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目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职学校;电子电路设计;音响设计;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与中职学校的其他专业相比,电子专业对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在进行电子电路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应当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但是受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的限制,部分中职电子电路设计专业教学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只注重学生在CAD软件上的操作是否熟练,而忽略了电子电路设计的实际应用。以下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来谈谈电子电路设计实用性项目的创新教学方法。
1、开展实用性项目教学的必要性
一般来讲,电子电路设计工作都是在CAD软件上制作完成的,因此现如今很多中职电子专业在教学中往往只将教学实践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CAD制图能力上,也就是说,中职电子电路设计教学除了进行理论教学以外,就是对学生进行CAD软件应用能力培训,并认为这样就能够培养出优秀的电子电路设计人才。然而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很多学生在进入企业进行实际生产时,仍然不能在短期内掌握生产设计要领,实践能力很弱。
基于此,我们应当了解到,电子电路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但要包括理论、CAD软件,还要包括一些实用性项目,也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于PCB板的设计能力,包括对PCB板的布局和布线进行合理设计,从而使产品设计达到相关质量认证要求。
2、开展实用性项目创新教学实践的方法
通常在中职电子电路设计课程的项目式教学中,包含了绘制单管放大电路原理图、制单片机系统层次原理图、绘制元件原理图、单管放大电路PCB板设计、单片机系统PCB板设计、U盘PCB板设计和PBC封装设计几大项目。在本文中,笔者提出可以在此基础上增设一个新的项目,即音响电路PCB板的设计项目。
之所以要提出在电子电路设计项目中增设音响电路设计,是因为当前的电子产品基本上都会配备语音系统,而电子产品的发展又是趋势于轻巧、单薄的方向。也就是说,现代电子产品对电子电路板的密度要求越来越高,PCB板的密度大小、精度高低都直接决定着其性能好坏。而在PCB板的设计中,若布线过于紧凑,会出现严重的干扰,因此要增大密度,就必须要提高PCB板的抗干扰能力。为此,我们应当将音响电路PCBLAYOUT设计也作为电子电路板设计的一个重要项目内容。
3、基于实用性的音响电路设计项目实践
音响电路的PCBLAYOUT一般由集合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和高频电路组成,在对其进行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到电路板的使用稳定性。而影响其使用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电源、接地和信号线处理等,这些因素对电路板的抗干扰性影响也较大。为此以下我们重点对这三个因素的实践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3.1电源的处理
在组合音响的使用电源种,运用到很多降压、稳压电路,所以在做线路图时就应当把他们分开。但是在选用降压呵稳压电路时,必须要考虑到承受工作的电流问题,在同一组电压给不同模块时应当将磁珠分开。
3.2地线的处理
在做组合音响的地线处理时,必须要考虑的就是电流问题。
我们都知道一个原理,那就是电源从哪里来,那么底线就要回哪里去。比如一个5v的电源,它给CD部分供电,那么CD部分的地也要回到5v电源的地上,如果这个5v电压是经过12V降下来的,那么它的地也就再回到12V电源的地线上,都是一级一级串起来的,最后到总电源输入的地上。
DA解码芯片的地线、FM音频输出的地、DECK的地、AUX输入的地、LINE IN输入的地都应该直接接入到功放的地线上。很多时候,我们画功放电路都会想到单点接地,都想把所有地都接入到滤波电源的电容上,认为这个地方的地是最干净的,其实还是有局限性。因为AUX输入的是音频信号,电压的幅度起伏不定,功放的电流波动也很大,也就造成功放的地不稳定。
喇叭的地要接到电源地上,不能放在功放的IC地上,众所周知,功放的IC地上是存在一定电压的,如果把喇叭的地接放到这里,不仅输出功率降低了,还相当于是吧喇叭的地与功放IC的地接在了一起,这样使得喇叭的地变得更加不稳定,电压相对也起伏加大了。
3.3信号线的处理
在模拟功放里信号线已经很少,一般只有声道。
在音频输入输中间要用地线隔开,最好音频线的两边要用地线包起来。
LR声道线上的滤波电容要离开得远些(在音频信号幅度很大的时候,这点影响很明显)。相隔太近,容易引起失真,串音。
在电流很大的信号线电源及地线上可增加露铜区,在过波峰焊的时候露铜的地方会沾上锡,从而减少铜铂上的阻抗,一般是在地线上,或者音频输出线上。
3.4音响产品的PCB工艺
贴片元器件基本上和MP3的工艺是一样的。音响产品使用到插件的物料很多,所以在焊接上可能还会使用到波峰焊,因此在一些插件元器件中和贴片是不一样的。
在一些大的焊脚上需要增加SOLDER缺口,以便过波峰焊的时候,不至于出现连锡,但是过波峰焊的方向一定要和缺口方向一致。
3.5认证
我们都知道,音响产品不比MP3和U盘,它还多了一个需要认真的安规UL。所以在选用器件时,一定要选择过了UL认证的物料,还要选择在认证时变压器一定是没有被浸漆的,在做安规测试时要有耐压和过流保护作用的。如果选用好的变压器,那么耐压问题是不会出现的,在电路中增加保险丝,也是为了做过流的保护作用。
FCC,CE认证的处理方法基本上都是适用于音响产品的。此外就音响产品还有一种特殊的处理方法,就是在连接线上增加磁环。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电子电路设计的课程教学中进行实用性项目教学的创新和改进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未来社会发展对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的要求。作为电子专业的学生,不但要能够充分掌握电子电路设计的理论知识和软件设计方法,还要能够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掌握生产中需要注意的设计要点。本文中提出在电子电路设计的项目教学中加设音响电路设计正是基于这种理论而提出的,希望能够为广大同行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从而促进中职电子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赵永杰,郭英. 项目教学在电子线路CAD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05)
目标教学继承我国的教育传统,特别是近些年来教师改革的成果,借鉴吸收了国外现代化教育理论中有益的因素,如:美国教育学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掌握学习的理论等。在广泛实验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课堂教学模式和常规管理。
一、目标教学的理论
它有四个基本观点:
(一)学生观:
目标教学的本质特点是:不断的结合全体学生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有效地帮助大多数学生实现教学目标,使他们始终充满热情,而又脚踏实地的一级级攀登,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二)差生观:
目标教学的差生观是:差生是由学习过程中的失误积累造成的,避免差生出现的基本措施是,对学习过程中的失误要及时进行提示和补救。
(三)教育观:
教育使所有受教育者发展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它需要所有学习成员的个性都具有完善的发展,主张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统一起来。
二、教学模式
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围绕一个核心,按照各个要素之间固有联系组织起来的教学结构。
目标教学是以课堂教学模式为核心的教学体系,掌握目标教学模式主要是掌握它的要素及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进行有固定程式的机械化操作。
(一)制订教学目标(在课前完成)
教学目标既是教的目标,又是学的目标,它是目标教学的奠基工程,它包括全册教材的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及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具体层次是:
1、识记:
主要心理要求就是记忆。其主要内容包括:概念、地名、事件、定义、定律、定理、公式、常数、史实、术语、基本仪器和用途,基本实验方法、基本图像法则等。
2、理解:
指初步掌握学习材料的由来及主要特征和知识间纵横联系,表现为对知识的解释、转换、判别和直接推断等。其范围包括:理解重要的事件、概念、模型、定律、公式的建立及转换过程、解释图像、图表及意义等。
3、直接应用:
指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新情景的能力,达到这一级学习水平的学生,已具备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应用主要包括:能应用所学知识,如:应用有关概念、定律、公式、原理、法则等解决新情景下简单的问题。
4、分析及综合运用:
指由整体问题辨别各个局部或由各个片断组成新的整体的能力。具体内容包括:能根据所学知识,如:概念、定律、公式等通过分析、综合解决一些复杂问题。
(二)、课堂教学程序
1、前提诊测:
在学习新课之前,通过对本节课所必须预备的基础的和相关性的知识与技能的检验,即诊断,从而衔接新旧知识,达到使全体同学都能进入学习新内容的最佳准备状态。(时间一般在课始几分钟之内)。
2、展示目标:
这是目标教学独特而显著的标志之一,其目的是:使学生直接了当的知道本节课自己应达到的标准,从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其导向激励,强化控制作用,增强师生共识,区别高低层次,哪些目标可以自己达标,哪些目标需要导达,节省了学习时间(目标展示可在课前、课上或者核心目标先展示,基础目标边学边展示等)。
(三)形成性评价与小结:(老师学生可同时进行)
对每节课特别是每个单元教学之后,都要进行形成性检测及评价小结,目标是评价学生掌握学习目标的程度,通过评价统计分析,掌握学习质量的数据,改进教与学,形成性测试通过率一般必须在85%以上。达不到这个指标需通过补救达标之后,才能进行下一个单元。
三、目标教学常规管理
目标教学管理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它能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另一方面,它能把广大教师和领导组织起来,把教学实验有计划,有步骤的推广开来,取得实效。
它包括以下几个原则:
1、目标性原则;
目标性原则是目标教学的支撑点,缺乏教学目标的任何教学活动,都不叫目标教学。它强调“四性”即科学性,实践性,层次性和可测性。
①科学性,又叫客观性,就是说一方面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以大纲为依据,是大纲的具体化,另一方面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以教材为依据,是教材内容的提要和概括。
②实践性,又叫操作性,即是说教学目标有明确的训练要求,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眼、动脑活动中,加强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要对每个环节的训练结果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并作出具体可见的规定。
③层次性,又叫有序性,就是说我们制订的教学目标,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由简单能力到综合能力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深化规律与能力的培养规律。
④可测性,又叫外显性,主要是通过检测落实,有利于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矫正,也有利于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保证大部分学生实现既定目标。
2、客观性原则:
即要求教师的教学,必须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心智规律及生理规律去组织教学的全过程,一是教师要把教学目标尽可能的外显给全体学生,鼓舞学生的主动精神;二是教师一边教一边回头看,让95%的学生跟着教师走;三是教师要分层次教学,既让优生有高层次的思维空间,也要让差生有思维的水平空间,完全按教与学的客观要求组织一切教学活动。
3、过程性原则
传统性教学的基本功能是只管结果,而目标教学的基本功能是管过程,可以这样说,传统教学是“秋后算帐”而目标教学是“日清月结”。即学生对知识的达成过程中,对多少、错多少、学生当场知道,也当场反馈到教师那里,该堂需矫正与补救的,教师也可当堂或课下即时补救,透明度高。
关键词 园林建筑设计 项目教学法 实践项目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1.067
Application of Project Based Learning in Designing Practical
Project fo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HUANG Jichuan, ZHOU Rong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oshan University, Foshan, Guangdong 528000)
Abstract The teaching effec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isn't ideal because of the disjunction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and the contemporary landscape design procedures and requirem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learning efficiency could be improv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project based learning in designing practical project fo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which is based on real project of employment position, aiming 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 and combining specialized courses.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could be enhanced as well.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Project Based Learning; practical project
0 前言
项目教学法( Project Based Learning, PBL) ,也称为“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是为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项目教学法将实际项目带入课堂,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学特别是实践项目与实际工程的密切联系,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是园林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专业课程,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专业技能,侧重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传统的“园林建筑设计”实践教学项目设计与当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步骤和要求差距甚大,一般是根据教材的章节安排,分割为亭、廊、花架等不同单体建筑独立进行,每个单独的项目都要求学生完成一整套的设计成果。从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虽然师生在实践教学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获得的实践成果却零碎不成整体,深度也只能达到概念设计、个别能够达到方案设计阶段,根本无法达到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也仅停留在比较粗浅的水平,导致实践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
1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园林建筑设计”实践项目设计思路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园林建筑设计”实践项目设计通过整合传统教学中碎片化的实践内容,打破各门课程之间的藩篱,将涉及不同课程的理论知识和不同就业岗位的专业技能组合在一起,从而克服传统教学方法所造成的知识和技能条块分割,达到培养学生以创新和设计能力为核心的专业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1.1 以就业岗位与专业技能为先导
本科教学的课程设置都是以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为目的的,“园林建筑设计”实践项目的设计应当注重培养相应就业岗位专业技能。从近几年的初次对口就业统计数据来看,从事方案与施工图规划设计工作的约占59.2%,从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工作的约占23.7%,从事概预算与招投标工作的约占10.5%,从事苗木生产养护工作的约占6.6%。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从事设计、施工及概预算、招投标工作的园林专业学生所占比例较高,合计达到93.4%。在实践项目设计时,就应当以培养园林专业学生在未来就业岗位上所需的团队协作、手绘表达、计算机、景观材料、工程结构等方面的根本目的(表1)。
表1 就业岗位与专业技能
1.2 整合不同课程的理论知识
园林专业的“园林建筑设计”一般安排在第4、5学期,其先修课程包括“测量学”、“设计初步”、“园林工程制图”等,分别培养了学生工作时需要的现场勘察、立意构思、手绘表达、工程结构和景观材料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实践项目的设计不仅仅考虑本门课程的知识技能,还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将之前的所有课程涉及的各项知识技能整合在一起,通过实践加以锤炼,并为后继的课程和实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1.3 根据实际工作步骤重组实践教学内容
传统的“园林建筑设计”实践教学项目是根据教材的章节安排,分割为亭、廊、花架、小品、公园大门、茶室、厕所的设计等碎片化的不同单体建筑独立进行。这样的设置虽然能够全面覆盖不同类型的园林建筑,但在有限的课时下每个项目成果学生最多只能做到方案设计的深度,还加重了教师的批改工作量。单体建筑设计训练的方式也与实际工作的步骤完全不同。当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步骤一般包括场地分析、概念设计、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等不同阶段,单体建筑如公园大门的设计要受到完整公园项目的性质、人流量、外部交通等因素综合影响,同时大门的设计进程也要与公园项目的设计进度保持一致,极少存在单独设计建造园林单体建筑的情况。重新组合后的实践教学模K应当以园林专业现实工作的内容和步骤保持一致。
1.4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园林建筑设计”实践项目
以园林专业核心岗位最常见的工作项目“小游园的规划与设计”作为参考,将实践教学项目按照实际工作中设计项目的步骤分解成五个部分(表2),把传统实践教学里的各个细分内容分解、组合并融入其中,每一个模块都要求学生完成亭、廊、花架等单体建筑相应深度的阶段性成果,融合专业技能训练及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教与学的过程与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相吻合。新的实践项目更使学生能够在教学结束时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规划设计作品,让学生在实现自我价值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提升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表2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园林建筑设计”实践教学项目
2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教学效果
2.1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现代风景园林学是融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人文学科于一体的极其综合的学科,涵盖面极其广泛。在传统教学方法下,每门课程都有自己成体系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需要掌握,使学生除了在各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付出大量的时间外,特别是还需要为这些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融会贯通付出额外的精力。项目教学法打破传统的条块分割,直接在实践教学项目中提出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能够在践过程中融合先修、同修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够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
2.2 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作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地方本科院校,将实践教学过程与工程项目充分地融为一体,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工作的内容,熟悉相关工作的流程,才能让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得到全面培养,提升就业竞争力。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园林建筑设计”实践项目不再局限于培养学生在园林建筑单体上的创意、设计能力,而要求学生在融合不同课程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深入锤炼立意构思、手绘表达、景观材料、园林植物和工程结构等多方面专业技能,真正培养了学生未来进入就业岗位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3 实践教学效果反馈
通过2012、2013两个年级园林专业“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后继课程的教师反馈认为学生的理论基础与专业技能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通过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对2012级学生毕业实习情况的反馈意见反映,不仅学生的实际操作与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职业认知、自我定位、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也更加全面,达到甚至超过了企业对实习生的需求。
3 结语
从教学实践的经验来看,基于项目教学法设计的“园林建筑设计”实践项目,通过围绕核心就业岗位的实际项目,以专业技能培养为目标,整合不同课程的理论知识,能够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应当有充分的教学准备,并在学生分组、教学进度控制、考核评价等方面模拟真实项目运行过程来进行实施,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学研究项目、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创新强校工程专业综合改革项目
参考文献
[1] 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43-44.
[2] 陈妍.项目教学法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研究――以《室内装饰材料》课程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3(S4):114-115.
传统教学往往更重视传授知识和技能,而相对忽视知识的运用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师更注重书本知识的讲授,很难实现学生多元智能的构建与形成。而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核心追求不再是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的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寻找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其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共同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从而增强兴趣,调动积极性,提高能力。实施项目教学有助于学生熟悉统计工作过程,掌握用统计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分析能力。为应对现代社会对多元智能人才的需求,高职统计学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有其必要性。
一、高职统计学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1.设计实用、紧扣专业的项目
教师应设计实用、紧扣专业的项目。项目应根据内容特点有所不同,小项目是单纯针对某一新知识的项目,以学生独立完成较合适;而对于涉及知识面较广、难度较大的内容则设计综合性的项目。设计项目首先考虑设计的项目要包含全部教学内容并尽可能自然、有机地结合多项知识点。其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操作的可能性设计项目。最后,项目应为大多数学生喜爱、关注或与专业的学习紧密结合。教师应根据具体的培养方向来确立最合适的项目。
在统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设计了可以贯穿课程教学过程的综合项目让学生选择: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大学生消费情况及房地产市场价格调查(结合专业)实践项目。项目的选取是基于这些是学生个体高度关注、兴趣度高或是与专业结合的问题,而且有很强的实施性、可操作性,实施贯穿统计学整个课程教学过程,内容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与统计分析统计工作的四个工作过程内容教学实践,主题明确。
2.确立分组教学的单位组织学生实践
分组教学是项目教学法常用的模式。特别是综合性项目,项目涉及面广,难度较大,有一定的综合性,没有小组的合作难于开展教学,实施分组教学,学生们各有所长,知识的互补性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有序组织活动,让学生学会分工,分工是成功合作的基础。
在统计学课程教学中,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根据班级情况以学生自愿的方式,让学生在考虑合作性、互补性等条件下组合小组。分组前我们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对象分析,要熟悉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分组时可以根据分组的数量和成员的人数让学生自由组合,然后教师根据情况适当引导调整。根据本人的实践经验,一般每组3~6人,使每组好、中、差,不同特点的学生搭配合理,构建互补型的团队,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3.重视教师的有效指导
在学生完成项目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项目教学法的根本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即使学生有问题,也应该是启发性的,非正面、非全面的提示性指导不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在学生完成项目的阶段性目标和最终目标时,教师应加以点评。笔者在教学时,在学生互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评价结果进行总体评述,引导学生明确评价标准信息,评价过程也是,找出作品的差距,再与实际作品对照,发现具体问题,从而使学生掌握正确利用评价信息,反思学习效果及本课程应该掌握的内容及技能。
4.教学考核评价
考核教学应主要包括: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反思修改,做到了阶段性评价与终极评价的结合,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的结合。要让学生参与评价,小组自评、互评让学生确定自己的成就,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特别是自己的进展与目标的差距。同时,还要积极反思自己的思维方法与学习过程,以获得持续成长的技能。
三、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1.系统考虑准备工作
1.1整合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目前使用教材及教学大纲的编写、教学编排是按照学科体系安排的,比较注重知识的完整性、逻辑性,职业教育的最基本的目标就是使学习者具备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并顺利就业,教学模式改变,为便于项目教学的开展,需要对课程知识根据工作任务进行整合,才能更好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开展项目教学才能兼顾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
1.2系统设计教学项目内容、实施方案及成绩评定与考核量规等。笔者在课程中就设计了实施方案,在规定学时内进行总体规划,包括目标、内容、实施进度、形式、操作程序、要求等。
2.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同时也不忽略理论知识的掌握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学生既有熟练的技能也有扎实的专业知识。项目教学法的实际应用与理论讲授应同时展开,交叉进行。按统计工作开展程序,做到教学过程中,理论先行、实践验证、重点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即让学生掌握本步骤工作的指导知识要点,再在实践活动中加以运用,使之具体操作有依据,工作质量有标准,减少实践活动中的盲目性,真正达到在理论知识教学中注重实践性,而实践性教学中则融会理论知识的运用,将理论讲授与知识运用有机结合起来的目的。
3.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统计学课程在理论讲授时仍以教师为主,但要注重突出学生主体性和教师引导性,在实践性教学中应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包括学习小组的组建,调查对象、调查方法的选定,调查、整理、分析工作的开展,以及调查分析报告的撰写,都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学生为主体,以求学生真正地投入实践教学活动。这样有利于活跃理论讲授时的课堂气氛,促进师生间的双向交流,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客观、正确地进行评价
客观、正确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激励性,项目教学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恰当地进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活动中的优缺点,让学生掌握评价标准,也是促进学生课程知识、技能的提高的方法。
本文主要简单的介绍了项目教学法的内涵和优势,通过对现阶段我国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来探讨项目数学法在我国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保障我国中职数学教学的质量。据此,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将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相结合,以为学生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关键词】
中职数学;项目教学法;实践应用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以就业为指导方向的教学。其所开展的所有课程项目都服务于学生日后的就业,致力于培养学生基本的就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因而,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学校也积极顺应改革趋势,致力于教学创新工作中。中职数学教学是素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为满足社会对现代中职教育所提出的要求,必须调整数学教学目的,创新教学观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选择更富有操作性的数学教学内容,以将数学知识理论融入于专业技能的培养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以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而实现中职数学教学效益最大化。
1 项目教学法的主要内容和优势
项目教学法是于上个世纪被教育学者杜威所提出,其所创立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强调学习建立于理解基础之上,应该在实践中进行学习。这种教学理论认为在学习中应确定自己的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不断地完善自我。项目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表现了教和学的紧密关系,重视教学相长。其是以学科中的基本性质和概念为依据,制定相关的教学任务,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能通过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其优势。数学课程的概念比较抽象,在理解上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中职学生的智力还未完全发育,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缺乏兴趣,产生畏难情绪。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则能有效地改善这一状况,其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高效地解决数学问题,可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另外,项目教学法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2 现阶段我国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在我国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和解决。虽然中职教育重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但是在数学教学中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教学气氛十分沉闷,学习效果比较差。其以教师为教学的中心,忽略了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致于学生缺乏学习自觉性,对数学学习产生消极情绪。素质教育中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而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但是在中职数学实际教学中,并未做到这一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数学学习局限于课堂内,无法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就业。
3 项目教学法在我国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在我国中职数学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要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项目,做到因材施教。在项目教学法的项目选择上要谨慎,认真思考,不可随意选择。项目的选择是否合适将会影响项目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项目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产、学、研一体化的特点。选择教学项目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与数学教学内容相关的项目。要全面了解中职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个性特点,以数学教材为依据,选择与之相应的实践项目。另外,最好所选择的实践操作项目具有研究的空间。学生是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因而在选择教学项目的时候,还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项目,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项目实践活动中,以实现数学教学目的。在选择教学项目时,要考虑到学校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以保障项目教学的可实行性。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更重视的是对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单纯的传授理论知识无法满足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需求。因而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要选择学生容易理解。与社会相关的教学项目,以帮助学生日后的就业。例如在学习集合这一单元时,教师可让学生走进社会调查各行业的就业人数,并利用集合概念对其进行归纳整合,既加深了学生对集合概念的理解,又能让学生了解社会就业状况。
在完成教学项目之后,教师扮演好其辅助学生,对学生加以辅导,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的知识点,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创新思维,掌握好数学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4 结束语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是中职数学新课程标准中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项目教学法转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其改变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了教师的辅助作用,转变了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被动学习状态,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能降低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促进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总而言之,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熟练地应用于实践生活中。
【参考文献】
[1]李旭.中职数学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应用[J].学园,2014,(3)
[2]钟丛香.中职数学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 项目实践; 问题与对策; 分布式认知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王志军(1956—),男,北京人。教授,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与实践、多媒体画面语言等方面研究。E-mail: 。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略,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具体化为依托专业课程开展的基础实验、创新型项目实践和面向实际工作的教育实习等。[1]近年来,天津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围绕项目实践教学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梳理这些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对于改善实践教学、提高学习者实践能力,进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一 、大学生项目实践开展中的问题
大学生项目实践本质上是一种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它是以学科学习概念为中心,以制作作品并将作品推销给客户为目的,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关联问题的一种探究性学习模式。[2]在项目实践中,学习者围绕某个真实任务,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在问题解决中综合各种学科知识,在体验中内化专业态度和道德。这种探究性的教学模式既能够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习者主动探索,又强调学习者对以往学科知识进行综合,提高学生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基础教育中一个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中也以项目实践的形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开展。然而,高等教育的特殊性使得大学生项目实践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一)项目主题来源的单一化
项目主题是大学生项目实践的起点和最终归宿,它往往表现为一个具体的任务,围绕这个任务,学习者进行活动探究、制作作品、成果交流总结等。项目主题的选择是教学活动目标能否达成的关键环节。然而,并非所有问题都适合作为项目实践的主题,一个好的项目主题至少应具备:(1)综合性。主题应该包含各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项目实践中学习者要以主题为载体获得整合性的经验,所以主题经常是跨课程的。(2)趣味性。项目实践是一种典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习者主动的探索是教学的关键,因此项目的主题应该具备趣味性,学习者乐于对主题进行探索、乐于完成项目任务。(3)层次性。一方面所有学习者应该能进入到项目研究中,另一方面有余力的学习者可以沿着这个项目深入挖掘,持续进步。(4)现实性。虽然项目实践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实践活化学科知识,培养综合实践能力,但项目实践的主题仍应关注实际问题,一方面只有实际问题才可能关注学生需求,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项目实践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因此最终产品的社会效益和使用价值往往是评价项目实践的一个指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靠个别指导教师很难找出这样的项目主题,而项目主题的现实性要求又使得很多项目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不容易找到适合所有学校的项目主题。因此,很多时候学校或者“假题真做”,选择一些假的项目主题让学生做,或者将教师正在做的科研项目拆分后让学生选做,甚至将课程实验翻新后拿来让学生做,把主题的选择变成了主题的摊派。
(二) 项目实践者的个体化
在大学生项目实践过程中,各主体间的合作应该是必不可少的。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是项目完成的保证。一方面,项目进程中的协商、讨论能够带动学生协作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一些复杂的项目也需要团队的分工与合作才能完成,这种分工与实际社会情境下的项目实践是一致的。但是,实践中这种学生间的合作却面临项目管理和教学管理上的双重困难。怎样对一个大的项目主题进行拆分?如何进行分组?怎样保证小组中的所有成员都尽心尽力完成任务?这些项目管理中的问题往往成为学生合作的障碍。此外,随着人们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项目实践往往与学分挂钩,甚至成为教育技术学等专业的主干课程[3],这种项目实践的课程化提高了项目实践的地位,能让教师、学生更重视这个教学环节,但这也对教学管理提出了要求,该如何评价分工合作环境下每个小组成员的表现呢?实践中对合作管理的困难容易造成项目实践执行中的个体化,很多时候教师会让每个学生选择一个小的项目主题,独立完成,并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打分,这样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较少与其他同学互动交流。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合作在实践上也面临一些问题。由于项目实践中一个教师通常要指导多个项目,教师可能没有精力主动跟踪每个项目的运行,加上有些教师认为项目实践是学生主动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自主的一种学习活动,而没有干预项目进行的意识。因此,很多时候学生都是在确定项目和最后成果汇报交流时才会和教师进行有限的沟通,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很少有与教师的交流。
(三)项目实践评价的功利性
项目实践的评价多采用作品展示、汇报交流的方式进行,这种评价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促进了学习者的个人反思。但操作中,这种评价往往是一种总结性评价,评价的依据往往是学生的作品,因此在实践中容易出现功利化的倾向。功利化的评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浮躁心理,在项目选题时容易选择简单易做的、项目进行中遇到困难就找教师换选题、追求发表与项目关系不大的低质量论文等。教师也容易被功利化诱导,在项目实践的指导中出现两种偏向,对基础不好的同学进行项目实践指导时,敷衍塞责甚至不管不问,随便给个分数;对基础较好的“精英学生”则选择“高精尖”的主题,全程跟踪、全程参与,然后推荐学生去参加各种比赛等。
二 、分布式认知理论视角下的
大学生项目实践探析
实践中许多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对项目实践理念把握的不够深刻。因此,需要回顾项目实践的基础理论,并以其作为探讨大学生项目实践教学模式和管理机制的基础。项目实践融合了许多教育理念,建构主义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等都在一定意义上支持基于项目的学习。[4][5]在这些理论中,讨论较多的是建构主义理论。但是,建构主义理论更多的是一种哲学理念,是一种以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为基础的认识论,而不是某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或学习理论,由这种哲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设计的具体操作时需要经过一定的演绎,这种描述性的哲学认识向说明性的教学方法转换常常会遭遇很多困难,[6]人们很容易在言语中谈论建构主义的“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等术语,但在实践中模糊甚至歪曲建构主义的本意。另一方面,近年来对建构主义的过度追捧,使得建构主义成了一个什么都能装的“筐”,教学实践中的许多设计、方法等一股脑地被套上建构主义的帽子,反而让人们模糊了对建构主义的认识。因此,笔者试图结合分布式认知理论,换一个角度对大学生项目实践以及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 分布式认知理论概述
传统的认知主义倾向于从个体角度研究人的认知,主流的思路是将认知视为人的大脑内的信息加工过程。然而观察人类实际的认知过程可以发现,许多复杂的认知任务并不是单单发生在个体头脑之内的,高深的数学计算需要借助纸笔演算,海量的信息需要借助外在设备存储,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借助多人讨论。观察到这种实际的认知现象,哈钦斯(E.Hutchins)提出了分布式认知的思想,他认为认知活动并不仅限于个体头脑中,而是发生并分布于特定的文化与历史背景里。在认知过程中的他人、人工制品、外部表征和环境共同作用,是认知实现不可缺少的部分。[7]在研究分布式认知的奠基之作《荒野中的认知》一书中提出:(1)认知过程是分布在许多个体之间的。(2)认知是分布于各人工制品中的。(3)认知分布于文化和社会中。文化和社会过程对于人类的认知有非常基础的意义,认知过程可能通过时间(早先事件对后续事件产生影响)进行分布。因此,研究认知时要移动认知单元的边界,超出个体的界限,把整个导航小组看作认知计算的系统。[8]从个体认知到分布式认知的转变,是人类适应信息社会复杂性的重要思维特征。因此分布式认知成为当前一个分析认知现象的系统化视角,在学习领域、人机交互设计、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人机协同工作设计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9]
(二)项目实践中认知的分布
大学生项目实践是一个利用人工制品探寻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人类认知活动,可以用分布式认知理论进行分析。根据认知分布理论,学习者在项目实践中的认知过程是随着项目实践开展,沿时间轴分布在个体、学校情境和社会情境之中的(如图1所示)。相应的,对项目实践的教学组织也应根据这种认知的分布在一个更宽泛的系统内进行设计。
首先,项目实践中的认知是分布于个体内的,对一个复杂的任务,学习者用两个脑半球分开处理要比用一个脑半球处理更有效。左右脑的协同处理使信息可以在更大的神经系统中运行。[10]这就要求在教学和项目实践中帮助学生使用合适的认知工具,例如,可以教会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等能够协调左右脑的认知工具来规划、设计自己的项目实践;学习使用由项目组创建的多媒体画面语言,正确运用视觉认知规律来设计项目作品;要求学生用富有节奏感的PPT等汇报自己的想法和项目成果等。其次,认知是分布于整个学校情境中的,教师、学生、课堂内外的资源和工具,开展的校内各项活动都是学校情境的组成部分。项目实践设计要充分考虑这些要素,例如可以通过开放实验室、组建工作坊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项目实践环境,用制度保障项目组成员间的交流,鼓励没有项目指导任务的教师和同学与项目实践者合作交流,以更好地促进学习。再次,认知是分布于社会情境中的,社会的文化氛围可能会影响项目实践主题的选择、与项目实践主题相关的企业、个人也都有可能影响项目实践的实施,这就要求项目实践中充分关注这些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帮助学生获得社会情境下各主体和社会资源的支持。最后,项目实践中的认知是一个立体结构,认知过程分布于一个连续的时间轴上,项目实践的各个阶段都是学生认知发展的契机,都应该进行精心的设计。例如,项目实践之前的宣讲教育,虽然初看起来并不是学生项目实践的内容,但会对学生项目实践主题选择、困难准备等产生影响。项目成果汇报结束后的实践总结,是学生对个人认知过程的一种反思,是发展学生元认知的机会,也应该通过统一组织、典型示范等方法予以强化。
三 、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的大学生
项目实践模式教改实践
以认知分布理论为框架,可以很清晰地看出上述实践中误区的本质。项目主题来源单一、项目执行个体化是忽视了认知分布中教学情境和社会情境对认知发展的影响,而项目评价的总结性则是忽视了认知分布的时间性。项目实践教学目标的落实除了要依靠对其理念的理解和把握外,更需要有细致的操作机制和管理机制作为支持。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笔者在项目实践教学设计和管理中进行了如下的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 建立项目实践主题论坛
组建项目主题论坛是一个能综合社会资源、教学资源,同时促进学生之间交流的一种有效措施。项目主题论坛主要由两个分论坛构成:主题的预选论坛和主题展示论坛。
主题预选论坛是一个依托于项目实践网络管理平台的在线论坛,论坛向所有师生开放,所有师生都可以在论坛中发帖留言。论坛中主帖的内容是发帖人感觉有价值的项目主题,帖子主要来源有三种:一是教师个人的主题,这部分内容既有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拓展,也有将自己科研项目拆分得来的一些小的任务主题。二是所有师生在生活中发现的感觉比较有意思的小课题。例如, “哪种读书软件更给力”的项目主题。这类主题可能比较散乱、简单,但能够反映学生的兴趣,并可以从中筛选出一些有意义的主题。三是本专业与社会上相关单位横向合作,来自社会的主题。例如,开发与图书配套的学习软件。主题预选部分的回帖则是学生对潜在项目主题的讨论,通过回帖学习者可以发表对项目主题的认识、设计开发思路等,另外通过相关主题的回复讨论,学生也容易围绕主题组织项目小组。这样的项目小组对主题有共同的兴趣,要比教师指派的小组更容易形成共识。
主题展示部分是指导教师从预选部分筛选出的项目主题集合,这部分主题大都是经过学生讨论后觉得有兴趣的,教师再从主题的综合性等角度分析,判断主题项目是否能够综合学生所学知识,是否符合项目实践的课程教学目标。选出来的项目主题放到论坛中展示,并将一些相关的资料、案例等集中在这个论坛里,供学生在项目实践之初选择使用。
这种项目主题论坛不仅是项目的陈列,还是项目参与者交流的平台,是认知分布到群体间、分布到人工制品中的具体表现。通过建立这样的项目主题库,指导教师一个人闭门命题的问题得到了改善,社会相关的团体个人、项目实践外的教师、学生都可以参与到主题选择、项目讨论中来,项目主题能够更丰富、更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兴趣。
(二)完善多阶段项目汇报研讨机制
一般的项目实践都采取成果汇报模式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是面向过去的总结性评价,主要以产品质量为依据,奖优罚劣,这种做法比较客观、操作也相对简单。但依照认知分布理论,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都在进行着认知活动,而这些活动却未必体现在作品中,因而不会成为评价的内容,也就失去了对项目进程中的引导作用。由于这种评价只看作品说话,容易忽视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所以项目结束时,经常有同学觉得很委屈,感觉自己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成绩却很低。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建立了多阶段项目汇报研讨机制。
整个项目进程中学生要进行三次项目汇报。项目之初要进行开题,主要是项目组成员介绍对项目的认识、项目计划、项目分工、可能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等基本情况;项目进行中要进行检查汇报,主要介绍项
目开展情况、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等;项目结束时对整个项目进行成果汇报。在三次项目汇报中,每隔一周要组织相近主题项目组之间的研讨会,介绍各自遭遇的问题,分享项目实践经验。这种汇报机制实际上是对认知在时间中分布的一种回应。通过这种多阶段的汇报,把对项目实践的评价分布到了各个时间段,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项目实践,更完整地评价项目实践中学生的发展情况。而制度化的研讨会则把各个项目组的学生集中在一起,避免项目执行中学习者个体化的问题。
(三) 组建正反项目案例库
成果汇报后的反思和总结也是项目实践的重要环节,这既是一个沿时间回溯、对以往学习成果总结的过程,还是一个面向未来,进行下一步相关项目实践的起点,很好地体现了认知在时间中的分布。通过组建正反项目案例库可以较好地支持学生的反思。
案例库本质上是项目组的学习档案袋(Portfolio),对于增进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有积极的作用。[11]案例库主要包括项目实践作品、项目实践过程中的汇报演示稿、讨论记录以及每个学生的个人总结反思等。这种事后的作品整理,一方面可以用来评价学生在项目实践中的进步和成就,另一方面也是对学习过程的回顾与反思,这种元认知能力的发展是项目实践应该支持的一种教学目标。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案例库里除了成功的项目实践材料外,失败项目实践的学习记录整理。虽然项目主题选择时就已经进行了初步设计规划,项目进行中有比较充分的讨论和帮扶机制,但一些项目实践的失败还是难以避免的。实践中总会有项目组觉得项目难以完成而申请调换项目主题,实践后也难免出现一些成果很难让任何一方满意的项目。这种没有结果的实践从项目角度看可能算是失败的,但从教学维度则有可能是成功的。通过分析失败,学习者可能从中学到“成功”实践中所不能获得的东西,而且失败后对错误的分析、对问题更高层次的认识又构成了后来者认知所需要的教学情境和社会情境。
四、 改革的效果与反思
大学生项目实践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其内容、方法背后的理念都有异于一般学科课程。这门课程表现为做项目,但又不是为了“做”而“做”。通过项目,学生能够巩固、活化以往所学知识。在实践中我们把握这种特殊性并针对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教改尝试。教学方面,学生对项目实践课程的满意度大大提升,学习效果有显著提高。科学研究方面,围绕教学实践进行了多项省级课题的研究,发表文章多篇,其中一项教改成果获得天津市教学成果二等奖。社会服务方面,项目组学生围绕项目实践为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机电工程学院建设了多门课程网站和多媒体课件等。
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实践中也发现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如何调动教师积极性、如何区分单人项目和小组项目、如何保证小组项目中学习者的普遍参与……这些问题还需要继续在实践中总结完善。
[参考文献]
[1] 徐福荫,黄慕雄,张学波. 加强国家级信息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促进高素质实践创新人才培养[J]. 电化教育研究,2010,(12):23~27.
[2] [4] 刘景福,钟志贤. 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 外国教育研究,2002,(11):18~22.
[3] 陈迪,江北战. “教育技术项目实践”课程教学中的若干问题[J]. 电化教育研究,2007,(1):63~65.
[5] 高志军,陶玉凤. 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J]. 电化教育研究,2009,(12):92~95.
[6] 莫永华,仇雪梅,张际平. 建构主义的澄清与反思[J]. 中国电化教育,2010,(1):33~36.
[7] 于小涵,李恒威. 认知和心智的边界——当代认知系统研究概观[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1,(1):21~28.
[8] Hutchins, E.,Cognition in the Wild[M]. The MIT Press, IntroductionⅩⅣ,1995.
[9] 刘俊生,余胜泉. 分布式认知研究述评[J]. 远程教育杂志,2012,(1):92~97.
关键词:项目教学;实践;职业能力;项目教学体系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城镇化进度的持续推进,大量实用型技术人才的短缺在建筑装饰行业尤为凸显。切实提高装饰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通过长期以来在众多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探索,项目教学的开发与应用,更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双师队伍的构建、职业能力课程的开发、教科研成果的生产应用与转化,也更利于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的提高。
一.项目教学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定位
近年来,河南省一直注重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多次在政策上给予积极引导(见下表),鼓励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积极试行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项目教学法是由德国引入的先进教学法。开展项目教学,在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上,确立了校企合作的核心地位;在实践教学的运行上,保证了教学环节的职业特性;在教学实践上,突出了教学的企业实践性,同时强化了实践教学过程的开放性,进而保证了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二.项目教学在建筑装饰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项目教学在建筑装饰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首先在人才需求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教学要求分析,围绕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和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两大环节中各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合理设置由单项技能训练逐步到综合性技能训练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逐步形成了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已显现出独特的职业能力培养优势。同时,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架过程中,从职业教育特点和装饰专业实际出发,根据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和实践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开发任务驱动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课程,及时修订项目教学的设置,将建筑装饰工程的工作流程信息实时运用到实践教学过程中。
1.建立链条型项目教学模式
以装饰工程项目的工作过程为主线设置实践环节链条,在建筑装饰材料认知、专业识图与制图、装饰构造设计、CAD施工图绘制、装饰施工工艺、装饰工程质量检测、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等专业课程实践中开展项目教学,使职业技能培养由浅入深、由简至繁、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并通过装饰工程项目综合实训、装饰设计综合技能实训等综合性项目教学,使各项技能进一步融会贯通,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技能和职业素养。
2.项目教学的开发实施
我校建筑装饰专业在实践教学中深化项目教学改革,以岗位技能培养为目标,将教学融入项目工作中,积极开发具有推广价值的项目任务书,合理确定各教学项目的驱动任务,根据项目任务和岗位技能要求构建起模拟公司的“项目组”组织模式,构建起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做一体化过程,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老师发挥引导、辅助的作用,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创建出模拟装饰工程工作环境的项目教学实施环境,确保项目教学的顺利实施。
案例:(地面、墙面、吊顶、轻质隔墙、门窗、涂料和油漆等)装饰工程项目综合实训是装饰专业的综合实践课程,是训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技能的重要环节。该项目在校内实训中心进行,项目任务为10的真实房间。每个项目组有6名学生组成,各自重点承担设计员、材料员、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及实操工人等岗位工作,其中1人为项目组组长;各项目有固定工作台位和相关施工机具。项目实施工程中,校内教师和能工巧匠共同指导,重点把握建筑装饰材料的应用与检验、构造节点的设计与制作、关键施工工艺流程的掌控、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建筑装饰工程质量检验标准的应用等关键点,着力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应用能力。
3.校企合作的项目教学模式
加强校企合作,大力开展工学结合,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以校内专业教师、装饰公司一线专家、能工巧匠、学生组成项目组,为学生创作最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从已开展项目的教学实践来看,推行项目教学的校企合作模式,把学生分配到各个项目组中,由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直接参与实际工程,既增强了学生对实践课程的整体认识,又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4.多元化的项目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公平合理的项目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为此,我们逐步建立起由项目组内部评价、项目组互评、技能指导老师(能工巧匠)评价、校内指导老师评价、企业专家评价,项目成果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抽查答辩等多元化评价形式组成的项目教学评价体系,为公平、公正、真实、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与职业素养提供了可靠依据。
三、项目教学体系的构建
论文摘要:本文从土木工程专业高职高专对人才培养要求出发,阐述了多年来在《土木工程浏资》教学中的教学实践,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教学效果。
1《工程测量》课程的性质
《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它是为培养满足土木工程行业对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土木工程高级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而设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土木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为今后从事土木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工程测量》的教学实践
2 .1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设计
在教学实践中,以项目引领,以高级测量工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理论与实践融合、职业素质培养与实践活动融合为基本,基于土木工程项目开展教学活动。
通过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实现项目内容与真实岗位工作任务一致性;课堂教学与实训环境一体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一体化;“教、学、做、赛”一体化。
2 .2教学方法设计
在教学改革中,本课程注重“教、学、做、赛”四位一体,采用室内与室外、单一技术与综合项目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用“教、学、做、赛”四环一体嵌套式教学和授课、实验、实训、教学录像、教具、挂图、以及多媒体、网络现代教学手段等形式相结合的方法。课程以实践性教学为主,始终贯彻“学生探索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和“到工程实际中去锻炼”的指导思想,采用“将课堂讲授和课间实习穿行”、“课程结束后进行集中教学实训与任务驱动”双管齐下的方法。
(1)“教”,重点讲授与任务驱动相结合。本课程采用“纵向与横向处理”相结合的结构体系,“纵向处理”是指按土木工程建设的侧量任务阐述测量工作的理论和方法,“横向处理”是指按土木建设各典型工程分别进行描述。课程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具有一般性,有纵向处理特色,是需要重点讲授的,如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操作和使用及必要的记录计算;对典型工程应用只作一般性讲解,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同时,本课程的内容涉及当代科技发展的前沿理论、方法与技术,但实践性非常强,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学院的建筑工程实践,穿插大量工程建设实例,介绍最新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以及测量作业和数据处理的过程,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2)“学”,演示、参观教学与课堂提问和讨论相结合。对于学院现行条件不能满足动手操作的仪器如测量机器人、陀螺经纬仪、激光扫描仪这类仪器,采用演示教学法;常规仪器的学习与操作除了将仪器架在讲台边讲边操作示范外,还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穿插大量图片,使学生对这些仪器及其操作流程、应用有直观的认识。另外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围绕课堂教学、课程实验和实习,开展课堂讨论和课后讨论,收到很好效果。
(3)“做”,即学生的实际操作与项目模拟测绘相结合。在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把项目分解为若干任务,结合实际或模拟的施工项目,组织学生开展实地测绘工作,培养学生对测绘仪器的实际操作能力与综合项目的测量应用和施工放样能力,加强团队与吃苦精神的培养。
(4)“赛”,即工程测量技能竞赛。为让学生扎实地掌握土木工程常规测量仪器实际操作技能和计算理论能力,在课程项目结束后,开展测绘仪器使用与单一项目技能竞赛活动,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土木工程测量》的热情。技能竞赛与行业相关测量标准相结合,注重规范化、标准化。学院每年组织一次。
2 .3教学手段设计
(1)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交互式软件和黑板板书的综合运用。在理论课教学中,采用大课与小课相结合,传统板书与电子教案相结合,讲授与提问相结合授课模式;小课以辅导讲解、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大课的授课老师必须在已有的多煤体课什基础上,进行认真备课,收集相关的录像和与教学软件,对复杂的原理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来展现,对重点、难点要通过黑板板书作细致讲解,黑板板书是必不可少的课堂教学手段。
(2)网络教学。通过网络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建造网络课外互动学习系统,包括课件、电子文档和相关链接等,提供学生自主性学习软件、视频和网页课件、课堂录像、习题和课程实训系统、实习实验系统等。授课教师通过网络为学生传道解惑释疑,可缩短教师与学生间的时空距离。这些方式受到学生极大欢迎。
(3)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间实验、综合性课程实训、演示教学和集中实训。无论是哪一环节,均与实际工程紧密结合,采用实测数据进行。如在实训中,要求学生按工程要求进行图上设计、实地踏勘选点、外业施测、内业数据处理、撰写实训总结报告,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测量作业过程的掌握,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灵活多样的考查与考试。在教学中,注意平时的考查与期末考试的结合,考查包括上课率和作业完成情况、上课的笔记、课堂讨论和答疑情况等;考试的形式多样,以理论水平测试与实验实训考核并重,实验考核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记载情况及结果来衡量学生的成绩;实训考核采取学生随机抽题考核(包括操作和口试)的方式,实训总成绩由操作和口试考核成绩、实训报告成绩、平时成绩(出勤和表现)兰部分按6:2:2的比例组成,实训成绩按百分制评分。
3《工程测量》的教学效果
从2004届学生开始,我们就开始逐步在一些班级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并且适当的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使得教学效果大幅度提高。我院的毕业生们就业后在工程测量方面得心应手,能很快融入工作角色,深受用人单位喜爱。很多单位慕名直接向我们学院要人,2011年的毕业生现在没毕业就全部就业完毕,二年级的学生也有不少已被用人单位预定(一年级开测量)。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项目教学,课程项目,过程化考核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2-0059-01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对高素质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目前在我国一千余所高职院校中,绝大部分都已开设了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在编程语言上,与本科院校类似,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选择了C语言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首门编程学习语言。高职教育的目标及侧重点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学生在毕业后直接进入一线工作岗位,应该具有熟练的岗位实践操作技能。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应“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高职学生普遍具有基础较差、容易丧失学习信心、对理论知识学习不感兴趣,但动手能力较强的特点。然而,当前不少高职院校的c语言课程,仍然沿用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围绕课程自身的体系展开,总体教学效果较差。因此如何找到一种既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又能切实提高学生用C语言编程来解决岗位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式,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Project)一词为学校教育学术语,是指学生独立选择和探讨主题,主动参与问题解决这一系列有阶段性程序的时间发生过程。项目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家开伯屈克(W.H.Kilpatrik)根据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创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就是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部分或全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基于完整人格发展的学习方式,旨在使学生在项目运行过程中获得项目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并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有效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调查的专业覆盖的岗位群需求,确定课程目标并以此设计项目,学生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小组成员相互协作,通过教师讲授、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完成对课程知识的构建。
二、项目教学法在高职C语言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1.项目设计
课程以“成绩管理系统”作为教学项目,“超市管理系统”为辅助项目,在教学中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将“成绩管理系统”分为――项目菜单设计、学生成绩的输入与计算、项目菜单的选择执行、项目的整体框架设计、项目中数组的应用、项目中指针的应用、项目中自定义数据类型、项目中学生数据的存储与重用8个子项目分任务进行教学。各个子项目以1到4个任务为驱动,围绕完成任务设计必备的知识与理论进行讲解,使学习与应用融为一体。通过学习的深入逐步完善程序的功能,最后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程序。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学生也可以自己增加新的模块,使程序逐步完善、实用。
通过“成绩管理系统”教学项目,培养高职学生计算机编程基本思想、编程基本技能及逻辑思维能力,掌握运用C语言编程来解决岗位工作中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三级培养目标。结合教学目标和特点,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和宽基础、多方向的就业思路,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时数。
2.项目实施
项目的实施过程分为以下7步:
第一步,确定项目目标。教师根据预设好的项目(先总项目后子项目)引导学生立项并形成项目单,明确任务、学习目标, 确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并鼓励学生自选项目;第二步,项目需求分析。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网上搜索、小组讨论等方式,由项目组长组织完成需求分析工作;第三步,项目任务分解、分析。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将项目分解为多个任务,描述各任务详细功能划分模块,分析各任务间的相互联系,提炼出各任务对应的知识和技能,然后填写教师所给的项目任务单。这期间教师要给予恰当的引导,确保项目分解合理。最后教师给出正式的任务单,项目组对自己的任务单和教师给出的任务单进行比较,并确定任务单;第四步,项目计划。项目小组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确定人员分工、估算活动时间、调整活动顺序,最后制定项目计划;第五步,项目实施。项目小组分析任务单,学习相应的知识,根据项目计划进度完成项目任务;第六步,项目测试。采用合适的测试方法对项目进行功能测试,并检查项目完成情况,最后形成项目报告;第七步,总结及项目评价。
3.评价方法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考试重点考核与实践能力紧密相关的知识,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期末综合成绩=考试成绩(40%)+项目考核成绩(50%)+出勤率(10%)。
项目考核成绩为各子项目考核成绩的综合成绩,项目考核更注重过程性评价,目的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考核方式主要采取教师评价学生、小组互评、小组成员互评、学生答辩等形式。项目考核从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核,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知识点的考核,学生参与情况的考核,项目报告考核,相互沟通、团队合作能力的考核六个方面进行。
三、小结
项目课程突出了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用任务来引领学生学习需要的理论理论知识,使理论从属于实践。实践证明,在C语言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能够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大部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项目开发能力都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为提高职业能力和拓展职业空间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展创新改革[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汝骅.项目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增)