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临床兽医学和兽医区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12-
从字面上讲,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现出的独特的色彩与风格,特色也可以说是一事物显著区别于他事物的风格和形式,特色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是其内在属性独有的外在表现。
1细看校区,提炼特色
常言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庐山中”,我们读书在荣昌校区中,生活成长在荣昌校区中,工作教书在荣昌校区中,不是专题思考“荣昌校区的特色及建设”这样的问题,对荣昌校区的特色真还一下难说出个“1、2、3”,现在我们对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和其他办学单位比较,细推慢敲,发现其特色可发掘提炼为如下五点:
1.1 职业学校,抗战时期为中央畜牧实验所、农业实验所和血清研究所所在地,解放后更名为四川省荣昌畜牧兽医学校(全国重点中专),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升建为四川畜牧兽医学院。2001年与原西南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合并组建新西南农业大学,设立荣昌校区,2005年7月,西南农业大学与西南师范大学合并组建西南大学,更名为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现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西南大学的一个校区,从建校至今,跨越两个世纪,办学已75年,不可谓历史不优久,底蕴不深厚,办学经历特殊啊。
1.2 得天独厚,办学环境特殊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位于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铁路中段的成渝经济走廊、海棠香国的“中国重庆畜牧科技城”荣昌县城。荣昌畜牧优势突出,被农业部定为“中国畜牧业示范区”的核心区,有中国三大和世界优良地方猪种之一的荣昌猪,是我国推广面积最大、最具影响的地方猪种之一,是四川白鹅的主产区,全国养蜂大县,畜牧业发达,饲料生产企业50多家,GMP药物生产企业10余家,为西部最大的兽药饲料生产基地和集散地,是全国最大的仔猪生产基地,年产仔猪200万头,辐射四面八方,校区及师生与这些企业合作紧密,整个荣昌就是我们办学的学堂,真可谓校区办学环境特殊,得天独厚。
1.3 铺垫良好,办学条件可圈可点
校区为重庆市园林单位,占地462亩,校舍建筑面积13万余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0余万册,70个中外文数据库,400多万册电子文献;各类在校生495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30余人;在职教职工470余人,专任教师24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150余人,教师中具博士50余人、硕士学位者70余人,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农业部兽药审评委员,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重庆市322人才工程1人,重庆市学术带头人等20余人, 重庆市学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3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硕士生导师36人。
近年来承担了一批国家、省及地方重大科研、技术推广课题, 完成科研课题40余项;培育成功了重庆市第一个家禽地方品种——“渝西乌鸡”;推广畜禽传染病防治、饲料、兽药、生物技术、种草养畜、特种水产养殖等方面的新成果40余项;有二十余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其中小鹅瘟、 猪丹毒、猪伪狂犬病检测方法等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动物疫病检测规程;鸡传染病法氏囊精制卵黄抗体获国家生物制品二类新兽药证书;两双人才培养模式在养殖技术高职专业中的探索与实践获重庆市政府一等奖;重庆市肉牛杂种优势利用研究项目实施三年,为丰都县新增产值10547.5万元,新增纯收入3438.5万元;年产100吨萼山老腊肉产业链项目,为企业半年盈利320万元;有10多位专家参加《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等国家重要专著编撰工作。
先后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吉尔吉斯、秘鲁、印度等20多个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的大学、科研机构、畜牧兽医水产界进行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并与泰国卡赛萨大学等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与台湾中华亚太小动物中医学会建立学术往来。
建有畜牧科技城兽药研发检测技术中心、动物疾病快速诊断防治中心、畜禽健康养殖技术中心、名优鱼类养殖技术中心、牧医渔业管理软件研发中心、牧医渔业经济研究中心、牧医渔业信息咨询司法鉴定中心、牧医渔业人才培训中心;拥有年产18万吨的现代化饲料生产车间的饲料总厂、牧场、渔场、兽药厂、动物医院等设施齐全的教学实习场所,并与中国重庆畜牧科技城8家大型GMP兽药和饲料企业建立了“8+1”校企联合体,与川渝两地及全国几十家大型饲料、兽药、水产生产企业等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双赢,为办学为师生开辟了广阔的校外教学科研实验实习基地。
这些可圈可点的办学条件,为我们的荣昌校区办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1.4 学科专业发展,办学格局初显
校区现有动物科学系、动物医学系、水产系、商贸系、信息管理系等5个系和基础部、网络与继续教育部五个办学系部;开设有动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医学、动物药学、水产养殖学、水族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等10个普通本科专业;养殖技术专业为国家精品专业,畜产品加工学为市级精品建设课程,动物遗传学、中兽医药学、大学基础化学为校级精品建设课程;有动物营养分析、动物分子遗传、细胞培养、预防兽医学、小动物疾病防控、畜产品加工等6个重点实验室;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动物遗传育种、水产养殖学、化学等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这些学科专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畜牧、兽医、水产为主,覆盖牧渔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文、理、工、管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
1.5 桃李满天下,名人辈出炉
在75年的办学中,校区始终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宗旨,教育学生以“勤学苦练,有真本事,解决问题,受人欢迎”为出发点,形成了 “植根牧渔业沃土,产学研紧密结合,培育行业英才” 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覆盖了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为荣昌、川渝、西部及中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走出了一条立足荣昌、放眼川渝、辐射中国的特色办学之路。几十年来,校区为社会输送人才近7万名毕业生,他们遍布全国各地,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发挥专业基础扎实,能吃苦耐劳,实践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在较短时间内就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或行业领军人物,有全国青年科学家国际知名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如采用基因敲除技术首次实现了人类培育“基因敲除”克隆猪,向异种器官移植迈出了关键一步、为人类的器官移植开辟了新天地的国际知名学者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院长赖良学教授,在佛罗里达州创办 Chi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ine的国际知名中兽医学家谢慧胜教授、吉林大学共患病研究所双跨教授、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病毒学研究室研究员疫病学家涂长春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家畜寄生虫病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朱兴全教授,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所长、挑战集团董事长、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蔡辉益,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农业部动物疫病病原学与免疫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周继勇教授,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检测技术研究室、从事猪瘟病毒病研究、被评选为农业部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得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被评选为振兴中国畜牧贡献奖十大杰博士研究员的王琴,浙江大学生物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杭州汇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中国动物药品学会副理事长、复旦大学药学院兼职教授、教授级高工,陈贵才,获2012年“十大杰出兽医” 称号的基层职业兽医师尹华江, “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知名企业家,如铁骑力士集团冯光德总裁,重庆澳龙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阳春,重庆方通动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唐建华等,有的还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动物科学系学生邓费建、动物医学系学生邓波兄弟俩,被评为“2006中国教育年度十大新闻人物”和“2006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并荣获“重庆青年五四奖章”,受到国家教育部和重庆市领导的接见。
2 思考未来,铸造特色是我们的责任
荣昌校区特色建设之路就是“思考未来,铸造特色”之路,这是我们的责任。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只要作到“秉承传统,继往开来”、“放开眼界,接轨世界”、“打破瓶颈,适应环境”、“谋划资金,规模建设”,“览天下英才,铸特色校区”这六点,荣昌校区的特色便会自然彰显。
2.1 秉承传统,继往开来
2007年教育部专家进驻校区开展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时,在对校区全面考察调研后,对校区做出把脉式诊断,给予“历史长久、传统优良、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团结向上、前景美好” 的优秀评估,这一评估是对校区70年办学的肯定与褒扬,更是对后来人的激励与鞭策,我们应珍惜这一“评语”,目前,西南大学作为教育部“211”建设、重庆市与教育部“部市”共建大学,为校区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今日荣昌校区在“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办学精神鼓舞下,应以“含弘光大,继往开来”为己任,秉承“艰苦创业,负重自强”的优良传统,继往开来,思考未来,打造特色。
2.2 放开眼界,接轨世界
纵观全国,放眼世界,与时俱进, 树立“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教育”理念,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与世界接轨,按现代大学教育制度、标准、管理来抓校区的教育教学工作,走“外借鉴,练内功” 之路,在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引进新的办学理念、遵照行业或专业标准(如动物医学办学的质量管理规范,即世界兽医办学GMP制度),用世界现代大学的管理方法手段来发展建设校区。
2.3 打破瓶颈,适应环境
为创造更加特色的校区得有一个良好宽松的建设环境,荣昌校区的建设,目前有许多不利的制约瓶颈,如中国现今大学内部均以“处、院”为建制,“处、院”下再设非建制的“办、系”,而西南大学给校区以“系、办”为建制,这样的设置往往被社会被同行误解,办事难交流不便,极不利于校区的发展。目前,“系、办”名称的“顶层框架”设置是制约校区发展的最大“瓶颈”,它如大钳架颈,使校区处于窒息的状态,这样怎么发展?在此状态下,何谈特色建设?必须打破这些钳一样的制约瓶颈,有了良好宽松的环境,校区人才可迈开步子,甩开膀子,开动脑筋,用智慧打造更好的特色校区,为此,我们应向西南大学最高决策层郑重提出,只有改校区的“办”为西南大学荣昌校区×ד处”、改“系”为西南大学荣昌校区×ד学院”,如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学生处,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院等,哪怕是级别、待遇不变,但名称必须改,才会被社会认同,才不会被误解,才利于交流交往,才利于校区办学发展。
2.4 谋划资金,规模建设
校区要在“人、财、物”三方面多做谋划,把人财物三篇文章做好、作精,眼前尤其是“资金”这篇文章更显急迫,把握好“211工程建设”、“部市共建”机遇,加大校区“十二·五”规划执行力度,落实规划的建设项目,尤其是重大项目,力争财政部、重庆市的资金更多地投到校区来,要抓紧,机会稍纵即逝,失不再来,筑巢才能引凤啊。
2.5 览天下英才,铸特色校区
我们要树立“人才强校,学科标杆,专业强优,科学管理”的理念,在“人”字上下足工夫,尤其是校区的“特色专业”方面的人才更是如此,人是校区特色建设之根本,人才是建设特色校区的关键,古人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成为人才需要有漫长的时间与锻炼的过程。因此,我们要特别早抓人才队伍的建设,方式方法可多种多样,如采取“外引内培”、“高薪聘任”等办法,揽尽天下英才、用心培养打造在学科专业方面叫得响的、全国的、世界级的专业学术学科“领头羊”,校区有了“大师”,“大学”的味道便出来了,那时的校区自然便成了底气十足的特色校区。
总之,我们在“思考未来,铸造特色”的道路上,只要尽到了“秉承传统,继往开来”、“放开眼界,接轨世界”、“打破瓶颈,适应环境”、“ 谋划资金,规模建设”,“览天下英才,筹特色校区”六点责任,荣昌校区、美丽校区、特色校区便自然彰显。
关健词 山羊痘病;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58.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298-01
1 发病情况
近几年来,随着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的体现,加之垫江县平坝农田比较少、外出务工劳力多等因素促进了垫江县山羊业的快速发展。据统计,山羊存栏由2012年的35 941只上涨到2015年的49 150只,增幅达36.75%;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疫病也随发展而出现。如山羊痘由山羊痘病毒引起,临床上以皮肤和粘膜发生特殊红斑、丘疹、水疱、脓疱和结痂为特征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自2013年10月在垫江县零星散发后,2014年、2015年连续2年在相同的月份出现更多病例,并造成较多死亡。记录显示,2014年9―10月,在明月山脚近5 km的12个山羊养殖场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病例,造成了较大损失,其中一家发病前存栏山羊232只,痊愈后仅存栏76只,死亡率达到67.2%,业主曾丧失养羊信心。2015年虽同样发生,但防制得法,使患病母羊及流产胎儿都存活下来,损失降到了最低。在3年的临床防治实践中,笔者总结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防制措施,以供参考。
2 临床症状
山羊群中,不论大小、性别,从体况差开始,陆续发病,体温升高至41~42 ℃,精神萎顿,食欲减退,眼结膜潮红,鼻腔或眼角流出粘脓性分泌物,呼吸困难,时而轻咳,似严重感冒症状;孕羊流产,带仔羊泌乳减少或无乳。首先在皮肤无毛或少毛部发生痘疹;继而在头部、腹部、躯干的毛丛中看到或触摸到隆起于皮肤表面的豌豆至黄豆大的痘疹。痘疹最初表现为圆形红色斑疹样,继而迅速发展,形成水泡,部分水泡中央凹陷,然后水泡变为脓疱;有的脓疱形成溃疡,最后衰竭、全身发臭而死;有的脓疱干后形成痂皮,脱落后遗留瘢痕,表明痊愈。
3 病理变化
剖解濒死期羊只,尸体消瘦,有些皮肤缺损,丘疹下的肌肉及结缔组织充血、出血。鼻腔、喉和气管黏膜充血,混有浆性分泌物,有些呈卡它性、出血性炎症,黏膜上有淡灰色小结节。淋巴结肿大,个别病例胆囊肿大,心肌变性,一般肺呈卡它性炎症,严重者可见肺上有黄豆大、灰色或淡红色的坏死结节。其他脏器无明显病变。
4 诊断
4.1 初诊
据流行病学和临床诊状即可作出初步诊断。
4.2 实验室诊断
4.2.1 包涵体检查。取丘疹组织涂抹在玻片上,进行姬姆萨氏染色后,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胞浆中有大量的包涵体。
4.2.2 血清琼脂扩散试验。取高热期病羊皮肤疹块,按1∶3用PBS液(pH=7.2)研磨,反复冻融,超声波裂解处理,离心,取上清液作待检抗原;对山羊痘阳性血清进行琼脂扩散试验,在37 ℃环境中经过24~48 h,观察为阳性即可确诊。
5 防治
5.1 疫苗免疫
疫苗免疫对于预防山羊痘病属于较为可靠的防治方式。疫苗免疫用山羊痘鸡胚化弱毒苗,采用皮下注射,每只0.5 mL,7~8 d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约为1年。
5.2 封锁与解除
一旦发生山羊痘后,应立即封锁疫点,隔离病羊,分群饲养;对尚未发病的同群羊,用山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当全部山羊痊愈,对羊及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后,再观察2个月,若再无发病山羊,即可解除封锁。
5.3 治疗
在严格隔离的条件下,对病羊采取以防止继发感染为中心的治疗措施。首先确保饲养环境温度适中、不受冷风袭扰,活动空间大、含汁饲料充足(如南瓜);其次以头孢菌素(0.1 mg/kg体重)、磺胺类药(10%的磺胺间甲氧嘧啶0.5 mL/kg体重)进行皮下注射,防止继发感染。珍贵山羊品种病初可配合高免血清或本场痊愈羊血清治疗,效果更好。
5.4 消毒
深埋或烧毁病死山羊尸体,圈舍及用具可用1%福尔马林、10%漂白粉或0.3%~1.0%的复合酚等进行喷洒消毒。
6 体会
6.1 与羊传染性脓疱的区别
从临床上注意与羊传染性脓疱的区别:脓疱病,绵羊、山羊均可发,发病后无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且疱疹中央无脐状凹陷,多数互相融合形成大的增生性疣状物,并在其上结成厚而坚硬的角质化痂皮。
6.2 防护管理措施
6.2.1 饲养管理措施。山羊痘在我国被划为一类动物疫病管理,传播迅速,损失大,尤其是初次传播,死亡率高达50%,因此在饲养管理上应特别注重3个方面:一是严禁从疫区购进种羊,必须引进时,应先做好疫病调查,引入后经过检疫和消毒,隔离饲养2个月确证无病,进行体表消毒后才能混群。二是在常发地区,每年9月初,用羊痘鸡胚化弱毒苗每只0.5 mL于皮下进行兔疫注射。三是在保证圈舍空气清新、干燥、冬暖夏凉时,注重天气骤变时保养,防止羊体抵抗力下降[1-3]。
6.2.2 及时发现、快速反应、严格处理,减少损失。山羊痘主要发生于春秋两季天气变化频繁的季节里,最先主要侵袭养殖环境差的羔羊和体况较弱的羊,对绵羊和其他动物不传染。死亡主要是由于消化道、呼吸道继发感染引起吮吸、吞咽困难和肺炎所致。及时采取封锁、扑杀是该病最终扑灭的重要措施,因此羊痘流行地区应禁止运出羊只及各种羊产品,应确保全部病羊痊愈2个月后,才能解除封锁[4-7]。
6.2.3 彻底消毒灭源,是控制山羊痘流行蔓延的重要措施。垫江县95%左右的山羊处于半牧半饲状态,平时对羊圈及环境很少进行消毒。虽说患山羊痘病后的痊愈羊不带毒,但病原体在其被毛及被毛下痘痂内可以存活6~8周,因此应按期进行消毒。
6.2.4 注意防护和管理。一是山羊痘属于人畜共患病,人感染后,腹部、背部、手臂和腿部皮肤有严重的小水泡出现,1~2周后方可痊愈。二是对病羊在保证饲养管理(如保暖、饲喂易消化饲料、铺垫草等)的基础上,用头孢菌素、磺胺类药进行皮下注射,防止继发感染;同时不间断用0.1%高锰酸钾液清洗黏膜。三是用高免血清或自家血清,期间避免用酸碱溶液或磺胺类等药物,以免干扰免疫力的产生。
7 参考文献
[1] 王效田,兰朋云,夏明龙,等.山羊痘的诊断与防制[J].中国兽医杂志,2001(3):28-29.
[2] 鲍正宏.山羊痘中西药防治报告[J].中兽医学杂志,2001(3):21-22.
[3] 蒋跃进,汤生良,朱国祥,等.丹阳市山羊痘的发生与防制[J].畜牧与兽医,2002(8):48-49.
[4] 应世吉,陈美和,郑卫兵.山羊痘的诊治[J].中国草食动物,2002(6):45-46.
[5] 刘丽,冯艳风.秋季山羊痘暴发流行的诊治[J].当代畜牧,2002(11):17.
关键词猪高热病;中兽医辨证;综合防治
近来,夏秋高温季节在全国多个省市发生以高热不退、病因多样、病情复杂、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治疗因难的猪病,给养殖户(场)造成了重大损失。猪病已成为影响养猪业持续发展、农民增收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现将笔者在诊疗过程中的体会介绍如下,以期能对养殖户和兽医工作者有所裨益。
1临床症状
仔猪和生长育成猪发病严重,病猪表现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废绝,体温升高至40.5~42℃,个别猪突然死亡;大多数病猪呼吸困难、喜伏卧;部分猪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喘气急促;部分病猪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眼分泌物增多,有结膜炎;部分患猪粪便秘结、呈球状,也有的猪有腹泻现象,尿量少、混浊、颜色加深,甚至出现血尿;病程稍长的病猪则可见消瘦、全身苍白、贫血,有的则全身黄染;部分患猪耳朵发绀呈紫红或暗红色,腹下、四肢末梢、臀部等多处皮肤有大小不一的紫斑,有的皮肤见出血;部分患猪四肢尤其是后肢站立困难或无法站立;有的还有全身抽搐等神经症状;部分母猪在怀孕后期(100~110d)出现流产,产死胎、弱仔或木乃伊胎,屡配不孕。
猪群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低不等,饲养条件差的养殖户(场)发病率可达50%~100%,死亡率可达30%~50%。
2剖检变化
(1)肺肿胀、硬变、点状或片状出血,部分病猪的肺表面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覆盖,甚至和肋骨粘连,部分病猪肺的膈叶的腹侧呈紫红或灰红色,个别肺有化脓灶。
(2)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肺门淋巴结、纵膈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有的淋巴结有出血、坏死现象。
(3)多发性浆液性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胸腔、腹腔有很多纤维蛋白渗出物),并造成肺浆膜与胸膜、心肌与心包粘连,拉动腹腔脏器时常会引起胃肠的破裂而见内容物漏出。
(4)肝脏、脾脏肿大,颜色变淡,质脆;心冠脂肪、心内外膜、肠道、膀胱、喉头、脾脏偶有出血点;肾脏严重肿大、颜色变深呈褐色、质脆、有瘀血或出血现象;回肠、盲肠、结肠粘膜上覆有糠麸样物质,剥离后有小的溃疡灶。
(5)多数病死猪胃弥漫性出血或糜烂、溃疡、穿孔,常引起胃肠及腹膜粘连。导致胃糜烂、溃疡、穿孔的可能原因有:①以热应激为主的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应激使得肾上腺素大量分泌,消耗高能磷酸化合物ATP、磷酸肌酸,机体缺氧,糖酵解过程增强,产生大量乳酸,胃酸分泌也相应增加,从而容易破坏胃粘膜,引起胃部炎症。②长期厌食使胃内容物减少,胃内盐酸浓度增高,胃壁相互磨擦加剧,易破坏胃粘膜保护层而出现自我消化。③一些败血疾病,破坏血液中红细胞,使得血液中氨基酸浓度增加,引起胃酸分泌增加。④大剂量或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可增加胃酸分泌而减少胃粘液分泌。⑤大剂量或长期使用安乃近等强退热药物可抑制凝血酶原合成,造成溶血,也引起血液中氨基酸浓度增加,从而导致胃酸分泌增加。⑥还可能是病原体的致病特性,如胃炎弯曲杆菌、圆环病毒等。
3实验室检查
淮安市畜牧兽医站采集35份典型病料经本站实验室和送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江苏省畜牧兽医总站实验室检查,通过直接镜检、细菌分离、凝集试验、生化反应、单抗酶联免疫试验、RT-PCR等实验室方法,诊断结果为:7份未分离到病原微生物、4份分离到C型链球菌、4份分离到巴氏杆菌、6份分离到副伤寒沙门氏菌、11份镜检到附红细胞体、5份猪瘟病毒强毒阳性、15份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阳性、7份猪伪狂犬病毒阳性、14份PCV-Ⅱ阳性、3份流感病毒阳性,并且有17份样品检测到2种或2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
4病因分析
近来发生的猪病情况十分复杂,根据对我市猪病情况和气象资料调查结果,猪病多发生在7~10月高温、高湿季节,结合门诊、实验室检查,笔者认为暑热和高湿等应激因素是夏季猪高热病的主要诱因。由于暑热、高湿、运输、免疫注射、气温骤变等应激而致猪体抵抗力下降,常引起继发感染,继发疾病有: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圆环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典型或非典型性猪瘟、猪肺疫、猪伪狂犬、仔猪副伤寒、附红细胞体病、流感等,以及上述疾病的混合感染,而以混合感染更为多见。
5中兽医辨证论治
5.1中兽医辨证
中兽医认为高热病属于温病范畴,常由暑热或外感病邪引起,温病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
5.1.1卫气营血辨证。温病过程中卫气营血的病理变化和证候表现,反映了温病病邪入侵部位的浅深、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阶段及其相互传变。由表入里标志着病情由轻转重;由里达外,反映了病情由重转轻。在传变过程中,有卫分之邪未罢,而又兼见气分或营分证的,是为卫气同病或卫营同症;有气分之邪未解,而又兼见分及血分证的。温病卫气营血的传变,不是固定不变的,只要掌握了卫气营血的证候表现,也就识得了卫气营血的相互传变。
(1)卫分证。多见于温病初期,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咳嗽、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等。正如叶天士言:“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主气属卫。”以发热恶寒并见为卫分证的基本特征。
(2)气分证。卫分之邪不解,向里传变进入气分。由于病变所在的部位不同,其证候表现也有所区别。如热邪雍肺,则见发热、咳嗽、气喘、口渴、苔黄、脉数等;热盛阳明则见身体壮热,不恶寒,但恶热,渴欲冷饮,舌苔黄燥,脉滑数或洪大等。以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为热在气分的基本特征。
(3)营分证。多由卫分、气分传变而来,但也有一发病即邪在营分的。邪热入营则舌现为身热夜甚,口干但不甚渴饮、斑疹隐隐、舌质红降、脉细数等。舌质红降为邪入营分的基本特征。
(4)血分证。多由营分证发展而来。热入血分多见高热,烦躁不安,甚至神昏或痉厥,舌质深绛,吐血、衄血、便血、溲血、斑疹密布等证。其中以舌质深绛和出血见症为热入血分症的基本特征。
5.1.2三焦辨证。三焦所属脏腑的证候表现,也标志着温病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上焦手太阴肺的病变,多为温热病的初期阶段;中焦足阳明胃的病变,多为极期阶段;下焦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的病变,多为末期阶段。但也不尽然,具体疾病的病程应具体分析。三焦所属脏腑证候的传变,一般多由上焦手太阴肺开始,由此而抟入中焦;中焦病不愈,则多传入下焦肝肾。也有上焦证未罢而又见中焦证的或中焦证未除而又出现下焦证的。
(1)上焦证候。主要包括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包的病变。如表邪入里,邪热壅肺,肺气失宣,则见身热、口渴、咳嗽、气喘、苔黄、脉数等证。如肺经之邪不解,内陷心包,机窍堵闭,则见舌质红绛、神昏、肢厥等证。
(2)中焦证候。主要是指手足阳明和足太阴脾的病变。阳明与太阴相为表里,脾胃同居中焦,阳明主燥,太阴主湿,邪入阳明而从燥化,则多呈里热燥实证。常见大便秘、小便涩、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呕吐、身热不扬、脉濡缓或沉数等证。
(3)下焦证候。主要是足少阴肾和足厥阴肝的言不由衷变。肾主藏,邪热久留不退,耗损肾阴,则可见高热、口燥咽干、脉虚神卷、烦躁不安等证。肝为风木之脏,赖肾水以滋养,肾阴被耗,如进而水不涵木,肝失所养则虚风动。乃见神倦、肢厥,甚或瘛、舌绛苔少、脉虚弱等证。
5.2中医施治
总的原则是立足祛邪、注意扶正、注意整体、着眼局部、掌握原则、灵活运用。
5.2.1卫气营血证的治疗。
(1)卫证多用汗法,主要用辛凉解表方药,如银翘散、桑菊饮等。如为夏日外感暑湿,肌表郁闭之证,当用辛散清凉之品,以透表清暑,代表方剂如新加香薷饮。表闭甚者,加豆豉;暑热内郁较甚者,可加黄连。若燥邪伤肺则宜用辛开温润或辛凉甘润之药,代表方如杏苏二陈汤、桑杏汤等。
(2)气证多用清气法,主要用辛寒清热之剂,如热初传气,气机不畅,而里热又不甚者宜轻清宣气,代表方剂如栀子豉汤加蒌皮、杏仁、芦根等。如阳明胃热炽盛,则宜辛寒清气,代表方剂如白虎汤。若热蕴气分,郁而化火,则宜以苦寒之品直清里热(苦寒泻火),代表方剂如黄芩汤加减。
(3)营证多用透热转气之剂,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若热炽营分则宜清营泄热,代表方剂如清营汤。若邪虽入营而气热仍炽,则宜气营(血)两清,代表方剂如加减玉女煎、化斑汤等。
(4)血证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等。若邪热深入血分,血热炽盛,迫血妄行,则宜凉血散血,代表方剂如犀角地黄汤等。若热毒壅盛,充斥表里上下,则宜清热解毒,代表方剂如清瘟败毒饮等。
5.2.2三焦证候的治疗。清吴鞠通曾原则性的概括为“治上焦如羽,治中焦如衡,治下焦如权”。
(1)温病邪在肺卫,邪浅病轻,治疗宜轻清宣透,使邪从汗解,如银翘散、桑菊饮等。但上焦病的热壅于肺,则宜麻杏石甘活见鬼之类清肺泄热;如邪陷心包,则宜清心开窍,如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刃或至宝丹、紫雪丹等。
(2)温病邪入中焦,多属邪盛而正气搞邪力量亦强,治疗以邪为主:胃经热盛的治以白虎汤之类清热保津;热结肠腑的治以承气汤类攻下泄热;湿温初起治以藿朴夏苓汤或三仁汤之类宣气化湿。清热泪盈眶、攻下、化湿都为祛邪而设,邪去正安。
(3)温病邪入下焦,多为肝肾阴虚之候,治疗宜取味厚质重之品,以滋填肝肾之阴,如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等。
总之,温病应根据病位、病势、病情传变等归纳证候类型,确立治则。除上述治疗方法外,依具体情况还可用和解法清泄少阳、分消走泄、开达募原;用化湿法宣畅气机、透热开湿;用通下法泻下邪热、通导积滞;用开窍法清心化痰、开闭通窍;用熄风法平熄肝风、制止痉厥;用滋阴法滋补真阴、壮水增液。表证渐罢,须主用大黄荡涤肠胃;里热已盛,须主用生石膏泄热救阴;湿重于热,须主用附子扶阳逐湿。
6综合防治
近来的猪病主要在零散户和中小型养殖户中发生严重,而管理水平好的大型养殖场则很少发生,其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6.1选择抗病力强的品种饲养
相对而言,瘦肉率高的引进猪种(如大约克、长白、皮特兰等)抗病力比我国地方品种要低,抗应激能力差。当有应激因素影响时,往往会引起疾病的感染和流行。因此,一般农户应选择地方品种或二元、三元杂交商品猪饲养。
6.2选择健康的苗猪饲养
有条件的猪场尽可能做到自繁自养,这样苗猪来源清楚且易保证健康。没有条件养种猪的商品场(户),则应从卫生防疫好、饲养管理规范、具有种畜场资质的正规种猪场购买苗猪,尽量避免从苗猪市场购猪。对新引进猪群应注意隔离和免疫。
6.3改善饲养条件,加强饲养管理
猪场场址应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水排污方便、无污染、供电和交通方便的地方。猪舍建造要能便于控温和通风,在农村可迁猪入林以防暑热。采用全进全出制模式饲养、实行封闭式管理、杜绝人员参观及其他动物进入,杜绝疫病传入,减少疫病在猪群中传播。提供优质饲料饲喂,让猪能够适当运动,以保证猪的体质健康,从而增强抗病能力。
6.4调整免疫程序,增强猪体免疫功能
由于近年来猪病发生率增高、猪病种类增加、猪及其产品流通广泛、规模猪场饲养密度较高等诸多因素影响,许多养猪场(户)原来仅免疫猪瘟、猪丹毒、猪肺疫、水肿病、口蹄疫等几个疾病的方案已不能适应目前的养殖需求,而应把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Ⅱ型和C型链球菌病、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圆环病毒病、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仔猪副伤寒等疾病均纳入预防范围并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注射疫苗的同时配以猪转移因子可提高免疫效果和减少应激。当猪群有疫情而需紧急接种灭活疫苗时,辅以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和免疫调节功能的猪α-干扰素及猪转移因子可以帮助有效控制疫情。接种活疫苗则不宜同时使用干扰素。注射疫苗前后尽量不用可引起机体免疫应答功能下降的药物如土霉素、强力霉素、泰乐菌素等。
6.5转变传统疫病观,防病于未然
以前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流感等疾病往往发病率很高而死亡率很低,一般经5~7d即使不治疗或少许使用些抗生素便能自愈;但现在由于猪体抵抗力下降,环境中微生物污染严重等原因,常常导致继发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圆环病毒病、副伤寒、猪瘟、链球菌病、肺疫等危害严重的疾病,大大增加了猪群死亡率。因此,在遇到这些疾病时,最好在发病早期就使用α-干扰素和抗生素进行控制,同群健康猪也可用α-干扰素和抗生素预防性给药,用量需足并使用一个疗程。
6.6合理预防用药,重视消毒灭源
新购入的猪群可给予维生素C、阿莫西林、新霉素及一些抗菌、抗病毒中药,可以减少因应激而导致的疾病。环境消毒是控制动物疾病发生和传染的重要环节,环境消毒应选择对细菌、病毒都有效且不受环境温度和环境中腐殖汁影响、副作用小的消毒药,如稳定态二氧化氯、过氧乙酸等。加强消毒灭源,严防疾病传入和传播。新引进猪需隔离饲养,人员进出猪舍需消毒更衣,病猪隔离治疗,并应根据情况做好定期消毒工作。城市周边地区用泔水喂猪的养殖户更应做好泔水高温灭菌工作。严禁屠宰、加工、销售和食用病死猪,要对其进行深埋或焚烧。
7结论
(1)动物门诊应加强实验室检查,尽可能做到准确诊断,从而能够在猪病治疗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合理用药。
(2)因近来流行的猪病大多疗程较长,因而临诊用药应选用副作用小而疗效高的药物,少用毒副作用大(如磺胺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的药物,更不能大剂量长期使用。
(3)适度的体温升高有助于充分调动机体的免疫功能,因而体温40℃以下时不宜大剂量持续使用退热药,更不宜使用强退热药。
(4)临床应少用或不用引起免疫力下降的激素类药物以及会导致白细胞减少的安乃近或氨基比林类药物。
(5)注意药物配伍禁忌,避免不分病因胡乱地将多种抗生素及化学药物一起使用。
(6)目前市场上有许多药物,其有效抗菌抗病毒成分比例很小,低而有副作用的辅助成分比例很大,若长期大剂量使用,会引起一定的毒副作用,应注意识别使用。
8参考文献
[1] 山西农业大学,江苏农学院.养猪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
[2] 刘钟杰,许剑琴.中兽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 朱模忠.兽药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4] 内蒙古农牧学院,华南农学院.家畜病理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
[5] 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6] 许益民.动物食品卫生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56-160.
[7] 邓铁涛.实用中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6-264,302-337.
[关键词] 猪疫病 疫苗 治疗 消毒 绿色畜牧
[中图分类号] S8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2-0252-02
近年来,由于饲养户缺乏猪疫病防治意识,导致猪场管理不完善,存在较多漏洞,为传染病的发生提供了便利条件。一些猪传染病出现了隐性感染病例、持续性感染病例等。此类带毒猪自身不会出现显著临床症状,但能够成为传染病传染源。生猪调运等流动较为频繁,间接扩大传染源的扩散范围,致使感染传染病的生猪数量逐步增多。
1 猪疫病不断发生的原因分析
1.1 缺乏完善的引种机制
各地区每年都需要引进种猪,所经部门众多。考查不细,国内检疫手段落后等诸多原因导致国内传染病传播范围逐步扩大。不完善的检疫制度造成引种混乱,同时也导致被控制的传染病又重新复发,造成严重影响,影响我国猪行业的健康绿色发展。
1.2 疫病疫苗质量不稳定
疫苗是猪传染病的重要预防手段。纵观我国兽药市场,生产设备落后、工艺落后的情况较为普遍。兽药制造市场缺乏全面的生产管理措施,诸多疫苗不能满足GMP标准,无法满足我国疫病防治工作的需求。养猪户缺乏防疫观念,影响疫苗作用发挥。例如,为了节省疫苗开支,养猪户用凉开水稀释猪瘟疫苗,导致猪瘟疫苗保护率下降一半。
2 猪疫病的治疗方法分析
2.1 猪乙型脑炎
2.1.1症状
此病多发生在夏季,其多通过蚊蝇传播。猪乙型脑炎对成年猪的主要影响集中在生殖系统上。染病公猪的临床病状为性机能减退,出现炎症等。母猪染病后则会出现流产、死胎等现象。新生仔猪一旦感染猪乙型脑炎,则存活率仅为58%。
2.1.2 治疗方法
一旦猪发病后,必须进行隔离治疗,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葡头糖500-1000ml加20%磺胺嘧啶钠10至30ml、甘露醇50ml,连续三天,每天注射两次。亦可选用板蓝根注射液、大青叶注射液进行肌肉注射,根据实际情况,连续使用三至五天。
2.2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2.2.1 症状
此病为慢性传染病,染病猪出现鼻部变形、鼻甲骨萎缩等特征。诊断此种猪疫病时,必须认真观察,将其与骨软病、猪细胞巨化病毒感染症相区别。确保能够对症下药,做好治疗工作。
2.2.2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可分为三种:鼻腔黏膜药物消毒,肌肉注射药剂,饲料添加药物。第一种方法适用于鼻部有炎症的猪,可以运用0.1%KMnO4溶液进行简单的消毒清洗,消除鼻部炎症;后两种则针对需隔离的猪,肌肉注射板蓝根注射液稀释头孢噻呋钠,丁胺卡那或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等连续注射7d;一旦猪群中出现病猪,则需要将头孢噻呋钠、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按照用药说明添加到全群猪的饲料中,持续7d。
3 做好猪疫苗接种工作
疫苗接种工作是猪疫病预防的重要方法,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疫苗分为第一种类、第二种类、第三种类……第六种类、第七种类等七种疫苗。
第一种类疫苗为细小病毒疫苗,根据猪所处情形进行有针对性的育苗接种工作。对于产后的母猪与进行配种的公猪,则需要在3、9月份对猪各注射一次疫苗,注射量2ml。母猪生产20d后,进行疫苗接种,注射量2ml。首次配种前,则需要配种前15天、30天均注射2ml第一种类疫苗。
第二种类疫苗为链球菌苗,仔猪7日龄时,注射1.5头份,70日龄时注射2头份,其余年龄或者情形的猪注射量也为2头份。第三种类疫苗为仔猪副伤寒弱毒苗,第四种类疫苗为口蹄疫苗,口蹄疫苗主要针对35-45日龄的仔猪,注射量1ml。第五种类疫苗则为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苗,针对35日龄的仔猪,注射量2ml。在待产母猪生产前30d注射2ml。第六类疫苗则为猪丹毒肺疫二联苗。60日龄仔猪,注射2头份。后备公母猪都需要注射3头份,时间为第一次配种前30d。第七种类则为猪瘟疫苗,20-25日龄仔猪,注射量为2头份,60-70日龄二免,注射4头份。此种疫苗怀孕母猪慎用。
4 做好猪舍消毒工作
4.1 空舍消毒
每批猪调出后,必须进行消毒工作。空舍消毒效果明显,且操作较为简便。为了进行全面消毒,应该遵循一定的程序:先清理猪粪便,完成清扫工作后,用水冲洗猪舍,等到猪舍地面干燥之后,在用消毒液进行消毒,消毒液可以选择2%火碱或者其他常见消毒液。之后,再进行一遍清水冲洗,将猪舍内的消毒液冲洗干净,待到地面再次干燥时,可用火焰或者福尔马林进行一次干燥消毒工作。据此,再让猪进猪舍。为新进猪提供一个良好的干燥无毒的生活环境。
4.2 饮水消毒
猪每天都需饮水,如果水源中含有的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数或者其他可疑病原微生物数量超标,则会对猪的身体健康产生直接影响。为了加强猪疫病的防治工作,则需对饮水进行消毒,运用对猪体无害、不会影响猪食欲的消毒液,兑入到猪饮水中。通常情况下,可以选用次氯酸钠、季铵盐类消毒剂等。定期定时进行饮水消毒,为猪提供干净水源。
4.3 用具消毒
用具是传播传染病的重要媒介。饲养者需要制定用具消毒计划,定期对猪舍所有用具,例如食槽、水槽等,进行洗刷与消毒。饲养者可以运用0.2-0.5%过氧乙酸或者其他常见消毒药进行全面消毒,减少传染病传染源。
5 加强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加强国内养猪业的宏观调控,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促进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加强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推行生物安全措施,以安全生产为主,坚持为人类提高健康的猪肉。合理运用疫苗与安全、无残留药物控制猪疫病,坚持走可持续、和谐发展的畜牧业之路。猪疫病一旦发生,则会造成猪肉质量问题与不良的社会反应。所以安全体系建设应该以预防为主,运用科学手段与多种协同措施,实现全面控制猪场健康安全。
6 结论
综上所述,养殖户进一步完善引种机制,合理利用各种疫苗。药剂治疗只能作为辅助手段,不能过分依赖药剂与疫苗。养猪户需做好猪场的日常消毒、清扫工作,净化猪场的各种设备,创设良好的猪场环境,推行生物安全养殖措施,实现绿色养殖。
参考文献
[1]徐斯良当前猪传染病发生与流行的特点及防对措施[J].福建畜牧兽医,2002.07
关键词:炎症;动物模型
中图分类号:R-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3-0516-02
Discuss the Animal Model about Inflammation
YANG Qiao-fang,MENG Qing-ga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We introduce various methods and mechanism of animal models about inflammation including non-specificity inflammation model, infective inflammation model and abnormal reactive inflammation model according to cause of disease. We simulates different pathology period in the Non-specificity inflammation model including capillary permeability model, swelling of ear, forced foot model and granuloma model. The abnormal reactive inflammation model includes adjuvant-induced arthritis, contact dermatitis and aerostat synovitis model. All in all, we consider it a premise on accomplishing the experiment for us to select more suitable model in different medicine experiments.
Keywords:inflammation;animal model
炎症是机体对有害刺激所产生的一种重要防御机制,炎症反应是机体最基本的抗损伤反应。尽管它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并便于捕获微生物,但也能带来很多伤害,如引起关节炎、哮喘以及机体失调,因此抗炎药应运而生。但当今的抗炎药物存在很多问题,如引起胃部不适、增加心脏病发作的危险率等。所以,寻找安全有效的抗炎药仍是我们不懈努力的目标,如何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来初步评价抗炎药的效果和机制也成为重要的课题之一。
炎症根据发病的原因可分为感染性炎症、无菌性炎症(非特异性炎症)及变态反应性炎症。感染性炎症是用病毒、细菌或细菌产物造成的炎症;无菌性炎症是用某种致炎因子于动物体内或体外引起炎症或其某个阶段的细胞组织反应;变态反应性炎症是多型变态反应的终末表现。因此,根据炎症的发病原因制作的动物模型也大体分为以下几种。
1 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模型
非特异性炎症反应通常分为3个时相,即以局部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为特征的急性时相;以白细胞、巨噬细胞浸润为特征的亚急性时相;以组织变性和纤维化为特征的慢性增殖相。模拟炎症不同时期的病理表现,研究者制造反应炎症不同时期病理变化的动物模型来全面评价药物抗炎的效果。
1.1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模型 本模型是早期炎症以渗出为主要特点的动物模型,实验动物可以选择大鼠或小鼠,致炎物质可用冰醋酸、组胺等。一般以染料渗出为指标,常用染料伊文斯兰可与血浆蛋白稳固结合,当致炎因子诱导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时,在一定范围内,染料的漏出量可反映渗出毛细血管的血浆蛋白量。根据渗出部位的不同还可有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实验的不同,制作机理相同,所不同的是注射染料的部位不同,皮肤实验于尾静脉注射,腹腔实验于腹腔注射。本法操作简便,重现性较好,是测定炎症早期抗炎作用的最常用模型之一。
1.2 小鼠耳肿胀模型 小鼠耳肿胀模型较易操作,且用小鼠价格便宜,所以在实验中经常被选用。常用的致炎物质有二甲苯、巴豆油,主要原理是致使某些炎症介质如组胺、激肽和纤维蛋白溶解释放,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炎症细胞浸润,造成耳部急性渗出性炎症水肿。用二甲苯等致炎物质涂抹一侧的耳部,一段时间后用打孔器取双侧耳部同一部位的耳片,称重后计算两耳片的重量差作为检测指标。还有人用花生四烯酸建立小鼠耳肿胀模型[1],发现咪唑斯汀可显著抑制这种炎症反应,而组胺H1受体拮抗剂氯雷他定则不能抑制,说明不同的药物对不同致炎物质所造的模型反应不同。
1.3 足跖肿胀模型 足肿胀模型有选择大鼠、小鼠之分,大鼠足肿胀模型运用较多,而小鼠足肿胀模型由于其价格便宜、操作简便、易于测量近年多被选用。大鼠足肿胀模型常有用蛋清和角叉菜胶造模的区别,蛋清所致大鼠脚肿胀模型炎症发展迅速,肿胀度可达70%~100%,炎症常于6~8h明显消退,对药物的反应比较灵敏,重现性也佳,主要以组织胺、5羟色胺为炎性介质。角叉菜胶则是爱尔兰海苔的一种酸性黏多糖,将其注入大鼠足跖可引起水肿,通过环氧合酶代谢途径的前列腺素来诱导。还有右旋糖酐等亦造成大鼠足肿胀模型。大鼠脚肿胀的测量常用排水法,或采用专制的测量仪器,但价格较贵,所以较为困难;而小鼠脚肿胀的测量只需剪下肿足称重即可,较为简便。小鼠足肿胀有角叉菜胶模型、酵母多糖A模型、制霉菌素模型等,酵母多糖A能诱导多种炎性介质释放,包括组胺、5-HT、白三烯、前列腺素、血栓素、血小板活化因子、氧自由基等;制霉菌素主要为破坏溶酶体膜的稳定性而致炎[2]。
1.4 肉芽肿模型 此模型属于慢性炎症模型,是评定药物抑制炎症增殖作用的常用方法。是用棉球或滤纸片植入大鼠或小鼠体内,引发炎症,观察植入棉球或滤纸肉芽肿的重量。由于埋入鼠皮下的纸片或棉球的刺激作用,引起结缔组织的增长,生成肉芽组织,与临床某些炎症后期的病理改变相似。另外还有角叉菜胶、琼脂等肉芽肿法、塑料环肉芽肿等,大鼠巴豆油性肉芽囊法中测定囊壁重量及囊壁通透性情况可反应炎性屏障形成能力[3]。
1.5 去肾上腺大鼠模型[4] 有学者为研究抗炎的机理,在上述几种模型的基础上,对实验动物进行摘除肾上腺的特殊处理,使其不受肾上腺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某些药物对摘除肾上腺后大鼠的炎症反应依然有抑制作用。此模型为炎症机理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使炎症的模型在模拟炎症病理过程的基础上更加完善。
2 感染性炎症模型
感染性炎症模型主要有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以及支原体等感染造成,多见有各种常见细菌和流感病毒导致的肺炎,实验动物可用大鼠或小鼠。比如有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的肺炎模型,流感病毒导致的肺炎模型,大肠杆菌致大鼠腹膜炎模型等,常用动物死亡保护实验和肺指数抑制实验来说明问题,也常常在抗菌抗病毒的整体动物保护实验中作详细介绍。
3 变态反应性炎症模型
3.1 佐剂性关节炎 佐剂性关节炎于1954年由stoerk第一次在大鼠诱导成功后,作为一种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模型,一直被广泛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致病机理及抗炎药物作用效果等方面的研究,其滑膜的组织学改变,与人类RA及其类似。制作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常用的弗氏佐剂分为弗氏不完全佐剂和弗氏完全佐剂,造模多用大鼠,采用足跖皮内注射法,原发病变主要表现为致炎足爪肿胀,耳和尾部出现关节炎小结及体重明显下降。其致炎原理是佐剂作为抗原进入机体使T细胞致敏,当再次接触后,致敏T细胞分化增殖,释放各种淋巴因子或直接杀伤靶细胞,引起单核细胞浸润,同时由抗原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体激活补体,导致白细胞趋化激活,释放一系列致炎因子产生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5]。
3.2PC致小鼠接触性皮炎模型 2,4,6-三硝基氯苯(PC)为一强的半抗原,当其与皮肤接触时与蛋白结合成为全抗原,启动机体免疫反应,当再次接触PC时,发生迟发型超敏反应。本法为研究药物对迟发性超敏反应的经典方法之一,在实验中应注意防护,勿令PC液粘染皮肤黏膜[3]。
3.3 气囊滑膜炎模型 在大鼠皮下反复注射空气,数天后气囊内壁可形成结构和功能与关节腔滑膜相似的内膜,即形成人工滑膜腔。然后将角叉菜胶注入“滑膜腔”内,可引起与人类关节腔滑膜炎相似的炎症反应,病理变化亦与人类急性滑膜炎的病理相似,可作为风湿性疾病的病理模型。本模型制作简单,实验周期短,是较为实用的炎症动物模型[6]。
4 实验模型的选择
由于各种模型所代表的病理机制和病理过程不完全相同,操作程序有别,所以应根据具体的实验需要来选择上述的实验模型。模型选择是否合理,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选择经济适用且易于操作的模型。如果同样条件下可选用小鼠的,则不用大鼠;可选用大鼠的,则不用家兔。例如小鼠耳肿胀模型经济适用,操作简便,所以应用率较高。
(2)选择病理机制相符合的模型。同样是足肿胀,蛋清导致足肿胀与组胺、5-HT释放有关,角叉菜胶致足肿胀与前列腺素释放有关,所以在选择时要考虑不同致炎物质所致的肿胀对不同药物的反应不同。Pichat等[7]研究发现大鼠足垫注射花生四烯酸后可诱导炎症性水肿,咪唑斯汀可以显著地抑制这种炎症反应,但其他组胺H1受体拮抗剂如氯雷他定不能抑制由花生四烯酸诱导的炎症水肿。
(3)选择与病理阶段相符合的模型。在中药药理学实验中,例如清热药治疗的“红肿热痛”常与炎症的早期相似,所以选择炎症早期模型如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或耳肿胀、足肿胀模型较多,选择肉芽肿模型较少。
(4)选择与药物所治疾病相符合的模型。炎症的病理过程虽然相同,但不同部位的炎症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不同,治疗方法及药物亦有差异,选择的动物模型也会有所不同。如研究类风湿关节炎时常选用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研究皮肤病常选用接触性皮炎模型,研究与细菌病毒相关时亦可选用细菌或病毒性肺炎模型。
(5)选择肿胀程度较高的模型。在各种模型中,有的致炎因子所致的炎性肿胀程度较高,容易比较出显著性差异,对于药物的筛选实验较为有用。各种药物的抗炎效果或同种药物不同产地的药物作用效果差异较小,较难比较出差异,所以应选用肿胀明显的模型。
当然,模型的选择也不可能面面俱到,需要我们根据情况确定不同的选择方案,并尽可能在现有模型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良,以完善炎症模型的制造方法,为抗炎药物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实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应作霖,吴瑞勤,徐晓寅,等.咪唑斯汀和氯雷他定抗炎作用的比较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22(5):377.
[2] Gado K, Gigler G. Zymosan inflammation:a new method suitable for evaluating new anti-inflammatory drugs[J]. Agents Actions,1991,32(1/2):119.
[3]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3,316.
[4]王文魁,沈映君,齐云,等.望春花油的抗炎机理[J].中国兽医学报,2005,25(3):301-303.
[5]冯芳,丁志健,刘俊.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J].天津药学,2004,16(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