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呼吸系统疾病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

第1篇: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范文

关键词:呼吸系统;护理;呼吸道感染;病变

现今世界各个国家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1],护理专业也因逐渐增加的老年人口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老年人群体本身就较为脆弱,老年患者在患上疾病之后,病情会表现的更加复杂,恢复时间长,在老年人群体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便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行动会受到极大限制,据相关统30%左右的老年人因呼吸系统疾病而死亡。多病共存是老年群体的主要特点,在临床中的不会有典型的表现,但临床表现极为复杂,给治疗和护理造成很大的困难。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7.5±5.2)岁,50例均为慢性支气管炎以及阻塞性肺气肿患者。50例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45例患者末梢血液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出现增高情况。40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血红蛋白下降情况。46例患者肺功能存在不同程度减退情况,心电图出现改变的患者5例。50例患者入院后都及时接受抗感染治疗以及镇咳治疗,并在治疗前后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2]。

1.2方法 患者在入院之后,护理人员要保持患者病房的整洁度,病房室温保持在18℃~20℃为宜,并保证病房通风,护理人员要及时为为患者更换衣物和床单,空气污染以及有害尘雾污染的预防是护理过程中注意的重点,以此避免患者呼吸道再次受到刺激50例患者入院之后均出现不同程度和合并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在使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治疗之前要及时取患者的痰液进行培养,可采用3%的双氧水在患者咳痰前漱洗口腔,以此防止患者口腔以及咽喉部受到细菌的感染,在取得患者痰液之后及时送检。抗生素的选取要根据患者的痰液培养出的细菌类型为选取依据,在为患者使用前要应该对抗生素的性质进行仔细了解,其中包括药物的半衰期以及溶解性能。在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该对患者的痰液进性状进行仔细观察,以此观察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该记录患者每日的痰量。

在护理过程中,患者若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时,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给予患者吸氧。重症患者在吸氧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若患者在吸氧之后意识逐渐恢复,设备显示患者的身体指标较为稳定则说明患者情况得到了良好的改善。若患者呼吸逐渐变浅,则患者可能出现CO2麻痹情况,此时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加入呼吸兴奋剂并及时对氧流量进行调节。必要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向主治医师汇报,并协助医师对患者进行及时抢救。在护理痰液较为粘稠且不易咳出的患者时,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多饮水,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对适当对患者补液,以此促使患者的痰液能更轻松的排除,同时对患者呼吸道通畅也有良好的保持作用。帮助患者排痰最为有效的方式便是采用超声对患者气道进行雾化以及湿化,在雾化的过程中选取1~5μm雾粒为宜,雾粒小能使药物均匀而缓慢到达终末支气管及肺泡, 有效降低痰液黏稠度, 促进痰液排出。阻塞明显者,可先行导管吸痰。

护理人员要及时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促使患者年老体弱情况以及悲观情绪改善,鼓励患者参与文体活动,引导患者锻炼,以此增强老年患者体内的免疫机能得以增加,保证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2 结果

50例患者通过有效治疗和科学护理之后均好转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24.5±5.2)d,50例患者及其家属多护理较为满意,护理满意度为100%。

3 讨论

呼吸困难的患者应该及时采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①在辅助呼吸时要注意和患者的呼吸频率一致;②在为患者通气的过程中要定时为患者翻身,必要时用吸痰器为患者吸痰,使患者呼吸道保持畅通,在连接管道存在漏气情况以及痰液阻塞患者呼吸道的情况时患者多表现为呼吸不畅,患者气道的阻力也会因此明显增大;③护理人员在患者接受通气治疗的过程中要对患者的呼吸频率进行密切观察,同时送气压力以及机器的运转情况也是主要观察对象,护理人员要防止通气过程中气管出现脱落以及漏气情况出现,并且对患者所吸取氧气的浓度进行控制;④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在患者接受通气治疗的过程中若出现恶心、烦躁以及面色苍白的情况下要及时停止为患者供养,此情况表示患者可能存在氧中毒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向医师汇报,检查患者此种情况是否是因为吸入性酸中毒以及呼吸性碱中毒所导致。本研究中50例患者通过有效治疗和科学护理之后均好转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24.5±5.2)d,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治疗以及护理效果[3]。

参考文献:

[1]孟爱凤.预防高龄肺癌患者手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7):1573-1575.

第2篇: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范文

【关键词】心理护理;呼吸系统;应用

心理护理是通过各种方法调整患者的情绪,优化其情绪来维持中枢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功能的平衡与协调,更好地配合治疗。对患者发自内心的关心与爱护就能将心理护理工作做得更好。[1]患者知道自己患病,入院后在心理上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心理活动。疾病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呼吸系统疾病又大多为慢性复发性疾病,患者面临病情恶化及并发症的威胁,其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入院后多少都有种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情绪,有些人独自消愁、不言不语,有些人故意装作满不在乎,有些人自暴自弃,放弃治疗,甚至抵触情绪严重。[2]合理全面地对此类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对提高疗效和生命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1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

忧虑、烦躁入院后,由于疾病影响,自觉症状明显,对预后情况不了解,往往会产生忧虑及紧张;有些患者病情重,自理能力下降,担心疾病恶化,表现出烦躁情绪。部分患者对反复检查及治疗缺乏耐心,甚至产生抵触心理,会对医护人员的态度生硬粗暴。

恐惧、悲观患者对进行的必要诊断方法和综合治疗措施不了解,在接受不熟悉的医疗操作中会产生恐惧和不安心理。部分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患者,由于症状重,生活质量下降,不能感受到病情的明显控制,会对疾病的预后感到悲观。

丧失信心呼吸系统疾病病程长、病情反复,药物疗效差。在反复治疗过程中,患者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均不同程度的了解,对疾病的恢复缺乏信心。

2心理护理在呼吸系统疾病护理中的策略

2.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信心和谐的护患交往能激励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信心,改善对疾病的消极心理,增强向疾病作斗争的勇气。因此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应自始至终对患者保持尊重、理解、同情、鼓励、关心和支持的态度,尊重患者,了解患者的需要,并尽可能给予满足。[3]治疗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地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经常和患者谈心,多关心体贴患者,使其掌握疾病的发生规律。对优虑、烦躁、焦急的病人,要工作热情、服务周到,使患者感到亲切可靠.同时要善于控制感情,尽力理解病人,切忌与病人发生口角和冲突.要容忍和谅解病人变态心理引起的异常行为如出言不逊,故意挑刺等。医护人员举止稳重,谈吐适度,使病人有安全感和信任感。

2.2掌握心理特点,加强沟通心理护理目的性明确,由于身份、病种、病情的不同,每个患者的心理特点也各有差异,在心理护理中,要通过沟通,了解患者主要心理情况,做到有的放矢。住院患者中焦虑发生率较高,通常表现为紧张和忧虑的心境,易激惹,其严重程度与疾病本身性质有关。针对焦虑情绪的患者,应多给予疏导,鼓励患者发泄诉说,等患者情绪稳定、心情平静时,再帮助其分析病情及预后,提出当前如何配合治疗,启发和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保持良好的情绪,解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2.3做好家属工作,协调社会支持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由于病程长,非常需要医护人员、家属、朋友、单位和社会的关心体贴和安抚,而家属因长期服侍患者,也感到身心疲惫,甚至一些病情严重患者的家属有放弃治疗的想法,家属的言行会对患者心理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医护人员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要向家属作好解释工作,鼓励克服困难,为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每一名护理工作者,不但应有精湛的业务技术,更要在工作中经常深入病房,善于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深入分析、精心护理、不断探索,以适应患者的需要,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4]

2.4增强信心、激发勇气对那些痛苦、绝望、紧张、恐惧、忧郁孤独的病人,除了精心的护理,周到的服务,精神上的支持也是十分重要的。针对不同情绪进行解释、开导、安慰,稳定病人情绪,并将该疾病的医疗技术进展加以宣传,以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病情严重,面临死亡威胁的病人,要创造良好的休养治疗环境,病室清洁、安静、舒适、整齐,使病人的精神和物质得到满足,以提高病人的情绪,产生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美感,增加其生命活力。同时要有充分的应急准备,准确观察病情,迅速敏捷、熟练地进行救治[5]。通过医护人员的态度、语言、行为等有意识地影响患者的感受,使其乐于接受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

3结束语

总之,我们护士经常接触服务于患者,举止言谈,都时时刻刻印在患者的脑海里。多去关心病人,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性格特点、因人而异,因情而施,把思想工作做到病人心理活动之前,把握住院治疗心病这一关。配合临床治疗,加速病人身体健康的恢复,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康伟;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年18期。

[2]刘晓萍;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J].黑龙江医学2008年04期。

[3]王冰;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04期。

[4]杨云慧;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意义[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年05期。

第3篇: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范文

【关键词】 呼吸系统;老年患者;院内感染;护理干预

一所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管理观察标准中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参考指标, 它的高低受到患者自身因素、疾病治疗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的多层影响, 而且还与医院的护理工作质量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医院内呼吸内科是出现院内感染症状最多的科室, 特别是呼吸内科中老年患者较多[1], 受到自身机体抵抗力低下以及疾病因素影响使其更加容易出现感染症状, 所以对其采取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本研究就本院98例2011年1月~2013年2月就诊于本院呼吸科并出现院内感染的患者随机分组进行不同的临床护理模式, 观察其治疗效果, 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98例2011年1月~2013年2月就诊于本院呼吸内科并出现院内感染的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9例, 其中观察组男28例, 女21例, 年龄21~78岁, 平均年龄(52.1±3.8)岁;院内感染出现的时间1~7 d, 平均时间(2.3±0.8)d。对照组男29例, 女20例, 年龄22~75岁, 平均年龄(51.4±3.1)岁;院内感染出现的时间1~8 d, 平均时间(2.4±0.5)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院内感染出现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1. 2. 1 对照组 采取常规的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

1. 2. 2 观察组 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 主要有:①加强具有高危发病因素人群的基础护理措施, 特别是有多种内科疾病并发的老年患者, 应对其实施保护性的隔离, 对于病房内的环境要做到经常打扫, 保持室内空气的通畅, 空气湿度要维持于50%~60%之间, 室内温度维持于22℃左右, 每天定时对病房进行30 min以上的消毒[2], 要保持室内处于低病原微生物的状态, 并且要做好病房患者的健康教育, 取得其充分配合, 保持环境卫生, 禁止随地吐痰, 做好个人的卫生, 对于被污染的衣服或者被褥要做到及时的更换, 对于患者的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 还有嘱咐其家属做好患者的营养补充措施, 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抵御外界病毒的入侵, 更快恢复健康。②在使用抗菌药物时, 临床医师应在血常规以及血培养或者痰培养的指导下进行, 护理人员要遵循医嘱进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在进行健康宣教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知识, 明确给药的剂量以及时间、次数, 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甚至是误用的情况出现。其次应当依据痰培养的结果选用最敏感的抗生素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若使用的是广谱抗生素, 则要避免两种以上的药物同时使用, 避免出现耐药性。可以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 适当对药物进行调整[3]。③对于呼吸系统感染的特性, 可以有针对性的加强院内感染的预防工作, 这些措施包括控制院内人员的流动、限制陪护家属的人数、探访的时间等, 同时要做好病房的清洁、消毒工作, 预防交叉感染的出现, 在传播途径上予以阻断。

1. 3 观察指标及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治疗标准如下:治愈:患者的感染症状得到了彻底的控制, 原发病的治疗没有受到影响, 没有超过预计的治疗时间, 康复出院;有效:院内感染症状基本得到控制, 原发病的治疗没有受到影响, 但是住院时间比预计时间略为延迟;无效:院内感染的症状基本没有得到缓解, 甚至加重, 对原发病的治疗造成了十分大的影响, 住院时间延长。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使用采用SPSS14.0的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 1 院内感染的控制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经过综合性的护理后, 治愈16例, 有效26例, 无效7例, 总有效率为85.71%, 对照组患者经过常规护理后, 治愈12例, 有效19例, 无效18例, 总有效率为63.27%,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时间(3.56±1.54)d, 住院时间(7.46±1.53)d, 护理满意度为97.8%, 对照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时间(5.25±1.84)d, 住院时间(11.29±1.25)d, 护理满意度为78.4%, 可以看出, 观察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护理满意度明显上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出现院内感染可能是由于以下因素导致的:老年人本身的生理开始退化, 肺功能下降, 残气量上升, 用力肺活量以及最大的呼吸流量也出现了很大幅度的下降, 且其呼吸道内的黏液纤毛运动也不断变弱, 有效的咳嗽反射及其呼吸道的免疫防御功能也相应减弱, 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其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发病原因, 且老年患者大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全身各器官的疾病, 这也是呼吸系统出现感染的重要诱因[4]。

所以在对老年院内感染的老年患者进行护理时, 要注意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的锻炼, 使其气道扩展, 加强老年患者腹肌的锻炼, 增加其肺活量, 增强有效咳嗽。同时要做好病房的环境卫生, 避免外界环境的不利因素以及做好患者本身的卫生, 特别是口腔的清洁, 减少口腔内的细菌, 避免其下行至呼吸道出现感染, 如果患者痰液较多, 可以采取雾化吸入的方法使其稀释, 便于呼吸道的分泌物更好排除[5], 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出现, 同时对于抗菌素的使用也要特别注意, 要根据痰液培养的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避免误用或者滥用, 对于老年患者, 在治疗的同时也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 若出现病情变化应第一时间给予对症处理。

经过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后, 观察组的院内感染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上升, 且其感染控制时间以及住院的时间都明显缩短, 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也较对照组明显上升, 这些数据两组之间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侯桂霞.呼吸科患者院内感染相关因素监测及护理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34):9-11.

[2] 张春梅.呼吸科病人院内感染护理对策分析.中外医疗, 2013, 32(19):177, 179.

[3] 张长梅.老年呼吸重症患者院内感染的护理干预.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36):209-210.

[4] 韩宝爱.优质护理服务对老年呼吸内科病人院内感染控制的影响.护理研究, 2013, 27(18):1879-1880.

第4篇: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范文

【关键词】

COPD;呼吸衰竭;BiPAP呼吸机;血气分析;疗效观察

作者单位:671500云南省鹤庆县人民医院内二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常并发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是治疗它的有效方法。我科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对临床上有的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双水平气道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资料62例均为我科的住院患者,均符合COPD的诊断标准及Ⅱ型呼吸衰竭的血气诊断标准[1];其分级标准均达到COPD患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Ⅲ、Ⅳ级,即重度和极重度,其中达Ⅲ级者有47例,极重度者15例。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1例,男45例,年龄45~83岁,均有吸烟史,其中32例有吸“旱烟”史,8例有>10年的矽肺史;女17例,年龄50~78岁,均为农村妇女,其中5例有>10年的吸烟史,17例均有>15年的生物燃料做饭史;62例患者均起病缓慢,病程6~25年,多次住院患者43例,首次住院治疗19例,2组性别、年龄、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予吸氧、抗感染、平喘、止咳祛痰、肾上腺皮质激素、营养支持、纠正水电紊乱及呼吸兴奋剂的使用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加用BiPAP呼吸机面罩正压通气治疗,呼吸机用BiPAP呼吸机,通气采用S/T(自主呼吸定时模式),氧流量1.5~3 L/min。面罩旁孔给氧,吸气压(IPAP) 从6~8 cm H2O 逐渐调至14~20 cm H2O,平均(16.2±2.0) cm H2O;呼气压(EPAP) 设定为4~6 cm H2O,通气时间为每次3 h,2~3次/d。持续应用至病情好转,并根据病情适当调整吸气压、呼气压、氧流量等,维持氧饱和度在90%以上,最终使PEEP尽量达8~12 cm H2O,气道峰压不超过30 cm H2O;与人工气道不同,经鼻(面)罩通气时,PEEP引发峰值压力升高可导致鼻(面)罩漏气和胃胀气,因此PEEP大小应结合间歇性正压换气IPPV综合考虑,以气道峰压不超过30 cm H2O为原则,同时选用的面罩和鼻罩,应以有良好的密闭性和舒适性为原则。本组病例所用PEEP平均10 cm H2O,而峰压皆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呼吸频率、血pH。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情况比较 治疗组患者经过1~3 d无创呼吸机面罩正压通气治疗,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明显减慢,神志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变化 无创呼吸机治疗第2天及3 d后复查血气结果显示,动脉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情况变化比较(次/min)

组别例数

心率呼吸频率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组31102±1386±632±320±3

对照组31101±1298±731±427±4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x±s)

项目

治疗组(n=31)对照组(n=31)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pH7.25±0.067.37±0.077.28±0.067.32±0.07

PaO2(mmHg)56.4±4.295.6±4.854.2±3.569.2±3.2

PaCO2(mm Hg)82.6±3.856.8±4.580.5±3.471.3±3.2

SaO20.82±0.050.98±0.030.88±0.070.91±0.08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反复发作、急性加重的特点,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病情发展时PaO2进一步下降,PaCO2进一步升高,严重者出现意识障碍,如不积极改善通气,往往预后极差。其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气道阻力增高,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形成,使呼吸功耗增加,产生呼吸机疲劳。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患者,吸气时有一个较高的吸气压,可帮助患者克服气道阻力、增加肺泡通气量,同时改善气体在肺内分布不均的状况,促使肺泡中氧向血液弥散,减少无效死腔气量。呼气时PEEP可对抗内源性呼气末正压,防止肺泡萎陷,改善弥散功能,使肺泡内CO2有效排出,从而达到提高PaO2、降低PaCO2目的,是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62例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经BiPAP无创通气治疗,均明显纠正了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改善了临床症状,避免了气管插管或切开及有创机械通气。传统机械通气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增加了患者痛苦,易引起呼吸机相关肺炎,且操作技术要求较高,程序繁琐,费用高,难以在基层医院推广。(鼻)面罩CPAP已成为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的最有效治疗措施之一,能降低PaCO2,减轻呼吸困难,从而降低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构通气的使用,缩短住院天数,降低病死率[2]。对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可适当放宽无创通气适应证,选择自主呼吸能与呼吸机配合,具有排痰能力,且无机械通气禁忌证者。同时尽早上机,及时帮助患者纠正呼吸肌疲劳,改善通气泵功能并促使咳痰,可有效地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在使用前应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使用(鼻)面罩的必要性、正确的配戴方法等,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不断鼓励和安慰患者坚持使用呼吸机,提高依从性。(鼻)面罩大小及松紧舒适度,以增加舒适感,利于患者耐受[3]。注意观察病情,注意湿化,指导患者间断咳痰以保证气道通畅,尽量用鼻呼吸,防止咽干、腹胀及痰栓形成,必要时置胃管排气,加强护理,均能更好提高疗效[4]。在应用过程中若出现呕吐、严重的上消化道出血、低血压、心律失常时应及时停用。对极度危重的呼吸衰竭或无自主呼吸者,无创通气尚不能替代有创通气。对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增多且引流不畅者宜尽早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有创通气。

近年来,无创正压通气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越来越被广泛地临床使用。它具有减少使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及相应并发症、降低对呼吸机的依赖,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等特点。笔者通过疗效观察发现,对于COPD的患者来说,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对轻、中度的患者疗效明显,随着对于无创通气的发展和认识,在重症COPD的治疗中,无创通气治疗的地位也逐渐提高。一般来说,只要患者出现呼吸肌疲劳时就应该应用无创通气。

总之,早期合理使用BiPAP无创通气能避免有创机械通气的多种损伤及并发症,对COPD急性加重期Ⅱ型呼吸衰竭有良好的治疗作用,避免了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降低了插管率,减少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且使用方便,操作灵活,患者痛苦小,更容易被患者、家属所接受,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2] 饶怀庐,历风元,李云华,等.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江西医学院学报,2006,46(1):73-77.

第5篇: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范文

【关键词】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中图分类号】R56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194-01

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中,呼吸衰竭并发症比较常见,并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机械通气能够对于COPD伴呼吸衰竭起到明显的治疗作用。在机械通气中,有创通气的疗效显著,然而能够引发创伤,严重者会产生对呼吸机的长期依赖性[1]。目前常用的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是指在达到撤去呼吸机标准之前,更改为无创机械通气,实为COPD机械通气的重大改进。如下将对护理治疗过程做详细介绍。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12月间收治的13例严重性呼吸系统衰竭且进行有创-无创机械性通气护理的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范围在60-78岁,患者年龄平均值为70.3岁。患者平均患COPD的时长为17年。其中,共有4例肺部感染、3例糖尿病、冠心病2例、高血压病2例、肺性脑病共1例。患者均存在咳痰、咳嗽和气喘等症状,气道痰液较多且颜色异常,肺部干湿型音,经诊断符合呼吸衰竭标准[2]。

1.2 方法

首先,医护人员要提升对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的护理,由于有创机械通气过程中很容易在气管中有细菌的累积,气囊滞留物向下移动等,极易造成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及VAP的发生。针对上述问题,要注意时刻保持患者的呼吸畅通,防止交叉感染和气道损伤,使患者保持合适,防止误吸(头部30°抬高)。另外,要防止患者出现呼吸机萎缩和营养不良症状,因为这些因素都会加重病情,导致不同程度的撤机困难。医护人员要密切注意患者是否存在因气囊长期压迫而导致的气管黏膜坏死等症状,必要时要通过专业的呼吸理论知识配合呼吸机来解决问题。通常,对于资历经验较浅的护理人员来说,日常的呼吸机观察工作难度较大,因此医院要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专科技能和知识的相关培训,并在日常抢救和治疗中,完善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来说,出汗的症状比较常见,护理人员要勤为患者擦浴、更换洁净床上用品;若患者病情许可,可以为其拍身、拍身,以防出现压疮。同时,患者口腔清洁也是十分重要的,由于患者插管原因,其口腔黏膜非常干燥,因此要定时为其漱口,并将分泌物清除掉,这是预防VAP的关键。

其次,为了尽可能避免患者出现精神紧张的情况,应提前将治疗注意事项向患者说明。在导管拔出后,按时提醒患者清洁口腔,多咳嗽,并嘱咐食用温和流食。为患者挑选大小和面形合适的口罩,并在面部紧贴软面罩以防止漏气。在平时的护理过程中,要时刻密切关注检测仪器所显示出的心电信号和血氧饱和度信号,并注意患者面色、血气、神志和呼吸等指标,将呼吸机的标准参数和运行基本情况记录下来,必要时以急救措施来应急。

最后,为所选取的13例病患提供解痉平喘、防治并发症、予抗感染、营养支持及止咳化痰等常规性治疗。在患者入院之初,即刻为其清除分泌物,并指导患者保持适当并为其插管。利用PSV和SIMV模式控制机械通气进程。密切监测患者肺部是否出现感染控制窗,一旦出现立即拔掉内插气管,为其提供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以面罩正压口鼻进行机械通气。根据患者的实际呼吸情况来对PSV水平、氧气吸入量进行调整,控制氧气压力在65-90毫米汞柱、二氧化碳压力在45-60毫米汞柱、呼吸频率低于30次/min(也可将各参数控制在拔管之前水平)[3]。直到患者的病情好转,呼吸自主。

1.3 疗效标准 对患者有创通气时长、脱机时情况、血压、呼吸、心率等进行检测和记录,若指标相比护理之前有所改善,则说明疗效显著。

2 结果

经过医护人员严格精密的消毒隔离和气道湿化、呼吸管理工作,及对有创通气时长、脱机时情况、血压、呼吸、心率等的完善检测和记录。13例患者的各项指标,如心率、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等都呈现出平稳化和正常化趋势,且不存在意外拔管、压疮等情况的发生。基于医护人员的周密监测和准确及时的撤管操作,患者住院周期和费用都显著下降,医疗满意度也有所提高。

3 讨论

在本次临床实验中,我们分析了13例严重性呼吸系统衰竭且进行有创-无创机械性通气护理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有创-无创机械性通气方法一方面能够减少患者治疗费用,另一方面对于临床脱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存在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注意的是,有创-无创机械性通气的关键为寻找合适的脱机点,医护人员对呼吸机操作十分熟练。这就要求医护人员时刻注意患者的咳嗽反射、呼吸等有力与否[4]。在整个过程治疗过程中,缩短插管长度、减少机械通气时长十分重要,是提高呼吸道管理、阻断病菌传播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徐思成;黄亦芬;李萍.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研究[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0, 02 (21):76-78.

[2] 于丽;王喜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0, 06 (18):34-35.

第6篇: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范文

[关键词] 胃肠镜;无痛胃肠镜诊疗术;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0(c)-0163-03

近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肠胃病进行治疗的方法越来越多,肠胃镜作为消化内科较为常用的治疗方式,已逐渐被广泛应用[1]。但是,一旦肠胃镜进入患者体内,就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恶心、疼痛等临床表现,甚至还会存在患者当听到要进行肠胃镜检查时,就不想再继续治疗的现象,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进而增加病发率。随着人们的不断研究,无痛胃肠镜得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并取得显著成效[2]。为了能够更好地探讨对无痛胃肠镜诊疗胃肠疾病全程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分析。选取2014年1月―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胃肠疾病需胃肠镜诊治患者80例作为对象进行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该科收治的胃肠疾病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在21~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5±2.9)岁;对照组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在22~5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4±3.5)岁。

1.2 临床诊断标准

①患者符合胃肠疾病的诊断标准,同时排除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重要器官功能患者。②患者自愿参与该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诊治方法

1.3.1 准备措施 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医护人员需要事先准备好胃肠镜以及手术过程中所使用到的相关药物、设备等,对患者进行胃肠镜治疗调查,对于那些进行过非无痛性胃肠镜检查的患者进行相应的调节,即调整患者心态,让他们能够欣然接受这一治疗,从而减少对该诊治方法产生的畏惧感。同时,还应该了解患者以前是否存在相关并发症,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通过对这些的了解,能够更好地在治疗过程中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做好这些术前护理准备工作,就能为手术的成功率奠定良好基础。另外,手术之前还应该告知患者禁食,最好确保禁食时间为12 h,这样不但能够保证患者胃肠的清洁度,还能够降低手术风险。

1.3.2 操作方法 第一,首先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以便减少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痛苦,然后再借助设备对胃肠进行检查并治疗。一般情况下,在对患者进行麻醉时,都会采用静脉注射的方法,先注射枸橼酸芬太尼,待该药物注射时间在规定期限后,再实施1~1.5 mg/kg的方式进行丙柏酚的注射,等患者完全昏迷后,再进行手术。第二,手术过程中还应该格外关注患者四肢反应情况,如果患者由于手术疼痛产生反应,就必须加大药量,反之,则说明药物剂量的使用恰到好处。第三,患者手术过程中,如果出现严重性的血压下降情况,还应该及时输入麻黄进行急救;如果患者呼吸频率较之前逐渐减小,并出现呼吸局促现象,就应该立即使用阿托品进行急救,以免出现呼吸停止现象。

1.4 护理措施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即健康教育和并发症的防治。观察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方案,包括饮食干预、心理干预、运动干预、出院指导四个方面,具体操作如下。

1.4.1 饮食干预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胃肠疾病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患者住院期间,护士要对其饮食进行科学指导,定时定量,一周内必须低渣饮食,进食清淡及易消化食物,最好告知患者确保每餐八分饱即可。且多吃水果、蔬菜,这样不但能够均衡营养,还能确保每日摄入大量维生素,更好地促进消化。同时,还应该提醒患者戒烟、戒酒。

1.4.2 心理干预 胃肠道和消化系统都是由神经所调节的,而精神又和神经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这就需要患者时刻保持良好的的精神状态,护理人员可以适当的开展各种活动,比如:唱歌等,通过和其他患者的交流,使自己身心愉悦,从而促进胃肠的消化功能。

1.4.3 运动干预 健康的体质能够帮助消化,消化功能也能增强体质,也就是说,体质和消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护理人员要经常组织患者进行身体锻炼,还可以组织跳舞活动,通过对自身身体的锻炼,来提高腹腔压力。另外,身体锻炼还能有效预防便秘,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

1.4.4 出院指导 另外,患者出院后护士还应该叮嘱其格外注意饮食卫生,不能吃那种变质食物,尤其是街边没有任何卫生保障的食品。毕竟过多食用冷食,会出现腹痛等不良症状,严重危害身心健康。同时,由于腹部喜暖怕凉,一旦胃肠道遇到冰冷食物刺激,就会相应的出现痉挛现象,并导致腹部出现绞痛,因此,还应该叮嘱患者时刻注意保暖,夏季入睡时用被子盖好腹部,防止受凉。

1.5 观察项目和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自愿参与作时间和住院时间。②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判定标准: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几乎没有发生不良反应;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患者各项体征有所恢复;无效: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身体不适感严重加剧。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③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常见不良反应如疼痛、呕吐、焦虑等。④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率=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治疗操作时间、住院时间上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在临床恢复情况上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的比较

2.4 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上的比较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暴饮暴食现象日益增多,大多数人由于都在和时间竞争,因此,也就很少注重生活饮食质量[3]。在这样一种情况的影响,也就间接的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尤其是胃肠疾病,发病几率更是快的惊人。所以,必须对这种疾病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

3.1.1 胃肠道疾病因素 俗话说:“病从口入”,消化系统的变化无常和饮食有着密切关系,比如:长期食用粗糙、过硬食物,或者是吃饭速度较快等,都会使食道和胃肠道遭到严重损伤[4]。另外,饮食不规律,也就会造成各种功能消化不良等。

3.1.2 饮酒过量 如果日常生活中经常性的饮酒,会造成急性胃粘膜,甚至还会引起肝炎、肝硬化等,这些疾病的发作会导致严重的恶心、腹痛症状[5]。

3.1.3 吸烟 众所周知,吸烟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但是,吸烟对消化系统所产生的影响,人们却是不知道的。从诸多临床症状上来看,吸烟和消化系统有着密切关系,烟草中所含有的尼古丁可以损害到胃粘膜[6]。因此,吸烟人群的胃溃疡在治疗后,伤口愈合难度大。

3.1.4 不良情绪 如果人们长期处于精神紧绷、愤怒状态,也就间接的影响到胃的消化功能,容易引发胃炎或者其他消化性疾病[7]。

3.2 胃肠镜诊治

3.2.1 传统胃肠镜 以往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所使用的胃肠镜检查方法还存在诸多弊端,无论是技术,还是方法上,都存在问题。不但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疼痛、恶心等症状,还会间接的导致血压升高、脑溢血等。如果过程中不进行麻醉,患者很容易疼晕过去。再加上诸多患者从别人口中得知胃肠镜检查比较难受,也就无法接受这一诊治和治疗,在这种情况下,会加重患者病情,甚至还会影响到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8]。从前面所讲述内容可以得知,传统的胃肠镜诊治方法具有疼痛、时间长等弊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很难接受,给检查带来不便,据相关报道结果显示,曾经接受过传统胃肠镜诊治的患者,有3/4的患者不愿再进行检查,1/4一患者对该项检查产生了一定的恐惧感,最终影响到最佳治疗时间。

3.2.2 无痛胃肠镜 近年来,无痛胃肠镜诊治方法作为一种方便、安全、无痛的新技术,逐渐受到广大人们的认可,是目前消化内科疾病诊治过程中最为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但能够使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减轻痛苦,还能通过术前护理人员的讲解,减少患者恐惧感,从而使患者可以完全放心的投入到检查过程中。另外,检查过程中护士指引病人提高配合度,也给医生带来很大的方便,进而更好地进行治疗[9]。该次研究中的80例患者中,采用无痛胃肠镜进行检查全程实施整体护理的患者总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实施整体护理对无痛胃肠镜诊治消化内科疾病不但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还能够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护理方案。

[参考文献]

[1] 杨润芝.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的临床应用疗效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1(3):641-642.

[2] 邓兰俊.探讨消化内科无痛胃肠镜的临床应用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4,17(9):50.

[3] 刘云华,江应平,郭良忠,等.探讨消化内科无痛胃镜临床的应用疗效[J].中国医药导刊,2013,24(12):1963-1965.

[4] 李军宏.无痛胃肠镜诊治消化内科疾病的价值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25(15):225-226.

[5] 谢涛.探讨用无痛胃肠镜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4,27(2):65.

[6] 罗桂金,雷平光.无痛胃肠镜诊治消化内科疾病86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24(11):148-149.

[7] 王晓芳.临床消化内科疾病治疗中无痛胃镜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工程,2013,22(9):35-38.

[8] 周有际.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疾病检查中的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2013,16(10下半月):110-111.

[9] 李强,薛鸿鹏,姜子晔,等.探讨消化内科疾病运用无痛胃肠镜诊治的临床效果[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8(5):86-87.

第7篇: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范文

【关键词】血液系统;侵袭性真菌;人性化护理

在我国,血液系统疾病是一种在临床中十分常见的疾病,由于患者在患有此病后,经常性的进行化疗或者长期的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因此,很容易的导致患者免疫功能的不断下降,从而导致感染。其中,最容易合并的感染就是侵袭性真菌的感染。所谓的侵袭性真菌感染是指患者体内被真菌所侵袭,从而真菌不断的破坏患者体内的组织和器官,由于真菌在体内不断的繁殖和生长,导致患者一些炎症的并发。从目前来看,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死率很好,大约为百分之二十五左右。是一种国际上病死率很好的感染性疾病[1]。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和不断进步,很多药物好手术方法已经能减少血液系统疾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概率。不过一些组织刺穿的治疗方法具有很大的风险。因此对于血液系统疾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来说,人性化的护理尤为重要。为此,对我院近42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和42例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2年在血液进行人性化护理研究,具体的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近期接收的42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和42例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进行

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两组患者均采用人性化的护理。其中,有47例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所有患者的年龄在39岁到84岁之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n,)

组别 n 男/女 年龄(岁) 平均年龄(岁) 病程(月) 平均病程(月)

实验组 42 27/15 39-84 49.4±1.4 1-6 4

对照组 42 20/22 40-76 46.7±0.8 1.2-6.5 4.2

组间比较 =0.000 t=0.000 t=0.00

P值 0.051>0.05 0.068>0.05 0.07>0.05

1.2护理方法

1.2.1护理措施:主要的人性化护理措施包括三方面,第一方面就是黏膜屏障的护理。要对患者的黏膜进行经常的清洗,并及时的进行口腔护理。第二方面就是抗真菌治疗药物的护理。很多抗真菌药物会对患者造成很大的副作用,因此在对患者服用药物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患者的情况,进行药物治疗。第三方面,对患者的病房卫生进行护理,要保持病房的清洁卫生。第四方面,就患者进行严密的检测,防止患者发生异常情况。

1.2.2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教育和心理上的沟通,使得患者和家属能积极的配合治疗,同时,要让患者了解病情中的一些副作用,减少患者的负面情绪。而且,在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后,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体温的检测[2]。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在实验中,对患者治疗过程中搜集和记录的数据全部采用SPSS13软件进行分析,然后采用t方法进行检验,实验结果采用(x±s)表示。

2.结果

对我院近期接收的42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和42例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两组患者均采用人性化的护理。经过各组的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饮食比对照组的饮食更有规律,并且住院时间也对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长。而且实验组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的家属满意度。(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的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出院时的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饮食规则 侵袭性真菌感染 按时治疗 住院时间(d) 患者或家属相关知识掌握 家属满意率(%)

实验组 42 32 2 42 45 42 90

对照组 42 24 0 42 36 42 62

6.32 5.78 5.55 12.31 4.39 11.82

P值 <0.05 <0.05 <0.05 <0.01 <0.05 <0.01

3.讨论

临床中,血液系统疾病是十分常见的,通常情况下于患者在患有此病后,经常性的进行化疗或者长期的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因此,很容易的导致患者免疫功能的不断下降,从而导致感染真菌感染。而目前一些通常的治疗方法就是抗真菌治疗,这种治疗会使得患者对抗真菌的药物才升强烈的反应,从而并发一些其他的症状[3]。主要的症状有头疼,发热,低血压和心率减慢等等。大部分的抗真菌治疗基本都是保守治疗,不断的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患者治愈后的护理。因此,在临床中对于血液系统疾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护理是十分的重要的的,要对患者进行人性化的护理,主要包括黏膜屏障的护理、抗真菌药物治疗的护理、病房卫生的护理和监控护理四项。此外,对于患者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减少患者的一些负面情况,让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一定的效果。同时医护人员还需要对患者密切的监控,如果患者发生异常的现象,要采取立刻的抢救措施[4]。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血液系统疾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通常情况下,非常容易合并侵袭性的真菌感染,为此,在临床护理当中要充分进行人性化护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血液系统疾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感染率不断的减少,从而使得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更好的康复。

【参考文献】

[1]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即治疗原则[J].中华内科杂志,2012,44(7):554.

[2]秦晶,孙立娣,石磊.12例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27(1):69-70.

[3]李丽燕,付蓉,吴玉红,等.卡泊芬净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4):

第8篇: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范文

【关键词】 危重病性神经肌病致呼吸肌无力;机械通气抢救;护理干预

【中国分类号】 R693.9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499-01

笔者为进一步研究在危重病性神经肌病致呼吸肌无力患者机械通气抢救时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选取我院于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49例危重病性神经肌病致呼吸肌无力患者,分别采用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效果,先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49例危重病性神经肌病致呼吸肌无力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干预组25例患者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34±5.6岁。危象诱因:未治疗5例,感染8例,停药3例,手术2例,劳累3例,情绪不稳定者4例。常规组24例患者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30±7.5岁。危象诱因:未治疗3例,感染7例,停药4例,手术2例,劳累3例,情绪不稳定者5例。两组患者各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生命体征监测,血氧饱和度小于80%立刻进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同时给予抗感染、激素、抗胆碱酯酶药与对症治疗。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常规组实施一般临床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治愈率。

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数据与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125±37.5)小时,明显低于常规组(161±45.9)小时,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治愈率为96%;明显高于常规组83.3%,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治愈率为96%;干预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1.3±5.1)天,明显低于常规组(18.6±4.9)天,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一所示:

表一两组患者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治愈及平均住院时间对比

3讨论

常规组实施一般临床护理,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3.1病情监测:在手术前要检查呼吸机情况,确保正常。当连接呼吸机后要为患者进行监测,观察期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观察患者的呼吸是否与呼吸机同步,若不同步,要根据患者的自主呼吸来调节呼吸机参数。

3.2呼吸道护理:患者在使用抗胆碱酯酶药会增多呼吸道分泌物,而呼吸道分泌物的滞留是影响患者呼吸通畅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一定要选择合适正确的吸痰方式。患者在手术后往往会感觉气道干燥,容易形成痰痂。这就需要做好气道的湿化(①以微量注射泵进行持续性气道滴药;②药物雾化吸入;③呼吸机的湿化瓶要利用蒸馏水进行持续性加温湿化)[1]。

3.3肺部感染护理:肌无力危象发生的重要因素就是感染,本次研究中有15例患者肌无力危象为感染。而危象发生后引发感染,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本次研究中有4例患者死亡,死因均为肺部感染。所以预防感染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给予患者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患者术后均进行消毒隔离,保证病房的干净整洁,要保持通风,确保室内空气清新,痰管要每天更换。

3.4饮食护理:患者肌体无力,不能够自己翻身,活动受阻,长期卧床会发生褥疮。于此,我们可以将患者床褥增厚,每两个小时为患者翻身一次,同时帮助患者进行四肢活动、按摩,防止褥疮的同时还可以预防静脉血栓形成[2]。患者早期可将多种维生素、脂肪乳、白蛋白等进行胃肠外输入,当患者胃肠道情况有所改善时则可进食,饮食要富含高蛋白和高热量,也可给予少量的高碳水化合物。

重症肌无力危象并发呼吸衰竭病情危急,发展速度快[3]。因此,抢救的时机非常重要,临床主要在气管切开术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呼吸机辅助治疗,从而可以维持有效呼吸。而在治疗过程中实施全方位的护理干预则可以有效缓解病人惊慌心理,同时还可以降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本次研究中25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其余患者均进行临床常规护理[4]。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在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治愈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比常规组好,且没有发生因为护理问题而引发的继发感染,效果满意。这说明,在危重病性神经肌病致呼吸肌无力患者机械通气抢救时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减少住院费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唐志洁,刘道中.机械通气在急诊科危重患者抢救中的护理[J].赣 南 医 学 院 学 报.2010,30(1):141~142.

[2] 陈玉丰,张朝霞,曾国华.危重病性神经肌病致呼吸肌无力患者机械通气抢救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30~31.

第9篇: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范文

【关键词】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护理;临床护理;消化系统;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1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59-02

内科疾病的护理根据病情可以划分为急性病期的护理、慢性病期的护理、疾病恢复期的护理、晚期病人的护理以及老年病人的护理等。作为医护人员要针对不同病期和病情的患者进行充分了解其心理状态、病情特点和护理要求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消化系统疾病是内科疾病的一个重要种类,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所上升,这些严重危及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在治疗此疾病中,临床护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病房的设置和安排

消化系统疾病一般可以划分为两种情况。一为急症病人;另一类为慢性病人。因此,在实际情况中,医护人员可以根据病房的设置和安排应根据不同情况来进行考虑。

1.1 急症病人 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胆、胃和胰腺引起的腹绞痛,胃肠道疾病引起的高热或慢性病引起衰竭、脱水、低钾等。这些病人均应安置在危重病室。室内应备有氧气、吸痰器、小急救推车,车上放有急救盘,盘内盛有常用的急救药品,如抗休克药、中枢神经兴奋和必要的器械,如气管插管、注射器、输液管、三腔管等。重病室的床位安排不宜过挤,应便于治疗和抢救。

1.2 慢性病人 胃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肝脾肿大,腹内肿块,慢性腹泻,胆囊疾病,腹膜疾病,肠道寄生虫病等入院作检查或治疗者。这些病人,病情较轻,有的可起床活动。此类病人可安排在6-8张病床的病室内。在不影响病人的治疗下,可组织病人自己料理生活,开展文娱活动,如下棋、看书、读报、早晚户外活动等。病室应当环境整洁、安静、阳光充足、空气流通,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

2 饮食的护理

饮食护理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多数消化系统疾病,都需要饮食治疗的配合,能起到保证营养的供应和辅助治疗及防止并发症的作用。例如急性腹泻病人只服药,注意饮食护理,饮食过冷或过热,过于粗糙或太硬等都会妨碍治疗的效果。暴饮暴食、饮食无定时或饥饱无常可导致消化性溃疡病急性发作甚至导致消化道出血。又如肝硬化、肝炎、胆囊炎等疾病,对于脂肪的消化吸收有障碍,限制脂肪的过多摄入,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各种消化系统统饮食疾病治疗的相关要求,加强管理,督促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按照医嘱进食的要求,疾病对饮食几乎都有特殊的要求。急性胃炎病人宜给流质食物,呕吐严重的病人宜暂时禁食。

消化性溃疡病人饮食宜小量多餐,逐渐增加的原则,定时进食,以免胃窦部过度扩张,增加胃泌素的分泌。进食时应当多加咀嚼,避免急食,因咀嚼可增加唾液的分泌,咽下的唾液可中和胃酸。饮食宜富于营养,餐间避免零食。忌食辛辣、油煎食物,浓茶、咖啡、烟、酒或汽水饮料都要避免。肝硬化病人若无肝性脑病症象者宜给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如果无黄疸则脂肪不需要严格控制。急性胰腺炎病人宜暂时禁食1-2日,以免食糜自胃进入十二指肠促使胰液分泌增多,加重病情。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应当各种消化熟悉系,这样以便于患者疾病的康复。

3 主要症状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有腹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呕血与黑粪便等。

3.1 腹痛 对于腹痛患者来说要注意疼痛性质、部位、时间、有无腹泻及呕吐。要及时测量体温、脉搏和血压,并作好记录。由内科疾病引起的腹痛,可以针刺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关元、中极等穴位止痛。亦可用解痉剂比如说阿托品、颠茄酊、溴苯辛、或用热水带热敷腹部。这些措施都可以达到缓解或止痛的目的。对有腹痛但诊断仍未明确的病人,特别是疑有急腹症的可能者,不可用止痛药,亦不宜腹部热敷或灌肠,应当暂时禁止饮食,严密观察。

3.2 恶心与呕吐 对恶心和呕吐的病人要注意其呕吐的次数,呕出物的性状和数量,呕吐与饮食的关系。病重者发生呕吐时宜协助病人坐起或侧卧,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坠入呼吸道内发生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呕吐停止后可以对病人进行漱口,污染床褥衣被者要及时进行清洁整理。并进一步观察呕吐物,如果有需要要留取标本进行检验。一般而论,频繁的恶心与呕吐可以用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等穴位。有脱水现象者宜补液。

3.3 腹胀 胃肠道内存有过多的气体可发生腹胀,腹胀病人只宜进无渣易消化的饮食。可以作腹部热敷或松节油热敷,无禁忌症者可用肛管排气或灌肠,需要时作胃肠减压。按医嘱可给予驱风药,比如薄荷水等。腹胀亦可由腹水引起,此时应当针对病因进行处理。

3.4 腹泻 腹泻时要注意观察排便次数,粪便的性质,有否腹痛及里急后重,有否脱水等情况。如果需要宜采取部分标本立即送检。腹泻病人宜卧床休息,同时注意腹部保暖,有肠道传染病可能者要立即进行床边隔离。给病人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饮水,需要时宜输液,并要及时注意病人周围皮肤的清洁。

3.5 便秘 对于便秘者来说最好的饮食是要多吃蔬菜、水果以及富含有维生素较多的食物,以促进肠管的蠕动。需要时可以服轻泻剂,如甘油、石蜡油等。或者使用开塞露注入以及灌肠通便等措施。能够起床活动的病人可以鼓励其进行起床活动,特别要注意腹肌的运动。同时医护人员要告知病人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以防止病人便秘。如果因肠道器性质病变造成肠道梗阻而发生的便秘,则不宜服用泻药,而是要针对病因进行处理。

3.6 呕血与黑粪便(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 这种患者要卧床休息,并安慰病人消除顾虑。注意观察病人脉搏和血压,如果病人出现血压降低、脉搏加快、面色苍白、出汗等现象时要立即与主治医师进行联系,并作好抢救休克的准备工作。正在呕血的病人应当禁食,呕血停止后即可给冷的流质食物。出血后一周内不应当作胃肠钡餐检查,每周送大便潜血试验一次,直至潜血试验阳性时停止,加强病情的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