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鼓励式教育的方法范文

鼓励式教育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鼓励式教育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鼓励式教育的方法

第1篇:鼓励式教育的方法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0―0122―01

在历史教学中,笔者常常利用小故事来进行教学。故事虽小,但作用不小,恰到好处的应用小故事,不仅会给历史课平添乐子,而且还能化大道理于小事之中,亦能传正能量于无意之中。小故事,开启了历史教学的大课堂。然而,选择什么样的故事,如何选取故事以及怎样呈现故事才能使历史课堂效果更好、更精彩呢?

一、运用故事进行历史教学的作用

1.利于提高历史教学效果。运用故事教学说理,形象生动,增加了每个学生的参与机会,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在亲切、自然、愉快的情境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教材内容。

2.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故事得到理论,再用理论剖析故事,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从全新的角度思考问题。这种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让学生展开想象,从而培养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

3.利于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讲议故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而且故事中蕴涵的厚重的思想文化、道德观念、精神力量等,都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故事选取的原则

1.目标原则。小故事的选取要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直指目标。可见选取典型的“小故事”要与历史教材的内容息息相关,为教学重点服务。如,我在讲商鞅变法时选取“立木为信“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既可以让学生理解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又可以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真可谓是一箭双雕。

2.价值观原则。历史课有一个更高的使命就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小故事的选择要能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形成正向思维。如,在讲述“戚继光抗倭”时,插入一段戚继光亲自参战的动人故事,学生听了这个“小故事”必然会对民族英雄戚继光无比敬佩,从而对他的英雄事迹产生兴趣,从而使学生达到无意识记的目的。这个小故事的选用不仅达到了教学要求,而且还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简洁原则。小故事要精心选取,一定要注意简短、真实而典型,切不可虚假乱造、冗长。否则,会造成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4.趣味性与真实性相结合的原则。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注重生动有趣的同时还要注意故事的真实性。如,在讲“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明朝洪武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明太祖问宋濂:“昨天请了些什么人?吃了些什么菜?喝了些什么酒?”宋濂一一如实回答。明太祖听后说:“你说得全对,没有欺骗我。”说完,拿出一张图。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时的详细情况,不禁吓出一身冷汗。这个真实的故事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明朝皇权高度集中的这一史实。

三、运用小故事进行历史教学的方法

1.讲,就是讲故事。方法有很多,如教师讲,学生讲,学生观看多媒体,师生共同讲述等,其实质是运用“生动直观”的故事创设适当情境,让学生在欣赏故事的同时感悟出课本中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2.问,指提出问题。要求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将故事与历史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为了让故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我们可以直接就故事提出设问,如,故事中的人做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结果怎样?等等,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展开讨论。

第2篇:鼓励式教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数学创新;教学理念;发散思维

创新教育注重的是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以此为基本价值取向。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创新教育并不是说离开素质教育另起炉灶,创新教育离不开素质教育,两者相辅相成,素质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动力,创新教育的实践和发展将素质教育推向了一个新的层次,从本质上讲,素质教育的核心、灵魂就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提出和实施,进一步具体了素质教育的范畴,推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从教学入手。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不仅要使学生继承前人已有的知识,而且应该培养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而学生往往分析能力差,思路狭窄,方法单一,常出现思维定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创新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它是一种多向展开的思维形式,它的特点是迅速、灵活、流畅、变通。善于进行发散思维的人,思考问题才能够有创新意识,少受思维定式的影响,产生出新颖独特的构思,培养出创新能力。

一、更新教育理念,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实行创新教育的前提是教师本身对于创新教育有深刻认识,教师本身就应该具有创新意识,了解实施创新教育对学生的意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配合学校的创新教育工作,并且在数学教学时创新改进教学方式,大胆突破,勇于创新。教师还应该具备开展创新教育的能力,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具有条理性,而不是盲目地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对于创新的理解是透彻的,而不是一知半解的,不是人云亦云,而是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以及相应的、适合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个相对和谐、愉快、稳定的环境有利于创新教育的实施,而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和谐、愉快、稳定的教学环境的建立。因而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教师和学生是构建师生关系的主要力量,为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应该更新陈旧的教育理念,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地位,同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比如可以和学生多交流心得体会,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建议,设计适合自己学生的学习方案,合理安排学生学习巩固训练的时间和强度,多使用学生喜欢的教学工具,形象生动地进行教学,可以多采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

二、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学习品质。兴趣能够带给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促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没有兴趣,学生对知识就感到索然无味,也不可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只有对所学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起积极探索的动机。要想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积极思考的动机,使他们沉浸在积极思考的探索中,教学时教师必须精心设疑、激疑、质疑,使学生的思维畅通灵活,思维方法新颖独特,从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研究、分析、解决问题。

三、鼓励大胆质疑,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小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寻根问底”的质疑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思路才能开阔。

1.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使他们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是学生发散思维的开端。

2.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上课时,针对某一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组织对师生提出的问题开展辩论,可以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3.鼓励学生咬文嚼字。数学中的各种术语用词科学,思维严谨,在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对教学术语中的关键字词进行咀嚼,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四、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发散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维发散训练,可以使学生解题的灵活性得到提高,长期下去还会使学生的思路更开阔,创造性思维能力更强。在教学中,采用一题多解和简便方法运算,不仅能拓展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智力,还能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解那类用简便方法省力,而用常规方法计算费时的题目,通过解法对比,体验到简便方法的甜头,有利于激发学生打破常规、寻求新解法的动机,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五、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开放式课堂教学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的开放,解放学生的思维,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多使用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式,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言讨论,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向学生传达教师对其的尊重和理解。诱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题,并鼓励学生进行思维的交流,以减少对学生解题错误后的批评教育,应该鼓励学生这种大胆创新的态度。

六、尊重学生的个性,维护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其独特的个性思维能力,创新教育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个性,并且将学生的个性表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思维的个性常表现为对待课堂问题出人意料的反应,教师在这时不能一味地抑制学生的这种反应,而应该对其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激发更多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将其注意重点引致课堂问题的本身。

总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老师要有目的、巧妙、灵活地提供给学生发散思维的材料和机会,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大胆地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充分拓展思路,在团体协作下,使发散思维收到最佳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3篇:鼓励式教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赏识教育;罗森塔尔效应;美术教育理念

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教育方法有六种:天才教育法、自然教育法、特殊教育法、才能教育法、实践教育法和赏识教育法。其中,我认为在中学美术教育中最适用的应当是由中国周弘倡导的赏识教育法。赏识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老师在美术教学中经常鼓励和赞美学生,不管学生的作品是否令人满意,也不管学生的表现是否符合所谓的“标准”,老师都以一种宽容的方式去包容学生,以一颗充满爱的心对待学生。一句再简单不过的鼓励就会帮助孩子树立自信,找回信心,甚至有可能改变他的一生。在理论层面,赏识教育的作用具有坚实的学术支撑,其运行原理正符合了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里翁效应,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小学教育的实践中予以验证提出,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是指“热切的期望与赞美能够产生奇迹,期望者通过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能使被期望者的行为达到他预期的要求。”根据罗森塔尔效应,人们得到了一定的启示,即当人们处于被赞美、被鼓励的环境中,他们会对生活充满希望,并有坚定的信心和强烈的意念去达到某种预期的目标,而这种强大的心理暗示对他们的行为具有巨大的驱动和指导力量,往往引导人们走向成功;相反,当人们的自信和自尊遭到严重打击和挫败时,他们会更多地产生消极抵抗的情绪,这种懈怠的心理常常使他们自我否定,自卑懦弱,不敢挑战,而这种低落的情绪暗示极大地阻碍了他们潜能的发挥,甚至本来可以完成的目标也变得遥不可及,这种人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界环境给予他们不良的心理刺激。因此,根据罗森塔尔效应运行的基本原理,如果教育者们也将这种心理暗示方法广泛地运用到教育实践中,通过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以理解尊重的教育方式,更多地挖掘学生成长的内在动力,就会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的美好品德,为孩子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践层面,赏识教育的方法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都至关重要。

我在教学实践中就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叫张强(化名)的学生,是我们学校有名的“问题少年”,上课捣乱,经常打架,跟老师作对……刚上美术课时,他也是保持一贯作风,不但不带工具,上课的时候还打扰别人听课。于是,我决定做点什么,在一节课上,我耐心地为他准备好工具,并站在他旁边督促他完成作品,一开始他只是胡乱地画几笔,但是我却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这使他十分诧异,从他的神情中可以看出,他很享受老师的表扬。自此以后,他开始在我的课堂上主动画画,不管画得怎样,我还是会表扬他,并鼓励他继续画下去,渐渐地,他对于画画有了信心,不仅在课上表现积极,还会在课余时间画一些作品让我指导。一学期下来,他创造出很多精品,有的甚至经过装裱送给领导和老师,有的被我收藏准备给下届学生做范画。就这样,张强在美术课上找到了自信,由一个捣蛋学生变成了好学生,后来,他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态度也有了转变,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不懈的努力,到毕业时竟然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从张强的事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小小的表扬,一次积极的心理暗示,就可以改变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改变一个人的行为轨迹,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起到的作用,在不被重视,甚至充满负面评价的环境中,学生就会自暴自弃,对自己失去信心,认为自己反正也就这样,没有努力学习和上进的必要;但是经过激励、认可后,当学生发现自己的存在也是有价值的时候,事情就会出现转机。由此可见,赏识教育能让学生的潜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使学生能够变得更加出色,赏识教育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卡耐基曾说过:“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美与鼓励。”

赞美与鼓励在教育实践中也就是赏识,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多加鼓励和赞扬。因此,教师的教育方式在孩子的一生中就显得格外重要,而赏识教育是将人的潜力发挥到极致的最好方法,在学生成功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同样在学生受挫时鼓励他们发现自身的闪光点,促进所有孩子的共同进步。只有在学生成长路上多一句赞美,少一声苛责,多一分鼓励,少一分强迫,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赏识教育绝不是理论上的空谈,我们要将鼓励与赞美真正落实到美术教育实践中,还孩子一片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孩子在赏识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第4篇:鼓励式教育的方法范文

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在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开始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以期通过该种方式进一步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提升校内整体教育水平。初中英语教育是学生学习英语基础知识,累计英语技巧,培养英语兴趣的关键时期。相比于小学英语教育,初中学生受到年龄的影响,已经具备自我分辨和自我学习能力。因此,更容易培养其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坚实的英语学习基础条件。

二、初中英语教学及教学方法

1.初中英语教学。初中英语教学是国家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一部分,主要是根据新课标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改革核心,利用初中英语教师对学生进行英语词汇、语法的一种教学方式,其主要是积累和培养初中学生对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根据本校内学生日常英语教学学习内容分析发现,学生的英语学习重点在于对英语单词和语法学习。新课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增加了听力能力和阅读能力培养内容。因此,在整个初中英语教育课程中也增加了该部分的教学内容。初中英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更加趋向于对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以期通过该种方式有效的提升校内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初中英语教学的产生是市场人才发展需求的直接体现,也是教育与国际接轨的一种表现,只有良好的教学方式才能够完成初中英语教学目的,为社会培养综合型语言人才。

2.激励性教育方法。激励性教育方法的提出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学家罗斯福?丹尼尔,在一次校园座谈会中提出的,其最初表示的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言鼓励教育方式,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后来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对激励性教育方法的研究也得到深入,全面性研究就此开展。当前在教育领域中虽然已经对激励性教育进行了详细的、全方位的研究,但是对其概念并没有做出统一的确定。只是针对性的阐述了激励性教育方法主要是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利用语言、行为、心里等方式进行鼓励、激将,从而达到教育正面引导的作用。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激励性教育需要对其应用范围、教育对象等进行研究,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激励性教育方法在教学中的魅力。

三、英语教学应用激励性评价的原则

激励性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受到初中英语教学内容和学生接受能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其应用过程中需要遵守以下几点原则:

第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激励性教育的应用目标是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其应用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应用中心的原则,对其进行教学实践。如果在其应用过程中没有以学生为中心,例如学生没有专心听课、学生没有关注教学内容等行为的产生,将会严重制约着激励性评价教学的应用效果,不能发挥其应用作用。

第二,坚持以全面教育为原则。全面教育原则主要是指在应用激励性评价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进行教学,还需要针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习方式等进行教育。此外,在其教育过程中也需要对学生课堂发言能力、思考问题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从而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学生能力。而非单纯的以提升学生英语考试成绩为教学目标。

第三,坚持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原则。教育本身具有全面性原则,是针对初中生这一个群体进行教育。因此,在应用激励性评价教育的过程中也需要满足这一原则,坚持以面向学生全体为原则,这样才可以将其称之为一种教学方式,否则只是一种教学设想。例如,该方法应用过程中只针对班级内中上层学生进行教育,忽略了下层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就不属于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其应用过程中需要面向学生全体进行教育,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激励性评价教育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第四,坚持多样化原则。任何一种教学方式受到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的影响,均需要具有多样化的形式才能够满足多样化的教学需求。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激励性评价教学也需要坚持多样化的原则,对其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激励语言等进行多样性的创造。坚持以为不同学生的英语需求为目标,更为准确的应用激励性评价教育,提升初中学生的整体英语能力,而不是个人英语能力。

四、让激励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散发无限魅力的措施

1.激励性评价在英语教学课堂上应用对策。激励性评价在英语教学课堂应用中想要发挥无限魅力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第一,在教学中采用语言激励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内容设定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设定充满创造性和探索性的教学情境。在该教学情境中及时捕捉学生的求知点,并对其进行语言激励,鼓励或激励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例如,教学中教师应该多“Excellent!”“If you can speak a little louder,it will be much better...”等词语对学生进行赞扬,鼓励学生进行学习。

第二,采用多元化课堂激励措施对学生进行鼓励。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教学维度对课堂的内容进行评价,制定知识、技能等多角度的教学方式,从而全面的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其次,激励措施建立的过程中可以建立目标激励,物品激励、活动激励等多元化的课堂激励方式,进而对学生开展激励性的评价教学,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定激励方式。例如,针对学生好奇心,设定反问和探索性的语言激励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指导学生翻译阅读的过程中利用学生的兴趣,选择更加有趣的阅读文章,循序渐进的鼓励学生进行学习,从而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水平。

2.激励性评价在英语教学成绩上应用对策。为了更好的让激励性评价在英语教学成绩上散发魅力,激励性评价应用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改进考试测卷的内容模块。利用激励性评价方式,根据考试成绩的能力对其进行知识结构的试卷设定,将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进行分模块考试,从而自多角度出发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不足之处进行完善;

第二,设定多层级评价模式。在应用激励性评价对学生成绩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内部学生的学习能力设定不同级别的评价等级,从而客观的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成绩评价,鼓励其自我学生能力的提升;

第5篇:鼓励式教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赏识教育;应用方法

幼儿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阶段,同时也是其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幼儿教育作为培养幼儿认知、建立幼儿自信心的关键阶段,其所肩负的任务是非常重大的。笔者认为在众多的幼儿教育方法当中,赏识教育法是教学效果最好的一种。因为其能够站在幼儿的角度上去为幼儿着想,以鼓励和赞扬的方式去树立起幼儿的学习自信,从而实现对幼儿的培养目标。

一、鼓励为基础,体验成功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同时也是未来建设国家的栋梁,幼儿教育工作是他们进行系统学习的第一步,所以幼儿阶段的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笔者认为幼儿教育作为孩子们第一次接受系统的教育,其主要教学目标应该放在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建立他们学习自信心等方面。当幼儿的学习自信心建立起来,那么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他们就能够以从容的姿态去面对各种困境。为此教师可以创设出能够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情境,让他们在情境当中去学会学习,体验成功,进而达到培养学习自信心的教学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情境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对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定位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即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而不是“主导教育”。在如今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任何阶段的教学活动都应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是引导,幼儿教育工作也是如此。所以在幼儿教育的各项活动当中,教师都应该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完成活动。当他们通过自己的意愿去完成教育目标时,他们就能够体会到获得成功时来自于自己内心的那种荣耀感,进而建立起他们的学习自信。另外,让学生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去完成活动,还能够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对于幼儿学习能力的培养作用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大胆去尝试,鼓励探索

对事情充满好奇却又有些恐惧,是幼儿所共有的特点。在他们的世界当中,任何事情都是充满神秘色彩的,他们在对未知事物充满向往的同时又夹杂着恐惧,这是幼儿成长的必经阶段。幼儿教育工作就是要将他们对事物的好奇心激发出来,鼓励他们去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将他们心中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感消除,鼓励他们去进行尝试,建立起他们的自信心。

在实际教学工作当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内向的孩子,他们不愿意与人交流,当班级组织游戏或活动时,他们只是选择做一个旁观者,却不愿意参与到游戏当中来。但笔者通过对他们的细心观察,发现当进行活动时,他们的眼中还是充满了渴望的。笔者分析在他们心里极有可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而恰恰是这种自卑心理促使他们选择做一个活动的“旁观者”。为了改变他们的这种现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笔者经常用实际行动和语言去鼓励他们,让他们去敢于尝试,去动手做、去开口说,在不断的尝试当中去建立起他们的自信心。

三、积极去评价,增强自信

在整个赏识教育方法在幼儿教育的实施过程当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评价阶段。处在幼儿学习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智不成熟,认知能力弱,所以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往往来自于教师或家长的评价。教师赞扬他,他就知道他这件事做得对;教师批评他,他就知道这件事他做的不对。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必须要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去鼓励他们、认可他们,让他们在鼓励和认可当中学会成长。说到底对幼儿进行评价是一个非常具有难度的工作,也可以称之为一项需要具有一定语言水平的工作。恰当的评价能够给予学生鼓励,在他们心中树立起自信心,进而更好的完成教育目标。若评价不够恰当,就会对学生的自信心造成打击,程度轻的有可能变成上文所说的“旁观者”,程度重的则有可能在他们心中形成心理阴影,对于他们以后未来的学习工作都会有所影响。所以教师必须要学会评价。笔者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无论他们是对是错,笔者都采用赞扬和鼓励的方式进行评价。做对的学生笔者这样鼓励他们“小宝贝!你真棒!继续努力!老师期待你更好的表现!”;而对于做的不对的学生笔者则这样鼓励他们“小宝贝!你真棒!不过老师觉着那样做是不是更好呢?继续努力!老师期待你更好的表现!”。两种评价始终都是坚持鼓励和赏识的态度,建立起了学生的自信。做得对的学生会在老师的鼓励下继续努力,做得不对的学生会在受到老师鼓励的情况下去考虑老师所给的建议,进而实现对自己行动的改变。

幼儿在成长阶段,其自信心的建立对于他们以后的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幼儿教育阶段采用赏识教育法来实现对他们的教育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实际工作当中,教师必须要站在一个家长的角度上去体贴孩子们,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建立起他们心中对教师的信任,进而使赏识教育法的作用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为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申慧英.让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开花结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3:13-14

[2]陈兴艳.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J].成功(教育),2010,02:75

第6篇:鼓励式教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课堂;创新思维;教育培养

前言:主动的寻找新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这种思维方式,就叫做创新思维。一种被固定的思维方式所形成的定势,就叫做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创新思维。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智商在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正处于最快速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所接受的育和未来的思维方式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应从小学开始,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的个性和独立的思考能力的新型创新人才。创新思维和精神的教育与培养,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在小学的教育,是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中,最重要和最突出的部分。

1更新老师的传统教育理念———大胆的突破自我

发现问题是激发创新的源泉,有疑问才可以进行大量的思考,就会积极的参与多种多样的教育和学习的活动,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新思维,教师应该在对学生的教学中,注重创造问题的,充分利用课堂提问的技巧,并使学生对问题的真假进行辨别。激发学生对未知学习的心,点燃学生对知识渴望的火花,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索的热情。同时,教师要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发现问题。想要学生成为所有学习的主要体系,就要让学生,对其所学的所有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很多老师也在思考这样同一个问题,怎么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的创新能力,那么首先就需要让学生启动独立的创新思维,唤起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欲望。老师更新自己的传统教育理念,勇敢的、大胆的突破自我。

2老师教育方法的改变———要善于思考和随机应变

学生在小学期间,思维正处于一个比较活跃的阶段,老师对学生进行恰当的鼓励和针对其提出的问题,就会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索。在这个学习过程当中,有些学生往往会误解这类问题,认为其可能没有思考的必要了,常常会忽略一些问题。然而这些问题可能就是比较重要的关键,如果不慎重的思考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学生发生不必要的错误。根据这些比较容易忽视的问题,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给不同的学生设置新的题目,让学生可以思考出更为创新的答案。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每个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不同,都会说出不同的答案。所以,这就需要老师要认真的倾听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要尊重学生的看法,不可以打击学生对问题的积极思考。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是教育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过程中不容小觑的一部分。学生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培养,才能形成创造性的新思维。积累观察能力和多项思维能力才能达到创造性的新思维。观察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但有的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忽略了观察,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东西,并在观察之后,让学生开始进行充分的想象,进行开展创造性的新思维。大部分的学生思维受传统的、定向的思维方式影响,很难进行灵活的思考问题,仅仅限制于一个问题一种解决方法的效果。这就在学习和探索实践的过程当中,体现了学生缺乏多项思维的能力。所以,教师要根据同一个问题,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当中怎样学习创新思维的能力。

3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创新———善于对学生的观察和比较

多种多样的思维方式导致创新思维的教育培养和实践是一个比较繁杂的过程。教师在对学生的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根据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进行各种形式的创新思维训练,然后达到学生思维的激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敏锐性的目的。为了不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老师不应该在教学期间板着脸,否则会导致课堂的学习气氛很严肃,师生之间会感到陌生,有距离感。有的学生想表达自己的看法,却又害怕老师,从而使学生感到紧张,思维就会有局限,这样就很难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想要学生在课堂上自然能轻松的表述自己的看法,就需要老师的教学态度保持最基础的幽默感,平易近人,这样才有利于进行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发散性和逆向性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发散性和逆向性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教育要在教学当中突出体现。一题多解、一因多果的发散性思维是进行发散性创新思维训练的多种形式。想要学生对一件事情或是一个事物的多方面进行思考,那么就要对其进行逆向性创新思维的教育和培养,让学生们在这过程当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辨别的能力。想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性创新思维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会,在激烈的辩论过程当中,让学生进行互相否定、互相学习、互相进步。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发散性创新思维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多种多样的问题,是作为老师的最要任务之一。

4结语

在小学的课堂教学当中,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培养和教育学生的思想创新的新思维。根据小学生自己本身存在的一些特点,和目前所处的教学现状,根据这些,就要求老师要竭尽全力的给学生们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平等的交流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最重要的沟通方法。要鼓励学生多动脑思考,发现问题时要及时的解决,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精神和能力的教育和培养,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需求。所以,我们必须要在课堂当中,努力找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与时俱进,对学生的学习创新思维进行指导。

作者:吕晨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第五十二中学

参考文献

[1]季加良.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二十一世纪教育思想文献,2014,01:437-440.

第7篇:鼓励式教育的方法范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的今天,原始创新能力的高低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民族进步与国家兴旺繁荣的原动力[1]。因此,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是世界各国教育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我国,创新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更要培养学生形成创造性的人格特征。

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字,再一把就是音符。”音乐教育,以它独特优势成为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2]。由于构成音乐的物质材料是流动的音响,它瞬息万变、随生随灭,使音乐呈现出非视觉性、非语义性特征,因此,音乐也便呈现出多解性。音乐的这种特征决定了其在人类右脑的激发活化、智力开发,以及求新求异思维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3]。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通过转变教育观念、革新教育方法,开展潜移默化的创新精神培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选择[4]。

笔者认为,在音乐教育中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重视以下几点:

1.将创新意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首先树立“将创新思维培养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学会自我创新。包括教育观念、知识结构以及教学方式的革新,改变传统单一、简单、机械的教育模式。如“师一句生一句”的唱歌教学;重歌唱轻乐理的教学方式;或毫无生气、死记硬背的乐理教学等。其次,应调整教育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应从“教书匠”转变为“教学设计师”、“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伙伴”;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平等和谐的氛围更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独立人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此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强烈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奇思异想,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大胆地创造与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一教育思想。

2.教育方法的多样化与创新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5]。教师要特别注重教育手段、方法的艺术性,注重在教育过程中体现创新思想。首先,教育方法多样化。比如在教学形式上,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师一本正经站在讲台上,学生端端正正地坐在桌前听课方式。创设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如一间专用大教室,没有桌椅和讲台;晴朗天气时,也可在学校草坪等开阔场所进行教学,让学生身心放松,享受音乐课堂带来的快乐。其次,坚持“乐器进课堂”,重视乐器技能训练[6]。乐器演奏是通过手指的触摸动作形式来完成的,丰富的乐思通过复杂的手指活动和音乐化的心理要求,从而使右脑神经接受一定程度的刺激,产生兴奋、激活神经系统的传导功能,进一步使左右脑得到平衡发展。手脑协调工作,使直觉、想象在深层次上得到开发,促进形成创造性思维活动。最后,将音乐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比如开展音乐活动课,进行不同类型音乐的鉴赏空,子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个性,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7]。此外,可多成立些艺术兴趣小组,定期组织活动和演出。

3.营造“创新教育”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第8篇:鼓励式教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阅读教育;困境剖析;解决方法

一、初中语文教育中学生阅读教育存在的问题剖析

(一)老师对阅读教育不了解

语文考试中的阅读了解题目和平常教学的文章在模式和内涵上具有一定类似性,因而在初中的语文读书教育中,很多老师不了解何为阅读教育。老师们常常仅注重对教学内容和辅导教材中文章的参考注解,对于实际教学模式依旧没有任何改善效果。学生的语文学习往往停留在死记硬背上,不具备相关的答题技能。老师对阅读教育的不了解,是语文教学的重大问题,其结果往往是学生被老师牵制,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思索的能力,没让学生明白应该用心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感情和道理。这种教学模式和新课标改革要求背离,亟待改进。

(二)阅读教育理念滞后

部分老师拥有教育进程和授课内容的决定权,因而学生常常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被迫进行枯燥的阅读,长久的进行这种灌输教学和当今的社会风气、课标要求明显不符。这种教学模式把学生和文章阅读放在了二元对立的位置,没有让学生成为语文教育学习的主体,学生常常处在被迫接受的位置,无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思索能力的提高。

(三)阅读教育与日常活动不相关

阅读教育和学生的日常活动没有实际联系是由语文教育的环境方式决定的,阅读文本作为一种文学模式,是对日常生活的提炼。通常阅读文本都有深厚的文化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作为依据,经历较多的作家通过深入的思索,写出自身的深刻体会才能触动读者。但是在日常的语文阅读教育过程中,却长期让学生远离社会实践,把教学内容当作限制学生的框架,学生长期呆在教室里,对日常生活没有深刻的感触和思考。长此以往,教学内容和方式局囿于课堂,阅读教育不会有实质进展。

(四)学生语文素质低下,文学积累不足

相关统计数据展示,目前读过我国四大名著任意一部的学生非常少,这种情况凸显了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文学积累的教育严重滞后,学生的文本阅读了解能力低下,在应试过程必然会不知所措。

二、解决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的几个方法

(一)老师理应足够了解阅读教育的意义和规范

在日常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首要对阅读教学有充分了解,叫教学过程中注重对教材内容经行有意识的对比和加深。例如,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日常活动经验进行对文本内容的强化理解,同时指引学生将日常阅读文本所得到的经验和人生感悟应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去,以得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独立学习

通过文本阅读进行语文教学是一种有趣的教学方式,不管是从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上来看,老师都应该推陈出新,预防学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通过丰富教学手段的方法来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学习。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改进:

1、多媒体教学

情景教学模式在日常的文本阅读教学中难以应用,由于文本的内容比较枯燥难懂,学生很少接触且理解能力较低,又由于教师教学主要停留在理论上,因而需要借助多媒体营造教学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深入理解文本主旨内涵。这种教学方式对于一些科普类的文本具有重大作用。

2、模仿表演体验教学

语文教育中文本阅读的类别繁多,适合模仿表演的文本以故事类且过程曲折的文本最佳。通常此类文本的人物形象塑造比较突出,特点明确适合模仿,其次故事发展过程多样,适合做表演,在模仿表演的体验教学过程中,要大力鼓励学生通过模仿人物表演故事情节发展深入了解文本蕴含的道理。

3、从局部到整体,全面概括的教育方式

通常的文本阅读材料中,作家都有明确的中心表述和重点强调,即使是情感含蓄形式多样的散文,也可以找到明确的中心。因而在日常的语文教育中,要强调作家在文本中潜藏的重点,通过对表明中心观点和作者情感的文段把握,从局部到整体的方式发散到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例如在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中,对父子车站相送的情境描述,开门见山的奠定了思父的情感基调,并依此展开的各种情景,都是对该中心的延伸叙述。学生把握住中心语句,对于文本的理解的难度自然大大降低。

(三)延伸语文教学的材料范围

长期以来,学生的语文学习往往限制在课堂上,老师的教授内容也仅仅停留在教材上,这种封闭的教学模式只会引起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抵触情绪。要改变这一语文教育弊端,就要延伸语文教学的材料范围,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增加文学积淀,增强语文素养

在日常教学中,老师理应尽力保持旁观鼓励者的身份,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并加强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应试解答能力;在课余时间,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减负,向学生强调自主读书的好处并鼓励学生开展实际行动。这样才能进一步确保学生加强文学几点,提高文学素养。

三、结语

以上所述,都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重点难题,即阅读教育问题。如何实施阅读教育,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对于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提高老师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要提升中学语文教育质量,需要相关从业人员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开展阅读教育。

参考文献:

第9篇:鼓励式教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创新能力 思维能力 运用能力 数学建模

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本文所说的创新,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系统的教育和影响,使他们善于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事物)、新思想(方法),努力探索并掌握其中蕴藏的基本规律,逐步形成相应的能力。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不仅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也不仅表现为新思想、新技术的发明,而且也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以及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

大学数学教学应如何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位数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及一些传统观念的束缚,数学教育仅侧重于学习现成的知识、结论、技巧和技法,而忽视了学科的基本精神、基本态度和基本思想方法的培养与训练,忽视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应关注下面几方面的问题。

1.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要从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现代教育。教师要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努力形成以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创造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型教学过程,为学生将来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要坚持教育的成功导向和正面鼓励,鼓励冒尖,允许“落后”,不求全责备,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要大力提倡“教学相长”的创新教学方式。教育必须走民主化道路,师生之间应该建立合作、开放、真诚、平等、共融的密切关系。教师要随时诱导学生进行独立思想,鼓励学生提问题,大胆发言,对老师的某些观点提出质疑。教育方式可以讨论,可以辩论,可以老师讲,也可以学生讲,创新教育就是要使学生不迷信、不盲从、不惟书、只惟实,通过教育,使学生敢想、善思、有识,敢于“标新立异”。

2.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学能力。著名教育家保罗?郎格郎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中自学能力的重要性。自学能力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但在“应试”教育下,数学教学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而严重忽视学生主体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应当落实素质教育的主体性要求,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入手,给学生充分自,彻底改变“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模式,真正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在具体教学中,学生能看懂,学会的教材内容,就应放手让学生自学;布置作业与练习,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提示,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地探索解题思路,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3.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是指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两个方面。数学思想是数学活动的基本观点,而数学方法则是在数学思想指导下,为数学活动提供思路和逻辑手段以及具体操作原则的方法。所以说,数学思想方法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是数学知识发生过程中的提炼、抽象、概括和升华,是对数学规律更一般的认识,是学生形成良好认识结构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培养学生数学观念、形成优良的思维素质的关键。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相比,知识的有效性是短暂的,思想方法的有效性却是长期的,能够使人“受益终生”。数学思想方法不但对学生学习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且有利于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和参加社会实践打下良好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教学中不能满足于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要使学生掌握数学最本质的东西,用数学思想和方法统率具体知识和问题的解决,循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4.注重数学思维过程的展现,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数学的每一步进展无一不是数学家思维方式的重大变更的结果。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育对增进学生的智力方面起的重要作用,一直为人们所肯定,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已得到人们普遍的重视。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学教学更应该突出和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