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教育发展范文

护理教育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教育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理教育发展

第1篇:护理教育发展范文

【关键词】护理教育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R1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67-02

1 起源于欧洲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逐渐出现了原始的医药、护理活动。在19世纪中叶以前,世界各国没有正规的护理专业,护理在当时没有科学的内容,也不必接受正规教育。直到1576年,法国的天主教神父文森保罗(St. Vincent De Paul)在巴黎成立慈善姊妹会,培训为病弱者提供护理服务者。1836年,德国牧师佛里德尔(P. T. Fliedner)为教会的女执事在凯塞威尔斯城设立了第一个短期护士训练班[2][3]。

人类历史上正规的护理教育是从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时代开始的。1853年,南丁格尔到凯塞威尔斯城医院与基督教女执事一同学习护理,随后到巴黎“慈善事业修女会”参观考察护理组织和设施,归国后担任伦敦患病妇女护理会监督。1860年7月9日,南丁格尔在英国伦敦的圣托马斯医院开办了第一所护士学校,为正规的护理教育奠定了基础[2]。

2 欧美护理教育的发展

欧美护理教育的发展,与各国的经济、文化、教育、宗教、妇女地位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自1860年后,欧美许多国家的南丁格尔式的护士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

在美国,1873年纽约贝尔维尤医院创建了第一所南丁格尔式的护士学校。1901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开设了专门的护理课程。1924年耶鲁大学首先成立护理学院,学生毕业后取得护理学士学位,并于1929年开设硕士学位。1948年,卡内基基金会资助了一项社会对护士需求的调查,并且提出了对护士进行更高等级教育的建议。1956年,哥伦比亚大学护理学院成为美国第一个授予临床护理学专业硕士学位的院校。1963年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开设了第一个护理博士学位课程。至此,护理教育在美国形成了多层次的完善的教育体制[2]。

在欧洲,护理教育向大学发展普及相对缓慢。1972年,爱丁堡大学成为欧洲第一个授予护理学位的院校。随后,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为西班牙所接受。1989年,西班牙将学士学位作为进入护理行业的最低要求。1996年,英国和爱尔兰将大学教育作为护士和助产士入行的最基础教育[1]。

3 欧美护理教育的现状

美国护理教育主要分为2年制护理学院学位、3年制护校毕业证书、4年制护理学士学位、2年制护理硕士学位、2年制护理博士学位,这些为从事护理的学生提供了从低到高的阶梯型教育。近年来还发展了另一类机动灵活的培养模式,如分轨式(Separate Track Model)、校外学历模式(External Degree Model)等,以满足市场对护理劳动力发展的需要和为在职护士提供更多受教育的机会。美国护理学院学会调查数据显示[4]:2010年全美注册护士超过310万人,其中大专护士占36.1%,本科护士36.8%,硕士博士学位护士占13.2%,总计受过高等教育的护士占总数的86.1% 以上。其护士队伍有如此高的教育准备水平得益于灵活的教育体制、多样的培养模式和已具规模的高等护理教育资源。在英国,高等护理教育则是实施专科化培养制度,护士由高中毕业后经考试入学,学制分3年、4年两种,前者为大专学位,后者则获学士学位。执业护士中,大部分拥有学士学位,还有很多护士攻读硕士与博士研究生[5]。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护理教育均以大学本科教育为主体,并设有相关数量院校开设护理学硕士、博士教育。如表1所示。

参考文献:

[1] Vladimir J. ?imunovi?,Marija ?upanovi?,Frane Mihanovi?,et al. In Search of a Croatian Model of Nursing Education[J]. Croat Med J,2010,51(5):383-395.

[2] 李丽萍. 护理教育学[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5-21.

[3] 王玲霞. 守护健康的生命使者――浅谈护理学发展简史[J]. 生命世界,2011,261(7):88-91.

第2篇:护理教育发展范文

虽然我国的医疗护理教育的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和国外的护理教育发展状况相比,和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和社会需求相比,仍然有着种种问题需要解决。护理教学的整体规模以及护理教育的结构体系,逐渐跟不上社会要求。这些年,中国的高等教育的水平和层次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就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上仍然进步不大。护理教育的体系结构有很多的不合理因素,护理专业教育的发展速度与教学质量不协调。护理学专业的教育培养定位与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以及社会医疗保健的发展需要不一致。现阶段的护理教育在定位上与国际形势脱离,教育模式陈旧没有创新意识,教学安排上也没有体现新时代下对护理人才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临床的指导老师对学生很多方面都不够了解,比如,学生的护理实践操作水平的高低、社会工作能力的大小、护理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深浅,这样就使得护理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临床护理教学工作中,通常片面的注重了理论的传授,而忽视了护生其他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经过这些的发展,部分的高校在护理教学安排中也加入了法律基本知识的学习,但是安排的课时往往非常有限。中国的护理专业教学,不仅学生在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甚少,甚至很多老师对这方面的掌握程度也不够。现在很多的护理中出现的问题都和法律的缺失有很大关系。

2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和策略

加入教育国际化进程首先,护理教育应树立教育国际化观念,要充分认识教育国际化进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加速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的速度。第二,要加强国际间护理学术交流,充分利用国际护理教育信息与技术资源,加速我国护理师资队伍的培养和高级护理人才的培养。第三,积极发展国际合作办学,一方面要建立和健全有关法规、政策,探索灵活多样的合作办学模式,充分利用国外优秀师资、先进教材以及科学的管理经验,为我国培养国际化护理人才服务。另一方面,要对外开放我国的护理教育市场和教育资源,加强护理教育市场化运作的研究,争取在国际护理教育服务市场上占据一定份额,推动我国护理教育产业化发展。

建立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适虚新世纪需求的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应是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着眼于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竞争能力,具有国际护理执业资格的高水平、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应是实用性护理人才培养目标,要立足于培养具有能在复杂多样的卫生保健环境中从事跨学科护理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较高的护理人才;应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要高度重视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评判性思维能力,能够独立从事专业实践和发展专业理论的创新性护理人才;应是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着力于培养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良好的人际沟通技能和充分的理解他人、善于合作的工作态度的护理专业人才。

想要建立起有过硬的专业水平和较完整的护理教育机构和教育模式,必须做到紧紧围绕素质培养的重心,将对护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教育目标,不断探索出新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育形式,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专业技能、理论知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综合起来,使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3结语

第3篇:护理教育发展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护理教育 现状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219-02

一、高职院校护理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高职院校的护理教育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目前,在我国的高职院校护理教育中,还存在教育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和管理。也没有将教学的质量监督纳入到管理体制中去,因此也就无法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或者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所以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护理教育的健康发展,无法正确反映临床护理教学的具体成效。

(二)护理专业教学的层次划分不清

目前在我国的护理教育工作中,主要包含有中等护理教学、高等护理教学、全体质教育和继续教育这几个层次的划分。不同层次的教学中,其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显然是不相同的。然而在实践中,很多的医院对于不同层次教育的区分不够重视,在进行教学安排上,不进行有效区分,进而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出现一定的混乱。这样不仅会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还会出现教学内容重复等现象,不利于护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高职院校护理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护理教学中,主要的教学方式依然是课堂教学。而对于实践教学的安排显著不够,这样也就无法全面提升学生个体的实践能力。基于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难以获取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正因为教学效果不突出,教学上就会增加更多的课程安排,因此学生自由自主学习的时间明显减少,不利于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同时,在高职院校的护理教育中,还存在学生护理意识欠缺,临床教师未能发挥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护理教育发展的趋势探讨

(一)提升教育层次,丰富业务技能

在高职院校护理教学中,应通过提升护理教育的层次和构建专业性较强的护理队伍等措施来改变目前护理教学的现状。并且定期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进行考核和评价,针对不达标的学员采取定期培训的方式,不断丰富护理人员的综合技能。同时还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积极引入先进的教学医疗设备,培养护理人员掌握先进仪器设备的技能,逐渐向着实用性的方向发展。此外还应该为广大的护理人员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不断丰富护理学生的实践经验,从而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二)完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临床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护理人员的个人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护理教学方法上,可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护理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多安排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护理活动,让护理学生更加体会到患者的心理,以便于护理学生能够更快的适应将来的护理岗位。同时还可以培养护理学生健康方面的技能,促使其和患者能够进行更多的内心交流,以便于帮助患者尽早康复。此外,还可以提供各种模拟病例情况,让学生依据模拟案例的具体情况提出有效的诊断方法。让学生尝试书写各种患者的患病案例,初步接触护理岗位中需用到的相关文件、书写格式等。

(三)有效结合中西医护理技术,注重护理学术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目前,中西医护理模式的有机结合是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该模式不仅融合了西医的护理方法,还兼容了中国的护理模式。从两个角度去综合判断患者的病症,能够最大程度上减低患者的病痛。同时积极融合了西方先进的护理技术,能够全面提升护理工作的整体水平,改善患者的护理质量,减缓患者的病程,实现了中西医护理之间的优势互补。加强中西医护理学生的交流和合作,不断推动我国护理技术走向国际化、多元化和信息化,是我国护理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国护理工作水平,促进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高职院校护理教育作为培养护理人员的重要途径,在管理体制、教学方法和教学层次划分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改善护理教学水平,加强和西方护理技术的交流和合作,切实提升我国护理教育工作的整体质量水平,促进我国护理教育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护理教育发展范文

[关键词] 护理学;实习护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a)-128-0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护理模式转变和人们健康需求增长,生物模式下的护患关系受到极大的冲击和挑战,不断上升的医疗纠纷和护理伦理问题迫使护患关系从指导合作型向共同参与型人本模式转变。国家卫生部曾多次明确指示:要“注重学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训练和实践性教学,实现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提高素质的有机结合”[1]。护理教育如何根据护理学发展的需要做好护生的指导,是护理教育工作者值得重视的课题。

1 加强护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护理道德是在护理活动中,调整护理人员与社会、患者以及同事关系行为规范的总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提高了护理人员正确调适护理实践中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这就要求现代护生不仅要有良好的医学基础知识、熟悉的护理专业技能、丰富的人文知识和健康、稳定的心态,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因此,从教书育人,培养新型实习型人才为目的护理院校及各级护理教师们,要把护理道德教育放在与专业知识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并贯穿于其他学科教育之中,通过增加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和互动来实施职业道德教育,以加快构建与市场经济及护理学发展相适应的护理道德体系,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护理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

2 培养学生现代意识,主动适应护理学发展和护理模式的转变

目前,护理模式正逐步转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2]的模式。这种新的护理模式,要从生物、心理、社会等全面考察人的身心健康,并采取综合措施实施对人的护理,使护理服务更具现代意识、人本意识和市场意识[3]。毫无疑问,全面提升专业品格,培养学生树立现代意识,主动适应护理学发展和护理模式转变,是护理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要充分启发学生真正认识护理道德的重要性,加深其对护理专业的理解,学会关爱和尊重,构建“唇齿相依、同舟共济”的新型护患关系;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培养,树立牢固为广大患者服务的思想及人文服务、诚信服务意识,培养其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

3 重视学生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培养

交流与沟通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前提,沟通能力排在人才需求能力的第四位[4]。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医疗体制改革带来了患者价值、护理科学技术价值、道德价值及经济价值间的诸多冲突,要最大限度地减少上述冲突所致的护理纠纷,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必然要求护士有较高的沟通技巧。因此,必须把学生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培养作为护理道德教育不可忽视的内容。

4 临床实习与法律法规

实习生引起的差错事故或纠纷占医院护理差错事故的一定比例。随着护理教育规模的扩大,一些大的教学医院接受实习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加强对实习护生的教育至关重要。对每批来实习的学生进行讲座,重点讲明实习生的法律身份,即实习生并无资格独立进行护理实践,所有的护理工作都须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认真按操作规程执行,二者缺一不可。同时强调,如果护生未经老师指导,单独执行医嘱而导致了差错或事故,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被取消在本院的实习资格。并与护生签定协议书,对护生形成一定程度的约束。

5 科研能力的培养

护士作为一种专业角色,仅仅具有优良的服务、精湛的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创新意识,能够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科学不断向前发展。开展护理科研是护理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制订护理学继续教育计划时,科研方面的培训应作为重点内容,从科研选题、科研设计、文献检索和数据统计到论文的撰写等,利用科研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6 高EQ素质可提高护生的社会适应与竞争能力

情商EQ是指了解自身感受、理智处事,面对各种考验保持平静和乐观心态的能力,概括为5个方面:认识自己的能力、控制自己的能力、为自己的目标奋斗的能力、理解别人的能力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5]。这就是高EQ的表现。有资料表明,30%左右的大中专护生有心理问题,主要为不适应学习压力、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有情绪问题、偏执状态、心理失衡等问题。通过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实习护生面对病情危重、复杂多变的患者及复杂的人际关系,具有快速、准确的决策能力及较强的控制自己的能力,理智处事,保持平静和乐观的心态去迎接挑战。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支柱,也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生实现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中间环节。长期以来,我国的护理教育在课程设置上,过多关注基础医学的教育,忽视了多元文化的要求。如何搞好临床护理教学,使学生获得专业护士所必须具备的技能、态度和行为,探讨适合我国特色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的护理人才,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唐戈,刘俭,孙晓嘉.《护理健康教育学》教学中护生社会服务意识的培养[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1):901-903.

[2]Skold M. Poverty and health: Who lives,who dies,who cares?Geneva: WHO

[M].Health and Development Series,1998.28.

[3]丁平英,贺佩兰.新时期护理服务市场浅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1):908.

[4]何平先,熊诗华,李莹,等.护理本科教育与临床需求适应性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3,18(9):659.

第5篇:护理教育发展范文

关键词:双语教学;护理;英语

【中图分类号】G40-0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444-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和以及国际交往的增多,我们国家亟需精通外语又精通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双语教学,这对于护理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全新的机会和挑战。我国的很多院校纷纷开始开展相关专业的双语教学。这是高等教育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改革。

1 发展护理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何谓“双语教学”?在我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目前绝大部分是用英语。而护理双语教学,不仅把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学习,还需要用英语学习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这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的护理起步和发展相比较国外是比较晚的,国内的护理理论和技能也相对比较落后。为了更好地发展这门学科,引进国外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我国护理队伍的英语能力整体不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科的前进和发展。但是,随着外资医院的引进、涉外病房的建立、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护士走出国门,都要求护理教育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除了拥有扎实的护理理论和操作技能外,还要有沟通能力和良好的外语水平。英语如今作为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是通向信息社会的“语言通行证”。所以,护理专业学习和掌握英语是大势所趋。

2 影响护理双语教学的几个因素

2.1 学校师资水平和数量:师资力量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双语教学是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而并非是学习英语, 语言学习不能脱离专业知识而独立存在,所以双语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精通流利的外语,并且能用英语传授护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而我国目前的双语师资力量是比较薄弱的。有老师业务能力很强可外语口语差强人意;有的老师毕业于英语专业,能熟练地运用这门语言,但是又苦于没有专业知识。这样的局面导致了目前高校师资匮乏,直接影响教学水平的提高。

2.2 学生的外语基础:决定双语教学成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学生。护理专业英语难度高,词汇量相当大,需要记忆大量的专业词汇,这方面的专业词汇是晦涩难记忆的,对于学生的英语基础是个考验。而如今高校生源来自不同地区,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性,这就成为了双语教学开展的一块绊脚石。

2.3 教学管理体制:虽然现在很多高校都开始了双语教学,但是有的却只是“面子工程”, 在教材选用、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监管上都存在一些漏洞,使得双语教学的质量不高。

3 提高双语教学的几点措施

3.1 加强双语教学师资力量建设:解决师资问题有多种渠道:一 是学校可以加大对于专业教师的培训。在教师团队中选拔优秀人才,可以为他们提供在国内的短期培训或者脱产的出国培训。二 大力引进业务能力强、外语水平高的复合型人才,其中可以包括一些有实力有经验的外籍教师。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拓宽人才引进的渠道,才能留住更多的优秀教师。三 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双语讲座,聘请外面得专家来校授课,提高教师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从不同方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3.2 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学生英语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直接影响到了双语教学的质量。所以,作为双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灵活的教学方法。上课注重师生互动以及营造融洽的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敢于“开口”表达。提高 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会比让他们仅仅知道反复做题、死记硬背更行之有效。此外,学校也可以创造一些良好的学习外语的环境,比如让学生观看外国电影,组织一些演讲和朗诵比赛,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英语运用和表达能力。

3.3 加强教学管理体制:这是高校双语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对于双语教学,需要学校管理层的大力支持,其中包括明确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选用等要求。同时,还需要确立科学的教学评估指标,建立一定的奖惩机制,激励教师的积极性,确保双语教学的质量。

展望:双语教学是国家发展势在必行的一个趋势。是提高护理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改革。虽然眼前面临一些困难,但是相信经过大家各方努力,必定能走出一条不同反响的路,为我国的护理教育事业写下光辉一笔。

参考文献

[1] 何平平,周钰娟,欧阳新平. 发展本科护理双语教学[J].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2,3(13):22

[2] 赵翔宇. 试析高校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J]. 中国地质教育,2005,(3):123-124

第6篇:护理教育发展范文

    社区健康教育是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全面的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它作为初级卫生保健的第一要素,是社区护理的工作重点,是护士必须掌握的工作[1]。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健康教育作为社区护理的重要措施,其影响超过疾病预防或治疗性干预[2]。国内护理界正努力探索健康教育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为实现更广泛人群的健康做着积极贡献。总体来说,国内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还不平衡,仍处于起始阶段[3]。

    1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现状

    1.1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职能 据常亚萍等[4]调查显示,北京市某社区人群的人均医疗时间为5.3 min,人均护理时间是31.5min。这说明,在社区护理中,护士与社区人群的联系最为密切,这一特点决定了护士应该成为社区健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然而,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和护士的工作职责不够明确,许多护士能够完成并且适宜由护理人员来承担的项目(健康教育)是由医生来承担的[5]。

    1.2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由于我国的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系统。而且理论和体制方面又不够完善,可参考的护理文献及书籍又少,使得社区护理健康教育仅仅停留在卫生宣传的层面,很难深入[6]。据统计资料表明[7],目前有84.0%护士对护理健康教育程序的基本内容了解肤浅或认识不足,80.5%对最佳的健康教育方法选择能力缺乏,80.0%对护士在健康教育中承担的角色不够明确。

    1.3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技术规范以及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没有专门的结构,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也没有较成型的健康教育程序及职业规范[8]。总之,我国的护理健康教育仍围绕着慢性病进行,多属于二级预防水平,与国外已达到的三级预防水平相比存在着差距。另外,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由于缺乏严格系统的考核管理体系,对社区护士的健康教育资格准入与审核制度及监控机制尚不完善[9],严重制约了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1.4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人力资源 我国社区护理人员多是来自一级、二级医院,从事健康教育的人员往往是经过短期培训或未培训先上岗人员,学历、职称结构偏低,专业结构也不合理。据调查统计,2001年的社区护士中有91%为中专学历,而且临时聘用人员占社区护理人员的2/3[10]。虽能满足社区基本卫生服务,但要使社区护理真正承担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任务,还是远远不够的。按照专家分析,合理的社区服务医护之比为1∶8~1∶12[4],我国开设的社区服务站远远没有达到这一标准,过少的人力使社区护士忙于应付大量的护理常规工作,没有足够的精力从事健康教育活动。有专家统计[4],社区护理服务项目花费人次最多的是输液,占66.1%;花费时间最多的仍是输液,占80.2%。

    2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对策

    2.1 将健康教育纳入社区护士的服务项目中 在社区护理中,居民健康教育是社区服务项目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护士由于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的技能培训,又最有时间和机会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她们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没有健康教育的护理,不能称其为整体护理[11]。国内专家也指出[12]:健康教育应首先纳入到目前的社区护理服务项目中。

    2.2 将社区健康教育融入护理实践和公共卫生实践中 社区护理是由护理实践和公共卫生实践综合而成的。护士在对居民护理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将健康知识传输给他们,在向居民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也是护理的过程。事实证明[3],凡是健康教育能够融入社区卫生服务各项工作之中,社区健康教育就能够发展,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社区护士把健康教育贯穿于三级预防的始终,与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结合起来,提高居民自我保健、自我预防、自我护理的意识和技能。社区卫生服务为护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2.3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应以“行为矫正”为核心 健康教育的核心在于“行为矫正”,通过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进个人、家庭、人群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达到全民健康的目的。故社区护理人员在帮助居民形成良好行为方面要求拥有行为改变的知识和处理策略;要求拥有评估健康行为和确认对象是否执行健康行为能力以及协助人们改变、评价行为的技能[13]。社区护理人员应运用健康教育的模式,以“行为矫正”为核心,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第7篇:护理教育发展范文

暑去寒来,不知不觉间,2015年悄然过去,2016年已经到来。回顾过去,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广东职业教育又走过了坚实的一年。

2015年,为努力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全国职业教育大省的广东,敢为人先,率先提出构建适应现代产业体系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职业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11月份,正式公布了《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下简称规划),为未来5年广东省职业教育发展描绘了一幅宏伟的蓝图。规划指出,到2017年,广东要基本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到2020年,要建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等职业教育纵向衔接、职业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横向贯通、学校企业社会相互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而《广东教育》(职教)杂志,坚持响应国家、广东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政策,本着“传播职业教育前沿理念,推广职业教育鲜活经验;追踪职业教育发展态势,打造职业教育广东品牌”的宗旨,在2015年里,积极地为广东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努力,兢兢业业地为广东职业教育发展鼓与呼。《建设世界高水平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绿色养眼,德育养心:一所富有人文气息的职校》、《真实教育:让教育返璞归真》等报道,大到国家的政策方针,小到某个校长或者教师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全方位地报道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进程,很好地发挥了《广东教育》(职教)杂志作为广东省的职业教育宣传主阵地的作用,同时体现了《广东教育》(职教)杂志为广东职教发展鼓与呼的满怀热情。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的公布,为广东现代职业教育在未来几年的发展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向,为“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国家战略持续提供优质技术人才支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预示着从2016年开始,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即将进入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而在全新的2016年,《广东教育》(职教)杂志将坚定不移地响应国家、广东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号召,大力贯彻《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的精神,兢兢业业、一如既往地为广东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8篇:护理教育发展范文

关键词:教师威信;思想政治理论课;维护;发展;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8-0283-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威信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稳定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形成威信的主客观条件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只要某一方面的条件发生了变化,高教师的威信就会受到影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形成之后,维护和发展已形成的威信也十分重要。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维护与发展的主要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的维护和发展主要包括:巩固已获得的威信;发展不全面的威信为全面的威信,发展低水平的威信为高水平的威信;防止威信的下降和丧失;提高威信的教育影响力[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具有全面的威信是很困难的。有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有较高水平,但在生活方面有些缺点,便没有威信;也有的教师在道德品质方面受到学生的尊敬,但由于业务方面的浅薄,也有可能受到学生的轻视。只有德才兼备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才能树立多方面的威信。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的维护和发展,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恢复已经失去的或降低了的威信,必须付出很大的努力。在大多数情况下,恢复已丧失的威信远比获得威信困难得多。因此,为了保持和提高威信,教师需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教育工作水平,克服缺点和错误,以维护和发展自己的威信。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维护与发展的策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的维护与发展,主要应从教师自身出发,着重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胸怀坦荡,实事求是

有威信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并不是说必须是没有缺点的完人。教师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是难免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坦荡的胸怀,是否敢于实事求是地承认并及时纠正自己的缺点错误。教师有错误,学生是会有看法的,教师做了自我批评,学生是会谅解的。教师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错误,不但不会降低威信,还会提高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另有一些教师喜欢在学生面前表白自己,想法设法炫耀自己的成绩,把自己的长处挂在嘴上,以为这样会抬高自己的身份,岂不知这正是弄巧成拙,自我吹嘘的人,他的成绩往往不被人重视。学生喜欢的是有学识,谦虚自重的老师,自吹自擂只能损害自己的威信。

(二)正确认识与合理运用威信

1.区分威信与威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维护和提高自己的威信,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对威信有正确的认识,把威信与威严严格区分开来。“威信”与“威严”不同:威信使人亲而近之,威严使人敬而远之。威信是“威”与“信”的有机统一,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理关系的反映。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威信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就是学生尊敬爱戴的教师。如果教师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信而不恰当地运用威信,损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对教师的亲近感,最终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的降低。

2.区分威信与权力。威信不是权力,威信依赖于别人对它的信服。而权力带有强制性,运用威胁去控制行为,它的基础就是服从,而且常常令人恐惧。我们必须看到,强迫的方式的弊端:一不能激发学习兴趣,二不能调动学习积极性,更不能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只能使学生被动的学习知识,能力培养大打折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外在形象教育将完全失败,还会产生负面作用甚至消极对抗情绪。因此,在教育中使用权力是违背素质教育原则的。 由于威信与平等、同情和真理相联系,因此威信是一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值得获取的品性,但它不是直接得来的,它是个人品性的一个方面。当一个学生忘掉教师所教的大部分知识很久时,他们将会记得教师对知识和人生的态度[2]。

(三)以“艺”强威,以“情”辅威,以“宽”立威

“艺”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艺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树立自己的威信,“德”为先决,但也绝离不开“艺”。教育艺术高,育人效果就会好,学生就会心服口服;反之,育人效果就差。提高教育艺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切实解决好如下问题:(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应将学生看成是有血有肉、有需要、有情感、有独立人格的主体,尊重其主体地位。(2)树立新的教学观。要变“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要让学生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3]。

“情”主要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知识的传递与接纳离不开情感的参与和投入。教师要时时注意加强和学生心灵的沟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亲密无间的伙伴关系和合作关系,在情感上和学生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悟其道,入其“境”,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才会形成,这样,教师不仅能实现“传道、授业、解惑”之目标,而且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

“宽”是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学会待学生以宽容。所谓宽容,决不能错误地理解为是对学生各种思想行为的漠视和放纵。恰恰相反,它的前提条件是对学生严格要求,主张对有缺点、有错误的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某些环节或某些方面,可以适当放宽、灵活处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四)不断进取,言行一致

当今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向旧有的教师权威提出了挑战,赋予教师威信以崭新的内容,要求旧有的教师权威向新型的教师威信转变。一是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中心正被学生中心所代替,师生的界限有时变得模糊;二是传统教育资源的奇缺所形成的教师的独享性权威,正在被知识爆炸所带来的开放的、包容巨大的信息资源所削弱;三是一元化的教师权威正在向多元化的教师威信转变。这就促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不断进取,使自身的素质跟上时代的发展要求。另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代表社会成年一代向未成年一代传授先进思想和道德规范的,他们要培养、训练、陶冶学生的品德和情操。因此,一般来说,在学生的心目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守纪律、讲文明、懂礼貌、有道德的典范。如果一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言行举止与学生心目中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形象”不相符,他在学生中的威信就会降低。反之,如果与学生希望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形象相一致,则不仅会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学生教育的感染力,而且可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典范性,提高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信赖和崇敬感。

(五)长期坚持,从多方面完善自我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的维护和发展是一个长时期的艰苦磨砺的塑造过程。说它是长时期的,是因为威信的建立并非一日之功,不可一蹴而就;说要经过艰苦磨砺,是因为威信的建立没有捷径可走,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说是一个塑造过程,是因为威信的建立需要精心设计,刻意雕塑。要使人们真正理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威信的本质内涵,尤其是以恰当的方式体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威信,并且正确地运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威信来教育学生,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这就必须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长期坚持提高自身修养,从多方面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338-339.

第9篇:护理教育发展范文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借助于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工具和互联网文化和金融业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的一种新型的金融类型。但是互联网金融绝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机械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便捷、透明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广大用户熟悉接受后,尤其是对电子商务模式的接受,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型金融模式及新型业务。从互联网金融相关知识分析入手,进而介绍当今互联网金融实现的技术创新,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方法预测互联网金融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可能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进一步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和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技术发展路径和技术创新方法。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技术;技术创新;技术进步

一、引言

创新是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源泉,不进行创新的公司必然死亡。实践已经证明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它们只有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与进步,才能不断地促进企业的持久发展。互联网金融是一种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工具和互联网文化和金融业相结合的新型金融模式,所以互联网金融绝不可以照搬传统的金融模式来为自己服务并作为发展自己的手段,互联网金融必须在借鉴传统金融的一些好的方法和手段同时加强互联网金融技术创新、互联网金融工具创新、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互联网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和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创新来促进自身稳定、持续和健康发展。

二、技术创新和进步相关理论

(一)技术创新的内涵和特点

技术创新是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研究与开发、工程化、商业化生产,到市场推广应用整个过程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可见技术创新理论是一种科学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一体化发展的理论。技术创新活动有如下特点:一是综合性,技术创新是技术和经济(教育、文化)相结合的综合性活动。技术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技术能力也是技术与经济、教育和文化相结合的综合能力。二是系统性。技术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某一种单项活动或某一环节。三是创造性,技术创新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创造性过程。四是技术的开发,生成与技术的有效应用的统一,五是与市场紧密联结。

(二)技术创新的地位、内容和作用

技术创新是创新的核心内容,也是众多企业关注的核心。技术创新是企业家的特殊工具,企业家可以利用这一工具来开发新的市场。技术创新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定向研究成果,对产品技术、工艺技术、技术系统进行创新、研究和推广;(2)进行工业化、商品化开发的小试技术成果和中试技术成果的二次开发;(3)具有技术进步性和创新内容的技术改造项目;(4)在消化、吸收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开发的引进技术国产化;(5)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和生态研究的开发项目;(6)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项目;(7)其他新的技术开发。(1)技术创新有助于经济增长;(2)技术创新有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3)技术创新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技术进步概述

广义的技术进步指经济增长中不能用要素投入来解释的任何其他因素之和。技术进步有不同类型,包括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节约的资本在比例上大于节约的劳动。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节约的劳动在比例上大于节约的资本。中性型技术进步,劳动和资本同比例的减少。技术进步过程遵循从研究开发到技术创新再到技术扩散的规律。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技术进步极大的提高生产率;技术进步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技术进步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技术进步能够降低劳动强度。

三、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和进步

(一)支付方式创新

支付方式创新的一个典型代表就是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的优势在于其基于互联网的PC端有较好的Web支付客户体验,并拥有庞大的客户资源与销售渠道。“第三方支付”作为资金支付结算的环节,按发展历程分为:“线下支付”、“线上支付”和“移动支付”。目前,第三方支付积极开展业务创新,通过条码等技术手段模拟实现了近场支付的功能(支付宝的二维码支付)以及类似Square模式《的移动支付产品(如快钱推出的“快刷”),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未来潜力巨大。

(二)投融资方式的创新

互联网金融投融资方式的创新实际上是部分取代了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职能,大幅降低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及交易成本,某种程度上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和替代民间金融的有效尝试。网贷资金具有“短、急、小”等特点,目前多集中于银行忽视或不重视的区域。由于准人标准过低及监管缺失,虽市场需求反应敏锐但面临未来金融监管收紧及银行体系挤压及收编的可能性。

(三)服务方式创新

无论是传统金融行业还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它们都必须把提高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方式和完善服务措施摆在突出位置。如果在其他方面做得还不够理想,那么在服务方面加强建设和改进将会使企业获得比较优势。

(四)产品创新

除了参与者更多外,互联网理财的另一个明显趋势是,产品类别不再局限于货币基金,而是向万能险、投连险、债券基金等扩张。2月14日,支付宝推出了一款名为“元宵理财”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达7%。这款产品曾被外界猜测为“余额宝2号”,但它对接的是两款1年期万能险理财产品,到了3月底,阿里巴巴又推出“娱乐宝”理财与增值服务平台。

(五)金融模式创新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大体有第三方支付模式、网络贷款平台模式、大数据金融模式、众筹模式、信息化金融机构模式和互联网金融门户模式六大模式。随着互联网金融不断地发展和互联网金融行业在各方面的不断创新,未来一段时间里,互联网金融模还会出现一些更新更适应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的模式。这不仅有利于互联网金融模式本身创新,也有利于互联网金融其他方面的创新和互联网金融行业整体的发展。

四、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技术路径

对于互联网金融这个“新事物”,金融监管总体上应当体现开放性、包容性、适应性,同时坚持鼓励和规范并重、培育和防险并举,维护良好的竞争秩序、促进公平竞争,构建包括市场自律、司法干预和外部监管在内的三位一体的安全网,维护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一是关注和防范系统性风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于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具有双重性,这应当是金融监管机构关注的焦点。一方面,通过增加金融服务供给、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进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助于降低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也可能会放大系统性风险。互联网金融准入门槛低,可能会使非金融机构短时间内大量介入金融业务,降低金融机构的特许权价值,增加金融机构冒险经营的动机;二是严厉打击金融违法犯罪行为。在精心呵护互联网金融的创新精神和普惠性的同时,必须及时惩治各类金融违法犯罪行为。互联网金融发展良莠不齐,少数互联网企业运营中基本没有建立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体系,而是披着互联网的外衣不持牌地做传统金融,有些平台甚至挑战了法律底线;三是加强信息披露,强化市场约束。信息披露是指互联网金融企业将其经营信息、财务信息、风险信息、管理信息等告知客户、股东等。准确充分的信息披露框架:有助于提升互联网金融行业整体和单家企业的运营管理透明度,从而让市场参与者对互联网金融业务及其内在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发挥好市场的外部监督作用,有助于增强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任度,奠定互联网金融行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有助于避免监管机构因信息缺失、无从了解行业经营和风险状况,而出台过严的监管措施,抑制互联网金融发展;四是互联网金融企业与金融监管机构之间应保持良好、顺畅、有建设性的沟通。互联网金融企业与金融监管机构之间良好、顺畅、有建设性的沟通,是增进相互理解、消除误会、达成共识的重要途径;五是加强消费者教育和消费者保护、强化行业自律和加强监管协调。强化消费者保护是金融监管的一项重要目标,也是许多国家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重点。要引导消费者厘清互联网金融业务与传统金融业务的区别,促进公众了解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性质,提升风险意识。

五、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技术途径

(一)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内在联系

我们可将金融创新理解为是金融领域的各种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的总合。金融创新是指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而创造新的金融市场、金融商品、金融制度、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手段及金融调节方式。金融创新的兴起是多种因素的汇合,这些因素包括不断发展的电子通信技术、变化中的金融管制环境、日益增长的金融机构竞争以及动荡不定的金融市场。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金融的发展使金融的风险管理、信息处理、筹融资、资源配置、支付清算等功能进一步完善,为技术创新提供必要的服务和资源,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另一方面,技术创新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对金融提出新的需求,推动其发展,同时,技术创新带来的新技术也极大地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和提高了经济效率,支持了金融发展。

(二)技术创新对金融发展的影响

首先,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成本逐渐降低,利用电子技术取代人工成为现实,从而形成了从前台到后台、从交易处理到内部管理、从档案管理到文件传输等全方位的电子化体系。另外,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POS机、Al,M机等客户服务系统的稳健发展,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新的服务形式出现,Intornet正在给全球银行业带来革命性转变。

其次,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机构利用信息技术降低了有关业务的经营成本和人工成本,简化了大量的工作,效率得到巨大的提升。现如今,对信息技术的投资形成了贯穿整个金融业的信息流通网络。各种金融机构联系更加紧密,各大交易清算系统一也建立了内部联系。在这种新形势下,只有满足标准化、信息化、数字化的金融交易产品才能在现有的金融交易网络上流通,比如资产证券化。

再次,大数据技术:一是流处理,伴随着业务发展的步调,以及业务流程的复杂化,我们的注意力越来越集中在“数据流”而非“数据集”上面。二是并行化,大数据的定义有许多种,以下这种相对有用。“小数据”的情形类似于桌面环境,磁盘存储能力在1GB到10GB之间,“中数据”的数据量在100GB到1TB之间,“大数据”分布式的存储在多台机器上,包含1TB到多个PB的数据。三是摘要索引,摘要索引是一个对数据创建预计算摘要,以加速查询运行的过程。四是数据可视化,可视化工具有两大类:探索性可视化描述工具可以帮助决策者和分析师挖掘不同数据之间的联系,这是一种可视化的洞察力。

最后,云计算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过去在图中往往用云来表示电信网,后来也用来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

六、结论

互联网金融将是未来金融的发展方向,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迎合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互联网金融将会是一个高增长、高附加值的新型产业。其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市场价值也将会是不可估量的。同时,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金融从诞生之日起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但是当前形势下,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这是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这些问题也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技术方法和技术措施解决的。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类型必须在一些关键领域和关键方面实现创新发展才能在未来激烈竞争的金融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要实现这一目标,必然要借助于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来实现,也可以说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扮演重要角色。

参考文献:

[1]

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百度搜索[EB/OL],百度百科[EB/OL]

[2]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O2O将成创投热点.中国金融信息网[EB/OL]

[3]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EB/OL]

[4]黄震.P2P网贷平台热的冷思考[J].中国报道,2013(2)

[5]张萌.网络金融的风险控制分析[J].时代经贸,2013(4)

[6]童楠,陈建刚.金融遇上互联网[R].国金证券专题研究报告,2013

[7]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R].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2012

[8]万建华.(2012)点评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与未来金融业变局[J].新金融评论

[9]杨涛.互联网金融挑战大财富管理[N].上海证券报,2013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