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电工程概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水利水电;水利水电施工;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特点和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
水利水电工程一般离建筑材料供给基地较远,从而导致采购运输路径较远,成本较高;水利水电工程受季节性洪水影响较大、环境干扰严重、施工强度高、工程量大、技术工种多:水利水电施工受地质、水文、气象、地形等自然条件影响较大。
1.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特点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水流控制对施工质量要求较高。筑坝蓄洪发电,在河流上修建的建筑物对下游的人民生命财产关系密切,施工质量的好坏密切关系着人民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对工程负责,对人民负责。
(2)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诸多安全因素。安全对一项工程来说至关重要,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因素影响着周围人民百姓的安全,施工过程中的各种爆破作业、水下作业等都是对安全施工的考验,确保工程的安全、确保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重大任务。
1.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好坏及管理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的长远健康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利资源难以满足需要,为了获得更多的水利资源,我们就要依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来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需要,水利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它的利用是社会进步到现阶段的产物。进一步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直接促进了水利水电工程的创新以及发展,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利水电的施工技术的创新起到了非常关键、非常重要的作用。换句话来说,能不能够熟练的,灵活的掌握并且运用各种各样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会直接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只有充分的掌握好,并且运用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才能够有效的、全面的展开相关的管理、控制工作,将技术含量高与社会相紧密联系的技术用到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中,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进而才能够从本质上去实现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的双重效益,也就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 水利水电基础施工的新方法
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①对于浅基础的情形,如果不需要放坡,这个时候首先要沿着进行测量的基准灰线直边切割出来一个槽边的轮廓线,而后对作业面予以一一的展开。②还需要保证地基与基础的强度能够足以承受建(构)筑物上的全部结构荷载。对于地下水位的降低和地面排水系统的建造,这二个工程都需要结合当地工程地质资料、挖方尺寸等条件予以考虑,这样就可以进一步的预防地基土结构被破坏。地基承重能力不是一个单纯的物理问题。承载能力随着时间推移会下降,因为季节性极冷极热、昼日温差、腐蚀、虫蛀、地面陷落等无法避免的状况会有产生,都需考虑进行规划。地基的面积影响着它的稳定程度。根深则叶茂,地基必须占有一定体积的工作空间。地基不可能做到永恒不变形,任何事物都有发展转变的一天,因此对地基的加固只能求一个最大程度,这个最大程度就是要保证地基的变形陷落等在一个范围内,确定好使用年限,以便修整或拆除。
3 水利水电基础作业方法及质量控制
①根据土质、现场出土等条件要合理确定开挖作业顺序和工作面、分段分层平均下挖展开工作面。②对浅基础不需放坡时,应首先沿测量的基准灰线直边切出槽边的轮廓线,展开作业面。③降低地下水位与地面排水,均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挖方尺寸、防止地基土结构遭受破坏等,采取集水坑降水、井点降低地下水位,或采取两者相结合的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4 软土地基处理的新技术
软土地基顾名思义土质不够坚强强硬。与其他地方相比,这个层面的土壤水含量高而土颗粒间距很大,对于上方压力的承载也较差,每平方米在50kn以下对于建筑施工来说极为不利,因此必须找到方法解决。
4.1 软土基础的特性。①大孔隙比,高天然含水量。淤泥和淤泥质土的天然含水量一般介于 50%~70%之间,相比而言,我国软土的天然孔隙比则一般介于1~2之间,一般情况下,这就会远远的大于液限,最高的时候,甚至可能达到200%。②低透水性。由于高含水量,在渗透系数k≤1(mm/d)的时候,透水性能就非常的差。这样,在承受强荷载作用后,孔隙水压力就会变高,地基的压密固结性能也会深受影响。③低抗剪强度。通常,软土会呈现出软塑-流塑的状态,这样在有外部荷载的时候,抗剪性能就变得极差。在土层本身含有排水出路的时候,随着有效压力的逐步增加,就会慢慢的形成固结。相对应的,如果不存在优质的排水出路,在荷载增大的情况下,强度就会衰减。
4.2处理软弱地基之方法。
4.2.1加固排水:此方法在原有土质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排除多余水,淤泥去水后干固的方式加强地基整体的稳固程度,其原理比较容易理解一个主要是加强压力,另一个是排除水分。
4.2.2换土法:此方式针对稀软泥土较少的情况,用排水或者加固都显过分铺张,不如直接换掉土壤来得轻便容易。因此直接用事宜操作的材质如水泥土、沙子等填充替换即可。
4.2.3强夯法:其原理也是加压,但是这种加压是分次集中式给力,利用地心引力造成的重锤的重力将其吊起后捶打土壤也可让土壤紧实,对于江河湖海冲刷而成的土质层,以及黄、粉土、杂土等尤为有效。夯锤的重量在80kn左右,起落点在6m-30cm间为宜。
4.2.4旋喷法:将固化的水泥浆,利用特殊形状和材料的旋喷机注入和需要改善的土壤当中搅拌融合后改变土壤的密度和凝结度,固化后渗水量大大减少,达到防渗加固的目的。
4.2.5 振动水冲法。所用到的器具叫振冲器。这种机器有两个头用于出水,一方面水流冲出速度极快,一方面器具自身会快速振动,两种作用进入土壤后钻出一定范围,在这个空当范围中填入沙子,石头等材料,然后按照一个层次一个层级进行加固达到整体稳定。
4.2.6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加固法。其手段是平摊荷载于地基,在可能出现塑性剪切破坏时,平铺于地基表面地土工合成材料将可以对面形的破坏起到组织作用;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小破坏的扩张,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4.2.7 灌浆法。将一些在自然状态下会自动从液态凝结为固态的材料,水泥砂浆、水泥浆、粘土浆、粘土水泥浆及各种化学浆材(比如木质素类、聚氨酯类、硅酸盐类)予以液化,使用气态和固态的压力推动其和地基、建筑、需要加固处理的地域与建筑和土壤相结合并且促使其固化凝和。
4.2.8 硅化加固法。借助电渗原理,利用网状的带孔眼的注浆管,采用电动硅化法,通过轮换诸如的操作手段,把硅酸钠(Na2O·nSiO2)溶液与氯化钙(CaCl2)溶液注入土中,因为上述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进而生成胶凝物质,或者活化土颗粒的表面,这样土颗粒之间的连接性和土体力学的强度就会被提高,加固部位的半径会被扩大。不过这样的操作方法也有其缺陷性,即高耗电量,高成本,故而被采用的可能性一般不是很大。
4.2.9 加筋法:加筋法类似为人体添加了骨骼一样的原理。总全局构造上加固,较少变形。筋一般是土合成质地,它具有韧度较强,坚硬耐腐蚀的特征。其材质本身和土壤形成摩擦而融为一体,支撑地基更加坚实可靠。打桩法:打桩法针对淤积泥层较深,面积较大,程度较深,渗水严重的土壤,平常方式处理达不到要求或过于浪费,这时候打桩是一个非常有效又较省工序的方法,但是对于程度较浅者则没有必要。
5 水利水电地基施工的质量控制
①保证地基与基础具有足够的强度,能承受建(构)筑物的上全部结构荷载和地基的反作用力。②基础应具有足够的耐久性、防潮性、抗冻和耐侵蚀的能力。③地基和基础必须有足够的工作面,确保地基的稳定性。④保证地基变形值在容许范围内,且应使它不超过建(构)筑物的容许变形值,而不致引起建筑物开裂、倾斜或标高变化等。
6.小结
水利水电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工期长,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施工现场错综复杂、情况多变,由此可见,加强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张志良.水利水电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技术的现状和展望[J].水利水电施工,2008,02.
要激发学生对实验实训课程的兴趣,首先要确定好实验实训的内容.对于简单的经典的验证性实验,可作一定的删减,或在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增加一些探索性的内容,如探索线性含源单口网络对外电路作用的等效代替.实验实训项目尽量选择贴近生活、贴近生产实际的内容,比如:常用电工工具及测量仪器仪表的使用;汽车点火电路实验;室内照明电路的敷设与安装;动力电路的敷设与安装等.课程还应准备多个实验实训项目,学生可自主选择一些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实验实训,也可自行设计或修改项目内容.这样既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也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要与电工专业类的职业技能证书的实践考核相关内容结合,加强训练.同时,教书也要育人,实验实训是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重要环节.实验实训过程强调职业素养的培养,包括培养安全生产的意识,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养成整洁、有调理、环保的习惯,养成认真、诚实、质疑、思考和发现问题的习惯,培养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等.
2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
2.1一体化教学
改变传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情况,将实践教学融入到理论教学中去,让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体现理论.理论教学放到实验实训室进行,对电工技术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师生在实验实训室里边教、边学、边做,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比如在讲解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时,将理论和验证性实验放在一起,先由教师简单介绍定理,然后用实验去验证定理,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加强学习的效果,避免了学生对单纯枯燥的理论教学的反感.对于一阶电路的动态分析,学生往往觉得很抽象,此时可结合电容充放电实验和汽车点火实验来对动态过程进行形象化教学,还可利用多媒体进行动画演示,形象而生动.室内照明电路的敷设与安装也是学习交流电路相对应的实训,学生通过和实际生活相关的实际操作训练,会对学以致用有很好的体会,对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充满期望.对于常用电工工具、电气测量仪器仪表、低压电气、电动机、变压器的教学均在实验实训室完成,还可到工厂、变电所等地进行实地参观、实习,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亲自动手拆装相应的仪器设备,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及实际用途,将以学生为主的教和做有机地结合,利用环境积极地影响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2.2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需要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正是培养这种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电工技术实验实训教学中,项目教学更能充分发挥其优势.电工技术的实训项目应从实际生产、生活中选取,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使学生在项目的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项目的进行应做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比如电动机的控制接线安装,就应先从较简单的点动控制入手,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原理图、接线图、电器布置图的识读,正确完成电路的接线安装.然后逐步加大项目的复杂程度,进入电动机的连续控制电路安装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安装两台电动机顺序控制电路安装交流电动机的启动控制电路安装交流电动机的制动控制电路安装.这一训练过程难道逐步加大,逐层深入,让学生能循序渐进地完成各个项目,根据需要学生可单独或分组完成.一开始的两到三个项目,教师必须做好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指导,包括对新知识的讲解和对项目具体实施的解释,让学生有足够的信心完成项目任务,之后,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后续的项目.每个项目应完整地基于工作过程,包括:工作预期工作目标工作计划、进度工作任务及分工工作流程与阶段验收过程监控与应急处理项目成果提交与验收.当然,每一个项目的成功完成都是不易的,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这样的项目训练教学,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与此同时,学生对实际工作的过程都有了了解,有利于今后能更快地进入工作角色,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职业习惯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一般可设置多个电工实训项目,构成“项目超市”,在学生理解了基本项目流程后可自行选择感兴趣的项目完成,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
3考核方式的改革
过去的实验实训成绩都是在实训课程结束时以某个项目完成情况来评定的,这样的考核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全面.因此,实验实训的考核方式应进行改革.电工技术实验实训课学期成绩=平时成绩(60%)+考试项目成绩(40%).其中平时成绩应是学生每次完成项目成绩的平均值,对每个实验实训项目的考核方式可采取的方法是:阶段性评价和整体性评估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对学生实验实训的评估应多方面、多层次,不仅对项目完成效果、动手操作过程中的态度、能力、职业习惯、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还可对学生的交流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估.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成员互评是十分重要的,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使学生从多层次、多方面了解自己的工作效果和不足,可以发现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当然,教师应制定相应项目的评估细则,学生也可参与细则的修订.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师生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学习气氛.另外,实验实训报告的情况也应在平时成绩中占有一定比例,优秀的报告还可展出交流,报告的书写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做事有条理,也为以后撰写工艺文件或工作报告打下基础.最后,由学生自行选择某个项目或由教师指定项目进行考核来决定考试项目成绩,当然,这个成绩也应是从多层次、多方面评价来给出的.
4与职业技能鉴定和技能大赛紧密结合
高职教育应以培养高技能型应用人才为目标,以职业活动为向导,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而职业技能鉴定正是连接高职教育和社会岗位需求的一座很好的桥梁,因而,必须将职业技能鉴定纳入到教学中来.对于电工类专业,学生可参加以维修电工为代表的多种职业技能鉴定,以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从而最终获得学历证书和资格证书“双证”或“多证”,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根据国家最新电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将考试大纲中的相应项目及评价体系引人到电工技术的实验实训教学中来,根据技能鉴定要求及企业生产实践中的真实任务来设计实验实训的项目,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综合训练,并获取相应资格证书,最终实现在大学的训练学习到生产岗位的“无缝”过渡.为促进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各种职业技能大赛纷纷举行.电工技术的实训教学也应紧跟技能大赛的步伐,开发设计与大赛相关的项目教学,组织学生成立参赛团队,实训室全天候开放,给学生创造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竞技能力和创新能力.
5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职高专 电工电子技术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37-02
2014年的国务院《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工科非电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内容包括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大模块,覆盖面广,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操内容。现在高职高专院校非常重视教学改革,各院校各专业都在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都在开展教学改革。《电工电子技术》该课程目前的情况是学时少,任务重,而高职高专学生底子薄,学习兴趣不高,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下面本人结合所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实际,论述有关高职高专《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看法。
一、高职高专《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特点
首先它是一门高职高专院校非电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主要内容是电子技术和电工技术,以本人所有的机电信息学院数控模具专业学生为例,他们在校的后两年要学习《电气控制与PLC》、《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等课程,他们所学的专业,所学的课程要求他们必须具备有关电的基础知识,只有在大一学习了《电工电子技术》,具备了有关电的基本知识,才能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其次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就决定了学生既要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又要培养锻炼动手能力。《电工电子技术》的授课内容既有理论,又有实操,目的是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最终是希望他们学以致用,能够具备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电工电子技术领域更是飞速发展,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国防,航空航天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教学必须不断摸索新方法,深化教学改革。
二、教学方法较单一
目前,课堂基本都配置了多媒体,教师上课可采用的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但是目前的课程教学大多数依然属于“填鸭式”教学,学生依然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存在这样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个:1.教师授课经验不足,教学手法单一;2.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学习动力不足,没有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最终结果就是课堂氛围沉闷,学生上理论课的积极性不高。
三、考核方案单一
随着教学改革在高职高专院校的推进,一些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进行了调整。但大部分课程的考核标准依然是以试卷考试成绩为主。期末考试成绩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情况,同时会让学生产生错觉,降低他们平时学习的积极性。
四、高职高专《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1.调整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
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有关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结合高职高专学生情况,需要调整《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内容,理论知识做到少而精,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实践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除了安排学生做常规实训以外,根据实训室设备情况,增加创造型实训,如制作电子时钟、收音机等。创造型实训需要学生积极思考,既锻炼动手能力,又培养他们的科学思考能力。
2.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目前常见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尽管老师也在不断探索多样的教学手段,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做PPT课件,准备相应的视频等,但是理论知识本身就比较枯燥难懂, 同时高职高专学生初高中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好,学习动力不足,如此下去,教学效果大都不太理想。教师认为学生不主动,不积极;学生埋怨听不懂。
结合上述情况,以《电工电子技术》为例,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实训室教学的方法,教师先讲理论知识,然后可安排学生根据所讲内容进行实操,如采用项目教学方法。课前告诉学生项目内容,让学生事先去搜集相关的资料,进行预习;课堂中教师讲完项目相关的理论知识及要求后,安排学生进行实操,并对他们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例如,讲到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结构和电动机控制的相关知识后,可以安排学生动手连接一个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点动控制的线路图,并让他们观察电动机点动控制和连动控制的特点。这样与传统课堂教学效果要好很多。任务驱动式教学需要学生自己去动手,自己去思考,这样会大大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自己动手操作并总结,这会增加学生的兴趣,他们会主动去学,这样的课堂氛围活跃,教学效果很好。
3.调整考核方案,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
期末试卷的成绩不能代表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并且传统的考试方法会让学生产生误解,存在“60分万岁”的思想。为了更加全面的掌握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对知识的领悟程序,为了引导学生走出只重视期末成绩的误区,课程改革中要调整考核方案,改变考核方法。考虑到《电工电子课程》是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相结合的课程,课程考核的安排如下: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实践教学占总成绩的30%,期末试卷成绩占总评成绩40%。平时成绩主要是考勤情况,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教学主要是实训内容和实训报告的完成情况、团队协作及沟通能力、创新设计能力。调整后的考核方案,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对课程学习有正确的认识,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最终能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成为具备 的栋梁之才。
五、结语
通过以上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初见成效。首先课堂上学生更加主动参与教学,愿意动脑筋思考问题,实训操作更是积极参与;其次通过把课堂放在实训室,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模式,更加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更加突出以生为本的要求,形成学生为主,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模式。
国家非常重视高职高专教育,因此需要高职高专的教师根据学生特点,结合专业行业的情况,做好教学改革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能力,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吴建.浅谈《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8):35-36.
关键词:模拟实验;轮换分工;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8-0262-02
电子模拟实验课程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并且要求学生深刻掌握相关实验的理论基础,可以说是一门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实验验证相结合的课程[1]。传统的电子模拟实验教学方式是把学生分组,然后任课教师对相关实验做出讲解,最后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这样就会出现部分学生只是听和看,而没有实际参与到实际实验中,整个实验是通过个别同学全部完成的情况[2]。为了提高学生对电子模拟实验的实际参与度和对实验内容的把握程度,我们提出了轮换分工的课程改革方法,具体操作流程为把实验任务均分给每个小组成员,按照一定的周期互换任务,定期考核,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对实验的把握程度,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一、轮换分工的实施
轮换分工分为四个部分,在各个已经划分的小组当中,首先是从小组成员中选出小组组长,由小组组长和组员交流沟通后,划分各个组员的实验任务;然后各个组员分别接受实验任务,在规定时间内积极完成,并在规定时间内向组长和剩余组员做实验演示,通过后提高实验报告;最后,各个组员轮换实验任务,继续循环前面的环节。如图1表示。
对于小组的组合,采用教师随机抽点的原则,这样能随机地混合程度好和程度不好的学生,能充分促进学生相互之间的实验学习。例如A、B、C、D四位同学是一个小组的,各自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假设A被选为组长,即使他是四个人当中水平最差的,但是B、C、D也分别负责了整个实验任务的一部分,他们能相互督促,进而可以帮助A一起完成,达到分组完成的目的;假设A是四个人当中能力最强的,自然而然组长能引导B、C、D一起分任务完成整个实验任务。通过这样的小组分工模式,能把整体的模拟实验任务细分为各个小任务,学生对于小任务会显得更有把握和更具积极性。由于是循环轮换模式,每个组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本次实验任务后,会在下次轮换中分配到其他实验任务,以此类推,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将对整个实验内容能有全面深刻地把握,这比一次性给整个小组布置全部实验任务要更有效率。
轮换分工的主要思想是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模拟实验任务中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团队之间的协作来整体把握整个实验内容,达到把课本理论知识和实验内容结合的目标。这个过程需要学生自己扮演主角,教师只是作为辅导的一部分内容。按照以往的实验教学经验,学生在面对整个实验任务时,就会觉得任务量大从而导致学习、动手积极性变差,导致在实验任务期间显得力不从心,效果不佳。
1.模拟实验任务的合理划分。把整个模拟实验任务划分成各个小的实验任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任务动手积极性。传统的模拟实验布置方式都是把整个实验内容布置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样一次性布置的方式相对于实验教师省去了琐碎的事情;然而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则加深了学生的懒惰性。同样的分组例子A、B、C、D四个同学是一个小组的,由于同学之间对各自的学习成绩和动手积极性多少有一定的了解,组长A必定会考虑到水平最低的成员的感受,划分的实验任务必然不会是难度最大的,因为要考虑到本组实验任务的可发展性;同样的原理,水平较高的同学必定会参与难度较大的实验任务,因为这样能尽快完成本组的实验内容。这样的方式能最大地调动小组的执行能力和学习能力,很高效率地完成实验任务。把实验内容划分为合理的子任务,让学生化整为零,逐个环节把握、实现,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积极性,而且能让学生对整体实验有更加深刻的把握。
2.实验子任务的协作执行。电子模拟实验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方能对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进行正确的执行和分析,这就要求各个小组的组员之间需要多沟通、多协作。小组组长可以作为组织、协调组员协作过程的主角,保证这一过程顺利进行。每次进行模拟实验操作之前,每个小组都应该首先有一次关于实验理论知识的协作讨论,组员提出自己负责模块的理论认识,通过组员的协作讨论和分析,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模拟实验中每一个步骤的理论基础,有助于实验的正确、高效进行。其次,协作的内涵还包括在模拟实验操作中,虽然组员之间的实验任务是分开的,但不代表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因为各个实验环节是相互联系、息息相关的,所以在实际实验操作过程中,组员之间也存在协作的环节,把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关键实验现象分享出来,组员之间相互判断、分析,以促进全组成员对实验的理解。具体流程如图2。
组员之间的协作实验理论分析可以作为后期实验操作的指导,实验操作的步骤和实验现象反馈回来补充理论分析,这样通过协作的方式相辅相成,让全组学生能整体深刻把握电子模拟实验的每个环节。而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关于协作学习部分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因为组员之间没有规定完成各自内容的压力,只能依靠水平较好和动手较积极的成员去完成整个实验操作,对于整个实验过程的理解和分析,都没有本文提出的协作学习方式那么高效。只有在小组之内、小组之间相互协作学习,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实验内容和相关理论知识。
3.模拟实验结果的整合。组员之间各种完成各自的实验子任务后,在组长的组织之下,把各个子任务的实验结果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整体,各个组员分享自己的实验经验和收获,以便下次轮换给其他同学提供参考。虽然在本次轮换阶段结束后,学生之间对各自的实验子任务并不熟悉,恰恰是基于这一特点,更需要学生组内之间相互讨论和分享,了解各个子任务的关键操作和实验现象,统筹规划,为下次子任务轮换铺垫好基础。在实验结果整合的过程中,实验指导教师全程参与,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子任务给出指导意见,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实验经验交流。实验课程预留充分的时间给各个小组整合成员之间的实验结果,讨论相关的实验现象。
经过一定的轮换周期,整个电子模拟实验通过划分子任务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化整为零,一点一滴地积累,一步一步操作,从而达到深刻把握全部实验内容的目的。这个过程不仅是一个积累专业实验技能的过程,还是一个提高学生思考、交流、组织能力的学习过程,对于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素质和思考方式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电子模拟实验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知道实验怎么操作,需用什么理论知识指导,更在于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结语
本文通过提出一种轮换分工的电子模拟实验学习方式,让授课学生分组分实验子任务、既独立又协作的方式完成,最后通过一次次的实验结果整合,达到使学生深刻把握整个模拟实验内容、发现并解决实验问题的目的。在实际的教学效果中,本文提出的方法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体现在考核评审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理解整个实验内容的原理和实验现象分析,相比于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进步明显。当然,在后续的教学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课程改革方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作过程 行业领域 学习领域 典型工作任务 学习情境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电子商务概论》是财经商贸类职业学校各专业的基础课程,共需72学时,课程的学习目标是:使各专业学生(电子商务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会计专业、铁路管理专业、商务英语专业)了解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原理,学会电子商务操作的基本方法、技能,掌握各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利用电子商务技术和思想从事商务和营销活动的能力。本课程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使学生学会与人沟通,进行团队协作。
目前,我国互联网用户已经突破3亿。互联网已从最早的娱乐时代转向商务应用时代。因此,我国的经济发展急需大批素质高、技能熟练、适应信息化环境的技能型商务人才。但目前大部分在讲授该门课程时,并没有以电子商务的业务流程为依据,而是单纯的将相关内容人为割裂,再加上涉及的知识体系较多,使得很多学生学完该课后并没有掌握应有的技能。因此,笔者尝试基于工作过程的方法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重构,以期望可以解决上面的问题。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已成为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其实质在于课程的内容和结构不再追求学科结构的体系,而是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过程,是一个伴随学科体系的解构而凸显行动体系的建构过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课程,它强调学生以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各项实践行动中的最新知识、技能和技巧。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始终都与具体的职业实践相对应,学生在完整的工作过程中思考和学习,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也促进关键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社会,并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1、设计理念
《电子商务概论》的课程设计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电子商务业务流程的工作过程为导向,遵循“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指导思想,以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为课程内容的组织边界,以工作过程为课程内容的组织逻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成工作任务为课程目标,以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为课程的实施原则,实现重组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法、改变学习情境,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1)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内容设计。目前,我们所使用的《电子商务概论》的教材其学科体系特征较明显,课程内容理论多而实践少,所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差,不能较好适应企业岗位需要。因此,课程内容的设计应体现能力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基于企业工作流程进行系统化设计,打破原有的以理论为主的内容结构和课序,重构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体现其内容的先进性、典型性、适用性、拓展性,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工作过程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
(2)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设计。以行动为导向选择教学方法,将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发挥出来。每一种方法应与工作任务相适应,融“教、学、做”于一体,集理论、实训操作于一体,完成项目任务。通过这些方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课堂的“主持人”,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起着组织者与协调人的作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掌握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
(3)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活动组织设计。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教学活动组织由易而难,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激发学生的推理、分析、鉴别等高级思维活动,同时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处理信息的工具,通过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
2、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思路
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教学为典型表现形式的任务引领式的学习领域课程。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基础是职业工作过程,由与电子商务专业相关的众多的工作任务概括总结出该职业的行业领域(即典型工作任务),然后再由行业领域导出学习领域,最后通过适合教学的学习情境使其具体化,即行业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1、行业领域的分析
目前在电子商务行业对岗位还没有进行过认真的细分,只是对人才进行了区分,一般来说,电子商务人才分为技术型人才、商务型人才和综合管理型人才,根据调查、综合结果,在以上三类人才基础上对就业岗位进行进一步细分,具体岗位情况如下:
(1)技术类人才岗位方向细分:
① 电子商务平台设计(代表性岗位:网站策划/编辑人员):主要从事电子商务平台规划、网络编程、电子商务平台安全设计等工作。
② 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代表性岗位:网站设计/开发人员):主要从事电子商务网页设计、数据库建设、程序设计、站点管理与技术维护等工作;
③ 电子商务平台美术设计(代表性岗位:网站美工人员):主要从事平台颜色处理、文字处理、图像处理、视频处理等工作。
(2)商务类人才岗位方向细分:
① 企业网络营销业务(代表性岗位:网络营销人员):主要是利用网站为企业开拓网上业务、网络品牌管理、客户服务等工作。
② 网上国际贸易(代表性岗位:外贸电子商务人员):利用网络平台开发国际市场,进行国际贸易。
③ 新型网络服务商的内容服务(代表性岗位:网站运营人员/主管):频道规划、信息管理、频道推广、客户管理等。
④ 电子商务创业:借助电子商务这个平台,利用虚拟市场提品和服务,又可以直接为虚拟市场提供服务。
2、学习领域的描述
行业领域是工作实践和社会情景中的行动和能力,学习领域就是在行业领域的基础上形成的针对课程教学所确定的内容,从行业领域到学习领域转换就是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并转换为课程,即以工作过程为基本参照点,分析职业工作过程、描述职业行动领域评价选择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
3、学习情境的设计
学习情境是一个项目化、案例化的学习单元,它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根据对电子商务流程的分析,形成三大学习情境,在每个学习情境中设置相关任务,形成对应的学习情境设计和任务目标,分阶段完成整个知识系统的学习。
(1)电子商务交易前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指买卖双方和参加交易各方在进行交易前的准备工作,包括:①买卖双方对交易前的网络安全进行设置。②买方根据自己要买的商品准备购货款,制定购货计划,进行市场调查、分析以及查询,然后按计划确定购买商品的种类、数量、规格、价格和交易方式等,尤其要利用互联网来寻找自己满意的商品和商家。③卖方根据自己所销售的商品进行广告宣传以及市场调查和分析,制定销售策略和方式。
(2)电子商务交易过程
电子商务交易过程是指买卖双方利用现代通信设备对所有交易细节进行谈判,经过认真谈判后签订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与所承担的义务,对交易的细节进行确认并完成相关的支付活动。
(3)电子商务交易完成阶段
从买卖双方办完所有各种手续之后开始,主要涉及到卖方的备货、组货及运输等内容,直到买方收到自己所购商品,完成整个交易过程为止。同时注意交易中的索赔问题,索赔是在买卖双方交易过程中出现违约时进行违约处理的工作,受损方要向违约方索赔。
四、总结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职业教育工作者,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对《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新的课程内容结构和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了教学过程的互动、对话,让学生也体验到了职业成长的快乐,逐渐改变了学习方式,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引导等,因此在推广应用的同时,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哲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6
【关键词】:机电工程;电气施工;注意事项
1、机电工程电气施工概论
所谓的机电工程电气施工可以理解为:采暖通风系统、消防系统、给排水系统中的机电设备安装与施工,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水准在提升,电气施工也应当与之配合,为建筑使用者提供现代化管理、节能环保、舒适便捷的居住环境。电气施工中需要掌握专业的知识、熟悉施工技巧,依靠电气施工的科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经验,提升电气施工的质量与水平。有关施工单位与负责人员应从现实情况出发,充分发挥机电工程电气施工的作用与优势,注意把握施工过程中的要点环节,增强电气施工的技术与工艺,遵守电气施工的规范秩序,实现电气施工的技术与设计创新。
2、机电安装工程中管线和配电箱安装技术要点
机电安装工程的电气施工前期,为保障工程顺利施工,需对施工所需要的设备、材料及工具进行认真核对和准备。建筑工程的底板和架构施工时,需对电气施工中所有预埋设项目进行认真处理;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前期,需认真准备施工所需机械设备、材料及各种工具,以保障施工顺利进行。底板和架构工程施工时,对于电气施工相关的各项线路预埋设工程,包括自动化管线、线槽线盒、桥架穿板、剪刀墙孔洞等预埋设均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施工。预埋设项目的重点在于保障预埋管线的质量,同时施工也要严格按照设计需求和规范要求开展。对于镀锌电气管线的施工,严格按照规范需求对线盒和支持点进行跨接与连接,确保丝扣紧密连接。
3、机电工程电气施工的注意事项分析
3.1严格挑选并保管原材料
原材料是电气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需要加强管理并严格挑选、妥善保存。避免因为机电工程电气施工周期长、技术复杂、涉及内容多,而疏于管理控制,造成原材料和电气设施设备的供给不足、缺乏检测与维修、质量受损,严重影响了电气施工的质量。施工负责人应当安排专门人员按时对材料与设施设备进行备案登记、检测维修,合理安排原材料与设施设备的优化配置,实现电气施工的科学管理,提升工程项目的整体水准,确保企业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管理单位与负责人员应当在施工准备阶段,按照施工设计图与施工方案的要求,精心选择并最终确定供货方,要求其提供原材料、设施设备的质量检测合格证明,验明是否与国家施工规范中的要求与标准相符。
3.2科学敷设管道与线路
从我国的现实施工情况调查来看,通常机电工程电气施工的管道与线路敷设要涉及下述几个方面的管理要点:一是,注意认真细致地审查施工设计图是否存在错误,并及时指出,通过规范程序进行修改纠正,确保电气设计与电气施工现实情况不发生矛盾,电气管道线路的敷设不存在与其他工程施工、工程组织系统的冲突。因此,需要在正式施工之前,安排专业人员前去考察、测量并分析现场作业环境与条件,寻找并确定最合理科学的管道线路敷设方案,确保电气施工的顺利进行。此外,有关管理人员还应当对机电工程的框架结构、墙体承重受力情况、是否需要预留洞口、预埋部件进行分析确定,并据以配置相应的管材、设备,制定详细的线路敷设准备。值得注意的是,施工人员在开展预留工作时如果面对的是浅表预留的电线管,则需要在楼板上留下重墨,标识出电线管所在的位置,在最大程度上规避损坏管线的问题。
3.3预留洞口与预埋部件
结合工程的施工实际分析,机电安装工程归属于土建专业的范畴,而电气工程的施工管线一般都在穿梁板、穿墙的位置,因此,在进行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提前预留出预留洞的位置对后续的施工工序十分关键。值得注意的是,施工人员在设置预留洞之前还应当仔细核查预留洞的高度、数量、位置及尺寸,以确保预留洞相关参数的准确性。但在施工现场中,经常出现由于施工人员对预留洞的参数掌握不够准确等因素,造成管线在安装过程中出现桥架扭曲的问题,甚至由于数据不准确造成预留洞的标高和位置无法达到准确的控制,甚至在供电过程中出现漏电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电气工程的原材料,加大了施工企业的成本,给施工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3.4施工方案与施工流程
电气工程具有施工周期耗时多、施工项目与环节多的特点,尤其需要施工管理工作者提起注意,在施工方案的制定阶段,加强对施工计划的审核,确保从全局上掌控机电工程施工项目。施工方案的设计与制定应当从建筑工程的经济水平出发,并结合全体部门对施工方案进行审核,如果发现错误和遗漏,应当及时纠正、修改。此外,由于电气施工过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工期会受到施工方案的影响,为了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这种影响,尽量减少施工时间、降低施工企业的成本,确保电气安装工程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对设计出来的方案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善,比如施工平面图设置的改善、施工流程安排方面的改善、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方法的改善等,施工线路的改善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调整施工结构、减少施工时间、确保施工企业的资金流动、减少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
3.5电气施工质量管控
电气施工过程中应当加强质量控制,由施工单位及其管理负责人承担质量监控的职责,加强与设计部门、多方施工部门与分包单位的协调配合,全面掌控机电工程电气施工,下设各级的质量监督人员,各自履行质量管控职责,协商确定各工程环节的施工期限、安全防护措施。施工管理人员应当建立机电工程电气施工的进度时间表,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与专业素养,将电气施工与机电工程整体施工联系起来,确保将电气施工安排在装饰装修施工之前,但是也要安排在框架结构施工之后,以电气施工的正常、按期完成,确保整体机电项目的顺利进行,取得经济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电工程电气施工是一项包含了众多施工项目、与其他施工环节搭配进行的重要工作,有关单位与管理负责人员应当重视电气施工,做好与其他管理部门的组织协调,保证施工工期按照预期进行,降低施工安全隐患风险,提高电气施工的经济效益,为施工企业创造更多利。
【参考文献】:
摘 要: 在“精准扶贫”重要思想指导和“双创
>>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学生创业实践模式研究 探究基于移动互联网行业背景的大学生创业困境与对策 基于互联网的课程教学 基于互联网旅游的研究 基于“互联网+”的教与学探究 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困境与对策 基于电商平台的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经济研究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大学生创业意向研究 基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大学生创业融资方式选择与风险揭示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大众创业研究 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与评价体系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微课程开发探索 基于“互联网+”的高校财务管理探索 基于互联网的普惠金融实践 基于“互联网+”的实景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基于“互联网+”的国家骨干师资培训实践 基于“互联网+”的网络防腐平台的建立 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支付系统的构建 基于互联网的财务管理 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商业模式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唐亚阳等.公益创业学概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
[5]张运.公益3.0模式下高校公益类社团的创业形势分析[J].山西青年,2016(23):69-70.
[6]苏海泉,姜勇.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的探讨――以全国创青春公益创业赛为例[J].山东高等教育,2016(8):11-16.
关键词:3D打印实验室;管理制度;操作规程
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先进制造技术等相关专业和建设了3D打印实验室。由于3D打印技术的独特优势,3D打印实验室不仅可以完成常规的实验教学,更能激发广大师生及爱好者的创新设计激情和技能。本文结合广东科技学院3D打印实验室建设的实际,对实验室的管理进行了探讨。
13D打印实验室的服务对象
在服务对象上,既对本专业师生开放,也对跨专业、跨学科、跨院系的师生开放;既对本校师生开放,也对其他各级各类学校师生开放;既对学校开放,也对社会开放[1]。1.1对本专业学生开放3D打印实验室主要是服务于本专业学生,可从事以下几点教学活动:第一、随着《快速成形技术》和《快速成形技术概论》等专业课程的开设,3D打印相关实验也应列为常规实验教学内容。第二、毕业班的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毕业课题涉及3D打印的,可进入实验室进行研究和实验。第三、鼓励和支持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如“3D打印量测大赛”、“无动力环保小车设计与制作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1.2对本专业教师开放本专业教师可利用实验室进行相关的科研工作。如可进行“机械制图课程教具设计”的教学改革,建立机械制图课程模型库,将课上难于理解的二维图,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形象化的三维实体,从而使学生能更好更快的理解课程内容。本专业教师还可利用实验室开展如“3D打印用ABS对典型零件特征的适应性研究”和“基于桌面级3D打印机的熔融沉积成型精度研究”等科研工作。1.3对学院内师生及学院外人员开放由于3D打印技术的特点,吸进了一批DIY爱好者进行创意设计,从而3D打印实验室可对本学院师生及院外人员开放。对于会用三维软件建模的爱好者,实验室管理人员可对其进行相应的实验仪器使用培训,让其自行完成打印。实验室管理人员还可建立模型库,供3D打印爱好者选择,从而选用实验室模型库里的模型进行打印,爱好者还可把创意告诉实验室管理人员,以进行个性化的订制。
2建立健全3D打印实验室管理制度
2.1建立健全使用实验室审批制度实验类型不同,申请使用3D打印实验室的流程也不同,需建立不同的审批制度。常规实验课程可按照教学计划直接进入实验室;对于本系师生其他科研或竞赛项目,需经过系部批准方可进入实验室;本学院其他系部师生,需要向所在系部提出申请并批准,再向机电系提出申请并批准方可进入实验室;学院外人员需要经过教务处批准后,并报备机电工程系,方可进入实验室[2]。2.2建立健全使用登记制度3D打印实验室应严格执行登记制度,制定“3D打印实验室使用申请表”,实验人员每次实验都必须认真填写使用人、审批人、使用原因、使用时间、使用仪器编号、使用耗材等信息[3]。建立仪器设备运行和故障记录,实验所用耗材由实验室管理人员统一保管,实验人员不得私自拿用,如实验过程中需要更换丝材,需向实验室管理人员提出申请,由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更换,并进行相应的登记。2.3建立健全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和责任制度实验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由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应制定各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并定期进行全面检查,防止仪器设备的损坏。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如仪器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向实验室管理人员反应,不得私自拆卸打印机。对于违反操作规程,擅自动用、拆卸仪器设备,造成仪器设备损坏的,属于责任事故,应予以赔偿。2.4建立健全3D打印实验室的开放时间3D打印实验室对本系师生可进行全面开放,如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需要打印竞赛作品时,毕业班的学生需要打印毕业设计零件时,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其它任何时间都可以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室对3D打印爱好者可进行预约开放,爱好者可和实验室管理人员预约,协商进入实验室的时间[4]。2.5建立网络服务平台根据3D打印实验室开放的特点,应建立3D打印网络服务平台。实验人员可通过网络预约实验,3D打印爱好者可通过平台选择模型库里的模型,可进行在线个性化订制和扫描服务等。
3结束语
3D打印实验室建设之初,很多地方都不完善,如随着向3D打印爱好者开放实验室,费用如何收取还有待进一步商讨。随着实验室后续经费的投入和新型仪器设备的引进,应不断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逐步规范管理,提高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张琪,林向东.高校“开放性实验室”的建设与探索[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3):279-281+284.
[2]匡鑫.3D打印技术在教具制作与教学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5,46(12):64.
[3]陈念,陆克中.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定位下的开放性实验室建设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8):111-112.
根据《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中给出的定义,双语教学是指在学校里各门学科中普遍采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的教学。一般而言,双语教学可以分为浸入式双语教学、保持式双语教学和过渡式双语教学三种形式。前一种形式学校不使用母语教学,所有教学只使用外语;第二种形式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只需使用母语教学,并逐渐过渡到部分使用外语教学,而其他科目仍保持母语教学;最后一种形式在学生入学时可采用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教学,而后逐步转变到仅采用一种外语进行教学。无论采用什么形式的双语教学,它的目的都是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营造外语学习的氛围,使学生使用外语的能力接近甚至达到使用母语的能力。
2双语教学的现状与挑战
2.1我国双语教学的现状
我国的双语教学是指在课堂上除了采用汉语教学外,还采用一门外语作为主要教学语言。我国绝大多数单位是将英语作为第二门语言,除此之外少部分单位采用的是德语和日语。这需要采用准确流利的英语对所教授的知识进行讲解,这个过程绝不是不采用汉语,理由是防止教授过程中由于语言问题而导致学生的思维障碍。与新加坡、加拿大、印度等国家相比,中国不是一个双语国家,也不存在一个国际化的语言环境,所以中国的教学环境决定了采用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属于“外语”的范畴,而不是“第二语言”的范畴。结合以上分析“,双语教学”在中国的性质是“保持性双语教学”,而不是“浸入式双语教学”。
2.2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农业机械双语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困难
在双语课程开展的过程中,会经常受到专业性质的制约。在一般情况下,如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学科受意识形态影响较小,其知识在传播的过程中具有普适性,对于双语教学的开展则遇到较小的阻力,学生普遍达到较高接受程度。因而在农业机械专业教授中开展双语教学具有其天然的优势。但是农业机械双语教学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专业词汇艰深晦涩、专业知识较难掌握等,这使得这种教授方式在开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和困难。①师资水平。具有高水平教学能力的老师的数量严重不足,成为双语教学在农业机械专业中被接受的障碍。由于英语技能与专业技能是很难做到平衡,往往在外语教学方面能力突出的教师却在专业知识方面存在不足,而具有较强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师,反而外语水平达不到教学要求。因此能够真正适合双语教学的教师的数量很少。此外,还包括一些虽然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科研能力,但是具有初级口语水平的教师,这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在交流上愈发困难。②教材选用。农业机械双语教学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是教材的使用,虽然可以在图书市场上购买到各种各样的农业机械双语教材,但是目前在国内图书市场上还未能购买到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机械双语教材。而汉语教材仍然被一些高校所使用,只是在授课的时候采用由教师自己制作的双语幻灯片。再有一些出版单位在出版双语教材的时候,也仅仅是将现有的教材翻译成英文而已。然而中文和英文之间的关系绝不是完全一一对照的,单纯按照中文的形式进行翻译常常会造成对农业机械知识的误解,甚至出现错误。这些临时性教材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连贯性,常常会在翻译的过程中失去语言的地道性和真实性。因而编写一本合格的双语教材,是确保农业机械双语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条件之一。③教学条件。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是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之一。教学质量的好坏和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受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影响。目前我国还存在许多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且大部分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还比较简单。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前提。④学生适应能力。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也是导致双语教学顺利进行的问题之一。双语教学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外语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外语基础,否则学生将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师的课堂内容,也不可能达到实施双语教学的真正目的。只有当教师与学生均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时,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
3解决双语教学困难的几点措施
农业机械是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一本专业,其相关课程农业机械工程概论,机械故障诊断,设施农业工程与装备等,都是较为重要的主干课程。如果想在这些课程中使用双语教学,那么英语在学生学习课程时所起的作用就非常显著,就如同其他学校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方式一样。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对该学科专用词汇理解的基础上,使他们在学习本专业核心内容时能够融会贯通,并最终达到熟练掌握英语与专业知识。考虑到学生的现状,这将会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之一。由于我院农机专业主要是以培养中原地区高级工程应用人才为目标,所以有必要对我院的双语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基于该院开展双语教学的经验,从选择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内容、师资培训、改善教学条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3.1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
由于培养目标的不同,不同的学校也会选择不一样的教学模式。在双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虽然与其他课程学习相比都是掌握课程的核心知识,但是对于双语课程的学习更注重学习过程中中文和英语的结合使用。基于该院目前的状况,在教学中采用了中文和英语紧密融合的模式:教学过程中采用全英语教材,中文教材仅仅起到课后辅助的作用;教师根据教授课程的需要采用英文制作多媒体课件;所留的作业均采用中英文双语的模式;课堂上出现在多媒体上的讲授内容均应为英文书写;英文应该成为课堂讲授的主要语言,针对重难点部分可以借以中文对照注释,并穿插简单英文表述;在回答课堂提问时,尝试让学生使用英文作答。
3.2加强双语师资培养
师资在双语教学中起着关键作用。如何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①从国外引进一批具有农机机械专业背景的教师,补充到教师队伍中;②选派部分教师去国外进修学习,在国外大环境中学习相关知识;③建议采用双语授课的教师研读国外原版专业教材,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教师对专业外文获得更进一步的理解,避免教学过程中由于语言表达上的偏差而发生误导学生的现象。
3.3科学选用教材
恰当的教材是教学质量的最基本保证。目前该院的双语教学相对较少。因此如果没有一本合适的双语教材就好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要在我院长久实施双语教学,再优秀的教师能做的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从全国各地高等学校引进有留学背景或者有相当外文基础的教师,适当借鉴国外名牌大学所使用的原版教材,以便将国外原版教材改编成我国教学所用的相应教材。但在改编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避免学科教学上出现随意性,避免在语言表达上出现偏差。
3.4改革教学条件
该院在教学方面已经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体系,这给双语教学的推进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双语教学的实施建立在适当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而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我们应该从中外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中汲取合理的成分,从而建立适合我们所用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配以适当的图像和音频视频资料,以用来帮助教师用英文解释问题,同时也可以协助学生对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此外,在班级范围内可以定期组织专题英语讨论会,在提前阅读英语文献后,采用分组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统一。
3.5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双语教学开展的必要性。由于学生的外语水平参差不一,所以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应该如何协调整个班的课程进度。在上课前学生要做到预习外文资料及教材,上课过程中教师应先用外文讲解相关内容再用中文进行翻译,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教师应在课程初期采用慢速讲解外文,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从而使他们适应双语教学这种教学模式。
3.6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双语教学与普通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完全不同,它是一种新模式,主要以学习专业知识为目的。而双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在对最终成绩进行评定时,需要综合各种因素考查学生的全面素质,做到公平公正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在教学的实践中,考核常常采用独立报告、试验考查和试卷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在设计课程试卷的时候,对通常使用的内容进行改进,将大量的双语内容补充到试卷里面,并要求学生使用英语作答。除了可以从正常的考试中获得分数外,学生也可以通过阅读专业的外文文献并写出报告或英语口述、进行独立或分组实践并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等途径获得额外加分。这些手段的使用,目的是为了全面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动手能力,增强他们对事物的分析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