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重男轻女现象范文

重男轻女现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重男轻女现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重男轻女现象

第1篇:重男轻女现象范文

我是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子。我非常看不惯当今社会重男轻女现象。我是一个男孩,我并不骄傲,反而为此而平淡。

我真高兴,上天赋予我男孩子康强有力的嗓音,更赋予我帅气英俊的脸庞。奶奶却因为我是一个男孩而骄傲。我的邻居更是重男轻女。他家有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对两个儿子不惜重金培养成才,而女儿才十多岁就不让读书到外面打工赚钱。

我真搞不懂!不是说“男女平等”吗?为什么当今社会上还有“重男轻女”的现象?不是说“巾帼不让须眉”吗?为什么女孩就不能“顶半边天”?一代女皇武则天,慷慨从军花木兰,豪气冲天刘胡兰,挥笔万言谢婉莹(冰心),奥运冠军郭晶晶,不胜枚举。她们不都是女儿身吗?这些巾帼英雄们哪一点逊色于须眉呢?

男孩谁然能防老,但女孩最完美,是世间万物最美的造物;女孩最漂亮,娇美的容颜如鲜花惹人爱;女孩最善感,因为她有一颗淳朴善良的爱心。女孩,如绚烂的朝霞,交织出多姿多彩的生活;女孩,如美妙的乐曲,演奏出悦耳动听的音符。

珠山区景德镇市第六小学五年级:高俊辉

第2篇:重男轻女现象范文

女孩是人,男孩有的好,有的不好,女孩不是天生就要被男生欺负。而是人们的思想太……我在我们村子看见有一户人家,他们家生了1个女儿,2个儿子。他们对女儿可以说是虐待。而那个女孩却是个逆来顺受的人。随她的爸爸妈妈怎么骂,怎么打,怎么侮辱她。慢慢的,她沉迷于网络。在网上谈了个男孩。本来成绩不错的她,因为爸爸妈妈的虐待,沉迷于网络的原因,成绩直线下降。自已就这样一天天堕落。试问:当你周围的环境已经这样时,你会像她一样吗?有些人肯定会说不会。可事情真正到来的时候,自已还不是一样。因此,我们要争气。不管你的周围是什么样的环境。你必须争气。像我,我出生在一个离异的家庭,我经历了爸爸对老婆,爸爸、后妈生孩子,而且生的是个男孩。但我很幸运,我的爸爸、后妈包括爷爷奶奶都不重男轻女。正是因为爸爸妈妈他们这样我就更应该争气。所以每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总是告诉自已:要争气,这不是为爸爸妈妈读书,而是为我自已。我不应该就此放弃。

在生活中,我一直相信一句话。这句话就是:没有你做不到的,只有你不想做的。请那些出生在重男轻女家庭中的女孩,那些离异家庭中的女孩或男孩,那些在你还小时,母亲或父亲死了的等等一些情况中的人。我们更应该争气。就算你是一个出生在幸福的家庭中的人,你也应该争气。

我会争气的!我有一天会创出自已的片天!

第3篇:重男轻女现象范文

一、写身边的小事,提倡热点争论

套用罗丹的那句名言,生活并不是缺少素材,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素材的眼睛。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大胆发表见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和前提。针对生活中的疑点,教学中的难点,有意识地设置争论情境,让学生参与争论,即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又给学生一个充分表现自己的空间。应当经常有意识地提倡学生观察生活,关心社会,感悟人生,把生活与作文沟通。下面看争论同一问题的随笔:

重男轻女

我拿着碗去打饭,老远便见食堂餐厅排着长队。走近了,看见戴着牌子的刘主任抓了一个插队的毛头小子站在队伍的西边,正在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我也加入了这打饭大军。突然我发现了“新大陆”。队伍东面的女孩们插队甚是疯狂!

我看见插队被抓也不是一次两次了,然而我却没有一次看见是女同胞被抓的,每次总是短头发、嘴巴上有绒毛的男同胞们。女同学不插队吗?非也;女同学干得比男同学隐蔽吗?非也;女同学穿的衣服比男同学鲜艳多了。什么原因?

值日老师们“重男轻女”也!

女的脸皮比男的薄,如把女的抓出来,人家面子上不好看,怕这些小姐们的自尊心受到太大的伤害,所以即使老师看见女生插队,也表示出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放任自流,因而这些小姐们便更加“猖狂”起来。

值日老师不出她们的洋相,有时也出于另一种原因——怕麻烦。她们小姐脾气十足,一哭二闹,实在让人招架不了。

希望这些小姐们能将自己的行为收敛收敛。老师们,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吧,可别再“重男轻女”了!

也说“重男轻女”

上周有位同学写了题为《重男轻女》的随笔,写的是见刘主任抓了插队的男生进行思想教育时,一边的女生却“疯狂”地插队一事后的数条见解,大有指责女生而为男生鸣不平之势。然而我却有些异议。

其一,“不抓女生只抓男生”不符合事实,我就发现不少插队的女生被抓。远的不说,本班就有两个女生被值日老师批评过。不知作者是刚刚转学来的还是孤陋寡闻,我想作者肯定是个连男女都难区别的高度近视眼!说老师们“重男轻女”实在冤枉了他们。

其二,讲插队,女孩子哪是男子汉的对手?纤纤弱女哪里抵得过彪形大汉?君不见,平日里男生你推我挤在窗口前形成由无数个人头组成的圆吗?君不见,有些男生常常说“先遣部队”“癞子跟着月亮沾光”吗?君不见,少数男生吆喝着分几次插队到前面去吗?现状如此,不抓男生又抓谁呢?

其三,作者分析老师不抓女生(且不论是否为事实)时,重要的原因是女生“爱面子”“爱哭闹”。此话差矣!我想女生的面子不会比男生的值钱吧。难道十几年的教育没告诉她们守纪律,只告诉她们怎样耍赖,怎样用眼泪化险为夷么?这样的形象在书上电视里见过不少,然而在学校出现的不多。以点代面,以个别代表全体女生是不是有些不妥呢?“仅仅看见某些漩涡和逆流而看不到长河的奔腾,只能说明观察者的短见。”(语)

客观存在的不应该缩小,也不应该夸大。《重男轻女》虽也反映了某一现象,但多少有些言过其实,有哗众取宠之嫌。以上拙见,不知作者同意否?

自由状态下写作是一种旨在提醒学生保持个性、培养他们写作兴趣的作法而已,至于理论上的总结,现在还为时过早。

二、借鉴名家名篇, 提倡学以致用

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模仿的过程,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学习了课文中的名家名篇,让学生也去尝试一下,用刚学到的方法去仿写文章,也是我叫学生写随笔的又一种方法。下面请看学生学过这些课文后所写的文章:

《水调歌头·考试》:考试几时休,抹泪问老师,不知老师心中,今日罚几遍。数理化,文史地,背无头,不应有恨,何事老师伤我心?人有悲欢离合,分有优良之分,此事古辄有,但愿优长久,千万别换留。

《钗凤头·习题难》:作业本,铅笔头,满桌难题在等候;文难作,笔难落,这篇古文何其难学。烦,烦,烦。 未下手,笔依旧,难题犹如砖头厚;赶快做,莫停留,下午检查,如何补救?愁,愁,愁。

《清平乐·寝室见闻》:辉哥神游金庸,马其正侃反恐,最喜张聪亡赖,上了厕所不冲。

对于以上仿写,且不管它是否讲究平仄押韵,也别管它有几笨拙和稚嫩,作为一个初中学生,能模仿已有的传世佳作的体例,用精练的语言很到位地表情达意,反映生活,已属不易。

三、开掘潜能,提倡弘扬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写道: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想多思,做到有感而发,根据自主拟题,多写自由作文”为了有效的实践弘扬个性,我特地搞了一次写作训练课:个人标志设计。要求学生为自己设计一个自我形象标志,可参考社会上的各种商标、会标的设计风格,但标志必须能展示自我个性风采、渗透自我理想信念,注重自我审美意识,体现自我创造思维。“标志”下还须附注“个人标志说明”,对所设计的“标志”内涵进行简单介绍,同学可适当评说。学生设计的标花可谓异彩纷呈。现撷取几例与大家共赏。

【例】

姓名:曹静云

性别:女 〔个人标志〕

自撰格言:人生价值的大小,是以人们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而定的。

个人标志说明:“C” “J” “Y” 是我姓名开头的字母,合起来像一把伞,这仿佛就是我。我要为人类撑一把伞,阻隔烈日的炙烤,挡住暴雨的侵袭,让人间不再有“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煎熬,让世界不再有“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疾苦,但愿我的情意能送给每位需要帮助的人。在知识的海洋里,努力拼搏,不断进取吧,只为了圆我那心中的雨伞梦。

同学评价:好一个“伞”梦!它是你心灵的诠释,是21世纪新新人类的护照,有了它,世界将不再有过多的苦难,人类也就可尽情享受爱的温馨。

第4篇:重男轻女现象范文

姥爷,你怎么能这样呢?实在使我太伤心了。

每次我和妈妈去看你,你脸上笑嘻嘻的,可是心上却想这舅舅家的弟弟,这样怎么能让我接受呢?并不是我嫉妒弟弟,而是您的所作所为让我太伤心了吧!

我记着有一次,弟弟和朋友在一起玩土,朋友不小心将土弄到弟弟身上,弟弟哭了,姥爷马上火了,还说找人家算账呢!假如是我和我的朋友,姥爷肯定会置之不理的,更不用说发火了。

我们现在是21世纪,不是封建主义社会,怎么还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思想呢?

还有一次,我姨买来一大包吃的,说让我俩分着吃,可是您不管三七二十一,对着弟弟说:“来,城城,你姑姑给你买好吃的了,快来吃。”而我就在边上站这,姥爷也没有说让我吃,使我很尴尬,脸红的像个红苹果似的,最后还是妗子帮我解的围。

姥爷,你当时考虑到我的感受了吗?你知道我当时都快哭出来了吗?你的眼里就不能多一个我吗?多一个我有那么难吗?

姥爷,请在以后多考虑我的感受吧!请不要再让我流泪了,好吗?重男轻女的现象请不要再出现了,可以吗?

第5篇:重男轻女现象范文

关键词:性别公正;男女和谐;大学生

本研究为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程2014年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2月4日

一、问题的提出与调查方法

从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妇女大会上我国首次提出“男女平等”这一基本国策,我国在倡导两性协调发展的道路上已经前进了20年。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女性独立意识和公平意识提升,性别公正越发成为人们关注的两性议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性别公正是指无论在公共领域还是在私人领域,在尊重男女差异的基础上,强调两性个性自由、人格和机会平等、拥有公正的权利与义务,是践行男女平等这一基本国策的理论实践。本文的调查对象涵盖了驻青高校的不同层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高等教育接受者,他们对于性别公正的认识能够较好地反映大学生对于性别公正的了解程度和态度。

本文研究调查所采用的方法为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问卷调查安排在2015年3月至5月,采用实体纸质问卷调查和网络问卷调查两种方式,共发放问卷440份,其中纸质问卷300份,网络问卷141份,回收有效问卷433份,有效回收率达98%。纸质问卷的发放点是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学院等;网络问卷借助专业调查网站平台,主要通过同学圈传播问卷链接,通过电脑客户端和手机微信客户端进行填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数据的可信度。

二、大学生性别公正意识调查分析

此次对驻青高校大学生性别公正意识的发展状况调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维度:

(一)大学生群体对于“性别公正”概念的认知

1、对“性别公正”概念不甚了解。驻青高校大学生群体“十分清楚”的大学生,仅占受调查总数的12%,表示“清楚”这一概念的只有24.5%,共累计达36.5%,不到受调查总数的四成。这种结果的出现,不排除“性别公正”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名词,与大众较为熟知的“男女平等”过于强调男女同等、均等,评判标准整齐划一相比,更加注重在尊重两性差异的基础上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同时,这个结果显示对于“性别公正”观念的宣传力度亟待提升。

2、认为当下社会仍未实现性别公正。调查显示,仅有6.9%的大学生认为完全不存在性别歧视,50.3%的大学生认为性别歧视轻微存在。其中,性别与性别歧视感受程度对比分析显示:女性感受到的性别歧视略重于男性,有11.1%的男大学生认为不存在性别歧视,而只有4%的女大学生认为不存在性别歧视,认为性别歧视现象严重的女大学生也比男大学生高出11%。想要实现性别公正,首先要克服性别歧视的存在,在两性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性别特征公正地进行社会分工。

3、认为当下的性别不公正是由多重原因造成的。在校大学生们认为当下的性别不公正现象由多重原因造成。其中,认为是历史遗留问题的具有相对较高的认同度,78.1%的同学均勾选了这一选项。此外,在大学生观点中,生理差异(51.3%)、男权社会现实背景(61.9%)、教育环境(48.7%)均占有一定比重,也都是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

4、对性别公正的未来发展秉持着美好愿望。性别公正关注的是人的基本权利,而不是不考虑男女性本身的生理差异、将男女两性完全同等对待,甚至强求女性成为男性。基于性别差异,有时规定相同的权利反而构成对女性的歧视,规定不同的权利则是为了结果的公平。调查中,高达67.7%的大学生认为在未来,性别歧视的状况会得到改善,社会即将更加公平公正,两性关系也将益趋和谐。

总的来说,性别公正这一新概念,正在被大学生群体逐渐了解和接受。大学生群体能够认识到社会中性别不公正的存在和存在的原因,并对性别公正的未来秉持着良好的愿景。

(二)大学生群体对家庭、学校、职场中性别公正的认知

1、成长环境因素中,家长的“重男轻女”倾向降低。调查显示,当前认为家庭中家长仍存在“重男轻女”思想非常严重的仅占调查样本的4.16%,选择严重的占7.16%。其中,家长“重男轻女”倾向与受调查者性别对比分析显示:在认为“重男轻女”思想一点没有的38.8%的比重中,有占受调查总数25.9%、占受调查女生数44.3%的女生认为自己的家长没有重男轻女的观点,而同等选项中,仅有占受调查总数12.9%、占受调查男生数31.1%的男生认为自己的家长没有重男轻女的观点。相比而言,女生更能够感知到自己家庭的观念开放。这一现象对于女生的成长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在性别意识公正、尊重女性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女性更容易形成独立自主、自尊自爱的性格。

2、在专业学习中,女生相比于男生较有优势。出色程度与性别的对比调查显示,有50.3%的同学认为,在就读专业内,女生优于男生,且这一结果受到性别主观影响不大。但是,在文科受调查者中,高达59.4%的学生认为女生总体优于男生,这一特征更加明显化;而只有37.9%的理科生认为男生优于女生。说明性别因素不是评判智力高低的决定性因素,但性别因素仍然对不同领域有着相应影响。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让两性发挥各自优势,各尽其能,并能够取得相当的回报,是构造性别公正的要义之一。

3、在职场,男性比女性更有优势。调查结果显示,有51.3%的人认为在职场男性比女性有优势。而在设计性别刻板印象观点的调查中,有61.89%的人认为“女性更适合做护士、秘书、公关、空乘等,男性更适合做市场、销售、工程师等”这样的说法不构成性别歧视。说明在职场上,男女性别不公正、职业地位被不同等对待的状况仍然比较严峻。在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生存权、受教育权、就业权和社会保障权等多项基本权利,就业歧视明显违反以上权利规定,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另外,就业性别歧视严重破坏了市场公平原则,挫伤了女性劳动者的积极性,并造成市场人力资源配置的失衡甚至是浪费。此外,就业性别差异冲击了妇女应有的社会地位,损及女性的尊严,容易造成家庭的不和谐。

4、女大学生追求性别公正的意识更强。恩格斯指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事业去;而要达到这一点,又要求消除个体家庭作为社会的经济单位的属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观念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承担社会角色,并且做出不凡的成就。这一观点和变化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女大学生的观点,越来越多女生开始想要做一个具有主体意识的新女性。本次调查在针对女大学生的问题中,有54.1%的女性认为,自己期望拥有自己的事业,做一个独立自强的女人。在对待经济问题上,女大学生也开始表现出更加独立的态度,在占受调查女生总数的57.7%的女生认为在谈恋爱的时候AA制比较好。在经济独立问题上,有占女生总数40.3%和51.8%的女生认为女性想要与男性拥有平等的话语权,必须要在经济上独立,仅有7.5%和4%的人选择了不赞同和不清楚。经济独立在倡导性别公正的道路上起着基础作用,女性只有经济独立,才能在生活上不受制于男性,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秉持着这一观点,女大学生能够以此为依据要求自己,为自己争取性别公正全面实现的未来。

总的来说,在大学生群体的成长经历中,家长对待子女的性别歧视比重下降,重男轻女的现象明显降低,这对于建立性别公正的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校园和职场中,男女性没有因为性别而显现出明显的智力差异,但在职场上却受到不同的待遇。但值得高兴的是,女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追求性别公正的意识提高,有利于性别公正的实现。

(三)大学生群体对媒体舆论中“性别公正”的感知。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成的”。随着网络的发展和传媒技术的提高,媒体舆论越发对人们思想产生着深远影响。

1、多数大学生能够意识到媒体有性别不公正的存在。李普曼曾经在《公众舆论》著作中进行过解释:“刻板印象”是指按照性别、种族、年龄或职业等特征进行社会分类,形成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在当代传媒中,原本丰富多彩、价值追求多元的女性角色被塑造成为家庭贤惠型、事业强势型、符号化强势型固化形象,进行单一化解读。调查显示,有78.7%的大学生认为媒体对于女性群体的报道存在性别偏见和刻板印象,说明在大众媒体中,性别不公正现象严重。

2、对于媒体舆论中经常提到的性别不公正认识不足。随着媒体的迅猛发展,一些流行新词被大众广泛接受,其中不乏一些暗含性别不公正元素的词语。比如,“女汉子”本身就包含一定的价值隐喻,默认了女性不具备男性拥有的独立坚强的性格、正常体力和在当代社会存活下去的智力。相反,如果男生像女生,被称为“娘娘腔”就是贬义词,暗含着“男尊女卑”的思想;不少大龄未婚女性被戏谑成为“剩女”,而大龄未婚男性却被称为词性褒贬不一致的“王老五”。调查显示,仅有25.4%的大学生认为“剩女”、“女汉子”这类的称呼存在性别不公正的表现。

三、促进性别公正的对策

性别公正,是一种先进的性别文化,主要表现在性别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尊重、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型性别关系。提高大学生对于性别公正的认知和践行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着积极作用。

(一)宏观政策制度角度。我国按照基本国策,积极推动两性平等的发展,通过法律、行政、宣传等手段,努力实现两性在“受教育权”、工作待遇、岗位竞争等权利和义务上的平等。应该依据现实情况,与时俱进地制定保证性别公正得以实现的政策性措施,并通过法律、行政等手段进行推广,至上而下地实现性别公正。

(二)中观社会层面。大众传媒也是推动性别公正建设的重要方面。一方面针对社会潮流,利用大众传媒推动了性别公正的发展;关注倡导性别公正的有志之士发声,提高其话语权;另一方面针对传媒传播过程中,一些性别刻板印象、美女经济等不利于性别公正实现的现象,大学生群体应该在提高自身认识的前提下,努力为媒体发展建言献策,对媒体的不合理报道及时批评指正。对于即将从事媒体行业的大学生而言,应提高其对于性别不公正现象的辨识能力,提升媒体责任感,减少为了博取关注度而宣扬性别不公正意识的报道,报道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正能量事件。

(三)个人层面。针对女性由于生理原因,承担着生育义务而造成的性别不公正,女大学生群体不应因为社会趋势就自暴自弃,应该坚定信念,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为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努力。同时,男性也应该认识到性别公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该尊重和爱护女性,认同女性的社会价值。针对女性自身对于陈旧观念对于性别不公正现状的屈从,女性群体应该提高对自身群体的关注度,树立自我意识,自主进行价值选择,团结起来共同抵制性别不公正的存在。

主要参考文献:

[1]祁建建,张琳琳.从性别平等视角对刑事诉讼法的初步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

[2]丁启明.论性别差异与就业权平等[J].学术交流,2014.10.

[3](法)西蒙・波伏娃.第二性[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第6篇:重男轻女现象范文

爱,是什么?对我而言,爱是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词。

小时侯,因为家境贫寒,爸爸和妈妈便丢下我和爷爷在乡下,匆匆地出城打工去了。小小年纪的我,便很少得到过爱。爷爷是典型的重男轻女,因此,自从爸爸和妈妈到城里后,我的坏日子就来临了。年仅六岁的我,每天醒来,就被爷爷叫去地里挖花生和红薯。而大弟却在一旁舔着糖诱惑我。

记得有一次,我在挖红薯时,哈哈,发现了一只蟋蟀。我可高兴了,而这时,大弟正在一旁呵斥我:“快啊!你到底挖不挖啊,再不挖,我就向爷爷说你偷懒。”我正想:“何不拿着这只蟋蟀吓吓他,好解我心头之恨。”于是,二话不说,我来到大弟面前,手拿着蟋蟀向他走去。还未经我一番吓,大弟便哭了,我在一旁偷着乐。这时,爷爷听到哭声,从屋里走了出来。大弟一见是爷爷,便假装哭的更大声,边哭还边说:“爷爷,姐欺负我。”话音刚落,我便觉的灾难的降临,正准备好让爷爷骂时,出乎我的意料,爷爷并没有打骂我,他的神情严肃转变为微笑,然后对我说:“以后叫大弟和你一起干活吧!”

那一刻,我感到了公平,感到了爱。多么难得的一个笑容,那是记忆里爷爷第一次对我笑。那一句,平凡而又简单的话,对我来说是那么温暖。

第7篇:重男轻女现象范文

其一,隔代教育型

在僻远的山村,外出务工现象十分突出,几乎所有青壮年都出去了,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重任推给了自己的父母,即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隔代教育现象在农村十分普遍。教育专家讲,家长要走进孩子的心灵,倾听孩子的倾诉,与孩子沟通,以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学习、生活、成长。在知识经济时代,年轻人尚撵不上时代步伐,老年人知识已大多老化,在家庭教育中更显得无能为力。他们的教育方式大体有四种:⑴过分关注型。孩子本来自己能做的,他们呵护备至,代为其劳。孩子本来在正常环境下锻炼自己的能力,结果让祖辈家长的取消了。⑵过分监督型。什么事都要督促孩子,经常检查孩子的行为。如此,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和惰性,以及对成人的不信任感。⑶放任自流型,孩子想什么、做什么、他们根本不知道。这让孩子养成了自由散漫、唯我独尊的不良习惯。家长长期在外务工,很少回家,有的甚至几年不回来一回,教育孩子便如空中热线,偶尔打一次电话问问近况,安抚两句,便草草挂线了。即使有什么事,也只能隔靴搔痒,解决不了什么实际问题。

其二,单亲教育型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正因为外出务工,引发了很多家庭夫妻感情的裂变,离婚的越来越多,造成了无数个单亲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有的孤僻、不和群,有的早熟,对人戒心太重,有的有逆反心理,不爱说实话,还有的感情淡漠,不容被人温暖……单亲家庭的孩子,缺乏积极向上的思想,缺乏必要的自信,缺乏安全和对他人的信任,缺乏良好的学习条件或能力,缺乏必要的理性。

其三,完全自主型

现在有的家长可真是放心,让孩子独自一个人在家,完全自主。这样的“放羊式”家教,其后果可想而知。由于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和约束,孩子身上所具有的爱心在他们身上很难找到。他们常以自我为中心,自由散漫,无拘无束。

其四,家庭教育型

第8篇:重男轻女现象范文

娶不上媳妇这桩烦心事儿

家住湖北鄂西兴山县的老万两口子这些年很是郁闷,他们的两个儿子老大和老二都是三十好几的人了,却还在打光棍,小儿子前两年好不容易娶了个本地的媳妇,却做了上门女婿,去年添了个孙子,也不跟他的姓。

虽然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上门女婿已经是十分平常的事情,但在老万两口子看来,这是一件很没有脸面的事情。

现在老大和老二的事情他们也帮不上忙,村里的女孩子这些年只要中学一毕业就跑到南方城市打工去了,给儿子找媳妇连选择的对象都没有。

要是居住的地方交通条件较好,老万的两个儿子也不会到现在还打着光棍。由于没有公路,祖祖辈辈以来,他们住的地方所有吃的、穿的和用的都不得不从将近5公里的山下小卖部或者10公里外的集镇上用背篓背回来。交通的不便,加上经济条件有限,让老万的两个儿子找对象成了难题。

找到了媳妇却跑了

老万家附近的乡村,很多居民的生活条件都差不多,有的甚至更加恶劣,因此男性青年都找不着对象成为普遍现象。这些乡村只要有姑娘长大成人,都会嫁到经济和交通条件好的地方去。山上的男青年,要么去做上门女婿,要么去条件好的地方买房子,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讨个媳妇。虽然这些年,村里不少男性青年在大城市中打工时把自己在外找的女朋友带了回来,可是绝大部分女孩子来了一趟,也就不辞而别了。

前些年,老万的大儿子在本县另一个更为偏僻的地方找了个媳妇,但是没有过多久,媳妇还是跑了。虽然老大在南方大城市中打工能挣上一些钱,但在媳妇跑了以后,他对婚姻彻底绝望,挣的钱很快被挥霍一空。

同在南方城市打工的老二虽然是个本分的人,但是他不到1米6的个子却让他的婚姻始终没有着落。

“光棍村”仅有的两个孩子也是收养的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老万的儿子及其所住地区男性青年娶妻难题只是我国广大农村落后地区娶妻困难的一个缩影。在全国范围内,因为娶妻困难导致了大量男性光棍的存在。

河北省一个叫做磨子沟村的村庄位于国家级扶贫开发县平山县西北部深山区,平均海拔1200多米,距离县城85公里、石家庄市区100多公里。直到现在,这里依旧还是一个恍若隔世的村庄,没有通讯信号,电视处于黑白时代,骡子和骡车仍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虽然通往磨子沟的有盘绕太行山的一条公路,但是只能容得下一辆车通行。磨子沟村没有学校、商店,也没有卫生所。这里的土地也十分贫瘠,主要以种植玉米和土豆为生的村民的家庭年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

长期以来,磨子沟村一直是河北省平山县一个比较有名的“光棍村”。因为磨子沟村穷,外村的女人不愿意嫁过来,本村的姑娘全都外嫁,成年的汉子也大多出山做了“上门女婿”,结果让该村剩下的只有老人,如今村里剩下的十来个成年常住人口,年龄最大的已经97岁,最年轻的也60岁,其中绝大多数都打着光棍,村里仅有的两个小孩也是收养的。

而贵州省贵阳市高寨乡牌坊村则是另外一个名副其实的“光棍村”。这个2200多人、600余户的乡村,现在还打着光棍的成年男性就超过250人,几乎占到了本村男性总数的1/5。

但是高寨乡严重的光棍现象并不是只在牌坊村,目前在高寨乡的8个行政村,光棍至少就有1500多人。

全国平均每村9个光棍

上海社科院人口学教授、原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专家委员梁中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一些落后的地方,很多女孩子都到大城市去了,她们在嫁人时也更愿意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找婆家,这导致落后地方光棍村的出现。

2010年,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了我国《百村性别失衡与社会稳定调查技术报告》,该项调查分别在大陆28个省份进行,几乎涵盖了我国各个地区:包括西部的陕西、贵州、甘肃、四川等省份;中部的安徽、河南等省份,东部的沿海地区等省份。

该报告显示,全国28个省份每村平均就有9个男光棍,其平均年龄为41.4岁。在大龄未婚男性的分布上,东部地区平均每个行政村达到7.35人,而在西部地区,每个行政村则上升到10.3人,我国男光棍的聚集程度呈现出了由东至西逐渐递增的总体趋势。

“越是落后贫穷的地区,光棍的问题就越严重。”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陆益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并且,由于大量光棍的叠加,目前我国的男光棍总数已经突破千万。联合国人类发展署预计,到2020年,中国无法娶到老婆的光棍数量将会达到3000万,而到了2030年左右,这一数值将达到4000万。

光棍危机背后的社会问题

越来越多的男光棍也给我国带来了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其中首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社会不安定因素会大幅增加。”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尹文刚表示,长时间解决不了婚姻的男子可能会因为人格扭曲、心理失衡而出现一些行为。

对性的需求是人的一种本能,一般正常男性在成年以后都会有性的需求和渴望,另外,还有繁衍后代的需求。而婚姻则是人类社会中满足这两种需求最为恰当的途径。对很多男性来说,如果不能通过正常途径娶妻生子,他们就会想方设法满足自己的心愿,而这就会导致婚姻买卖、拐卖妇女等行为的大量出现。

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国很多拐卖妇女的犯罪行为就与众多男性娶不到老婆有很大的关系,在一些贫困的乡下,由于娶不到老婆,有的男子只能通过人贩子从远方买老婆解决自己的终身大事。而有的单身男性,会出现等犯罪行为。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10年的《百村性别失衡与社会稳定调查技术报告》显示,部分被调查村落的大龄未婚男性,在过去3年中参与了破坏社会治安的活动,其发生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聚众赌博、聚众闹事、合伙偷窃和聚众斗殴。

高达数千万的男光棍将对我国的社会人口结构、家庭结构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对未来社会的良性运行、社会伦理道德体系也会形成一定冲击,从而引发社会的震荡。

大量在城市打工的男光棍也是不安全的一个主要群体,这也加速了艾滋病的扩散和蔓延,而在未来,这种局面将会给我国带来更大的挑战。

我国男女比例失调还会带来就业挤压问题,未来10~20年,由于男性劳动力过剩所形成的“就业性别挤压”,将使处于“性别弱势”的女性生存发展更加边缘化,找工作也将变得更加困难。另外,由于很多男性找不到媳妇,等他到了老年之后,既没有伴侣又没有后代,谁来养活他们将会成为一个巨大的难题。

性别比失衡谁之过?

中国数千万男光棍的出现与我国出生人口的性别失衡具有很大的关系。

上海社科院人口学教授、原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专家委员梁中堂表示,在统计学中,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每出生100名女婴所对应的男婴数,该指标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男女出生平衡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国际社会公认的比值是103到107之间。

也就是说每出生100个女孩,有103至107个男孩出生是一种比较平衡的状态。

“这主要是因为与女孩相比,男孩的死亡率要高一些,等到了婚育年龄,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就比较平衡了。”梁中堂说男孩死亡率高一些与男孩子比女孩子活动空间大、容易意外出事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目前我国的比值已经严重超出了这一范围。国家人口计生委截至2012年上半年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每出生100个女孩,就会同时出生118个男孩,而且这个比例还是经过治理已经下降的数字。

此前的2009年这一比例为119.45;2008年甚至达到120.56,是历年来的最高值。

30年来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日趋严重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是近30年以来发生的事情。

1953年我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4.9。一直到1975年,这一比例也只有106.54。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就开始高出正常值范围并持续攀升。

1980年,其比值突破正常值的上限达到107.11;1982年,我国人口“三普”出生性别比为108.5;1990年“四普”时为111.3;2000年“五普”时上升为116.9;2010年“六普”时和2008年、2009年相比其比值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依旧高达118.06;2011年其比值又略有下降,为117.78。

从人口统计中可以看出,尽管在2008年之后,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呈现出了稳中有降的趋势,但是其比值依旧严重偏高。

溺杀女婴、产前鉴定、漏报女婴?

在一些国外专家看来,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可能性解释有三种:其一是溺杀女婴;其二是产前鉴定;其三是漏报女婴。

但是对于溺杀女婴的说法国内的大部分专家并不认同。一些专家认为,尽管数千年以来,我国一直存在着溺杀女婴的陋习,但是随着中国进入现代文明社会以后,尤其是最近30多年以来,随着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这样的陋习和恶行已经比较少见。

对于产前鉴定会导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在这一点上,国内外专家对此都没有多大的争议。

而漏报女婴会导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说法,梁中堂也认同这一观点,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我国很多地方,对于新出生的女婴存在瞒报、漏报的现象,她们并没有进入统计报表中,而这种状况极有可能也导致了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偏高。

“我国事实上的性别比可能没有现在统计数据上反映的那么严重。因为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很高的性别比是出生统计性别比,而不是实际发生的性别比。”梁中堂说。

但是我国新生女婴的瞒报、漏报导致的失衡规模究竟有多大?梁中堂表示,现在几乎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不过,尽管存在瞒报漏报现象,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存在较大的失衡现象是谁都不能忽视的一个客观事实。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10年《社会蓝皮书》指出,由于这些年我国19岁以下年龄段的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2400万。

不过在另外一些学者和媒体的报道中,2020年我国3000万的预测光棍数量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数,有的甚至预测,到2017年我国男光棍就开始超过3000万,2022年这个数将会接近4000万。

都是计划生育惹的祸?

在梁中堂看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与计划生育政策具有很大的关系。

80年代初,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也正是从此时开始,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走向失衡。

梁中堂认为,如果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更为科学一些,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失衡也不会像今天这样严重。而他常常举的参考例子就是他在山西翼城县试点的试验。

1979年12月,梁中堂时为山西省委党校教师,他针对正在推行的“一胎化”政策,在全国第二次人口科学讨论会上提出“晚婚晚育延长间隔”允许生育二胎的方案。5年后,1984年春节,已经是山西省社科院人口所所长的梁中堂给中央写信,建议试行这一生育政策。信件很快得到了中央高层的批复,并有意选择一两个县试验。在梁中堂的持续努力下,山西翼城试点“二胎”生育政策终于获得了国家计生委和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批准,这就是中国的首个“人口特区”。

翼城县试点的二胎方案很成功,不仅人口规模没有剧增,其出生人口性别比也要比全国同期的合理得多。例如2000年第五次普查出生人口的性别比,全国0岁为117.8,翼城为106.1;全国1~4岁为120.9,翼城为102.7;全国5~9岁为115.5,翼城为101.5。并且翼城的数值也比山西全省及其所属的临汾市更为合理,以2000年“五普”0岁组的人口性别比为例,山西省为112.8,临汾市114.3,翼城县为106.1。

统计发现,这些年来中国第一孩出生性别比基本属正常范围,是第二孩及以上出生性别比“异常”升高导致了中国总体出生性别比异常升高。

“重男轻女”导致人为选择胎儿性别

长期以来,我国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对我国出生人口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没有实施计划生育以前,过去传统的方法是多生直到有男孩为止,但是少生成为一种政策以后,有这种思想的人们就会千方百计地要个男孩。

目前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依旧存在着男性人口上族谱、女性人口不上族谱的习俗,如果一个家庭没有男孩,上不了族谱,该家庭就会认为是很丢脸的事情,而这样的家庭也会常常受到别人说闲话、奚落甚至是欺辱,并且有时娶进门的媳妇也不受丈夫和公婆待见,这就逼着有些家庭不得不想法子生男孩。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B超在国内偷偷被用于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再加上人工引产不受限制,B超的费用和引产手术费用一般最多也只有两三千元,有的小地方甚至只要几百元,因此非法地选择胎儿性别成为可能。

根据有关规定,我国的医院一般都不准对双亲透露胎儿性别,但是一些想要男孩的家长常常想方设法通过做B超在产前了解孩子的性别。某些医生为了不当个人利益,也就常常暗示胎儿是什么性别。尤其是私人诊所,往往为了牟取暴利,置有关法律法规于不顾,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和提供选择性人工终止妊娠,而这加剧了性别比的不断升高。

梁中堂也表示,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人工终止妊娠的“两非”行为,是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直接原因。

2011年以来,虽然国家人口计生委、公安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总后卫生部、全国妇联等六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共查处“两非”案件1.5万余件,处理各类有关责任人员近1.3万人,对违法违规者起到了强大的震慑作用。但是,目前在全国各地,“两非”行为依旧广泛存在。

“”没那么容易

到2020年,我国是不是真的有3000万光棍,2030年光棍数会不会上升到4000万?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陆益龙认为这样的观点有点过于夸张。他表示到时候就是我国20~45岁的男性比女性多出3000万或者是4000万,但是女性人口的短缺,可以通过婚龄差的拉大来解决。

“例如,30多岁的男性在30多岁的群体中找不到合适的女性作为对象,他们可以找20多岁的女孩子谈对象。”陆益龙说在这样的情况下,未来真正出现的光棍数量就会比现在很多人所预测的要少得多。

不过一些人口学专家人为,现在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并不高,整个社会逐渐趋向老龄化,在婴幼儿人口性别比持续上扬的情况下,这种结构性和累积性的失衡,很难通过婚龄差的方式予以解决。

陆益龙也表示,最近一些年我国新出生人口中严重的男多女少现实将会导致“婚姻挤压”现象,例如25~30岁年龄组的男性在本年龄组找不到合适的对象时,他们就会到20~25岁的年龄组去寻找对象,那么20~25岁年龄组男性寻找对象时就会向更小的年龄考虑,这样一层层往下压,越往后,总体上男性寻找对象就更加紧张。在另外一个方面,城里的男性在城里找不到合适的对象,他们就会到农村去找,农村中条件好的地方就会到条件更差的地方去找,这样最后的结果就是贫穷落后地区的男性找对象将会变得更加困难,很多人最后不得不打光棍。

在另外一个方面,在中国近20年的人口流动中,虽然大量的农村青壮年男性都进入到城市谋生,但是现实中的婚姻除了“门当户对”外,还有“嫁高娶低”、“男高女低”的梯度婚配模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从乡村走出去的女子可以在外边找到高一层次的男子,从乡村走出去的男子却不容易遇见比自己还低一层次的女人。

“在城市打工者队伍中,一些相貌、个子及个人或者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的男性彻底处在社会的最低层,而能够看上他们的女性非常有限,这就让很多人难以找上对象。”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尹文刚说。

中国未来的男性光棍队伍究竟有多大?陆益龙说很难做出准确判断。

梁中堂则表示,由于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现在有些人说未来我国将出现3000万或者是4000万光棍的说法在学术上很难做出有力的反驳,不过他表示,这种说法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出生人口性比比失衡倒是起到一个很好的警示作用。

不普遍利用B超

尹文刚表示,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长期保持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稳定,主要是这些国家在生育上受性别偏好的影响较弱。

不过有专家认为,我国社会就是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如果没有因现行计划生育政策而广泛存在的、非法利用B超这样的医学技术进行胎儿性别的鉴定并选择性引产的现象,其出生人口性别比也不会严重失衡。

其中日本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位于东亚的日本深受中国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也存在着浓厚的重男轻女思想,但是由于不存在普遍人为选择出生婴儿性别的行为,其出生人口性别均衡性长期良好。资料显示,其于1872年就开始分性别统计出生婴儿,100多年以来其婴儿出生性别比一直比较稳定,平均比值为105.7,并且波动较小。

“统计发现,人类平均每出生52个男孩,就有48个女孩出生,这是人类在千万年漫长自然选择中所形成的一个比值,在完全自然状态下,只是不同民族、不同人种的人在比值上会有一点差别,但是也不会偏离太远。”梁中堂说中国80年代以来总体出生性别比偏高或超常偏高,虽然都起因于生育上的男性偏好,但这种男性偏好若不付诸于生育行为,其本身并不能直接导致出生性别比升高。

“这种偏好只有通过影响受孕胎儿的性别,实施胎儿性别鉴定并对胎儿进行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保留男胎,让女胎流产,才能出现中国80年代以来总体出生性别比的超常偏高。”梁中堂说要从根本上扭转我国人口男女比例失调,我国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和加大执法,不仅要禁止利用医疗技术手段测定胎儿性别,还要禁止其他可人为选择出生人口性别的技术和药物,对于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医生或者医疗机构也要加大惩处的力度,唯有如此,才能遏制住B超在胎儿性别鉴定中泛滥成灾。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规模不会大幅反弹

梁中堂认为,要根本性扭转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的局面,必须要对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予以调整。

“另外从我国的人口增长率上看,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也有了调整的必要,至少应该实行允许普遍生二胎的人口政策。”梁中堂表示。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00年至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年均增长率为0.57%,远远低于上一个10年的1.07%,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经过30多年努力,现在中国的生育水平非常低,每一个家庭生育的小孩非常少。学术界比较认同的说法是,中国现在的生育率大概在1.5,就是每个育龄妇女平均生育1.5个子女。这个数字现在在印度是2.7,美国每个妇女生2.1个小孩。中国比这两个国家都要低得多,也低于2.1~2.2的人口更替水平。

并且梁中堂告诉记者,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也不会导致人口规模的大幅反弹。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生育率的下降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趋势,中国也不例外。

根据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说法,1970年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是5.8,到2004年下降到1.8,30多年因为实行计划生育我国少生了4亿人口。但是梁中堂认为就是没有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的生育率随着社会的发展也会大幅下降,目前生育率降下来并非完全是计划生育的功劳。

梁中堂表示,现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生育率也都达到2.0以下,其中日本仅1.3。另外,30年前,人们普遍担忧发展中国家会出现人炸,而现在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的生育率都下降了,其中泰国1980~2002年由3.5下降到1.8,希腊由2.2下降到1.3,伊朗由6.7下降到现在的1.8,都比我们国家快得多。

然而,这些国家并没有实施我们这样的计划生育政策。

“因此,我们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在人口反弹方面并没有太多的担心。至关重要的是,政策调整以后,我国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也会更加趋于合理。”梁中堂说。

10月26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了我国《人口形势的变化和人口政策的调整》研究报告,该报告集纳了20多位人口学者的政策建议,他们在报告中也认为,我国应实施“生育自主、倡导节制、素质优先、全面发展”的新人口政策。

“重男轻女”的改变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

陆益龙对记者表示,我国“重男轻女”的思想除了一些历史遗留的因素,也有一些现实的原因。

现在,尽管中国已经步入现代社会,但是当前中国社会的利益导向依旧偏好男性,现实生活中男性和女性相比常常在政治参与、经济收入和精神受益上要更大一些,并且在就业、退休年龄、岗位设置等一些方面还存在着针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另外由于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不完善,“养儿防老”的传统思维也让很多人在计划生育的政策中为新生儿偷偷选择男性。

陆益龙说,未来随着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推进,“重男轻女”的思想将会有一些好转,而这种状况的改变让我国未来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失衡状况将会一步步趋于缩小。

不过,陆益龙表示,“重男轻女”思想的改变也不能解决我国大量男性光棍存在的现实。虽然我国婚龄阶段男性比例偏高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是大量男光棍的出现并不单纯是这种性别差所致,而是和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贫富不均具有很大的关系,另外在城市中,部分贫苦家庭中的婚龄男性也将面临这样的问题。

“虽然我国男女性别比的合理化努力可以让我国的总体人口结构更加科学合理,但是就解决男光棍危机而言,依旧只是只治标不治本的办法。”陆益龙说现在在国内的一些大城市中,不少女性也都迟迟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她们中很多人干脆也将自己叫做“女光棍”或者是“剩女”,这种现象的存在说明很多男光棍的存在并不仅仅是男女性别差的问题。

陆益龙认为,其实,很多男性娶不到媳妇都是因为地区贫苦以及家庭贫困所致。

梁中堂表示,大量光棍出现并不是我国近些年才有的现象,其实在我国漫长的历史时期中,这种现象都比较普遍,而这也是我国社会长期存在“买卖婚姻”、拐卖妇女的重要原因。而在历史上,“买卖婚姻”、拐卖妇女都要比现在严重得多。其根源主要就是贫困及居住区域条件落后。

缩小地区发展不平衡才是解决之道

“唯有缩小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消除贫困,大量男性光棍的局面才能有所好转。”陆益龙另外表示,如果一些地方贫困落后的状况能够得以改观,其重男轻女的思想也会被逐步弱化。

最近一些年,跨国婚姻也成为一些单身汉的选择,尤其是在我国西南的广西、云南、贵州等一些省份,一些娶妻难的农村青年将到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娶新娘作为一种选择。

但是尹文刚告诉记者,作为一种个人行为,跨国娶新娘始终只能是少部分人的个人选择,对我国庞大的光棍队伍而言,这只能是杯水车薪。

中国的男光棍问题有没有比较彻底的解决办法呢?

陆益龙告诉记者,人的婚姻是很复杂的社会行为,要想彻底消除男人打光棍的现象,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另外,就是女性找不到对象的现象也不可避免,因为按照一种叫做“甲女丁男”的婚姻迁徙链条,女人总是会寻找高一层次的男人,如果以甲、乙、丙、丁等表示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排序,那么按照该模式甲男配乙女、乙男配丙女、丙男配丁女,那么最后被剩下的便是“甲女”和“丁男”。

实际上,我国男女适婚人口 “嫁高娶低”婚配模式造成的“婚姻梯度挤压”,已经导致当今社会形成两大现象:一面是农村落后地区“光棍”不断,一面是不少大城市“剩女”的增多。只不过大量男光棍是被动单身,而“剩女”一般多为个人的选择。

“这样的局面是无法避免的。”陆益龙表示。

第9篇:重男轻女现象范文

本人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发现,CA199是47,参考值是35;CA242是39,而参考值是20,其他检查均正常。听人说,CA是肿瘤标志物,CA升高表示体内有肿瘤,我很害怕,请问我是否患有肿瘤?

江门市 赖文华

赖文华读者:

肿瘤标志物是指肿瘤组织和细胞由于癌基因及其产物的异常表达所产生的抗原和生物活性物质,这些抗原和生物活性物质在正常组织或良性疾病中几乎不产生或产量甚微。通俗地讲,肿瘤标志物是由肿瘤组织产生的、存在于肿瘤组织本身,或分泌到血液或其他区域的体液,或因肿瘤组织刺激,由人体细胞产生,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的一类物质。因此,肿瘤标志物可在肿瘤病人的组织、体液和排泄物中检出,作为检测诊断肿瘤的标志。肿瘤标志物是一种辅助检查项目,不是确诊肿瘤的指标。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球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组织多肽抗原(TPA),糖链抗原(CA-125,CAl99)等。

肿瘤标志物指标高不一定有肿瘤,而患有肿瘤的人,肿瘤标志物也不一定就高,正常人可以出现肿瘤标志物升高的情况,因为它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也许过几天你再复查又正常了。肿瘤抗原CA199升高多见于胰腺癌,也可见于结肠癌、肝癌、胆囊癌、慢性胰腺炎、胆石症、肝硬化、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因此,其特异性不是特别高。CA199升高的原因非常多,并不是升高就是肿瘤的征兆,肿瘤的诊断需要结合其他临床症状和体征。一般来说,查到了肿瘤才能说患有肿瘤,对肿瘤进行活检是诊断恶性、良性肿瘤的唯一手段。

赵成会(主任医师)

痛风为何“重男轻女”?

我今年45岁,因跑供销平时应酬多。前不久为招待客户又喝了不少啤酒。半夜时分,我右拇趾突然肿痛难忍,经化验检查,医生说是“痛风急性发作”,还说这病“重男轻女”。请问为什么?

福建 关 字

关字读者:

痛风是体内嘌呤代谢障碍使其代谢产物尿酸增高所致的一种代谢性疾病。由于尿酸产生过多或肾脏排泄减少,过多的尿酸聚积在体内,形成尿酸盐结晶析出,沉积于骨骼、关节、皮下等组织中,最初表现为足部跖拇关节剧烈疼痛,继之侵犯踝、手、膝、肘等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绝大多数痛风发生于40岁以上的男性,男女发病之比为20:1。

痛风为何“重男轻女”呢?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与体内雌激素水平高低有关,,女性体内足够的雌激素可加快尿酸的分解和排泄速度,并且有抑制关节炎症发生和发展的作用。男性体内虽然也有少量雌激素,但其数量与女性无法相比。女性这种独天独厚的生理优势,使之能有效防止痛风。

其次,与男女体内血尿酸浓度存在差异有关。调查发现,成年男性血尿酸平均值为4.4+1.0毫克/分升(264±60微摩尔/升),女性平均值为3.4±0.9毫克/分升(204±54微摩尔/升)。一般认为,男性血尿酸平均值比女性高60微摩尔/升,只有女性到了绝经期后,血尿酸值和男性之间的差别才消失。

再其次,与男性嗜酒有关,一般男性较女性更嗜好饮酒。过量饮酒(尤其是啤酒)不但会增加体内嘌呤含量,而且可加剧尿酸盐沉积,、痛风患者若不注意低嘌呤饮食,又过量饮酒,则无异于火上浇油。

最后,与部分男性过食高嘌呤食物有关很多男吃动物内脏、火腿香肠、咸鱼、海产品等高嘌呤食物,食入后体内嘌呤含量很快增加,其代谢产物尿酸亦随之增加。当超过。肾脏排泄能力时,尿酸即聚积在体内,形成尿酸盐结晶而使痛风急性发作。

胃也会“瘫痪”吗?

我今年52岁,患糖尿炳多年。最近,血糖控制得不好,同时,总觉胃内不适、腹胀、胃口差、打呃,服“多酶片”、“健胃消食片”不见好转,后做胃镜检查,医生说是我的胃瘫痪了。过去听说过脑瘫、下肢瘫痪,怎么胃也会瘫痪呢?

陕西 曾素玉

曾素玉读者:

我们每天吃的各种食物,先要经过胃壁肌肉的机械搅拌研磨作用和胃液的化学消化,使食物得到初步分解,混合成粥样的食糜才能进入十二指肠继续消化。这一过程需胃的蠕动即胃动力的参与。若胃动力减弱,胃就会发生排空障碍,出现饭后饱胀、上腹胀满、厌食、打呃等症状,病情严重时,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胃甚至出现呕吐。

所谓“胃瘫”,是指胃肠蠕动迟缓、胃内食物排空进入小肠的速度太慢,导致腹胀易饱、不思进食、反复打呃等表现,这种现象又称为“胃麻痹”、“胃无力”,但胃本身并无器质性病变。这是一种较严重的胃动力障碍性疾病。引起胃瘫的原因很多,如糖尿病。在1型糖尿病病人中,有20%~30%可并发“胃瘫”,尤其在血糖未得到很好控制时。其他如胃部手术后、胃迷走神经切断术后、慢性便秘等也会导致“胃瘫”。但大部分“胃瘫”病人却找不到明确原因,患者也很难说清具体的发病时间。

出现“胃瘫”后,正确的做法是:“既来之,则安之”,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治疗上可针对病因进行,若由糖尿病引起,则应严格控制饮食,坚持适当运动,遵照医嘱按时服药,维持相对理想的血糖浓度:若施行胃手术者,应尽量做到少食多餐,让胃有足够的时间排空。

当然,服用胃促动力药也是治疗本病的重要环节。目前常用的药物有:胃复安,能增加胃收缩力,使胃、十二指肠活动协调;吗丁啉,其作用与胃复安相似,且副作用少,目前应用较广泛:西沙必利,为治疗“胃瘫”的新药,具有全胃肠道促动力作用,可明显改善腹胀、早饱。以上3种药物作用相似,治疗时只需选用其中一种即可。

带状疱疹愈后遗留神经痛怎么办?

我今年56岁,不久前患带状疱疹已治愈结痂,但烦恼的是遗留神经痛,尤以夜间疼痛更为明显,以至影响睡眠。请问有办法止痛吗?

浙江 鲍 斌

鲍斌读者:

带状疱疹俗称“缠腰蛇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疱型皮肤病。疱疹发作时常沿一侧皮肤神经走向呈带状分布,常发生部位是胸腰部或面部,其次是腰腹部与四肢。因病毒侵犯神经,可有剧烈疼痛,并伴有低热、乏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及局部皮肤灼热感。整个病程2~4周,愈后不再复发。老年人皮肤抵抗力低下,更易罹患此病,且症状严重,疱疹消退比年轻人迟缓。由于带状疱疹以局部疼痛为突出表现,所以有的老年患者皮疹尚未发生或尚不明显时,常被误诊为心绞痛、胆肾绞痛、肘间神经痛、胸膜炎、偏头痛等,以至延误了治疗时间。还有不少老年患者带状疱疹经治疗后,皮损虽完全消退,但仍遗留剧烈的神经痛,夜间尤其明显以至影响睡眠。泛发性带状疱疹还可导致脑膜脑炎、脊髓炎、脑血栓、高m压危象等急危重症,若疱疹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还可引起溃疡性角膜炎,造成视力极度下降甚至失明。

因此,带状疱疹必须在皮疹出现72小时内即给予有效治疗,以获得最佳疗效。若病毒大量繁殖并造成神经损伤后再治疗,则为时已晚,并且易遗留神经痛。对于遗留神经痛,迄今为止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在发病初期应用阿昔洛韦治疗,对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有效。但对制止后遗神经痛却无效。急性期若合理服用皮质激素如强的松等,可抑制炎症和减少后遗神经痛发病率,但对免疫功能差者有使病毒扩散的危险,故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