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境艺术设计含义范文

环境艺术设计含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艺术设计含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环境艺术设计含义

第1篇:环境艺术设计含义范文

书法是文字的一种表达形式。通过对汉字书法与建筑空间结构的分析可知,汉字结构与建筑空间结构都存在着“间架”的关系,而书法与建筑在空间处理手法上又具有一致性。文章分析了汉字书法空间与建筑空间的联系,通过“远景”“中景”“近景”之间的转换剖析了汉字书法在建筑景观设计空间中的表现,并提出将这种新的认识运用到建筑空间设计中,以期为建筑设计寻找新的灵感。

【关键词】书法艺术 建筑空间 文字转换

一直以来,文字与建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美学大师宗白华认为:“我们几乎可以从中国书法风格的变迁来划分中国艺术史的时期,像西洋艺术史依据建筑风格的变迁来划分一样。”象形文字即图画文字,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汉字有着图案感和结构美。同时,汉字的个体性与篇幅的整体性,如同城市聚落中建筑个体与城市整体之间特性和共性的关系。对于汉字书法空间结构的研究,将有助于对建筑空间结构产生新的认知。

一、汉字书法空间与建筑空间的联系

(一)文字与建筑空间的联系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作为存在于空间的艺术,其物质形态的空间形象是可以被感知的。“间架”可以说是汉字与建筑空间的共通之处,也是连接它们之间最好的桥梁。这是有规律可循的。首先,从造字结构上看,各部首、笔画、单字以左右、上下、包围等样式组合成字,如“木”和“詹”左右叠加即为“檐”。这与中国传统建筑构建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梁、柱、檐、椽也可叠加垒砌成为房屋的各个部件。其次,对汉字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很多汉字都与建筑有很大的关联,甚至有些汉字是从建筑结构演变而来的。如“穴”“柱”“梁”“檐”等。一般与建筑有关的汉字大多是“木”偏旁,如“椽”;或者宝盖头,如“室”。最后,从审美观来看,建筑与文字都遵循对称、疏密、和谐等构成形式。

(二)书法与建筑空间的联系

在书法中,单个字的空间构成形式可以看成是一个“结”,整篇书法的构成形式可以看成是一个“章”。“结”和“章”共同形成了书法空间结构形式。书法中的“结”“章”在建筑中的表达就是建筑个体的空间构成与建筑群的空间构成关系。可见,书法与建筑在空间处理手法上有共通之处,书法中“结”“章”的处理决定书法作品的优劣,而建筑个体与建筑群之间空间构成的处理也决定着建筑的成败。“结”与“章”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平衡对称和多样统一原则、对比照应原则、艺术的辩证关系这些原则贯穿于书法作品中,一个成功的建筑作品同样也要遵循这些原则。

二、汉字书法艺术在建筑景观设计空间中的表现

如果宏观地把整幅书法作品比作城市或聚落,那么书法中“远景”的存在,就如同从远处观看城市或聚落的整体“风景”。如果从建筑师的视点出发,对书法作品进行空间层面上的整体观察,会发现书法作品中的文字相当于聚落中的房子,书法中文字之间的关系,就如同建筑中房子之间的关系。以的书法作品《卜算子•咏梅》(图1)为例,其书法内容为:“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书法长卷本身就是在一个长方形空间内所进行的空间划分。对这幅书法作品进行三维化处理,从“中景”的视点进入书法作品中,行走在由汉字书法所构成的“街道”中,可以观察到形成“街道”的空间具有彼此穿插的特征。这就好像设计师利用不同视角和高度变化展现从空中鸟瞰到透视图的过程,也是运用漫游的方式,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对建筑景观整体的观察与书法家的创作有异曲同工之处。“近景”如同把书法作品中某个独立的汉字抽离出来,对其内部空间进行观察。这就仿佛进入到一个封闭的建筑空间中,真实地感受墙体在空间结构中的变化。从“远景”到“近景”,视野也在不断地缩小。

三、汉字书法艺术在建筑空间及道路规划中的成功案例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整体结构是根据“王”字进行布局。前后院本来是不同的建筑群,经过长期的发展壮大,根据建筑布局和地势差异巧妙地将两个独立的院落通过“王”字将道路连接起来。这种通过汉字进行道路规划的方式,在我国城市道路规划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由于王家大院的庭院风格延用了周朝前堂后寝式的布局方式,周朝是非常注重礼仪尊卑的朝代,从文化角度来看,它反应了家族之间和睦、礼让、谦卑的高尚品格;从空间情感来看,大院本来是王氏家族的住所,道路又与汉字“王”结合,运用得非常巧妙。将“王”字融入到建筑空间中,使“王”字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汉字形式、或是一种装饰、一条道路,而是很好地与地势结合,解决了很多问题;同时“王”字作为巷道,便于行走、防火、采光、排水。这样的设计使王家大院不仅是生活的家园,更是精神的家园。结语中国书法艺术与建筑空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对文字与建筑空间结构、书法与建筑空间结构的认识,找到它们的共通之处,有助于对建筑空间形态产生新的认知。这种认知可以被当代建筑设计师采用、继承和创新,从而设计出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群和优秀的设计作品。只有汲取中国文化中的精髓,才能使中国设计有独特的历史性、时代性和创新性,这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汤雅丽,李路葵.设计基础之创意图形[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

[2]何炳武.书法与中国文化[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第2篇:环境艺术设计含义范文

符号的内涵意义是在符号的外延意义的基础上产生的,其内涵意义随着一些主观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符号的内涵意义具有更开放、更包容、更深刻的特点,同时也更加复杂。如,宫殿的柱子这一符号,在东西方的符号史上都是表示“作为建筑的组成部分起到支撑的作用”,但是其内涵意义却包含了不同的文化与审美信息。艺术设计中的符号同样具有内涵意义。设计师在进行艺术设计时,将符号整合加工进而通过符号系统传递信息、表达理念。符号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为设计增添了新元素,也为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泛的空间。

二、艺术设计借助符号进行理念表达

18世纪以来,艺术设计更加注重以简洁的形式表达更多的附加意义。早前的艺术设计因为脱离语言符号,而无法将设计与无声符号进行融合,还有的设计中甚至出现了传统与当代对立的情形。近代以来,符号在艺术设计中被广泛应用,有效避免了这种现象。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以符号为切入点,将文化理念与人们对待环境的态度相融合,传达人类对待环境的文化。符号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是一种载体,作为载体的符号是具有实用价值的。设计中对文化的处理实际就是对符号的处理。艺术设计中的符号主要具备三大实用功能,分别是设计中符号的外形对设计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的意指功能、设计作品整体对于文化价值的表现功能以及设计作品本身在使用中的驱动功能。从设计作品与符号的功能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设计作品中的形式与其实用功能间的匹配关系。艺术设计中的符号还具有美学功能。设计符号的美学功能常隐含在设计的技术及功能中。相应的环境艺术设计中所包含的美学功能是借助设计的技术与材料表现出来的。环境艺术设计不同于纯艺术设计,它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而是通过符号进行有目的的价值与理念的宣传。所以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符号只有被人理解并消化,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此外,符号的选用充分体现了设计师的艺术功底。符号的表现物有很多,但是符号的使用与创造要准确而恰如其分,要与其他造型因素统一并构成整体。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整体,符号化方法只是营造艺术氛围、表现设计思想的一种手段,它有规律可循,但不能生搬硬套。

三、符号在环境艺术中的文化展现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对符号的分析并非针对符号形式本身,而是更加注重符号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内涵。符号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表现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将具有既定含义的图形或实物作为设计符号元素。如,十字架在宗教中已有了既定含义,但是在日本设计师安藤忠雄笔下成了光影迷离的建筑构成元素,这种元素在教堂中的应用可以让信徒产生接近上帝的感觉。二是直接运用符号,设计品本身包含约定俗成的符号。如俄罗斯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其葱头状的穹顶辅以跳跃的火焰图案,可以被看做是对传统符号的直接应用。三是设计作品用含蓄的方式进行符号表现。如作为澳大利亚象征的悉尼歌剧院,其主要采用空间环境设计,借助空间移位塑造空间感;再如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含蓄美,认为含蓄的意味才具有感染力。此外,符号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一目了然的认知形式、大众熟悉的普遍形式、各具特色的约束形式、标新立异的独特形式。

四、结语

第3篇:环境艺术设计含义范文

关键词:民族文化;环境艺术设计;文化传承

0引言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且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不仅是我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沉淀与累积,也是我国先进思想和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对中华人民的生活及思想有重要影响。环境艺术设计的开展,旨在通过改变空间环境的方式,达到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目的。使民族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较好地展现出来,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及环境艺术设计整体水平的提升均具有积极意义。

1民族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

1.1关键性意义

环境艺术设计与民族文化的结合,不仅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也是为了达到创新传统文化的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体现:(1)加强民族文化及环境艺术设计的结合。民族文化中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祈愿,在许多环境艺术设计实例中均有呈现,通过将此类观念较好地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方式,不仅有助于促进整体设计的创新性及开拓性的提升,且有利于将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更直观、具体地表现出来。同时,可为相应环境中的人们提供优良、舒适的体验。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中,可探寻到民族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子。例如扬州的个别园林建筑中,由于主人对竹的偏爱,便在院落中种满了竹子,并以竹为园林命名。竹是四君子之一,象征纯洁、高雅,可将主人追求高雅的情趣志向直观地表达出来,是民族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良好融合的典型案例之一。[1](2)促进环境艺术设计发展。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会利用较多的技术和表现方式达到美化和改变居住环境的目的,且多数设计都会带有较为明显的设计师特点。换言之,每一件作品都是相应设计人员的文化素质、知识及情感等的集中表现。环境艺术设计追求的是人和居住环境和谐共处,同时,通过展现相应文化思想的方式,提升作品的人文性。民族文化具有的民族风格多样、文化底蕴丰厚,将其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为相关设计提供多种多样的素材,有助于更好地达到丰富环境艺术设计文化内涵的目的,且能够促使相关设计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的审美及文化层面的要求,起到有效推动环境艺术设计创新发展的目的。具体在进行各环节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人们更注重的是遵循自然的设计理念,进而达到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此为民族文化思想的突出表现。推动环境艺术设计发展不仅需要以现代化的技术和材料为支撑,更需要通过有效融合民族文化的方式实现。

1.2具体表现

在具体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重视合理融入民族文化,有助于促进相应设计文化内涵的提升,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有积极影响。不同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存在较大差异性,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对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有效运用民族文化加以考量。(1)汉字。汉字是民族文化中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的一种元素,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沟通语言。汉字与西方的表音文字有一定的差异,汉字作为表意文字,于书写和外形中体现了较为饱满的艺术性,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外形方正的汉字给人一种严肃的感觉,体现了中华民族刚强不屈的精神。现今汉字的形式有很多,包括小篆、草书及行书等,字体间的差异性决定了其审美特点的不同。[2]文字在设计中具有关键性地位,对其的有效应用,有助于提升设计的整体艺术感,丰富设计的表达含义。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会徽设计中将奔跑的人形与“文”字较好地结合在一起,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汉字的博大精深,而且直观、明确地展现了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同时,在一些日常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对汉字元素的运用也较多,此类直观的主题表达形式,有助于促进设计人文性大幅度提升。(2)民族色彩。色彩具有刺激人们视觉感官的作用,可较为直观地展现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及意图,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较高。民族文化中的民族色彩可大致划分成五种,包括黑、红、青等,分别表示土、火、水等。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的色彩不同,设计人员表达的含义势必不同,同时,各色彩给予人们的视觉感触也存在较大差异。基于以往开展的环境艺术设计来看,民族色彩中的红色的应用频率相对较高。红色也叫作“中国红”,是我国国旗的颜色,也是最能代表中国的一种颜色,象征祥和、喜庆。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为例,相应设计便是将红色作为主色调,不仅突出了显著的“中国特征”,且将中国举办世博会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四海八方游客的欢迎之意良好地表达了出来。[3]黄色在民族色彩中主要表示地位和财富,在高档场所的室内装饰设计中具有较为频繁的应用,主要目的是营造出一种奢华的氛围。例如中国仿膳饭庄,该建筑的室内装饰设计便选择将黄色作为主色调,将建筑特色较为直观地展现于人们眼前,而且能够使在饭庄中吃饭的人们产生一种在宫廷中食用御膳的感觉,不仅达到了传承民族文化的目的,而且优化了建筑的整体艺术感,有助于为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吸引更多的顾客。(3)民族图案。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文化不尽相同,衍生出的民族图案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图案造型丰富、种类较多,较为有效地突显了各民族文化的个性化特点。同时,这些图案多存在特殊的寓意,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对其合理应用,有助于深化艺术内涵。例如,环境艺术设计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龙形图案代表的即为中华民族,我国北京盘古大观建筑群便是将龙形的民族图案作为设计原型,其也是环境艺术设计融入民族文化的典型案例之一。该建筑群中最高也是最显现的建筑顶端仿照龙首展开设计,中部和底部仿照龙身展开设计,周围4个高度相对较小的建筑仿照龙尾展开设计,5座建筑物整体以一个完整的“龙”的形象呈现在人们眼前,有效地体现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民族传统的民族图案以表现吉祥寓意为主,这也是其较常出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徽州居民建筑为例,人们多会在门窗、藻井等处的设计中加入民族图案以表达自身祈求吉祥的美好愿望。不同民族图案表达的吉祥寓意也存在一定差异,如象背驮瓶象征五谷丰登、仙鹤与松树一起象征长寿等。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有效地融入民族图案,有助于推动现代设计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4]

2实际应用

下文以度假酒店的设计为例,针对环境艺术设计对云南彝族文化的传承进行进一步阐述和分析。

2.1纹样元素

彝族文化最具特点的元素之一即彝族装饰纹样,这些纹样的种类、造型多样,存在的审美价值及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纹样是一种极为夸张、抽象的表现形式,可较为形象、直观地展现彝族文化。针对度假酒店的环境艺术设计,通过有效应用彝族装饰纹样,可实现对彝族文化的良好传承。具体而言,可在室内装饰设计中融入彝族镂空隔断装饰;于家具装饰设计中的床上及沙发用品设计上融入彝族装饰图案,也可以对彝族布料织锦等加以剪裁、加工,直接应用于室内装饰。

2.2文化元素

彝族文化元素主要由彝族的文字语言、风俗节日等构成,包括独特的彝族文字及火把节等,此类元素均可以较为有效地将彝族文化内涵表达出来。将其应用于度假酒店环境艺术设计的室内造型设计中,有助于提升空间规律性,在相应环境中营造出浓厚的彝族文化氛围,使游客在享受酒店美景和服务的过程中更好地体会和了解彝族文化,有利于增强相应空间的整体文化气息。

2.3造型元素

穿斗挑梁结构是彝族地区个性化特点较为突出的传统建筑模式。彝族建筑特殊的穿斗造型以及牛羊角造型都是可以较好地显示彝族文化特征的造型元素,同时,美酒和火也是彝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通过将上述元素抽象为民族文化符号并加以有效利用的方式,可将彝族人民豪放、热情的个性特点表现出来。在具体设计中,可利用完整的榫卯结构进行穿插操作,并配以牛羊角作为装饰,进而营造出彝族文化气息浓厚的氛围。[5]

2.4色彩元素

彝族人民对黄、红、黑3种颜色的应用最为广泛,这三种颜色也是最能代表彝族文化的色彩,具有较为显著的标志性特点。基于彝族文化的角度,黑色作为大地的颜色,象征尊贵、崇高;红色是热情的象征,代表彝族人民热情如火和豪放的性格;黄色则代表富贵、美好。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合理应用这些具有特殊意义和代表性的颜色,有助于更好地展现彝族文化,促进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

2.5现代工艺材料及民族文化的有机融合

云南省所在区域气候垂直变化较为显著,丰富的气候条件也为云南带来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为设计师们提供了大量的设计灵感及素材。以传承彝族文化为目的度假酒店环境艺术设计中,应注重抽象化处理本土元素,使其以一种文化符号的形式呈现在自身的设计中,同时,积极利用新型的现代化工艺和技术进行设计,重视文化创新,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整体设计效果,而且有利于更好地展现我国传统民族文化。

第4篇:环境艺术设计含义范文

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使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计算机辅助设计源于计算机图形技术的产生,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研究构想发端于1950年,但使用计算机绘图的最早记录是在196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伊凡·苏泽兰在美国计算机联合会会议上发表了名为《画板》的博士论文,从而开始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发展历程。他从1950年开始着手开发通过图形技术来处理人与电脑交互对话的操作系统。1963年,这套以电脑主机、显示屏、光电笔和键盘为工具的图形画线系统得到实现。这套图形画线系统开发和引进了许多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思想和技术,使用户可以运用电脑画出直线、复杂曲线以及简单的标准部件。

最初CAD被解释为“计算机辅助绘图”,由于当时计算机在设计上的作用是替代传统手工绘图的一种新工具,但随着后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CAD的含义也在不断变化扩展,随着20世纪70年代像素的产生、80年代三维曲面造型系统的开发等,使电脑绘图从只能用“线”这一基本绘制元素发展到可以用点、面、体进行绘制计算机图形,从而使CAD的含义也发展成现在人们比较熟知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这个概念了。1970年的威尼斯双年展首次接纳了计算机绘画作品,这也标志着新的视觉艺术形式的诞生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我国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与国外计算机辅助设计发展的轨迹相似,国内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研究与应用基本上是从各高等院校发展起来的。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以及计算机的进一步普及,在环境艺术设计和创作领域,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

二、我国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

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重要的技术工具,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得到普遍应用。在20世纪90年代前,国内对环境艺术设计效果的表现是使用手工绘制的方法,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开始在我国建筑业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建筑设计表现领域以不可逆转的潮流迅速发展。尤其是到了20世纪末,计算机辅助设计逐渐成为建筑效果表现的主流。起初,设计师主要运用AutoCAD软件进行施工图的绘制,在方案阶段还以手绘为主。但随着相关专业软硬件的更新和进步,它自身的强大优势得以显示,同时对传统手绘表现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冲击。

随着近十几年来我国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计算机建筑效果表现的类型己经有了很细致的划分,可以分为:计算机建筑效果图、计算机建筑漫游动画和计算机建筑效果虚拟现实。计算机建筑效果图主要是通过3DSMAX,Lightscape,Photoshop等计算机软件制作的静态的效果图。通过计算机三维软件从平面、立面数据中得到透视图,透视点位置及视点角度均可变换,然后再渲染出二维图像,这种方式是目前社会上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漫游动画是利用3DSMAX软件的三维动画功能,在建筑物的室内或室外的设计阶段就能以可视的、动态的方式全方位展示建筑物所处的地理环境、建筑物外貌和各种附属设施以及建筑物内部空间的效果,使人们能够在未来的建筑物中漫游,因而成为建筑设计方案及装修效果展示、建筑方案投标、论证、评审的有力工具。

三、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当前,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比如各种方案的汇报、投标以及招商广告中随处可见,从而出现了大量的绘图软件的教程以及在教学上更加重视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教学课程。人们更多的关注计算机技术,想方设法掌握各种绘图软件,在模型、材质、灯光以及各种渲染技法上花费大量的时间,而忽略了最终的效果图的艺术性。计算机辅助设计是科学与艺术以及计算机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边缘学科。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视觉艺术创造规律、形式法则和审美方法与传统的艺术设计是相同的。所谓视觉艺术,是通过人的视觉感受而将客观内容纳入主观心灵并予以对象化呈现的艺术形态。一些美学研究者认为,从审美主体的角度来看,艺术离不开创造者和欣赏者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都要通过一定的感官和相应的感性物质媒介,前者创造出审美对象,后者达到审美愉悦。所以说,作为视觉艺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作品既要真实的描绘场景,又要使欣赏者达到审美偷悦。不可否认,人们的欣赏水平在不断提高,求新、求异的视觉口味也越来越高。这源于技术的发展、审美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于社会和艺术创造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在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初级阶段,设计师的目标是使效果图具有真实感,能够模拟未来场景的真实效果,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目前的计算机建筑效果图的风格单一,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不断提高的视觉口味。计算机建筑效果图既是表现的技术同时它又是视觉艺术。设计师创造出审美对象,筑物内部空间的效果,使人们能够在未来的建筑物中漫游,因而成为建筑设计方案及装修效果展示、建筑方案投标、论证、评审的有力工具。使用的软件有Creator系列三维建模工具及Vega场景管理软件。计算机建筑效果虚拟现实技术强调的是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采用的是人与人之间自然的交互方式。它可以实现逼真的、纯三维的场景,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完全由用户自由控制在场景中漫游。作为建筑师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建筑方案,所以说虚拟现实技术不仅可以使用于建筑表现,而且也是一种推敲方案的有利手段。VR技术在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将给环境艺术设计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设计师创造出审美对象,要使欣赏者达到审美愉悦而不是审美疲劳。为此,根据目前我国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的发展情况,未来计算机建筑效果图应呈现艺术化、人情化和多样化趋势。

参考文献:

[1]邓庆尧.环境艺术设计[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

[2]张绮曼.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室内设计的风格样式与流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张绮受.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一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李小艺.环境艺术设计的新视界阅.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李砚祖.环境艺术设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5篇:环境艺术设计含义范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生态性;桂林愚自乐园

前言:

在科学和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世界经济取得较大进步,然而人类、环境与资源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恶劣。近年来,人们的思想意识不断提高,加强了对环境的设计,希望在给人们带来良好的生活氛围的基础上,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性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并得到有效应用的,该设计要求人们能够对自然可再生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如土壤、阳光和气候等,并为维护植物良好的生活环境而努力。桂林愚自乐园是我国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的典型,加强对这一典型的研究,对于我国未来环境保护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性概述

1、环境艺术设计的含义

相对宽泛的内涵存在于环境艺术当中,在环境艺术当中,为了创造出良好的环境,会专门进行艺术品的设计,同时,还应当对地景艺术、偶发艺术等进行充分的利用。通常情况下,构成环境的因素较多,可以说,只要是人们视觉能够触及的事物都可以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例如,树木、花草和山水等是来源于自然界的环境艺术,而建筑、服装等是人为构建的环境艺术。在构建环境艺术的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自然法则进行,而这种自然法则需要建立在特定的生活条件和自然环境背景之下,而且在构建过程中,还应当严格遵守艺术和工程施工技术的相关规则和顺序。只有这样,构建起来的环境艺术才能够符合当地人们审美和生活的需求,也才能够将美的规律充分展现出来。

2、环境艺术设计的特征

空间与外部环境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两个重要组成成分,而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生态性理念,最终的目标是希望能够促使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能够同外部环境保护高度的一致;而在进行空间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能够保证人们身处其中能够拥有良好的生活空间和质量,并逐渐引导人们享受健康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保证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过程中所需的相关设备能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之下,并在此基础上达到节能和资源充分利用的效果。由此可见,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设计的多样性、循环性、连续性和高效性。首先,多样性指的是,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能够保证设计产品拥有多种形式和内涵,能够满足人们不同种类的需求[1]。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能够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这样做不仅充分体现了我国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还能够减少资源浪费现象的产生,对于保护生态和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循环性指的是,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为了达到节能和保护环境的目的,需要保证相关原材料能够得到充分的循环利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应当对物理学、化学等知识进行综合使用,在对剩余原材料进行分解以后,再将其投入到其他方面展开利用;再次,连续性指的是,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包含的园林等多种设计内容,需要对多种设备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实现良好的结构布局,提升环境艺术设计的质量,并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就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中拥有连续性的配套设施,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充分的利用;最后,高效性指的是,对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应用,严禁资源浪费现象的产生,针对不可再生资源而言,必须在保证实现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才能够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

二、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原则

1、地方性

在设计环境艺术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地质等多方面地方性特色。例如,在我国,多数地区是不可以对热带植物进行种植的,因此在日常农业发展中就应当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种植属于自身的植物。在进行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突出地方性特点和设计原则,是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关键。这一原则要求设计师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深入当地对环境、气候等进行充分的掌握,从而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来完成设计整个过程。现阶段,我国多数地区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进行充分的传播,需要结合当地的风土和文化习俗等。同时,为了保证环境艺术设计的科学性,还应当对当地的自然地理因素,如水文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同时还应当考虑到政治和经济等客观存在,保证这些因素能够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完整而充分的展现出来。因此,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保险对当地的民俗文化进行充分的尊重,并在长时间的琢磨和思考中,产生自己的理解和启示,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本土文化艺术作品。然而,现阶段,我国各地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不可以始终沿用当地传统的设计格局和形式,还应当综合考虑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保证环境艺术设计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新鲜的体验[2]。

2、人本性

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应意识到主体是人,因此以人为本应当是设计的根本原则之一。也就是说,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相关设计应当有利于提升人们的生活环境,向人们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与此同时,还应当保证人们生活中不再对大自然和生态系统产生破坏[3]。在充分体现人本性的过程中,还应当注重环境艺术设计能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做贡献。因此,一个良好的环境设计既能够给予人们美的享受,也能够为社会进步起到促进作用。现阶段,人类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同自然与生态产生了一定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应将环境艺术设计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为改善我国环境做贡献。3、整体性整体性是环境的主要因素,环境是一个大的系统,每一个环节受到破坏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在这种情况下,积极从整体性出发进行环境艺术设计至关重要。从整体性出发,就应当综合考虑自然同人类的需求,促使构建的艺术作品能够形成一个自动循环的良性系统[4]。因此,设计过程中,还应当在大方面设计中牺牲一部分小的利益,并且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对环境艺术设计进行综合思考和把握。因此将艺术与生态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良好的协调也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关键,这一过程中,需要将当地的本土文化。植物与自然界有关的事物进行全面的考虑,从而保证安排与构建的科学性,此时内部结构得以优化。

三、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实例分析—以桂林愚自乐园为例

1、选址

桂林愚自乐园于1996年始建,并由曹日章这位台湾企业家投资。桂林愚自乐园在构建过程中,最初的目标是为当代艺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当代艺术的传承提供平台,并将我国的经典文化向全世界展现出去。而在设计过程中,是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进行的,并在其中融入了保护自然的理念[5]。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这一设计能够将山水的纯美进行充分的体现,促使人们在踏入桂林愚自乐园的时候就会感受到融入山水、被自然环抱的情怀。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其科学合理的选址。桂林愚自乐园能够促使自然环境同布局进行充分的结合,对桂林当地的青山绿水进行了充分的利用,同时还结合了地下天然形成的溶洞艺术,通过人工和现代科技的能力,构建了地景迷宫,灯光技术的有效应用,促使水底和溶洞呈现出千万种变化层次,同时,在波光潋滟的水景中,人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独特的仙境魅力,促使人们产生对大自然的崇敬和敬畏[6]。同时,通过对绿篱和矮树等天然和人工设备的应用,构建起了造型独特的迷宫,人们身处其中,会感受到盘旋和大自然的多种变化,不仅能够促使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得以增强,还能够得到智力上的开发。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选址,是应用和实现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的关键所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将当地天然的环境和生态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还需要设计师们经过精心的设计,将当地的特色与科学技术进行紧密的结合,从而为人们创造出更加独特而宝贵的艺术品。然而,尽管桂林愚自乐园进行了科学的选址,构建过程中,也对当地的山水景色等进行了充分的利用,但是,桂林愚自乐园的设计并没有仅限于此,而是积极邀请了世界各国著名的艺术设计师参与到了设计当中,并针对当地的环境、景观和地理位置等设计了不同的作品[7]。现阶段,桂林愚自乐园当中已经用过二百多件来自不同艺术家之手的雕塑作品,分别位于桂林愚自乐园当中的山脚下、松林中等不同位置,体现出了不同的艺术境界。

2、对本土文化的应用

近年来,在科学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广阔的国内市场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其为了能够在我国市场当中占据优势,甚至运用外来文化来向我国进行倾销,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人民的本土意识。现阶段,我国很多公民日常生活中,一味的认为外来文化和产品才是最好的,这种行为和思想不利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被发扬和传承,在这种情况下,积极进行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应当积极融入本土文化,促使人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到我国文化的精髓和深刻性。桂林愚自乐园在构建的过程中,就能够将当地的本土文化进行了充分的传播。秀丽委婉可以说是桂林地区人们和山水景色的最大特点,因此在构建桂林愚自乐园的过程中,设计者们就将这一特点发挥到了极致[8]。在这种情况下,桂林愚自乐园在呈现出各国著名设计师不同设计作品的过程中,也充分运用了“小桥流水人家”的设计理念。例如,桂林愚自乐园在整体设计过程中,设计师根据当地地形和地质条件,在图纸中构建了露天剧场、艺术村、创作生活区等多个生活区域,充分体现了桂林地区人们细腻的感情体会。而根据当地山水的细腻,有设计了日观湖景区和甲漓水工程;同时,针对当地独特的洞窟艺术而言,又制定了专门的开发计划。这种设计方式,将桂林当地的本土文化充分的展现了出来,不仅为工程节省了大量的资源,同时还能够创作出更加高尚的艺术。再如,桂林愚自乐园中的史洞窟的构建,依山而筑,一共拥有1.5公里的长度,其构建过程中,在当地自然景观和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应用了浮雕和笔试等技术,在艺术洞窟当中,会邀请不同风格的艺术家进行不同类型的设计,并最终将这一独特的设计掩埋与桂林山体的腹内,从而对当地自然景观进行充分利用的同时,也将古今中外的美术艺术进行了良好的保存和传扬[9]。由此可见,增加对当地本土文化的应用和传扬,在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性。

结论: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在积极加强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过程中,全国大范围的开展了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桂林愚自乐园是我国著名的文化艺术项目,在设计和构建过程中,充分应用了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理念,通过对桂林当地的溶洞景观进行开发,再加上艺术大师设计的雕塑,成功的为人们搭建了一座活的博物馆,不仅有利于当地生态和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更有利于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广泛的发扬和传承。(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课题:生态艺术的创意文化产业生产方式研究

参考文献

[1]唐果.基于生态性的衡山萱洲古镇环境艺术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2.

[2]肖璇.论中国梅山文化生态园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文化性表达[D].湖南大学,2010.

[3]宋霞.基于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分析[J].现代园艺,2015,02:78.

[4]郭威.珠三角地区中小城镇广场优化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5]曲含怡.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6]刘征.生态审美范式下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美育课程体系的创新思考[D].北京印刷学院,2008.

[7]冯涛.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吉祥文化及其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8]宋歌.关于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和“生态设计”的分析[J].艺术品鉴,2015,11:20+110.

第6篇:环境艺术设计含义范文

关键词:环境艺术;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179-01

一、创新思维与环境艺术设计概述

(一)创新思维

单从字面上讲,创新思维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出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它由美国的一位教授熊彼特于上世纪早期提出,并在接下来的时间当中渗透进各个行业。从大的方面来说,创新思维并不止是一个新发明或新发现的思维过程,更是思维方式、思维技巧发生转变的一个过程。我们生活当中的一切事物、行为、需求以及理念都能够促使我们的环境艺术设计思维方式和思维技巧发生转变,进而形成一种具有超前性、实用性以及行业导向性的思维体系。而这种创新性的思维体系和任何的环境艺术设计实践相合,都有可能会形成一种具有前瞻性的价值体系、审美体系,也正是这种可能性一直在推动着人类设计艺术的发展。

(二)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的综合性很强,所涵括的范围很广,大致的包括了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其中包括了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的主要目的是美化环境、改善人类生活居住条件。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更加强调外在表现形式和内在功能作用的结合,即要求环境艺术品在具备内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对其注入环境艺术设计师的“人性感悟”,使之更加具有“情感”以及审美性。

就我们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本科学生而言,要想设计出真正具有一定质量的环境艺术品,除了要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具有非常全面的深入了解、具有一定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环境意识以及对各种设计风格的融会贯通、对设计技能和设计方法的熟练掌握、对空间尺度和材料工艺的合理运用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留心观察生活当中的一切事物,加深自己的阅历和自己对人生的感悟,通过独具匠心的创新思维把它注入到设计实践当中,这样才能使一件环境艺术品不仅具有实用性、审美性,更加具有“人性”。

二、环境艺术设计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培养量良好的设计心态,诱发创新思维的形成

培养环境艺术设计创新思维的目的是要达到“创造”与“创新”相结合,通过别具一格的设计思维来树立起独特的自然观、审美观,提高自身的艺术设计素养。这种创新思维、设计素养的形成可以通过对良好设计心态的培养来达到目的。

第一,培养自信心。一个设计师是否具有自信心、是否具有过人的胆识与气魄,是“创造”与“创新”能够相结合的基础保障。所以,我们在学习阶段就要养成这种对艺术设计的自信心,这对我们以后在设计实践当中能够将创新思维有效的发挥出来至关重要;第二,培养乐观的态度。作为一个艺术设计人员,必须要拥有良好的心态,要在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失败当中依旧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这样才算是拥有了将创新思维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当中的精神筹码;第三,培养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具有探索精神,因为只有勇于探索,勇于把创新思维实践于实际的环境艺术当中,才能让创新思维真正的发挥出效用;第四,培养好奇心与求知欲。对将来要从事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学生来说,坚持培养自己对未知、对知识的好心情与求知欲,是不断发现、创造设计元素、培养创新思维、提升专业素质以及获得事业成功的一个先决条件;第五,培养独立性。这里所说的独立性并不是指的独立操作,不顾团队意识,而是一种不受原始设计模式束缚,不盲从、不一味的追求世俗,独立地去设计新的艺术构想。当然,这种构想不能与传统的设计模式完全相背离。

(二)在环境艺术设计实践当中训练创新思维的主动性

现在,我们本科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思路基本上都以“传承”为主,以“复制”和“粘贴”作为基本的学习目标,把传统的设计概念当做了永恒不变的真理,没有对“自我理解”加以重视。这种学习的方式和学习的目的都存在这很大的问题,它不会带给我们创新思维能力,更不能培养起我们独立进行艺术设计实践的能力。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之所以能够改变世界,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也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同理,要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取得创新性突破,树立起自身独特的设计风格,引领时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的走向,除了要拥有一定的天赋之外,后天的实践性操作与明确的创新思维训练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学习过程当中,尤其是设计实践的过程当中,我们要注重对自己创想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第7篇:环境艺术设计含义范文

1.环境艺术设计

在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类较新的学科。狭义上,它是艺术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其所包含的工作与建筑行业相比显得更为复杂,涉及到的范围也更加广阔。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类学科,环境艺术的设计过程包括艺术方案构想、空间规划两大块。除了环境设施规划、造型布局以及装饰之外,色彩、材料以及光线等设计元素的运用也在设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功能的多样化使得环境艺术设计在形态上有着丰富多彩的表现,这给传统元素的调用留下了很多可供发挥的空间。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环境艺术设计集科学性与艺术性为一体,实现了审美性和实用性的统一。

2.传统文化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化底蕴深厚,在建筑、服饰、绘画和书法等领域内流传下来的传统元素汇集成了可供环境艺术设计借鉴和使用的艺术宝库。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凝聚着各民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它是国家形象和民族利益的代表符号,其中因地制宜、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思想更是深刻地影响到了现代艺术设计者的学习和创作活动。

二、中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哲学观念

1.中庸之道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将文化的发展归功于人类精神品质的驱动,而中庸之道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种观念,它所涵盖的范围十分宽广,上文中所提到的“天人合一”就是其中的一个分支。我国的民族众多,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域文化也有着不同的表现。面对如此繁多的建筑形式,在保留精髓的基础上做出取舍,在融入现代文化之后完成对传统的传承和再创造正体现出了中庸之道当中“不走极端、不偏不倚”的主张。在装饰要素的组合之上,中国的传统同样是坚持调和折中的原则,可见崇尚“中庸”的观念在中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视野中依然有着深刻的体现。站在理性的哲学角度,中庸思想影响着人们对审美意境的选取,设计者要把握好“尚中”所代表的传统哲学观,继续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贯彻中庸的取舍之道。

2.因地制宜

环境艺术设计的改造对象是人们居所的内外环境,因此合理地对环境进行考察和利用一直是设计者所面对的重要课题。“因地制宜”中的“宜”指的是依据自然环境的先天条件来进行设计和规划工作,以使得人工的建造物能够融入自然,乃至达到协调统一的境界。自然环境是亲切而美妙的,它代表着一种真实的美,因此深受艺术家的喜爱。同时,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也是不容忽视的。中国传统哲学观念中的因地制宜与当代主流的可持续发展观相适应,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坚持这一思想能极大地缓解因环境改造而产生的污染和破坏,它能让人类同自然的关系保持在一个平衡而理性的层面。

三、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传承传统文化的主要作用

1.增强艺术作品的生命力

艺术作品因独特性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经时间洗礼,在时代的变革中沉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传承传统艺术是符合中国人民一贯以来的审美需求的。另外,在设计中学习和吸收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兼顾到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将能扩展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空间。而通过树立本土的传统文化品牌,我们也能够将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推广到全世界。站在更大的平台上才能拥有更广阔的创作视野,唯有如此,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才能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2.深化艺术作品的和谐性

当代社会推崇和谐发展观,我国也正在努力构建更为和谐的社会。前文中所提到的因地制宜的环境艺术设计观念同社会和谐的联系紧密,主流的科学发展观也能从这些含义深刻的传统哲学思想中找到依据。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传承传统文化,不仅能缓解生态环境的恶化,还能深化艺术作品的和谐性。通过学习并传承天人合一的传统理念,艺术家能逐步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达到更为和谐的境界。民族文化是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重要依托,充分理解这一点,有利于中国更快地进入和谐发展的大道,从而为大众造福。

3.丰富艺术作品的文化意蕴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几千年的历史文明是属于全人类的璀璨瑰宝。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传承传统文化,有助于避免文化遗失的现象发生,同时也有助于丰富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文化底蕴。艺术同文化的联系非常紧密,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素材宝库,利用富于中国特色的艺术元素来促进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并济,不仅能使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更具人文精神,还能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另外,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含蓄的,传统的艺术家大多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抽象化、含蓄性的中国风格,能使艺术品更富感性而深刻的意味。

四、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1.采集并复制传统文化元素

传统的文化元素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神韵。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正逐渐流失在时间的变迁中。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去采集那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元素,并将其渗透进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通过复制传统文化元素来保护传统文化。在更为深入的加工工作中,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既要能体现出民族的气质和精神,也要具备更为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传统图形的复制代表着艺术元素被转移到了新的载体上,视觉语言环境的更新让原有的图形得到了保留,充分体现出了传统文化元素的灵活性。

2.传统文化元素的异化

在得到了传统文化元素的原始素材之后,简单的拼贴和复制并不能完全满足环境艺术设计的需要,我们需要对这些元素进行对称、翻转、剪裁等异化处理。相较于简单的元素提取,异化的方式更为灵活,设计师能从原始的图形中获取更多更丰富的视觉元素,这将大大丰富创作者的素材库。异化也是一种重构,根据需要设计结构,重新发掘和展现传统文化元素的美,试图寻找到更为便利的结合点等这些举动都将充分调动人们的思维,有利于形成更为完整的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品。

3.结合现代化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每天都会出现新的审美观念和审美需求。为了让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适应这种局面,传统文化的传承要在保持自身独特性的同时融入一些现代化的思维方式。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个不会改变的主题,但其设计过程必然会受到现代文化的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环境艺术设计要适时融入更多时代潮流的特色,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传统文化有着较为固定的民族特征,现代文化则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取二者所长融为一体,取长补短,能促进环境艺术设计向着更为均衡而健康的方向发展。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结合,既能体现出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又能突出我国的现代化气息。

4.注重创新

第8篇:环境艺术设计含义范文

关键字:环境艺术;生态理念;设计;应用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让人振奋而又迷惘的世纪,人类在享受工业化文明带来的方便和舒适的同时,也饱尝了随之而带来的诸如资源枯竭、大气污染、水污染、地盘下沉、硫酸雨、热岛效应等苦果,严重的生态危机不断引发了人们对生存空间、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强烈反思。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为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实现的技术环节,不可避免地打下了时代的烙印。环境艺术设计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环境关注的焦点,这主要是因为大量的建筑垃圾及现代装饰设计中使用的人工合成材料,成为了环境的污染源,影响了人类健康。所以,把生态理念应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就成为改善这种状况的有效途径。

一、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基本含义

它的重要思想是强调人类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和谐,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耦合,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的关联,以及天、地、人之间的融洽性。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则可概括为:在保证人们良好生活质量和各项基本功能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设计科学合理的空间环境,确保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对物质和能量的消耗,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生态理念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念,它渗透到设计的全部过程,并要求设计者在塑造物质、能量时把人与自然看成一个完整生态系统,而不是“人类中心论”或“自然决定论”。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持续性

持续性是指设计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应不危及后代人的需求及选择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具体体现在设计的构思、布局结构与各类设施的设置方面,应更加有效地利用自然的可再生资源,减少对不可再生资历源的消耗,同时创造出更为舒适科学的空间环境。

(二)循环性

循环性是指人工环境内生产、生活所消耗的能量、原料及废料应尽可能循环利用,自行消化分解。即在设计中使系统在能量利用、物质消耗、信息传递及分解污染物方面能形成一个相对闭合的循环网络。由于在自然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是一个由“源―消费中心―汇”构成的头尾相接的闭合循环流,因此大自然没有废物。然而,在居住区生态系统中,这一物流和能量流动是单向、不闭合的。

(三)高效性

高效性是指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以最低的资源成本去获取最高的效益,杜绝粗放、浪费的发展模式。

(四)多样性

多样性是指环境设计产品应为消费者提供多种多样的选择,以减轻空前扩大的消费对环境产生的巨大压力。多样性的消费选择和无节制的扩大消费是有本质区别的,虽然所有人都能进行消费选择,但在许多情况下消费者是被动的选择者,因此,把消费方式转变为有利于人类、有利于环境并提供多样性的产品是设计者不可推卸的职责。

二、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应用

与传统的环境设艺术计相比,生态理念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运用环境生态学原理建立生态功能良好的景观格局,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再生,减少废物的排放,增强环境的生态服务功能。通过对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学原理的探讨,可以得出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应用主要有生态设计就等。生态设计就是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环境艺术设计,其的目就是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维持物种的多样性,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随着公众生态意识的不断增强和技术手段的不断改进,生态设计的理念将日益深入人心,并不断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与此同时,对生态设计理论的深入和对设计手法的探索也必将更进一步。设计师利用生态的设计方法,减少人为干扰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原有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了环境的自然生态平衡,使环境生态系统更加健康的发展。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我们必须尽可能的使用再生能源材料,并且时刻关注着对于市场上的再生能源的使用,把能源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的限度。

(一)合理利用废弃能源

现在的社会模式是工业型社会,很多废物变成了不可循环的资源垃圾,所以在能源利用方面,能源的再生及回收成为了现在社会的主要能源问题。我们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同时也必须注意到能源的回收与利用问题的解决。萨尔布吕肯市港口岛公园把地表上的水汇聚于高架桥下面,在通过一系列的回收处理之后进行再利用,而且这些水的跌落也成为了公园里一道秀丽的风景线。它是对于废弃能源的再回收利用的典型例子。

(二)节能减排,科学利用太阳、风等清洁能源

自然的发展无时无刻不在透露出一种自然的美感,关注自然的保持,支持环境的自我原状,并且发展自然的设计原型。可持续性质的发展也是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点。四川的成都市利便最大限度的借用了自然的形态和样貌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而且非常的节约资源,很大程度的减少了废弃资源能源的产生。成都市的规划者把“府南河”人工湿地系统的废弃的水资源,引流进植物塘、养鱼塘、氧化沟、厌氧池、植物床等净化工作系统,让它们被净化再生,最后在创新引流回府南河。再比如,上海的梦清园在建立了一套生态净水系统的基础上,并且还设置了太阳能收集系统以及风能收集系统,让水泵的动力能源来自于太阳和风等清洁能源,完全的符合了生态理念的要求。

(三)控制化石燃料的排放

在环境设计中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问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就好像,石油一类的化石燃料在燃烧的同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硫化物和氮化物,硫化物和氮化物又是直接导致酸雨和环境破坏的原因。所以,我们要良好的控制以石油、煤炭等为代表的化石燃料的使用与排放。并且还要加强住宅设计的隔热性能,以及保证住宅设计的通风设计的实现,还可以适当的安装一些收集清洁能源的装置。例如,在农村可以安置沼气发酵池,在城市可以安置太阳能收集设备,风能收集设备等。诸如此类的能源利用方法也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如果是以太阳的光能或是热能为主要能源,就应该考虑到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美感,选择与之相适合的储能设备。在规模很大的住宅区域,要提倡使用清洁的能源收集系统,也可使用垃圾燃烧后的热能收集装备。随着生态理念的建立,各种各样的能源利用系统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正不断的得到尝试和实践。

第9篇:环境艺术设计含义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起源现状及发展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进步,计算机辅助设计逐渐成为建筑效果图表现的主流。所谓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是指设计师通过计算机技术表现设计意图,最终以图像的方式告知客户,使客户清晰地理解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和创意,它是一种更为直接、有效的表现方式,通常又被人们称为计算机建筑效果图。

一、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的起源

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使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计算机辅助设计源于计算机图形技术的产生,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研究构想发端于1950年,但使用计算机绘图的最早记录是在196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伊凡·苏泽兰在美国计算机联合会会议上发表了名为《画板》的博士论文,从而开始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发展历程。他从1950年开始着手开发通过图形技术来处理人与电脑交互对话的操作系统。1963年,这套以电脑主机、显示屏、光电笔和键盘为工具的图形画线系统得到实现。这套图形画线系统开发和引进了许多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思想和技术,使用户可以运用电脑画出直线、复杂曲线以及简单的标准部件。

最初CAD被解释为“计算机辅助绘图”,由于当时计算机在设计上的作用是替代传统手工绘图的一种新工具,但随着后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CAD的含义也在不断变化扩展,随着20世纪70年代像素的产生、80年代三维曲面造型系统的开发等,使电脑绘图从只能用“线”这一基本绘制元素发展到可以用点、面、体进行绘制计算机图形,从而使CAD的含义也发展成现在人们比较熟知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这个概念了。1970年的威尼斯双年展首次接纳了计算机绘画作品,这也标志着新的视觉艺术形式的诞生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我国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与国外计算机辅助设计发展的轨迹相似,国内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研究与应用基本上是从各高等院校发展起来的。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以及计算机的进一步普及,在环境艺术设计和创作领域,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

二、我国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

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重要的技术工具,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得到普遍应用。在20世纪90年代前,国内对环境艺术设计效果的表现是使用手工绘制的方法,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开始在我国建筑业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建筑设计表现领域以不可逆转的潮流迅速发展。尤其是到了20世纪末,计算机辅助设计逐渐成为建筑效果表现的主流。起初,设计师主要运用AutoCAD软件进行施工图的绘制,在方案阶段还以手绘为主。但随着相关专业软硬件的更新和进步,它自身的强大优势得以显示,同时对传统手绘表现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冲击。

随着近十几年来我国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计算机建筑效果表现的类型己经有了很细致的划分,可以分为:计算机建筑效果图、计算机建筑漫游动画和计算机建筑效果虚拟现实。计算机建筑效果图主要是通过3DSMAX,Lightscape,Photoshop等计算机软件制作的静态的效果图。通过计算机三维软件从平面、立面数据中得到透视图,透视点位置及视点角度均可变换,然后再渲染出二维图像,这种方式是目前社会上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漫游动画是利用3DSMAX软件的三维动画功能,在建筑物的室内或室外的设计阶段就能以可视的、动态的方式全方位展示建筑物所处的地理环境、建筑物外貌和各种附属设施以及建筑物内部空间的效果,使人们能够在未来的建筑物中漫游,因而成为建筑设计方案及装修效果展示、建筑方案投标、论证、评审的有力工具。

三、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当前,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比如各种方案的汇报、投标以及招商广告中随处可见,从而出现了大量的绘图软件的教程以及在教学上更加重视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教学课程。人们更多的关注计算机技术,想方设法掌握各种绘图软件,在模型、材质、灯光以及各种渲染技法上花费大量的时间,而忽略了最终的效果图的艺术性。计算机辅助设计是科学与艺术以及计算机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边缘学科。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视觉艺术创造规律、形式法则和审美方法与传统的艺术设计是相同的。所谓视觉艺术,是通过人的视觉感受而将客观内容纳入主观心灵并予以对象化呈现的艺术形态。一些美学研究者认为,从审美主体的角度来看,艺术离不开创造者和欣赏者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都要通过一定的感官和相应的感性物质媒介,前者创造出审美对象,后者达到审美愉悦。所以说,作为视觉艺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作品既要真实的描绘场景,又要使欣赏者达到审美偷悦。不可否认,人们的欣赏水平在不断提高,求新、求异的视觉口味也越来越高。这源于技术的发展、审美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于社会和艺术创造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在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初级阶段,设计师的目标是使效果图具有真实感,能够模拟未来场景的真实效果,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目前的计算机建筑效果图的风格单一,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不断提高的视觉口味。计算机建筑效果图既是表现的技术同时它又是视觉艺术。设计师创造出审美对象,筑物内部空间的效果,使人们能够在未来的建筑物中漫游,因而成为建筑设计方案及装修效果展示、建筑方案投标、论证、评审的有力工具。使用的软件有Creator系列三维建模工具及Vega场景管理软件。计算机建筑效果虚拟现实技术强调的是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采用的是人与人之间自然的交互方式。它可以实现逼真的、纯三维的场景,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完全由用户自由控制在场景中漫游。作为建筑师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建筑方案,所以说虚拟现实技术不仅可以使用于建筑表现,而且也是一种推敲方案的有利手段。VR技术在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将给环境艺术设计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设计师创造出审美对象,要使欣赏者达到审美愉悦而不是审美疲劳。为此,根据目前我国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的发展情况,未来计算机建筑效果图应呈现艺术化、人情化和多样化趋势。

参考文献:

[1]邓庆尧.环境艺术设计[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

[2]张绮曼.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室内设计的风格样式与流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张绮受.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一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