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学习生物信息学范文

如何学习生物信息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学习生物信息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学习生物信息学

第1篇:如何学习生物信息学范文

[关键词]创新教育;高中生物教学;创新

1.引言

随着近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高中教育,而高中生物是中学生的基础学科,它直接影响着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中学教学改革是提升学生创新意识,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障,教育教学工作者应当予以密切关注。

2.创造良好的素质教育环境

近些年,我国大力倡导中学生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是人们在日常实践活动中根据自身的实际经验对某种特定事物的认识,它对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满足时展的需求,我国开始大力发展中学生的素质教育。其中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创新教育的前提的是学生必须在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没有太多的约束。因此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经常与学生进行思想上交流,并建立情感上相容、人格上平等的民主平等关系。另外,教师要及时的赞扬和肯定学生,激发他们创新的兴趣并加强自信。有一次在进行生物授课时,班上有位女同学在课桌内玩弄蟾蜍,一不小心,蟾蜍跑出来了,吓得班里一些胆小的同学开始哇哇大叫,令该女同学出乎意料的是我并没有批评她,而是亲自抓住蟾蜍并归还给小女孩,要求她别用来吓唬其他人。同时在班里对该同学喜欢小动物的行为给予表扬,并引导学生学习不能仅仅有兴趣,还应该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后的科学道路上走得更远。

3.生物教学中注重知识的形成

中学生的创新教育其实就是对现有知识或已有知识的“再创新”,它有别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而现在中学生物教科书中大多是直接给出结论,没有实际的推导过程或逻辑推理,因此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充分挖掘课本知识,并适当的进行扩充,使学生对生物发展史有一定的了解,并培养学生及时的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总结,从而提高其创新能力。

如教师在讲授植物《光合作用》时,先向学生讲述一些关于植物《光合作用》的史实材料,使学生对植物光合作用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探索的思考。目前,掌握系统的概念、确定的事实已不再是中学教学的主要目标,而是加强提升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能力,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创造。因此中学生生物教学旨在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倡导研究性学习和实验探索

最新研究表明,学生仅学习现有知识或现有结论,会降低其学习兴趣,从而会出现思维惰性。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试验过程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或进行实验探索,这样不仅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中学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而在教材中编制了大量的生物实验,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兴趣。

研究性学习方法旨在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以探索性、自主性的学习方法,学生可以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自主选题,并根据已有的知识探索新知识,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创新。从教育价值的角度出发,学生通过探索性的发现问题并通过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亲身经历探索知识的整个过程,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在日常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督促学生认真做好每一个生物实验,并激发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对知识的注意力从死板的结论或概念转移到试验步骤、方法以及实验原理上。同时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试验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5.有意识的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提升创新能力意在指教师在日常上课过程中注重学生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培养,对于一些特定情境,教师适当的进行点拨,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进行逆向思考问题。对于教学过程中遇见的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通过试验了解最终结果。所谓发散思维就是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方位的思考,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新知识,打破传统的条条框框,使学生不受固定思维的影响。

结束语

总之,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开始越来越重视中学生的素质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今中学教育的主要目标。而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密切配合。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大胆创新、积极引导学生,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此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逐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祁全新.挖掘校本资源.创新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J].生物学教学, 2012,37(4).

第2篇:如何学习生物信息学范文

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高一年级物理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要求我们老师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即: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另外就是加强直观教学,加强实验教学,多联系生活实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确保学生听懂、能学。因此我研究了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围绕“以人为本,自主管理”的中心任务,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新的课程要求在教材上有突破、创新;在教法组织上给学生合作、创新、探究的机会;在评价上有师生、生生、生师的互动,学生真正达到了懂与会的结合。

创设教学情境,应着眼于既定的教学目的,立足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使物理课成为既让学生明智,又促学生动情乃至“我欲将行”的“活课”。下面浅谈几点我在物理课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尝试。

可定期检查学生预习笔记或者上课前看新课是否有预习痕迹(即勾、划、圈、点等等)。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参与程度,处处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发现回答问题积极的、参与热情高的同学说明课前预习比较充分,对预习效果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和鼓励,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成功的预习可以大幅度提高听课的效率,增强学生预习的信心和动力,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更高。平时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建模”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高中课改后文理科的界线渐渐淡化,所以就注意对学生进行物理思想的建立,有助于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就是选择文科的学生也是很有意义的。还有就是教学幽默的功能,幽默语言是兴奋剂,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教学幽默是一种艺术,所以它是很美的,教学幽默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智慧美。在创造和运用幽默时,既要寓庄于谐,又要适可而止。这样才能做到不温不火,恰到好处,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和权威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强调学生“学会”,忽视学生“会学”;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何创新能力。教材体现于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从整体结构上为学生的自主发展留下了空间,非常注重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有趣的小实验和低成本实验的引入,这不仅让学生们学到物理知识,而且还让他们经历一些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由此看出,物理新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现代科学知识发展的日新月异,教师不可能在学校教育时间里,把物理学的事实和原理都传授给学生.但是让学生理解了科学的过程,就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依靠自己主动获取科学知识。 (接上页) [生10]将二氧化碳通过吸管吹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效果评价:

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实验的设计、结论的得出等过程完全由学生来完成。在整个板块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只需起到引导、质疑、解疑、记录等作用,不需过多的干涉学生的思维。将整个课堂真正的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依据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将本版块的内容一一解决,学生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及自豪感。

案例三:《溶液的形成》片段

问题1:什么是溶液?

[实验]蔗糖、硫酸铜、食盐分别溶于水

[分析]所得到的混合物的特征:各部分成分完全相同(均一),不改变外界条件的情况下,固体不会析出(稳定)

[结论]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问题2:水是唯一的溶剂吗?

[实验]高锰酸钾分别溶于水和汽油中

固体碘分别溶于水和汽油中

[分析]高锰酸钾可溶于水,不可溶于汽油

固体碘可溶于汽油,不可溶于水

[结论]1、水不是唯一的溶剂,汽油等也可以做溶剂。

2、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在《溶液的形成》教学过程中,采取以问题促实验、以实验促教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问题入手,围绕问题,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

第3篇:如何学习生物信息学范文

一、深化课改、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加“现实”的理解:这些知识到底可以用来干什么?如讲到呼吸作用时,我们可以增加一些有关酒的知识,让学生了解“酒是怎样酿的,过程如何,什么情况下是酿黄酒,什么情况下酿的是醋”等等知识。在许多枯燥的理论教学中,也可以引入一些生产生活事例,使得理论教学更加生动,更加形象,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比如学习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时,许多学生就很难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区别。那我们就可以举出这样两个例子:受轻微污染的河流和火灾后的森林,后者是破坏后的恢复而前者不是。这样学生很容易就接受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引入这些知识并适当地讲解,会激起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探究欲望,使他们更加地喜欢生物,了解生物,并且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生物学习中来。

二、注重师生情感,增强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

我国古语中有“亲其师,信其道”之说,意思是学生只有在情感上去接纳教师,在人格上去尊重教师,才能听从他的教诲,模仿他的言行。知识传递只有伴随着浓烈的感情,才能达于学生的心胸。也只有饱含“感情的知识”,学生才乐于接收、理解、记忆和运用。让教学充满爱,让教育对象在爱中学习,在爱中茁壮成长,实践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爱满天下”,这样才能医治好他们的“厌学”、“逃学”之病,使他们变得“敏而好学”“学而不厌”。 热爱学生,建立融洽师生关系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起点,它既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又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由于这种爱是一种没有偏见、没有歧视的爱,是在尊重学生条件之下的爱,也是对学生严格要求之下的爱,所以自然成为师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由这种爱产生的积极情感将会化为求知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从而推动学生有效地学习。建立融洽师生关系,教师博学多才、幽默风趣、思想新潮是催化剂。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楷模,整齐大方的外表不仅能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而且使他们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标准规范的行为、幽默风趣的谈吐、与时俱进的思想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宽广博爱的胸怀、渊博的知识使教师像块磁场强大的吸铁石,牢牢吸引学生。只有德才兼备、满腹经纶、熟练运用教育技巧的老师,才能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得到学生的敬佩与爱戴。一个学生因为热爱一个老师,自然就会爱他所教授的学科;因为爱一门学科,自然就会努力去学习,即使教师在教学中偶尔存在一些失误,也能得到他们的谅解。

第4篇:如何学习生物信息学范文

关键词:物理教学 学习方法 创新学习

一、多问细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课本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学好物理的核心问题是掌握课本中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但是,许多学生却错误地认为能熟练地记住定律、概念、公式等就是掌握了课本的知识,反而不重视阅读课本,把精力花费在大量的资料和参考书上,缺乏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灵活运用。导致一看就懂,一做就错,这样的学习是极其有害的,教学中只有及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多质疑、多释疑,才能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步步提高。

1、课前阅读。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和了解将要学习的部分包含哪些知识及其这些知识点是如何总结出来的,同时找出学习的难点。以便学生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时更能有的放矢,集中精力突破难点,攻克难关,为了帮助学生提前阅读,教师可能根据教学内容列出阅读提纲:什么叫惯性?哪些物体具有惯性?惯性跟什么因素有关?惯性与惯性定律有什么区别?静止物体的惯性和运动物体的惯性各有什么异同?同一物体是静止时惯性大还是运动时惯性大等。

2、课堂阅读。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解之后,引导学生再进一步地理解,消化所学的内容,不轻易放过一个疑点,并对重要内容及关键字、词、句、段落等用符号标记,只有抓住关键,才能深刻理解和准确掌握所学知识,如阅读“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要抓住“一切物体”、“不受外力”、“或”、“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概括推理出来的”等,鼓励学生精读细抠,若遇疑难,必弄清其究竟,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3、课后阅读。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之后,结合课堂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使所学的零散知识和复杂内容系统化,条理化,加深理解,也可以适当阅读一些与课本内容联系密切的课外读物,以巩固课本上的内容,扩大知识面。

二、多思细比,找出差异,掌握本质

物理知识本身既有许多相近之处,又有不同地方,如果不加以区分比较,就很容易混淆甚至张冠李戴,因此,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找出它们的异同和联系,达到掌握知识的本质。

1、同课本中相近内容相比较,如“误差”与“错误”都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不符,但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测量没有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和方法的情况下产生的,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却只能减小。

2、同其他学科之间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作比较,并经常使用图表及网络图等形式把相近的物理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内在区别及联系,既增强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3、勤实验、善观察、理解物理过程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与实验是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方法,在物理新教材中,特别重视实验教学,但由于受条件限制,目前考试中的实验题仍主要采用笔答形式,容易造成有些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仅仅背下各种实验的答案,平时反而不认真做实验、甚至不做实验。但是在各种考试中,出题人总是力图使只有亲手实验并认真观察的人才能考出好成绩。因此,教学中演示实验决不能简单地“老师做学生看”,不能只记住实验结论,而是要教给学生实验方法、观察方法,把握实验过程。实验包括实验选用了哪些器材、如何安装、如何实验、有什么条件、要观察什么、有什么规律等,这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概念的基础,对于学生分组实验,则一定要手脑结合,先弄清实验的目的,实验器材及规格性能,并对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共同研究,然后分工协作,做好操作记录,决不能袖手旁观。课后做一些小实验,既可以帮助进一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动手动脑、独立分析思考的能力。

三、巧记善忆,牢固地掌握知识

初中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有许多物理概念、规律、公式、物理符号、术语等都需要记忆,否则就根本不可能学好物理。因此,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既要重点问题重点讲,画龙点睛、语言精炼、条理鲜明,归纳概括准确,又要指导学生实现对知识的不同识记途径,如规律性识记、理解性识记、要点型识记、条理性识记、归纳性识记、重复性识记等,以达到对知识的掌握。

四、精选精炼,提高学习效果

练习包括课堂练习、作业练习、实验操作练习、单元练习、综合练习等,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

1、循序渐进,精选习题。习题做得多,不一定有效果,反而使学生疲惫厌倦、盲从被动,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和教材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适量练习,杜绝题海战术,使学生在练习中提高学习成绩。

第5篇:如何学习生物信息学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物理 学习兴趣 激发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78-02

义务教育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生求知欲的源泉,是学生注意的基础,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其内在动力的重要手段。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初中物理教学的启蒙教师,我们应把“兴趣”这位老师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一、渗透物理学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学史是研究物理学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体现人类探索物理世界规律和本质的历程,蕴涵着丰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因素。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挖掘课程资源,有机渗透一些物理学史,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以及科学精神的陶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在上“探索之路”时,可介绍我国古代和当前的科学成就,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现代“两弹一星”的升空,以及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在太空进行两次圆满交会对接,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安全着陆等科技成就等,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学科特点以及物理学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的重要贡献,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如,在教“怎样产生感应电流”时,可介绍英国的科学家法拉第,一个连小学都没念过的装订图书的学徒工,如何成为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介绍牛顿怎样成为“经典力学之父”,他在光学、热学、天文、数学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像法拉第、牛顿这样科学巨人的故事还有很多,他们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事例不胜枚举,为我们留下了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这些故事,可让学生领略到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及思维方法,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提高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积极性,从而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

二、优化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紧扣教学主题,寻找教学切入点,力求做到简明、巧妙,启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新课学习创造良好的认知起点。

1.利用轶闻故事导入

利用轶闻故事导入,往往会收到“欲知其中奥秘,且听后续分析”的效果,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动与静”时,可以这样引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个法国飞行员驾驶飞机在高空执行任务时,发现脸颊附近有一个小物体,飞行员以为是一只小虫子,抓到手中一看,原来是一颗德国子弹,你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加以解释吗?又比如,在“光的直线传播”教学中,通过讲述唐朝年间平息水牢“闹鬼风波”的故事,分析故事中学者与牢头的精彩对话,使学生明白牢中“鬼影”形成的原因与条件,即必须在黄昏时刻,农民收工回家,牢中木头被蚁食成孔,教师进一步演示小孔成像实验,使学生感悟科学的力量,平时应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2.利用物理小实验导入

物理小实验简单易行,适合学生随堂实验,用物理小实验导入,不仅能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讲“摩擦力”概念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摩擦现象的了解,可演示小实验:将食指插入盛满湿沙的玻璃杯中,并把湿沙压紧,再把食指往上提,杯子和沙整个就被提起来了。这样,通过实验观察和体验,就很自然地进行摩擦力的教学。又如在讲“大气压强”一节时,可以用一个硬纸板盖在灌满水的玻璃杯口,用手按住纸板把玻璃杯倒过来,松开手后,纸板不会掉下。接着问学生,纸板为什么不会掉下?是什么力支撑着纸板?这样的引入,实验现象出乎学生意料,学生注意力集中,观察认真,印象深刻。

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比如还有游戏导入、视频情景导入等,不管使用哪一种导入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值得注意的是导入要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以服务教学目标为目的,切忌为导入而导入。

三、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创设引起认知冲突的探究情境

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教师应创设一定的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探究情境,可使学生带着疑问、充满好奇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如,在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教学中,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在倒置的漏斗中放一乒乓球,用手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此时不用手托,乒乓球是否落下?大多数学生都认为球受到重力作用而落下,可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意料,吹气时球并没有落下,而是悬在漏斗中。这样具有悬念性的情境,能够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

2.创设切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情境

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时,教学内容应尽量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学习物理知识。因此,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还可以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有利于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如,在讲“光的色散”时,新课开始,我就用装水的洗发露瓶子当喷雾器,对着投影机光柱喷出水雾,学生们马上发现一个美丽的人造彩虹飞跨在投影机的光柱里,使学生们赞叹不已,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认识和解释这种现象的强烈欲望。此时提出问题:“彩虹为什么有那么绚丽多彩的颜色?为什么喷雾后才出现呢?”再让学生观察光的色散实验,并组织学生讨论弄清道理,整个教学过程轻松活跃,生动自然。又如,在讲“浮力”概念时,我先后把木块与铁块放进水里,让学生回答为啥木块浮在水面上,铁块沉在水底?有的学生回答“木块轻、铁块重”。我又把一薄铁片放进水里,沉入水底后捞出来折成盒状,再放入水里。这时再提出问题:同一铁片变成铁盒后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此时课堂立刻一片哗然,学生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再如,在讲“惯性”现象时,可设计“打蛋入杯”的情境:把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烧杯上盖着硬纸片,将鸡蛋放在硬纸片上,当沿水平方向用力把硬纸片弹出时,鸡蛋将怎么运动?让学生先猜想,有的学生认为用力把硬纸片弹出,鸡蛋将随硬纸片一起被弹出去,而实验的结果却和学生猜想的不一样,这样,学生对惯性现象就有了进一步学习的欲望。然后再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有关“惯性”的问题情境:跳远时,要助跑一段距离后起跳才能跳得远,为什么?衣服上有灰尘时只要将衣服抖几下,就能抖掉灰尘,为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来源于生活中的事例,却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从熟悉的生产、生活中的事例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效的思考和主动探究物理问题。

3.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合理整合和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创设现代多媒体教学情境,不仅具有形象直观、声情并茂的情景特点,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上“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可使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气功表演视频:气功师平躺在地面上,身上压了一块大石板,然后让助手抡着大铁锤打击大石板,石板破碎了而气功师却安然无恙,为什么?这一情景学生觉得不可思议,石板开裂了,人怎能不受伤?与学生原有的认知产生了冲突,学生迫切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并产生了探究“压力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强烈欲望。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的视频情景,不仅能加大教学信息量,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还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记忆。如在讲“密度的应用”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浮选煤尘”、“盐水选种”及各种密度应用的视频。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是为了优化教学环境,发挥其视听功能来弥补其它媒体的不足,那样才对教学有益,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俗话说“瓶瓶罐罐拼拼凑凑,物理魅力精彩无限”。课外实践主要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来动手完成与物理相关的一些小实验、小制作和小发明。如,在元宵节时制作孔明灯;改装一些废旧玩具电动车;利用废旧马达制作电动船;或利用门铃改制成自动报警器等。通过动手实践,既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激活其想象力,还有利于表达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做法远不止以上这些,如,还有风趣幽默的语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等,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所说:“浓厚兴趣能弥补智能的不足,持久的兴趣会导致发明创造”。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必须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根据物理教与学的基本规律,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与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培养学生浓厚而持久的学习兴趣,它必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

[2]《如何提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刘俏丽《教育学文摘》2012.06

第6篇:如何学习生物信息学范文

关键词:兴趣;实验教学;幽默教学;物理学史;联系实际

物理难,这句话一直在高中校园内流传,给物理教学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同时也给很多学生带来了能否学好物理的心理压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已经摆在高中物理教师的面前,通过新课改的培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适当调整教学进度,降低难度,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认可、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经过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其实,高中生感到学物理难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问题,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更大。因此,给学生创造一个成功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适当调整教学进度,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与梯度,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因素,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例如:在设置课堂提问的内容与对象时,可根据学生的差异提出不同的问题,难的问题不应提问学困生,以免他们由于答不出而处于尴尬的境地,从而产生自卑感。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例如,在讲授“超重、失重”一节时,可在装满水的矿泉水瓶上扎一个小孔,可以看到当矿泉水瓶拿在手中时,水会喷出。然后用手指堵住小孔,把矿泉水瓶举高使其自由下落,下落过程中水并没有流出。然后用手提着矿泉水瓶加速上升,可以看到水喷出得更远,此时同学们就会思考为什么自由下落时水没有流出,而加速上升时水会喷得更远?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仔细思考,得出自由下落时小孔处的水不受压力,加速上升时小孔处的水受的压力变大。从而充分理解超重、失重的概念。

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点时,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下落,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三、恰当的利用幽默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1.幽默的教学可以消除疲劳。学习是一项身心高度紧张的活动,课堂中出现疲劳是正常现象,如果适当运用教学幽默,引起欢乐和愉悦,则能消除疲劳,使学生在整堂课中保持振奋的精神状态。对此,心理学研究已经给予了科学的解释,愉悦会使大脑皮层出现一个新的兴奋灶,紧张脑力劳动所引起的皮层兴奋区域就会得到休息,起到了消除疲劳、调节神经活动的良好作用。

2.幽默的教学可以拉近师生距离。教师幽默的语言和内容,能有效地打破师生间的陌生感,消除彼此间的误会,而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融洽。教学幽默作为教师高雅情致的流露,得力于教师豁达的胸怀、乐观的态度,教师在教学中的幽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性格,使学生具有乐观豁达的气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能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

3.幽默的教学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都表明,在其它教学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堂课的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受课堂心理气氛的影响。所谓课堂心理气氛,是指课堂的心理情境。在愉悦的情境中,学生容易产生快乐感、自信心;在紧张沉闷的情境中,学生则容易感到压抑、不安。教学幽默具有快速弥漫性和情绪感染力,恰能有效地活跃课堂心理气氛,能使学生精神愉快、情绪激昂。

4.幽默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强烈的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物理课中的一些知识即使采取了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严谨的推导,也会使学生神经过度紧张,造成身心疲劳。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讲授深奥的物理原理和推导高度抽象的教学公式时,都会夹杂一些幽默的语句。使学生在笑过之后得到启示、受到教育,这样才能激发起学习的强烈兴趣。

四、加强物理教学与实际生产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授课时要结合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抓住主要因素,提取物理对象和物理模型。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和要求的问题情境,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形成学习动机。例如,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实际情境,如:碰撞、卫星变轨、全反射、核裂变问题等,把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穿插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物理知识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主动观察自然——寻找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学内容要以新奇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

参考文献

第7篇:如何学习生物信息学范文

一、如何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

第一、要让学生感到这个学科有用。

如在进行“密度测量”教学时,提前让学生了解密度的应用。目的是让学生先了解密度的应用不仅可以计算质量,而且还可以计算体积,还能鉴别物质。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更浓,听课情绪会更高,求知欲望会更强,并且能尽快掌握密度测量的方法。从这以后,我总是充分利用每节课恰当地把物理知识和工农业生产有机地联系起来,从简单的生活常识煮饭、烧水到自然现象中的雾、露、霜的形成,以及火药发明、原子弹、人造卫星的上天等物理常识着手,使学生懂得学好物理知识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

第二、要让学生感觉学习物理“好玩”。

采取将传统看法中的丧志影响学习,转变为“益智”利于学习。教学中,教师将课本中的一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目的就是使学生多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如在进行大气压强教学时,将课本中演示大气压存在实验的玻璃杯装满水,并用纸片盖住,然后倒置过来,会发现水不流出来,再将纸片用针扎许多小洞,重做上述实验,水也不流出来。这样学生通过动手,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第三、要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开辟第二课堂。

教师将课本上的一些小实验及课外有趣的实验搬进第二课堂,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如纸锅烧水、瓶吞鸡蛋、气球提杯、水火箭、细线割冰等,对于有些能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的现象,则当堂消化。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习积极性便有了提高,学习物理的求知欲也更强了,真正达到了益智的目的,特别是原来一些基础差的学生也喜欢学物理了。这时我又引导他们进行小制作、小发明活动。提倡尖子生写小论文,并给予评奖,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物理知识好玩。

二、培养物理学习兴趣的方法

1、利用课堂探究实验

现有的物理实验教学,一直沿袭着过去的模式,几十年来,变化不大。从总体看来,物理实验基本上从属于物理理论教学,给人的感觉只是为了验证物理理论的正确性而存在的,教师的演示实验不是以“趣”、“疑”、“难”为诱导,而只是教师在台上做,学生在台下看,诚然这样做能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无法替代学生的自身探究活动。学生实验大多属于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少;在实验手段上采用传统测量技术的实验多,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深化教学要求的实验少;各自独立的实验多,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少;实验内容范围窄,与生活及生产实际结合得不够全面和具体。

对学生在有关重要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的观察、实验和相应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及测量技术的训练方面,不但不能削弱,还要改进实验手段,使这些基本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在保留和加强一些传统实验技术训练的基础上,对一些内容陈旧、重复、实验方法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应该予以淘汰,增设一些趣味性强的物理实验,贴近生活、社会的物理实验和一些微型化实验。并把一些过去由教师演示的实验,改为既可演示又可由学生自己动手做的实验。并且让学生从身边找器材做探究,开动脑筋想办法。

2、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悬念激发兴趣

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在讲动量和冲量时,让两支相同的粉笔分别从同一高度直接落到桌面上和落到有厚毛巾铺垫的桌面上,可以发现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笔断了,落到厚毛巾垫上的另一支却完好无损,老师由此引人动量和冲量知识的讲授。又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点时,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之外,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下落,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3、讲述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介绍物理学史的发展、物理学家的情况,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如"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会使学生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爱迪生和白炽电灯"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体会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道理。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例如,油罐车为什么要拖一条尾巴--铁链?在干燥季节里,在黑暗中脱下化纤衣服,往往能看到火星闪烁,这是什么现象?通过引导,学生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

此外,在课堂上适当地为实例配上板画,可以使许多难以说清的物理现象在黑板上一目了然。例如:两人追赶问题,通过几笔就可以把两个火柴人画得惟妙惟肖,使学生忍俊不禁。这样,通过"助之以成",帮助学生牵线搭桥,克服困难,获得成功;通过"动之以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通过"晓之以理",启发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设置课堂提问的内容与对象时,可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难的问题不应提问差生,以免他们由于答不出而处于尴尬的境地,从而产生自卑感。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教学中,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兴趣的持久性和广泛性是互相联系和互相依存的,只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地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就能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能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第8篇:如何学习生物信息学范文

[关键词] 物理学习 台阶 原因 策略

一位职高新生在作文中感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物理难,难于绝壁之攀岩。”虽然有些夸张,但确确实实反应了学好物理之难,尤其是初中物理基础稍差的同学,学好职高物理成为他们学习中所面对的一道新坎,也是职高物理教师和学生心上的一道坎。那么,形成这道“新坎”的原因何在?又如何跨越这道“心坎”呢?

一、由简单到复杂,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增大了学生学习难度

通过对教材研究,发现初高中的物理差距较大。初中物理教学是以实验观察为基础,使学生了解物理学各方面的初步知识。问题多是单一对象的静态问题,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物理规律简单粗略,易于学生接受。而职高物理教学则是数学方法和抽象思维相结合,利用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解决的问题常常涉及多个物体。例如,质点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受力分析等。学生较难理解,增大了学习难度。

二、由经验总结到逻辑推理,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新的挑战

初中生与职高生的思维是不同的。初中生的思维比较地简单,往往要借助生活中的亲身感受或生活习惯进行思维。物理概念大多是直接的经验总结,定性的感性知识多,定量的理性的内容少,处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阶段。而职高生的思维比较全面,要求能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根据逻辑推理程序,利用理论做指导,采用归纳、判断、推理等手段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形成知识网络。例如,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导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这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新的挑战。

三、物理矢量的学习和公式图像的增多,使学生解题常常产生误区

初中物理没有涉及矢量的学习,图像较少且容易理解,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并不突出。而职高物理开始就要学习位移和速度矢量,从标量到矢量的认识跨度很大。如围绕操场跑一圈,位移却为零。-8m/s的速度比2m/s速度大,学生感觉不可思议,难以接受。仅在职高物理第一单元的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就有十几个公式,学生很容易混淆,做题时往往选不对正确的公式,不知所措。再加上x―t图像和v―t图像不好理解,不能和物体运动过程正确联系,张冠李戴,因此学生解题时常常产生误区。

四、学习模式的转变,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更高要求

初中生往往习惯于“考试考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学习模式,习惯于应试教育模式,对知识的要求在了解和记忆的层面上成分比较多。而职高物理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独主、自主地学习。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记忆,选用合适的方法解题。例如,解决汽车刹车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时,有五六种解法,要求学生要在比较的基础上总结出好的解题方法,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初中生习惯于埋头做笔记,有些学生还习惯于死记硬背,学习不得要领,不能很好地理解知识,这种学习模式当然达不到职高物理学习的要求。

五、跨越“心坎”的策略

面对职高新生学习中遇到的“新坎”,教师理所当然尽全力去帮助学生跨越这道“心灵之坎”,主要策略如下:

1.加强对教材和教法的研究

作为职高物理教师要加强对初中物理教学的研究,了解初中物理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明确各章知识的重难点,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学习的梯度和难度。因为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所以教师对教材理解要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要清楚,在会形成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并在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这样,降低了学习的台阶,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2.坚持“细嚼慢咽”的教学原则

职高学生普遍成绩较差,尤其是物理成绩一般在五六十分左右,一时很难适应职高物理的学习,接受新知识很慢,稍微讲快一点就不能接受,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慢慢讲、反复讲,直到大部分学生听懂为止,然后通过相应的难度适中的习题加强巩固,切不可出现偏题怪题,课后还要及时复习,温故知新。如我在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一节时,按照教参的要求只要三课时,我用了五课时,讲练结合,每节课都要求把所学公式默写一遍,处理相应习题,最后效果很好,学生很高兴。

3.尽量增加学生实验机会,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决是兴趣”。职高新生正处于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的时候,我们要充分利用好他们的好奇心,尽量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总结出规律结论,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比如,在学习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时,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之外,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们会发现慢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洒出,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洒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使得学生在好奇心驱使下去探究新知识。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多鼓励少批评,及时指导、交流学习方法

由于职高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较普高学生要差得多,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较慢,给老师的感觉反应迟钝,总想批评甚至打击学生,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适得其反。所以,作为职高物理教师要理解学生,尽可能地多鼓励少批评学生,给学生更大的信心,尤其是职高新生更要多多鼓励。对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吃力的同学,要及时指导和帮助,找出他们问题所在,多和他们交流心得,交流学习方法。一开始,就要指导好学生的听课、笔记、作业、复习等环节。指导学生如何预习,如何阅读教材,不能一目十行,要有所思,有所疑,有所获。把握好学习的各个环节,才能更有利于物理学习。

除了以上几点策略外,当然还有很多。如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发展物理思维能力。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解题规范化的要求,等等。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灵活选取不同方法,互相渗透,让职高新生面对“新坎”时,不再感叹“物理难,难于绝壁之攀岩,”而是顺利地跨越“新坎”,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姚文忠.物理教学及其心理学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

第9篇:如何学习生物信息学范文

一、前言

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高一新生对物理学习具有矛盾态度。一方面,他们保持了对初中物理趣味性强、实用性强等特点的喜爱,另一方面,他们又对高中物理难度加大、抽象度高、逻辑复杂等特点望而生畏。高一新生的畏惧心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影响了物理教学效果。因此,如何抓住高一新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妥善解决的问题。

二、激发高一新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方法

1.有趣设计课堂导入,消除学生畏难心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物理教学也是一样,课堂的导入设计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趣的导入能够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学习中去。因此,物理教师应特别重视对课堂导入的设计,以有趣的导入让学生发现物理学习的乐趣所在,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例如,在讲授“自由落体运动”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操作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引入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首先,教师两手分别拿有同样体积大小的纸团与粉笔,让同学猜测,若将二者从同一高度在同一时间抛下,让它们自由落体,谁先落到地面。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粉笔先落地,因为粉笔比纸团重。然后,教师具体演示这一实验,学生将会惊奇地发现二者几乎在相同的时间内落地。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实验结果,教师可以让学生再进行一次铁块与粉笔的类似实验,结果仍是二者几乎同一时间落地。这一实验结果与学生的日常经验相矛盾,教师可以借助上述矛盾巧妙地引入自由落体运动的讲述。

2.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主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能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在物理教学中,表现就是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方法。物理实验能够将物理现象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强了学生的感知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目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不可能将所有的物理现象都付诸实验。一方面,学校的教学条件有限,学校不能配备所有的物理实验装备;另一方面,部分物理实验存在着安全隐患,学生不能对其进行实验。因此,为了弥补上述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将不能付诸实验的物理现象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提高物理教学的直观性,避免纸上谈兵。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实验,也可以增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增强了物理教学的趣味性,这种形象生动、声形并茂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激发高一新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方法之一就是教师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尤其是高一新生的第一堂物理课,教师若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印象,那么学生对物理课程的畏难情绪就会有所减轻,对物理课程的兴趣也会有所提高。因此,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多关心与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参与到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中去,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提高。

5.巧用生活事例,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物理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物理教学也应该巧用生活中的事例,拉近物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设问时,可以巧用身边的事例。如在讲授动量守恒定律时,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问题:为什么鸡蛋掉到地上容易碎,而掉到沙发或床上却不容易碎?跳远时我们为什么要跳到沙坑里而不是跳到水泥地板上?再如,在讲授完重力知识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讨论生活中的重力现象,以加深学生对重力的理解。教师运用类似的生活事例进行物理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而且有助于将深奥的物理规律浅显化,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结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物理虽然难度增大、逻辑性强、抽象程度高,但是如果教师能够采取合适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物理教学也会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教师应抓住高一新生的畏难心理,通过有趣导入、设置问题情境、利用多媒体教学、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巧用生活事例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等方法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友.如何激发高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J].学知报.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