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病理学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肾虚 血瘀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又称I型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密度降低、骨量丢失、骨微结构退化、破坏为主要病理基础的全身性骨代谢疾病,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导致骨形成与骨吸收所组成的骨重构过程的失衡[1]。主要表现为身材变矮或驼背、腰背疼痛、易发生骨折等,严重影响中老年妇女的生存质量。如何进行防治已成为热点。中医文献中无“骨质疏松症”这一名称,但历代中医文献对骨病的记载中,“骨痿”、“骨枯”、“骨痹”、“骨蚀”、“骨极”的描述与现代医学之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症状极其相似,其中描述较准确的当属“骨痿”。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与肾虚、脾虚有关,其中肾虚是本病的主要病因。通过近年来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PMOP患者大多存在血瘀现象,血瘀在骨质疏松症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重视。
1 中医对骨质疏松病机的认识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如《素问·六节藏象论》所云:“肾主骨,生髓”。“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肾精足则筋骨强劲有力;肾气虚,肾精亏则骨髓失养而痿软脆弱无力。肾所藏的精可以化生骨髓,髓藏于骨腔之内,滋养骨骼。《医林改错》有云:“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医林改错》中指出“痛不移处”或“诸痹证疼痛”定有瘀血。《素问·痿论》中“骨枯髓减,发为骨痿。”的论述可以看作是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而脉不通是重要的原因。所以骨的生长发育均依赖于肾脏精气的滋养与推动。若肾精不足,则髓无以得生。髓在骨内,髓不足则骨无所养而致骨质脆弱无力[2]。脉不通,骨无精气滋养亦可致骨质脆弱无力。妇女的生、长、壮、老均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之经、孕、产、乳的消耗,肾中精气由充盛转而渐衰退。特别是绝经后肾气更加衰弱,肾精亏虚,骨髓化源不足,不能营养骨骼,致骨髓空虚而发生骨质疏松症。老年妇女低骨量的发生与成年时峰值骨量的高低及绝经期骨丢失的速度有关。生殖活动及性激素水平可以影响绝经前峰值骨量的获得和维持,绝经早晚可影响妇女绝经期骨丢失速率。绝经期早的妇女骨密度比正常同龄妇女骨密度低。说明肾精在妇女骨量增长、峰值骨量的获取维持以及骨量丢失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肾气盛,肾精足是实现其功能的前提。
2 血瘀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2.1 中医学认识
妇女以血为本,以血为用。肾藏精,精生血,血化精,精血同源。“天癸”竭,肾精不足,血少气弱,血行迟缓;肾阳虚弱,命门火衰,寒凝血滞;肾阴亏损,虚热煎灼,血稠难流均可致血瘀。肾虚日久必有血瘀。而血瘀使化精乏源,又可加重肾虚。本病肾虚为因,血瘀为果,二者相兼为病,成为血瘀的基本病理改变。由血瘀致骨失所养导致骨质疏松。
临床与实验研究资料表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大多存在血瘀征象大多数病人除痛有定处外,还有舌下脉络曲张,舌质紫暗有瘀斑等其它血瘀证的表现。临床观察肾虚患者甲皱微循环时,发现微血管形态有明显改变,血管张力明显减弱。血色偏暗,血流缓慢,流态异常,袢顶瘀血增多。绝经后妇女,元气虚衰,无力鼓动血脉,血液运行迟缓,脉络瘀滞不通。同时,脉道中气血虚少,必然导致血瘀;血液瘀滞,经脉不畅,水谷精微得不到布散,不仅脏腑因濡养不足而衰弱,骨髓也因此不得充润,骨骼失养,发为“骨痿”。眭承志[3]等对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血瘀”临床表现综合评分,并进行甲襞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等检测,与30例健康妇女进行对照研究,发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瘀”临床表现综合评分、甲襞微循环评分、血液流变学的11项指标均较健康妇女高,有显著性差异。证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存在着血瘀的客观性病理变化。从而可以认为血瘀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机。刘维嘉等[4]运用补肾活血汤治疗33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总有效率达85%。李爽等[5]研究发现补肾活血中药能明显提高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张宁等[6]发现补肾活血中药含药血清及原药能够直接作用于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增强其分泌活性。
2.2 现代医学的认识
血瘀症与血小板功能相关因子,与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有关,在基因表达上,bcl-2、HSP70、C-fos基因表达与血瘀症密切相关[7]。近年研究发现,血瘀症患者血小板聚集性亢进,血小板活化因子释放,有血栓形成倾向,证明了血瘀症与血小板功能的相关性。骨的微循环中存在无数免疫性细胞因子,如内皮素、NO等,细胞因子间具有潜在的协同效应。眭承志等[8]研究发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液NO、ET水平与健康妇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存在着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有明显的“血瘀”微观分子生物学病理改变。
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患者血液流变学出现高、浓、粘聚等状态,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上升[9]。内皮素是具有强烈收缩血管作用的血管活性因子,是血瘀证形成的重要病理基础,且已被视为血瘀证严重程度的指标[10]。
虽然其生理、病理反应的具体机制目前并未完全明了,但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内皮素对人体内许多重要激素及细胞因子都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如前列腺素、雌激素、睾酮、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等。这些激素和细胞因子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对骨代谢的调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内皮素不仅与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它也很可能参与了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与骨质疏松症病理机制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内在的相关联系。
NO具有极强的舒张血管作用,广泛存于机体的多种组织和细胞中,NO减少可能会导致循环障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液NO水平与正常妇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唐明朝等[11]通过动物实验发现NO在骨代谢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浓度NO经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和抑制成熟的破骨细胞的吸收功能而抑制骨吸收;而低浓度NO则增加细胞素诱导的骨吸收,并且对正常的破骨细胞的功能来说可能是必不可少的。张新民等[12]研究发现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均可表达eNOS,而且正常情况下往往存在于细胞增长较活跃,细胞较密集的区域,主要存在于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内,但部分基质也可见eNOS的表达,这可能是eNOS在细胞产生后弥散而来。去卵巢大鼠骨组织中eNOS明显减少,其中主要是破骨细胞内eNOS的显著减少,而成骨细胞也有减少。而经雌激素治疗,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内eNOS mRNA的表达显著增强。这说明骨质疏松的发生与雌激素对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部分是通过调节骨组织中NO含量来实现的[13]。
活性氧是指从氧衍生出来的自由基及其产物,其化学性强,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包括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及过氧化氢等。前二者为自由基,又称氧自由基。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活性氧自由基反应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活性 氧对成骨细胞具有细胞毒性作用。林远方[14]等研究发现骨质疏松患者体内的活性氧水平较正常人升高,而成骨细胞活性降低。活性氧与成骨细胞密切相关,骨质疏松患者体内活性氧的增多会导致成骨细胞活性降低。并推断活性氧可能通过影响成骨细胞活性、参与和促进了骨质疏松症的病理过程。活性氧对成骨细胞的影响可能是由于活性氧影响DNA转录复制功能,使细胞分裂繁殖障碍,成骨细胞的产生减少,而严重的DNA损伤则最终导致成骨细胞的凋亡。此外,活性氧也可能作为一种骨组织局部调节因子,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成骨细胞产生、发展的各个阶段。林守清等[15]认为雌激素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雌激素的缺乏会导致体内活性氧的生成增多,有学者观察绝经后妇女激素替代疗法前后体内活性氧的变化,发现雌激素能直接抑制活性氧的产生,雌激素治疗PMOP可能是部分通过抑制活性氧而影响骨代谢的。活性氧目前已被认为是细胞内外调控破骨细胞活性分子并且是可能的破骨细胞激活介质之一。
此外,雷先阳等[16]研究发现成年女性促卵泡刺激素水平与骨丢失密切相关。研究发现,中国女性血清促卵泡刺激素水平较高者骨质疏松患病率和患病风险显著增加。而绝经后妇女血清促卵泡刺激素水平较高,为绝经前的7.3倍。改善血液粘稠度药物辛伐他汀可强烈刺激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分泌,并可提高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因此,认为辛伐他汀有刺激成骨细胞分化而影响骨代谢的作用[17]。血瘀证相关分子生物学改变不仅直接影响骨代谢导致骨质疏松症,而且影响及微循环致血液流变的异常,使营养成分不能正常参与骨代谢导致骨质疏松。血瘀可造成骨小梁内微循环的障碍,不利于细胞进行有效的物质交换,导致血液中的钙及营养物质不能正常的通过哈佛氏系统进入骨骼,最终致骨骼失养,脆性增加,发生骨质疏松。形成血瘀—营养障碍—瘀血的恶性循环,从而形成骨质疏松以及疾病的进一步恶化[18]。
3 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血瘀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有一定的联系,临床采用活血通络的方法治疗该病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目前缺乏血瘀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直接关系的试验和临床研究,活血化瘀中药提高骨密度的机理亦不明确。所以研究血瘀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直接关系对活血通络疗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周振雷,侯加法.雌激素对骨代谢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4,14(8):2714—2715.
[2]黄力,李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5,11(1):112—117.
[3]眭承志,周军,刘志坤.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血瘀病机的客观初步论证[J].中医研究,2005,(18)1:30—33.
[4]刘维嘉,麦敏军,刘永坤,高根平.补肾活血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33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8(28):33—34.
[5]李爽,阿拉木斯.补肾活血中药对骨质疏松大鼠治疗作用的试验研究[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8,12(21):887—890.
[6]张宁,刘世巍,韩凤岳,等.补肾活血中药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1):40—42.
[7]马民,张桂女,陈利国,等.血瘀证患者白细胞中c-fob、e-jun基因的表达[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8(2):106.
[8]眭承志,刘志坤,王彦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NO、ET改变及意义[J].中医药通报,2004,(3)6:13-l5.
[9]刘志坤.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血瘀证相关分子生物学的关系[J].中医正骨,2004,5(16):57—58.
[10]王斌.血浆内皮素水平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相关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1(12): 2173—2175.
[11]唐明朝,李代强,张秀英.实验性骨质疏松病理学观察及血清NO和NOS测定及其意义[J].右江医学,2005,3(33): 220—222.
[12]张新民,李代强.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病理学观察及NOS荧光素原位杂交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2(14): 65—68.
[13]李昂,卿茂盛,薛延.骨质疏松发生的一氧化氮机制及雌激素调控作用研究.中国骨质疏松质志,2003,9(2):19.
[14]林远方,曹亚飞,卿茂盛,王立新.绝经后妇女活性氧与成骨细胞的关系[J].中医正骨,2007,7(19):9—11.
[15]林守清.雌激素对骨质疏松的防治及在骨转换中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1):728—729.
[16]雷先阳,吴楠,胡明,李亚民.成年女性FSH水平与骨密度和骨质疏松患病率的关系[J].中南大学学报.2009,34(8):803—806.
1 目前成人教育病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接受教育对象的特点
成人教育的对象是成年人,他们已经结束了正规的学校教育,从事具体的职业,学习已经不是其主要任务但又必须要学习。受社会、工作、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在知识结构、价值观念、时间安排等方面与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有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 多数学生年龄较大,既是家庭的支柱又是单位的骨干,工作和生活负担重,学习时间有限,学习压力较大。存在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时间不足等问题[2]。
1.1.2 职业地位和收入对成教学生而言特别重要,不能因为函授时间与工作安排的冲突,放弃自己的本职工作,每年假期面授,学员的出勤率不足30%[3]。
1.1.3 成人教育学生有专业学习经历,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理论,但存在淡忘现象,所以理论知识相对薄弱。
1.2 课程设置不合理
医学院校的成人教育病理学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多沿袭全日制学生的课程设置模式,与当前医学成人教育的目标不适应。
1.3 教材、教学内容与成人教育教学目的不配套
成人教育教学通常沿用其他统招学生的教材或自学考试用的教材,理论性强但实践指导不足,对成人教育的特点与需求没有针对性。教学内容没有充分体现病理学理论和技术的新进展,忽略了教学内容与研究进展的同步性。同时教学内容繁多,而教学课时却越来越少,给教和学都带来一定困难。
1.4 现有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环节简单,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这不符合成人教育“自学为主、面授为辅”的教学规律,妨碍成人学习自主性、积极性的发挥,严重影响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
2 教研室针对成人教育存在问题进行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教研室立足于我校成人教育的现状,探索适应我校实际情况的病理学教学新模式,针对成人教育特点,设计灵活多样、高效的病理学综合教学模式(表1),把自主学习、理论讲解与实践、案例教学、网络讨论等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宗旨,突出教学计划的应用性、教学目的的职业性、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教学环节的实践性。
2.1 病理学教学内容评估和分类
根据我校成人教育现状及成人学习特点,对病理学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重新进行评估、定位和分类,分为熟悉了解、重点掌握和拓展内容。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选择适宜的教学手段。例如器官组织的正常结构、疾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等内容,教学目标要求熟悉了解,将该部分内容制作成电子教案和课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下发给学生,采用前导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在该内容授课之前自学掌握。又如疾病的病理变化,教学目标要求重点掌握,教学方法则以面授为主,辅以指导课前预习、开设网络平台虚拟形态学实验等方法,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掌握重点内容。
2.2 大力开展前导式教学
开展前导式教学法,在教学环节之初,将课程资料通过网络平台下发给学生,有效拓展学生学习时间。资料从内容上可以划分为:预习提纲、主讲信息、自学资料、拓展资料、病例资料等。自学资料和拓展资料可以采用指导学生自学的教学方法,既可以节省课时,又可以指导学生灵活安排时间完成学习。前导式教学还有助于实现教学环节的合理补偿,在开课之初将主讲信息通过网络平台传递给学生,学生可以在课前有更多的时间对讲授内容进行思考,便于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
2.3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设形态学实验
病理学的特点是直观性、实践性,所以实验教学在病理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应用水平、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而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受教学条件的限制,无法实现像普通高校的学生一样,走进实验室,完成形态学实验。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将形态学实验教学内容、授课课件及数码虚拟切片向学生开放,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形态学技能锻炼。同时开设形态学网络实验课程,采用空中教室集中授课或共享授课录像,使学生能跨越时间、空间完成形态学实验学习。
2.4 努力实现成人高等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快速融合
【摘要】骨盆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常常导致大出血,且多数患者合并多发伤,伤情严重,部分患者由于处理不及时或不当而死于失血性休克。要从护理角度进行早期观察、早期复苏、急救评估,密切观察病情,抢救休克,处理泌尿系损伤,加强对患者出血情况及创口的判断;及早发现并发症,为骨盆骨折的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在急救时做到:抢救患者的生命,再考虑功能恢复,根据患者情况,做好术前及术中急救,尽最大努力抢救患者生命,减少致残的发生率,现就96例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报告如下。
【关键词】骨盆骨折 失血性休克 抢救与护理
1 临床资料
我科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共收治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 96例,其中男性58例,占60.4%,女性38例,占39.6%,年龄最小11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43岁。
骨盆骨折其损伤类型复杂,并发症多,尤其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是最常见、最紧急、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较高死亡率的原因主要为:(1)骨盆内脏器难以控制的出血。(2)严重的并发症。规范和改善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急救与护理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伤员的生存率,减少伤残率和死亡率。
2 急救评估
严重骨盆骨折患者难以给医护人员提供完整的病史,在昏迷、休克的情况下更不可能,而医生也不可能清楚了解创伤的作用力所作用的部位、面积、方向、大小等。而骨盆骨折后易造成出血,短时间内可出现休克。骨盆损伤大多属于钝性创伤,皮肤可能完好无损,有时严重的损伤征象不会立即显现,合并腹腔和胸腔内的损伤情况也不可能在瞬间发现,容易造成致命性骨盆损伤的漏诊。为此,首先要给予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同时给氧。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输血输液,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给予留置导尿,取平卧位,禁止搬动,避免或减少加重损伤和出血。对外伤出血的伤员,必须正确的判断,尽快做出是否手术的决定。
3 术前抢救护理
补充血容量是抢救的基本和首要措施,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和保证静脉给药。静脉穿刺困难者立即行静脉切开术。在纠正休克的同时,迅速做好术前准备,采血标本,配血,输血。根据中心静脉压、血压、尿量、心率等指标调整输液速度、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同时做好术前准备,尽快送入手术室,受伤时间至手术时间越短,抢救成功率越高。
4 急救时的病情观察
4.1 对存在心、肺、脑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应立即进行急救复苏,立即建立2条双上肢静脉通道,各种检查有序进行。
4.2 骨盆骨折最常见、最紧急、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失血性休克,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1]。有效静脉通道的建立是抢救失血性休克成功的唯一桥梁。快速建立2条或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必要时进行加压输液或输血,以迅速补充血容量。对严重休克的患者,进行诸如X线、CT、B超等检查时,要尽量减少搬动次数,以免加重出血。
5 护理要点
5.1 休克的氧疗:氧气疗法是通过吸入高于空气中的不同浓度的氧气,最终达到缺氧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2],足量的通气及充分的血氧饱和度是抢救低血容量休克伤员的关键措施之一,患者在缺血的基础上再加上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势必增加休克复苏的难度,故应尽快给予高浓度、高流量面罩吸氧,如效果不满意,应行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或呼气末正压通气,以改善气体交换,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缺氧症状。
5.2 静脉通道的建立,这是抢救严重创伤性休克最主要的措施。至少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以便快速大量输液和输血。
5.3 休克急救复苏:休克是造成伤员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休克能否早期复苏,直接关系到休克伤员的预后。所以对严重创伤并发休克的急救复苏原则是:①尽早去除引起休克的原因;②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将前负荷调整至最佳水平;③纠正微循环障碍;④增进心脏功能:⑤恢复人体的正常代谢。通过有目的、有计划认真细致的观察,及时、准确地掌握或预见病情变化,为危重病人的抢救赢得时间[3],因此要严密观察患者神志、面色、四肢末梢颜色、腹部情况变化,观察尿量,了解补液及休克改善情况,记录特别护理记录单。
5.4 对肾功能的观察,骨盆骨折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而继发肾功能衰竭,在短期内应补足血容量,矫正休克而后应注意观察尿量,对少尿病人要求卧床休息,严格限制液体进入量,并严格准确的观察每小时尿量、尿比重和尿pH值,记录24h出入量。同时注意有无嗜睡、肌张力变化情况,如有特殊情况立即报告医生。
5.5 尿道损伤的观察及护理 可有不完全断裂和完全断裂。由于病人处于出血及创伤性休克,血量不足,可引起少尿或无尿。其护理如下:留置尿管接床边无菌引流瓶;保持尿管通畅,用生理盐水250ml加硫酸庆大酶素8个单位冲洗膀胱,每日2次,并每日用碘伏棉签清洁尿道口,每周更换引流袋2次,防止逆行感染;鼓励病人多饮水,预防泌尿系感染,多食水果、蔬菜以利通便。
5.6 腹腔后血肿与腹腔脏器损伤的观察及护理 骨盆骨折是外伤性腹膜后血肿的常见原因,常与休克同时发生。在抗休克的同时,要查出出血的原因,进行对症处理。护理人员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外,必须严密观察腹部情况,如在病情稳定时出现腹胀、腹痛、排便困难等症状,是由于血肿刺激引起肠麻痹和交感神经紊乱所致,可通过禁食、肛管排气、胃肠减压来缓解症状;由于血肿的吸收,可使体温升高。为预防继发感染,应给足量的抗生素。
5.7 做好各种管道护理:在抢救病人的过程中,注意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如吸氧管、尿管、输液管道等,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及交叉感染。
5.8 心理护理,骨盆骨折,使病人及家属遭受巨大的打击,表现为恐惧、焦虑,甚至不配合治疗,精神压力陡然增大。而抗休克早期,往往注重抗休克治疗而忽视心理安抚。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及早对病人和家属进行心理护理,使病人及家属积极配合护理及治疗。
6 小结
骨盆骨折往往遭受的暴力较大,损伤严重,失血量大,如果合并脏器损伤,极易发生失血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病情观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敏锐的观察力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皮肤黏膜、生命体征及尿量变化,及时纠正休克;同时注意观察腹部情况等;加强对患者出血情况及创口的判断;及早发现并发症,为骨盆骨折的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在急救时做到,急中求快、急而不乱,急中求稳、主次分明,先抢救患者的生命,再考虑功能恢复,根据患者情况,做好术前及术中急救,尽最大努力抢救患者生命,减少致残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王一镗.急诊医学.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172-177.
[2] 万琪,氧疗应用于高原地区体外循环手术围术期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33-34
[关键词] 老年人;脑血管病;护理干预;预见性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7(c)-162-02
Elderly nursing car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diet
WU Yanqing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The SecondPeople's Hospital of Yuebei, Guangdong Province, Shaoguan51202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dietary nuring care on elderly cerebral vascular patients effect. Methods: From May 2006 to October 2009 226 cases elderly cerebral vascular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got dietary nursing care,observed the effect. Results: Half to one year later, patients' physical condition become better, without malnutrition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occurred, and no accident occurred due to improper diet nursing. Conclusion: Reasonable dietary care,can sustain patients' life better,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is the most basic guarantee for elderly patients.
[Key words] Old peopl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Nursing intervention; Predictability
脑血管病在老年人中间十分常见,是内科常见的急性病及多发病,死亡率很高,一旦患病多有肢体瘫痪、失语、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等症状[1]。患者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及工作能力,故此,对脑血管病老年人采取各方面护理措施,可减少疾病的并发症及死亡率[2]。饮食作为维持生命的基本保证,脑血管病的饮食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现对老年人脑血管病饮食的预见性护理作如下分析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5月~2009年10月本院入院患者共226例,其中,男143例,女83例。年龄最大83岁,最小42岁。对其中的200例患者进行了饮食预见性护理。
1.2 饮食护理
1.2.1 老年患者应采取饮食多样化
老年人患脑血管病后,神经反射性活动退化,因吞咽肌群互不协调,造成吞咽障碍。有些患者因唾液分泌不多,而导致食欲不好,对于老年患者,应采取饮食多样化,简单清淡的食物易受老年患者的喜欢,食物要尽可能柔软,避免噎食发生。若患者吃流食易引起呛咳,将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最好给患者糊状食物,比如将蛋糕或者馒头浸泡入各种汤类变成糊状等。有条件的,可用搅拌机把所需食品混在一起搅碎煮成黏稠状食用,尽可能的将食物做的柔细,可采用蒸、炖、煮、温拌等烹饪方法。不适合采取油炸、爆炒、烘烤等方法。食物应搭配合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按照老人的饮食习惯给予,注意营养、色泽的搭配,以促进食欲。指导老人合理饮食,以清淡,低脂、低胆固醇的食物为宜,禁食肥甘厚重味。每天需限制脂肪总的摄入量,降低动物脂肪,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使P/S比值达到1.8以上,减少内源性胆固醇。烹调时最好采用花生油、玉米油、橄榄油等植物油,杜绝用动物油,每人每天摄入20 g,每月在600 g左右适宜。尽可能降低食物胆固醇的摄入,每人每天在300 mg以内,1周吃3个蛋黄。降低血脂,控制总热量、总脂肪量等的摄入。多吃膳食纤维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3]。增加摄入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的食物和水果,可多食用如洋葱、大蒜、香菇、木耳、海带、山楂、紫菜、淡茶、魔芋等有降脂作用的食物,劝告患者戒烟酒。
进食时要让患者集中注意力,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避免异味或噪音[4]。不要同时读书、看报或与人交淡。避免在进食时进行各项医疗护理处置。可根据患者的喜好给予轻音乐等,使患者保持安静的心情愉快进餐。
1.2.2 生活无法自理患者的饮食护理
1.2.2.1 对于一些在生活上无法自理的患者,护理人员在饮食上要亲自喂食,要特别注意在喂食过程中患者产生的心理影响。患者觉得自已需要别人来帮助进食,而且是相对陌生的工作人员,心理会觉得不自然,或是觉得自已耽误了别人的工作,所以草草应付快速解决进餐或拒绝进食[5]。护理人员应多方面考虑患者心理,体贴并关心患者,使患者能安心把饭菜吃完。
1.2.2.2 因中枢性舌瘫和面瘫的患者进食时,食物易从瘫痪侧流出或潴留在颊部,因此在喂食时,卧位的患者应采取健侧卧位,坐位的患者应将头偏向健侧,以减少因咀嚼导致食物外流或残留口腔内,进餐后要及时清理口腔。对意识障碍的患者忌以口腔进食,以防发生窒息[6]。
1.2.3鼻饲的护理
1.2.3.1患者不能经口进食的,为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同时防止误吸和及时注入药物,可留置胃管。脑血管病致意识障碍昏迷的患者25~48 h内应禁食,可采取静脉营养液维持生命所需。48 h后仍不能进食者,可给鼻饲饮食。患者已禁食2 d以上,胃肠功能尚未恢复,所以刚开始鼻饲的2 d内应少食多餐,以简单清淡为主,每天5次,每次200 ml缓慢注入。2 d后改为4次,每次400~500 ml,饮食上适当增加肉汤、鱼汤、骨头汤等营养元素,分次加入。不能注入粗、硬、有渣、过热的食物。每天摄入总量2 000 ml左右,热卡1 500 J左右,食盐每日5 g分次摄入。在鼻饲过程中时刻观察患者的各种情况,身体是否有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呛咳、胃出血、大便异常等。对留置胃管的患者应每日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每日用1%薄荷油滴鼻剂和呋麻滴剂或氟嗪酸眼液滴鼻,2~4次/d,以预防局部感染或鼻咽部细菌沿导管下行致肺部感染。
1.2.3.2对长期鼻饲的患者,对于此类患者需要给予足够的营养素、元素及热量,不可以只简单地给予混合奶粉及汤汁和果汁,这些食物中营养素和元素不是很全面,而且也容易使患者腹泻,可在此基础上增加各种米面糊加菜汤或菜沫等,以保证营养素和元素量以及热量的全面供给。
2 结果
经半年到1年后随访,患者身体情况良好,未发生营养不良等并发症,无因饮食护理不当而发生意外事件。
3 讨论
老年人脑血管病是神经内科比较常见的急性病之一,为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残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特别是饮食护理。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老年患者脑血管病的饮食护理是患者身体恢复的至关重要的一项生活护理,通过对本院226例老年脑血管患者进行合理饮食护理,使老年患者能更好地维持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是老年患者早日康复最基本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张向明.心脑血管疾病对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的调查[J].浙江临床医学杂志,2009,7(9):127-130
[2]艾松娟,刘建忠,孙慧娟,等.老年护理医院住院病人饮食护理的探求[J].世界感染杂志,2009,3(6):55-58.
[3]赫丹,钟秀宏.预防老年心脑血管病[J].重视社区保健教育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22(41):427-429.
[4]牛丽君,刘令强,焦伟博.经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80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4):45-46.
[5]陈华,郑红.定期随访卡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再入院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9):91-9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自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所收治的1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全部患者均符合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全部150例病例中,男81例,女69例;年龄为49~79岁,平均年龄为67.9岁;全部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病程为3~19年,平均病程为7.2年;均经过颅脑CT证实为脑出血,均排除了外伤性和其他非高血压原因所致的脑出血,24h内入院,出血量为15~100mL,出血部位分别为在基底节区者75例,脑室49例,脑干15例,小脑6例,其他5例;入院时浅昏迷者89例,中度昏迷者45例,深昏迷者16例。
1.2治疗方法
1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59例采用外科手术治疗,91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全部病例卧床休息并保持安静,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注意瞳孔和意识变化,予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护。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予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改善脑细胞代谢,改善心肌供血、营养支持,抗感染,控制血糖,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等对症治疗。
2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2.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全部病例予持续心电监护,护理人员密切监测并认真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瞳孔的变化是判断病情变化及转归的重要指征之一[2],如患者意识障碍加重,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脉搏呼吸减慢,血压升高,提示可能继发血肿或水肿加重,导致颅内压升高,立即报告医生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2口腔与呼吸道的护理
予全部病例做好口腔护理,以盐水棉球擦拭口腔,2次/d,并予雾化吸入,2次/d,以防肺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本组病例有5例深昏迷患者有舌后坠,用舌钳将舌拉出,将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予吸氧,改善缺氧状态,以提高血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
2.3用药护理
全部病例遵医嘱使用脱水药、止血药。在使用脱水剂时,应快速输入,并注意各种脱水剂交替运用及时间间隔,以实现持续、平稳降颅压的效果,并且切勿漏入组织中,以避免组织坏死发生;应用甘油果糖时,滴速应稍慢,过快能够导致溶血、血红蛋白尿。加强巡视,观察有无药物过敏、输液反应等。
2.4饮食护理
脑出血患者多伴有咀嚼或吞咽困难,进食、进水应缓慢,以防呛咳,发生呕吐时迅速清除呕吐物,必要时下胃管,食物为低脂低盐、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的流汁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少量多餐,进食前需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每次不超过200mL,约2h1次,每日摄入食盐不超过6g,摄入胆固醇应低于300g。
2.5心理护理
全部病例均为中老年患者,针对手术患者及家属术前对手术的担忧、紧张、焦虑等心理,护理人员需要向其耐心解释手术的安全性、必要性、手术方法、过程以及注意事项等。在此过程中,对于失语患者,护理人员要善于动态观察,从患者的面部表情获得信息,情绪紧张不但增加了护理的困难,而且有时会使病情发作,因此,应让患者充分了解其目的,并用自己的语言、表情以及精湛的技术消除其消极心理。
2.6预防并发症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较多,常见并发症有压疮、深静脉血栓、消化道出血等。确保患者的皮肤卫生,睡气垫床,身体空隙处垫软枕,定时翻身,增加营养摄入,注意按摩骨性突起及受压处,以防压疮。上消化道出血是脑出血患者并发症之一,神经功能紊乱后易引发应激性溃疡,故对意识不清者,于术后第2天予鼻饲,以补充营养、增强体质,插胃管时动作需轻柔,以防伤及食道。护理人员需帮助患者进行肢体自动或被动活动,适当按摩四肢,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循环。
3结果
通过治疗与护理,150例病例中,基本痊愈者76例,部分恢复者62例,自动出院7例,死亡5例,有效率为92%。
高职学院 人事档案 管理体制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一些中职校合并升格为高职院校,合并后的高职院校面临着许多新的管理问题。人事档案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充分认识做好人事档案工作的意义,深入分析人事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就成为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任务。
一、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人事档案是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经过认可的记录和反映人员经历、德才水平、工作表现、奖惩及人化等情况的人事档案资料,间接的记录了历史和社会的进步状况,具有重要的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人事档案对个人来说,是身份、学历、资历等方面的证据,与个人的工资待遇、劳动保障、组织关系紧密联系,具有法律效用,是计算工龄、工作流动、考研、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保险等的重要依据。人事档案为个人求职,单位求才提供丰富的、全面的、真实有效的材料。
二、合并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专职专业人员缺乏
由于领导对人事档案的重要性没有深刻的认识,在部分高职院校中没有配备专职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只能挤时间以间断的方式完成工作。并且缺乏对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管理水平的培训与提高的动力,单位也不重视档案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培训。
2.管理政出多门,内容质量参差不齐
(1)多头管理,归类不一
合并高职院校由于先前的隶属关系、办学规模、办学层次,管理模式不同等因素,使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构成复杂,导致出现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存在差异,入档范围、档案分类、整理标准不同,形成了档案管理模式多元化的弊端,的标准也不统一。
(2)档案材料不符合标准
内容填写前后不一,在填写表格时能省则省。“三龄一历”记载多样,姓名改变后不写曾用名,也不加以说明,个别人的“年龄越填越小,参加工作时间越填越早,文化程度越填越高”。有的人履历表中学习简历从大学开始填,家庭成员及社会主要关系都没有。档案用纸规格不一,虽然规定人事档案材料要统一使用16开纸,但高等院校印制的学历、学位等材料绝大部分也是A4纸,单位内部形成的人事档案材料也大部分为A4纸,给立卷归档工作带来了麻烦。
(3)档案材料短缺
表彰和处分材料散失较多;有少量的履历表、自传等未盖人事部门公章;一些本该有的履历表、年度考核表、职称、工资材料不全;一些本该有的学历、学位材料,由于个人没有意识到档案的重要性,滞留在本人手中;反映个人工作能力、技术特长等方面的内容少,有些档案材料仅仅作为被保存的资料加以收集堆放,没有及时归档,导致个人档案中材料内容不全。
3.信息开发利用率差,发挥服务作用程度低
人事档案处于半封闭状态和被动服务局面。由于人事档案强调保密性,故利用范围比较狭窄,利用频率较低。按照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人事档案利用最多的主要是人事管理工作的范畴。在聘任、考核升级中起的作用很小,尤其在师资培养、人才选拔、人才稳定与年度考核等方面未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人事档案的利用是所有人事档案工作的目的,传统人事档案的利用不能适应现代高职学院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更不能适应高职学院迅猛的发展。
三、解决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的管理问题的途径
1.领导重视,加强管理
人事档案是全面地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关系到每位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作为学校领导,应充分树立起档案意识,在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上给予充分保证;在档案经费上落实到位,增添必要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支撑;主动关心档案工作者的工作、学习、生活,当他们在工作中取得了成绩或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时,主管领导应及时给以表扬和认可,同时还要为他们提供提高业务能力的机会,这些措施最终可以促进人事档案工作绩效的提高。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统一档案标准,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
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科学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规章制度,使档案工作有规可循,有章可依,有据可依,工作有序,保证人事档案工作逐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完整化。完善档案的保管、利用、借阅、保密、归档、鉴别制度,及时收集、补充、更新和完善人事档案材料。对收集档案材料,从手续是否完备,表述是否准确、精练,观点是否明确,纸张、文字等介质是否符合档案标准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鉴别,使人事档案的收集和归档工作真正做到完整、及时、客观,做到划分准确、排列有序、条目清楚、查找便捷。
3.充实队伍、注重培养,提高全员档案素质
(1)充实人事档案管理队伍
按照政策规定配备适当数量的专职干部从事人事档案工作,需要时抽调政治素质高、原则性强的同志协助工作,以保证人事档案工作的长效性。
(2)注重档案管理人员培养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进行业务培训,系统地学习组织人事工作的政策、法规和档案专业知识,用档案知识武装头脑,开阔眼界,指导工作,以适应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对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新要求。
(3)普及档案知识,提高全员档案素质
加强对档案材料形成部门进行档案基本知识的培训,定期组织教职工进行档案知识及档案重要性的学习,避免档案材料不规范或滞留本人手中。为人事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更好的开发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人事档案材料在形成阶段就标准化。
4.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建立信息网络,充分发挥服务效能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把档案中的手写文字信息数字化;二是要实现信息网络化,实现网上人事信息的接收、传递、储存和资源共享。当前,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在高职院校中使用的较少,即使在用其发挥的作用程度也较低。高职院校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对人事档案的信息共享,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同时也要处理好档案的保密和开发利用的关系。另外,要转变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建立服务的思想,由管理者变为服务者,通过服务体现人事档案的价值。
只有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档案的改革和发展;只有与时俱进,注重档案的服务性,才能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发挥档案的效能。高职院校的人事档案的完善与改革,势必会促进高职院校的人才流动和更好的发挥高技能、高水平人才的作用,必将加快高职院校前进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吴建美.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浅议[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6).
[2]汤静霞,李文清.高校合并后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J].档案与建设,2003,(7).
脑出血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占全部脑卒中的10%~30%,积极合理的治疗和护理,可挽救病人的生命,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复发率。我科2006年1~8月共收治70例脑出血,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70例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39~85岁,平均65岁,平均住院14天,死亡3例,自动出院12例,好转出院55例。
1.2 方法与结果:对70例脑出血病人就入院时的意识、病情缓急、有无尿失禁或尿潴留、有无肢体瘫痪、语言功能障碍,是否使用脱水剂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发现均是急诊病危病人,43%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60%的病人有尿失禁或尿潴留,92.9%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和语言功能障碍,均使用脱水剂。
2 护士具备的素质
2.1 应具有较强的应急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脑出血病人均是急诊入院的病危病人,病人入院后,护士应立即将其安置在备好的抢救床上,将病人的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备好吸引装置,有呕吐时,应及时吸净呕吐物,防止窒息。将床头抬高30度,以减轻脑水肿。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给药。给予氧气吸入,安置生命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有尿潴留的病人和尿失禁的女病人行保留导尿,有尿失禁的男病人可用保鲜袋接尿,不能用保鲜袋时改为保留导尿。病人有消化道出血时应安置胃管,注意观察胃液的量、色,并按医嘱给药。在用药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整个过程中,护士应操作迅速、准确,思维敏捷,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病人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自己做出准确的判断,主动配合抢救。
2.2 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慎独精神:当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病人主要关心的是护理人员的道德水平和道德行为表现,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应塑造自己开朗、稳重、灵活的性格特征,只有自己具备了这种灵活的性格特征才能针对不同病人进行个体化护理[1]。脑出血病人年龄大,常伴有其他器官疾病,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大多数病人又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和语言功能障碍。因此,护士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更要主动关心病人,护理时更要有爱心和耐心,认真仔细观察病情,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努力取得病人的信任。在护理操作之中主动与病人沟通,在沟通和交流中努力了解病人及其心理需要[2],并在护理操作中尽力满足病人的合理心理需要。脑出血病人需定时使用脱水剂,要求护士严格执行医嘱,特别是夜班护士,无人监管,必须具备良好的慎独精神,勤巡视病房,了解病情,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才能更有利于病人的治疗。
2.3 加强宣教和指导: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条件下,护士应选择适当的时间,用适当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给病人及家属宣教脑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用脱水剂和其他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宣教防止再出血的预防措施。给予饮食指导,保持大便通畅,指导瘫痪肢体的功能锻炼和语言的功能锻炼,意识清楚的病人给予鼓励,对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增强病人的治疗信心。同时注重与病人家属和亲友的沟通交流及相关知识、技能的宣教和指导工作,增强其在护患之间桥梁纽带作用[3]。
总之,对于脑出血的护理,护士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慎独精神,并充分调动病人和家属治疗疾病的积极性,增强其信心,才能提高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减低致残率,减少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沈兴华.个性化心理护理[J].护理杂志,1995,10(1):43.
[2]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35.
[3] 陈显宁,高若贤,王海英.病人和(或)家属参与护理计划工作的应用
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4,19(3):3.
患者,女,29岁,因宫内妊娠40周2天,于2003年10月23日入住我院妇产科,入院后完善相关化验。患者坚决要求剖宫产术,故于2003年10月28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术中经过顺利,患者呈清醒状态返回病房,测BP120/80mmHg,P100次/分,R18次/分,T36.8℃,给予静点抗生素预防感染,催产素促进宫缩,补液等对症治疗。腹部切口包扎完好,无渗血渗液,留置尿管通畅。于术后第2日患者主诉头痛,以起床时为著,以后逐渐加重,给予补液治疗无效。于11月1日行MRI及MRV检查,诊断为双侧额颞顶枕部及纵裂池硬膜下出血,上矢状窦前部血栓形成伴狭窄,故转入我科。转入时患者神清,语明,仍主诉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活动不灵。查体:BP110/70mmHg;咽无充血,扁桃体不大;双肺未闻及罗音;心界不大,心率80次/分,律齐,无杂音;腹平坦,柔软;下腹部耻骨联合上见一横行长10厘米的手术瘢痕,局部纱布包扎,腹带束腹。转入后给予溶栓,降纤,降颅压,减轻脑水肿,抗感染,补充蛋白质等对症治疗。住院46天后患者主诉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进食及睡眠好,无肢体活动不灵。查体:血压:120/70mmHg;神志清;言语流利;心肺听诊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病情好转,于2003年12月8日出院。
护 理
(1) 产褥期护理
环境要求:室内要保持安静、清洁、光线柔和。空气要保持新鲜、流通、既要避免强风、过堂风,也不宜封闭,每日要开窗通风2次,每次半小时,紫外线定时消毒,1小时1次。因产后产妇有恶露,出汗多,要及时更换会阴垫、衣服、被单等,保持床单元的清洁、干燥、整洁。良好的休养环境可使病人精神愉快,促进新陈代谢及器官功能的恢复。
饮食护理:根据剖宫产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生理调适规律及上矢状窦血栓患者需要低盐低脂的原则进行指导饮食。①剖宫产术后当日应禁食,次日可进全流食,排气后进半流食,逐步过渡到普食。饮食宜清淡,要选择易消化、高营养、高热量、含丰富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要保证低盐低脂。②因产妇出汗多,可定时加服温水,忌食茶及咖啡,忌食生、冷、硬、辛辣的食物,保证营养的充分供给,促进患者康复。
尿潴留的护理:剖宫产术后24小时拔除尿管,拔尿管应在输液剩余250~300ml时拔除,若拔除后4~6小时尚不能排尿,可考虑存在尿潴留。可采用下述方法诱导排尿:①用接近体温的灭菌生理盐水慢慢冲洗外或让患者听流水声诱导排尿;②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关元,中极等穴位;③也可以遵医嘱肌注新斯的明1mg,以增强膀胱肌肉的收缩力;④上述方法无效时可再次行导尿术,留置导尿管,定期开放,放置3日后拔掉,鼓励患者自行排尿;⑤应注意的是,因患者存在上矢状窦血栓,故不能坐起或下床排尿,又因腹部有切口,故不能在膀胱上方放置热水袋及按摩膀胱。
便秘的护理:患者因长期卧床缺少运动,加上产后肠蠕动减弱,容易发生便秘,护理措施包括:①增加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的摄入;②每日餐前空腹喝1杯水;③排便要有不受干扰的环境,可采用屏风遮挡,避免外界刺激;④可适当进行床上活动,促进肠蠕动;⑤必要时遵医嘱应用缓泻剂,口服果导片、番泻叶水或开塞露塞于内,仍无效时可用服皂水灌肠。
退乳的护理:因患者合并上矢状窦血栓,应卧床休息,避免劳累;加之要用很多治疗性药物对哺乳不利,故应忌奶。方法:用炒麦芽60g,水煎饮用,芒硝120g分装2个布袋内,敷于两侧上并行包扎,等湿硬时更换,用药期间不可挤奶。
(2)疼痛的护理
头痛的护理:①稳定病人的情绪,避免精神刺激,多与其交流,分散注意力;②绝对卧床休息,保证睡眠充足,更换时动作轻稳,头部尽量平移,不可用力扭转头部;③避免剧烈活动和用力排便,保持大便通畅;④药物治疗:必要时根据医嘱应用脱水剂,止痛剂。
腹痛的护理:①产后由于子宫复旧会发生阵发性、强直性宫缩而引起疼痛,一般在产后3~4日逐渐消失,产后宫缩痛为时较短,一般可忍受无需特殊处置,如疼痛难忍影响休息及睡眠时,可遵医嘱给予止痛剂;②腹部切口疼痛时,应观察切口处有无渗血、渗液等感染症状,如无异常可采用分散病人注意力的方式减轻疼痛;另外翻身、咳嗽时要按压伤口也可减轻疼痛;必要时遵医嘱用止痛药酒。
结果:2569例中受检2206例,受检率85.87%,低视力和盲的患病率分别为3.85%和1.90%。致盲主要眼病依次为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眼睑疾病及翼状胬肉。结论:白内障依然是低视力和盲的首要病因,但眼睑疾病及翼状胬肉致盲也不容忽视。
【关键词】 盲;低视力;患病率
Abstract
AIM: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blindness and low vision, leading cause of blindness among adults aged ≥50 years in Sanya outskirts of Hainan, China.
METHODS: Random sampling analysis was performed in 2569 inpiduals chosen as the sample aged ≥50 years in 28 villages of Sanya. Corrected vision, external eye, anterior chamber, lens, vitreous, fundus were examined by ophthalmologists. The prevalence of blindness and low vision was calculated, and the main cause of blindness was analyzed.
RESULTS: Totally 2206 inpiduals among 2569 were examined. The response rate was 85.87%, the prevalence of blindness was 1.90% and the prevalence of low vision was 3.85%, resulting chiefly from cataract, glaucoma, keratitis, eyelid disease and pterygium.
CONCLUSION: The epidemiolog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cause of blindness and low vision is cataract. But the other causes of blindness such as eyelid disease and pterygium can not be neglected.
KEYWORDS: blindness; low vision; prevalence
为了了解我国盲、低视力流行病学现状,为防盲治盲提供可靠依据,我们于200803/200809对三亚市周边6镇35个自然村的28个自然村进行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抽取2 569例,受检2 206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三亚市常住人口为53.6万人,户籍人口为52.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约为25.69万人,乡村人口约为26.71万人,设有2个管理区,6个镇(人口21.05万人,年龄≥50岁人口约52 300人),5个国营农场。为保证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和准确性,根据公式n=(Ua/Q)2p(1p),其中n为样本含量,Ua为样本阳性率的可靠性在95%时的t值,Q为容许误差,p为估计的盲人患病率,参考北京市顺义县≥50岁人群中盲患病率[1],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原则,先抽取6个镇,然后从中随机抽取1个自然村,作为样本点,样本点人数约为92例。
1.2方法
1.2.1诊断标准
根据WHO盲、低视力及单目盲分级标准[2],双眼最佳矫正视力
1.2.2调查方法
工作人员由我院主治及以上职称的眼科医师及护士组成。在每个样本点设点检查,检查设备(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非接触式显微镜)由检查人员随车携带。检查结果由护士填写。不能到检查点的人员由检查者到其家中检查,以保证样本的准确性。视野检查由Kestenbaum法先粗查,视野明显减小者让其来院复查。
统计学分析:所取得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并分析,采用t检验方法,P
2结果
本次调查预检2 569例,受检2 206例,其中男1 054,女1 152,受检率85.87%。双眼低视力85例,患病率为3.85%;双眼盲42例,患病率为1.90%;单眼低视力为221例,患病率为10.01%;单眼盲为58例,患病率为2.63%。女性双眼盲(患病率为1.95%)及低视力(患病率为3.98%)均较男性(双眼盲及低视力患病率分别为1.76%及3.60%)为高。低视力和盲病因分析中发现白内障所占比例在41.18%以上,其中,单眼盲白内障比例达51.72%。这次调查中发现眼睑疾病及翼状胬肉也是导致低视力和盲的重要原因,其中,眼睑疾病在单眼低视力和双眼低视力所占比例均较高,达8.59%及10.59%(表1)。表1 三亚市郊≥50人群低视力和盲病因及构成比情况[n=406,
3讨论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海南三亚市郊≥50岁人群低视力及盲患病率较北京顺义≥50岁人群低视力及盲患病率低[1],但较新疆沙湾县≥45岁人群低视力及盲患病率稍高[3]。我国防盲、治盲工作开展多年,海南三亚市郊低视力和盲患病率仍高,说明防盲、治盲工作在海南三亚还任重道远。白内障复明工程在海南也开展数年,但受惠人群以城市居多,三亚市郊参与人群仍有限,本次调查发现低视力和盲诸多病因中白内障所占比例在41.18%以上,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进入基层进行白内障复明手术仍是今后防盲、治盲工作的重点。
低视力和盲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可能由于女性社会地位低,更多的从事户外劳动接受紫外线照射有关;同时,还可能以生育、雌激素水平等内分泌因素有关[4]。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女性就医意识明显比男性低,往往是到双眼失明才被家人送医院就诊。由此可见,防盲、治盲工作除了进行有效的白内障手术外,还要进行普及眼病防治基础知识教育。
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青光眼及角膜病占低视力及盲患病原因的第2及第3位,但眼睑疾病及翼状胬肉却位列第4及第5位。眼睑疾病主要是眼睑瘢痕性睑内翻,引起角膜炎及角膜溃疡。翼状胬肉的发病原因可能与环境因素、免疫因素及其它因素有关。在三亚[5]、西藏[6]等紫外线照射比较强的地区翼状胬肉发生率较其它地区为高。我们也发现在调查人群中翼状胬肉发病率几达30%,引起低视力及盲几乎都是翼状胬肉侵入角膜遮盖瞳孔所致,我们还见3例患者双侧翼状胬肉同时侵入角膜完全覆盖角膜。眼睑疾病及翼状胬肉如果早期干预可完全避免出现低视力及盲,进一步说明普及眼病防治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胡静,赵家良,董方田,等.北京顺义县50以上人群盲和低视力流行病学调查.中华眼科杂志1988;24:322325
2 Zhang SY, Zhou LH, Gao YQ, et al. National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blindness and low vision in China. Chin Med J 1992;105:603608
3张婷珍,蒋燕,唐俊,等.沙湾县45岁及以上人群盲及低视力流行病学调查与治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4;22(11):934936
4张晓楼,李荣德,孙葆忱,等.北京远郊区农村低视力调查.中华眼科杂志 1984;20:355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