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困惑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困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困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困惑

第1篇: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困惑范文

下面就初中数学备课组合作教研过程中的问题及采取何种具体措施提高其有效性进行一些探讨.

一、备课组合作教研的意义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师在知识结构、教学形式上的认识各不相同,即使是对于同一教学内容,他们各自对于该内容在课堂上的呈现方式也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这种不同如果在备课组合作教研的时候被加以充分呈现和交流,那对各位教师关于初中数学的教学是大有益处的.

另外,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通过备课组的合作教研活动提出自己的困惑,参考了众人的意见之后,自己在教学上存在的某方面的障碍就能得到高效的解决了.由此可见,备课组的功能即是利用大家的智慧研究如何使本组教师实现有效教学.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让备课组的合作教研活动发挥效能和优势,可提高教学效益.

二、备课组合作教研中存在的误区

1.学校对与备课组合作教研活动的管理不够深入

当下很多学校对于备课组的建设高度重视,实行制度化管理.但是这些制度也只是看规定的时间里人是否到齐,活动有无记载而已.这些表层的制度必然不能触动根本,因此在这样的管理制度下,备课组的集体活动变成了一种应付、任务,没有任何的效益性可言.初中数学教育需要教师积极地开展合作教研活动,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对于趋于形式的合作教研,存在的意义并不大.

2.教师的参与度不够

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往往由备课组中承担某项备课任务的主讲人独立地进行教学目标、环节的讲说.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其他教师没有对该教学任务进行准备,通常只是听一听就过去了,几乎没有参与的环节,使得每个教师的想法得不到充分的交流,某些存在的问题也得不到探讨.

三、提高初中数学备课组合作教研实效性的措施

1.改善校内教师间的竞争环境,让集体备课实现真正的智慧共享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里设置备课组,对于教师而言,一个显而易见的收获就是分享了他人的教案.可是由于学校内部教师之间竞争机制的存在,导致很多教师在集体备课的时候,不愿分享自己对教学中的一些独到见解,往往在与组内其他教师交流的时候有所保留.学校应该改变教师的考核体系,适当加入一些对备课组的捆绑考核.另外,学校应该规定各年级各班设之间要统一布置习题、测试,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师之间的竞争,从而实现教师间的互相合作,智慧共享,共同成长.

2.留足时间,及时做好反思改进的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改进工作方法.备课组的组长应该保障每次集体备课后,都要留足时间,让教师交流在实施备课方案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让大家在共同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还可能迸发出新的思维火花.这样,不仅可以帮助那些遭遇障碍的教师解决问题,也可以避免其他教师遭遇相同的问题,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益.

3.营造自由民主的合作教研氛围

在初中数学备课组合作教研过程中,必须抓住各成员之间的平等原则.只有形成了一种宽松自由的交流氛围,才能使各个教师极大程度地解放和拓宽自己的思维广度,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建议和想法,畅所欲言,使教学经验得到充分的交流和共享.

4.维持合作教研与独立思考之间的平衡关系

第2篇: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困惑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更新观念;教学方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由原来被动接受知识讲解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全新的教学理念为依据,数学教材也进行了适当的改编,使其更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人人都能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教师必须勇敢地迎接这个严峻的挑战,根据自己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和认识,努力践行新课程改革,下面我谈自己的几点拙见。

一、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认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

在长期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受到了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数学技能的训练,但是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对于数学学习的基本态度和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往往会被忽视,而实际上这些数学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往往是枯燥无味的,课程教学结构单一,学生的学习环境相对封闭。即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可是培养出来的也是一些高分低能、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教师教育观念的落后,直接导致了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与时展需求之间的不相符,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就违背了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我们对于事物的不同看法,直接决定了我们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如果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缺乏足够的信心,不注重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愿意探索和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那么新课程改革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费劲不小收效却不理想。因此,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将这些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时刻谨记新课程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充分信任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索。在布置相关练习和课后作业时,教师要避免不必要的提示,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以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未来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二、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主导地位

新课程改革对我们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教师必须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对传统教学进行重新的审视,不断改进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在整个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好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由原来传统教学中高高在上的领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灵活多变地运用各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来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社会发展到当今时代,原来那种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已经过于落后,除了课堂教学,学生还可以从很多渠道来获取知识与信息,甚至有些学生比教师知道得还多,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不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的角色变得多元化了。在现代教育中,教师仍然还是知识与文化的传播者,但是教师不能再以权威者的身份面对自己的学生,一味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自觉主动地探究与学习,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学习过程的指导者等等,教师要在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

三、让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会合作交流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形式就是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自主合作与交流获得数学知识。传统数学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得不到体现,学生也明显缺乏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意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数学课堂呈现出一派勃勃的生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解除自己的困惑,达成学习目标。在自主探索、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在合作交流、分享收获中学会倾听、质疑、讨论直至解决问题时的豁然开朗。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就是学生的认知完善提高的过程,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学会了交往、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参与、学会了尊重和理解。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组织学生就课堂所学进行合作交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热情,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究、乐于交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和谐、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大胆发言,勇于展现自我,体会到更多成功的乐趣。同时,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以更好的自己面对未来的每一次挑战。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是每一个时代的教师都要面对的一项严峻挑战。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认真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为初中数学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成燕舞.正确认识新课改,推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刊),2013(11):9.

第3篇: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困惑范文

关键词: 新课程 数学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在使数学教学的发展更科学合理的同时,也给数学教学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教师和学生都必须作出相应的努力,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扮演好新课程标准下自己的新角色,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寻找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新课程标准带来的数学教学的变化

1.教材内容上的变化

新课改之后,数学教材在内容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和科学技术的联系更密切,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材的模块分布有变化,整体难度也有所增加。比如,初中数学的原教材分为代数和几何两个方面,新课程改革之后,教材分成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部分。

2.教学模式上的变化

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的逐渐推广必然带来教学模式的改变。

(1)教学主体的角色改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只是教师教学的辅助者,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从课堂的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数学教师必须尽快适应这种变化,转变自己的传统理念,掌握合理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主要体现在新课教授和课堂练习上,在新课教授中,主要有三种模式的教学:“引导式”的教学模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和“结构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式”的教学模式要求老师扮好“引导者”的角色,区别于传统灌输式的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学习,以学生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新课的导入,比如:设计与课题相关的现实事件、典故或问题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学习中;“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向学生提供适当的课题供学生研究,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寻找答案、学习新知识,比如:给出一道数学题,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探讨问题的解法;“结构式”的教学模式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构建能力和主动性,使知识体系以结构化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思考的同时,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最后对知识有一个总体的概括,也就是对知识结构的网络化,有利于学生发现掌握学习规律,认识知识的本质,对所学的东西有深层次的了解。

二、数学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困惑

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必然会带来争议和困惑,它自身的发展过程也必然是在曲折中发展,在困惑中探索,在探索中进步。新课程改革以后,新的理论观念对传统的教学方法造成很大的冲击,旧的方法淘汰,新的方法还未真正成型。比如,教材的制定者不知道如何编排其中的部分知识,原教材中的某些部分被删去,使得前后难以衔接。此外,新课改要求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如果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可能会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因此,在这个度的把握上也有难度。

如何才能更好地解决数学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困惑,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学生由于自身的理解有限,使得他们在根据图形,分析勾股定理理念的时候难以掌握重点,从而影响到自身的学习效果,很多学生对于勾股定理这个概念很难理解,而新课程标准下正可以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应注意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渗透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

三、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1.形成科学的数学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下,首先要更新教师和学生对数学教学的认识,教师和学生要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学生是主导者,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两方都要逐渐适应角色的转变,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标准、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把学生带入合适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影响作用,而真正决定事物发展的是“内因”,因此,决定新课程改革的最终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学生。学生在明确自己的身份后,要积极主动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响应配合老师的引导,紧跟老师的教学思路,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老师和学生应该是一种平等、友好、互助的师生关系。他们在人格上平等,老师和学生要相互尊重,不能出现侮辱人格的情况,即使是学生在学习上出错,成绩不理想,老师也不能对学生进行人格侮辱,更不能体罚学生。学生对老师也是一样,要尊重老师;在生活中老师和学生要保持友好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和老师应该保持朋友的关系,这有利于培养师生感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增进老师对教育的热爱;在学习上老师和学生要相互帮助,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上有不同的优势,教师经验丰富、知识全面,学生思维活泼,善于创新。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和学生要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取他人之长,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2.编订合理的数学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下,在编写数学教材时,一方面,要注意教材内容,在符合新教改要求和学生的群体特点的基础上,还要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时代特点,保证学生学习的内容可以实现学以致用,还要尽量体现教材内容的先进性,也就是说尽量将知识与现代科技手段联系起来,让现代科技能够辅助数学教学,从而提高学科的全面性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另一方面,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也就是在教材的编排上多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题型。题目的答案不唯一,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探究能力,畅所欲言。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营造一种宽松活跃的数学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心理。其中,在设置开放性题型时,要注意题目所涉及的内容要符合实际,足够新颖,而且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为学生所喜爱,是学生乐意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3.制定正确的数学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目标要体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学校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数学是一个单一的学科,但是新课改要求,学生通过对数学的学习,要在多个方面的能力上都有所提高,比如知识技能、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体合作能力,甚至是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这就是教学目标多元化的体现。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在教学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循序渐进,将目标逐一实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4.运用先进的数学教学手段

传统授课一般都是在普通教室进行,老师说、学生听。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很多科技教学设备,比如多媒体教室、计算机、计算器。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这不仅能够提供给学生一种新鲜的教学标准和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多媒体教学避免了老师在黑板上的大量书写,还使得一些数学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计算机和计算器的使用提高了学生计算的速度和质量,这些先进教学设备的使用,使数学教学充分享受到了现代科技的优越性,实现了数学教学与现代科技的接轨。比如,在学习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时,如果仅是在黑板上画出图形,则学生很难看懂,而且立体感不强,但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将圆锥的侧面展开图通过多媒体动画的形式放出来,那么就能够将抽象的图形变得形象化,让学生够更容易理解。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立体感,还能够促使学生学会用多媒体解决数学难题,以便更好地提高数学学习技能。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下,所有数学教学主体都要适应教学各个方面的变化,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充分享用新教改的优势,以新的理念、新的姿态投身于数学教学过程中,在学习中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石迎春.新课改中数学教师应树立的基本理念[J].教育革新,2011(12).

[2]许秀文.浅谈数学教师如何走向新课程[J].学苑教育,2009(06).

[3]文小红.新课改下怎样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0).

[4]赵步林.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的观念[J].学周刊,2011(13).

[5]曹巧宁.标新立异——浅谈新课标下的高效数学课堂[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6).

第4篇: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困惑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思维活动

教育著作《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明确指出了“反思”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是不可泯灭的。新课标改革以后,课改实验大量上演,师生的反思习惯和能力、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如何基于反思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值得数学教师深入思考。“教然后而知困”,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会发现不少困惑。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激发教师终身学习,养成不断反思的习惯,是优化教学效果、培养执教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反思――引导预习,研读教材

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是多数学生没有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对于预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还不明确,使得预习流于形式。老师布置了预习任务,学生潦草地翻阅一遍课本,但是对于章节中所反映的问题与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疑点并没有抓住,没有做好标记和记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经过阶段性的教学反思,笔者发现了这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指导预习时,就让学生带着任务预习。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新知,发展数学能力主阵地。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需要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实施。笔者在教学中先给出预习提纲,根据提纲,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经过半学期的师生努力实践,学生有了明显的改变,多数同学都养成了较好的预习习惯。预习环节很重要,能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自学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增强。

二、加强学生互助学习能力的反思――结对帮助,共同提高

提供给学生进步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数学教学中都可以依据自己的需求有更好的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多数教师强调数学“差生”自信心的培养,但是笔者认为更应该充分利用优等生这个课堂教育资源。“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作为出发点,从这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关注“差生”的发展,进行好生“差生”配对,构建团结和谐、合作发展的良好学习环境,教师课后辅导时间不足的缺陷得到弥补。初中阶段,同龄人之间的影响相当重要,因为初中生具有很强的效仿性,在后进生身边安排一个好的榜样,他们在心理上就会产生希望,内心就形成让自己变好的内在动力,这样就自然对数学越来越喜欢。这种互助学习,通过榜样的力量起到胜过说教的功效。笔者在关于数学后进生的反思上,课堂上建立互助学习小组,有意将好“差”生搭配互帮,在“我想学”的自主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在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共同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并相互帮助,找到解决措施,实现共同提高,同时营造和谐轻松的数学学习氛围。为了激励学生互助合作,笔者每月还设计了数学作业、单元检测进步奖,让大家都能见证他们的进步和提高,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尝到互助合作与成功的滋味,从而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反思――指导思考,重视听练

初中数学学习,是在小学数学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基础上,联系新旧知识,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认知结构的构建和数学知识体系的形成,都是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的。在初中学习过程中,随着课程的增多及课堂学习容量的加大,提高听课效率是关键。课上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数学推理的步骤,比较自己与教师的解题思路的异同。狠抓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督促学生在课后及时复习,每个章节知识点不存疑。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课后,多数都是急于完成书面作业,认为作业写完任务就完成了,却很少同学做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数学做题过程中多数都是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得不到体现。

第5篇: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困惑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情感 融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159

初中阶段教学在义务教育阶段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总目标是“四个基本”,包括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而这些基本能力的获得贯穿于数学教学的日常。在初中阶段,学生对于学习的投入和重视程度高于小学阶段,对知识的渴求也随之增加,可以看出初中阶段的教学应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而其中情感教育的融入应得到初中数学教师的充分重视。

一、初中数学应充分融入情感教育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立足于教育目标的完整性提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在此基础上,新课程将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在数学教育中,大部分学生和老师对知识与技能这个维度的学习目标给予了充分的关注,认为数学教育是解题教育,更多的意义上是为了应试而进行的教育,而完全忽视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维度上的教育目标。甚至在很多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从导入课程到学生实践教师都不会有意识根据课程内容加入情感教育,这使得数学教学变成了纯技能式教育,也让许多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并不能找到成就感的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厌学的情绪,这部分学生一旦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减少,成绩就会下降,进而影响到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

与此同时,结合当今社会的大背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高科技和实验技术向生产力、市场转换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经济发展成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而科技的迅速发展会给人类的精神生活造成困惑,应对这种全面影响人的困惑,基础阶段的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这一阶段所奠定的认识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是个人在未来遇到问题时所首先采取的应对策略。

针对这一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出现的顽固性问题和当今时代的大背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融入情感教育,并根据数学学科的特性进行系统和有针对性的教学,而不是将情感类教育教学完全推给文科类教师进行。

二、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数学的情感主要是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意志和自信心”。数学学科的情感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情感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数学学科的情感教育应包括三点,第一是对数学学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第二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成就感,能自我克服困难以及树立自信心;第三是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以及对人类社会的作用,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一)教学导入对兴趣的引导

针对上文提到的数学教学情感教学的第一点,对数学学科的好奇和求知欲是学好数学的前提,这是一个复杂而统一的过程,具体到课堂当中,尤其在教学知识点的课堂上,导入部分就显得尤为重要。

导入内容想要引起学生的兴趣有许多方法,其中最为有效和实用的是使课堂导入具有艺术性,艺术性导入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果。为了提高导入的艺术效果,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以引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初中生,他们的自制力较差,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同时对新鲜事物好奇、好胜心强,如果教师能根据他们的心理规律设计具有启发性、艺术性的导入就可以充分激发他们对于数学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加到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情感。试想老师在讲课时,能随手在黑板上画出许多优美的圆形、金字塔、人像、动物等,这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对知识的讲解有了艺术性的佐证,同时给课堂增加了一种美感,使学生对老师的好感进一步提升,事实证,学生对待自己喜爱的老师所教授的课程成绩比不喜爱的老师所教授的课程成绩优秀。通过长期设计具有艺术性的导入可以降低学习难度,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提高学习热情。

(二)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

这个部分主要针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克服困难的决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贯彻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在课本和教学计划的安排下,一般老师们都能做到这一点。在循序渐进的纵向过程中,比较容易被忽视的是学生横向的水平程度,对于数学学习较好的学生来说是简单的题目,但对于数学学习一般的学生或者学困生来说就并不一定是简单的题目,统一的标准很难真正对每个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也很难让本来就程度一般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更有自信,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循序渐进的方法不仅仅是从易到难,想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解决困难的能力,就要在一定程度上“放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情感体验,相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悟性和实践能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讲解性教学之后,可以让学生利用之前的讲授方法自我探究,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方法的引导下,必然能够自己独立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自信心。

(三)教学方法的一以贯之

第6篇: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困惑范文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复习课 策略探索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整个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然而复习课的整合常让教者感到困惑,学生感到重复枯燥,结果是学生成绩与老师期望相差甚远,抱怨、自疚、叹息交织成一曲苦涩乐谱。究其原因,是我们急功近利,越俎代庖,人为地抹杀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主动权,忽略课堂教学效益。九年级数学后期复习,教学任务重,要求高,时间紧,因此,寻求科学有效的课堂模式,提高复习课教学效益就显得异常重要。经笔者教学实践,运用洋思“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进行初中数学复习课,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复习课效益。

下面我就初中数学总复习课型中如何运用洋思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略谈自己的构思,以期与各位同仁切磋提高。

一、遵循的原则,注重的环节

整个教学过程应体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原则,把思考、回顾到问题解决、学生自主学习贯彻始终。中间围绕“自学、思考、交流、评价、更正”及“点拨、归纳”组织教学,努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索、应用数学、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合作、交流、探究的精神。把单向传授转化成学生回顾、思考、创新的探究活动。适时撒播情感,及时表扬激励,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树立健全的人格。善用现代教学设备,改变传统的课堂呈现方式,使省时和激趣相统一。

二、基本流程

(一)先学策略

1.揭示复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感知本节课的复习任务和要求,在后面的学习和活动中做到方向明确,有的放矢。语言要贴近学生实际,注意与教材、课标要求基本保持一致。

2.自我检测、评价:(1)围绕目标,展示自测题(基本题型)。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能直接体会考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会做则基础知识过关,否则还有欠缺,为后面合作交流、自我温故、相互纠正、自我定位提供依据。(2)相互纠正、自我定位。教师提供答案或提示,合作伙伴交叉评阅,相互借鉴,这样学生在交流中就找准了位置,在无声中相互施压,无形中催发兴趣,激起相互竞争,合作提高的氛围。同时,教师应俯下身子点拨学生,提高尖子生,搜集学生在自测中暴露出的问题,为“后教”准备一手资料,不至于重复学生已熟练掌握的内容。

3.自我归纳,查缺补漏:首先,教师提供基础知识资料包(投影),学生根据自测中存在的问题查阅课本及数学资料,这样就避免了盲目性,调整了学生不愿听教师讲授知识点的反感心态,若适时引入识记比赛,可起到画龙点睛之效。最后,教师根据存在的主要问题给予剖析、归纳和拓展。

4.典型题型的训练:(1)展示例题,按需提示。由于是复习课,有关题型在新授课中已接触过,如果以常规操作呈现,学生往往没有激情 ,但来个“朝三暮四”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唤起学生探究、尝试欲望,因此我就以“中考试题赏析” “走近中考”等方式呈现。(2)学生试作,教师巡回指导。自我训练,旨在让学生通过紧张的口头或书面练习来巩固,提高基本技能,体现能力立意,突出学生自主训练的原则,课堂上例题、练习题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操作展示,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中遇到的疑难。

(二)后教策略

只教学生不会的地方。“教”不是教师的专利,注重“兵”教“兵”,设法引导会讲的学生讲,学生讲对了,教师给予肯定、表扬,不再重讲,学生不会讲的,老师才讲,学生讲错了,教师再更正。课堂中的自测题,基础知识点(规律),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此就放弃教师教。其次,注重教学生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找到解决这一类问题的规律。再者,营造一个较为自由的空间,教学生探究、讨论、创新 一些问题的解思路方法,增强获知体验,提高能力,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方法基础。最后,让学生在讲练结合的循环中加深印象,从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中由点到面、由浅入深,有意识地引导,教会学生系统地归纳整理,综合概括,来揭示其内存联系和规律,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三)当堂完成作业策略

第7篇: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困惑范文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如何有效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首先是要能够善于总结和发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工作实际,归纳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大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数学与英语、语文等语言学科对比而言相对枯燥,与物理、化学等理科课程相比参与实验的次数较少,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精力不集中,走神的现象,无法能够使学生有一个全身心的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其次,初中数学课程难度逐渐加深,特别是几何课程的开设使学生往往会无法适应抽象图形思维。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这就导致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的参与过程中无法真正的将课堂教学内容吸收,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大打了折扣。再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往往也会使整个课堂教学效率大幅度下降。有些教师往往采用老套的教学方法,学生会在课堂中感到昏昏欲睡,无法使学生学习与教师课堂教授能够有效的融合,使整个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降。第四,有些教师不注重差异性的教学,也使得一些学生对于课堂听讲感到厌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2.1充分利用教具,增加课堂教学互动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教师可以尽可能的运用教具,增加教学互动,使学生可以真正的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比如教师在讲授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通过利用教具,增加师生之间的讨论来进行讲授。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教具来进行拼接、度量,从而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这种教学互动,教具使用可以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到课堂教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本能,使学生的学习思想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整个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2.2要能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培养对于提高整个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够使学生能够爱上教师所教的课程,在课堂中尽情的展示自我,充分发挥自我的学习潜能,还能够让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时勇于与教师沟通,让教师能够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从而让教师能够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使整个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能够以一种幽默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数学相对于其它学科而言,更加抽象,枯燥。幽默的数学教师能够更好的让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相关课堂内容,从而使学生更加愿意学习。其次,教师要能够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些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不专心,不注意听讲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心理。一方面可能是学生由于对于某个知识点的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不愿意进行学习,另外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学生厌倦课堂学习。教师通过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难题,使学生不断的融入到了课堂学习中,整个课堂学习的效率就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2.3教师要能够加入现代化的教学元素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初中各科教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教学也不例外。而许多课堂教学的变化都来源于多媒体、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元素的应用。因为,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需要增加以上信息技术元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等教学工具,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教学的生动性。比如教师在进行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等性质定理的讲解时,通过将以上图形借助幻灯的形式投射到屏幕上,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到相关图形的立体结构,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教学内容。又如教师在进行轴对称图形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利用电脑和网络将相关图形以立体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这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愿意去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学生感觉这种课堂教学方式更加刺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第8篇: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困惑范文

>>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理解 关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思考和实施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法研究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 浅谈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探究 探究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例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初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探索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之我见 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几点思考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几点思考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明显,对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提高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在初中教学中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能够满足数学教学的要求,同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意识综合素质创新 随着21世纪的发展,人类正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能否接受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大批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人才。现代教育不但要求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更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1、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助于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思维是人脑反映事物的一般特性和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以及以已有知识为中介进行推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由于思维总是与问题联结在一起,而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所以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认为问题性也是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问题能够促进思维进入积极活动状态,展开有目标的回忆、联想、分析、试探。问题使人的注意力具有明显的指向性与选择性,对持续进行有目标的思维、探索活动形式有显著的激励功能。问题的这些功能使其在各种思维活动中显示出重要的作用,学生问题意识越强烈,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产生“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怎么变?”等,其思维也就越主动、越积极、越自觉。自我提问能使学生一直处于有疑——无疑——产生新的思维活跃状态,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品质的发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地提高。

2、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问题意识,也是主体意识的重要表现,是指学生在学习认知活动中的主动怀疑、探究的心理状态。圆问题意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着调节、导向和促进主动学习等作用。良好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表达自己的见解、认识并进行交流的强烈愿望。有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是人的个性的重要智能特征。而没有问题的学生,在学习上只会盲目从众,处于被动吸收的地位,接收教师传授的现成的结论。以接受式学习为主,长期下去,不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3、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

问题意识是一种心理活动当学生具有良好的问题意识后,学生会更加主动的参与教学并且交流与表达的愿望也会更加强烈,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自主的对问题进行探究、反思与解决。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会促使学生摆脱教材以及教师权威的束缚,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教学内容或者难题进行质疑与思考,而这个过程是一个发现式学习的过程,也就是说通过重视在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会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以及模仿式学习启发式学习以及探究式学习转变,在培养学生独立人格以及提高学生进取探索的精神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1、营造良好氛围

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问题意识产生的良好条件.教师对待学生的提问与回答的正确态度更能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应采用和学生一起思考的方式加以引导.帮助学生理清问题的思路,给学生适当的点拨、示范。指导学生提问的方向和思考问题的途径.帮助学生养成发问的习惯,在教学设计上,多给学生一些探索、猜测的空间从不同的方面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要重视学生提出问题的情感因素.积极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大胆质疑,既要敢于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也要勇于提出自己进一步思考后所产生的新困惑、新问题.要鼓励学生间互相提问,合作讨论,充分培养提出问题的自信心.要尊重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因势利导,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实现对问题的探究。要教育学生不唯书,不唯上。敢于对书本知识.对教师的论点提出疑问.提出补充,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创设宽松自由愉快的教学氛围。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大胆提出问题。

2、设计问题情境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引入与设计来调动起学生对教学的参与积极性以及提出问题的兴趣。教学情境的引入与设计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一是追溯数学问题的产生背景来创设学生能够理解和体验的情境,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数学发展史中,许多数学难题的攻克都有着感人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的讲述引入教学内容,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前人在探索数学问题中所付出的努力与艰辛;二是挖掘数学问题的生活背景,创设与学生相关的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找到很多数学问题的应用原型,通过生活情境的设计,学生可以联想到贴近自身生活的数学实际问题,而与单纯的数学问题相比,生活实际问题更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挥,并对问题的探索具有较大的兴趣。

3、重视问题设计

第9篇: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困惑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思想;数学方法

一、初中数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分析

初中数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是初中数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作用。在初中数学教材中,以下内容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一是数轴上所有的点和实数之间是一一对应关系。二是平面上所有的点和有序实数是一一对应关系。三是函数式和图像的关系。四是线段的和、分、倍、差问题。五是在三角形求解时,在边长和角度计算中,引入了三角函数,以代数方法解决三角形求解问题。六是在“圆”章节中,圆的定义,圆的位置关系,圆与点的关系都是通过数量关系进行处理的。七是在统计中,统计的第二种方法和是通过绘制统计的图表来处理,通过图表能够反映出数据情况和发展趋势。

2、类比思想 。

在初中数学中,类比思想的应用也比较普遍。但两个数学系统元素的属性相同或是相似时,可以采用相同或者相似的思维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等式。二是二次根加减运算。三是角的比较,角平分线,角的度量可以与线段知识进行类比分析。四是相似三角形与相似多边形。

3、整体思想 。

整体思想主要运用于图形解答中,将图形作为一个整体,对已知条件和所求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整体处理来解答问题。整体思想能够避免局部思考的困惑,简化问题。

4、分类讨论思想。

在数学问题解答过程中,由于解答对象属性的差异,导致研究问题结果会有很大不同,这就需要对解答对象的属性进行分类分析,在研究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不同的情况,也应该将其独立出来进行分析。通过分类讨论思想,能够化繁为简,让事物的本质能够显现出来,这样能够方便问题的解决。在综合题目解答时,通过已知条件,对图形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几种方法的对比分析中,归纳出正确答案。

5、化归思想 。

化归思想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数学思想,通过转化过程将未解决的为题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将复杂为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将陌生问题转化为熟悉问题。化归思想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尤其是在综合题解答时,题目所给出的已知条件比较分散,很难找出简单的解题方法,这时就可以采用化归思想,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进行分析,在转化过程中缩短与结论的距离,这样能方便找出解题的方法。化归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求解分式方程时,可以将分式方程和转化成一元二次方程进行解答。二是在直角三角形解题中,可以将非直角三角形转化成直角三角形进行解答。三是在多边形或者三角形面积或线段解答时,可以将其转化为相似比问题进行解答。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渗透的方法

1、抓住渗透契机,及时引导学生 。

初中学生的数学知识还比较频发,其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在数学方法、数学思维独立出来进行学习还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在课堂教学的渗透契机,重视数学公式、法则、定理、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开拓思维,在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的领悟过程中,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渗透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发现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以二次不等式为例,在解答二次不等式问题时,可以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来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总结归纳出了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应为“两根之外”“两根之间”两种。通过数形结合思想,不仅有利于二次不等式的学习,还能巩固二次函数的知识,完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过渡。在概念、定理、法则、公式等数学结论导出的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感知材料,让学生明白数学结论的产生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还能通过观察、归纳、类比、检验、假设、尝试等方法完成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渗透的过程。

2、分阶段分层次组织教学。

(1)分阶段组织教学。主要分为孕育阶段和形成阶段。在孕育阶段,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的渗透主要基于数学内容的组成结构。从数学教学内容来看,一般是由两条线索组成的。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应特别重视知识的积累,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寻找数学知识中包含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在横向联系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以一元一次方程为例,学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一般只注重解题步骤,而忽视了解题的思想。通过变形处理,将方程转化成ax=b(a≠0)。由于学生对化归思想不了解,导致方程训练的目标并不理想。在形成阶段,指的是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能够逐步形成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并有意识地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运用到解题中去。在这个阶段,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总结、概括性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隐藏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以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在该章节中,化归思想的应用比较普遍,将二元方程组转化成一元方程来解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列举一个实例,学生通过一元一次方程能够解答这个问题,再要求学生以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行解答,通过对比发现,通过消元处理,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化归思想的精妙之处。

(2)分层次组织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熟悉数学教材,挖掘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对这些知识进行认真研究。再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掌握程度、理解能力和年级差异进行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贯彻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学习是通过课堂教学、复习巩固和练习题的过程完成的。因此,数学思想、数学方法需要长期的数学学习才能形成。同时,在数学学习中,应重视对旧知识的巩固,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学体系。如在一次函数的学习中,可以采用乘法公式进行类推处理。在二次函数学习时,可以将一元二次方程结合起来,在重复性学习中,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