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低碳物流的概念范文

低碳物流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低碳物流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低碳物流的概念

第1篇:低碳物流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企业电子商务模式;低碳;物流模式选择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一个正处于社会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的国家。如今,信息技术已经在我国进行了空前的普及,互联网的覆盖面积不断增加,人们对于电子商务的认识不断深化。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2010年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了4600亿元,而2011年则超过了7600亿元,同比增长了近66%。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同时,物流企业也同时发展起来,因电子商务自身的特点,其在交易后需经过第三方物流公司对货品进行转运,因而物流模式的选择就成为了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概述

1.电子商务概述

对于电子商务的定义,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其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Thomas Malone提出,其将电子商务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其中广义的电子商务除了销售过程以外,还包括商品的加工和管理过程等;而狭义则指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的商务销售过程。而我国的电子商务专家杨坚教授对电子商务定义为,交易双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各类商务活动,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电子商务颠覆了传统实体交易的商务模式,其完全实现了交易无纸化的概念,简化了整个交易的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其还促进了相关行业的稳步发展。

电子商务交易模式有很多种类,根据双方交易方式和流程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B2B电子商务

B2B电子商务指的是两企业之间所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企业间利用互联网对产品信息、订货信息、合同信息等进行交换。B2B 电子商务的特点是数量大、规模大、种类少,是目前电子商务中最常见的类型。

(2)B2C电子商务

B2C电子商务指的是企业与个体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活动,也就是销售商直接与消费者进行的电子商务交易。其也可分为两种,其一是销售者为自己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其二是电子商务企业销售者的产品,与消费者进行交易,例如淘宝、京东等。近几年来,B2C发展势头较快,其特点是交易灵活、产品数量少、产品种类多、物流成本高等。

(3)C2C电子商务

这类电子商务交易是在个体消费者之间进行的,一般多为自发,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手头闲置物品进行销售、转让、交换等行为,其可以有效促进循环再利用,增加了环保力度,即人们所说的跳蚤市场。

除此之外,还有G2B、G2C、G2G等交易模式。本文主要分析的为B2C的电子商务交易类型。其可以分为三大交易类型,分别是生产商网络直销、零售商网络销售以及中介企业提供的网络中介服务。

2.低碳和逆向物流的概述

(1)低碳物流概述

低碳物流指的是在整个物流的运输、管理、储存等过程中必须以低碳环保概念进行,减少能源消耗、减轻对环境的破坏、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节约成本等,其具体体现如下:

①运输方面

顾名思义,物流指的就是物品流通,其运输是物流经营的最基本工作,只有通过物品的运输,才能够实现流通这一概念。但在运输的过程中一定要使用各类交通工具,而这些交通工具就会对能源产生消耗,对环境产生污染。其对能源的消耗体现在交通工具需要对各类汽车用油、电力等的消耗;而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尾气污染、噪音污染等。目前我国已经研发出了耗电汽车,减小了尾气和噪音的污染,也生产出了零碳排车辆,进一步减小了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②流通加工

加工流程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供货商按照客户的要求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在加工过车各种一旦出现操作不当或不符合相关规范,就可能产生碳排量过高情况;其二是供货商需对已成型的商品进行包装加工,而包装后的边角料如果处理不当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制定完善的加工流程,做到严谨的加工操作,同时研发各类可降解、无污染的包装材料,均可以降低在加工环节所造成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③储存

货品在储存时的资源消耗体现在对储存空间的照明、保温、冷冻等方面,其主要是对电力、天然气、煤炭等资源的消耗,并且相关企业在提供这些资源时也会产生环境污染。

④装卸和搬运

装卸和搬运是贯穿于整个物流过程中的,其在各个环节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装卸和搬运操作不当就会导致商品或商品包装出现破损,在更换过程中造成了对资源的浪费。因此需要对装卸和搬运的过程实施严格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减小货品的损坏频率。

⑤回收再利用

回收再利用是低碳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低碳物流中其表现为对生产过程中的剩料、包装加工后的边角料、消费者手中失去使用价值的商品等的回收利用。将这些“废物”再次利用起来,降低成本,减少消耗,并且可以宣传低碳经济的理念。

低碳物流的概念主要表现在改变运输方式,完善加工、包装、搬运等中间过程,加大回收再利用力度等方面,严格保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低碳标准,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动力。

(2)逆向物流概述

一般情况下,物流企业的管理重点均在于正向物流工作,正向物流是通过对原材料的采购和生产,对产品的储存、包装、运输等,将其输送到顾客手中,这时物流工作即宣告结束。但实际上,完整的物流工作还没有结束,当产品到达顾客手中时会出现因产品本身质量原因或其他因素导致的退货现象,这时就产生了逆向物流,也就是将产品从顾客的手中返还给生产商或供应商。如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执行更加深了人们对于自身权利的维护,使得逆向物流的作用更加突出。其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①商业退货逆向物流

商业退货逆向物流一般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由于产品自身质量较差、顾客个人喜好不同、产品描述与实体有出入等因素导致顾客将产品退还给销售方;其二是销售方的产品出现了超过保质期、库存挤压等问题,将商品退还给生产商的情况。不论是哪一种,都有助于企业服务水平和信誉度的提高。

②废弃物与包装物的回收逆向物流

在产品的生产和包装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边角料,对这些材料的回收再利用也是逆向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一些已经达到使用寿命或被顾客丢弃的物品的回收,也是主要的工作之一,这些物品虽然无法行使原有的功能,但可以对其进行再次利用,减小对资源的消耗,降低因处置不当而导致的污染问题。

③维修再制造的逆向物流

产品的售后维修是如今各企业主要的服务手段,优秀的售后服务可以有效的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信誉度。因此,当顾客的产品出现损坏时就要利用逆向物流将商品进行返厂维修,而严重损坏或自身出现质量问题的则需要在回收后重新进行再制造。这样做可以节省大量的资源消耗,有效利用已有资源。

3.低碳物流与逆向物流的关系

从表面上看低碳物流与逆向物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实际上两者之间的本质是相同的。低碳物流的主要目的是在利用高新科技的前提下降低碳排量、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而逆向物流最主要的目的也是对已利用资源的循环利用,其目的也是在于减少资源的消耗,达到保护环境和资源的目的,二者殊途同归,在联合运用时可以达到双赢的局面。

二、企业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现状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企业所采取的物流模式大多数外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相结合的方式,企业拥有自己物流队伍的非常少,大部分都是和大型物流公司进行配合完成。同时,企业对物流公司所采取的物流模式监管制度并没有足够完善,其直接导致了电商企业与物流企业的分离发展。另外,我国在低碳物流模式上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各大物流企业对此项物流模式的推行力度并没有达到标准,低碳物流模式工作进展不够顺利,也就导致电商企业的低碳物流模式在选择上面临困难。但随着我国相关法律监管形式的深化,以及电商企业对于运营成本要求力度的加强,低碳物流模式已经成为了各大物流公司所必须尝试的道路。

三、企业物流模式实施的对策与建议

随着电子商务行业和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一直在总结相关经验,希望能够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物流模式,提高两行业的发展。根据近几年的发展,“分销商分担型物流模式”已经逐渐被广大电子商务企业管理者多认可,但想要更好的对其进行施行,还需要企业自身不断改进,政府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1.积极开展与分销商的合作联盟关系

“分销商分担型物流模式”是以分销商作为工作基础,实现供销双方共同盈利的局面。供货商可以将已有的分销商作为基础,灵活调整供销双方的合作模式,在货品流量大的区域增加分销商数量,在货品流量小的区域降低分销商的数量。而分销商作为供货商的物流中转站,需要起到对货品合理分配、运输的作用,并且不同区域的分销商之间也需要进行合作。打造一个以供货商为中心,下层分销商多点合作的网状物流模式,加大了货品流通的灵活性,节省了物流成本,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获得更大的利益。

2.完善信息平台,实现信息“无缝对接”

在整个“分销商分担型物流模式”中,信息平台的搭建最为重要,它是供货商、分销商以顾客之间的信息纽带。通过它供货商可以从分销商处得知,商品因和原因遭到顾客退回,借此帮助企业对自身产品进行改进,增加企业竞争力,从根本上控制退货情况的发生。同时,通过信息平台可以实现商品从生产到运输,从销售到退货等物流活动的“无缝对接”。其主要表现为产品信息数据库化、物流信息数据库化、物流信息处理信息化以及相关数据交换信息化等。

3.加强供应链管理,进行业务流程重组

在“分销商分担型物流模式”中,企业不单单需要看到内部资源的整合,更加需要对外部资源进行关注,其更加强调了整体化、共赢化。在满足顾客需求时不能只单单调整自身的生产模式、产品外观等情况,还需要对各级分销商进行有效的调整,调整其营业地点、货品分配、营销特点以及服务模式等。实现整个电子商务网的整体上升,共同盈利。

4.完善增值服务,提高服务性

在现今的社会,企业的发展与产品各项服务是离不开的,消费者对服务的质量也越来越关注。因此现代企业除了要拼产品本身,还需要拼服务。例如戴尔公司,其作为全球第二大电脑供应商,其经营方式即为“按单生产”,依据顾客的需求进行生产。消费者可以在其官网上进行产品配置的个性化设置,而后工厂进行生产,使得戴尔创造了“零库存”的奇迹。同理,电子商务企业在选择物流方面也需要进行灵活的变化,根据顾客的需求,打造物流模式。根据美国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5%的人不会选择没有便捷退货途径的商家购买商品,由此而知一个好的服务模式对营销的影响力。

5.积极引进物流人才

以人体机构作对比,人才就是推动企业发展的血液,没有专业人才的注入,企业就会瘫痪。中国目前人才缺口达到五百万之多,其中物流人才缺口占8%。以此物流人才应成为各企业重点培养的对象,积极引进物流人才才能够使整个物流模式更加稳定的运转。

6.积极开展低碳物流

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以低碳经济为前提进行的物流模式的选择,因此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以低碳物流作为主要方式。目前,我国的低碳经济是整个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虽然发展缓慢,但各级政府对该理念的大力宣传,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下发,各类先进高新科技的研发,使得低碳经济能够稳步的提升。对于低碳物流企业,国家也有一定的扶持政策,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开展低碳物流工作。而已经开展低碳物流模式的企业要积极引进与低碳技术有关的车辆及设备,将低碳经济做到实处,更好的缓解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情况。

四、结语

从改革开发到如今,可持续性发展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及地方政府的重视,而各行各业也将低碳经济融入到经营理念中。作为现在发展势头最猛的电子商务行业,在经营过程中更要重视低碳经济下的企业发展,对于物流模式的选择也需要谨慎。分销商分担型物流模式就是一种能够很好满足低碳经济理念的物流模式,其不但可以节省企业物流成本,同时也可以为全国低碳经济建设做贡献,共同为可持续性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君.中国B2C电子商务逆向物流模型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论文,2010,6:11-12.

[2]张学毅,王建敏.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的低碳经济指标体系研究[J].学习月刊,2010(4):108-110.

[3]李刚,王忠东,张明.基于循环修正思路的低碳经济评价模型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12):1790-1794.

[4]A. S. Dagoumas,T.S.Barker.Pathways to A Low-carbon Economy for The UK with the Macro-econometric E3MG Mode1[J].Energy Policy,2010(38):112-115.

第2篇:低碳物流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物流;管理策略

时至今日,物流影响着我们许多人的生活,也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随之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明显,比如物流包装物的处理,以及货物存储、配送等问题,都成为物流行业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使得人们对于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在低碳经济环境下,物流行业应如何实现绿色化、环保化发展成为广大研究者以及物流企业关注的重要问题。由于我国绿色物流发展还不够成熟,其中还存在许多意识问题、技术问题以及制度问题。所以,必须加强对低碳经济环境下的绿色物流管理策略研究,不断完善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之路。

1绿色物流的概述

1.1绿色物流内涵概述。绿色物流是一个基于物流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提出的新型的物流管理理念与模式,绿色环保是绿色物流发展的前提,是指在物流运输服务、仓储、包装等各个环节中渗透环保的概念,重视物流服务质量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这也是新时期低碳经济环境提出的重要要求,是促进生态平衡、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1.2绿色物流发展的意义。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物流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越来越完善,通过发展绿色物流,提升物流行业的节能减排力度,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为物流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提升物流企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1]。其二,绿色物流的发展使得物流企业受到国家的高度认可,国家在进行经济的宏观调控中可给予合适的政策倾斜,从而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便利,使其能够拥有更多的资源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同时,在国外物流企业融入我国的过程中,我国物流市场的竞争越来越严峻,想要在这严峻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物流企业也必须找到新的发展突破口,而发展绿色物流便成为其重要方向,将成为物流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2低碳经济环境下的绿色物流管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绿色物流管理观念较为落后。绿色物流是一个新型的物流管理理念,其与社会经济建设与国家发展密切相关,需要得到国家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才能将绿色无污染的物流发展理念传播到全国各地,也才能引起物流行业的重视[2]。但是,由于我国绿色物流管理观念比较落后,人们对于绿色物流的认知较少,国家在绿色物流发展方面也缺乏有效的调控措施,所以,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缓慢,且缺乏规范化发展目标。2.2绿色物流管理制度比较滞后。制度是绿色物流科学发展的保障,是指导绿色物流前进的路标,对绿色物流管理取得良好的成绩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绿色物流管理是最近几年刚提出的新型概念,与之相关的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缺乏专业、专门的政策体系,使得绿色物流管理理念没有得到及时渗透,物流行业的发展也面临较大的阻碍。此外,绿色物流管理涉及到物流服务的包装、仓储、装卸等多个环节,各个环节的参与主体都需要进行利益分配,但是,由于没有可靠的制度作为利益分配标准,导致参与各环节利益分配的主体之间难以达成一致的意见,在物流服务体系中的合作度降低,许多资源被浪费,难以实现绿色物流管理目标。2.3绿色物流中运用的技术较为落后。许多西方国家的绿色物流已经实现了电子数据管理、准时生产,但是,我国的绿色物流依然缺乏统一的研究机构对绿色物流进行管理。物流供应链中涉及到多个环节,想要让多个环节能够相互配合,提升物流服务质量,就需要扎实的技术支持,比如在包装环节需要绿色可循环使用的包装物,这种包装物生产就需要可靠的技术。但是,我国可应用的绿色物流管理技术的的研发却非常落后,可使用的技术也非常少。同时,我国劳动力比较充足,且劳动力价格较低,使得我国对于绿色物流管理技术的开发力度降低,这也是我国绿色物流管理技术难以提升的重要原因,许多运输服务都停留在传统运输技术上,难以满足绿色物流建设需要。2.4物流管理体系中的工作人员素质较低。从我国物流行业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由于物流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较大,进入物流供应链的门槛较低,所以许多工作人员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物流服务培训,尤其是物流供应前线的工作人员,许多都只会简单的包装工作、配送,而对于物流管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较低,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不熟练[3]。许多参与物流供应服务的劳动者都没有接受统一、正规的培训,在工作中只是按照管理者要求的简单流程完成物品的包装、运输、培训,且没有严格的质量要求,这使得物流从业人员在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经常与客户发生争执,影响物流企业的社会形象,从而对物流企业的发展也带来不良影响。

3低碳经济环境下的绿色物流管理策略分析

第3篇:低碳物流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物流低碳化;国外经验;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5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5-0011-04

1 引 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的出现,减少碳排放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中国政府宣布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动目标,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约束性目标:到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

物流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也将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而得到进一步发展。但与此同时,物流业的碳排放所占碳排放总量比例巨大,达到18.9%。2008年《美国科学院学报》刊登的研究报告表明,自1998年至2008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全球增加了13%,其中交通工具的碳排放总量增长率为25%。我国物流行业的碳排放情况缺乏相应的统计数据,但从全球范围来看,物流业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户,而且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个比例可能会更高,其节能减排潜力巨大。因此,要发展低碳经济,物流业的低碳化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2 我国物流低碳化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世界性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和一系列国际环境会议的召开,低碳经济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物流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部分,我国为促进物流低碳化发展已采取了许多政策措施,但仍然有一些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 低碳物流的制度建设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发展低碳经济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优良的设备、优秀的人才等,这无疑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为了避免私人成本社会化,税收优惠、政府补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国已采取了一些促进低碳物流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如:2011年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有122个节能减排项目获得共2.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拉动投资达到80.6亿元;2011年财政部和商务部第28号公告,公布2011年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车辆范围及补贴标准;自2011年7月1日起,对符合条件的国内企业为生产国家支持发展的千万吨炼油设备及天然气管道运输设备、大型船舶装备等,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然而就目前低碳物流发展水平来看,我国现已实行的相关政策不能在大范围内有效地激励企业采取低碳行为,这表明其广度和深度有待提高。

物流业在低碳经济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追求物流业的低碳化,首先要测算出企业现在的碳排放情况。现在比较权威的核算体系是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中国虽已引入该体系,但没有落实到包括物流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以及各个企业,导致目前多数企业对于自己的减排目标和减排量仍不明确。

2.2 低碳意识比较缺乏,要实现从社会到物流企业的低碳化尚需努力从社会角度来看,“低碳”概念产生之后,全球各国开始了探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共进的道路,低碳的影响力已经开始渗透进社会的工业、农业、经济、居民生活等方方面面,“低碳生活”“低碳产品”等概念层出不穷;然而,公民对低碳这一概念的真正的、正确的了解却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根据问卷星网站对有关低碳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民众对低碳、低碳生活等概念只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低碳意识在民众中的普及程度还很低,因而低碳政策执行力不高。

对物流企业来说,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和全球“低碳革命”的兴起,物流作为高端服务业,也必须走低碳化发展的道路。然而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时间较短,仍处于粗放、专业化水平低的状态,而这种粗放、低效率的物流运作模式造成了能耗的增加和资源的浪费。低碳物流的概念引入我国的时间仍较短,很多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的私有企业的负责人,还没有意识到物流行业低碳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也就不会有目的地向低碳化物流发展。

2.3 低碳技术发展与应用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我国在信息、运输和仓储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相比国外或许有一定的差距,但这并不是物流低碳化的主要“瓶颈”,相对于技术的开发水平,我国企业对技术的应用水平更是低碳物流发展的一个明显短板。因此,技术发展与应用的重点在于如何推动低碳物流技术的运用,政府的科学规划在其中起到基础性作用。然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部门来规划物流业的发展和监督物流活动的实施。物流活动需跨越不同的行业和地区,而管理却分属不同的职能部门,如交通运输、铁道、民航、邮政、商务等;特别是我国空运、铁路、公路等专业化物流系统分割运营,使得物流低碳化技术很难普及。同时我们注意到,运输过程的碳排放量巨大,行业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8.9%。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业单位能耗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节能减排潜力巨大。虽然我国的清洁能源技术尚不成熟,但是与推进清洁能源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相比,低碳物流技术应用才是限制低碳运输发展的关键问题。

2.4 低碳物流人才比较缺乏,亟须加大培养力度

我国很多高校都有物流管理或者物流工程专业,但很少开设低碳物流或者低碳经济方面的课程;高校和研究机构对低碳物流的研究缺乏实践经验,企业的研究人员对理论的整体理解不够深入。我国在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从业人员的培训上并没有完整的一套政策体系,无法为低碳物流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3 国外物流低碳化发展的经验

英国、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对物流低碳化的研究起步较早、发展水平较高、政策措施比较完善,通过对其发展经验的整理分析,将为我国的低碳物流政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借鉴经验。

3.1 英国

英国在物流低碳化方面起步最早,其“碳预算”体系和一系列经济政策工具的运用在低碳技术的推广和发展中卓有成效。

2007年3月,英国通过《气候变化法》,主要内容包括:碳财政预算提供目标管理,建立气候变化委员会,为英国能在2050年达到温室气体减排量60% 的法定目标出谋划策,在排放交易方面赋予政府更大权力等。2009年4月,英国通过立法成为全球首个实施“碳预算”的国家,也成为首个把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纳入法律框架的国家。“碳预算”体系要求从2008年开始,以5年作为一个减排周期。

英国通过气候变化税、气候变化协议、气体排放贸易机制、碳信托基金等一系列经济政策工具的运用达到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目的,其中碳基金被认为是最富有成效的经济政策手段:英国鼓励企业与政府签署资源气候变化协议,对签订协议的企业,如果企业达到协议规定的能效或减排目标就可以减免80%的碳税。

目前,英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以全体企业公共部门和居民为主体的互动体系。

3.2 欧盟

欧盟在低碳意识普及方面为全世界做出了表率,各国政府为推广低碳技术、培养低碳人才开发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欧盟于2000 年6月启动欧盟气候变化计划,该计划旨在确保欧盟在其管辖范围内制定最为经济有效的政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施《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各项减排目标。计划整合了欧盟正在实施的各类减排活动,除欧盟委员会牵头外,还发动了行业部门、非政府组织、各国专家等相关各方广泛参与。

2007年年底,欧盟委员会通过了欧盟能源技术战略计划,明确提出鼓励推广低碳能源技术,促进欧盟未来能源可持续利用机制的建立和发展。欧盟各国在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化的进程中,都强调了政府在可再生能源发展中的责任,通常是政府科技投入先行,随后进行市场开拓,以此来推动产业化进程。

2009年11月23日,欧盟委员会发表的《2009年度欧洲就业报告》指出,欧盟国家一个新的阶层“绿领”即将产生,他们将从事环保材料生产、碳足迹测量、环保评估等工作。为此,从现在起,欧盟在制定就业政策时就必须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并加强“绿领”行业的宣传和技能培训,以适应经济转型的需要。

3.3 美国

美国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可以分为节能增效、开发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其中新能源是其核心。

2009年2月,奥巴马正式签署了以发展新能源为核心的“美国复兴和再投资计划”。未来10年美国政府将投资1500亿美元建立“清洁能源研发基金”,为使用太阳能、风能、生物燃料和其他清洁可替代能源的企业提供250亿~450亿美元的税收抵免。

在通过政府牵头、财政补贴等方法加强低碳技术产业化的同时,美国力求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这些法律法规对于美国各个行业的节能减排规定了明确的法律约束和指标控制。

2009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不仅设定了美国温室气体减排的时间表,还引入温室气体排放权配额与交易机制。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排放总量控制。对约占温室气体排放量85%的排放源设置了具有法律约束力且逐年下降的总量限额。②配额发放。排放源对其排放的温室气体须持有相应数量的排放配额,并可以交易、储存和借贷。最初几年对排放配额中的80%进行免费发放,之后随着总配额的减少,免费发放配额也将逐年减少。③治理结构。除美联邦环保署和国务院外,还授权美农业部、美能源管理委员会、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分别负责相关监管。

3.4 日本

日本在新能源推广方面同样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同时,日本采取了许多财政货币手段支持低碳物流企业的发展。

2006年,经济产业省编制了《新国家能源战略》,通过强有力的法律手段,全面推动各项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2008年5月19日,日本内阁综合科学技术会议公布了《低碳技术计划》,设计出一套低碳技术战略图:一是今后5年将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投入300亿美元,开发气温变化监测与影响评估技术等;二是在强调政府在基础研究中的作用和责任的同时,鼓励私有资本的投入;三是建立官、产、学密切合作的国家研发体系,提高技术研发水平和效率。2009年,日本政府推出的经济刺激方案延伸和细化了2006年提出的《新国家能源战略》,如发展环保车等。

日本政府通过政策性银行,如日本开发银行(DBJ)、日本中小企业融资公司,对进行节能投资的企业给予贴息和低息优惠贷款。企业改造现有设备、减少化石能源消耗、资源再生利用的技术开发项目,享受国家规定的特别利率优惠。

4 我国物流低碳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通过参考国外低碳物流发展经验,针对我国现状,笔者从制度建设、低碳意识培养、低碳物流技术发展应用以及低碳物流人才培育四个方面提出我国物流低碳化发展的建议。

4.1 制度建设

(1)税收政策。要限制各物流企业的碳排放量,首先必须制定碳排放标准,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套检测和评估体系,即“碳预算”体系,以确定我国物流业减少碳排放的潜能。引入“碳预算”措施,要求各大物流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各自的碳预算,制定出各自的减排和低碳发展战略,详细列出减排项目;政府将对这些项目进行测评,确定各物流企业的减排潜能和任务。该“碳预算”措施要每隔五年进行一次,以适应物流企业低碳发展的进度。

政府依据“碳预算”措施所确定的具体减排数值制定税收政策,减少的碳排放量少于这一数值的实行较高的税率,高于这一数值的实行较低的税率。同时采取更多促进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的税收政策,对相关企业给予税收优惠。

(2)补贴政策。政府的补贴政策主要通过各种基金的形式实现。一类是物流企业低碳发展基金。该基金主要用于对开展减排及能效改进活动的企业补贴部分资金、对引入特定节能技术的中小型物流企业补贴资金。另一类是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其中一部分用于支持物流低碳化发展。与此同时,国家规定一系列物流方面节能产品,如小排量汽车等,并对这些产品给予价格折扣,从而实现对其购买者的补贴。

(3)政府采购。国家制定完善低碳采购政策。撰写低碳目标,公布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政府采购清单中要包括涉及运输低碳化的节能车辆和涉及包装低碳化的绿色包装等;将采购低碳化制度化、法律化。

政府采购应当逐步建立起低碳采购网络,覆盖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等,利用地方政府采购手段支持低碳物流企业的发展。地方政府可考虑将政府采购中涉及低碳物流部分的合同向物流企业以特定的方式和政策进行倾斜,培育和做强低碳物流企业。

(4)金融市场。从市场层面来看,在建立“碳预算”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并设立物流分市场。通过规范自愿减排交易和排放权交易试点,完善碳排放交易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企业间跨省区的物流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以最小化成本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

在货币市场领域,对进行节能投资的物流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和低息优惠贷款;在资本市场领域,支持低碳物流企业上市融资,对其上市提供各种优惠政策。

4.2 低碳意识培养

要想让企业和民众都把低碳提上议程,不仅要让其了解有关低碳的常识,更要切实落实低碳生活、低碳物流。首要的工作就是提高企业与民众的低碳意识。政府应结合低碳意识普及现状,采取适合的方法来达到宣传低碳意识的目的。

在制度和法律层面上,政府应出台有关低碳化物流的指导性文件,以便于指导和完善物流低碳化的工作,使之能够以正确的方式进行。

在社会层面上,政府可以借助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等行业协会,通过组织的活动和宣传,让更多的企业和个人从更专业的角度了解和学习低碳物流。

4.3 低碳物流技术发展与应用

(1)加快物流结构调整。通过政策调整和体制创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物流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产品推广,逐步形成以低碳为特征的物流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促进区域整合。将不同区域的优势资源整合在一起,合理利用水运;有效利用区域物流中心,减少迂回运输和倒流运输;促进地区间的交流,使跨区域运输更便利。②加强模式结合。将各种运输模式综合考虑,促进多式联运的发展。为此,我国必须要推动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使各种运输方式能方便地相互转化,实现无缝链接。③优化物流结点。国家统筹规划物流园区的建设,从物流结点的辐射范围到其内部的设施布置,都要采用最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方式。④发展清洁运输模式,促进管道运输的建设和水路的利用。

(2)优化能源结构,发展低碳运输。①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对于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要有相关责任部门对企业的执行力度进行监督和管理,把减少碳排放的任务切实落实到每个企业;对于达标企业和不达标企业的认定要真实公正,奖惩措施的实施要公开公平。②重视政府引导作用。率先在公共服务领域进行低碳运输示范,促使企业效仿。③开展低碳运输专项行动。以专项行动为契机,规范物流运输市场。我国在2010年启动的“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进建立节能减排监测考核体系,依据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建立营运车辆准入、退出制度等一系列节能减排规章、制度、标准,使其制度化、规范化。这类专项行动值得推广和扩大。

(3)扎实推进低碳试点。组织试点省区和城市编制低碳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具有本地区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率先形成有利于低碳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积极开展低碳物流园区、低碳运输模式试点。低碳试点的有效开展,将在全社会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为使试点工作顺利实现既定目标,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城市和项目,同时要积极关注并调整试点工作的进行状况。

4.4 低碳物流人才培育

首先要进行低碳物流人才需求预测和调查,制订科学的培养目标和规划,发展多层次教育体系和在职人员培训体系。同时,国家对各大院校的物流专业课程建设给予适当补贴。还要注意加强与国外物流教育与培训机构的联合与合作,深入学习国外低碳物流发展经验,培养高素质物流人才。

5 结 论

本文在研究了低碳物流的概念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发展经验和我国国情,从制度建设、意识培养、技术发展与应用和人才培育四个方面对我国低碳物流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这些建议主要从两个方面推进我国低碳物流发展进程:一是完善低碳物流体系,二是对低碳化物流企业的激励措施。但本文尚存在不足之处,例如,低碳物流产品采用何种标准认定、低碳试点的地区如何选择、低碳物流人才的培养方式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徐旭.低碳物流的内涵、特征及发展模式[J].商业研究,2011(4):183-187.

[2]耿波,何梅.地毯经济下的低碳物流探讨[J].中国商贸,2011(18):120-121.

[3]乔雪峰.全国交通运输行业122个节能减排项目获2.5亿支持[EB/OB].省略/,2011-11-25.

[4]王琳琳.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再调整[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10(6):34-35.

[5]有关低碳意识的调查问卷[EB/OB].省略,2010-08-25.

[6]李东辉.我国低碳物流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商业文化,2010(7):329-330.

[7]董葆茗.低碳经济与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1(5):33-37.

[8]陈柳钦.新世纪低碳经济发展的国际动向[J].国际资料信息,2010(5):7-14.

[9]胡雪萍,周润.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184(1):16-20.

[10]庞利萍.欧盟:打造绿色知识经济体――国外低碳经济政策与法规介绍(上)[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0(8):10-11.

[11]徐岩.美国:新能源成为经济复苏引擎――国外低碳经济政策与法规介绍(下)[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0(8):13-14.

[12]孟晶.日本:政策引导抢占技术制高点――国外低碳经济政策与法规介绍(中)[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0(8):12-13.

[13]杨金林,陈立宏.国外应对气候变化的财政政策及其经验借鉴[J].环境经济,2010,78(6):32-43.

第4篇:低碳物流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低碳;农产品;冷链物流

中图分类号:F124.5;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5—0056—04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我们必须认识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大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必要性,以避免重大的生态灾难。世界各国无一不在回应这些警告并做着积极的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再次被我国政府编入“十二五”规划之中,其中,低碳理念的提出尤为令人关注,它不仅是对“两型社会”理念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对未来经济运行模式的一种价值导向和微观调控。可以预见,低碳将作为一个时代的名词,在当今与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而又不可或缺的角色,我们将逐渐步入一个低碳经济的时代。相应的,各行各业也只有跟上时展的节奏,才能取得更快更长足的发展,而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冷链物流产业更应如此。

(一)低碳概念的提出

众所周知,温室效应的产生主要来自温室气体的排放。而温室气体中的有害气体主要由二氧化碳(CO2)、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氢氟碳化物(HFCs)等组成,其中CO2为全球室温的贡献最大。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无节制的生产生活方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相当惊人。以当前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长幅度,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人类的生存环境就会演化得异常恶劣。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持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倡导低碳(low carbon)生活,成为全世界的课题,也由此引发人们对于低碳内涵的更多关注与认识,这其中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又是其核心内容。

科学家们证实人类所从事的经济活动以及生产生活方式造成了浓度过高的温室气体排放。很多国家都达成了在全球范围内倡导低碳经济并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共识。“低碳经济”的概念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也首次正式提出。

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要求我们积极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同时也要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建设生态文明,以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我国自进入21世纪后也愈来愈重视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低碳与低碳经济等相关理念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特点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以水果、蔬菜、肉、禽、鱼、蛋等为代表的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低温环境中,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损耗,防止农产品的变质和污染。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效率取决于各节点的有效衔接,因其对环境的特殊要求,相比其他物流企业的各个环节更加复杂,要求更高,需要物流的各个环节能够高度的协调,信息能够快速畅通的传递,各种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配置等。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产品的易腐性。由于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配送的货物一般都是蔬菜或者肉制品等生鲜产品,很容易腐烂,在运输配送的过程中,从生产到运输再到销售地点,其冷冻或保鲜的温度在各个环节都是不一样的,这就会导致产品在某一个环节因为温度不达标而出现快速变质。

(2)配送的时效性。生鲜产品因为容易腐烂变质,从生产到销售,完成这个过程的时间越长,其品质就会下降得越快,质量越差。销售商或者分销商为了降低损失,往往需要对运输的线路和运输工具进行合理的规划配置,尽量快速将生鲜产品运抵目的地,以降低因时间过长导致过大的损失。

(3)装备的特殊性。在对生鲜产品运输的过程中,为了降低产品变质的速率,延长保鲜的时间,需要配备相应的冷冻或者保鲜设备,这就要求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在运营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好保鲜冷冻的措施,配备必要的冷冻设备和保鲜设备。

(4)运作效率低、成本高。生鲜产品的易腐性以及运输的时效性和装备的特殊性,导致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在运营时,必须尽量延长产品变质腐烂的时间以保证保鲜效果,这会使得企业运作的效率大大降低。同时配备的冷冻和保鲜设备以及因此产生的费用往往较大,在运作过程中,对人员的操作技能要求都比较高,这些都会产生较高的成本。

(5)组织协调要求较高。就以上4个特征而言,需要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内各个部门的运作以及各个环节的作业都必须高度协调,协同工作,实现信息在内部和各个环节的快速畅通传递,同时保证各个工序能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

(三)低碳时代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研究的必要性

笔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发现,大部分研究重点都对农产品冷链物流或是低碳经济下的物流模式探讨,而把低碳理念如何有效地与农产品冷链物流结合起来的论述颇有欠缺。尽管我国经济在21世纪得到快速稳步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提高,老百姓对农产品供应的时效性和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肉类、禽蛋、水产品、蔬菜、水果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大多数农产品的分销渠道没有严格的冷链环境,绝大多数的易腐食品在运输途中没有温度监控,导致农副产品在最终消费前的损耗量也占世界首位,资源浪费极其严重。推广适应我国国情的低能耗、低成本的农产品冷链处理技术,建立规模化、系统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使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中,对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和质量,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尤为重要。同时,农产品冷链产业化能极大地降低能源资源损耗,对节能减耗,倡导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障碍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理念还相当落后。脱碳理念、节能减耗几乎谈不上,即便有也仅仅是停留在理念的宣传上,还未得到真正的落实。这也部分地造成了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障碍,结合实际发展状况,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缺少行之有效的供应链脱碳计划与目标

相比消费者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企业的环保认识显然落后很多。很少有企业真正意识到当前全球恶劣的气候环境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企业较少做到制定一系列减少其物流业务碳强度的供应链脱碳计划与目标。无论是在冷链物流系统的设计上,还是在供应链流程和交付的货运方式划分的安排上,对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测量和帮助企业估计在物流运输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分解的碳计算器的使用上都很少,更谈不上对供应链脱碳计划实施的评估。

(二)鲜活农产品通过冷链流通的比例低,流通损耗大

目前,我国的冷链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欧、美、加、日等发达国家的肉禽冷链流通率已经达到100%,蔬菜、水果的冷链流通率也达到95%以上,而我国目前进入冷链系统的蔬菜类比重只占到全部蔬菜的5%,肉类只占到15%,水产品也只有23%。即使是使用冷链运输的产品,在从产地到流入市场进行零卖的过程中,冷链过程的完整性也不能保证,冷链衔接不畅或中断的现象经常发生,并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农产品尤其是生鲜农产品的流通若是在生产、运输、贮藏、配送及零售和消费环节中不能保证完整的冷链过程,势必会导致极大的耗损率,这显然与当下低耗低碳的环保理念不相符。

(三)农产品冷藏设备陈旧,缺乏维护

农产品的冷链流通通常对冷藏设备及技术要求非常严格,对于冷藏设备的维护和修理、温度监测、正确的库存管理(包括备件和工具)以及使用设备的所有方面都需要管理与资金的大量投入。显然易见的问题是:(1)我国目前用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设备设施还很欠缺,相当一部分商家基于节约成本的考量而放弃使用冷藏设备,在诸如肉禽蛋奶等产品的运输上选择常温车运送;(2)冷藏设备陈旧或落后,仅有少数物流供应商的设备和技术达到国际冷链标准要求,同时缺乏必备的专业技术维护,致使大量农产品的品质受损,极大地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

(四)资源整合不到位,缺少统一规划

农产品冷链物流必须是专业地对一个完整的物流过程进行有效规划与控制,方能发挥出低碳节能的有效作用。就目前我国农产品的产业化程度来看,既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产供销一体化的水平也不高。在一些区域发展中,由于存在严重的失衡和设备无法配套的情形,很多供应商仅能提供冷藏运输,冷链过程常常发生中断,极大地影响了整个农产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对行业的推动。我国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冷冻冷藏链,从起点到消费点的流动储存效率和效益都无法得到控制和整合,使得社会资源产生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

(五)缺乏专业的冷链物流技术人员

由于冷链物流的运用管理具有技术性、安全性与科学性,专业涉及食品工程、冷冻工艺、制冷技术、机械技术、供应链管理以及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冷链物流的技术要求颇高,作业难度较大。目前,我国从事冷链物流的人员基本上都是以前经营过冷藏和冷冻仓储的人员,他们大多依靠经验操作,导致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损失与浪费,又或是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模式,使得我国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远远跟不上冷链物流的发展规模,几乎所有的冷链物流企业都因此而受到发展限制。可以说,缺乏大量训练有素、能熟练掌握冷链物流技术的人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瓶颈”。

(六)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缺少监督机制

农产品主要是瓜果鲜蔬、肉、奶制品、水产品等,具有严格的季节性和保鲜期,对于冷链物流的标准极为严格,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可以说是产品从生产到流通整个过程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其任何一个环节的断裂都会引发食品安全隐患。而现今一些不负责任的供应商和物流企业食品安全意识薄弱,为了降低物流成本违规操作,造成人为冷链断裂的现象比比皆是。由于缺少监督机制,冷库设备陈旧,装卸货月台,终端零售企业收货流程混乱,货物在常温下交接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即便采用了冷链方式,设备能够保障食品的温度,但是由于监管不力,物流商为了降低成本而引发中途关闭冷机等行为,从而造成冷链物流的中间环节断链,食品品质和安全很难得到保障。低碳经济、低碳生活要求企业具备更多的社会责任,这也是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但问题是,在经济形式并不乐观的当前,有多少企业会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审视食品安全?

三、低碳时代下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发展对策

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在我国发展的水平还不高,基本上还处于初始阶段。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障碍显而易见,这一方面说明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巨大差距,同时也说明这一行业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抓住这一历史性的机遇,在低碳理念的指导下,整合产业链,加快产业升级,有着深远的意义,其发展思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低碳应从农产品的源头开始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低碳效应应该始于农产品的生产之初。当前广泛存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以及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主要还是由高碳农业生产模式所引发的农业污染所致,为了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尽量使用生物有机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应用现代生物科学知识创新生物低碳农业系统,可以大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众所周知,高碳农业生产模式虽然可以快速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但其对土壤、水和大气都会造成不利影响,而利用生物技术原理开发的农业技术应用手段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却可以使土壤和水都得到净化。恢复生态平衡,让农产品生长的自然环境变得健康起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实行行业标准化

制定和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是低碳经济的制度要求。低碳经济,首先是一个理念的创新,而理念又必须化为一个个具体的标准才便于指导实践。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在低碳时代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也必须制定相应的标准。冷链标准不仅可以保证农产品在产、供、销流程中的卫生与安全,也为从事冷链物流服务的相关企业提供了重要依据。当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对规范行业标准的需求很大,如生鲜农产品的保质期、交接标准、上下游企业责任认定等有关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制定,都需要通过法律的形式加以确定,并由企业进行具体的贯彻落实。要制定与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应的技术标准和各环节相互衔接的操作流程必须要把“冷链”分解开来理解。冷链术语中的“冷”的标准是主张通过利用温度调节使产品的质量在有效期内不发生恶化,在加工、运输、储存等环节中防止任何可能的微生物增长;“链”的标准要求冷产品在加工、运输、储存和分配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有秩序的连接在一起的链,同时还要监测和控制整个链必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处理的。行业的标准要基于对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一个连续的系统的认识上来制定,才是科学和有效的。

(三)建立绿色配送中心

国家发改委2010年8月10日的《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提到,低碳试点工作主要包括编制低碳发展规划,制定支持低碳绿色发展配套政策,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受此启发,我们要高度重视科技对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使用可再生能源,降低成本。通过技术创新等多种形式,建立环保的“零排放”绿色配送中心。探索在绿色配送中心加大环保技术的使用,如采用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玻璃幕墙,收集雨水和循环水,使用风力涡轮机、太阳能电池板和太阳能墙、节能照明,回收空调产生的热量,运用太阳能光热技术供应热水,运用地源热泵等调节建筑内的温度和湿度等相关的低碳环保技术都可以使配送中心更加绿色。

(四)发展科学的联运冷藏模式

我国传统的农产品配送形式由于生鲜农产品的特性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今物流形式和低碳经济的要求。由于农产品具有对温度敏感和易腐烂的特性,绝大部分的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都会选择冷链物流模式。运输形式可以考虑采用多式冷藏联运。积极发展铁路、公路、水路的联合运输网,形成多式联运体系。在此基础上,还应加大对铁路与航运模式的选择,这不仅可以提高运输效率,也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联运冷藏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联运冷藏的连接、冷藏设施的整合以及对于换乘冷链的监督与考核,保证各个节点衔接的顺滑,尽量缩短冷藏运输的抵达期限。

(五)重视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目前我国大量的农产品都是采用传统的农产品配送模式。农产品的主要消费是在大中城市,而生产却是在农村,靠农户自身的传统运输储存配送方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也不适应当今物流形式对低碳经济的要求。例如,生鲜产品、果蔬产品因具有易腐烂破损的特点对物流服务的要求是冷藏、快速、及时;粮食产品则因运输量大的特点要求提供规模化的运输方式,选择专业的农产品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可以在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减少消耗,提高整体运行的效率,克服由个体自我运营模式所造成的资源浪费、上下游环节不畅通等弊端。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一方面更快更好地满足了广大城市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使得对农产品的储运配送更加专业化,降低了社会总成本,整合了物流资源,优化了社会结构。

(六)加强农产品信息化建设

要想打造一流的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信息化建设绝对不容忽视。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CIO已经逐渐认识到,产业链的延伸以及信息技术的日臻成熟,使得物流企业未来的发展定位必须以供应链服务为基准,因为现代物流建设必须能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对资源能进行快速整合,以便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方面能达到最优集成的管理模式。通过信息化实现资源共享,将传统农产品物流分散的运作进行整合,既可以保证生产过程的计划性,降低风险,也可以通过网上订单、拍卖等方式,节省交易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因此,要应用物联网创新技术,加快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加快建设一批冷链物流示范工程,实现冷链农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过程实时监管,促进冷链运输管理的透明化、科技化、一体化。

(七)建立良性循环的获利机制

低碳经济是实现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理念的顺利执行要求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为获得一条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流,农产品冷链物流应协同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消费各环节共同为市场服务,在产销衔接上、订单农业上、农超对接上加大力度,鼓励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超市与农业合作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递进式的冷链对接,减少盲目性,增加预见,同时加强冷链的交接监督与合作机制,使在冷链物流中有成本付出的企业都获得相应的回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获利机制。这样一来,低碳就不仅仅是一种理念和口号了,而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内在需求,在市场趋利的动机下可以更好地发展低碳经济。

第5篇:低碳物流的概念范文

低碳物流的发展要归功于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低碳物流是通过技术手段和创新的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手段,减少物流过程中碳的排放量,主要目标是实现物流运输过程中的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以此来减少物流行业对整个环境的污染,提高物流资源的使用率。具体而言,低碳物流是指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的设计、制造、运输、仓储直到交付使用形成一条低碳物流链。低碳的概念要渗透到每个物流环节中,较好地利用现有资源,达到社会发展、经济效益和生态文明三方面的和谐发展,实现低碳物流的真正内涵。

二、我国低碳物流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模式过渡,而作为支持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物流行业,还处在粗放发展模式阶段,使得物流成本很难下降,也造成了大量的碳排放,增加了环境的负担。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整体物流行业费用的总支出占我国总体GDP的近20%,而在较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则少于10%,且在一般发达国家也仅占16%。2012年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了物流行业的重要性,从体系建设、发展方向、基础设施、主要产品专业物流到地域区域发展、管理与技术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指引,这对于未来我国物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现今我国物流行业在管理和运营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整个物流行业缺乏低碳意识,经济利益成为发展主导;第二,物流行业发展模式散乱,政府监管不足;第三,在技术管理、运载管理、仓储管理等多方面都存在问题,经常出现高空载率、多重复性运输、物品积压等多种浪费资源的现象;第四,资源信息私有化,没有达成共享,影响了资源的配置与使用。笔者认为,这些问题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国物流行业向低碳物流发展的脚步,应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排除困难以发展低碳经济为核心,结合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低碳发展之路。

三、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物流行业的措施

(一)提高低碳意识,减少资源消耗

我国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经济实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但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巨大破坏,自然资源的破坏无疑给我们今后的发展和生存造成了威胁。改善自然环境,发展绿色经济,这不仅仅是一种口号,更应该是我们必须具备的一种意识。作为碳排放量相对较高的物流行业更应具备低碳意识。我国的物流运输经过多年发展已初具规模,但由于急于发展,在理念上只是停留在快跑、多拉的层面,企业计算的也只是经济效益,往往忽略了环境的保护。提高低碳意识,不仅是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低碳的理念是告诉我们要用理性的眼光看待发展,减少能源的浪费。提高低碳意识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思想,对于物流企业提高自身的低碳意识,也是节约成本、提高利润的重要手段。

(二)政府调控,积极落实低碳政策

政府作为整体经济宏观调控的中心,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政府的支持是发展低碳物流的根本保障。笔者认为,政府在出台相应政策法规制约碳排放的同时,也应对物流运输行业给予相应的支持,例如政策性补贴等,在保障环境的同时,也应保证企业的利益,这样才能鼓励更多的企业意识到低碳物流的优势,从简单的服从到自觉地遵守和改进。首先,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加强对物流运输企业的监管,对企业的碳排放量加以限定,采取阶梯式的排碳费用收取办法,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采用低碳节能的运输工具。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规划地设计道路,提高物流运输的流通速率,降低物流成本。第三,政府应该起到协调的作用,整合各项物流资源,充分利用政府的组织协调能力,对相应的企业进行统一的规划配置,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浪费。

(三)整合资源,提高运载率

我国物流业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发展模式一直停留在粗放型的模式中,从而导致了空载率高、重复运输等资源的浪费。随着国际物流的发展,我国的物流行业也在由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向集约型的发展模式转变,但由于我国的物流企业起步晚,发展的速度和硬件软件设施都有待于提高。从整体布局看,我国物流行业还处于相对封闭、单一的初级阶段,大多数企业还处于“单打独斗”的模式,在信息互通、经验交流方面也做不到资源的共享,致使行业合作有限,很难做到共同配送。只有各物流企业之间抛开芥蒂,用长远的眼光看待物流行业的发展,才能真正建立一个共享的信息平台,提高车辆的使用率,提高物流的运载率,减少空载率,避免重复运输和无效运输。这不但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还可以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形成整个行业间的绿色物流模式。

四、采用高效节能的运输工具,减少资源的浪费

物流行业所带来的碳排放的增加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而汽车作为主要运输工具,在物流行业中的使用率也是最高的。怎样在保证物流路径通畅的同时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是我国物流行业所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其他国家物流行业大多提倡的是环保汽车的运用,但是由于造价高,短时间内很难在国内得以推广,即使推广也需要大量的成本,而且还浪费了现有的汽车资源。笔者认为,我国的铁路贯穿南北,且覆盖面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再者,我国现在正大力发展铁路事业,作为物流行业应该抓住这一契机,超过一定的公里数,就采用高铁运输,高铁运输不但低碳环保,而且在时效性上也不亚于空中运输,还有其运输费用的优惠,理应得到大力推广。

五、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物流效率

现代物流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它贯穿在组织、计划、控制、协调等一系列的物流活动当中,从产品的生产、包装、运输、储存,都要经过精密的计算,这些都是通过信息技术完成的。我国物流业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较为缓慢,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顺畅循环,并通过信息网络及时地反应出整个流通过程中的问题,使物流企业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及时减少能源的消耗和经济的损失。笔者认为,物流信息智能化是未来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里的智能,不单单是软件上的技术智能也是资源共享的智能。建立一个全区域的智能网络平台,实现供应链物流的信息共享,从而减少跨区域的信息断点,达到对现实资源的最小限度的消耗。

六、充分利用再生资源和能源,减少流通环节中的浪费

在物流的过程中,除了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碳排放外,物品的包装和仓储也是一种有形的资源消耗。在物流的运输过程中,包装的作用主要起到对商品的保护和保存,过渡包装不但提高了物流成本,也造成了对资源的浪费。再者,仓储过程中运输工具以及承装物品的容器等,都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在物品完好的情况下,较少包装和减少仓储过程中所造成的资源消耗,是我们实现低碳物流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的物流企业和运输企业多且散,在包装和仓储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都是根据实际操作中的经验对物品进行包装和管理。对包装材料的选用也基本是以价格低为首选,完全忽视了包装用品在使用后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笔者认为,首先,在产品的运输和仓储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包装,或者采用可循环利用的包装产品。其次,要加强对作废产品和包装品的回收,减少能源的浪费。成立企业内部或第三方监管部门,专门针对包装和仓储的物品,进行回收和分拣,使此类资源得到充分的循环利用。通过有效举措减少物流过程中包装与仓储的浪费,节省的资源和资金可以用于资源的开发与技术的创新,在为企业创造利润的同时,也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6篇:低碳物流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低碳模式;物流;临港物流园区

太仓港处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上海自贸区交汇点上,作为江海联运的最佳结点,通过港口的开发建设所引起的项目带动、资金带动、管理带动和体制带动可以促进苏州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能有效促进苏州经济的转型升级;可以带动仓储、物流、金融、商业、港口服务业、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另外还有利于推动港城的开发建设。本文分析了低碳经济的提出背景,阐述港口经济与港口物流的概念,以太仓临港物流园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太仓港的物流需求,结合物流需求和太仓临港物流园区的区位优势,探寻低碳经济模式下物流园区的发展措施,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低碳港口物流相关概念

(一)低碳经济提出背景

低碳经济首次提出是在2003年英国政府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其含义是指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欧美国家已大力推进“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期阶段,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相对较高,在节能减排方面存在现实挑战。目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力度也不断加大,提出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经济体系。

(二)港口经济与港口物流

港口经济是以港口为中心、港口城市为载体、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港口相关产业为支撑、海陆腹地为依托,并实现彼此间相关联系、密切协调、有机结合、共同发展,从而推动区域繁荣的开放型经济。或者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由港航、临港工业、商贸、旅游等相关产业有机结合而成的一种区域经济。

港口物流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新名词,指的是中心港口城市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建立在现代化的科技基础上,提升它对港口周围物流的影响能力,充分发挥港口所具有的各项优势,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整合和优化港口资源为目的,大力发展包含物流产业各个环节的综合产业和综合服务体系。港口物流是快速发展的产业体系,是现代物流产业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能够在完成物流供应产业的同时衍生出诸多的增值服务。

(三)临港产业集群与临港物流园区

产业集群,是指同一产业以及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企业在同一地理位置上的集中。自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Michael E.Porter,1998)提出这一概念后,研究并利用集群理论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现象。近几年,产业集群理论逐步被应用到港口领域和针对临港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中。临港产业集群是将港口看做产业集群,此时港口之间不仅仅是为货源竞争,而是包括与其他地区在吸引投资方面的竞争,如制造业、仓储和贸易。

临港物流园区是物流园区总概念下的一个具有港口特征的物流经济区域,借鉴国内外经验结合港口特点,临港物流园区是指以港口为依托,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组织和运作效率,改善企业服务为目的的,具有装卸、仓储、运输、加工、包装等基本功能,和与之配套的信息、咨询、维修等综合服务功能的规模化、功能化、信息化物流组织和经济运行区域。

二、太仓港物流发展现状

(一)太仓港基本概况

太仓港位于长江口南支河段的南岸,是江苏省唯一具有沿江、沿沪优势的港口,其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十分优越,是江苏省港口发展中的首要选择之一,先后被批准为国家一类口岸、集装箱运输中转港、江苏省重点建设的第一外贸大港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集装箱干线港。2002年6月,江苏省委书记回良玉在太仓港视察时指出,太仓港具有十分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经济优势,它所具有的这些优势是长江其他口岸甚至是全国其它地区都不具备的。太仓港的大力建设不仅关系到太仓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苏州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江苏省乃至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目前,太仓港开辟的航线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目前已开辟航线上百条,航线密度基本与临近的北仑港航线密度相似。

作为临港物流园区,临江工业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是国内最大的高级油生产基地,如埃克森美孚公司、壳牌、BP公司等,都已经入驻园区。2、是华东地区重要的造纸基地和集装箱生产基地,如玖龙纸业。3、是江苏省最大的PVC生产基地,如华塑集团。4、沿江地区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如国华电力等大型企业集团。5、是长江口重要的石化原料仓储中转基地和高分子材料生产基地,如中国石油、中化集团等。

(二)太仓港物流需求现状

作为江苏省重点建设的第一外贸大港,国家交通部和发改委明确定位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北翼集装箱干线港,太仓港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作为江海联运的最佳结点,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港口航运业快速发展;江尾海头,且深水岸线资源相当丰富的太仓港也必将成为长三角地区港口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表1是太仓港的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图2是历年来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柱形图。

由表1和图2可知,太仓港在这十年间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极速上涨,一大批围绕集装箱和集装箱船舶而开展业务的物流企业也逐渐聚集在太仓港周围,产生集聚效应,带动太仓港发展。太仓港物流需求较大,港口物流园区的发展也吸引一些成熟的物流企业入驻,并开拓业务,也会吸引新办物流企业集聚在此,物流只能如运输、包装、装卸、配送等开始发挥,业务量逐步上升。

三、太仓临港物流园区发展策略

在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下,太仓港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新能源条件,可以在快速发展的物流需求和优越的区位优势的基础上,利用这些资源打造低碳生态港口,制定低碳港口模式建设方案,努力开创港口低碳经济模式。

(一)政策支持

太仓港需要抓住当前契机,举全省之力发展太仓港。从领导层面,专门成立江苏太仓港口管理委员会,副厅级管理机构,加强领导。配备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具有港口、航运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员。对这些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低碳物流发展思想的培训,从思想高度加深低碳在物流发展中的影响,最终影响物流行为,达到物流企业低碳化运行。

(二)做好布局规划,构建综合运输枢纽

目前太仓港口规划体现在港口规划(岸线规划)、港区规划和集装箱规划三个方面。在港区布局和码头规划上,要构建综合运输枢纽,即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和“零换乘”,尽量减少中间环节。

同时加快太仓港保税物流中心建设,争取设立太仓港综合保税区和苏台自由贸易港区。

太仓港保税物流中心以海关封闭监管为核心,具有进出口货物保税、国际物流分拨配送、简单加工增值服务、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物流信息处理等功能,是连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物流集合区域。

保税物流中心与码头联动发展,港口与保税物流中心实现无缝衔接,一般港口货物先落地,然后再进入保税中心,无缝衔接后,节省该物流环节。

(三)鼓励技术设备更新,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成果新工艺

作为太仓临港物流园区的一部分,太仓新港城目前也在建设过程中。太仓新港城是由荷兰德和威与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按照“建设国家级港口工业城市和离上海最近的现代化滨江卫星城市”的定位进行编制规划。新港城总占地面积为52.42平方公里,以“生态港城”理念为指导,形成“一心、两轴、三廊、四区”的总体布局结构。目前道路桥梁、供电供水、邮电通讯、绿化美化等基础配套工程已全面启动。

(四)进一步拓展“陆改水”操作模式

目前,太仓港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将长江经济带的地区资源进行有效拓展。积极争取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开发和扩展内河航运线,利用现有的已成功运营的航线继续开发更多的支线。继续打通太仓港到苏北地区以及苏中地区的航线,让太仓港的货源地区进一步扩散,将货源腹地逐渐推移至江苏中部等地区。在以前苏中以及苏北地区的货物运输只能由陆运的方式运输到港口,并且还要转运到其他港口,这样就增加了运输时间和成本,在这一系列新航线的开通之后,不但减少了运输环节、降低了运输成本、有效提升了经济效益,同时也减轻了陆地运输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五)优化节能减排激励约束制度

物流企业作为临港物流园区重要组成部分,在节能减排中占有很大比重。可以建立有效的激励与问责制度,包括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装卸作业单位能耗和废弃物处理评价考核制度,将能耗和减排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建立鼓励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排放的管理体制,开展群众性的节能减排合理化建议活动等。

四、结语

临港物流园区的低碳发展离不开整个港口系统及临港产业,在建设运营的各个层面和阶段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把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贯彻到港口建设的全过程。太仓港在当前发展形势下,目前物流需求是供大于求,还需要进一步培育运输市场,在管理模式上,可以利用有利的政策支持,采取成立独立经营主体港务集团、集装箱海运有限公司;引进世界知名船公司参与集装箱码头开发建设的发展模式,重点开辟近洋航线,如日本、韩国等,最终形成“大港口、大物流、大产业、大港城”联动发展格局。(作者单位: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低碳经济形势下苏州港临港物流园区发展路径及政策研究”(2012SJD630070).

参考文献:

[1] 陈代芬.珠三角物流园区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2] 余厚新.临港产业区产业选择及发展布局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 李南.河北省临港产业集群与沿海经济带发展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1.

[4] 王海燕.“区港联动”模式下苏州港物流园区发展策略分析[J].科技视界,2012(33).

第7篇:低碳物流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环境修复;物流企业;低碳运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6)03-0046-06

1 引言

良好的自然环境可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因严重污染而受破坏的自然环境则会对经济发展起阻碍作用。不合理的能源消耗,任意排放的工业“三废”已严重污染我国环境,从环境修复的视角,以低碳物流为研究对象,构建物流企业低碳运营模式,可有效削弱我国环境污染的程度,缓解环境修复的压力,为我国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从环境修复视角研究低碳物流运营模式是当前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相对缺失的方面,而针对构建环境修复视角下的物流企业低碳运营模式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成果则更为不足。从环境修复视角分析我国物流企业低碳运营的现状以及揭示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而构建出环境修复视角下的物流企业低碳运营模式,是一个需待解决的理论问题,也是一种基于低碳物流发展我国环境修复事业的实践探索。

2 我国物流企业低碳运营的现状及阻碍因素分析

低碳物流以低碳为发展导向,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率、高效能、高效益为根基,以节能减排为主要手段,在物流企业运营过程中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并充分配置与利用物流资源。我国为实现低碳物流已采取了大量政策与措施,但对促进物流企业低碳运营的效果不佳,其发展现状及所存在的阻碍因素有以下四方面:

2.1 国家低碳物流制度建设已获不小成果,但物流企业低碳发展制度尚未落实

目前我国已实施大量政策措施以促进低碳物流的发展,如对节能减排项目给予专项资金支持、老旧汽车报废更新提供补贴。在低碳经济中物流企业若要追求低碳运营,首先需测算出该企业的碳排放量,而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为当今社会较为认可的核算体系,虽然我国已引入此核算体系,但物流企业尚未落实该体系,导致多数物流企业对自己的减排量和减排目标仍不明确。

2.2 低碳物流意识较为薄弱,要实现物流企业低碳运营还需努力

从社会维度看,世界各国早已积极摸索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和谐共进之路,低碳经济的意识开始渗透到农业、工业、居民生活等方面,“低碳产品”、“低碳生活”等概念随之产生。然而,我国物流业发展起步较晚,正处于产业粗放型阶段,具有工作效率低、专业水平低等特点,因此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耗能量大。我国引入“低碳物流”概念的时间较短,大量中小型物流企业负责人尚未意识到低碳物流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企业尚未形成低碳物流意识与相应运营战略。

2.3 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对低碳物流技术的应用较为落后

我国在仓储、运输和信息等环节的关键技术研发能力比国外较为落后,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尚未获得较大成果,但与物流企业对清洁能源技术的应用水平相比,较低的技术应用水平才是阻碍物流企业低碳发展的关键问题所在。

2.4 低碳物流技术人才缺乏,企业亟须大力培养技术人才

我国大量高校都开设物流工程或物流管理等专业,但开设低碳经济或低碳物流专业的很少;研究机构和高校对低碳物流技术的研究严重缺乏实践经验,而物流企业研发人员对系统知识的全面理解又不够深入。由于我国对低碳物流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从业人员的培训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政策制度体系,因此造成无法满足企业发展低碳物流对技术人才的需求。

3 环境修复视角下的物流企业低碳运营模式的构建

基于上述分析得出:阻碍我国物流企业低碳运营的因素为制度尚未落实、低碳意识薄弱、技术应用较差、技术人才缺乏等。从环境修复视角考虑,物流企业只有构建低碳运营模式,形成低碳运营战略,才能真正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为我国环境修复事业取得佳绩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人类生存、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本文根据以上因素构建“低碳物流园区运营模式”,该模式有效消除物流企业开展低碳运营的障碍,成功实现低碳发展,大大减少物流企业对环境的污染。

3.1 环境修复视角下的物流企业低碳运营模式――低碳物流园区的构建

在政府、制度、经济以及大自然等外部环境的制约下,通过将物流企业、货主与低碳物流园区的协调与整合,形成物流配送中心并将其作为核心企业以构建出核心企业驱动式的低碳物流园区,同时对此园区进行合理规划、确保物流配送中心实现低碳运营,从根源上完善物流企业运输系统,降低碳排放,减少污染,降低能耗,提高效率,确保物流企业的发展遵循可持续性和低碳性原则。构建低碳物流园区运营模式需从供应链角度开展物流活动,将原料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及消费者等供应链参与者作为低碳物流系统的组成部分。首先,对物流配送中心开展低碳物流知识宣传与技术培训,提高其对低碳物流的意识与技术人才的培养;其次,构建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系统,即建立废物交换中心以解决园区内生产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减少“三废”的排放;再次,通过行业监管与政府规划,制定相关政策以倡导园区对低碳物流技术的运用以及督促园区对低碳物流制度的实施;最后,在整个园区中建立高效物流化信息平台,统一控制园区车辆,及时进行信息的传递与交流,提高实载率减少空驶率,具体运营模式如图1所示:

3.2 低碳物流园区内部实施策略

对低碳物流园区内部的构建以及运营过程中的运输安排做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才能达到环境修复的目的,针对低碳物流园区内部构建提出以下几点实施策略:

3.2.1 低碳物流园区运输路径的优化 因低碳物流园区具有大规模的运输量,应加强内部成员的信息共享,合理规划运输路径优化配送路线,尽量减少碳排放量。首先,尽量选择直达路径减少中转,提高物流配送的速度;其次,可通过共享运输渠道和信息,集中配送同一目的地货物,提高运输效率减少碳排放量,同时也能有效满足消费者对快速物流的需求;再次,大力加强物流企业间合作,通过行业监管的手段实现优化物流系统配送节点的目标,减少能源消耗。

3.2.2 建立低碳物流运输体系 “综合运输”方式是指长途、全程、无缝、连续的运输体系。低碳物流园区采用综合运输方式能使各运输方式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合理搭配运输方式,优化协调整个物流运输过程,合理配置车辆运输体系资源,从而建立起低碳物流运输体系,达到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输效率的目的。

3.2.3 合理规划仓库数量 降低运输强度、降低货运强度最直接的办法是通过建设仓库数量,减少运输次数。经济学家麦金农(Mckinnon)通过实证研究给出了一条成本曲线,该曲线清楚描绘出物流各环节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仓库数量间的关系,且Mckin-non汇总出各环节碳排放量最低时的最优仓库数量,有效解决了仓库数量的规划问题。园区运用Mckinnon的成本曲线进行仓库的规划与构建,可大大降低运输强度、减少碳排放量。

3.2.4 碳益建筑的建设 碳益建筑是指对建筑材料采用多项革新技术以降低能耗的建筑。采用最优最新技术材料、最新绿色建筑技术(如太阳能技术)来修建低碳物流园区的建筑,可大大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达到良好的减排效果,同时也实现了高效率、低成本的建设目标。

3.2.5 低碳物流新技术的应用 对低碳物流园区的车辆采用最新技术(如使用清洁能源技术或混合动力汽车以及引进能源利用率较高的引擎技术等),可大大减少运输能耗以及碳化物的排放。

4 环境修复视角下的物流企业低碳运营模式的绩效评价

环境修复视角下的物流企业低碳运营模式――低碳物流园区在实际运营当中能否适用以及适用程度如何,需采用定量的方法对该模式的绩效进行评价。本文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改进的AHP)与物元分析法(MEA)对该模式进行绩效评价。

4.1 绩效评价方法介绍

4.1.1 改进的层次分析法(改进的AHP) 本文基于传统AHP采用改进的三标度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权重的大小,其基本步骤如下:

(1)将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得到比较矩阵:

(1)

(2)计算得出最优传递矩阵C=(cij)n×n,

(2)

(3)将矩阵C转化为判断矩阵(即一致性矩阵P),P=(pij)n×n,pij=e×p{cij} (3)

(4)一致性矩阵P中各行元素乘积得矩阵M:(4)

(5)归一化处理向量k=(k1,k2,k3,…,wn),得,则最大特征根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w1,w2,…,wn)为所求权重系数向量。

4.1.2 物元分析法(MEA)给定事物的名称N它关于特征的量值为v,以有序三元组R=(N,c,v)Real作为描述事物的基本元,简称物元。若用n个特征1,2,3,…n及对应的量值v1,v2,v3,…,vn来描述事物Ⅳ,则R为n维物元,表示为R=物元分析法步骤如下:

(1)确定经典域与节域。若将划分的第i个等级用Pj表示,i为P对应的n个评价指标,vji是Pj关于i的量值范围,称为经典域,记为:,若Pp为全体评价等级,vpi为关于i的量值范围(即P的节域),记为:

(2)建立待评价物元矩阵。基于待评价对象,将所测得的数据以及分析的结果用物元表示:

其中vi为P关于i的量值(即P检测所得各评价指标的具体数据)。

(3)定待评价对象P对各等级i的关联度函数。在物元评价中,关联函数表示当物元的量值为实轴上的某一点时,物元符合要求的取值范围的程度,它使不相容问题定量化。第i个指标数值域属于第j个等级的关联度函数表示为:

(5)

其中,

(6)

(7)

(4)求关联度与定评价等级。P关于等级i的关联度为:(8)

其中λi是由改进的AHP法所确定的每个指标的权重。若

Kj0=maxKj(P)(j=1,2,…,m) (9)则P的等级为j,且有:

①当0≤Kj0

②当-1≤Kj0

③当Kj0≤-1时,表示i不符合某等级j的要求,不具有转化为符合该级标准的条件,且其数值越小表示离该级标准越远。

4.2 环境修复视角下的物流企业低碳运营模式绩效评价

基于上述绩效评价方法,通过对10位环境治理专家和低碳物流专家进行调查访谈,按照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的递阶层次结构,得到了模式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各划分等级的经典域和节域,如表1所示。

4.2.1 确定各指标权重 根据对10位环境治理专家和低碳物流专家进行的环境修复视角下的物流企业低碳运营模式绩效评价调查的结果,基于改进的AHP方法,利用软件计算得出最优传递矩阵C、向量K以及最后得到所求权重系数向量W。其中,一级指标“规划”所对应的二级指标的最优传递矩阵C1、一致性矩阵P1及最终权重W1分别如下所示:

w1=(0.195 0.322 0.232 0.251)

同理可得其他指标权重分别为:W2=(0.3150.385 0.300),W3=(0.284 0.322 0.394),W4=(0.2470.207 0.229 0.317),以及一级指标权重W=(0.2890.255 0.231 0.225)

4.2.2 构建园区运营模式绩效评价物元模型 为10位专家介绍低碳物流园区运营模式以及实施策略等相关内容后,专家们根据表1中的各项指标对该园区运营模式进行绩效评价。本文对评价数据进行统计,最后确定了待评价物元矩阵为:

4.2.3 关联度计算利用(5)-(7)式可得出二级指标关于各等级的关联度见表2。

再根据由改进的AHP法所得的各指标的权重,以及各类别等级的关联度,按照(9)式得出园区运营模式绩效评价结果见表3。

由评价结果可知,环境修复视角下的物流企业低碳运营模式一低碳物流园区,在建设方面评价等级为Ⅲ级,其余三方面的绩效都为Ⅳ级,表明低碳物流园区的绩效水平较高,具较好的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效果,能为我国环境修复事业做出较大的贡献。其中,在规划、运营以及管理方面的绩效都处于[1,0]内,表明按照该低碳物流园区运营模式对各物流企业进行规划、运营与管理,可取得较高的绩效水平;在建设方面,其绩效为-0.11843,在[-1,0]区间内,表明该模式的建设方面不符合等级Ⅲ的要求,但具备转化为符合第Ⅲ等级标准的条件,即在建设低碳物流园区时加大建筑益碳材料、低碳设施设备的使用以及提高环境绿化度,其建设方面就可达到第Ⅲ等级的水平。总之,低碳物流园区运营模式具有较高的绩效水平,对物流企业的低碳运营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同时也能为我国的环境修复事业创造有利条件。

第8篇:低碳物流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绿色物流;碳排放量;绿色仓储;绿色包装;逆向物流

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但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种物流活动(如运输、配送、包装等)的频繁开展,也给社会环境带来了一系列负面的问题,如雾霾、资源浪费、交通拥挤等,这违背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因此,“绿色物流”的概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重视。在日本,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都为发展过程中那些能够减轻环境负荷的绿色物流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而在我国,由于物流业起步较慢,且与环境相结合的“绿色物流”的概念也才刚开始盛行,故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企业往往忽视物流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借鉴日本绿色物流的实施经验,有利于促进我国绿色环保物流的发展。

1绿色物流的概念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活动开展过程中控制物流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1];也就是将环境保护的思想融入到所有的物流活动中,采用各种科技手段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碳排放,形成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设计、生产、运输、配送交付和生命周期支持的整个绿色物流体系,从而形成以低碳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产业体系[2]。

2日本绿色物流的实施与特点

2.1政府的政策扶持与法律约束

为了解决因物流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日本政府从政策和法律方面出台了许多措施。2005年10月1日日本政府通过了《物流综合效率法》,旨在提高企业综合物流效率以降低物流成本和减轻环境负担。该效率法支持企业合理选择地址以便和相关产业进行互动,提高物流效率以促进能源的节约。2006年日本修改并实施了《省能源法》,用以规范合理使用和计算能源消费量。该法要求所有物流企业在运输过程中履行节能责任并如实上报实际耗能情况,对于年运输里程达到3000万km以上的物流从业者,将被作为特定业主加以对待。2010年日本环境省又制定了《变暖对策税》,对所有化石燃料(如汽油、煤炭、燃气、柴油、航空燃料等)进行课税,这是应对CO2排放量及能源消耗量负担的一种强制性举措;同时还制定了具体的税率,以CO2的吨位为单位统一税率课税,汽油课税率则参照欧盟的税率浮动,不低于欧盟的最低税率[3]。2013年6月日本内阁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第5次新制定的《综合物流实施大纲》,从减少物流对环境压力的影响着手,采取积极引进有利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运输车辆等措施,提出要解决“浪费、非效率、非均等化”等问题,以提高整个物流和社会环境的质量。此外,日本政府还大力推动各种绿色环保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减少货车及其他运输工具等的污染物质排放量,通过强制措施普及各种环保车,并支持建设低公害燃料供给设施。

2.2企业的实施特点

2.2.1企业联合实施共同配送

为节约物流配送成本和快速满足客户的需求,日本企业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联合起来实施共同配送。一旦实现共同配送,企业便能够集中管理,并节省各种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车辆的有效利用率。此外,日本企业还整合其供应链上下游的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等,完善其销售渠道,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4]。最重要的是通过实施共同配送,有效削减交通流量,并降低CO2的排放量,实现企业及政府所制定的CO2排放量目标。例如,2013年日本三井仓库物流株式会社与日本两大电子巨头富士通株式会社和夏普株式会社在福冈地区进行合作,共同引入EDI数据交换系统,集中将他们的家电产品运往各个家电量贩中心,实现了大规模的共同配送,使CO2排放量与2012年相比削减了22.9t,排放量削减率达到40.6%。

2.2.2选择使用低排放运输工具

日本国土交通省2013年汽车运输统计年报、铁路运输统计年报、内航船舶运输统计年报及日本环境省2013年温室效应废气排放量吸收目录等数据显示(图1),相比于货车、卡车等运输工具,铁路货运和沿海航运能够大大降低能源的消耗。因此,在铁路运输方面,需要提高主要铁路干线的运输能力,缩短整个配送时间,提高装载、卸运等各个环节的效率。在海上运输方面,充分利用日本有关部门制定的船舶共建制度,大量使用可以转换运输方式的船舶,且能够利用轮船和铁路运输的货物就不再使用货车运输[5]。

2.2.3实施绿色物流技术

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在日本企业中应用得比较广泛,日本的很多企业都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他们重视利用通讯及计算机技术、管理软件等来进行数据处理及沟通。在企业之间,由于存在大量的数据信息交换,他们愿意加大对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以实现企业间的数据共享。同时,在企业内部通过开发并使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企业可以精确地跟踪零部件或小样产品的实时物流状态。新技术和新软件的应用,一方面大大提高物流跟踪效率,缩短订货到交货的前置时间,另一方面也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6]。

2.2.4采用绿色仓储与绿色包装技术

日本企业在选择仓储地址时,通常会考虑到合理布局的因素,尽量减少周边配送的次数,这样在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空载率的同时,也减少了资源的消耗。而在建设仓库前,先对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充分考虑仓库建成之后可能会对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他们还积极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绿色包装方式,以减少单位包装、节约材料和费用。同时,注重运输包装节约化,防止因包装过剩、废弃物增多而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注重包装材料绿色化,尽量采用简化的、可降解的材料制成包装,并尽量进行回收再利用,这样有利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系统,有效减少资源浪费,避免环境污染[7]。

2.2.5重视逆向物流管理

在涉及到产品退回、资源回收、废弃物处理、物品利用和再利用等逆向物流活动时,日本企业一向都很重视改善和加强其与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关系,以加快对逆向物流的管理。召回和退回过程中的各个活动都必须公开化和透明化,针对那些状态稍好的回流产品,经过加工后再进行销售;那些无法再加工的产品将被进行分解,循环利用其零部件;而没有办法处理的产品则将进行报废,且在废弃物处理过程中分开处理危险品和普通品。总体而言,就是循环利用,加强回流产品的综合利用,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减少对环境的负荷[8]。

3中国企业绿色物流的实施状况

3.1运输工具能耗大,共同配送水平低

近几年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环境下,运输包裹急剧增加,大量新兴的快递物流公司迅速崛起,导致卡车运货频率增高,特别是在进入城镇中心后进行包裹配送的最后一公里,出现包裹严重重复投递的现象,造成城镇交通拥堵、噪音和车辆废气污染。同时,多家物流快递配送企业间的竞争使得资源无法得到合理分配和利用,且物流信息系统跟不上,因而很难实现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更不用说实现共同配送。

3.2绿色物流技术水平不足

相比于日本企业在物流信息系统的投入和应用,中国仍较为欠缺。一方面是由于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比较滞后,另一方面是由于这些信息系统使用的前期投入成本很大,实现效益所需的周期较长,很多中小型企业对于这些技术如EDI、RFID等在未来能否带来更高的效益持怀疑态度,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处理信息和沟通,无法与其他关联企业进行系统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企业间缺乏有效沟通,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延长了订货到供应商的交货时间。

3.3仓储布局不合理,包装浪费

目前中国大大小小的仓储很多,但很多都较为分散,布局不合理,管理水平落后,同时自动化、智能化的仓储与搬运等技术、设备较为落后,且立体仓库的普及率不广,占地面积较大,在中国昂贵的土地成本环境下,土地购置费用在仓储中的占比相当高。此外,在电商盛行的环境下,层层包装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很多企业使用的包装材料不可分解,纸箱没有进行回收利用,散放丢弃的纸箱不仅占用空间,还严重影响了环境。

3.4忽视逆向物流,造成资源严重浪费

目前中国很多企业只重视由正常的客户订单配送货物引起的正向物流,愿意对此投入大量资金;而对由不满意产品的退货、生产过剩、残次品召回、包装品的循环利用、废弃物处理及有害物品的回收等引起的逆向物流并没有重视,因为企业认为这些会给企业带来消极影响。但恰恰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企业也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需求,因而该过程中反而需要投入更高的成本。

4日本企业绿色物流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4.1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与实施环境立法,提高企业对绿色物流的认识

日本企业能够积极推动并有效执行各种绿色物流战略,少不了当地政府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和法律法规上的约束。因此,我国政府可采取相应的奖惩制度,对于那些实施各种绿色低碳排放措施的企业或者积极采用先进环保设备、清洁能源的企业给予各种奖励和税收优惠政策。而对于那些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在物流运输仓储等各活动环节不注重绿色环保的企业给予惩罚,收取相应的排污或者碳排放量费用,通过环境立法来约束企业的行为。同时,要加强企业对绿色物流的认识,树立起绿色物流的理念,让其认识到实现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仓储等实质上是可以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还可以切实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满意度。

4.2推进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提高绿色物流技术水平

企业不仅要认识到绿色物流对保护环境有促进作用,还需要依靠完善物流信息系统提高物流技术水平等来促进绿色物流的发展。因此,企业要积极投入开发和使用物流信息系统软件,包括电子数据交换、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

4.3降低运输、仓储及包装等各个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中国企业应向日本企业学习并合理利用不同的运输方式,优先考虑铁路、海运等低碳排放量的运输工具,以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量。提高车辆装载效率,减少空载现象,实现共同配送,以整合各种物流资源来降低物流运输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同时,在仓储方面要合理选择地址并进行布局,减少运输里程和燃料使用,节约运输成本。在包装方面也要尽量简化,避免过多重复包装,尽量使用可分解的、可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以实现包装绿色化。

4.4树立逆向物流观念,学习逆向物流知识

在绿色环保盛行的社会环境下,中国企业要正确认识逆向物流,了解其能够为企业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塑造环保形象,并在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上具有积极效果。同时,应学习建立退货、残次品召回、物料循环使用、报废品和有害品回收处理等逆向系统,提高逆向物流业务水平,实现4R(即减少废物数量、废物再利用、废物循环和废物回收),尽量减少产品或商品的回流量,以提高顾客服务满意度和忠诚度。

5结语

目前,中国绿色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企业对于绿色物流的认识水平也越来越高,但与日本相比,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国家的企业一定要借鉴他们的经验,引入新的绿色物流技术、实现共同配送,利用低碳排放量的交通运输、绿色仓储、绿色包装及进行逆向物流管理,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作者:陈尾云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参考文献:

[1]何衡.绿色物流实施类型及其效果研究[J].物流技术,2009(2):11-13.

[2]赵洁琼.浅析我国低碳物流的发展现状[J].青春岁月,2013(10):431.

[3]昕安.日本低碳物流业崛起之动因分析[J].北方环境,2012(2):12-13.

[4]张晶晶,姜天.电子商务共同配送研究综述[J].中国市场,2013(34):87-90.

[5]翁心刚,姜旭.日本绿色物流发展的状况及启示[J].中国流通经济,2011(1):16-20.

[6]汪建,王群智,骆强,等.中日制造业物流的发展分析(上)———日本制造业物流的发展现状[J].物流技术应用,2011(10):140-141.

第9篇:低碳物流的概念范文

论文摘要:物流伴随着贸易的需求而产生,且迅速成长壮大,并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深远的作用。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化解其对物流产业发展的不利影响,更好地落实中央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本文就物流产业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进行了分析,且关注了后危机时代的物流产业与国际贾易的关系,以探讨物流产业如何度过危机以及物流产业自身长远发展的微观路径。

2008年11月全球金融海啸全面爆发,我国物流业增加值、货运周转量大幅度下降,物流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严峻考验。通常把GDP的增长率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而GDP的增长又是由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最终消费支出和资本形成三大要素所驱动,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验表明,外贸对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对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出口增长率下降1个百分点,会引起投资增长率下降0.6个百分点,消费增长率下降0.5个百分点,进口增长率下降0.8个百分点,净出口增长率下降1.7个百分点,GDP增长率下降0.6个百分点。伴随着经济增长,人类进人了消费社会,对于商品的需求日益增加,物流也由此伴随着货物流通需求的增加而增长,且不断发展壮大,并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分析研究物流与贸易的关系,可以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寻找理论支持和更有效的实施路径,同时也为国际贸易的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提供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一、相关概念的重新界定

1.物流产业

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汪鸣先生提出物流产业是“复合产业”的概念,认为物流产业是“专门从事物流活动的企业集成”。丁俊发认为物流产业是物流资源产业化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或聚合型产业。其中物流资源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平台等。这些资源产业化就形成了运输业、仓储业、装卸业、包装业、加工配送业、物流信息业等等。这些物流资源也分散在多个领域,包括制造业、农业、流通业等等。把产业化的物流资源加以整合,就形成了一种新的服务业,即物流服务业。所有产业的物流资源不是简单的垒加,而是一种整合,可以起到1+1>2的功效。现代物流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将逐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图,是我国十大振兴产业中惟一的服务业。

2.社会物流总额构成

物流需求规模扩大,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保证,特别是对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净出口贸易三大需求增长的支持更为明显。国民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反过来又促进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社会物流总额构成主要由工业品物流、农产品物流、进口货物物流、再生资源物流以及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构成。明确了社会物流总额构成,就可以对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寻找到明确的视角,为我国物流产业的振兴寻找到合理路径。

二、学术界相关研究动态

I.国际环境分析

国外各大机构都对金融危机以及其对国际贸易和物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寻找应急的方案和发展对策。如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的《2008年世界海运回顾》显示,用来预测全球未来经济活动的指标,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从2008年5月至11月初下降了90%以上,这一下降意味着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产生了影响,同时意味着对运输物流服务需求的大幅下降。世界银行2009年3月30日的《2009年全球经济展望预测》显示,预计全球GDP在2009年将会收缩1.7%,这将是记录在案的首度世界产量下跌;预计2009年货物和服务的世界贸易额将会下降6.1%,制造业产品贸易额的下降幅度更大。纽约联储研究并公布了世界经济增长指标显示,世界经济增长减速,有些国家,尤其是发达经济体如美国、日本和欧盟等2008年第四季度的GDP年化季率分别为一6.3%、一12.0%和一6.3%,下降幅度很大。以上研究表明美国金融危机导致世界贸易额的大幅下降,国际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下降,我国出口下降。

2.国内概况研究

何黎明经过调研和统计,分析了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物流业已经产生的不良影响,认为金融危机给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王子先认为,受危机打击最重的先行产业是航空、水运、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业,物流产业继续处于寒冬时期,造船、集装箱产业受关联影响。刘武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已经从进出口相关行业向运输、仓储等物流相关企业蔓延,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扩散。金融危机暴露出我国物流产业的理念、技术、管理、信息水平、规划、标准都处于萌芽或者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水平差距很大;中国抗击全球经济危机的拉动内需、稳定出口和提高服务产业发展水平等措施都需要物流产业支撑;放宽政策限制,让我国本土物流企业发展起来,对于搞活4万亿元投资有重要意义。

3.金融危机前有关物流产业与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国际物流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物流,是伴随着国际贸易的需求而产生的,并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物质基础。物流与贸易之间相辅相成,定性的分析研究已经很多,但定量研究还较少。

杨长春以北美、日本和欧洲三个地区的数据进行研究,并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协整技术对2001-2006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外贸货物吞吐量和进出口总额具有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但物流对贸易的促进作用比贸易对物流的促进作用要稍大一些。侯方森从“现代物流—国际贸易的加速器”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孔原、刘览为了进一步动态分析国际物流与对外贸易两者相互影响的程度,在向量自回归模型基础上研究两者的动态性,利用VAR模型中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进一步研究了两者的动态性,认为由于我国进出口贸易形成的物流服务贸易被国外物流企业分割,从而表现为我国国内进出口贸易对国际物流业务拉动效应不显著,甚至由于国际贸易结构升级,物流服务要求内涵提升,对传统物流企业带来冲击,短期形成因企业再造给国际物流业务所带来的负影响。从国际物流的角度看,通过国际物流(HYL)的脉冲响应分析可知,我国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物流产业的拉动效应非常微弱。

由以上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我国从2002-2009年上半年的净出口总额与我国外贸货物吞吐量—在金融危机之前,贸易与物流之间存在平稳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在金融危机发生后,由于国际贸易的减少,使得物流需求减少;到后危机时代,物流开始带动贸易的发展。

三、后危机时代物流产业与贸易关系分析

金融危机三阶段理论将金融危机划分为危机爆发期、危机深化期和危机恢复期。如果2008年8月之前是国际金融危机第一阶段的话,那么,G8峰会和“金砖四国”首脑峰会似乎向世人释放了另一个信息:国际金融危机可能正在告别全球流动性恐慌的第二阶段,现在应尽早考虑“后危机时代”(从现在开始属于走出危机的第三阶段)世界经济该如何跨越失衡发展的模式,走上富有活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物流与贸易的关系在金融危机三阶段中,表现出不同的状态。

由于金融危机造成的需求减少,国际贸易额下降,外贸货物吞吐量也急剧下降。2009年底二季度,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2.7亿吨,同比增长2.6%,增幅比一季度明显提高。受外贸矿石、原油以及内贸煤炭、矿建材料等运输拉动,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逐月回升,已连续4个月保持增长,其中内贸吞吐量增速显著高于外贸。

根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数据分析,2009年第二季度规模以上港口煤炭及制品吞吐量为6.1亿吨,同比下降6.6%,但降幅比一季度减少6.6个百分点。受国内外煤炭价格倒挂等因素影响,4-6月份煤炭外贸进港吞吐量分别增长2.2倍、2.8倍和4.2倍。完成原油吞吐量1.6亿吨,同比增长6.9%,增速比一季度加快8.5个百分点。进入4月份以后,随着国内炼厂开工率的增加,原油外贸进口数量急剧增长,4-6月份的外贸进口吞吐量均超过1600万吨,为历史最高水平。完成铁矿石吞吐量5.0亿吨,同比增长14.4%,增幅比一季度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外贸进港吞吐量连续4个月出现20%以上的快速增长,主要是国际铁矿石价格大幅下跌使铁矿石进口现货价低于长协价,加之投资拉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建筑钢材需求快速回暖,上半年的外贸进港量已接近2006年全年水平。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597万吨,同比下降11.0%,降幅比一季度减少1.3个百分点,在经历2月份的低点后,出现降幅收窄的企稳迹象。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在经历了连续4个月的下降后于5月份重新恢复增长。受外需影响,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延续了2008年四季度以来的负增长,但降幅呈现波动减小趋势。

从以上数据分析仍然可以得出,外贸货物吞吐量和进出口总额在金融危机的各个阶段仍具有平稳性特征走势和因果关系,但不同的是,在危机爆发期、危机深化期贸易额的下降会带动物流需求的下降,但在危机恢复期,物流对贸易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开始显现。经济增长依赖于净出口、消费和投资,在金融危机后政府出台的产业振兴政策中,物流产业的振兴作为第十个产业出现,由此也说明,振兴物流产业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后危机时代振兴物流产业的微观路径

通过对物流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全面调查和数据收集,分析金融危机对物流产业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在物流业发展整体趋缓的形势下,寻找保证物流产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及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积极贯彻国家产业振兴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管理组织、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加强市场监测分析、完善政策法规体系等。在这些宏观政策的指导下,提出了振兴物流业的微观路径:

1.构建物流运作系统平台,提高物流资源使用效率

2009年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社会物流总额继续增加,预计达117.2万亿元,同比增长21.8%,增加值将达到2万亿元。物流需求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物流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需要建立物流运作系统平台(如图1所示),以满足物流产业发展的需要。嵌人物流信用评估系统和预警机制,减少风险,促进产业调整;整合现有资源有效利用物流主体与物流基础设施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从而大大提高物流主体运营效率;应对重大事件的频繁发生,建立物流产业应急系统;针对金融危机导致物流产业资金链断裂的现状,物流金融的作用日趋重要;发展逆向物流使物流产业走绿色物流之路,为发展循环经济做出贡献。

在物流运作系统平台中嵌人物流信用评估系统,以增加企业之间信用,减少物流交易成本和提高物流服务效率,加快流通速度,并在产业重组的过程中,起到促进物流业结构调整、升级、转变经营发展方式的作用。在物流运作系统平台中嵌人物流信用评估系统,可以使物流企业信用信息的公示和物流企业信用信息的查询更加直接,过滤掉不符合信用标准的物流企业,使风险的防范在最初阶段就得到了加强。

针对危机的不确定性和重大事件的频繁发生,建立物流产业应急系统。应急物流体系有四项主要功能:一是维持社会经济秩序,稳定灾区民心;二是快速抢救受灾物资及各类设施设备,减少损失;三是及时补充物资,保障抢险救灾活动顺利进行;四是快速供应物资,帮助灾区重建。把物流金融引人物流基础平台,拓宽了物流服务渠道,提高物流产业的服务水平,使物流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发展精益物流,适应需求效率性和便捷性的要求。精益物流是指通过消除生产和供应过程中的非增值的浪费,以减少备货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物流企业应该从组织结构、系统资源、信息网、业务系统等全面精益化切入,强调消除浪费,以顾客需求为中心,通过准时化、自动化生产不断谋求成本节约,谋求物流服务价值增值的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现在的客户需求的效率性和便捷性以及日益增高的期望值,传统的物流服务是无法满足的,这样,基于成本和时间的精益物流服务将成为中国物流业发展的驱动力。

2.提升航空物流,满足后危机时代货物贸易的结构变化

中国进出口的下降对物流产业产生的影响,首当其冲的是航运、港口和国际货代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航空货运量从2008年2月下滑,到2009年2月才开始反弹,并呈逐渐上升趋势。

后危机时代,各行业都在积极寻求新的增长点。为了顺应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要求,在社会流通过程中,物流必须适应商流、信息流的要求,根据客户的要求把货物快速、安全、准时、优质地运到目的地。所以,在后危机时代,航空物流的提升成为物流产业能否振兴的又一重点产业。要打造顺应时代要求的现代航空物流业,就必须有效整合当前资源,提升服务品质,建立一体化的服务产业链;调整客货运输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降低价格开拓市场需求,从而完善我国航空运输产业结构。调整机队、航线的关系,发展通用航空和支线航空,突破航空运输业中发展的瓶颈,并从东亚、东南亚区域切人,开拓全球业务,打造全球性或区域性的航空枢纽。通过以上措施,使我国的航空物流成为物流产业发展的经济增长点。

3.完善农村物流体系,使其成为物流产业新亮点

农村物流是一个相对于城市物流的概念,它是指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提供运输、搬运、装卸、包装、加工、仓储及其相关的一切活动的总称。农村既是城市工业制造业的原材料供应基地,又是商品的消费市场。所以,农村物流体系具有范围广泛、功能完整的特性。在完善农村物流体系时需要既注重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又要注重科学技术、信息系统、人员培训全方位的开发利用。

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瓶颈就是节点设置问题。在广泛的地域环境中,分散的单个农户很难自办物流适应市场变化,抵抗市场风险,因此现代物流需要物流主体与之相适应。农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只有创新组织,才能适应物流所要求的规模经济。做好物流节点规划,发挥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回收物流的功能,就可以突破农村物流体系的瓶颈。

4.构建物流金融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

设立物流金融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并使物流业务得到拓展。从全国范围看,金融业严重滞后于物流产业发展的需要,物流融资增长速度的滞后是导致物流效率相对较低的原因之一,也构成经济发展的瓶颈。故而设立物流金融平台对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在后危机时代,中小物流企业对金融的渴望更为强烈,在此提出设立物流金融平台的理念。大的物流公司由于其资金的充裕供给,物流金融平台的建立,既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又可为物流公司提供更多的业务,同时又可以使商流、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更加顺畅,如图2所示。

5.挖掘科研创新潜力,为物流产业在低碳经济时代寻求新的增长点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信息,中国碳排放占到世界总体份额16%,仅次于美国。2009年8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提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而低碳经济的核心概念就是科学发展、可持续、节能减排甚至碳吸收,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实现人民福利的真正增长。

国际气候组织认为,通过信息化发展智能物流是低碳经济的重要支柱。减排潜力最大的便是物流产业,我国物流减排还有极大的空间,我国的交通运输工具综合能源利用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低20%。物流在低碳经济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低碳经济也需要现代物流支撑。发展物流是低碳经济的主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