推广绿色教育的开展、绿色文化的构建、绿色经济的发展和绿色家园的建设,要使全民生态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大大提高,要让每个公民都能全身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
[1] 江泽慧.现代林业[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 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1):17~18.
[3] 陈节江.简述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内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6):42~43.
xx县位于三峡库区内,是要整体搬迁县城的县之一。近几年来,该县抢抓三峡工程建设机遇,将城镇建设与移民搬迁相结合,按照现代城市发展的新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准确把握山区库区生态特点,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建成了一座美丽的现代文明县城,加快了全县城镇化进程。xx新县城被誉为三峡库区迁建县城的一流代表,2003年度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高起点规划新县城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灵魂,是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环节。xx县把科学发展观融合、渗透到城市规划之中,在规划理念上以人为本,在规划内容上突出特色,在规划管理上严格执法,有效配置资源,科学保护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市民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
(一)以人为本,科学定位规划。为充分考虑居民生活需要,我们先后邀请国家建设部、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同济大学、中南建筑设计院和武汉城市规划设计院等10多个单位的30多名专家,对新县城规划进行了3次重大修编和20多次评审,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协调城市与人的关系,更多的体现人本理念。规划以弘扬昭君历史文化为背景,以保持山区自然风貌为目标,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最终将新县城定位为“融现代精神与传统文化、建筑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的山水园林城、旅游文化城、生态环境城”,城市建设目标定为“最美库区县城,最佳人居环境”。
(二)突出特色,精心编制规划。我们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新县城总体规划近期2.13平公里2.5万人,远期3.8平方公里4.4万人。在城市布局上,实行了功能分区,三线入地,雨污分流,做到了天上无明线,地上无裸土,环境无污物,灯光无死角。在城市结构上,规划建设了香溪大道、高阳大道、丰邑大道、昭君路、永安路、湖南路、大连路三横四纵7条城市主干道和xx广场、昭君广场、滨河公园,形成了竹苑、桂苑、梅苑3个居住小区和北斗、桔苑、张家坝、邓家坝、王家岭5个占地移民小区。在城市外观上,十分注重建筑色彩,广泛使用外墙涂料和新型装饰材料,竹苑黄墙蓝瓦、桂苑粉墙红瓦,梅苑白墙灰瓦,整个城市以暖色调为主,既和谐自然,又张扬个性。在城市景观营造上,主要以昭君路、香溪大道两条轴线形成“丁”字形城市景观走廊,做到一条道路一种树种,一条道路一种路灯,一个广场一种特色,一个小区一种风格。在城市品位上,注重打造城市天际线和城市景观棱廓线,充分利用自然地形,高低错落,收放结合,体现城市韵律节拍;大力挖掘具有地方风情和民俗特色的昭君文化,丰富城市文化内涵。体现xx全国小水电明星县的特色,大力实施亮化工程,全城路灯亮化率达到95%,公共建筑亮化率达到75%。加大县城绿化力度,形成以公共绿化为重点,以道路绿化为网络,以小区、庭院绿化为依托的城市绿化体系,城市绿地率达到40%以上。还注重新县城环境保护工作,禁止有污染的工矿企业在新县城落户,对新县城周边地区实行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建设天然绿色屏障。
(三)健全法规,严格执行规划。我们先后制定并出台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以及居住小区、市政道路、园林绿化等20多个地方规范性文件,严格实行规划分级管理和例会审查制度,全面加强新县城各项规划管理工作。规划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配套规划管理文件和技术规范,实行多媒体演示,微机化操作,提高了新县城规划管理水平。县人大每年定期开展城市规划执法检查,县政协组织政协委员进行巡查,县委督办室和县政府督察室定期对新县城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限期整改,切实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一切围绕规划办,一切按照规划干,从而维护了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龙头作用。
二、加强建设工程的监督管理,高质量建设新县城
质量是城镇建设的生命。xx县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建设,始终坚持“质量第一”观念,始终坚持市场管理与现场管理互动,始终坚持质量管理工作创新,从法制、体制、机制上全面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保证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实行统一领导,严格责任考核。新县城开工之初,县政府由分管移民的副县长亲自挂帅,从城建、移民、国土等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建新县城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新县城迁建规划和建设管理工作,形成了县政府统一领导、层层负责、责权一致的管理体制。明确建设部门与管理部门的职责,从部门管理转向综合管理,形成思想上合、责任上分,规划上合、建设上分,整体上合、局部上分的迁建氛围,增强了参建单位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我们还建立领导督办、专门机构督办与新闻舆论督办相结合的督办机制,严肃政策纪律,治理建设环境,将涉及移民迁建工程的6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压缩为33项,并按低限实行“一站式”收费。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制,加强建设工程党风廉政教育和廉政建设。县城迁建工作中无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无重大违法违纪案件,以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县城整体搬迁任务。
(二)引入市场机制,激发建设活力。xx新县城在国家移民补偿资金有限,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着眼于现代城市发展的新途径,通过市场化运作,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投融资机制,促进了城镇建设和发展。一是坚持把单位搬迁与优化重组结合起来,捆绑使用移民资金。建成了行政、农业、宣传文化、医疗、防保、幼教等6个中心,既优化了资源配置,又促进了事业发展。二是把职工住房改革与搬迁建房结合起来,将职工住房补偿资金全额补偿到建房单位,职工在城镇购房标准面积以内实行成本价,超面积实行市场价。三是推行政府采购,把县城建设的政府行为同市场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新县城建设所需的大宗物资由县政府统一面向全国招标,既保证了建筑材料和工程质量,又降低了造价。四是对市政基础设施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由业主单位负责按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五是广泛筹措资金。在管好、用好移民补偿资金的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扶持和对口支援资金,鼓励职工预交购房款,开展住房信贷业务,引进外来投资者参与城镇建设,对部分基础设施推行股份合作,对经营性土地实行公开拍卖或公示协议方式出让,盘活城市存量资产,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三)规范建设市场,强化工程管理。一是强化工程建设管理。成立“xx县建设工程交易管理中心”,公开聘请45名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评委库,对投资在50万元以上或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工程实行公开招标投标,在全省率先实行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全程电视监控,有效规范了建筑市场交易行为;对建筑材料实行严格监管;对建筑市场实行准入制度和清退制度。新县城建设高峰期施工企业达100多家,建筑施工人员达2万多人,其中二级以上施工企业和三级以上项目经理占95%以上,促进了建筑施工企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二是强化工程资金管理。各迁建单位的移民迁建资金必须专户存储、专款专用,集中用于建房,建立健全资金的拨付、存储、使用、管理、审计等各项制度,严格财务纪律,按照移民资金管理“十不准”、“七不付款”的原则,切实管好用好迁建资金,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和效益。三是严格工程质量管理。成立“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领导小组”,颁布实施《xx县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等10多部规范性文件,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把工程质量管理贯穿新县城建设的全过程。新县城工程招投标率和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均达100%,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35%。
三、树立现代城市的经营理念,高效能管理新县城
科学的管理是城市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xx县用科学发展观实施城市管理,树立以人为本和经营城市的理念,创新管理体制,优化管理手段,提高市民素质,促使城市管理逐步走上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实现了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推进和同步提高。
(一)创新城镇管理机制。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新县城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园林绿化管理所、市政设施管理所、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所、城建监察大队等城市管理机构,建立了职能管理、路段管理、片区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新格局。聘请20多名城市管理协查员,对中心区全部实行严管。落实县级领导包街制和“门前五包”责任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全面推行垃圾袋装化和垃圾不落地工程,城内不设垃圾中转站、房屋取消垃圾道、临街不放垃圾桶,对建筑弃土和户外广告严格实行报批制,减轻了城市环境污染,美化了市容市貌。
(二)推进城市运营市场化。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对城区主干道卫生清扫保洁实行买断清扫权;对市政设施和园林绿化实行建管分离和管养分离;对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实行托管运营;对居住小区实行物业管理,面向市场招标承包,由中标的物业管理公司负责小区的水、电、绿化、保洁等管理工作。通过推行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运营,大大减轻了地方财政负担,提高了城市运营质量,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颁布实施了《xx县城市绿化管理暂行办法》、《xx县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暂行办法》等10多部城市管理地方规章,组织建设、工商、卫生、公安、文化、交警、古夫镇政府等有关职能部门成立联合执法队,加强城市综合执法,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全方位加强新县城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环境卫生和社会治安管理。
关键词:现代林业 发展 生态文明 建设
1 引言
生态文明是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新论述,是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后的一个新亮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为其中一项新的要求。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调节人与自然和谐中起到关键和纽带的作用,它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应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2 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
2.1 林业的决定性作用
林业不仅肩负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使命,还担任了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的职责。被誉为“地球之肺” 、“地球之肾” 、“地球的癌症” 和“地球的免疫系统” 的分别为森林、湿地、荒漠和草原,它们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4个子系统,发挥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的为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经科学研究表明,70%以上的森林和湿地参与了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对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林业不管在当前还是在今后,都将是一项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条件。
2.2 林业的推动潜力
森林生态系统由于其自身在运行过程中完全符合了“三r”原则,即降低资源消耗的reduce原则、重新利用废弃物并使之资源化的recycle原则、重新建立再循环的reuse原则。并且森林生态系统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具有可再生性,还具有可降解性。从再生性来看,森林在支持经济发展中,是一项用之不竭的能源资源,被称为第4大能源资源。
2.3 林业的特殊任务
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就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不仅为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其还是最经济的吸碳器。经科学研究表明,森林在光合作用下,其每生长11ti蓄积,就能将1.83t的co2吸收,同时释放1.62t的o2。当前约有2.48万亿t碳储存于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其中在森林生系统中就有1.15万亿t。只有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才能维护全球气候安全。在《京都议定书》中就有明确规定,工业直接减排和森林碳汇间接减排是2条减排途径。森林碳汇减排与工业减排相比,不仅投资少、代价低,且综合效益大,为此,其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共识和共同选择,还被列为“巴厘路线图”的一项重要内容。
2.4 生态文明是林业生态建设追求的目标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同时,不仅使林业建设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也给林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全面实施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的过程也即建设现代林业的过程,为此,要用现代林业科技对植树造林的质量和效益进行全面支撑,对森林、湿地、沙漠等生态系统进行建设和保护,以此来提高森林整理质量和综合生产力水平,从而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基础,最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3 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3.1 遵循自然生态规律
(1)坚持采用生态文明思维,对林业建设与发展进行谋划。
(2)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中树立生态生产力理念,以此人们协调、保护、适应自然和自觉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能力有所提高。
(3)在生态合理性平台上对关系到林业建设发展的战略问题、重要决策以及重大项目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索。
(4)在资源和环境可承载与可恢复范闸之内进行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增加经济总量时杜绝单纯依靠资源投入来实现,避免出现耗竭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要以自然生态规律为依据,以保持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
3.2 全方位开展节能降耗,加强碳汇工作力度
(1)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探索以提高森林资源利用为目的的森林资源管理新模式。
(2)创新技术,大力推广新技术项目以使得木材利用率得以提高。对森林资源使用结构进行积极调整,以使得木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3)尽快用新工艺与设备取代落后的工艺与设备,对粗犷型设施要加大对其维护,加大对更新项目的投资。&nb
sp;
3.3 壮大林业产业实力
根据工业化、市场化、生态化的要求,并与林业资源利用现状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调整林业经济结构,不断扩展林业发展空间,从而逐渐形成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逐渐转变现代林业经济的增长方式,逐步由资源型林业转向生态型林业。推广林业特色产品的开发,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产业的规模,向着循环经济的发展,以使得资源利用效益得以大大提高。
3.4 培育生态文明观念
要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的活动,并组织开展对森林文化和生态文化工程的建设,要让生态文明观、道德观、政绩观和消费观牢固树立于全社会中,要让广大人民群众逐渐形成尊重自然和善待环境的良好习惯。此外,还要积极推广绿色教育的开展、绿色文化的构建、绿色经济的发展和绿色家园的建设,要使全民生态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大大提高,要让每个公民都能全身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
[1] 江泽慧.现代林业[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 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1):17~18.
[3] 陈节江.简述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内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6):42~43.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自然观 生态文明
后现代主义(或称后现代思想)发源于20世纪60至70年代,是当今西方重要的哲学思想。后现代主义自然观反思和质疑了现代主义生态观,提出了振聋发聩的新见解,深刻地影响着西方社会的生态文化,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实践依据。
后现代主义自然观的核心观念
后现代主义自然观的内容丰富,意义深刻,深入把握后现代自然观的核心观念,对于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无疑具有积极的启发作用:
第一,后现代自然观反对现代主义“二元论”,提出“整体有机论”。它批评“二元论” 将现代人与自然变为对立物,“认为自然界是毫无知觉的,为现代性肆意统治和掠夺自然的欲望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由。这种统治、征服、控制、支配自然的欲望是现代精神的中心特征之一”。①后现代“整体有机论”要求改变现代人的统治和占有欲望,强调人类与总体环境有着内在联系,追求“适度的、自我节制的和完善的价值观。……允许人类和非人类的各种正当的利益在一个动力平衡的系统中相互作用。”②后现代学者十分推崇“生态主义”和“绿色运动”,因为它们实践着后现代“整体有机论”。
第二,后现代自然观批判现代消费文化,要求从过度增长型经济向稳态型经济的转变。后现代自然观认为现代社会倡导“消费主义”错误引导人们过度消费,盲目开采、使用有限的自然资源、生物物种,给自然界带来无穷压力。后现代“稳态经济”理论提出,基于生态系统的更新与同化的平衡状态下,实现“使人口和人工产品的总量保持恒定的经济”。换个角度理解,人类社会生产属于生态系统内部资源、能量之间转换与交流,生态资源总量的有限性,客观上限定了经济建设不能单纯强调数量增长,必须转向以提高质量为目标,稳态经济反对片面追求国民生产总值,倡导恢复自然界的再生能力,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第三,高度关注中国在全球环境保护中的举足轻重地位。后现代研究学者欣赏、赞扬中国政府有效控制人口,努力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容量之间平衡、协调,为世界各国做出了表率。同时,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同样饱受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严重等困扰。中国生态建设是西方有识之士关注的话题,后现代自然观的代表、美国著名学者大卫・格里芬强调:“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趋向将是我们这个星球的未来的关键”;“我的出发点是:中国可以通过了解西方世界所做的错事,避免现代化所带来的破坏性影响。这样做的话,中国实际是‘后现代化’了。”③
后现代自然观赋予的有效启示
将“漠视自然”变为“敬畏自然”。解决生态问题,关键是持有什么样的“生态态度”。现实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漠视自然”态度,指的是冷淡、不关心、不过问、甚至藐视自然存在,其后果是导致生态系统发生紊乱、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经济社会无法可持续发展;而“敬畏自然”态度,指的是对待自然界持彬彬有礼、恭敬、发自内心的尊敬、感激,不敢逾越界限,它强调深刻认识自然的无穷威力,自然界所有生物和非生物与人类休戚与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合作伙伴。
将“漠视自然”转变为“敬畏自然”态度,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条件。彻底克服现代主义自然观的消极影响,培养“平等、善待、尊重、接纳、爱惜、保护”的自然观。从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平等关系,逐步过渡到实现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这应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④人类不是自然的主宰者,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与外在客观事物及现象紧密联系,共同构成自然界。人类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子系统,也要像其他生物一样,既要利用自然,也要与之进行合作。只有这样,人类的生存资源才能不断扩充,生存条件才能不断改善。
消解科学与非科学的对立。不可否认的是,解决包括环境治理、垃圾处理等生态问题,需要依赖科学技术,但是,强调科学力量的同时,必须防止走向现代主义的思维模式、简单将“科学”与“非科学”对立起来。现代化思维以为,生态建设属于科技含量高,专业性强的行业,生态建设必须依靠专家和科学技术,例如,设计、论证、操作各类环保项目;或者创造、革新科学技术治理环境等。后现论批评现代主义只停留在解决科学和技术难题上,“科学”被特权化了,为克服这一缺陷,除了依靠社会精英运用科学技术治理环境之外,还应该有“非科学”的介入。与“科学”相对应的“非科学”,指的是包括人文学科、宗教、西方科学传统之外的其他文化传统。吸引被现代化理论遗忘的、拥有丰富的“非科学”传统的各类群体,贡献环保传统、创造新鲜的环保经验,进一步说,运用“非科学”的最终目标是,极大激发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例如侗族妇女利用淘米水清洗头发、瑶族妇女使用植物染头发等等,这些经验无法纳入“科学”体系,却是防止化学制品污染水土及伤害人体、保护环境的有效方法。
重视实践不确定性的意义。辩证唯物主义理解的实践标准,强调实践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辩证统一。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现代主义思维过分强调了实践的确定性。现代人使用科学技术将主观意志转变为一系列政策、措施,督促实践按照预定方向和目标发展,最终达到预期效果。沿袭科学传统,生态建设习惯于操作既定的方案、计划、规划等,将实践定格在被量化的“操作数字”,例如,要求种多少树、成活率达多少等;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比例等等。客观上,明确实践的目标,采取相应措施,方能保证实践的成效性,便于考核检查,也防止发生唯心主义的随意性。但是,如果将“确定性”作为生态实践的惟一衡量标准,片面强调实践的确定性,忽视实践的不确定性,将会导致思想的绝对化、死板僵化。后现论重视实践“不确定性”,例如“模糊”、“间断”、“异端”、“多元”、“散漫”、“反叛”、“倒错”、“变形”等,都属于“不确定性”。这些因素都蕴含有拓展实践的崭新空间,潜伏着生态建设创新的可能性。
人类的实践对象是自然界,自然界本身就具有“变幻多端”特性。既有可预测的实践“确定性”、也存在无法预测的实践“不确定性”, 人们往往是在客观和主观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生态实践,如果片面、机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有可能引发各种失误。关注“不确定性”意义在于:生态实践的“不确定性”有可能孕育、衍生崭新的环保意识、方法及手段,不能因为实践的“不确定性”游离于人们事先安排好的计划、方案、规划等之外,轻易加以否定和排斥。容纳、把握、利用实践的“不确定性”,为生态实践创新提供宽松的环境,制定相应的扶持与嘉奖政策,减免税收,增加投入,调动一切因素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实践与现代化、后现代化理论的互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急切需要现代化理论指导,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带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现代化理论指导的重要性。但是,谈论现代化建设,又不能忽视后现论的特殊作用,“后现代性概念值得珍惜,是因为它警醒我们注意一系列重大问题。……它迫使我们的眼光从狭隘的技术和争论中放开,在更开阔的视野之下处理历史变迁问题”。⑤
我国的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只有1/3强的国土面积适合人们居住和生活,生态与环保问题已成为无法回避的突出矛盾,因此,必须很好借鉴后现代化理论,避免重蹈发达国家和地区曾经发生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 错误,另辟蹊径,大胆探索、创新发展思维、路径、手段及方法。提醒世人将现代化与后现代化理念融合进行“新的合作”,⑥在“环境优先”原则下,建设生态经济、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社会“四位一体”的生态文明,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为人类社会做出积极贡献。(作者为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社科部教授)
注释
①大卫・格里芬:《后现代精神》,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第5页。
②F・费雷:“宗教世界的形成与后现代科学”,载格里芬《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第133页。
③⑥大卫・格里芬:《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第16、43页。
[关键词]综合整治;水环境;生态文明;城市
[作者简介]苏晨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利学院,河南郑州450000;苏华清,供职于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8
[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4-0191-06
城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源泉和推动力。2011年我国城镇化人口已经超过50%。中国近660个城市中。有许多城市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城市病”: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城市发展中占用过多的耕地土地等资源,城市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比较严重。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发展新思路。
广西南宁市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建设“中国绿城”的城市发展目标以来,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绿化模范城”、“联合国人居环境奖”、“中华宝钢环境奖”、“国家森林城市”等一系列国际和国家级的荣誉,已经成为国内著名的绿色城市。从2007年起,南宁市在推进“中国绿城”建设的同时,开展了一系列内河水系规划研究和重点整治的城市水环境改造。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此基础上。南宁市利用丰沛雨水、发达水系、良好水质等资源禀赋和天然条件。在2009年提出了建设“中国水城”的新发展定位。
认真总结南宁近年来建设“中国水城”的实践,对于我国许多区域性中心城市综合整治城市水环境,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建设现代生态文明城市,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认识:综合整治城市水环境。建设现代生态宜居城市
(一)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需要
水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淡水资源紧张是全球性问题,是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挑战,“水”被喻为“21世纪的石油”。我国水情复杂,水资源问题由来已久,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水资源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依然突出。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且时空分布不均,在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的背后,全国近2/3的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严峻。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突出因素。成为制约我国多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最紧迫的资源性约束条件,是“第一瓶颈”。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发展阶段,城镇化率到2011年达51.27%,超过1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已达118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建设用地低效扩张的问题也日趋严重。城市发展规模一味求大。城市的无序扩张和城市人口的过快增长,使许多城市的“城市病”集中爆发。长期以来,城市发展方式粗放,不能完全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文化转型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必须更加重视城市发展,大力提升城市发展质量,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二)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综合整治城市水环境,打造生态宜居城市是还原城市自身功能,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的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创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建设人类美好的绿色家园,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早在工业革命中期,人们就已经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到了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就已提出了“生态城市”这一新的城市发展概念。在我国,随着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突出问题,建设生态城市成为期待可持续发展的共识。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路径必须从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高度,全面综合统筹考虑城市的水质、行洪、截污、补水、绿化、湿地、建筑、景观以及交通、文化旅游等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留足城市水环境的自然和发展空间,拉大城市水环境的综合治理和建设框架。
(三)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需要
世界各国都将环境竞争力作为城市竞争力的因素。城市竞争力是一个综合实力,而环境竞争力在其中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当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向全面建成小康的历史性跨越阶段,人们已将目光转向了人居环境的优化。人居环境既是重要的生活环境,更是重要的投资环境、发展环境,城市之间的竞争也是人居环境的竞争。人居环境优化已成为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聚集各类生产要素的主要手段之一。建设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生态宜居城市是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发展的重要目标。
(四)建设美丽城市的需要
推进城市化发展必须要坚持外延拓展与内涵提升并举。注重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突出理念转变、机制创新和竞争力提升,进一步推进城市发展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注重提升质态、深化内涵转型。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就城市而言。只有将生产生活空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减少工业化、城镇化对耕地、土地的过度占用,才能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才能切实保护好生态空间,才能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古今中外城市发展表明,先污染后治理的代价巨大。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减少能耗和污染,用更少的资源消耗环境代价换取更大的经济发展成果。水环境综合治理关系到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存生活环境,关系到现代化城市建设,要树立环境是竞争力、生态是竞争力的理念,从政策、规划、投资等多方面保障和推动城市水环境治理工作。
二、实践:建设现代生态文明城市的“中国水城”
(一)以规划为先导,制定高水准的水城建设规划
规划是城市的财富。南宁市组织力量先后编制完成了《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及《五象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中国水城”建设规划》《南宁市城乡一体化规划》《南宁市“百湖之城”建设规划》《南宁市综合交通规划(2007—2020年)》等一系列专项规划。抓好《南宁市滨水建筑控制规划》等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和修编工作,并严格按规划实施。按照“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的城市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生态治河的理念。注重构建合理的城市环状水网体系,实现“水畅、水清、岸绿、景美”,努力将城市内河水系及岸线区域建设成为畅通的行洪道、建设水清岸绿的滨水生态住区、风景秀丽的景观带、经济繁荣的产业带、内涵丰富的文化带、人水和谐的休憩园,实现人与水、自然与文化的和谐共生,形成独具地域和民族特色的“中国水城”景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从南宁水系实际出发,城市水网规划结构为:“一江、两库、六环、十八(内)河、百湖”。
一江:以邕江水系为主轴和核心,形成以邕江为主的防洪、生态、景观、旅游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滨水区域,同时实现邕江与各内河水系相互连通:建设两岸防洪排涝体系、开展邕江两岸岸线整治,营造城市滨水景观。
两库:郁江老口梯级水库和邕宁梯级水库。规划利用邕江上游老口水库壅水解决南宁市主要内河补水水源,利用下游邕宁梯级水库壅水改善市中心城区水系和景观环境。
六环:构建市中心城区内的环城水系一石灵湖环、大相思湖环(可利江一心圩江一二坑溪一朝阳溪环)、南湖环、凤凰湖环、亭子冲环以及五象湖环。
按照规划到2020年,南宁中心城区规划控制区范围约360平方公里计算,水面率将达到约12.50%(包含邕江城区段,若不含邕江则约为6%),将超过国家水利部《城市水系规划导则》划分的第一分区10%的目标。南宁城市水环境将形成良性循环,城市内河水系沿线生态景观、滨水文化和旅游景观明显提升,进一步发挥城市滨水产业带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现代亲水型城市总体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二)加快建设控制性的大型水利枢纽:老口水利枢纽工程、邕宁梯级枢纽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河道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血脉。一条缺水的河道不仅使河道本身失去灵气,也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使市民居住环境和城市品位降低。邕江枯水季节河流过流量与汛期相差较大。根据多年观测结果,邕江水位最高在每年的8月,最大洪峰流量为1.75万立方米/秒,水量最小为每年3月,极端最小的枯水流量是95.6立方米/秒。随着南宁及其上游区域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生活垃圾、建设废料、工业废渣、污水向河道排放等,造成邕江河床淤积、水流不畅,枯水季节时淤积的泥沙及垃圾露出水面形成沙滩、沙洲,河床较突出。在综合整治南宁水环境中,必须通过工程措施重点解决河道季节性缺水问题。使城区河段保持有充沛的水量和较高的水位。在枯水期,维持城市河道生态用水,可以改善河道水环境质量、防止河道堵塞、维持河流水生生物生存。在不降低原河道的行洪标准和工程安全,不造成河道新的淤积和改变流态、产生冲刷,不对河道原有水利设施(包括水文站点等)造成不利影响的前提下,通过建设郁江老口梯级水库和邕宁梯级水库等水利枢纽,合理调节邕江水位,在确保城市防洪排涝安全的同时,控制邕江城市中心城区段常年水位恒定,提高邕江开发有效性、经济性和持续性。利用上述两个重大水利枢纽,有效调节邕江水位,补给城市水源,起到防洪和美化水景观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善城市水环境。
南宁市现有18条内河,其中有很多内河上游是断水的,通过老口水库向内河补水,可以解决其中的14条内河水源、水质问题。从地势来看,补水方式基本上是采取自流的方式,成本较低,水源丰富。水质优良。
南宁老口梯级枢纽工程为郁江流域梯级开发中的第七个梯级,是以航运、防洪为主要功能,兼顾发电、改善水环境的综合水利枢纽工程。老口梯级枢纽工程将建水库、渠化河道。其水库正常蓄水位为75,5米,初步规划引水流量15立方米/秒,以补充市区主要湖泊和支流,是实现对内河进行治污、截污、补水的综合整治工程的关键。该工程建成后,与百色水库联合调度,可将南宁市防洪标准从现在50年一遇,提高至200年一遇,可通航1000吨级船队,发电方面装机容量大约13万千瓦以上,可将右江百色至南宁的航道等级提高到Ⅲ级,进一步打造广西内河连通珠三角经济圈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水上运输大动脉,扩大北部湾西江流域各市的对外开放,实现江海联动,促进广西东、中、西部之间形成优势互补。
(三)从流经市中心人口最密集的竹排冲等湖、河的水环境整治做起
南宁市区内河纵横交错,近年来对内河道进行了全面的整治,基本恢复了内河道的自然景观。但内河生活污染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工业污染和断头河、盲肠河污染仍然突出,严重影响到城市的环境美化。
南湖一竹排冲水系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总投资19.8亿元,全长约9.2公里,规划红线面积2平方公里,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南湖一竹排冲水系沿岸景观改善工程、民歌湖改造工程、竹排冲河道改造及泵站工程、南湖一竹排冲连通明渠工程、南湖一竹排冲排水管改造工程、市政道路跨连通渠明渠桥梁工程。南湖一竹排冲水系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总体设计为:在南湖北端修建连通明渠使南湖与竹排冲连通,并在竹排冲修筑船闸和拦水坝。拓宽竹排冲河道;通过南湖补水工程以及对进入南湖、竹排冲的污水进行截流,改善竹排冲水质;另外,还将结合各地段周边的城市功能,建设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生态景观和文化景点,提升城市文化底蕴。
南湖一竹排冲水系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成后,竹排冲水系的行洪排涝能力将明显提高。水质将明显改善,上游湿地将得到恢复和良好保护,同时生态景观和文化景观将进一步得到彰显。南湖一竹排冲水系区域将随之建成水清岸绿和风景秀丽的生态旅游区、经济繁荣的商业区、人水和谐的休闲娱乐区。成为南宁市打造“中国水城”的标志性区域和品牌区域。
南宁市在综合治理内河水环境,使城区河道逐步重现水清岸绿、鸟语花香、鱼儿腾跃的水乡美景的基础上,重点实施将相思湖、南湖、金沙湖与内河连接,并与邕江沟通,形成环城水系,与老口水库、老虎岭水库、西津水库遥相呼望,实施江、河、湖、水库全面开发建设规划,构筑江一河一湖一水库一体的动水网络,建设融自然景观、生态景观、历史文化、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大型休闲娱乐之地,构建人水和谐的中国绿城,铸就水网密集、河流纵横的“水上南宁”。打造现代生态城市新形象,全面提升南宁的城市品位及知名度。
(四)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与整合区域文化资源并举。建设文化邕江、文化南宁
南宁市在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中,以打造“百里秀美邕江”为载体,从创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高度,组织实施“邕江文明探源”工程,对郁江的邕江河段(包括支流、内河)历史文化、民族风情、风俗习惯、节庆活动、生态环境等进行综合考察,从更高的层面来把握和整合骆越文化、贝丘文化、稻作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大石铲文化、龙母文化、民歌文化、美食文化、壮民族医药文化等在内的南宁区域文化资源。形成通过建立旅游区、文化园、博物馆等形式来集中展示、保护开发和整合区域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发展文化旅游的行之有效的思路和途径。
南宁市内河之一的辔宁区八尺江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祥地。1997年被称为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邕宁顶狮山贝丘遗址,足以证明在邕江内河的八尺江附近是名副其实的“岭南第一村”。
综合整治一期工程项目已开工建设。项目建设范围为八尺江玉洞大道至八尺江汇入邕江河口,河道长度6078米。项目实施后,八尺江将分成生态科普区、运动休闲区、花卉植物观赏区、滨水景观风貌区、滨水景观休闲区5个分区,为两岸居民提供休闲亲水空间。该项目以“截污治污、生态修复、绿化造景”为目标,通过水质改善工程,对排入八尺江的污水进行截流收集,经由污水提升泵站。排往五象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减少入江污染负荷;同时通过景观绿化工程建设,构筑河流的水污染处理、生态景观、休闲园、水文化等综合服务功能体系。形成水清景美的滨河特色基础设施项目。项目实施后,八尺江将成为安全、生态和具有文化历史内涵的健康河流,形成城市新区的自然绿脉和东部绿心,为两岸居民提供休闲亲水空间。
(五)综合整治城市水环境,发展现代产业,提高城市产业竞争力
作为后发展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南宁城市建设走向“邕江时代”、形成“一江两岸”城市发展新格局。以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邕江为契机,优化沿江两岸产业和环湖产业的布局。在邕江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兼顾防洪安全,审慎选择产业发展,促进两岸产业向综合高端服务业转型。大力裁汰、搬迁沿岸高污、直排企业。选择发展楼宇经济。把标志性的建筑和楼宇打造成城市的“新名片”;发展现代服务业。如文化产业、旅游观光产业、水上娱乐业、时尚休闲购物等低污染、高价值、高品位产业,打造邕江沿岸现代服务业产业带。
比如,在加快以五象湖水系建设的同时,加快新区现代产业的建设。规划建设中的南宁新兴产业园、现代工业园位于五象新区,是南宁市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也是五象新区开发建设热潮中重点打造的板块。目前,新兴产业园中的中国糖城、广西广告产业园、广西软件城、广西工业设计城等一批项目正在抓紧规划设计。现代工业园已有丰达电机、五菱桂花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南宁市正以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为抓手,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和现代工业的规划建设和发展,使这两个园区真正体现出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特色突出和环境友好,成为“建设五象新区,再造一个新南宁”的重要支撑和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六)综合整治城市水环境。加快城市新区建设。提高城市内涵发展
在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中,南宁以打造五象湖为契机,加快五象新区的建设,努力把五象新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独具特色的现代化新城。
五象新区建设突出现念,遵循现代城市的发展规律。按照体现“现代、生态、便利、特色”的要求,以更高的标准和超前的眼光加快完善五象新区开发建设规划,坚持生态宜居,把“山、水、树”文章做好做透,让人与自然更加协调、环境更加宜居。突出抓好新区重大项目建设,组织实施好新区道路、桥梁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和文化体育产业、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等重点产业项目。以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新区建设实现大突破、大提升、大发展。突出五象新区的区域特点,抓好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体现南宁风格、广西气派,体现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元素。
南宁市全力推进五象新区开发建设。集中力量打造总部基地及保税物流中心、“三馆三街”、体育产业城、文化产业城、国际物流基地、龙象谷旅游休闲娱乐园等重点板块。把五象新区建成特色鲜明、功能突出、环境优美、带动力强的现代化新区。
三、启示与思考:探索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路径
党的十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理想人居”等概念的实施需要务实的实践。广西南宁市在多年的“中国水城”建设中,现代生态宜居城市魅力彰显,城市知名度、‘影响力大幅提升,初步探索了综合整治城市水污染、水生态、水灾害等水环境,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新路径,为现代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了“地方样本”。
(一)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必须更加注重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十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与水生态治理修复,着力为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保障生态安全作出积极贡献。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就城市而言,只有将生产生活空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减少工业化、城镇化对耕地、土地的过度占用,才能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才能切实保护好生态空间,才能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应当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以此理念引导城市建设和发展。实现水、绿、城的融合,使城市成为城水共生、人水和谐的现代亲水型城市。
(二)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必须更加注重营造生态宜居环境
国家水利部数据显示,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的28%,全国年均缺水500多亿立方米,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实践证明,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为广大居民群众和外来游客提供了一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品位高、效益好、影响深的“生态产品”,有利于着力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宜居质量,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
国内许多城市都有内河穿越而过。为城市构成众多天然的生态廊道。尽管这些河流一度因为城市的发展受到严重污染,但对城市而言仍然是独一无二的自然资源。城市正以防治水体污染、增强防洪清障能力和生态涵养功能为重点,实施河道治理、河堤建设、生态绿化、景观建设等多项综合治理工程,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将流经城市的河流打造成为横贯城市的滨河生态长廊、文化展示长廊、滨水休闲长廊和城市形象长廊:以绿色生态堤防建设为重点,把每一条城市内河建设成为滨水景观带,重现绚丽多姿的水环境和厚重的历史文化。
城市内河的综合整治和全面开发的目标。就是要通过景观工程建设,打造滨江景观新亮点,打造一流的生态景观走廊,完善公共基础设施,还水于民,还绿于民,全面提升城市水系绿化品质。更好地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城市山水绿化融为一体的良好生态景观,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高质量人居环境。城市内河作为城市重要的水系资源,要实现水、城融合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维持流域系统的生态、环境、资源整体平衡、良性循环、功能良好;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城市水系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和资源的民生保障功能,满足流域居民现代及未来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要。城市内河的综合整治和全面开发的最终目的就是以顺应河流水系运动自然规律为原则。通过一系列工程技术措施和开发利用手段,促进城市市民与内河和谐共生、共处,充分发挥内河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内河能够为城市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提供支撑。
(三)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必须更加注重走节约型、集约型城市发展道路
土地、水等自然资源,是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据统计,适宜工业和城市建设及耕作的土地仅有180多万平方公里,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9%;今后可用于工业和城市建设的土地不到3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3%。集聚和集约是城市化发展的本质要求,走集约型城市发展道路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由之路。提升城市化质量要坚持节约型、集约型、生态型发展,合理有序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让核心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宝贵的内河流域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断探索土地集约利用的新途径,集约和节约利用城市土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建设节约型城市创造前提条件。
土地是城市的核心资源。资源环境问题始终是影响和制约城市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要高效利用和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以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要使城市建设由注重外延扩展向注重内涵、集约发展转变,引导城市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不好大喜功、互相攀比,建设节水、节能、节地、节材的集约型城市。
(四)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必须更加注重区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整合
“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文化是城市凝聚力和辐射力的源泉,要将文化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来打造。城市文化是城市特质与市民生活品质的基础,也是城市形象的代表。在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中,精心打造人文景观工程,保护人文历史遗迹,合理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注重把历史文化传统融入城市水景观建设中,设置特色风貌区,并加强与周边历史街区的联系,反映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塑造历史与自然相结合、具有鲜明城市特色的滨水历史文化景观带,以此提升历史文化内涵,让城市成为区域文化的保护传承、集中展示重要中心。
(五)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必须更加注重城市品质的提升
通过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以城市发展推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打造优质产业空间。注意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低碳产业。严格限制淘汰落后产业,因地制宜建设生态城、旅游和现代服务城,高新技术产业城和宜居城,用更多的精力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使人民群众在经济发展中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增强群众的幸福感。
同时,要从注重新区开发向新区开发与城市更新并重转变。推动河流综合整治与建设现代化城市相结合。通过河流综合整治完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在高水平推进新区开发建设的同时。全面推进城市更新,加大城中村、旧工业区、旧商业区和旧住宅区改造力度。盘活存量资源。推动城市从注重形态构建向形态构建与功能强化并重转变,着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公共配套服务能力,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建设现代亲水城市,助推城市发展方式转变。
华夏儿女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教师首先要教育学生要做一个真诚的人,而学生的学习也应该首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之人,学做社会中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无不遗憾的发现,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公民的文明素质却出现了一些问题。新华社10月7日报道了一则新闻:“十一”黄金周的第二天,新疆乌鲁木齐市南山旅游景区出现80多名韩国游客集体捡垃圾的场面,其中包括30多名儿童。
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在游览途中看到景区垃圾遍地,便自发地组织起来清理垃圾,短短20分钟,方圆近1公里的垃圾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在驱车将5个装满垃圾的纸箱送至垃圾站后,韩国游客才安心继续游玩。参加集体捡垃圾的韩国游客柳仁圭说:“野外应该是一片净土,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么漂亮的地方却有很多垃圾。”
外国人到我们这儿来捡垃圾的事儿并非头一遭:在咱们的城市街头、园林景区以及长城上,都留下过外国人捡拾垃圾的身影。
他们或是一人或是数人乃至数十人,为我们的环境保护充当“义工”。而我们国人乱扔垃圾,却成了自然,因此即便到外地旅游,也照样与陋习一路同行。前不久香港迪士尼乐园开幕,在迎客首日,内地游客在乐园的非吸烟区肆无忌惮吸烟,横躺座椅、胡乱吐痰、随意插队,种种陋习给迪士尼乐园留下了一曲不和谐的音符。再比如到国外旅游,中国游客大声喧哗,不排队,不遵守公共秩序,没有良好卫生习惯等在国内已见怪不怪的陋习,在外国背景的反差下更凸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中国人,我们在对外宾捡垃圾的行为表达敬意的同时,也更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中国有让我们引以为骄傲的秀丽风光,更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然而秀丽风光今天仍在,美好礼仪却被一些国人丢得差不多了。
再来看看我们的孩子们吧。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生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在文明礼仪方面也存在着诸多的不文明的言行:在家庭中,长辈们重智力学习轻德育教育,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忽略了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导致了他们对家人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与父母沟通,不理解家长的辛苦,不珍惜家长的钱财,不分担家庭的劳动,一味索取不知奉献;在学校里,不听从老师的教诲,说一些时髦的脏话,穿一些奇特的衣服,留着时尚的发型;不知道认真学习,在校园内大声喧哗,乱扔垃圾。这些行为直接影响同学们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了学校的形象。孔子云“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文明礼仪时刻提醒我们周围还有别人的存在,我们的行为会相互影响,人与人之间应该建立一种现代化的文明和谐的人际关系!
其实,要想成为一名“讲文明,树新风”的时代青年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就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还记得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公益广告吗?一个晨练的青年,一边跑步锻炼身体,一边帮孩子拿下了不小心扔到了树上的篮球,还把路边的垃圾扔到了垃圾箱,还还帮助一位费力上坡的三轮车老人推车,早晨跑了一路,好事做了一路,快乐了别人也满意了自己。
还有,10月25日,由新华网等单位举办的首届“中国十大民间环保杰出人物”评选结果揭晓。当选者中有一个很特别的女孩。说她“特别”是因为她是当选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今年只有15岁;说她“特别”是因为她是一个只有两个手指的女孩;说她特别是因为她用仅有的两个小手指,从10岁到15岁的5年时间里,利用业余时间捡了6000多枚废旧电池。她就是潘娜威,营口的一个中学生,是她以自己真诚的环保行为为辽宁争得了惟一的“十杰”称号。
还有美国汽车公司的巨头——福特公司,它的总裁福特大学毕业后,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和他一同应聘的三四个人都比他学历高,当前几个人面试之后,他觉得自己没希望了。但既来之,则安之。他敲门走进了董事长办公室,一进门,他发现地上有一张废纸,便弯腰捡了起来,并顺手扔进了纸篓里。然后才走到董事长的办公桌前,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
董事长说:“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被我们录用了。”福特惊讶地说:“董事长,我觉得前几位都比我好,你怎么把我录用了?”董事长说:“福特先生,前面三位的确学历比你高,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眼睛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你的眼睛不仅看见了小事,而且你的文明行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福特就这样进了这家公司,并成为了总裁,而且使美国汽车产业在世界占居鳌头。
我虽然参与了通识教育的工作,但是对通识教育的理论没有什么研究。不过,几年的通识教育经历,使我在与学生的接触和交流中,比较多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了解到他们脑子里想的是什么,知道我们的通识教育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学生,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也就是说,在教学经历中产生了一些感悟。我们在此时此地讲通识教育,应该对症下药。西方通识教育、公民教育的做法和相关理论给我们很大启发,我们是在他们的引领下尝试搞通识教育的,但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国社会的情况的确很特殊,它的问题在别处是没有的。我们要知道,我们的学生在上大学前受到的是什么教育,媒体给他们的影响是什么?是什么东西塑造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去思考,我们的通识教育应该教什么?
在这个有限的时间里,我只能简单地谈谈我的思考的一些要点,不可能展开去论证了。
我在从事通识教育工作的经历中,深深感受到通识教育不光是一个形式的问题,最关键是我们教什么?所谓“通识”仅仅是知识问题吗?通识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在通识教育中,我们的价值标准是什么?我们要创造“有灵魂”的通识教育,那么,这个“灵魂”是什么?我以为,这可能是今天讨论通识教育最需要关注的问题。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这个概念,无论是英文的还是中文的,对其望文生义都会误导人们。通识教育中的“识”,很容易被理解为知识。在国外,确实有人把通识教育理解为通才教育,或者全才教育。也就是说,不是专识性、单科性、专业性教育,要让学生了解人类知识体系的方方面面、各个领域。国内很多人主要也是从这个角度理解通识教育的。这个理解当然是对的,但它是一种片面的理解。从根本上说,它仍然是几十年来人才教育的思路。为什么要搞通识教育?是因为我们的大学,特别像北航这样的学校,包括学院路上这一批专科性的学院所进行的专科性教育,不利于培养高层次的人才。我们只有进行通识教育才能培养出大师、诺贝尔奖的获奖者。这样的思路只讲知识不讲价值,以人才的培养取代人的培养,是一种严重的误导。通识教育是人的教育和公民教育,是高层次的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具有现代文明教养的人和负责任的公民,所以它承担着传播现代文明的基本价值的使命。也就是说,传播现代文明的基本价值,这是通识教育的灵魂。所以,我把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视为现代文明价值传播的主要渠道。
教育的使命是使新一代完成社会化过程,成为文明的传承者。这是人类教育所承担的一般,而通识教育只是以特殊的方式实现这一使命而已。为承担起这一使命,我们需要知道,我们正在和准备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现代文明的需要是什么,我们社会的发展趋向是什么?由此来确定我们需要向学生传播什么样的价值观。
在中国传统社会,儒家主导着教育,它所传输的价值观是与那个时代的技术水平、社会结构、权力结构、生活方式以及人的精神气质相契合的,它也是成功的。但是,在现代社会,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要培养现代文明人和现代公民,需要向他们传播现代文明的价值观。
刚才秋风教授谈到了“中国文明”
的复兴,我习惯于称“中华文明”。按我的理解,中华文明的复兴不是传统的复兴,而是中华文明成功的现代化。现代化的基础是人的现代化,不但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掌握的技能现代化,还要价值观念和人格特征的现代化。儒家教育传统说到底是一种臣民教育,教人做一个好臣民。在私德培养的领域,儒家文明仍有它的价值。也就是说,在教人做一个好人方面,它仍有其价值。好人的标准,古代与现代有相通之处,中国与外国也有相通之处。儒家有2000年社会教化的经验,在社会普遍痞子化的时代,提倡培养君子有积极意义;在官吏普遍腐败的时代,培养像海瑞这样的清官也有其价值。君子和清官毕竟是高于现实平均水平的境界。但是,在公德领域里,儒家教育的内容是不合时代精神的。儒家的君子、、海瑞,都是臣民,孔子本人就是臣民。我曾经在微博上调侃说:孔子就是教人做孙子,于是被掌权者封为老子。我们通识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自由平等精神的现代公民。你去读2000年前的亚里士多德、西塞罗,都能从中受到公民教育,他们的书都可以作为现代公民教育的材料。但儒家经典不行,它只适合于培养臣民。即使在私德领域,儒家传统中大量的,或者说大部分内容,是过时的,是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背道而驰的。它的道德规范、价值标准,其大部分不符合现代文明的标准,是需要被抛弃、被批判的。
对中国社会而言,现代文明的基本价值是传播的结果,并不是内生于我们传统的文明。
由于全球化进程,人类知识体系和文化发生汇流,当代人是这种文化与知识汇流的产物,大家都是文化的混血儿。但这种汇流的结果,是西方文化和知识体系在当代社会占有明显的强势,现代文明的基本价值主要起源于西方文明,这是历史发展形成的事实。
现代文明的基本价值虽然主要起源于西方文明,但它植根于人性的要求,以现代生活为支撑。只要人们选择了现代生活,就只能接受现代文明的价值体系。在各种意识形态自由竞争的环境里,现代文明得到传播的强大的基础就是人和社会的现代化,这个进程不可逆转。其实,在我们当代的中国人中,进步和发展已经成了我们信仰的一部分,这种观念就是从西方传来的。如果有人拒绝进步和发展,就是要过两百年前我们祖先的生活,我表示对你的敬意。美国也有一种人,叫阿米希人,他们拒绝现代的技术发明,拒绝现代生活。汽车不要,电也不要,机器织的布也不穿,化纤更不用说了。他们就过着中世纪的传统生活。我们能够理解,他们在整体上拒绝现代文明,当然也拒绝现代的价值观。
但是,我们这里却不是这样的。中国在现代文明的建设中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已经远离了传统社会,现代文明的基本价值已经在中华文明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其成长不可逆转,甚至维护传统价值的人也只能用现代文明的价值去解释传统和发明传统。你不能在社会已基本现代化的情况下,且你也不拒绝这种现代化的情况下,去恢复传统的教育,向下一代传播传统观念而不是现代文明的观念。
在当代中国,通识教育最紧迫的任务是对治由现行教育造成的不健康的国民心理与人格缺陷。我认为,传播现代文明价值更多的是“除障、解蔽、矫正”的工作。“除障”是个佛教名词,要破除“所知障”。我们已知的东西,是获取真知的障碍;“解蔽”是荀子使用过的概念,我们的本性、我们的真知,被一些偏见所遮蔽;“矫正”是心理学的概念,偏见和反文明的价值观造成不健康的心理,塑成有缺陷的人格,需要予以矫正。现代文明的基本价值产生于现代生活,也植根于人的本性,但我们的教育却压抑和腐蚀了人的本性,扭曲了现代生活的要求,并制造出一些虚假的需求,蒙蔽了人的眼睛,窒息了人的思考,戕害了人的心灵。这是我们通识教育需要解决的严峻问题。
除障、解蔽、矫正的基础工作,是帮助学生形成对现代文明价值观的认同。我们要做的主要有这样几方面:
第一,传播尊重个人的价值、尊严和权利的观念。
第二,弘扬和平与仁爱的价值,将暴力教育和仇恨教育转向和平与仁爱的教育,人类之爱的教育。
第三,努力消除极端民族主义的影响,适应社会的个体化与全球化两大趋势,突破狭隘的民族认同的缺陷,在社区和族群认同、国家或民族认同、超国家的区域认同和全球认同之间,确立适当的平衡,培养世界公民意识。
第四,由于“价值植根于事实”(《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57页。)所以,通识教育必须还原真实的历史,从真实的历史中才能得到真实的教训。同时,使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遗产,认同人类文明的主流传统。也要使学生了解客观的现实,在了解现实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对人类的同情心和爱心。
我们相信,现代文明基本价值的传播依靠自由的方式。它依靠其自身的优越性就能够在自由竞争中获胜,就能够传播。通识教育通过打开信息自由流通的渠道,使学生获得多元的和平衡的信息,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学会合乎逻辑地思考,在自由讨论和交流中,在各种意识形态和价值的比较中,具备对价值的选择能力。学生可以研读中国古代的经典,但是,要把这些经典当做“典”来读,而不是当做“经”来读。各种信仰群体都有自己的“经”,没有人有权力将自己所信奉的“经”强加给别人。教师不是布道者,他的任务是创造批判性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的质疑和批判精神,引导学生学会鉴别和了解事实,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和自由思考中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教师不能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给学生,要尊重学生的选择,要把学生当做成年人,而不是没有断乳的孩童。
但是,通识教育也不是放任状态,
个性与成熟
青年时期,正是人的自我意识、独立的品质和人格形成与确立的时期。青年人崇拜英雄,耻于平庸,渴望成就一番事业。可以说,这正是一种青年个性,即青年的总体性格特征。青年个性要求的这一主流在本质上是倾向于社会进步趋势的。社会生活因为注入了这种青春的血液、勃勃的朝气和无可羁绊的进取精神而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青年却又很不成熟,这是青年的天然弱点。所谓成熟,本来就意味着个性的成熟。但在现实生活中,二者之间的一致性却被弄得十分模糊:有个性的被认为不成熟,缺乏个性的倒被看作成熟。很显然,这是关于“成熟”的衡量标准出了问题。
在这种衡量标准的支配下,力图使青年尽快成熟的方法也出现了片面性。过分的担心,导致好心地全面干预,禁令多于引导,教诲多于交流。结果不仅引起青年的所谓“逆反心理”,而且使他们变得简单、片面与脆弱。其实,成熟是一个锻炼、鉴别的过程。
为了改变“成熟”的要求与青年个性发展之间的矛盾状况,帮助青年走向真正的成熟,有必要在成熟的衡量标准和教育方法上来一个改革。同时,对青年的不成熟也不必过于担忧。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成熟”还是青年的天然特权,他们有探索、选择的余地,有错了再试的机会。我们的责任,不是一味地限制和责难他们,而是按照正确的方向,为他们开辟个性发展的广阔前景。
个性与社会
个性与成熟的关系,实质上属于个性与社会的关系。青年往往为他们的个性要求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而苦恼,常常感到有形的或无形的压抑,以至于为了适应社会而放弃对个性发展的追求。
个性的核心是独立性,而这种独立性与对社会的适应并非根本对立。积极的社会适应性本身就包含着对个人独立性的肯定。有些青年感到社会难以适应,这正是自身的个性发展不充分,独立性不强所造成的。这里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某些消极的社会现象和陈旧的价值准则的影响,有些青年对环境的心理依附性较强,表现为在工作和交往中,过于担心惹出是非或遭到议论、非难,因而常常有意识地压抑自己的个性,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该说的不敢说,该做的不敢做,自己先把自己否定了。他们所感到的压抑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我压抑。这种压抑越强,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性就越弱。另一情况是有些青年的现实依附性较强,他们在生活道路上过于依赖父母、家庭,缺乏自立的能力,这就不可避免地弱化了他们对社会的适应性。
自立意味着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而每个人所选择的生活道路、生活方式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在开创性的生活中,更充满了风险。青年既然注重个性的培养,就必须自觉锻炼克服困难、承担风险和承受痛苦的能力。
个性与现代文明
和融__的建设离不开和美家庭的建设,和美家庭的建设离不开和谐家风的建设。中国有句古语,“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古人重视家道家风的树立,代代相传,方能长久;今人若忽视家道家风的传承,断断续续,怎能有所作为?
家风是个人成长的内在准则,是家庭和谐的精神基础,是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一个个家庭组成了整个社会,家风家道的培养与传承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持续精神动力基础,直至今日,家风的树立依然对中华民族的社会道德构筑起到重要作用。
家风的培养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好的家风的培养会让子孙后代受益,古今中外皆是如此,钱氏子孙是其中之一,美国的福特家族等亦是如此,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着各自的家风的内涵,为我们提供了正向的能量。家风的道德引导,是帮助个体成长的重要环节,是帮助个体树立起道德意识的重要港湾。
家风的培养关系到家庭的和谐。试想一个不受任何规矩约束的家庭,当人性的弱点面临继承等问题时所显现出来的爆发力也是不言而喻的,又有多少家庭在面对各种难题的时候,能够成功跨越过这一关的考验呢。家风的正向引导可以帮助家庭内部形成长幼有序,坦诚谦让,相互理解的和谐家庭关系,重视家风的培养,也就是重视家庭成员间,甚至作为一个家庭整体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家风的培养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据统计,我国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年,目前只有不到30%的家族企业能进入第二代,不到10%能进入第三代,而进入第四代的只有大约4%。家族企业的发展尚且如此,好的家风得不到顺利传承,势必会造成家庭精神凝聚力的欠缺,从而导致社会道德精神动力的欠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治学尚且如此,治国同样也需要弘扬正向的道德约束。有了正向的道德约束,就能为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文化氛围创造良好的秩序。治国需先齐家,齐家需先修身,修身需以家风为本,身正而家风立,家风立而风尚好。
古往今来,家风的熏陶对于个人成长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颜氏家训》、《钱氏家训》等作为优秀家风的典型代表,为我们提供了重要参考。虽然家风的内涵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传承形式也在经历着时代的检验。尽管内容与形式不断在丰富,但这其中不变的是中华民族儿女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信仰与敬畏之情。
家风的树立,在于道德引导和自我约束。一个人在家尊老爱幼,诚信谦虚,善解人意,那么他在外也能是这样的;相反,一个人在家就自私自利,骄傲自满,虚与委蛇,那么他在外恐怕也是这个样子的。古人也强调“慎独”,一个人独处时候的样子最能反映这个人的素养,当受到好的家风熏陶的人,其自我约束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家风需要好的道德的引导,更需要在这样的家风的引导下,有良好自我约束力的人。
家风的培养,在于言传身教和以身作则。有了好的家风,还需要家长的言传身教。试想一个整日玩手机的家长,如何有说服力去劝服自己的孩子整日安静读书呢?聪明的家长懂得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帮助孩子从小培养起好的习惯,家风的培养亦是如此。孩子的言行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父母在处理各类事情时候的样子,如果一个家庭内部,父母与自己的兄弟姐妹为了争夺遗产而争得你死我活,那么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长大的孩子又如何能知道亲情的可贵远大于物质利益呢?
家风的传承,在于不断更新和代代遵守。在有了好的家风的引导,及家长的以身作则下,家风的传承就从此高枕无忧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时代在变化,家风的内涵也必须在符合时代要求的前提下,不断得到升华和丰富,才能适应新时代对个人、家庭、甚至社会的要求。同样的,如果家风只是刻在石头上的字,或者只是一纸空文,并没有人去遵守,或者说在父母辈传承得很好,却在孩子一辈出现了断层,又如何谈家风的传承呢?
我区始终坚持在深刻理解家庭文明建设内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家庭文明建设的方式,并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深入挖掘、选树和宣传家庭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展示各类先进家庭和个人风采,传递文明家风正能量,通过家风的传承来营造更好的社会主义道德文化氛围,再以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文化氛围进而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大道之行,始于家风;家风之道,在于树人。新区妇联将继续坚持服务大局,引领广大妇女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推动新区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事业的同步发展,建设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和融__!
家风的培养,在于言传身教和以身作则。有了好的家风,还需要家长的言传身教。试想一个整日玩手机的家长,如何有说服力去劝服自己的孩子整日安静读书呢?聪明的家长懂得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帮助孩子从小培养起好的习惯,家风的培养亦是如此。孩子的言行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父母在处理各类事情时候的样子,如果一个家庭内部,父母与自己的兄弟姐妹为了争夺遗产而争得你死我活,那么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长大的孩子又如何能知道亲情的可贵远大于物质利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