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范文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第1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范文

一、“分层+引领”:教学目标分层

1.“有的放矢”:明确总体目标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使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科知识融入生动的课程内容,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关注环境和生态,突出应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同时,第四学段“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目标为:了解设计的主要门类和基础知识,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形式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和制作方法,进行创意设计和工艺制作,美化环境与生活,表达设计意图,评述他人的设计和工艺作品,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九年级是第四学段的最后时期,总体的教学目标落实情况关系到每一位初中生是否具备应有的学科素养。因此,教师的所有教学内容、教法、指导与评价等都应围绕总体的目标展开。

2.“分而治之”:细化单元目标

在梳理总教学目标后,细化课时教学新目标。如,九年级上册第4单元《用中国元素来设计》的三维目标就要有区分,针对不同层次的班级,在“过程与方法”的小目标中要求如下。C层次:能够进行艺术设计的基础练习、上色临摹;B层次:选择生活中的一项事物,发挥想象运用中国元素进行创意设计;A层次:通过对中国元素的内涵、纹饰、色彩等的文化理解,熟练运用所学的绘画技法,以独特的视角,提炼出中国元素运用于设计,使设计体现新的文化理念。由此可见,细化的课时教学目标更具有针对性、可测量性。教师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及时了解和掌握班里学生的学习情况,切实地研究教学。

3.“盈科后进”:落实技能目标

美术技能是艺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教学始终,教师必须对此充分重视。由于不同学生的个体基础和能力各不相同,美术技能的分层与落实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美术技能教学目标具体如下。A层次:运用对比与和谐等形式原理,利用多种工具材料进行创意设计,表达意图,形成设计意识。这一层次针对美术技能较高的学生而言,以美术设计类特长生为发展目标。B层次:从形态与功能的关系,认识设计和色彩、造型,运用如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的形式原理,设计物品,表达设计意图。C层次:观察身边的用品,初步了解形状和用途的关系,认识色彩、造型,学习对称与均衡的形式原理,设计并与他人交流设计意图,侧重对美术的兴趣培养。

二、“因材+施教”:课堂教学分层

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生活美的感受能力与对艺术美的鉴赏能力,那么课堂教学是核心阵地。

1.“因班而异”:班级学情分层

重新编班后,各层次班级的学情差异明显。从整体上讲,学优班A层次学生人数较多,同时也有一些B层次、C层次的学生;学困班中一些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存在问题,但也会有部分A层次学生;学中班相对而言整体状况一般、分化不明显。因此,教师应针对不同学情相应调整教法。

2.“排兵布阵”:课堂提问分层

首先,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课堂问题;其次,要合理控制提问量,以B层次学生为主,针对A层次和C层次学生的问题要少而精。课堂提问时间可以安排在导入、课中交流以及课尾的作业展示环节;提问可以面向全体学生,也可以面向部分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剖析,教师不仅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互动交流,而且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是落实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3.“曲意迎合”:课堂作业分层

在布置课堂作业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相应地提高一定的作业难度,使学生通过“完成—修改—再完成”的进阶式作业练习,较快地提升能力水平。其一,加大作业量、提高作业难度。教师可在布置课堂作业时,加大学生的作业量,并提高一定的难度。如,教师布置作业为“单形О的连续循环联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练习量:C层次的学生画出6至9个物象;B层次的学生画出10至14个物象;A层次的学生画出不少于15个物象。同时,教师对作业难度提出要求:C层学生用铅笔线描形式表现;B层次学生先用铅笔再用水笔复勾;A层次学生在B层次的基础上还要画出物象的明暗、立体感。其二,布置拓展性学习的作业。课堂教学时间相对短暂,因此,教师为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外拓展性学习作业,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强美术方面的能力。每个学层班级中都会有热爱美术、基础扎实的学生,也有从未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无论哪种层次的学生,其都可以在课外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个性化学习。课外作业的布置取得了好的成效。如,学优班中的某位学生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卡通画进行课外拓展性学习。她在100多张A4纸大小的画作旁边标注了一些英文单词、科学笔记、数学公式等,很好地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系在一起。这样的拓展作业不仅没有加重学生负担,反而增添了学习乐趣。

三、“激励+提升”:作业辅导分层

1.“抽丝剥茧”:分层性辅导

作业分层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潜能。对于A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启发,在分层练习中要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创作欲望,关注他们将知识与技能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对于B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对其美术知识、美术技能、创作思维等提出更多要求,帮助其完善创作。对于C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把目标放低,让他们多动手、勤思考,必要时手把手教学。教师辅导学生的作业要有针对性,如,在《工业设计的魅力》一课作业分层辅导中,A层次学生的作业(海豚台灯设计)造型比较严谨,但在个性化和创新方面还需要加强;B层次学生的作业(叫铃设计)构思巧妙,但造型能力方面需要加强;C层次学生的作业(兔子笔筒设计)在造型与创意方面都较弱。因此,在学生分层练习时,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辅导方向。

2.“梅开二度”:二次辅导

在艺术设计的课堂中,教师针对学生作业出现的问题会提出解惑建议和技法指导,学生则在修正中获得很大的提升,这可被称为“首次指导”。然而,40分钟是短暂的,首次指导后还会留下一些不足和遗憾。因此,教师应利用课余、新课课堂时间针对批改后的作业再次进行审视,抓住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教学,即二次辅导。这样的二次辅导对于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在《海报设计》一课中,通过首次辅导、二次辅导的两次作业对比发现,无论A层次、B层次还是C层次的学生,在创意构思、构图、色彩搭配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步。他们对审美的判断能力和表现能力都在提高,这有效地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核心素养和能力。

3.“携手共进”:集中辅导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班级中各个层次学生出现的具有普遍性、集中性的问题,教师需要进行集中辅导。如,在九年级《美好宜人的家居环境》一课中,有室内家居如床、沙发、茶几等家具设计,以往学生在绘制时往往会在透视方面出现错误。教师要尽量杜绝这种群体性的错误,需要在设计前进行集中辅导,帮助学生复习透视知识。针对透视问题,教师可以先画一个“box”透视图,在此基础上演示通过切挖、添加设计成简单茶几、沙发等常见家具;同时,教师应在展示环节分析优秀作业中的细节处理、深化透视等知识。九年级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对于空间透视、绘画手法的掌握也很快,教师完全可以打消学生没有设计能力的顾虑。

四、“多样+发展”:学习评价的分层

1.“电掣风驰”:即时性评价分层

对于各层次的学生,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如:在评价C层次学生时,要把评价点放在作业的完成度上;对于A、B层次的学生,需要对达到各层次教学目标的学生给予表扬,对没有到达目标的学生则给予勉励.

2.“循循善诱”:过程性评价分层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与表现、课堂作业等过程评价要分层。对A层次学生的要求可以适当提高;对B层次的学生,则表扬有进步、学习效果较好的学生;对C层次学生的要求可适当较低。如,一些C层次学生的设计作业没有上色或存在明显不足,教师可以暂不评价,让他们重新修改,完成后再评价,要对其循循善诱,以激励为主。

3.“春风化雨”:学业性评价分层

学业性评价分为基础性评价和日常性评价两项。基础性评价主要指期末学校自主命题的考查。日常性评价指学生课堂作业、行为态度等方面的综合,按等级记录。无论是哪种评价,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可以适当地略高于学生的实际学业水平,获得春风化雨润无声的教育效果。

五、成效:九年级设计课教学分层之发展

1.“乐在其中”: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激发

实施教学分层后,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态度更加积极。特别是在设计作品的欣赏环节和自我创作实践环节中,学生往往沉醉于优秀的设计作品,品味设计的独特性,感受美术带来的愉悦感。美术课已逐渐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学科之一,学生能够享受美术教学,其兴趣得到了激发。

第2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范文

由于家庭背景、学习环境、个人心理发展和生理发展水平以及原有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或多或少的个性差异,针对这种差异,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和能力水平将学生进行分层管理教学,这不仅体现教学中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而且更有利于学生取得进步和发展,从而更好地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分层教学理论

分层教学由来已久,它最早由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因材施教”便是它的前身和缩影。不仅在中国,甚至在前苏联、美国,教育界对这种教育方法的态度也是毋庸置疑的。因材施教重在体现对人格的充分尊重,重在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它的实施更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结构,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针对每一位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方法。

实施分层教学,在肯定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多样化、学习多样化、个性多样化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文化,更为每一位学生创设发展平台提供了重要机会,分层教学也为努力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增添了一份力量。

二、分层教学的策略研究

1.调查学生个性差异,归类分组

班级是一个特殊的集体,又是一个参差不齐的集体,因此,要想展开分层教学,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展开调查,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差异和原有认知结构以及原有认知基础差异,制订不同的数学教学计划和学习目标,以达到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了解学生差异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问卷调查、面对面交流以及课堂小测验等方法,通过长时间的了解和认识,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归类处理,将认知情况相类似的学生分成一个小组,通过调试座位,按照分层教学的不同原理进行归类分组,也可以采取一帮一的策略进行分组,视班级管理的具体情况而定。

在分组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不可以让后进生认为教师已经放弃了自己,要讲明分层教学的意义,不然非但不会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反而就会打击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偿失。

2.课堂教学应遵循分层原则,使分层教学渗透到课堂各个环节

一节完整的课堂包括:设置悬念引出新课,师生互动教授新课,课堂提问巩固知识以及课后练习强化知识等诸多环节,教师只有将分层教学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达到课堂分层教学所能达到的良好效果。例如在设置悬念环节,基础较好的学生总能睿智地想出老师接下来将要讲述的内容,回答教师的问题,使教师的教学如鱼得水。而基础较差的学生要么闷不做声,要么人云亦云。这时教师就应该让基础好的学生回答问题,将新课成功引出,既起到对其他学生的引导作用,又避免在课堂上浪费更多的时间。另外,作业也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既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续,又是学习效果的检测。所以,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和数量的作业,通过这种分层让人人都能很好地完成作业,并且不会存在抄袭或不交作业的情况。

在课程改革的新时期,特别是针对学生发展的特殊时期――青春期,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显现出尤为重要的地位,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以分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第3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范文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且班级人数较多,如果按着中等的学生上课,优等生没有动力,冒不了尖,而差生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给以后的学习和相关科目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等生"吃得了", 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因此我们必须摸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而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能以培养数学家、培养少数精英为目的,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目标,使学生能由被动变主动,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对优等生我们应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下等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

二、课题的涵义及研究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分层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全新的学习机会。"

原苏联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对儿童的研究实验表明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所以只要能把成绩和个性指标相近的学生分在一个层内,把教学目标分层化解于教学内容的安排,作业练习的布置,思想感情的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之中。学生们将在原有的程度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日常的教学让我们发现:一个新的知识点在新授之前,肯定有一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就已经掌握不少有关它的知识,有一部分学生只知道它的某一个或少数几个方面,也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一点也不知道。那么在无形中学生就已经被分了类,为了让他们在原有的起点上逐步提高,教师应尽可能的通过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程度,在内心进行分类。这时候我们可以给知识丰富的学生一个机会,让他来当小老师讲解,其他学生可以作相应的补充,同时也给不了解新知识的同学一个好的学习机会。充分调动这三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教师在这里的作用是调控,也就是如何把新知识讲得更加完整而有深度,我们可以通过向讲解的学生提问题来突出教学重点。新授的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的学生可能有着不同的理解,当然在运用上也就存在着差异。有的学生能利用新授知识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有的学生能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主动构建一个自己的知识体系,来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也有一部分学生能够将课堂知识拓展到课外,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此时,全班的学生又因知识的掌握程度再一次进行分层,因此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新知识的巩固与拓展,让优秀生进一步加深知识的理解,让中等生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让后进生对新知识有充分的巩固。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内容和活动方式,允许学生在一定限度内选择不同的学习进度、学习方式学习,教师进行分层施教、分类指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在原有分班体系不打乱的前提下如何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作业和分层辅导,实施分层后的教学班级与不实施分层班的教学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比较。

三、课题研究实施方法

1.学生分层

本年级共有十个教学班,初一入学时有五个英语特色班和五个普通班。特色班的学生基础,学习习惯等较普通班的学生好些,因此我们在原有班级的体系不打乱的情况下,将10个班级分为两层--一类班、二类班(各五个)。选择(1)(4)(5)(6)(9)作为实验班,其他五个班级作为对比班。并把实验班里的学生分为A组(竞赛组),B组(提高组),C组(基础组)。教师的分组要根据半年多来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合理划分。各组里的人员可根据每次大考情况滚动,以调动他们的竞争意识和积极性。

2.分层备课

教师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三组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教案中有所体现,对A组的同学必须有适当的提高题和补充内容。这部分内容由孙雅萍老师负责提出,并交由张静、宁志卓三人共同讨论确定,对于C组同学至少应掌握到什么程度由宁志卓老师提出并提交孙雅萍、张静三人共同讨论确定。

3.分层授课

两类班级在授课时要有所区别,一类班的授课可直接切入主题,放开了,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速度也可稍快些,每节课讨论、独立探索的时间可长些。二类班授课注重复习引入,慢慢过渡到新课,侧重基础知识的讲、练,另外对于同一个实验班级,如何对A、B、C组的同学授课,实现备课中的目标,这是我们感觉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准备在授课时按备课中的要求先达到C组的目标(A、B当然要达到了)。然后让C组同学练习巩固,再让B组同学达到B组目标(A组当然达到了)。然后让B组同学练习巩固。最后再对A组同学提出更高的目标。

4.分层作业

对三个组同学的作业要有所不同。

C组侧重必须的基础题,让他们做熟。B组除了必须完成C组的外,侧重中等难度题,有一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题,A组同学C组题可少做或不做,侧重中等题加一、二道综合知识运用题,注重做考察能力题,尤其在新课结束进入全面复习阶段。

5.分层辅导

第4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初中教学;分层教学;探究

前言

初中阶段在我们求学生涯中是一个重要承上启下阶段,人的未来发展及幸福往往是由这一阶段奠基。因此初中教育对于我们极其重要,不仅家长要注意对孩子的教育,而且教师也要注重用正确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在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下受教育的初中生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即需求不够和跟不上的状况。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以及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提出了分层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提高数学成绩和培养独特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很大的益处。本文就分层教学的方法概念及分层教学的实施进行了探究。

1.分层教学的方法概念

1.1分层教学的含义

在长时间的努力探索下,分层教学被教育者提了出来,并且应用在数学教学上体现的效果非常明显。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的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这种教学方式主要强调三点:第一,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第二,分层次;第三,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提高。例如,某学校的数学教师在了解了这种教学方法跟校长商量后决定先使用一段时间的这种方法。在投入到课堂后经过一段时间发现学生的数学成绩都有了一定的提高。由此可见,分层教学对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1.2分层教学出现的教学背景

长期以来,在初中教学中,教师由于受到传统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都是“一锅煮”、“一刀切”的教育,完全忽略了由于生长环境、生理和心理的差异,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的状况,致使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发展有一些弊端,首先,学生容易失去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第二,学生的各课不能统筹发展,偏科现象严重;第三,和学生的成长目标相背离。例如,某中学一直沿用的是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经过长时间的统计,该校学生的数学成绩整体偏低,勉强达到了教育的要求。因此,分层教育的提出是时势所需。

1.3分层教学的意义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把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教学更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对于学生也有诸多益处,其一,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跟得上教学的脚步;其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其三,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为高中数学的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等。分层教学的效果非常显著,故而学校应该及时的把这种教学方式实施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上。

2.分层教学的实施

2.1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非常大,作为教师,自己的教学方式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了使分层教学能够更好地实施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首先,要提高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其次,更新观念,转变方式,用新课程理念教导教育教学;再三,加强自我反思,促进专业水平。例如,某中学为了更好的实施在数学上的分层教育,定期组织教师到已经实施这种教育方法的学校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争取在本校实行这种教育方法时尽量出现较少的纰漏之处。因此,我们必须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时刻注意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从而可以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能力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2.2课堂上的分层教学策略

教师在课堂上实行分层教学方法时,要清楚地了解每一个学生数学成绩的定位,根据学生对于数学的接受能力分为三个层次,然后在课堂上根据一优,二中等,一差进行分组。但是不要把分类的依据告诉学生,以免出现优生骄傲,差生自卑的现象出现。之后在提出问题后让学生依据小组进行讨论解决问题。例如,某中学在教学上就采用了分小组进行学习的方法,而学生的成绩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必须要有效地实行课堂的分层教学,推进学生课堂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2.3课后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分层留作业

在课堂下教师也要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留课后作业。根据题型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情况对学生进行知识巩固。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完成作业,对数学的学习充满信心,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例如,某学校的数学教师分层次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分别设计了基础型题目、提高型题目和拓展性题目等,并把这些题目分别安排给后进生、中等生和优秀生。这样不仅能保证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而且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成绩提高。

3.总结

总而言之,为了适应时势的发展,分层次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已成为一种为大众所追捧的教育方式,对于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本问题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第二,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分层教育;第三,课后根据学生自身的掌握情况分层留作业。分层教学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提高学生的思维,并且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学生各科能够均衡发展,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迈进。

【参考文献】

[1]盘启键.让“解规律探究题”成为初中生的思维体操.广西教育B(中教版),2013.3

[2]陈静.探索初中数学有效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成才之路,2013.32

[3]刘冰.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初中数学的创新能力.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10

第5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分层次;策略研究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农村中学生还受到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不符合课改的要求。如果按着中等的学生上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等生没有动力,冒不了尖,而差生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给以后接受更高深的知识学习和相关科目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实施分层次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分层次教学”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应用,它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个体差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不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的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分层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全新的学习机会。”

原苏联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对儿童的研究实验表明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所以只要能把成绩和个性指标相近的学生分在一个层次内,把教学目标分层化解于教学内容的安排,作业练习的布置,思想感情的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之中。学生们将在原有的程度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所谓分层次教学是指“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通常是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力倾向)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给予不同的教学”。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

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数学教学必须以人为本,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把他们分为不同的层次。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都不尽相同,进行分层教学能更好地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较快地强化教学效果。

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把它们分为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学习要求的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是在原有分班体系不打乱的前提下如何进行学生分层,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评价。

1.学生分层。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首先对自己所教的学生进行分层。A层:数学基础扎实,思维能力强。B层:数学基础中上,思维能力较好。C层:数学基础中下,思维能力一般。D层:数学基础不好,思维能力不强。对学生分层是动态递进的,要随时关注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

2.备课分层。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在了解学生实际,反复钻研教材大纲和知识层次的基础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3.上课分层。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

4.作业分层。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因此,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的选择。

5.辅导分层。主要是通过抓“课堂补偿”,强化C、D层教学,在作业批改上,对C、D层学生尽可能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可利用放学后组织讲评,反复训练,真正掌握;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处理,每次辅导活动都要有计划,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学生、定辅导效果。

6.评价分层。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学生需要的是鼓励、支持、理解,而不是责骂、埋怨甚至是侮辱。评价不只是放假前填写一纸评语,平时教学的微笑、赞扬、鼓励的动作都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

这个过程中的重点是教学过程和方法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分层原则。问题的提出是思维的开始,但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自卑甚至恐惧时,它将直接阻碍、削弱思维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注重激励因素的作用,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各个层次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越来越爱学,越来越想学,使每个层次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各类学生都能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领略到获得学习的愉悦和欢乐,从而在愉快中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完成向高一层次的转化。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信心。

实施分层次教学,虽同在一班,却分层备课、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评价,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根据学习讨论,分层次教学是当前教改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内外研究的人较多,有广泛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同时作为一个信誉较高的农村公办初中,由于平衡发展不许分快慢班,如何兼顾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因此作为一项实践探索,希望能在分层次教学上取得一些成绩、形成一些经验,努力使学生全面提高。

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教师的教学工作应该是不断创新的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还要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尤其是针对各班的D层学生,这个划分应该只要任课老师心中有数即可,切不可造成有些学生因被划分为D层而产生自卑心理,从而自暴自弃,亦不能将课堂纯粹变成优等生自我展示的课堂,因为一点点的成功而沾沾自喜,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甚至产生自我满足,停滞不前的状况,倘若这样就背离了我们的初衷。

参考文献:

第6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分层施教教学 教学模式探究 具体途径

针对当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体系中的一味追求指标任务、教学途径松散敷衍、实践方法偏离实际、课堂互动气氛沉闷等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瓶颈困境,切实合理地将凸显数学学科教学主体性、针对学生群体层次适配教学的途径方法有机有序地衔接起来,从而在快速有效地调节优化当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的基础前提下,有利助推初中数学教学体系的稳定、协调、长效发展。

一、分层施教教学模式的内涵特征与价值定位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分层施教教学模式基于新课改工程价值理念的一种新型多元的理念模式的集合,它要求教师的教学心态思维突破传统束缚、课堂设计与教学方法凸显创新多元。在教学心态层面,教师需要剔除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秉持踏实、灵活的思维导向;而在具体实际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法创设上,教师则要将相关联的学科知识进行有机串联,实现模式改进、方法创新,侧重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欲望、发散性思考热情以及实践性应用技巧。

(一)学生学习能力的层次划分,因势利导

在进行分层施教模式的课堂教学设计之前,教师必须对学生对于所学课程的基本的预习情况进行整体的调查统计,诸如学生对于所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对于课程的基本知识点的初步理解程度以及学生普遍存在的对于所学课程的知识难点等等,尤其是数学教学具有知识累积性以及学习连贯性的基本特性,必须进行一对一的解剖、分析,前后呼应,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系统,也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具体细化的教学设计,有侧重地安排教学设计的步骤顺序,做到有的放矢。

(二)教学内容的具体设定,细化操作

教师要把教科书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作为基本的主要参照物,同时也要跳出书本的教条束缚,有创造性地在教学大纲规定的范畴内以及学生可以理解接受的程度内,进行适当的创新式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秉持释放学生思考模式的基本理念,鼓励学生进行切实合理的大胆猜想,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思维能量;同时,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坚持“温故而知新”的基本原则,也要触类旁通地引导学生进行参照类比,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激发跨越式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想象力,把释放想象力作为刺激学生创新性思维激烈质变的催化剂,并进行适当切实地具体的引导性手段加以辅助。从而最终在达到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也使得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新层次的提升。

二、分层施教教学模式的更新探索以及创设措施

(一)立足学生实际,增减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整体综合的规划设计。所以这就要求相关教师立足于初中学生的基本实际,从本阶段学生的心智思维、价值情感出发,同时结合互动式教学、生活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新手段新方法的加入,合理切实地将其编排融入实际的分层施教模式的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分层施教途径方法的创设应用之前,教师则需要确立明确严密的备课规划的整体方针。一方面要根据新课改大纲所规定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求,适时增删教材的内容,划定数学知识讲授的范围,将一些偏、难、杂的教学实践价值不大的内容范围予以适当舍弃;另一方面则要突出初中学生的阶段性特点,将一些本阶段学生喜闻乐见的影视综艺、动漫卡通、网络趣闻等等要素巧妙具体地进行转化,譬如将深受初中学生群体喜爱的益智类系列动画片内的剧情内容合理巧妙地融入具体细致的基本概念讲解、原理公理剖析以及重点难点解析等主要教学活动之中,灵活运用突出学科主体价值纵深以及学生主体潜能挖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及探究热情,使得使学生想学数学、要学数学、爱学数学。

(二)紧密结合社会实践的实际应用性

知识如果束之高阁、囿于书本,那么无异于其存在的“空白性”,尤其是在要求频繁进行推理、求证、算写的数学学科中,实践应用就显得不可或缺。教师要将真实的社会实践情境融入课堂教学,通过一系列诸如利用三角函数测量日照下标杆长度、架设跨河桥梁、通过概率算法解释彩票中奖等生活现象,同时也要及时给学生讲述传播基于数学原理而衍生的科学技术、高新设备、概念产品等等。以上手段途径都能使学生自身增强对数学学科所具备的科技性、真实性、准确性。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获取了知识,也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积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诱导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凸显分层施教教学模式的实践性、应用性。

三、结语

分层施教教学模式的引入推进是一项辅、组件化、系统式的综合化实践工程,在整个初中数学教学体系中发挥着改进调节教学架构、更新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效用。进一步落实有效多元的分层施教教学模式方法的推广普及,铺设推进具体细致的创设铺陈的流程步骤,稳步提升学生群体的逻辑探究思维、排列计算技能以及应用实践水准,从而快速稳定地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系统快速、协调、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寇亮.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体会[J].新一代,2011(9).

第7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范文

初中学生个体上的差异性决定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智力水平与学习主动性进行分层教学。文章总结了分层教学的内涵,阐述了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自古以来便提倡“因材施教”,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也指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教育理念,即人人数学观,它体现了数学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使人在学习上存在个性差异,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若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生学习没动力,后进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分层教学”正是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差异,改变统一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为培养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而采取的必要措施。

1 分层教学的内涵

所谓的“分层教学”,实际是在大班教学的背景下,将学生依据学习情况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教育,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制定不同的教学目的、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从而努力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班级学习中,都能在自己已有的程度下获得知识的进一步提升,实现班级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分层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旨在协调班级内学生学习程度的分化,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 分层教学的意义

2.1 分层教学是社会对教学的要求

社会发展需要各种不同的人才,各种不同的人才对数学的需要应该有所不同。国家规定对初中毕业学生要按高中与职高1:1 分流,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学在初中学生完成数学学习的基本任务后,要按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就业发展来进行区别培养。所以分成教学是社会对教学的要求。

2.2 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体现

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被动学习,阻碍了学生潜能的合理发展,甚至让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其主要原因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向班集体的每一个学生以统一的信息传递形式和传递速度去传授知识,而不同个性的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于是,在传授知识和接受能力双方出现了不同步、不协调,从而导致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其原因是未能真正地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此,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势必对传统的教育教学进行改革。为此,我们应该以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起点,从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积极性出发,全面启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实现学生

2.3 分层教学丰富了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还是一种教学方法?对此有不少的争论。我们认为,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并且是一种班级教学形式下的基于学生差异基础上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其理由为:它既是一种教学范式,又包含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主题、目标、程序、策略、内容、评价七要素。在这种模式下,不打破班级教学形式,把学生个体差异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融入个性化教学理念,针对学生的不同实际,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材料、学习条件与学习机会,鼓励学生向各自更高一级的目标迈进,促进学生各种潜能的良好发展。

3 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实施分层教学,不仅仅是学生的分层,它还有更广泛和深刻的内涵。概括来讲,实施分层教学有以下几点策略:

3.1 学生的分层

由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先天禀赋等因素的异同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对学生进行分层,必须要建立在老师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征询学生家长及学生自己的意见,而后确定分层。分层确定之后,应该根据各个时期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和调整。老师应与学生约定进行分层调整的原则和条件,使之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如一段时期里作业和测试情况、学习态度情况等等。

3.2 教学目标的分层

学生的成绩,总难以用一个标准来进行衡量。对于优秀的学生,老师应该定一个教学目标;对于程度稍差的学生,老师也应该有一个异于优秀生的目标设定。在这种有区分度的目标引导下,不同层次的学生才能都有所收获好提高。

3.3 教学方法的分层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目标下,应该才用不同的实现手段,及教学方式。如,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进行探索式的教学方式,对其思维进行更深层次的训练;而对于依靠努力取得成绩的这一类稍差一点的学生,则不妨通过各类题型的讲解以及拔高题目的训练,开拓其视野,使其掌握相对较深的解题思路;对于又差一点的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则显得十分重要。这样,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来讲,都是有益的。

3.4 辅导的分层

在课余时间或自主学习时间,老师对学生采取的辅导方式也应分层。这种分层辅导,有两层含义,一是老师对于优秀的学生,把他们集中在一起,进行专门辅导,这类学生往往提出的都是较深的、思维要求较高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在相互交流中大家都能受益;同时将层次稍差点的学生放在一起进行辅导,以此类推。二是在辅导上发挥学生的作用,毕竟学生与学生在一起相处的时间更多、彼此关系更亲密。其做法是,优秀的学生辅导稍次一点的学生,稍次一点的学生又辅导更差一点的学生,以此类推。这种辅导既可以是问题式的,有问即答,也可以是配对式的,一对一的责任辅导。总之都是有益于学生进步的。

3.5 作业的分层

作业是巩固和提高学生所学知识的中要途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用,才能避免差生在难题面前的受挫和无奈,也能避免优等生对大量基础题的趣味索然,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在作业中得到自己所需的:巩固,还是提高,都能给以满足。

此外,在分层教学的实施中,还有基于学习者生物钟的考虑产生的时间上的分层、基于心里状况的辅导分层等等。总之,应该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初中学校的数学分层教学是对孔子因材施教的现代诠释,可以有效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管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还不十分成熟,存在着一些不足,相信随着其不断发展,定会对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作者简介:尹国伟,男,1968年出生,湖南桃江人,中教一级,主要从事初中数学的教学与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成伟.关于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思考[J].数学教学学报,2009:(4)79-80.

[2]陈明华,林益生.数学教学实施指南(初中卷[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曾继耘.差异发展教学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第8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范文

浅谈如何提高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

用好数学史 教好数学课

谈谈高职高考的数学复习

论数学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关于提高数学教学开放度的探索和思考

关于高中数学模型化教学方法的探析

数学公开课的易位解析

中专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

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目标引领,自学导航——浅谈学习目标的地位和作用

论中职数学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

浅议中职学校数学教学评价体系

数学建模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谈数学课堂提问的部分原则

动生成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基于Moodle的高中数学混合式教学设计——以《等差数列》为例

在数学课中发挥小班化教学优势

浅议中职数学的“教”与“学”

“数学过程”之浅见

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的运动场

谈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完整性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初探

《几何画板》在数学探究性活动中的应用

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电子交互白板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影响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转化后进生

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学习数学

高中函数概念的有效教学策略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三个“什么”

浅析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次教学法

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途径探讨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浅谈变式教学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新课程对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试论新课改下文化课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教师应当做什么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突破与发展初探

新课程下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学初探

拓展学生思维 提高课堂效率

项目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数学教学应加强案例应用

从学生的节外生枝说开去——谈高中数学教学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和谐统一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引入的十种方法

职高数学选择题的间接解法

化归思想在积分学习中的应用

分类讨论解数学题的几种常见情况

灵活思维在高中数学中的运用——以化归思想为例

以退为进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运用

浅谈思维定势在数学解题中的影响

积分上限函数的导数计算方法初探

探求轨迹(曲线)方程的几种常用方法

构造法证明不等式举隅

中职数学问题解决的反思策略

关于高中导数应用教学的思考

走好解析几何入门关——椭圆题型的优化策略

发散思维,培养能力

浅谈如何计算正态随机过程平方的协方差函数

利用向量巧解二面角

你会解已知面积作条件的题目吗

抓住本质特点 简化解题过程

浅析常微分方程的几种解法

利用斜率解决一类分式求值域的问题

级数的相关性质与应用

多角度透视概率问题

第9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小班化初中数学;分层;作业模式

学习数学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如何吸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成绩,这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难题,也对教师提出了诸多要求。小班化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下实行的一种模式,将学生的人数尽量减少,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够做到兼顾公平,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同时还有可能实现“一对一”教学。但是,只采用小班化的教学模式是不能完全实现学生数学成绩提高和教学效率提高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业的布置对数学知识的巩固和使用同样重要,以往的数学作业采用的是“一刀切”的方法,不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如何,都是同样的作业,致使有的学生觉得太难,有的觉得太简单,达不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一、小班化教学模式下的作业布置情况

在当前的教学中采取小班化教学模式,是相对于传统的大班教学而言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学生人数减少,师生间的互动增加,学生能够享受到更加个性化的教育,很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但是作为初中数学知识巩固和提高的重要因素――作业,在小班化教学模式中的布置情况还存在一些问题。

1.作业布置没分层

数学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更为抽象,初中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一旦在课堂中出现走神情况,就有可能落下一部分数学知识,而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将同一份数学题布置下去,这样就导致部分学生因为不会只好去抄其他学生的作业。虽然采用的是小班化教学,但是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有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没有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出发,这样也会导致教师布置的作业有的学生觉得太难,有的学生觉得太简单,不能起到帮助学生巩固、理解知识和灵活运用的目的。

2.作业量太大

随着小班化教学的推广,班级内学生人数大大减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更多的精力来关心学生,给学生一个更为公正和个性化的教育。但是教师布置作业的时候总是采用题海战术,作业量太大只是增加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并不能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学生在课后花大量的时间应付作业,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尤其是那些数学学习不理想的学生,作业量太大会让其疲于应付,甚至选择抄别人的作业。这样的情况对提高数学成绩是不利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3.教师简单布置作业

小班化教学模式是为了迎合当前学生的特点以及教育发展形势,主要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教学。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能够与学生互动,进而帮助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改善以往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在作业布置上,却存在简单布置作业的问题。所谓简单布置作业,主要是指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太过于死板,没有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独立思考能力出发,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忽视了学生的接受程度。

二、分层次布置作业应遵循的原则

考虑到当前小班化教学模式在布置作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师必须实施分层次布置作业。所谓分层次作业,就是根据班级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数学水平有针对性地布置相应的作业,这样能够和课堂中的个性化教育相匹配,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数学成绩。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次布置作业的方法,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差异性

小班化教学模式下,班级学生的人数一般控制在三十人左右,人数相对来说减少了,但是数学水平也存在着差异。现在的初中生更讲究个性化,对学习的要求更加多样。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首先要遵循学生的个体差异、成绩差异以及学习的不同需求,给每一位学生设计符合其自身需求以及其能够解决的作业,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同样,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遵循差异性原则,给差生布置相对简单的题目,这样他们在解题过程中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得出答案,获得成就感,不会因为完不成作业而去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也不会因为有挫败感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给中等生和优等生布置的作业,也要根据其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发展潜力来布置,帮助中等生不断提高,帮助优等生不断突破。

2.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数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十分枯燥乏味,逻辑性、抽象性的内容会使学生形成许多问题,再加上教师布置的作业“一刀切”,不考虑学情,学生疲于应付,没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或者因为不会做而产生挫败感,教师希望通过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提高知识的目的没有达到。因此,教师在分层次布置作业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差异性原则外,还需要考虑趣味性原则。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将作业设计的更为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给学生提供更加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

3.选择性

数学作业的布置并不是盲目的,而是有一定的目的性。在以往的数学作业中,教师为了面面俱到,将每一种类型的题目都布置给学生。有些学生已经掌握非常牢固的知识还要重复做题,学生就会产生疲劳。因此,教师在分层次布置作业的时候要采用选择性原则,即有选择地布置作业,根据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来布置作业,使作业更具有针对性。这样,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既对教学重难点进行复习和巩固,也能够通过对易错题的解答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在下一次做题的时候避免同样的错误出现。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分层次布置作业,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才有了针对性,避免重复、机械劳动。

三、分幼饕档木咛遄龇

小班化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的学习更具个性化,做到兼顾公平和个性发展相结合。小班化教学模式下,作业的布置也要根据不同的需求与水平进行,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1.对学生进行分层,同质分组,构建合作团体

从小学阶段进入初中阶段,有的学生因为不适应,可能会出现成绩落后的情况,有的学生由于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存在数学学习成绩一般的问题,教师在布置分层作业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情况,对班里学生的学情进行摸底了解,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的时候能够有针对性,作业布置的时候也要针对每位学生的特点来布置作业,或者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组,将学习情况相近的学生分在一小组中,每个小组布置的作业不同,都是根据这组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的难易不同的数学题。笔者任教的两个班级都是三十二位同学,所以每个班级的数学小组分为A、B、C、D四组,每组的作业量不同,作业难度也不同,A组注重培优拓展,B组注重基础加提高,C组注重基础,D组注重补差。以D组为例,在教学八下“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这两章时,笔者事先下发带有二次根式化简和解方程的练习题,随时让学生反复补差强化基础。每组有一个小组长,主要负责布置每天本组的数学作业以及统计作业中的困难点,这样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就不会存在不会或者太难的问题,遇到个别问题也可以在小组内解决。当然,这种分组并不稳定,要根据组员的学习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力求每一位组员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作业设计要有层次,因学情而设计

除了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师还要对作业进行分层。在设计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点来设计题目,分别设计规定题和自选题,规定题是学生必须要做的,自选题是学生可以选作的。例如,在讲解八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时,教师都会补充利用“十字相乘”因式分解来解方程,本节内容的难点在于二次项系数不为1,甚至系数带字母参数时方程的解法。所以在作业分层设计上笔者是这样做的。D组的作业就是基础与课堂例题相结合:解方程x2+5x+6=0;x2-2x-3=0;;。C组除了D组的内容外另加解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方程:;。B组的作业是解C组、D组的方程,同时解方程;。A组在B组的基础上解方程。

再如,对于D组学生,只要求其做基础练习;C组学生可以选做B组的作业;B组学生要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每课一练上的提高训练选做;A组课外还要补充。通过这样的方式,针对每一位学生的不同学习层次进行提高训练,成绩较差的学生做规定题,巩固基础知识;成绩中等的学生可以选择自选题,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进行一定程度的提高;成绩优秀的学生要全部完成自选题,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高层次的提高。这样能够实现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与提高,既针对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又有所提高,实现全面进步。

3.作业批改与评价要分层,师生互助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层,作业也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分层,当然,最后的批改和评价也要分层。在小班化作业分层评价时,笔者采取分层面批并且及时进行评价跟进的方式,每次作业批改尽量利用中午督班或自修课督班时间进行面批,对于每组错误问题多的分组讲评,并且根据错误点进行变式强化。例如,在利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课后作业中,学生在化成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和利用判别式判别根的情况时步骤容易出错,所以在面批评价时笔者会及时再给出一个变式,这个变式可以是书上的例题改改数字,也可以是新式,关键在于强化学生的记忆。

教师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学会一题多解,同时还要鼓励其不断进步和提高。对于学习成绩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师需要肯定其在数学学习中所取得的成绩和付出的努力,同时,还要不断鼓励其在不断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自己,适当寻找一些有难度的题目让他试试看。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其不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帮助其不断巩固数学基础知识。

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是学习的根本,小班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差异的关注更加显著,能够根据每一位学生的不同进行针对性教学。分层作业更是小班化教学模式下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的,不仅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还在作业布置上分层,真正做到个性化教学,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旨在提高不同学生的成绩,推动学生的整体发展,兼顾公平,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安文选.浅谈初中数学分层作业布置[J].教育科学,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