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二生物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任务前:吃透学生,精制导学方案
小学英语任务驱动教学并非传统式的硬性教学组织形式,而是在科学分析学生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基础上,结合英语课标和英语教材的要求,进行任务分解和划分,为学生制定一个细致的导学案。小学是学生接触英语学习的初期,每一堂课都有新生的知识,每一个环节都有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只有在吃透学生,进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角色定位,才能制定出合乎学生发展的具体教学目标,也才能让学生的英语学习任务达成最大限度的匹配度,尽情焕发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力。
例如,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1 Public signs(The first period)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刚性依从教材编排顺序进行班级全体教学,课堂上只有一致的任务和目标,学生只能随从教师反复操练“What does it mean? ”、“It means you shouldn’t……”这个主要教学任务句型,而mean、danger等新教单词在盲目讲解和灌输后,都将其留置课后作业抄写中。这种整体性的任务编排缺乏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和关照,容易忽视“边缘学生”的良性发展。因此,教师应当科学分析学生间的发展差异,对 Public signs 这一课进行任务重组和编排,将mean、 should、litter、cycle、a sign、keep off等单词编入导学案,细化为一个个引导学生学习的小任务,而对于句型“What does it meam? ”和“It means you shouldn’t……”的教学,则应定位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任务渗透在导学案的始终,并将教学目标和任务分为一级、二级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任务中:指导学生,架设成功桥梁
对小学英语教学任务进行科学的分化和重组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和关键,而任务的实施却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小学英语不像语文能够将大部分教学任务供学生自主学习,那种由字母组成的抽象的语言,如果缺乏教师指导,只会陷入学习的困境,因此,在精制一份包含各级任务和目标的导学案后,教师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应当加强指导,引导学生正确拼读和运用单词和词组,并学会查阅英文字典,随时指引和监控学生的任务实践过程,为学生成功完成任务架设桥梁。另外,教师除了确保整体性教学任务的完成外,应当将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英语学困生和表现一般学生的任务分配和达成上。
例如,在学习牛津英语6A Unit 3 It was there (The first period)时,本课的核心任务和目标(一级任务)是让学生基本了解一般过去时的结构及其用法,二级任务是引导学生“四会”Where’s your ……?、 It isn’t there now、It was there a moment ago、 They’re next to/in front of/on/in/between the ….等句型,三级任务是掌握was、a moment ago等词汇……因此,教师应当严格按照此导学案进行教学指导,多维运用情境教学、互动教学、合作教学和情感教学等教学方式来辅助任务的完成,并始终在教学中扮演主导性角色,对不同的学生怀抱不同层级的任务要求,以赏识之心关照学困生的成长和进步。
三、任务后:评价学生,践行激励机制
没有评价,没有激励,就算不上真正的任务驱动教学。小学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教学,要求学生必须时刻紧跟教学计划安排,按时按量按质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否则将会出现学习的断层,影响学生学习的进度和兴趣。而连续性的学习如果缺乏一定的刺激和诱因来激发内驱,则容易导致英语学习的倦怠。因此,小学英语任务驱动教学必须做好评价和激励的工作,包括对教师任务编排和实施方法等教学的评价以及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结果的激励性评价。
青蓝工程建设计划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一、确定新教师的成才目标、给任务、压担子
为使新教师树立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风尚,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对每一位新教师给予关怀、寄予希望,给任务、压担子,要求新教师虚心好学、勤奋钻研,迅速成才。目标:一年熟悉教学,二年胜任教学,三年出成果。
二、选派骨干教师担任新教师的培养指导工作
1、教育教学指导:
新教师 指导教师(学校发聘书,聘期三年)
丁晓春(政治) 尹建文 中学高级教师 副校长
李云波(政治) 邱晓波 中学一级教师 初中政治备课组长
徐 静(语文)
朱 莉 中学二级教师 初一语文备课组长
吴燕玉(语文)
陆巧娣 中学一级教师 高一语文备课组长
唐儒洁(数学)
顾德刚 中学一级教师
邵俊阳(生物)
陈京疆 中学高级教师 教科室主任
章 杨(历史)
王建仁 中学高级教师 教务处主任
韩 健(英语)
恽亚娟 中学一级教师 英语教研组长
朱爱卿(生物)
陈京疆 中学高级教师 教科室主任
钱雪英(英语)
周彩丽 中学二级教师 初一英语备课组长
吴 阳(数学)
黄燕钧 中学一级教师 初一年级组长
吴 芬(数学)
顾德刚 中学一级教师
濮小军(语文)
陈 洁 中学二级教师 初二语文备课组长
鲁 菊(生物)
章 吉 中学二级教师 高三生物备课组长
张 晔(生物)
章 吉 中学二级教师 高三生物备课组长
周文伟(物理)
王欣言 中学一级教师 教务处副主任
杜 宁(历史)
殷静玉 中学一级教师 历史教研组长
史丽萍(地理)
时常武 中学高级教师 地理教研组长
史可卫(化学)
吴柯军 中学二级教师 高一化学备课组长
2、班级管理指导
新教师班主任
指导班主任
丁晓春 高一⑺
张同江
李云波 初一⑷
朱 莉
徐 静 初一⑸
朱 莉
吴燕玉 高一⑶
徐德友
唐儒洁 高一⑸
冯双松
邵俊阳 高二⑺
孙 晔
章 杨 高一⑴
陈利民
韩 健 初三⑴
恽亚娟
朱爱卿 高二⑶
尹庆丰
钱雪英 初一⑶
黄燕钧
吴 阳 初一⑹
黄燕钧
吴 芬 高一⑻
时常武
濮小军 初二⑶
王小峰
鲁 菊 初一⑴
朱 莉
张 晔 初一⑵
黄燕钧
周文伟 初二⑷
沈 敏
杜 宁 高一⑹
吴柯军
史丽萍 初二⑴
陈 洁
史可卫 高一⑷
周 征
三、建立新教师的定期汇报制度和对新教师的定期考核制度
要求新教师每周听指导老师(或同年级老师)的课不得少于2节;每周交备课笔记给指导老师检查;每二个月向指导老师作一次思想、业务方面的书面汇报;每学期上校级汇报课1次。
要求指导老师全面关心新教师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经常指导新教师的备课、上课和作业批改;每周至少听新教师1节课;每学期期终向学校书面汇报新教师的思想、工作情况。
四、经常组织新教师学理论、讲业务、谈管理
定期组织新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让新教师上岗就能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讲《常州市中学学科常规》,规范新教师的备课、上课和作业批改。谈班级管理、课堂管理,让新教师学会管理、管好学生。
关键词:初二;生物;复习法
针对初中生生物学科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对新鲜知识的感知能力遭遇瓶颈,而由于各个章节的衔接不够也成为了直接导致学生对初中生物学知识掌握水平的不均衡,另一方面初中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所以使得学生应试心理素质产生了巨大改变,而这些心理变化直接导致了学生对生物学习与复习的力不从心感。另一方面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初中的生物学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在结业考试中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所以通常都会选择填鸭式教学方式,以死记硬背的知识点来强迫学生进行复习。还有一部分生物教师擅长应用题海战术,通过对统一知识点的反复练习来让学生加深印象,但从实际教学成果来看,这种复习方式非常容易导致学生的疲倦感,甚至很大程度上让学生在初中生物复习中收益甚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初二学生进行生物学科的复习引导。
一、通过重视复习手段来提升学习效率
首先,要注重对生物复习课的引导。在人教版的生物材料中,教师要通过循序渐进的导入复习来让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从而为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奠定基础。例如在对《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这个章节进行复习的时候,教师便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导入式引发教育手段,以日常常见的一些生命的起源来人手,通过饼图的形式来为同学们展现每一种生物进化的历程和原因,并通过引入立体三维动画来将感官与思维进行有机结合。在比如在复习微生物这部分的时候,便可以通过为学生讲述巴斯德实验来将原本枯燥的初中生物知识变得生动、立体,最终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通过直观的生动教学来辅助复习。在初二进行生物课程复习的时候,我们通常会以生物标本、生物模型、生物模拟立体动画等形式来重新唤起学生的复习兴趣,以一种生动化、形象化和具体化的展示来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例如在复习内脏相关构造的时候,教师便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演示来帮助学生来复习人体内脏的组成和循环过程,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塑胶模型来更直观的对内脏结构进行分析。而对于植物生长发育这部分的课程复习中,生物教师便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在繁杂的学习之余,通过动手实验来对种子的发育进行一种直观的理解。
最后,结合初中生心理特点来通过趣味记忆来提升复习效果。在人教版的生物课程复习中,个别生物教师喜欢把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分割,通过背诵的方式来让学生进行结业考试复习,这样做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够提升学生的应试成绩,但长远上看并不利于新课改的推进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在实际复习中,教师不妨通过趣味记忆来帮助学生进行复习。例如,在对细胞的构成进行复习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通过让学生背诵“膜、质、核、壁”来牢记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构成的;在对生物圈的绿色植物进行复习的时候,教师便可以通过树状的思维导图来对苔藓、藻类、裸子、种子等植物的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结构特征等方面来进行记忆复习;而在《了解自己,增进健康》这节课复习的时候,教师便可以通过结合实际生活状态,来让学生为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打分,通过健康表格填制的方式来模拟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的工作程序,通过这种实践复习来提升学生的兴趣和记忆效果,无论是在初中生物结业考试中还是日后的生物知识应用中,均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通过知识点的复习来提升学生生物知识的积累
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帮助学生得到最优化的复习提升,生物教师可以在对学生进行复习的过程中通过对重点内容的整理成册,并下发给同学的方式来提高记忆能力。同时生物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修时间,通过分配学习小组的形式来对学生的结业复习进行督促和监督。在学习小组中,生物教师可以根据每次测验的成绩来指定学,并定期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考核,通过对知识要点的有效落实和车轮战术来提升复习效果。
三、通过多练、多测来提升学生生物知识的应试水平
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新课标教育,习题训练都是提升成绩的重要法宝。但盲目的题海战术却不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复习效果,个别情况下还会适得其反。所以生物教师在帮助学生复习的过程中,要首先帮助学生树立独立的复习习惯,通过闭卷联系的方式来将模棱两可的知识点进行标记;其次通过讨论和开卷,来将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逐一击破;最后对于一些凭借自己力量无法解决的难题,要寻求老师的帮助,同时做好卷面分析和错题本的记录、翻阅工作,以便及时调整自身的复习方向和复习手段。特别是一些综合性生物知识,教师在复习中更加需要侧重与这种知识的整合处理。尽可能多的寻找一些综合性习题,来帮助学生对整个生物知识体系进行串联性练习与掌握。
关键词:化学教学;物理教学;学科联系
文章编号:1005–6629(2012)7–0008–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之一:“重视学科间的联系,增加跨学科内容。在化学教学中,应加强化学与物理学、生物学和地理学的联系”。
“物理和化学不分家”,有些城市就将物理、化学和生物合并为“科学课程”。南京地区初三化学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初中物理使用的是苏科版教材,二者在很多内容上都有交叉重叠,也有少数不尽相同的内容。
1 初中物理和初中化学有联系的内容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著名的“同化理论”创造人奥苏泊尔认为:“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在学初三化学之前,学生已经在物理课上积累了很多化学知识,表1中列出了苏科版《物理》比人教版《化学》先学习的知识内容。
化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有效地重组和整合,必要时可以改变原有教材的教学顺序和内容,把时间花在更需要的地方,以便提高教学的效率。下面就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知识内容阐述在实际教学中进行的相关改进。
1.1 物理性质
学生在“苏科版”初二《物理》第二单元、第六单元中重点学习过“物质的物理属性”,其中包括硬度、密度、熔点和沸点等等,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课题一中又用了较大篇幅介绍这些知识。化学教师应该了解这点,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出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时更正为“能初步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从而避免无谓地重复,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尽快同化新知识。
1.2 分子的三特征
在学习初三《化学》第三单元“分子和原子”之前,学生在“苏科版”初二《物理》下册通过“放大率达1500万倍的超级电子显微镜获得的碳化硅分子的结构示意图”、“用鼻子嗅气味鉴别醋和酱油”、“酒精和水的混合”等等事例重点学习过分子的三特征,所以化学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分子的三特征应尽量简化处理,可以通过球棍模型或者动画模拟等多种教学手段强调化学变化中分子的分裂和原子的重组,这样的设计更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突出教学重点。
1.3 原子的构成
由于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所以初三《化学》第四单元课题一的教学重难点之一就是“原子的结构及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之间的关系”。但实际上在初二《物理》“探索更小的微粒”这部分内容中,书中不仅详细讲解了原子的结构,还把探究微观粒子的历史人物从汤姆生到卢瑟福都比较系统地列出。因此学生在学习化学这部分内容时已经具有了较好的原子结构的知识储备,化学教师可以借用物理书上的“卢瑟福用巧妙的实验方法收集到原子内部的信息”这句话作为这节课的引言,把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故事结合图片或动画娓娓道来,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实验的三个现象。这样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又锻炼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物质的导电性
在“苏科版”的初三《物理》上册85页,书中提到“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石墨、以及酸、碱、盐的水溶液等”,并且学生通过相关习题强化巩固过溶液的导电性。这对初三化学“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是一个很好的知识铺垫,所以化学课上教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换个角度从微观解释酸碱溶液导电的原因,在这里甚至可以把教材内容灵活处理一下,将盐的概念提前到这里,便于酸碱盐知识的对比,这样的更改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系统化。
1.5 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学习中明确提出控制变量法:“在研究某个因素的影响时,只改变这个量的大小,而保持其他量不变,从而确定这个因素是否影响实验结果”,并且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等很多初中物理实验中,学生曾多次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物理实验方案,对这个方法非常熟悉。因此化学教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涉及到有关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时,比如在实验“CO2溶于水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中,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找变量、设计实验,只有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才能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
2 初中物理中值得商榷的内容
由于学生知识所限,初中物理教材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不严谨的知识,化学教师要及时更正可能有的前概念,避免学生可能出现的混淆。
(1)对于“物质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这个问题,大部分学生在学完初二物理后都认为“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因此在进行初三《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的教学时,必须强调“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粒子构成”,必要时可以展示相关的球棍模型或者图形予以强化更正。
(2)对于“化合物分子”和“单质分子”,“苏科版”的初二《物理》下册是这样定义的:“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化合物分子,如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由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单质分子,如碳原子构成的金刚石就是一种单质。”这部分内容有这样两个值得商榷的地方:
其一,对于“化合物分子”和“单质分子”的定义有些狭隘,因为有些化合物和单质根本不存在分子,比如常见的氯化钠及金属单质。所以初三化学中并不需要从微观角度给化合物和单质下定义,只要求学生会辨别化合物和单质的微观图示。
其二,对于“单质分子”,物理书中出现了“金刚石分子和石墨分子”,并且注明“这些就是碳原子构成的不同结构的单质分子。”这样的说法在化学上是不准确的,因为金刚石和石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不存在单质分子。所以我们化学教师在初三《化学》第六单元讲到碳单质这部分内容时,要特别注意纠正学生这种错误认识,强调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初三化学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认真研读教材及课程标准,更重要的是要去了解学生学过什么、知道什么;不仅要加强初中化学和物理、生物、地理学科之间的联系,还应注意化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联系。只有“知己知彼”,才能沟通“教与学”,使学生在已有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得到尽可能全面的认识,形成良好的教学共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九年级化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八、九年级物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生物老师个人总结1
从事初中生物教学已近十年。经历过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满堂灌教学,现在正积极地投身于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新课改的重要性,以及给广大师生带来的惊喜和收获。在长期的一线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点经验,下面就其中感受较深的几点谈谈个人体会。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种种的原因生物学科在初中各门课程中处于劣势,俗称“副科”,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对于每个生物教师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怎么操作呢?在上生物课前,要让学生产生向往上课的情感,并且在学习课文知识前就体验到生物课的新鲜、独特,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情绪准备。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教学方法是教学所凭借的`形式,它要为教学提供理论指导。不同的教学理念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在传统的满堂灌课堂上通常是以教师的讲述为主,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进行的是被动式的学习,教学方法通常比较单一,这样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而新课改理念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就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进行有机的结合。例如:
(1)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进入新课堂前,用新颖别致的引言创设恰当的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进而引起他们的兴趣。
(2)步步设问,引流而上,体验思考的乐趣。通过设置疑问和设定目标可使学生产生新奇的情绪状态,诱发学习的需要指向学习任务,引导他们进行探索,通过探究解决疑问使学生产生适度的兴趣和焦虑,进行积极的认知和探索活动,获得新知识并进行创新
(3)激发和鼓励学生的表现欲。一定的表现欲往往可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坚持完成某一项任务或工作。对一些性格比较外向,思维活跃,知识面比较广的学生,可故意给他们创造时机表现自己。
(4)引入竞争,满足学生好胜心。学生对一些复杂结构的学习,容易厌倦,且很难完成记忆。在此类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引入竞争,使其变被动为主动,兴趣盎然地去学习和记忆。对一些生理活动过程的记忆也采用此法。
三、合理运用各种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实施课程所需要的资源,就本学科而言,它包括教材、实验室及相应设备仪器、本学科的杂志等书籍、教具、校园及社区内的生物、动植物园、博物馆、网络和电视等。在备课、授课中我注意做到合理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1)充分挖掘教材;
(2)因地制宜,开展教学活动;
(3)准确地使用课程资源;
(4)广泛利用媒体资源,增加学生知识储备。
四、改进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模式不同对被评价者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传统的评价只注重结果,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同样评价模式也要改变,否则课改只能停留在表面。
五、认真及时地作好教学反思
教学中要进行检验并及时记录,便于课后修改。教学中为了使抽象的思维具体化就要通过举例来说明,所举的例子是否恰当而且不失科学性就显得很重要,这一点教师也要思考。教学活动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备课时要准备一定的相关资料,辅助教学并应对学生的提问,备课资料准备的量和有效性同样要受到教学实践的检验,也是教师所要进行的必要的反思。总之,反思是为了提高教学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生物老师述职总结6 时间匆匆而过,这一学期任教八年级七个班生物课,还兼任生物备课组长、生物实验员工作,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爱岗敬业,严谨治教,热爱学生,努力做到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人成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较好的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尽到一个教师应有的职责,现总结如下:
1、注重组织教学工作,重视师生互动,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提高组织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初二年学生的特点是身心发展迅速,两极分化开始,独立意识增强,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是人一生中的关键转折时期。针对这种情况,我借鉴其他资深老师的教学经验,灵活运用软硬兼施、赏识教育等策略,让大部分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2、树立“我的课堂我负责”的理念,打造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构建和谐年段营造良好的学风,离不开良好的教风作表率。从一开始,我就要求自己要珍惜缘份,树立“我的课堂我负责”的理念,抓好这一学年的各项工作。相对于其他年段而言,初二年是学生较易出现两极分化的时期,管理难度较大。一学期来,年段工作算得上是风平浪静,因为我总是督促自己遇事要能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并及时处理。
3、树立“有进步就是成功”的理念,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防止溜生倡导“赏识教育”,对学生的学习以鼓励为主。
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和年段工作方面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待于今后在工作中不断加强,如教学研究有待更深入。本年段教师队伍偏年轻,热情高,经验不足,年段管理引导工作仍需不断在磨合中提升。
生物老师个人总结2
初二生物教材下册,在编写上更注重了学生的观察实验教学,而且增加了讨论、调查和游戏。针对过去教科书比较忽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问题,根据新教材精神,大力强化探究性学习,安排了较多的各类学习活动,如探究、讨论、阅读、观察、实验、实习、制作、解读、设计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倡导探究性学习。为了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发挥新教材的优势,我们研究制定了详细的实验计划,通过一年的教学实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新课标规定的实验教学目标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认真按照新课标的精神来进行实验教学,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生物实验。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使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初步形成了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
通过半年来的实验教学,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与其他同学的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书资料及其它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了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了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了学生爱家乡的情感,增强了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使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在生物实验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与同学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这对于学生走上社会,融入社会是非常有益的。
总之,生物实验课的教学对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半年来的教学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我们要及时总结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缺补漏,更好地进行实验教学。
生物老师个人总结3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理科班生物教学工作,学习必修三模块。针对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在本学期我紧紧围绕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这一个学期高二的教学中虽然面临了很大的压力,但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这也是一个收获的学期,下面我对本学期的教学做以下几点的总结: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教学研讨,并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反思。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育教学方面:
我认真完成学期初制定的教学工作计划,积极参加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在每一次上课前能认真备好课,以及在课堂上能上好每一堂课。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思维方式的指导。并对个别基础薄弱的差生单独辅导,引导他们尽快入门,激起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和自信心,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学习生物的氛围,推动全班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全面推进。课堂上,注重基础,多作知识铺垫,加强督促检查,抓好知识能力的落实。努力提高课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作为一个老师,应该不断学习,注重经验和方法的积累,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虚心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除了抓好课堂之外,在课下我注重与学生交流,为学生解难答疑,关心学生学习之外的生活,努力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经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生物成绩有较大提高,为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抓好本职教学任务的同时,我还与本组其他老师一起,积极进行教学科研,总结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三、业务学习和自身成长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开展好实验教学,是学好行生物的前提条件。生物实验具备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的功能,更有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的作用。在这学期中,生物实验室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紧紧围绕学校的整体工作,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不断推进实验室工作向前发展。本学期,在各位生物教师的配合下,各项实验开展的井然有序。
一、生物实验教学工作方面
期初,学习了《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规范实验室建设,在开学初就制订出生物实验计划,督促各年级生物老师制出了本期该年级的实验计划。由此推动了本年度实验教学有序的有计划的进行。
严格实验准备制度,教师要根据实验计划,演示实验三天前充分准备好仪器、药品,做到准、净、齐和及时,确保实验一次成功。对有些实验,实验教师还事先亲自试验,若有改进的实验或利用自制教具进行教学的,及时向教师说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万无一失。
实验中对有损坏的仪器器严格依照教学仪器赔偿制度实施处罚。实验完毕时,让授课教师及时如实填写实验记录单。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工作,并积极配合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积极参与教师的研究性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参与性。本学期还配合教务处顺利完成初二的实验会考工作。
二、实验室的管理方面
对生物实验室药品与仪器的领用、归还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并始终很好地实施。对药品的保质、仪器的维护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避免了药品的不必要浪费及仪器的损坏。加强日常对药品、仪器的保养、维护工作,延长其寿命,为学校成本开支的节约作出了自己的一分力。如对显微镜、解剖器等教学精密仪器,做到了定期检修、除尘、防锈、保养等工作。对标本类实施了定期检查、防蛀等加以妥善管理。对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药品进行独立存放,实行双人双锁,对其使用进行严格的控制,并做严格登记,切实保证此类药品的安全使用。做到购物有登记,帐目清楚,帐物卡三对应工作。教学仪器的借用严格按照教学仪器借用制度实行登记,如期归还,追还等。对新的实验仪器的性能、使用、操作方法做了充分了解,能熟炼地操作使用。而且积极参与了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工作,进一步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好地配合了实验老师的教学工作。
对玻璃器皿、玻片标本的破损给予相应的赔偿,对生物仪器设备的损坏及时报废,并登记在册,在一学年结束之际,及时向总务处提交报损、报废记录单,同时申请购买缺少的生物仪器和所需的化学药品,以确保下学年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认真做好实验室的水电管理工作和防火、防毒工作,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同时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把实验室的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
一、营造一个创新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辅导者、协调者,积极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敢于质疑。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要鼓励学生大胆阐明自己的观点,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同时,要学会倾听不同的论点,善与学生切磋,共同探讨。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创新时间,独立阅读,思考,质疑,操作,做练习等。教学中,教师要善用想象、联想、求同、发散、逆反、类比、归纳、演绎等方法,促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创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励创新。
二、变革课堂提问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种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教学中,尽管人们大多意识到提问的重要性,但往往只重视提问的数量,而不重视提问的质量。学生探究的兴趣、动力、思维受到了抑制。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无论是设置悬念和疑问,还是诱导和点拔,既要从学生知识水平和教材内容的实际出发,又要留有一段距离,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让他们努力思考,促其产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励他们以高度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兴趣投入到生物学习中去,主动探求,培养能力。如:在学习“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时,把“为什么大树底下好乘凉”?换做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夏天同学在大树底下感觉凉爽,为什么呢?”让学生看书思考,讨论探究,教师有针对性的分析总结。这样,学生既知道了问题的结论,学到了知识,又洞悉结论的产生过程,学到了方法,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有重要意义。
三、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新课改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关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一边倒,一言堂的现象始终难以消除。现代教育要求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观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生本教育”应运产生。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教学的资源、学习的主体;教师既是知识信息的传递者,又是课堂上不同信息的接受者、倾听者、处理者;教学既是预设计划的执行,更是师生、生生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是围绕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形成和创新培养诸方面展开。课堂上,一切问题的结论尽可能的通过引导,让学生探讨争论找到。生物教材中既有大量的生物事实材料又有相当多的说理性内容,如:初二生物八年下册“生物的多样性”一节,其中阿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本节难点,师生可以编排课本剧,搜集资料,表演,展示,分组讨论,使学生获得对此有感性认识,激发他们去思考,区别其内涵和意义。这很好的凸显了学生的能动性和教师的组织者特色,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四、变革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们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们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初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通过化验,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胃、肠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医生会对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二、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规范操作
在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1.安放距桌边一掌(5~7cm);2.对光要目(目镜)物(物镜)通光(通光孔、光源)一直线,光强用平面镜,光弱用凹面镜;3.观察时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一厘米,视野中出现标本颜色或杂质时观察目标即将到位,微调粗旋镜升降,微调细旋使像清晰,找不到目标时缓缓移动玻片标本即可找到。教师规范操作一步,边讲该步的注意事项,边让学生模仿操作一步,教师巡视,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纠正错误操作,如用左眼观察时,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纠正扳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像。用完显微镜擦干净外表,转动转换器,把物镜偏两旁,放回镜箱原处。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先将擦滴取展盖染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书了解每一步的涵义,圈上关键的词语,教师再讲每一步的涵义及注意的问题,边操作边叫学生模仿操作。然后强调注意事项。滴一滴清水,太多易外溢,太少易出现气泡。取材料薄而透明,透光易观察,展平防重叠,轻盖防气泡。气泡与细胞的区别,气泡圆边厚黑,中间亮白,轻压变形。这样学生很快掌握步骤、要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临时装片中的细胞,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在光镜下看不见),然后绘出细胞结构图。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要求,兴奋不已,终生难忘。
三、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的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如在解剖鲫鱼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认为解剖完了,实验就做完了。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实验前编好实验指导,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时准备好硬纸板,在一定的位置写上鲫鱼各器官、系统的名称。做解剖鲫鱼实验时,先让学生观察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然后,按步骤规范操作解剖,将观察后的器官,系统解剖放在硬纸板写好的相应位置上,并在实验指导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结构及功能,教师检查评分。我在下一节课前5分钟小测验,结果63名学生有60名均在90分以上,其余在80分以上。这样通过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思维,培养了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四、对教材要求掌握但难度大的实验进行考查
我们在初一(3)班、初二(2)班进行了实验考查,如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探究种子成分,鲫鱼的解剖等。在上完植物的基本结构后,对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进行考查,这个实验既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又考查了临时装片的制作,也考查了对细胞结构的认识,为后面的生物实验打下基础。我参照了高中毕业生物实验考查《显微镜使用和临时装片制作》的方式及评分标准,三分之一的学生在5分钟内完成,评90分以上;多数在8分钟内完成,评80分以上;极个别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评60分。这样通过实验考查,促使学生认真预习、复习、动手操作。对实验操作差的学生及时发现,加强个别辅导,做到人人过关。这样克服实验仪器少、学生多、难于动手的矛盾,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生物课的兴趣。综上所述,通过实验教学,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认真的科学态度,发展了智力,提高了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提高了生物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初中生物;课程资源;课堂教学;探究学习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生物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实行新课程改革的十多年,实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理念已经身深入人心,新型的教学体系日益完善和健全。然而,部分师生仍旧没有掌握科学的“教”与“学”的方法,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发展,打造高效生物课堂势在必行。
1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主体地位未得到很好的落实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仍没有实现本质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主”,这种教学关系在具体的教学活动由以下两种表现:一方面教学活动围绕教师和教师的“教”展开,教师无形中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丧失了作为学习主体的主体;另一方面“教”与“学”本末倒置,先教后学的教学顺序,不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僵化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对学生的终身性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造成负面影响。
1.2教学方法陈旧状况未得到有效改善
没有新课程理念,教师上课时,不携带生物挂图、实物、模型、生物标本等直观教具。学生不爱学,使生物课枯燥无味。有个别教师“满堂灌”,很少提问学生,没有习题设计,课后动动脑几个问题不给学生解答,听到铃声马上下课。还有一些教师上课时抓不住重点,不会课堂小结,把本节课教学内容从头到尾又讲一遍。
当前,在教学方法上还存在“四个一”现象,一是讲到底,“满堂灌”。不给学生阅读、讨论、思考、互相交流时间,教师“讲灌”包打天下。二是一练到底,“满堂练”,由一个极端走向别一个极端,多数学校学生都有《中学生素质教育丛书》生物能力培养和生物实验报告册,上课讲解对答案,实验课不做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报告册代替生物实验。三是一看到底,“满堂看”。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具体要求,没有检查,没有反馈。名为自学式,实为自由式。四是一问到底,“满堂问:。有的教师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而提的问题,缺少精心设计,提问走形式。
1.3教师教学基本功未能大幅度提高
从板书看,有的教师板书字迹不工整,设计不合理,黑板分三条,第一条黑板不写字,在第二条黑板写板书,例如蝗虫的形态结构综合性比较强,用大括号写不下,挤到第三条黑板上,显得板书不工整。有的教师板书写太多概念、功能都往上写,多数教师不会板画,就是比较简单的图也不敢画,如“洋葱表皮细胞图”,“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图”,“菜豆和玉米种子结构图”,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边讲边画,学生记忆深刻,同时又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
从教态看,有的教师教态不自然,备课不熟练,眼睛离不开教案,双手拄讲台,有的教师在讲台前来回走动,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从语言看,有的教师说不好普通话,主要字读音不准确。例如细胞质的质读成“子”字,脊髓的髓字读成“随”字等等。有的教学语言的语调非常高,自己也意识到了,但是低不下来,噪音大,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从操作看,有的教师讲课时用人体的内部器官模型,脑的内部结构模型,眼球结构模型,蝗虫内部结构模型,拆开后一半会组装不上,投影仪的清晰度调节不好,虚影。
1.4教学效果未能明显提升
很多教师不会设计习题,课堂练习单调,知识反馈不及时,无法矫正。例如讲初二生物第九章第六节人的视觉和听觉,板书写的是眼球各部分结构,练习时把字擦掉,各个结构变成横线进行填空。视、听觉形成,把箭头前后字擦掉变成填空题,选择题写在大白纸上,眼球结构图事先画在小黑板上,练习时多找几个学生到黑板上答题,教师对答题的学生进行评价。都可达到训练的目的。
2打造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对策
2.1 整合生物课程资源
初中生物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图书、实验设备等有形课程资源,也包括参观植物标本、展览馆、博物馆等生活经验的无形课程资源。在课前做好生物课程资源的整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会初中生将生物知识合理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实现生物课程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的有机整合:第一,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中常见的生物,通过近距离的接触或生物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第二,生物课堂走出教室,开展多种形式的户外生物教学,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接受最直接的生物教育。
2.2 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实现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在坚持“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的原则下,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促进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首先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认真研读生物教材,突出生物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其次根据生物课堂章节的具体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做到自主探究、实验探究与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最后重视对生物知识的探索,促进学生个人生物知识体系的构建,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3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
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旨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显然生物科学素养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必须改变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要变学生被动地听讲为动手、动脑的主动参与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在质疑、调查、实验、收集、分析和解读数据、推理、判断和反思等探究活动,使学生既能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又发展了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特别是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还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富有个性化,对情感的体验,科学态度的养成,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也会有很大的帮助,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当贯彻在我们的全部教学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