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第1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没有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不管是幼儿园教育工作实践还是理论方面的研究,都没有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给出一个较为清晰的界定,同时也没有科学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例如说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过于强调幼儿常见行为和异常行为的心理诊疗,而对于心理问题的提前预防不是非常重视;另一方面,幼儿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不是非常规范,首先是职前培养幼儿教育中,并未设置专门的幼儿心理辅导课程,造成部分幼儿教师没有深入的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其次是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相对分散,并未专门结合幼儿的身心发育特征展开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1]。

二、科学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利用实践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组织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在对活动方案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同时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因素。实践活动正式进行时必须科学组织引导,让所有幼儿都能够主动参与其中,避免幼儿之间存在拉帮结派、孤立某一名孩子的现象,给所有幼儿一个公平参与的机会,对孩子更多的鼓励和支持,才能够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预期目标。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形式应当更加多元化,如进行娱乐表演、诗歌朗诵、DIY作品展示等,让幼儿可以在小伙伴和教师、家长面前表演自己的拿手节目,培幼儿的应变能力和敢于展示自我的勇气;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利用DIY作品展示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创新思维能力。心理健康实践活动是借助于活动的方式让幼儿获得情感体验,实现心灵共鸣,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提升。

(二)在日常教育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现阶段大多数幼儿园都实施托管制,幼儿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幼儿园内,因此教师不单单要在日常教育过程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幼儿的课余时间如吃饭、休息时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定期组织进行集体活动,让幼儿能够在参与集体活动的过程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小伙伴们合作交流,相互交流。另一方面,当幼儿在家中时,要求幼儿家长也应当给他们做好榜样,着重关注幼儿的心理发展情况和情绪变化。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幼儿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在未来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往往都会给幼儿报非常多的培训班和补习班,害怕自己的孩子将来会比别人差,但这样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因为幼儿的天性就是玩耍,家长的行为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兴趣,这样长期下去容易造成孩子自信心的缺乏,做事没有主见,因此必须要尽快纠正[2]。

(三)进一步加强幼儿教师队伍专业建设

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直接的实施者即是幼儿教师,所以我们必须要强化针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培训,不断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在社会中聘任专业人士对幼儿教师展开系统化的培训,确保每一名幼儿教师都能够掌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序实施。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对幼儿良好心态、正确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着手,结合幼儿的身心发育实际,借助于更加丰富多样的手段来引导幼儿,让其能够具备良好的性格与意志力,另外还应当确保幼儿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让教师之间能够定期交流教育心得,促进幼儿教师教育能力的提升。

(四)创造良好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

幼儿教师应当组织幼儿开展一些生动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保证其心理健康发展,在幼儿园生活和学习中,孩子们所参与的教育活动仅仅占据其部分时间,要确保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还需要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协同配合。所以我们要让幼儿家长也应当充分重视孩子心理健康问题,了解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科学分配教育资源,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共同为幼儿创设出一个和谐温馨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更加健康的人格。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定期组织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给幼儿家长传授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让他们能够更加科学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心理健康是孩子全面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因此幼儿教师与孩子家长都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在强调幼儿身体发育的同时也应当充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坚持从幼儿心理发展实际出发,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原则;路径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2-124-01

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成长重要的舞台;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又是幼儿园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的初期心理系统的形成、人格特点的培养乃至人生发展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幼儿园的硬件、软件等设施的不断完善,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跨越。

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开展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引导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首先明确了幼儿园的基本职能:保障幼儿生命与幼儿健康。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我们知道?3-6岁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幼儿的心理发展会直接影响着他的生理发展。幼儿园如果能在幼儿成长阶段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采取各种有力的办法和措施,保护幼儿心理稳定、健康、发展,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有重要引导意义的。

(二)开展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人格健全稳定

幼儿刚进入幼儿园,离开了原来熟悉的家庭环境和关爱氛围,这时候难免会出现情绪波动、发脾气、爱哭,乃至自闭、性格怪异等问题。这时候,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幼儿园老师如果能够掌握幼儿的心理成长规律和情绪变化,积极引导幼儿心理朝着健康、阳光、开朗的方向发展,就能够促进幼儿人格趋向稳定、健全,幼儿心态变得更加乐观向上。

(三)开展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幼儿快乐成长

乐观的心态,快乐的生活,对于每个人都很宝贵和重要。卢梭曾经于1762年发表的《爱弥儿――论教育》,对儿童的权利与自由做了较为经典的阐释。促进幼儿快乐、开心成长是每一个幼儿园机构、每一个幼儿教师应尽的责任。开展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幼儿形成稳定的人格,培育良好的心理系统,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二、实施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第一,主体性原则。马克思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即在人获得应有尊严的前提下使人的体力与智力取得充分的发展。教育活动“在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是一种主体际的活动。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它内含着不同的主客体关系。”主体性原则,即要求老师切实尊重受教育者――幼儿的主体性地位,要努力尊重幼儿的内心需求,从有利于他们发展的角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协同性原则。任何教育活动都不是单一的独立的自我的封闭系统,而是开放式的多元的发展模式。协同性原则要求幼儿园教师注重心理教育与其他方面的教育相互结合,相互渗透,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第三,发展性原则。发展的观点是马克思关于社会变迁的重要理论。任何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是唯物主义发展论的基本观点。发展性原则要求幼儿园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活动要有前瞻性、发展性,努力适合幼儿身体、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三、实现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路径

(一)丰富幼儿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教师要积极学习幼儿心理健康知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幼儿健康教育提供智力保障。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老师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心理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让幼儿主动模仿各种形象丰富、有趣的事物,培养兴趣爱好,促进幼儿理解、思维能力的提升,促使心理健康发展。在建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时,应尽可能具体化、形象化,具有新颖性,如通过他们熟悉的动画人物、故事等来完成教育活动及功能。?同时,老师要以正确的教育行为影响幼儿人格的发展。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语,要领悟自己的语言、行为、动作都会都对儿童人格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老师要学会引导、教育心理健康知识,让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二)设计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因为幼儿对外界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所以在幼儿园举办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最能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成长,也容易获得幼儿的认可,促进幼儿快乐学习。因此幼儿园教师在策划、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考虑以游戏为主,即寓教育于游戏之中,通过游戏活动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增强自信心,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在开展活动中,注意给幼儿自由选择、合作的空间,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锻炼身体、锻炼意志,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

(三)主动与家长展开沟通,提高家园合作共育的水平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幼儿成长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基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教师要本着平等、合作的原则,积极主动与幼儿家长展开沟通、交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多从家庭环境中了解幼儿成长的经历、语言与行为的特点、性格发展的规律,从中找到合理引导幼儿心理健康发育的方法。通过与家长的共同努力,相互合作,让孩子变得勇敢、开朗、自信,促进孩子心理健康成长。

注释:

第3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幼儿心理健康辅导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1、对全体孩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孩子,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二、具体工作:

1、加强高素质教师群体的培养;

2、为了更好的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集体备课工作;

3、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以面向全体孩子为主,个别辅导为辅。

4、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形成以心理健康工作室、各班班主任为主的以广大家长、全体教师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做出努力。

三、具体实施:

1、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维护

(1)每星期三晚上对教师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培训。(形式不限,听讲座,看录像,观摩心理教育辅导课等等)

(2)上好健康教育课。教师备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并组织听课。

(3)组建教师心理咨询志愿者队伍。

2、重视知行统一,把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教育活动中育模式、教育目标、主要内容与途径,同时结合各学科教学,运用教育技能技巧,措施如下:

(1)教会孩子掌握几种放松心情的好方法。

(2)设立师生互动交流版面。让孩子随时有表达和宣泄自己情感的地方。

3、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注重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四、具体工作安排:

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计划安排:

小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开心心上幼儿园》、《一起玩,真快乐》

中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自己高兴》、《孤独的小兔》

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我高兴,我快乐》、《困难不可怕》

2、班主任心理健康内容的相关培训:

小班年级组心理健康讲座

中班年级组心理健康讲座

大班年级组心理健康讲座;

3、对个别特殊生进行心理疏导,并做好个案研究;

4、家长心理健康讲座。

幼儿心理健康辅导计划二

一、对幼儿认知培养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1、对中班幼儿感知觉培养中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儿的教师应保护好孩子生理器官,有意识的训练幼儿视觉、触摸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

(1)可有意识、有计划地训练幼儿的听力,平时要定期测量幼儿听力情况,及早治疗和防范。

(2)让孩子逐步辨认:红、黄、橙、绿、天蓝、蓝、紫等色,并逐步按名称选色及按色讲名称。

(3)教孩子用手摸,辨别物体的粗细、软硬、轻重、粗糙、光滑。

(4)用捉迷藏或找物的游戏培养孩子逐渐辨别上下、前后、左右。如用同类物体摆成不同的空间位置,让幼儿指出方位。又如用物体摆成一上一下、一前一后、一左一右等。

(5)可以通过带领孩子做一些观察记录来培养孩子的时间知觉。如带孩子观察母鸡生蛋孵小鸡母鸡带小鸡的图片,并讲出先后顺序。还可以通过故事、童话等帮助幼儿掌握“从前”、“很久很久”、“后来”、“开始”、“结束”等词汇。

2、对中班幼儿注意培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儿的无意注意高度发展,对周围事物极感兴趣,到处看、听、闻、说。因此,活动能力、生活范围、知识量都增长、扩大、增多了。中班孩子有意注意得以发展,如果我们做到使幼儿明确观察任务,选材又适合幼儿知识水平,利用有趣的声音、动作、鲜明的颜色,必定能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预定的观察目标上。

3、对中班幼儿记忆培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儿有意记忆逐步增长,能记住情节和有关词句,复述故事,描述自己所经历的事情。他们的理解记忆比机械记忆效果好,即记忆自己所熟悉的、所理解的比不熟悉的不理解的内容效果好,理解对幼儿有很大作用。

4、对中班幼儿思维培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儿感知动作思维水平很高,他们可边动作边说边记,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逻辑思维水平差,处于萌芽状态。他们掌握实物概念时能概括出实物主要特征,特别是功用特征。家长可以经常与孩子玩“找错”的游戏,如家长讲“马是拉车的”幼儿讲“对,马是拉车的”,“水果是扔掉的”,“错,水果是吃的”。中班的数概念可掌握到“10”,词汇的掌握也随着年龄增加,这为幼儿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有条件的家长可以让幼儿学书法、学绘画、学语言。

5、对中班幼儿想像培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想象的对象和内容深广得多了,特别是对贴近幼儿生活的想象显得具体而细致,甚至大人忽视的细节,他们也想象到了。他们会幻想着与星星、月亮做游戏、乘坐火箭在太空中的运动会上夺金牌,其中也许包含着想象的创造性成份,这是很可贵的,应予以启迪保护。

二、对幼儿情感培养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儿的情感仍带有明显的外露,易冲动及易变的特点,但在教育的影响下,幼儿情感也会向着稳定而深刻的方向发展。幼儿社会性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道德评价都有些发展,家长应帮助他热爱幼儿园的班级群体与朋友建立良好的联系,互相报出电话号码,鼓励他们在平时晚上或双体日互通电话。

三、对幼儿意志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儿意志品质发展很不成熟,所以家长要让幼儿自我控制时,一定要幼儿明白行动的目的,因为只有当行动的目的为幼儿理解而感兴趣时,才会出现较好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另外家长在家中不妨采取一些游戏的方式让幼儿遵守某些规则。

幼儿心理健康辅导计划三

一、心理咨询

继续做好面对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加强怡心室的宣传,特别是使处于适应期的.高一新生能正确认识心理咨询,接受心理咨询,在产生心理偏差时能主动向心理老师寻求帮助。怡心室从第二周开始开放,开放时间为每星期二、四下午5:00~6:30。学生也可以与心理老师约定其他的访谈时间。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

主要是面向高一学生开设心理课。针对高一新生刚入学可能会出现的种种不适应现象,从入学后的心态调整、新同学相处、新的学习目标和计划的制定、学习方法改进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辅导。计划每周上两个班的课,上课时间和主题由各班决定。

三、心理健康材料

根据各年级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出现的问题,结合老师反映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编写各种资料给学生和班主任,从心理的角度帮助学生更积极有效地学习,更健康地成长,同时帮助班主任更顺利地开展工作。计划每个月向各年级发放一份心理健康材料,重点关注高一级和高三级。

四、健康教育网站

在开学初协同学校购进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系统,在健康教育网站首先为高一新生建立心理档案,并通过网上心理测试为新生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及时了解高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不良倾向可以尽快给予帮助和支持。另外,开通网上心理咨询系统,心理老师在网上接受学生的心理咨询,以弥补怡心室面谈咨询的时间限制和其他不足。同时,主要从高一新生的入学适应、高二学生的人际交往和高三毕业班的考试焦虑三个方面着手。

五具体安排:

一、课程小探秘

1.认识心理健康手册;

2.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3.学生能对生涯有个初步的认识。

二、我的困惑

1.觉察自己目前的生涯状态;

2.宣泄自己进入新环境后的困惑;

3.分享和了解别人的困惑;

4.学习如何处理这种困惑。

三、校园寻宝

1.学生能了解心理辅导的对象、内容和重要性;

2.学生能了解心里有困惑时可以寻求的帮助的资源和途径;

3.学生能学会写心理日记。

四、人生依然有梦

1.通过辅导使学生体验内心真实的需求,重新点燃追求理想和愿望的热情和活力。

2.理解实现梦想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五、许我一个未来

1.使学生意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把梦想转变为现实;

2.帮助学生掌握制定人生目标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办法,通过具体的练习学会制定目标和计划。

六、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1.学生能了解自己的学习价值观,即学习是为了什么;

2.协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学习,了解不同类型的知识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

3.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

七、学习策略指导

1.让学生意识到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对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性;

2.指导学生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八、考试心理辅导

1.辅导学生掌握降低考试焦虑的方法;

2.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应考技巧;

3.指导学生掌握放松训练的方法。

九、我是谁-自我探索

1.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2.知道“认识自我”的自查方法;

3.从别人的反馈中,使自知的我和他人所知的我更为一致

十、特质大搜索

1.了解性格的特征,并知道性格的两面性;

2.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的倾向性;

3.认识到自己的特质与自己兴趣、职业选择之间存在关联。

十一、特质大拼盘

第4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幼儿 幼儿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

将来的社会,其实就是坚强的毅力、团结合作的精神、不怕困难的承受力等诸多方面因素的较量。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础,幼儿期所获得的最基本的素质,对于人生发展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而且还要有良好的的生理、心里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哪几个方面呢?

一、教师要善于引导积极向上

幼儿在一日的生活中,每一天的环境影响每一件事物的现状,社会上每个人的行为状态,都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必须高度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向上。在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及行为动态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理智的健康教育,教师必须树立为人师表的人生观,努力创造一个温暖、关爱、民主的环境气氛去感染幼儿,教师要做到爱幼儿,关心他们成长,体贴他们,尊重幼儿的人格特性,采取多表扬,少批评的教育方法,对幼儿的注视姿态要保持微笑、点头、肯定性的手势及抚摸、拥抱、拍头的方式去接触幼儿,给幼儿予安全感和亲近感,使幼儿沐浴在温馨和谐的气氛里。教师千万不能对幼儿采取歧视、吼叫、责骂粗暴的手段,否则会造成幼儿感到恐惧、孤独、害怕的心理从而不爱进幼儿园,不敢接近教师。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强自我心理修养,不断提高自己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引导幼儿积极向上。

二、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建立幼儿心理档案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方式各不相同,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每个幼儿心理发展中都呈现出不同的样式,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兴趣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教育才能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真正达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幼儿心理档案是对幼儿个体智力、性格特征、心理状况等因素进行科学测试后建立档案,作为心理教育的参考材料。能客观真实地连续关注幼儿个体的心理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心理教育措施。为幼儿设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幼儿进行追踪记录并邀请专家、教师分析讨论,从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可以通过幼儿个人基本情况表,幼儿个性特征表,幼儿心理问卷调查等建立相关档案。

三、搞好健康教学,融入其他领域

为把幼儿的不健康心理清除在萌芽状态,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精心地设计教学,有效地引导,启发幼儿探索、理解和掌握。如针对孩子们的不良情绪,可设计一节“帮你消气,祝你快乐”的心理健康活动,让幼儿释放不快乐的情绪。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十分重视对幼儿心理上的保护和培养。由于遗传、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孩子在心理发展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除了要对他们进行横向比较,找出差异外,还要更多地从纵向发展上来观察,了解每个孩子的情况,针对不同个体,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促进其发展。如对一些自尊心特别强的孩子,在他们犯错时,采取私下交换意见的方式,远比当众批评效果要好得多,也易被孩子接受,教师还应随时提醒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四、通过艺术活动,陶冶幼儿的情操

幼儿的音乐、美术等活动与游戏有许多一致的地方。通过这些活动,幼儿能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释放积蓄的能量。艺术活动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它能满足幼儿的美感需要,使其精神得到升华和净化,去追求真善美,排除伪劣、邪恶和丑陋的事物,使心理得以健康发展。例如,在美工活动《美丽的大森林》中,小朋友可以用印小手作“大树”。当幼儿看到所有的小朋友的“大树”都展现在眼前时,孩子们心喜若狂,拍手叫好。老师在进行幼儿自我评价时,请幼儿说出为什么要爱护大森林时,每个幼儿都谈了自己的意见。

五、善于运用激励等手段,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

热情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幼儿生而有之,但极其脆弱,易被打击和失败所挫伤、摧毁。因此,教师要十分注意保护和激发幼儿的热情,切不可“泼冷水”。我们师大幼儿园每年都举办“艺术节”,给孩子们创造展示能力的机会。每班都有“小舞台”,让每个幼儿都上台为全班小朋友表演节目,赢得喝彩,培养其胆量以形成健康的心理;举办“小画展”,每个幼儿都有作品展示,培养其自信心。其中,教师的积极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如“你做得真好”、“你画得很出色”、“你的想像力真丰富”等积极鼓励的语言,这些勉励性话语可使幼儿作为一种信念牢记在心中,形成一种“我会做得更好、我是能干的”积极健康心态。有了这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就为幼儿长大成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在家庭教育中延伸心育成效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所学校,是铸造孩子良好性格和人格的重要场所。家庭环境和家长教育方式的优劣将对幼儿心理健康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向家长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取得家的积极配合,使心理健康教育能家同步,延伸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首先,让家长从思想上重视孩的心理健康,让他们明白孩子的心理健康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同时,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帮助分析家庭教育方式与孩子心理健康的关系,提醒家长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用自己健康的言行、人格去影响孩子。其次,让家长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

七、结束语

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对幼儿一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幼儿园教师,应当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除上所述,教师还应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取得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共同采取行动,消除幼儿心理健康障碍。

参考文献

[1] 姜一菲. 浅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J]. 青春岁月. 2011 (12)

[2] 王秀爽. 谈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7 (09)

[3] 李善英.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J].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02)

第5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学前心理学;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现阶段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频繁发生,孤独、抑郁、自闭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出现幼儿自杀现象,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不容忽视,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时代的呼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学前教育的目标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我国学前教育总目标为“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都突出了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幼儿园组织活动中应用学前心理学的必要性

1.学前心理学的应用价值

学前心理学是论述入小学前的儿童(0~6、7岁)身心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其中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及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及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特别是学前儿童年龄特征和思维发展特点为幼儿园教师了解学前儿童打开了一扇大门,为在幼儿园组织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根据学前儿童在成长前期、中期和晚期阶段的不同表现,从学前儿童语言活动、科学探究、社会交往、健康教育以及艺术活动入手,学前心理学为心理发展各异的幼儿认知、情感以及个性养成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引导方式,在结构上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作为导向,采用贴近学前儿童生活实际的引导方式来促进其成长。学前期正处于向义务教育过渡时期,这个阶段的儿童内心世界多样化明显,学前心理学则对学前儿童成长中涉及的感知觉、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语言、情绪控制与宣泄、意志行动、个性表达等进行系统性总结,为学前儿童的成长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作用,在幼儿园活动组织中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2.学前心理学的应用意义

早在上世纪初期,儿童心理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便日渐普及,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学前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学科。学前心理学是学前儿童成长中的掌风舵,为家长更好地抚养学前儿童以及幼儿园教师更好地教育学前儿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现代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其次,在学前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幼儿园老师有意识地结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并了解他们在幼儿园多样化活动中表现出的行为特征,以学前儿童为中心、从学前儿童兴趣出发是确保幼儿园组织活动稳步开展的前提。学前心理学还综合考虑了学前儿童成长的延续性特点,将服务教育对象拓展至0~3岁的婴儿,对学前儿童入园前后的心理发展起到重要的衔接作用。

再者,在学前教育中游戏活动是最主要的认知途径和学习方式,学前儿童在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接受了学前教育,在学前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多样化游戏活动为不同学前儿童个体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自由空间,从他们心理发展规律入手,探索其心理发展的内在优势,改善学前儿童接触新环境、新事物时的紧张和封闭状态,降低与父母等主要抚养人的分离焦虑,促使他们能够尽快融入幼儿园大集体,促进心理健康良好发展。

最后,学前心理学为学前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科学性的指导。在学前儿童成长的过渡时期,幼儿园教师对学前儿童观察能力、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等进行计划性和系统性的指导,可以激发他们浓厚的求知欲,加速他们积极主动、乐观向上、乐于学习、文明道德等良好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对学前儿童良好人格的形成以及未来成长起到不可或缺的奠基作用。

二、幼儿园活动组织中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問题现状分析

1.教育工作者教育理念过于落后

近年来,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家园纠纷问题不断出现,受此影响,许多学前教育工作者为了“免责”,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保护学前儿童安全、确保平安回家等方面,为了避免与家长产生纠纷,获得家长的“完全满意”,甚至纵容学前儿童在学校里的各种错误行为,在学前儿童出现错误时不及时指正,影响学前儿童辨别是非的能力,进而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其次,多数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不足,许多学前儿童教育工作者更是缺乏主观认知,片面认为保障身体成长比心理健康更重要,忽视了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发掘和解决,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并没有与儿童教育有机融合,更没有得到落地实施。

2.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有待提升

许多幼儿园老师在活动组织中仅仅起到“保姆”角色,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活动组织、饮食安排、上下学分配安排等各种教学任务方面,留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匮乏,而且在繁杂保育工作之余,也难以很好地开展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多数幼儿园园师资力量严重缺乏,缺乏新鲜血液的补充,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等心理问题,一些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得不到根本解决,出现了幼儿园教师责骂幼儿、体罚幼儿、掌掴幼儿甚至是针扎幼儿等极端现象;在心理健康整体水平不高的现状下,多数幼儿园也缺乏对幼儿园老师心理健康引导方式的培训,使得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较低水平,难以实现显著提升和改善,对学前儿童不可避免地造成心理伤害。

3.人际关系教育不够健全,学前儿童间关系和谐度有待提升

当代社会,教育领域对知识掌握的关注要高于心理健康教育,学前儿童活动组织过程中,多数老师重视活动形式,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也没有从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入手,导致许多活动尽管被机械化地开展,却没有实现心理健康元素的有效融入,这些片面性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学前期阶段又是从家庭生活到幼儿园集体生活的过渡初期,处于发展期的学前儿童缺乏社会交往技能,在新环境里会长期处于一种封闭的心理状态,难以敞开心扉与周围的伙伴友好相处,久而久之,会让学前儿童产生一定的冷落感和孤独感,在家里被父母当成“小皇帝”“小公主”集万爱千宠于一身,而在学校里却感觉不到关注,这种心理落差下,也容易产生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幼儿园园活动组织中灵活应用学前心理学的建议

1.加强教师培训,强化学前心理学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

首先,幼儿园应充分认识到学前心理学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价值,及时转变过去忽视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错误观念,将学前心理学相关理论普及应用到学前儿童活动的方方面面。其次,在大力对学前儿童群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更不应忽视老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各个幼儿园应结合实际情况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培训讲座,必要时还可以将幼儿园老师的心理健康培训纳入继续教育的范畴,鼓励老师在做好学前教育之余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并且广泛学习,并且立足学前儿童心理特点,认真分析学前儿童表现出的各种行为动作,积极主动地贴近学前儿童生活,分析学前儿童内心世界,让学前儿童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营造温馨和谐平等自由的师幼关系。总之,幼儿园老师应在长期的摸索和实践中,有意识应用学前心理学,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2.以学前心理学为指导,为学前儿童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对学前儿童而言,幼儿园是学前儿童走出家庭后接触最多的社会环境,由此,学前教育应立足学前心理学理论指导,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前儿童在参与中获得认知,提升交际水平。

首先,应定期开展分享活动为学前儿童提供自由表达和表述的机会;学前儿童与同伴交往、分享总结、合作交流是主要的认知方式;针对儿童内向和腼腆的特点,老师可以携带学前儿童感兴趣的玩具或者喜欢吃的零食一块进入课堂活动,当学前儿童在活动中表现出色时,便可以给予棒棒糖、小红花、贴纸、五角星及微笑、鼓拥抱等作为奖励,提升自尊和自信心。

其次,老师还可以引导学前儿童将自己携带的零食分享给小伙伴,在分享的过程中,学前儿童由最初的“拘束”和“不好意思”逐渐变得开朗和活泼,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变得自信和主动,而这些又会激发学前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过程,又是帮助学前儿童敞开心扉、进行交往的有效方式。

3.以学前儿童兴趣点入手,丰富活动形式

学前儿童对周围事物充满着各种懵懂和好奇,当遇到新鲜事物时,会产生感觉新奇而又会因胆怯不敢去接触和尝试而纠结,此时,老师应以学前儿童的兴趣点作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学前儿童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如游戏,情景表演、角色扮演等,满足学前儿童好奇心和求知欲。学前儿童对节日充满着好奇和兴趣,老师可以适时开展一些与节日相关的趣味性游戏活动,让学前儿童在多样化的游戏形式中,感知无拘无束且丰富有趣的春节氛围,让学前儿童在活动中健康快乐地成長。

4.针对学前儿童心理的敏感性,在学前儿童活动中准确把握心理健康教育时机

第6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2-0159-03

在每一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美丽的花朵期待绽放,但他需要来自生命的阳光。如果阳光一直没有照进这样的地方,那么含苞未放的花朵也许将永远不再开放。然而滋养幼儿精神和生命的阳光,就来自于我们的心里、我们的爱、我们的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1]然而,在现实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开发,却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这样就造成了幼儿的许多心理问题。如说谎、自私、任性、脾气暴躁、感情脆弱、攻击等问题。因此,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要特别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爱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奥秘是爱,爱的教育是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的基础。幼儿有强烈的得到爱、爱别人的需要。通过爱的教育,使幼儿得到爱的满足,并学会从爱别人中得到快乐,提高自我意识。

教师要学会创造爱的气氛,满足幼儿正当的心理需要。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实践证明,一个充分受到成人正确而有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被成人厌弃的幼儿则常常自暴自弃,形成一种自卑的心理。为此,我们就要懂得一些对不同的幼儿表露师爱的技巧。如对于比较内向的孩子,关切地说上一句,或轻轻地抚摸一下头,都是爱的表示。这些看似简单、平常的言行,可以让孩子快乐一天甚至几天、几年、一生。[2]

2.自主自理教育。在幼儿健康成长中,首先应该让孩子做到的就是能够自理。从目前中国现状来看,“412”家庭在不断增加,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家庭结构。由于家人的溺爱,许多孩子的自理能力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在幼儿一日生活管理中,我们要注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通过每天幼儿擦桌椅、吃饭、管理自然角的种植、养植、穿衣、睡觉、叠被子等一系列活动,以及要求幼儿每天帮助教师和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和鼓励孩子自己克服困难,学会自理。在自主性游戏活动中,尊重幼儿选择主题、情节、玩具、角色的自由,尊重幼儿讲评自己游戏的自由。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让幼儿进行“自主性”学习,鼓励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教师尽量做到不把自己观点和想法强加给幼儿,引导他们自己做出结论。另外,通过自由活动,锻炼他们自主交往、独立思考和独立克服困难的能力。

3.交往教育。交往教育是幼儿社会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交往建立在个人与社会联系的基础上,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对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因此,教师应注重孩子的交往教育。第一,教师让幼儿学习一些语言或非语言的交往方法,丰富幼儿交往策略。第二,为幼儿创设交往环境,提供交往机会。开展各种形式的幼儿活动和亲子活动,交往对象从与同班幼儿交往,发展到与同龄幼儿交往,与异龄幼儿交往,幼儿与家长的交往。第三,以开放式教育拓宽交往空间,将人际关系延伸到社会,开展社区、家园共建活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幼儿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在园内大力开展各种角色游戏,如娃娃家、医院、公共汽车、餐厅、修理店、旧货市场等一些主题活动。

4.积极自我意识教育。培养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是幼儿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幼儿对自己积极的认识来源于成人的尊重、认可和夸奖,从而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这对于孩子的可持续性发展也起到重要作用。教师应学着带着“爱”去寻找每个幼儿的闪光点,恰如其分地让幼儿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用肯定的语气、眼光和神情鼓励孩子的进步。让每个孩子相信:“我能行”。让孩子体验成功,形成良好的自我价值感。

二、幼儿心理教育的指导思想

1.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指向幼儿的持续发展。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下调整自己的心态是一个可持续的、长期的发展过程。心理健康教育不是通过一个或几个教学活动,教师一次或几次谈话,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一个潜移默化、持之以恒的过程。通过这个漫长的过程,幼儿才能把受到的刺激内化为个性心理的一部分,形成稳定的、健康向上的人格。

2.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儿童的生活。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主动建构,获得经验的。在不同的环境刺激下,儿童有着不同的心理反应和情感体验。心理健康教育应适时地满足儿童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游戏和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抓住教育契机,当儿童产生不良的情绪和心理反应时,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儿童解决问题。此外,儿童是有个性的主体,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性格、爱好、兴趣和生活背景。因此,较之采用集体活动的方式,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更多地贯穿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注重家园配合。家长是幼儿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任何活动的开展若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健康心理的培养也不例外。幼儿园可以向家长宣传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重要性,让家长对幼儿健康心理有一个初步认识。同时,可以通过开办家长学校,请幼教专家做有关幼儿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的专题报告,使家长对其有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指导家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经常与家长交流、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另外,通过家访活动,巩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1.营造道德与文明的环境氛围,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一位资深教育专家说过“孩子的老师是什么人,在什么人文环境里成长,几乎能够决定他的一生,这个环境将会造就他的品德、思维和行为模式”。[4]可见在幼儿时期给孩子良好的环境、良好的教育将直接有益于孩子的一生。作为教师,不但要给孩子作好榜样,还要尽量为孩子创设富有人文情调的氛围,培养其文明的道德行为习惯和良好的情感修养。教师要尽量以亲切的微笑、和蔼的面容出现在孩子的面前,跟他们亲切地打招呼、交谈,尽量避免把生活中的不快带到孩子中。我们应以乐观的情绪和饱满的热情面对孩子,适度地给给予他们抚爱,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从而获得愉快、积极的情感体验。教育幼儿在家里主动关心老人、病人,在园里关心比自己年幼的弟弟、妹妹,与他们友好相处,让孩子的爱心、责任感得到培养和发展。教师要绘声绘色地给孩子讲一些蕴含智慧和哲理的故事,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发展智慧,培养美德。

2.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健康心理的养成是多方面影响、多种行为活动综合作用形成的结果,这种整体性决定着心理教育必须通过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协同培养。而各种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此,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必须在幼儿日常生活中进行。

首先,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制订各种活动目标,仔细分析教材,领会其内涵。不仅要有知识技能、习惯养成方面的目标,还要努力挖掘其心理培养目标,以充分体现一个活动指向多个目标的教育新观念。其次,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自理能力、团结合作精神。再次,在自主性游戏和自由活动中,要为幼儿创设交往的条件,鼓励幼儿团结协作、克服困难、礼貌待人,提高幼儿社会适应的能力。在各种活动中,应尊重幼儿意愿,发展幼儿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让每一个幼儿真正成为各种活动的主体。[5]

3.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意志力和良好性格。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他的著名教育诗中写道“一般人说,我是母亲,我是父亲,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他们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可这就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了”。现在的独生子女,不是“小皇帝”,就是“掌中宝”,父母更是怕不能送给孩子这样的礼物,这是孩子意志薄弱和依赖心理的根源。教师不仅要帮助家长改变这种教育理念,更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坚强意志。首先,在家里要求父母给孩子订立作息制度,加强常规训练。家长要提醒并监督幼儿按时睡觉、起床、入园,制定看电视、玩耍游戏及看书学习的时间表,让孩子天天坚持,不轻易打乱孩子的生活规律,从而培养孩子的意志;其次,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抗挫折能力的训练。教师要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成败,让孩子从小就有“输得起”的意识。鼓励孩子摔倒了自己爬起来,有泪不轻弹,学会勇敢,懂得成功来之不易;再次,教育孩子做事要专心,有始有终。孩子一件事未做完,不要去打扰他。在家里吃饭时不乱跑、不玩东西,吃完后,碗筷要放在固定的地方,擦干净嘴等。安排的事情要按时完成以后才能去玩。在孩子完成任务后,教师对他们进行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锻炼他们的意志。

虽然说性格是受遗传影响,但更多的则是决定于后天的养成教育,童年时期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决定时期。冰心曾深刻指出“提到童年,总使人有此向往,不论童年生活是快乐,是悲哀,人们总觉得都是生活中最深刻的一段有许多印象,许多习惯,深刻地刻画在他的人格及气质上,而影响他的一生”。[6]为了使孩子能用良好的性格,克服未来生活中的困难,家长、老师就要使孩子在充满阳光,温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幸福地度过童年。家长、老师给予孩子以积极的榜样作用,对孩子施以积极的教育方法,促进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

4.家园合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的教育工作,向家长介绍幼儿的保育教育工作,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1]家庭是人生活及培养人的最早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在强调幼儿园教育重要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父母的情感、精力、物质都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如果这些资源能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就能促进幼儿健康心理的养成。我们可以通过家长会或家访,有计划地向家长介绍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常识。[7]如“家长教育子女时矛盾心理”,“糊涂之爱”,“父母教育模式对幼儿健康人格塑造影响”等。另外,我们可以通过“家园联系簿”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并指导家长如何对幼儿进行健康心理教育。通过“家长问卷”了解幼儿在家真实表现。以改善“亲子关系”为切入点,开展家庭教育咨询,交流家教经验,切磋家教艺术,让更多家长从传统家教观念中走出来。通过这些活动,使教师和家长配合默契,步调一致,使幼儿健康心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得以落实。

总之,在对幼儿进行健康心理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地探索新思路,寻求新方法,努力寻找新的健康教育与管理方式的结合点,采取以情育人,以境育人,以理育人的管理方式。不断调整、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通过丰富的活动使幼儿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为优良的人格素质的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儿童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好比一个“阳光工程”,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够让每个幼儿心里都照耀进阳光,就能让他们生命中的鲜花在爱和温暖中尽情绽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顾荣芳.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论[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3]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胡伊淇.幼儿园良好心理环境的创设[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9,(1).

[5]余玉惠.幼儿健康心理教育初探[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10).

第7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1.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知识和心理素质

随着时代的变革,社会现象愈来愈复杂多样,复杂的现实不但影响了成人,而且也对幼儿产生了复杂的影响,特别是心理健康的影响。幼儿心理呈现出的复杂现象,有健康纯洁的,也有不良不端正的。如何才能发现幼儿这些心理现象,并对其健康加以激励,对其不良的加以矫治呢?首要条件就是教师要懂心理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知识,蒙台梭利曾说过:要教育幼儿就要了解幼儿,幼教工作者为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应该努力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并将所学心理知识积极运用到幼教工作中。同时,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幼儿心理知识,而且教师本人也要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因为心理健康具有很大的感染性,加之幼儿心理发展又有易感染性,他们很容易受到老师的影响。在老师和幼儿相互交往过程中,如果老师心理失常或心理不健康,那么就会在有意无意中把一些不健康因素传染给幼儿,进而影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完善自己,自觉抵制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保持一份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的表率。

2.用爱心呵护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教师如何爱孩子。"实践证明,一个充分受到教师正确而有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被教师忽视的幼儿则经常自暴自弃,形成一种自卑感的心理。比如,平时有些孩子上课时"喜欢"捣乱,活动时常打人,这往往是由于我们对他付出的爱太少所致。他想通过"捣乱"、"打架"来引起教师对他的关注,进而获得老师对他的爱。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无论孩子美或丑,也无论聪明或愚钝,我们一定要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用我们的爱给幼儿带来自信、安全感、信任感,让我们怀着一颗爱心走近幼儿,并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爱的策略,多给幼儿一些关怀与微笑,分享他们心中的快乐,分担排解他们心中的忧虑与不安。同时教师对幼儿的爱需要贯穿于各类活动的始终,切忌忽冷忽热、喜怒无常,让我们以自己的爱和真诚鼓励幼儿学习爱和真诚,用爱心呵护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3.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去

强调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但不是要求教师对幼儿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样不担会增加教师的负担,而且让幼儿教师在无任何专业培训的情况下担任此项工作会适得其反。因此,切实可行的做法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去,使其融入到幼儿园日常教育的有机体之中,以自然而然的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1 营造良好的环境

在幼儿园一日教育活动过程中,我们要为幼儿们营造一个温暖、安全、信任、互助的情感氛围,使幼儿找到培养积极情绪途径。而良好的气氛它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它能对幼儿身心健康产生感染和熏陶。尤其是孩子们,他们的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感染性,创设丰富多彩的环境氛围可熏陶幼儿美好情感的追求。例如:在幼儿园里我们将环境布置地多姿多彩别具一格,使幼儿一进园就有愉快的心情。走廊上布满每个幼儿自己制作的画;墙壁上描绘着各种小动物;哈哈镜的神奇变化;早上愉快的音乐等。让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亲身感染快乐,保持快乐的情绪,开始一天快乐的生活。

3.2 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善于在一日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在幼儿一日活动过程中,要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以鼓励为主,多说说:"你真棒"、"我相信你能行"或以微笑来肯定、鼓励幼儿。这样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使幼儿有一种充分的被重视和接纳感。千万不要以"笨死了"、"你怎么干什么都不行啊?"等语言来否定幼儿。否则孩子在负面影响下,情绪会变的消极。同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如在语言教学活动中,通过故事、儿歌,使幼儿明辨是非善恶,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尊敬等良好的情感素质,在健康、社会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美工、音乐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学会遵守规则、自我约束,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等等,当然,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其手段是多种多样,我们可以把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中内在、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游戏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我们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幼儿每天的一日活动中,并做到持之以恒,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4.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积极培养和积极防治相结合

为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我们不但应该重视对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时也要增强幼儿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减少心理疾病的产生,做到培养与防治相结合。一些幼儿得到表扬时兴高采烈,做错事受到批评时就表现出极大的委屈,甚至几天不说话。这种情况说明幼儿承受能力差,就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的注意。现在幼儿园里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皇帝,缺少与同龄小伙伴交往的机会,因此很容易养成任性、爱发脾气、自私等不良性格特点,因此幼儿入园后,要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使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团结互助,学会与他人平等相处并通过集体活动来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也可使幼儿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错误心理观念得以纠正。幼儿心理呈现出的各种不良预兆,教师要及时纠正,积极防治。如"问题家庭"的孩子,心灵上都受到过创伤,若缺少正确的引导,往往容易形成自卑、不合群、胆怯、多疑等消极心理特征。因此,对这一类幼儿要多施爱,从而有效地防治此类幼儿的心理扭曲。又如,身体发育畸形和有生理缺陷的幼儿。此类幼儿往往自卑、敏感、多疑,若我们不注意、不关心他们,就很容易使他们的心理发展偏离正常轨迹而变得仇视社会,淡漠人生。因此,对这一类幼儿千万不能取笑、不能嘲讽。同时,对这类小孩子比较好的办法是培养他们各方面的兴趣特长,如乐器、画画、书法等等,并鼓励他们不断努力,取得成绩,这样他们因有了某方面的兴趣或特长而会逐渐产生优越感,性格也会在活动中因得到锻炼而日益坚强、日渐开朗,从而形成一种积极正常的心态。

5.家园同步,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家庭是幼儿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组织,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目前大多数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投资,而不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有的家长甚至教孩子"别人打你一下,你就还他两下。"于是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在幼儿园表现很好的孩子,到了家里却对父母、长辈发脾气,蛮不讲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通过家长会、半日开放活动、家园共育栏、家长学校讲座等,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心理常识,掌握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的方法、途径,以便采取有利的措施,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的工作,真正达到幼儿园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第8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童话故事

中图分类号:G613.3

一、利用童话故事,培养幼儿正确的人生观

在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应培养幼儿正确的人生观,实际上这也是幼儿心理成长的集中体现。在当前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题材中,大都会将人生哲理蕴涵于充满生动趣味的故事中,所以,故事可以作为培养并促进幼儿正确人生观的有效载体。

例如,在著名的《安徒生童话》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中的《丑小鸭》,在这篇童话故事中,丑小鸭虽然处处遭人嘲讽,被人看不起,但是在这样的逆境中,它仍然保持着自信的品质、顽强的性格。通过这样的故事,可以有效促进并培养幼儿自信的人生态度,维持良好的心理成长。又如,教师可以给幼儿讲述《海的女儿》这一童话故事,引导他们感知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在人的一生中,人生态度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那么他必然会积极生活,努力工作,拥有奋发向上的激情。在很多的童话故事中,都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师应当善于把握这些细节,以此为切入点,对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展开学习,从而帮学生塑造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利用童话故事,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

个体的行为会与个体的价值观之间存在极为紧密的关联,价值观会对个体的人生产生极为重要的指向功能,但是对于不同的个体而言,其所拥有的价值观不可能完全相同,或者重视金钱,或者重视名誉,也有的重视地位和品格。所以在幼儿的健康教育中,同样不能缺少正确的价值观的教育。教师应当对童话故事展开深度发掘,从中发现能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宝贵教学资源,对幼儿进行启发,引导他们感知,以此促成他们积极向上的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这一童话故事深受幼儿们的喜爱,也非常熟悉其中的人物角色,因此能够产生极为深刻的感知,可以通过鲜明的故事情节以及对话,清晰地分辨出好人与坏人。对于这一类童话故事来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演绎,在表演的过程中,幼儿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之间的差异,因此而提升正义感,坚定正义必然会战胜邪恶的信念。

在培B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的过程中,其一个非常关键的手段就是培养幼儿的正义感。在童话故事中,很多故事都重点突出正义的力量,由此教师便可以借助这些宝贵的教学资源,引导幼儿感知正义的力量,体会其重要性。

三、利用童话故事,培养幼儿积极的道德观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其核心内容便是培养幼儿形成积极的道德观。在童话故事中虽然具有非常显著的想象性和夸张性,但是,作者会将人生哲理蕴含于故事中。所以,同样还具备着主题的鲜明性和积极性。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善于把握童话故事这一教学资源,有效促成幼儿积极的道德观,如此才能够促使其良好的心理成长。

例如,以《卖火柴的小女孩》《灰姑娘》《拇指姑娘》为代表的这些童话故事,孩子们都非常喜爱,在这部分故事中,大都是以民间的劳动人民作为原型,故事的发生以及发展都是为了突出他们的善良、正直、坚毅和勇敢的品格,所以,教师应善于把握这部分教学资源,引导幼儿学习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当然,在这部分故事中,同样也会存在一些反面人物形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人物形象的“坏”,通过和正面人物的对比,引导学生形成正直的、积极的道德观,能够对邪恶以及黑暗进行批判。

总之,幼儿非常喜爱童话故事,因为其中充满了趣味性,拥有典型的人物性格特征以及夸张的语言表达和故事情节。教师可以针对童话故事中不同的情节或者人物特征等特点,对幼儿进行启发和引导,培养他们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使幼儿可以在童话故事的熏陶下获得心灵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第9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但是,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幼儿中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1)以自我为中心,什么都是自己说了算;(2)独立性差,依赖性很强;(3)自控能力差,稍不顺心,就大哭大闹,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4)遇到困难不愿想办法解决,更不知道怎么解决,意志不够坚强,心理承受能力弱。在行为意识中,幼儿多表现出多动症,好动,闲不住,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说谎,喜欢欺负比自己小的孩子,总是喜欢发脾气;在性格方面,表现为不听教师或家长的劝阻,自私自利,不爱动手,爱哭爱闹,任性等;不良习惯主要表现为咬手指、不讲卫生、眨眼睛等。有关研究表明,幼儿的这种心理健康问题多属于发育障碍和行为障碍,这些问题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多有发生。因此,我们幼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充分观察学生,了解每一名学生的不良心理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纠正。笔者在多年的幼儿教学中总结了一些经验,现阐述如下。

一、用爱心构筑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

幼儿园教师工作中最重要的元素就是爱。爱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基础,爱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让幼儿在爱的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不管幼儿的状况怎样,我们幼儿教师都应全心全意地爱学生,真心地付出自己全部的爱,耐心地教育幼儿,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我们要耐心细致地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爱感染幼儿。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用爱心开展教育会使幼儿逐渐信任教师,从而对教师的教育引导有正确的认识。因此,有了爱,我们的幼儿教育才能得以正常开展。

二、注重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教育

幼儿教育中最主要的教学活动是游戏。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渗透心理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健康的心理状态。

(一)利用音乐、绘画影响幼儿的心智发展

幼儿对音乐、绘画有天生的禀赋。艺术课堂的游戏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热情与兴趣,在唱歌、跳舞、绘画中调动他们的感情,满足审美需要,让他们在美妙的音乐中,有灵气的律动中,自觉地去感受生活中的美。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艺术修养,发掘幼儿的艺术天赋,还可以对幼儿的心智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创设有意图的小游戏,在游戏中,注重对个别幼儿的特殊化教育

为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幼儿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人而宜,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游戏,鼓励他们大胆地加入到同伴的游戏中,并在游戏过程中不断鼓励和表扬他们,在游戏中培养他们的能力,改变不良习惯。

三、家园结合,有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要维护与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仅靠幼儿园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一定要争取家长的全力配合。首先,教师必须加强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并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讲座,让家长知道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同时能够及时了解到自己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知道如何配合教师、幼儿园共同对幼儿进行恰当的教育。幼儿在和睦温暖的家庭中成长,大人敬老爱幼,家庭成员互相关心,互相体谅,在这种和谐而又温暖的气氛中,幼儿学到的肯定是尊老爱幼,关心爱护家人。这对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和性格具有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意义,是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而且这对形成终生的道德情操都有意义。相反,有的父母今天吵嘴,明天打架,把孩子夹在中间,弄得孩子无所适从,恐惧不安。有人研究证明,这样的孩子不良习惯居多。尤其是破裂家庭,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更大。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即使教师在幼儿园中煞费苦心地进行再多的教育,也抵不过父母的一次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