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规避风险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会计管理目标不明确。目前,绝大多数的企事业单位会计管理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会计管理目标明确造成的,使得会计管理比较混乱,造成各团体间利益不平衡,矛盾重重。给企事业单位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力。所以作为企事业单位来讲,应重视财会管理工作,明确会计管理目标,建立完善的会计管理体系,放远眼光,为会计管理制定长远目标,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2.负债过高加剧会计管理风险控制难度。就企事业单位而言,为了能够扩大自身的生产规模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往往会通过向银行贷款的方式来弥补生产经营资金周转不足问题。但一些企事业单位在过大生产经营规模,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缺乏对企事业自身实际情况的充分考虑,而是盲目地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及加大资金投入,负债规模过大,一旦由于某种管理因素或者技术因素导致生产经营活动出现问题,经济收益受损,将难以偿还银行贷款,负债率过高,资不抵债;负债过高将会加剧会计管理风险控制难度,所以企事业单位在向银行贷款时应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综合考虑贷款相关事宜。
3.会计管理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由于我国会计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同国外发达国家的会计管理水平相比存在的差距较大,具体体现在我国的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和会计管理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的企事业单位将眼光放在发展经济方面,而没有加强对会计管理体系的构建工作。甚至是忽视会计管理工作,会计管理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就市场而言,潜在的风险可谓是无处不在,一旦企事业单位在经营活动中面临市场风险时,由于缺乏有效的会计管理风险控制措施,使得处理和规避风险难度加大,进而给企事业单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4.会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多数企事业单位在缺乏完善的财会管理制度,财务结构设置比较混乱,分工不明确,责任意识淡薄。使得在开展财会管理工作中往往会受到工作冲突和其他职能机构的限制约束。导致财会人员难以严格按照财会制度履行职责,工作中出现错误失误问题严重,这无疑将会加大风险发生的几率。此外,部分的企事业单位财会管理人员不管是在专业素质还是管理能力方面都比较差,在遇到风险处理问题时通常难以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分析及规避风险,财会管理人员素质能力高低同样也是影响会计管理风险防范水平的关键因素。
二、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措施
1.明确会计管理目标。企事业单位领导首先应重视并树立会计管理工作中控制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对员工的风险防范等方面的教育宣传工作,使企事业单位全体职员都能认识到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企事业单位应制定科学的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目标以及实施步骤;明确各部门各单位风险控制分工,制定相关的风险管理奖惩措施切实落实风险控制工作。
2.建立健全风险控制组织机构,避免负债过高加大会计管理风险。具体措施是:建立以企事业单位领导部门为组织核心的风险控制监督小组;明确财务总监在风险管理中的职权和地位;制定以会计管理为中心的信息收集、整理及沟通制度,采用切实可行的用账措施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在风险控制管理中的作用。
3.提高会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会计管理人员及会计人员应深刻认识到会计管理对企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作用,要树立广义的会计理念,不能简单地认为会计工作就是简单的记账、算账或报账,应树立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以及审计是不可分割为一体的理念,加强各职能部门的相互联系及协作,切实发挥会计部门在风险控制中的作用。
4.注重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培养。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能力的高低在某种意义上将对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实效性有着直接性影响。所以企事业单位应重视及加大对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能力的培养,使其扎实掌握财务管理本领及提高其财务管理对企事业单位生存发展重要性的思想意识,能够用敏锐的洞察能力发现市场中存在的风险,并能及时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5.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控制评价体系。建立以会计专业人员为基础的,人员分工明确的风险管理评价标准指标体系;确定风险评价时限、评价程序以及评价方法及评价总结方案;从风险评价总结中摸索出风险规律,以便能够在风险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6.会计管理者应提高对风险控制的重视程度。作为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者应切实负起责任,监督和管理财会人员,加强对财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使其认识到会计管理中风险控制对企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性。只有会计人员及会计管理人员都树立了良好的风险控制意识,会计管理者才能更好地计划和安排会计工作。除此之外,会计管理人员要透彻地了解和掌握企事业单位的盈利能力、偿还能力、营运能力以及发展潜力,只有综合考虑有关影响财会风险的因素,才能制定完善的针对性强的风险防范措施。
7.保证会计信息合法化。会计信息合法化是控制风险及规避风险最为重要的措施之一。会计信息合法化能够为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提供准确的参考信息。保证会计信息合法化需要相关的财务管理部门应加强财会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可通过制定财务信息反馈机制及财务考核等手段来落实。只有环环相口,把好各个环节关卡,才能确保会计信息合法化,才能更好地对会计管理中的风险进行控制。
8.提高资金的周转程度。企事业单位应通过制定完善的收账款及出账款制度,并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核对等方法来提高资金周转程度。资金是企事业单位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强有力的后盾,只有资金有保证,能够灵活周转,才能避免因资金周转不灵问题导致风险的发生。
三、结语
【关键词】民航客舱;客舱安全;安全管理;风险模式
一、民航客舱安全管理的内容和安全管理的现状
1.民航客舱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民航正常运行依赖于安全,客舱安全对飞行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涉及航空器、飞行员、乘务员以及旅客在特定环境下的安全管理。虽然飞机仍是安全系数最高的交通工具,但是旅客乘机安全意识薄弱、工作人员操作失误等人为因素仍成为航空安全的一大隐患,这就给客舱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通过严格的规范流程,确保旅客在正常、非正常情况下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客舱安全水平直接影响民航的整体安全水平,不应孤立地看客舱安全,而应从整个民航安全体系的角度来看待客舱安全的重要性。
2.民航客舱安全管理的基本现状
当下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的基本内容比较健全,但是乘务员的安全意识和机组人员的沟通协调等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从而出现了一些本可以规避掉的风险,例如,在飞机颠簸过程中的厨房设施未能固定牢固,导致了物品跳出砸伤乘务人员;再如,由于机组人人员的沟通不畅,导致了驾驶舱发出的颠簸预警信号未能及时传达到乘务仓,最终造成了乘客未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安全措施的预防。这些都是民航客舱安全管理的细节中存在的基本状况,只有提高航班上每位工作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才能够有效地规避飞行中的风险,为乘客营造一个安全平稳的航程。
二、风险管理模式在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1.风险识别
所谓风险识别是指洞悉潜在的未知风险,将预计的风险进行分类并分析各种风险之间的内在联系,识别出能够导致客舱安全的风险。通常情况下,风险的识别要经过汇集材料、预计潜在风险和分类识别风险三个阶段。关于材料的汇集方面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搜集,例如,通过对机组的工作人员和机修工作人员以及乘客等参与民航飞行活动的人进行问卷调查,从而汇集成为材料册。关于预计潜在的风险可以对材料册中的问题进行细致地分析,从而知晓对客舱造成危险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客舱安全的危险指数,进而能够对客舱的安全管理有初步的全面的认识,最终能够确定当前客舱的危险程度。关于风险识别和分类可以分为直接可识别风险和间接可识别风险。对于直接可识别风险要有与之相匹配的预防方法来消除安全隐患,而对于间接可是别风险,要有其间接判据以供日程排查风险参考。
2.风险分析
通常情况下,风险分析的主要方法是利用与之匹配度较高的模型来进行分析,从而能够对风险性质进行分析,同时也能够对潜在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进而实现风险分析兼顾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此外,风险分析中还要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即风险产生概率)和风险发生的可变动性(即风险变动的随机性)进行深度分析,从而能够依据潜在风险事件的产生原因和风险走向来编制风险规避策略,进而能够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高质量的处理。在飞机的安全管理中,客舱安全管理的难度最大,其难度主要体现在客舱中人数基数大、公共设备多以及空间设计系统复杂。
3.风险评估
一般情况下,风险评估要经过三个阶段,依次是明确风险评估的基础准则、明确潜在目标风险的严重程度以及依照评估基础准则对潜在目标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的分析。根据相关的风险评估理论来确定风险水平,即风险水平等于风险发生的概率与风险严重程度两者的乘积。风险类别确定则需要以单个评估基础准则和整体评估基础准则为评价准绳,将潜在目标风险事件与系统风险水平与之对比,从而能够确定风险的类别和规避风险以及处理风险的方法和策略,进而在管理组织结构等方面对系统进行深度优化以提高民航客舱的安全指数。
4.风险控制
所谓风险控制就是规避风险和应对风险的过程,通常情况下被定义为运用相应的方法和手段来减小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减缓风险的严重程度。预防风险发生即防患于未然,是风险控制的最佳方式,也是风险控制的最高水平。但是在实际的飞行工作中发现,不可控制的自然环境变化会造成很多不可预测的风险,这时能够通过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的降低就是最优风险控制方法了,这样可以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接下来对防患于未然的规避风险方法和降低风险的损坏程度两个方面来对分线控制进行讨论。关于风险的预防工作,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开展。第一,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安全知识要随处可见,从而能够保证乘务员有强烈的安全意识,从而能够积极影响到其工作的质量,进而能够在日常工作的细节上规避风险。安全文化的宣传活动的开展形式多种多样,员工安全意识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持久的安全文化宣传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安全教育工作要常抓不懈。第二,完善乘务员管理制度,这里主要强调两点,一是保证现役乘务人员有扎实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二是保证乘务员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以避免神情恍惚而造成的风险判断误差。
关于风险损失的减少工作,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开展。第一,要制定风险发生紧急预案,依据潜在的风险的性质和风险的严重程度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能够在风险发生时工作人员有据可循,进而能够提高短时高效处理风险的能力。第二,要准备好应对风险的基础设备,在风险发生后,如果某些设备的运行工况出现紊乱,可以切换到备用设备,从而能够让飞机正常航行,进而避免系统瘫痪造成飞机失事,最终降低风险带来损失。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明确了民航客舱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同时清晰了解民航客舱安管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的作用,从而更好地规避民航客舱安全风险,进而能够为乘客提供一个良好的安全飞行环境。因此,相关的管理工作者要将过往的飞行经验和教训与风险管理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能够让民航飞行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根本保障。
[关键词] 高校结算中心;规避风险;方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2. 011
[中图分类号] F27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2- 0017- 02
面对近年来银行、商业机构违规案件的频繁发生,风险规避存在长远发展的价值,作为年周转资金达千万元的高校结算中心,肩负着高校资金流通、运作的重要任务,对风险的规避必须作为其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与银行关系密切的机构不能忽视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隐患。所以,对风险进行有效规避,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和完善的资金监督核查部门,科学地规避高校结算中心的资金风险,在保证高校资金安全、高校、正常流通结算起着重要作用。
1 高校结算中心风险现状分析
1.1 国家经济政策
①国家经济政策。目前我国相关的高校经济立法尚未完善,规章制度尚未健全。高校的结算中心是学校的财务运作中心,但由于国家经济政策的不完善,直接影响着高校结算中心的平稳运行。②国家办学政策。近年来,我国各类高校正处于蓬勃发的时期,专业调整、基础建设、改变办展学条件等方面都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国家出台的办学政策给高校的建设带来支持的同时也对高校的技术经济带来了风险。③市场经济环境变化。高校的经济运作市场化受国际和国内的市场经济变化的影响,很难及时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很难准确把握经济走向,未能最大限度地规避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法律规范导致的系统性风险。
1.2 制度体系层面
对于现阶段的高校结算中心,目前仍不具备独立核算、自主资金调配的能力,其在资本运作的相关项目中,提供相关的经济信息和财务分析报告等内容。因高校结算中心本身不具有资金调配使用的权限,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众多瓶颈,很多工作和项目仍无法正常地实施开展。
1.3 管理考核力度
(1)高校结算中心的管理层面由于对结算中心内涉及到的经济项目,下属科室的监管力度不够,无形中对其财务状况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2)对结算中心的工作考核力度不够。目前,很多高校都采取的是内部的监督和考核,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因为结算中心不担承担着高校内部的资金往来,还承担着对外结算的功能,制定出相应的法规政策,应加大对结算中心工作的考核力度,充分调动结算中心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减少因管理不善带来的经济危险因素。
2 有关规避结算中心风险方法的分析
2.1 加强完善财务制度,建立监督检查机构
2.1.1 健全岗位分工,加强监管力度
①银行对账单控制,通过定期进行资金明细和余额的核实,确定资金的风险值;②岗位分离控制,建立资金结算中心工作岗位的不相容职务;③现金收付款的控制,有效地分类结算中心的收款、付款岗位分工;④现金盘点控制,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现金盘点,确保现金的账实相符;⑤银行票据控制,根据银行票据的规定有效控制结算中心的票据结算;⑥印鉴管理控制,必须确保印鉴的多人管理、多人控制。
2.1.2 建立相关监管制度,发挥科学的用人机制
加强对一线重要岗位的监督,选拔一些工作踏实、原则性强、工作能力较高的人到重要的岗位上来,使人才智力优势变为结算中心的竞争优势。
2.1.3 建立跟踪监督检查机制
结算中心掌握着整个学校对外的资金交流,必须加强内部的财务监督和检查机制,明确岗位目标和责任制,员工与部门之间相互监督,加强对结算中心财务人员岗位职责教育、财务制度方面的培训,将风险降低到最小。
2.2 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
2.2.1 加强员工职业教育培训
提高结算中心对员工的综合素质的招聘要求,将招纳人才、培养人才和运用人才落实到位。同时对财会人员进行《会计法》、《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支付结算办法》、《票据法》等相关的法律规定和政策的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培训,引导结算中心人员建立较强的风险规避意识。
2.2.2 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必须要求员工及时关注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相关经济政策的随时调整,以及现代化的经济化管理的普遍开展,进一步提高专业的服务技能,并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使用,以及相关财务软件的熟悉运用,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2.3 改革完善组织机构, 健全规避风险制度
2.3.1 建立完善的内部组织机构
风险控制小组可由学校财经领导小组组成,还可以成立内部稽核控制和项目运作决策小组,加强内部的稽查和控制,以避免项目的风险性过大。对于是结算中心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结算中心要将本结算中心的工作进行明确的管理整合,明确工作岗位责任制,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地健全各项规避风险制度,将风险切实控制在预防中。
2.3.2 健全各项规避风险保障制度
①建立健全有效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包括:结算中心的成本管理、重点岗位工作人员的目标责任,结算中心的部分稽查制度、职业技能水平和业务素质等方面的相关制度要求,对结算中心工作人员加强工作原则。②建立健全资金授权批准制度。对高校基础项目频繁、大量资金的运行流通,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批准制度和流程,通过规章制度的规定对结算中心的资金进行核查和监督。
3 结 语
随着高校结算中心的资金流通量频繁增多、流通资金的数额增大、基础项目的逐日增加,作为处于高校与银行之间互联的重要工作节点,其工作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必须要从源头抓起,防范和控制资金运作带来的风险。通过加强提升结算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制度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完善结算中心内部组织机构的合理性,确保结算中心各岗位的内部核查管理,减少风险因素,最终建立和健全各项规避风险制度,做到最大化地规避高校结算中心的风险因素。
主要参考文献
[1]马镇东,梁小业.浅谈避免高校风险的措施以及对策思考[J].经济与管理,2011,45(16):112-113.
[2]赵晓斌,杨文华.试析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J].消费导刊,2010,34(17):18-19.
工程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定义在国际隧道协会(ITA)《隧道风险管理指南》中,风险管理分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消除、减弱或者控制。对于外滩通道工程,风险可定义为灾害的重要性和可能性的结合,可表示为:风险=风险后果/灾害重要性×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可以看出,风险管理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是一项系统性过程,包含一系列系统的步骤,是一个以最低成本最大限度降低系统风险的动态过程。风险管理团队成立风险管理小组作为风险计划的管理核心。风险管理小组由风险管理的核心人员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建立完善的风险规划和制度,编制风险管理计划,具操作性和透明度的风险管理实施方法,定期评估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设备供应商提交的风险应对计划,协商风险处理和对策,并紧密监控风险对策的适时实施。外滩通道工程风险管理小组由设计、施工、监理、咨询单位共同参与。在其制定工程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时,充分考虑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对整个项目可能带来的风险,积极对有关单位所作的风险处理方法提出意见,过程中间定期汇报商议。同时,通过业主邀请相关的职能部门和公用事业部门提供与风险管理有关的信息、资料、风险要求、标准,以及所需的市政设施配合,参与风险管理规划过程,以评估及监控项目对社会、公众的影响。风险管理流程风险管理的流程主要如下,整项工作应是一动态过程,在适当的阶段进行反馈、检讨,并对有关管理工作作相应的调整。管理流程(图略)
风险处理及控制措施
风险处理风险处理工作包括确定风险处理的可选择方案,并且对这些可选择方案一一评定,以及制定风险处理的准备工作和实施计划。在风险处理过程中,有下列可供选择的处理方案:1)规避风险。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优先通过中止可能导致风险的活动来避免风险。2)降低风险。改变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者降低风险发生负面结果的可能性。3)分担风险。在公平的条件下,通过引入另外单位来承担或者分担部分风险。分享风险的机制包括:运用合同、保险或者在组织结构上与其他公司联合组织成新的机构以降低风险和责任。一般情况下,引入别的单位分担风险将带来一定的费用支出,譬如引入保险商需要支付保险费。4)保留风险。在风险被改变或者分担之后,仍然会有一部分残留风险被保留下来。在缺省条件下,风险也会被保留下来。譬如当确认风险的机制发生错误,或者分担风险与其他风险处理的措施失效时,风险将被保留下来。在工程建设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各种风险。在对风险源评估的基础上,应优先考虑规避风险的措施,当规避风险不现实或代价巨大无法实现时,可采取各种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分担风险是降低风险损失的有效手段,对于保留下来的风险,应采取措施对工程进程实时监测,使风险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状态。同时要做好抢险预案并经常演练,一旦发生危险,迅速按既定方案采取措施控制风险的进一步扩大蔓延。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管理的原则,以风险管理流程确定的步骤,风险管理团队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得出了各风险源的风险控制措施,具体内容(表略)
风险管理计划的监测、评定和记录
监测与评定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风险管理计划应该在工程进行过程中不断地被重新评定,以保证其即时相关性。工程进行过程中,那些影响风险的可能性和后果因子会发生改变,同样那些影响风险处理计划的适用性和造价的因素也会随之改变。因此风险监测与评定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风险管理的周期过程应该定期地循环进行。同时,监测与评定还有助于管理方分析工程事故,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并从中汲取经验,对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记录施工过程中每一阶段风险管理的过程都应该被适当的记录备案。同样,风险管理系统中的假定、方法、数据来源、分析过程、分析结果以及决策的理由根据都应该被详细记录下来。对这些过程的详备记录是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风险管理记录过程中应该考虑到下面三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评定:1)为了项目法律和商业上的需要而保存记录;2)创建和维护记录所需要的费用;3)对于记录中保存下来的信息再利用所带来的工程收益。
一、公路内部审计风险的概念
内部审计主要是对企业自身的内部监督、监管、评价等实施的一种控制手段。具有比较特别的控制形态和控制方式,也要求高校的配合。公路部门要通过有效的内部审计的手段进行监督、控制和规避风险,提高公路的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在公路的建设过程中,要全面的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意识,对风险的预见性和可控型做相应的把握。要根据公路审计方面的相关规定去分析公路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和相关的预防措施。提高审计人员的管理素质,使公路行业的内部审计活动进行的更加科学,减少风险的存在。
二、公路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内审的机构模式建立不够合理、科学
公路企业在全面建成和施行运营阶段存在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公路内部审计机构建立的不科学性、不合理性。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的内设机构,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本单位实现经营目标服务。因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没有完全展现出来,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单位的一些利益方面的限制。内部审计的组织形式也反映出其独立性的弱化:有的单位把审计机构设在财会部门中;有的单位由分管钱财物资金及账目的人员兼任审计岗;有的单位领导既领导财会工作,又领导审计工作。因此,企业的内部审计很难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这样就不能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有效监控,不能做出真实、客观的评价。从而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很难保证审计的质量和规避审计风险。所以内审机构需要建立合理、正确和全面的管理体系,否则难以通过正确的内部审计去加强公路经营的发展。
(二)审计人员的工作素质不够高
我国的公路企业建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由公路企业的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进行分别管理的。很多的监督管理工作不能落到实处,走形式化的路线。这对公路企业的内部审计结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关系到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内部员工水平不高,综合素质较低,识别风险、判断正误的能力较差、这些都是造成虚假消息的宣传的原因,由此给投资者和企业所有人造成不良影响,给公路企业的经营带来巨大的风险。
(三)法律法规的缺失
我国在公路的建设方面的的相关法律体系不够健全,在公路企业的风险控制、监督管理上没有明确细致的规定和引导。公路内部审计无法发挥更好的监督管理职能,影响了内审计结论的权威性,因而增大了审计风险。
(四)审计对象比较复杂
公路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具有复杂性的特点,不仅在企业的财务部门中承担审计工作,还在工程的施工检查和工程的原料选择、工程的造价、工程竣工的质量监督上进行审计监控工作,目前很多的公路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具有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对真正的公路审计工作并没有达到精细和准确的要求。
(五)内部审计独立性比较低
我国很多企业面临着企业内部部门混杂,职责不明确的特点。这同样出现在公路的审计工作中,没有工作的独立性就会影响工作的开展和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三、公路内部审计的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风险的规避
对于风险规避的最好办法就是建立健全相关的检测风险和规避风险的机制体制。在公路审计的工作人员看,其评估和监督的项目要通过完善的运营机制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实施工程项目。对公路内部的审计工作进行细致的分化,完善审计制度,发挥审计部门的职能,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对公路企业的内部职责进行相关明确
公路审计部门要想很好的预测风险,规避风险就要对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提高对于风险的认识态度,转变工作作风,公路企业要把具体的职责落实到具体的人物身上,做到各司其职。通过专业的培训提高公路审计部门的员工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对已经形成的风险进行转移
每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要提高其承担风险的能力。我国的公路企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只有转移风险才能降低企业破产或者倒闭的可能,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希望,从而保障企业的运营安全,减少损失。
(四)全面的风险评估
关键词:金融衍生工具;外汇风险;外汇远期;外汇期货;外汇期权;外汇互换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1-72 -02
自1972年在国际货币市场开展外汇期货交易以来,外汇金融市场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利用金融工具管理汇率风险已成为市场参与者规避外汇风险的主要手段。国际清算银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4月全球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量达53.45万亿美元,较2010年同期增长34.6%。其中,美元兑欧元仍为交易量最大的货币对,占比达24.1%;美元兑人民币交易量占比为2.1%,较上一次2010年报告时的0.8%有所上升。
虽然目前中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还很不完善,但自2015.8.11汇改以来,随着企业面临的汇兑风险越来越大,国家有意建设配套的衍生品市场以对冲风险,企业对使用金融衍生品来进行风险规避的诉求也愈发强烈。2016年4月21日,国家外汇局发言人王春英表示,时刻考虑开放符合市场需求的衍生品工具,这意味着将加速开放外汇衍生品市场,以给企业的进出口保驾护航。
一、金融衍生品的概念
金融衍生品(derivatives)是金融相关的派生物,通常是指从原生资产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其价值依赖于原生资产的价值变动,且以合约的方式存在。合约可以是标准化的,也可以是非标准化的。标准化合约是指其标的资产交易时间、交易价格等都是事先标准化的,如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交易的豆粕期货合约。非标准化的合约可以与对手方相互协商而定,灵活方便,如利率互换。
金融衍生品具有零和博弈(交易p方净损益为零)和高杠杆(只需交付一定保证金即可撬动数倍的资产)的主要特点,吸引了大量的套期保值者、投机者和套利者。
国际互换和衍生协会在1994年对金融衍生产品作了具体的定义:衍生产品是有关互换现金流量和旨在为交易者转移风险的双边合约。合约到期,交易者所欠对方的金额由基础商品、证券或指数的价格决定。
根据衍生品工具的形态划分,主要分为外汇远期、外汇期货、外汇期权、外汇互换四大类。
二、使用金融衍生品的原因
2008年美国金融风暴席卷全球,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衰退,很多人都认为金融衍生品是罪魁祸首。当然,我们应当承认金融衍生品在金融危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信用违约互换的爆炸增长推动了信贷繁荣,随之而来的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造成了成千上万人无家可归并把风暴扩散至整个金融系统乃至全世界。但是另一方面,信用违约互换也解放了大量的银行资本,推动了美国资本创造和美元的资本输出,巩固了美元的全球霸权地位。
金融衍生品就像一把双刃剑,我们无法对它的好坏作出评价,它仅仅是一个中性的工具,如果利用得当,自然会享受到其带来的好处。
那么企业使用金融衍生品工具究竟有哪些好处呢?首先,金融衍生品作为避险工具而诞生,具有套期保值的功能,企业作为套期保值者可以将巨大的风险转移给套利者和投机者。其二,金融衍生品具有高杠杆的特性,可以用很小的资金撬动数倍的资产,不必担心资金的过度占用。其三,金融衍生品种类繁多,企业可根据自己的资金状况和风险偏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工具。
但是,我们在这里也要指出,使用金融衍生品主要应突出转移风险及风险预警的重要性,而非完全锁定风险的传统套期保值理念。
接下来,我们用四个案例来展示企业如何使用远期、期货、期权、互换工具解决汇兑难题。
三、使用金融衍生品的具体案例
A公司是国内一家大型国际贸易企业,其主要业务为国内公司进行原材料、设备和商品的买卖,包括一些跨国投融资、国际结算业务。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推进,导致国际经济金融环境日益复杂,该公司的业务量与日俱增,也面临着外汇市场的较大波动,由此带来较大的汇兑风险。
起初,该公司并未对汇率风险管理有足够认识,但在人民币汇改开始后,该公司因人民币的升贬值导致的汇兑损失已经占据其利润约25%,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其汇率方面的风险管理。
(一)使用外汇远期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远期外汇交易,又称“期汇交易”,是指交易双方在成交后并不立即办理交割,而是事先约定币种、金额、汇率、交割时间等交易条件,到期才进行实际交割的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包括远期结售汇和远期买卖业务。
2015年10月30日,A公司与国外某设备制造企业签订了一笔价值300万美元的先进仪器的进口合同,约定在12月30日付款,由于此前人民币处于贬值通道,而随着美联储加息进程的加快及CFETS不断创下新低,人民币如果继续贬值将会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故企业选择采用外汇远期来转移外汇风险。
即期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为6.3200,而银行系统中2个月远期美元兑人民币报价为6.3600/6.4000,A公司与银行签订远期合同,在2个月后以1:6.4000的价格向银行买进300万美元。而时间到达12月30日,人民币现汇价格已贬值到了6.4800,通过此套方案,企业可节约24万元人民币支出(与不进行远期保值相比较)。
(二)使用外汇期货规避汇率风险
外汇期货又称货币期货,是一种在最终交易日按照当时的汇率将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的期货合约。利用外汇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可以确保外币资产或负债免受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外汇套期保值可分为外汇空头套期保值和外汇多头套期保值。我国目前还没有交易所开通外汇期货交易。
在以上案例中,A公司同样可以使用外汇期货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从流动性方面考虑,企业选择了4个月后到期的美元兑人民币期货合约,以买入美元兑人民币期货合约进行操作,成交价为6.3210(即期汇率为1美元=6.3200人民币)。2个月后,人民币即期汇率涨到1美元=6.4800人民币,A公司到期平仓,成交价为6.4830。此时A公司在现汇市场进行兑换会产生亏损48万元,但是通过套期保值,在期货市场上A公司又获利了48.6万元,弥补了现汇市场上的亏损,较好实现了规避风险的效果。
(三)使用外汇期权规避汇率风险
外汇期权是一种选择权,期权的买方在向卖方支付一定的期权费后有权在协定的日期以约定的价格买入或者卖出一定数量的外汇。期权本身具备了权利与义务分离的效果,故而有比较明显的转移风险的“保险”作用。
A公司计划于2016年1月8日收购国外某外贸企业2000万美元股份,但由于被收购企业出现意外因素,无法按时完成收购需延后,双方约定于4月8日再度执行收购并支付相关款项。此时,1月8日的即期汇率为6.6000,若后一步人民币兑美元保持升值,则A公司将从人民币升值中获益。
随着中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经济反弹迹象显现,同时某企业所在国家各项经济数据均表现不佳,人民币兑美元保持升值的可能性极大,此时若运用期货、远期等工具进行规避风险,则会错失此次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收益,不过从企业角度出发,也需考虑到汇率市场所存在的各种风险意外情况,故A公司采取谨慎思路,以购买美元人民币看涨期权进行规避风险,选择标的为5月底交割的美元/人民币期货合约(合约价格6.5900),最终买入执行价格为6.6000、期权费为0.0013的美元/人民趴凑瞧谌ā
4月8日,人民币即期汇率为1美元=6.46元人民币,汇率如期升值,对A公司有利,故放弃执行期权,损失期权费约113万元人民币,但同时在现汇市场上获得相应收益约280万元人民币,总损益为+167万元人民币。
此方案最终需要支付一定期权费,但A公司成功运用工具规避汇率波动风险,符合企业运营应以稳定为目标的原则,因此,这仍是一次较为成功的风险规避案例。
(四)使用货币互换规避汇率风险
货币互换是指为降低借款成本或避免远期汇率风险,将一种货币的债务转换成另一种货币的债务的交易。交易双方按照预先约定的汇率和利率,在一定的时期内,按照一定的汇率和利率,将不同币种、不同利率的债务进行互换。
当企业借有外汇债务,如果收入的货币与支出的货币币种不同,将产生汇率风险,为了规避这种汇率风险,企业可以通过货币互换的方式将一种货币的债务转换成为另一种货币的债务。
A企业从B银行贷款一笔日元,借款总额为10亿日元,期限5年,利率为固定利率6.25%。付息日为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2013年12月20日提款,2018年12月20日到期后一次性归还本金。企业提款后,将日元换成美元,用于采购生产设备,产品出口后获得美元收入。
从以上情况看,企业这笔日元贷款存在汇率风险。企业借的是日元,用的是美元,收到的货款也是美元。而在偿付利息和到期一次性归还本金时,企业都需要将美元换成日元。如果日元升值、美元贬值,那么企业需要用更多的美元来换成日元还款,就会面临汇兑损失的风险,直接增加企业的财务成本。
如果企业采取以下货币互换方式,就可以有效锁定汇率风险,使其处于可控状态下。
1. 在提款日(2013年12月20日)企业与C银行互换本金。企业从B银行提取贷款本金,同时支付给C银行,C银行按约定的汇率支付相应的美元。
2. 在付息日(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企业与C银行互换利息。C银行按日元利率水平向企业支付日元利息,公司将日元利息支付给B银行,同时按约定的美元利率水平向C银行支付美元利息。
3. 在到期日(2018年12月20日)企业与C银行再次互换本金。C银行向企业支付日元本金,企业将日元本金归还给B银行,同时按约定的汇率水平向C银行支付相应的美元。
通过上述操作,由于在期初与期末,企业与B银行均按约定的同一汇率互换本金,且在整个贷款期内企业只需要支付美元利息,而收入的日元利息又正好可以直接用于归还日元贷款利息,从而有效规避了汇率波动的风险。
四、金融衍生品的未来发展趋势
国内目前金融衍生品在外汇风险管理方面运用还不够广泛,一方面是由于外汇金融衍生品市场不完善和金融衍生工具费用较为昂贵的客观原因,另一方面也因人民币长期升值造成企业风险意识的淡薄,同时也缺少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
然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进行以及汇改不断深入,这些束缚终将会被彻底打破,外汇金融衍生品也将迎来井喷式增长。金融衍生产品使得经济主体可以用较低的交易成本对各类资产风险进行独立管理并将风险进行分割和转移,增强了金融体系的弹性与抗风险能力,有助于虚拟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吸纳实体经济过剩资源,也可以增加宏观调控的灵活性。
因此,尽管近年来震动世界金融体系的危机和风波似乎都与金融衍生品有关,但金融衍生产品仍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之中。
【关键词】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1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的特点
1.1综合性较强
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涉及到大量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设备及装置,并且对于安装工艺技术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同时也要应对各类不同的施工环境,专业、学科跨度较大,涉及范围广,且要接触到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因此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1.2施工要求较高
机电安装工程规模随着工业发展与建筑规模的扩大而不断扩大,施工中所涉及的大型机电设备与装置的安装逐渐增多,对设备吊装施工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且许多大型精密设备的组装,对现场装配技术与检测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技术含量较高
近年来,机电设备控制系统不断的改良与优化,更新速度较快,这也使得机电安装工程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2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2.1风险识别资料不足
风险识别对于风险管理工作而言至关重要,要实现有效的风险识别,需要以大量的资料总结与分析作为基础,而目前我国的机电安装施工企业在对以往项目风险的总结方面缺乏重视,所形成的资料十分稀缺,难以有效支持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
2.2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机电安装企业大都已认识到安全防范的重要性,但对于风险管理的认识仍存在不足,风险管理意识较为薄弱,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难以形成,这也不利于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2.3施工人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机电安装工程的一线施工人员大都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与教育,安装作业凭借经验进行,安全意识与风险控制能力都存在不足,部分项目中还存在着施工操作不规范的问题,导致企业整体风险控制能力较弱。
3加强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加强风险的识别与评价
一般机电安装工程项目中的风险可分为五大类,分别为人员、技术、材料、设备及环境,并根据实际情况将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性因素归纳到以上五大类中,对各类风险因素及可能造成的危害性进行科学的分析与预测,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管理。常见风险因素包括:设备摆放与归位不规范;未按照标准规定进行材料摆放与储存管理;施工人员无证上岗,安全培训不到位,违章操作;未对易燃易爆品进行隔离放置,带电施工防护措施不到位等。风险评价可分为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两种类型,其中定性风险评价的主要方法包括:安全检查表的方法、作业条件具体危险性的相关评价方法、一般综合评价的方法、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在定量分析风险的时候一般采用的是概率风险评价,从而将五级风险等级确定下来。
3.2项目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1)回避风险
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某一风险因素风险系数极大,且无法找到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控制时,则需要采取风险回避措施,来规避风险所造成的巨大损失,一般采取的方法是主动放弃项目,或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更改。回避风险措施实质上具有一定的消极性,虽然通过这一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巨大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但同时由于工程项目的被迫放弃或停工,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也会伴随着较高的代价,需要慎重选择。
(2)转移风险
转移风险措施不同于回避风险,其对于风险的处理策略主要是将自身在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中可能面对的风险因素,通过一系列合法化的手段,局部或全部转移给其他的单位或个人,以此来有效的降低自身需要承担的风险量,实现风险的有效分摊或完全转移。实际应用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风险转移措施可分为财务性保险类风险转移措施以及非财务性风险转移措施两大类。前者主要是通过保险的购买,以签订保险合约的形式,将部分或全部的风险转移给第三方保险公司承担,以有效地实现风险转移的目标,但由于我国保险行业发展仍不够成熟,保险机制仍不健全,所售险种相对有限,不能完全满足企业风险转移的所有需求,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后者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非财务性的手段,实现风险转移的目标,主要方法包括出售、发包、分包以及合同条件的有效运用等。
(3)预防风险
预防风险是一种积极主动应对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安全风险的策略,通常是针对项目施工过程中所面对的风险因素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积极主动的采取各类有效措施,最大限度的杜绝风险的发生,从而避免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在可行的情况下,是最有利于保障施工安全顺利进行的风险管理策略。常见的预防风险措施可分为有形措施与无形措施两大类,有形措施包括防止风险因素增加、减少已有风险因素、隔离风险因素等方法,以规避风险发生对项目的不利影响;无形措施则主要包括教育法与程序法两种方法,即通过加强培训及加强制度化管理的方式,来预防风险的发生,并实现有效的损失控制。
(4)储备风险
这一风险应对策略主要是在对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安全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细致分析,掌握风险的规律与特点的前提下,预先制定行之有效的风险应急预案,以实现风险发生时的有效应对与处理,从而控制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并确保工程项目的整体安全性与可靠性,较为常见的储备风险措施包括费用后备措施与技术后备措施两种形式。
(5)监控风险
监控风险就是对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期间的结构风险状况的监视和控制,采取一定的措施跟踪及识别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各风险因素的变化,进而动态掌握各风险因素的风险水平,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一种风险应对策略。
4结语
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本身所具有的一系列特点,决定着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同时,基于安全风险管理在机电安装工程项目中的重要性,施工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自身风险识别的能力,并合理运用风险管控策略,以提高自身风险管控的能力与水平,减少企业所面临的损失,从而保障企业的效益,并促进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现代金融理论是行为心理学产生的基础。上世纪50年代初,现代金融理论被正式提出,它认为,当前的证券市场上具有多样的风险,这些风险可以分为两类,即系统性与非系统性。投资的多样化不会导致系统性风险的消失,而非系统性风险却能够因此而消失,这就造成了风险的区别,即可分散与不可分散。由于风险存在区别,投资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选择冒着较高的风险获取更多的收益,也可以在较低风险小减少自己的收益,金融产品整体的风险与收益成为了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部分西方经济学家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投资者的行为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大多数投资者自身是不理智的,因为投资者具有过高的期望值,所以他们不懂得去规避风险。很多投资者在盈利之后反而会出现不满足的心理,没有认识到风险重要性,期望会因此而提升,一旦出现亏损,投资者才会认识到风险,学会去规避风险。这一理论可以被认为是行为金融学的初始阶段,因为它加入了心理学方面的元素。上世纪80年代,行为金融学完全发展成型,研究者找到了金融学与心理学的契合点,能够通过心理学解释众多投资者的行为,让金融市场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行为金融学的概述
投资者行为与心理存在的关系,是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它将投资者的心理分为两部分,即价值感受、理性趋利。价值感受指的是在资本市场上,投资者表现出的心态与情绪,有些投资者容易受到他人的感染,他人的行为与情绪会对自己的投资行为造成影响;有些投资者在投资时患得患失,举棋不定;有些投资者热爱风险,因为他们相信有风险才能有收益。理性趋利指的是了解各类金融理论,例如资产组合理论、套利定价理论等,以理论作为基础,购买金融产品,保证自身能够通过投资获得相应的利益。价值感受是行为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因为其中涉及到了投资者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变化,但是部分学者认为,行为金融学只是单纯的将金融学与心理学进行融合,自身不能成为独立的学科,因此,行为金融学始终存在争议。
三、行为金融学的作用
(一)调整投资者的心态
在一般情况下,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具有以下几种心态。首先,从众心理。很多投资者容易受到他人影响,在进行投资时具有从众心理,容易根据他人的行为调整自己的决定。其次,过于自信。很多投资者不了解自身以及市场的实际情况,容易过高的估计自己,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即使没有过高的成功率也敢于做出选择。再次,过于注重规避风险。每个投资者都想通过投资活动收获更多的利益,但是很多投资者过于恐惧风险,他们在进行投资时,率先想到的不是获取利益而是规避风险,这会对他们的投资行为造成影响。行为金融学可以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对投资者的心态进行分析,以心理学为手段,纠正每个投资者的错误观念以及行为,让投资者与投资市场向着正规化方向发展。
(二)控制非理性投资者
金融市场上存在着众多的投资者,理性投资者所占的比重很小,大多数投资者是非理性投资者,非理性投资者受自身信息、心态、情绪影响较为严重。每一个投资者都存在一定的差别,有些投资者具有信息来源,有的投资者缺乏信息来源。而且在信息的选择上也有所偏好,对相同的信息可能出现不同的理解,这会对投资者产生众多影响。金融市场由理性投资者主导,这是最为理想的状态,但是实现具有很高的难度,其中条件当前难以满足,例如非理性投资者数量少于理性投资者、理性投资者可以掌握金融市场信息、金融市场保证每个投资者获利。非理性投资者不可能从金融市场上消失,只能够进行控制。行为金融学可以形成相应的淘汰机制,控制非理性投资者的数量,减少非理性行为的出现,让每一个投资者都可以向着理性的方向发展。
四、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前景
金融行为本身具有一定复杂性,理性投资者与非理性投资者共同存在,众多理论与研究围绕着这些行为展开。行为金融学认为,金融市场不可能存在完全的理性,它让金融学有了更加宽泛的研究内容,也促进了行为金融学与金融学拥有了融合的可能,让行为金融学拥有了更好的发展前景。
首先,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二者在研究中都包含与投资者相关的内容,金融学的研究角度偏向于投资者的理性与非理性,而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角度偏向于从正常的角度看待投资者。它们的研究理念存在着一定的共通性,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其次,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存在分歧,但是分歧能够调和。投资者的理性问题是造成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分歧的关键。在行为金融学的观点中,投资者需要依靠信息作出?Q策,而信息来源的不同会让投资者的认识存在偏差,当偏差造成投资失误,而失误多次出现时,投资者就会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当投资者拥有良好的信息来源时,认识上的偏差就会消失,如果金融市场能够正确的引导投资者,那么投资者也能够逐渐向理性化发展。因此,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可以趋于理性,这与金融学的观点是相同的。
关键词:企业经济发展;合同管理;重要性;建议;发展
合同管理制度,自其概念被提出以来,便成为企业良好运行的保障和秘诀。从合同订立开始,到最终的终结,其中每一次变更,每一次转化,都需要通过合同管理的不同手段进行监控和调整。合同管理制度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全过程性。合同管理贯穿合同成立,变更和终止的全过程,从整体上调控着企业的经济发展。第二,系统性。合同管理需要有完整的系统和成熟的机构部门来运行。只有系统完善了,管理效果才会上升。第三,动态性。合同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每一次具体交易中各有侧重,在企业发展的每一个不同时期,在保证整体一致的前提下,也都各有细节上的不同。
一、合同管理在企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在企业的经济发展中,合同管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笔者将从法律层面,经济层面和管理层面具体分析。第一,从法律层面来看:当代社会,提倡法治。即依法治国。经营企业,尤其需要关注法律,万万不可触犯法律,而法律的规定又往往多而繁杂,在合同订立和实施的过程中,处处是法律。有效的合同管理,能使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放心大胆的向前发展,若与法律有所冲突,便进行干预和调整,为企业解决了后顾之忧。第二,从经济层面来看:市场经济,最重要便是风险二字。风险,是在投资,消费,交易过程中的附属品,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甚至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如果能有效的规避风险,则能使利益最大化。相反,则会使企业的发展受到制约。合同管理,事实上也是企业用以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企业是依靠各种各样的合同得以存活和发展的,高效管理,有效管理,能使企业的发展进步神速。更甚者,企业的信誉得到树立,也能从长远的角度促进企业的发展。第三:管理层面。所谓合同管理,其最终还是需要回归于管理的本质。在企业中,能使合同管理制度顺利实施,也能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反映出企业的良好前景和管理潜力,管理是一个企业的后备军,后备力量养好了,自然不用担心后续发展。
二、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对合同的法律性认识不够
这是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对于许多中小企业,甚至大企业来说,法律并不是日常生活中或日常经营中的必需品,因此,对其重视度不够。而合同本质上是法律约定,是双方当事人将权利义务上升到法律层面的意思表示,是完完全全的法律问题,因此,对合同的法律性认识不够,会导致企业的管理出现漏洞,也不利于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保护。许多企业人认为,法律并不能完全对一个企业产生决定作用,是的,它只是一部分,然而,在法治进行到了一定的程度,社会处于优胜劣汰的巨变时期时,能否紧跟时代的脚步,能否意识到法律的重要约束作用,是企业能否顺利生存下去的必然判断标准。
(二)企业缺乏完整的合同管理体系
前文提到,合同管理归根结底是管理的问题,需要系统化,专门化。目前在许多企业中,找不到一个专门的管理合同的部门,许多企业人也不重视完整的合同管理体系的形成,从而使合同管理陷入一种鸡肋的尴尬境地,有它不多,无它不少。
(三)合同管理效果不明显
企业管理者往往是急功近利的,他们希望付出了就有收获,然而合同管理的作用往往是幕后的,不明显的,便会让管理者对其的真正效果产生怀疑。
三、加强企业合同管理促进经济发展
(一)加强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
对症下药,企业整体的法律意识不高,究其根源,终究是因为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不强。因此,企业需要在员工选择和培训两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员工法律素养。在员工选择上,上至总经理,下至普通实习生,都需要具有基本的法律常识,从源头上进行筛选。在员工进入公司后,需要对其进行入职培训。在入职培训中,除了对其本职工作的教授之外,还需要对其法律意识进行再次强化,以提高其法律素养。
(二)建立完整的合同管理体系
再三强调的观点,完整的合同管理体系对于合同管理的有效运行十分重要。具体的建议是:在企业中设计单独的合同管理部门,将合同进行专门化管理,也可将权力分散,一个部门有主动权,其他部门负有监督权。完整的合同管理体系,需要的是独立的运行权和其他部门的合作,将合同管理真正提上日程,既能使员工的合同管理意识提高,又能使整个体系得到巩固。
(三)及时处理合同管理中的问题
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问题自然是有的,而让其得到及时而有效的处理,则是最佳的方案。众所周知,问题并不会大而化小,小而化无,而是积累着,积累着,等待爆发的那一天。在出现问题的那一刻,便使问题得到有效的处理,既不会使问题变得更大更难以处理,也有利于企业管理者进行后续的计划。
四、结语
合同管理在企业经济发展中,无疑具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性,从法律层面来看,有效的合同管理能解决企业在法律问题上的后顾之忧,从经济层面来看,其规避风险的作用有效而显著,企业无非为了盈利,良好的合同管理能为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多的利润,最后,从管理层面来看,回归本质,使企业有一个合理的,高效的结构形态和管理模式,能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对于企业发展来说,自然是免不了各种问题的出现,这是正常的,只要出现了问题能及时有效的解决,便无伤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使企业得到良好的合同管理,能从最根本,最源头上使企业得到长足发展。
作者:王建东 单位:山西省水利建筑工程局
参考文献:
[1]郑金河.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和风险防范措施[J].中国市场,2015(13):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